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四
卷十四 第 1a 页 WYG0433-029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历代名臣奏议卷十四
           明 杨士奇等 撰
  郊庙
汉惠帝为东朝长乐宫及间往来(间道/也)数跸烦人乃作
复道方筑武库南叔孙生奏事因请间曰陛下何自筑
复道高寝衣冠月出游高庙高庙汉太祖奈何令后世
子孙乘宗庙道上行哉(月出高帝衣冠备法驾名曰游/衣冠三辅黄图高寝在高庙西)
卷十四 第 1b 页 WYG0433-0295b.png
(高祖衣冠藏在高寝月出游于高庙其/道值所作复道故言乘宗庙道上行)孝惠帝大惧曰
急坏之叔孙生曰人主无过举今巳作百姓皆知之今
坏此则示有过举愿陛下为原庙渭北衣冠月出游之
益广多宗庙大孝之本也上乃诏有司立原庙原庙起
以复道故孝惠帝曾春出游离宫叔孙生曰古者有春
尝果方今樱桃熟可献愿陛下出因取樱桃献宗庙上
乃许之诸果献由此兴
景帝元年十月制诏御史盖闻古者祖有功宗有德制
卷十四 第 2a 页 WYG0433-0296a.png
礼乐各有由闻歌者所以发德也舞者所以明功也高
祖酎(正月旦作酒八月成名曰酎酎之言纯也至武帝/时因八月尝酎会诸侯庙中出金助祭所谓酎金)
(也/)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孝惠庙酎奏文始五行之舞
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除诽谤去肉刑赏
赐长老收恤孤独以育群生减嗜欲不受献不私其利
也罪人不孥不诛无罪除肉刑出美人重绝人之世朕
既不敏不能识此皆上古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亲行
之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靡不获福焉明象乎日月
卷十四 第 2b 页 WYG0433-0296b.png
而庙乐不称朕甚惧焉其为孝文皇帝庙为昭德之舞
以明休德然后祖宗之功德著于竹帛施于万世永永
无穷朕甚嘉之其与丞相列侯中二千石礼官具为礼
仪奏丞相臣申屠嘉等言陛下永思孝道立昭德之舞
以明孝文皇帝之盛德皆臣嘉等愚所不及臣谨议世
功莫大于高皇帝德莫盛于孝文皇帝高皇帝庙宜为
帝者太祖之庙孝文皇帝庙宜为帝者太宗之庙天下
宜世世献祖宗之庙郡国诸侯宜各为孝文皇帝立太
卷十四 第 3a 页 WYG0433-0296c.png
宗之庙诸侯王列侯使者侍祠天子岁献祖宗之庙请
著之竹帛宣布天下制曰可
孝武帝时天子郊雍议曰今上帝朕亲郊而后土无祀
则礼不答也有司与太史公祠官宽舒议天地牲角茧
栗今陛下亲祠后土后土宜于泽中圆丘为五坛坛一
黄犊太牢具已祠尽瘗而从祠衣上黄于是天子遂东
始立后土祠汾阴脽丘如宽舒等议
元帝永光四年诏议罢郡国庙丞相韦元成等曰臣闻
卷十四 第 3b 页 WYG0433-0296d.png
祭非自外至者也繇中出生于心也故唯圣人为能飨
帝孝子为能飨亲立庙京师之居躬亲承事四海之内
各以其职来助祭尊亲之大义五帝三王所共不易之
道也诗云有来雍雍至止肃肃相维辟公天子穆穆春
秋之义父不祭于支庶之宅君不祭于臣仆之家王不
祭于下士诸侯臣等愚以为宗庙在郡国宜无脩臣请
勿复脩奏可后月馀复诏议立亲庙又曰礼王者始受
命诸侯始封之君皆为太祖以下五庙而迭毁毁庙之
卷十四 第 4a 页 WYG0433-0297a.png
主藏乎太祖五年而再殷祭言壹禘壹祫也祫祭者毁
庙与未毁庙之主皆合食于太祖父为昭子为穆孙复
为昭古之正礼也祭义曰王者禘其祖自出以其祖配
之而立四庙言始受命而王祭天以其祖配而不为立
庙亲尽也立亲庙四亲亲也亲尽而迭毁亲疏之杀示
有终也周之所以七庙者以后稷始封文王武王受命
而王是以三庙不毁与亲庙四而七非有后稷始封文
武受命之功者皆当亲尽而毁成王成二圣之业制礼
卷十四 第 4b 页 WYG0433-0297b.png
作乐功德茂盛庙犹不世以行为谥而已礼庙在大门
之内不敢远亲也臣愚以为高帝受命定天下宜为帝
者太祖之庙世世不毁承后属尽者宜毁今宗庙异处
昭穆不序宜入就太祖庙而序昭穆如礼太上皇孝惠
孝文孝景庙皆亲尽宜毁皇考庙亲未尽如故大司马
车骑将军许嘉等一十九人以为孝文皇帝除诽谤去
肉刑躬节俭不受献罪人不孥不私其利出美人重绝
人𩔖宾赐长老收恤孤独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宜
卷十四 第 5a 页 WYG0433-0297c.png
为帝者太宗之庙廷尉尹忠以为孝武皇帝改正朔易
服色攘四夷宜为世宗之庙谏大夫尹更始等以为皇
考庙上序于昭穆非正礼宜毁于是上重其事依违者
一年乃下诏曰高皇帝为汉太祖孝文皇帝为太宗世
世承祀传之无穷
元帝时丞相韦玄成奏罢太上皇寝庙园博士平当上
书言臣闻孔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三十年之间
道德和洽制礼兴乐灾害不生祸乱不作今圣汉受命
卷十四 第 5b 页 WYG0433-0297d.png
而王继体承叶二百馀年孜孜不怠政令清矣然风俗
未和阴阳未调灾害数见意者大本有不立与何德化
休徵不应之久也祸福不虚必有因而至者焉宜深迹
其道而务修其本昔者帝尧南面而治先克明俊德以
亲九族而化及万国孝经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
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
人也夫孝子善述人之志周公既成文武之业而制作
礼乐修严父配天之事知文王不欲以子临父故推而
卷十四 第 6a 页 WYG0433-0298a.png
序之上极于后稷而以配天此圣人之德亡以加于孝
也高皇帝圣德受命有天下尊太上皇犹周文武之追
王大王王季也此汉之始祖后嗣所宜尊奉以广盛德
孝之至也书云正稽古建功立事可以永年传于亡穷
上纳其言下诏复太上皇寝庙园
成帝初即位丞相匡衡言甘泉泰畤紫坛八觚宣通象
八方五帝坛周环其下又有群神之坛以尚书禋六宗
望山川遍群神之义紫坛有文章采镂黼黻之饰及玉
卷十四 第 6b 页 WYG0433-0298b.png
女乐石坛仙人祠瘗鸾路骍驹寓龙马不能得其象于
古臣闻郊紫坛飨帝之义埽地而祭上质也歌大吕舞
云门以祀天神歌大簇舞咸池以祀地祇其牲用犊其
席槁秸其器陶匏皆因天地之性贵诚上质不敢修其
文也以为神祇功德至大虽修精微而备庶物犹不足
以报功唯至诚为可故上质不饰以章天德紫坛伪饰
女乐鸾路骍驹龙马石坛之属宜皆勿修衡又言王者
各以其礼制事天地非因异世所立而继之今雍鄜密
卷十四 第 7a 页 WYG0433-0298c.png
上下畤本秦侯各以其意所立非礼之所载术也汉兴
之初仪制未及定即且因秦故祠复立北畤今既稽古
建定天地之大礼郊见上帝青赤白黄黑五方之帝皆
毕陈各有位馔祭祀备具诸侯所妄造王者不当常遵
及北畤未定时所立不宜复修天子皆从焉及陈宝祠
由是皆罢
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张谭奏言帝王之事莫大乎承天
之序承天之序莫重于郊祀故圣王尽心极虑以建其
卷十四 第 7b 页 WYG0433-0298d.png
制祭天于南郊就阳之义也瘗地于北郊即阴之象也
天之于天子也因其所都而各享焉往者孝武皇帝居
甘泉宫即于云阳立泰畤祭于宫南今行常幸长安郊
见皇天反北之泰阴祠后土反东之少阳事与古制殊
又至云阳行溪谷中阸陕且百里汾阴则渡大川有风
波舟楫之危皆非圣主所宜数乘郡县治道共张吏民
困苦百官烦费劳所保之民行危险之地难以奉神灵
而祈福祐殆未合于承天子民之意昔者周文武郊于
卷十四 第 8a 页 WYG0433-0299a.png
丰鄗成王郊于雒邑由此观之天随王者所居而飨之
可见也甘泉泰畤河东后土之祠宜可徙置长安合于
古帝王愿与群臣议定奏可大司马车骑将军许嘉等
八人以为所从来久远宜如故右将军王商博士师丹
议郎翟方进等五十人以为礼记曰燔柴于大坛祭天
也瘗薶于大折祭地也兆于南郊所以定天位也祭地
于大折在北郊就阴位也郊处各在圣王所都之南北
书曰越三日丁巳用牲于郊牛二周公加牲告徙新邑
卷十四 第 8b 页 WYG0433-0299b.png
定郊礼于雒明王圣主事天明事地察天地明察神明
章矣天地以王者为主故圣王制祭天地之礼必于国
郊长安圣主之居皇天所观视也甘泉河东之祠非神
灵所飨宜徙就正阳太阴之处违俗复古循圣制定天
位如礼便于是衡谭又奏议曰陛下圣德聪明上通承
天之大典览群下使各悉心尽虑议郊祀之处天下幸
甚臣闻广谋从众则合于天心故洪范曰三人占则从
二人之言言少从多之义也论当往古宜于万民则依
卷十四 第 9a 页 WYG0433-0299c.png
而从之违道寡与则废而不行今议者五十八人其五
十人言当徙之义皆著于经传同于上世便于吏民八
人不按经蓺考古制而以为不宜无法之议难以定吉
凶太誓曰正稽古建功立事可以永年丕天之大御诗
曰毋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言天之日监王
者之处也又曰乃眷西顾此维予宅言天以文王之都
为居也宜于长安定南北郊为万世基天子从之
哀帝即位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奏言永光五年制书
卷十四 第 9b 页 WYG0433-0299d.png
高皇帝为汉太祖孝文皇帝为太宗建昭五年制书孝
武皇帝为世宗损益之礼不敢有与臣愚以为迭毁之
次当以时定臣请与群臣杂议奏可于是光禄勋彭宣
詹事满昌博士左咸等五十三人皆以为继祖宗以下
五庙而迭毁后虽有贤君犹不得与祖宗并列子孙虽
欲褒大显扬而立之鬼神不飨也孝武皇帝虽有功烈
亲尽宜毁太仆王舜中垒校尉刘歆议曰臣闻周室既
衰四夷并侵猃狁最彊于今匈奴是也至宣王而伐之
卷十四 第 10a 页 WYG0433-0300a.png
诗人美而颂之曰薄伐猃狁至于太原又曰啴啴推推
如霆如雷显允方叔征伐猃狁荆蛮来威故称中兴及
至幽王犬戎来伐杀幽王取宗器(宗庙之/器也)自是之后南
夷与北夷交侵中国不绝如线春秋纪齐桓南伐楚北
伐山戎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是故弃桓之
过而录其功以为伯首及汉兴冒顿始彊破东胡禽月
(氏读/曰支)并其土地地广兵彊为中国害南越尉佗总百
粤自称帝故中国虽平犹有四夷之患且无宁岁一方
卷十四 第 10b 页 WYG0433-0300b.png
有急三面救之是天下皆动而被其害也孝文皇帝厚
以货赂与结和亲犹侵暴无巳甚者兴师十馀万众近
屯京师及四边岁发屯备虏其为患久矣非一世之渐
也诸侯郡守连匈奴及百粤以为逆者非一人也匈奴
所杀郡守都尉略取人民不可胜数孝武皇帝悯中国
罢劳无安宁之时乃遣大将军骠骑伏波楼船之属南
灭百粤起七郡北攘匈奴降昆邪十万之众置五属国
起朔方以夺其肥饶之地东伐朝鲜起玄菟乐浪以断
卷十四 第 11a 页 WYG0433-0300c.png
匈奴之左臂西伐大宛并三十六国结乌孙起敦煌酒
泉张掖以鬲婼羌(婼而/遮反)裂匈奴之右肩单于孤特远遁
于幕北四垂无事斥地远境起十馀郡功业既定乃封
丞相为富民侯以大安天下富实百姓其规模可见又
招集天下贤俊与协心同谋兴制度改正朔易服色立
天地之祠建封禅殊官号存周后定诸侯之制永无逆
争之心至今累世赖之单于守藩百蛮服从万世之基
也中兴之功未有高焉者也高帝建大业为太祖孝文
卷十四 第 11b 页 WYG0433-0300d.png
皇帝德至厚也为文太宗孝武皇帝功至著也为武世
宗此孝宣帝所以发德音也礼记王制及春秋谷梁传
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
葬此丧事尊卑之序也与庙数相应其文曰天子三昭
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
五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流谓流/风馀福)春秋左氏传曰
名位不同礼亦异数自上以下降杀以两礼也七者其
正法数可常数者也宗不在此数中宗变也苟有功德
卷十四 第 12a 页 WYG0433-0301a.png
则宗之不可预为设数故于殷太甲为太宗太戊曰中
宗武丁曰高宗周公为无逸之戒举殷三宗以劝成王
繇是言之宗无数也然则所以劝帝者之功德博矣以
七庙言之孝武皇帝未宜毁以所宗言之则不可谓无
功德礼记祀典曰夫圣王之制祀也功施于民则祀之
以劳定国则祀之能救大灾则祀之窃观孝武皇帝功
德皆兼而有焉凡在于异姓犹将特祀之况于先祖或
说天子五庙无见文又说中宗高宗者宗其道而毁其
卷十四 第 12b 页 WYG0433-0301b.png
庙名与实异非尊德贵功之意也诗云蔽芾甘棠勿剪
勿伐邵伯所苃思其人犹爱其树况宗其道而毁其庙
乎迭毁之礼自有常法无殊功异德固以亲疏相推及
至祖宗之序多少之数经传无明文至尊至重难以疑
文虚说定也孝宣皇帝举公卿之议用众儒之谋既以
为世宗之庙建之万世宣布天下臣愚以为孝武皇帝
功烈如彼孝宣皇帝崇立之如此不宜毁上览其议而
从之制曰太仆舜中垒校尉歆议可
卷十四 第 13a 页 WYG0433-0301c.png
平帝元始五年大司马王莽奏言王者父事天故爵称
天子孔子曰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
大于配天王者尊其考欲以配天缘考之意欲尊祖推
而上之遂及始祖是以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
王于明堂以配上帝礼记天子祭天地及山川岁遍春
秋谷梁传以十二月下辛卜正月上辛郊高皇帝受命
因雍四畤起北畤而备五帝未共天地之祀孝文十六
年用新垣平初起渭阳五帝庙祭泰一地祇以太祖高
卷十四 第 13b 页 WYG0433-0301d.png
皇帝配日冬至祠泰一夏至祠地祇皆并祠五帝而共
一牲上亲郊拜后平伏诛乃不复自亲而使有司行事
孝武皇帝祠雍曰今上帝朕亲郊而后土无祠则礼不
荅也于是元鼎四年十一月甲子始立后土祠于汾阴
或曰五帝泰一之佐宜立泰一五年十一月癸未始立
泰一祠于甘泉二岁一郊与雍更祠亦以高祖配不岁
事天皆未应古制建始元年徙甘泉泰畤河东后土于
长安南北郊永始元年三月以未有皇孙复甘泉河东
卷十四 第 14a 页 WYG0433-0302a.png
祠绥和二年以卒不获祐复长安南北郊建平三年惧
孝哀皇帝之疾未瘳复甘泉汾阴祠竟复无福臣谨与
大师孔光长乐少府平晏大司农左咸中垒校尉刘歆
大中大夫宋阳博士薛顺议郎国由等六十七人议皆
曰宜如建始时丞相衡等议复长安南北郊如故
后汉光武建武初大议郊祀制多以为周郊后稷汉当
祀尧诏复下公卿议议者佥同帝亦然之侍御史杜林
独以为周室之兴祚由后稷汉业特起功不缘尧祖宗
卷十四 第 14b 页 WYG0433-0302b.png
故事所宜因循定从林议
武始侯张纯以宗庙未定昭穆失序十九年乃与太仆
朱浮共奏言陛下兴于匹庶荡涤天下诛锄暴乱兴继
祖宗窃以经义所纪人事众心虽实同创革而名为中
兴宜奉先帝恭承祭祀者也元年以来宗庙奉祠高皇
帝为受命祖孝文皇帝为太宗孝武皇帝为世宗皆如
旧制又立亲庙四世推南顿君以上尽于舂陵节侯礼
为人后者则为之子既事太宗则降其私亲今禘祫高
卷十四 第 15a 页 WYG0433-0302c.png
庙陈序昭穆而舂陵四世君臣并列以卑厕尊不合礼
意设不遭王莽而国嗣无寄推求宗室以陛下继统者
安得复顾私亲违礼制乎昔高帝以自受命不由太上
宣帝以孙后祖不敢私亲故为父立庙独群臣侍祠臣
愚谓宜除今亲庙以则二帝旧典愿下有司博采其议
诏下公卿大司徒戴涉大司空窦融议宜以宣元成哀
平五帝四世代今亲庙宣元皇帝尊为祖父可亲奉祠
成帝以下有司行事别为南顿君立皇考庙其祭上至
卷十四 第 15b 页 WYG0433-0302d.png
舂陵节侯群臣奉祠以明尊尊之敬亲亲之恩帝从之
二十六年诏张纯曰禘祫之祭不行巳久矣三年不为
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宜据经典详为其制纯
奏曰礼三年一祫五年一禘春秋传曰大祫者何合祭
也毁庙及未毁庙之主皆登合食乎太祖五年而再殷
汉旧制三年一祫毁庙主合食高庙存庙主未尝合祭
元始五年诸王公列侯庙会始为禘祭又前十八年亲
幸长安亦行此礼礼说三年一闰天气小备五年再闰
卷十四 第 16a 页 WYG0433-0303a.png
天气大备故三年一祫五年一禘禘之为言谛谛定昭
穆尊卑之义也禘祭以夏四月夏者阳气在上阴气在
下故正尊卑之义也祫祭以冬十月冬者五榖成熟物
备礼成故合聚饮食也斯典之废于兹八年谓可如礼
施行以时定议帝从之自是禘祫遂定
明帝永平三年八月丁卯公卿奏议世祖庙登歌八佾
舞功名东平王苍议以为汉制旧典宗庙各奏其乐不
皆相袭以明功德秦为无道残贼百姓高皇帝受命诛
卷十四 第 16b 页 WYG0433-0303b.png
暴元元各得其所万国咸熙作武德之舞孝文皇帝躬
行节俭除诽谤去肉刑泽施四海孝景皇帝制昭德之
舞孝武皇帝功德茂盛威震海外开地置郡传之无穷
孝宣皇帝制盛德之舞光武皇帝受命中兴拨乱反正
武畅方外震服百蛮戎狄奉贡宇内治平登封告成修
建三雍肃修典祀功德巍巍比隆前代以兵平乱武功
盛大歌所以咏德舞所以象功世祖庙乐名宜曰大武
之舞元命包曰缘天地之所杂乐为之文典文王之时
卷十四 第 17a 页 WYG0433-0303c.png
民乐其兴师征伐而诗人称有武功枢机铨曰有帝汉
出隐洽作乐各与虞韶禹夏汤濩周武无异不宜以名
舞叶图徵曰大乐必易诗传曰颂言成也一章成篇宜
列德故登歌清庙一章也汉书曰百官颂所登御者一
章十四句依书文始五行武德昭真修之舞节损益前
后之宜六十四节为舞曲副八佾之数十月烝祭始御
用其文始五行之舞如故勿进武德舞歌诗曰于穆世
庙肃雍显清俊乂翼翼秉文之成越序上帝骏奔来宁
卷十四 第 17b 页 WYG0433-0303d.png
建立三雍封禅泰山章明图谶放唐之文休矣惟德罔
射协同本支百世永保厥功诏书曰骠骑将军议可进
武德之舞如故
章帝初即位东平王苍上言昔者孝文庙乐曰昭德之
舞孝武庙乐曰盛德之舞今皆祫食于高庙昭德盛德
之舞不进与高庙同乐今孝明皇帝主在世祖庙当同
乐盛德之乐无所施如自立庙当作舞乐者不当与世
祖庙盛德之舞同名即不改作舞乐当进武德之舞臣
卷十四 第 18a 页 WYG0433-0304a.png
愚戆鄙陋庙堂之论诚非所当闻所宜言陛下体纯德
之妙奋至谦之意猥归美于载列之臣故不敢隐蔽愚
情披露腹心诚知愚鄙之言不可以仰四门宾于之议
伏惟陛下以至德当成康之隆天下乂安刑措之时也
百姓盛歌元首之德股肱贞良庶事宁康臣钦仰圣化
嘉羡盛德危颠之备非所宜称
章帝时有司上奏曰孝明皇帝圣德淳茂劬劳日昃身
御浣衣食无兼珍泽臻四表远人慕化僬侥儋耳款塞
卷十四 第 18b 页 WYG0433-0304b.png
自至克伐鬼方开道西域威灵广被无思不服以烝庶
为忧不以天下为乐备三雍之教躬养老之礼作登歌
正雅乐博贯六艺不舍昼夜聪明渊塞著在图谶至德
所感通于神明功烈光于四海仁风行于千载而深执
谦谦自称不德无起寝庙扫地而祭除日祀之法省送
终之礼遂藏主于光烈皇后更衣别室天下闻之莫不
悽怆陛下至孝烝烝奉顺圣德臣愚以为更衣在中门
之外处所殊别宜尊庙曰显宗其四时禘祫于光武之
卷十四 第 19a 页 WYG0433-0304c.png
堂间祀悉还更衣共进武德之舞如孝文皇帝祫祭高
庙故事制曰可
梁太后临朝以殇帝幼崩庙次宜在顺帝下太常大夫
马访奏宜如诏书谏议大夫吕勃以为应依昭穆之序
先殇帝后顺帝诏下公卿大鸿胪周举议曰春秋鲁闵
公无子庶兄僖公代立其子文公遂跻僖于闵上孔子
讥之书曰有事于太庙跻僖公传曰逆祀也及定公正
其序经曰从祀先公为万世法也今殇帝在先于秩为
卷十四 第 19b 页 WYG0433-0304d.png
父顺帝在后于亲为子先后之义不可改昭穆之序不
可乱吕勃议是也诏从之
安帝元初六年司空李合侍祠南郊不见六宗祠奏曰
案尚书肆𩔖于上帝禋于六宗六宗者上不及天下不
及地傍不及四方在六合之中助阴阳化成万物汉初
甘泉汾阴天地亦禋六宗孝成之时匡衡奏立南北郊
祀复祠六宗及王莽谓六宗易六子也建武都雒阳制
祀不道祭六宗由是废不血食今宜复旧制度制曰下
卷十四 第 20a 页 WYG0433-0305a.png
公卿议五官将行弘等三十一人议可祭大鸿胪庞雄
等二十四人议不当祭上从合议由是遂祭六宗
献帝时左中郎将蔡邕上议曰汉承亡秦灭学之后宗
庙之制不用周礼每帝即位世辄立一庙不止于七不
列昭穆不定迭毁元皇帝时丞相匡衡御史大夫贡禹
始建大议请依典礼孝文孝武孝宣皆以功德茂盛为
宗不毁孝宣尊崇孝武历称世宗中正大臣夏侯胜等
犹执异议不应为宗至孝成皇帝议犹不定太仆王舜
卷十四 第 20b 页 WYG0433-0305b.png
中垒校尉刘歆据不可毁上从其议古人据正重顺不
敢私其君若此其至也后遭王莽之乱光武皇帝受命
中兴庙称世祖孝明皇帝圣德聪明政参文宣庙称显
宗孝章皇帝至孝烝烝仁恩博大庙称肃宗皆方前世
得礼之宜自此以下政事多衅权移臣下嗣帝殷勤各
欲褒崇至亲而巳臣下懦弱莫能执夏侯之直今圣朝
尊古复礼以求厥中诚合礼议元帝世在第八光武世
在第九故以元帝为考庙尊而奏之孝明遵述亦不敢
卷十四 第 21a 页 WYG0433-0305c.png
毁孝和以下穆宗威宗之号皆省去五年而再殷合食
于太祖以遵先典议遂施行
魏明帝景初元年夏有司议定七庙冬又奏曰盖帝王
之兴既有受命之君又有圣妃协于神灵然后克昌厥
世以成王业焉昔高辛氏卜其四妃之子皆有天下而
帝挚陶唐商周代兴周人上推后稷以配皇天追述王
初本之姜嫄特立宫庙世世享尝周礼所谓奏夷则歌
中吕舞大濩以享先妣者也诗人颂之曰厥初生民时
卷十四 第 21b 页 WYG0433-0305d.png
维姜嫄言王化之本生民所由又曰閟宫有侐实实枚
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诗礼所称姬宗之盛其美如此
大魏期运继于有虞然崇弘帝道三世弥隆庙祧之数
实与周同今武宣皇后文德皇后各配无穷之祚至于
文昭皇后膺天灵符诞育明圣功济生民德盈宇宙开
诸后嗣乃道化之所兴也寝庙特祀亦姜嫄之閟宫也
而未著不毁之制惧论功报德之义万世或阙焉非所
以昭孝示后世也文昭庙宜世世享祀奏乐与祖庙同
卷十四 第 22a 页 WYG0433-0306a.png
永著不毁之典以播圣善之风于是与七庙议并勒金
策藏之金匮
晋怀帝永嘉元年追复武悼杨皇后尊号别立庙神主
不配武帝至成帝咸康七年下诏使内外详议卫将军
虞谭议曰世祖武皇帝光有四海元皇后应乾作配元
后既崩悼后继作至杨骏肆逆祸延大母孝怀皇帝追
复号谥岂不以鲧殛禹兴义在不替者乎又太宁二年
臣忝宗正帝谱泯弃罔所循按时博咨旧齿以定昭穆
卷十四 第 22b 页 WYG0433-0306b.png
与故骠骑将军华恒尚书荀崧侍中荀邃因旧谱参论
撰次尊号之重一无改替今圣上孝思祇肃禋祀询及
群司将以恢定大礼臣辄思详伏见惠皇帝起居注群
臣议奏列骏作逆谋危社稷引鲁之文姜汉之吕后臣
窃以文姜虽庄公之母实为父雠吕后宠树私戚几危
刘氏按此二事异于今日昔汉章帝窦后杀和帝之母
和帝即位尽诛诸窦当时议者欲贬窦后及后之亡欲
不礼葬和帝以奉事十年义不可违臣子之义务从丰
卷十四 第 23a 页 WYG0433-0306c.png
厚仁明之称表于往代又见故尚书仆射裴頠议悼后
故事称继母虽出追服无改是以孝怀皇帝尊崇号谥
还葬峻陵此则母子道全而废事荡革也于时祭于弘
训之宫未入太庙盖是事之未尽非义典也若以悼后
复位为宜则应配食世祖若以复之为非则谱谥宜阙
未有位号居正而偏祠别室者也若以孝怀皇帝私隆
母子之道特为立庙者此苟崇私情有亏国典则国谱
帝讳皆宜除弃匪徒不得同祀于世祖之庙也会稽王
卷十四 第 23b 页 WYG0433-0306d.png
昱中书监庾冰中书令何充尚书令诸葛恢尚书谢广
光禄勋留擢丹杨尹殷融护军将军冯怀散骑常侍邓
逸等咸从谭议由是太后配食武帝
东晋元帝时有事于太庙尚书右丞钟雅奏曰陛下继
承世数于京兆府君为玄孙而今祝文称曾孙恐此因
循之失宜见改正又礼祖之昆弟从祖父也景皇帝自
以功德为世宗不以伯祖而登庙亦宜除伯祖之文诏
曰礼事宗庙自曾孙以下皆称曾孙此非因循之失也
卷十四 第 24a 页 WYG0433-0307a.png
义取于重孙可历世共其名无所改也称伯祖不安如
所奏
明帝时宗庙始建旧仪多阙或以惠怀二帝应各为世
则颍川世数过七宜在迭毁事下太常贺循议以为礼
兄弟不相为后不得以承代为世殷之盘庚不序阳甲
汉之光武不继成帝别立庙寝使臣下祭之此前代之
明典而承继之著义也惠帝无后怀帝承统弟不后兄
则怀帝自上继世祖不继惠帝当同殷之阳甲汉之成
卷十四 第 24b 页 WYG0433-0307b.png
帝议者以圣德冲远未便改旧诸如此礼通所未论是
以惠帝尚在太庙而怀帝复入数则盈八盈八之理由
惠帝不出非上祖宜迁也下世既升上世乃迁迁毁对
代不得相通未有下升一世而上毁二世者也惠怀二
帝俱继世祖兄弟旁亲同为一世而上毁二为一世今
以惠帝之崩已毁豫章怀帝之入复毁颍川如此则一
世再迁祖位横析求之古义未见此例惠帝宜出尚未
轻论况可轻毁一祖而无义例乎颍川既无可毁之理
卷十四 第 25a 页 WYG0433-0307c.png
则见神之数居然自八此盖有由而然非谓数之常也
既有八神则不得不于七室之外权安一位也至尊于
惠怀俱是兄弟自上后世祖不继二帝则二帝之神行
应别出不为庙中恒有八室也又武帝初成太庙时正
神止七而杨元后之神亦权立一室永熙元年告世祖
谥于太庙八室此是苟有八神不拘于七之旧例也又
议者以景帝俱巳在庙则惠怀一例景帝盛德元功王
基之本义著祖宗百世不毁故议以特在本庙且亦世代
卷十四 第 25b 页 WYG0433-0307d.png
尚近数得相容安神而已无逼上祖如王氏昭穆既满
终应别庙也以今方之既轻重义异又七庙七世之亲
昭穆父子位也若当兄弟旁满辄毁上祖则祖位空悬
世数不足何足于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然后成七哉
今七庙之义出于王氏从祢以上至于高祖亲庙四世
高祖以上复有五世六世无服之祖故为三昭三穆并
太祖而七也故世祖郊定庙礼京兆颍川曾高之亲豫
章五世征西六世以应此义今至尊继统亦宜有五六
卷十四 第 26a 页 WYG0433-0308a.png
世之祖豫章六世颍川五世俱不应毁今既云豫章先
毁又当重毁颍川此为庙中之亲惟从高祖已下无复
高祖以上二世之祖于王氏之义三昭三穆废阙其二
甚非宗庙之本所据承代又违世祖祭征西豫章之意
于一王定礼所阙不少
武帝太元十二年郎中徐邈议圆丘郊祀继典无二宣
皇帝尝辩斯义而检以圣典爰及中兴备加研极以定
南北二郊诚非异学所可轻改也谓仍旧为安武皇帝
卷十四 第 26b 页 WYG0433-0308b.png
建庙六世祖三昭三穆宣皇帝创基之主寔为太祖而
亲则王考四庙在上未及迁也权虚东向之位也兄弟
相及义非二世故当今庙祀世数未足而欲太祖正位
则违事七之义矣又礼曰庶子王亦禘祖立庙盖谓支
胤授立则亲迎必复京兆府君于今六世宜复立此室
则宣皇未在六世之上须前世既迁乃太祖位定耳京
兆迁毁宜藏主于石室虽禘祫犹弗及何者传称毁主
升合乎太祖升者自下之名不谓可降尊就卑也太子
卷十四 第 27a 页 WYG0433-0308c.png
太孙阴室四主储嗣之重升祔皇祖所托之庙世远应
迁然后从食之孙与之俱毁明堂方圆之制纲领已举
不阙配帝之祀且王者以天下为家未必一邦故周平
光武无废于二京也明堂所祀之神积疑莫辩按易殷
荐上帝以配祖考祖考同配则上帝亦为天而严父之
义显周礼旅上帝者有故告天与郊祀常祀同周四主
故并言之若上帝是五帝经文何不言祀天旅五帝祀
地旅四望乎侍中车胤议同又曰明堂之制既其难详
卷十四 第 27b 页 WYG0433-0308d.png
且乐主于和礼主于敬故质文不同音器亦殊既茅茨
广厦不一其度何必守其形范而不弘本从俗乎九服
咸宁河朔无尘然后明堂辟雍可崇而修之时朝议多
同于是奏行所改
安帝时太庙䲭尾灾掌祠部臧焘谓著作郎徐广曰昔
孔子在齐闻鲁庙灾曰必桓僖也今征西京兆四府君
宜在毁落而犹列庙飨此其徵乎乃上议曰臣闻国之
大事在祀与戎将营宫室宗庙为首古先哲王莫不致
卷十四 第 28a 页 WYG0433-0309a.png
肃恭之诚心尽崇严乎祖考然后能流淳化于四海通
幽感于神明固宜详废兴于古典循情礼以求中者也
礼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而七自考庙以至祖考
五庙皆月祭之远庙为祧有二祧享尝乃止去祧为坛
去坛为墠有祷然后祭之此宗庙之次亲疏之序也郑
玄以为祧者文王武王之庙王肃以为五世六世之祖
寻去祧之言则祧非文武之庙矣周之祖宗何云去祧
为坛乎明远庙为祧者无服之祖也又远庙则有享尝
卷十四 第 28b 页 WYG0433-0309b.png
之礼去祧则有坛墠之殊明世远者其义弥疏也若祧
是文武之庙宜同月祭于太祖虽推后稷以配天由功
德之所始非尊崇之义每有差降也又礼有以多贵者
故传称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又云自上以下降杀
以两礼也此则尊卑等级之典上下殊异之文而云天
子诸侯俱祭五庙何哉又王祭嫡殇下及来孙而上祀
之礼不过高祖推隆恩于下流替诚敬于尊属亦非圣
人制礼之意也是以泰始建庙从王氏议以礼父为士
卷十四 第 29a 页 WYG0433-0309c.png
子为天子诸侯祭以天子诸侯其尸服以士服故上及
征西以备六世之数宣皇虽为太祖尚在子孙之位至
于敬祭之日未申东向之礼所谓子虽齐圣不先父食
者矣今京兆以上既迁太祖始得居正议者以昭穆未
足欲屈太祖于卑坐臣以为非礼典之旨所与太祖而
七自是昭穆既足太祖在六世之外非为须满七庙乃
得居太祖也议者又以四府君神主宜永同于殷祫臣
又以为不然传所谓毁庙之主陈乎太祖谓太祖以下
卷十四 第 29b 页 WYG0433-0309d.png
先君之主也故白虎通云禘祫祭迁庙者以其继君之
体持其统而不绝也岂如四府君在太祖之前非继统
之主无灵命之瑞非王业之基昔以世近而及今则情
礼巳远而当长飨殷祫永虚太祖之位求之礼籍未见
其可昔永和之初大议斯礼于时虞喜范宣并以渊儒
硕学咸谓四府君神主无缘永存于百世或欲瘗之两
阶或欲藏之石室或欲为之改筑虽所秉小异而大归
是同若宣皇既居群庙之上而四主禘祫不已则大晋
卷十四 第 30a 页 WYG0433-0310a.png
殷祭长无太祖之位矣夫理贵有中不必过厚礼与世
迁岂可顺而不断故臣子之情虽笃而灵厉之谥弥彰
追远之怀虽切而迁毁之礼为用岂不有心于加厚顾
礼制不可踰尔石室则藏于庙北改筑则未知所处虞
主所以依神神移则有瘗埋之礼四主若飨祀宜废亦
神之所不依也准傍事例宜同虞主之瘗埋然经典难
详群言纷错非臣卑浅所能折中时学者多从焘议竟
未施行
卷十四 第 30b 页 WYG0433-0310b.png
宋少帝即位初司空徐羡之尚书令傅亮等上疏曰臣
闻崇德明祀百王之令典宪章天人自昔之所同虽因
革殊时质文异世所以本情笃教其揆一也伏惟高祖
武皇帝允协灵祇有命自天弘日静之勤立蒸民之极
帝迁明德光宅八表太和宣被玄化遐通陛下以圣哲
嗣徽道孚万国祭礼久废思光鸿烈飨帝严亲今实宜
之高祖武皇帝宜配天郊至于地祇之配虽礼无明文
先代旧章每所因循魏晋故典足为前式谓武敬皇后
卷十四 第 31a 页 WYG0433-0310c.png
宜配北郊盖述怀以追孝跻圣敬于无穷对越两仪允
洽幽显者也明年孟春有事于二郊请宣摄内外详依
旧典诏可
文帝元嘉六年太学博士徐道娱上议曰伏见太庙烝
尝仪注皇帝行事毕出便坐三公已上献太祝送神于
门然后至尊还拜百官赞拜乃退谨寻清庙之道所以
肃安神也礼曰庙者貌也神灵所冯依也事亡如存若
常在也既不应有送神之文自陈豆荐俎车驾至止并
卷十四 第 31b 页 WYG0433-0310d.png
弗奉迎夫不迎而送送而后辞闇短之情实用未达按
时人私祠诚皆迎送由于无庙庶感降来格因心立意
非王者之礼也仪礼虽太祝迎尸于门此乃延尸之仪
岂是敬神之典恐于礼有疑谨以议上有司奏下礼官
详判博士江邃议在始不迎明在庙也卒事而送莭孝
思也若不送而辞是舍亲也辞而后送是遣神也故孝
子不忍违其亲又不忍遣神是以祝史送神以成烝尝
之义博士贺道期议乐以迎来哀以送往祭统迎牲而
卷十四 第 32a 页 WYG0433-0311a.png
不迎尸诗云钟鼓送尸郑云尸神象也与今仪注不迎
而后送若合符契博士荀万秋议古之事尸与今之事
神其义一也周礼尸出送于庙门拜尸不顾诗云钟鼓
送尸则送神之义其来久矣记曰迎牲而不迎尸别嫌
也尸在门外则疑于臣入庙中则全于君君在门外则
疑于君入庙则全于臣是故不出者明君臣之义邃等
三人谓旧仪为是唯博士陈珉同道娱议参详邃等议
虽未尽然皆依拟经礼道娱珉所据难从今众议不一
卷十四 第 32b 页 WYG0433-0311b.png
宜遵旧体诏可
孝武帝孝建元年六月癸巳八座奏刘义宣臧质于时
犯滔天作戾连结淮岱谋危宗社质反之始戒严之日
二郊庙社皆已遍陈其义宣为逆未经同告舆驾将发
丑徒冰消质既枭悬义宣禽获二寇俱殄并宜昭告检
元嘉三年讨谢晦之始普告二郊太庙贼既平荡唯告
太庙太社不告二郊礼官博议太学博士徐宏孙勃陆
澄议礼无不报始既遍告今贼巳禽不应不同国子助
卷十四 第 33a 页 WYG0433-0311c.png
教苏瑺生议按王制天子巡狩归假于祖祢又曾子问
诸侯适天子告于祖奠于祢命祝史告于社稷宗庙山
川告用牲币反亦如之诸侯相见反必告于祖祢乃使
祝史告至于前所告者又云天子诸侯将出必以牲帛
皮圭告于祖祢反必告寻天子诸侯虽事有大小其礼
略均告出告至理不得殊郑云出入礼同其义甚明天
子出征𩔖于上帝推其所告者归必告至则宜告郊不
复容疑元嘉三年唯告庙社未详其义或当以礼记唯
卷十四 第 33b 页 WYG0433-0311d.png
云归假祖祢而无告郊之辞果立此义弥所未达夫礼
记残缺之书本无备体折简败字多所缺略正应推例
求意不可动必徵文天子反行告社亦无成记何故告
郊独当致嫌但出入必告盖孝敬之心既以告归为义
本非献捷之礼今舆驾竟未出宫无容有告至之文若
陈告不行之礼则为未有前准愚谓祝史致辞以昭诚
信苟其义舛于礼自可从实而阙臣等参议以应告为
允宜并用牲告南北二郊太庙太社依旧公卿行事诏
卷十四 第 34a 页 WYG0433-0312a.png

二年正月庚寅有司奏今月十五日南郊寻旧仪庙祠
至尊亲奉以太尉亚献又庙祠行事之始以酒灌地送
神则不灌而郊初灌同之于庙送神又灌议仪不同于
事有疑辄下礼官详正太学博士王祀之议按周礼大
宗伯佐王保国以吉礼事鬼神祇禋祀昊天则今太常
是也以郊天太常亚献又周礼外宗云王后不与则赞
宗伯郑元云后不与祭宗伯摄其事又说云君执圭瓒
卷十四 第 34b 页 WYG0433-0312b.png
祼尸大宗伯执璋瓒亚献中代以来后不庙祭则应依
礼大宗伯摄亚献也而今以太尉亚献郑注礼月令云
三王右司马无太尉太尉秦官也盖世代弥久宗庙崇
敬摄后事重故以上公亚献又议履时之思情深于霜
露室户之感有怀于容声不知神之所在求之不以一
处郑注仪礼有司云天子诸侯祭于祊而绎绎又祭也
今庙祠阙送神之祼将移祭于祊绎明在于留神未得
而杀礼郊庙祭殊故灌送有异太常丞朱膺之议按周
卷十四 第 35a 页 WYG0433-0312c.png
礼大宗伯使掌典礼以事神为上职总祭祀而昊天为
首今太常即宗伯也又寻袁山松汉百官志云郊祀之
事太尉掌亚献光禄掌三献太常每祭祀先奏其礼仪
及行事掌赞天子无掌献事如仪志汉亚献之事专由上
可不由秩宗贵官也今宗庙太尉亚献光禄三献则汉
仪也又贺循制太尉由东南道升坛明此官必预祭古
礼虽由宗伯然世有因革上司亚献汉仪所行愚谓郊
祀礼重宜同宗庙且太常既掌赞天子事不容兼又寻
卷十四 第 35b 页 WYG0433-0312d.png
灌事礼记曰祭求诸阴阳之义也殷人先求诸阳乐三
阕然后迎牲则殷人后灌也周人先求诸阴灌用鬯达
于渊泉既灌然后迎牲则周人先灌也此谓庙祭非谓
郊祠案周礼天官凡祭祀赞王祼将之事郑注云祼者
灌也唯人道宗庙有灌天地大神至尊不灌而郊未始
有灌于礼未详渊儒注义炳然明审谓今之有灌相承
为失则宜无灌通关八座丞郎博士并同膺之议尚书
令建平王宏重参谓膺之议为允诏可
卷十四 第 36a 页 WYG0433-0313a.png
大明二年二月庚寅有司奏皇代殷祭无事于章后庙
高堂隆议魏文思后依周姜嫄庙禘祫及徐邈答晋宣
太后殷荐旧事使礼官议正博士孙武议按礼记祭法
置都立邑设庙祧坛墠而祭之乃为亲疏多少之数是
故王立七庙远庙为祧郑云天子迁庙之主昭穆合藏
于祧中祫乃祭之王制曰祫禘郑云祫合也合先君之
主于祖庙而祭之谓之祫三年而夏禘五年而秋祫谓
之五年再殷祭又禘大祭也春秋文公二年大事于太
卷十四 第 36b 页 WYG0433-0313b.png
庙传曰毁庙之主陈于太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太
庙传曰合族以食序以昭穆祭统曰有事于太庙则群
昭群穆咸在不失其伦今殷祠是合食太祖而序昭穆
章太后既屈于上不列正庙若迎主入太庙既不敢配
列于正序又未闻于昭穆之外别立为位若徐邈议今
殷祠就别庙奉荐则乖禘祫大祭合食序昭穆之义邈
云阴室四殇不同祫就祭此亦其义也丧服小记殇与
无后从祖祔食祭法王不祭殇郑玄云祭适殇于庙之
卷十四 第 37a 页 WYG0433-0313c.png
奥谓之阴厌既从祖食于庙奥是殇有位于奥非就祭
别宫之谓今章太后庙四时飨荐虽不于孙止若太庙
禘祫独祭别宫与四时烝尝不异则非禘大祭之义又
无取于祫合食之文谓不宜与太庙同殷祭之礼高堂
隆答魏文思后依姜嫄庙禘祫又不辨祫之义而改祫
大飨盖有由而然耳守文浅学惧乖礼衷博士王燮之
议按禘小祫大礼无正文求之情例如有推寻祫之为
名虽在合食而祭典之重于此为大夫以孝飨亲尊爱
卷十四 第 37b 页 WYG0433-0313d.png
同极因殷荐太祖亦致盛祀于小庙譬有事于尊者可
以及卑故高堂隆所谓独以祫故而祭之也是以魏之
文思晋之宣后虽并不序于太庙而犹均禘于姜嫄其
意如此又徐邈所引四殇不祫就而祭之以为别飨之
例斯其證矣愚谓章皇太后庙亦宜殷荐太常丞孙缅
议以为祫祭之名义在合食守经据古孙武为详窃寻
小庙之礼肇自近魏晋之所行足为前准高堂隆以祫
而祭有附情敬徐邈引就祭四殇以證别飨孙武据殇
卷十四 第 38a 页 WYG0433-0314a.png
祔于祖谓庙有殇位寻事虽同庙而祭非合食且七庙
同宫始自后汉礼之祭殇各祔厥祖既豫祫则必异庙
而祭愚谓章庙殷荐推此可知祠部朱膺之议閟宫之
祀高堂隆赵怡并云周人祫岁俱祫祭之魏晋二代取
则奉荐名儒达礼无相讥非不愆不忘率由旧章愚意
同王燮之孙缅议诏曰章皇太后追尊极号礼同七庙
岂容独阙殷荐隔兹盛祠閟宫遥祫既行有周魏晋从
飨式范无替宜述附前典以宣情敬
卷十四 第 38b 页 WYG0433-0314b.png
五年四月庚子诏曰昔文德在周明堂崇祀高烈惟汉
汶邑斯尊所以职祭罔愆气令斯正鸿名称首济世飞
声朕皇考太祖文皇帝功耀洞元圣灵昭俗内穆四门
仁济群品外薄八荒威憺殊俗南脑劲越西髓刚戎裁
礼兴稼穑之根张乐协四气之纪匡饰坟序引无题之
外旌延宝臣尽盛德之范训深劭农政高刑厝万物棣
通百神荐祉动协天度下沿地德故精纬上灵动殖下
瑞诸侯轨道河清海夷朕仰凭洪烈入子万姓皇天降
卷十四 第 39a 页 WYG0433-0314c.png
祐迄将一纪思奉扬休德永播无穷便可祥考姬典经
始明堂宗祀先灵式配上帝诚敬克展幽显咸秩惟怀
永远感慕崩心有司奏伏寻明堂辟雍制无定文经记
参差传说乖舛名儒通哲各事所见或以为名异实同
或以为名实皆异自汉暨晋莫之能辨周书云清庙明
堂路寝同制郑玄注礼义生于斯诸儒又云明堂在国
之阳丙巳之地三里之内至于室宇堂个户牖达向世
代湮缅难得该详晋侍中裴頠西都硕学详考前载未
卷十四 第 39b 页 WYG0433-0314d.png
能制之以为尊祖配天其义明著庙宇之制理据未分
直可为殿以崇严纪其馀杂碎一皆除之参详郑玄之
注差有准据裴頠之奏窃谓可安国学之南地实爽垲
平畅足以营建其墙宇规范宜拟则太庙唯十有二间
以应期数依汉汶上图仪设五帝位太祖文皇帝对飨
祭皇天上帝虽为差降至于三载恭祀理不容异自郊
徂宫亦宜共日礼记郊以特牲诗称明堂羊牛吉蠲虽
同质文殊典且郊有燔柴堂无禋燎则鼎俎彝簋一依
卷十四 第 40a 页 WYG0433-0315a.png
庙礼班行百司搜材简工权置起部尚书将作大匠量
物商程剋今秋缮立乃依頠议但作大殿屋雕画而巳
无古三十六户七十二牖之制
九月甲子有司奏南郊祭用三牛庙四时祠六室用二
牛明堂肇建祠五帝太祖文皇帝配未详祭用几牛太
学博士司马兴之议案郑玄注礼记大传称孝经郊祀
后稷以配天配灵威仰也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
配五帝也夫五帝司方位殊功一牲牢之用理无差降
卷十四 第 40b 页 WYG0433-0315b.png
太祖文皇帝躬成天地则道兼覆载左右群生则化洽
四气祖宗之称不足彰无穷之美金石之音未能播勋
烈之盛故明堂聿修圣心所以昭玄极汎配宗庙先儒
所以得礼情愚管所见谓宜用六牛博士虞和议祀帝
之名推五而所生之实常一五德之帝迭有休王各有
所司故有五室宗祀所主要随其王而飨焉主一配一
合用二牛祠部郎颜奂议祀之为义并五帝以为言帝虽
云五牲牢之用谓不应过郊祭庙祀宜用二牛
卷十四 第 41a 页 WYG0433-0315c.png
南齐高帝建元元年七月有司奏郊殷之礼未详郊在
何年复以何祖配郊殷复在何时未郊得先殷与不明
堂亦应与郊同年而祭不若应祭者复有配与无配不
祀者堂殿职僚毁置云何八座丞郎通关博士议曹郎
中裴昭明仪曹郎中孔逿议今年七月宜殷祠来年正
月宜南郊明堂并祭而无配殿中郎司马宪议南郊无
配飨祠如旧明堂无配宜殷废祀其殷祠同用今年十
月右仆射王俭议案礼记王制天子先祫后时祭诸侯
卷十四 第 41b 页 WYG0433-0315d.png
先时祭后祫春秋鲁僖二年祫明年春禘自此以后五
年再殷礼纬稽命徵曰三年一祫五年一禘经记所论
禘祫与时祭其言详矣初不以先殷后郊为嫌至于郊
配之重事由王迹是故杜林议云汉业特起不因缘尧
宜以高帝配天魏高堂隆议以舜配天蒋济云汉时奏
议谓尧巳禅舜不得为汉祖舜亦巳禅禹不得为魏之
祖今宜以武皇帝配天晋宋因循即为前式又案礼及
孝经援神契并云明堂有五室天子每月于其室听朔
卷十四 第 42a 页 WYG0433-0316a.png
布教祭五帝之神配以有功德之君大戴礼记曰明堂
者所以明诸侯尊卑也许慎五经异义曰布政之宫故
称明堂明堂盛貌也周官匠人职称明堂有五室郑玄
云周人明堂五室帝一室也初不闻有文王之寝郑志
赵商问云说者谓天子庙制如明堂是为明堂即文庙
邪郑答曰明堂主祭上帝以文王配耳犹如郊天以后
稷配也袁孝尼云明堂法天之宫本祭天帝而以文王
配配其父于天位则可牵天帝而就人鬼则非义也泰
卷十四 第 42b 页 WYG0433-0316b.png
元十三年孙耆之议称郊以祀天故配之以后稷明堂
以祀帝故配之以文王由斯言之郊为皇天之位明堂
即上帝之庙徐邈谓配之为言必有神主郊为天坛则
堂非文庙史记云赵绾王臧欲立明堂于时亦未有郊
配汉又祀汾阴五畤即是五帝之祭亦未有郊配议者
或谓南郊之日巳旅上帝若又以无配而特祀明堂则
一日再祭于义为黩案古者郊本不共日蔡邕独断曰
祠南郊祀毕次北郊又次明堂高庙世祖庙谓之五供
卷十四 第 43a 页 WYG0433-0316c.png
马融云郊天之祀咸以夏正五气用事有休有王各以
其时兆于方郊四时合岁功作相成亦以此月总旅明
堂是则南郊明堂各日之證也近代从省故与郊同日
犹无烦黩之疑何者其为祭虽同所以致祭则异孔晁
云言五帝佐天化育故有从祀之礼旅上帝是也至于
四郊明堂则是本祀之所譬犹功臣从飨岂复废其私
庙且明堂有配之时南郊亦旅上帝此则不疑于共日
今何故致嫌于同辰又礼记天子祭天地四方山川五
卷十四 第 43b 页 WYG0433-0316d.png
祀岁遍尚书尧典咸秩无文诗云昭事上帝聿怀多福
据此诸义则四方山川犹必享祀五帝大神义不可略
魏文帝黄初二年正月郊天地明堂明帝太和元年正
月以武皇帝配天文皇帝配上帝然则黄初中南郊明
堂皆无配也又郊日及牲色异议纷然郊特牲云郊之
用辛周之始郊也卢植云辛之为言自新絜也郑玄云
用辛日者为人当斋戒自新絜也汉魏以来或丁或巳
而用辛常多考之典据辛日为允郊特牲又云郊牲币
卷十四 第 44a 页 WYG0433-0317a.png
宜以正色缪袭据祭法云天地骍犊周家所尚魏以建
丑为正牲宜尚白白虎通云三王祭天一用夏正所以
然者夏正得天之数也魏用异朔故牲色不同今大齐
受命建寅创历郊庙用牲一依晋宋谓宜以今年十月
殷祀宗庙自此以后五年再殷来年正月上辛有事南
郊宜以共日还祭明堂又用次辛飨祀北郊而并无配
牺牲之色率由旧章诏可明堂可更详有司又奏明堂
寻礼无明文唯以孝经为正窃寻设祀之意盖为文王
卷十四 第 44b 页 WYG0433-0317b.png
有配则祭无配则止愚谓既配上帝则以帝为主今虽
无配不应阙祀徐邈近代硕儒每所折衷其云郊为天
坛则堂非文庙此实明据内外百司立议巳定如更询
访终无异说傍儒依史竭其管见既圣旨惟疑群下所
未敢详废置之宜仰由天鉴诏依旧
四年世祖即位其秋有司奏寻前代嗣位或于前郊年
或别始晋宋以来未有画一今年正月巳郊未审明年
应南北二郊祀明堂与不依旧通关八座丞郎博士议
卷十四 第 45a 页 WYG0433-0317c.png
尚书令王俭议案奏为诸侯杂祀诸畤始皇并天下未
有定祠汉高受命因雍四畤而起北畤始祠五帝未定
郊丘文帝六年新垣平议初起渭阳五帝庙武帝初至
雍郊见五畤后常三岁一郊祠雍元鼎四年始立后土
祠于汾阴明年立太一祠于甘泉自是以后二岁一郊
与雍更祠成帝初即位丞相匡衡于长安定南北郊哀
平之际又复甘泉汾阴祠平帝元始五年王莽奏依匡
衡议还复长安南北二郊光武建武二年定郊祀兆于
卷十四 第 45b 页 WYG0433-0317d.png
洛阳魏晋因循率由汉典虽时或参差而𩔖多间岁至
于嗣位之君参差不一宜有定制检晋明帝太宁五年
南郊其年九月崩成帝即位明年改元即郊简文咸安
二年南郊其年七月崩孝武即位明年改元亦郊宋元
嘉三十年正月南郊其年二月崩孝武嗣位明年改元
亦郊此则二代明例差可依放谓明年正月宜飨祀二
郊虔祭明堂自兹厥后依旧间岁尚书领国子祭酒张
绪等十七人并同俭议诏可
卷十四 第 46a 页 WYG0433-0318a.png
 
 
 
 
 
 
 
 
卷十四 第 46b 页 WYG0433-0318b.png
 
 
 
 
 
 
 
 历代名臣奏议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