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854-063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爱日斋丛抄卷二
予取愚公二人焉列子曰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
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年且九十面
山而居惩山北之寒出入之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
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河曲智叟
笑而止之愚公曰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
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若而不平操
卷二 第 1b 页 WYG0854-0634b.png
蛇之神惧其不已告之于帝帝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说苑
曰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
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
臣名之臣故畜牸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
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
愚公之谷桓公以告管仲仲再拜曰此夷吾之愚也使
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
卷二 第 2a 页 WYG0854-0634c.png
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
修政夫不可改者山也而山夷不能动者君相也而为
改听郦道元注水出齐城西南历愚山东有愚公冢时
水又屈而径杜山北有愚公谷此即说苑愚公柳子厚
以染溪为愚正因古有愚公谷见诗序
楚元王敬礼申公等以穆生不嗜酒为设醴及王戊即
位常设后忘设焉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
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称疾卧申公白生强起之
卷二 第 2b 页 WYG0854-0634d.png
不可遂去
田单收即墨城中千馀牛为绛缯衣画五彩龙文束兵
刃于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
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奔燕军所触尽死伤事
诚奇隽或者疑之即论数十穴千馀牛岂不自相抵触
能悉赴敌如人约束单果神哉此法乃有用之者东汉
杨璇为零陵太守苍梧桂阳贼攻郡县璇制马车数十
乘以排囊盛石灰车上系布索于马尾又为兵车专彀
卷二 第 3a 页 WYG0854-0635a.png
弓弩令马车居前顺风鼓灰贼不得视因以火烧布然
马惊奔突贼阵后车弓弩乱发群盗惊骇散追斩无数
系布马尾即束茅牛后用于车战而利然无穴城之劳
故尤便欤
公子虔告商君欲反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
知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
叹曰嗟乎为法之弊一至此哉桓蔚之败投牛牧寺僧
昌保藏之刘毅杀昌及刘毅被裕讨夜走投寺寺僧曰
卷二 第 3b 页 WYG0854-0635b.png
昔亡师客桓蔚为刘卫军所杀今实不敢容异人毅叹
曰为法自弊一至于此苏子由责雷州不许占官舍遂
僦民屋而章子厚以为强夺民居下郡按治及子厚责
雷州亦问舍于民民曰前苏公来为章丞相几破我家
今不可也当鞅辈快其令之行指撝如意假令知有后
灾犹将不恤正如索元礼铁笼周兴火瓮不得辞矣东
坡云及其出亡而无所舍然后知为法之弊夫岂独鞅
悔之秦亦悔矣予谓鞅无及也章子厚事尤似刘毅独
卷二 第 4a 页 WYG0854-0635c.png
不傅其悔与否尔
张宣公论王陵陈平周勃处吕后时事曰人臣之义当
以王陵为正此程氏说胡明仲既于读史管见述之予
观晁氏客语人臣事君当以王陵为正或记先儒遗论

留侯晚谢病吕后劫之使画保护太子之谋淮阴侯遭
诬后与萧相国谋縳斩钟室彭越徙蜀后诱致洛阳并
夷灭之威震外廷渐无帝矣帝亦愤不能堪后迎医即
卷二 第 4b 页 WYG0854-0635d.png
嫚骂不使治病樊哙吕氏婿或云党吕即欲斩哙后方
偃然自专问百岁后代萧相国者枚数而未肯休岂窥
帝腹心所托而将剪除之帝崩后不发丧与审食其谋
尽族诸将毒机之发不可禦矣天祐汉祚幸郦商有闻
危言动之奸谋旋沮否则绛侯诸大臣且不自保何能
须臾为汉计他日商令其子绐吕禄解兵属太尉史云
绛侯丞相使人劫之由前事而言商何必劫哉余谓诛
僇信越时后既包藏祸心及谋族诸将其迹始暴郦将
卷二 第 5a 页 WYG0854-0636a.png
军此事最有功于汉当表出第不知樊哙若在欲不负
汉如健妇何
文公与陈同父辩诸书大概谓汉唐之君或不能无暗
合之时全体只在利欲上同甫力争不已按五峰胡仁
仲答樊茂实书云天理纯而人欲消者三代之兴王是
也假天理以济其人欲者五霸是也以人欲行而有暗
与天理合者自两汉以至于五代之兴王盛主是也存
一分之天理而居平世者必不亡行十分之人欲而当
卷二 第 5b 页 WYG0854-0636b.png
乱世者必不存其说久已粲然第文公于汉祖唐宗外
未必例许以暗合也同甫谓近世诸儒遂谓三代专以
天理行汉唐专以人欲行其间有与天理暗合者亦能
久长是千五百年间天地架漏过时人心牵补度日岂
非若胡氏之说固所不取陈君举又议暗合两字如何
断人决无全然不识偶然撞著之理盖将平朱陈之争
而乃类向其说者读胡集因记其略
王子渊上圣主得贤臣颂曰何必偃仰屈伸若彭祖呴
卷二 第 6a 页 WYG0854-0636c.png
嘘呼吸如乔松眇然绝俗离世哉史云上颇好神仙事
故褒对及之以谏大夫使益州求金马碧鸡之神顾不
可言耶使不道病死奚以复命其进也当先修武帝故
事讲论六艺群书博尽奇异之好遂以文章奏投左右
能寓辞讽劝已甚贤于时人况汉士大夫尤以过家为
荣如严助朱买臣皆会稽吴人武帝问助居乡里时助
对家贫为友婿所辱愿为会稽太守帝又谓买臣富贵
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拜会稽太守诸常有恩者皆报
卷二 第 6b 页 WYG0854-0636d.png
复焉司马长卿成都人遣谕巴蜀县吏负弩先驱蜀人
以为宠荣子渊固蜀产出处非必尽类长卿想当衔命
而归乡邑誇羡其得意何自强其勿往哉
汉朱博为琅琊太守文学儒吏时有表记称说云云博
见谓曰如太守汉吏奉三尺律令以从事亡奈生所言
圣人道何也且持此道归尧舜君出为陈说之晋庾翼
少有经纶大略杜乂殷浩才名冠世而翼弗之重也每
语人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以俟太平然后议其任耳此
卷二 第 7a 页 WYG0854-0637a.png
皆玩侮之言古人事君治民皆法尧舜朱子元一健吏安
能知之独庾稚恭事有可论人因他日殷深源北师无
功许以先知且料其始之不取察玄言之非实也第又
尝请为司马军司而不就后复致书举王夷甫责之必
强其出诚未忍违时望耶杜乂者元凯之孙有盛名蔡
司徒王右军咸称之位不过袭爵丞掾莫详其行事稚
恭持论要是矫俗而已非若汉太守以教习拜起嫚大
儒耆老尤不爱诸生故作无顾忌语对儒吏后世诵之
卷二 第 7b 页 WYG0854-0637b.png
其自待当时无乃太薄矣
薛宣过彭城子惠为令宣心知惠不能留数日终不问
吏事门下掾问宣不教戒惠之意笑曰吏道以法令为
师可问而知及能与不能自有资材何可学也夫教
者谄谄不必教不教者吏事吏事何可不教陈万年善
事人赂遗外戚许史其子咸抗直刺讥近臣乃晚赂陈
汤求入帝城触屏旧闻终误之欤宣所至贬退称进号
黑白分明子为县不过则已既过之况留连涉日乃若
卷二 第 8a 页 WYG0854-0637c.png
有所避讳何以出对掾吏诚不可学独不可使去耶予
揣宣意正视吏道为易而平居非无家庭习闻之详方
且懵然莫悟一旦进之涖官之地望其悱发于父训必
不能也为令而始学吏教亦晚矣当时为之早议去就
乃善尔或言万一宣子愤申咸议乃翁至抢其面父子
坐累疑不教之验将教之不善宁勿教遂不教之善可
乎然使宣第能教之以吏其贤于教谄者几希盖当时
能以吏教子多有人矣无以是议宣也
卷二 第 8b 页 WYG0854-0637d.png
王莽闻城中饥馑问中黄门王业业领长安市买乃以
所卖梁饭肉羹持入曰居民食咸如此唐玄宗忧雨伤
稼穑国忠取禾之善者献曰雨虽多不害稼也陜民诉
旱观察使崔荛指庭树曰此尚有叶何旱之有闾阎不
通之情若斯者众闻往时易楮币以一寓三或言民间
患物踊时相命以一劵市饭至则可十人食遂诘言者
之妄事何必隐微而后难知也
让美德也而至不让者隐焉非让之罪也似乎让者之
卷二 第 9a 页 WYG0854-0638a.png
非让也汉西都群臣议王莽定策安宗庙宜赐号安汉
公益户畴爵邑莽称疾固辞言臣与孔光王舜甄丰甄
邯共定策今愿独条光等赏功寝置臣莽于是诏以光
为太师舜为少保皆益封万户丰广阳侯为少傅邯承
阳侯四人既受赏莽尚未起群臣复上言乃诏益封二
万八千户为太傅号安汉公莽为惶恐不得已而受策
让还益封复建言宜立诸侯王后及高祖以来功臣子
孙封侯赐爵邑其为谦恭不既多乎卧疾久之逡巡受
卷二 第 9b 页 WYG0854-0638b.png
命当时莽志寖露事在篡国以前是足欺世矣后有郭
威得无彷佛其意伐叛河中策勋还朝隐帝赐之金帛
衣服玉带鞍马威辞曰臣受命期年仅克一城何功之
有将兵在外凡镇安京师供亿兵食皆诸大臣居中者
之功臣安敢独膺此赐请遍赏之乃遍赐宰相枢密宣
徽三司侍卫使九人与威如一帝欲独赏威辞曰运筹
建策出于庙堂发兵馈粮资于藩镇暴露战斗在于将
士功独归臣何以堪之加威兼侍中史弘肇兼中书令
卷二 第 10a 页 WYG0854-0638c.png
窦贞固司徒苏逢吉司空苏禹圭左仆射杨邠右仆射
恐藩镇觖望又加高行周太师安审琦太傅符彦卿太
保刘崇冯晖李彝殷兼中书令钱弘俶尚书令马希广
太尉慕容彦超刘铢高保融兼侍中孙方简刘赟同平
章时将帅以专功伐能为累以内外叶和为难威成功
不居虽古盛美无加也不图变起于中乘危致篡或追
议其类莽矣故胡氏评曰不待他日即位班赏已收中
外之心方其赴邺言苏逢吉杨邠史弘肇皆先帝旧臣
卷二 第 10b 页 WYG0854-0638d.png
愿推心任之疆场之事臣愿竭愚驽果非由缔合之私
则以孔明之于袆允自任哉威之让或异于莽莽饰名
威市恩莽少待篡汉威则汉不谋诛之未决其反犹有
以自解耳然赏赉遍及将相耗费无名尊官例加藩镇
国典殄亵假令发于真让亦何取也况迹其心末可知
矣近于让者惟元朔间卫青以功拜大将军封其子伉
等三人列侯青谢曰皆诸校尉力战之功也臣青子在
襁褓中何敢受封武帝诏封公孙敖合骑侯韩说龙额
卷二 第 11a 页 WYG0854-0639a.png
侯公孙贺南窌侯李蔡乐安侯李朔涉轵侯赵不虞随
成侯公孙戎奴从平侯李沮李息豆如意赐爵关内侯
皆以从大将军有功者青尝谓人臣不敢专权又谓人
臣何敢招士暮年权移客散能以勋名终而分功裨校
各按其实非若泛覃恩泽者青之让人知其近乎让也
以让为不让者又莫如曹操建安间方为司空冀州牧
遽下令曰吾起义兵诛暴乱于今十九年所征必克岂
吾功哉乃贤士大夫之力也天下虽未悉定吾当要与
卷二 第 11b 页 WYG0854-0639b.png
贤士大夫共定之而专其劳吾何以安焉大封功臣二
十馀人为列侯馀以次受封通鉴纲目书曹操封功臣
为列侯呜呼操人臣也列侯汉爵也其赏曹氏之私劳
耶以汉之功臣赏于曹氏君命不足用耶操之让人知
其不让者也让易知让以为不让易知不让似乎让独
难知莽威同似乎让而威难知于莽欤
赤眉众尚十馀万人光武陈兵雒水令盆子君臣观之
谓樊崇等曰得无悔降乎朕今遣卿归营勒兵鸣鼓相
卷二 第 12a 页 WYG0854-0639c.png
攻决其胜负不欲强相服也徐宣等曰臣等得降犹去
虎口归慈母诚欢诚喜无所恨也诸葛武侯生致孟获
使观营阵之间曰此军何如获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
今蒙赐观阵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纵使更战七纵七
禽而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自
世以诡诈为兵如拙于变者幸敌之迷误而取胜不能
使人心服光武武侯之所为善服人者也昔荀吴伐鼓
鼓人或请以城叛弗许使鼓人杀叛人而缮守备围三
卷二 第 12b 页 WYG0854-0639d.png
月或请降使其民见曰犹有食色姑修而城鼓人告食
竭力尽而后取之汉君臣其知此矣
晋陶渊明傅义熙末召拜著作郎不就刺史王弘常造
之称疾不见弘每候之庐山遣其故人赍酒先于半路
若邂逅然引酌池亭弘于是进谒遂穷欢宴潜无履弘
顾左右为之造履潜乃于座伸脚令度之
相傅李林甫为相若嫉其人即以倡鬼日除授无得免
祸或疑宰相之所不乐何必以凶日中之予闻周史佚
卷二 第 13a 页 WYG0854-0640a.png
请择日立叔虞萧相国择良日拜韩信东都建武间为
伏堪敕尚书择拜吏日岂惟示谨重之意且欲保其终
吉事近厚矣小人反是无所不薄安知不故求恶日哉
唐刘瑑自河东召还宣宗视案上历曰为朕择一令日
瑑曰某日良帝曰卿可遂相大中贤主之所为几乎古
梁震唐末登第归蜀过江陵高季昌爱其才识留之欲
奏为判官震耻之不受辟署终身止称前进士大定录
云震开平元年侍郎于竞下及第李肇国史补得第谓
卷二 第 13b 页 WYG0854-0640b.png
之前进士摭言又注韩中丞仪诗今日便称前进士如
留春色与明年按此唐以来初擢第者通称前进士韩
文公墓碑云孤前进士昶盖文公长庆四年卒昶方于
是年李宗闵下擢进士第后唐李龙少以文章知名既
贵刻牙板金字曰前乡贡进士虽表其荣名亦唐制之
馀也
梁太祖问吴越进奏吏曰钱公有所好乎吏曰好玉带
名马太祖喜曰真英雄也乃以玉带一匣打毬御马十
卷二 第 14a 页 WYG0854-0640c.png
匹赐之
范文正公帅延安夏人相戒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
万甲兵不比大范老子可欺大范谓雍也东坡以月石
研屏献子功中书涵星研献纯父侍讲有诗云故将屏
砚送两范要使珠璧栖窗棂大范忽长谣语出月胁令
人惊小范当继之说破星心如鸡鸣子功讳百禄纯父
诸父行乃有两大小范也子由赋毛国镇生日诗云生
日原同小赵公自注世谓叔平大赵参政阅道小赵参
卷二 第 14b 页 WYG0854-0640d.png
政大小之称一时假为差别若华阳之范出于一门犹
汉上郡歌大小冯君与元宪兄弟呼大小宋是也
温公为张文潜言学者读书少能自第一卷读至卷末
往往或从中或从末随意读起又多不能终篇光性最
专犹常患如此从来惟见何涉学士案上惟置一书读
之自首至尾正错校字以至读终未终卷誓不他读此
学者所难也张芸叟答孙子发书论资治通鉴其略云
温公尝曰吾作此书惟王胜之曾阅之终篇自馀君子
卷二 第 15a 页 WYG0854-0641a.png
求乞欲观读未终已欠伸思睡矣温公所言学者之通
患盍以何学士王胜之之事为读书法
古人遇事各从其分而应之则无失中之患司马公辞
宥密之命与吕正献公同居洛正献起知河阳乞在京
宫祠裕陵大喜遂召还或疑二公出处优劣程先生云
吕公世臣也不得不归见上司马公诤臣也不得不退
处文潞公拜平章伊川为崇政殿说书先生以师道自
居每讲色甚庄泰陵畏之潞公年九十对上恭甚进士
卷二 第 15b 页 WYG0854-0641b.png
唱名侍立终日或议先生之倨视潞公之恭为未尽先
生曰潞公三朝大臣事幼主不得不恭吾以布衣为上
师傅其敢不自重留丞相绍熙之末自相位逃赵忠定
力赞内禅或以二公处变不同问于范仲黼郎中范曰
赵丞相同姓之卿也留丞相异姓之卿也反覆之而不
听则去赵文昭语真文忠当思所以谋当路者母徒议
之而已文忠曰公宗臣当思所以谋德秀特朝廷一议
论文臣尔是数者剂量所处岂无醇疵未可以轻议抑
卷二 第 16a 页 WYG0854-0641c.png
知人之识其分为不易尔
温公嵩山题字云登山有道徐行则不困措足于平稳
之地则不跌慎之哉又书曰光视地然后敢行顿足然
后敢立即题嵩山语而愈诚悫盖公一举动无时不存
此意康节称君实脚踏实地人公自以为知言信哉
康节云君子落得做君子小人枉做了小人张宣公称
下句极是上句有利心不若改云君子本分做君子范
忠宣公云以责人之心责巳恕巳之心恕人文公称上
卷二 第 16b 页 WYG0854-0641d.png
句自好下句既不知自治其昏迷以及人使亦如我之
昏若横渠云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以责人之心责
己则尽道语便不同予以是叹修辞之难先儒立教不
敢秒忽放过凡人可以易言哉君子小人语本刘高尚
云记宣公之论者以为康节语录傅讹此其微尔
司马光为耆英会序云乐天在洛与高年者八人游时
人慕之图傅于世宋兴洛中诸公继而为之再矣图形
普明僧舍乐天之故第也笔谈亦谓乐天居洛与高年
卷二 第 17a 页 WYG0854-0642a.png
者八人游谓之九老洛中士大夫至今居者继而为九
老之会者再矣今考修香山故事惟至道初李文正公
罢相后以司空致仕年七十七思乐天洛中之会适交
游中有此数欲继其事为宴集故相宋惠安公吴僧赞
宁预焉会蜀寇起而罢其事当在京师至和间杜正献
公亦已致仕与凡老年得谢者为五老会其事又在南
都谓再为洛未能详后是如米元章九隽老会序云中
散大夫河间公靖镇吴俗乃辟群斋会九隽老则其事
卷二 第 17b 页 WYG0854-0642b.png
在吴名氏且未悉著独潞公以元丰五年尹洛为耆年
会凡十三人可以践唐贤遗躅而过之矣又元丰初赵
清献守杭赵康靖自南都来年八十一共游湖山为二
老图清献时七十一程给事师孟守越又减清献一岁
尝同唱和清献谢事过之因增程公为三老图盛哉承
平典型也渡江以来有若史忠定六老图周益公二老
堂会清时胜事各擅一门岂惟家庭之庆又有刘汭者
写益公与兄乘成居士必正杨文节为三老图平园诚
卷二 第 18a 页 WYG0854-0642c.png
斋集有诗亦庐陵佳话也
王沂公以简纸数轴送人皆他人书简后截下纸晏元
献公凡书简首尾空纸皆手剪熨置几案以备用王文
康公平生不以全幅纸作封皮尝戒其子弟诸公皆身
处贵盛俭德若此世俗费纸者何人语以古事未必不
毁薄梁东莞臧逢世就姊夫刘缓乞丐客刺书翰末写
汉书见颜氏家训
复斋漫录云山谷谪涪州别驾因自号涪翁按益部耆
卷二 第 18b 页 WYG0854-0642d.png
旧傅广陵有老翁钓于涪水自号涪翁然则涪翁之称
古有之矣苕溪渔隐曰后汉逸民傅初有父老不知何
出常渔钓于涪水人因号涪翁复斋不取于此乃取益
部耆旧传后汉郭玉傅语谓涪翁之称古有之矣不始
于鲁直也芥隐笔记引援亦同余记唐书陆龟蒙傅时
谓江湖散人或号天随子甫里先生自比涪翁注云巴
西人居汉上者独不用前二书为證当别有考也
陈福公在相位欲营居第视其图以为高悉裁损之制
卷二 第 19a 页 WYG0854-0643a.png
度甚庳董役者云公门户不高大无以容车马公曰吾
今日有阍者一两世后吾门扉要使小姨㜮辈可开阖
尔当与李文靖厅事仅容旋马俱为美谈乃所以遗子
孙也水心集刘正字墓志云居室尤陋不改予间过之
及门而下建翁逡巡出迎中街笑云自二父生而四方
之过莆者无不造于庭盖今之轿大于旧矣乃世变也
予亦笑曰轿虽大不数寸公门扉无乃太狭乎而不知
变也福公与刘皆莆人土风殆近古二父者宾之夙复
卷二 第 19b 页 WYG0854-0643b.png
之朔建翁名起晦复之子潜夫尚书诸祖父叶公之对
虽似谑实贤其不变于俗也或曰乾淳诸老典型自别
不独莆土风近古也况福公贤相乎
李仁甫侍郎淳熙间因阜陵论先儒从祀当升黜去取
遂奏言范仲淹佐仁宗谨庠序之教始遍郡国立学更
取士法以作新人才欧阳修倡起古文攘斥异端视唐
韩愈无愧嘉祐治平之间人才特盛修所长育成就为
力居多而司马光及苏轼风节弥高其学术专务格君
卷二 第 20a 页 WYG0854-0643c.png
心安百姓其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流离颠
沛之死靡憾盖似孟子当安石萌芽唯光轼能逆折之
见于所述文字不一而足轼著书傅与安石辩者凡十
八九条尤为切近深远其用功不在决洪水辟杨墨下
使其言早听用宁有靖康之祸悉去王安石父子而取
光轼斯为允当并及仲淹修亦无不可又言昨蒙圣谕
欲升光轼配享于堂辄以陈瓘斥王安石逆像献否圣
谕谓若亲酌献则暂迁其坐于他所君臣之分终有未
卷二 第 20b 页 WYG0854-0643d.png
安光轼必不敢当此理只用世次先后使继韩愈亦无
降抑按道命录杂记等书赵侍郎粹中乞去王雱择本
朝名儒列于从祀上论以范司马二文正欧苏二文忠
李公以为可赵卫公主之且谓范公自以功业名欧公
当时亦微有玷不若止用马苏而升于堂上龚李二参
皆不以为可盖跻祀堂上附舒王近此固无怪本以矫
学术之弊此扬彼抑不拟承其太过者尊尚之至则可
见矣读巽岩集中疏虽或推扬上意其秉礼守正善于
卷二 第 21a 页 WYG0854-0644a.png
立论也时则周程未暇议端平间李公之子季允枢密
在从班奏卓然为学者所宗宜在从祀之列者十人胡
翼之孙明复与邵周张二程氏而司马欧苏预焉请下
经筵秘书省国子监议未详后孰可否迨淳祐而周张
程从祀又咸淳而司马邵氏始亦从祀若范欧苏文章
名节世论道德性命欲引而合之无由也即李公所称
已于范欧苏有所区别矣亦各从其实欤
谢上蔡之孙曰偕其子无衣食替人承符引养老母黄
卷二 第 21b 页 WYG0854-0644b.png
子耕守天台修郡志访求故家得之请见抗宾主礼给
冠带田宅杨龟山之家既卖其宅四世孙子复病之争
诉纷然余景瞻守南剑曰有司用交易法尔安能空手
以得自至郡例卷百馀万谢不取因赎以归之修补其
漏阙又职子复于学以廪之见叶正则所为祠记吴明
辅用此二事跋楼大防参政遗族孙帖故宗遗胄忽焉
沦坠或不俟年数之远陆务观顾以宋广平沈义伦之
后涅为卒髡为僧不胜慨然异时贤士大夫每于此尽
卷二 第 22a 页 WYG0854-0644c.png
情而录后恤孤具有故事茂陵诏求伊川程氏后池州
申直下两房子孙曰观之曰源于是观之补不理选限
登仕郎充池州州学学宾月廪给以奉祀源赴吏部铨
量补迪功郎渐迁二令监丞时又命陆文安九渊之子
特之沈端宪焕之子省曾俱读书秘省实嘉定十六七
年间叶氏闻见录云源鬻米都门外有教以干当路者
著道学正统图以考亭之后剿入当路姓名遂授初品
而吴大礼绍定封事有云如程源如沈省曾不识一丁
卷二 第 22b 页 WYG0854-0644d.png
字未三五年与之式郡乃布衣韦带之士勤苦灯窗驰
驱仕路有二三十年不可得者张端义封事亦云秘书
省读书朝廷异礼待天下遗逸之士假借先儒之后影
射市井之徒老成学者饮耻而没或谓指省曾辈也表
贤者后盛时美意犹不免于异论事何者无弊使世家
果有如程氏子拔之寒微正未可议抑处置在适中尔
前辈有两黄裳皆为端明殿学士其一字冕仲延平人
元丰进士第一崇宁礼部尚书其一字文叔蜀人事茂
卷二 第 23a 页 WYG0854-0645a.png
陵潜邸为翊善刘潜夫作衢州开化芹涧桥记云端明
演山黄公裳少过之有更高千万丈还我上头行之句
遂为诗谶演山以德望重朱文公见而屈膝不专以科
目重也按文公年谱乾道三年如长沙访张宣公道昭
武谒黄端明先之以书云将顿首再拜于堂下伏惟坐
而受之使得自进于门人弟子之列此正黄通老尚书
冕仲亦绍兴五年进士第一以有官降居次官亦端明
殿学士如谓演山则冕仲是也系年录书建炎四年卒
卷二 第 23b 页 WYG0854-0645b.png
文公似不及见或刘别有考盖识前言往行近推莆田
大老不容妄论也
景定五年明堂礼成恭谢太乙宫赐宴斋殿教坊伶优
举经语以戏刑部侍郎徐复引孔道辅使契丹责以文
宣为戏故事请诫乐部无得以六经前贤为戏予读东
坡通守杭州寄吕微仲诗自注杭有伶人善学吕举措
酷似别后常令作之以为笑诗云楚相未亡谈笑是中
郎不见典型存使事切矣谨厚者顾疑焉朱文公在筵
卷二 第 24a 页 WYG0854-0645c.png
优人王喜时于上前效其行止进退以为戏用事者欲
赏以閤门祇侯上将从之侍郎诵言将入谏命乃寝是
不可不禁遏也矧假为燕笑之乐乎
淳祐五年两浙运司物料官郭嘉卿年六十五请休致
特改京秩赐号继一处士官其子自中仍召对禁殿以
诗赐之群臣皆和又御书扁其居曰冲庵
端平台谏吴叔永直院与唐伯玉少卿帖云端平更化
以来上亲擢台谏者三秀挺如舜俞方毅如颖叔端亮
卷二 第 24b 页 WYG0854-0645d.png
敢言如徐直翁杜成已与季永弟最后方德润犹强人
意惟都运侃侃其直訚訚其争乃能扶颓纲起敝化力
争是非于嘉熙初元真得所谓诤臣七人矣舜俞洪忠
文也颖叔王忠文也一字去非直翁徐忠简也成已杜
清献也季永吴侍郎昌裔也德润方忠惠大琮也伯玉
唐少卿璘也予所闻端平台谏几二十人矣
时称白石者乐清钱文子文季番阳姜夔尧章三山黄景说
岩老各因其居号之尔故尧章以谓居苕溪上与白石
卷二 第 25a 页 WYG0854-0646a.png
洞天为邻潘德久字之曰白石道人诗云屋角梅花树
花前白石生或评乐天黄醅酒对白侍郎陈去非简斋
老对月桂花此祖其格者然白石生见神仙傅中黄大
人弟子也至彭祖时已年二千馀岁煮白石为粮因就
白石山居时号曰白石生尧章称此三字盖有据而后
用文季宗正岩老大理皆少卿当嘉定间姜止布衣
东坡松醪赋李仁甫侍郎举赋中语谓东坡盖知之矣
又云东坡既再责亲旧或劝益自儆戒坡笑曰得非赐
卷二 第 25b 页 WYG0854-0646b.png
自尽乎何至是顾谓叔党曰吾甚喜松醪赋盍秉烛吾
为汝书此倘一字误吾将死海上不然吾必生还叔党
苦谏恐偏傍点画偶有差讹或兆忧耳坡不听径伸纸
落笔终篇无秋毫脱谬父子相与粲然松醪赋之谶渡
海人知之而未知其以验生还也
太史公推戾太子之生在建元蚩尤竟天命将出师之
年东坡推富郑公之生在景德始盟契丹之岁人有关
于世运之盛衰其生也诚有所自矣前辈肯为臆说哉
卷二 第 26a 页 WYG0854-0646c.png
何子楚春渚记闻云陆农师左丞之父少师公规生七
岁不能言一日忽书门间云昔年曾住海三山日月宫
中数往还无事引他天女笑谪来为吏向人间自此能
言语后登进士第官至卿监寿八十而终余得其家七
岁吟叙读之则其事实左丞之祖太傅轸字齐卿者也
序云祖父疾革与诸儿方卧床侧遽呼起熟视之曰汝
能赋诗二联以称吾意乎公口占二韵立成皆神仙语
祖父视诗大喜曰瞑目无憾矣诗曰昔年曾住海三山
卷二 第 26b 页 WYG0854-0646d.png
日月宫中屡往还无事引他天女笑谪来为吏到人间
故非世俗之语也太傅祥符进士官吏部郎中直史馆
尝守乡郡寿七十七序又记其辟谷十年鍊丹九转鹤
去青衣至三日而化事尤奇怪岂以为初年诗语之验
然不谓始不能言忽题壁间且非左丞之父左丞以国
子博士赠太尉圭自廉叔为父也无云公规少师者纪
述易讹如是左丞之孙是为务观待制甫七岁父少师
指乌命赋诗遽对曰穷达得非吾有命吉凶谁谓汝前
卷二 第 27a 页 WYG0854-0647a.png
知事见家语此少师又永年之子京西转运宰字元钧
也吾乡陆氏最称故家诗礼之泽深矣世以颖悟早闻
于时亦盛事也
洪氏四笔云绍兴十三年敕令所进者删定官潘良能
季成游操存诚沈介得和伯兄景伯皆为秘书省正字
同日供职少监秦伯阳言一旦四同舍姓皆从水旁熺
有一句愿诸君对之即云潘游洪沈泛瀛洲坐客无能
对者因记得笔谈所载元厚之绛少时梦人告异日当
卷二 第 27b 页 WYG0854-0647b.png
为翰林院学士须兄弟数人同在禁林厚之自思素无
兄弟疑为不然及元熙中除学士同时入院者韩维持
国陈绎和叔邓绾文约杨绘元素名皆从糸始悟兄弟之
说欲用绛绎绘维绾纶綍为对然后暇考之史录岁月
可同否也予观桐阴旧话云元章简公厚之尝梦兄弟
三人同为学士然厚之终鲜兄弟尝疑之及与宫师杨
元素同在翰院故事具奏不出官姓一日因签奏事乃
恍然记昨梦盖三公名皆连丝旁也宫师即持国参之
卷二 第 28a 页 WYG0854-0647c.png
笔谈无陈邓二公韩无咎记家世旧事庶几得实石林
诗话又云元厚之知荆南梦至仙府三人者联书名旁
有告之曰君三人盖兄弟也觉而思之莫知所谓未几
入为学士韩持国维杨元素绘先已在院一日书名三
人名皆从绞丝始悟梦中兄弟之意已而持国元素外
补厚之尹京后三年复与元素还职而邓文约绾相继
为直院则三人之名又皆从绞丝其事莫详于此然亦
不著陈也存中纪之异事之目在当时傅闻固应无差
卷二 第 28b 页 WYG0854-0647d.png
景卢犹谓未考史录前贤考究不肯草草多类此也
王龟龄詹事记人说生前事其略云予少时有乡僧每
见必曰此郎严伯威后身也予访诸叔父宝印大师叔
父曰严阇黎汝祖母贾之兄也博学工诗文戒行修饬
汝父母昔以无子为忧政和壬辰正月吾师卒汝祖梦
吾师至集众花结成一大毬遗汝祖曰君家求此久矣
吾是以来是月汝母有娠吾师眉浓黑而垂目深而神
藏儿时能诵千言喜作诗人以汝眉目及趣好类之故
卷二 第 29a 页 WYG0854-0648a.png
云又种蔬诗云前身老阇黎蔬气端未除详著梅溪集
古昔此事良多陈氏扪虱新话历数房琯为永禅师娄
师德为远法师张文定公游滁州琅琊山寺得楞伽经
偈而悟前生东坡游杭州寿星寺入门便悟曾到春渚
记闻又以坡前身五祖戒和尚见于鲁直涪陵刻石所
记往往于释氏轮回本其家法尔坡诗自谓前生我已
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李之仪云东坡平日自谓渊
明后身晚和归去来辞始载此语要是胸中自负如此鲁
卷二 第 29b 页 WYG0854-0648b.png
直为千载人百世士之评的矣周益公奏事录记汪圣
锡端明云幼年初读陈无已集有代人乞郡劄子一见
便疑为代傅尧俞作后阅傅集果然乃知宿世读书之
说可信圣锡疑无已后身也贤哲旷世而吻合岂亦其
志自许三生之前不可尽知也李翱谓退之长读书能
记它生之所习或若识环之类耶
李氏杂记云乾道末孝宗梦人告云欲恢复中原非王
淮不可于是季海方再入为少常遂除正字历内外制
卷二 第 30a 页 WYG0854-0648c.png
不二年而执政即至左揆凡在二府十有四年一朝大
臣所未有也余观王鲁公行状其初绍兴二十八年自
密院编修迁校书郎未尝除正字及居谏省以忧去乾
道三年自福建转运再入秘书为少监出守江州八年
自浙西提点刑狱三入朝为太常少卿兼内外制由西
掖迁学士淳熙三年冬拜枢密遂秉政第自少常执政亦
涉四年且非再入记录易讹如此娄彦发议张全直参
政谥谓高宗有不尽用之叹阅十五年王淮时在諌垣
卷二 第 30b 页 WYG0854-0648d.png
上指以宰辅以形貌肖公叹赏莫及后以语阜陵淮卒
正鼎席既以赋形偶类简思陵之知复缘梦寐致阜陵
注倚之重果若前二说天幸可数遇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