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0854-004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学斋佔毕卷四
            宋 史绳祖 撰
  天大于地而包地
张横渠书云天下之数当止于九其言十者九之耦也
扬雄亦曰五复守于五何者盖地数无过天数之理孰
有地大于天乎故知数止于九是阳极也十者姑为五
之耦耳此横渠说也近世浅学徒知天大于地之说始
卷四 第 1b 页 WYG0854-0047d.png
于横渠余尝考易注疏坤卦彖之正义云至哉坤元言
至极也但天亦至极包笼于地非但至极又大于地故
乾言大哉坤言至哉则知关洛先正之言皆本于经非
臆说也陋儒以为始于关洛不曾明经耳
  天地节而四时成
余向作易庵记其中云易上经为卦三十下经为卦三
十有四者乾配甲而起于子故六十四卦上经起于乾
之甲子历泰之甲戌噬嗑之甲申至于离凡三十卦而
卷四 第 2a 页 WYG0854-0048a.png
三甲尽矣下经起于咸之甲午历损之甲辰震之甲寅
至于节亦三十卦而三甲又尽且自乾至节六十卦凡
三百六十爻爻当一日而尽一年之候矣故曰天地节
而四时成是起于子而终于亥也而中孚等四卦继于
节之后是中孚复起甲子而为一阳来复之兆故上元
太初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为起历之数本诸此也
此记已为蜀郡板行缪藁有年矣洎至公安竹林书院
有来问曰公之易庵记中天地节而四时成之说可谓
卷四 第 2b 页 WYG0854-0048b.png
发明至矣然节之后中孚四卦于何施焉诸生所疑也
余应之曰余于七日来复说已详之矣余之此说盖为
序卦而言之也孔子序卦革何以居四十九而彖曰天
地革而四时成盖革之象言君子以治历明时欲以大
衍之数作历而大衍之数其用四十有九也唐一行作
大衍历以为古今不易之数中黄之大宝是也节卦又
何以居六十盖节之彖言天地节而四时成盖一爻为
一日六十卦有三百六十爻所以节之卦居六十也故
卷四 第 3a 页 WYG0854-0048c.png
象曰君子以制数则于以数而推天度之说合矣此盖
以序卦之爻数言之也若夫以六十四卦而配一年之
候则其义又别盖历之为书取易六十四卦先以坎离
震兑四卦列子午卯酉为冬夏春秋四时之正每卦分
内外两之以为八节是为分至启闭也四卦凡二十四
爻配二十四气每爻直十五日以应七十二候而成三
百六旬之期除此四卦之外馀六十卦以复临泰壮夬
乾姤遁否观剥坤十二卦为自子至亥十有二月君辟
卷四 第 3b 页 WYG0854-0048d.png
之卦又以辟卦各统公卿大夫诸侯四卦凡五而共为
六十卦总成三百六十爻为一岁直日之爻而每卦主
六日七分积馀分成闰以定四时成岁所谓君辟之卦
气皆自前月中气而起故扬子云作太元经以其初卦
准中孚故先儒言卦起中孚此历家以配坎之初六为
十一月中气而为算历之首盖易以卦起乾坤至节凡
六十卦为三百六十爻而天度尽故曰天地节而四时
成而中孚继于节卦之后是阳气复生于子故以为十
卷四 第 4a 页 WYG0854-0049a.png
一月之中气而七日来复以复继中孚为十有二月君
辟之卦之首以为阴阳消长循环之候皆自然之理也
大率乾坤至节六十卦凡三百六十爻者此以序卦而
言也而节之后馀中孚四卦则是已除起坎离震兑四
正卦以配春夏秋冬节气故以中孚等四卦杂揉于六
十卦中而为辟统公卿大夫诸侯之爻而中孚与乾同
起于甲子实同而异异而同也易具万变而包万用若
执一以求之可谓固矣问者说曰微公之详辨无以袪
卷四 第 4b 页 WYG0854-0049b.png
其惑也上手称谢而去
  大过本末弱未济六爻失位
余向奉祠归里中舟过叙州易守乃江西人同倅范以
正率诸生请讲余为复讲泸南先天图说众皆称闻所
未闻其中有一学易士友问曰大过本末弱也注虽云
初为本而上为末然不䆒其所以为弱之义愿详闻之
余曰此不难晓古文篆体本字皆无勾脚本末两字皆
当从木以一阳画藏于木之下而根株回暖故为本以
卷四 第 5a 页 WYG0854-0049c.png
一阳画散于木之上而枝叶向荣故为末而大过巽下
兑上以四阳画积于中二阴画处于初上犹之木焉上
缺下短本末弱也故曰栋桡凶是以木之字义而为言
也问者曰诸儒之解未有如此说之详也又有一老儒
问曰伊川在成都讲易有一桶匠过之指未济卦曰此
卦六爻皆失位未有明其失位之说余答曰大率每卦
六爻初三五为阳位二四六为阴位此卦坎下离上初
爻为阳位而六以阴居之二爻为阴位而九以阳居之
卷四 第 5b 页 WYG0854-0049d.png
馀四爻皆然是六爻失位也凡六十四卦惟未济为然
亦犹二阴居初上四阳居中惟大过为然也老儒曰此
义亦未有如公此说之详明也愿笔之以幸后学焉然
余亦未敢自是其说为尽也
  乾元用九天下治
余向在泸州讲先天图卦及为帅干任文虎作读易堂
记详讲天地之数止于九而已是乃先天后天之同然
盖先天之数九数也后天之数上下经序卦图反而视
卷四 第 6a 页 WYG0854-0050a.png
皆成十有八卦始终亦不出九数也故先天位乾于一
以对坤八居兑于二以直艮七处离于三以配坎六列
震于西以当巽五上下相合数皆为九此自环图内卦
观之也自环图外卦观之则乾兑之间泰之外卦为坤
履之外卦为乾即九数矣大畜之外卦为艮夬之外卦
为兑亦九数矣由大畜而上以至于乾自兑而下以至
于临乾兑对峙之卦为八个九数以至兑离之间离震
之间及乎巽坎艮坤之间亦莫不皆然盖先天两卦上
卷四 第 6b 页 WYG0854-0050b.png
下相对而为九馀六十左右相对亦为九以八经卦各
生重卦八是三十六而因为六十四也而为易之体后
天震兑两卦相对为九馀六卦左右相对上下经皆为
二九十八反覆变互为六十四卦而约为互体三十六
以为易之用先天因河图之九而分左右皆叠二九而
周乎六十四后天衍洛书之九而分上下亦各二九而
总乎三十六羲文之易先天后天皆以乾为首以九为
用若知乾之一卦可以该六十四卦知九之为数可以
卷四 第 7a 页 WYG0854-0050c.png
尽六七八之数盖以天之终数九而乾为天是九者数
之极故曰九者究也言究极也是说已见之缪槁误为
蜀眉雅郡刋行于时矣会余以君命召舟抵公安力上
祠请因寓焉蜀士之寓于竹林南士之仕于渚宫者踵
门求为讲切或有问余曰公之高文中乾元用九乃见
乎天则可谓精无轶遗先贤之未尽及也敢问乾元用
九天下治也何以见其用及治乎余亟应之曰大哉问
也然遽数之不能终悉数之更仆未可终也今试为子
卷四 第 7b 页 WYG0854-0050d.png
举二帝三王之用九及治者而言之大哉尧之为君其
治也巍巍荡荡无得而名然帝典之首不过曰克明俊
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而百姓昭明万邦协和黎民于
变时雍至鲧之治水亦俟其九载绩用弗成而后咨岳
巽位是尧用九而天下治也舜之受终文祖亦首命九
官俾之钦时亮功必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是通为
九载也而后釐下土设居方又作九共九篇注谓共者
法也是舜用九而天下治也若夫三代则愈详矣夏禹
卷四 第 8a 页 WYG0854-0051a.png
之治水也虽曰天锡九畴而别九州疏九江播九河迄
至于九川涤源九泽既陂而六府三事允治以叙九功
而作九歌不宁惟是而又收九牧之贡金以铸九鼎鼎
有三足九鼎共二十七足以应三九二十七会之数每
鼎重八千一百斤九鼎共七万二千九百斤以应七百
二十九章之数且应二期之日则是以九畴元会章之
数寓于九鼎以至田赋有上中下三等三而三之为九
等而九州攸同四海会同是禹之用九而天下治也至
卷四 第 8b 页 WYG0854-0051b.png
商汤之盘铭不过九字曰德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而诰
命所言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是必欲日
新其德以亲九族而怀万邦也故受天命而有九有之
师跻圣敬而式九围之命皆用九以治也及成周定鼎
郏鄏访箕子而叙九畴以故三代之通制如井田之制
取诸井字开方八维与其中而为九盖九夫为井三三
而九也四井为邑三十六数乾之策也坤之数六以四
乘之为二十四坤之策也以一井论之则是一生三而
卷四 第 9a 页 WYG0854-0051c.png
三生九以三井论之则是二十有七以九井论之则是
八十有一应于九畴之数故内而三妃九嫔二十七世
妇八十一御妻外而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
士以理内外之治皆九数也以至成周升三辰于旗而
定九章之服取八卦之名物建太常于中而定九旗之
号王制之定九畿周官冢宰居六官之首而以九职任
万民以九赋敛财贿以九式节财用以九贡致邦用以
九两系国民六典之中以九为目不可槩举非用九致
卷四 第 9b 页 WYG0854-0051d.png
治而何匪独以治天下也如皋陶之陈亦行有九德孔
圣之言君子有九思又三陈九卦之德于大传以为切
于人事之戒三举九经于中庸以断为天下国家之要
圣贤之言昭如日月帝王之治浩如乾坤三代以下因
陋就寡何足以知用九之事哉其治少可知矣或者敛
手曰富哉言乎又昔贤之所未及也吾乃知吾学斋之
所学矣因退而笔之以俟博洽者而是正焉
  禹直鼎卦
卷四 第 10a 页 WYG0854-0052a.png
孔子易大传谓圣人制器尚象以应形而下者谓之器
故自包牺氏近身远物始作八卦作结绳为网罟以佃
以渔盖取诸离神农氏为耒耜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
益日中为市取诸噬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
取诸乾坤以至舟楫杵臼弧矢栋宇棺椁书契于十三
卦皆有取象而五帝之后三代之先独遗夏禹其散在
诸卦彖象之爻或云汤武革命或云文王箕子之明夷
或云高宗伐鬼方或云帝乙归妹三代之令王皆取之
卷四 第 10b 页 WYG0854-0052b.png
直卦禹乃令王之显显者而不取之直卦或爻甚可疑
焉余向时在鹤山书院会一老赵丈今伯美中舍之族
叔祖明易有根据鹤山亦敬之余是时方从鹤山授易
一日尝以此质疑于老赵丈赵丈云禹当以鼎直卦余
问其详赵丈云余举其要矣子详思而求其所以直卦
之由却见示可也余䌷绎累日而方得其义盖以制器
尚象莫大乎鼎故鼎卦之彖曰鼎象也注云法象也余
乃悟禹之明德大功固非三王之可及鼎之法象大器
卷四 第 11a 页 WYG0854-0052c.png
又非诸卦之可比因详观鼎之注疏云鼎者器之名也
自火化之后铸金而为此器一有烹饪之用一有物象
之法则与左传所云禹收九牧贡金铸鼎以象九州使
人知神奸而魑魅罔两之莫逢事固吻合而鼎大象谓
君子以正位凝命且鼎卦之下即次以震卦而孔子大
傅谓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五帝皆相禅至禹
方傅之子焉又合于序卦之义矣且震卦之注疏云长
子则正体于上可以奉承宗庙彝器守而不失又合于
卷四 第 11b 页 WYG0854-0052d.png
大傅主器之说矣余以是复之老赵丈赵云是余之所
学也子以思而得之甚可喜也余因以是复之鹤山先
生先生云其义无以易此然易经三圣人矣不明言之
必有其说矣且识之以资博洽云
  昧谷柳谷
尚书尧典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正经注疏云日所入
处名曰昧冥之谷史记注引孔安国云日入于谷而天
下冥故曰昧谷以为羲仲宅旸谷之对其义坦然明白
卷四 第 12a 页 WYG0854-0053a.png
矣而周礼缝人衣翣柳之材注柳之言聚也诸饰之所
聚且引书曰分命和仲度西曰柳谷注疏遂云柳者诸
色所聚日将没其色赤兼有馀色故曰柳谷其云书曰
者是济南伏生书柳文见今尚书云宅西曰昧谷此周
礼注及疏之说也然余考汉𨽻古定古文尚书止云分
□和中乃古昧字初无柳谷之文及旁
考史记尧本纪申命和仲居西土曰昧谷徐广注曰一
作柳谷亦日入处地名太史公帝纪务变易二典正文
卷四 第 12b 页 WYG0854-0053b.png
先儒固已评之徐广因而以柳谷地名注之亦已浅陋
至周礼之注又变为柳谷则并谷字而易其文周官至
刘歆时方奏立博士胡康侯父子已枚数其失而唐人
正义又凿说以诸色而易诸饰以證柳谷之义其视汉
儒义益远矣至若改谷为谷又无其义虽汉注唐疏皆
不容巧为之说益知训诂傅注之傅会如此也
  苋陆夬夬称人苋字甚新
易夬之九五苋陆夬夬古注云苋陆草之柔脆者也决
卷四 第 13a 页 WYG0854-0053c.png
之至易故曰夬夬则以苋陆为一草至马郑云苋陆商
陆也则以苋陆为一物宋衷云苋苋菜也陆商陆也虞
云苋蒉也陆商也然后别而为二至注疏正义乃引子
夏傅云苋陆木根草茎刚下柔上马融郑玄王肃皆云
苋陆一名商陆皆以苋陆为一惟董遇云苋人苋也陆
商陆也以苋陆为二终不订其或一或二异名之说余
因谓释经莫若尔雅为正且祖因證之尔雅疏草部云
蒉赤苋释曰赤苋一名蒉今苋菜之赤茎者也又曰蓫
卷四 第 13b 页 WYG0854-0053d.png
薚释曰药草蔏陆也一名当陆初无苋陆一名商陆之
说则苋自苋陆自陆苋为菜陆为草其为二物明甚宋
谓之菜虞谓之蒉董谓之人苋二家之说得之矣然余
又特爱人苋二字甚新可谓诗料而前人未之有举意
度世有称马齿苋者故以人字别之遂旁求于本草而
方得之盖本草云苋实一名马苋行义曰苗又谓之人
苋红色者谓之红人苋后又别载马齿苋然后详人苋
马苋之别因谓君子耻一物之不知子又谓学诗可以
卷四 第 14a 页 WYG0854-0054a.png
多识草木之名因谓读经当并传注而读传注有疑则
旁引百家之可證据者而考订方为有益余平生爱食
红苋或以为笑至是方知赤苋之见于注疏且阅图经
明州有赤苋山土传赤苋仙人所种遂作小绝云易称
人苋美柔英夬决穷阴日旅辰不以色红为贵尚何因
赤苋有仙人或者亦服其精赡也
  闰月无中气
唐人作诗虽巧丽然直有不晓义理而浅陋可笑者如
卷四 第 14b 页 WYG0854-0054b.png
李贺十二月词又有闰月一首其中一句云天宫葭琯
灰剩飞是以闰通为十三个月也不知葭灰之飞每月
只是一次而闰无中气虽置闰之年亦只是十二个月
二十四气节候无十三个月气候之理今官历自可见
灰琯岂有剩飞一月之理乎姑举其一如是者甚多也
  九经所无之字
九经有笔墨字如史载笔工输削墨之类而无砚字意
是古人用墨以器和之如庄子所云舐笔和墨是也砚
卷四 第 15a 页 WYG0854-0054c.png
字虽见于西京杂记天子以玉为砚及异书引帝鸿氏
之砚然字不见于经也且唐人多只是以瓦为砚故昌
黎毛颖传止称为陶泓及国初而砚以谱行端歙二石
擅名天下矣九经中有烛字如夜行以烛隅坐执烛烛
不见跋是也而无灯字至汉竹宫祠太一自昏至晓然
灯故有七枝灯百枝灯之类然上林镫字却只从金旁
是以五金铸之也九经中无面字周礼所谓麷只是如
今炒麦至王莽始有啖面及鳆鱼之文九经无茶字或
卷四 第 15b 页 WYG0854-0054d.png
言荼苦即是也见于尔雅谓之槚茗则是今之茶但经
中只有荼字耳九经中无䜴字至宋玉九辩大苦咸酸
注大苦䜴也又史记货殖传盐䜴千荅前汉食货志长
安樊少翁卖䜴号䜴樊是也九经中无醋字止有醯及
和用酸而已至汉方有此字
  体用字
先儒体用字或以为出于近世非也乾元亨利贞注疏
云天者定体之名乾者体用之称言天之体以健为用
卷四 第 16a 页 WYG0854-0055a.png
又天行健注疏云天是体名乾是用名健是其训三者
并见最为详悉余谓体用字当本诸此
  成王冠颂
大戴记一书虽列之十四经然其书大抵杂取家语之
书分析而为篇目又其间劝学一篇全是荀子之辞保
傅一篇全是贾谊疏以子史杂之于经固可议矣其公
符篇载成王冠祝曰成王冠周公使祝雍祝王(注雍太/祝定左)
(与王为祝辞/于冠告焉)曰达而勿多也(辞多则史/少则不达)祝雍曰使王近
卷四 第 16b 页 WYG0854-0055b.png
于民远于年啬于时惠于财(及时/而施)亲贤使能陛下离显
先帝之光耀(离明/也)以承皇天嘉禄钦顺仲夏之吉日(占/者)
(冠以/仲春)遵并大道邠或(当为/芬或)秉集万福之休灵始加昭明
之元服推远稚免之幼志(免犹/弱也)崇积文武之宠德肃勤
高祖清庙六合之内靡不息陛下永永与天无极(注凡/一百)
(字/)然予考之于家语冠颂则大戴所取前后文皆同惟
家语云周公冠成王而朝于祖命祝雍作颂曰祝王达
而未幼祝雍辞曰使王近于民远于年(寿长/也)啬于时(爱/时)
卷四 第 17a 页 WYG0854-0055c.png
(也/)惠于财亲贤而任能其颂曰今月吉日王始加元服
去王幼志心衮职(戒服有/礼文也)钦若昊天六合是式率尔祖
考永永无极此周公之制也大戴所载辞已冗长视此
典雅固不类矣而祝辞内有先帝及陛下字皆秦始皇
方定皇帝及陛下之称周初岂曾有此可谓不经之甚
家语止称王字辞达而义明当以家语为正其后张华
博物亦载此颂与大戴所记一同但去陛下前后四字
华以陛下字出于秦去之诚是矣而不悟先帝字亦非
卷四 第 17b 页 WYG0854-0055d.png
周语也其间又差仲夏之吉日为仲壹之言曰稚免为
童稚数字余向刋先秦文章续集已刋张华博物志所
纪偶因参考家语及大戴记因并载而详辨庶定家语
之辞为正而不误后学云
  王霸记
周礼大司寇注引王霸记曰四面削其地又王霸记曰
置之空墠之地又王霸记曰正之者杀之也又王霸记
曰残灭其为恶又王霸记曰犯令者违命也陵政者轻
卷四 第 18a 页 WYG0854-0056a.png
政法不循也又王霸记曰悖人伦内外无以异于禽兽
不可亲百姓则诛灭去之凡六举于司寇之注而不见
此篇于他书意其刑章之事及阅西汉艺文志春秋二
十三家无此记又于刑法家亦无之又考大戴记及家
语并无篇名不知汉儒何所本也
  诗史百注浅陋
先儒谓韩昌黎文无一字无来处柳子厚文无两字无来
处余谓杜子美诗史亦然惟其字字有證据故以史名
卷四 第 18b 页 WYG0854-0056b.png
而近世所集注虽曰百家实则未详至于字稍浅近遽
云此蜀之俗语以槩之何其浅陋欤今试举其至浅者
数条言之若云斟酌姮娥寡盖出于易注疏临卦九二
正义曰须斟酌事宜有从与否若云繁枝容易纷纷落
嫩叶商量细细开盖出于东方朔非有先生论曰谈何
容易及易注疏咸临正义曰须商量事宜皆本诸经史
也刘禹锡以六经注有饧字而无糕字故不敢用孰谓
杜陵而轻使俗语耶可笑可笑
卷四 第 19a 页 WYG0854-0056c.png
  骚雅只止字同义
屈原小招句句用只字盖当时语助晦庵辨證已摘其
中陟降堂只与诗陟降庭止同字义矣然余又以诗母
也天只不谅人只而又云会言近止征夫迩止则骚雅
只止同一字义明矣
  西汉无兵志
班孟坚西汉书有刑法志而无兵志兵制列于刑法志
之首先儒谓古者大刑用甲兵兵固刑之一也然余尝
卷四 第 19b 页 WYG0854-0056d.png
推其元则帝典命皋陶曰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
明于五刑以弼五教则是兵刑固合为一矣故司马文
正公作潜虚云唐虞时礼乐之官析为二兵刑之官合
于一详略之间意可见矣此说极高明近有鼎科一士
自鄂渚来说本州催籴甚急自㭄而笞笞而杖杖而徒
并用也余叹曰古者五刑以弼教今也五刑反以督籴
而虐民耶冯宰曰此论伟矣然古者五刑以弼教而未
始施之理财今郡县以上至朝端刑专以理财而往往
卷四 第 20a 页 WYG0854-0057a.png
教之不明未尝问也余极叹其言因哀叔末之世如此
错缪也
  容斋五笔论孟子记舜事多误之言未审
洪文敏公景卢著容斋五笔援引该洽證据辨论极为
精详殆近世笔记之冠冕也然余见其三笔第五卷有
云孟子记舜事多误故司马公等皆有疑非之说其最
大者證万章涂廪浚井象入舜宫之问以为然也至桃
应有瞽叟杀人之问虽曰设疑似而请然亦可谓无稽
卷四 第 20b 页 WYG0854-0057b.png
之言孟子拒而不答可也顾再三为之辞宜其起后学
之惑余谓洪公此言过矣当七国之时处士横议邪说
殄行滋炽当时弟子如万章之徒皆以一时所闻为问
孟子以正人心息邪说为事正恐后世有惑其说而疑
以传疑故委曲开晓以破其说故云余岂好辩哉予不
得已也而孟子题辞亦止云其难疑答问之书今洪之
所疑乃孟子因万章而难疑非记舜事也因桃应而答
问非为辞费也洪公疑之过矣且司马温公疑孟五峰
卷四 第 21a 页 WYG0854-0057c.png
胡子已著释疑凡十四条而明之矣至桃应一条晦庵
朱子又从而释之曰龟山尝言固无是事此只是论舜
心且愚谓执之而已非洞见皋陶之心者不能言也此
一章之义见圣贤所处无所不用其极所谓止于至善
者也余谓孟子深得皋陶之心朱子深得孟子之心谈
经固当师朱子之说而破洪公之疑也余深恐后学之
惑也故引胡五峰朱考亭之言以订之云
  绘事后素
卷四 第 21b 页 WYG0854-0057d.png
论语夫子答子夏云绘事后素此句虽逸诗然夫子以
之喻礼余已详纪于前矣后因读诸经若周易贲卦上
九白贲无咎注谓处饰之终锦终反素故象曰得志中
庸谓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周官考工凡画缋之事
后素功注云白采后布皆绘事后素之义论语五经之
管辖遽不信欤
  忠臣不私不和之辨
后汉任延传帝谓延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延对曰臣
卷四 第 22a 页 WYG0854-0058a.png
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本传只
作私字而温公通鉴乃作忠臣不和和臣不忠而于考
异曰高峻小史私字作和义稍长今从之以绳祖缪见
则不和字不长于不私字矣和者经传圣贤所美之字
不和圣贤所疾之字如乾卦利者义之和又曰保合太
和又咸谓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诗谓既和且平穆
穆厥声至如帝典则曰同寅协恭和衷哉传谓九官相
逊和之至也岂尝以和为不忠耶莫极于夫子谓君子
卷四 第 22b 页 WYG0854-0058b.png
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之语不和乌得为忠耶至如
不私则义却长矣语谓事君之道无私无私则至公公
则不阿䛕决无善事上官矣于延之对光武义乃长矣
当从本传
  煎糖始于汉不始于唐
老学庵笔记其中一条云闻人茂德博学士也言沙糖
中国本无之唐太宗时外国贡至问其使人此何物云
以甘蔗汁煎用其法煎成与外国者等自此中国方有
卷四 第 23a 页 WYG0854-0058c.png
沙糖凡唐以前书传及糖者皆糟耳是未之深考也闻
人固不足责老学庵何至信其说而笔之余按宋玉大
招已有柘浆字是取蔗汁已始于先秦也前汉郊祀歌
柘浆析朝酲注谓取甘蔗汁以为饴也又孙亮取交州
所献甘蔗饧而二礼注饴字俱云煎米糵也一名饧则
是煎蔗为糖已见于汉时甚明而说文及集韵并以糖
为蔗饴曰饴曰饧皆是坚凝可含之物非糟之谓其曰
糟字止训酒粕不以训糖何可谓煎蔗始于太宗时而
卷四 第 23b 页 WYG0854-0058d.png
前止是糟耶余故引经注汉传而證其误云
  一字诗不始于东坡
坡公诗集中有和郭正辅一字诗云故居剑阁隔锦官
柑果姜桂交荆菅奇孤甘挂汲古绠侥觊敢揭钩今竿
已归耕稼供藁秸公贵干国高巾冠改更句格各謇吃
姑固狡狯加间关又有郊居江干坚关扄一首及四言
一首亦名吃语诗注家及苕溪渔𨼆俱以为公出意以
文为戏余尝观唐人姚合少监诗集中有洞庭蒲萄架
卷四 第 24a 页 WYG0854-0059a.png
诗云萄藤洞庭头引叶漾盈摇皎洁钩高挂玲珑影落
寮阴烟压幽屋濛密梦冥苗清秋青且翠冬到冻都凋
则此体已具矣坡公不过才高记博造句杰特有来处
因前人之体而为戏耳若直指为坡则寡见可笑矣
 
 
 
 
卷四 第 24b 页 WYG0854-0059b.png
 
 
 
 
 
 
 
 学斋佔毕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