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458-000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中州人物考卷一     容城孙奇逢撰
  理学
   曹靖脩端
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戊子举于乡学者称为月川先
生天资颖异造诣笃实教人务躬行实践日事著述寒
暑不辍坐下足两砖处皆穿其专静如此事父母最孝
及遭丧五味不入口寝苫枕块始终不易既葬庐墓六
卷一 第 1b 页 WYG0458-0003b.png
年不用浮屠巫觋尝诣县上书请毁淫祀年荒劝赈存
活甚众父好善信佛及闻端言圣贤之道即从之于是
作夜行烛一书与父诵之其言曰佛氏以空为性非天
命之性人受之中老子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人由之
路其言甚精为霍州学正十馀年士子皆服从其教郡
人亦皆薰陶而化方岳重职不敢以属礼待至其郡必
敬谒之凡考校诸庠生必请端主其去取后以忧去起
复改蒲州学正再踰年端考绩京师蒲诸生走诣阙争
卷一 第 2a 页 WYG0458-0003c.png
留上以霍疏先上得允又六年竟终于霍一郡人罢市
巷哭童子亦悲泣其德化感人如此后谥靖脩有四书
详说太极图通书西铭释文孝经述解性理文集儒家
宗统谱家规辑略存疑录等书薛文清赞曰质纯气清
理明心定笃信好古距邪闲正有德有言以淑后人美
哉君子光辉日新正德中大司马彭泽称端为本朝理
学之冠又举从祀孔子庙庭
 野史氏曰月川倡理学于永宣之际以太极为立本
卷一 第 2b 页 WYG0458-0003d.png
 而求至乎圣人之道以参天地惟此心而谓心非血
 气两言者濂洛遗旨也或但称实学而不察其宗要
 亦未为定论尝取濂溪作拙赋以见意因以拙巢名
 其读书之室薛文清为之记新安孟化鲤又为月川
 祠记文集散失今止得其太极图说解序可见其大
 端矣
   薛文清瑄
瑄字德温号敬轩原籍山西河津人祖仲义通经史值
卷一 第 3a 页 WYG0458-0004a.png
元乱教授乡里不求仕进父贞洪武初领乡荐为真定
元氏教谕寻改鄢陵母齐氏梦紫衣人谒见而生瑄初
诞肌肤如水晶瓶五脏皆见家人怪之欲不举祖闻其
啼声曰非常儿也乃举育之自幼书史过目辄成诵端
重不为儿嬉年十二时元儒魏范诸公以御史谪戍父
延与讲论经史名理退谓人曰圣门有人矣结为小友
不敢以师自居瑄自是厌科举之学慨然有求道志精
思力践动必质诸书一有不合终夜反侧不寐永乐己
卷一 第 3b 页 WYG0458-0004b.png
亥从父司教鄢陵时例乏科贡职教者充戍父虑之强
瑄应河内乡试遂中永乐庚子第一明年辛丑登进士
第学士杨文贞士奇欲馆之训诸子瑄固辞居父丧服
阕愿就教职会宣庙思得良宪臣振励风纪选擢云南
道御史出监湖广银场一日时相三杨欲识其面令人
要之晤瑄辞云职在纠劾无相见礼三杨嗟叹焉手录
性理大全晨夜诵读潜思密玩值雪盈尺不辍有得秉
烛疾书或通宵不寐正统改元初设提学宪臣吏部尚
卷一 第 4a 页 WYG0458-0004c.png
书郭公琎荐瑄提学山东瑄欣然就之曰此吾事也首
以朱子白鹿洞学规开示学者每诲育生徒先力行而
后文艺随其才器成就之诸生感慕呼曰薛夫子时中
官王振用事问三杨吾乡谁可大用者皆荐瑄因召为
大理寺右少卿寻转左三杨以用瑄出振意欲瑄一见
振瑄正色曰安有受爵公朝拜官私门耶一日会议东
阁公卿见振皆拜一人独立知为瑄也振连揖之自是
衔瑄矣会有指挥某死振侄王山欲娶其妾其妻不可
卷一 第 4b 页 WYG0458-0004d.png
妾因诬妻毒杀其夫都察院问已诬服瑄为辨冤驳还
至三都御史王文大怒承振风旨劾瑄受贿出人死请
廷鞫振曰是固应死诏缚诣市杀之门人皆奔走哭瑄
神色自若曰辩冤死亦何愧乎持周易读不辍瑄将刑
振有老仆大哭厨下振问之对曰闻今日薛夫子将刑
故也振闻而意解有兵部侍郎王伟申救遂免瑄家居
六年造诣益邃江陜弟子来学者百馀人洛阳阎禹锡
徒步来学及别瑄送至里门告之曰以居敬穷理为要
卷一 第 5a 页 WYG0458-0005a.png
正统乙巳以给事程信等荐起为大理寺丞景泰初恳
乞致仕学士江渊疏留之明年升南京大理寺卿守备
中官兴安袁诚时无抗礼者瑄至安谓人曰此与王振
作对头者何可屈耶午节馈扇瑄曰此朝廷礼不敢受
又中官金英过南京公卿俱饯江上瑄独不往英至京
言于众曰南京好官惟薛瑄耳御史刘孜荐瑄粹学饬
躬进无所求退无所累君子之儒不宜閒远乞召供馆
阁之职上曰内阁本朕简任非人所得荐不允壬申秋
卷一 第 5b 页 WYG0458-0005b.png
召至京复为大理寺卿是岁年近七十复乞致仕不允
英庙复位以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内阁一日
召入便殿上方燕服瑄不入俟上易服乃见时有矜迎
复功者瑄曰许鲁斋不陈伐宋谋凡事取必于智而不
循天理之正非圣贤之学也寻命主考会试录首序以
正学复性为言或请易曰平生所学惟此事竣转左侍
郎曹石用事遂引疾致仕石亨来视疾曰先生既不留
愿为先生请敕即家塾敷教且有以资养瑄曰昔许鲁
卷一 第 6a 页 WYG0458-0005c.png
斋去元世祖赐敕书为教鲁斋悬之屋梁终不以示人
若资其养曷若不辞官耶亨叹息而去居家八年四方
学者从游甚众瑄随其所寓图书箴规所在左右手不
释卷凡辞受取与必揆诸义一毫不苟晚年玩心高明
默契其妙有不言而悟者尝为诗曰七十六年无一事
此心惟觉性天通所著读书录行于世河汾集藏于家
忽遘疾衣冠危坐而逝时风雷大作白气上升天顺甲
申六月十五日也年七十有六赠礼部尚书谥文清成
卷一 第 6b 页 WYG0458-0005d.png
化间国子监丞李绅弘治间兵科张九功俱请从祀隆
庆辛未允议从祀孔庙
 野史氏曰文清之学端亮严峻俗士不敢入邪说不
 得乱居然一代之宗
   阎御史禹锡
禹锡字子与洛阳人负气自许不肯脂韦世俗亦不事
边幅与物无忤童时颖敏读书日记万言长博极群书
纯孝九岁时哭其父几至灭性正统甲子年十九举于
卷一 第 7a 页 WYG0458-0006a.png
乡明年授昌黎训导丙寅以母丧徒步归庐于墓终制
有强暴见化白蚁出集之应有司以闻诏旌其闾既而
闻河汾薛文清瑄讲明濂洛关闽学遂谢举业去洛从
之游得其大指而归以考功员外郎纪振荐为开州训
导遂以其所得为教四方从者日众学舍几不能容州
之民无少长皆化之曰无取阎先生所刺也稍涉不义
即相诫曰毋令阎先生知之正身饬行望者消释人以
比司马端明之在洛云天顺丁丑时李贤王翱姚夔相
卷一 第 7b 页 WYG0458-0006b.png
继荐为国子学正寻升监丞诸生之事干谒者悉不得
行不遂者或以贾怨癸未谪徽州府经历诸生诣阙奏
留者至再甲申升南京国子监助教复转监丞掌京卫
武学事世禄子弟悉知读书由礼登科甲者相望而中
外拥貂蝉握虎符号为儒将者亦多出其门四典文衡
尤号得人久之声望愈隆超拜御史提督畿内学校禹
锡慨然有造就人才之志励名节敦士风抑词章之习
明本原之学取周子太极图通书为士子讲明之一时
卷一 第 8a 页 WYG0458-0006c.png
人士皆粗知性理又疏场屋数十弊陈之皆赐施行时
论称快焉世方仰其有为成化甲申无疾正衣冠而逝
公卿大臣多惜之士子如失所怙恃宦游三十年清苦
萧索如吴隐之每去任囊无一钱如刘宠死之日家计
如黔娄其文武门人及故属吏相与赙而殡之所著述
甚富有自信集晦庵要语二程全集薛文清公读书录
河汾诗文司马法吴子注解孙子选注武学词范行于

卷一 第 8b 页 WYG0458-0006d.png
 野史氏曰迩来学人有言许平仲其宋之朱元晦乎
 薛文清其今之许平仲乎公从游文清之门而正身
 饬行明习本原之学俾一时人士粗知性理此其所
 得之大旨可知已
   白太仆良辅
良辅字尧佐洛阳人喜读性理诸书景泰二年进士初
请业河东薛瑄瑄不许良辅乃置十脡肉为贽跽于门
日昃不返肉色变而良辅貌愈恭瑄以其诚遂延置弟
卷一 第 9a 页 WYG0458-0007a.png
子之列居岁馀卒受其业归拜监察御史按治晋阳秦
中俱有名迹迁太仆寺丞寻转卿天顺中卒于家所著
有太极解律吕新书释义中庸肤见若干卷当疾革以
书授毕亨毕亨传于洛其后言性学者多宗白氏
   方教谕泰
泰字时盛新安人举于乡任邢台县教谕少读书即知
向道及长教授生徒喻以中庸奥旨慕薛文清瑄之为
人著续读书录三卷郑瑾辈皆以理学出其门
卷一 第 9b 页 WYG0458-0007b.png
   许庄敏诰
诰字廷纶灵宝人襄毅公进次子生而岐嶷不群十岁
能属文弘治乙卯与弟赞同举于乡己未成进士授户
科给事中奉命清理延绥仓场有苗中官者督三边贪
纵罔法诰即劾其状边人怀之正德初以旧德遗老起
父进为大司马诰例宜避言路改翰林院检讨逆瑾欲
纳交诰与之绝瑾大怒矫诏黜进籍罚边储三百石窜
诰广西全州判官欲置之死历险冒瘴与魑魅伍挺挺
卷一 第 10a 页 WYG0458-0007c.png
无戚容会奔父丧服除即绝意仕宦逖览潜脩受徒讲
道若将终身焉久之当路交荐以诰探赜研微见道渊
邃可备顾问时有诏守正不阿为逆瑾所斥者录之起
诰为尚宝丞复疏病还里居十馀年世庙改元复起南
京通政司参议时讲学者北称函谷南称阳明诰入南
都咸就席问难辅臣荐诰宜充经幄改侍讲学士为经
筵讲官上缉熙圣学四事一曰则图书以明道原二曰
主圣经以求道是三曰辩诸儒以祛道惑四曰屏杂说
卷一 第 10b 页 WYG0458-0007d.png
以防道害其于进讲多所剀切古昔兴衰治忽之际如
指诸掌帝皆虚怀听纳益加眷注寻擢太常卿掌国子
监祭酒事诰奖风节抑华竞以经世为士筌尊德为学
轨人士翕然化之太学生有遐方旅榇者几三十人诰
购地葬之复赈衣食不给者数十人奏罢教职不称者
二人及劾勋戚习礼不律者一时成均肃然先是文殿
左室列三教之师像帝欲从古易以木主诰以所著道
统书上之帝悦即撤其旧像立皇帝王师八主南向周
卷一 第 11a 页 WYG0458-0008a.png
孔二主东西向命辅臣与诰九人瞻拜主前面谕之曰
朕奉先圣先师于此庶几敬慕以逊志于学卿等其罔
朕弃诰衍喜怒哀乐章入讲帝谓诰欲以一人之情通
天下之情所言良是寻擢吏部右侍郎时天下入计诰
门户清肃人弗有私谒者乃具奏以戒诸司帝从之复
上疏乞休帝不允擢南京户部尚书仓场经费多所裁
省复上疏乞休帝以留都国计非诰不可不允会将入
朝疾作卒年六十四赠太子太保谥庄敏学者称为函
卷一 第 11b 页 WYG0458-0008b.png
谷先生诰天性孝友仁厚敦重人伦以身率世不数数
于人惟以践诸实行达之世务为学尝曰圣贤所传心
法六籍所遗训典要在用世绥人耳苟无益于时文将
奚为所著有纲目前编图书管见道统源流诗考易参
春秋易见中庸本义太极论性学篇等书仪封王廷相
论曰庄敏论太极曰气理兼备不涉于无论性曰理气
浑全本无支离俱不可专以理言卓乎命世之见矣
 野史氏曰庄敏公立朝风裁难进易退便是圣门家
卷一 第 12a 页 WYG0458-0008c.png
 法至其所学以践诸实行达之世务为主尤为𦂳切
 真是有体有用余尝谓学有共解有独解言前人之
 言行前人之行众闻而安之耳目不惊此共解也言
 前人之所未言行前人之所未行群起而攻之翻驳
 成案此独解也独解非深造自得独辟心灵未易言
 函谷与阳明并峙南北而阳明以紫阳忠臣犯大难
 公又欲问宋儒除去形气要那神与性理何处安顿
 斯言出其不为曲儒之訾议也者几希
卷一 第 12b 页 WYG0458-0008d.png
   何文定瑭
瑭字粹夫河内人弘治辛酉乡试第一壬戌进士由庶
吉士历官礼部侍郎赠礼部尚书谥文定学者称为柏
斋先生生而端凝不事嬉戏人谓为痴儿七岁时入郡
城见家有弥勒佛塑像乃抗言请去之人皆大骇十九
以圣贤之学自励尝闻许文正薛文清一言一行或得
其遗书则欣然忘寝食官庶吉士阁试克已复礼为仁
论有曰仁者人也礼则人之元气而已则见侵于风寒
卷一 第 13a 页 WYG0458-0009a.png
暑湿者也人能无为邪气所胜则元气复元气复而其
人成矣识者谓与伊川颜子所好何学论同逆瑾煽虐
一日赠川扇于诸翰林有入而跪见者瑭独长揖瑾怒
不以赠受赠者复跪谢瑭正色曰何跪而又跪也瑾大
怒诘其姓名前对曰脩撰何瑭知必不为瑾所容乃累
疏致仕后瑾诛复原职以经筵触犯忌讳谪同知开州
脩黄陵岗堤岸成晋东昌府同知即乞归肃王嗣位起
提学山西以父忧不果再起提学浙江敦本尚实士风
卷一 第 13b 页 WYG0458-0009b.png
丕变未几晋南京太常少卿与湛甘泉郭杏东脩明古
大学之法学者翕然宗之历工户礼三部侍郎晋掌南
京都察院事竟不就是时南有王姚江北有许函谷皆
以道学名于时瑭独默如日事二亲供菽水率子侄后
进以脩孝弟忠信非义一介必严两执亲丧皆哀毁濒
死数四若不能更生门人请梓文录曰圣贤之道昭在
六籍如日星后学愧不能知而行之自宋以来儒者之
论方苦太多此吾之所惧也家居十馀年荐二十馀疏
卷一 第 14a 页 WYG0458-0009c.png
嘉靖二十二年九月二十六日夜半有星陨于郡城西
流光如书是夜疾革年七十岁有柏斋集十二卷行于

 野史氏曰公生平不屈逆瑾进退有道以德行自负
 耻列文学科其诗不必法唐文不必法汉议论彷佛
 宋儒殆庶几乎躬行君子也不事著述且不欲梓其
 文录谓自宋以来儒者之论方苦太多吾之所深惧
 也斯真见道之言与说者谓当以颜闵无所著作想
卷一 第 14b 页 WYG0458-0009d.png
 像先王闇然自脩绝去表暴为名之意此近里著已
 之儒也
   周御史道
道字大经号竹溪怀庆卫人师事何文定以嘉靖丙戌
进士擢御史巡按宣大时大同逆珰成擒人情汹沸道
请戮元恶馀罔治军民帖然肖其像于太平楼祀之驾
南狩选科四人扈从道与焉途次劾大将军等甚为珰
人所挤
卷一 第 15a 页 WYG0458-0010a.png
   娄知县枢
枢字子靖号榖原怀庆卫人师事何文定嘉靖乙酉领
乡荐会朝绅议礼各树帜不相下又议王阳明之学且
为洛蜀党枢著克伐怨欲四章为陆司成林少司成心
折及授广宗令刘抚军籍民枢谓扰民上乡兵议刘面
从实心衔之适樊直指问安民去贪之略枢应以所令
勿反所好作去甚论刺之樊大恨以事褫广宗民肖像
祀之
卷一 第 15b 页 WYG0458-0010b.png
   刘副使泾
泾字次山怀庆卫人嘉靖丁未进士由庶吉士改御史
授太守历凤翔登州两郡历官宪副文定门人尝刻其
集能倡明师说于先生之学可称入室
 野史氏曰周娄刘三君生同地学同师其实心任事
 亦同也文定学以躬行为主三君子可谓能守师说
   王布政尚絅
尚絅字锦夫郏县人生而颖异五岁读孝经七岁日记数
卷一 第 16a 页 WYG0458-0010c.png
百言或谓曰子后当及第乃应之曰读书宁止为荣进
已耶自童稚时已立志为圣贤之学比长尽通五经诸
子尤邃于三礼年十八以儒士举于乡壬戌成进士授
兵曹有贤名调吏部历稽勋验封两司值尚书张䌽依
阿逆瑾势焰薰灼每有私属辄以正对且反覆理谕䌽
不堪甚衔之不阅月䌽坐瑾党伏诛邃庵杨公为尚书
絅议论亦多不合遂乞补外出为山西参政疏请侍养
家居十九年乐道安贫养亲教子于苍山谷中筑读书
卷一 第 16b 页 WYG0458-0010d.png
台养粹迎虚随意所适起四川参政不赴再起陜西以
母命就道时陜西值边警邃庵自冢宰归即复起为总
制三边见絅喜曰吾今日乃知王锦夫也即以兵柄付
之不阅月奏捷邃庵特疏以荐未几闻母丧奔归起复
适岁大饥奏救荒十三事复除山西参政迁浙江右布
政使巡按御史李佶以不行磬折之礼妄摭论列絅曰
御史为朝廷耳目之官乃怙势凌人尚可仕乎遂弃官
归吏部奏李佶职在激扬论事不实王尚絅宜照旧供
卷一 第 17a 页 WYG0458-0011a.png
职乃复移檄起絅于家督促再三次年始入浙卒于官
所著有苍谷集十二卷行于世学者称为苍谷先生武
进薛应旂曰苍谷文追秦汉诗逼苏李一时艺林咸称
作者然实非先生之所尚也先生平生每右两程而左
三苏崇理学而鄙词翰使假之以年当必有继往圣而
开来学者而世顾以功名事业期之又岂足以知先生

 野史氏曰当时推理学者必以公与何文定为首称
卷一 第 17b 页 WYG0458-0011b.png
 谓王浚川李空同何大复孟有涯诸公乃文章气节
 之士夫文章何妨于理学而理学不专在文章如耽
 于文章则一文章士而已矣节义何妨于理学而理
 学亦不专在节义如耽于节义则亦一节义士而已
 矣公生平立节固其所长而文章非其所短终不肯
 以一节著者则学问之所得深矣知廉勇艺而文之
 以礼乐到文之之时岂复有知廉勇艺之可名夫子
 所云礼乐即夫子所云好学欤
卷一 第 18a 页 WYG0458-0011c.png
   崔文敏铣
铣字子钟一字仲凫安阳人也父升参政廉谨有闻母
李淑人之娠也芝产门阈及月梦蛟龙寤而生铣啼声
洪亮风骨岐嶷见者异之十岁从父延安授四书毛诗
明年从诸儒官讲太极图通周易弘治十一年举于乡
入太学与三原秦伟马理高陵吕楠榆次寇天叙林虑
马卿同邑张士隆相友约明经脩行毋慕高虚毋泥训
诂其志毅然以洙泗为师十八年举进士改庶吉士正
卷一 第 18b 页 WYG0458-0011d.png
德二年授翰林编脩预校敬皇实录三年会试为同考
宰执欲私其子以托铣铣不可宰执恶之会逆瑾窃政
铣见瑾又不屈瑾怒谓其党吏部尚书张茞曰翰林白
面后生轻薄如崔铣尤甚欲重罪之茞不可是岁实录
成瑾伪传上旨词臣未练政体各加俸一级调郡属州
县铣改南京吏部主事五年瑾诛召还史职踰年会试
再为同考时辅臣治文艺铣上书劝以及时悟主荐贤
救民理财强兵无事琐末恳恳千万言九年掌廷试卷
卷一 第 19a 页 WYG0458-0012a.png
充经筵展书会讲官有他故即代之明年御史王廷相
下狱濒死亟诣执政力救出之十一年经筵讲说命启
上以择相辅德纳诲去谗顽戒逸豫时权倖钱宁廖鹏
在侧大衔之冬历三考转侍读十二年春罢经筵引疾
求去不许二月复为会试同考事竣恳请而归是年作
后渠书屋董耕授徒删定二程遗书作郡志未几罹母
艰三年食粗异寝嘉靖即位辅臣谏官交荐起脩武庙
实录兼侍经筵进讲论语开陈治本启沃恳切擢南京
卷一 第 19b 页 WYG0458-0012b.png
国子祭酒诸生相顾曰吾辈得师矣铣开诚心崇正义
明条教严祀事正文体奖隽彦警轻惰戒游戏清廪饩
革蠹耗日衣冠坐东堂诸生朝夕问难铣响答不倦周
贫佚老问疾赙丧士林大悦三年议大礼铣抗疏劝上
勤圣学辩忠邪以回天变自分必被逮已而报休铣曰
天恩荡覆见老亲幸矣诸生愕然如失怙恃设帐为文
赠曰忠孝两全出处守正铣行不役一夫囊中无江南
一物惟携古书数箧耳公卿及诸生送者千馀人从而
卷一 第 20a 页 WYG0458-0012c.png
渡江者又千馀人群拜潸然泪下铣乘醉登舟歌曰故
园菽水知堪养捷径南山保未曾归见父母愉愉如也
日读书洹上折衷群言明年丧内不复娶四方学者云
集铣教以研经饬行曰道在五伦学在治心功在慎独
论学曰古之好异者以明志今之好异者以昩心夫正
物之谓格至理之谓物今之异言也然则心当何功而
至善有别名乎圣贤之道如日月五星然辄求异而不
求其所循与否祇以抗名华世而已非昩其心与孟子
卷一 第 20b 页 WYG0458-0012d.png
曰良知良能心之用也爱敬性之实也本诸天故曰良
今取以證其异删良能而不挈非霸儒与论读书曰读
经见诸行事因事验其经旨是故卒至不骇可以即变
矣迩言不狎可以出令矣小物克慎可以举大矣仆婢
服义可以使民矣日诵六经不力行则得其字尔五年
罹父艰哀毁更甚既禫著松窗寤言中庸凡演大学全
文又著士翼政议中说考文苑春秋十八年春立皇太
子上慎选宫寮起铣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
卷一 第 21a 页 WYG0458-0013a.png
士寻进南京礼部右侍郎署户部篆清耗釐弊无何入
贺圣寿圣节部例公赆悉拒不受时有风霾之变铣自
劾温旨慰留冬过家疾作杜门调摄著读易馀言已病
剧不克南行议乞休未果遂卒年六十四赠礼部尚书
谥文敏
 野史氏曰文敏端严抗爽言动有矩无世俗依阿态
 人拟之程正叔余过滏水张湛虚司马亟称其人与
 学余读其集简劲峭直意之所是不以人毁之而沮
卷一 第 21b 页 WYG0458-0013b.png
 意之所非不以人誉之而宽殆所谓独立不惧独行
 不摇者与夫子不得中行而思狂狷正为其不随流
 俗而孤行一意文敏其圣门之狂狷乎陆王学术具
 在天下后世文敏诋其为伪儒为霸儒不肯一语敷
 同不无已甚然亦各就所见而驳之于异处正好着
 眼第看果谬于圣人否殊不向毁誉场中定品格也
   王肃敏廷相
廷相字子衡仪封人生而颖异十三岁补邑庠即以能
卷一 第 22a 页 WYG0458-0013c.png
古文诗赋名弘治壬戌登进士由庶吉士授兵科给事
中官京师与大梁李梦阳信阳何景明武功康海东吴
徐缙鄠杜王九思以古文相倡廷相尤究心国朝典章
时政机宜圣学矩矱谪亳州判识薛蕙于稠人中亲授
以成其学寻知高淳赐环晋御史按陜西时权阉廖镗
出镇朘削无度廷相严禁裁抑之先是廷相督学北畿
有权阉三王二刘者以赂干廷相引使者于庭焚其书
至是镗诬奏王刘协力相搆逮系诏狱举朝九卿及科
卷一 第 22b 页 WYG0458-0013d.png
道皆抗章论救已谪赣榆县丞寻历提学四川山东三
督学政皆正学术严考校在蜀会何景明督学关陜共
约为条教行之至今教人养士之道尚遵为成规晋湖
广按察使数决疑狱平李见寇乱以山东布政居母忧
著丧礼备纂成巡抚四川夷沙保向信猖獗三巴震撼
廷相悉剿平晋兵部侍郎督脩边工清查腾骧边腹宫
府赖之晋南兵部尚书谓祖宗根本重地守备重权不
宜久属魏国专司请如各处文武官推代上嘉纳之更
卷一 第 23a 页 WYG0458-0014a.png
置推代自廷相奏始召掌都察院事仍原职提督十二
团营肃皇忽谕群臣欲令太子监国以便颐养人心错
愕不知所出廷相奏太子春秋方幼知虑未普一旦御
事恐事失分别且壅蔽将由此而生后虽觉无及疏入
其事报罢寻加太子太保上将南幸承天廷相累疏恳
留上皆温旨慰答即命廷相辅行掌军务及行在兵部
都察院事一日上问沿途劳费廷相以实对裁省甚多
有玉带厩马之赐廷相位九列弟与子犹布衣所亲尝
卷一 第 23b 页 WYG0458-0014b.png
以为请曰以吾之窃厚禄而在高位亦足庇弟与子矣
彼学既无成强冒朝廷名器其将谓何与人处凡可济
人事无不为之而不自以为德至于一事许可必慎一
介取与必谨好集书老不释卷惟以身心体验为自得
凡有益国事有补圣学虽负天下之谤不恤肃庙初建
称亲之议诸臣方如聚讼故相张文忠引廷相所尝著
论以證之而大礼寻定自世儒转相传袭为致良知之
说或几以禅定乱德乃力辩之谓婴儿在胞中自能饮
卷一 第 24a 页 WYG0458-0014c.png
食出胞时方能视听此天性之知神化之不容已者其
馀因习而知因悟而知因过而知因疑而知皆人道之
知也剖析甚明嘉靖中分宜秉政贿赂公行廷相应天
变自陈疏言大臣法小臣廉语甚刺其守坚定不避权
焰𩔖如此所著有沟断集台史集近海集吴中稿华(阙/)
稿泉上稿家居集慎言雅集诸书共六十卷奏议公移
归田集共三十卷皆渊源乎道德性命而研精于礼乐
规制卒年七十一隆庆初赠少保谥肃敏
卷一 第 24b 页 WYG0458-0014d.png
 野史氏曰司马君实范希文理学之宗也议者谓其
 功业太盛而不得与李延平胡叔心等同列浚川王
 子生平之学不笃守先哲以梏自得之识故语议焕
 发多出人意表而时论亦以文章气节归之夫文章
 气节皆自学问中来乌可录其末而遗其本至谓周
 元公主静而遗动谓孟子善是性而恶亦是性自谓
 不谬于尼山或亦自任之过也
   李举人承恩
卷一 第 25a 页 WYG0458-0015a.png
承恩字君赐一字伯生祥符人也父母早丧祖父母鞠
育之幼不为童戏八岁就塾师端慎如老成人弱冠入
邑学为弟子员督学者优之俾聚讲大梁书院正德十
四年领乡荐明年试礼部不第承恩乃罄囊买理学诸
书以归闭门潜玩时有新得见之著述辨析精当多先
儒所未发谓圣人之微言莫大于经而穿凿好异者失
之于是著易大义诗大义书拾蔡学庸拾朱孟子说若
干卷谓宋儒之言莫精于西铭定性书太极图说颜子
卷一 第 25b 页 WYG0458-0015b.png
所好何学论于是各为之解以发其蕴谓理不离阴阳
不杂阴阳其不离中以不杂为体不杂中以不离为用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至矣哉著阴阳论百五十八条谓
动静者吾心也动静之间吾心之至妙存焉何则动中
有静者德德者得也恐失之而复得也静中有动者几
几者微也虽至著而实微也乃画心印图谓大学格致
之旨不明于天下徒使学者驰骋于超然远览之馀而
不知即身世之近求之是故去道愈远夫人之情感物
卷一 第 26a 页 WYG0458-0015c.png
而动或为好乐或为忿懥或为恐惧或为忧患或为畏
敬或为哀矜有不得正者自我格之自我致之非他人
所能预是谓之独由是而慎之则天德可达王道可行
矣著格物致知说谓往来顺逆易之大旨原卦画之初
自乾至坤皆逆数也然乾兑离震继之善也巽坎艮坤
成之性也往者已然也数有次第之意第其已往不亦
顺乎来者将然也知有主宰之意宰其将来不亦逆乎
下学之功知来逆也上达之妙数往顺也数往者顺后
卷一 第 26b 页 WYG0458-0015d.png
天而奉天时吉凶在天而不在我故曰鞠躬尽瘁死而
后已成败利钝非吾所能逆睹也知来者逆先天而天
弗违吉凶由我而不在天故曰思虑未起鬼神莫知不
由乎我更由乎谁然必有知来之逆而后有数往之顺
故曰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著数往者顺
知来者逆说承恩平生著述甚富有河滨日录劄记存
稿总若干卷方𩔖编成集而承恩卒年四十九
   尤主事时熙
卷一 第 27a 页 WYG0458-0016a.png
时熙字季美洛阳人生而警敏嘉靖壬午领乡荐计偕
入京师时姚江传习录始出时熙一见辄自省叹曰道
不在是耶自是深信潜体毅然以圣贤为己任常以不
及师事文成为恨且曰学无师终不能有成于是受学
于文成之门人刘时川尊信师门良知之说由学博迁
国学正未几升户部主事𣙜税浒墅关一介不取寻以
母老乞养里居三十年日以脩德明道为事足未尝诣
公庭所居环堵讽咏自若郡守或以官地遗之谢不受
卷一 第 27b 页 WYG0458-0016b.png
后进有来学者辄喜动眉宇与之言终日不倦陜洛间
闻其风担簦而至者百数十人学者称为西川先生尝
言能翻前人案始能得前人意若不得其意而务为纷
更是妄也又曰讲学是解缚之法有世俗缚有贤传缚
有圣经缚有师说缚有意见缚皆是名利做根解得此
缚才是学此师门宗旨也后御史董定策荐时熙与曹
端孟化鲤于朝曰古人以学为实今人以讲学为名若
臣乡三贤皆务实者也所著有拟学小记圣谕衍行于
卷一 第 28a 页 WYG0458-0016c.png

 野史氏曰西川要语一编最唤醒人世以为传阳明
 之学愚谓阳明之致知非阳明之致知孔子之致知
 也紫阳之穷理孔子之穷理也总不谬于孔子而已
 矣何至相牴牾分水火乎即如格物之说紫阳而在
 亦可以此面质共偕大道为诤友为功臣奚不可由
 也不尝不说于夫子乎夫子虽折之未尝不重其人
 曰志意不立子路侍何至以朱陆同异聚讼于生前
卷一 第 28b 页 WYG0458-0016d.png
 朱王同异又聚讼于身后哉皆缘不明于学者助之
 攻耳失紫阳意
   李知州士元
士元字子仁洛阳人举人弱冠时即有志圣贤之学会
尤时熙讲业洛中即首为依归溯伊洛以穷洙泗两人
深相得也初授如皋教谕常进诸生语之曰性命之理
即在人伦日用间故其为教奖行检析经旨一时士风
翕然丕变焉后进国子监助教端轨彰志一若在如皋
卷一 第 29a 页 WYG0458-0017a.png
时转庆阳府通判督粮靖边营寻迁代州知州所在子
视民家视国诸所兴除为民永赖者不可枚举后有怒
其无馈遗者中伤罢官时牛生素善黄白术虑士元归
无糊口计愿以其术售士元曰三十年所学何事笑而
却之居里日以时熙为观型笃信不移未几以疾卒万
历末年崇祀乡贤
   陈给事麟
麟字道徵洛阳人素嫌博士家言谓与理道无当故为
卷一 第 29b 页 WYG0458-0017b.png
文屡不售后念家贫亲老乃稍稍屈就之嘉靖壬子癸
丑遂联捷成进士尝语人曰吾虽以此取科第然词章
记诵殊非心得未快也初任河间府推官始入境宿一
寺闻哭声迹之得妇人尸廉之知为某奸逼贿托得免
麟力论死拜礼科给事中忤分宜廷杖削籍惟引咎责
躬初无怏怏意抵家时尤公时熙倡道里中麟偕谢黄
门江执弟子礼朝夕昵就时有谢半夜陈三更之称麟
尝称作乐娱尸为凶丧陋俗设席燕宾为吉礼滥觞断
卷一 第 30a 页 WYG0458-0017c.png
而去之时熙称为砥颓波一柱云所著归田漫录行于
世钦建专祠并祠乡贤
   谢司谏江
江字仲川少游尤时熙之门及官司谏一以上不负君
下不负学为已任侃侃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虽触权
犯忌遭大谴责不悔也自两遭廷杖臀全无肉正气不
少衰自谢政归田怡然曰以直道贾罪非名教所弃绝
今而后讲学之素志庶大慰也于是与李春野陈仁泉
卷一 第 30b 页 WYG0458-0017d.png
等互相证发朝夕不倦著有滋心语录皆其领悟有得
者也居无何穆宗继统召还罪谴诸臣抚按交荐江杜
门日久与长安贵显不相闻问江同年有作宗伯者贻
书曰道之显晦虽由命而通情达志未可尽废也江得
书不答以故得罪诸臣俱被登用止复江冠𢃄而已及
卒遗命子孙不必营求入乡贤其狷介𩔖如此别有岷阳
谏草岷阳诗集与滋心语录行于世惜兵燹之后俱废
无存
卷一 第 31a 页 WYG0458-0018a.png
   吴举人道行
道行洛阳人举人受业于尤时熙为人绳趋矩步虽饔
飧不给未尝一事干人严冬糊纸被自覆或曰纸温欤
曰纸被岂能温惟借其片段更加衣服耳李日宣按部
至洛闻其行与之语悦其议论根极理要赠以金不受
再易以榖辞曰赐某榖以为不苟取有似于廉故也若
以廉受馈则是以廉始以贪终矣不违其本心欤日宣
叹服因扁其门为不改其乐云
卷一 第 31b 页 WYG0458-0018b.png
   丘经历凤
凤家世方山因以为号少就臬司吏其弟尝三易其田
不较失偶不娶居官廉洁清风化盗与尤时熙友善共
阐伊洛之学历仕龙骧卫经历殁孟化鲤作二贤祠祀
之又祀乡贤
   鲁行人邦彦
邦彦字郑卿睢州人学者称为惺庵先生嘉靖己酉解
元庚戌进士授行人严嵩柄国遂疏终养学以程朱为
卷一 第 32a 页 WYG0458-0018c.png
宗海内法之隆庆改元起吏部主事光禄丞皆不拜上
疏陈十事首言圣学以敬为主刑部侍郎耿楚侗曰临
大节不可夺吾信鲁君矣
 野史氏曰分宜柄政遂乞终养耻与匪人同朝耳穆
 庙起官而仍不拜总是难进易退之意圣贤以敬为
 主此便得其要理学须是有风节人得公最后恨未
 详其行事读其著书也
   吕侍郎坤
卷一 第 32b 页 WYG0458-0018d.png
坤字叔简以旧染之污也自号新吾宁陵人质稍钝读
书不能成诵苦训诂家言乱之益不能解坤乃一切弃
置默坐澄心体认本旨久之了悟入目即能不忘年十
五读史读性理诸书欣然有会作夜气钞作拓良心诗
嘉靖辛酉举于乡隆庆辛未成进士丁母忧万历甲戌
对策授襄垣令襄垣剧尚严明明年调大同大同贫尚
抚字培植柔良裁抑豪横两地甚德之先是襄垣土豪
某被坤大创几毙去之日追数百里及之曰某蒙明公
卷一 第 33a 页 WYG0458-0019a.png
创诲因知悔悟今而后不复犯法矣知大同时有某以
人命坐抵其姻王家屏系邻邑大绅向坤言之答曰狱
已成不可及矣嗣家屏任吏部向寮友曰天下第一不
受请托无如大同令也特疏荐坤戊寅升吏部主事故
事新曹尚缄默卑伏坤独峥峥不少退避在部十年七
转郎署丁亥升山东济南道参政己丑升山西按察使
辛卯升陜西右布政壬辰升巡抚山西右佥都御史所
至皆正已率属务致之行馈遗赎羡尽杜绝之尤加意
卷一 第 33b 页 WYG0458-0019b.png
蒙养孤煢无依者知天下将多事更严边防迄后有成
法不废癸巳升恊理院事左佥都甲午升刑部右侍郎
寻转左在京四年与董范之议朝鲜之议石门之议坚
守一说屹屹不少动恶之者中以奇祸举朝为危坤一
禀天日不惩始念戴士衡疏论刘道亨救之坤不辨引
疾乞休疏凡五上予归家居遇邑疾苦辄身任之不少
夺即多口弗恤也有自京师来者要津寄字云叶相公
尝荐于上当为致谢坤曰宰相为国荐人公也若寄字致
卷一 第 34a 页 WYG0458-0019c.png
谢是以谢为求矣竟不问权珰某者差官赍书帛至坤
曰大臣交结内侍律有明禁况素未识面乎原函璧回
其守正不阿𩔖如此家居四十年自奉俭约不置生产
惟日与门弟子论讲不辍有负笈自千里来者咸称沙
随夫子云坤尝谓六经简易明切诸儒因之聚讼而裂
道深文而晦道拘泥而隘道遂失其旨六经者天地万
物之史天地万物者六经之案也而总寄之圣人圣人
之心道之府也圣人之身道之舆也圣人之言道之钥
卷一 第 34b 页 WYG0458-0019d.png
也天地以道铸圣人圣人以道铸天下又曰世道任自
然圣人立世教而约之以当然礼法者维持世教之善
物也国之存亡民之死生于是乎系巢由沮溺佛老庄
列决礼法之防而溃之近有念不及民物学不本诚敬
心不存惕厉忧勤拾瞿昙馀唾开方便法门以自适其
猖狂恣睢之意薄庸言庸行为土苴视三百三千为桎
梏世教荡无畛域宜自吾儒经史外诸清奇高远窈冥
支诞之言悉付诸火又曰一身罪过都是我心承当五
卷一 第 35a 页 WYG0458-0020a.png
官百体无罪两间罪过都是我身承当天地万物无罪
作呻吟语尝作道脉图推理欲生长极至之说以警世
复为图以广之谓凶人之与众人其初非与圣人远也
潜滋已久不觉自移故舜蹠只争一念临终作返挽歌
自饯自撰墓志铭自言性直不委婉严毅少温燠居官
持法而清凉居家义胜而恩薄当事过激涵养功疏奉
先人天理二字于膺堂不敢失坠遗命勿用风水阴阳
家言所著有四礼翼家礼疑去伪斋集闺范安民实务
卷一 第 35b 页 WYG0458-0020b.png
交泰韵等书卒年八十三赠刑部尚书
 野史氏曰余初向学知向公读去伪斋集慕而爱之
 悠然有当于心时公为少司寇家居天下冀其一出
 以奏平明之治而公竟不出公惟不出而天下益高
 之公之学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直接子思子舆之
 传有宋诸儒未之或先学至于是又何必憾其用不
 用哉
   杨尚书东明
卷一 第 36a 页 WYG0458-0020c.png
东明号晋庵虞城人万历庚辰进士授礼科给事中请
立东宫又请预教疏凡数十上转刑科万历三十年河
决大侵齐梁淮徐间东民绘流民图上之上恻然传示
西宫中宫省览遂出帑银三十万往赈乙未分校礼闱
称得士因抗疏左迁陜西布政司照磨泰昌御极晋大
理光禄卿始建首善书院与邹元标冯从吾羽翼圣学
后转南京通政使卒赠礼部尚书
   杨知州涧
卷一 第 36b 页 WYG0458-0020d.png
涧字述复商丘人万历壬午举人师事杨公起元以正
心为则与里中孝廉王国祯以道统自励初任兴化令
捐祭田数百亩后守霸州时内监居霸者多扰害地方
涧携印抵都谒司礼监痛陈其状司礼遂戒其下不得
犯杨知州法致仕后霸乡老来讯问者尝数十人涕泣
不忍去云
 野史氏曰晋庵述复皆私淑新吾先生之学者也余
 尝问其乡之后进言其学有本源故附之
卷一 第 37a 页 WYG0458-0021a.png
   孟光禄化鲤
化鲤字叔龙新安人万历庚辰进士初授户部𣙜河西
务清白自操羡馀悉捐而不受与诸士专明正学河西
祀之奉命赈山东江南尽心区处活数万人擢吏部文
选郎中秉公直谢请托仕路一清以建言与顾宪成邹
元标同被谴倡道函关阐明学术于曹端之后其言曰
孔孟演虞廷之传又千馀年而周程续之曰太极曰诚
仁盖得一贯集义之学大宗旨此学不明即终身从事
卷一 第 37b 页 WYG0458-0021b.png
恐不免义袭冥行圣门四科必首德行颜不违仁尚矣
其次若闵若冉孝敬自足取信至伯牛独以疾见惜而
齐鲁论语六经举无片言只行可考乃俨然庙庭七十
子且多让而坐下总归于躬行实践而圣人之道赖之
愈久愈光鲤生平服行曹端为祀典尚格参对盈廷卒
无定议张栋以建国本被商化鲤起之忤政府附籍时
交章保留化鲤乘蹇而归筑书院川上倡明道学居仍
先世不过数楹薄田数亩尝徒步布袍一时从游百人
卷一 第 38a 页 WYG0458-0021c.png
学者称为云浦先生所著有尊闻录读易寱言春秋正
旨诸儒要录理学功臣言行条文集诸书天启朝冢宰
张问达等题赠光禄寺卿崇祠乡贤
 野史氏曰云浦之学从统宗处理会其魄力自大孔
 孟演虞廷之传周程续之太极诚仁便是一贯集义
 大宗旨只此数言尽之矣主脑不清文辞繁多终是
 曲儒
   张知县信民
卷一 第 38b 页 WYG0458-0021d.png
信民字孚若渑池人读洗心藏密之语自号洗心居士
父泰性谦和喜宾客梦神人送玉麟而生信民端颖不
𩔖常儿四五岁时出见群儿画地圆内方外为戏先生
从旁正之曰天包乎地何尔尔乎识者已知其不凡七
岁就外祖郭凤池学禀乡之先辈曹端为学程作圣之
志即基之矣十五游胶庠闻新安孟化鲤倡道函关负
笈从游毅然以斯道为己任主盟兴起陶铸后学反复
忘倦时巡抚吴公聘信民纂脩程邵诸书及化鲤卒信
卷一 第 39a 页 WYG0458-0022a.png
民恐学会落寞约王以悟于分陜龙兴寺学者如归寻以
万历朝选贡授陇西令下车剔蠹绥氓抚摩喔咻种种
德政民庆更生焉陇西号为天水艰于取汲信民引阔
羊河水入城地方至今永赖士鲜知学为之建社学社
仓选师督教刋洛西三先生要言与训蒙要纂等书启
迪多士而士风丕变未几以不避权贵谪西安藩司检
校亦恬然安之与冯少墟订商问学日夜匪懈及诬诋
白授怀仁令下车即访民大害如马头苦累银力包赔
卷一 第 39b 页 WYG0458-0022b.png
地粮欺隐三事一一斟酌兴除百废具举又刋四礼述
等书行于世风俗翕然改观后以归养告休疏十上始
得允怀民建祠从祀自信民始丁艰髯发一夜如银杖
而后起当是时秦晋之间以及汝颍睢阳之士相继而
来问业者室不能容创正学会所五楹开示蕴奥环门
墙观听者数千人御史李日宣请信民至韶阳会礼数
备至后过渑造庐以请恨相见之晚为建正学书院日
与王以悟吕维祺等讲太极周易又建景运山堂以课
卷一 第 40a 页 WYG0458-0022c.png
多士天启之季学遭厉禁信民卜东山下建静室养晦
其中崇祯御极御史吴李交辟请益又约结雒社会共
推上座发明致中和之义闻者叹服即疏荐为成均主讲
一日无疾忽端坐而逝寿七十有二所著有日钞理学
汇粹剖疑讲学会解月川年谱训蒙要纂四礼述一处
录印正稿洗心录诸书
   王参政以悟
以悟字惺所灵宝人万历间进士历官山西参政学术
卷一 第 40b 页 WYG0458-0022d.png
纯正敦尚躬行从学于孟化鲤之门于乡之先儒曹端
备极笃信尝与张信民吕维祺诸人倡明师说于正学
书院嗣会于分陜龙兴寺又会于甘棠学者如归其言
曰自道学不明世往往薄躬行为无奇其上者溺情训
诂藉口翼道下者以文人援元虚要渺之说自列于儒
林此皆吾道之蠹耳夫躬行岂易言哉终身体之而不
能尽尧舜之犹病文之望道未见孔子之何有未能皆
学之不能尽处又与信民论学诗云自昔由来说克艰
卷一 第 41a 页 WYG0458-0023a.png
立心只在危微间男儿事业参天地合下先须透此关
又云终日纷纷何所求几人知向此中脩孩提一念通
天地翻弃宝山学比丘万历丙午分考顺天乡试称得
人鹿忠节善继出其门
 野史氏曰圣贤事业圣贤学问总在躬行上取齐躬
 之不行而讲说徒繁何济于事惺所去月川二百年
 矣是真能得其传者
   吕忠节维祺
卷一 第 41b 页 WYG0458-0023b.png
维祺字介孺新安人父心学有隐德以孝称里闬维祺
为诸生时即毅然以圣贤自任登万历癸丑进士授山
东司理以孝弟感民民为之化擢吏部郎清馈遗谢嘱
托当熹宗未正位人心弗定先请见于慈庆宫门抗疏
调护圣躬近侍不许干预政事旋予假省亲八年家居
立芝泉书院与张信民脩明濂洛之学时天下方以讲
学为讳逆珰衔之几中危祸推考功矫旨另用烈宗御
极起玺卿转奉常上防微八事授南户部侍郎清覈侵
卷一 第 42a 页 WYG0458-0023c.png
冒以百万计任五年馀饷可支三年庾实不苦竭授南
兵部尚书汰冗登勇兵实不滥复与多士立丰芑大社
讲明正学未几以父病乞归集郡士立伊雒社以守先
待后自责与王惺所张泰宇李虚齐王文苑孟守键许
松麓刘澄远诸人大会于正学书院讲太极周易发明
致中和之义尝述象山之言人不可以无学犹鱼不可
以无水赋人之形而不求尽乎人之道虚生浪死其在
富贵者适足以播恶遗臭戊寅流寇诡抚当事者议安
卷一 第 42b 页 WYG0458-0023d.png
置河汶人心汹汹如沸维祺力为挽止冬十二月贼势
猖獗寖窥河雒率家人分守北城罄家资劳军士辛巳
正月十七日贼抵北城缒家丁杀十馀贼次日西城忽
溃诸子以无守土责为言维祺曰受国深恩与城存亡
义无可逃况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贼至被执曰非吕尚
书耶稔知公善当谋出维祺艴然贼遂掖出城门贼首
言曰吕尚书今日请兵明日议剿何逼人太甚维祺厉
声骂曰恨无兵马杀汝狗彘事至此止有一死贼令之
卷一 第 43a 页 WYG0458-0024a.png
跪骂愈厉北向拜阙西向拜父母与福藩同被害观者
皆相视流涕维祺尝言一生精神结聚在孝经二十年
潜玩躬行未尝少怠每论孔曾相传得力于战兢十二
字故曾子易箦示门人曰吾知免夫非谓免于毁伤盖
战兢之心死而后已曾疏进孝经请颁学宫所著有孝
经本义或问大全存古篇明德堂集奏疏音韵日月灯
行世尝作石隐先生传以自况学者称豫石先生弟维
祮选贡为乐平县知县家居城破死之赠按察司佥事
卷一 第 43b 页 WYG0458-0024b.png
 野史氏曰予于伯顺蓬玄得悉豫石之人盖忠义而
 潜心于理学者也其介然自守不附逆珰人所共知
 至为魏南乐所取士绝不少徇更为人所难能尝谓
 古人居身处世亦顾所谓浩然之气常存天地耳得
 失荣辱显晦生死非能为人加损所遇有幸有不幸
 也乃竟以节死噫公非蹈白刃之士适值城破大臣
 无苟免之理蹈白刅而成仁取义正所以履中庸耳
 中州学者称二吕先生与宁陵足当并峙
卷一 第 44a 页 WYG0458-0024c.png
 
 
 
 
 
 
 
 
卷一 第 44b 页 WYG0458-0024d.png
 
 
 
 
 
 
 
 中州人物考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