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851-006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学林卷三
            宋 王观国 撰
  名讳
夏商无所讳讳自周始然而不酷讳也五子之歌曰太
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胤征曰惟仲康肇位四海此皆
称其君之名也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三年复归
伊尹作太甲三篇沃丁既葬伊尹于亳咎单遂训伊尹
卷三 第 1b 页 WYG0851-0060b.png
事作沃丁此臣以其君之名为书之篇目也然则夏商
无所讳可见矣周文王父也武王子也文王名昌箕子
为武王陈洪范曰使羞其行而邦其昌是斥其父之名
也武王祖也穆王孙也武王名发穆王作囧命曰发号
施令又作吕刑曰发闻惟腥是穆王作诰命自斥其先
祖之名也周康王名钊而其孙有昭王此立谥之字与
祖先之名同音者也周昭王名瑕而春秋时有弥子瑕
与孔子同时周穆王名满而定王时有周大夫王孙满
卷三 第 2a 页 WYG0851-0061a.png
此臣用其君之名以为名者也鲁献公名具鲁武公名
敖范献子聘于鲁问具敖二山鲁人对曰先君献武之
所讳也而春秋时鲁大夫有公孙敖与鲁武公同名在
武公之后是与国君同名也然则讳自周始而不酷讳
可知矣晋僖侯名司徒故废司徒而改为中军宋武公
名司空故废司空而改为司城凡此类虽或讳之鲜有
避者秦汉以来始酷讳矣秦始皇名政故正月读音征
而书史释音皆音正月之正为征也汉高祖名邦故史
卷三 第 2b 页 WYG0851-0061b.png
记前汉书不用邦字凡邦字皆改国字也吕后名雉前
汉吕后纪注曰雉之字曰野鸡故汉人文字皆谓雉为
野鸡史记封禅书曰野鸡夜声前汉郊祀志曰野鸡夜
鸣杜邺传曰野鸡著怪若此类是也汉文帝名恒前汉
地理志常山郡张晏注曰恒山在西避文帝讳改为常
山郡自此北岳恒山改为常山也汉景帝名启故史记
改微子启为微子开之类是也汉武帝名彻故彻侯改
为通侯蒯彻改为蒯通史记天官书改循车彻之彻为通
卷三 第 3a 页 WYG0851-0061c.png
是也汉宣帝名询故荀况改为孙卿之类是也宣帝纪
元康二年诏曰百姓多上书触讳以犯罪者朕甚怜之
更讳询诸触讳在令前者赦之盖宣帝为皇曾孙时名
病已至是改为询其诏曰令前者赦之则令以后触讳
者罪不赦也汉元帝王皇后父名禁王莽讳之改禁中
为省中前汉孔光传曰孔莽嗣侯避王莽更名均后汉
光武名秀故秀才改茂才光武叔父名良故东郡寿良
县改为寿张县之类是也汉明帝名庄故姓庄者皆改
卷三 第 3b 页 WYG0851-0061d.png
姓严前汉艺文志庄忌改为严忌庄助改为严助庄尤
改为严尤又五行志春秋庄公改为严公楚庄王改为
楚严王异姓诸侯王表秦昭庄改为昭严又班固叙传
谓老庄之术为老严之术谓庄子为严子之类是也汉
殇帝名隆故前汉地理志河内隆虑县改为林虑县之
类是也汉安帝父清河孝王庆也凡姓庆者皆改为贺
氏钟庆纯改为贺纯之类是也司马迁父名谈故史记
不用谈字而改赵谈为赵同范煜父名泰故后汉书不
卷三 第 4a 页 WYG0851-0062a.png
用泰字郑泰郭泰传皆改为太字而两传文并称郑公
业郭林宗盖避泰音而呼其字也案后汉安帝名祐而
后汉书有朱祐吴祐刘祐殇帝名隆而书有刘隆伏隆
王隆灵帝名宏而书有卫宏范煜于汉臣名犯汉帝之
名则不改避而犯其父之名则改避何私于父而略于
君耶魏武帝名操故杜操改为杜伯度之类是也晋文
帝名昭故王昭君改为王明君经史中昭穆之昭本音
招以避晋文帝讳皆呼昭音韶徵招角招亦音为韶而
卷三 第 4b 页 WYG0851-0062b.png
经史释音并音昭作韶矣北齐文宣太子名商改商州
为赵州石勒讳胡字故本草呼胡萎为香萎呼胡瓜为
黄瓜又讳勒字呼罗勒为兰香羊祜牧荆州荆州人为
讳其名改户曹为辞曹孔安国父名愉安国除侍中乞
不与侍中王愉连书王舒授会稽内史以父名会求换
他郡于是改会为郐舒犹不得已而行张稷为永宁太
守以父名永故改永宁为长宁王彧字景文名与宋明
帝讳同故景文以字行孔靖字季恭名与宋武帝祖讳
卷三 第 5a 页 WYG0851-0062c.png
同故季恭以字行王懿字仲德王献字元德当晋太元
末徙居彭城以懿字犯晋宣帝名献字犯晋元帝名故
王仲德王元德兄弟皆以字行谢裕字景仁褚裕之字
叔度张裕字茂度以宋武帝讳裕而三人名皆与宋武
帝讳同故皆以字行隋室讳忠字改中书省为内书省
凡中字皆改为内也隋炀帝名广故广平郡改为永平
郡广宗县改为宗城县之类是也唐高祖之祖名虎父
名炳故唐人文字改虎为武改炳为景唐高祖名渊故
卷三 第 5b 页 WYG0851-0062d.png
刘渊改称刘元海戴渊改称戴若思公孙渊改称公孙
文懿之类是也唐太宗名世民故唐人书世为世书民
为民又改枼为以避世字改昏为昏以避民字而唐
人文字皆改民为人也唐高宗名治故唐人文字皆改
治为理武后名照音照故高宗懿德太子名重照改名
为重润而鲍照文集改为鲍昭之类是也武后父名士
彟韦思谦本名仁约以近武后父名为嫌而以字行唐
明皇名隆基故睿宗子惠文太子隆范薛王隆业皆去
卷三 第 6a 页 WYG0851-0063a.png
隆字之类是也唐睿宗名旦张仁愿本名仁亶以近睿
宗讳改为仁愿之类是也高宗子封孝钦皇帝名洪徐
有功名洪敏以避孝钦皇帝名而以字行唐宪宗名纯
故王纯改为王绍之类是也唐穆宗名亘故亘州改为
镇州之类是也李涵擢太子少傅吕渭建言涵父名少
康当避源乾曜以父名师民不拜太子少师贾曾以父
名言忠不拜中书舍人李贺父名晋肃有言贺不当应
进士举者韩愈为作讳辨是也朱温祖名茂琳改戊为
卷三 第 6b 页 WYG0851-0063b.png
武至今北人呼戊为武又温父名诚温篡唐居汴州人
为讳城字故韦城考城胙城襄城等县至今但呼为韦
县考县胙县襄县也李克用父名国昌克用立州县名
有昌字者悉改避之又人名有昌字者亦改避之高季
昌改为季兴之类是也自秦汉以下至五代其酷讳可
知也夫名者所以别同姓而欲知其宗系之次也前汉
高祖十年徙代王如意为赵王平帝元寿二年立代孝
王玄孙之子如意为广宗王且刘氏同宗而同名如意
卷三 第 7a 页 WYG0851-0063c.png
何以别之哉唐书太宗子纪王慎慎之子义阳王名琮
而奉天皇帝名琮又太宗子郁林王名恪而宪宗子建
王名恪且李氏同宗而同名琮又同名恪何以别之哉
夏商之时质质则事简故无所讳周之时文文则事备
故有讳而不酷讳也秦汉以来文乎文者也文乎文则
多事多事则疑疑则为之防也密矣此其所以酷讳之

  古今人表
卷三 第 7b 页 WYG0851-0063d.png
前汉书古今人表列九等之叙而最下第九等谓之愚
人班固以不道之君逆恶之臣皆置之九等此贬恶劝
善之意也桀纣妲己管蔡幽厉州吁赵高之徒皆在九
等宜矣而鲧与周平王亦在九等之列盖鲧在舜之时
群臣佥举以为可治水则其才智固已素称于朝不幸
而绩用弗成则智有所困而力有所不足故也舜殛鲧
所以戒群臣使后之治水者不可踵鲧之无功也然则
鲧非愚也譬犹战而败绩尔战而败绩岂遽尔为愚人
卷三 第 8a 页 WYG0851-0064a.png
耶周平王为西戎所逼是时周室已弱不能枝梧故平
王东迁以避之迫于不得已也平王非不道之君鲧非
逆恶之臣班氏列在愚人之等则误矣又如荀卿居第
二而孔子弟子则居第三老子尝为孔子师乃居第四
列子者有道之贤庄周尝师之乃与师旷扁鹊同居第
五孔文子为孔子之所称美而反居第七如此之类升
降不伦者不可胜计奚足以尽公议耶表无汉人则是
有古人而无今人岂书未成欤
卷三 第 8b 页 WYG0851-0064b.png
  挏马
前汉礼乐志曰师学百四十二人其七十二人给太官
挏马酒李奇注曰以马乳为酒撞挏乃成也颜师古注
曰挏音动马酪味如酒而饮之亦可醉故呼为酒也又
前汉百官公卿表曰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家马为挏马
应劭注曰主乳马取其汁挏治之味酢可饮因以名官
也如淳注曰主乳马以韦革为夹凫受数斗盛马乳挏
取其上肥因名曰挏马今梁州亦名马酪为马酒晋灼
卷三 第 9a 页 WYG0851-0064c.png
曰挏音挺挏之挏观国案挏马者乃官号非酒名也前
汉百官公卿表曰太仆掌舆马有家马令五丞一尉颜
师古注曰家马者主供天子私用非大祀戎事军国所
须故谓之家马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家马为挏马则改
家马之官名为挏马耳若然则太仆有挏马令一人有
挏马丞五人有挏马尉一人其所治亦主供天子私用
之马则挏马者乃太仆之属官也字书曰挏拥也引也
以拥引其马为义故曰挏马礼乐志曰师学百四十二
卷三 第 9b 页 WYG0851-0064d.png
人其七十二人给太官挏马酒者乃是以七十二人给
事太官令役以造酒而供挏马官也以礼乐志上下文
考之可以见志曰河间献王献雅乐至成帝时谒者常
山王禹世受河间乐其弟子宋煜等上书言之事下公
卿以为久远难分明议寝是时郑声尤甚哀帝自为定
陶王时疾之及即位乃下诏罢乐官在经非郑卫之乐
者条奏丞相孔光大司马何武奏其不应经法或郑卫
之声皆罢其名号数十或罢或不罢者也师学百四十
卷三 第 10a 页 WYG0851-0065a.png
二人其七十二人给太官挏马酒其七十人可罢者盖
师学乃习乐之有禄食者也师学百四十二人者冗员
如此之多也其七十二人给太官挏马酒者以此七十
二人拨𨽻太官使之役之以造酒而供挏马之所用也
盖挏马令五丞一尉其官吏必多当时挏马所用之酒
太官合供之故给此七十二人使从役于太官而使之
造酒而其七十人则罢而不用盖师学百四十二人以
七十二人拨𨽻他局而其馀七十人又罢而不用是师
卷三 第 10b 页 WYG0851-0065b.png
学百四十二人皆省而不在乐府矣此皆不应经法者
也哀帝疾郑声而省乐官本志首尾甚详而诸家注释
汉书乃以挏马为酒名则误矣志曰郊祭乐人员六十
二人给祠南北郊又曰给祠南郊用六十七人又曰郑
声会员六十二人一人给事雅乐六十一人可罢凡此
皆称给盖给属别局与给太官之给同也如诸家注释
汉书者乃以给为给酒则愈误矣颜氏家训牵于汉书
注释之说不能稽考辨明而卒取撞挏之义又谓挏为
卷三 第 11a 页 WYG0851-0065c.png
桐当桐花开时造马酒其凿愈甚矣
  耳孙
前汉惠帝纪曰太子即皇帝位上造以上及内外公孙
耳孙有罪当刑及当为城旦舂者皆耐为鬼薪白粲应
劭注曰耳孙者玄孙之子也李斐曰耳孙曾孙也晋灼
曰耳孙玄孙之曾孙也颜师古曰耳孙诸说不同据平
帝纪诸侯王表耳音仍仍耳声相近盖一号也观国案
平帝纪曰元始五年立梁孝王玄孙之耳孙音为王又
卷三 第 11b 页 WYG0851-0065d.png
诸侯王表梁孝王表曰元始五年二月丁酉王音以孝
王玄孙之曾孙绍封然则汉书在纪言耳孙在表言曾
孙当从汉书以耳孙为曾孙是也若以耳音仍则误矣
又匈奴传曰握衍朐鞮单于者乌维单于耳孙也以匈
奴传考之自乌维单于而下或立弟或立子以世次定
之则握衍朐鞮单于与乌维单于之曾孙同行又以知
耳孙者曾孙也
  文身断发
卷三 第 12a 页 WYG0851-0066a.png
史记周本纪曰古公亶父有长子曰泰伯次曰虞仲太
姜生少子季历季历生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
者其在昌乎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
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逊季历应劭注曰常在水中
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观国案礼记
曰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彫题
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
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泰伯虞仲知
卷三 第 12b 页 WYG0851-0066b.png
古公之欲立季历以传昌也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盖自
同于蛮夷之习以示无争立之心乃得以全其生也使
二人不奔荆蛮则见忌于父子兄弟之间其能全其生
乎唐太宗初为秦王时功既高矣建成元吉不知几卒
以取毙古今一理也若谓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
以象龙子而不见伤害则其说疏矣前汉地理志曰粤
地牵牛婺女之分野也其君禹后帝少康之子云封于
会稽文身断发以避蛟龙之害盖文身断发者粤俗之
卷三 第 13a 页 WYG0851-0066c.png
所好也非避蛟龙之害也班固误训其文故应劭注史
记有象龙子之语尔
  酎酒夺爵
前汉景帝纪曰元年高庙酎张晏注曰正月旦作酒八
月成名曰酎酎之言纯也武帝纪曰元鼎五年九月列
侯坐献黄金酎祭宗庙不如法夺爵者百六人服虔注
曰因八月献酎祭宗庙时使诸侯各献金来助祭也颜
师古注曰酎文救反三重酿醇酒也观国观古之诸侯
卷三 第 13b 页 WYG0851-0066d.png
自非大恶不道则不至于夺爵失侯今酎金不如法罪
不至于夺爵而武帝削夺之典如此其重者读食货志
然后知其事有所因志曰南粤反西羌侵边齐相卜式
上书愿父子死南粤天子下诏褒扬赐爵关内侯黄金
四十斤田十顷布告天下天下莫应列侯以百数皆莫
求从军至饮酎少府省金而列侯坐酎金失侯者百馀
人案武帝数事征伐末年国耗民贫四方骚然及南粤
反西羌侵边中国困乏卜式知其危故身先以率天下
卷三 第 14a 页 WYG0851-0067a.png
武帝擢式既峻欲以此动诸侯而觊诸侯之来应也然
诸侯惮于从军各自顾望莫有应者武帝因此发怒乃
以酎金不如法而列侯夺爵者百馀人此在汉法未之
有特以私怒而加威故酎金之罪虽轻而削夺之典特
重权一时之宜可也非不刋之法也古之举贤不当者
削爵黜位而已古之五刑犯淫者待之以宫刑司马迁
坐举李陵降匈奴而下蚕室其罪与刑颇不从类观国
案裴骃注史记太史公自序引卫宏汉书旧仪注曰司
卷三 第 14b 页 WYG0851-0067b.png
马迁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过武帝怒而削去
之后坐举李陵降匈奴故下蚕室有怨言下狱死张晏
曰迁没之后亡景纪武纪元成之间褚先生补缺作武
帝纪由此观之则司马迁坐举李陵而下蚕室实武帝
私忿之刑故罪与刑所以不从类也景武之纪亡则知
当时讳其书无敢传者耳
  度曲
前汉元帝纪赞曰元帝多材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箫
卷三 第 15a 页 WYG0851-0067c.png
自度曲被歌声应劭注曰自隐度作新曲臣瓒注曰度
曲谓歌终更授其次颜师古注曰度音大洛反观国案
赞所谓自度曲者能制其音调也被歌声者以所制之
音调播之歌声而皆合其节奏也臣瓒以谓歌终更授
其次者误矣盖歌终更授其次者歌曲也后之文士多
援臣瓒之说以度曲为歌曲故张平子西京赋曰度曲
未终云起雪飞则以度曲为歌曲矣杜子美陪李梓州
泛江诗曰翠眉萦度曲云鬓俨分行亦用为歌曲矣徐
卷三 第 15b 页 WYG0851-0067d.png
陵曰奏新声于度曲唐书段安节善乐律能自度曲此
乃元帝自度曲之本意也
  令甲
律令有成法者文士皆称曰著于令甲观国案古之律
令书有甲乙丙丁之篇次故前汉书音义曰令有先后
有令甲令乙令丙前汉萧望之传曰永惟边境之不赡
故金布令甲曰边郡数被兵流离饥寒令天下共给其
费颜师古注曰金布者令篇名也令甲者其篇甲乙之
卷三 第 16a 页 WYG0851-0068a.png
次也后汉章帝纪元和元年七月诏曰令丙箠长短有
数章怀太子注曰令丙为篇之次也盖箠令在令丙之
篇故也然则古之法书以甲乙丙丁分其篇次而其事
则各有目举其事则兼举其目也若不问其事之在何
篇目而一槩称曰著于令甲则非也世之符祝之巫有
急急如律令之语李济翁资暇集曰令音平声律令者
雷部中鬼名能疾行故符咒者以为言观国案汉以来
朝廷行诏敕约束之文其末必有馀如律令之语盖约
卷三 第 16b 页 WYG0851-0068b.png
束该载不尽馀事自有律令常法但言如律令则庶目
自举矣巫觋符咒之语其告诫鬼神亦犹朝廷之告诫
臣民也故符咒亦有如律令之称朝廷约束之文末必
有敕字故符咒如律令之末亦用敇字此其可见也岂
有朝廷诏敕约束之文引雷部鬼名以喻其疾速者乎
济翁误矣扬子法言曰或问先知曰不知知其道者其
如视忽忽眇绵作炳先甲一日易后甲一日难观国案
甲者教令之始也当民未犯故先甲一日以示之则易
卷三 第 17a 页 WYG0851-0068c.png
及民已犯而后令之则晚矣故后甲一日以示之则难
此荅先知之问故有先后难易之言也易蛊卦曰先甲
三日后甲三日巽卦曰先庚三日后庚三日观国案甲
主仁庚主义先甲后甲者先后皆以宽令示之也先庚
后庚者先后皆以严令示之也先王之于民始则三令
五申之而犹有犯焉乃刑之而不疑所以取信于天下
慎之至也前汉武帝纪元鼎五年诏云易曰先甲三日
后甲三日朕躬饬斋戒拜祀于郊观国案先甲三日为
卷三 第 17b 页 WYG0851-0068d.png
辛后甲三日为丁言自新丁宁以临祭祀故举先甲后
甲之文也春秋宣公八年六月辛巳有事于太庙又成
公六年二月辛巳立武宫又十七年九月辛丑用郊又
昭公二十五年七月上辛大雩季辛又雩又襄公元年
夏四月辛巳郊尚书武成篇曰丁未祀于周庙召诰篇
曰丁巳用牲于郊后汉礼仪志曰正月上丁祀南郊凡
此皆用辛丁之日以接事盖古法也
  开元钱
卷三 第 18a 页 WYG0851-0069a.png
今之钱中开元通宝钱最多俗或谓是唐明皇开元年
号所铸钱背有半月手甲文俗谓是杨妃甲痕皆非也
案唐书食货志曰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钱有司进钱
模太穆皇后误以指甲损其模遂铸甲文盖开元者唐
高祖所撰钱宝之号非年号也自古未有以年号铸文
者唯唐乾封元年铸乾封重宝以一当十又乾元初铸
乾元重宝以一当十复铸重轮乾元钱以一当五十此
皆因经费不足权宜而行之未几皆寝罢然则终唐三
卷三 第 18b 页 WYG0851-0069b.png
百年皆铸开元通宝钱毋怪乎此钱之多也至五代有
天祐天福唐国等钱而本朝始专以年号铸钱然宋通
元宝皇宋元宝非年号宋通乃开宝时所铸皇宋乃宝
元时所铸盖钱文不可用二宝字故变其文也
  戊巳校尉
前汉西域传曰元帝置戊巳校尉屯田车师前王庭前
汉百官公卿表曰元帝初元元年置戊巳校尉颜师古
注曰甲乙丙丁庚辛壬癸皆有正位唯戊巳寄治耳今
卷三 第 19a 页 WYG0851-0069c.png
所置校尉亦无常居故取戊巳为名也有戊校尉有巳
校尉一说戊巳居中镇护四方今所置校尉亦处西域
之中抚诸国也后汉西域传曰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
十六国汉置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元帝又置戊
巳二校尉屯田于车师前王庭章怀太子注引汉官仪
曰戊巳中央镇护四方又开渠播种以为厌胜故称戊
巳观国案西域自有都护以统之元帝又置戊巳二校
尉屯田于车师前王庭则都护之外又添置戊巳二校
卷三 第 19b 页 WYG0851-0069d.png
尉是戊巳校尉为都护之属官也所置校尉专主屯田
于车师前王庭尔镇护四方则非其任也盖戊巳土也
屯田以耕土为事故取戊巳为名既专主屯田于车师
前王庭则有常居矣非寄治也前汉西域传曰都护治
乌孙垒城于西域为中都护治焉以此观之则居中镇
护实都护之职戊巳校尉所不预焉况车师王庭亦非
西域居中之地诸家训说皆非也厌胜之说尤谬所谓
戊巳二校尉者若后汉耿恭传曰以恭为戊巳校尉屯
卷三 第 20a 页 WYG0851-0070a.png
车师后王部金蒲城关宠为戊巳校尉屯前王柳中城
此类是也
  虑囚
前汉隽不疑传曰不疑为京兆尹每行县录囚徒颜师
古注曰省录之知其情状有冤滞与否也今云虑囚本
录声之去者耳音力具反而近俗不晓其意讹其文遂
为思虑之虑失其源矣观国案前汉后汉皆称录囚唐
史五代史皆称虑囚二字皆是也录者省录之也虑者
卷三 第 20b 页 WYG0851-0070b.png
谋议之也周礼朝士若邦凶荒札丧寇戎之故则令邦
国都家县鄙虑刑贬郑氏注曰虑谓谋也谓当图谋缓
刑贬减也雨无正诗曰昊天疾威弗虑弗图舍彼有罪
既伏其辜郑氏笺曰虑图皆谋也由此观之则史言虑
囚者谋议之欲不失其情也颜师古乃谓近俗不晓其
意讹为思虑之虑失其源盖师古未尝稽考而遽生非
訾尔
  同姓
卷三 第 21a 页 WYG0851-0070c.png
史记本纪虞舜父曰瞽瞍瞽瞍父曰蟜牛蟜牛父曰句
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又
夏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观国案舜禹同时人
也同出于颛帝之系是为同姓然自颛帝历六世而至
舜自颛帝历二世而至禹何其远近不等之甚耶其世
次脱误司马迁不能究而又不言阙疑故后世无所考
焉盖自战国迄于秦火谱系散亡而同姓异姓混而无
别春秋左氏传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
卷三 第 21b 页 WYG0851-0070d.png
以藩屏周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
之昭也邘晋应韩武之穆也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
也盖文之昭十六国皆文王子为文之同姓也武之穆
四国皆武王子为武之同姓也周公之嗣六国皆周公
之同姓也同姓不可为婚所以别人伦也故陈司败问
昭公知礼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
孰不知礼盖吴实泰伯之后与鲁同姓也鲁昭公取吴
姬是为取同姓鲁人讳取同姓故谓之孟子孟子其字
卷三 第 22a 页 WYG0851-0071a.png
也春秋哀公十二年五月甲辰孟子卒不书姓不称夫
人不言薨不言葬小君皆因鲁人讳之春秋不改但书
曰孟子卒而已以言其不用夫人礼者也左氏传曰晋
侯有疾郑伯使公孙侨如晋聘且问疾叔向问曰寡君
之疾病子产曰内官不及同姓男女辨姓礼之大司也
今君内实有四姬焉其无乃是也乎四姬有省犹可无
则必生疾矣杜预曰同姓姬四人也春秋之际同姓之
礼已紊矣晋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泰伯虞仲
卷三 第 22b 页 WYG0851-0071b.png
大王之昭也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
王室藏在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
乎桓庄之族何罪犹尚害之况以国乎杜预曰桓叔庄
伯之族晋献公之从祖昆弟献公患其偪尽杀之当时
同姓犹路人也无罪而且杀之而况于婚岂有禁哉前
汉元后传曰王莽自谓黄帝之后姓姚氏八世至舜以
妫为姓至周封于陈为胡公十三世奔齐姓田氏田和
有齐国称王至汉失国齐人谓之王家因以为氏后徙
卷三 第 23a 页 WYG0851-0071c.png
魏郡元城为魏郡人王莽传曰莽妻宜春侯王氏女颜
师古注曰王䜣为丞相封宜春侯传爵至孙咸莽妻咸
之女莽传又曰姚妫陈田王氏凡五姓予之同族也皆
以为宗室其元城王氏勿令相嫁娶前汉王䜣传曰䜣
代车千秋为丞相封宜春侯薨子谭嗣谭薨子咸嗣王
莽妻即咸女颜师古注曰莽本以与谭姓不同祖系各
别故为婚娶观国案莽自序曰齐人谓之王家因以为
氏后徙魏郡元城为魏郡人盖虽徙元城为魏郡人然
卷三 第 23b 页 WYG0851-0071d.png
得王姓则自齐也王䜣传曰王䜣济南人也䜣虽无家
谱可考然据列传云济南人则是亦齐之王氏也䜣莽
同为齐之王氏则同姓矣若夫以元城济南为异是异
居也非异宗也
  后汉一字名
后汉书人名惟一字无以二字为名者观国案前汉匈
奴传曰汉造设四条遣中郎将王骏王昌副太尉甄阜
王寻使匈奴班四条与单于令奉行时王莽奏令中国
卷三 第 24a 页 WYG0851-0072a.png
不得有二名因使使者以风单于宜上书慕化为一名
汉必加厚赏单于从之上书言幸得备藩臣窃乐太平
圣制臣故名囊知牙斯今谨更名曰知莽大悦白太后
遣使者答谕厚赏赐焉又前汉王莽传曰莽念中国已
平惟四夷未有异乃遣使者赍黄金币帛重赂匈奴单
于使上书言闻中国讥二名故名囊知牙斯今更名知
慕从圣制由此观之则是平帝时莽奏中国不得有二
名故后汉人皆以一字为名也莽虽篡败光武中兴而
卷三 第 24b 页 WYG0851-0072b.png
汉制则不改故终后汉之世人惟一字名也
  无害
史记萧何沛丰人也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注引汉书
音义曰文无害有文无所枉害也律有无害都吏如今
言公平吏一曰无害者如言无比陈留间语也前汉萧
何传服虔注曰为人解通无嫉害也应劭注曰虽为文
吏而不刻害也苏林注曰无害若言无比也一曰害胜
也无能胜害之者晋灼注曰酷吏传赵禹为丞相亚夫
卷三 第 25a 页 WYG0851-0072c.png
吏亚夫曰极知禹无害然文深不可居大府苏说是也
颜师古注曰害伤也无人能伤害之者观国考诸家说
或曰无所枉害或曰无比或曰无嫉害或曰不刻害或
曰无能胜害之者或曰无人能伤害之者然皆未当也
文无害者谓不侮文则不害法也不侮文不害法则公
私平允而称为能吏矣史记酷吏传减宣以佐史无害
给事河东守府卫将军青使买马河东见宣无害言上
召为大厩丞又张汤给事内史为宁成掾以汤为无害
卷三 第 25b 页 WYG0851-0072d.png
言大府调为茂陵尉又杜周为廷尉史张汤数言其无
害凡此皆以不侮文不害法而见称于时也凡不侮文
不害法者持文必深若非有道以辅之则皆为酷吏矣
萧何能辅之以道则不沈于刀笔之间也
  戈船
前汉武帝纪元鼎五年夏四月越王相吕嘉反秋遣伏
波将军路博德出桂阳下湟水楼船将军出豫章下浈
水归义越侯严为戈船将军出零陵下离水张晏注曰
卷三 第 26a 页 WYG0851-0073a.png
越人于水中负人船又有蛟龙之害故置戈于船下以
为名也臣瓒曰伍子胥书有戈船以载干戈因谓之戈
船颜师古注曰以楼船之例言之则非为载干戈船此
盖船下安戈戟以御蛟鼍水虫之害观国案今全桂二
州之间有阳海山有水自山出至山下则分流为二其
一向南流者为离水其一向北流者为湘水其地在汉
属零陵郡二水皆石险而离水南过桂林入苍梧尤为
崄涩盖两山之间乱石漱水或石滩延亘屈曲湍泷舟
卷三 第 26b 页 WYG0851-0073b.png
之行也萦回避石阻碍万端然则船下不可安戈信矣
夫船下安戈虽大江沧海犹不免挂触而况于山溪石
险之水乎戈船者将军之号也言能乘船而用戈以战
故谓之戈船将军以其善水战也亦非载干戈者也载
干戈者载任器之舟耳
  史记五帝纪
史记本纪首叙五帝一曰黄帝二曰颛帝三曰帝喾四
曰帝尧五曰帝舜观国案周礼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
卷三 第 27a 页 WYG0851-0073c.png
郑氏注曰楚灵王所谓三坟五典也春秋左氏传曰左
史倚相趋过王曰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故孔安
国尚书序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
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三皇五
帝自古圣人言之著矣孔子定书断自唐虞以下者取
其告命之文可以垂法于后世者耳尧舜之前非无告
命之文谅其质略不足垂法于后世故孔子删而弗取
至孔子传易则曰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作八卦作结
卷三 第 27b 页 WYG0851-0073d.png
绳而为罔罟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
日中为市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垂衣裳而天下治
然则孔子未尝不称三皇也特不取其告命之文耳史
之有帝统盖纪帝王之名与德也三皇五帝之名德均
在可纪而史册削去三皇惟取五帝者岂以伏羲神农
为不足纪与以为三皇洪荒不可纪则五帝之颛顼帝
喾亦与三皇等矣史记纪颛顼帝喾而削三皇何耶黄
帝在三皇之数史记纪五帝乃取黄帝为五帝而独遗
卷三 第 28a 页 WYG0851-0074a.png
少昊又何耶若谓尚书始尧舜而作史者不当纪三皇
则误甚矣太史公赞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余尝西至
空峒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
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余并论次择其言之
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观国案太史公作史乃采摭
经传而为之固不待闻四方长老之言然后可纪也至
于易传言伏羲神农之类反不足取信耶
  五运
卷三 第 28b 页 WYG0851-0074b.png
五运之见于史者伏羲氏以木木生火故神农氏以火
火生土故黄帝氏以土土生金故少昊氏以金金生水
故颛顼氏以水水生木故帝喾氏以木木生火故陶唐
氏以火火生土故有虞氏以土土生金故夏以金金生
水故汤以水水生木故周以木凡皆以五行相生为序
也周以木木生火则秦当以火矣秦反以水则非相生
之序也秦以水水生木则汉当以木矣汉反以火则亦
非相生之序也前汉律历志曰秦以水德在周汉木火
卷三 第 29a 页 WYG0851-0074c.png
之间颜师古注曰秦为闰位不当五德之序观国案周
至赧王为秦所灭秦灭六国而兼天下则正统在秦矣
使其子孙择善改辙而持之则其历世未可量不幸二
世而亡亦犹隋室止传二世而亡盖其世祚长短自有
数而史家乃以秦为闰位不当五德之序其说不通矣
以汉之火而传于魏之土以魏之土而传于晋之金以
为相生之序则可也然自晋元帝渡江之后天下分裂
而为南北两朝居南朝者曰晋宋齐梁陈相继而立则
卷三 第 29b 页 WYG0851-0074d.png
正统在我也彼北朝者外域之入据者耳居北朝者曰
吾据中原而临天下则正统在我也彼南朝者偏方之
僣夺者耳南北两帝并立者二百馀年则正统果何在
哉汉文帝时鲁人公孙臣上书曰始秦得水德及汉受
之推终始传则汉当土德时丞相张苍好律历以为汉
乃水德之时河决金堤其符也及黄龙见成纪文帝乃
申明土德武帝亦据土德色尚黄数用五然汉卒以火
则汉之一代无定论矣文中子谓隋高祖曰陛下真帝
卷三 第 30a 页 WYG0851-0075a.png
无踵伪乱必绍周汉以土袭火色尚黄阮逸注曰周木
德汉火德隋当为土德然隋卒以火则隋之一代无定
论矣苟无定论则何以遵之哉前汉郊祀志曰齐威宣
时驺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如淳注曰五德各以
所胜为行今考之前代或以五行所生为序或以所胜
为序或越诸代而上承一代以为序皆无定论盖尧舜
文武周公孔子之所不道而儒者各以臆见鼓其说斯
亦赘矣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公羊传曰麟者
卷三 第 30b 页 WYG0851-0075b.png
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麇
而角者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而涕沾
袍何休解曰夫子素案图录知刘季当代周见薪采者
获麟知为其出麟者木精薪采者庶人然火之意此赤
帝将代周居其位西狩获之者从东方王于西也东卯
西金也言获者兵戈文也言汉姓卯金刀以兵得天下
也又曰得麟之后天下血书鲁端门明日血书飞为赤
乌夫子却观未来豫解无穷知汉当继大乱之后故作
卷三 第 31a 页 WYG0851-0075c.png
拨乱之法以授之又曰孔子绝笔于春秋不书下三时
者起木绝火王制作道备当授汉也观国案孔子因鲁
史记而作春秋者也以鲁史记所书之事而以褒贬之
法修成春秋笔则笔削则削皆据鲁所书之事而已鲁
史记之所不书者孔子未尝创增其事也哀公十四年
春获麟当时鲁史记所书止于此故孔子于此而绝笔
也若谓有告者曰有麇而角者孔子曰孰为来哉反袂
拭面而涕沾袍则是孔子不用鲁史记而创增其说矣
卷三 第 31b 页 WYG0851-0075d.png
春秋书甲戌己丑陈侯鲍卒盖鲁史记因其再赴而书
二日春秋亦书二日不改鲁史记之文也苟鲁史记不
书获麟则孔子岂遽增其事哉冬猎曰狩于春书狩者
讥哀公变礼也言西而不言地者讥远狩而非一地也
虽非常之兽亦获焉见哀公之荒于畋也鲁史记止于
此故孔子亦绝笔于此若谓绝笔于春秋不书下三时
则非也案左氏传哀公尽二十七年乃孔子卒后左氏
取鲁史记所书之事自小邾射来奔而下续以为传故
卷三 第 32a 页 WYG0851-0076a.png
有传而无经则知孔子作春秋自小邾射来奔而下鲁
史记未书其事也何以知其未书其事也盖小邾射以
句绎来奔与邾庶其(襄二十/一年)莒牟夷(昭五/年)邾黑肱(昭三/十一)
(年/)三叛人同而不在三叛人之数是以知作春秋时鲁
史记未书小邾射之事也以此考之则哀公十四年止
书春而不书下三时又何疑哉观国窃谓孔子作春秋
以尧舜文武周公之道而示之以褒贬之法彼图录谶
纬之书皆虚怪不可必信之语也而谓孔子凭此以作
卷三 第 32b 页 WYG0851-0076b.png
春秋则诬圣人甚矣自鲁哀公十四年获麟至周赧王
五十九年凡二百二十有四年而秦昭襄王灭周自秦
昭襄王灭周后五十年岁在乙未当汉高帝之元年然
则自获麟至汉元年凡二百七十有四年其间十二诸
侯变而为战国七雄秦能合而为一是则灭周者秦也
及秦衰然后汉乃兴盖其反覆变态授受不一孔子乃
预知刘季有天下而书获麟以应之将谁欺耶谓汉以
火代周之木则为秦者又何以处之哉至于木精赤帝
卷三 第 33a 页 WYG0851-0076c.png
血书赤乌皆不经怪诞之说以骇俗听而何休援此以
释经亦已过矣卯金刀者假借文字形声耳西狩止有
西字可以象金而初不言东亦不言兵则卯之与刀义
无从出有以见其傅会之不合也沈存中曰卯金刀为
刘货泉为白水真人出于纬书乃汉人之语刘字从酉
不从卯货字从贝非真字字书与本史必有一误观国
案图纬之文但象形取义而已如以天保为一大人只
十以甄舒仲为予西土瓦舍中人以董为千里草以赵
卷三 第 33b 页 WYG0851-0076d.png
为小月走以亨为二月了以卓为十日卜以李为十八
子以昌为二日以岳为丘山以运为军走以隆化为降
死以业为苦未以三刀为州以召刀为劭以破田为丑
凡此皆象形取义者非字书偏旁之法也若夫止戈为
武反正为乏毁则为贼皿虫为蛊此正言字书之义至
于亥有二首六身为二万六千六百有六旬以知绛人
之年后世犹以左氏傅会其事为诬而况图纬之家多
鄙俗之语尚何字书之责耶
卷三 第 34a 页 WYG0851-0077a.png
  汉高功臣
前汉高祖功臣表曰汉王即皇帝位八载而天下乃平
始论功而定封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若砺国
以永存爰及苗裔于是申以丹书之信重以白马之盟
又作十八侯之位次高后二年后诏丞相陈平尽差列
侯之功观国案十八侯者一萧何二曹参三张敖四周
勃五樊哙六郦商七奚涓八夏侯婴九灌婴十傅宽十
一靳歙十二王陵十三陈武十四王吸十五薛欧十六
卷三 第 34b 页 WYG0851-0077b.png
周昌十七丁复十八虫达也高后二年尽差列侯之功
总一百五十三人皆在功臣表今考十八侯之位次张
敖本无勋劳而居第三张良陈平佐高祖定天下而不
预十八侯之列此其可疑也观国窃谓当时吕后以鲁
元公主之故曲意取张敖为第三非天下之公论也张
良陈平虽无被坚执锐之劳然实谋主也萧何以谋主
而佐汉与张良陈平一体萧何居第一而张良陈平乃
不预十八人之末耶然则当时无公论可知矣若谓以
卷三 第 35a 页 WYG0851-0077c.png
封户计则萧何五千户而张良为万户也若谓以封之
先后则张良在六年正月丙午封而曹参以下则在十
二月甲申封也以此观之则十八侯之位次果非公论
矣至高后二年复诏丞相平尽差列侯之功而张良居
六十二在鄂千秋之下陈平居四十七在华毋害之下盖
列侯之功一百五十三人可谓众矣张良陈平不应位
次之降如此观国窃谓高帝崩高后专制诸吕虽未用
事而高后已有疑大臣将相之心时陈平为丞相承诏
卷三 第 35b 页 WYG0851-0077d.png
差功臣则主差功臣者平也平多智谋辄自降其名位
所以示无争功之心而为自全之计也然则功臣一百
五十有三人而张良陈平乃居其中实陈平之阴计也
人君第功臣必能合天下之公论然后可案前汉高祖
功臣侯年表实百三十有七人而表作百四十有七人
班固误也周吕建成二人在外戚羹颉合阳沛德四人
在王子侯实百四十有三人班固作百五十有三人误

卷三 第 36a 页 WYG0851-0078a.png
  唐史疑
近时有唐史辨疑一帙疏新唐史之舛误其事数百颇
为详悉观国读唐史于辨疑之外复有可疑者今列于
下方宰相世系曰房玄龄字乔松本传字乔世系曰高
士廉名宗俭本传名伦世系曰裴世矩字洪大本传名
矩世系曰温彦将字大有本传大有字彦将世系曰崔
安上字敦礼本传敦礼字安上世系曰薛振字元超本
传只作元超世系杨琳字再思本传只作再思世系薛
卷三 第 36b 页 WYG0851-0078b.png
礼字仁贵本传只作任贵世系曰刘晏相肃宗代宗据
帝纪只相代宗世系曰崔仁师相太宗高宗据帝纪只
相太宗世系曰杜审权相宣宗懿宗据帝纪只相懿宗
世系曰薛稷相中宗睿宗据帝纪只相睿宗世系曰李
峤相武后据帝纪又相中宗世系曰郭待举相高宗据
帝纪又相武后世系曰白敏中相宣宗据帝纪又相懿
宗世系曰郑馀庆相德宗据帝纪又相宪宗宗室世系
曰终唐之世宰相十一人宗室宰相赞曰唐宰相以宗
卷三 第 37a 页 WYG0851-0078c.png
室进者九人观国案宗室宰相实十有二人世系谓十
一人者无李麟赞谓九人者无李麟李宗闵薛王知柔
高氏宰相四人少高季辅当作五人也崔氏宰相二十
三人少崔沅崔敦礼崔造当作二十六人也赵氏宰相
四人少赵隐当作五人也韦氏宰相十四人少韦承庆
韦安石当作十六人也赵郡李氏宰相十七人无李藩
世系也张氏宰相十七人无张光辅世系也陈氏宰相
三人无陈希烈世系也世系三入相者武承嗣崔湜而
卷三 第 37b 页 WYG0851-0078d.png
帝纪乃四入相也世系再入相者张弘靖杜鸿渐而帝
纪乃一入相也世系再入相者褚遂良而帝纪乃三入
相也观国案史再入相者又有高士廉李固言陈夷行
夏侯孜四人而世系皆不书也宰相年表有武什方李
景谌孙元亨王本立杜景佺王知古王及善于惟谦相
武后有李义府相高宗有侯希逸相德宗有李训相文
宗有郑肃李逊夷相武宗有豆卢琢相僖宗有郑綮朱
朴相昭宗而世系皆不书也世系有韩滉相德宗而年
卷三 第 38a 页 WYG0851-0079a.png
表则不书也凡此皆修史之际讨论之失也
  史互疑
史记陈杞世家曰当周厉王时杞武公生武公立四十
七年乃卒今案孔子作春秋当周平王四十九年去厉
王已六十年则知把武公在春秋前也然春秋襄公六
年三月壬午把伯姑容卒姑容者杞桓公也自襄公六
年去隐公元年一百六十一年矣以史记世家考之自
杞武公至把桓公卒之年才一百一十有三年是杞武
卷三 第 38b 页 WYG0851-0079b.png
公生在春秋中也然则世家谓周厉王时生武公盖世
家之误也春秋襄公二十九年阍弑吴子馀祭左氏公
羊谷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皆同惟吴世家称十七年
馀祭卒是馀祭享国十七年而卒也案史记年表馀祭
嗣位四年被弑鲁襄公二十九年也馀祭既弑矣年表
犹书五年终于十七年十七年乃鲁昭公十一年也鲁
昭公十二年表方书吴馀昧元年岂馀祭被弑吴国历
十三年无王越十二年然后馀昧始立耶以此考之则
卷三 第 39a 页 WYG0851-0079c.png
年表之误可知也年表吴王十七年亦不书馀祭卒亦
年表之失也
  吕武帝纪
汉书立高皇后吕氏帝纪唐书立则天皇后武氏帝纪
其名相类而其事有大不相类者汉惠帝即位太后立
帝姊鲁元公主女为皇后无子取后宫美人子名之以
为太子惠帝崩太子立为皇帝年幼太后临朝称制方
惠帝崩太后哭而泣不下及陈平等请拜诸吕为将居
卷三 第 39b 页 WYG0851-0079d.png
中太后悦其哭乃哀盖吕后独生惠帝惠帝无子取后
宫子为太子者欲继统出于惠帝也惠帝崩太后哭而
泣不下者太子幼太后心疑大臣未有自全之策及陈
平请用诸吕太后哭乃哀盖吕后不过内欲继统出于
惠帝而外崇诸吕之名位庶可以固吕氏之宗而享富
贵之安也吕后有假宠外戚太过之罪而无盗汉之心
及吕后崩大臣诛诸吕此亦必然之理使诸吕不诛则
诸吕果能废刘氏而革天命乎若夫武后则不然方且
卷三 第 40a 页 WYG0851-0080a.png
废中宗改国号周自称神圣皇帝立武氏七庙方是时
天下已移为周矣非复有唐也然则武后真篡唐者也
及大臣诛二张中宗复即位徙太后上阳宫复唐宗庙
然后天下复有唐由此观之则武后之与吕后其事大
不相类可知也观国案春秋鲁季平子之逐昭公也昭
公奔齐故春秋书曰公孙于齐及昭公居郓故春秋书
曰公至自齐居于郓及昭公适晋至乾侯春秋书曰公
如晋次于乾侯昭公复自乾侯归郓春秋书曰公至自
卷三 第 40b 页 WYG0851-0080b.png
乾侯居于郓昭公又自郓往乾侯春秋又书曰公如晋
次于乾侯昭公三十年三十一年三十二年皆在乾侯
故春秋于此三年正月皆书曰公在乾侯凡此乃春秋
纪年之法也刘元海劫天子以僣帝号时晋帝在平阳
故晋史书曰帝在平阳此乃春秋书公在乾侯之法也
唐中宗虽被废然而后复即位当其居于均州宜书曰
帝在均州当其迁于房州宜书曰帝在房州史既不书
则无以见唐祚之不绝武后篡唐罪恶至大列诸帝纪
卷三 第 41a 页 WYG0851-0080c.png
者为唐正朔设不为其人设也武后淫刑踵及无辜凡
用宰相七十五人而被杀者二十有一人被流者九人
被贬者十有五人当是时簪缨之流宜知几而退遁矣
乃复接武而竞进浮名之诱人也如是哉
  律历志
前汉律历志引易曰参天两地而倚数天之数始于一
终于二十有五地之数始于二终于三十观国案易言
参天两地者为一三五为参二四为两此五行之生数
卷三 第 41b 页 WYG0851-0080d.png
也一三五为九二四为六九六者老阴老阳之数以此
揲蓍而变为卦爻也故曰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
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此
一节言五行之生数也若天始于一终于二十有五地
始于二终于三十此五行之成数也易曰天一地二天
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故一三五七九
为二十有五二四六八十为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
五此五行之成数也班固援易于先后之意差矣志又
卷三 第 42a 页 WYG0851-0081a.png
曰衡平也权重也衡所以任权而均物平轻重也其道
如底其在天也佐助璇玑斟酌建指以齐七政故曰玉
衡论语云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
此衡在前居南方之义也孟康注曰权衡量三者为参
观国案论语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
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
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此孔子戒
子张以忠信笃敬苟立则若参然在前苟在舆则若倚
卷三 第 42b 页 WYG0851-0081b.png
于衡造次颠沛不可忘也班固援此以释权衡取义僻
远而孟康又以权衡量三者为参义益远矣又曰凡律
度量衡用铜者所以同天下齐风俗也铜为物之至精
不为燥湿寒暑变其节不为风雨暴露改其形介然常
有似于士君子之行是以用铜也观国案班固所训铜
之义乃金玉之义铜之义不如此也后汉律历志曰灵
帝熹平四年五官郎中冯光沛相上计掾陈晃上言历
元不正自开辟至获麟二百七十五万九千八百八十
卷三 第 43a 页 WYG0851-0081c.png
六岁志又引元命苞乾凿度皆以为开辟至获麟二百
七十六万岁观国案此数人言历皆假图谶以为言者
夫推实历以较之尚多不密而况假图谶以为言殆不
根之论也适以蔓疑非史家所宜道也
  除
前汉景帝纪曰中元二年令诸侯太傅初除之官有司
奏策如淳注曰凡言除者除故官就新官观国案朝廷
简擢贤才不次任用故曰除某官除某差遣若据如淳
卷三 第 43b 页 WYG0851-0081d.png
注谓除故官者是除去之也无乃非美称耶字书除有
三义曰除开也曰除尽也曰除去也天保诗俾尔单厚
何福不除毛氏传曰除开也东门之墠诗毛氏传曰墠
除地也国语曰九月除道礼曰雨毕而除道凡此皆开
道也春秋庄公四年左氏传曰除道梁溠杜预注曰开
直道也史记曰始皇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
通之所谓除道亦开道也易萃卦曰君子以除戎器戒
不虞盖除者开新简擢使戎器精且备也以此观之则
卷三 第 44a 页 WYG0851-0082a.png
除官者亦如此类盖开新简擢之也除又训尽者颜延
年秋胡诗曰良人为此别日月方向除五臣注文选曰
除尽也故阶除谓之除者阶至此而尽也岁除谓之除
者一岁至此而尽也除又训去者如淳注汉记以除官
为除故官则是除去之也以除去之为除官固非美称
如淳误矣
  弧弓
前汉韩安国传曰匈奴畜牧为业弧弓射猎颜师古注
卷三 第 44b 页 WYG0851-0082b.png
以木曰弧以角曰弓观国案颜师古所训出于易曰弦
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故云以木曰弧
以角曰弓然周礼考工记弓人为弓取六材必以其时
干也者以为远也角也者以为疾也筋也者以为深也
胶也者以为和也丝也者以为固也漆也者以为受霜
露也凡取干之道七柘为上檍次之檿桑次之橘次之
木瓜次之荆次之竹为下然则为弓者以木为干而加
以角筋胶丝漆以为之纠约耳是弓未尝不用木也独
卷三 第 45a 页 WYG0851-0082c.png
用角岂能为弓哉特假角以副其木也上古时质朴故
其始创弧矢则弦木为弧至周时礼乐庶事备矣故为
弓也有角筋胶丝漆参合而为之史记云宣王立女童
谣曰檿弧箕服实亡周国服虔注曰檿桑也颜师古注
曰檿山桑之有文者前汉五行志曰檿弧桑弓也礼记
曰桑弧蓬矢凡此言弧皆以木为弧也然列子曰乃以
燕角之弧朔蓬之干射之此又以角为弧是或以木或
以角无定制矣周礼司弓矢掌六弓之法王弓弧弓以
卷三 第 45b 页 WYG0851-0082d.png
授射甲革椹质者夹弓庾弓以授射豻侯鸟兽者唐弓
大弓以授学射者盖往体寡来体多谓之王弧往体多
来体寡谓之夹庾往来体若一谓之唐大射豻侯鸟兽
与学射者皆近射也近射用弱弓则射甲革椹质者用
强弓矣王弓弧弓合九而成规往体寡而来体多强弓
也然则弧弓者乃六弓之一弓其名为弧弓惟强有力
者能挽之以其能射远也韩安国传所谓弧弓射猎岂
以强弓射猎耶不然则必以木弧弓又何意也
卷三 第 46a 页 WYG0851-0083a.png
  读史
前汉石奋传曰石建为郎中令奏事下建读之惊恐曰
书马者与尾而五今乃四不足一获谴死矣颜师古注
曰马字下曲者为尾并四点为四足凡五观国案石建
奏牍以书马字下少一点乃拖三点以当四点古今书
马字皆为此亦小疵未至于得罪而建惊曰获谴死矣
其忧如此之甚者案前汉艺文志曰汉兴萧何草律亦
著其法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又
卷三 第 46b 页 WYG0851-0083b.png
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令史吏民上
书字或不正辄举劾盖吏者百官上书也民者万民上
书也吏民上书字或不正则令史举劾石建忧其谴死
虑有举劾之者故其忧如此之甚也唐书张嘉正传曰
嘉正历并州长史奏事京师明皇善其政且许以相及
宋璟等罢帝欲用嘉正而忘其名夜诏尚书侍郎韦抗
曰朕常记其风操而今为北方大将张姓而复名卿为
我思之抗曰张齐丘今为朔方节度使帝即使作诏以
卷三 第 47a 页 WYG0851-0083c.png
为相夜且半因阅大臣表疏举一则嘉正所献遂得其
名即以为平章事观国窃谓明皇心疑张齐丘非其人
唯大臣表疏可以知之故明皇特阅大臣表疏以求嘉
正之名遂得之非因阅也外廷记事者以为因阅大臣
表疏修史者不改其文也史家事必有所系不得其系
则有可怪者此类是矣
  史讹
晋书和峤传曰峤迁颍川太守太傅从事中郎庾敱见
卷三 第 47b 页 WYG0851-0083d.png
而叹曰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磥砢多节目施之大厦有
栋梁之用又庾敱传曰敱有重名而聚敛积实都官从
事温峤奏之敱更器峤曰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磥砢多
节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观国案两传所誉之辞则同
一则以为和峤一则以为温峤史必有一失焉今案庾
敱尝参东海王越太傅军事自惠怀以来敱仕渐显正
与温峤同时而温峤传亦曰峤举奏庾敱以此知庾敱
所称者乃温峤非和峤也和峤早显与张华等同佐武帝又
卷三 第 48a 页 WYG0851-0084a.png
在前矣隋书贺若弼传曰若弼为吴州总管与寿州总
管源雄并为重镇观国案源雄传曰拜徐州总管迁朔
州总管自朔州拜行军总管以伐陈未尝为寿州总管
则知贺若弼传误也隋书曰许智藏医秦孝王谓孝王
夜梦亡妃崔氏曰本来相迎即发痫而薨观国案秦孝
王传云妃崔氏进毒于孝王孝王薨崔氏以毒之故赐
死于家然则夜梦妃而发痫者误矣隋柳述传曰文帝
在仁寿宫述与杨素元岩侍文帝怒炀帝令述召房陵
卷三 第 48b 页 WYG0851-0084b.png
王述与元岩作敕书杨素闻之与炀帝协谋矫诏执述
岩以属吏观国案宣华陈夫人传曰述岩为敕书以示
杨素素以事白炀帝非召房陵王而执述岩也南史梁
昭明太子传曰三年三月游后池乘彫文舸摘芙蓉观
国案三月未有芙蓉史误记其月也唐书李贺父名晋
肃不敢举进士韩愈为作讳辨然卒不就举观国案韩
愈讳辨曰贺举进士有与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
不举进士为是以此知贺常举进士矣争名者毁之故
卷三 第 49a 页 WYG0851-0084c.png
韩愈作讳辨欲以全贺之名也唐史与讳辨意不同矣
唐人康骈作小说剧谈录曰元稹以明经擢第愿结交
李贺执贽造贺门贺览刺不答稹惭愤而退稹登要路
因指贺祖称讳进不合应进士举遂致轗轲韩愈惜其
才为著讳辨观国案唐人小说虽未可全信然记贺事
与讳辨合则知史辞所载未之尽也
  䲭夷
史记伍子胥传曰子胥自刭吴王怒取子胥尸盛以䲭
卷三 第 49b 页 WYG0851-0084d.png
夷革浮之江中应劭注曰取马革为䲭夷䲭夷榼形前
汉食货志曰范蠡报强吴刷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江
湖变姓适齐为䲭夷子皮颜师古注曰自号䲭夷者言
若盛酒之䲭夷多所容受而可卷怀与时张弛也䲭夷
皮之所为故曰子皮观国案古之贮酒器多以陶或木
为之皆有击触破碎之患故䲭夷者以皮为之可卷舒
以贮酒无破碎之患前汉陈遵传引扬雄酒箴曰子犹
瓶也观瓶之居居井之湄处高临深动常近危酒胶不
卷三 第 50a 页 WYG0851-0085a.png
入藏水满怀不得左右牵于纆徽一旦□碍为瓽所轠
自用如此不如䲭夷䲭夷滑稽腹大如壶尽日盛酒人
复借酤观此箴意盖为以瓶汲井绠碍瓶破不如䲭夷
盛酒安而不败以喻人之饮酒不可自取困败也范蠡
自号䲭夷子皮又号陶朱公托鄙名以自晦其迹耳杜
子美酬薛判官诗曰欲学䲭夷子待勒燕山铭此诗意
非为欲隐也乃欲富贵强兵如范蠡故其下句曰志在
麒麟阁无心云母屏
卷三 第 50b 页 WYG0851-0085b.png
  聊胶
前汉严助传曰武帝得东方朔枚皋胶苍终军等并在
左右又艺文志从横家待诏金马聊苍三篇颜师古注
曰严助传作胶苍而志作聊志传不同未知孰是观国
案广韵聊字落萧切语助也亦姓也风俗通有聊仓为
汉侍中著子书又有聊氏为颍川太守著万姓谱以此
观之则艺文志云聊仓者是也广韵者陆法言等诸贤
士裒集古今氏姓谱牒天文地理经史百家之书而类
卷三 第 51a 页 WYG0851-0085c.png
之为可信也胶姓亦有胶鬲当是班固假借用字然聊
胶二字音与义皆不同于假借为难合惟姓与名虽有
假借字当专呼一音朝字古文为晁亦作晁史记有朝
错传前汉有晁错传太史公自序曰贾生晁错明申韩
朝晁晁虽三字而一音也史记孔子弟子有虙不齐字
子贱儒林传有济南伏生名胜后汉有服虔皆是同姓
虙伏服虽三字而一音也史记有袁盎传前汉有爰盎
传袁爰二字亦同音也若夫聊胶二字乃两音则于假
卷三 第 51b 页 WYG0851-0085d.png
借为难合矣
  秘祝官
前汉文帝纪十三年夏除秘祝官应劭注曰秘祝之官
移过于下国家讳之故曰秘也又郊祀志曰文帝十三
年下诏曰秘祝之官移过于下朕甚弗取其除之观国
案史记封禅书曰秦祝官有秘祝郎有灾祥辄祝祠移
过于下此秦法也汉因之至文帝始诏除之耳观国读
汤诰曰其尔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无以尔
卷三 第 52a 页 WYG0851-0086a.png
万方说命曰一夫不获时予之辜泰誓曰百姓有过在
予一人无逸曰小人怨汝詈汝则皇自敬德古之人君
其责己如此之重故天下归心焉昔屈建问士会之德
于赵武赵武曰夫子之家事治言于晋国竭情无私其
祝史祭祀陈信不愧其家事无猜其祝史不祈建以语
楚康王曰神人无怨宜夫子之光辅五君以为诸侯主
也齐侯疥痁期而不瘳梁丘据与裔款曰是祝史之罪
也君盍诛于祝固史嚚齐侯问晏子晏子曰若有德之
卷三 第 52b 页 WYG0851-0086b.png
君外内不废上下无怨动无违事其祝史荐信无愧心
矣其适遇淫君外内颇邪上下怨疾动作辟违从欲厌
私高台深池撞钟舞女斩刈民力输掠其聚肆行非度
神怒民痛是以鬼神不飨其国以祸之祝史与焉君若
欲诛于祝史修德而后可齐侯说使有司宽政毁关去
禁薄敛已责邾文公卜迁于绎史曰利于民不利于君
邾子曰苟利于民孤之利也民既利矣孤必与焉左右
曰命可长也邾子曰命在养民死之短长时也遂迁于
卷三 第 53a 页 WYG0851-0086c.png
绎由是观之凡君民者必能修德自任然后能享其福
焉未闻不修其德而移过于人以徼福于己也暴秦之
君不能修德而悖于上下之情故设秘祝之官欲以移
过于下虽三尺之童知其非也汉文帝能除之可谓明
矣文帝十四年又诏曰先王远施不求其报望祀不求
其福右贤左戚先民后己今吾闻祠官祝釐皆归福于
朕躬不为百姓朕甚愧之其令祠官致敬毋有所祈呜
呼文帝推是心也庶无愧哉
卷三 第 53b 页 WYG0851-0086d.png
  五数
前汉律历志曰数者一十百千万也所以算数事物顺
性命之理也本起于黄钟之数始于一而三之三三积
之历十二辰之数十有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而五数
备矣观国案易曰大衍之数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
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所谓万有一千五百二
十者一十百千万皆备焉此五数之本也律历志所谓
历十二辰之数十有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者五数虽
卷三 第 54a 页 WYG0851-0087a.png
亦备然此乃生律之数非五数之本也生律之数亦自
大衍而出盖黄钟之数始于子之一以三乘之至丑而
得三至寅而得九至卯而得二十七至辰而得八十一
至巳而得二百四十三至午而得七百二十九至未而
得二千一百八十七至申而得六千五百六十一至酉
而得万九千六百八十三至戌而得五万九千四十九
至亥而得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此自黄钟之子历
十二辰而至亥之数也子者乾之初九黄钟为天统未
卷三 第 54b 页 WYG0851-0087b.png
者坤之初六林钟为地统寅者乾之九三太簇为人统
三统既正则还相为宫而律吕生焉其法皆大衍之馀
也二篇之末者阳爻三十六策阴爻二十四策六十四
卦凡三百八十四爻阴阳各居其半故阳爻一百九十
二阴爻一百九十二总计其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古
之造历者本此而已班固不推大衍而论五数乃指十
二辰之数而言之则非其本矣一三五为九九者老阳
之能变者也二四为六六者老阴之能变者也乾纯阳
卷三 第 55a 页 WYG0851-0087c.png
故乾言用九坤纯阴故坤言用六老阳生少阳七是巳
老阴生少阴八是巳九六七八乃揲蓍之变而为卦者
也龙八十一鳞九九之数也鲤三十六鳞六六之数也
龙者在天而能变者故得九九之数鲤者在地而能变
者故得六六之数龙能隐能显不可制畜故为在天之
能变者鲤能神化飞越山湖故为在地之能变者大抵
得九六之数者皆有变之理盖天地自然之道也
  辜孤
卷三 第 55b 页 WYG0851-0087d.png
书曰与其杀不辜又曰时予之辜诗曰民之无辜又曰
无罪无辜礼曰救无辜伐有罪凡言辜者罪之异名也
故字书曰辜罪也而辜负者是可罪可责之义也古人
或以孤子之孤为负李陵荅苏武书曰功大罪小不蒙
明察辜负陵心五臣注文选曰国家辜负其心见诛母
妻书又曰陵虽孤恩汉亦负德五臣注曰力屈而降则
孤恩也汉诛陵母亦负德也后汉马皇后纪曰孤恩不
报章怀太子注曰孤负也蜀志刘备传曰常恐殒没孤
卷三 第 56a 页 WYG0851-0088a.png
负国恩凡此皆用孤字盖孤者不报之义其义亦与辜
通故古人用孤字为孤负字不为失也前汉翟方进传
曰贵戚近臣子弟宾客多辜𣙜为奸利颜师古注曰辜
𣙜者言己自专之他人取者辄有辜罪后汉灵帝纪光
和四年初置騄骥厩丞领受郡国调马豪右𣙜辜马一
匹至二百万章怀太子注引汉书音义曰辜障也谓障
馀人买卖而自取其利也又孝仁董皇后纪曰何进何
苗等奏孝仁皇后使中常侍夏恽永乐太仆封谞等交
卷三 第 56b 页 WYG0851-0088b.png
通州郡辜𣙜所在珍宝货赂悉入西省章怀太子注与
灵帝纪注同观国案此辜𣙜乃阻障而独取其利汉书
音义所训是也而颜师古以为他人取者辄有辜罪所
训迂矣𣙜与较同音而义亦通周礼大宗伯以副辜祭
四方百物小子曰凡沈辜候禳饰其牲羊又曰凡沈辜
候禳衅积郑氏曰辜磔牲以祭也磔牲谓之辜者刑牲
而用之犹刑有罪者故名曰辜也
  鲁惠公
卷三 第 57a 页 WYG0851-0088c.png
啖赵春秋纂例鲁十二公谱曰鲁孝公卒子惠公弗湟
立其下注八字曰惠公三年平王东迁观国案史记十
二诸侯年表曰周平王元年东徙雒邑岁在辛未至平
王三年岁在癸酉鲁惠公即位至平王四十九年岁在
己未鲁隐公即位盖周平王既立三年然后鲁惠公立
也又史记鲁世家曰鲁孝公二十五年犬戎杀幽王二
十七年孝公卒子弗湟立是为惠公惠公四十六年卒
隐公立盖鲁孝公二十五年犬戎杀幽王是年周平王
卷三 第 57b 页 WYG0851-0088d.png
立而东迁既东迁三年鲁惠公始立也又案章衡编年
通载曰周平王元年岁在辛未东迁雒邑平王三年岁
在癸酉鲁惠公立平王四十九年岁在己未鲁隐公立
以此诸书考之则周平王东迁三年鲁惠公始立明矣
啖赵纂例云惠公三年平王东迁非也
 
 
 学林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