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
卷九 第 1a 页 WYG0838-062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六艺之一录续编卷九    钱唐倪涛撰

  续书体论

  东吴顾炎武宁人甫日知录

  字

  春秋以上言文不言字如左传于文止戈为武故文反
正为乏于文皿虫为蛊及论语史阙文中庸书同文之
类并不言字易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诗牛羊腓字之
卷九 第 1b 页 WYG0838-0629b.png
左传其僚无子使字敬叔皆训为乳书康诰于父不能
字厥子左传乐王鲋字而敬小事大大字小亦取爱养
之义唯仪礼士冠礼宾字之礼记郊特牲冠而字之敬
其名也与文字之义稍近亦未尝谓文为字也以文为
字乃始于史记秦始皇琅琊台石刻曰同书文字说文
序云依类象形谓之文形声相益谓之字文者物象之
本字者孳乳而生(孝经援神契亦有此说)周礼外史掌达书名于
四方注云古曰名今曰字仪礼聘礼注云名书文也今
卷九 第 2a 页 WYG0838-0630a.png
谓之字此则字之名自秦而立自汉而显也与

  三国志注孙亮时有山阴朱育依体象类造作异字
千名以上

  许氏序说十四篇五百四十部九千三百五十三文

  解说凡十三万三千四百四十一字以篆书谓之文隶
书谓之字张揖上博雅表凡万八千一百五十文唐元
度九经字样序凡七十六部四百廿一文则通谓之文
三代以上言文不言字李斯程邈出文降而为字矣二
卷九 第 2b 页 WYG0838-0630b.png
汉以上言音不言韵周颙沈约出音降而为韵矣

  古文

  古时文字不一如汉汾阴宫鼎其盖铭曰汾阴供官铜
鼎盖二十枚二十字作十十鼎铭曰汾阴供官铜鼎二
十枚二十字作□其末曰第二十三二十字作廿一器
之铭三见而三不同自唐以后文字日繁不得不归一
律而古书之不复通者多矣

  说文

卷九 第 3a 页 WYG0838-0630c.png
  自隶书以来其能发明六书之指使三代之文尚存于
今日而得以识古人制作之本者许叔重说文之功为
大后之学者一点一画莫不奉之为规矩而愚以为亦
有不尽然者且以六经之文左氏公羊榖梁之传毛苌
孔安国郑众马融诸儒之训而未必尽合况叔重生于
东京之中世所本者不过刘歆贾逵杜林徐巡等十馀
人之说而以为尽得古人之意然与否与一也

  杨慎六书索隐序曰说文有孔子说楚庄王说左氏
卷九 第 3b 页 WYG0838-0630d.png
说韩非说淮南子说司马相如说董仲舒说京房说
卫宏说扬雄说刘歆说桑钦说杜林说贾逵说傅毅
说官溥说谭长说王育说户彤说张林说黄颢说周
盛说逯安说欧阳侨说宁严说爰礼说徐巡说庄都
说张彻说

  五经未遇蔡邕等正定之先传写人人各异今其书所
收率多异字而以今经校之则说文为短又一书之中
有两引而其文各异者后之读者将何所从二也

卷九 第 4a 页 WYG0838-0631a.png
  如汜下引诗江有汜汜下引诗江有汜逑下引书旁
逑孱功僝下引书旁救僝功卺下引诗赤舄己巳掔
下引诗赤舄掔掔 郑康成常駮许慎五经异义颜
氏家训亦云说文中有援引经传与今乖者未之敢


  流传既久岂无脱漏即徐铉亦谓篆书堙替日久错乱
遗脱不可悉究今谓此书所阙者必古人所无别指一
字以当之改经典而就说文支离回互三也

卷九 第 4b 页 WYG0838-0631b.png
  如说文无刘字后人以镏字当之无由字以甹字当
之无免字以絻字当之

  今举其一二评之如秦宋薛皆国名也秦从禾以地宜
禾亦已迂矣宋从木为居薛从辛为罪此何理也费誓
之费改为䉾训为恶米武王载旆之旆改为坺训为锸
土威为姑也为女阴殹为击声困为故庐普为日无
色貉之为言恶也视犬之字如画狗狗叩也岂孔子之
言乎训有则曰不宜有也春秋书日有食之训郭则曰
卷九 第 5a 页 WYG0838-0631c.png
齐之郭氏善善不能进恶恶不能退是以亡国不几于
剿说而失其本指乎居为法古用为卜中童为男有罪
襄为解衣耕吊为人持弓会驱禽辱为失耕时叟为束
缚捽曳罚为持刀骂詈劳为火烧门宰为罪人在屋下
执事冥为十六日月始亏刑为刀守井不几于穿凿而
远于理情乎武照师之而制字荆公广之而作书不可
谓非滥觞于许氏者矣若夫训参为商星此天文之不
合者也训亳为京兆杜陵亭此地理之不合者也书中
卷九 第 5b 页 WYG0838-0631d.png
所引乐浪事数十条而他经籍反多阙略此采摭之失
其当者也今之学者能取其大而弃其小择其是而违
其非乃可谓善学说文者与

  后周书黎景熙其从祖广太武时为尚书郎善古学
尝从吏部尚书崔玄伯受字义又从司徒崔浩学楷
篆自是家传其法景熙亦传习之颇与许氏有异可
见魏晋以来传受亦各不同

  王莽传刘之为字卯金刀也正月刚卯金刀之利皆不
卷九 第 6a 页 WYG0838-0632a.png
得行(食货志亦云)又曰受命之日丁卯丁火汉氏之德也卯
刘姓所以为字也光武告天祝文引谶记曰卯金修德
为天子公孙述引援神契曰西太守乙卯金谓西方太
守而乙绝卯金也是古未尝无刘字也 魏明帝太和
初公卿奏言夫歌以咏德舞以象事于文文武为斌臣
等谨制乐舞名曰章斌之舞魏去叔重未远是古未尝
无斌字也

  赵宦光曰说文无刘字但作镏今按汉书卯金刀之
卷九 第 6b 页 WYG0838-0632b.png
谶及古印流传者刘姓不下数十百面并作刘无镏


  徐铉校定说文前列斌字云是俗书

  说文原文次第不可见今以四声列者徐铉等所定也
切字铉等所加也 旁引后儒之言如杜预裴光远李
阳冰之类亦铉等所加也又云诸字不收今附之字韵
末者(瀰下)亦铉等加也

  赵古则六书本义曰汉以前未有反切许氏说文郑
卷九 第 7a 页 WYG0838-0632c.png
氏笺注但曰读若某而已今说文反切乃朱翱以孙
愐唐韵所加

  眸字下云说文直作牟赵宦光曰详此则本书杂出
众人之手审矣安得不芜秽也凡参订书传必以本
人名冠之方不混于前人耳

  始字说文以为女之初也已不必然而徐铉释之以至
哉坤元万物资始不知经文乃是大哉乾元万物资始
若用此解必从男乃合耳

卷九 第 7b 页 WYG0838-0632d.png
  五经古文

  赵古则六书本义序曰魏晋及唐能书者辈出但点画
波折逞其姿媚而文字破碎然犹赖六经之篆未易至
天宝间诏以隶法写六经于是其道尽废以愚考之其
说殆不然按汉书艺文志曰尚书古文经四十六卷又
曰孝经古孔氏一篇皆出孔氏壁中又曰有中文易经
而不言其所出(后汉儒林传言东莱费直传易授琅琊王横本以古字号古文易)又曰
礼古经五十六卷春秋古经十二篇论语古二十一篇
卷九 第 8a 页 WYG0838-0633a.png
但言古不言文而赤眉之乱则已焚烧无遗后汉书杜
林传曰林前于西州得漆书古文尚书一卷常宝爱之
虽遭艰困握持不离身出以示卫宏徐巡曰林流离兵
乱常恐斯经将绝何意东海卫子济南徐生复能传之
是道竟不坠于地也古文虽不合时务然愿诸生无悔
所学宏巡益重之于是古文遂行是东京古文之传惟
尚书而已晋书卫恒传言魏初传古文者出于邯郸淳
至正始中立三字石经转失淳法因科斗之名遂效其
卷九 第 8b 页 WYG0838-0633b.png
(后汉书儒林传误以三体书法为熹平所刊)未知所立几经而唐初魏徵
等作隋书经籍志但有三字石经尚书五卷三字石经
春秋三卷(注云梁有十三卷)则他经亦不存矣册府元龟唐玄
宗天宝三载铭曰朕钦惟载籍讨论坟典以为先王令
范莫越于唐虞上古遗书实称于训诰虽百篇奥义前
代或亡而六体奇文旧规犹在但以古先所制有异于
当今传写寖讹有疑于后学永言刋革必在从宜尚书
应是古体文字并依今字缮写施行其旧本仍藏之书
卷九 第 9a 页 WYG0838-0633c.png
府是玄宗所改亦止于古文尚书而不闻有他经也夫
诸经古文之亡其已久矣今谓五经皆有古文而玄宗
改之以今岂其然乎

  孔安国书序曰科斗书废已久时人无能知者以所闻
伏生之书考论文义定其可知者为隶古定(正义曰就古人体而
从隶定之故曰隶古以虽隶而犹古也)更以竹简写之是则西汉之时所
云古文者不过隶书之近古而共王所得科斗文字久
已不传玄宗所谓六体奇文盖正始之书法也

卷九 第 9b 页 WYG0838-0633d.png
  宋晁公武古文尚书序曰余抵少城作石经考异之馀
因得此古文全编于学宫乃延士张仿吕氏所镂本
书丹刻诸石方将配孝经周易经文之古者附于石经
之列今其石当已不存而摹本亦未见传之人间也世
无好古之人虽金石其能保欤

  今有广信杨时乔所刻周易古文恐亦后人以意为
之不必有所受也

  急就篇

卷九 第 10a 页 WYG0838-0634a.png
  汉魏以后童子皆读史游急就篇夏侯湛抵疑乡曲之
徒一介之士曾讽急就习甲子魏书崔浩表言太宗即
位元年敕臣解急就章刘芳撰急就篇续注音义證三
卷陆炜拟急就篇为悟蒙章又书家亦多写急就篇

  晁氏读书记曰自昔善小学者多书急就章故有钟
繇皇象卫夫人王羲之所书传于世

  魏书崔浩传浩既工书人多托写急就章从少至老初
不惮劳所书盖以百数儒林传刘兰始入小学书急就
卷九 第 10b 页 WYG0838-0634b.png
篇家人觉其聪敏北齐书李绘六岁未入学伺伯姊笔
读之间辄窃用未几遂通急就章李铉九岁入学书急
就篇月馀便通自唐以下其学渐微也明初武官诰敕
用二十八宿编号永乐年字尽奉旨用汉急就章字

  千字文

  千字文元有二本梁书周兴嗣传云高祖以三桥旧宅
为光宅寺敕兴嗣与陆倕制碑及成俱奏高祖用兴嗣
所制者自是铜表铭栅塘碣北伐檄次韵王羲之千字
卷九 第 11a 页 WYG0838-0634c.png
并使兴嗣为之又萧子范传曰子范除大司马南平王
户曹属从事中郎使制千字文其辞甚美命记室蔡薳
注释之旧唐书经籍志千字文一卷萧子范撰又一卷
周兴嗣撰是兴嗣所次者一千字文而子范所制者又
一千字文也乃隋书经籍志云千字文一卷梁给事郎
周兴嗣撰千字文一卷梁国子祭酒萧子云注梁书本
传谓子范作之而蔡薳为之注释今以为子云注子云
乃子范之弟则异矣宋史李至传言千字文乃梁武帝
卷九 第 11b 页 WYG0838-0634d.png
得钟繇书破碑千馀字命周兴嗣次韵而成(山堂考索同)
传以为王羲之而此又以为钟繇则又异矣隋书旧唐
书志又有演千字文五卷不著何人作

  陈书沈众传是时梁武帝制千字诗众为之注解是
不独兴嗣子范二人矣

  隋书文苑传秦王俊令潘徽为万字文

  淳化帖有汉章帝书百馀字皆周兴嗣千字文中语东
观馀论曰此书非章帝然亦前代人作但录书者集成
卷九 第 12a 页 WYG0838-0635a.png
千字中语耳欧阳公疑以为汉时学书者多为此语而
后村刘氏遂谓千字文非梁人作误矣黄鲁直跋章草
千字文曰章草言可以通章奏耳非章帝书也

  草书

  褚先生补史记三王世家曰至其次序分绝文字之上
下简之参差长短皆有意人莫之能知谨论次其真草
诏书编于左方是则褚先生亲见简策之文而孝武时
诏即已用草书也魏志刘廙传转五官将文学文帝器
卷九 第 12b 页 WYG0838-0635b.png
之令廙通草书则汉魏之间笺启之文有用草书者矣
故草书之可通于章奏者谓之章草

  晋书郤鉴传帝以鉴有器望万机动静辄问之乃诏
特草上表疏以从简易

  赵彦卫云麓漫钞言宣和中陜右人发地得木简字皆
章草乃永初二年发夫讨叛羌檄米元章帖言章草乃
章奏之章今考之既用于檄则理容概施于章奏盖小
学家流自古以降日趋于简便故大篆变小篆小篆变
卷九 第 13a 页 WYG0838-0635c.png
隶比其久也复以隶为繁则章奏文移悉以章草从事
亦自然之势故虽曰草而隶笔仍在良繇去隶未远也
右军作草犹是其典型故不胜为冗笔逮张旭怀素辈
出则此法埽地矣

  张怀瓘书断曰章草者汉黄门令史游所作也王愔
云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体汉俗简惰渐
以行之是也此又一说

  北齐赵仲将学涉群书善草隶虽与弟书字皆楷正云
卷九 第 13b 页 WYG0838-0635d.png
草不可不解若施之于人似相轻易若与当家中卑幼
又恐其疑是以必须隶笔唐席豫性谨虽与子弟书疏
及吏曹簿领未尝草书谓人曰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
或曰此事甚细卿何介意豫曰细犹不谨而况巨耶柳
仲郢手钞九经三史下及魏晋南北诸史皆楷小精真
无行字宋刘安世终身不作草字书尺牍未尝使人代
张观平生书必为楷字无一行草类其为人古人之谨
重如此旧唐书王君廓为幽州都督李玄道为长史君
卷九 第 14a 页 WYG0838-0636a.png
廓入朝玄道附书与其从甥房玄龄君廓私发之不识
草字疑其谋已惧而奔叛玄道坐流巂州夫草书之衅
乃至是邪

  金石录

  金石录有宋公䜌餗鼎铭云按史记世家宋公无名䜌
者莫知其何人今考左传宋元公之太子栾嗣位为景
公汉书古今人表有宋景公兜栾而史记宋世家元公
卒子景公头曼立是兜栾之音讹为头曼而宋公䜌即
卷九 第 14b 页 WYG0838-0636b.png
景公也宗均之误为宋不必證之碑及党锢传即南蛮
传云会援病卒谒者宗均听悉受降为置吏司群蛮遂
平事与本传合而南蛮传作宗本传作宋其误显然注
未及正

  党锢传宗资字叔都南阳安众人祖父均自有传

  房彦谦高祖法寿自宋归魏封壮武侯子孙承袭魏隋
唐三书皆同独碑作庄武按汉胶东国有壮武县文帝
封宋昌为壮武侯正义曰括地志云壮武故城在莱州
卷九 第 15a 页 WYG0838-0636c.png
即墨县西六十里后汉志壮武故夷国左传隐元年纪
人伐夷是也贾复传封胶东侯食郁秩壮武等六县晋
张华亦封壮武侯字并作壮独此碑与左传杜氏注作


  铸印作减笔字

  太原府徐沟县有同戈驿其名本取洞涡水此水出乐
平县西四十里陟泉岭经平定州寿阳榆次至徐沟县
入汾今徐沟县北五里洞涡河其阳有洞涡村是也水
卷九 第 15b 页 WYG0838-0636d.png
经洞涡水出沾县北山西过榆次县南又西到晋阳县
南西入于汾郦道元注刘琨之为并州也刘渊引兵邀
击之合战于洞涡即是水也旧唐书昭宗纪天复元年
四月氏叔琮营于洞涡驿(五代史唐本纪同)新唐书地理志太
原郡有府十八其一曰洞涡宋史曹彬传为前军都监
战洞涡河北汉世家李继勋败继恩兵于洞涡河后人
减笔借书同戈字而今铸印遂作同戈以减借之字登
于印文又不但马文渊所言成皋印点画之讹而已
卷九 第 16a 页 WYG0838-0637a.png








卷九 第 16b 页 WYG0838-0637b.png








  六艺之一录续编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