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0838-058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六艺之一录续编卷四    钱唐倪涛撰

  石刻题跋

  朱彝尊竹垞甫曝书亭集

  榆次县三唐碑跋

  去榆次县三十里赵村有穹碑三中央一通仆地折为
二段赠太保李良臣碑也其辞李宗闵撰杨正书立于
长庆二年右一通安定郡王李光进碑也其辞令狐楚
卷四 第 1b 页 WYG0838-0585b.png
撰子季元书立于元和平蔡之后左一通太尉李光颜
碑也其辞李程撰郭虔书立于开成五年良臣本河曲
部落稽阿跌之族袭鸡田州刺史隶朔方军其称太保
者以子贵赠官光进光颜皆以功盖天下时人以大小
大夫别之兄弟孝睦见于旧史而碑称光颜平吴元济
师旋请于朝葬其兄则史传所未及又碑书光进为安
定郡王史没其文吾意碑辞定不诬矣

  湖州天宁寺尊胜陀罗尼石幢跋

卷四 第 2a 页 WYG0838-0586a.png
  湖州天宁寺建自陈永定三年武宣章皇后故宅也曰
龙兴曰孝义曰万寿曰报恩光寺寺额屡更其曰天宁
者仍吴越武肃王所更额也相传寺有尊胜陀罗石幢
一十四座今其八尚存文可辨识者一建于大中元年
十一月后题刺史令狐绹姓名一建于大中二年八月
后题刺史苏特姓名书者曹巨川也一建于大中十二
年四月书者凌渭也一建于会昌元年十一月书者胡
季良也一建于咸通十一年三月又断石一平望芮文
卷四 第 2b 页 WYG0838-0586b.png
琛立后题乾符六年四月盖平望驿时属乌程澄源乡
宜阳里故张承吉诗云一𣲖吴兴水西来此驿分斯其
證矣巨川及渭莫考季良见宣和书谱载其行草书各
五种考诸家纪录金石文字太和八年湖州德本寺碑
阴系季良正书宝历二年杭州大觉禅师碑元和二年
平李锜纪功碑均系季良八分书元和四年国子司业
辛璿碑九年永兴寺僧伽和尚碑均系季良篆额是季
良于书法诸体精熟不独行草见长矣惜也幢第称曰
卷四 第 3a 页 WYG0838-0586c.png
处士而不著其里贯疑即州人至绘画人鱼简则画谱
未详仅见于此予友郑元庆芷畦撰湖州府志手拓诸
幢文见示予嘉其见闻之周洽也书册尾归之

  唐阿育王常住田碑跋

  右唐阿育王寺常住田碑袐书省正字郎万齐融撰其
初赵州刺史徐峤之书既隳于寇明州刺史于季友于
僧惠印所睹旧文邀处士范的重书太和七年冬事也
寺建于晋太康二年田赐于宋元嘉二年额更于梁普
卷四 第 3b 页 WYG0838-0586d.png
通三年释道宣录神州塔寺以是塔居第一焉碑题越
州都督府鄮县者齐融神龙中与贺知章贺朝张若虚
邢巨包融等俱以吴越之士知名见刘煦唐书文苑传
国秀搜玉二集曾载其诗唐书以贺朝万为一人齐融
为一人误矣唐自武德四年诸州置总管未久更都督
府至乾元元年始号越州而鄮县即古鄞州开元二十
六年始割县置明州齐融撰碑时寺犹属越州也碑引
诗倬彼甫田岁取十千以甫作硕不知何所本其阴有
卷四 第 4a 页 WYG0838-0587a.png
记则于季友辞附赠范的诗的亦有和韵之作胡氏统
签李氏全唐诗均未之载季友太保頔次子也尚宪宗
女惠康公主拜驸马都尉授羽林将军制系元稹所草
史不言其为明州刺史宰相世系表第书绛宋等州刺
史云

  悯忠寺重藏舍利记跋

  右采师伦书重藏舍利记在京师悯忠寺碑建自唐会
昌六年文称舍利旧藏智泉寺寺经始于元魏幽州刺
卷四 第 4b 页 WYG0838-0587b.png
史尉苌命故又号尉使君寺按北史苌命太安狄那人
苌作长参预齐神武起兵破尔朱兆者其曰节制司空
清河张公者仲武也当武宗诏毁佛寺地分三等幽州
等居上许留僧二十人寻又诏诸道留二十人者减其
半故碑云敕于封管八州内寺留一所僧限十人至是
年宣宗即位遂弛其禁先是智泉寺已燬遂以舍利归
悯忠寺焉仲武在幽州屡破回鹘郑畋谓会昌时功第
一方燬寺之岁五台僧多奔幽州仲武封二刀付居庸
卷四 第 5a 页 WYG0838-0587c.png
关曰有游僧入境则斩之及宣宗增置僧寺碑称司空
固护释门殷诚修敬若是乎前后不相侔者盖仲武功
名之士宜其好恶与时移也师伦无善书名然犹存王
知敬薛稷遗意亦能拔乎俗者

  唐漳州院陀罗尼石幢跋

  右唐咸通四年八月漳州押衙兼南界游奕将王剬所
造陀罗尼石幢宣义郎前建州司户参军事刘镛序并
书经后题朝议郎使持节漳州诸军事守漳州刺史柱
卷四 第 5b 页 WYG0838-0587d.png
国崔衮名又分书建立岁月及镌字人于后按游奕将
五代十国多有之独不见于唐会要新旧书惟六典载
骑曹掌外府兵马簿帐牧畜之事凡诸卫马承直配于
金吾巡检游奕者季请其料给之殆职巡逻者已是帖
今藏吴江潘检讨稼堂家审定为宋拓本

  唐北岳庙李克用题名碑跋

  曲阳县北岳庙有唐李克用题名一百二十八字文称
中和二年二月者即光启元年考僖宗以是年二月至
卷四 第 6a 页 WYG0838-0588a.png
凤翔三月还京改元之诏犹未下也克用与义成节度
使王处存同破黄巢以功封陇西郡王而卢龙节度使
李可举成德节度使王镕恶处存约共灭之分其地通
鉴载克用遣将康君立救之而碑文则云领蕃汉步骑
五十万众亲来救援与通鉴异又云至三月幽州请就
和断遂班师取飞狐路却归河东则又史所不及载者
当唐之季藩镇连兵境上各事争斗职方不录其地朝
廷号令所及仅河南山南岭南剑南十数州上下不交
卷四 第 6b 页 WYG0838-0588b.png
以至于无邦生斯世者其闻见已不能悉真况百世之
下宁免传闻异辞哉惟金石之文久而未泐往往出风
霜兵火之馀可以补旧史之阙此好古之士穷搜于荒
厓破冢之间而不惮也克用本武人未尝以书知名而
碑文楷画端劲词亦简质可诵英雄之不可量如是夫
呜呼益以见金石之文为可宝也

  悯忠寺葬舍利记跋

  右唐景福元年僧复严葬舍利于悯忠寺观音像前于
卷四 第 7a 页 WYG0838-0588c.png
是南叙述记知常书之碑云陇西令公大王者李匡威
也是岁李克用王处存合兵攻王镕匡威救之有诏和
解河东及镇定幽四镇碑称欲迁舍利于阁内陈辞请
发封壤上许之盖匡威方恃燕蓟劲旅有雄天下意宜
有请无不许者碑文侈陈发缄时舍利光芒异香郁烈
外石函封内金函閟其崇奉象教至矣迨明年匡威复
出师救镕其弟匡俦据军府自称留后匡威进退无所
之镕迎馆于镇登城西大悲浮图顾望流涕未几以图
卷四 第 7b 页 WYG0838-0588d.png
镕见杀然则事佛果得福乎舍利之塔一燔于太和八
年一燔于中和二年今匡威所建之阁遗迹已不可问
其碑仅存焉耳已踣佛脚俾工拽而出之揭以藏诸笥

  唐济安侯庙二碑跋

  乙丑秋客自华州来者贻予唐李巨川所为济安侯庙
碑济安侯者华之城隍神也巨川为韩建掌书记撰许
国公勤王录以媚建方昭宗幸华建请散殿后军诛李
筠围诸王十六宅皆巨川教之唐史附诸叛臣之列观
卷四 第 8a 页 WYG0838-0589a.png
其碑文盛归功于建此犹猘犬狂吠无足怪者继得金
张建所撰庙碑谓诸王既见杀是夜建袖剑诣行宫将
及御幄神厉声叱曰汝陈许间一卒耳蒙天子恩至此
辄敢为弑逆事乎建仓皇而退昭宗德之徙神于行宫
既还京封神济安侯而欧阳子五代史则谓建父叔丰
所诫殆儒者不语怪之意欤金源之文传世者寡碑辞
特剀切可诵其称縳草傅泥假以成像犹能奋叱不祥
而当时藩镇重臣皆幸时之乱曾不遣偏裨老弱之师
卷四 第 8b 页 WYG0838-0589b.png
为卫社稷勤王计殆土木之不若盖有激其言之矣彼
巨川者罔有忌惮谓土木可欺已之文足以饰非于后
不知直道在人自唐迄金二百年华之父老犹能道之
而张建者复刋石而纪其实也然则小人之变乱是非
欲以惑天下后世者复何为哉复何为哉

  晋王墓二碑跋

  代州柏林寺东晋王李克用墓断碑二其一曰唐故左
龙武军统军检校司徒赠太保陇西李公神道之碑文
卷四 第 9a 页 WYG0838-0589c.png
曰公讳国昌字德兴世为陇西沙陀人伟姿容善骑射
盖克用之父朱邪赤心所谓赤马将军火生头上者也
其一曰唐故使持节代州诸军事代州刺史李公神道
之碑文曰公即太保之次子也其名克字仅存馀可识
者有公前跃马弯刀及徐方等数字按史克用弟四人
次曰克让为振武军校从讨王仙芝以功拜金吾卫将
军宿卫京师亲仁里第自克用称兵云中杀守将段文
楚诏捕克让克让与仆十数骑弯弧跃马突围出奔雁
卷四 第 9b 页 WYG0838-0589d.png
门与碑文合则为克让无疑但史载克让守潼关与黄
巢兵战败匿南山佛寺中为寺僧所杀不言其为代州
刺史又得归葬于代皆不可晓者土人相传王墓上旧
有碑十三今十一已亡其二存者又散埋土中盖金石
之文自欧阳永叔赵明诚后世无笃好之者宜其漫漶
不可辨识如是也当永叔时去五代甚近沙陀世次已
不得详其为唐家人传谓太祖四弟皆不知其父母名
号至国昌字德兴纪亦遗之是十三碑者永叔亦未之
卷四 第 10a 页 WYG0838-0590a.png
见更六百年而予乃睹其二非幸欤惜乎十一碑者不
及见也同邑曹先生博采金石有欧阳赵氏之好出二
碑于土摹之拓本俾予审定其字若干遂书其后归之

  千峰禅院敕碑跋

  右泽州盘亭山千峰禅院后唐明宗赐僧洪密敕盖明
宗践位洪泽具表称贺以此荅之文曰退避无所愧恧
良多呜呼五代之季安得闻此长者之言哉欧阳子谓
明宗武君不通文字观署书数大字出自亲判上有玺
卷四 第 10b 页 WYG0838-0590b.png
曰书诏新铸之印可异也

  晋义成节度使驸马都尉史匡翰碑跋

  史驸马匡翰墓在太原县东北三十里黄陵村墓碑深
陷于地村民语予土不可搰搰之尺则更深尺予强令
搰之以畚去土至一寻龟趺始露验之则陶学士榖所
撰文也辞多骈俪乃抄撮其大略云天祐中授代州副
使以劳加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监察御史
改辽州副使兼领九府都督同光初充岚宪朔等州都
卷四 第 11a 页 WYG0838-0590c.png
游奕使解职授天雄军牢城都指挥使迁检校刑部尚
书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转检校户部尚书浔州刺史未
几改天雄军步军都指挥使迁侍御彰圣马军都指挥
使兼九府都督进检校司空怀州刺史转控鹤指挥使
加金紫阶兼和州刺史驸马都尉食邑五百户俄遭内
艰起复授冠军大将军右金吾卫大将军员外置同正
员依前充义成军节度使以天福七年三月薨于镇诏
赠太保其先后历官详矣然史称其历郑州刺史而碑
卷四 第 11b 页 WYG0838-0590d.png
不书何欤又传美其好读书尤喜春秋三传与学者讲
论不倦碑辞亦云怀鼓箧之心行有馀力蕴飞钳之辨
似不能言不积财而但富藏书不忧家而惟思报国求
诸时彦罕有伦焉则与史传合矣

  建雄节度使相里金碑跋

  汾阴县有大相里小相里相里氏子孙聚族居焉按相
里氏东周时即有之庄子称相里勤之弟子是也汉有
御史武十六国前赵有偏将军览大都皆晋人也金墓
卷四 第 12a 页 WYG0838-0591a.png
在小相里之北绎碑辞与五代史传略同惟史称字奉
金而碑云字国宝史称赠太师而碑云赠太子太师则
碑为可信已

  镇东军墙隍庙记跋

  镇东军墙隍庙碑施宿撰会稽志张淏续之均不载其
文字予友顾徵士宁人获诸卧龙山西冈上未入金石
文字记中碑文钱武肃王镠撰王以乾宁二年伐董昌
明年五月平之十月敕改越州威胜军为镇东军授王
卷四 第 12b 页 WYG0838-0591b.png
领镇海镇东等军节度使至开平二年升为大都督府
亦谓之东府题曰墙隍庙者朱全忠之父名诚王既称
臣于梁不得不为之讳矣独怪全忠未篡弑时唐帝在
位乃敕改武成王庙曰武明成德军曰武顺义成军曰
宣义并嫌名皆避之迨梁既僭位司天监以帝曾祖讳
茂琳请改岁月阳日辰凡戊字更作武尤可发笑也

  北汉千佛楼碑跋

  丙午二月登天龙之山得北汉李恽所为千佛楼碑异
卷四 第 13a 页 WYG0838-0591c.png
焉俾工拓归装潢之书其后曰北汉之为国不足当一
大郡而王朴以为必死之寇亡最后自周之世宗宋之
太祖百战不能克宜其君臣有过人之才而刘继元处
裹疮吮血之馀轻役其民命嬖臣范超冶金为佛治不
急之务恽身为相臣不能匡正惟事围棋饮酒及撰碑
文侈大其事何欤碑称承钧为睿宗皇帝继元为英武
皇帝皆史记所未及刘旻之语张元徽也顾我是何天
子尔亦是何节度使然则恽之夸大其辞适足以形其
卷四 第 13b 页 WYG0838-0591d.png
陋而已考继元之立在宋开宝元年戊辰史称其即位
时改元广运而碑建于乙亥故其文曰上御宇之八年
后书广运二年岁次乙亥按杨梦申撰刘继颙神道碑
亦称广运元年岁次甲戌与是碑合则即位改元之说
史未得其详矣继元残忍好杀具书于史然当时诸臣
率弃之降宋范超者亦降惟恽至国亡乃降盖其诛戮
亦所必行无足深罪者呜呼以蕞尔之地当百万之师
而民争为之效死其君臣真无过人之才者哉若其文
卷四 第 14a 页 WYG0838-0592a.png
格之卑书法之陋考古之士无讥焉可也

  宋太宗书库碑跋

  右宋太宗皇帝书库碑大中祥符四年真宗御书勒石
在太原府寿宁教寺碑为风雨崩剥其半没土中岁久
尽蚀文凡二千馀言仅存数百字其阴石尤泐所可识
者有太宗御制文集四十卷又集一十卷怡怀诗一卷
回文诗一卷逍遥咏一卷至理勤怀篇一卷宋志载御
制集一百二十卷盖统言之也棋势图琴谱各二卷莲
卷四 第 14b 页 WYG0838-0592b.png
花心漏回文图若干卷杂书扇子一百三十六柄杂书
簇子七百五十三轴按史帝既削平诸国收其图下诏
购遗书于左升龙门北建崇文院徙三馆书实之此崇
文书目所自始也又分三馆书万馀卷别为书库所谓
秘阁是也王明清有言太平兴国中诸降王死其旧臣
或宣怨言太宗尽收用之寘之馆阁使修群书广其卷
帙厚其廪禄赡给以役其心俾卒老于文字则帝之留
意翰墨特出于权谋秘计而非性所好也虽然亡国之
卷四 第 15a 页 WYG0838-0592c.png
臣世主往往轻视之如土芥而重绳之以刀锯帝独容
之禁侍之列给笔札事纂述谓非世主所难能欤鸣呼
是可记也

  太原县惠明寺碑跋

  吕惠卿憸人也当时君子视若鬼蜮而王安石独任之
不疑且曰惠卿之贤虽前世儒者未易比也今观惠明
寺舍利塔碑虽能文善书之士无以过之世徒知为头
会箕敛之才不知两人当日以经术定交而取合于文
卷四 第 15b 页 WYG0838-0592d.png
字也呜呼此其所以为奸也欤

  桂林府石刻元祐党籍碑跋

  元祐党籍徽宗书之立石端礼门其初九十八人尔既
而蔡京复大书颁郡县以上书人及已所不喜者作附
丽人添入凡三百九人碑称皇帝嗣位之五年盖崇宁
四年也是时籍中曾任宰臣执政者十无一存曾任待
制及馀官亦已零落过半亡者毁其绘像及所著书夺
其坟寺存者定为邪等降旨编管荒徼禁不得同州住
卷四 第 16a 页 WYG0838-0593a.png
其子弟亦不得诣阙下小人之快意未有甚于斯时者
矣岂复有所忌惮乎其后张纲看评谓王圭一名不合
在籍自九十七人外益以上官均岑象求江公望范柔
中邓考甫孙谔六人共一百三人皆系名德之臣许子
孙陈乞恩例次数而龚颐正遂采三百九人之事迹成
元祐党籍列传谱述一书凡一百卷盖惟恐其阙然则
小人之厄君子适以荣之士之自立宜审所择矣京所
书刋石满天下惟桂林勒之崖壁故至今独存碑后王
卷四 第 16b 页 WYG0838-0593b.png
圭章惇姓名漫漶者为曝泉所泐也康熙乙丑二月望
日书

  大同府普恩寺碑跋

  右大同府普恩寺碑记宋修武郎借吉州团练使充通
问副使婺源朱公弁所作也公以建炎元年十一月奉
使为金人所留迫之事刘豫不可欲易其官不可探策
使之归复不可其语耶律绍文曰上国之威命朝以至
则使臣夕以死夕以至则朝以死观其怀印卧起悲歌
卷四 第 17a 页 WYG0838-0593c.png
慷慨与汉之苏武何异非孔子所称不辱君命者欤记
成于金皇统三年二月实高宗绍兴之十三年也于是
公之去国盖十七年矣题曰江东朱弁而不书官又其
上系以皇统年号论者疑公自贬其词合乎古君子危
行言孙之义而未得其本也考公之归宋在是秋七月
记之作当在和议初成而公临发之时也彼寺僧者见
公既去不能原公大节所在惟知奉国人之法辄删去
其官爵增易其纪年无足怪者史载公被留时尝具酒
卷四 第 17b 页 WYG0838-0593d.png
食告僚友曰吾已得近郊某寺之地一旦毕命诸公幸
瘗我其处表曰宋通问副使朱公之墓于我幸矣而公
碑文亦曰予筑馆之三年岁在庚戌冬十月乃发于兹
寺然则所谓近郊某寺者殆即普安寺非耶史又载公
以文字教金之贵人子弟使之就学因得以和好之说
进盖公之文有不得已而为之者当其时宋诸公留于
金若宇文虚中吴澈蔡松年之徒多以文学自命顾寺
僧独以公之言为足重于世亦以见恭敬之不可弃而
卷四 第 18a 页 WYG0838-0594a.png
忠信所行者远也呜呼士君子不幸生丧乱之际又不
幸以文章为世所重得其文者或不原其志意所在辄
更易以就时人之耳目至使大节皎然若朱公者几无
以自白于后世读普恩寺之碑其亦可感也夫

  书拓本玉带生铭后

  玉带生宋文丞相砚名也石产自端州未为绝品其修
扶寸广半之厚又微杀焉带腰玉而身衣紫丞相宝惜
旁刻以铭书用小篆凡四十有四字岁甲申观于商丘
卷四 第 18b 页 WYG0838-0594b.png
宋节使坐上因请以硬黄纸摹之不敢响拓也生之本
末略见玉笥生诗其铭辞亦附注于诗编按金华胡翰
作谢翱传称天祥转战闽广至潮阳被执翱匿民间流
离久之间行抵勾越是信公军败后砚即归翱可知其
寓浦阳永康阅祐思诸陵登钓台度必携生偕往怀古
之君子可以深长思矣

  辽释志愿葬舍利石匣记跋

  京师仙露寺金人俘宋室子女置其中见蔡鞗北狩行
卷四 第 19a 页 WYG0838-0594c.png
录赵子砥燕云录顾地志失载遗踪遂不可稽康熙二
十六年五月宣武门西南居民掘地得石匣匣旁有记
自称讲经律论大德志愿录并书乃辽世宗天禄三年
瘗舍利佛牙于此记后有千人邑三字盖社名也施主
姓名首列帝后诸王大臣下及童男小女考辽史世宗
妃甄氏后唐宫人帝从太宗南征得之宠遇甚厚及即
位立为皇后至天禄四年方册立皇后萧氏二后同死
察割之乱并葬于医巫闾山记刻于三年所云皇后盖
卷四 第 19b 页 WYG0838-0594d.png
指甄也东明王者疑是明王安端即察割之父以功王
东丹国故曰东明王也燕主大王者中台省右相牒蜡
为南京留守封燕王故曰燕主大王也国舅相公者靖
安萧太后族只撒古鲁以天禄元年为国舅帐详稳故
曰国舅相公也独赵思温子延照史作延昭而通鉴亦
作照尝为石晋祁州刺史复仍归辽馀子本末不得其
详矣又记有建窣堵坡之文疑当时石匣置于塔下塔
久废而石匣仅存土中匣已无盖其舍利佛牙又不知
卷四 第 20a 页 WYG0838-0595a.png
何如散佚也(按跋内察割诸名应改因碑刻故存其旧)

  辽云居寺二碑跋

  右王正智光云居寺二记共勒一碑碑额篆书重修云
居寺一千人邑会之碑一称结千人之社一千人之心
一称完葺一寺结邑千人近年京城发地得仙露寺石
函记后有千人邑三字尼曰邑头尼览者疑是地名合
此碑观之则知千人邑者社会之名尔天顺皇帝者辽
穆宗尊号丞相秦王者重元为南京留守也辽史圣宗
卷四 第 20b 页 WYG0838-0595b.png
初即位群臣上尊号曰昭圣皇帝统和元年六月上尊
号曰天辅皇帝五年四月上尊号曰至德广孝昭圣天
辅皇帝二十四年十月上尊号曰至德广孝昭圣天辅
皇帝今碑建于二十三年尊号无天辅字是则二十四
年十月以前圣宗尊号但云至德广孝昭圣皇帝如碑
所记至二十四年乃合元年尊号天辅字以称之否则
二十四年所上之号与五年无异何用群臣复上乎窃
疑史有误也

卷四 第 21a 页 WYG0838-0595c.png
  金京兆刘处士墓碣铭跋

  金京兆刘处士墓碣铭奉天杨英撰文武功张徽书洛
阳李微题额立石者同知京兆总管府事高贵也文称
处士初讳章更名九陇又名渭又名于菟其字希文不
易也下笔有骨肋西州碑版多出其手一榻之外皆法
书名画望而判其真赝尝鬻书于市一达官持之去处
士直诣厅事取书辞色不少逊挟书掉臂而出性不喜
浮屠法而处开元塔三十年无家无妻子正大八年诏
卷四 第 21b 页 WYG0838-0595d.png
民东徙至陜既而事且变投所畜古印章鼎彝于河避
地平阳入太原寻还故里以疾卒按金史哀宗纪元兵
既取凤翔两行省弃京兆迁居民于河南所云事变者
此矣英之铭曰士之遇也为龙为虎其不遇也如鱼如
鼠既鱼其龙又鼠其虎生必达其所好死则从其所恶
将矫世以自戕抑直行而不顾苟会于心千载其犹旦
暮著所以信于人者以铭先生之墓吁辞特崛奇而徽
正书多涉篆隶体亦不犹人金源遗集传至今者惟赵
卷四 第 22a 页 WYG0838-0596a.png
秉文王若虚段克已诚已李俊民元好问数家而已斯
铭不见于载记乃摭其大略书之册尾兼录其副示长
洲孙生附著于书法考焉

  元丰润县令碑记跋

  丰润县本玉田之永济务金史称太和间置明寰宇通
志一统志因之今观至元七年县令孙庆瑜碑记则改
务为县乃大定年事且云承安中以怀远大将军夹谷
公习捏来宰是县足徵置县在泰和之先也碑又云太
卷四 第 22b 页 WYG0838-0596b.png
安初避东海郡侯讳更名曰丰闰东海郡侯者即卫绍
王然则县始置时仍名永济可见又云大朝开创以来
庚辰之岁改县为闰州考元史竟未之载宋王诸公未
免失于讨论矣清类天文分野之书云洪武元年改闰
为润而今国子监金元史雕本闰旁均着水非也碑之
书法虽不工然辞足以达其述先后政颇详顾修地志
者曾不引證何哉(按跋内夹谷应改瓜尔佳习捏应改锡纳因载碑刻原文故仍其旧)

  霍山庙建文元年碑记

卷四 第 23a 页 WYG0838-0596c.png
  右霍山庙碑建文元年正月壬午祗祭上帝于南郊二
月癸亥鸿胪寺序班周敖国子监生袁纲奉命以香币
牲醴祭告中镇勒其文于碑嵌庙西壁上盖自燕师靖
难之后四年之政事悉行革除旧典遗文去之惟恐不
尽乃普天之下尚留此一片石存人间世之君子有
志于补修惠宗实录辞虽不多所宜大书特书布在方
策者也

  跋首善书院碑

卷四 第 23b 页 WYG0838-0596d.png
  万历丁酉先太傅文恪公偕福清叶文忠典应天乡试
得华亭吕公原先生卷先文恪欲置第一文忠谓是卷
文虽高恐不得第欲以所拟第二人领解先文恪曰此
时文尔虽第与不第等未若不第者之文其人必以学
行闻于时遂定先生卷第一后先生试礼部辄摈落谒
选人官工部司务是时邹忠介冯恭定讲学京师于宣
武门大时雍坊建首善书院先生与周忠毅董其役而
先大父时为都察院照磨实经营之及书院成文忠作
卷四 第 24a 页 WYG0838-0597a.png
记董文敏书之则先大父已迁官故未得书于石也继
而群小交攻毁书院而碎其碑传闻碑初立时祇拓一
十三纸而先生藏其二至崇祯壬申文敏起自田间桐
城孙舍人国敉请重书是碑文敏谓曩曾书二碑一置
书院一为王评事应遴摹勒藏壁间为御史某徙置中
城察院官舍访之果存其后西洋人借书院以为历局
久之遂踞其中甲申春李自成入寇中城所藏之碑亦
不可问矣康熙辛酉予复主江南乡试先生之孙嘉先
卷四 第 24b 页 WYG0838-0597b.png
持拓本见示又六年嘉先子天右持至都将重勒上石
请予跋其尾予母华亭唐文恪公孙也先君安度先生
侍先太傅于京邸两家结婚先生实为行媒今两家子
姓仳𠌯坎壈先代赐书俱已零落而先生后人犹能于
兵火之馀装潢是碑守以勿失摹而刻之俾览观者仰
先儒之典型可以识君子小人存亡进退之故是碑传
书院虽毁安知无有复之者则嘉先父子之功不可泯
也已
卷四 第 25a 页 WYG0838-0597c.png








卷四 第 25b 页 WYG0838-0597d.png








  六艺之一录续编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