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七十一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a 页 WYG0834-003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六艺之一录卷一百七十一  钱唐倪涛撰

  古今书体三

  十体书论之一 古文

  张怀瓘十体书断

  案古文者黄帝史苍颉所造也颉有四目通于神明仰
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
为字是曰古文孝经援神契云奎主文章苍颉仿象是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b 页 WYG0834-0032b.png
也夫文字者总而为言包意以名字也分而为义则文
者祖父字者子孙得之自然备其文理象形之属则谓
之文因而滋蔓母子相生形声会意之属则谓之字字
者言孳乳浸多也题之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舒也著
也记也著明万事记往知来名言诸无宰制群有何幽
不贯何往不经实可为事简而应博岂人力哉易曰上
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夫至德之道化其
性于未然之前结绳之后惩其罪于已然之后故大道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a 页 WYG0834-0032c.png
衰而后有书利害萌而有契契为信不足书为言立徵
书契者决断万事也凡文书相约束皆曰契契亦誓也
诸侯约信曰誓故春秋传曰王叔氏不能举其契是契
者书其信誓之言而盟之滥觞君臣之大约也亦谓刻
木剖而分之君执其左臣执其右即昔之铜竹虎使今
之铜鱼并契之遗象也皇甫谧曰黄帝史苍颉造文字
记言行策藏之名曰书契故知黄帝导其源尧舜扬其
波是有虞夏商周之书神化典谟垂范万世及周公相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b 页 WYG0834-0032d.png
成王申明礼乐以加朝祭服色尊卑之节又造尔雅宣
尼卜商增益润色释言畅物略尽训诂及秦用小篆焚
烧先典古文绝矣汉文时秦博士伏胜献古文尚书时
又有魏文侯乐人窦公年二百八十岁献古文乐书一
篇以今文考之乃周官之大司乐章也及武帝时鲁恭
王坏孔子宅壁内石函中得孝经尚书等经宣帝时河
内女子坏老子屋得古文二篇晋咸宁五年汲郡人不
准盗发魏安釐王冢得册书千馀万言或写春秋经传
卷一百七十一 第 3a 页 WYG0834-0033a.png
易经论语夏书周书琐语大历梁邱载穆天子传及魏
史至安釐王二十年书随世变易已成数体其周书
论楚事者最妙于是古文备矣甄丰删定旧文制为六
书一曰古文即此也以壁中书为正周幽王时又有省
古文者今汲冢诸书多有是也滕公冢内得石铭人无
识者惟叔孙通曰此古文科斗书也科斗者即上古之
别名也苍颉即古文之祖也

  赞曰邈邈苍公轩辕之史创置文字代彼绳理粲若星
卷一百七十一 第 3b 页 WYG0834-0033b.png
辰郁为纲纪千龄万类如掌斯视生人盛德莫斯之美
神章灵篇自兹而起

  卫恒古文赞(法书要录)

  黄帝之史沮诵苍颉眺彼鸟迹始作书契纪纲万事垂
法立制观其措笔缀墨用心精专中正循检矩折规旋
其曲如弓其直如弦矫然特出若龙腾于川森尔下隤
若雨坠于天信黄唐之遗迹为六艺之范先篆籀盖其
子孙𨽻草乃其曾玄

卷一百七十一 第 4a 页 WYG0834-0033c.png
  古文竹书

  王隐晋书曰荀勖领秘书监始书师钟胡法太康二年
得汲郡古文竹书勖自撰次注写以为中经列在秘书
以较经传阙文多所證明

  古文柱(太平广记)

  齐建元二年夏庐陵长溪水冲击山麓崩长六七尺下
得柱千馀根皆十围长者一丈短者八九尺头题古文
字不可识江淹以问王俭俭云江东不闲𨽻书秦时柱
卷一百七十一 第 4b 页 WYG0834-0033d.png


  竹简书(南齐书惠文太子传)

  襄阳有盗发古冢者相传云楚王冢大获宝物玉屐玉
屏风竹简书青丝编简广数分长二尺皮节如新后人
有得十馀简以示抚军王僧虔僧虔云是科斗书考工
记周官所阙文也

  古文尚书(汉书儒林传)

  孔氏有古文尚书孔安国以今文字读之因以起其家
卷一百七十一 第 5a 页 WYG0834-0034a.png
逸书得十馀篇盖尚书兹多于是矣遭巫蛊未立于学
官安国为諌大夫授都尉朝而司马迁亦从安国问故
迁书载尧典禹贡洪范微子金縢诸篇多古文说

  古文尚书(学古编)

  系后人不知篆者以夏竦韵集成亦有不合古处若言
古今篇次文法同异姑存之言字画则去之

  古文孝经(学古编)

  内一篇大谬今文无之后人妄欲作古以古文字集成
卷一百七十一 第 5b 页 WYG0834-0034b.png
者观者当取其字

  古文汉书(南史萧琛传)

  梁萧琛为宣城太守有北僧南渡唯赍一瓠芦中有汉
书叙传僧云三辅旧书相传以为班固真本琛固求得
之其文多有异今者而纸墨亦古文字多如龙举之例
非𨽻非篆琛甚秘之及迁江夏太守以书饷鄱阳王范
献于东宫

  宋郭忠恕论古文(汗简)

卷一百七十一 第 6a 页 WYG0834-0034c.png
  鸟迹科斗通谓古文历代从俗斯文患寡目论臆断可
得而闻太史公曰礼失求诸野古文不犹愈于野乎

  宋宋祁论古文(宋景文公笔记)

  唐明皇始以𨽻楷易尚书古文今儒者不识古文自唐
开元始

  宋秦观论苍颉书

  易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
万民以察盖取诸夬而说者或以为书契始于伏羲或
卷一百七十一 第 6b 页 WYG0834-0034d.png
以为始于苍颉盖伏羲画八卦则书契已兆至苍颉观
鸟迹则书契遂详始于伏羲而成于苍颉尔古者八岁
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
意象声转注假借也谓之小学家自至秦焚烧典籍始
用篆𨽻而古文灭矣汉武时鲁共王坏孔子旧宅于壁
中得尚书春秋论语孝经时人以不复知有古文谓之
科斗书又北平侯张苍献春秋左氏传郡国亦往往于
山川得鼎彝其铭则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时王莽司
卷一百七十一 第 7a 页 WYG0834-0035a.png
空甄邯改定古文有谓古文奇字羲书佐书缪篆鸟篆
凡六体所谓古文者孔氏壁中书也魏初传古文者有
邯郸淳卫顗尝写淳尚书后以示淳而淳不别至正始
中在三字不维转失淳法因科斗之名遂效其形太康
元年汲县人盗发魏襄王冢得简书十馀万言按魏氏
所出犹有髣髴古书亦数种其一卷论楚事者最为工
妙齐惠文太子为雍州时盗发楚王冢亦得竹简青丝
纶其简广数分长二尺皮节如新有得十馀简者王僧
卷一百七十一 第 7b 页 WYG0834-0035b.png
虔云是科斗书记周官所阙文以此论之凡称古文者
皆苍颉遗法也

  宋黄伯思论古文奇字(东观馀论)

  古文高质而难遽造若三代鼎彝遗篆是已奇字怪巧
而差易工若汉刘棻从扬雄所学及近世夏郑公集四
声韵所载是已今人往往不能辨之遂尽以奇字为古
文焉

  宋朱晦庵论苍颉书(朱子语类)

卷一百七十一 第 8a 页 WYG0834-0035c.png
  苍颉作字亦非自撰出亦自理如此如心性等字未有
时如何撰得只是有此理自流出

  郑枃论古文(衍极)

  古文如春籀如夏篆如秋𨽻如冬八分行草岁之馀闰


  元吾衍论科斗书(学古编)

  科斗为字之祖象虾蟆子形也今人不知乃巧画形象
失本意矣上古无笔墨以竹梃点漆书竹上竹硬漆腻
卷一百七十一 第 8b 页 WYG0834-0035d.png
画不能行故头粗尾细似其形耳

  十体书论之二 大篆

  张怀瓘十体书断(法书要录)

  案大篆者周宣王太史史籀所作也或云柱下史始变
古文或同或异谓之为篆篆者传也传其物理施之无
穷甄丰定六书三曰篆书八体书法一曰大篆又汉书
艺文志云史籀十五篇并此也以史官制之用以教授
谓之史书凡九千字秦赵高善篆教始皇少子胡亥书
卷一百七十一 第 9a 页 WYG0834-0036a.png
又汉文帝王遵严延年并工史书是也秦焚书惟易与
史篇得全吕氏春秋云苍颉作大篆非也若苍颉造大
篆则置古文何地所谓篆籀盖其子孙是也史籀即大
篆之祖也

  赞曰古文玄胤太史神书千类万象或龙或鱼何词不
录何物不储怿思通理从心所如如彼江海大洪波涛
如彼音乐干戚羽旄

  大篆叙论(宣和书谱)

卷一百七十一 第 9b 页 WYG0834-0036b.png
  篆书所自来远矣其古文科斗之书已见于鼎彝金石
之传其间多以形象为主而文彩未备也自古文科斗
之法废而后世易以大篆而大篆实出史籀也籀在周
宣王时为太史氏其书今之所存者石鼓也是以其籀
之所创故名之曰籀书以其为太史氏而得名故又谓
之史书

  蔡邕大篆赞(法书要录)

  体有大篆巧妙入神或象龟文或比龙鳞纡体放尾长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0a 页 WYG0834-0036c.png
翅短身延颈负翼状似凌云

  张怀瓘史籀论

  周史籀宣王时为史官善书师模苍颉古文夫苍颉者
独蕴圣心启冥演幽稽诸天意功侔造化德被生灵可
与三光齐悬四序终始何敢抑居品列始籀以为圣迹
湮灭失其真本今所传者才髣髴而已故损益而广之
或同或异谓之为篆亦曰史书加之铦利钩杀自然机
发信为篆文之权舆非至精孰能与于此穷物合数变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0b 页 WYG0834-0036d.png
类相召因而以化成天下也故其称谓无方亦难得而
备举今妙迹虽绝于世考其遗法肃若神明故可特居
神品

  唐李阳冰上采访李大夫论古篆书(唐文粹)

  阳冰志在古篆殆三十年见前人遗迹美则美矣惜其
未有点画但偏傍模刻而已缅想圣达立卦造书之意
乃复仰观俯察六合之际焉于天地山川得方圆流峙
之形于日月星辰得经纬昭回之度于云霞草木得霏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1a 页 WYG0834-0037a.png
布滋蔓之容于衣冠文物得揖让周旋之体于须眉口
鼻得喜怒惨舒之分于鱼虫禽兽得屈伸飞动之理于
骨角齿牙得摆拉咀嚼之势随手万变任心所成可谓
通三才之气象备万物之情状者矣常痛孔壁遗文汲
冢旧简年代寖远谬误滋多蔡中郎以丰同礼李丞相
将束为宋鲁鱼一惑泾渭同流学者相承靡所迁复每
一念至未尝不废食而泣揽笔长叹焉天之未丧斯文
也故小子得篆籀之宗旨皇唐圣运逮兹八叶天生克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1b 页 WYG0834-0037b.png
复之主人乐维新之令以淳古为务以文明为理钦若
典谟畴咨故实诚愿刻石作篆备书六经立于明堂为
不刋之典号曰太唐石经使百代之后无所损益仰明
朝之洪烈法高代之盛事死无恨矣

  十体书论之三 籀文

  张怀瓘十体书断(法书要录)

  案籀文者周太史史籀之所作也与古文大篆小异后
人以名称书谓之籀文七略曰史籀者周时史官教学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2a 页 WYG0834-0037c.png
童书也与孔氏壁中古文异体甄丰定六书二曰奇字
是也其迹有石鼓文存焉盖讽宣王田猎之所作今在
陈仓李斯小篆兼采其意史籀即籀文之祖也

  赞曰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苍颉之
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

  周籀书(汉书艺文志)

  史籀篇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与孔氏壁中古文异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2b 页 WYG0834-0037d.png
  籀文论(书断)

  史籀又作籀文其状邪正体则石鼓文存焉乃开阖古
文畅其戚锐但折直劲迅有如镂铁而端姿旁逸又婉
润焉若取于诗人则雅颂之作也亦所谓楷𨽻曾高字
书渊薮使放小学者渔猎其中

  唐窦蒙论籀书(述书赋注)

  史籀周宣王史官著大篆教学童岐州雍城南有周宣
王猎碣十枚并作鼓形上有篆文吏部侍郎苏勖叙记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3a 页 WYG0834-0038a.png
云世咸言笔迹存者李斯最古不知史籀之迹近在关
中即此文也

  宋秦观论史籀书(淮海集)

  史籀者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时有异同
宣王之时天下之书同文及其衰也诸侯各自为政而
字画之形亦异殊矣秦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罢不合
秦文者而斯作苍颉篇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
胡母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是为小篆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3b 页 WYG0834-0038b.png
是时天下多事篆字难成长安下士人程邈得罪系咸
阳十年从狱中增减大篆去其繁复奏之始皇以为善
出邈为御史名其书曰𨽻书凡奏事令𨽻人书之故又
谓之佐书自尔秦书有大篆小篆刻符包蛇𨽻书等凡
八体焉仓颉爰历博学三篇至汉时闾里之师并为苍
颉篇而籀本至建武时已六篇矣今称史籀之迹者惟
岐阳石鼓文尔

  元吾衍论𧒘匾法(学古编)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4a 页 WYG0834-0038c.png
  篆法匾者最好谓之𧒘(音果)匾徐铉谓非老手莫能到石
鼓文是也

  十体书论之四 小篆

  唐张怀瓘十体书断(法书要录)

  案小篆者秦始皇丞相李斯所作也增损大篆异同籀
文谓之小篆亦曰秦篆始皇二十年始并六国斯时为
廷尉乃奏罢不合秦文者于是天下行之画如铁石字
若飞动作楷𨽻之祖为不易之法其铭题钟鼎及作符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4b 页 WYG0834-0038d.png
印至今用焉则离之六二黄离元吉得中道也斯虽草
创遂造其极矣李斯即小篆之祖也

  赞曰李君创法神虑精微铁为肢体虬作骖騑江海淼
漫山岳巍巍长风万里鸾凤于飞

  小篆叙论(宣和书谱)

  若夫小篆则又出于大篆之法改省其笔画而为之其
为小篆之祖实自李斯始然以秦穆公时诅楚文考之
则字形真是小篆疑小篆已见于往古而人未之宗师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5a 页 WYG0834-0039a.png
而独李斯擅有其名按秦初并天下丞相李斯欲罢其
不与秦文合者当时字画惟古文与大篆耳岂李斯别
为小篆以异之耶自斯而降至汉得一许慎魏得一韦
诞而风流文物犹足以追往古而名一世信斯文之出
特非小补自汉魏以及唐室千载间寥寥相望而终唐
室三百年间又得一李阳冰篆迹殊绝自谓苍颉后身
观其字真不愧古作者五代时南唐伪主李煜割据江
左轻于鸿毛有一徐铉篆书高古人亦为之改观信此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5b 页 WYG0834-0039b.png
学之在世其存亡与人为重轻也至于今益端献王及
章友直皆以篆学得名杰然作一家法今得其自唐以
来七人录之于左曾非滥竽以进者若梦英之徒为种
种形似远取名以流后世如所谓仙人务光倒薤之篆
是皆不经语学者羞之兹故不录

  汉蔡邕小篆赞(法书要录)

  龟文斜列栉比龙麟隤若黍稷之垂颖蕴若虫蛇之纷
缊若绝若连似露缘丝垂下端远而望之象鸿鹄群游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6a 页 WYG0834-0039c.png
络绎迁延研桑不能数其诂曲离娄不能睹其隙间般
倕揖让而辞巧籀诵拱手而韬翰摛华艳于纨素为六
艺之范先也

  唐舒元舆论玉箸篆(玉箸篆志)

  秦丞相李斯变苍颉籀文为玉箸篆体尚太古谓古若
无人当时议书者皆输伏之故拔乎能成一家法式历
两汉三国至隋氏更八姓无有出者呜呼天意谓篆之
道不可终绝故授之赵郡李氏子阳冰阳冰生皇唐开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6b 页 WYG0834-0039d.png
元天子时不闻外奖躬入篆室独能隔一千年而与秦斯
相见可谓能不孤天意矣当时得议书者亦皆输伏之
且谓之其格峻其力猛其功备光大于秦斯有倍矣

  后蜀林罕论篆𨽻(字源偏旁小说序)

  篆势有笔力遒健字势妍丽者斯乃意巧之人临文改
易或参差之长短之屈曲之拗綟之务于奇怪以媚一
时后习之人性有利钝致与元篆𨽻不同盖病由此起
今之学者但能明知八法洞晓六书道理既全体格自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7a 页 WYG0834-0040a.png
实亦何必踵欧虞褚柳之惑乱也哉

  宋沈括论小篆

  江南徐铉善小篆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
当其中至于屈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处乃笔锋直下
不倒侧故锋常在画中此用笔之法也铉尝自谓吾晚
年始得𧒘匾之法凡作小篆喜瘦而长𧒘匾之法非老
笔不能也

  宋陈槱篆法总论(负暄野录)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7b 页 WYG0834-0040b.png
  小篆自李斯之后惟阳冰独擅其妙尝见真迹其字画
起止处皆微露锋锷映日观之中心一缕之墨倍浓盖
其用笔有力且直下不欹故锋常在画中此盖其造妙
处江南徐铉书亦尔其源自彼而得其精微者余闻之
善书者云古人作篆率用尖笔变通自我此自活法近
世鹤山魏端明先生亦用尖笔不愧昔人尝见今世鬻
字者率皆束縳笔端限其大小殊不知篆法虽贵字画
齐均然束笔岂复更有神气山谷云摹篆当随其喎斜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8a 页 WYG0834-0040c.png
肥瘦与槎牙之处皆镌乃妙若取令平正肥瘦相似俾
令一概则蚯蚓笔法也山谷此语直是深识篆法妙处
至于槎牙肥瘦惟用尖笔故不能使之必均但世俗若
见此字必大哂嫌故善书者往往不得已而徇之耳

  元吾衍论写篆

  写篆把笔只须单钩却伸中指在下夹衬方圆平直无
有不可意矣人多不得师传只如常把笔所以字多敧
斜画亦不能直且字势不活若初学时常虚手心伸中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8b 页 WYG0834-0040d.png
指并二指于几上空画如此不拗方可操笔此说最要
𦂳

  凡篆大字当虚腕悬笔手腕皆著纸使字不活相多有
人不能用笔棕榈条纸筒等物皆俗夫所为士大夫则
不宜用此

  小篆一也而各有笔法李斯方圆廓落李阳冰圆活姿
媚徐铉如𨽻无垂脚字下如钗股稍大锴如其兄但字
下为玉箸微小耳崔子玉多用𨽻法似乎不精然有汉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9a 页 WYG0834-0041a.png
意阳冰篆多非古法效子玉也

  小篆俗皆喜长然不可太长太长无法但以方楷一字
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岂不美茂脚不过之
有无可柰何者当以正脚为主馀略收短如幡脚可也
有下无垂脚如   等字脚以上枝为出如草木之
为物正生则上出枝倒悬则下出枝耳

  篆书多有字中包一二画如日字目字之类若初一字
内画不与两头相黏后皆如之则为首尾一法若或接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9b 页 WYG0834-0041b.png
或否各自为异为不守法度不可如此又圆点圆圈小
篆无此法古文有之口字作三角形不可引用学者慎
勿难写处妄意增入

  凡写牌扁字画宜肥体宜方圆碑额同此但以小篆为
正不可用杂体

  凡囗(音韦)圈中字不可填满但如井斗中着一字任其下
空可放垂笔方不觉大圈比诸字亦须略收囗不可圆
亦不可方只以炭墼(音击)范子自好若日目等字须更放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0a 页 WYG0834-0041c.png


  凡习篆说文为根本能通说文则写不差又当与通释
兼看

  元应在篆法辨诀(字学䕺书)

  鸟迹科斗既茫昧石鼓遗文起自周其后李斯工小篆
篆中生𨽻有从由须知六体深藏义会意谐声各可求
后世偏旁多舛谬幸存复古可旁搜试看奉奏春秦泰
𨽻首虽同篆不侔文市方言交永主难将点画一般求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0b 页 WYG0834-0041d.png
兼并既不同前首美益何须问屰酋合辩粪身全异翼
当知差首亦殊羞夹人颇异来人迹字原非曲字头
应鹿有头非是广岳兵同首不成邱退邀尽向彳旁取
甘白皆从口内求刀力微茫分券劵云亡髣髴别荒流
胜旁作劵原非券牵字从不是牟莫道塞寒同一体
当知覆履不同谋夔形却自猱生角牛字非因午出头
若解活甜难共舌方知届宙不同由当分支文微如攴
合辨囱西近似𠧪二或倒颠文作悖两□仰覆水成沟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1a 页 WYG0834-0042a.png
丈支略异分枝杖共甲微如别戒戎若解黑头非是里
乃知熏首亦非重臼文写出微如臼思字看来近似悤
晋首还从双至得竞头当以两言充当知□字非双克
须记曹头用两东普用并头从两立弼因弜体用双弓
弜强音别文还别普替头同足不同蝶字虫边从一疌
蜂于逢下用双虫兹时但用双玄并友字还从两又重
摅畔用雩非用虑弥旁从长不从弓智知不可文通用
奸好原来字不同昔比头皆匪廿巽同异足各非共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1b 页 WYG0834-0042b.png
津旁有□原非聿骍畔从不是辛合省戍旁难比戌
当知畅畔不同申楚疏用疋原非足弃育从云不是云
鼎冂两虫方有蜜土行三鹿乃扬尘磷头非米炎为正
屑下如肖䏌是真冂几但分形阔狭玉王惟辨画稀匀
哂时但用弓旁欠瞬字当从目畔寅戟字非因戈畔卓
阵图却用攴边陈草头从早通为皂木畔从屯却是椿
袜畔用韦非用革幄旁从木不从巾𠂔旁从水通为济
下从山即是岷兄允兑充皆共足独于克下不同人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2a 页 WYG0834-0042c.png
句匀勺背翻俱异旬鬒军头反一如恒近于桓非共亘
没几于役不同殳雩旁著木翻成桦木畔从虖始是檴
表素责青头并异丧辰畏展足皆殊丸形近似瓜和掌
失迹全殊矢与夫□下米本分㬥暴黍旁占古别黏
每乍暝人别台弁弘私厶口殊羽上从□通作纛
木旁从付即为桴抑文却是从反印幻字原来是倒予
赞辇替替头并异壸壶壹橐首皆殊旅依近似衣还异
旆饰相亲希则非致畔莫差攴作攴敧旁当正欠为支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2b 页 WYG0834-0042d.png
羔熊有足同鱼燕象马分蹄异廌为华叶弃乘头并异
舜爵爱受首俱奇悚时却用心旁只摆字惟从手畔卑
布用父头难比有具从廿足不同其手旁用石通为摭
足畔从奇即是羁石畔遂声谐作坠阜旁左字叠成隳
朋明胡服旁皆异要贾票堙首欲迷日畔从王非是旺
口边从帝不成啼休言去吉皆从士莫道刲封尽属圭
溺字却从人畔水洗文但用水边西旨旁有首方为稽
斯下从言即是嘶郭孰有旁皆异享栗覃同首各非西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3a 页 WYG0834-0043a.png
额旁用额非从客盻畔从分不是子携本用巂非用隽
镌还从隽不从巂耗时认取微如杻棒字看来近似杯
合省眉头非用尸当知面下不从回金旁用广非为矿
土畔从佳不是堆折畔却须从两屮嶭旁不可用单𠂤
薪柴便可为营寨禾䕸还堪作豆秸虫在叉中原是蚤
狸藏草下即为埋以糸从定非为绽绽则衣旁以旦谐
旦畔从人通作袒秃旁从页不成颓邑旁用咢通为萼
草下从宣不是萱邑内共行方是巷木边从寸不成村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3b 页 WYG0834-0043b.png
将虫屰为鱼咢猿以虫爰代犬袁日落茻中原是暮
泉流厂下即成源火旁从耎方为煖火畔从爰即是暄
山上有山非是出口旁从口即成喧渣查只用木旁且
蕴韫惟从草下温鬨闹斗阋篆皆从斗不从门
女旁从耎方为软手上从臤即是悭合记卫从韦下匝
当知巍有鬼头山刅文点画全如刃斑采王旁不类班
狭用阜旁非用犬宽非从□却从苋苔生于水当从水
弹起于丸合用丸䌽采只须从独采栏拦只合用单阑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4a 页 WYG0834-0043c.png
戌中从步方成岁禾下从千即是年戒钺微差难比戌
干于略异不同千心旁用曷方成憩目畔从冥始是眠
金本既然难作钵止舟何为却成前舄文亦可通为鹊
鹗字原来即是鸢黄梦万头皆匪草畏思胄首总非田
斌斌不用文和武妙妙当从女作玄醋酢翻呼为酢醋
傅传谐附似敷专三佳有木方成集三犬无风亦是飙
最曼冕头皆是冒尞穼尉足尽如票廓文却用云头郭
寥字翻从广下胶菽字单行通作菽菽头加草却成椒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4b 页 WYG0834-0043d.png
土旁尾出方为窟穴下从羔即是窑既是渚旁非用水
当知潮罢不从朝蕊头无草还非木俎畔因冰不用爻
涨胀但须从独张鳌遨只是用单敖段段写出还微异
折拆看来亦有讹冉再共形犹有异䍘穼同体亦全差
抄时只用金旁少堕字惟从阜畔多以女从叟非是嫂
以般从女始成婆俗讹虬纠纠为斗篆正池訑也作它
驼字从人非用马蛇文无虫并为他做时写出还同作
衰字书来却是蓑罔下去亡通作网可中无口亦成呵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5a 页 WYG0834-0044a.png
刅来依井方为创刅畔从仓即是枪登发有头殊祭察
庆尘同首异庚唐非来网下非其罪女向良边无此娘
系胃自然殊甲胄行商自合异宫商雨头从彗方成雪
夕畔从生即是晴矧字但从弓畔矢亮时却用无旁京
鬳旁从瓦通为巘山畔从青即是峥毕竟木禾尤异术
元来烹享尽同亨冒头去目通为帽衣畔从金即是襟
卒也但从衣里觅友子难向犮中寻忆时非用心旁意
耻字当从耳畔心夹夹微差分陜峡望䍃略异别泾淫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5b 页 WYG0834-0044b.png
棹还从水非从木钗本同叉不用金须记黍黎皆用水
当知恭忝各从心历头莫以秝为林昝上非从外作兟
栗粟似西原是𠧪苘麻从林不从林㼝之为碗非从碗
箴则为针俗作针音咅之头皆匪立圣呈同足各非壬
金旁从钺翻成钺钺字元来不用金恼懒去心皆用女
惯悭从手不从心频边不可单从步寻畔仍须复用彡
合记博旁原用十当知影畔本无彡贯头有毌原非毋
虏下从□不是男以土从占通作玷以詹从木即为檐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6a 页 WYG0834-0044c.png
水旁从允通为吮水畔从占即是添人足㕣头方作兑
雨头添足始为沾手旁用适通为掷木畔从煔即是杉
合记噀旁当用水须知饮畔合从酓王旁从占非为玷
金畔从韱即是尖宁以用心除必冉帆将风马易巾凡
木旁从广当为榥门里从音即是庵凡下用巾原是佩
胡为夙字不从凡篆文体用皆从古点画豪釐不可差
隶法相从多简略不无于篆有偏颇堪嗟世俗无师法
臆度偏旁误愈多于此未能穷一二聊题要领正其讹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6b 页 WYG0834-0044d.png
  元周伯𤦺论篆书(六书正讹)

  自古文一变而为篆籀周室既东列国争雄异政殊俗
不同文也久矣再变于李斯约为小篆古法浸微最后
程邈变省为𨽻秦人贵其国字狱讼滋繁籀篆尽废汉
兴购求散逸尊尚古学尉律太史试学童能讽诵籀书
九千字课以八体乃得为史吏民书或不正辄举劾之
恐失其本也奏事下而误书马字者恐获谴死(石建事见汉书
万石君传)上言城皋令印文不同者下大司空正郡国印章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7a 页 WYG0834-0045a.png
(马援事见后汉书马援传注)是时犹知考古同文而三苍凡将急就
元尚训纂之书咸知记诵逮许慎氏以贾逵之学集古
籀斯雄之迹为说文解字十四篇上之学者始见全书
焉然而𨽻书行之已久八分行草纷然迭出事章句者
传训诂工词藻者资声韵日趋便易本原渐失矣

  明礼坊论篆书(笔道通会)

  大篆变为小篆小篆变为玉箸愈趋愈巧大约石鼓诅
楚尚沿三代钟鼎款识之遗意随字画多寡而为形者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7b 页 WYG0834-0045b.png
若泰山碑及汉崔子玉书张平子碑渐觉整齐李阳冰
去古又远徐铉似阳冰初放脚令长又下阳冰矣






  六艺之一录卷一百七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