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六十七
卷一百六十七 第 1a 页 WYG0833-057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六艺之一录卷一百六十七  钱唐倪涛撰

  法帖论述三十七

  瘗鹤铭

  右瘗鹤铭题云华阳真逸撰刻于焦山之足常为江
水所没好事者伺水落时模而传之往往祗得其数
字云鹤寿不知其几而已世以为难得尤以为奇惟
余所得六百馀字独为多也按润州图经以为王羲
卷一百六十七 第 1b 页 WYG0833-0574d.png
之书字亦奇特然不类羲之笔法而类颜鲁公不知
何人书也或云华阳真逸是顾况道号今不敢遂以
为况者碑无年月不知何时疑前后有人同斯号者
(六一题跋)

  右军尝戏为龙爪书今不复见余观瘗鹤铭势若飞
动岂其遗法耶欧阳公以鲁公书宋文贞碑得瘗鹤
铭法详观其用笔意审如公说(山谷题跋)

  瘗鹤铭大字之祖也往有故一切导师之碑可与之
卷一百六十七 第 2a 页 WYG0833-0575a.png
争长今亡之矣(仝上)

  赵景修归自金陵会于瑞竹藏院凡七人陈元俞杨
元发明叔张德夫觉夫李端叔觉夫出此书相示世
以为右军书或谓其语不类晋人然卒不能辨也自
欧阳文忠公指华阳真逸乃顾况道号遂知为唐人
书尔后袭前说者必相与排抵殆不复容是正其如
知耳而不知目天下之公患吾知为佳字耳何必纷
纷于唐晋也(姑溪题跋)

卷一百六十七 第 2b 页 WYG0833-0575b.png
  邵资政考次瘗鹤铭文

  鹤寿不知其纪也壬辰岁得于华(阙一字当作亭)甲午岁化
于朱方其未遂吾翔(阙一字当作寥)廓邪奚夺(阙二字)遽也乃
裹以玄黄之币藏于兹山之下仙家无(阙四字)我(此字
不全)故立石旌事篆铭不朽词曰

  相彼胎禽浮丘(阙二字)余欲无言尔(阙五字当有雷门二字)去鼓
(阙一字当作华)表留(阙二字当为形义)唯髣髴事亦微冥尔将何之
解化(阙五字)(此字不全又阙五字)惟宁后荡洪波前固重扄右
卷一百六十七 第 3a 页 WYG0833-0575c.png
害茾□氵冫(又阙八字)华亭爰集真侣瘗尔(阙二字或文但止于此未
可知也)丹阳真宰(此四字不知其次)

  右瘗鹤铭资政邵公亢尝就焦山下缺石考次其文
如左其不可知者阙之故差可读然文首尾似差可
见虽文全亦止此百馀字耳而欧阳文忠集古录谓
好事者往往只得数字唯余所得六百馀字独为多
矣盖印书者传讹误以十为百当时所得盖六十馀
字故云比数家本为多此铭相传为王右军书故苏
卷一百六十七 第 3b 页 WYG0833-0575d.png
舜钦子美诗云山阴不见换鹅经京口新传瘗鹤铭
文忠以为不类王法而类颜鲁公又疑是顾况云道
号同又疑是王瓒仆今审定文格字法殊类陶弘景
弘景自称华阳隐居今曰真逸者岂其别号欤又其
著真诰但云己卯岁而不著年名其他书亦尔今此
铭壬辰岁甲午岁亦不书年名此又可證云壬辰者
梁天监十一年也甲午者十三年也按隐居天监七
年东游海岳权驻会稽永嘉十一年始还茅山十四
卷一百六十七 第 4a 页 WYG0833-0576a.png
年乙未岁其弟子周子良仙去为之作传即十一十
三年正在华阳矣此铭后又有题丹阳尉山阴宰
数字及唐王赞诗字画亦颇似瘗鹤铭但笔势差弱
当是效陶书故题于石侧也或以铭即瓒书误矣王
逸少以晋惠帝大安二年癸亥岁生年五十九至穆
帝升平五年辛酉岁卒则成帝咸和九年甲午岁逸
少方年三十二至永和七年辛亥岁年四十九始去
会稽而閒居则不应三十二年己自称真逸也又未
卷一百六十七 第 4b 页 WYG0833-0576b.png
官于朝及閒居时不在华阳以是考之此铭决非右
军也审矣(东观馀论)

  朱方鹤铭陶贞白书在焦山下石顽难刋且为水泐
故字无锋颖若掘笔书昩者从而敩之深可一笑(仝上)

  张壆考次瘗鹤铭文

  华阳真逸撰 上皇山樵(阙一本有书字)

  鹤寿不知其纪也壬辰岁得于华(阙一字当为亭)甲午岁化
于朱方天其未遂吾翔(阙一字当为寥)廓耶奚夺(阙一字)仙鹤
卷一百六十七 第 5a 页 WYG0833-0576c.png
之遽也乃裹以玄黄之币藏乎兹山之下仙家无(阙四
字)我竹(此字不全)故立石旌其事篆铭不朽词曰

  相此胎禽浮丘(阙二字)余欲无言尔(阙五字当有雷门二字)去鼓
(阙一字当为华)表留(阙二字当为形义)唯髣髴事亦微冥尔将何之
解化(阙五字)(此字不完又阙一字)惟宁后荡洪流前固重扄右
(此六字不完又阙八字)华亭爰集真侣瘗尔(阙四字或但止于此未可知也)
阳真宰(此四字不知其次)

  瘗鹤铭今存于焦山及宝墨亭者盖尽于此凡文字
卷一百六十七 第 5b 页 WYG0833-0576d.png
句语读之可识及点画之仅存者百三十馀言而所
亡失几五十字计其完书画盖九行行之全者率二
十五字而首尾不与焉熙宁三年春予与汾阳郭逄
原公域范阳张祎子伟索其逸遗于焦山之阴偶得
十二字于乱石间表留惟宁十字完馀二字讹缺石
甚迫隘偃卧其下然后可读故世人未之见而世不
传其后又有丹阳外仙江阴真宰八字与华阳真逸
上皇山樵为侣似是真侣之号今取其可考者次序
卷一百六十七 第 6a 页 WYG0833-0577a.png
之如此其间阙文虽多如华亭寥廓之类亦可以意
读也二月一日南阳张𡒊子厚记

  刁景纯得唐人书瘗鹤铭文

  鹤寿不知其纪壬辰岁得于华亭甲午岁化于朱方
天其未遂吾翔寥廓也耶奚夺余仙鹤之遽也乃裹
以玄黄之币藏之兹山之下故立石旌事篆铭不朽
词曰

  相此胎禽仙家之真山阴降迹华表留名真惟彷佛
卷一百六十七 第 6b 页 WYG0833-0577b.png
事亦微冥西竹法里宰耳岁辰鸣语解化浮丘去莘
左取曹国右割荆门后荡洪流前固重扄我欲无言
尔也何明爰集真侣瘗尔作铭宜直示之惟将进宁
丹阳仙尉江阴真宰立石

  瘗鹤铭在润州焦山下初刻于崖石久而崩摧覆压
掩没故不复得其全文余尝怪唐人尚书学而此铭
字特奇伟宜世赏㤅而卒不见传于人自张怀瓘张
爱宾徐浩论书备有古今字法亦不见录考其岁月
卷一百六十七 第 7a 页 WYG0833-0577c.png
虽不可得然此山之摧裂圯垝莫知何时而是书压
覆山下知其刻已久但隐没石间自昔或未知之然
其刻画赤幸至今尚存欧阳文忠公以旧记称王羲
之书为非又疑顾况自号华阳真逸谓此书类颜太
师沈存中直谓顾况所书而碑书篆者上皇山樵也
则谓况书不可也往时邵兴宗考次其文阙四十二
字而六字不完又有六字不知其次其后张𡒊自力
求之摹两山间其阙字三十有五不完者七而又别
卷一百六十七 第 7b 页 WYG0833-0577d.png
得十二字与兴宗不同昔刁景纯就金山经庋中得
唐人于经后书瘗鹤文以校兴宗子厚其字错杂失
序多矣宜直示之惟将进宁则不可究今并列存之
来者可以考矣文忠集古录谓得六百字今以石校
之为行凡十行为字廿五安得字至六百疑书之误
也余于崖上又得唐人诗诗在贞观中已刻铭后则
铭之刻非顾况时可知集古录岂又并诗系之耶(广川
书跋)

卷一百六十七 第 8a 页 WYG0833-0578a.png
  黄伯思学士以瘗鹤铭示余世谓晋右军将军王逸
少书欧阳公疑华阳居士唐顾况道号然逸少逋翁
其书可见不与此类尝考次其年羲之生晋惠帝大
安二年癸亥岁至穆帝升平五年辛酉岁卒当五十
九年而成帝咸和九年太岁在甲午逸少当三十二
岁逮四十八年辛亥始去会稽其时未尝至朱方华
阳又非其郡邑所望不得以此为称顾况卒于贞元
末当元和七年为壬辰九年为甲午良不及也上推
卷一百六十七 第 8b 页 WYG0833-0578b.png
壬辰岁为天宝十一载况当儿稚其号华阳乎盖自
贞元以后皆不合于此昔陶弘景尝以其居华阳观
故自号华阳隐居贞白平时著书不称建元直以甲
子纪其岁今曰壬辰岁得之山阴甲午岁葬于朱方
壬辰当天监十一年甲午则其十三年也隐居以天
监七年游海岳往会稽来永嘉至十年还茅山十二
年弟子周子良仙去贞白作传即十一年在华阳此
其可知也或曰茅山碑前一行贞白自书与今铭甚
卷一百六十七 第 9a 页 WYG0833-0578c.png
异则不得为陶隐居所书然华阳真逸特其撰铭若
其书者上皇山樵也四人各以其号自别固不得识
其姓名疑皆隐君子也然其书在江岩石壁摹拓最
难又石摧压其上人不得至风雨雪霜不及故字画
至今尚完或疑梁以书传逮六百年不应如新刻于
石余求铭后王瓒书盖自贞观至今亦无讹缺贞观
去梁未久可考而知也(广川书跋)

  宋曹士冕云焦山瘗鹤铭笔法之妙为书家冠冕前
卷一百六十七 第 9b 页 WYG0833-0578d.png
辈慕其字而不知其人最后云林子以华阳真逸为
陶弘景及以句曲所刻弘景朱阳馆帖参校然后众
疑释然其赏鉴可谓精矣以余考之一本山樵下有
书字真宰下有立石二字一本我传尔铭作出于上
真尔其藏灵作纪尔岁辰张壆本作丹阳外仙邵亢
本作丹阳仙尉又有作丹阳外仙尉者且中间辞句
亦多先后不同尚俟拿舟过扬子手自摹印以稽其
得失之一二可也(王氏法书苑)

卷一百六十七 第 10a 页 WYG0833-0579a.png
  右梁陶弘景正书瘗鹤铭刻京口焦山西南之麓下
临江水予弘治甲子尝游焦山问僧铭之所在则云
已崩裂堕江虽水落亦不复见予信之载其语游山
记中正德丁丑冬再至京口钱逸人德孚为予言尝
识其处予既惊喜且自笑昔为僧所诳遂与德孚及
乡贡士俞贞明渡江登山踏雪寻之果得于石壁之
上可读者仅二十字因拓以归未至铭数十步崖上
有宋嘉熙二年陆放翁题字云踏雪观瘗鹤铭乃知
卷一百六十七 第 10b 页 WYG0833-0579b.png
昔人好奇已先于余铭残缺而录其全文好奇之士
庶几同一快也(金薤琳琅)

  瘗鹤铭见称于世不在兰亭之下但以其僻在荒寂
山僧惮于摹拓绐云崩裂堕江人间既少其本虽京
口士大夫往来山中亦以僧言为信吾师南濠先生
家藏碑刻甲于东南尝录其文悉加题品为金薤琳
琅凡数十卷独以未得此铭为恨迩者放舟京口冒
雪渡江果得于山石之下亲拓以归由是此铭复传
卷一百六十七 第 11a 页 WYG0833-0579c.png
人间而僧亦不能隐矣昔姜白石有兰亭考俞寿老
有兰亭续考元庆敢窃其义取古今论辨缉为一编
名之曰瘗鹤铭考天下后世岂无同予之好者乎正
德戊寅正月十日姑苏顾元庆谨书(瘗鹤铭考)

  瘗鹤铭考(陈鹏年辑)

  瘗鹤岩一曰羲之岩(有瘗鹤铭中有逸少书三字故人又以为羲之岩)

  霹雳石(在瘗鹤岩侧)

  瘗鹤铭在焦山下江水中

卷一百六十七 第 11b 页 WYG0833-0579d.png
  瘗鹤铭并序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人逸少书鹤寿
不知其纪也壬辰岁得于华亭甲午岁化于朱方天
其未遂吾翔寥廓耶奚夺之遽也乃裹以悬黄之币
藏乎兹山之下仙家有立石旌事篆铭不朽词曰相
此胎禽浮丘著经乃徵前事出于上真余欲无言纪
尔岁辰雷门去鼓华表留声我惟髣髴事亦微冥尔
其何之解化维宁后荡洪流前固重扄右割荆门未
下华亭爰集真侣瘗尔作铭江阴真宰丹阳外仙尉
卷一百六十七 第 12a 页 WYG0833-0580a.png
降山徵君(此宋咸淳间所存者也)

  瘗鹤铭并序华阳真逸撰鹤寿不知其纪也壬辰岁
得于华亭甲午岁化于朱方天其未遂吾翔寥廓耶
奚夺之遽也乃裹以悬黄之币藏乎兹山之下仙家
立石旌事篆铭不朽词曰相彼胎禽浮丘著经乃徵
前事出于上真余欲无言纪尔岁辰雷门去鼓华表
留声我惟髣髴事亦微冥尔其何之解化维宁后荡
洪流前固重扄右割荆门未下华亭爰集真侣瘗尔
卷一百六十七 第 12b 页 WYG0833-0580b.png
作铭上皇樵人逸少书(此府治后石刻临本)

  赵氏金石录云集古录华阳真逸是顾况道号遍检
唐史及况文集皆无此号惟况撰湖州刺史厅记自
称华阳山人尔不知欧公何所据也苕溪渔隐曰集
古录疑前后有人同斯号者西清诗话云余读道藏
陶隐居外传号华阳真人晚号华阳真逸此盖同斯
号矣集古录又以字不类羲之笔法而类颜鲁公不
知何人书也第苏子瞻黄鲁直皆以此铭为右军书
卷一百六十七 第 13a 页 WYG0833-0580c.png
得非本润州图经而言之故鲁直云顷见京口断崖
中瘗鹤铭大字右军书以此观之遗教经良非右军
笔画也若瘗鹤铭当为右军书使人不疑如欧阳评
颜柳诸公书最为端劲然才得瘗鹤铭髣髴尔唯颜
鲁公宋开府碑瘦健清拔在石玉间又尝有诗云小
字莫作痴冻蝇乐毅论胜遗教经大字无过瘗鹤铭
东观馀论云晋成帝咸和九年甲午岁逸少方年三
十二不应己自称真逸此铭决非右军审矣又与刘
卷一百六十七 第 13b 页 WYG0833-0580d.png
无言论书云焦山瘗鹤铭俗传王逸少书非也一小
书中载云陶隐居书此或近之然此山有石刻王瓒
一诗字书全类此铭不知即瓒书抑瓒学铭中字而
书此诗也尝亲至彼观之疑即瓒书也下有云上皇
山樵人逸少书非王逸少也盖唐有此人亦号逸少
尔东观馀论又有此二说

  蔡佑杂记云焦山瘗鹤铭不著姓氏但称华阳真逸
世因谓羲之书虽前辈名贤皆无异论独章子厚丞
卷一百六十七 第 14a 页 WYG0833-0581a.png
相不以为然缘石刻在崖下水中非穷冬水落不能
至其处其侧复有司兵参军王瓒题名小字数十与
瘗鹤铭字画一同虽无岁月可考官称乃唐人则章
丞相可谓明鉴也又古洲马子严题云余淳熙己酉
岁为丹阳郡文学暇日游焦山访此石刻初于佛榻
前见断石乃其篇首二十馀字有僧云往年于崖间
震而坠者余不信然遂拿舟再历观崖间尚馀兹山
之下二十馀字波间片石倾倒舟人云此断碑水落
卷一百六十七 第 14b 页 WYG0833-0581b.png
时亦可模拓余因请于州将龙图阁直学士张子颜
发卒挽出之则甲午岁以下二十馀字偶一卒曰此
石下枕一小石亦觉隐指如是刻画遂并出之其文
与佛榻所见者同持以较之第阙二字而笔力顿异
乃知前所见者为寺僧所绐耳因摹数本以遗故旧
近观陶隐居诸刻反覆详辨乃知此铭真陶所书前
辈所称者众矣惟长睿之说得之

  元郑杓衍极第二卷论瘗鹤铭而刘有定释云润州
卷一百六十七 第 15a 页 WYG0833-0581c.png
图经以为王羲之书或曰华阳真逸顾况号也蔡君
谟曰瘗鹤文非逸少字东汉末多善书唯隶最盛至
于晋魏之分南北差异钟王楷法为世所尚元魏间
尽习隶法自隋平陈中国多以楷隶相参瘗鹤又有
楷隶笔当是隋代书曹士冕曰焦山瘗鹤铭笔法之
妙为书家冠冕前辈摹其字而不知其人最后云林
子以华阳隐居为陶弘景及以句曲所刻隐居朱
阳馆帖参较然后众疑释然其鉴赏可谓精矣(右俱丹徒
卷一百六十七 第 15b 页 WYG0833-0581d.png
县志志内载集古录一则又载节录东观馀论广川书跋二则全文俱已见前兹不重录)

  延陵吴宁野京口三山赞序云北固之东则焦山焦
山之胜则瘗鹤铭陶贞白踵焦处士而栖隐山灵为
之改观碑在层峦蔚然苍古淋漓要非近代可儗尝
有赝本世共冤之

  东海屠赤水云瘗鹤铭梁陶弘景书世传在直隶镇
江府焦山寺山峙水中今不可得其字神妙(此董香光题考
槃馀事)

卷一百六十七 第 16a 页 WYG0833-0582a.png
  山阴不见换鹅经京口空传瘗鹤铭潇洒谪仙来作
郡风流太守为开亭两篇玉蕊尘初涤四体银钩迹
尚新我久临池无所得愿观遗法快沉冥(右宋苏文忠公题墨
妙亭诗)

  瘗鹤铭余往岁游焦山后崖水落时得之仅数字耳
而此帖乃一百许字盖取旧本刻之壮观亭者刻手
精颇不失初意可玩也其书炳烺今古第不知为何
人造润州图经谓为王右军至苏子瞻黄鲁直确以
卷一百六十七 第 16b 页 WYG0833-0582b.png
非右军不能也欧阳永叔疑是顾况尤无据黄长睿
谓为陶隐居又谓即丹阳尉王瓒瓒腕力弱不办此
隐居虽近似要之亦悬断也余不识书窃以为此铭
古拙奇峭雄伟飞逸固书家之雄而结体间涉疏慢
者手不随者恐右军不得尔至于锋秃颖露非尽其
本质亦以石顽水泐之故而鲁直极推之又酷爱之
得无作捧心邻女耶取鲁直书作小推诘渠不能不
面赤也

卷一百六十七 第 17a 页 WYG0833-0582c.png
  焦山瘗鹤铭或以为陶隐居或以为顾况或谓即王
瓒笔独苏长公黄太史以为非右军不能而苕溪渔
隐辨其误似更有据余所藏旧拓铭书仅缺二十馀
字盖郡守模之壮观亭者虽结法加密而天真微刓
叶伯寅常从其舅氏周六观游焦山于水中探刻石
摩挲久之不及拓时时怅恨昨年秋得袁尚之本仅
十六字加装潢属余题其后六观慱雅君子清言为
一时冠不幸早夭伯寅念之尤切毋亦寄渭阳之思
卷一百六十七 第 17b 页 WYG0833-0582d.png
于朱方之化耶题毕三叹(右王弇州焦山瘗鹤铭跋二首)

  瘗鹤铭今在丹徒县焦山下刻于崖石辍耕录云须
潮落方可模故罕得其全文者欧阳文忠公以旧记
称王羲之书为非又疑顾况号华阳真逸而此书类
颜太师沈存中则真以为况黄长睿东观馀论谓陶
弘景尝居华阳故自号华阳隐居弘景著书不称建
元直以甲子纪岁今此铭曰壬辰曰甲午壬辰梁天
监十一年甲午十三年也弘景以天监七年游海岳
卷一百六十七 第 18a 页 WYG0833-0583a.png
住会稽及永嘉至十年还茅山十二年弟子周子良
化去弘景为作传即十一年在华阳可知也董逌书
跋载南阳张壆所记云瘗鹤铭今存于焦山凡文章
句读之可识及点画之仅存者百三十馀字而所亡
失者几五十许计其完书盖九行行之全者二十五
字而首尾不预焉熙宁三年春余索其遗逸于焦山
之阴偶得十二字于乱石间石甚迫隘偃卧其下然
后可读故昔人未之见而世不传其后又有丹阳外
卷一百六十七 第 18b 页 WYG0833-0583b.png
仙江阴真宰八字与华阳真逸上皇山樵似是真侣
之号余于崖上又得唐人诗诗在贞观中已列铭后
则铭非顾况可知矣今考此铭字体与旧馆坛碑正
同其为隐居书无疑予友淮阴张弨以丁未十月探
幽山下复得七字云惟宁之上有厥土二字华亭之
上有爽垲势掩四字其右题名徵下有君字皆昔人
之所未见也(右顾宁人金石文字记)

  已上俱陈鹏年沧洲瘗鹤铭考

卷一百六十七 第 19a 页 WYG0833-0583c.png
  瘗鹤铭辨(张弨著)

  瘗鹤铭刻于焦山西足当江流之冲怒涛走齧其下
想昔日轰裂之时正值雷雨之夕俗因传为雷轰石
其石常没于江惟冬日水落始得见予遥为慨念者
非一日矣丁未十月望后三日乃得过此先观重刻
二石次至壮观亭址右俯瞰破石丛杂摄衣下寻见
一石仰卧于前一石卧于后字在石下去泥沙咫尺
卧地仰观始见字迹又一石侧立剥甚各存字多寡
卷一百六十七 第 19b 页 WYG0833-0583d.png
不一急命仆各拓一纸时落日风寒不能久立遂乘
片帆回所寓之银山兰若挑灯审视未得其详及就
寝则又念此不置竟夜无眠次日复往拓之遂有如
晤故人之意第仆石之下仰拓为难仆之两手又不
能兼理拓具予乃取其旁之红紫落叶敷藉于地亲
仰卧以助之墨水反落污面不顾也及拿舟而返予
之周旋于石隙者已三日矣手足不宁上下如猿蟹
状衣履皆穿始各得四纸所幸者凑其裂痕详其文
卷一百六十七 第 20a 页 WYG0833-0584a.png
字皆历历可睹所少者无几尔此刻因手书于石其
字之大小疏密亦不一谨按原石存字上有并列六
行下有并列三行是当时本文之定位也惟其间残
缺一段难于追寻及察重刻二种云是本之海昌陈
氏玉烟堂帖内者窃意摹本山之书而重刻之未有
不先求本山之旧迹而反依转摹之本以意为增损
者岂因水涸之时未能详求或转相委托以蹈承讹
袭舛之辙而不肯如予之身任劳苦欤此所以不得
卷一百六十七 第 20b 页 WYG0833-0584b.png
不辨也初刻因浅学寡闻不能骤得證佐是以未详
厥后遍搜诸书论列始觉瞭然兹亦不能具载但节
录东观馀论广川书跋内切要之处知非王逸少书
并非陶顾所书凡予之欲言者古人已先言之殊胜
予之喋喋也

  宋黄伯思东观馀论载邵资政亢考次瘗鹤铭文见


  宋董逌广川书跋二则已载刁景纯得金山经庋唐
卷一百六十七 第 21a 页 WYG0833-0584c.png
人书瘗鹤铭文后

  (弨)按二书论次出于宋熙宁之时其字之完阙皆有
次序当取为程式俱前列原文未免漏略今以(弨)
拓先于侧立石上得八字仰卧石上得三十字仆石
下原存二十三字并不全二字后察出惟宁上得厥
土二字华亭上得爽垲势掩四字其右题名徵字上
得岳字徵字下得君字此八字俨然见存合前六十
九字何以数百年之诸君竟未之见耶据张子厚云
卷一百六十七 第 21b 页 WYG0833-0584d.png
石甚迫隘偃卧其下然后可读即(弨)当日同仆仰卧
拓出时阅之甚觉漶漫旋粘置壁间宛转揣摩累日
累夜象其形势绎其文理而后得此八字盖不敢以
漫不经意而使古人遗迹等诸过眼烟云也曩曾遍
质之宇内鉴赏诸君皆惊叹信然东吴顾亭林先生
所著金石文字载云淮阴张弨审订复得八字可谓
毫发无遗矣兹欲论其全势苟不实有所据徒付空
谈究何益乎今所据者惟于原石上下见存之定位
卷一百六十七 第 22a 页 WYG0833-0585a.png
即可揆度其馀而予所尤难慭置者祗在其间亡失
一段又据广川跋云行之全者率二十五字即为句
读之约束定数每行除上下存者若干又据各本所
传之文填写凑合恰当原位自无容那移其无證佐
不敢擅入者仅阙十字

  金山唐人书本存字如去莘西竹法里山阴之类
尽可成句亦不轻为引用

  较前后诸本又独多矣然不比寻常碑版楚楚易读
卷一百六十七 第 22b 页 WYG0833-0585b.png
故非图不明非注不悉特依原式完阙断裂之形胪
列于左

  图内大书者为原存六十一字又不完二字

  大书旁圈者为(弨)新得八字合六十九字

  原存宋人补刻前序三十四字亦大书之

  方格者字亡而文存因考诸本皆同故注于旁以便
句读计六十三字又序我下不完一字

  方格旁无注者系阙文十字

卷一百六十七 第 23a 页 WYG0833-0585c.png
卷一百六十七 第 23b 页 WYG0833-0585d.png
卷一百六十七 第 24a 页 WYG0833-0586a.png
  标题止存一鹤字华阳真逸字可以想见
难拓闻数载前尚有纪也二字今亡

  汉唐而下碑亦有逆书者后人以朱紫阳书太极篇
改作顺行识者议之

  今本山重刻横直二种皆全依玉烟堂帖本前后改
窜不同与原石位次参差不合并字体多讹亦列于
此以备对勘

  瘗鹤铭(并序) 华阳真逸撰

卷一百六十七 第 24b 页 WYG0833-0586b.png
  鹤寿不知其纪也壬辰岁得于华亭甲午岁化于朱方
天其未遂吾朔寥廓耶奚夺之遽也乃裹以玄黄之币
藏乎兹山之下仙家有立石旌事篆铭不朽词曰
相此胎禽浮丘著经乃徵前事出于上真余欲无言纪
纪尔岁辰玄门去鼓华□留声我惟髣髴事亦微冥尔
将何之解化惟宁后汤洪流前固重扃右割荆门未下
华亭爰集真侣□尔作铭上皇山樵人逸少书夆山徵
士丹杨外仙尉江阴真宰立石

卷一百六十七 第 25a 页 WYG0833-0586c.png
  前标题□字今刻讹作□下有序讹作并序

  前题名一行原文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书十字今
刻前止有华阳真逸撰五字逸又讹作逸撰又讹作
撰乃于铭未插入上皇山樵人逸少书讹增人逸少
三字

  序首行上于字今刻讹作于

  序次行今刻奚夺下少余仙鹤三字夺又讹作□藏
讹作藏

卷一百六十七 第 25b 页 WYG0833-0586d.png
  序三行原文仙家下是无字下阙三字是我字我下
又一字不完方接故立石字今刻仙家下讹作有直
接立石字应少七字又旌讹作旌

  铭首行原石上存相此等六字下存华表等五字其
间阙十四字当是浮丘著经下半句又余欲无言尔
也何明雷门去鼓三句下便恰合华表句矣今刻作
乃徵前事出于上真余欲无言纪尔岁辰多出二句
八字下占雷门二句之位与原石不合则次行唯髣
卷一百六十七 第 26a 页 WYG0833-0587a.png
髴之位亦不合矣又雷讹作玄鼓讹作鼓表讹作□
留讹作留形讹作声义讹作我

  铭次行上存唯髣髴等六字下存厥土等六字其间
阙十三字当是微冥一句又尔将何之一句解化下
半句下又阙一句即接厥土维宁矣今刻以解化接
惟宁为句竟参错损去二句八字与原位相远况原
位相远况原石惟宁上见存厥土二字盖未察也又
荡讹作汤

卷一百六十七 第 26b 页 WYG0833-0587b.png
  铭三行上存洪流等五字下存爽垲等八字其间阙
十一字当是重扃一句又左取曹国右割荆门下又
阙二字是爽垲上半句今刻重扃下作右割荆门未
下华亭察原石华亭上见存势掩二字何以改作未
下势掩上又存爽垲二字何以改作荆门可见各句
皆讹矣

  右题名一行原文夆字止存上半偏在右下是岳徵
君三字今刻讹作夆山徵士岳讹作山君讹作士

卷一百六十七 第 27a 页 WYG0833-0587c.png
  题名二行丹讹作舟

  题名三行原文江阴真宰四字今刻下增立石二字
右皆指数可见者不敢略加妄议想因重摹之时不
曾计其位次牵合足成尔再察元陶宗仪南村辍耕
录本亦有不同诸句云乃徵前事我传尔铭余欲无
言尔其藏灵又作义唯彷佛历下华亭奚集真侣董
文敏遂依之以刻石辍耕又云以余考之一本山樵
下有书字真宰下有立石二字一本我传尔铭作出
卷一百六十七 第 27b 页 WYG0833-0587d.png
于上真尔其藏灵作纪尔岁辰陈氏玉烟堂帖正本
之此今重刻二种又本之玉烟堂也末尾又云其间
词句亦多先后不同尚俟挐舟过杨子手自模印以
稽其得失一二可也可见南村亦是悬揣之词在元
时已无定准无怪近日之纷纷也又广东黎尧石并
严氏有翻刻之残本未睹其全然刻于他处或增减
无考如金山唐人书本己自不同惟刻于本山者后
人将信为真或原石渐至于沦亡或惮劳不精于搜
卷一百六十七 第 28a 页 WYG0833-0588a.png
考则终不能睹本来面目其为害孰甚乎请具眼者
辨之

  凡神物之在天地间也隐见固有其时而能力而宝
之者岂不以其人哉岐阳之石鼓岱峄之篆刻当昔
时消沉磨灭未尝不偃仆于烟榛霜草之间一旦有
好事者宝之聚之虽或不无残缺而人终不敢以讹
舛乱焉陆放翁云残璋断玦以真为贵岂在多耶顾
不然欤(弨)之于瘗鹤铭也既备列五本于前可以一
卷一百六十七 第 28b 页 WYG0833-0588b.png
览较然矣然释文虽详而本文未显究不能与石鼓
篆刻彪炳天壤吁可惜也原其要归仍以重立原石
为主请试言其次第盖重立之法宜先以仰面一石
侧立一石移置宝墨亭上至仆石虽大固曩所曾植
者若扶而立之江边斯称极快否则俟冬日水涸时
掘其沙土容身可拓再别磨一石依原位行次效宋
人之补刻重摹而精勒之亦一快也不然姑将仰面
一石取起可一朝而毕至为简易从来遗墨数字即
卷一百六十七 第 29a 页 WYG0833-0588c.png
可垂之久远况此石见存三十字已得首尾之大概
乎诚令此石先得无恙徐图再摹三十九字与不全
二字并宋人补序三十四字合一百三字置于一处
则神物复还旧观一以正前人之讹舛一以启后来
之信从力而宝之是所望于博雅君子首为倡率者
也予始于丁未迄于甲戌垂三十载其间遍游五岳
较刻诸书故鹿鹿无暇每思各依原形大小摹刻四
幅于家园日月逾迈忽至七旬呜呼予且老矣方苦
卷一百六十七 第 29b 页 WYG0833-0588d.png
形神之衰惫老病之相侵无可如何因念兹一段殷
勤细访亦大费苦心亟重刻此本并力疾双钩数纸
以待识者且玩而老焉可矣曩者谈长益先生曾为
题识今吾友潘子双南不时往还江淮即以相贻俾
藏于焦顶双峰阁上令久存其真不得淹没至于石
之果能复立耀光怪而吐虹霓他日有望气者是必
远知神物之所在也

  右张弨力臣瘗鹤铭辨

卷一百六十七 第 30a 页 WYG0833-0589a.png
  瘗鹤铭考(胡仔苕溪渔隐)

  第一条东观馀论(见前)

  第二条载金石录(见前丹徒县志)

  第三条载西清诗话及东观馀论二说(见前丹徒县志)

  瘗鹤铭(陶九成辍耕录)

  瘗鹤铭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鹤寿不知其纪也壬
辰岁得于华亭甲午岁化于朱方天其未遂吾翔寥
廓耶奚夺之遽也乃裹以玄黄之币藏兹山之下仙
卷一百六十七 第 30b 页 WYG0833-0589b.png
家无隐我故立石旌事篆铭不朽词曰相此胎禽浮
丘著经乃徵前事我传尔铭余欲无言尔其藏灵雷
门去鼓华表留形义惟彷佛事亦微冥尔将何之解
化惟宁后荡洪流前固重扃右割荆门历下华亭奚
集真侣瘗尔作铭丹阳外仙尉江阴真宰

  铭后述东观馀论广川书跋二则(俱已见前) 又刘有定
释衍极一则(见前丹徒县志) 又曹士冕曰以下至末(见前王氏
法书苑)

卷一百六十七 第 31a 页 WYG0833-0589c.png
  (右二书论跋虽已见前但丹徒县志及王氏法书苑仅采其说而不著其书今因王弇州引苕溪渔
隐张力臣引辍耕录故述其略于此惟辍耕录所载铭文又与前五本不同则备录焉)

  厉鹗太鸿瘗鹤铭诗

  我生好读浮丘经焦山来访瘗鹤铭累累之冢令威
叹羽化谁使传千龄乃知仙家重文字不异人世䛕
幽扃崩崖欹浪下无路直待水缩霜霰零墨痕溅面
叶藉背仰卧劣可摹真形张王近事僧指说(张弨王煐)
险欲动鱼龙听长沙陈公(鹏年)发天秘抉取覆以屋建
卷一百六十七 第 31b 页 WYG0833-0589d.png
瓴缮亭何必历三癸凿石直疑烦五丁上皇樵书今
得觌尤虑毡椎日敲击比量北海遇赵岐特护翠珉
藏复壁敢辞米老河豚讥赝本重镂外加羃篝灯侧
足窥大幽弹涡亲剔笔画遒真官若掌女青律筦牡
失职当穷搜百番赫蹄走书估三日卧看毋自苦摩
挲后此五百年锋棱就视空茫然吁嗟神物非近玩
不如天吴什袭犹能全

  六艺之一录卷一百六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