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六十五
卷一百六十五 第 1a 页 WYG0833-054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六艺之一录卷一百六十五  钱唐倪涛撰

  法帖论述三十五

  孙退翁庚子销夏记

  五月之末久旱不雨林居始觉有爇意静坐青藤
下取古石刻翻阅日以二卷为率忆丁亥之冬曾
著帖考今冉冉十三年矣旧所见者失去大半存
者重一寓目聊借以潇洒送日月而已烟云过眼
卷一百六十五 第 1b 页 WYG0833-0548b.png
宁敢谬执为常有乎退翁手记

  宋赐毕文简淳化阁帖

  淳化帖为墨苑至宝内府枣木板拓用澄心堂纸李
廷圭墨者绝少其字极丰穰而有神采凡钩捺转折
起伏诸法俱备宛如手书余初见一二本上有翰林
学士院印及绍圣三年装题字者极精工宝之如拱
璧忽于戊子之春见九本乃淳化四年赐学士毕士
安者拓法佳妙纸色墨色如古漆板诚海内第一部
卷一百六十五 第 2a 页 WYG0833-0549a.png
也时贾人索价甚昂余与子朴极力搜措衣物一时
俱罄盖恐市贾图利分晰售之使此奇宝无复珠联
璧合之日非为一人耽清玩也

  帖中第八卷第十卷俱有毕文肃题云淳化四年四
月二十八日当直中使就院赐御札八分千字文一
卷法帖一十卷受恩如是激节可知第九卷有苏丞
相颂题云苏氏家藏子容题第十卷题云乙卯闰六
月十四日太一宫斋晚临南轩看不知谁题下有长
卷一百六十五 第 2b 页 WYG0833-0549b.png
字印疑是贾秋壑又有李洪德秀题云右法帖十卷
得于吴兴苏氏乃元祐丞相魏公家物第八卷后用
公高之裔印盖言毕公高之后也余假守濡须郡刋
魏公谭训内载公于相国寺得毕文简赐本阁帖
甚奇且云文简以图书斥远祖名未中礼因考实录
淳化二年文简自考功郎拜学士四年出知升州然
则乃文简在翰林时所赐也下用李氏叔固印及李
氏家藏印

卷一百六十五 第 3a 页 WYG0833-0549c.png
  尝考辍耕录载大梁刘衍卿所见淳化祖石帖每卷
有题识种种今帖中无之然帖上洗去之痕甚多岂
别一本耶即此本耶至云淳化四年六月廿二日赐
毕士安按文简以四年五月出知外州何至六月复
有钦赐之事此则不可解者也原装用山和尚锦今
帖仍是山和尚锦盖锦中五色银锭纹名山和尚也
所谓祖石帖者帖几经翻刻而以原帖为祖石非别
有一帖在淳化之前而祖之也陆友仁以李后主升
卷一百六十五 第 3b 页 WYG0833-0549d.png
元帖为法帖之祖马传庆陈简斋等各袭其说至董
玄宰又以为澄清堂帖是祖帖皆误也宋太宗当平
定之后出内府之藏令王著摹勒石上以传后世岂
有反祖本亡国之帖而赐臣下乎

  余既得文简赐本而缺首卷以为大美忌完理固如
是正不必求全阅数日忽有持首卷来售者乃宋拓
之最精者也与宋人汪逵诸君所考无异无论墨色
开卷可辨其所刻卷数板字数相联而字比诸帖中
卷一百六十五 第 4a 页 WYG0833-0550a.png
字皆大他本所绝无有者也遂令十卷俱足亦异数
也戊戌李上林以所藏宋拓第五卷阁帖送阅宋裱
断坏已甚余重装之题云淳化官法帖真本极其丰
逸然带有开国朴气他本摹刻虽极精工非失之瘦
即失之媚远不及也吾向见第六卷第十卷上有翰
林学士院印及绍圣三年冬至前一日装题字乃初
拓本也又见第七卷第八卷上有贾似道印乃中年
拓本也今复见此第五卷上有横裂文乃晚年拓本
卷一百六十五 第 4b 页 WYG0833-0550b.png
也吾三见而备悉帖之终始惟拈出朴气二字则潭
绛大观诸刻一齐拜下风矣戊戌六月十六日退翁
记庚子五月二十四日重阅于集古阁

  宋赐本大观太清楼帖

  宋拓大观帖有黄白纸二种所见不一而黄纸者止
见一部字法精妙宛如手书乃徽宗赐宰相余深者
予初从市贾得二本于江右李梅公得二本莱阳左
旦明得二本浙江张尔唯得一本宝坻曾子固得一
卷一百六十五 第 5a 页 WYG0833-0550c.png
本第一本在以盐换烂纸者担头吴太和收之余再
四购求不与后以银酒卮十件易得止缺第九本闻
杭州姜汇思有此本虽非黄纸者然系初拓余有颜
鲁公大字麻姑坛记帖世无二本姜欲得之更益以
宋人画卷乃相易而十卷适完按此帖在宋时莆田
方楷曹以百万购之不得后年久散乱王澧翁多方
凑合始成全帙今兵火之后业已散乱如曩时而复
珠联璧合岂非神物在世有鬼神呵护之以至是乎
卷一百六十五 第 5b 页 WYG0833-0550d.png
王澧翁有手跋极详

  宋拓绛帖

  绛帖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共四卷乃宋人方楷所藏
本又第六卷上有水精宫道人印乃赵子昂所藏本
皆纸墨精妙绛帖之最佳者也按绛州法帖二十卷
乃潘师旦用淳化帖重摹而参入别帖视宋人翻刻
阁帖此最精采师旦尚哲宗秦国公主又名潘驸马
帖潘自能刻石虽井栏阶砌皆遍刻无馀故段数最
卷一百六十五 第 6a 页 WYG0833-0551a.png
多或长尺馀者师旦死二子析而为二长者负官缗
没十卷于库绛守重刻下十卷足之谓之东库本幼
者复重摹上十卷亦足成一部于是绛有公私二本
靖康兵火石并不存金人百年之间重摹至再南渡
后潘氏真本已称难得今传世者大约皆𣙜场中翻
刻所谓亮字不全本新绛本北本是也如方赵二公
藏本真此时之星凤矣余又于王长垣寓见方楷所
藏第九第十二卷而第九卷首页断损处与单炳文
卷一百六十五 第 6b 页 WYG0833-0551b.png
所考吻合单炳文云淳化官本法帖今不复多见其
次绛帖最佳而旧本亦已难得尝以数本较之字画
多不符某家所藏旧本第九卷大令书一卷第四行
内面字右边转笔正在石破缺处隐然可见今本乃
无右边转笔全不成字其面字下一字与第五行第
七字亦不同又第七行第一字旧本乃行书正字今
本乃草书心字笔法且俗余所见九卷与单考无异
信乎方氏所藏本为当今第一即赵本虽真亦觉墨
卷一百六十五 第 7a 页 WYG0833-0551c.png
色少逊其馀上有日月字等号者不足言矣

  潭帖

  甲申后余见潭帖最多有初刻本有私第本有碑匠
家本有新刻本有三山木本皆潭也而以刘丞相命
僧希白所刻者为最今所藏第三第四二卷乃希白
所摹刻者故独存之字法清劲不俗不媚绛帖之下
屈指惟此帖耳昔苏子瞻桂帅程钦之家见潭帖谓
希白作字自有江左风味故长沙帖比淳化待诏所
卷一百六十五 第 7b 页 WYG0833-0551d.png
摹为胜世俗不察争访阁本误矣子瞻善书者乃以
为潭胜阁帖何比拟失伦耶盖子瞻之书从唐人颜
鲁公杨少师入手不深究晋旨故其言如是信乎鉴
帖之难也阁中不收颜鲁公犹之文选中不收兰亭
叙盖当日岂无见而然政难与世人深语耳

  定武禊帖肥本

  余生平酷爱兰亭叙不啻昔人所谓有兰亭癖者然
求一真定武本三十年无所遇所收者宋人翻刻本
卷一百六十五 第 8a 页 WYG0833-0552a.png
至于唐石宋拓戛戛乎难言之矣南和白侍御抱一
家传一本是赵子固藏本所谓落水兰亭也其本旧
称阔行五字未损神韵浑沦世间第一鸿宝侍御由
林县令徵为御史此帖不一日去手壬午余自楚中
典试回侍御招余饮出此帖侑觞侍御为余门人余
不敢一语赞恐侍御疑余欲得之也既而世道沧桑
侍御避地会稽余次儿道楷亦就婚在彼每出帖相
示辄言不能令余再见之惨然不乐越十五年侍御
卷一百六十五 第 8b 页 WYG0833-0552b.png
隐居山中学出世法忽遣一介之使持帖遗余退谷
中谓入山来一切俱弃岂可独留此物以累清虚乎
余意不欲收使者不肯持回适有唐僧贯休所画罗
汉卷神奇绝世乃以遗之觉三十年大愿一旦豁然
而故人高谊时时在我心目间也

  赵子固所藏兰亭乃姜白石旧物后有白石跋云嘉
泰壬戌十二月因与乡人汤伯升过董道人许见此
禊帖知是乌台卢提点者所藏定武旧刻后数日雪
卷一百六十五 第 9a 页 WYG0833-0552c.png
后更欲雪上车寒凛因诣董买得之又跋云廿馀年
习兰亭皆无入处今夕镫下观之颇有所悟漫书于
此此帖后归于霅川萧氏在其家二十年又归于俞
玉鉴家又归于高干办家赵子固托满师以半万劵
得之舟过升山风厉帆坏子固抱帖立浅水中曰兰
亭在此馀不足惜也乃自为跋数百言以记之末云
首尾三十年心好目玩终获为我物几死犹不恨也
人其可以轻视乎余有此哉其笃好之如此

卷一百六十五 第 9b 页 WYG0833-0552d.png
  赵松雪跋云古今言书者以右军为最善评右军之
书者以禊帖为最善真迹既亡其刻之石者以定武
为最善然而纸墨有精疏拓手有工拙于是优劣分
焉此本纸墨精拓手工在定武中岂非至宝耶又云
吾观禊帖多矣未有若此本之妙者此本后或归子
昂也

  定武禊帖瘦本

  瘦本定武帖缺角处有柯九思印盖其所藏也姜白
卷一百六十五 第 10a 页 WYG0833-0553a.png
石言兰亭石本以有锋芒棱角为胜此本群带右流
天五字已缺而锋颖神采奕奕拓法之最工者也济
南邢子愿曾翻刻之视此相去千里矣甲午始来予
家余曾题之云昔人谓评兰亭如聚讼其实有不然
者兰亭之有定武如众星之有斗群峰之有岳也举
目可辨宁待聚讼乎兰亭之妙法度悉备而不以法
见神力俱足而不以力见所谓纯绵裹铁此真是矣
宋人极力规模不下百本或学其纯绵而失之妩媚
卷一百六十五 第 10b 页 WYG0833-0553b.png
或学其裹铁而失之硬直即面貌已远况精神乎此
本在赵中舍士祯家济南邢太仆得之太仆殁归于
新城王氏兵乱淄川人以五斗米易得携至京师不
知重也刘安丘见之叹赏其人乃珍秘之时余物色
定武帖不得再四购求不许其人爱余唐人维摩说
法图及宣铸乳炉乃彼此相易未几赵子固所藏五
字未损本亦至子固本肥此本瘦盖纸有厚薄湿燥
之不同寔一石也于是宇内秀气尽在吾几砚前矣
卷一百六十五 第 11a 页 WYG0833-0553c.png
余未见赵柯藏本之先日所服膺惟国学本此本明
初出于天师庵土中送至国学字法遒秀气味深厚
宋人诸家所临远不及之每疑燕京自石晋后沦于
境外此石何时所刻何时入土定在石晋以前姜尧
章云定武本在官库中熙宁中薛绍彭刻一副本易
之取原石刻损五字以归此本五字未损或薛氏所
刻副本乎又云大观间诏取薛氏所藏石龛置宣和
殿内丙午敌至与岐阳石鼓俱载而北今石鼓具在
卷一百六十五 第 11b 页 WYG0833-0553d.png
而兰亭何在此本五字未刻损非薛氏所藏石也盖
定武今之定州去京师不远薛氏所刻副本金元人
移之于此理或然也

  宋刻石今存者一为颖上本相传颖上井中夜放光
如虹县令异之使下探得兰亭及六铜罍一为长冶
本崇祯初陜西苟好善令长冶掘地得兰亭及舍利
数颗苟与余同官沛梁时曾以拓本见遗今石己在
苟君家矣余所见前人集本如宋理宗御府所集最
卷一百六十五 第 12a 页 WYG0833-0554a.png
为精工每刻玉池皆用御府图书其一百一十七刻
俱全在故内今零散不可问矣又南宋丞相游似所
集亦百馀本今西川胡菊潭先生所收二三十本后
皆有手题用景仁及克斋图书其中有御府领字从
山本极为精采余手摹之刻石置砚山斋

  右军黄庭经

  黄庭经传世者少佳本褚河南临者旧称第一然石
缺其半乙酉之春从市买得宋装小册一函展视用
卷一百六十五 第 12b 页 WYG0833-0554b.png
笔之妙宛如手书其墨色拓工俱绝上书御府古石
刻盖唐石而宋装也为宋高宗所鉴赏上有内府图
书印及奉华宝藏印刘夫人掌内书记居奉华堂凡
有上品书画始用其印此帖诚不世之珍每晨坐小
窗下旭光满室开卷欣然盖十五年于兹矣

  二王洛神赋

  右军所书洛神赋世绝不传大令亦不见全本此石
不知何时所刻笔致古逸真翩若惊鸿宛如游龙世
卷一百六十五 第 13a 页 WYG0833-0554c.png
目所不经见者合装成帙余曾有题云向闻王右军
有所书洛神赋求之二十年勿获寓目即大令洛神
亦止见宋拓十三行耳丁亥之春同钱(阙名)于报国
寺松下见右军洛神钱咋舌称为异宝越数日复见
大令全文二王妙迹一旦完聚真异数也宋人董广
川最称该博其书跋云逸少此赋当以为第一今无
复存者但子敬所书犹未可以伯仲间论也又云昔
马澄评右军书谓劝进洛神赋诸书皆作今体知逸
卷一百六十五 第 13b 页 WYG0833-0554d.png
少尝书此赋子敬当是习其家学耳是广川止见大
令洛神未见右军书也今并子敬书亦无复存者矣
名迹在世有日减无日增可慨也余行年六十始获
睹此良厚幸矣退翁记于西山之烟霞窟

  大令洛神帖后有元人跋云子敬书洛神如龙如鸾
莫可踪迹世代以来咸知所宝或以十三行或以八
行为珍秘其全文不可复得盖可知已此刻具其文
可想像也更当兵乱临揽宁不慨然至正二十六年
卷一百六十五 第 14a 页 WYG0833-0555a.png
岁在丙午五月二十一日跋是日为小暑节天气蒸
雨久之数点而止华盖叟记

  澄清堂帖

  澄清堂所刻皆右军书计十卷黄长睿谓唐贺季真
手摹者李后主得之刻石澄清堂极其精善远在淳
化阁之上惜世无传者余仅得第一第二第四共三
卷然王氏书法备于是矣是帖余付之朴儿置天津
海云阁戊戌五月余同内人观海取此帖舟中一日
卷一百六十五 第 14b 页 WYG0833-0555b.png
数十展记旧所跋

  李后主刻此帖后宋太宗见而悦之因刻淳化阁相
敌至于神骨风致固非王侍书所能办耳(五月二十五日海门
舟中)

  书家草法宜入规应矩力能扼腕处处停笔为佳所
谓忙中不及作草也此法惟右军独据其胜而澄清
帖悉传其神(杨村舟中)

  舟至河西务司关者胡君亟欲相晤以舟小有内眷
卷一百六十五 第 15a 页 WYG0833-0555c.png
辞之乃出精楮求书并赠其先人震亨所著书余喜
为临此帖觉腕力差胜盖原本极佳窥其几微便胜
数倍此名帖之足宝也(河西务舟中)

  吾行年六十始知草法友人陈石云窥其旨而未熟
王孟津熟矣而未得其法盖作草最忌连绵子敬所
以不及右军细玩澄清帖思过半矣(泊舟张家湾夜半大雨挑灯记
此)

  王右军临钟繇力命帖墓田帖

卷一百六十五 第 15b 页 WYG0833-0555d.png
  右军所临钟太傅书乃南唐墨宝堂石神韵俱全信
乎其为墨宝也太傅字形多匾阔带有隶意右军但
以己意临之不区区求形相之似也古人临书惟欲
发露自己精神不肯寄人篱下往往如此赵子昂云
兰亭与丙舍帖绝相似乃王自似王非王之似钟也

  王右军黄庭经

  余有御府本黄庭经特为宝重又得宋拓残阙本乃
褚河南所临宋高宗刻之禁中米元章所谓天下第
卷一百六十五 第 16a 页 WYG0833-0556a.png
一也虽存者仅半然不失为宝今行世乃吴通微书
视此不啻霄壤矣

  王右军乐毅论

  乐毅论是王右军亲书于石以贻后人者唐太宗取
入御府甃昭陵中后温韬盗发旧石已碎宋学士高
绅以铁束之其末独存海宇此本是也欧阳文忠云
其石高学士之子弟质钱于富人而富人家失火遂
焚其石赵德父云石未焚后在郎官赵竦家木匣贮
卷一百六十五 第 16b 页 WYG0833-0556b.png
之极为珍惜亲旧有求墨本者必手摸以遗之后不
知所在近人李日华有一本题一脩字传为欧阳重
刻然世亦罕见今所传行者乃宋人王著伪书耳

  王右军东方朔画赞

  贞观所购大王书评定以黄庭第一画赞第二则知
此帖唐时尚在御府所谓殉葬王敬仁乃伪也书法
挺劲与他书稍异唐初诸贤无不自此入手而柳诚
悬得之为多观护命经固全用其法也

卷一百六十五 第 17a 页 WYG0833-0556c.png
  王右军曹娥碑

  宋拓曹娥碑乃宋高宗御府本书法静婉贞淑如觌
其人书事至此真可倾国昔赵文敏评定其墨迹曰
如亲见吕仙听吹玉笙可以称量天下之书讵不信


  六月七日为初伏天气蒸雨数年来无此奇热也阅
此帖殊觉清风习习不啻赤脚踏层冰也

  王右军笔阵图

卷一百六十五 第 17b 页 WYG0833-0556d.png
  相传卫夫人有笔阵图右军题其后累代皆以为右
军书余观其论书语殊浅薄尚不及孙虔礼而书法
亦远逊右军他书殆后人妄为之耳赵子固云学书
必先定间架若论间架莫平正于此矣操觚者所必
资也至孙虔礼云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是又在人自
得何如耳

  王右军十七帖

  唐文皇收右军遗迹率以一丈二尺为一卷因首有
卷一百六十五 第 18a 页 WYG0833-0557a.png
十七字故名十七帖李后主得贺知章临本刻之澄
心堂大观中又刻之太清楼俱精工至唐人双钩墨
迹后有敕字者万历中在京师王思延家济南邢子
愿借之上石亦甚苍劲有致不逊宋刻国变后北石
不存后人恐未得见也

  晋人以书擅当代然见之碑板无一佳者至周孝侯
碑不知何人假之为右军书且其文谬妄前人驳之
详矣不足存也

卷一百六十五 第 18b 页 WYG0833-0557b.png
  又

  宋本淳化阁帖

  乙酉贾人持阁帖第十卷来看上有水晶宫道人印
是赵文敏家物文敏跋云淳化中诏翰林侍书王著
以所购书繇三代至唐釐为十卷摹刻秘阁题曰上
石其实木也既成赐宗室大臣人一本自此遇大臣
进二府辄墨本赐焉后乃止不赐故世尤贵之黄太
史曰禁中板刻古帖皆用歙州贡墨墨本赐群臣今
卷一百六十五 第 19a 页 WYG0833-0557c.png
都下用钱万二千便可购得元祐中亲贤宅借板墨
百本分遗宫僚用潘谷墨光辉有馀而不甚黟黑及
有木横裂文士大夫不能尽别由此观之刻同而墨
殊亦有以也甲申岁五月余于书铺中得古帖三卷
第二第五第八明年五月又得七卷多第八缺第九
六月以其多者加公权帖一卷于钱塘康自修许易
得第九卷始为全书虽墨有燥湿轻重造有工拙皆
为淳化旧刻无疑是可宝也自太宗刻此帖转相传
卷一百六十五 第 19b 页 WYG0833-0557d.png
刻遂遍天下有二王府帖大观太清楼帖绍兴监帖
淳熙修内司帖临江戏鱼堂帖利州帖黔江帖卷帙
悉同又有庆历长沙刘丞相私第帖碑工帖尚书郎
潘师旦绛州帖工库帖稍加损益卷帙亦异其他琐
琐者又有数十家而长沙绛州帖最知名要皆本此
帖书法之不丧此帖之泽也

  王大令十三行

  余有宋刻洛神十三行精采如手书董玄宰云十三
卷一百六十五 第 20a 页 WYG0833-0558a.png
行真迹元时在赵文敏家使我得之则不啻也一日
得见文敏所书跋云晋王献之所书洛神赋十三行
二百五十字人间止有此本是晋时麻笺字画神逸
墨彩飞动绍兴间极力搜访仅获九行一百七十六
字所以米友仁跋作九行定为真迹宋末贾似道执
国柄不知何许复得四行七十四字欲续于后则与
九行之跋自相乖忤故以绍兴所得九行装于前仍
以绍兴小玺款之却以续得装于后以悦生胡卢印
卷一百六十五 第 20b 页 WYG0833-0558b.png
及长字印款之孟頫数年前见此神物托集贤大学
士陈公颢委曲购之既而孟頫告归延祐庚申忽有
僧持陈公书并此卷见遗陈公诚磊落笃实之士不
失信于一言岂易得也因并及之又有一本是宣和
书谱所收七玺完全是唐硬黄纸所书当是唐人临
本后有公权两行云子敬好写洛神赋人间合有数
本此其一焉宝历元年正月二十四日起居郎柳公
权记吾不敢以为真迹盖晋唐纸异亦不可不知也

卷一百六十五 第 21a 页 WYG0833-0558c.png
  智永千文

  智永尝书千文八百本散在江南诸寺今尚有墨迹
存世宋大观中薛氏以长安崔氏所藏真迹刻石极
其精善余所收乃当时旧拓不待验律吕为律召及
有方纲摹字而知其妙也董玄宰云智永为虞世南
之师作永师书当思永师用笔乃不笨钝作永兴书
当思永兴用笔乃不板结吾家有赵文敏六体千文
惟楷书纯类智永盖以虞伯施参合为之遂为古今
卷一百六十五 第 21b 页 WYG0833-0558d.png
之绝

  智永千文在宋原有善本欧阳文忠所见本有后人
妄补者遂去二百六十五字蔡君谟犹曰未能尽去
岂欧阳公未见善本耶则薛氏之功大矣

  褚遂良同州圣教序记

  同州河南所书圣教序记与慈恩寺大小略同而同
州饶骨慈恩饶韵如出两手而同州尤有坠石惊电
之势后云龙翔三年癸亥六月廿三日建大唐褚遂
卷一百六十五 第 22a 页 WYG0833-0559a.png
良书在同州倅厅按公永徽元年庚戌出为同州刺
史三年还朝六年贬潭州显庆二年贬爱州三年卒
于贬所至龙朔癸亥卒已六年矣安得复与书事盖
非手书上石公殁同人不胜桐乡之思复摹刻官所
实记所建岁月初不计其存亡其两地字迹不同者
摹手异耳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长安慈恩寺有河南所书圣教序记分为二碑嵌雁
卷一百六十五 第 22b 页 WYG0833-0559b.png
塔门东西两傍最完好序云永徽四年十月十五日
建中书令臣褚遂良书记云永徽四年癸丑十二月
十日建尚书右仆射上柱国河南郡开国公臣褚遂
良书此自同州召还后笔称臣者以御制文非奉敇
书也

  僧怀仁圣教序

  怀仁圣教序乃集右军书宋人极薄之呼为院体院
中人习以书诰敇士大夫不学之也赵子固云其中
卷一百六十五 第 23a 页 WYG0833-0559c.png
逸笔不知怀仁从何处取入使人未学他书先学此
殊为可恶子固深于书学者故其言如此至近时乃
大不然者视此帖不断本如瑰宝收藏家学与不学
俱购求一本以侈人而秦中士夫为甚有著金石史
者谓圣教序较定武兰亭相绝千里可为喷饭真所
谓夜郎王不知汉大彼或未见真定武耳兰亭是右
军第一妙迹不特此也即宋所临诸本无不各具一
风格陆子渊所谓原本既高得其一枝半节无不善
卷一百六十五 第 23b 页 WYG0833-0559d.png
者人能学一分即有一分之得力无不卓然大雅惟
一学圣教序则浑身板俗即唐人吴通微号能书者
亦受此累况其他乎黄长睿云学弗能至自俗碑字
未尝俗夫碑字不俗何以学之辄俗使学兰亭者有
是乎长睿深于书学者失言矣余初得一不断本继
于故内复得此本更完好字法纤毫逼具盖唐拓也
秦人王文含见之叹不释手

  孙过庭书谱

卷一百六十五 第 24a 页 WYG0833-0560a.png
  唐初诸人无一不摹右军然皆有蹊径可寻独孙虔
礼之书谱天真潇洒掉臂独行无意求合而无不宛
合此有唐第一妙腕余垂鬟时见文氏停云馆帖中
有此书爱之后见宋人刻本以为观止矣甲申忽睹
此卷惊叹欲绝以市贾索价太昂不能收惜惋竟日
卷上有宋高宗徽宗双龙玺及宣和小玺卷中五乖
也下少一百三十字汉末张伯英下少一百六十八
字虞伯生临秘阁帖补之后越六年复见于西川士
卷一百六十五 第 24b 页 WYG0833-0560b.png
夫家以余爱之特甚乃许购得已将虞所补并后跋
割去时一披阅觉宋人所刻尚在影响之间而停云
馆不足言矣

  宋秘阁续帖书谱

  书谱石本以秘阁为胜视墨迹稍肥然神韵宛存非
他刻所能及也余觅之经年始得此本惜首缺十馀


  宋太清楼书谱

卷一百六十五 第 25a 页 WYG0833-0560c.png
  太清楼书谱视秘阁稍瘦其率意处无不与墨迹相
合道君与蔡元长皆精于书法者故工致至此余觅
之数年乃得此本

  宋刻楷书书谱

  孙虔礼书谱余所见墨迹及宋人刻本皆草书也然
又有正书本字法劲秀大有钟王遗意前人所绝未
语及也后有嘉定字岂彼时上石乎虔礼书有讹字
皆从傍注之吴说一跋书亦工惜不全吴说字傅朋
卷一百六十五 第 25b 页 WYG0833-0560d.png
南渡后擅书名跋云若评书法当以钟王为初祖欲
学王法当以过庭为指南此确论也

  右军裹鲊帖

  裹鲊帖十八字是唐人双钩古人草书以右军为第
一神行官止备尽作草之法如大令之连绵已失家
学矣米海岳书史载此帖为薛道祖所收今帖上有
道祖自书名并弘文印又元章一印或在道祖家见
之而用此印乎后米友仁手题字亦劲拔元人下临
卷一百六十五 第 26a 页 WYG0833-0561a.png
安得之于宋又有亡宋南廊库长条记沧桑后西川
柳凤占收得余借之上石后回扬州竟归余又于山
西张氏寓见右军此事帖亦唐人双钩与裹鲊帖相
类云是太仓王氏家物纸尾有贾氏悦生印曾入金
源御府又有明昌诸印题签𨽻书吴匏庵云是金章
宗手笔余尝言世无晋迹得唐人钩摹本足矣不然
得米老临本亦足矣赵松雪自负赏鉴者如右军思
想帖乃双钩本也大德中子昂同霍肃周密郭天锡
卷一百六十五 第 26b 页 WYG0833-0561b.png
张伯淳廉希贡马煦乔篑成杨肯堂王芝邓文原观
于鲜于伯机池上子昂跋谓右军真迹有龙跳天门
虎卧凤阙之势观者咨嗟叹赏神物之难遇是不知
为双钩本也又右军大道帖十字是米南宫所临至
元中子昂跋为世间神物有能袭片石刻以传远仆
愿供摹拓之役是亦不知为临本也盖世断无晋人
之迹华氏刻真赏斋帖谓荐季直表乃钟元常墨迹
岂其然乎

卷一百六十五 第 27a 页 WYG0833-0561c.png
  王子敬地黄汤帖

  子敬地黄汤帖一纸后有秋壑印文三桥跋谓其祖
得之龙游士绅家衡山先生每以自随王雅宜见而
健羡乃归之及雅宜殁后归文氏三桥称为唐钩之
最佳者余细玩之笔意全是米老知为海岳临本又
如右军东山帖乃米老书吴江村竟刻入王帖中墨
迹在嘉禾曹秋岳处装入米卷余借之刻米帖中

卷一百六十五 第 27b 页 WYG0833-0561d.png








  六艺之一录卷一百六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