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六十三
卷一百六十三 第 1a 页 WYG0833-050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六艺之一录卷一百六十三  钱唐倪涛撰

  法帖论述三十三

  右军十七帖

  逸少自谓吾书比钟繇当抗衡比张芝草犹当雁行
后世论者或异其说至唐然后无异词信谓其书定
出钟张右而来者不复有异庾肩吾以芝工夫第一
谓繇天然第一而逸少工夫不及张天然过之天然
卷一百六十三 第 1b 页 WYG0833-0502b.png
不及钟工夫过之然尝考之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繇卧画穿被于工夫至尽不可谓后于逸少也今观
其书卓荦天成者盖逸少所能其谓积学而至者恐
不得笔力妙处观十七帖者当以是求之(广川书跋)

  右王逸少十七帖乃先唐石刻本今世间有二其一
于卷尾有敕字及褚遂良解如意校定者人家或得
之其一即此本也洛阳李邯郸家所蓄旧本颇与此
相近其馀世传别本盖南唐后主煜得唐贺知章临
卷一百六十三 第 2a 页 WYG0833-0502c.png
写本勒石寘澄心堂者而本朝侍书王著又将勒石
势殊疏拙又有一版本亦似南唐刻者第叙次颠舛
文为十七帖而误目为十八帖摹刻亦瘦削失真独
敕字本及此卷本乃先唐所刻右军笔法具存世殊
艰得诚可喜也按张彦远法书要录与余所著法帖
刋误论此帖本末颇完今并列于左方云政和二年
五月初吉黄伯思书(东观馀论)

  逸少书自六朝以降一人而已故历代宝之以为大
卷一百六十三 第 2b 页 WYG0833-0502d.png
训唐太宗殊加爱重至为亲作传绍兴天子尤喜之
以千金易一字真迹遂多又为书其传千载之下何
其幸也此十七帖乃江南李氏墨本字不失真形范
高古思贤宜珍藏之(曹勋松隐集)

  官本法帖号为佳玩然其真伪已混淆矣如刘次庄
有能书名其所刻本亦有中分一字半居前行之底
半居后行之颠者极为可笑惟此十七帖相传真的
当时虽已入官帖卷中而元帖故在人间得不殽乱
卷一百六十三 第 3a 页 WYG0833-0503a.png
此本马庄甫所摹刻也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
超然不与法縳不求法脱真所谓一一从自已胸襟
流出者窃意书家者流虽知其美而未必知其所以
美也书词问讯蜀道山川人物屋宇图画至纤至悉
盖深有意于游览而竟不遂岂所谓不朽之盛事信
难偶邪因念顷年庐阜终更诸公议遣使蜀而孝庙记
怜不欲使之远去议乃中寝然东留讫无补报而徒
失西游之便每以为恨今观此帖重以慨然又忆仙
卷一百六十三 第 3b 页 WYG0833-0503b.png
游之日远无复有意于人世也熹记(晦庵题跋)

  唐贞观元年诏京官职事五品以上子嗜书者二十
四人隶弘文馆习书出禁中法书以授之寻又置拓
书三人此馆本之始也开元六年命整理御府古今
工书钟王等迹得一千五百一十卷视贞观时无所
增减龙朔三年装进馆内法书至九百四十九卷然
则当时馆本必不止十七帖此十七帖特以世所共
传而其后有敕勒充馆本故名之曰馆本十七帖耳
卷一百六十三 第 4a 页 WYG0833-0503c.png
卷尾僧权二字不完是梁之徐僧权云(黄文献公集)

  右军十七帖因首有十七日字故名八碑共二十九
帖中间多与淳化法大同小异佐家藏者是木版绝
妙但不能考其所从来宣德中佐见大理寺丞苏州
仰瞻所藏石本后有唐文皇押字疑其为馆本也宋
黄长睿云右军草书十七帖最为可师此书中龙也
佐识(格古要论)

  右十七帖不全石刻在关中近时蒋侍御伯宣亦刻
卷一百六十三 第 4b 页 WYG0833-0503d.png
石于吴下顾不若此刻犹存拙意也黄伯思亟称此
帖为书中龙盖妙在行款耳此本行款当为模勒者
展促亦失之矣昔唐太宗购二王书右军书有三千
馀纸取其迹以类相从率一丈二尺为卷此帖亦一
丈二尺凡百七行九百二十三字余收有淳熙修内
司帖一卷行款正同后复得赵松雪对临墨迹皆神
采焕然可宝也往时周府东书堂晋府宝贤堂各用
入刻皆不复知此矣漫记于此(陆深俨山集)

卷一百六十三 第 5a 页 WYG0833-0504a.png
  右军书记 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
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二字是烜赫著名帖也太宗皇
帝购求二王书大王草有三千纸率以一丈二尺为
卷取其书迹及言语以类相从缀成卷以贞观两字
为二小印印之褚河南监装褙率多以紫檀轴首白
檀身紫罗褾织成带开元皇帝又以开元二字为二
小印印之跋尾又列当时大臣等十七帖者以卷首
有十七日字故号之二王书后人亦有取帖内一句
卷一百六十三 第 5b 页 WYG0833-0504b.png
语稍异者标为帖名大约多取卷首三两字及帖首
三两字也(法书要录)

  十七帖者必多临本永禅师及虞世南褚庭诲临写
皆不相远故世有数本皆不同此帖全是庭诲笔意
如扬雄蜀都以下似拙工写真但神痴耳(右评长沙法帖 山
谷题跋)

  予尝见毕文将叔云家有唐初人所摹此帖来禽等
四物外又有密蒙华一种先丞相文简公荅王黄门
卷一百六十三 第 6a 页 WYG0833-0504c.png
寄密蒙华诗云多病眼昏书懒读烦君远寄密蒙华
愁无内史词兼笔为写真方到海涯盖谓此也然余
按今诸本并无此一种而法书要录十七帖亦不载
此不知何缘毕氏本有之但未尝见此帖无从知其
真伪始记于此以俟后观云(跋唐人所摹十七帖后 东观馀论)

  十七帖释文

  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
以具示复数字

卷一百六十三 第 6b 页 WYG0833-0504d.png
  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
方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瞻近无缘省告但有悲叹足下小大悉平安也云卿
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想必果言告有期耳亦度卿
当不居京此既僻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此信旨
还具示问

  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早至为简隔也
知足下行至吴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
卷一百六十三 第 7a 页 WYG0833-0505a.png
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省足
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
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比者悠悠
如何可言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复
可耳足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

  省足下别疏具彼土山川诸奇扬雄蜀都左太冲三
都殊为不备悉彼故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可
得果当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时示意迟此期真以
卷一百六十三 第 7b 页 WYG0833-0505b.png
日为岁想足下镇彼土未有动理耳要欲及卿在彼
登汶岭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驰于
彼矣

  诸从并数有问粗平安唯修载在远音问不数悬情
司州疾笃不果西公私可恨足下所云皆尽事势吾
无间然诸问想足下别具不复一一

  得足下旃罽胡桃药二种知足下至戎盐乃要也是
服食所须知足下谓须服食方回近之未许吾此志
卷一百六十三 第 8a 页 WYG0833-0505c.png
知我者希此有成言无缘见卿以当一笑

  云谯周有孙高尚不出今为所任其人有以副此志
不令人依依足下具示严君平司马相如扬子云皆
有后否

  天鼠膏治耳聋有验否有验者乃是要药

  朱处仁今何在往得其书信遂不取答今因足下答
其书可令必达

  省别具足下小大问为慰多分张念足下悬情武昌
卷一百六十三 第 8b 页 WYG0833-0505d.png
诸子亦多远宦足下兼怀并数问不老妇顷疾笃救
命恒忧虑馀粗平安知足下情至

  旦夕都邑动静清和想足下使还一一时州将桓公
告慰情企足下数使命也谢无奕外任数书问无他
仁祖日往言寻悲酸如何可言

  知有汉时讲堂在是汉和帝时立此知画三皇五帝
以来备有画又精妙甚可观也彼有能画者不欲摹
取当可得不须具告

卷一百六十三 第 9a 页 WYG0833-0506a.png
  往在都见诸葛颙曾具问蜀中事云成都城池门屋
楼观皆是秦时司马错所修令人远想慨然为尔不
信一一示为欲广异闻

  青李来禽樱桃日给藤(已上四行)子皆囊盛为佳函封多
不生足下所疏云此果佳可为致子当种之此种彼
胡桃皆生也吾笃喜种果今在田里惟以此为事故
远及足下致此子者大惠也

  彼所须此药草可示当致

卷一百六十三 第 9b 页 WYG0833-0506b.png
  虞安吉者昔与共事常念之今为殿中将军前过云
与足下中表不以年老甚欲与足下为下寮意其资
可得小郡足下可思致之耶所念故远及

  吾有七儿一女皆同生婚娶以毕惟一小者尚未婚
尔过此一婚便得至彼今内外孙有十六人足慰目
前足下情致委曲故具示

  已上十七帖也(法书要录)

  唐临十七帖(铁网珊瑚)

卷一百六十三 第 10a 页 WYG0833-0506c.png
  此帖唐人书无疑得子昂完补遂成全物当与苏子
美补怀素自叙同一珍秘视朱繇为道玄者异矣
邓文原

  临书如九方皋相马遗其玄黄笔意洞达妙在转摺
若拘然位置不复有神韵矣唐临十七帖较阁本多
异此卷纸品墨色真数百年物宋惟苏才翁米襄阳
得此妙解能书者必能深辨 袁桷

  观补者之难能则知临者之不可及观临者之不可
卷一百六十三 第 10b 页 WYG0833-0506d.png
及则知想像所临者如飞仙神龙之不可测识矣
桷又题

  此特唐人所摹拓其笔意沉著已如此不可及况真
迹耶 杨载

  松雪补书固不逮唐人然风气自可相较恨不及见
青李来禽真迹与此临本又当何如耳 张雨
松雪翁负书名于当世然八法回斡之际真不愧古
人观唐人所摹帖不完处数行但神采沉著处知公
卷一百六十三 第 11a 页 WYG0833-0507a.png
不逮古人多矣观者粲然奚待赞述虽然渡江以来
二百馀年鲜能与公并驾者后此以往又未审孰能
继之临风慨叹 陆行直

  右唐人所临王右军司州等三帖用笔沈著转摺熟
圆自欧阳法中来至其妙处从容中道诚书法所不
可无也吴兴赵翰林补其不足前人已评之故不论
平原陆友仁好论书座中见此帖谓杨汉公所临良
是 柯九思

卷一百六十三 第 11b 页 WYG0833-0507b.png
  吴兴赵文敏公以书法称雄一世观其手补唐人所
临右军司州瞻近汉时三阙帖殆如叔敖优孟虽神
采不无渺茫之殊见者当未易辨也 项炯

  右十七帖真唐人所临本沈著清劲盖未易得间缺
数行而吴兴赵松雪补之好事者所收阙其三帖自
诸从并数有问至不信其告于是博采之而三帖复
得于戴氏厚甫之家宛然为完卷此岂偶然也哉神
物离合固自有时不啻干将之与莫邪也邵君文伯
卷一百六十三 第 12a 页 WYG0833-0507c.png
好古博雅一旦得其全于搆求分散之馀足以知其
嗜好之笃幸宝藏之 蒋堂

  逸少八帖

  逸少于书自分今古至于行草逮永和间极于功力
矣故所书紫纸多是少年临川时迹至其中年竞用
麻纸盖欲其行笔流便屈折如意蔡邕自矜能书非
流纨体素不妄下笔以故点画无失书法入妙韦诞
亦谓用张芝笔左伯纸任及墨兼此三具又得臣手
卷一百六十三 第 12b 页 WYG0833-0507d.png
然后可以建径丈之势方寸千言观此益见古人于
书盖不敢易而为之如此丹阳卲仲恭得逸少八帖
经生所书也此当是唐人善书者为之然流畅晃朗
势若飞动得步武于王良犹有舞交衢之态者也(广川
书跋)

  题右军帖

  予向见二王书帖多矣疑非真迹应是响拓然笔势
圆劲无毫釐之差都莫能辨其是否所可辨者一纸
卷一百六十三 第 13a 页 WYG0833-0508a.png
数帖及用硬黄耳昔唐文皇好二王书天下访求遗
迹殆尽彼时已患岁久恐遂磨灭因命拓书手赵模
辈传榻数百本藏之禁中或分赐王公得之者已为
袐宝矣故当时语云赵模摸一纸尚直数万钱今观
说之所收一轴凡四纸一十帖实奇迹也卷末题萧
祐者元和人起处士仕至桂管观察使书画奇妙尝
叙钟王遗法萧张笔势编集真伪为二十卷上之又
题凝式正臣则杨少师也每纸皆有正臣字应是其
卷一百六十三 第 13b 页 WYG0833-0508b.png
家旧物也丹阳苏颂题(魏公题跋)

  王大令书

  洛神赋

  献之洛神赋迹遗头尾外得一十三行都二百五十
字重加整背祥符八年八月十日周越记(戏鸿堂法帖)
子敬能作方丈字观其细书巧妙方丈不足为大令
右军法虽同其放肆豪迈大令差异古人用功精深
所以绝迹也治平三年三月廿八日襄(仝上)

卷一百六十三 第 14a 页 WYG0833-0508c.png
  予尝疑洛神赋非子敬书然以字学笔力去之甚远
不敢立此论及今观之宋宣献公周膳部少加笔力
亦可及此(山谷题跋)

  今世所传洛神赋予见者四本惟王和甫家者号最
胜结字疏密得法然不若此书亦自与周子发家者
稍异子发谓子敬爱书洛神赋人间宜有数本似未
见其馀也昔马澄评右军书谓劝进洛神赋诸书十
馀种皆作今体知逸少尝书此赋子敬当是习其家
卷一百六十三 第 14b 页 WYG0833-0508d.png
学尔然书录不记子敬洛神赋其传之失实将后人
摹拓不可知也字法端劲是书家所难偏旁自见不
相映带分有主客趣乡整严非善书者不能也大观
元年为安希古书(广川书跋)

  逸少此赋当时以为第一今无复存者但子敬所书
犹传疑未可以伯仲论也谢安石尝疑子敬不逮父
书后世或谓不可复辨且曰外人那得知岂书法虽
一艺彼亦自有至处恐非造其域者不能致论也此
卷一百六十三 第 15a 页 WYG0833-0509a.png
书摹传失据更无神明点画存尔非子敬书法尽此
(仝上)

  大令好书洛神赋而李阳冰论右军书与画像赞同
称右军之迹不可复见不知更胜此否柳公权记于
前璨题其后何止公惭卿耶(松隐集)

  晋王献之所书洛神赋十三行二百五十字人间止
有此本是晋时麻笺字画神逸墨彩飞动绍兴间思
陵极力搜访仅获九行百七十六字故米友仁以跋
卷一百六十三 第 15b 页 WYG0833-0509b.png
作九行定为真迹宋末贾似道执国柄不知何许复
得四行七十四字欲续于后则与九行之跋自相乖
忤故以绍兴所得九行装于前仍依绍兴以小玺款
之却以续得四行装于后以悦生葫芦印及长字印
款之耳孟頫数年前窃禄翰林因前都下见此神物
托集贤大学士陈公灏委曲购之既而孟頫告归延
祐庚申忽有僧闯门持陈公书并此卷数千里见遗
云陈公意甚勤勤也陈公诚磊落笃实之士不失信
卷一百六十三 第 16a 页 WYG0833-0509c.png
于一言岂易得也因并及之至治辛酉既装池适老
疾不能跋壬戌闰五月十八日雨后稍凉力疾书于
松雪斋(松雪斋集)

  又有一本是宣和书谱中所收七玺完然是唐人硬
黄纸所书纸略高一分来亦同十三行二百五十字
笔画沈著大乏韵胜余屡尝细观当是唐人所临后
却有柳公权跋两行三十二字云子敬好写洛神赋
人间合有数本此其一焉宝历元年正月廿四日起
卷一百六十三 第 16b 页 WYG0833-0509d.png
居郎柳公权记所以吾不敢以为真迹者盖晋唐纸
异亦不可不知也(同上)

  赵吴兴曾得洛神十三行于陈集贤灏自题此晋时
麻笺思陵极力搜访仅获九行百七十六字故米友
仁跋作九行宋末贾似道复得四行七十四字欲续
于后则于九行之跋不相属遂以四行别装于后以
悦生印及长字印款之今此本不知犹在人间否余
所摹秀州项子京藏是宣和谱中所收吴兴云更有
卷一百六十三 第 17a 页 WYG0833-0510a.png
唐人临本后有柳公权跋亦神物也视世所传十三
行宋拓何啻霄壤耶其昌(戏鸿堂法帖)

  草书洛神赋

  此赋草书世传王大令书然结体殊不类献之而颇
似智永疑其遗迹也至洛神小楷则子敬书无疑矣
世以小王好书此赋故凡有洛神书本皆归之子敬
犹东汉诸碑流传多以为蔡邕书岂尽中郎笔迹哉
要当鉴以心目而弗信耳传为佳(东观馀论)

卷一百六十三 第 17b 页 WYG0833-0510b.png
  保母帖

  右嘉泰癸亥越人掘地得古碑乃晋兴三年乙丑岁
王献之之保母李意如圹志也云善为文能草书王
谢奴碑定小异耳又有小砚背刻王献之永和五字
二者以致行都别镌此本四明楼尚书钥摹以相示
字画固妙其辞则有望于八百馀年后守官之人自
兴宁距今适八百三十馀年预知如此盖当时卜地
如郭璞辈固不乏也五月二十八日(平园集)

卷一百六十三 第 18a 页 WYG0833-0510c.png
  保母碑虽近出故是当时所剜较之兰亭真所谓固
应不同世人知爱兰亭不知此也丙戌冬伯机得一
本继之公馀丈得此本令诸人赋诗然后明识中知
有此文丁亥八月仆自燕来还亦得一本又有一诗
僧许仆一本虽未得然已可拟世人若欲学书不可
无此独恨驱驰南北不得尽古人临池之工因公馀
出示令人重叹孟頫(书画题跋记)

  撞破烟楼固未然唐摸晋刻绝相悬莫将定武城中
卷一百六十三 第 18b 页 WYG0833-0510d.png
石轻比黄閍墓下砖

  姜侯才气亦人豪辨析区区漫尔劳不向骊黄求驵
骏书家自有九方皋

  临摹旧说范新妇古刻今看李意如却笑南宫米夫
子一生辛苦学何书

  千年郁郁閟重泉渐出还随劫火烟靳惜乾坤如有
意流传今我岂无缘(渔阳鲜于枢伯机父题)

  保母帖藏于项氏鹅群阁此碑乃献之为乳母书手
卷一百六十三 第 19a 页 WYG0833-0511a.png
镌于砖上高尺一寸阔尺五寸馀前有小砚影书类
兰亭约二百许字砖已裂为二片后有元人题语及
诗数十首兹仅赵吴兴鲜于二公所书见世人极重
兰亭不过欧虞所摹唐工所镌未若此本大令所自
剜承旨因有固应不同之语玉识(珊瑚网)

  右王献之保母帖说者谓胜于定武兰亭初刻盖此
帖乃献之亲书于砖而又晋工刻之若兰亭则冯承
素等钩摹而又唐工镌之所以精神气韵夐然不侔
卷一百六十三 第 19b 页 WYG0833-0511b.png
也或者不知犹妄有所疑姜尧章乃作辨评一篇设
为问答援引甚详博雅君子宜取而览之正不必求
题识之多也(潜溪集)

  保母帖辞中令帖大令实为北海之滥觞今人知学
北海而不追踪大令是以佻而无简直而少致北海
曰似我者俗学我者死不虚也赵吴兴犹不免此况
馀子哉(画禅室随笔)

  十二月帖

卷一百六十三 第 20a 页 WYG0833-0511c.png
  晋太宰中书令王献之字子敬十二月帖黄麻纸辞
云十二月割至否中秋不复不得想未复还恸理为
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庆等大军下一印曰铎
书是唐相王铎印后有君倩字前有绢小帖是褚遂
良题曰大令十二月帖此帖运笔如火箸画灰连属
无端末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天下子敬第一帖也
元与快雪帖相连苏太简家物上有国老才翁子美
题跋云卤僧守一所藏先令以命服得之子美子激
卷一百六十三 第 20b 页 WYG0833-0511d.png
字志东与余分藏以书画宝玩易之(米芾书史)

  送梨帖

  王献之送梨帖云今送梨三百颗晚雪殊不能佳上
有黎干黎氏印所谓南方君子者跋尾半幅云因太
宗书卷首见此两行十字遂连此卷末若珠还合浦
剑入延平太和三年三月十日司封员外郎柳公权
记后细题一行曰又一帖十二字连之余辨乃右军
书云思言叙卒何期但有长叹念告公权误以为子
卷一百六十三 第 21a 页 WYG0833-0512a.png
敬也缝有正观半印世南孝先字跋孝先是本朝王
曾丞相字刘季孙以一千置得余约以欧阳询真迹
二帖王维雪图六幅正透犀带一条砚山一枚玉座
珊瑚一枝以易刘见许王铣借余砚山去不即还刘
为泽守行两日王始见还约再见易而刘死矣其子
以二十千卖与王防唐太宗书窃类子敬公权能于
太宗书卷辨出而复误连右军帖为子敬公权知书
者乃如此其跋冯氏西升经唐经生书也乃谓之褚
卷一百六十三 第 21b 页 WYG0833-0512b.png
书者同也盖能书者未必能鉴余既跋定之苏子瞻
于是跋诗曰家鸡野鹜同登俎春蚓秋蛇总入奁君
家两行十二字气压邺侯三万签盖以晋史太宗赞
贬子敬也然唐太宗力学右军不能至复学虞行书
欲上攀右军故大骂子敬耳子敬天真超逸岂父可
比也(米芾书史)

  敬美弟自燕中归得大令此卷后有柳诚悬文与可
二跋考诚悬跋盖并右军思言叙卒何期但有长叹
卷一百六十三 第 22a 页 WYG0833-0512c.png
念告十二字俱误以为大令故有剑合延平珠还合
浦语米元章鉴定之遂析为二卷而子瞻所题家鸡
野鹜同登俎春蚓秋蛇总入奁君家两行十二字气
压邺侯三万签盖右军思言帖尾也元章左袒大令
故不谓为然而诚悬跋后细题又一帖十二字连之
语皆为元章所削去恐后览者以诚悬跋语致疑备
记于此若大令笔虽稍有缺轶而存者犹自煜煜射
人眉睫间元章所称天真烂熳故不虚也诚悬构结
卷一百六十三 第 22b 页 WYG0833-0512d.png
淳古生平锋锷敛尽隐然有羹墙思吾弟其善有之
(弇州续藁)

  子敬后几百年而为柳诚悬诚悬又几百年而为文
与可前者纸渝故当墨敝后者笔近乃宜色鲜然而
墨色浓淡文不及柳柳不及王前后几如倒置乃知
古今人不相及非独用笔用墨亦然仲将之墨一点
如漆吾不得而见之矣幸有子敬片楮在持是以观
凡称右军墨迹墨沈昏淡者皆伪品也(王世懋奉常集)

卷一百六十三 第 23a 页 WYG0833-0513a.png
  授衣帖

  右摹本王大令献之授衣帖一卷七十二行有徐僧
权陈惠辨押尾盖梁御府法书也笔势闳放实子敬
书之合作者政和二年夏四月洛阳官舍装(东观馀论)

  辞中令帖

  子敬称州民当是上扬州刺史耳盖会稽王时为扬
州秉政故也书法遒逸疏爽然右军家范不无少变
北海吴兴皆其滥觞少可惜耳(弇州山人藁)

卷一百六十三 第 23b 页 WYG0833-0513b.png
  大令辞中令帖书家不甚传或出于米元章黄长睿
之后耳观其运笔则所谓凤翥鸾翔似奇反正必非
唐以后诸人所能梦见也李北海似得其意(书画眼)

  中秋帖

  米姓晋唐法书真迹秘玩目有献之中秋帖赵松雪
以为宝晋刻石即此余因出石刻较之间有不类处
夫形似且失况其精神气韵欲得之难矣此真迹所
以可贵而恨世不多见也(匏翁家藏集)

卷一百六十三 第 24a 页 WYG0833-0513c.png
  王献之法帖

  右王献之法帖余尝喜览魏晋以来笔墨遗迹而想
前人之高致也所谓法帖者其事率皆吊哀问病叙
暌离通讯问施于家人朋友之间不过数行而已盖
其初非用意而逸笔馀兴淋漓挥洒或妍或丑百态
横生披卷发函烂然在目使人骤见惊绝徐而视之
其意态愈无穷尽故使后世得之以为奇玩而想见
其人也至于高文大册何尝用此而今人不然至或
卷一百六十三 第 24b 页 WYG0833-0513d.png
弃百事弊精疲力以学书为事业用此终老而穷年
者是诚可笑也治平甲辰秋社日书(六一题跋)

  献之帖盖唐人所临其笔法类颜鲁公更俟识者辨
(仝上)

  王献之杂帖

  子敬书如河间年少自不拘束此当行草中也宋孝
武学书或真行草书杂在一纸或重作数字或学前辈
名人能书者而子敬诗赋赞论亦入此书大似未能得
卷一百六十三 第 25a 页 WYG0833-0514a.png
子敬当处此可与论书法之至耶谢太傅善书不重
子敬每作好书必谓被赏太傅辄题后以答之尝问
子敬君书何如右军曰故当胜安曰物论殊不尔子
敬曰世人那得知此帖超轶陵突似欲出其家学宜
诸人有逸气过父之论也(广川书跋)

  子敬别帖

  晁无咎持宗子某所藏子敬三帖使余评之余谓子
敬自少刻意书学似恐坠其家声中年自造书妙乃
卷一百六十三 第 25b 页 WYG0833-0514b.png
父子名家不能泾渭世人故应异论也谢灵运直谓
当胜右军唐文皇谓如枯查饿𨽻不知当时何故立
论如此人之好恶相异有至是耶子敬谓世人那得
知似恐世有妄评者然非笔入三昧岂能于此下转
语庄子曰自大视细不明自细视大不尽今论中令
父子者皆视大而不尽也(仝上)

  谢太傅㤅逸少不取子敬人之好尚各以所见后世
论者便以此为据至过有诋訾岂真知子敬父子间
卷一百六十三 第 26a 页 WYG0833-0514c.png
耶且学本家法以意相授非入其阃域者孰能知之
或为说曰天公问下方人何衣曰衣蚕蚕若何曰喙
□□类马色邠邠类虎天公以为谩使下问还报乃
信西方诸国闻汉人语蚕吐丝而衣亦以为欺也夫
妄言者尝托于无而人或以为有信言者每托于有
而人或以为无人之诞信相欺何可胜辨耶后人观
子敬书知其立论者皆蚕说也必有得子敬意者然
后可与辨此李庠示余别帖窃有感焉天下之迷于
卷一百六十三 第 26b 页 WYG0833-0514d.png
是非多矣何可计耶(同上)

  王中令帖

  晋书评子敬书谓笔力远不及父而有媚趣逸少作
大字壁间子敬墁之而更为明日视之逸少不能辨
也若此则父子间本无分处纵复有异岂应其论至
此也当文皇评书便以子敬无屈伸放纵岂知法度
尽处乃可言笔墨县解是不知曾求于此也晋史修
于唐臣皆贞观时人其论宜如此(同上)

卷一百六十三 第 27a 页 WYG0833-0515a.png
  王大令帖

  张怀瓘云子敬草书幼师父而后法张芝仆谓献之
行草亦然模矩虽出于逸少而笔气飘飘已面元常
庭域矣故自谓与尊故当不同人那得知非夸辞也
观此帖纵逸若此而唐文皇目以拘挛饿𨽻无乃大
贬乎政和甲午岁八月十三日夜云林子黄某观(东观
馀论)

  已复此节帖

卷一百六十三 第 27b 页 WYG0833-0515b.png
  右在朝请大夫新昌石元之家关景仁屡见之尝模
石某见两本字札精妙(宝章待访录)

  王子敬帖

  告姜秀还二帖及得奈如告至晚或成伤皆子敬书
广袤肥瘦后先不同乃尔岂老稚结字固自异乎抑
具诸家法别作体乎(东观馀论)

  袁昂论子敬书以为河朔少年充悦沓拖此书结体
正尔而晋书谓其瘦如隆冬枯木非笃论也此帖摹
卷一百六十三 第 28a 页 WYG0833-0515c.png
传殊逼真与官帖所录有间矣(仝上)

  玄度帖

  大令之书极易辨大抵无右军八面变化故其辞多
复间架不茂实所以贵于人间者笔画劲利态致萧
疏无一点尘土气无一分桎梏束縳非勉强仿效可
以梦见诸如此等皆是其真迹无疑(墨林快事)

  耆旧帖

  余幼习二王帖见其释文为柳六惠盖缘帖中下字
卷一百六十三 第 28b 页 WYG0833-0515d.png
多一带笔而误也及得刘氏释文乃知误自宋人刋
误辨正皆不及之则并官帖中亦呼之为六惠矣(墨林
快事)

  羲献法书(元人一十二跋当代三公续跋)

  王右军东方赞大令洛神赋 后刻普通三年正月
徐僧权等天嘉二年十月廿三日中书舍人朱异
不学兰亭贮屋梁宓妃曼倩出装潢王家旧物存羲
献绝胜遗金发窖藏 商丘宋元

卷一百六十三 第 29a 页 WYG0833-0516a.png
  晋人真迹千无一真往往皆唐人临摹唐摹既少米
氏所谓石刻高者可降真迹一等此二帖纸墨既佳
借观二日得其妙处 汾亭石岩

  右王右军东方画赞唐人欧阳率更得其笔法而自
成一家者大令洛神赋间以章草柳诚悬尝谓子敬
好写是赋人间合有数本此其一焉者似不诬矣故
乡先生海粟王君旧有此二帖未及临池而先生殁
其仲子东字起善者得诸故箧即成轴以袭藏是亦
卷一百六十三 第 29b 页 WYG0833-0516b.png
以手泽之气所存匪特为古人翰墨之重也 苏人
钱良右敬题

  二王翰墨妙绝今古笔法初本钟元常后世尚王而
少及钟者亦犹周公孔子尊孔而不及周也友人王
起善一日见示右军书曼倩画赞大令书洛神赋是
其尊人海粟公所藏诚先朝故家旧物起善宜珍藏
之毋为萧生所惑也元统乙亥中秋日吴寿民书于
苏台寓舍

卷一百六十三 第 30a 页 WYG0833-0516c.png
  书法以𨽻为楷世谓之𨽻楷汉魏而下钟元常善𨽻
书尤工小楷晋王右军得其法所书乐毅论黄庭经
东方朔画赞各臻其妙右军亦自谓他书皆不及之
故其转折端方一波一拂遒劲妍美若雅士立朝垂
绅正服济济仪容复如蝉翼鸟翅俱有翩翩自得之
状大令所书洛神赋非止一本是书多用章草法汉
魏风轨灿然可观二帖皆石刻中善本况得睹其真
迹者又何如耶 顾复

卷一百六十三 第 30b 页 WYG0833-0516d.png
  曼倩仪形汉庙堂洛神赋韵魏文章千金石刻人争
购笔阵犹堪识二王 弋阳山樵李瓒

  还四十年前客丁景仁书馆题此诗白云师持以见
示頫卬畴昔为之叹息不置 瀼居

  二王笔札为古今书家宗祖言书者必称羲献虽父
子之序当尔而书之等第亦繇是而见焉然子敬尝
自谓书过其父至观题壁乃始心服是卷以二帖合
而为一岂无意欤和氏之璧截肪而凝雪使天地间
卷一百六十三 第 31a 页 WYG0833-0517a.png
有二焉亦不并色矣 汴段天祐

  由籀而篆篆而𨽻𨽻而楷楷而至二王蔑以加矣此
东方画赞洛神赋确乎见重于后世也近攻隶书者
自负轶出江左追踪汉氏凡稍涉永和法者则訾之
曰此晋字也使诚知晋字为六朝唐宋之冠则无是
语惟其未见二王妙处辄于似晋者而轻肆雌黄之
口而于二王其何伤于日月乎王起善家藏二帖虽
是碑刻精神韵度自是绝尘他日有訾晋字或一见
卷一百六十三 第 31b 页 WYG0833-0517b.png
之岂不愧汗浃背乎至元二年丙子岁夏五月八日
天台舒叔献书

  两帖古意混然与世俗诸本顿异视规规然求其形
似而无神情者相去远矣盖学柳下惠者无如鲁男
子要当以此评书可以得古人彷佛至正十有八年
秋七月廿六日赵郡苏大年凝润轩中题

  法书家王右军画像赞洛神赋有矜庄严肃之象今
观此刻信然而大令以章草法书洛神赋尤为奇伟
卷一百六十三 第 32a 页 WYG0833-0517c.png
王君其宝藏之朱德润题

  谷阳龚先生子敬为仆题唐丁府君墓铭有云祖子
孙一气虽远犹亲古人所以严祭祀之义今观起善
远祖右军大令二帖乃其先子海粟斋所藏手泽存
焉展卷起敬济阳生丁应荣

  书法流传晋及唐石纹中断象天潢君家(阙)古家鸡
在松墨精微更世藏 晋贤妙笔阵堂堂鉴赏元晖
继阿章父子吴兴生圣代风流彷佛似诸王 至元
卷一百六十三 第 32b 页 WYG0833-0517d.png
丙子岁暮春重观起善斋用宋李韵奉题 应荣
二王真迹宋御府所藏合三百卅馀纸靖康之难悉
废于金人之手矣今或遗逸于世者去晋益远楮朽
墨闇莫辨真赝而卒寿其书流传天下则幸有石本
在耳摸刻者之功于是乎可赏若此二帖又二王之
名书也然较之世所传诸帖体格殊异盖彼皆短牍
小简信笔数行如乐毅论黄庭经与此赞则全篇成
章宜其严整不苟异于他书而褉饮序出于觞咏游
卷一百六十三 第 33a 页 WYG0833-0518a.png
骋物感兴废之际笔意飘逸又不可执一论若洛神
赋子敬生平所好写亦用意之书也然自昔人所见
唯自嬉至飞十三行耳此独得其全文何耶陈味道
先生挟此示予城东之续古堂因叹二王书如云行
太虚态度不定观书者又如鲁僖登台使每岁分至
启闭皆八表同昏之云虽不望可也 吴宽题
山谷尝谓东方画赞墨迹疑是吴通微兄弟书以其
遣笔结字极似通微书黄庭外景也又疑洛神赋非
卷一百六十三 第 33b 页 WYG0833-0518b.png
子敬书谓宋宣献周膳部少加笔力亦可到今观此
二帖则山谷之论其未然乎必有能辨之者 王鏊
余生平所见方朔先生像赞多矣独此本最为古榻
而书法迥别盖北本与南𣲖异也大令洛神赋有楷
书全本有十三行世多翻刻章草小书则仅见此种
而已二帖是吾吴世传旧物诸跋尤胜自宋迄今最
近者为吴文定王文恪亦垂百年况前此皆宋元有
名人笔乎跋至弋阳李瓒而丁应荣诗尾云用宋李
卷一百六十三 第 34a 页 WYG0833-0518c.png
韵知前此为宋人无疑矣二帖在宋时为人宝重如
此又三百年后入余手那得不视为至宝宁但云下
真迹一等而已嘉靖中吴刻二王帖选中洛神赋从
此本翻出者徒具形似观此便当烧却万历丁卯夏
六月世懋谨识

  再阅所谓宋李乃宋元李瓒二人非谓宋时人也然
观瓒再题云此十年前客丁景仁书馆题则前题时
亦当是宋末矣岂此帖在宋时归丁应荣后归王海
卷一百六十三 第 34b 页 WYG0833-0518d.png
粟而应荣复为之跋耶不然海粟父子宝是帖已历
宋元二代耶戊子春正月世懋又题(珊瑚网)






  六艺之一录卷一百六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