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四十四
卷一百四十四 第 1a 页 WYG0833-022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六艺之一录卷一百四十四  钱唐倪涛撰

  法帖论述十四

  淳化祖石刻

  大梁刘衍卿世昌云大德己亥妇翁张君锡携余同
观淳化祖石帖卷尾各有题识第一卷边高平范仲
淹曾观年月日题第五卷东坡张文潜题又有姜白
石书小楷三四十字第六卷洛阳伊川老夫不知为
卷一百四十四 第 1b 页 WYG0833-0228d.png
何人又太学博士陈士元云此正祖石又有苏舜钦
题第七卷陈简斋奉旨观于秋香亭下云魏晋法书
非人间合有自我太宗皇帝刻石宠锡下方见不满
十数臣与义顿首谨书第八卷苏颂云此帖世不多
见是日赏牡丹得观于相君西斋张舜民题亦在此
卷第十卷太宗书淳化四年六月廿二日赐毕士安
赐字上宝后段毕丞相黄字书子孙宝享等语百馀
字逐卷有高宗内府印百馀颗后有贾氏长字印又
卷一百四十四 第 2a 页 WYG0833-0229a.png
有一小印合缝云是蔡太师印山和尚锦装禠签题
云淳化祖石刻及见吴郡陆友仁又云尝观褚伯秀
所记江南李后主命徐铉以所藏古今法帖入石名
升元帖此则在淳化之前当为法帖之祖刘陆之说
殊不相合偶读刘跂暇日记亦载此事云马传庆说
此帖本唐保大年摹上石题云保大七年仓曹恭军
王文炳摹勒校对无差国朝下江南得此石淳化中
太宗令将书馆所有增作十卷为版本而石本复以
卷一百四十四 第 2b 页 WYG0833-0229b.png
火断缺人家时收得一二卷然阁帖于各卷尾篆书
题云淳化三年壬辰岁十一月六日奉圣旨模勒上
石此侍书王著笔也而陈简斋亦云太宗刻石则衍
卿所谓祖石刻岂即南唐时帖乎抑太宗增刻者但
不知南唐亦作十卷否徐铉马传庆二说又不同今
世言淳化阁帖用银锭□枣木板刻而以澄心堂纸
李廷圭墨印者则传庆板本之说合故赵希鹄洞天
清录集亦云用枣木板摹刻故板时有银锭纹用李
卷一百四十四 第 3a 页 WYG0833-0229c.png
廷圭墨打手揩之不污手余尝见阁本数十止三本
真者其纸墨法度种种迥别妙在心悟固难以言语
形容然又传仁宗尝诏僧希白刻石于秘阁前有目
录卷尾无篆书题字所谓祖石刻者岂即此欤(辍耕录)
南唐升元帖以匮纸摹拓李廷圭墨拂之为绝品匮
纸者打金箔纸也其次即用澄心堂纸蝉翅拂为第
二品浓墨本为第三品也升元帖在淳化祖刻之上
隋开元帖之下然今皆不可复见矣(墨池璅录)

卷一百四十四 第 3b 页 WYG0833-0229d.png
  升元帖是南唐徐铉等所摹缘在淳化前故名为祖
帖余家有澄清堂帖是竖竹帘纸墨色黯淡古香扑
鼻镌手于转使处时露锋颖遂令逸少须麋宛然如
在计知微亦曾见此二本以资近升元乃摹采为多
致伤肥重(邢侗来禽馆集)

  澄清初不定何代本取质娄江尚书尚书以询顾廷
尉研山研山大骇以为是南唐官拓的本系贺监手
摹清润天授品列升元上往入吾囊中今流在中原
卷一百四十四 第 4a 页 WYG0833-0230a.png
愿属邢君善宝之娄江公及廷尉两笺犹在恨知微
乃置澄清不揽采也(同上)

  淳化阁帖

  淳化阁帖非精于鉴赏者莫能辨其真伪非博于讨
论者不可得其源流尝记祖石刻之说今复究研大
略于稽古之书质正是否于好事之人用赘于此云
宋太宗留意翰墨淳化中出御府所藏命侍书王著
临拓以枣木镂刻釐为一十卷于每卷末篆题云淳
卷一百四十四 第 4b 页 WYG0833-0230b.png
化三年壬辰岁十一月六日奉圣旨模勒上石至仁
宗又诏僧希白刻石于秘阁前有目录卷后无篆题
世传以为二王府帖者非也盖元祐中亲贤宅从禁
中借板墨百本但用潘谷墨光辉有馀而不甚黟黑
又多墨横裂纹时有皴皵失字处亲贤宅魏王所居
魏王二王也又有高宗绍兴中国子监本其首尾与
淳化略无少异当时御前拓者多用匮纸盖打金银
箔者也自后碑工作蝉翼本且以厚纸覆板上隐然
卷一百四十四 第 5a 页 WYG0833-0230c.png
为银锭□痕以愚人但损剥非复拓本之遒劲矣初
徽宗建中靖国间出内府续所收书令刻石即今续
法帖也大观中又奉旨摹拓历代真迹刻石于太清
楼字行稍高而先后之次与淳化则少异其间数帖
多寡不同各卷末题云大观三年正月一日奉圣旨
摹勒上石此蔡京书也而以建中靖国续帖十卷易
去岁月名衔以为后帖又刻孙过庭书谱及贞观十
七帖总为二十二卷谓之大观太清楼帖绛帖者尚
卷一百四十四 第 5b 页 WYG0833-0230d.png
书郎潘师旦以官帖摹刻于家为石本而其传写字
多讹舛世称为潘驸马帖凡二十卷其次序卷帖虽
与淳化官帖不同而实则祖之特有所增益耳单炳
文曰淳化官本法帖今不复多见其次绛帖最佳而
旧本亦已艰得尝以数本较之字画多不侔炜家藏
旧本比之今本第九卷内今本多误笔法且俗曹士
冕曰帖总二十卷元无字号及断眼数目单炳文曹
士冕各有模刻本世传潘氏析居法帖分而为二其
卷一百四十四 第 6a 页 WYG0833-0231a.png
后绛州公库乃得其一于是补刻馀帖名东库本第
九卷之舛误盖始于此且逐卷逐段各分字号以日
月光天德等二十字为次第后避金主亮讳但庾亮
帖内亮字皆去右边转笔谓之亮字不全本又有新
绛本北方别本武冈新旧本福清乌镇彭州资州本
木本前十卷等类皆绛帖之别也潭帖者庆历中刘
丞相帅潭日以淳化官帖令慧照大师希白模刻于
石寘之郡斋增入伤寒十七日王濛颜真卿诸帖而
卷一百四十四 第 6b 页 WYG0833-0231b.png
字行颇高与淳化阁本差不同逐卷有慧照大师希
白重模字而岁月各异中间缪处甚多朱文公讥其
极为可笑者是也潭帖之别则有刘丞相私第本长
沙碑匠新刻本三山木本蜀本庐陵萧氏本等类甚
多戏鱼即临江帖也元祐间刘次庄以家藏淳化阁
帖十卷摹刻于戏鱼堂除去篆题而增释文庆元中
四川总领权安节又重摹于利州黔江者黔人秦世
章于长沙买石摹僧宝月古法帖十卷宝月慧照也
卷一百四十四 第 7a 页 WYG0833-0231c.png
谋舟载入黔中壁之黔江之绍圣院后题云长沙汤
正臣重摹鼎帖板本校诸帖增益最多澧阳石刻散
失仅存者右军数帖而已又有淳熙修内司本北方
印成本乌镇张氏福清李氏本若此之类大扺皆法
帖一再传之翻摹殊失笔意无足观者汪逵字季路
衢州人官至端明殿学士建集古堂藏奇书秘迹金
石遗文二千卷著淳化阁帖辨记共十卷极为详备
未云其本乃木刻计一百八十四版二千二百八十
卷一百四十四 第 7b 页 WYG0833-0231d.png
七行其逐段以一二三四刻于旁或刻人名或有银
锭印痕则是木裂其墨乃李廷圭黑甚如漆其字精
明而丰腴比诸刻为肥刘潜夫曰近人多不识阁帖
某家所藏本皆非真真者字极丰穰有神采如潭绛
则太瘦临江则太媚又用李廷圭墨印造余始得汪
端明所记行数阁帖恨无真帖参校晚使江左用二
千楮致一本尤伯晦见之曰宝物也夫真帖可辨者
有数条墨色一也他本刋卷数在上版数在下惟此
卷一百四十四 第 8a 页 WYG0833-0232a.png
本卷数版数字皆相联属二也他本行数字比帖字
小而瘦此本行数字比帖中字皆大而浓三也余所
得江左本每每版皆全纸无接黏处一部十卷无一
版不与端明所记合乃知昔人装背之际宁使每版
行数或多或寡而不肯剪截凑合者欲存旧帖之真
面目四也(辍耕录)

  自太宗刻此帖转相传刻遂遍天下有二王府帖大
观太清楼帖绍兴监帖淳熙修内司帖临江戏鱼堂
卷一百四十四 第 8b 页 WYG0833-0232b.png
帖利州帖黔江帖卷帙悉同又有庆历长沙刘丞相
私第帖碑工帖尚书郎潘师旦绛州帖绛公库帖稍
加损益卷帙亦异其他琐琐者又数十家不可悉记
而长沙绛州最知名要皆本此帖(松雪斋集)

  王柏淳化帖记云本朝太宗皇帝天下甫定即遣使
购募前贤真迹集为法帖十卷镂板于中禁每大臣
登进二府者赐以墨本欧阳集古录云时禁中灾碑
板被焚遂不复赐或云板今在但不赐耳故人间以
卷一百四十四 第 9a 页 WYG0833-0232c.png
官法帖为难得然当时命王著辨精粗而著之识见
不明真伪莫察玉石杂糅遂为全帖之累前人论此
固多矣此虽不能无疵今汇萃古人笔千百年间一
开卷而粲然在目使人击节赏叹不己岂不快哉后
来未暇论其少缪政恨真法帖之难见绛帖铨次不
同希白长沙帖字行疏密亦异陈王本病于无精神
临江本病于瘦弱俱不足以比肩阁本不特字体变
动而模拓亦无精墨是以山谷云当时用歙州贡墨
卷一百四十四 第 9b 页 WYG0833-0232d.png
模打则色浓(李庄简云用李廷圭墨)后用潘谷墨则色淡此墨
色浓淡之分也李庄简云初时板完好不用银钉后
来板渐拆裂然后用银钉此银钉有无之分也山谷
又谓墨浓则瘦墨淡则肥此字画肥瘦之分也然非
阁本则此皆不足辨予所见阁帖凡四本一为李庄
简旧藏此为墨最浓而未见银钉一为先伯文定家
藏墨淡而肥已有银钉一为闻人仲信家藏亦非先
本一为潘氏维屏得故家物疑陈王本也淳祐癸丑
卷一百四十四 第 10a 页 WYG0833-0233a.png
之夏予偶得鬻碑尘败之帖两卷人所不售者细视
之真李廷圭墨打者也精神体致绝出前四本手自
装禠分为四册永为阁本之式以予草茅下士解后
而得中原盛时难得之帖亦大过分矣而敢望其全
乎惟其不全故予得而宝之锡山尤公有云凤凰一
毛麒麟一甲终是希世之宝况已得十分之二矣天
下之尤物岂尽出于金题玉躞中耶(格古要论)

  王文肃所藏淳化祖帖每卷有臣王著摹及汪俊陈
卷一百四十四 第 10b 页 WYG0833-0233b.png
知古等名纸墨极新好每卷法帖第一第二下有臣
王著摹字汉章帝书遐迩下有二小字梁武帝下有
一十三三小字唐太宗书下有裂纹第二卷钟繇书
多戎辂帖诸帖少见王珣少伯远帖诸帖有张芝书
处字不分二断另作一行宣示表后多戎辂表十二
行张华书有横裂文谢安书安字是楷字诸刻皆草
字第三卷王涣之书反侧左之等下有陈知古三小
字又有三十八三小字山涛书有横裂纹羊欣书后
卷一百四十四 第 11a 页 WYG0833-0233c.png
有汪俊刻三小字在欲何之左孔琳书有横裂纹叹
具傍增悒悒脚中四字何赖右有转剧近明散未觉
盖八字悒悒十二字傍添与今刻不同第四卷陈逵
书后有横裂纹又有四十三三小字欧阳书有横裂
纹第五卷智果书书评索靖俱全第六卷汝不可言
下有裂纹小佳更帖问字口有裂纹第七卷让未知
如下有横裂纹七行篆书尾后有第七卷十六板终
七字八卷发庐帖后有莆田陈知古五小字月半帖
卷一百四十四 第 11b 页 WYG0833-0233d.png
下有横裂纹六行尊夫人帖不字右有裂纹取卿帖
知耳耳字有补痕第九卷思慈帖后有知古二小字
思慈无往帖后有汪俊二十字第十卷臣王著模四
字在献之书旁求耳后篆尾前有第十卷三字在追
求左第字与追字并十五板终四字与辰岁十一四
字并与七卷尾字稍大(六研斋二笔)

  二王府帖(法帖谱系一则见前)

  禁中板刻古法帖十卷当时皆用歙州贡墨墨本赐
卷一百四十四 第 12a 页 WYG0833-0234a.png
群臣今都下用钱万二千便可购得元祐中亲贤宅
从禁中借板墨百本分遗宫僚但用潘谷墨光辉有
馀而不甚黟黑又多木横裂纹士大夫不能尽别也
(山谷集)

  大观太清楼帖(石刻铺叙一则 法帖谱系一则俱见前)
宋大观间奉旨以御府所藏真迹重刻于太清楼与
淳化帖有数帖多寡不同其中有兰亭叙皆蔡京标
题卷尾题云大观三年正月一日奉圣旨模勒上石
卷一百四十四 第 12b 页 WYG0833-0234b.png
(格古要论)

  陈绎曾云大观帖蔡京模刻京沈酣富贵恣意粗率
笔偏手纵非复古意赖刻手精工犹胜他帖盖淳化
之弟也(同上)

  宋徽宗大观年诏龙大渊等以内府所藏晋唐真迹
重加摹刻金石之工较淳化阁帖更胜(容台集)

  元祐秘阁续帖(石刻铺叙一则见前)

  太清楼续阁帖

卷一百四十四 第 13a 页 WYG0833-0234c.png
  太清楼续阁帖温陵刘焘无言摹刻工夫精致亚于
淳化肥而多骨求备于王著乃失之粗硬遂失风韵
(翰林要诀)

  黄山谷题太清续帖云刘焘笺题便不类今人书使
之春秋高江东又出一羊欣薄绍之矣由是观之此
帖必无言早年所书也(格古要论)

  淳熙修内司本(法帖谱系一则见前)

  淳熙秘阁续帖(石刻铺叙一则见前)

卷一百四十四 第 13b 页 WYG0833-0234d.png
  宋淳熙间奉旨以御府珍储刻石禁中卷尾题云淳
熙二年乙巳岁二月十五日修内司恭奉圣旨模刻
上石陈绎曾云修内司武冈福州诸帖皆有可观(格古
要论)

  庆历长沙帖(即潭帖 法帖谱系一则 石刻铺叙一则俱见前)
潭帖尤为坡公所赏以为希白作字自有江左风味
比淳化待诏所摹为胜世俗不察争求阁下本误矣
以予所见潭帖凡有数本有绝佳者有稍残阙者有
卷一百四十四 第 14a 页 WYG0833-0235a.png
行数不同者有漏落数行者时谓刘相刋二本一留
郡一藏家而后人翻刻于黔和等州者又不知几本
也于十卷之末或题云庆历五年或云八年或云六
月或云季夏或云模勒上石或无上石二字或云重
摹若以八年者为重模则五年下亦有重模字不应
一年内已模而复模也内第三卷山涛帖末有风笔
恻感之语容斋随笔已叹其不成文容斋知其一尔
此卷谢发帖云执笔恻感今至执字止涛帖云风尚
卷一百四十四 第 14b 页 WYG0833-0235b.png
所劝今至风字止却移笔恻感三字在涛帖之后移
尚所劝以下十九字在欣帖之后又第六卷右军字
先后失次尤甚帖字屡经临模固已失真刘次庄释
文虽有未尽亦十得五六加以陈去非黄长睿施武
子更迭考辨十得八九若潭帖乃悉颠倒而错乱之
几成异域神咒矣往往刋帖之时不敢比拟尚方欲
自为帖但异其行数可也乱其文理不可也岂刘公
本非博雅或贵重不暇参校或希白虽工于模字而
卷一百四十四 第 15a 页 WYG0833-0235c.png
拙于寻行数墨欤镌刻虽工如不可读何坡既推潭
胜阁近时陈师复善书亦于阁帖有异论余恐苏陈
所见非真阁本尔真者或七八行为一板或十六七
行为一板皆李廷圭墨模印其黑如漆字尤丰艳有精
神盖熙陵八法既高王著辈亦精其技标题可见非
希白敢望旧临江非不善失之险薄刻削去阁本远
矣帖家故当以阁为祖绛次之旧临江次之潭又次
之武冈又次之临江佳者可乱阁武冈佳者可乱绛
卷一百四十四 第 15b 页 WYG0833-0235d.png
汝鼎朴野无以议为也余晚得一本乃以旧潭剪碎
按释文排比装背历历可读必一老士人旧物惜不
令希白见之(后村题跋)

  元陈绎曾云希白模刻潭帖风韵和雅血肉停匀但
形势俱圆颇乏峭健之气盖淳化之子也在潭之郡
(格古要论)

  曹士冕曰淳化阁帖既颁行潭州即摹刻二本谓之
潭帖予尝见其初本当与旧绛帖雁行至庆历八年
卷一百四十四 第 16a 页 WYG0833-0236a.png
石已残缺永州僧希白重模东坡犹嘉其有晋人风
度建炎中长沙守城者以为炮石无一存者绍兴间
第三次重摹失真远矣(王氏法书苑)

  刘丞相私第本(详见前法帖谱系)

  长沙碑匠家本(详见前法帖谱系)

  长沙新刻本(详见前法帖谱系)

  长沙别本(详见前法帖谱系)

  三山木板帖(详见前法帖谱系)

卷一百四十四 第 16b 页 WYG0833-0236b.png
  庐陵萧氏本(详见前法帖谱系)

  黔江本(详见法帖谱系)

  宋秦子明于长沙摹刻僧宝月(希白)古法帖十卷载入
黔江绍圣院乃潭人汤正臣父子刻石(格古要论)

  蜀本(详见法帖谱系)

  临江戏鱼堂帖(详见法帖谱系 石刻铺叙作清江帖)
此帖在淳化翻刻中颇为有骨格者淡墨拓尤佳(翰林
要诀)

卷一百四十四 第 17a 页 WYG0833-0236c.png
  正统二年佐归省还家道过临江府学见数碑埋没
路傍意其为戏鱼堂碑也俾训导同邑杜思昭起之
果法帖也其馀碑刻度因红巾盗起埋没学傍土中
惜无贤守令寻获姑记所见以俟贤者王佐记(格古要论)
曹士冕曰刘次庄摹阁帖临江用工颇精致且石坚
至今不曾重摹独二卷略残缺然拓本既多颇失锋
铓今若得初本锋铓未失者当在旧绛帖之次新潭
帖之上然其释文间有讹处(王氏法书苑)

卷一百四十四 第 17b 页 WYG0833-0236d.png
  利州帖(详见法帖谱系)

  北方印成本(详见法帖谱系)

  泉帖

  以淳化阁帖翻刻于泉州郡庠佐生也后无以考究
模手洪武四年知府召任常性以刘次庄释文叙而
刻之我仁宗皇帝命取入秘府人不可得而见矣(格古
要论)

  澧阳帖(详见前法帖谱系)

卷一百四十四 第 18a 页 WYG0833-0237a.png
  绛帖(详见前法帖谱系)

  曹士冕曰绛州法帖二十卷乃潘舜臣用淳化帖重
摹而参入别帖比今所见阁帖精神过之舜臣事力
单微而自能镌石虽井阑阶砌皆遍刻无馀所以段
数最多或有长尺馀者舜臣死二子析而为二长者
负官钱没上十卷于绛州绛守重摹下十卷足之幼
者复重摹上十卷亦足成一部于是绛州有公私二
本靖康兵火石并不存百年之间重摹至再庆元间
卷一百四十四 第 18b 页 WYG0833-0237b.png
予官守长沙尝见旧宰执家有南渡初亲自北方携
得舜臣元所刻本未分析时二十卷其家珍藏非得
二千缗官陌不肯与人乃北纸北墨精神焕发视今
所摹者天渊矣(王氏法书苑)

  东库本(详见法帖谱系)

  亮字不全本(详见前法帖谱系)

  新绛本(详见法帖谱系 石刻铺叙)

  绛帖十二卷第一卷孔子仓颉秦汉魏人书第二卷
卷一百四十四 第 19a 页 WYG0833-0237c.png
晋南朝唐宋帝王书第三卷四卷晋人书第五卷六
卷右军书第七第八卷献之书第九卷南朝隋唐人
书第十卷晋何氏卫夫人及隋唐僧人书第十一十
二卷宋名贤书此刻岁久不完崇庆初高汝砺为节
度使又补完之增入颜鲁公诸帖以壮忠义之气且
题于后今又不完存者五十七幅碑入晋王府不易
得矣元编修陈绎曾云骨法清劲足正王著肉胜之
失然驳马露骨又未免羸瘦之病盖淳化之子今之
卷一百四十四 第 19b 页 WYG0833-0237d.png
学者不见古帖得此亦可宝矣惜不完也王佐记(格古
要论)

  北本(详见法帖谱系)

  又一本(详见法帖谱系)

  武冈旧本(详见法帖谱系及石刻铺叙)

  武冈新帖(详见法帖谱系)

  曹士冕曰武冈军重摹绛帖二十卷殊失真且石不
坚易失精神后有武臣守郡嫌其字不精采令匠者
卷一百四十四 第 20a 页 WYG0833-0238a.png
即旧画再刻谓之洗碑遂愈不可观其释文尤舛谬
然武冈纸类北纸今东南所见绛帖多武冈初本耳
验其残阙处自可见(王氏法书苑)

  彭州本(已见法帖谱系)

  彭州亦刻历代法帖十卷不甚精采纸类北纸(格古要论)

  乌镇本(详见法帖谱系)

  曹氏冕曰详见淳化帖条下此乃板本非石也长沙
折府所藏二十卷摹刻颇精疑是此本第九卷复面
卷一百四十四 第 20b 页 WYG0833-0238b.png
帖字误而鹅群帖止是微损字画尚完此稍异于新
(王氏法书苑)

  福清本(详见法帖谱系)

  资州本(详见法帖谱系)

  不知处本(详见法帖谱系)

  木本前十卷 又木本前十卷(俱见法帖谱系)

  蔡州帖

  曹士冕曰上蔡临模绛帖上十卷虽比旧绛帖少下
卷一百四十四 第 21a 页 WYG0833-0238c.png
十卷而迥出临江长沙之上予尝见于长沙两府刘
轙家(王氏法书苑)

  蔡州临摹绛帖上十卷刻石出于临江潭帖之上(格古
要录)

  汝帖

  寀来汝踰年吏民习其疏拙不甚诿以事闭阁萧然
奉亲之外独念弃日偶得三代而下讫于五季字书
百家冠以仓颉奇古篆籀𨽻草真行之法略具用十
卷一百四十四 第 21b 页 WYG0833-0238d.png
二石刻寘坐啸堂壁其论世正名于治乱之际君子
小人之分每致意焉识者谓之笔史盖使小学家流
因以博古知义不特区区近笔砚而已大观三年八
月上丁敷阳王采记寀字辅道(本跋 宝刻丛编)

  顷在洛中闻汝州新镌诸帖谓之汝刻其名已弗典
矣意谓其汇择必佳及见之乃大不然杂取法帖续
帖中所有者时载之又珉玉间簉不能辨也此犹无
害至其集古帖及碑中字萃为伪帖并以一帖省其
卷一百四十四 第 22a 页 WYG0833-0239a.png
文别为帖语及强名者甚多稍识书者便可别之如
以逸少帖春秋辄为患不得北军问远近清和等语
乃摘取北军远近春秋等字集为一帖强为王衍书
以续帖中诸县故佳字强名为王桢之书取汝州东
汉州辅碑中数字强名为蔡中郎书取卫州魏孝文
吊比干文中数行强名为崔浩书如北齐碑便目为
温子升后魏碑便目为沈法会如此者甚多且如吊
比干文魏孝文作而崔浩之死在太武时乃目为浩
卷一百四十四 第 22b 页 WYG0833-0239b.png
书其不稽古如此至若张华帖内杂以宝章集中王
慈字薛稷帖中杂以法帖内子敬字皆集成之字意
全不相属取王筠帖中和南清豫一帖(疑有阙文)如是者
不可具载幸世尚多古帖极有未传者自可刻其全
篇何必区区作伪以误后学但贻识者嗤笑耳汝州
既以石十馀刻之而越州复传其本又刻之二州之
石殊可吊也信知识真者少何足怪云(东观馀论)

  汝州帖乃摘诸帖中字牵合为之每卷后有汝州印
卷一百四十四 第 23a 页 WYG0833-0239c.png
后会稽重摹之谓之兰亭帖(格古要论)

  汝帖十二卷第一卷三代金石文八种第二卷秦汉
三国人书十五种第三卷晋南朝帝王书第四卷魏
晋九人书第五卷晋人王郗桓三氏书第六卷二王
书并洛神赋第七卷南朝十人书第八卷晋胡北朝
十二人书第九卷唐三朝帝后书第十卷唐欧虞褚
薛书十一卷唐李颜韩贺柳李六臣书十二卷韩愈
及五代诸国七人书其石不佳诸帖中最低者也(格古
卷一百四十四 第 23b 页 WYG0833-0239d.png
要论)

  淳化阁帖出而其子裔最良者为大观为潭绛戏鱼
堂修内司而其最下者为汝盖王寀辅道守汝州因
遍搜诸碑帖篆分𨽻草而节取之自皇颉夏禹以至
钱忠懿郭忠恕得十二卷其所留淳化亦不过十之
一二自以为甚博而惎精而不知其所得者多虎贲
重儓之类耳且自以险急偏倾之势发之石理粗而
刻工拙第其刻在汝今尚可拓耳(弇州山人藁)

卷一百四十四 第 24a 页 WYG0833-0240a.png
  武陵帖(即鼎帖 法帖谱系一则石刻铺叙一则俱见前)
武陵帖二十卷较诸帖增益最多中间有右军黄庭
经他本所无博而不精殊无足取(格古要论)

  今年春正吴阊得王百谷所藏宋拓绛帖顷携以自
随疑为澧州帖观其每数十行辄有武陵二字又疑
为鼎帖及入常武署中翻阅第一卷以宋太宗为弁
跋曰太宗皇帝御笔在绛州摹为诸帖之首后有款
名曰鼎州提举曰沅州判事常为鼎州而武陵其附
卷一百四十四 第 24b 页 WYG0833-0240b.png
城邑也乃为鼎帖特为绛州二字所误而世人只知
有绛帖遂误名为绛帖耳(容台集)

  星凤楼帖

  星凤楼帖宋尚书赵彦约刻于南康虽众刻重模而
精善不苟(格古要论)

  曹士冕模刻工致有馀清而不浓亚于太清楼续帖
(翰林要诀)

  玉麟堂帖

卷一百四十四 第 25a 页 WYG0833-0240c.png
  汴人吴琚居父模刻秾而不清多杂米家笔仗盖琚
日临古帖字类米芾故也(翰林要诀)

  宝晋斋帖

  宋曹之格模刻星凤之子在诸帖中为最下今佳帖
难得学者赖此得见晋唐彷佛耳(翰林要诀)

  宣德九年佐录囚至无为州学见此碑散亡不完命
诸生拓其存者六七碑字多米芾元章所书米友仁
题其后云羲之七帖先臣芾中年所临此字有云烟
卷一百四十四 第 25b 页 WYG0833-0240d.png
卷舒翔动之气非善双钩者所能得其精妙刻石者
不能形容其一二也绍兴六年丙辰十二月初七日
臣友仁审定凡卷首宝晋斋法帖卷第几俱篆字末
有右曹氏家藏真迹识以大图书(格古要论)

  群玉堂帖(详见石刻铺叙)

  群玉堂帖宋韩侂胄刻所藏遗迹最多后亦有宋人
(格古要论)

  赐书堂帖

卷一百四十四 第 26a 页 WYG0833-0241a.png
  赐书堂帖宋宣献公绶刻于山阳有古钟鼎识文绝
妙但二王帖未精石巳不存后有重模本(格古要论)

  甲秀堂帖

  甲秀堂庐江李氏刻前有王颜书多诸帖未见后有
宋人书亦多(格古要论)

  二王帖

  二王帖宋许提举问刻于临江模勒极精

  凤墅帖

卷一百四十四 第 26b 页 WYG0833-0241b.png
  曾宏父刻(详见石刻铺叙)

  世䌽堂帖

  廖群玉以淳化阁帖绛州潘氏帖二十卷并以真本
书丹入石皆逼真又刻小字帖十卷则皆近世如卢
方春所作秋壑记王茂悦所作家庙记九歌之类又
以所藏陈简斋姜白石任斯庵卢柳南四家书为小
帖所谓世䌽堂小帖者世䌽寥氏堂名也其石今不
知存亡矣(癸辛杂识)

卷一百四十四 第 27a 页 WYG0833-0241c.png
  东书堂帖

  周府临淳化阁帖增以宋名人法帖凡二十卷(格古要论)

  宝贤堂帖

  晋府靖王以绛帖增入(寒山金石林)

  停云馆帖

  第一册晋唐小字第二册唐摹晋帖附李怀琳第三
册唐孙过庭书谱第四册唐人真迹帖第五册宋名
人帖上第六册宋名人帖中第七册宋名人帖下第
卷一百四十四 第 27b 页 WYG0833-0241d.png
八册元赵文敏帖附赵彦徵第九册元名人帖第十
册国朝名人帖第十一册祝允明帖第十二册文待
诏帖(寒山金石林)

  芦桥帖五册 二王六十帖 青华阁帖 真赏斋帖
西麓堂帖 万玉斋帖二种(已上六帖俱见寒山金石林)

  小字法帖跋

  右小字法帖者近时有尚书郎潘师旦者以官法帖私
自模刻于家为别本以行于世余因分以为类散入
卷一百四十四 第 28a 页 WYG0833-0242a.png
集录诸帙而程邈卫夫人钟繇王廙宋儋皆以小字
为一类于此余尝辨钟繇贺捷表为非真而此帖字
画笔法皆不同传模不能不失本体以此真伪尤为
难辨也(六一题跋)

  近时有尚书郎潘师旦者窃取官法帖中数十帖别自
刻石以遗人而传写字多转失然亦时有可佳者因
又择其可录者分为十馀卷以入集目聊为一时之
玩耳其小字尤精故录于此(集古录)

卷一百四十四 第 28b 页 WYG0833-0242b.png
  跋十八家法帖

  右世传十八帖者实二十五帖盖书者十八家尔而流
俗又自有羲之十八帖然皆出于官法帖也太宗皇
帝时尝遣使者天下购募前贤真迹集以为法帖十
卷镂板而藏之每有大臣进登贰府者则赐以一本
其后不赐或传板本在御书院往时禁中火灾板被
焚遂不复赐或云板今在但不赐耳故人间尤以官
法帖为难得此十八家者盖官法帖之尤精者也余
卷一百四十四 第 29a 页 WYG0833-0242c.png
得自薛公期云是家藏旧本颇真今世人所有皆转
相传模者也(六一题跋)

  跋晋贤法帖

  右晋贤法帖太宗皇帝万机之暇留情翰墨尝诏天下
购求钟王真迹集为法帖十卷模刻以赐群臣往时
故相刘公沆在长沙以官法帖镂板遂布于人间后
有尚书郎潘师旦者又择其尤妙者别为卷第与刘
氏本并行至余集录古文不敢辄以官本参入私集
卷一百四十四 第 29b 页 WYG0833-0242d.png
遂于师旦所传又取其尤者散入录中俾夫启帙披
卷者时一得之把玩欣然所以忘倦也(六一题跋)

  法帖通解序

  法帖者太宗皇帝时遣使购募前代法书集为十卷摹
刻于板藏之禁中大臣初登二府诏以一本赐之其
后不复赐世号官帖故丞相刘公沆守长沙日以赐
帖摹刻二本一置郡帑一藏于家自此法帖盛行于
世士大夫好事者又往往自为别本矣今可见者潭绛
卷一百四十四 第 30a 页 WYG0833-0243a.png
二郡刘丞相家潘尚书师旦家刘御史次庄家蒋世
章家凡六本虽有精粗然大抵皆官帖之苗裔也顷
为正字时见诸帖墨迹有藏于秘府者字皆华润有
肉神气动人非如刻木之枯槁也盖虽官帖亦其糟
粕耳又当时奉诏集帖之人苟于书成不复更加研
考颇有伪迹滥厕其间至于标题次序乖错逾甚士
大夫以字画小技莫有论次之者投荒索居无以解
日辄以其灼然可考者疏记之疑者阙之名曰法帖
卷一百四十四 第 30b 页 WYG0833-0243b.png
通解云(秦淮海集)

  跋陈简斋法帖奏藁

  德寿皇帝尝论近世绛帖已少钱希白所临潭帖为胜
临江帖失真远矣又淳化帖大观帖当时以晋唐善
本及江南所收帖择善者刻之风骨意象俱存今观
故参知政事陈公与义为侍从时奉诏定法帖十卷
释文一册其间稍辨刘次庄之误殆临江或潭帖欤
陈公字画清简类其诗文绍兴初(缺)步中朝故特承
卷一百四十四 第 31a 页 WYG0833-0243c.png
善诱知人尧哲兹可观其绪馀淳熙七年正月十四
日周某为起居舍人木待问题(益公题跋)

  跋法帖逸少书后

  玉局翁云希白作字自有江左风味故长沙法帖比淳
化待诏所摹为胜世俗不知争购秘阁本误矣此逸
少一卷尤妙仆谓此语固当亦有不然白摹书真似
骑生马不暇施鞚勒时有骤跌不害其妙处但拓字
要当如陶华阳摹杨许书法乃佳尔此本仆幼学者
卷一百四十四 第 31b 页 WYG0833-0243d.png
戏书其后(东观馀论)

  为张潜夫书官法帖

  观书似相家观人得其心而后形色气骨可得而知也
古人大妙处不在结构形体在未有形体之先其见
于书者托也若求于方直横斜点注折旋尽合于古
者此正法之迹尔安知其所以法哉淳化中诏以秘
阁所藏书入石又以翰林待诏王著摹字求其书法
之外各有异处殆不可得至于行笔利钝结字疏密
卷一百四十四 第 32a 页 WYG0833-0244a.png
时可见之然决磔钩剔更无前人意皆著之书也其
后得秘阁墨书校其字画皆硬黄摹书至有墨色烟
落或以重墨添晕当著奉诏时其所摹拓皆略放其
大体而私以笔画成之宜其用笔略无古人遗意不
足异也观王洽书逸少谓不减已落简挥毫有郢匠
成风之势王珉书献之谓骑驴骎骎欲度骅骝前今
视官帖二人书画雅有相类而洽更自劣弱珉书则
与子敬更不可辨皆硬黄伪误失真而摹传者遂成
卷一百四十四 第 32b 页 WYG0833-0244b.png
一体也今人不知其故凭石本便评定书画至于放
言立论更无疑处此与观景而论形神以为某胜某
劣何以异哉(广川书跋)

  为方子正书官帖

  世疑官本法帖多吊丧问疾盖平时非问疾吊丧不许
尺牍通问故其书悉然余求之故不当尔也唐贞观
尝购书四方矣一时所得尽入秘府张芝钟繇张昶
王羲之父子书至四百卷汉魏晋宋齐梁杂迹又三
卷一百四十四 第 33a 页 WYG0833-0244c.png
百卷惟丧疾等疏比之凶服器不及入宫故人间所
得者皆官库不受者也唐世兵火亦屡更书画湮灭
不能存其一二逮淳化中诏下搜访已无唐府所藏
者矣其幸而集者皆唐所遗于民庶者故大抵皆吊
问书也(广川书跋)

  评帖

  刘后村先生云阁帖为祖绛帖次之临江又次之潭又
次之武冈又次之大观尤妙武冈佳者可乱绛临江
卷一百四十四 第 33b 页 WYG0833-0244d.png
佳者可乱阁东坡推潭帖胜阁帖韩侂胄家开群玉
堂帖字好薛绍彭亦有家塾帖好(辍耕录)

  说者谓宋南渡以前帖有六本其后模刻以传者益多
而绛潭泉汝四帖在焉然泉汝不及绛潭今潭帖已
燬而泉帖取归秘府不可得矣(格古要论)



  六艺之一录卷一百四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