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a 页 WYG0832-054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六艺之一录卷一百二十六  钱唐倪涛撰

  石刻文字一百二(集录金石序记)

  欧阳文忠集古录序

  物常聚于所好而常得于有力之彊有力而不好好之
而无力虽近且易有不能致之象犀虎豹蛮夷山海杀
人之兽然其齿角皮革可聚而有也玉出昆崙流沙万
里之外经十馀译乃至乎中国珠出南海常生深渊采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b 页 WYG0832-0543b.png
者腰絙而入水形色非人往往不出则下饱蛟鱼金矿
于山凿深而穴远篝火糇粮而后进其崖崩窟塞则遂
葬于其中者率常数十百人其远且难而又多死祸常
如此然而金玉珠玑世常兼聚而有也凡物好之而有
力则无不至也汤盘孔鼎岐阳之鼓岱山邹峄会稽之
刻石与夫汉魏已来圣君贤士柏碑彝器铭诗序记下
至古文籀篆分𨽻诸家之字书皆三代以来至宝怪奇
伟丽工妙可喜之物其去人不远其取之无祸然而风
卷一百二十六 第 2a 页 WYG0832-0544a.png
霜兵火湮沦磨灭散弃于山崖墟莽之间未尝收拾者
由世之好者少也幸而有好之者又其力或不足故仅
得其一二而不能使其聚也夫力莫如好好莫如一予
性颛而嗜古凡世人之所贪者皆无欲于其间故得一
其所好于斯好之巳笃则力虽未足犹能致之故上自
周穆王以来下更秦汉隋唐五代外至四海九州名山
大泽穷崖绝谷荒林破冢神仙鬼物诡怪所传莫不皆
有以为集古录以谓传写失真故因其石本轴而藏之
卷一百二十六 第 2b 页 WYG0832-0544b.png
有卷帙次第而无时世之先后盖其取多而未已故随
其所得而录之又以谓聚多而终必散乃撮其大要别
为录目因并载夫可与史传正其阙谬者以传后学庶
益于多闻或讥予曰物多则其势难聚聚久而无不散
何必区区于是哉予对曰足吾所好玩而老焉可也象
犀金玉之聚其能果不散乎予固未能以此而易彼也
庐陵欧阳脩序

  欧阳棐集古录目序

卷一百二十六 第 3a 页 WYG0832-0544c.png
  集古录既成之八年家君命棐曰吾集录前世埋没缺
落之文独取世人无用之物而藏之者岂徒出于嗜好
之僻而以为耳目之玩哉其为所得亦巳多矣故尝序
其说而刻之又跋于诸卷之尾者二百九十六篇序所
谓可与史传正其阙谬者已粗备矣若撮其大要别为
目录则吾未暇然不可以阙而不备也棐退而悉发千
卷之藏而考之曰呜呼可谓详矣盖自文武以来迄于
五代盛衰得失贤臣义士奸雄贼乱之事可以动人耳
卷一百二十六 第 3b 页 WYG0832-0544d.png
目者至于释氏道家之言莫不皆有然分散零落数千
百年而后聚于此则亦可谓难矣其聚之既难则其久
也又将遂散而无传宜公之惜乎此也于是各取其书
撰之人事迹之始终所立之时世而著之为一十卷以
附于跋尾之后夫此千卷之书者刻之金石托之山崖
未尝不为无穷之计也然必待集录而后著者岂非以
其繁而难于尽传哉故著其大略而不道其详者公之
志也熙宁二年二月记

卷一百二十六 第 4a 页 WYG0832-0545a.png
  朱长文碑刻录后序

  名者圣人之所以励中人也朝廷之臣以忠义相高山
林之士以志操自处至于建一事创一物皆欲有以传
后及夫释老之流亦各思著其言教此不惟其性之所
然皆知其名之可贵也人生天地间如晨飙石火之速
其至于七十者几希而名之所垂或千万龄而无穷是
亦可尚也故古之君子惟物之久而可托以名者莫过
乎金石是以书而勒之然而风日之所消砾樵牧之所
卷一百二十六 第 4b 页 WYG0832-0545b.png
铄陵谷之所迁易丘墓之所湮没或磨灭无闻或刓
缺难辩诚为可叹息也石刻始于周行于秦汉而极盛
于唐今周秦之迹仅有存者汉𨽻亦时见于郡国间唐
碑不可胜数矣又不知千百世之后所遗者复几何耶
予故据所闻见者仅录其名以遗好事者使可以求之
也然自古石刻不在录中者盖多矣余不能悉知也自
五代至于皇朝碑碣尚完而众听所易闻不必繁述云

  赵德夫金石录序

卷一百二十六 第 5a 页 WYG0832-0545c.png
  余自少小喜从当世学士大夫访问前代金石刻辞以
广异闻后得欧阳文忠公集古录读而贤之以为是正
讹谬有功于后学甚大惜其尚有漏落又无岁月先后
之次思欲广而成书以传学者于是益访求藏畜凡廿
年而后粗备上自三代下讫隋唐五季内自京师达于
四方遐邦绝域夷狄所传仓史以来古文奇字大小二
篆分𨽻行草之书钟鼎簠簋尊敦甗鬲槃杅之铭词人
墨客诗歌赋颂碑志叙记之文章名卿贤士之功烈行
卷一百二十六 第 5b 页 WYG0832-0545d.png
治至于浮屠老子之说凡古物奇器丰碑巨刻所载与
夫残章断画磨灭而仅存者略无遗矣因次其先后为
二千卷余之致力于斯可谓勤且久矣非特区区为玩
好之具而已也盖尝窃以谓诗书以后君臣行事之迹
悉载于史虽是非褒贬出于秉笔者私意或失其实然
至其善恶大节有不可诬而又传之既久理当依据若
夫岁月地理官爵世次以金石刻考之其牴牾十常三
四盖史牒出于后人之手不能无失而刻词当时所立
卷一百二十六 第 6a 页 WYG0832-0546a.png
可信不疑则又考其异同参以他书为金石录卅卷至
于文词之美恶字画之工拙览者当自得之皆不复论
呜呼自三代以来圣贤遗迹著于金石者多矣盖其风
雨侵蚀与夫樵夫牧童毁伤沦弃之馀幸而存之者止
此尔是金石之固犹不足恃然则所谓二千卷者终归
于磨灭而余之是书有时而或传也孔子曰饱食终日
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是书
之成其贤于无所用心岂特博奕之比乎辄录而传诸
卷一百二十六 第 6b 页 WYG0832-0546b.png
后世好古博雅之士其必有补焉东武赵明诚序

  刘斯立金石录序

  东武赵明诚德父家多前代金石刻仿欧阳公集古所
论以考书传诸家同异订其得失著金石录三十卷别
白牴牾实事求是其言斤斤甚可观也昔文籍既繁竹
素纸札转相誊写弥久不能无误近世用墨板模印便
于流本而一有所失更无别本是正然则誊写模印其
为利害之数略等又前世载笔之士所见所闻与其所
卷一百二十六 第 7a 页 WYG0832-0546c.png
传不能无同异亦或意有轩轾情流事迁则遁离失实
后学搜抉證验力多功寡此校雠之士抱椠怀铅所以
汲汲也昔人欲刋定经典及医方或谓经典同异未有
所伤非若医方能致寿夭陶弘景亟称之以为知言彼
哉卑陋一至于此或讥邢卲不善雠书邵曰误书思之
更是一适且别本是正犹未敢曰可而欲以思得之其
讹有如此者惟金石刻出于当时所作身与事接不容
伪妄皎皎可信前人勤渠郑重以遗来世惟恐不远固
卷一百二十六 第 7b 页 WYG0832-0546d.png
非以为夸而好古之士忘寝废食而求常恨不广耳岂
专以为玩哉余登泰山睹秦相斯所刻退而按史迁所
记大凡百四十有六字而差失者九字以此积之诸书
浩博其失胡可胜言而信书之人守目所见知其违戾
犹弗能深考猥曰是碑之误其殆未之思乎若乃庸夫
野人所述其言不雅驯则望而知之且差易耳今德父
之藏既甚富又选择多善而探讨去取雅有思致其书
诚有补于学者亟索余文为序窃获附姓名于篇末有
卷一百二十六 第 8a 页 WYG0832-0547a.png
可喜者于是乎书政和七年九月十日河间刘跂序

  李易安金石录后序(洪容斋节本)

  东武赵明诚德甫清宪丞相中子也著金石录三十
篇上自三代下讫五季鼎钟甗鬲盘匜尊爵之款识
丰碑大碣显人晦士之事迹见于石刻者皆考正讹
谬去取褒贬凡为卷二千其妻易安李居士平生与
之同志赵没后悯悼旧物之不存乃作后序极道遭
罹变故本末今龙舒郡库刻其书而此序不见取比
卷一百二十六 第 8b 页 WYG0832-0547b.png
获见元稿于王顺伯因为撮述大槩云

  予以建中辛巳归赵氏时丞相作吏部侍郎家素贫俭
德甫在太学每月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
国寺市碑文书画归相对展玩咀嚼后二年从官便有
穷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传写未见书买名人书画古
奇器有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留信宿计无所得
捲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及连守两郡竭俸入以
事铅椠每获一书即日勘校装缉得名画彝器亦摩玩
卷一百二十六 第 9a 页 WYG0832-0547c.png
舒卷摘指疵病尽一烛为率故纸札精致字画全整冠
于诸家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
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胜负为饮茶先后中
则举否大笑或至茶覆怀中不得饮而起凡书史百家
字不刓缺本不误者辄市之储作副本靖康丙午德甫
守淄闻敌犯京师视盈箱溢箧恋恋怅怏知其必不为
已物建炎丁未奔太夫人丧南来既长物不能尽载乃
先去书之印本重大者画之多幅者器之无款识者
卷一百二十六 第 9b 页 WYG0832-0547d.png
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所载尚十
五车连舻渡淮江其淄州故第所锁十间屋期以明年
具舟载之又化为煨烬己酉岁六月德甫驻家池阳独
赴行都自岸上望舟中告别予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
中缓急奈何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衾
次书册次卷轴次古器独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
亡勿忘之径驰马去秋八月德甫以病不起时六宫往
江西予遣二史部所存书二万卷金石刻二千本先往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0a 页 WYG0832-0548a.png
洪州至冬敌陷洪遂尽委弃所谓连舻渡江者又散为
云烟矣独馀轻小卷轴写本李杜韩柳集世说盐铁论
石刻数十副轴鼎鼐十数及南唐书数箧偶在卧内岿
然犹存上江既不可往乃之台温之衢之越之杭寄物
于嵊县庚戌春官军收叛卒悉取去入故李将军家岿
然者十失五六犹有五七簏挈家寓越城一夕为盗穴
壁负五簏去尽为吴说运使贱价得之仅存不成部帙
残书策数种忽阅此书如见故人因忆德甫在东莱静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0b 页 WYG0832-0548b.png
治堂装褾初就芸签缥带束十卷作一帙日校二卷又
跋一卷此二千卷有题跋者五百二卷耳今手泽如新
墓木已拱乃知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亦理之常又
何足道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
者之戒云

  时绍兴四年也易安年五十二矣自叙如此予读其
文而悲之为识于是书

  楼攻愧跋东观馀论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1a 页 WYG0832-0548c.png
  云林子妙于考古是书久行于世余尤所笃好惜其讹
舛尚多每欲手写以传好事者未暇也著作庄子礼欲
得善本传后再为详校而寄之王顺伯厚之尝言本朝
始自欧阳公集古录千卷赵德父金石录至二千卷考
订甚工然犹未免差误惟云林之书为尽善顺伯蓄古
刻甚富论议不苟余观此书辨析隐奥上下千古皆前
贤所未发后人所难及脩撰刘公焘紫微董公逌皆鸿
博之士与之言自以为不及也以云林之美才又仕于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1b 页 WYG0832-0548d.png
洛多见故家名帖及居馆阁尽见太清楼所藏异书时
方承平鼎彝古器具见制作款识之旧尝自言曰考校
往古事迹先须孰读强记遇事加之精审决无疏略又
谓欧阳考校非所长则此书宜无毫发之恨及细读之
尚有疑焉如米襄阳疑李斯书谓不知何人书云林则
曰乃李阳冰篆明州刺史裴公纪德碣中字可谓精确
矣然谓史籀书州䨽易□系能辨其字殊无三代体
与其词皆唐人笔顾不知正以纪德碣额缩而小之既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2a 页 WYG0832-0549a.png
全取三字又移明为易□系皆取其半乃碧
落碑中唐字阳冰素好碧落碑故用其字云林误以为
扬殆未之考也王大令静息帖礜石事异苑谓曹公同
王粲见此而云林谓刘表在荆州时未知何据题河南
王氏所藏子敬帖云太极璇题犹重书自注云谓不书
太极殿榜然选诗所谓璇题纳行月者乃谓以玉饰椽
头如孟子之言榱题非题扁之题也王世将表云顿乏
勿勿云林引颜氏家训云世中书翰多称勿勿又引杜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2b 页 WYG0832-0549b.png
牧之诗浮生长勿勿谓古人诗中用之不特称于书翰
颜之推在牧之数百年之前似难以此诗为證跋右军
甘蔗帖云蔗似竹于文从焉此帖以之俗从草非是按
说文解字蔗从草在草部不得为非是以是益知考古
著书之不易云云林寿止四十而精博如此余年七十
有四闻见寡陋心顾好之不自知其可笑也钟王以来
多以意行笔云林耽玩古帖与之俱化如隐之为隐最
之为最之类尚众此既为小学而作亦略为正其点画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3a 页 WYG0832-0549c.png
不敢自谓详尽更俟博雅君子相与正之嘉定二年四
明楼钥书于攻愧斋

  附 毛晋书元丰题跋后云余尝论东观馀论力排
六一居士集古录瑕处将谓吹求无剩矣及阅子固
跋中如江红二四周昕李翕之类不得不正永叔之
失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今亡矣夫苏子瞻所以
痛戒妄改古人文字云毛晋识

  董弅广川书跋序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3b 页 WYG0832-0549d.png
  弅家自上世以来广蓄异书多有前人真迹先君生而
颖悟刻苦务学博极群书讨究详阅必探本原三代而
上钟磬鼎彝既多有之其款识在秘府若好事之家必
宛转求访得之而后已前代石刻在远方若深山穷谷
河心水滨者亦托人转模墨本知识之家与先君相遇
必悉示所藏祈别真赝订證源流若书画题跋若事干
治道必反覆详尽冀助教化其本礼法可为世范者必
加显异以垂模楷或涉同异事出疑似者必旁證他书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4a 页 WYG0832-0550a.png
使昭然易见探古人用意之精巧伪不能惑察良工之
所能临摹不能乱爰自南渡乡关隔绝先世所藏莫知
在亡或已散逸过江随行所携败于兵火今所得于煨
烬之馀年来为裒集在者得书跋釐为十卷画跋六卷
缮写藏诸家庙别录以示子孙俾知先君博物洽闻古
今鲜俪无坠家训庶或师范其万一焉尔绍兴丁丑岁
十月丙辰孤弅谨序

  毛晋书广川书跋后云郑康成汉世硕儒弗识牺牛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4b 页 WYG0832-0550b.png
之鼎欧阳脩宋朝宗匠误辩灵台之碑甚矣博古之
不易也董子在政和间鉴定秘阁所藏悉三代法物
名器一一详论精核若故有之物而素所习玩者此
岂天欲显神宝于世必生畸人为之发扬宣畅耶同
朝惟校书郎黄长睿相与商确为千古知已长睿著
古器说四百馀篇载在图经董子则有书跋十卷杂
入金石字迹之类岐阳鼓文从来尽谓宣王猎碣耳
独反覆辩其非何故郑渔仲便居之不疑是以读书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5a 页 WYG0832-0550c.png
贵具只眼也海虞毛晋识

  洪景伯𨽻释序

  秦燔书废古训而官狱多事乃令下杜人程邈作小篆
而邈复献𨽻书所以施之徒隶趋简易也亦曰佐书汉
魏之际蔡邕钟繇梁鹄邯郸淳俱有书名后魏郦道元
注水经汉碑之并川者始见其书盖数十百馀陵迁谷
变火焚风剥至宣政和间已亡其十八本朝欧阳公赵
明诚好藏金石刻汉𨽻之著录者欧阳氏七十五卷赵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5b 页 WYG0832-0550d.png
氏多欧阳九十三卷而阙其六自中原厄于兵南北壤
断遗刻耗矣予三十年访求尚阙赵录四之一而近岁
新出者亦三十馀赵盖未见也既法其字为之韵复辩
其文为之释使学𨽻者藉书以读碑则历历在目而咀
味菁华亦翰墨之一助唯老子张公神费凤三数碑有
撰人名字若华山亭为卫觊之文见于他说者财一二
尔其文或险而难解涩而太凿者譬之纪甗郜鼎皆三
代仅存之器其剥缺不成章与魏初之文数篇附于后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6a 页 WYG0832-0551a.png
如断圭残璧亦可宝自刘熹贾逵已下字画不足取者
皆不著乾道三年正月八日鄱阳洪适景伯序

  刻隶释小序云隶释一集乃宋人洪适氏取两汉迨
魏初碑碣之类有关于𨽻书者而识之也其集摘取
欧阳公及子棐集古录赵明诚氏金石录并證以郦
道元水经注而更详其遗缺焉在集古叙曰可与史
传正其阙谬以传后学庶益于多闻金石序曰史牒
出于后人之手不能无失而刻辞当时所立可信不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6b 页 WYG0832-0551b.png
疑识序曰学𨽻者籍书以读碑则历历在目而咀味
菁华翰墨之一助是固兹集大意也而集古又曰风
霜兵火湮沦磨灭散弃于山崖墟莽之间金石曰圣
贤遗迹著于金石者多矣风雨侵蚀樵牧毁伤沦弃
幸存者无几识曰陵迁谷变火焚风剥至今亡其什
八兹三言又世事之说也阅斯集者可以游艺矣可
以消世虑矣后学夏邑王云鹭翀孺识

  洪景伯水经碑跋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7a 页 WYG0832-0551c.png
  右东汉及魏正始以前碑见于水经者如此周秦先汉
刻石皆用篆故不录有不著岁月疑似难明者亦并载
之道元网罗四方异闻所涉猎者广博传疑书疑宜有
讹误而传写岁久后人更失其真时无善本雌黄不可
妄下若袁梁王纷之类则又仍其旧也其碑到今不毁
者十财一二凡欧赵录中所无者世不复有之矣姑聚
其说以见思古之意夫物莫寿于金石而大书显刻光
沈迹绝者不可胜计独传之竹帛犹可久此君子所以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7b 页 WYG0832-0551d.png
取乎编类之书也水经曰上郡王次仲变仓颉旧文为
隶秦皇三召不至令槛车送之次仲化为大鸟落翮于
居庸山中又曰篆字文繁无会剧务秦用𨽻人之省谓
之𨽻书或云即程邈于云阳增损者孙畅之尝见青州
刺史说临淄人发古冢得桐棺隐起为字言齐太公六
世孙胡公之棺惟三字是古馀同今𨽻书證知𨽻自出
古非始于秦其说固已二三案齐胡公以周孝王时卒
历数世至宣王时始有大篆又数百年至秦有小篆既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8a 页 WYG0832-0552a.png
云𨽻出于篆不应篆未萌而隶先作也书传多以隶为
程邈所作两汉书亦云然当据正史为是异端之说非
所惑也

  洪景伯天下碑录跋

  右天下碑录凡十卷近世不知作者所载多唐人碑今
删取其东汉者著于篇魏碑十数予所未见者亦附焉
姓名舛错者悉存其故其所谓汉或有三国之汉与五
胡之汉者其所谓魏疑亦有元魏者非得碑不能区别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8b 页 WYG0832-0552b.png
也它日中原复为王土则志古之士可以按图而求之

  洪景卢汉隶字源序

  汉𨽻字源六帙槜李娄君彦发所辑也其书甚清其抒
意甚勇其考赜甚精其立说甚当其沾丐后学甚富凡
见诸石刻若壶鼎刀镜盆槃洗甓著录者三百有九起
东京建武讫鸿都建安殆二百年滥觞于魏晋者仅卅
而一光和骨立开元屃屃点画之炉锤法度之穾奥假
借之同而异发纵之简而古合蔡中郎诸人笔力通神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9a 页 WYG0832-0552c.png
之妙皆聚此编忆吾兄文惠公自壮至老耽癖弗懈尝
区别为五种书曰释曰缵曰韵曰图曰续四者备矣唯
韵书不成以为蠹竭目力于摹写至难觱旦旦而求之
字字而仿之虽众史堵墙孙甥鱼贯不堪替一笔也功
之弗就使获睹是书且悉循其𨽻释次第志之所底不
谒而同正应𢥠然起立兴不得并时之叹彦发曩岁有
班马字类突过诸家汉史之学予尝叙之矣今此帙刻
于高明台方通守吾州朱墨鲜暇趣了官事竟辄萧然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9b 页 WYG0832-0552d.png
一室中厮舆侧睨但见其放策欠伸搔头揩眼而用心
独苦之状固所不克知彦发学有源委工辞章身端
行治名最三吴而诸公贵人不解收拾使周鼎斡弃与
康瓠等予顷备侍从承清问于燕閒宣昭声光宜不辞
费顾亦不能一出诸口心焉负愧聊复再畅叙以自释
云庆元三年十二月朔旦野处洪景卢叙

  陈直斋宝刻丛编序

  始欧阳兖公为集古录有卷帙次第而无时世先后赵
卷一百二十六 第 20a 页 WYG0832-0553a.png
德甫金石录乃自三代秦汉而下叙次之而不著所在
郡邑及郑渔仲作系地系时二录亦疏略弗备其他如
诸道石刻录访碑录之类于所在详矣而考订或缺焉
都人陈思儥书于都市士之好古博雅蒐遗猎忘以足
其所藏与夫故家之沦坠不振出其所藏以求售者往
往交于其肆且售且儥久而所阅滋多望之辄能别其
真赝一旦尽取诸家所录辑为一编以今九域京府州
县为本而系其名物于左昔人辨證审定之语具著之
卷一百二十六 第 20b 页 WYG0832-0553b.png
既锓木首以遗余求识其端凡古刻所以贵重于世欧
阳公以来言之悉矣不待余言余独感夫古今宇宙之
变火焚水漂陵隳谷湮虽金石之坚不足深恃载祀悠
缅其毁弗存存弗全者不胜数矣矧今河洺尚隔版图
其幸而存且全可推拓者非边牙市不可得得或贾兼
金固不能家有而人见之也则得是书而观之犹可想
象彷佛于上下数千载间其不谓之有补于斯文矣乎
思市人也其为是编志于儥而已矣而于斯文有补焉
卷一百二十六 第 21a 页 WYG0832-0553c.png
视他书坊所刻或芜秽不切徒费板墨靡棕楮者可同
日语哉诚以是获厚利亦善于择术矣余故乐为书之
是亦柳河东述宋清之意云尔绍定辛卯小至直斋陈
伯玉文

  洪景伯集古录跋

  欧阳公集古录二卷公名脩字永叔庐陵人平生嗜古
有历代石刻一千卷轴而藏之撮其大要为之说既刻
而传于世矣嘉祐治平年公在政府时又各书其卷尾
卷一百二十六 第 21b 页 WYG0832-0553d.png
文或小异盖窜定有先后也凡说汉𨽻者今录之张平
子碑南阳秦君额皆篆也左右生题名非文翁学生也
故去之其间姓名官称岁月文词考證之误者视𨽻释
则可见也千卷之藏其传不一再世而靡有孑遗矣聚
之难而散之易如此惜哉

  洪景伯集古录目跋

  欧阳君集古录目一卷君名棐字叔弼六一翁之季子
也仕至太常少卿直龙图阁君佩趋庭之训读父之书
卷一百二十六 第 22a 页 WYG0832-0554a.png
摭其略而目之凡集古所藏欧阳公未尝无说独三体
石经置而弗论岂有所疑而未决乎叔弼遂定作汉刻
盖为儒林传所误中常侍曹腾死汉遣諌议大夫以特
进印绶赠之而此云赠腾为谏议非也其载碑碣如刘
熊碑在酸枣而云扬州费汎碑在湖州而云南京则有
不可尽信者

  洪景伯金石录跋

  赵氏金石录三卷赵君名明诚字德父密州诸城人故
卷一百二十六 第 22b 页 WYG0832-0554b.png
相挺之子也所藏三代彝器及汉唐前后石刻为目录
十卷辩證二十卷其称汉碑者百七十有七其阴四十今
出其篆书者十四

  张平子后碑残碑山阳麟凤赞宗资墓天禄辟邪字
琅邪相王君墓阙铭逢府君墓石柱文永乐少府贾
君阙铭蜀郡太守任君神道蜀郡都尉王君神道小
黄令阙南阳太守秦君碑额河南尹苏君碑额司空
掾陈君碑额

卷一百二十六 第 23a 页 WYG0832-0554c.png
  非东汉者二

  车骑将军阙铭胶东令庙门碑

  𨽻释所阙者盖未判也掇其说载之赵君之书證据见
谓精博然以卫弹为街弹以绵竹令为县令之类亦时
有误者绍兴中其妻易安居士李清照表上之赵君无
嗣李又更嫁其书行于世而碑亡矣

  王功载东观馀论跋

  东观馀论法帖刋误上下二卷计二百一十七条乃宋
卷一百二十六 第 23b 页 WYG0832-0554d.png
秘书郎卲武黄伯思长睿撰辨别三代以来古器汉晋
以来碑刻研究款识体制字画真伪了然明白凡学古
临池之士宜精究之佐既录其书又略识于此云

  宋陈槱论古今石刻(负暄野录)

  古者金铜等器物其款识文字皆以坯冶之后镌刻非
若今人就范模中径铸成者余于武陵郡开元寺铁塔
上见镌刻经咒之属皆是冶铸后为之至于石刻率多
用粗顽石又字画入石处甚深至于径寸其镌凿直下
卷一百二十六 第 24a 页 WYG0832-0555a.png
往往至底乃反大于面所谓如蠹虫钻镂之形非若后
世刻削丰上锐下似茶药碾槽状故古碑之乏也其画
愈肥近世之碑多乏也其画愈细愈肥而难漫愈细而
易灭余在汉上及襄岘间亲见魏晋碑刻如此兼石既
粗顽自然难坏后世石虽精好然却易剥缺于是知古
人作事不苟非今人所能及也

  陈槱论前汉无碑 又论古碑毁坏

  集古目录并金石录所载自秦碑之后凡称汉碑者悉
卷一百二十六 第 24b 页 WYG0832-0555b.png
是后汉其前汉二百年中并无名碑但有金石刻铭识
数处耳欧阳公集古目录不载其说第于答刘原父书
尝及之赵明诚云西汉文字世不多有不知何为希罕
如此略不可晓然金石录却载有阳朔砖数字故云希
罕言不多非无也予尝闻之尤梁溪先生袤云西汉碑
自昔好古者固尝旁求博访片简只字搜括无遗竟不
之见如阳朔砖要亦非真一代之碑刻闻是新莽恶称
汉德凡所在有石刻皆令仆而磨之仍严其禁不容略
卷一百二十六 第 25a 页 WYG0832-0555c.png
留至于秦碑乃更加营护遂得不毁故至今尚有存者
梁溪此言盖有援据惜不曾再扣之予因记范石湖题
敌中项王庙诗云人间隐事有知音新(阙)   取秦
其事亦尔可发识者一笑近世洪景伯丞相著隶释却
有前汉哀帝元寿中郫县一碑或谓乃后人伪为者赵
德甫谓所著金石录寿于二千卷所载之碑由今观之
信然石刻固非易朽之物其如随时废兴摧毁非一前
辈所载元祐中丞相韩玉汝帅长安脩石桥督责甚峻
卷一百二十六 第 25b 页 WYG0832-0555d.png
村民急以应期悉皆磨石刻以代之前人之碑尽矣予
又闻萧千岩云蔡拱之访求石碑或蹊田害稼村民深
以为苦悉镵凿其文字或为柱础帛砧略不存留又乱
离已来凡城堡攻战之处军兵率取碑凿为炮石摧毁
无馀凡此皆是时所遭遇而其仆坏之门殆非一端盖
亦碑刻之一厄会也悲夫

  孙承泽跋欧阳公集古录墨迹

  自欧阳公为集古录后曾子固亦作金石录五百卷赵
卷一百二十六 第 26a 页 WYG0832-0556a.png
明诚金石录二千卷叶石林取碑所载与史不合者为
金石类考五十卷洪文达适集汉魏间碑为𨽻释凡四
十八卷昭武李内翰类其所有自夏后氏竟五代为博
古图亦千卷近代杨慎有金石古文十四卷然如汉尹
宙碑曹全碑出自近日集中不载博物一事亦君子所
不废也余见朱文公集云予少好古金石文字家贫不
能有其书独时取欧阳子所集录观其叙跋辨證之辞
以为乐遇适意时恍然若手摩挲其金石而目了其文
卷一百二十六 第 26b 页 WYG0832-0556b.png
义也既又怅然自恨身贫贱居处屏远弗能尽致所欲
得如公之为者或寝食不怡竟日来泉南又得东武赵
氏金石录观之大略如欧阳子书然铨序益条理考证
益精博予心益好之于是始胠其囊得先君子时所藏
与熹后所增益者凡数十种虽不多要皆奇古可玩悉
皆标饰因其刻石大小施横轴悬之壁间坐对循行卧
起恒不去目前不待披筐箧卷舒把玩而后为适也盖
汉魏以前刻石制度简朴或出奇诡皆有可观存之足
卷一百二十六 第 27a 页 WYG0832-0556c.png
以佐嗜古者良非小助其近世刻石本制小者或为横
卷若书帙亦以意所便也盖欧阳子书一千卷赵氏书
多倍之而予欲以此数十种者退而与之并则诚若不
可冀然安知积之久则不若是其富也耶观朱文公之
所好则政不必以博物为丧志也



卷一百二十六 第 27b 页 WYG0832-0556d.png








  六艺之一录卷一百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