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十四
卷一百十四 第 1a 页 WYG0832-035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六艺之一录卷一百十四   钱唐倪涛撰

  石刻文字九十

  顾南原碑考

  帝尧碑 熹平四年 字原云在濮州集古录目天下
碑录俱云在济阴县误以汉之济阴郡为宋之济阴
县也说见前灵台碑下 额题云帝尧碑三篆字为
一行字作阴文凸起碑式云有穿有棋局纹文十九
卷一百十四 第 1b 页 WYG0832-0358b.png
行行四十四字故济陵太守平阙后空一行书岁月
及将作吏姓名集古录作尧祠碑

  帝尧残碑阴 隶续云开元中濮州刺史赵冬曦磨其
上数列刻所作祭文止存其下一列有故吏处士九
人题名后四行纪事无上文可读传者以为尧庙碑
阴考其中一行有云成阳令陈国阙其一下有真字
案尧庙碑中成阳令乃河南吕亮帝尧碑则是成阳
令陈国郑真知此乃帝尧碑阴也上一列磨不尽尚
卷一百十四 第 2a 页 WYG0832-0359a.png
有五百及千字数处

  尹宙碑 熹平四年 今在鄢陵县 额题从铭二篆
字上有穿额横书在穿之右文十四行行二十七字
金石文字记作豫州从事尹宙碑云豫字磨灭以其
颍川人而言本州知其为豫州今碑甚完好无一字
磨灭惟云仕郡历主簿督邮五官掾功曹守昆阳令
州辟从事而已无豫字也或亭林所见之本传拓不
清以为磨灭耳

卷一百十四 第 2b 页 WYG0832-0359b.png
  郑子真宅舍残碑 熹平四年 字原云在云安军即
今夔州云安县 隶释云所存其上十数字馀石碎
矣碑式云所有者二十四行可见者行或十一字

  沈子琚碑 熹平五年 字原云在汉州墨宝云在绵
竹县绵江堰侧光武庙中 隶释云沈君字子琚其
名不可辨石多剥缺文句断续蜀人谓之绵竹江堰
碑天下碑录琚作璩

  斥彰长田君断碑 熹平六年 字原云在华州华阴
卷一百十四 第 3a 页 WYG0832-0359c.png
县 金石录云碑已断裂惟存下一段故其姓名皆
亡有云先高祖时以吏二千石自齐临淄徙充关中
按史记及汉书本纪高祖九年徙齐楚大族昭屈景
怀田五姓关中而其四姓皆楚人自齐徙者惟田氏
斥彰东西汉史皆作斥章隶释云斥彰非所终之官
姑仍其旧碑中字札妩媚甚类华租华山亭碑书之
者好用奇字皆他碑所无者

  费汎碑 金石录云在湖州天下碑录云在乌程县字
卷一百十四 第 3b 页 WYG0832-0359d.png
原云集古云在南京非是 额题云汉故梁相费府
君之碑九篆字为三行碑式云碑十行行五十字穿
与额相直在碑第八九十行之上其左盖有馀石按
费汎即费凤之父此碑乃其适孙均所立无年月凤
以熹平六年卒碑载凤所终之官则立于凤卒之后
盖汎未有碑或与凤碑同立于是时也集古录作费
府君碑谓其讳况而疑为汎金石录与隶释皆作费
汎碑云其先季文为鲁大夫有功封费因𡚼为姓季
卷一百十四 第 4a 页 WYG0832-0360a.png
文左传作季友金石录云费有两姓其一音蜚嬴姓
出于伯翳费直费长房费祎之徒是其后也其一音
秘姬姓出于鲁季友此碑所谓梁相费君是其后也今
则俱呼为蜚矣

  费凤碑 熹平六年 隶释云在湖州 额题云汉故
堂邑令费君之碑九篆字为三行碑图云额在穿之
右其左有物如螭垂其首者三文九行行三十五字
中分其石此铭居其半其馀则低三字载施业戚忠
卷一百十四 第 4b 页 WYG0832-0360b.png
之事又七行行四十四字题名五行行二人隶释云
费君以熹平六年卒其妻之弟卜君追诔之乃作此
碑其辞皆五言石磨灭文不相属碑中无名字见于
别碑

  费凤别碑 金石录以为费君碑阴隶释云费氏父子
三碑今并列于吴兴校宫之壁不知者指此为碑阴
赵氏亦有斯误无额碑图云二十二行行二十七字
隶释云碑刻舅家中孙甘陵石诗一篇其诗先叙
卷一百十四 第 5a 页 WYG0832-0360c.png
世系官爵继以韵语六十句其三句六言馀皆五言
集古录作费凤碑跋云卒葬年寿不载其后悉为五
言韵语盖欧公未见前碑也

  徐氏纪产碑 光和元年 舆地碑目云在云安军即
今夔州府云安县 碑图云碑上若有额已漫灭而
石纹尚有两旁有龙虎其辞十八行行三十五字隶
释云其辞云光和元年五月中旬金广延母自伤纪
考妣徐氏元初产永寿元年出门托躯金掾季本自
卷一百十四 第 5b 页 WYG0832-0360d.png
此之后其石半灭所存者其下段尔

  陈球碑 光和二年 金石录云在下邳字原云在淮
阳军下邳即今邳县属淮安府宋属淮阳军 额题
云汉故太尉陈公之碑八篆字为两行字作阴文凸
起碑图云圭首甚大一晕覆其左其右复有二晕文
在穿下凡十九行后有裂者所存者行二十四字

  陈球碑阴 碑图云碑阴穿晕皆同纵横亦有裂文前
两行书二人之事馀存二十行行二人隶释云此碑
卷一百十四 第 6a 页 WYG0832-0361a.png
惟存穿之下横两列馀皆剥落矣水经云下邳陈球
墓前有三碑是弟子管宁华歆等造此碑所见皆故
吏故民而无管华姓名岂与刘宽碑相类其一则弟
子所立乎又姓苑引汉太尉陈球碑阴有城阳炅横
此碑亦不见之若非石损则恐是彼一碑也陈公两
碑皆在淮阳莫适为先后赵氏但有一碑阴而水经
谓墓有三碑似亦指碑阴为一也

  陈球后碑 光和二年 金石录云两碑皆在下邳
卷一百十四 第 6b 页 WYG0832-0361b.png
额题云汉故太尉陈公之碑八篆字为二行碑图云
与前碑穿晕略同文二十行行三十七字其下亦有
断者隶释云公既不得其死门人或畏惮凶焰必不
敢立石双表也两碑之前几二百字可读其末则文
字凋落岂其间盖有愤怼哀切之语后来益有所惧
而剔之乎

  华山亭碑 光和二年 集古录目云在华州天下碑
录云在华阳县 额题云西岳华山亭碑六篆字为
卷一百十四 第 7a 页 WYG0832-0361c.png
二行碑式云文十六行行三十三字西岳至尊平阙
皇帝永思高出二字集古录作樊毅脩华岳碑金石
录作樊毅西岳碑华岳有樊毅三碑皆立于光和二
年此碑先脩斋亭在其年之正月脩庙则在十月别
有一碑欧赵皆未见碑额故莫辨也

  脩华岳碑 光和二年 天下碑录云在华阴岳庙内
 碑式云无额凡十九行行三十五字高祖应道出
格一字有棋局之纹碑云孟冬十月斋祠西岳以庙
卷一百十四 第 7b 页 WYG0832-0361d.png
舍旧久墙屋倾亚特部行事荀班与县令先谠以渐
补治此乃是樊毅脩庙碑集古录作樊毅华庙碑金
石录无樊毅二字

  复民租碑 光和二年 天下碑录云在华阴县 隶
释云此碑全载光和二年十二月壬午樊毅乞复华
下民租田算状别无他辞碑后有唐兴元中县令卢
仿题字云碑在庙北隙地没于荒榛时方徙之县治
云集古录作脩西岳庙复民赋颂

卷一百十四 第 8a 页 WYG0832-0362a.png
  郭禧断碑 光和二年 未详所在 金石录云禧郭
躬从孙也其事迹附见躬列传代刘宠为太尉郭氏
世为阳翟人自躬以下皆葬阳翟其墓尚存今此碑
缺处犹有陈留扶沟字疑禧尝寓居是邑其卒也返
葬故都后汉书注以为扶沟人恐误则碑当在阳翟
今开封府禹州即汉阳翟地也 隶续云所存其上
一段字画方劲前后数行仅有数十字可认其中强
半剥落篆额亦然

卷一百十四 第 8b 页 WYG0832-0362b.png
  郭禧碑阴 金石录云其首有四大字云故吏人名其
下列故吏故民凡百馀人又有右河南右河内郡右
弘农郡右扶风字字画完好者甚多笔法淳古可爱

  郭禧后碑 光和二年 未详所在 金石录云残缺
尤甚其略可辨者惟光和二年夏五月甲寅大中大
夫故太尉郭公薨又云公之胤子故五原太守馀不
复成文而其额题云汉故太尉郭公神道字画尚完

  郭禧后碑阴 金石录无跋尾

卷一百十四 第 9a 页 WYG0832-0362c.png
  郭旻碑 光和二年 未详所在 额题云汉故丹阳
太守郭君之碑十篆字为五行题满其额碑式云文
十二行铭四行后有三行书重立碑之事行二十八
字石已下断有得之不全者隶续云郭旻太尉之兄
也禧以延熹元年卒三载礼阕诸子已刻墓道之铭
矣而碑石狭小加有瑕瘢后十馀年当光和之二年
其从子五原太守鸿因葬太尉公遂与其孙范不改
旧文重立此碑

卷一百十四 第 9b 页 WYG0832-0362d.png
  冀州从事郭君碑 光和三年 未详所在 额题云
故冀州从事郭君碑八隶字隶续云碑之字暧昧者
甚鲜独首行刓剥故不得其名字

  义井碑 光和三年 字原云在随州今属湖广德安
府 碑图云圭首在右额之上有晕一重左有半晕
者四凡二十三行行三十七字隶释云石理皴剥仅
有五十馀字依约可辨碑在随之舜子巷元祐丁卯
年郡守许觉之始移于后圃识其阴云五大夫秦爵
卷一百十四 第 10a 页 WYG0832-0363a.png
也秦距今千数百年汉东故物独此尚存又刻诗一篇
于碑之额云一千二百馀年外万事销磨不可寻舜
子井泉谁记古随人闾巷祗知今隶书字杂科虫体
民爵名存乐石阴登览时来醒醉目犹胜他物在园
林 许君不能详视碑中光和纪年遂指此为秦碑
非也金石录作魏残碑

  义井碑阴 碑图云碑阴重晕亦同每行五人中无阙
空有名氏字多者则侵用下列题名之下又有记事
卷一百十四 第 10b 页 WYG0832-0363b.png
之辞隶释云称五大夫者三十一人称分子者六十
人磨灭者数人纪事之辞残缺无成文者汉承秦制
爵二十级其九爵曰五大夫帝纪安帝永初三年三
公以国用不足奏令吏人入钱谷得为关内侯虎贲
羽林郎五大夫缇骑营士又灵帝光和元年初开西
邸卖官自关内侯虎贲羽林入钱各有差则知汉末
以赀受爵比屋皆然此碑五大夫所以若是之众也
金石录作魏残碑阴

卷一百十四 第 11a 页 WYG0832-0363c.png
  右侍无名人墓阙 光和三年 未详所在 隶续云
汉右侍之墓五字藏碑者宣和间中分为两黏装作
帙侍字之下必有漫灭之文为贴碑者所剪其左有
光和三年四小字

  逢盛碑 光和四年 金石录云旧在潍州昌邑县近
岁移置郡中字原云政和三年徐修之迁于倅治之
墨妙亭潍州今为县与昌邑俱属莱州府 额题云
逢童子碑四篆字为一行碑式云有穿文十行字多
卷一百十四 第 11b 页 WYG0832-0363d.png
少不等后空一行又低二十许字刻立石年月日文
之上则碑渐削其锐如锥然天下碑录云俗云董孝
碑盖误以童子为董孝也

  逢盛碑阴 碑式云两列在穿之下上一横七人下一
横六人金石录云题云右县中士大夫右家门生凡
十三人隶释云县中士大夫者其父党也故不名刁
真逢信在家门生之左又其微者

  三公山碑 光和四年 集古录目在定州金石录云
卷一百十四 第 12a 页 WYG0832-0364a.png
在真定元氏定州与元氏县今属真定府后汉书郡
国志常山郡元氏有三公塞即此山也定州汉为中
山国集古误也 额题云三公之碑四隶字两旁又
有封龙君灵山君六隶字颇大隶释云封龙山与灵
山是两山之名揭其神于额之旁者是配食三公之
祠光和四年左卫樊子义立而赞美举将冯巡几二
百言冯君乃常山相也金石录云集古以为北岳碑
岂欧阳公未尝见其额乎

卷一百十四 第 12b 页 WYG0832-0364b.png
  无极山碑 光和四年 字原云在真定府一统志云
无极山在元氏县西三十里上有无极神祠并汉隶
碑刻即此碑也额题云无极山碑四篆字隶释云男
子盖高范迁请于太常乞官给圭璧四时祠具诏从
之吏民更造庙宇而立此碑

  殽坑神祠碑 光和四年 集古录目云在华州郑县
华州今属陜西西安府郑县省入华州 额题云殽
坑君神祠之碑八篆字为二行碑式云文十二行行
卷一百十四 第 13a 页 WYG0832-0364c.png
二十七字末行空九字有一人题名又空三字书年
月后有题名七行第一行书丞尉郡邑名氏下有三
人题名馀者每行八人又有十四人题名分别于正
碑之下虽有棋局之纹而题名行裂甚欹斜水经注
云郑县城南山北有五部神庙庙前有碑汉光和四
年郑县令河东裴毕立集古录云碑文已磨灭初不
可辨以面填其刻稍寻其点画命工镌治之乃可读
惟裴晔姓名为乡人镵去殽坑君祠今谓之五部神
卷一百十四 第 13b 页 WYG0832-0364d.png
庙其像有石堤西戍树谷五楼先生东台御史王剪
将军皆莫晓其义金石录云今此碑有云石堤树谷
南通商雒又云前世通利吏民兴贵有御史大夫将
军牧伯故为立祠以报其功乃知石堤树谷御史将
军之号自汉以来有之裴君水经以为名毕而集古
录云名晔今详其点画颇近毕字疑集古录误

  殽坑碑阴 碑式云二十八行行十三人金石录云郡
吏及乡人题名其完好可识者二百馀人磨灭者又
卷一百十四 第 14a 页 WYG0832-0365a.png
百馀人小字淳劲可喜隶释云其前四十馀人称之
曰郡吏其间四十人皆字其名而系以阿字如刘兴
阿兴潘京阿京之类必编户民未尝表其德书石者
欲其整齐而强加之犹今里巷之妇以阿挈其姓也
又有复姓数人但云北宫世平夏侯阿升可见其不
欲参差也

  蔡湛颂 光和四年 字原云在真定府天下碑录云
在藁城县西二十五里集古录云在镇府按宋之真
卷一百十四 第 14b 页 WYG0832-0365b.png
定府即唐之镇州既改州为府镇为真定而曰镇府
何也 额题云汉故藁长蔡君之颂八隶字为二行
碑式云文十三行行三十四字空一行方刻铭凡五
行圣朝明哲平阙又空一行低二十三字刻年月续
书除并州事却与铭辞相接无空字隶释云蔡君治
藁二载而迁高邑吏民思其惠政故栗尹等共刋斯
石颂后又志其并州之除盖续书也集古录云故天
章阁待制杨畋尝为余言汉时隶书在者此为最佳
卷一百十四 第 15a 页 WYG0832-0365c.png
畋自言生平惟学此字余不甚识隶书因畋言遽遣
人至常山求得之遂入于录

  蔡湛碑阴 金石录云载出钱人名有故吏贱民议民
故三老故处士义民其称故吏义民之类他汉碑多
有之惟议民贱民独见于此碑然莫详其义

  孙根碑 光和四年 金石录云在高密隶释云在密
州高密县宋属密州今属莱州府 额题云汉故安
平相孙府君之碑十隶字隶释云此碑体丰而势逸
卷一百十四 第 15b 页 WYG0832-0365d.png
与汉代他碑绝不类惟华山一碑差相近尔唐韩择
木史惟则辈盖得此笔意

  孙根碑阴 隶释云可辨者凡二百四十四人异姓才
十之一尔有尝仕郡邑者则阳丰长太末尉是也其
称驸马都尉祭酒舍人中郎五官掾督邮计吏计掾
则汉官也有博昌领校等数人张纳碑亦有领校安
汉长樊敏称领校巴郡太守盖是未命于朝者其中
军督则非汉官甚明又有大中十四人陈胜传以朱
卷一百十四 第 16a 页 WYG0832-0366a.png
房为中正两汉无之魏陈群始择州之有鉴裁者为
中正晋宣帝加置大中正故有大小中正乃是晋官
当时省其正字此碑字画苟且尚不及魏末诸刻殆
类吴晋间下品书札尔似是孙根后裔众多谱其名
于上世碑阴也异姓有王刘数人杂其间岂其姻戚


  校官碑 光和四年 今在溧水县儒学隶释云绍兴
十三年溧水尉喻仲远得之固城湖中都穆金薤琳
卷一百十四 第 16b 页 WYG0832-0366b.png
琅云溧水即汉溧阳地也 额题云校官之碑四隶
字为一行额下有穿文十六行行二十七字溧阳长潘
君翼翼圣慈皆别作行后有题名三横列上一列丞
尉三行下二列刻将作吏名各五行最后一行书岁
月与上一字齐溧阳为其长潘乾所作以叙为诔以
诔为叙有不可解元至顺四年文学掾济阴单禧考
正碑文与隶释不同者十馀字刻石其旁

  魏元丕碑 光和四年 字原云在潍州今为县属莱
卷一百十四 第 17a 页 WYG0832-0366c.png
州府 额题云汉故凉州刺史魏君之碑十篆字为
二行碑式云文十六行石已断剥所存者行三十一
字题名四行行四人直行者有线道隶释云碑损其
名有其字曰元丕故吏云中守门生曹君共立此碑

  孔耽神祠碑 光和五年 隶释云在亳州水城县永
城今属河南归德府 额题云汉故行梁相事砀孔
君之神祠十二隶字金石录云文词字画皆古怪而
不工又时有难晓处刻画甚完隶释云其文自左而
卷一百十四 第 17b 页 WYG0832-0366d.png
右数行之后字画顿小其末又有小字数十叙孔君
之年及其子历官与工师姓名其文云定吉兆于天
府目睹工匠之所营心欣悦于所处又有子得述父
之句则是孔君自作寿藏而厥子刋石也按额题云
孔君之神祠碑于心欣悦于所处下又云其内洞房
四通外则长庑则孔君自作神祠非作寿藏也

  白石神君碑 光和六年 今在无极县 额题云白石
神君碑五篆字为一行文十四行行三十五字空一
卷一百十四 第 18a 页 WYG0832-0367a.png
行方刻铭又空一行书年及常山相长史丞尉掾史
石师姓名共二行后空一行有燕元玺二年题字元
玺慕容隽号闻有碑阴予未之见隶释云汉人分隶
固有不工者或拙或怪皆有古意此碑虽布置整齐
略无纤毫汉字气骨全与魏晋间碑相似虽有光和
纪年或后人用旧文再刻者尔

  唐扶颂 光和六年 金石录云在濮州雷泽县濮州
今属东昌府雷泽县省入濮州 额题云汉故成阳
卷一百十四 第 18b 页 WYG0832-0367b.png
令唐君颂八篆字隶释云唐君自成阳令换治昌阳
邑人慕恋处士闾葵斑等共立此碑字原云碑首之
旁又刻题名二十馀字集古录作唐君碑云其名已
磨灭金石录云字画尚完而欧阳公乃云其名残缺
何哉

  唐扶碑阴 金石录云载出钱造碑人有故从事故督
邮故吏处士门生门童等姓名

  石室梁上题字 光和六年 在成都府学 隶续云
卷一百十四 第 19a 页 WYG0832-0367c.png
太守张景题字四行在高眹石室梁上磨灭鲜成章
句首云光和六年四月太守张景中有追念先祖早
先覆(阙)孤茕自悲纪刋先象之句相去尺许有少子
早悴之文前有治郡二字盖张公追远之词也按华
阳国志文翁为蜀郡守造讲堂作石室一名玉堂安
帝永初间烈火为灾堂及寺舍并皆焚燎惟石室独
存至献帝兴平元年太守高眹于玉堂东复造一石
室为周公礼殿此字乃光和六年所题下距兴平改
卷一百十四 第 19b 页 WYG0832-0367d.png
元尚有十一年不应于未造石室之前梁上先有题
字全蜀艺文志载李石成都府学十咏其石室诗注
云汉孝景时太守文翁始作西室西为文翁稍南为
高眹比文翁石室差大皆有石像蜀守席益奏秩文
翁高眹于祀典窃疑二者蜀人所以祠二公之意必
非自作则石室之像为高眹蜀人谓其自作者也而
此题字乃有纪刋先象之语因疑石室非高眹所造
其像亦非高眹水经注李刚墓有祠堂石室三间鲁
卷一百十四 第 20a 页 WYG0832-0368a.png
恭冢前有石祠石庙又金石录武氏墓前有石室皆
四壁刻古圣贤画像武梁碑云孝子孝孙躬修子道
竭家所有选择名石前设坛后建祠堂雕文刻画
罗列成行亦是叙其作石室刻画像事盖汉时子孙
多有为其祖父作石室刻画象者此题字云追念先
祖纪刋先象则此石室乃是太守张景为其先祖所
作而刋先象于壁与李刚鲁恭武氏石室不同耳隶
续又云此题字蜀人多未知近岁好事者秉烛入室
卷一百十四 第 20b 页 WYG0832-0368b.png
而模之始传于世故承华阳国志之误遂谓之高眹
石室并谓其像为高眹自作也高眹所作者周公礼
殿语在周公礼殿记石室非即礼殿华阳国志乃谓
兴平元年眹复作一石室为周公礼殿盖其误也此
题字纪刋先象上又有归文学三字疑张景即蜀人
所云太守非本郡太守归成都后作此石室于文翁
之旁以追崇其先祖考周公礼殿记高眹于光和五
年到官景作石室眹已在郡一时安得有两太守且
卷一百十四 第 21a 页 WYG0832-0368c.png
未有为先祖作石室而作于其所治之郡者

  石室壁间题字 凡三段其一段隶续作博士题字跋
云题字七行可识者五十六字不可识者六十馀字
亦在高君石室中末行有博士二字上下末皆湮没
其中云以诗书发下阙一字京师受业春秋下阙二
字仲舒智非胡母末云道为国师出典方州忠著金
石其人受春秋业而以仲舒胡母为比盖是传公羊
春秋者一段隶续作弘农太守张君题字跋云题字
卷一百十四 第 21b 页 WYG0832-0368d.png
五行亦在石室中末行云洪农太守张(阙)子阳张叔
之子也首行有故孝廉陵相君伯高弘农十字陵之
上阙五字相之下阙一字其文有著德义方袭父经
业春秋尚书海内归高之句与前一人皆是以经学
名家者按此二段题字有弘农太守张字又在石壁
间即张景称述其祖父之文也其前一人云受业春
秋者疑是其祖后一人云袭父经业春秋尚书者疑
是其父末云弘农太守张(阙)子阳张叔之子也而阙
卷一百十四 第 22a 页 WYG0832-0369a.png
其名岂即张景梁上题字所云太守即弘农太守耶
其祖父皆以经学名家故得作石室于文翁之旁又
一段隶续作高眹石室六题名跋云刻在石壁之间
所题前后不同时其一杜审公乘四人其一武陵守
其一武陵令其一中郎将太尉掾并州刺史三人其
人清白士娉士三人其一扬子云司马相如太守赵
三行卿云二公盖后人追书者字画清逸可爱疑此
石室亦如李刚鲁恭武氏石室壁间皆刻古圣贤画
卷一百十四 第 22b 页 WYG0832-0369b.png
像题识姓名所云扬子云司马相如乃画像上题识
之字隶续以为后人追书者非也壁间所刻亦不仅
此二人或是年久摧剥或是秉烛而入传模者未见
尔杜审公乘诸人则如他碑题名乃共作石室者也

  掾杜峻等题字 字原云在高公石室隶续作任君残
碑阴跋云蜀人谓之武帝先生任君碑阴可辨者不
盈百字惟掾杜峻孟珍姓名独存今按隶续所载碑
文有见左石庙就时之语张景所作石室在文翁之
卷一百十四 第 23a 页 WYG0832-0369c.png
左而此题字又在石室疑亦是共作石室者故中又
有石官字直千二百直九百及四千五千字石室作
于光和六年而前有四年九月十日字者岂经营于
光和六年落成于中平四年耶隶续信蜀人之传讹
以任君碑阴非也

  郭究碑 中平元年 集古录目云在河阳天下碑录
云在孟州济源县孟州即今孟县与济源属河南怀
庆府河阳孟州旧名 额题云汉故司隶从事郭君
卷一百十四 第 23b 页 WYG0832-0369d.png
碑九篆字为三行字作阴文凸起碑式云碑十三行
行三十九字铭辞规步履方之上虚一字隶释云碑
历叙其姓字诸父与郭仲奇碑同

  朱龟碑 中平二年 天下碑录云在谯县墓下集古
录云在亳州界后余守亳州徙碑置州学中亳州今
属凤阳府谯县省入亳州水经注云濄水东径朱龟
墓北冢南枕道有碑即此碑也 额题云汉故幽州
刺史朱君之碑十篆字为二行碑式云有穿文十七
卷一百十四 第 24a 页 WYG0832-0370a.png
行行三十三字有棋局之文水经注云龟字伯灵光
和六年卒官故吏别驾从事史右北平无终牟化中
平二年造隶释云石有碎落不能详其官阀

  朱龟碑阴 水经注云碑阴刋故吏姓名悉蓟涿及上
谷北平等人金石录云文字残阙初余读水经注知
此碑有阴因托人就亳社模得之

  高彪碑 中平二年 隶释云绍兴中吴郡取土于郭
外而得之字原云平江守王㬇移置郡斋今碑已不
卷一百十四 第 24b 页 WYG0832-0370b.png
存 额题云故外黄高君碑六隶字为二行隶释云
石已损疑其上当有汉令二字碑式云文十五行直
有界道后一行书岁月及范府君立碑事行三十九
字隶释又云文苑传有高彪吴郡无锡人家无锡而
葬姑苏不远也

  刘宽碑 中平二年 集古录目云在洛阳天下碑录
云在河南府上东门弓手营内东观馀论云在上东
门外官道之北洛阳尉射圃中宝剑亭内 额题云
卷一百十四 第 25a 页 WYG0832-0370c.png
汉故大尉车骑将军特进逮乡昭烈侯刘公碑十八
篆字为二行碑式云有穿文二十行行三十七字天
子闵悼高出一字穿在第九至十二凡四行之间中
两行废三至六各四字馀两行各废第三字集古录
云故吏李谦等所立东观馀论云是碑蔡中郎书不
知何据

  刘宽碑阴 隶续云故吏廷尉以下题名仅存两列十
数人官称或有郡而无邑或有字而无名上有十五
卷一百十四 第 25b 页 WYG0832-0370d.png
叶孙周王记室爽题数百字大略云中平二年故吏
立碑于洛阳道隋作东都改立于此至唐咸亨元年
四百八十四年矣倾仆野中移建墓南二百八十步
上东门之道

  刘宽后碑 中平二年 集古录目云在洛阳金石录
云宽有两碑皆在洛阳上东门外 额题与前碑同
碑式云文十八行末行低数字书门生殷苞等姓名
裂其上所存者行三十二字第二第十四行皆平阙
卷一百十四 第 26a 页 WYG0832-0371a.png
而无文可考集古录云此碑门生殷苞等所立金石
录云此碑据艺文类聚云桓麟撰隶续云两碑遣文
颇相犯字画又不相远

  刘宽后碑阴 隶续云自王曜至于李廉守相台郎令
长九十七人三河九十一人与其后八郡皆无爵秩
者三辅六十五人漫灭之字什五六五郡国百馀人
可辨财什二三刘公两碑俱有阴此则门生所刻之
阴也其字画刚劲法度森严与石经公羊诗书相轧

卷一百十四 第 26b 页 WYG0832-0371b.png
  刘宽神道 隶续云刘宽神道二刻其一曰汉太尉刘
公讳宽字文饶其一曰汉太尉车骑将军特进昭烈
侯刘公神道各有一螭蟠屈平其上而下作兽面如
彝鼎间饕餮之象当是双阙所刻字法与正碑相类
刘公葬于洛非僻陋遐远之域自昔访石刻录古事
者惟知上东门外有门生故吏两碑耳俱不知更有此
碑信乎天下之放失旧闻皆若是也碑图云刘宽神
道二刻隶字各二行其上皆有螭左右相向其下有
卷一百十四 第 27a 页 WYG0832-0371c.png
一兽之面两旁颇不具

  曹全碑 中平二年 今在合阳县石墨镌华云万历
初合阳县旧城掘得此碑 无额文十九行行四十
五字末馀一行书年月曹君为合阳令门下掾王敞
录事王毕等所立盖其纪功碑也石墨镌华云隶书
遒古碑且完好无一字缺坏真可宝也

  曹全碑阴 凡四列共五十七人上一列二十六人处
士岐茂一人超上一列书之第二列八人第三列右
卷一百十四 第 27b 页 WYG0832-0371d.png
八人左八人中空第四列四人

  街弹碑 中平二年 金石录云在汝州界故昆阳城
中汝州今属河南汝宁府 额题曰都乡正街弹碑
六隶字为二行隶式云文十一行颂四行张芑杜则
数人题名二行按金石录作街弹碑隶释据水经注
鲁阳县有南阳县乡正卫为碑平氏县有南阳都乡
正卫弹劝碑以街为卫讥赵氏之误非也周礼里宰
以岁时合耦于锄郑注云锄者里宰治处也若今街
卷一百十四 第 28a 页 WYG0832-0372a.png
弹之室于此合耦使相佐助因放而为名疏云郑以
汉法况之汉时在街置室一间弹一里之民于此合
耦使相佐助因放而名锄也此碑虽残缺其文义犹
可寻考乃县令宁陵君承昆阳丧乱之馀悯繇役之
害结单言府斑董科例收其旧直临时募顾不烦居
民太守东郡王瑰丞济阴华林优恤民隐为之立约
自是之后吏无苛扰之烦野无愁痛之声其大略如
此盖设都乡正街弹之室立此碑以为民约非都乡
卷一百十四 第 28b 页 WYG0832-0372b.png
正姓卫名弹也刘熊碑云悯念烝民劳苦不均为作
正弹造设门更所云正弹即都乡正街弹也考水经
之注为卫亦以为卫弹此传写之讹何可为据当从
金石录作街弹而乃云莫知其为何碑者盖未考周
礼之注耳

  秦颉碑 中平三年 字原云在襄阳府宜城县故墙
水经注云宜城有南阳太守秦颉墓墓前有二碑颉
人也以江夏都尉为南阳守道过宜城见一家东
卷一百十四 第 29a 页 WYG0832-0372c.png
向颉驻车视之曰此可作冢后颉卒于南阳丧还至
此车不肯进故吏因市此宅葬之集古录云在南阳
界中河南南阳与湖广襄阳接境故云南阳界中也
天下碑录载秦君二碑一云在宜城一云在南阳非
是金石录疑颉墓在宜城此碑乃在南阳或是郡人
所立德政碑亦非 额题云汉故南阳太守秦君之
碑十篆字集古录云字已磨灭独其碑首字大尚完
笔画颇奇伟蔡君谟甚爱之金石录云文字已磨灭
卷一百十四 第 29b 页 WYG0832-0372d.png
惟其额十大字尚完好隶释云予所得者犹有九十
馀字其后有孝廉十一人上计掾吏五人题名灵帝
纪中平三年二月江夏兵赵慈反杀南阳太守秦颉
碑有光和三年字盖是述其前事天下碑录云熹平
年立非也

  张迁碑 中平三年 今在东平州儒学山东通志云
近掘地得之 额题云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
颂十二篆字为二行文十三行行四十二字空一行
卷一百十四 第 30a 页 WYG0832-0373a.png
书年月及立碑人名祝颂之语后空四行闻有碑阴
余未见金石文字记以碑中宾误殡忠误中暨误既
且疑好事者得古本而摹刻之石遂讹谬至此按以
殡为宾见礼记曾子问以中为忠与魏吕君碑同说
在第一卷东真二韵惟以既且为暨有不可解然字
画古拙恐非摹刻也

  郑季宣残碑 中平三年 今在济宁州儒学 额题
云汉故尉氏令郑君碑八篆字此额见隶续今已磨
卷一百十四 第 30b 页 WYG0832-0373b.png
灭金石录云郑君字季宣而其名已残缺其他字画
时有可识处皆断续不成文理隶续云穹碑多有裂
文字半湮晦少成章句有其字而亡其名官阀略不
一见仅存卒葬年月其中数十言载贼侵略事前
称其有吴札之高末叙故吏欲子车之殉却班班可
考据隶续所载尚有二百六十馀字郑君以中平二
年卒三年四月葬故吏为之立碑今止存碑之上截
张弨济州学碑释文云就其所存者得四十三字

卷一百十四 第 31a 页 WYG0832-0373c.png
  郑季宣残碑阴 隶续云以八篆字横刻其上曰尉氏
故吏人名上下凡四横列最后空十馀行有一行刻
字似是造碑者所识据隶续所载四横得六十人今
止存其上一横二十人张弨济州学碑释文云碑阴
完好故转向外顶有垂虹三条与曲阜孔宙碑相似
其横刻篆文八大字一笔不缺圆窍下列人名二十
行得一百六十九字又察此碑甚大下半埋入土者
应尚有字倘得好事者掘起重立是所厚望焉
卷一百十四 第 31b 页 WYG0832-0373d.png








  六艺之一录卷一百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