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十七
卷八十七 第 1a 页 WYG0831-085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六艺之一录卷八十七    钱唐倪涛撰

  石刻文字六十三

  唐刻(赋)

  褚遂良枯树赋

  枯树赋故龙图寿春魏公家传云褚河南书其卷末
题识止云贞观四年为燕国公书而无书人姓名余
按徐浩书品云中宗时中书令宗楚客恩倖用事尝
卷八十七 第 1b 页 WYG0831-0851b.png
赐二王真迹二十轴因制为十二屏以褚遂良枯树
赋为脚大会群贤张以示之薛稷崔湜辈见之皆废
食叹息验此赋河南书明矣然既用作屏而今本乃
横卷岂非后之好事者重装褙以便缄藏耶抑河南
书此赋自有别本邪不可复知也观其笔力遒媚颇
逼二王非河南不能为也而学者多云燕公于志宁
也按志宁曾祖谨仕周开国封燕志宁贞观末始袭
祖封而此赋乃在未封前岂当时公卿自有封燕者
卷八十七 第 2a 页 WYG0831-0851c.png
而史失其传耶或志宁嗣封当在前而书传记之误
邪又不可得而详也予爱玩其书因究其本末而志
于后(苏魏公集)

  右枯树赋世皆以寿春魏氏为真丹阳苏丞相辨识
之墨帖既藏魏氏今所传苏丞相跋尾者亦摸勒也
至或以雍元直所临仿为魏本而系苏跋其后余此
本得之婿汶阳梁正寿正寿雅好笔墨且自精赏魏
郑公尝云褚河南下笔遒劲甚得逸少体资此本皆
卷八十七 第 2b 页 WYG0831-0851d.png
兰亭笔法识者寡云开封丁禹锡毗陵胡承之以勒
石大野晁元咎记(鸡肋集)

  旧见陈了翁笔法清劲尝疑其创自为家今乃知髣
髴出枯树赋耳豫章金陵所刻何曾有豪发似哉晁
补之字仅见以趺宕亦自有意况经前辈鉴定重以
省印郡记累累无不可考胡氏世家在东南为盛世
将摹刻又不一所此真迹尤其所宝故所在用意识
之历官大略备焉壬午五月庐陵刘辰翁题(珊瑚网)

卷八十七 第 3a 页 WYG0831-0852a.png
  河南存笔在人间者数十年来特传有褉叙一本在
故祭酒陈缉熙先生家号为真迹而今亡矣此外虽
赝本亦罕经见此枯树赋殆是元人翻拓其中不胜
褰裳濡足之苦其外正若桓大将军之于刘司空甚
多似而多遗恨者后有晁补之跋却是真手笔辞气
笔势皆极超拔矫然游龙金陵人家蓄之请予鉴玩
因书云尔予见晁书前此止一小牍不知其精绝如
此也(祝氏集略)

卷八十七 第 3b 页 WYG0831-0852b.png
  褚遂良书庾信赋贞观四年十月八日为燕国公书
凡四百六十七字(诸道石刻录)

  丛台赋

  严浚撰蔡有邻八分书开元二十七年(金石录)

  李德裕大孤山赋

  篆书无姓名会昌五年(金石录)

  唐大孤山赋赞皇文辞其可爱也其所及祸或责其
不能自免然古今聪明贤知之士不能免者多矣岂
卷八十七 第 4a 页 WYG0831-0852c.png
独斯人哉(集古录)

  大孤山赋字画颇佳而伤于柔媚世传(缺)墀工小篆
此岂其笔耶(仝上)

  萧颖士庭莎赋

  正书无姓名大中七年十月(金石录)

  令狐楚登白楼赋

  令狐澄书咸通二年三月(金石录)

  咸通二年登白楼赋令狐楚撰白楼在河中至楚子
卷八十七 第 4b 页 WYG0831-0852d.png
绹为河中节度使乃刻于石绹父子为唐显人仍世
宰相而楚尤以文章见称世传绹为文喜以语简为
工尝饭僧僧判斋绹于佛前跪炉谛听而僧唱言曰
令狐绹设斋佛知盖以此讥其好简楚之此赋文无
他意而至千有六百馀言何其繁也其父子之性相
反如此信乎尧朱之善恶异也(集古录)

  燕子楼赋 徐州(金石略)

  击瓯赋 张晓作巴州(金石略)

卷八十七 第 5a 页 WYG0831-0853a.png
  唐刻(书)

  李靖上西岳书

  世传扶馀国事类若剑侠而卫公从之似以任纵自
喜然考其行事则动以礼法自约又若老书生此书
豪武自将亦既放矣或疑其伪将其暴侮神羞求合
于杳冥者乎亦当时愤激感慨豪气未除而然邪刘
餗尝言卫公诉神且请告以官位所至词色抗厉后
有声曰仆射好去后果如言此书殆似或真有是耶
卷八十七 第 5b 页 WYG0831-0853b.png
将后人因此附益之乎餗在开元中其说似有据若
可信也(广川书跋)

  右唐李卫公布衣时上西岳书真迹盖厌隋乱已极
负济世之志奋欲有为而咨之神明之辞也士重乎
立志养气卫公此书志已先定而气盖宇内矣是以
卒能辅明主而建功业焉其书亦佳石刻在广西余
得之刘长吾佥事云(东里集)

  此好事者诬卫公而为之书词可笑而唐刘餗言卫
卷八十七 第 6a 页 WYG0831-0853c.png
公诉神且请告以官位词色抗厉后有声曰仆射好
去顾不见后果如言以此观之真有是书耶又小说
载公射猎行雨事殆异人不可以常理谕也书三种
潞州者崇宁间刻藤县者绍兴间刻西岳庙则近刻
笔亦遒逸王元美称之当是潞州本藤县者不及近
刻又下矣(石墨镌华)

  张松质与李邕书

  开元十一年(金石录)

卷八十七 第 6b 页 WYG0831-0853d.png
  颜鲁公与郭仆射书

  昨日长安安师文出所藏颜鲁公与定襄郡王书草
数纸比公他书尤为奇特信手自然动有姿态乃知
瓦注贤乎黄金虽公犹未免也(东坡集)

  鲁公与郭令公书论鱼军容坐席凡七纸而长安安
氏兄弟异财时以前四纸作一分后三纸及乞鹿脯
帖作一分以故人间但传至不愿与军容为佞柔之
友而止元祐中余在京师始从安师文借得后三纸
卷八十七 第 7a 页 WYG0831-0854a.png
遂合为一此书虽奇特犹不及祭濠州刺史文之妙
盖一纸半书而真行草法皆备也(山谷集)

  鱼朝恩挤郭令公折元载摇相里造侵王缙一时权
燄熏灼若此鲁公秉义以夺其骄至今几五百年尚
凛凛有生意猗其伟与但其间称誉朝恩尚数千言
大半于行间增入岂犹未免于危行言孙耶(鹤山题跋)
鲁公作字多擘窠大书端劲而秀伟黄鲁直云此所
期无不欲高照千载者此帖草略匆匆前所未见开
卷八十七 第 7b 页 WYG0831-0854b.png
轴未暇熟视已觉粲然忠义之气横溢而点画所至
处便自奇劲公尝谓卢杞曰朝廷法度岂更堪公破
坏也于此又曰朝廷纲纪须共存正凛然想见其为
人盖公所遭之时如此而所守之道不得不然故仓
卒未敢忘国之纲纪也余私有感于中者因记于此
(清河书画舫)

  坐位帖真迹在京兆安氏家尝刻以传世吴中复守
永兴谓安氏石未尽笔法因再摸刻此二本余家咸
卷八十七 第 8a 页 WYG0831-0854c.png
有之安氏子孙分析坐位帖乃剖为二此帖至行香
寺仆射指后不复有盖吴安石刻本卓头高指后别
为一行遂由是平分为两是安氏兄弟不学之谬东
坡见安师文时帖尚全尝手拓数十本余得东坡拓
本于东平王氏无纤豪失真旁用眉阳苏氏及赵郡
苏轼印记米襄阳年少尝临之邵伯温亦云安氏析
后不复见全本此卷笔法绝类米老往见乞米帖墨
迹于子昂家子昂以重资得之余心有疑而不敢言
卷八十七 第 8b 页 WYG0831-0854d.png
今得此帖纸色行墨绝相类遂定为米老所临无疑
延祐二年八月丁丒袁桷记(清容居士集)

  颜鲁公争坐位书用先丰县先天广德中牒起草真
迹缝中有颜氏守一图书字印米元章所谓诡形异
状得于意外定为颜书第一者是也宋时与季明文
鹿脯帖俱藏安师文家后来季明文归聂氏文待诏
题识极诵其妙余不及见曾见吾友项又新所藏坐
位帖神色秀朗微似宋人摹本要亦书家甲观矣近
卷八十七 第 9a 页 WYG0831-0855a.png
来墨刻陜本漫漶不足目戏鸿堂所勒宋拓亦未能
精且行款割裂不无失古人纵横徐疾之势不若此
本笔笔生动位置俨然信可宝也(陈万言钘园集)

  右唐颜鲁公与郭仆射英乂书世所谓争坐位帖此
其草也世人重公名节故并重其书重其书故草草
之笔亦摹刻之人其可以不立德耶(金薤琳琅)

  争坐帖有陜刻字形已漫余家有宋拓精好因摹入
石此颜书之烜赫者(书画眼)

卷八十七 第 9b 页 WYG0831-0855b.png
  鲁公草行不知何时上石石已泐矣而法犹可寻王
元美云无一笔不作晋法所谓无意而文从容中道
者也又云公刚劲义烈之气文不能发而发之于笔
墨间余尝谓公学不如其人于麻姑坛记见之词不
如笔楷不如行有意不如无意于此帖见之而都元
敬乃谓草草之笔亦为摹刻目中有笔余不能不服
膺元美(石墨镌华)

  此碑虽泐而颜公笔法宛然近董氏摩入戏鸿堂帖
卷八十七 第 10a 页 WYG0831-0855c.png
乃云陜省者不足观而自谓存鲁公法度今以余观
董氏刻视此则神亡多矣(仝上)

  右草书乃颜鲁公草本无意于书而天真烂然学者
可以知作字写画无意于佳而自佳者乃诚为佳矣
(玄牍纪)

  大丈夫平生节概只视其气如何胸中磊落如万丈
虹蜺遇事而发出之以理便可如真金美铁百鍊不
回若无主宰为物所夺则瞬息间已冰消雾释不能
卷八十七 第 10b 页 WYG0831-0855d.png
复振颜光禄在唐人知其死希烈之难不知此老平
生自许者不必待此只如争坐位时咬钉嚼铁便有
上锯时气势元白信此则此帖潦草皆是一段奇气
只当作祭二侄文字书麻姑坛文章看之可也(仝上)
颜鲁公与郭仆射书行草今在西安府儒学世谓之
争坐位帖 宋沈括梦溪笔谈曰都堂及寺观百官
会集坐次多出临时唐以前故事皆不可考惟颜鲁
公与左仆射定襄郡王郭英乂书云宰相御史大夫
卷八十七 第 11a 页 WYG0831-0856a.png
两省五品供奉官自为一行十二卫大将军次之三
师三公令仆少师保傅尚书左右丞侍郎自为一行
九卿三监对之从古以来未尝参错此亦略见当时
故事(金石文字记)

  颜鲁公奉使蔡州书

  行书今在同州其上有鲁公画像书曰真卿奉命来
此事期未竟止缘忠勤无有旋意然中心悢悢始终
不改游于波涛宜得斯报千百年间察真卿心者见
卷八十七 第 11b 页 WYG0831-0856b.png
此一事知我是行亦足达于时命耳又曰人心无路
见世事只天知下有题曰观此笔迹不显岁月以事
实考之盖使李希烈时也希烈以建中元年陷汝州
卢杞建议遣公奉使至正元(宋讳贞故作正)元年八月丙戌
公不幸遇害困踬贼庭者踰二年刃加于颈而色不
变度无还期誓不易节盖书此以自表云靖康元年
七月壬申朝散郎秘阁修撰知同州军事唐重书(金石
文字记)

卷八十七 第 12a 页 WYG0831-0856c.png
  鲁公行书奉命来此事期未竟止缘忠勤无有旋意
又作二语云人心无路见时事只天知宋刻同州下
有公小像不知原刻在何处然观其词意乃使希烈
时也亦足悲矣(石墨镌华)

  又有忠义堂帖宋人所刻此帖名为奉命帖又有移
蔡一帖曰贞元元年正月五日真卿自汝移蔡天也
天之昭明其可诬乎有唐之德则不朽耳十九日书
(金石文字记)

卷八十七 第 12b 页 WYG0831-0856d.png
  段文昌与房式往还书

  正书贞元十七年十一月(金石录)

  白居易与刘禹锡书

  行书无年月(金石录)

  论

  三吴论

  欧阳询书西京(金石略)

  韦维善政论

卷八十七 第 13a 页 WYG0831-0857a.png
  先天元年韦维善政论著作郎杨齐哲撰维先天中
为坊州刺史齐述所撰实德政碑也特异其名尔余
尝患文士不能有所发明以警未悟而好为新奇以
自异欲以怪而取名如元结之徒是也至于樊宗师
遂不胜其弊矣如齐哲之文初无高致第易碑铭为
论赞尔(集古录)

  著作郎杨齐哲撰前洛川县丞直翰林院(缺)庭诲书
维字文纪京兆杜陵人为坊州刺史此实纪德碑也
卷八十七 第 13b 页 WYG0831-0857b.png
以先天元年立(集古录目)

  虞世南破邪论序

  右破邪论序唐虞世南撰并小楷书世南之笔惟孔
子庙堂碑行世此文虽欧阳公赵明诚皆未之见而
予乃得见之岂非幸哉破邪论今载释氏藏经其说
不暇深究若世南书则予之所嗜好故录之(金薤琳琅)
虞永兴世南书迹本自希而楷法尤不易得小者唯
破邪论序稍大者孔子庙堂碑而已破邪精能之极
卷八十七 第 14a 页 WYG0831-0857c.png
几夺天巧所以不入二王室者犹似不能忘情于蹊
径耳(弇州山人藁)

  司马子微坐忘论

  唐白云先生撰道士张弘明书太和三年女道士柳
凝然赵景元刻石并凝然所为铭同刻后又有篆书
曰卢仝高常严固元和三年凡十字碑在王屋(集古录目)

  序

  怀素草书自叙

卷八十七 第 14b 页 WYG0831-0857d.png
  僧怀素撰并书大历十二年十月石在将作监官库
(诸道石刻录)

  送刘太冲序

  颜真卿书未详(金石略)

  送刘太冲序碧笺书王钦臣故物后有王参政名印
王云因与唐坰两出书各误收卷去坰以将才不偶
命而德无其邻字剪去碧笺宜墨神彩艳发龙蛇生
动睹之惊人不装背揭去背纸以厚纸散卷之略一
卷八十七 第 15a 页 WYG0831-0858a.png
出即卷去其子云与智永千字柳公权书柳尊师志
欧阳鄱阳帖并同葬矣亦可叹息也或谓密为王诜
购去(米芾书史)

  颜鲁公送刘太冲序郁屈瑰奇于二王法外别有异
趣米元章谓如龙蛇生动见者目惊不虚也宋四家
书派皆出鲁公亦只争坐帖一种耳未有学此叙者
岂当时不甚流传邪真迹在长安赵中舍士桢家以
余借摹遂为好事者购去余凡一再见不复见矣淳
卷八十七 第 15b 页 WYG0831-0858b.png
熙秘阁续帖亦有刻(画禅室随笔)

  冬日集藏用上人院诗序

  程浩撰序王涓等诗吴通微行书贞元四年(复斋碑录)

  送李愿归盘谷序

  韩愈撰盘谷在孟州济源县贞元中县令刻石于其
侧令姓崔其名浃今已磨灭其后书云昌黎韩愈知
名士也当时退之官尚未显其道未为当世所宗师
故但云知名士也然当时送愿者为不少而独刻此
卷八十七 第 16a 页 WYG0831-0858c.png
序盖其文章已重于时也以余集本校之或小不同
疑刻石误集本世已大行刻石乃当时物存之以为
佳玩尔其小失不足较也(集古录)

  正书无姓名贞元中刻石(金石录)

  今在济源县廨其末有记云贞元辛(缺)岁建丒月渤
海高从(缺) 乃书者之名而石缺之也宋元祐八年
县令傅君俞重刻(金石文字记)

  总悟上人钟山林下集序

卷八十七 第 16b 页 WYG0831-0858d.png
  石洪撰正书贞元二十年十二月(金石录)

  处士石洪撰序桂府观察判官张谵诸暨县尉卢建
上元县尉卢少连诗共三首皆洪书为钟山僧揔悟
所作也以贞元二十年十二月立(集古录目)

  右钟山林下集序者石洪为浮图总悟作也石洪为
处士而名重当时者以常为韩退之称道也唐世号
处士者为不少矣洪终始无他可称于人者而至今
其名独在人耳目由韩文盛行于世也而洪之所为
卷八十七 第 17a 页 WYG0831-0859a.png
与韩道不同而埶不相容也然韩尝叹籍湜辈叛已
而不绝之也岂诸子驳杂不能入于圣贤之域而韩
子独区区诲诱思援而出于所溺欤此孔孟之用心
也治平元年八月八日书(集古录)

  五太守宴小洞庭亭序

  苏源明文并书在郓州(金石略)

  陈章甫谒禹庙序

  开元二十年释惠通八分书(施宿会稽志)

卷八十七 第 17b 页 WYG0831-0859b.png
  尊胜经行书序

  会昌元年前昭义军节度使要籍右监门率府兵曹
参军上护军奚奖书在戒珠寺(会稽志)

  表

  苏源明正德表

  周良弼八分书天宝十四年(金石录)

  乞御书放生池碑额表

  表颜真卿书批答肃宗御书表以上元元年上真卿
卷八十七 第 18a 页 WYG0831-0859c.png
时为刑部尚书碑以大历九年立(集古录目)

  崔淙谢广利方表

  行书贞元十二年五月(金石录)

  右唐崔淙谢广利方表德宗贞元中自著方书号贞
元广利方颁之郡国淙时为同州上表称谢德宗信
任奸臣毒流天下而区区欲以医方救人民疾苦可
谓妇人之仁矣(金石录)

  内侍梁守谦乞写兴唐寺藏经表

卷八十七 第 18b 页 WYG0831-0859d.png
  太和六年(京兆金石录)

  述

  宇文颢山阴述

  窦公衡撰史维则八分书天宝十三年(金石录)

  琅琊溪述

  在滁州大历六年(舆地碑目)

  项王碑阴述

  颜真卿撰并正书大历七年五月(金石录)

卷八十七 第 19a 页 WYG0831-0860a.png
  颜真卿为湖州刺史重建项羽庙旧碑以大历七年
五月刻记于碑阴(集古录目)

  举废功述

  王仲舒撰韦国正书贞元二十一年(金石录)

  李元素二州慰思述

  义成军节度郑滑等州观察李元素二州慰思述庾
承宣撰唐衢八分书并篆额元和中立(复斋碑录)

  左史洞述

卷八十七 第 19b 页 WYG0831-0860b.png
  张祐书池州(金石略)

  金天王庙灵异述

  卫包撰并正书天宝九年四月(金石录)

  志

  洛祠志

  行书无书撰人姓名天宝六年三月在同州(金石录)

  海涛志

  海涛志涛历涛日时涛期朔望体象春秋仲月涨涛
卷八十七 第 20a 页 WYG0831-0860c.png
解凡六篇唐窦叔蒙撰其说以月朓朒候涛汐之进
退并窦氏涛日时疏一篇越州刺史孟简撰皆陶怂
书朱巨题额不著刻石年月(集古录目)

  大历中海涛志窦叔蒙撰其书六篇一曰海涛志二
曰涛历三曰涛日时四曰涛期五曰朔望体象六曰
春秋仲月涨涛解余向在扬州得此志甚爱之张于
座右之壁冀于朝夕见也已而夜为风雨所坏其后
求之凡十五年而复得斯本以示京师好事者皆云
卷八十七 第 20b 页 WYG0831-0860d.png
未尝见也(集古录)

  李幼卿题琅邪山志

  八分书无姓名柳遂皇甫智诗附(金石录)

  传

  佛迹图传

  薛稷书京兆府(金石略)

  崔慧爽传

  萨谨撰行书无姓名开元十四年二月(金石录)

卷八十七 第 21a 页 WYG0831-0861a.png
  东夏师资正传

  僧惠超述李嵓书开元十八年四月(金石录)

  崔禹传

  权倕撰党抚八分书开元二十五年春(金石录)

  张中丞传

  右唐张中丞传李翰撰呜呼张巡许远之事壮矣宜
秉笔之士皆喜为之称述也然以翰所记考唐书列
传及韩退之所书皆互有得失而列传最为疏略虽
卷八十七 第 21b 页 WYG0831-0861b.png
云史家当记大节然其大小数百战屡败贼兵其智
谋材力亦有过人可以示后者史家皆灭而不著甚
可惜也翰之所书诚为大繁然广记备言所以备史
官之采也(集古录)

  陆文学传

  咸通十五年 右陆文学传鸿渐自撰茶之见前史
盖自魏晋以来有之而后世言茶者必本陆鸿渐盖
为茶著书自其始也至今俚俗卖茶肆中常置一瓷
卷八十七 第 22a 页 WYG0831-0861c.png
偶人于灶侧云此号陆鸿渐鸿渐以茶自名于世久
矣考其传著书颇多曰君臣契三卷潮州刺史记一
卷茶经三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吴兴历官记三卷源
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谱十卷占梦三卷其多如此岂
止茶经而已哉然其他书皆不传(集古录)

  没贺舍利传

  崔璹撰正书无姓名开成五年十月(金石录)

  都官员外郎崔璹撰正书无姓名初开元中国城西
卷八十七 第 22b 页 WYG0831-0861d.png
偏产异豕或谓文殊之化身常嬉游于寺市人围绕
争以饼饵投之后死于市市吏刘守嗣等焚之获舍
利遂归藏于安国寺立此传碑以开成五年十月立
(宝刻丛编)

  疏

  长生粥疏

  齐已书洪州(金石略)

  陈杲仁告身并舍宅造寺疏

卷八十七 第 23a 页 WYG0831-0862a.png
  俞珣述并书大中八年(金石录)

  隋大业十一年陈杲仁为朝请大夫告身并杲仁妻
轸静缘舍宅造寺疏同刻皆无书人名氏舍宅疏称
明政二年者李子通年号也(集古录目)

  疏后题云明政二年按隋书炀帝本纪大业十一年
十月东海贼帅李子通拥众渡淮僭称楚王建元明
政则明政二年乃大业十二年也唐高祖实录武德
二年四月隋禦卫将军陈棱以江都降即以棱为总
卷八十七 第 23b 页 WYG0831-0862b.png
管九月李子通败棱陷江都国号吴建元明政则明
政二年是武德三年矣二说不同如此吕夏卿为余
言若以大业十二年为子通僭号之二年则江都方
乱炀帝安得南幸而唐实录陈棱事可据则明政二
年当为武德三年也隋书缪矣杲仁终始事迹不显
略见于隋书云唐初为隋太仆丞元祐将炀帝已遇
弑沈法兴杲仁共杀祐起兵㨿江表法兴自称总管
太司马录尚书事承制置百官以杲仁为司徒其事
卷八十七 第 24a 页 WYG0831-0862c.png
止见此尔开元中僧德宣为杲仁记舍宅造寺载其
世家颇详而其功阀官爵岁月多缪德宣言中毒以
死而宅疏言见屠戮当以宅疏为是德宣文辞不足
录独采其世次事迹终始著之俾览者覈其真伪而
少益于广闻炀帝本纪高祖实录皆唐初人所撰而
不同如此何哉(集古录)

  训

  南叟训

卷八十七 第 24b 页 WYG0831-0862d.png
  祁顺之撰皇三从侄李延宥正书乾元二年(金石录)

  箴

  语箴

  欧阳询书未详(金石略)

  太仓箴

  李商隐文行书大和七年十月(金石录)

  议

  顾少连谥议

卷八十七 第 25a 页 WYG0831-0863a.png
  正书无姓名元和元年五月(金石录)







卷八十七 第 25b 页 WYG0831-0863b.png








  六艺之一录卷八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