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十
卷六十 第 1a 页 WYG0831-043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六艺之一录卷六十     钱唐倪涛撰

  石刻文字三十六

  西魏

  雍州刺史长孙稚碑 大统五年立(京兆金石录)

  司空匡穆周公碑

  无名氏隶大统十三年立在县东北十五里墓前隶
书甚工近上已断字存十七背螭中凿龛佛像制刻精
卷六十 第 1b 页 WYG0831-0430d.png
古真六朝遗迹也(王家瑞咸阳金石遗文)

  此与后周豆卢恩碑皆咸阳令王公所得视豆卢
碑稍完隶书王公刻其文止缺三十三字而拓本则
不可读矣碑首题大魏故司空匡穆周公之碑铭篆
书十二字宛然如新按史传与碑略同碑具当时赠
谥而史无之史但云开皇中追赠萧国公云(石墨镌华)

  二像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题曰魏平西将军太原太守王府
卷六十 第 2a 页 WYG0831-0431a.png
君释迦弥勒二像碑府君名备字道宾太原人尝有
遗诫使刻石立像于其墓前其子洛州长史聿始造
二像立此碑(集古录目)

  东魏

  东平太守刘霸碑 孝静天平元年(金石录)

  相州刺史徐雅碑 天平二年二月

  不著书撰人名氏雅字安市高平金乡人后魏孝昌
中边城叛乱以雅为平朔戍主假辅国将军城陷而
卷六十 第 2b 页 WYG0831-0431b.png
死追赠镇军将军相州刺史碑以天平二年立(集古录目)

  赵贵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贵南钜鹿廮陶人仕东魏至本郡
太守赠殷州刺史碑以天平二年立(集古录目)

  胶州刺史祖淮碑 天平三年十月

  右东魏祖淮碑云君胶州平昌安邱人也六世祖逖
又云其卒赠胶州刺史按后魏永安中分青州置胶
州隋开皇五年改为密州焉(金石录)

卷六十 第 3a 页 WYG0831-0431c.png
  高翻碑

  在磁州城南门外五里村民家元象二年立碑题北
齐临清王假黄钺碑(访碑录)

  右东魏高翻碑翻齐献武王欢叔父也魏书本传云
以元象中追加赠谥后题建立岁月文字残缺惟有
魏元字可辨 又云岁次己未按东魏孝静以元象
二年十一月改元兴和是年岁次己未此碑盖元象
二年建立也(金石录)

卷六十 第 3b 页 WYG0831-0431d.png
  张烈碑 据青州图经云元象元年立

  右东魏张烈碑在今青州界中文字磨灭以事考之
盖张烈也按北史列传烈为家诫千馀言临终敕子
侄不听求赠但勒家诫立碣而已即此碑是也其卒
葬年月残缺不可辨传亦不载惟青州图经云卒于
元象中云(金石录)

  贾思同碑 兴和二年五月

  右东魏贾思同碑思同与其兄思伯后魏书皆有传
卷六十 第 4a 页 WYG0831-0432a.png
云青州益都人今其墓乃在寿光县而思伯之碑亡
(金石录)

  张早墓志 兴和二年十月(金石录)

  张奢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残缺尤甚奢之字及乡里皆亡其
可见者以兴和三年葬耳其额曰魏故渤海太守张
君碑以是又知其官爵姓氏也(金石录)

  魏兰根碑 兴和四年

卷六十 第 4b 页 WYG0831-0432b.png
  右东魏魏兰根碑按北史列传云兰根起家为北海
王侍郎而碑云起家为奉朝请迁员外散骑侍郎碑
云以在岐州之功封永兴县开国侯而史不载又史
云天平初谢病以开府仪同归本乡武定元年薨而
碑云薨于天平二年其卒也史云赠司空而碑作司
徒皆当以碑为正(金石录)

  瀛州刺史李公碑 武定二年二月(金石录)

  乐陵太守刘公碑 武定二年二月(金石录)

卷六十 第 5a 页 WYG0831-0432c.png
  安州刺史赫连栩碑 武定五年四月(金石录)

  韩陵碑

  在安阳县东北十八里东魏丞相高欢破尔朱兆兄
弟于此山下仍立碑即温子升之词陈尚书徐陵尝
北使邺读韩陵碑爱其才丽手自录之归陈士人问
陵北朝人物如何曰唯韩陵片石可与语耳(寰宇记)

  冀州刺史关宝颙纪德碑

  武定八年在平定州(天下金石志)

卷六十 第 5b 页 WYG0831-0432d.png
  敬君像颂 武定七年

  右东魏敬君像碑颂敬君名曦显隽从弟碑云十世
祖汉扬州刺史韶按后周书敬珍传唐书宰相世系
表皆云韶汉末为扬州刺史与此碑所书同而姓苑
与元和姓纂皆作歆疑转写之误又据碑显隽乃韶
十世孙而姓纂以为九世恐亦误也(金石录)

  大觉寺碑 天平四年八月

  右东魏大觉寺碑在洛阳碑阴题韩毅书据北史毅
卷六十 第 6a 页 WYG0831-0433a.png
鲁郡人工正书神武用为博士以教彭城景思王攸
当时碑碣往往不著名氏毅以书知名故特自著之
也然遗迹见于今者独此碑尔(金石录)

  大觉寺碑阴

  右大觉寺碑阴题银青光禄大夫臣韩毅隶书盖今
楷书也庾肩吾曰隶书今之正书也张怀瓘六体书
论亦云隶书者程邈造字皆真正亦曰真书自唐以
前皆以楷字为𨽻至欧阳公集古录误以八分为隶
卷六十 第 6b 页 WYG0831-0433b.png
书自是举世凡汉时石刻皆目为汉隶有一士人力
主此论余尝出汉碑数本问之何者为隶何者为八
分盖自不能分也因览此碑毅自题为隶书故聊志
之以祛来者之惑(金石录)

  造寺碑

  隶书不著书撰人名氏寺后魏太武帝所造东魏天
平中中军将军元景康重修故立此碑然不知其为
何寺也(集古录目)

卷六十 第 7a 页 WYG0831-0433c.png
  崇先寺记

  碑无岁月不知何时所立建此寺者陇西君君上灭
一字其官为持节假抚军将军镇远将军新野镇将
带新野太守新野汉广两郡大都督今以卢辨所作
九命考之抚军将军大都督八命镇远将军谏议大
夫正六命又考新野郡在汉为县晋太康中为侯国
至惠帝始分南阳立新野郡齐永泰元年魏孝文攻
围新野太守刘忌死之地入于魏唯汉广郡求之于
卷六十 第 7b 页 WYG0831-0433d.png
史无所得今南阳平氏有徐使君碑称兴和三年拜
抚军将军南雍州刺史在汉广置立州镇其阴又有
汉广太守郡丞郡功曹等数人兴和静帝年号此君
疑亦当时人也(集古后录)

  造石碑像记 天平元年十月(金石录)

  造石观音像记 武定元年平南将军焦永安造(集古录目)

  刘起贵造像记 武定二年十二月(金石录)

  逄元彦造像记 武定二年十二月(金石录)

卷六十 第 8a 页 WYG0831-0434a.png
  比邱昙妙等造像记 武定三年(集古录目)

  造石像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阳翟郡防境大都督石文达等为
太守敬曦造像记以武定七年立(集古录目)

  右东魏造石像记其碑云大魏武定七年岁次己巳
武定孝静帝年号也今世所行历谱惟龚颖运历图
与今亳州宋退相纪年通谱为最详而以颖所书推
之武定七年岁当己巳与此碑合而武定止于八年
卷六十 第 8b 页 WYG0831-0434b.png
是岁庚午东魏灭其事与东魏北齐书亦合而通谱
以七年为戊辰八年为己巳又有九年为庚午而东
魏灭按孝静以后魏大统十六年灭是岁庚午则知
宋公所记甲子不谬惟武定不当有九年而七年不
得为戊辰此其失尔盖孝静始即位改元天平尽四
年而五年正月改为元象今通谱天平止于三年以
四年为元象盖自元象以后递差一年故以武定七
年为戊辰也苟不见斯碑则运历图与通谱二家得
卷六十 第 9a 页 WYG0831-0434c.png
失其何以决(集古录)

  造石塔记

  无书撰人名氏鲁郡白源寺沙门志绍村人刘志义
等造西塔记东魏武定四年刻其后题名百馀人(集古
录目)

  任城王造浮图记

  右任城王造浮图记不著其名云武定四年建武定
东魏孝静年号也按后魏书景穆皇帝子云云子澄
卷六十 第 9b 页 WYG0831-0434d.png
相袭为任城王其后国绝不封其去孝静时差远不
知武定四年王任城者为谁也(集古录)

  定国寺浮图碑

  在安阳县东魏迁邺高丞相以南台为相国寺作砖
浮图极高其文即温子升撰(寰宇记)

  共城石像碑

  后魏镇西将军廉侯事道于汲县置立堂宇镌石为
老子像而祀之在共城武定四年立(寰宇记)

卷六十 第 10a 页 WYG0831-0435a.png
  征虏阎孝侯碑

  天平三年立在阳武县(宝刻丛编)

  徐穆之碑

  武定元年立在南阳县(诸道石刻录)

  北周

  华岳庙碑 天和二年十月

  右后周华岳庙碑万纽于瑾撰赵文渊字德本书按
后周书列传有赵文深字德本盖唐初之史官避高
卷六十 第 10b 页 WYG0831-0435b.png
祖讳故改为深耳万纽于瑾者唐瑾也周文帝时赐
姓宇文后以于谨请与同姓更为万纽于云(金石录)
右周天和二年修西岳碑赵文渊分书当南北分争
之时即此文章字画足以见其景象此古人所以拟
金石之刻犹人之面貌也然是碑好事家罕收简翁
能搜之渊泉其勿轻以示人哉(玄牍纪)

  碑文万纽于瑾造赵文渊书按瑾唐瑾赐姓史称其
著碑颂数十万言此其一也而文词殊无超拔其称
卷六十 第 11a 页 WYG0831-0435c.png
赵文渊云雅有钟王之则笔势可观宇文泰时命文
渊与黎季明等刋定六体尝至江陵书景福寺碑梁
主称之又以题榜功增封邑除郡守后虽外任每须
题榜辄复追之窦暨赋云文渊孝逸独慕前踪至师
子敬如欲登龙有宋齐之面貌无孔薄之心胸然则
文渊书在当时固自知名此碑天和二年造正其书
路寝等榜后也故官称赵兴郡守云碑字小变隶书
时兼篆籀正与李仲璇孔庙碑同亦褚河南圣教欧
卷六十 第 11b 页 WYG0831-0435d.png
阳兰台道因之所由出也江陵景福寺碑不知存否
此则完好无一字磨泐固文渊之幸哉文渊史避唐
祖讳作文深(石墨镌华)

  余尝过金天祠辄纵观前代碑版汉碑无一存者独
后周华岳碑如鲁灵光岿然古柏下余手摩其文制
作精雅洞达若鉴为万纽于瑾文赵文渊𨽻书于瑾
尝著碑颂数十万言此文殊无可观文渊为周书学
博士书迹雅为当时所重宇文泰时命刋定六体至
卷六十 第 12a 页 WYG0831-0436a.png
江陵书景福寺碑梁主称之又以题榜功增封邑除
郡守不可谓不遇也而碑字尽偭古法浅陋鄙野一
见欲呕而名动一时何耶窦暨述书赋云文深孝逸
独慕前踪至师子敬如欲登龙有宋齐之面貌无孔
薄之心胸暨避唐讳故文渊作文深当时谓文深师
右军孝逸师大令平梁后王褒入国举朝贵胄皆师
褒独两人负二王法二王不作古隶文渊岂独工行
草楷则固不闲于分法耶(金石史)

卷六十 第 12b 页 WYG0831-0436b.png
  今在华阴县西岳庙其结衔曰使持节骠骑大将军
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司宗治内史临淄县开国公
万纽于瑾造此文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县伯大夫
赵兴郡守白石县开国男南阳赵文渊字德本奉敕
书余所见碑撰人书人列名者始此其阴为唐刻华
岳精享昭应之碑而左右旁各有题名别见于后
万纽于瑾者唐瑾也后周书本传时燕公于谨勋高
望重朝野所属白文帝言瑾学行兼修愿与之同姓
卷六十 第 13a 页 WYG0831-0436c.png
结为兄弟庶子孙承其绪论有益义方文帝叹异者
久之赐瑾姓万纽于氏又云封姑臧县子以平江陵
功进爵为公而不言临淄者史阙也李昶乐运传并
云临淄公唐瑾(金石文字记)

  河渎庙碑

  后周车骑大将军王褒撰车骑大将军赵文渊奉敕
书字为𨽻体初北齐天统十六年周文帝请立四渎
庙于华山郡使郡守杨子昕营建武帝朝晋公护秉
卷六十 第 13b 页 WYG0831-0436d.png
政庙在其封内又增修之而立此碑以天和二年十
月立(集古录目)

  右河渎碑后周天和三年建内史大夫琅邪王褒字
子渊造文赵兴郡守赵文渊字德本奉敕书余尝读
杨大年谈苑云千字文题敕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
次韵敕字乃梁字传写误耳当时帝王命令尚未称
敕至唐显庆中始云不经凤阁鸾台不得称敕敕之
名始定于此按此碑及唐瑾撰华岳庙碑皆文渊奉
卷六十 第 14a 页 WYG0831-0437a.png
敕书后周距梁时未远又隋薛道衡撰老子碑唐初
虞世南撰孔子庙堂杜如晦碑欧阳询书昭陵九成
宫碑皆作奉敕如此类甚众不独始于显庆大年之
论非也然则唐人所谓不经凤阁鸾台不谓之敕者
盖言命令当由庙堂出非谓敕之名始于此也然文
渊奉敕书碑而自著其字何哉(金石录)

  延寿公碑 保定元年三月

  右后周延寿公碑颂云勋州刺史延寿郡开国公万
卷六十 第 14b 页 WYG0831-0437b.png
纽于寔考之于史寔太师燕国公于谨子也谨后魏
新安公栗磾子洛拔之后余家有洛拔子烈碑述其
世系甚详云远祖之在幽州者世首部落阴山之北
有山号万纽于者公之奕叶居其原址遂以为姓暨
高祖孝文皇帝始赐姓为于氏焉今此碑复称万纽
于者盖后周时凡孝文赐姓者皆复改从旧云又姓
纂及唐书宰相世系皆云谨洛拔五世孙也以后魏
及周书考之洛拔以太安四年卒年四十五谨以正
卷六十 第 15a 页 WYG0831-0437c.png
光四年为广阳王元深长流参军年三十一洛拔之
卒距谨之为参军盖六十四年洛拔既早世不应后
六十四年已有五世孙年三十一也以此知言谨为
洛拔五世孙者盖未可信又周书称谨祖名安定而
唐书表作子安亦莫究其孰失也(金石录)

  豆卢恩碑

  史恩附兄宁传曰永恩今据碑盖以字行耳碑称保
定二年赠柱国大将军涪陵郡公史称赠少保幽冀
卷六十 第 15b 页 WYG0831-0437d.png
五州等诸军事幽州刺史谥曰敬似当以碑为正碑
在咸阳恩墓前隶书令尹王家瑞求得之余摹一纸
多不堪读而王公所刻金石遗文尚存强半盖从碑
下录之耳(石墨镌华)

  八分书今在咸阳县碑云恩字永恩今北史附见其
兄豆卢宁传但言永恩而缺其名其历官与传略同
后半漫灭不可读(金石文字记)

  柱国康国忠公王雄碑 保定四年立(京兆金石录)

卷六十 第 16a 页 WYG0831-0438a.png
  赠太保吴国武公尉迟纲碑 天和四年立(京兆金石录)

  云州刺史胡归德碑 天和六年十月(金石录)

  仪同碑

  周元年宇文周碑今在襄阳县民董氏家(舆地碑目)

  席肃公神道碑 在襄阳府保定四年(舆地碑目)

  折克行墓碑 在府谷县西(天下金石志)

  杨忠碑 忠隋文帝父碑在象山(天下金石志)

  韦孝宽碑

卷六十 第 16b 页 WYG0831-0438b.png
  不著书撰人名氏孝宽字孝宽京兆杜陵人仕周至
相州总管封郧国公赠雍州牧谥曰襄碑以大象二
年立(集古录目)

  太学生拓拔府君墓志 保定元年十二月

  右后周太学生拓拔府君墓志陈使周弘正撰云君
讳吐度真魏昭成皇帝之后也夷俗以三字为名者
甚众拓拔君为书生尚仍其俗何哉盖自魏孝文帝
恶夷俗姓氏尽易之至后周一切复从旧故当时士
卷六十 第 17a 页 WYG0831-0438c.png
人名字亦皆用夷语无足怪也

  同州刺史普六如忠墓志 天和三年七月

  右普六如忠墓志普六如忠者杨忠隋高祖父也后
魏时赐姓以志传考其事皆合惟其为都督泾豳云
显盐灵等六州诸军事而传以幽为幽者盖传写误
(金石录)

  温州刺史乌丸僧修墓志 天和七年三月

  右后周乌丸僧修墓志僧修本姓王氏梁南城侯神
卷六十 第 17b 页 WYG0831-0438d.png
念之子太尉僧辨之弟归后周仕为温州刺史卒元
和姓纂及唐史宰相世系表皆云神念父囧为护乌
丸校尉因号乌桓王氏今墓志乃云僧修归周赐姓
乌丸又诸书皆云神念谥壮而墓志作庄唐表云僧
修生景孝而墓志云名祥字景孝皆当以墓志为正
(金石录)

  李调示余乌丸僧修石志曰僧修太原祁人周王之
子因以建族父神念仕魏以谗归梁封南城壮侯又
卷六十 第 18a 页 WYG0831-0439a.png
曰僧修仕文德丰师雍府临边为岳阳王中兵参军
府王称帝进开府持节荆州刺史义成郡公及执贽
来朝奉璋谒帝天子以公世仕魏朝戮力梁国有命
加礼异赐以强族授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出牧温部
方欲驰剑骑于稽秦耀楼船于淮泗天不予年此其
所终始余考之乌丸本北部大姓神元世氏改为桓
附入族官大统十五年文帝宝炬虽诏天和改姓者
复旧然桓氏非神元所命知未尝复也按梁书王神
卷六十 第 18b 页 WYG0831-0439b.png
念太原祁人据颍川归梁魏军至与家属渡江封南
城县侯其后谥曰壮神念死子僧辨以兵兴梁胙荆
州然则乌丸在梁为王氏而壮侯盖神念谥也今考
梁书南史太清记周书皆不录僧修事其在神念僧
辨传中亦不称僧修史家之阙如此其为壮侯则又
误矣梁元帝封湘东王太清元年持节荆雍九州然
志谓雍府即世祖也诸书亦不录世祖为岳阳王至
江陵陷而僧修入周其曰奉璋谒帝则周武也僧修
卷六十 第 19a 页 WYG0831-0439c.png
赐氏乌丸盖非魏旧姓今姓皆不著乌桓别姓然误
谬相袭可胜考耶或曰周天和六年其后为建德今
志乃书七年三月堋于武乡何也余以长历推之天
和七年太岁直辛卯其三月癸卯朔则丙午者四日
也其月丙辰改元建德盖十四日矣葬之四日改元
志与史不差可得据也(广川书跋)

  黄罗刹碑(以下二碑皆唐初立以其皆北周时人今附于北周)

  唐秦王府学士虞世南撰不著书人名氏罗刹东郡
卷六十 第 19b 页 WYG0831-0439d.png
胙县人周末尉迟迥兵起罗刹聚众击之授(碑缺)军总
管碑以武德八年十月立(集古录目)

  右后周黄罗刹碑虞世南撰罗刹仕周为行军总管
其子君汉唐初为将有功武德中为父追立此碑按
后魏元叉本名夜叉弟元刹本名罗刹元树遗公卿
书讥诋以谓夜叉罗刹皆鬼名也今罗刹周人去魏
不远犹以为名何哉(金石录)

  大宗伯唐瑾碑

卷六十 第 20a 页 WYG0831-0440a.png
  唐于志宁撰欧阳询正书瑾以后周天和四年薨贞
观中其孙皎所立(复斋碑录)

  右后周唐瑾碑以后周书及北史列传校之首尾皆
牴牾不合传云字附璘而碑云字子玉传云始任为
尚书员外郎而碑云释褐员外散骑侍郎传云初封
姑臧县子而碑云永昌子传云为吏部尚书父忧去
职寻起令视事而碑云为周太祖记室其年丁武公
忧起复太子舍人传云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
卷六十 第 20b 页 WYG0831-0440b.png
司进爵临淄伯转吏部尚书于谨伐江陵以为元帅
府长史而据碑为吏部尚书皆在为骠骑开府及元
帅长史已前又其改封临淄伯盖为龙骧将军时而
其为开府乃进爵为公传云六官建授礼部中大夫
而碑云授宗伯传云出为蔡州刺史历柘州硖州转
荆州总管府长史入为吏部中大夫历御正纳言中
大夫久之除司宗中大夫兼内史卒于位而碑云先
为柘州刺史乃迁蔡州授司宗御正纳言又转荆州
卷六十 第 21a 页 WYG0831-0440c.png
总管寻迁小宗伯乃薨其迁拜次第不同如此又传
云瑾尝为户部尚书硖州刺史吏部中大夫今据碑
皆未尝拜而柘州碑作招碑云瑾尝为黄门侍郎又
为散骑常侍寻领大著作修国史及起居注又为侍
中传皆不载其卒也传云赠小宗伯而碑云赠华州
刺史传云谥曰方而碑云谥曰懿碑于志宁撰贞观
中其孙皎所立后周书北史皆唐初修距瑾之卒岁
月未远而颠倒错缪如此然其官爵名字子孙不应
卷六十 第 21b 页 WYG0831-0440d.png
有误皆当以碑为据也(金石录)

  故仪同陈毅志

  保定三年癸未十二月辛卯朔十九日癸酉立(复斋碑录)

  后周立秦始皇碑

  大象二年立在不夜城即今文登县(访碑录)

  大像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碑文为对偶述事不明又但称延
寿公而无姓名今以北史考之周大象二年尉迟迥
卷六十 第 22a 页 WYG0831-0441a.png
起兵于邺分遣部将所在攻下城邑东郡太守延寿
公于仲文弃郡奔关中拜大将军还击迥军取梁郡败
其将檀让于武城破席毗罗于金乡与此碑同盖仲
文纪功碑也大象二年立(集古录目)

  右周大像碑宇文氏之事迹无足采者惟其字画不
俗亦有取焉玩物以忘忧者惟怪奇变态真伪相杂
使览者自择则可以忘倦焉故余于集古所收者博
(集古录)

卷六十 第 22b 页 WYG0831-0441b.png
  于寔灵塔颂

  不著书撰人名氏周大都督勋州诸军事勋州刺史
万纽于寔所立塔颂也以保定元年立(集古录目)

  常乐寺浮图碑

  常乐寺浮图碑周保定四年立州人治记室曹胡达
撰其辞云襄州刺史王秉字孝直建常乐寺砖塔七
层其碑文今仆在襄州开元寺塔院其文字书画无
过人者特以后周时碑文少见于世者故存之(南丰集古
卷六十 第 23a 页 WYG0831-0441c.png
录)

  宇文众造像碑

  闵帝武成元年十月立(金石录)

  降魔寺碑

  后周郧国公府长史拓拔嵘奉教撰总管府兵曹谢
威奉教书降魔寺者郧国公宇文宽之所建碑以武
德二年立(集古录目)

  嵩阳寺碑

卷六十 第 23b 页 WYG0831-0441d.png
  八分书今在嵩山会善寺末有正书一行曰大唐麟
德元年岁次甲子九月景午朔十五日庚申从嵩阳
观移来会善寺立 碑文东作柬矩作短潜作灒驯
作巡啄作喙洋作庠骛作务惟皇帝太后不跳行不
空阙犹存古式 叶封嵩阳石刻记曰此碑上截刻
佛像雕镂层叠佛相隆起馀地镌平此文刻于下截
当碑四分之一其字之上方又刋空方六寸许深入
二寸许其规制亦迥异于后代也北齐诸碑亦率类
卷六十 第 24a 页 WYG0831-0442a.png
(金石文字记)

  麦积山应乾寺重修七佛龛铭 庾信文在秦州(金石略)






卷六十 第 24b 页 WYG0831-0442b.png








  六艺之一录卷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