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
卷三十 第 1a 页 WYG0830-048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六艺之一录卷三十     钱唐倪涛撰

  石刻文字六(黄虞三代)

  苍颉

  苍颉藏书台有碑文二十八字李斯识八字云上天作
命皇辟迭王(任昉述异记)

  苍颉石室记有二十八字在苍颉北海墓中土人呼
为藏书室周时自无人识逮秦李斯始识八字曰上
卷三十 第 1b 页 WYG0830-0481b.png
天作命皇辟迭王汉叔孙通识十二字(金石略)

  苍颉阳虚山丹甲青文石刻上天垂命皇辟迭王
河图玉板云苍颉为帝南巡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
洛汭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文二十八
字景刻于阳虚之石室李斯止识八字曰上天垂命
皇辟迭王今巳不可寻矣

  按为帝南巡作一句为音去声言奉黄帝命而代
之南巡也(升庵外集)

卷三十 第 2a 页 WYG0830-0482a.png
  周初有于苍颉墓下得石刻藏之书府至秦李斯辨
其八字云上天作命皇辟迭王或云叔通识十二字
而不传妄也故任昉云周人不能辨而斯通识之余
不信也详考二句乃寇谦所纂黑帝安和国主禁文
(仝上)

  尧碑舜碣

  崆峒山有尧碑舜碣皆籀文伏滔述帝功德铭曰尧
碑舜碣历古不昧(释适之金壶记)

卷三十 第 2b 页 WYG0830-0482b.png
  石虹山尧碑

  石虹山尧碑在馀干县凡三十八字(杨慎法帖神品目)

  神禹岣嵝山碑

  承帝曰嗟翼辅佐卿洲渚与登鸟兽之门参身洪流明
发尔兴久旅忘家宿岳麓庭智营形折心罔弗辰往求
平定华岳泰衡宗疏事裒劳馀伸禋郁塞昏徙南渎衍
亨衣制食备万国其宁窜舞永奔

  韩退之岣嵝山诗云岣嵝山尖神禹碑字青石赤形
卷三十 第 3a 页 WYG0830-0482c.png
模奇科斗拳身薤倒披鸾飘凤泊拿虎螭事严迹秘
鬼莫窥道人独上偶见之我来咨嗟涕涟洏千搜万
索何处有森森绿树猿猱悲注曰岣嵝者衡山南岳
别峰之名盛弘之荆州记曰南岳周回数百里昔禹
登而祭之因梦玄衣使者遂获金简玉字之书徐灵
期南岳记曰夏禹导水通渎刻石书名山之高(韩昌黎集)
衡山实无此碑韩诗所纪盖当时传闻之误故其卒
章自为疑词以见微意刘禹锡寄吕衡州温亦云尝
卷三十 第 3b 页 WYG0830-0482d.png
闻祝融峰上有神禹铭古石琅玕姿秘文螭虎形盖
亦得于传闻也(朱子韩文考异)

  徐灵期衡山记云夏禹导水通渎刻石书名山之高
刘禹锡寄吕衡州诗云传闻祝融峰上有神禹铭古
石琅玕姿秘文龙虎形崔融云于铄大禹显允天德
龙画傍分螺书匾刻韩退之诗岣嵝山尖神禹碑字
青石赤形模奇又云千搜万索何处有森森绿树猿
猱悲古今文士称述禹碑者不一然刘禹锡盖徒闻
卷三十 第 4a 页 WYG0830-0483a.png
其名矣未至其地也韩退之至其地矣未见其碑也
崔融所云则似见之盖所谓螺书匾刻非目睹之不
能道也宋朱晦翁张南轩游南岳寻访不获其后晦
翁作韩文考异遂谓退之诗为传闻之误盖以耳目
所限为断也王象之舆地纪胜云禹碑在岣嵝峰乂
传在衡山云密峰昔有樵人曾见之自后无有见者
宋嘉定中蜀士因樵夫引至其所以纸打其碑七十
二字刻于夔门观中后俱亡近张季文佥宪自长沙
卷三十 第 4b 页 WYG0830-0483b.png
得之云是宋嘉定中何政子一摹刻于岳麓书院者
斯文显晦信有神物护持哉韩朱张三公求一见而
不可得余生又后三公乃得见三公所未见一奇矣
禹碑凡七十七字舆地纪胜云七十二字误也(丹铅总录)
禹碑在祝融峰重刻者有二本而𨽻释亦微不同大
抵多以意会耳非必尽能识之也按昌黎歌科斗拳
身薤倒披鸾漂凤泊挐虬螭是书形势亦诚有之及
读盛弘之荆州记刘禹锡寄吕衡州诗此碑流迹已
卷三十 第 5a 页 WYG0830-0483c.png
久不当参以蜉蝣之足但铭辞虽古未谐圣经极类
汲冢周书穆天子传中语岂三代之季好事者托大
禹而刻之石耶然宣王石鼓文亦多类是似更有不
可晓者予直以为即秦以前文犹胜作西京后人语
而用修所谓龙画傍分螺书匾刻不啻倍屣峄山琅
琊也留此以冠诸刻(弇州山人稿)

  禹碑七十七字在衡岳云密峰杨用修得之张佥宪
云宋嘉定中何政子一游南岳脱其文刻于岳麓书
卷三十 第 5b 页 WYG0830-0483d.png
院用修又刻于滇中安宁州近世杨时乔又刻于栖
霞山天开岩予所收二本其一稍泐跋数十字尤不
可辨隐隐有何政字当是子一旧本其一则杨时乔
刻也用修谓昌黎梦得晦翁南轩诸人皆求之不得
而已得之以为奇而王元美复疑之谓铭辞未谐圣
经类汲冢穆天子语何也用修金石古文并杨时乔
皆注𨽻释互有不同元美亦有二本释亦不同时乔
本出在元美后元美所得岂即何子一杨用修二刻
卷三十 第 6a 页 WYG0830-0484a.png
耶何其牴牾同也但其文所谓龙画螺书鸾漂凤泊
虽经摩刻犹可想见古人惜不得衡岳石上迹耳(石墨
镌华)

  吴越春秋云禹按黄帝中经见圣记在九疑天柱号
曰宛委承以文玉覆以磐石其书金简玉字禹乃南
巡登衡岳宛委山得治水之记今岣嵝山有禹科斗
碑向藏地中韩退之刘梦得并有禹碑诗皆闻而不
及见国朝嘉靖初有人掘地得碑遂摹拓传世杨用
卷三十 第 6b 页 WYG0830-0484b.png
修沈镒各有释文湛原明有跋徐灵期南岳记云夏
禹导水通渎刻石书名山之高即此碑也(谈荟)

  神禹碑在湖广衡州府北岣嵝峰又云在衡山县云
密峰科斗文唐韩愈诗已谓事严迹秘鬼莫窥宋蜀
士因樵夫引见拓得七十二字皆不可晓寻失所在
今摹本存(古今书刻)

  衡山禹碑为蜾匾篆法盖神禹变伏羲龙画而为蜾
形也(明辨类函)

卷三十 第 7a 页 WYG0830-0484c.png
  李豫亨曰予尝登岳麓山见大禹碑文其碑乃石壁
数十丈镌字如今刻刻后字迹尚多皆漫灭不知刻
自何人乃科斗书应是三代时人刻也后人剿字后
之漫灭处刻曰右帝禹刻实非全文也今见有杨升
庵诸公译文大都依约其字文耳恐非实见大禹周
流天下凿龙门疏砥柱皆无刻而独刻之岳麓何哉
(琅琊代醉编)

  禹碑文曰承帝曰嗟云云凡七十七字此岂唐虞语
卷三十 第 7b 页 WYG0830-0484d.png
耶其文与唐小说无异因载于后唐大历中有人独
至凤凰台见一男子与一妇相和而歌声彻云际歌
罢其人迫视乃二兽一类猪而体特高蔚有文彩一
类龙而小遍体纯黄色其人惊走遇行者语其故共
往寂无所见惟竹书一束在地取视竹策几毁文不
可辨惟首𨽻书地出梓桐伪失厥众邪去立言灌平
获诵于古有文乍得斯人慈心勿用笔冠日轮三十
二字其视禹碑何异观此则益知其赝(金石史)

卷三十 第 8a 页 WYG0830-0485a.png
  自韩以前未见此碑何子一始得之祝融峰下手摹
以传及衡山令搜访已迷其处字奇而不合法语奇
而不中伦韵奇而不合古可断其伪(金石文字记)

  庐山上霄峰大禹刻石纪功碑

  庐山之南有上霄石高壁缅然与霄汉连接秦始皇
三十六年叹斯岳远遂记为上霄焉上霄之南大禹
刻石志其丈尺里数今犹得刻石之号焉又有孤石
介立大湖中周回一里竦立百丈矗然高峻特为瑰
卷三十 第 8b 页 WYG0830-0485b.png
异上生林木而飞禽罕集言其上有玉膏可采所未
详也耆旧云昔禹治洪水至此刻石纪功或言秦始
皇所勒然岁月已久莫能辨之也(水经注)

  庐山紫霄峰石室极深险人不可至禹刻字大如掌
有好事者缒而下摹得百馀字字奇古不可辨惟洪
荒漾予乃六字可识云(一统志)

  石室极深险有摹者得百馀字仅鸿荒漾予乃
字可识在江西南康府西北庐山紫霄峰(古今书刻)

卷三十 第 9a 页 WYG0830-0485c.png
  大禹岩刻字

  大禹岩在湖广黄州金简峰东吴越春秋云禹伤父
功不成乃处衡山获金简玉字之书得治水之要故
其间有石高数丈而中断之听石下有水声号断石
源崖上有刻字云玉砂之水如乳甘香人得一啜比
久天长(名山记)

  禹篆

  夏禹书十二字见法帖未详出处(金石略)

卷三十 第 9b 页 WYG0830-0485d.png
  水经注云会稽覆釜山亦有禹书任昉述异记曰空
同山有尧碑禹碣皆科斗书淳化阁帖首有禹篆十
二字以纸摹之形类禹刻(丹铅总录)

  巫山峰顶古篆

  巫山峰顶古篆邑人向万言云尚存(法帖神品目)

  昆崙室题字

  题昆崙室字方一丈其体四角垂芒云脚书秦用刻
符书有云脚体(帝王七圣记)

卷三十 第 10a 页 WYG0830-0486a.png
  周穆王刻石

  右周穆王刻石曰吉日癸巳在今赞皇坛山上坛山
在县南十三里穆天子传云穆天子登赞皇山以望
临城置坛此山遂以为名癸巳志其日也图经所载
如此而又别有四望山者云是穆王所登者据穆天
子传但云登山不言刻石然字画亦奇怪土人谓坛
山为马蹬山以其□字形类也庆历中宋尚书祁在
镇阳遣人于坛山摹此字而赵州守将武臣也遽命
卷三十 第 10b 页 WYG0830-0486b.png
工凿山取其字龛于州𪠘之壁闻者为之嗟惜也治
平甲辰秋分日书(集古录)

  右吉日癸巳字世传周穆王书按穆王时所用皆古
文科斗书此字笔画反类小篆又穆天子传史记诸
书皆不载以此疑其非是姑录之以待识者(金石录)
穆王登赞皇山以望临城置坛此山谓之坛山图经
云吉日癸巳志其日也皇祐五年武臣李忠祐为守
命工凿取其字以别石加灰补之俾方正上题书曰
卷三十 第 11a 页 WYG0830-0486c.png
癸巳之记龛之州廨(复斋碑录)

  唐以前皆无所传闻而世定以为穆王书自宋景文
祁发之且以穆天子传为證耳然字画奇古信非秦
汉以后遗迹余始至汝南同年生林虙为河北提举
学事亟往求之虙见寄才两月以书报曰此字近诏
取藏禁中不可复得矣此书初在赞皇山中后武人
为守凿山取之好事者常为叹惜今乃因得辇置严
近则前日未为不幸然余求之稍缓几遂失之故今
卷三十 第 11b 页 WYG0830-0486d.png
尤为可珍也(叶石林跋)

  诸家所记皆言在赵州州廨石林跋乃以政和五年
归内府矣其说为信因录之以广异闻(施宿跋)

  吉日字与周淮父卣伯硕父鼎齐侯镈钟诸款识合
字形多类石鼓明诚已信石鼓为周人书不当于此
而疑之(宋濂潜溪集)

  赞皇县坛山上有周穆王刻石四字曰吉日癸巳笔
力遒劲有剑拔弩张之状地荒且僻历数千年鲜有
卷三十 第 12a 页 WYG0830-0487a.png
知其奇古而往寓目者雨激风射日销月铄几何其
不遂湮没广平宋公皇祐四年秋九月自亳社之镇
镇阳赵其属郡也公过赵日尝访此字于士大夫间
尔后郡守王君使县人寻访得之岩石之上令刘庄
者因督工凿取辇置归我时人始惊观者日至噫此
刻埋没人不知识因宋公一言今遂出幽晦取爱重
于石虽不能言其亦可谓得所遭矣中祐昔闻其妙
近幸权守于此而睹其真且惧经历久远一旦圯剥
卷三十 第 12b 页 WYG0830-0487b.png
或坠于地失前妙绝之迹乃俾辟石糊灰括以坚木
镵厅事右壁而陷置之覆盖固护庶永存而无弛时
五年孟夏廿一日权郡事李中祐记

  右吉日癸巳四字相传为周穆王书刻赞皇县坛山
石上晋卫夫人谓李斯见周穆王书七日兴叹盖指
此也欧阳公集古录谓庆历中宋尚书祁在镇阳尝
摹此字而赵州守将命工凿山龛其字州𪠘之壁闻
者嗟惜赵明诚金石录谓穆王时所用皆古文科斗
卷三十 第 13a 页 WYG0830-0487c.png
书此字反类小篆而疑其非真予家旧藏此刻盖宋
拓本有皇祐五年权郡事李中祐跋以其罕传录之
如右李跋谓皇祐四年宋公过赵寻访得之县令刘
庄督工凿石辇置归我则宋公之摹字在皇祐而不
在庆历县令凿取以归于州则龛置州𪠘者中祐而
凿石非其人也我朝宋学士景濂尝摹其字重刻浦
阳山房仍自为跋谓吉日字与周淮父卣伯硕父鼎
齐侯镈钟诸款识合又谓字形多类石鼓明诚已信
卷三十 第 13b 页 WYG0830-0487d.png
石鼓为周人书不当于此而疑之予观李跋既得其
实惜欧阳公之未见而学士又考据精当足以祛后
人之惑又按宋吴兴施宿谓州𪠘旧石以政和五年
取入内府皆后人所当知者故并著之(金薤琳琅)

  赞皇山中吉日癸巳字乃周穆王书其时代远在宣
王之前然赞皇山石刻乃是小篆而宣王石鼓却是
古文籀书此又大篆小篆并用之明證也(丹铅总录)
吉日癸巳字在坛山宋宋祁寻而摩之县令刘庄凿
卷三十 第 14a 页 WYG0830-0488a.png
取归州权郡事李中祐龛置厅事右壁而为之跋国
朝景濂考据款识以为周穆王书无疑而宋人施宿
乃谓州𪠘旧石以政和五年取入内府然则濂所见
余所录岂皆后人拓本耶濂曾摩刻浦阳山房仍自
为跋余本有李跋无宋跋又非宋本不可晓(石墨镌华)
三代刻自岣嵝紫霜外惟此碑乃穆王书无疑宋学
士重刻于浦阳山房二种余求之未获今乃于元白
中林堂见之真令人冷然如在坛山岩边也嘉靖甲
卷三十 第 14b 页 WYG0830-0488b.png
寅六月二十八日借归留苍润轩逾旬敬题之以还
(玄牍记)

  吉日癸巳世传周穆王登坛山刻此四字于石金石
录以为三代时所用皆古文科斗书而此乃类小篆
疑而未信今坛山在赞皇县东北一十五里而此石
已移置县之儒学戟门西壁(金石文字记)

  比干墓字

  清水东南历坶野自朝歌以南南暨清水土地平衍
卷三十 第 15a 页 WYG0830-0488c.png
据皋跨泽悉坶野矣郡国志曰朝歌县南有牧野竹
书纪年曰周武王率西夷诸侯伐殷败之于坶野诗
所谓牧野洋洋檀车煌煌者也有殷大夫比干冢前
有石铭题𨽻云殷大夫比干之墓所记惟此今已中
折不知谁所志也太和中高祖孝文皇帝南巡亲幸
其坟而加吊焉刋石树碑列于墓隧矣(水经注)

  殷比干墓四字在今卫州比干墓上世传孔子书然
𨽻书始于秦非孔子书必矣字画古劲其汉人书乎
卷三十 第 15b 页 WYG0830-0488d.png
(石公弼跋)

  水经云朝歌县牧野比干冢前有石铭𨽻云殷大夫
比干之墓今已中折不知谁人所志大观中会稽石
国佐有此四字比水经又阙其三字画清劲乃东都
威灵时人所书者收碑如欧赵皆未之见(𨽻续)

  殷比干墓四字水经云朝歌县牧野比干冢前有石
铭𨽻云殷大夫比干之墓今只四字复不完石公弼
跋云殷比干墓四字在今卫州比干墓上世传孔子
卷三十 第 16a 页 WYG0830-0489a.png
书然𨽻始于秦非孔子书必矣字画劲古当是汉人
(汉𨽻字原)

  比干墓在卫辉府汲县西北十五里旧府志云墓前
有殷比干墓四字石断字缺世以为孔子书见旧拓
本体势与周穆王吉日癸巳类虽非先圣所书谅为
古笔无疑秦观以为唐人书丹铅续论以陶潜为赞
曰夫子戾止爰诏作铭似又以是而实夫子者也但
陶集未见其赞其先圣所篆比干墓铜盘铭开元中
卷三十 第 16b 页 WYG0830-0489b.png
固已为耕者所得此外不闻墓前有何古刻续博物
志又云墓前有𨽻刻商大夫比干之墓七字意此汉
以下之刻欤(七修类藁)

  此书程邈李斯之所不为而曰孔子手书洪氏𨽻释
汉𨽻字源辨其谬矣然以比干忠烈尼父是其族孙
姑妄信之亦足为忠臣吐气也(石墨镌华)

  延陵墓字

  篆书凡十字曰呜呼有吴延陵季子之墓据张从申
卷三十 第 17a 页 WYG0830-0489c.png
记以为孔子书碑以堙埋玄宗命殷仲容拓大历十
四年润州刺史萧定重刻于石(集古录目)

  自前世以来传为孔子书故太白撰紫阳先生铭有
延陵既殁仲尼呜呼之语字苑亦云李阳冰初师峄
山碑后见仲尼季札墓刻遂变化开阖若龙蛇蟠踞
自言斯翁之后直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比数此碑
大历十四年萧定再刋本然必谓吾夫子书于何所
据也(集古后录)

卷三十 第 17b 页 WYG0830-0489d.png
  鲁司寇仲尼书者吴季子墓铭也铭在季子墓上其
字皆径尺馀唐张从绅记云旧本湮灭开元中玄宗
命殷仲容摹拓其书以传至大历中萧定又刻于石
此小字者盖后人依仿为之者也欧阳文忠公谓孔
子平生未尝至吴以史记世家考之其历聘诸侯南
不踰楚推其岁月踪迹未尝过吴不得亲铭季子之
墓又其字特大非古简牍所容然则季子墓铭其真
者犹疑非仲尼书又况依仿为之者欤(秦淮海集)

卷三十 第 18a 页 WYG0830-0490a.png
  延陵季子墓字世传仲尼书今入淳化官帖中其字
如书简牍不类丰碑石柱上所刻也而书亦少异于
籀文疑当吴季子时书文宜尽从籀学不得有所异
同又夫子未尝至吴其书是非不可考也唐人于季
墓侧刻此十字张从申书其后而籀字极大不知一
书而传于世者大小不同此竟谁当其传哉李阳冰
书篆掩数百年人常谓初学峄山碑后见仲尼书季
札墓字便变化开合如虎如龙劲利豪爽风行雨集
卷三十 第 18b 页 WYG0830-0490b.png
是阳冰所从得法不可谓非古也此当自有妙处今
人不到阳冰地安能议其是非所极哉(广川书跋)

  右吴季子墓铭自前世相传以为孔子所书据张从
申记云旧石湮灭开元中玄宗命殷仲容摸拓其书
以传然则开元之前已有本矣至大历中萧定又刋
于石则转相传模失其真远矣按孔子平生未尝至
吴以世家考之其历聘诸侯南不踰楚推其岁月踪
迹未尝过吴不得亲铭季子之墓又其字特大非古
卷三十 第 19a 页 WYG0830-0490c.png
简牍所容第以其名传之久不可遽废故录之以俟
博识君子(欧阳文忠集)

  张燕公谢碑额表云孔篆吴札之坟秦存展季之垄
言孔子篆者始见于此(困学纪闻)

  京口有十字碑世传为孔子书曰呜呼有吴延陵季
子之墓而季字作蜀予考篆文皆无之得曾南丰元
丰中编润州类集乃曰君子之墓后湖居士李仲殊
题季子庙诗亦曰溪边君子墓始悟为君字非季字
卷三十 第 19b 页 WYG0830-0490d.png
也六一先生谓古以竹简书今字阔盈尺必非孔子
作然古法帖有鲁司寇仲尼书仅存十有三字内有
有吴君子之五字与此碑字画如一或者后人衍此
题墓上要之夫子盖尝为是书尔(芦浦笔记)

  延陵季子十字碑在镇江人谓孔子书又曰呜呼有
吴延陵君子之墓按古法帖上止云呜呼有吴君子
而已篆法敦古似乎可信今此碑妄增延陵之墓四
字除之外三字是汉人方篆不与前六字合借夫子
卷三十 第 20a 页 WYG0830-0491a.png
以欺后人罪莫大于此又且因君字作季字汉器蜀
郡郡字半边正与此君字同用此法也以季字音君
字显见其谬比干墓前有汉人篆碑亦有此说洪氏
𨽻释汉𨽻字原辨之甚明此不复其(学古编)

  陶潜季札赞曰夫子戾止爰诏作铭谓题季子有吴
延陵君碑也此可證其为古无疑秦观疑其出于唐
人未考陶集乎(升庵外集)

  此书流传已久故陶渊明季札赞云夫子戾止爰诏
卷三十 第 20b 页 WYG0830-0491b.png
作铭唐张从申云旧石湮灭玄宗命殷仲容摸拓大
历中萧定重刻于石又有谓李阳冰学峄山碑得此
而后变化者据此数说则真仲尼书也欧阳公疑孔
子未尝至吴且其字大非古简牍所宜又有谓延陵
之墓四字后世妄增即黄长睿董广川皆以为疑卒
未有敢定其真伪者但淳化帖所收字小而镇江石
刻字大不伦不晓何故姑存之以俟博识君子(石墨镌华)
吴季子碑或曰孔子未尝至吴或曰吴人言子游从
卷三十 第 21a 页 WYG0830-0491c.png
孔子孔子慕札高风寄题之今观吴子二字类小篆
有陵之墓四字类大篆或云开元殷仲容摸拓大历
中萧定又刻于石杨升庵曰大小篆三代以前通行
非始于秦也(书画史)

  老子篆书道德经

  周濑乡石室中有老子篆书道德经后汉蔡邕以隶
字證之(释适之金壶记)

  佳城铭

卷三十 第 21b 页 WYG0830-0491d.png
  葛洪杂记序夏侯婴得佳城铭世无知者惟秦博士
叔孙通能读其文此科斗书也后世疑自孝惠时上
推三千年当在洪荒之世盖未有书契今其文乃与
秦小篆相类尝考其铭此殆有数存者如大同古铭
其事亦可推也后人不知世纪惟史记为据史记年
自黄帝至尧舜才二百年以世纪推次中间相授几
数千年矣史特举其至显者失其序不能尽通然与
佳城铭类故甄丰定为六书一曰古文则鲁壁书与
卷三十 第 22a 页 WYG0830-0492a.png
此铭字矣是时传者不可谓无据昔临淄得铜棺前
牒外隐起为铭齐太公六世孙胡公惟三字是古文
馀同汉𨽻乃知书文相变不能逃古但数穷即改自
然相合盖惟中本有因变以出是夙智分也知释氏
海藏传经千佛同说则知此矣(广川书跋)

  杨升庵禹碑歌卷

  禹碑歌

  序曰慎少好古文篆籀求遗刻逸迹罔不遍尝读刘
卷三十 第 22b 页 WYG0830-0492b.png
禹锡寄吕衡州化光诗云传闻祝融峰上有神禹铭
古石琅玕姿秘文龙虎形以为碑刻莫古于此然刘
实未之目见盖意之耳又读韩退之岣嵝山诗云岣
嵝山尖神禹碑字青石赤形模奇科斗拳身薤倒披
鸾漂凤泊挐虎螭事严迹閟鬼莫窥道人独上偶见
之我来咨嗟涕涟洏千搜万索何处有森森绿树猿
猱悲据其诗语虽至其地亦未获一见也宋朱晦翁
与南轩二公游南岳搜奇访异形于诗文未有一言
卷三十 第 23a 页 WYG0830-0492c.png
及于禹刻者使其见之岂应遗之其后朱子注韩文
遂谓衡山实无此碑予以兹益以为剥泐无迹徒致
画饼之惋耳吾友碧泉张子自楚宪拜表过家相晤
执手谓予曰吾新得神禹碑刻子岂愿见之乎出墨
本巨轴则整然无刓起而展之笑与抃会其字方广
几八寸其文云承帝曰嗟翼辅佐卿洲渚与登鸟兽
之门参身洪流明发尔兴久旅忘家宿岳麓庭智
营形折心罔不辰往求平定华岳泰衡郁塞昏徙南
卷三十 第 23b 页 WYG0830-0492d.png
渎衍亨衣制食备万国其宁窜舞永奔字画既奇文
辞又古然好古如韩刘两公不获一见而欧阳永叔
作集古录赵明诚著金石录郑渔仲编金石考夏英
公稡古篆韵未得收录以篆学专门如杨桓张有周
伯温赵古则并其名未之省识予也生三千馀年之
后得见诸公所未见以澒耳瑰目亦厚幸矣哉乃知
古人奇书石刻咸以为亡者未必亡而好古之士不
必以晚生于世为恨也已往年在京得石鼓文完本
卷三十 第 24a 页 WYG0830-0493a.png
今又得兹碑斯文在天地间真有神鬼灵怪呵护保
持之而显晦亦自有其时非人力欤赏叹之馀作禹
碑歌一首虽不腆之词不敢望韩苏二公之石鼓歌
万一然极是刻之仰止尽此碑之显晦非予其谁宜
为者且禹功倍蓰乎宣王而禹篆又超绝乎史籀附
骥假龙于千古腾价争光于二公实倩兹乎

  神禹碑在岣嵝尖祝融之峰凌朱炎龙画旁分结构
古螺书匾刻戈锋铦万八千丈不可上仙扃鬼闭幽
卷三十 第 24b 页 WYG0830-0493b.png
以潜昌黎南迁曾一过纷披芙蓉褰水帘天柱夜瞰
星辰下云堂朝见阳煇暹追寻夏载赤石峻封埋古
刻苍苔黏拳蝌倒薤形已近鸾漂凤泊辞何纤墨本
流传世应罕青字名状人空瞻永叔明诚两好事集
古金石穷该兼胡为至宝反弃置捃摭磨蚁捐乌蟾
又闻朱张游岳麓霁雪天风彯裾𤎥搜灵索秘迹欲
遍舂倡撞和诗无厌七日崎岖如有觌一字不道那
容谦非关屐齿阻险绝定是藤葛迷窥觇好古予生
卷三十 第 25a 页 WYG0830-0493c.png
恨太晚拜嘉君贶情深忺老眼增明若发覆尺喙禁
齘如交钳华岳泰衡仅剖析郁塞昏徙尤森严七十
七字挐螭虎三千馀岁丛蛇蚺文章显晦由真宰风
雷呵护从黔嬴(原迹嬴黔二字□转)君不见周王石鼓半已泐
秦家诅楚全皆歼此碑虽存岂易得祗恐羽化难留
淹欲摹拓本镌岩壁窃号小岣分别灊著书重订金
石考装帖新耀琼英签烟华轻翰蝉翅拓烦君再寄
西飞鹣

卷三十 第 25b 页 WYG0830-0493d.png
  跋禹碑

  晋志云禹受绿字墨薮云禹作钟鼎书尚书纬云元
龟负文列于背神禹第之成九类任昉述异记云崆
峒山有禹碣今淳化阁卷首有禹书十二字呜呼禹
功非惟万世赖其制作亦文字之祖乎

  再跋禹碑

  刘禹锡韩退之体状禹篆之形曰琅玕龙虎曰拳科
倒薤曰鸾漂凤泊皆未经目而徒想像之辞如唐人
卷三十 第 26a 页 WYG0830-0494a.png
评右军字独鹤游天群龙戏海之语泛而不切誇而
无实予独爱唐崔融云于铄大禹显允天德龙画傍
分螺书匾刻非亲见此碑深晓篆窟不能为此言所
谓匾刻尤得其神南唐徐楚金谓篆书以螺匾为难
即螺书之遗法也非久于墨池笔冢间者亦不能赏
予此鉴耳

  三跋禹碑

  禹碑释文第十六句旧读作南暴昌言予疑文义不
卷三十 第 26b 页 WYG0830-0494b.png
贯字形亦不类思之不得是夕梦见鱼首黄衣人指
谓予曰此南渎衍亨四字也寤而观之形义两协其
所谓思之不通鬼神通之耶博南山人杨慎

  庚子销夏记

  夏禹衡岳碑

  岣嵝碑余所藏有二本一乃嘉定壬申何政游南岳
至祝融峰下遇樵者访禹碑樵者言石壁有数十字
俾之导前过隐真屏后渡一二小涧攀萝扪葛至碑
卷三十 第 27a 页 WYG0830-0494c.png
所得古篆七十馀乃取随行市历碎而摹之归献长
沙转运曹彦约刻之岳麓书院者一乃湛甘泉先生
重刻新泉精舍者其碑韩昌黎刘禹锡俱有诗称不
得见而欧阳集古录赵氏金石录郑渔仲金石略俱
未载其为真伪不可知然字画奇古非近代人所能
为自可宝也

  释文有三家从杨慎其沈镒杨廷相则参注其下
承帝曰咨(沈云嗟)翼辅佐(杨云硕)卿洲渚(沈云水处)
卷三十 第 27b 页 WYG0830-0494d.png
与登鸟兽(杨云万有)之门参身洪流(杨云一鱼一池)
而明发尔兴久旅(沈云以此)忘家宿岳麓庭智营神
折心罔弗辰往求平定华岳参衡宗疏事裒劳馀(杨
云砥)伸禋郁(沈云嬴)塞昏徙南渎衍亨(沈云暴曷言)
衣制食备万国其宁(杨云字奠)窜(杨云鼠)舞永(沈云
蒸)奔

  周穆王坛山刻石

  赞皇坛山吉日癸巳四字奇古之甚宋皇祐中宋郊
卷三十 第 28a 页 WYG0830-0495a.png
寻而摹之县令刘庄凿取辇归州治权郡事李中祐
龛置厅壁政和五年道君取入内府靖康之变遂不
可问余从博古堂得一纸乃政和以前拓本后又得
三纸一为赞皇翻刻本一为中书谢从宁刻本一为
吴恭顺惟英刻本闻宋景濂曾刻于浦阳书院未见
其本古刻瘦劲而有天然之致非后人所能摹也

  孔子季札墓题字

  季札墓题字曰呜呼有吴君子延陵之墓世传为夫
卷三十 第 28b 页 WYG0830-0495b.png
子书一见于淳化帖一见于镇江石刻即未敢定为
夫子手书亦夫子原有此书而后人摹刻之如有若
之似夫子余敬玩再四觉穆然有道之象非如武王
之铜盘铭及夫子殷比干墓四字竟属后人伪作比
也昔李阳冰学篆初摹峄山碑后见仲尼书季札墓
字便变化开合如虎如龙劲利豪爽风行雨集固知
大圣人遗迹非寻常之书所能及也

  六艺之一录卷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