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九
卷二十九 第 1a 页 WYG0830-0461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六艺之一录卷二十九    钱唐倪涛撰

  石刻文字五

  石鼓文

  温彦威使三京得伪刘词臣马定国文云石鼓非周
宣王时事乃后周文帝猎于岐阳所作也史大统十
一年猎于白水遂西狩岐阳(姚氏残语)

  石鼓自唐以来无定论茌平马子卿以字画考之
卷二十九 第 1b 页 WYG0830-0461d.png
云是字宇文周时所造作辨万馀言出入传记引
据甚明学者以比蔡正甫燕王墓辨子卿姓马氏
名定国茌平人(中州集)

  石鼓自韦韩过于称许适滋群疑翟氏评周官遗
迹亟称吉日碑而疑鼓刻于维字疑其不类古款
于以可疑其意不逮笔于柳帛君庶等字疑其促
长引短以取称夹漈疑秦篆茌平马氏疑宇文周
所为(弇州山人稿)

卷二十九 第 2a 页 WYG0830-0462a.png
  石鼓文始不见称于前代自唐韦应物韩昌黎以
为周宣王时史籀作后人因之遂纷然附会以资
博古殊无證据余谓宣王中兴田狩选徒备见于
车攻吉日之诗当时刻石宜不舍此而他取也昌
黎云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岂吉日
车攻乃星宿而石鼓文反比羲娥乎况书取秦誓
诗录驷铁车邻等篇使秦地有石鼓文孔子何乃
删去而遗之乎设若诚为宣王故物距今二千馀
卷二十九 第 2b 页 WYG0830-0462b.png
年秦汉碑碣往往磨灭殆尽岂石鼓露立野处肤
刻细文而独不尽泯乎欧阳文忠公固疑其非宣
王时事而郑夹漈博考字学以为先秦之书温彦
威使三京又知其为西魏文帝大统十一年西狩
岐阳所作则非史籀书文明矣不然乃好事者蹈
袭雅诗模仿籀文以欺后世如张霸伪古文书张
天觉作三坟皆此类也天台熊仁本识(石鼓论)
岐阳石鼓唐韦应物韩退之谓为宣王之鼓宋程
卷二十九 第 3a 页 WYG0830-0462c.png
泰之以为成王鼓赵明诚谓决非周以后人所能
及独欧阳永叔以为可疑其谓今世所有汉桓灵
时碑往往尚在距今未千岁大书深刻而磨灭者
十犹八九此鼓至今千九百馀年鼓文细而刻浅
理难独存赵明诚谓秦以前碑如此鼓及诅楚文
泰山秦篆皆粗石性坚顽难坏殊未然也至金人
马子卿以字画考之谓是宇文周所作作辨万馀
言出入传记引据甚明其全文今不可见据北史
卷二十九 第 3b 页 WYG0830-0462d.png
苏绰传云周文帝为相欲革文章浮华之弊因魏
帝祭庙群臣毕至乃命绰为大诰奏行之是后文
章皆依其体而魏文帝十一年十月尝西狩岐阳
其子武帝保定元年十一月丁巳狩于岐阳五年
二月行幸岐州由此言之则石鼓文为宇文周所
造无疑文既仿书则诗体仿诗亦无疑观武帝太
和元年正月考路寝命群臣赋古诗亦其一证也
况考古博古二图集古金石二录凡篆文出三代
卷二十九 第 4a 页 WYG0830-0463a.png
者皆钟鼎器物款识无刻石者惟赞皇山吉日癸
巳四字以为周穆王时书诅楚文以为春秋时书
世传比干吴季子墓碑虽皆刻石前哲已辨其伪
汉书郊祀志起少昊颛顼历三代直至秦始皇始
有立石颂德之文故隋志所收有始皇刻石前此
未闻则石刻当断自始皇为始始皇所以刻石者
亦传国玺有以先之耳韩韦臆度之语要不足据
(焦竑笔乘)

卷二十九 第 4b 页 WYG0830-0463b.png
  金人马定国尝考石鼓字画以为宇文周时所造
作辨万馀言余按元魏景明三年帝躬承弧矢射
远及一百五十步群臣勒铭射所此北史宣武本
纪所载今世尚有碑刻其词有云慨岐阳之未训
又有彼岐阳由此观之石决非宇文周之物也(陆友
仁砚北杂志)

  古篆之见于世者石鼓也非独其笔画之古雅规
制之浑厚三代遗风宛然可挹或以为宇文周时
卷二十九 第 5a 页 WYG0830-0463c.png
所作者妄无疑也(金薤琳琅)

  郑渔仲谓石鼓有秦权文亦周时先有此文而秦
权用之耳金马子卿谓是宇文时造焦弱侯以苏
绰传魏文十一年狩岐阳考武保定元年又狩岐
阳命绰仿大诰则诗体仿诗可知然当时何以不
刻年月岂故为此迋后世耶(通雅)

  草本隶隶本篆篆出于籀石鼓旧画蔚有奇秀学者
不可不厌观焉或问石鼓显于李唐韩退之韦应物
卷二十九 第 5b 页 WYG0830-0463d.png
以为周文王宣王时欧阳永叔苏子瞻谓非史籀不
能作而夹漈以为秦文信乎曰以漆文知之(衍极)
右石鼓文十其辞类风雅然多磨灭不可辨世传周
宣王猎碣初在陈仓野中唐郑馀庆始迁之凤翔宋
大观中徙开封至圣文宣王庙门之左右岂物之显
晦自有时耶鼓之所自先儒辨證已详固不敢妄议
然其文曰天子永宁则为臣下所祝之辞无疑又曰
公谓天子则似是畿内诸侯从王于狩臣述其君语
卷二十九 第 6a 页 WYG0830-0464a.png
天子之言吁鼓之时世虽不可必但其字画高古非
秦汉以下所及而习篆籀者不可不知也迪自为诸
生往来鼓傍每抚玩弗忍去距今三十馀年昔之所
存者今又已磨灭数字不知后今千百年所存又何
如也好古者可不为之爱护哉间取郑氏樵施氏宿
薛氏尚功王氏厚之等数子之说考订其音训刻诸
石俾习篆籀者有所稽云至元己卯五月甲申奉训
大夫国子司业潘迪书(石鼓文音训)

卷二十九 第 6b 页 WYG0830-0464b.png
  乌乎三代之文字存于今者惟禹治水文穆王吉日
癸巳史籀石鼓夫子比干盘铭延陵墓碣及法帖所
载皇颉文二十八字间见商周鼎彝款识而已夫苍
夏之文漫不可考吉日癸巳延陵墓碣数字而已比
干盘铭世复罕用商周款识又不多得法帖所载翻
摹失真然严正婉润端姿旁逸铦利钩杀自然而无
涯生动而神冯机发秀出惟石鼓文焉耳矣窦暨所
谓远则虹伸结络迩则琼树离披旨哉言也惜其岁
卷二十九 第 7a 页 WYG0830-0464c.png
久剥落至唐始显遂至纷纷疑议欧阳文忠谓其书
非史籀不能作但疑其自宣王至今实千有九百馀
年理岂得存是不然也夫石刻之易漫者以其摹拓
者多故也今石鼓委置草莱泥土之中兀然不动至
唐始出以故完美如初况其石之质顽性坚若世为
碓硙者哉此不足疑一也郑渔仲谓是秦篆因其以
殹为也见于秦斤以丞为丞见于秦权其文有曰嗣
王有曰天子天子可为帝亦可为王秦自惠文称王
卷二十九 第 7b 页 WYG0830-0464d.png
始皇称帝以为惠文之后始皇之前所作也余按易
书经文无也字则知古转用殹丞字正当从山取奉
丞高意六月宣王之诗也曰王于出征以佐天子吉
日宣王田猎之诗也曰天子之所曰以燕天子祈父
刺宣王之诗也曰予王之爪牙此不足疑二也温彦
威使三京以为后周文帝猎于岐阳所作盖因史大
统十一年西狩岐阳之语而云也尤为谬妄夫自秦
汉晋宋隋唐以来苟能书者如斯冰瑗邕诸人皆名
卷二十九 第 8a 页 WYG0830-0465a.png
后世岂后周时有能书若此而不名乎况其诗词严
古尤非南北朝时所能到者且苏勖韦韩诸公去后
周未远不应谬称如是此不足疑三也故今断然以
为宣王田狩之诗而史籀之书也盖宣王田狩岐阳
之时从臣赞美刻词出于一时若车攻吉日则田猎
东都时所作者其词多与石鼓同如我车既攻我马
既同修备之词一也麀鹿麌麌麀鹿趍趍兽多之词
同也车攻曰四牡庞庞四牡奕奕吉日亦曰四牡孔
卷二十九 第 8b 页 WYG0830-0465b.png
阜盖即石鼓六马四马其写之谓也它如驾言
徂东驾行言狩即我其用道之谓也曰之子于苗即
君子之求之谓也曰选徒嚣嚣徒御不惊即徒
庶𨖍从既简之谓也曰逮旐设旄悠悠旆旌即其斿
鼎斿之谓也其曰赤芾金舄即华敕填填之谓也曰
会同有绎即来乐天子之谓也曰决拾既佽弓矢既
调即秀弓孔硕肜矢□□之谓也曰两骖不倚不失
其驰即左骖幡幡右骖騝騝之谓也曰助我举柴即
卷二十九 第 9a 页 WYG0830-0465c.png
我鹿允异之谓也曰大庖不盈即我公谓大害不余
及之谓也曰允矣君子展也大成以燕天子即君子
乃乐天子永宁之谓也曰吉日维戊吉日庚午即日
维丙申之谓也曰田车既好即田车既安我车既好
之谓也曰从其群丑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即我以隮
于原我戎止射其来大有其来䢱䢱之谓也曰儦儦
俟俟即㚟田若反之谓也曰既张我弓既挟我矢即
秀弓时射射之族族之谓也曰漆沮之从即于水一
卷二十九 第 9b 页 WYG0830-0465d.png
方之谓也曰殪此大兕即我驱其特之谓也又况石
鼓漫灭者其文繁而不杀不若车攻二诗严肃简洁
足该十篇之意故偶见删削也古诗三千馀篇夫子
定为三百十一篇此类是也若以不见收录而遂疑
之则论语所引素以为绚兮偏其反而之句皆逸诗
也岂可以是而尽疑论语乎前人音辨者多皆有得
失或前后相远者有之或多寡不同者有之欧阳集
古所录可见者四百六十有五胡世将资古所录虽
卷二十九 第 10a 页 WYG0830-0466a.png
后出可见者四百七十有四吾衍氏比资古又加三
字余得宋时拓本虽不能如集古资古吾氏所载然
比今世所有者极为精好因装潢成轴每鼓后以释
文补之其阙文依吾氏潘迪补以围方末书杜甫以
下诸贤诗文时一观焉则俨如对古人矣时洪武乙
丑夏五月朔后学赵古则书(铁网珊瑚)

  石鼓文隋唐以前未见纪录自苏勖而下名公闻人
称述者始众或以为周宣王时太史籀所书或以为
卷二十九 第 10b 页 WYG0830-0466b.png
秦人之篆或比为西魏后周之制作评论纷更莫之
适从虽欧阳文忠公之博古犹未免以其文细刻浅
历年深久而不漫灭为疑焉余友赵君撝谦独能脱
略旧闻辨正浮议定为籀文而不惑其高见远识可
谓度越前人什百矣然前人皆以十鼓为十篇余则
以为一诗而十章不知撝谦以为然否嗟乎自周宣
王时逮今二千馀年石鼓之显晦每有关于世运之
兴衰今自变故以来其存殁未可知而毡包辇运金
卷二十九 第 11a 页 WYG0830-0466c.png
填棂护固不可复得乃得吾撝谦订正而发挥之其
亦籀文之幸也与吴但跋(同上)

  岐阳石鼓文周史籀所作昔人以为宣王时物铦利
钩杀为大篆之祖自后别为十有三源分𣲖衍沓见
错出若李斯崔骃蔡邕李阳冰诸前烈以篆名家者
率本于此昌黎韩公眉山苏公咏歌深致重焉舜江
赵先生撝谦得古刻完本装潢成轴躬为音注参考
互订用车攻吉日诗比类而同之至谓周雅偶删削
卷二十九 第 11b 页 WYG0830-0466d.png
盖昔人所未发之旨所书篆隶浑厚高古如见史籀
于千载之上观人文以化天下者舍撝谦其谁哉时
洪武二十二年八月初五日乡贡进士将仕佐郎广
信府儒学教授四明郑真识(同上)

  石鼓凡十相传为周宣王时史籀小篆岁久刻浅字
多不可识非秦汉以来之人所能为也(格古要论)

  宣王时石鼓文字形多如小篆恐当时与古文科斗
书兼行(潜溪集)

卷二十九 第 12a 页 WYG0830-0467a.png
  右石鼓文十元国子司业潘迪考订音训刋附于后
在今北京国子监此刻郑夹漈定为秦篆欧阳公集
古录疑此文自宣王共和至宋嘉祐千九百年且文
细刻浅理不应得存又疑其自汉以来博古好奇之
士皆略而不道余谓石鼓文决非秦汉以下之人所
能为谓文细刻浅者安知当时不深刻历世久远则
磨灭如此而今文字之存者计裁三之一耳其中不
可辨识者又三之一则亦久远之验也三代钟鼎卣
卷二十九 第 12b 页 WYG0830-0467b.png
彝之属前未尝见称于世而后来田夫牧子往往出
之荒野埋没之中者代有之矣何独致疑于石鼓哉
(东里集)

  石鼓文并音训在今北京国子监先圣庙门内始余
欲求之而未知鼓之所在永乐七年来北京乃见之
于此欲摹拓其文未暇及而归后四年扈从再至又
明年始摹得之深加爱惜乃令工人装潢成卷并录
韦韩苏之诗欧阳公王顺伯跋尾于后以藏于家盖
卷二十九 第 13a 页 WYG0830-0467c.png
自宣王至今二千二百六十馀年矣而犹存此刻信
物之奇古莫有先于此者然考其文之所存则其漫
灭剥落已十之八九当欧阳公为集古录时尚存四
百五十六字后二百二十八年当元后至元己卯国
子司业潘迪为音训时所存犹三百三十九字当时
已惜其剥落之甚又后有七十有六年至今永乐十
二年甲午则仅馀二百七十八字矣就二百七十八
字中昏缺难辨字或存半体证以音训而后可识者
卷二十九 第 13b 页 WYG0830-0467d.png
又九十八字盖其岁月益深则摹灭益甚加以摹拓
椎击之多其不能无损缺亦理势然也昔王顺伯居
宋南渡后不获见此鼓而甚贵其文以为难得况至
于今又二百馀年其可宝贵当何如也故并述其年
岁之久近其文之多寡使后乎今者得以此参考(素斋
集)

  右石鼓文宋代拓本洪武中藏于馀姚儒者赵古则
后归予家石鼓昔人论之详矣赵氏跋谓温彦威使
卷二十九 第 14a 页 WYG0830-0468a.png
三秦以石鼓为后周文帝猎于岐阳所作而断其缪
妄予按姚氏残语云彦威使三秦此得之伪刘词臣
马定国然亦非也金元好问编中州诗定国小传云
仕金翰林学士考石鼓字画定为宇文周时所造作
文辨之万有馀言元天台刘仁本为石鼓论本之定
国而断其非史籀之书二子缪妄固不俟言跋复谓
苏勖韦韩诸公去后周未远不应缪称如是而以其
言为可信予观应物退之其去后周似为辽阔勖贞
卷二十九 第 14b 页 WYG0830-0468b.png
观时仕吏部侍郎视后周则诚未远又按李嗣真书
后品张怀瓘书断亦皆以石鼓为史籀书嗣真高宗
时人而怀瓘老于开元则称石鼓为籀书者始于苏
氏继于李张而退之直据之耳古则字撝谦宋宗室
之后读书慱古尤精字学所著有六书本义声音文
字通二书尝仕广东璚山教谕卒于官(金薤琳琅)

  郑夹漈谓石鼓至唐始出于岐阳郑馀庆取置凤翔
孔庙而亡其一皇祐四年向传师求于民间得之十
卷二十九 第 15a 页 WYG0830-0468c.png
鼓遂足王顺伯谓五代之乱鼓复散失司马池复辇
致府学其一鼓已亡向传师搜访足之二说皆同予
近见传师跋谓数内第十鼓较之文亦不类访于闾
里果获一鼓字虽半缺验之书体真得其迹遂易而
置之其数方备乃知第十鼓其先盖尝有伪为者至
传师而真鼓始复此皆王郑之所未及岂其未尝见
向跋耶郑复谓大观中鼓置之辟雍复取入保和殿
经靖康之变未知其迁徙与否王则谓大观中鼓归
卷二十九 第 15b 页 WYG0830-0468d.png
京师诏以金填其文靖康之末保和珍异北去或传
济河遇风弃之中流而存亡未知后王子充题此谓
金人入汴剔取其金而弃取之至元乃辇至京师置
于国学庙门之下予按胡世将资古录云崇宁中蔡
京作辟雍取十鼓置讲堂后辟雍废徙置禁中则置
之辟雍者蔡氏而所谓禁中即保和殿也若王郑之
未知其迁徙存亡盖当是时北方非中国所有而二
公又皆南人故云然也及观之虞伯生云金人得汴
卷二十九 第 16a 页 WYG0830-0469a.png
梁鼓亦北徙留王宣抚宅宅后为大兴府学伯生助
教成均言于时宰得置之国学大成门内则沦入济
河与夫金人弃之之说皆不足信不知二王何从而
得此也鼓今在北京国子监即元之旧地予官礼部
时尝命工拓之字多漫灭较之宋本仅十之二三而
(仝上)

  石鼓诗在太学潘迪有音训凡四百九十四字予得
唐人拓本于李文正先生凡七百二字盖全文也尝
卷二十九 第 16b 页 WYG0830-0469b.png
刻之木以传矣然都元敬金薤琳琅刘梅国广文选
所收仍是残阙四百九十四字本盖亦未见此也(丹铅
录)

  石鼓文韦应物以为周宣王臣史籀作韩退之苏子
瞻皆以为然而后或以为后周宇文时所刻则疑之
卑之甚矣予按宣王之世去古未远所用皆蝌蚪籀
文今观说文所载籀文与今石鼓文不同石鼓乃类
小篆可疑一也观孔子篆比干墓及吴季札墓尚是
卷二十九 第 17a 页 WYG0830-0469c.png
科斗则宣王时岂有小篆乎又按南史襄阳人伐古
冢得玉镜竹简古书江淹以蝌蚪字推之知为宣王
时物则宣王时用科斗书可知矣巩丰云岐本周地
平王东迁以赐秦襄公矣自此岐地属秦秦人好田
猎是诗之作其在献公之前襄公之后乎地秦地也
字秦字也其为秦物可知此说有理予窃信之书以
俟知者(同上)

  石鼓今在太学其文为章十总六百五十七言可模
卷二十九 第 17b 页 WYG0830-0469d.png
索者仅三十馀字鼓旁刻元潘迪氏音训一碑二百
年前物也惜夫遗坠字无虑近百载考唐人古文苑
此文特轧卷首裒录年历远在音训之先然迪所遗
坠者此仍缺如也薛尚功郑樵二家各有音释与古
文苑所载大抵相出入文无补缀义鲜发明三家之
外见其文者或寡矣好古者以为深慊又迪所训释
君子员员邋邋员斿二句牵合纰缪重堪嗤鄙原古
人书字下句之首承上句之末文同者但作二点更
卷二十九 第 18a 页 WYG0830-0470a.png
不复书此易见耳迪既误读君子员员邋邋员斿遂
复臆释云员员众多貌邋邋旌旗摇动貌此岂特文
法太戾书例亦大昧矣君子员员成何训诂邋邋员
斿成何语言不知妄作乃所谓郢书燕说也一隅若
此馀奚取哉慎昔受业于李文正先生暇日语慎曰
尔为石鼓文矣乎则举潘薛郑三家者对先生曰否
我犹及见东坡之本也篆籀特全音释兼具诸家斯
下矣然本只字存将恐久而遂失之也当为继绝表
卷二十九 第 18b 页 WYG0830-0470b.png
微手书上石又作歌一首盖丹书未竟而先生已弃
后学矣去今又将六年追维耳言未坠手迹莫续天
固爱宝奈斯文何敢以先生旧本属善书者录为一
卷音释一卷今文一卷韦应物韩退之苏子瞻歌三
首唐愚士古诗一首先生歌一首附之卷末藏之斋
阁以无忘先生之教云(杨升庵集)

  慎得石鼓文拓本于先师李文正公窦暨所云石虽
贞而云泐纸可寿而保传胡世将所云岐下有摹即
卷二十九 第 19a 页 WYG0830-0470c.png
此是也元至元丁未唐愚士翻刻于太学作歌纪之
今本存焉据古文苑所载及王顺伯郑渔仲二公石
鼓音皆言其文可见者四百七十有四梅圣俞赠逸
老以石鼓文见遗诗云四百六十飞凤凰以兹本所
载六百五十七字完好无讹斯文所在真有神物护
持耶得之不啻宝玉大弓矣欧阳公独言汉桓灵世
碑刻未及千载磨灭者十之八九自宣王至今千有
九百馀年岂得独存又疑此文初不见称于前代又
卷二十九 第 19b 页 WYG0830-0470d.png
谓隋氏藏书最多其所志所录自始皇刻石婆罗门
外国书皆具而独无石鼓遗大录细不宜如此呜呼
欧阳公所见谬矣隋艺文志所收固博矣宁无絓万
而漏一乎试引前代名士之言所及欧阳公虽复生
亦必心服焉后周吏部侍郎苏勖云世咸言笔迹存
者李斯最古不知史籀之迹近在关中此可證一也
唐章怀太子贤注汉书邓骘传遭元二之灾引岐阳
石鼓文凡重言者皆为二字此可證二也高宗时李
卷二十九 第 20a 页 WYG0830-0471a.png
嗣真书后品云仓颉造书鬼哭凛凛史籀湮没陈仓
籍甚此可證三也开元中张怀瓘书断云籀文者周
太史史籀之所作也其迹有石鼓文存焉今在陈仓
县李斯小篆兼采其意此可證四也徐浩古迹记云
史籀石鼓李斯峄山会稽碑崔子玉篆蔡邕并为旷
绝此可證五也杜工部赠李潮八分小篆歌云陈仓
石鼓久已讹此可證六也韦应物石鼓歌云周宣大
猎兮岐之阳刻石表功兮炜煌煌喘息逶迤相札错
卷二十九 第 20b 页 WYG0830-0471b.png
乃是宣王之臣史籀作此可證七也至德中窦暨述
书赋云篆则周史籀秦李斯汉有蔡邕后代师之籀
之状也若生动而神凭通自然而无涯远则虹伸结
络迩则琼树离披又云周秦汉之三贤今日验之所
先石虽贞而云泐纸可寿而保传其弟蒙注云史籀
周宣王史官岐州雍城南有周宣王猎碣十枚上篆
文今见打本此可證八也至昌黎之歌一出则表章
称赞至矣欧阳公尊信韩公而不从此其意云何合
卷二十九 第 21a 页 WYG0830-0471c.png
八公纪述及韩而九九徵至而不肖得矣欧九果不
读书耶此公盖师心独见至谓十翼非孔子所作河
图洛书不足信何有于石鼓乎东坡之歌继韩而作
先后如出一口岂阿私所好者耶他若周越法书苑
乐史寰宇记赵明诚金石录王深甫故迹遗文张师
正倦游录胡世将资古绍志录所云云不暇缕缕可
覆视也宋司马池待制知凤翔府日辇致于府学之
门庑护以一木棂郑樵石鼓音云鼓亡其一皇祐四
卷二十九 第 21b 页 WYG0830-0471d.png
年十月间向传师求于民间得之十鼓于是乎足梅
圣俞赠雷逸老仿石鼓文见遗因呈吴祭酒长诗略
云我欲效韩非痴狂至宝宜列孔子堂其后徽宗大
观中始移置之辟雍复取入保和殿元人移之太学
刻潘迪释文今以毕先师之志遂详述其说以印正
于海内大方家云(同上)

  石鼓文字画奇古皆云史籀书不知何时徙置北
太学门庑下字磨漫过半矣升庵得唐人拓本于
卷二十九 第 22a 页 WYG0830-0472a.png
李文正所凡七百二字盖全文于潘迪音训间有
同异然无从复考(金石古文)

  苏公石鼓歌乃凤翔八观诗之一公为凤翔推官
因览古遗迹赋诗非若昌黎见纸本而作也故其
诗曰旧闻石鼓今见之而杨用修谓从李宾之所
见东坡之本篆籀特全音释兼具升庵集中称六
百七十五字完好无讹丹铅录又云得唐人拓本
凡七百二字盖全文不觉自相矛盾夫石鼓宋初
卷二十九 第 22b 页 WYG0830-0472b.png
已亡其一止有九枚皇祐间向传师始求得之欧
阳永叔云其文可见者四百六十有五梅圣俞诗
亦云四百六十飞凤凰东坡官凤翔日又在永叔
圣俞之后即有手拓本亦不过四百六十馀字而
已岂得全文具备乎然则用修特欺人罔世之辞
尔既易以今文传之秦人无识遂以杨本载入陜
西志又从而刻石临朐冯汝言编古诗纪亦用其
文学者所当驳正也(黑蝶斋小牍)

卷二十九 第 23a 页 WYG0830-0472c.png
  石鼓诗辞与三百篇同文者惟我车既攻我马既
同二句尔杨用修增益之于是六辔沃若我来自
东会同有绎或群或友悉率左右雷同者不一又
窜入尚书归格艺祖之文自来诸家释石鼓未尝
有是文也(鸿雪录)

  石鼓诗先儒辨论至多盖风雅之遗鼓今在北监予
为国子司业时虑其日泐也欲扃钥之而不果别有
树碑一元司业潘迪以今文写之仍其旧阙潘仕大
卷二十九 第 23b 页 WYG0830-0472d.png
德间虞文靖公集助教成均时尝谓石鼓其一已无
字其一惟存数字潘虞相去不远其言如此今去之
又将二百年石可知矣诗之存者颇赖诸家文字集
录以传石顾足恃哉博洽之儒如王顺伯郑渔仲搜
访训释靡馀力矣咸存断阙焉欧阳公集古所录才
四百六十有五字胡世将资古所录仅多九字乃称
先世藏本在集古录之前孙巨源于佛龛中得唐人
所录古文乃有四百九十七字视资古又前矣又前
卷二十九 第 24a 页 WYG0830-0473a.png
之则韩文公所见纸本已谓毫发备尽复有年深阙
画之叹韦应物亦谓风雨阙讹而杜工部直云陈仓
石鼓久已讹其上下世数如此近世吾衍子行尤号
博雅自谓以甲秀堂谱图随鼓形补关字列钱为文
以求章句又参以薛尚功款识诸作斯亦勤矣亦仅
得四百三十馀字每鼓列行裁分为十而章句次第
又与诸家不同子行介士未尝入燕止于画中见鼓
尔不知近日何缘得此十诗完好乃尔耶此诗出于
卷二十九 第 24b 页 WYG0830-0473b.png
修撰杨用修慎若所从来果有的据岂非千古之一
快哉如以补缀为奇固不若阙疑之为愈也(金台纪闻)
石鼓文辞既深典出入雅颂而书法淳质是史籀迹
其为宣王田猎之语可据欧阳公独以臆见疑之为
书家诸学士贬击殆无地可容若以夫子之所不应
删则非也诗固有夫子之所未尽见者此石今犹在
太学而人不知护持岂亦所谓舍周鼎而宝康瓠者
(弇州山人稿)

卷二十九 第 25a 页 WYG0830-0473c.png
  史籀取仓颉形意损益古文或同或异转相配合加
之铦利钩杀为大篆以其名显故谓之籀书以其官
名故谓之史书以别小篆故谓之大篆今之石鼓文
是也(游鹤堂墨薮)

  石鼓文宋东都时尝铸金填其刻文置保和殿金人
入汴剔取其金而弃之靖康分裂之后拓本绝不可
得至元国子司业潘迪考订音训刋附于后置北京
国学于是拓本日以广而字画之存者仅三之一耳
卷二十九 第 25b 页 WYG0830-0473d.png
且中不可辨识者又三之一则亦久远之一验也若
今之转摹者则谬甚矣(同上)

  岐阳石鼓文有谓周宣王猎碣者惟董程二氏以左
传成有岐阳之蒐證之凿凿有据其略曰考之书天
子大蒐会诸侯施命令非常事也史不得无书若宣
王蒐岐即周史失之列国不得并逸胡后世无闻焉
则为成王信矣其言真如岳峙不可复撼第广川有
其学有其识有其辨而无其笔故不胜藤葛纠缠确
卷二十九 第 26a 页 WYG0830-0474a.png
论反晦耳郑樵谓为秦惠文后及欧阳三疑皆瞽说
迷谬不足与辨韦应物谓为文王之鼓宣王刻诗真
如少君古强之徒曾目睹其事也何物又有马子卿
者以为宇文周时作一似无目者益大可笑樵又谓
石鼓者立碑之渐千载名言至谓以石为鼓繇其土
地之所出则非也古人制作尚象不为虚器岂止以
地之所出苟且不法耶观九州贡物攻玉制器无一
不穷极奥渺以石为鼓何所取则乎今石鼓在太学
卷二十九 第 26b 页 WYG0830-0474b.png
圣庙戟门左右宝护无人冬辄篝火抚拓燬剥日甚
余曾手摩其文与鼓形了不似其坚类玉故能久存
就石形之自然少加雕琢旋转刻文行字或六或七
少华山前石之坚润者与此无异想当时因有佳石
即刻置蒐所而已第文无不典字无不雅民休王游
自加宝爱此三代有道之长也非以后世竭力徵石
造天无极刻龙绣螭筑籓置守妄意垂远然不一转
盼旋离野火能得鬼神呵护至今哉悲夫余既装潢
卷二十九 第 27a 页 WYG0830-0474c.png
成而题曰周岐阳石古文断以成王时物而不以鼓
名足刋古今之谬(金石史)

  鼓文出入雅颂书法淳质出周宣王史籀笔无疑都
元敬杨用修王元美诸人辨之已详余借得一本虽
磨泐特甚真三代物也古人有以为秦物者已非又
有以为宇文周物者尤可笑欧阳公最号博雅乃亦
疑之遂令后人讥驳无地自容矣今石犹在太学门
内余从李典籍又觅得此本漫灭视余借本尤甚而
卷二十九 第 27b 页 WYG0830-0474d.png
护持无人惜哉(石墨镌华)

  岐阳石鼓宋东都时尝铸金填其文移置宣和殿金
人入汴剔取其金而弃去之故自靖康土宇分裂之
后拓本绝不易得好事者以银一锭购其十纸(书画史)
东坡有手钩石鼓文篆籀全音释备远胜潘迪等所
(紫桃轩杂缀)

  按古文苑所载石鼓文称孙巨源得于佛书龛中盖
唐人所录仅四百九十七言耳章樵为之考正集释
卷二十九 第 28a 页 WYG0830-0475a.png
又薛尚功郑樵潘迪诸家咸有音训然有阙文靡所
增益杨用修自言受业于李文正公得苏文忠旧本
盖七百馀字易以今文传之陜西志亦载此文其文
悉与杨本同而字画训释颇异(古诗纪注)

  都城东北艮隅瞻其坊曰崇教步其街曰成贤国子
监在焉国初本北平府学永乐二年改国子监左庙
右学规制大备彝伦堂之松元许衡手植也庙门内
之石鼓周宣王猎碣也其质石其形鼓其高二尺广
卷二十九 第 28b 页 WYG0830-0475b.png
俓一尺有奇其数十其文籀其辞诵天子之田初潜
陈仓野中唐郑馀庆取置凤翔之夫子庙而亡其一
皇祐四年向传师得之民间十数乃合宋大观二年
自京兆移汴梁初置辟雍后移置保和殿嵌金其字
阴错错然靖康二年金人辇至燕剔取其金置鼓王
宣抚家复移大兴府学元大德十一年虞集为大都
教授得之泥草中始移国学大成门内左右列矣石
鼓自秦汉无传者郡邑志云贞观中吏部侍郎苏勉
卷二十九 第 29a 页 WYG0830-0475c.png
纪其事曰虞褚欧阳共称古妙盖显闻于唐初自是
表章代有矣唐自虞褚欧阳外则有苏勖李嗣真张
怀瓘窦暨徐浩杜甫韦应物韩愈宋则有薛尚功杨
文炳欧阳修梅询苏轼黄庭坚张师正王顺伯王应
麟赵明诚郑樵元则有杨桓熊朋来吾衍潘迪虞集
周伯温而我朝杨修撰慎以为鼓发闻已先晋王羲
之唐章怀太子尝言之言鼓者表厥攸始也言人人
殊谓周宣王之鼓韩愈张怀瓘窦暨也谓文王之鼓
卷二十九 第 29b 页 WYG0830-0475d.png
至宣王刻诗焉韦应物也谓秦氏之文宋郑樵也谓
宣王而疑之欧阳修也谓宣王而信之赵明诚也谓
成王之鼓程大昌董逌也谓宇文周作者马子卿也
鼓文今剥漫而可计数其方要当六百五十七言先
所存无考在宋治平中存字四百六十有五元至元
中存字三百八十有六杨慎乃曰正德中存字仅三
十馀据今拓本甲鼓字六十一乙鼓字四十七丙鼓
字六十五丁鼓字四十七戊鼓字一十二己鼓字四
卷二十九 第 30a 页 WYG0830-0476a.png
十一庚鼓字八壬鼓字三十八癸鼓字六共三百二
十五字存惟辛鼓字无存者(帝京景物略)

  元初都城庙学燬于兵王楫取旧枢密院复创立之
春秋率诸生行释菜礼仍取岐阳石鼓列庑下石鼓
迄今无恙楫功也(因树屋书影)

  石鼓凡十相传为周宣王猎碣而唐韩退之作歌至
云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𥚹迫无委蛇今读其文皆
浅近之辞殊不类车攻吉日之闳深也金史马定国
卷二十九 第 30b 页 WYG0830-0476b.png
传言石鼓自唐以来无定论定国以字画考之云是
宇文周所造作辨万馀言出入传纪引据甚明杨用
修最称好古而亦曰宣王之世去古未远所用皆科
斗籀文今观说文所载籀文与今石鼓文不同石鼓
乃类小篆予独以其辞不足侪于二雅而疑之今在
国子监先师庙戟门左右(金石文字记)

  言猎碣者多指为宣王之鼓盖缘文有我车既攻等
语与小雅相似尔然古人句法相同毛诗中多有之
卷二十九 第 31a 页 WYG0830-0476c.png
不得执此以定其为宣王之鼓也至于成有岐阳之
蒐则见于左氏传可为明徵似三监既平破斧缺斨
之后简军实修武备于先王肇基之地其文有曰害
不余及亦犹鸱鸮之诗所云莫敢侮予也(书学圣蒙)
岐阳石鼓文或谓周文王时作或谓宣王时作或谓
秦惠文后始皇前所作或谓宇文周所作独程氏大
昌以左传昭公四年椒举称成有岐阳之蒐杜预注
成王归自奄大蒐于岐山之阳谓鼓当刻于此时可
卷二十九 第 31b 页 WYG0830-0476d.png
谓明徵矣董氏乃又引叔向楚置茅蕝一节更足发
明其为成王制作益无足惑矣皇甫氏帝王世纪成
王营洛邑复都丰镐淮夷徐戎及奄叛乃大蒐岐阳
东伐淮夷按此与左传注先伐后蒐似相背戾然以
愚论之武王克商尝散牛归马戢干戈櫜弓矢示天
下不复用意天下不复叛也无何禄父盗兵三监煽
乱殽函以东非复周有于是出既戢之干戈而复称
之收既税之牛马而复驾之召既散之卒甲而复伍
卷二十九 第 32a 页 WYG0830-0477a.png
之就岐阳而讲武即蒐田以用众亦事理之不无者
然则以文考之天子嗣王成王也公周公也君子则
邦甸侯卫及三事六官之属其文则史臣之笔是时
史佚作虎书鱼书鸟书非颉禹之后至籀始更其文
也如铜槃铭诅楚文体皆瑰异非蝌非古是周时诸
文并行籀特其一种尔王氏寀摹勒汝帖仓颉夏禹
款识封比干墓铜槃之后先次以岐阳石鼓然后列
史籀书则未尝以鼓文为籀书也若夫宣王东都之
卷二十九 第 32b 页 WYG0830-0477b.png
会虽见于诗其时猃狁蛮荆骚然不靖既用兵于镐
东之徐淮顾治兵于镐西之吴汧非所以顺人情而
播先声矣郑氏樵又以斤权文同目为秦作复以秦
称王号附会天子嗣王之文夫秦虽称王未尝自居
帝制臣下称君亦未有称公者况斤权之文虽刻于
始皇之世亦必先有文而后有斤权文未必为斤权
而作故止可曰见不可曰出也且何以知秦人必用
其自制之字无一字沿袭且小篆始于始皇则前此
卷二十九 第 33a 页 WYG0830-0477c.png
亦用旧文矣至于十鼓其一为臼疑郑馀庆徙置学
宫时已然故昌黎诗云故人从事在右辅为我量度
掘臼科也及五季都洛凤翔学校荒芜土人因其已
臼乃复臼之尔(仝上)

  程大昌雍录极辨石鼓非宣王物予独取之盖后周
之说固谬妄不足论即谓出于宣王及秦人者亦皆
未详本辞故尔予谓中兴诗尚简洁秦风辞多险峭
而石鼓闳硕典雅颇近东山七月之遗响宜为成王
卷二十九 第 33b 页 WYG0830-0477d.png
之诗一也以为秦作似宜在乎襄文之间盖襄公始
命有田猎之事而文公尝东猎至汧渭又伐戎收地
至岐尔时秦未尝称王安得嗣王天子之名乎二也
秦故保西陲地近鸟鼠若猎于岐阳是自西徂东不
应言我来自东三也秦时才得列为诸侯独以赤马
黄牛各三淫祠西畤宝鸡之类安得有进献用特归
格艺祖之礼四也且以为宣王诗则是时犹都镐而
岐在镐西自岐畋罢还镐又不当云驾言西归也五
卷二十九 第 34a 页 WYG0830-0478a.png
也盖成王伐奄归而蒐于岐奄在东方故曰我来自
东凄凄零雨又曰驾言西归此盖追述归时道路之
艰苦有劳人恨士之思焉与东山极相类或即是周
公所作当时始绌殷命淮徐煽乱方用兵之际故东
伐淮残奄归复蒐岐以耀兵讲武其云告于太祝即
周礼太祝之职所谓军归献社则前祝是也且周公
无逸以嗣王称成王立政又云告嗣天子王矣则所
称来嗣王始尤为成王无疑(匡林)

卷二十九 第 34b 页 WYG0830-0478b.png
  春秋左氏传椒举言于楚子曰成有岐阳之蒐杜氏
注成王归自奄大蒐于岐山之阳竹书纪年成王六
年大蒐于岐阳又传叔向曰昔成王盟诸侯于岐阳
楚为蛮荆置茅蕝然则石鼓是成王物传有明徵此
广川董氏沙随程氏毅然断以为成王之鼓也夫春
田曰蒐今绎其词时则霝雨地则淖渊涉则舫舟草
则若华木则杨柳帛鱼𤾾𤾾于水一方维舟以道或
阴或阳春时景物宛然在目其殆蒐于岐阳时作乎
卷二十九 第 35a 页 WYG0830-0478c.png
或乃以我车既攻二语同于小雅因定为宣王之鼓
然诗三百篇篇不雷同有叔于田则大叔于田以别
之有杕杜则有杕之杜以别之使果皆为宣王时作
则于苗既云我车既攻我马既同矣于蒐岂复仍用
其辞诗人不若是之诘窘也惟因二语与小雅同即
此可辨其非宣王之鼓盖鼓是成王文宣王中兴绍
其先志因而用其辞此所谓复古所谓展也大成云
(茹古录)

卷二十九 第 35b 页 WYG0830-0478d.png
  石鼓文不见录于诗说者纷纷要未探其本窃意古
人著作或范金或刻石或作册各有所施范金刻石
者未必复书于册太师所掌之诗皆书于册而不及
金石孔子特取太师所掌而序之宜于石刻未见录
(炙砚录)

  十鼓自甲至癸诸家诠次先后不同惬山潘氏所序
盖依国学位置近见嘉定孙氏更序董逌本以潘氏
第六鼓为第一鼓曰王命除道也第十鼓为第二鼓
卷二十九 第 36a 页 WYG0830-0479a.png
曰至岐阳而祷祃也第八鼓为第三鼓曰简车马也
第一鼓为第四鼓曰六事之人师武臣力也第三鼓
为第五鼓曰天子亲田柴获之盛也第四鼓为第六
鼓曰田毕数获也第二鼓为第七鼓曰陈鱼也第七
鼓为第八鼓曰充君庖也第五鼓为第九鼓曰从流
而归也第九鼓为第十鼓曰班师休士也其义又与
薛郑诸公有别(查浦辑闻)

  南京府学明德堂后有天发神谶碑石凡三截北京
卷二十九 第 36b 页 WYG0830-0479b.png
国学庙门有猎碣鼓凡十枚一为吴皇象书一为周
史籀书皆篆学之祖也鼓本在岐阳之野一徙而置
凤翔学宫再徙而置汴保和殿三徙而至燕王宣抚
宅四徙而至今所当日保和殿中如诅楚文及文翁
礼殿绘像咸在今存者惟此十鼓考宇文懋昭大金
志正隆三年诏平辽宋所得古器年岁深久多为妖
变悉令毁之而此十鼓独无恙且刳为臼而文不伤
剔其金而字犹在信有神物呵护者然(两京求旧录)

卷二十九 第 37a 页 WYG0830-0479c.png
  补遗

  永乐之初余与馀姚柴广敬同被简入翰林讲学之
暇因论及石鼓文广敬为道其师赵撝谦得善本审
定为周宣王时诗史籀所书无疑永乐十一年予从
太宗皇帝来北京乃得见石鼓于太学门下亟摹拓
成卷间一展玩惜其讹阙已多时广敬去世七八年
欲求赵先生所藏卷一观庶稍补其阙文而不可得
今稽勋员外郎柴兰广敬侄也忽持此卷示予阅之
卷二十九 第 37b 页 WYG0830-0479d.png
信为善本而赵先生之文援引切当辨论精覈真博
雅君子哉广敬纯谨该洽不愧其师而兰亦甚似之
先生之所以教者可知矣卷留予阁中凡两日得从
容观览俯仰今昔为之慨然(王文端公集)

  周宣王石鼓文十其义与车攻吉日之诗相类而辞
亦间有同者鼓距今垂二千三百馀年散而复合晦
而复明意者神物护持如韩昌黎之所言哉不然何
历年之远若是也宋薛氏尚功郑氏樵施氏宿王氏
卷二十九 第 38a 页 WYG0830-0480a.png
厚之各为训释不能无议焉者如以时作畤矢作尖
作雾舛讹甚多不可殚举然诸家皆为模本所误
石鼓盖未之见也元潘氏迪取诸家说重为考订间
亦以垐作即阪作𨹘夫迪亲见之犹混鲁鱼矧诸家
乎滋躬诣鼓旁详加摩玩文之漫剥者犹隐然有迹
可辨也乃笔之以归沈潜其义参考诸说是者取之
误者正之其未详者不敢强为之说鼓之所自诸家
考辨已明不容复喙乃以王氏辨疑及古今歌咏附
卷二十九 第 38b 页 WYG0830-0480b.png
载于后以见是鼓也直为周宣之物好异者不烦哓
哓云正德戊寅秋九月望古绛陶滋序(石鼓文正误)
石鼓文据杨升庵慎金石古文载其全文谓得唐人
所拓本于李文正公家余读而惊叹已录于京师古
石考中然陆文裕深谓石鼓文经博洽之儒如王顺
伯郑渔仲搜访靡馀力咸存断缺欧阳公集古录才
四百六十有五字胡世将资古所录仅多九字孙巨
源于佛龛中得唐人所录古文乃有四百九十七字
卷二十九 第 39a 页 WYG0830-0480c.png
近世吾衍子行自谓以甲秀堂谱图随鼓形补缺字
列钱为文以求章句又参以薛尚功诸本亦仅得四
百三十馀字不知近日何缘得此十诗完好如杨用
修之所从来果有的据固是千古一快如以补缀为
奇固不若阙疑之为愈然细读十诗古致翩翩恐非
用修所能办然用修谓得之李文正家而文正怀麓
堂稿绝不道及何也(孙承泽庚子销夏录)

  余家有宋拓薛氏石鼓文自跋云右岐阳石鼓周宣
卷二十九 第 39b 页 WYG0830-0480d.png
王太史籀所书岁月深远剥泐殆尽前人尝以其可
辨者刻之于石以甲乙第其次虽不成文然典刑尚
在姑勒于此与好事者共之薛帖余得之故内精工
之甚恐后人并此不见矣(仝上)




  六艺之一录卷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