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九
卷十九 第 1a 页 WYG0830-030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六艺之一录卷十九     钱唐倪涛撰

  金器款识十九

  周景王钱





  国语曰景王二十一年将铸大钱单穆公曰不可王
弗听卒铸之 前汉食货志曰景王患钱轻更铸大
卷十九 第 1b 页 WYG0830-0306b.png
钱文曰宝货肉好皆有周郭

  秦半两钱





  前汉食货志曰秦兼天下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
重如其文 汉八铢钱(文同)顾烜曰高后时既患荚钱
之轻又苦秦钱之重故更铸八铢钱旧谱曰重八铢
文曰半两 汉四铢钱(文同)前汉食货志曰孝文五年
卷十九 第 2a 页 WYG0830-0307a.png
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 汉半两钱(文同)前汉武帝
纪曰建元五年罢三铢钱行半两钱颜师古曰又新
铸作也李孝美曰张台说半两之品甚众有传形者
有肉郭者有对文者有隐起字者

  汉荚钱





  前汉食货志曰汉兴以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荚
卷十九 第 2b 页 WYG0830-0307b.png
钱如淳曰如榆荚也 顾烜曰今世犹有小钱重一
铢半文曰汉兴小篆文

  汉三铢钱





  汉书食货志曰自孝文更造四铢钱至是四十馀年
从建元以来用少县官往往多即铜山而铸钱民亦
盗铸不可胜数钱益多而轻有司言今半两钱法重
卷十九 第 3a 页 WYG0830-0307c.png
四铢而奸或盗摩钱质而取鋊令县官销半两钱更
铸三铢钱重如其文

  汉五铢钱





  前汉武帝纪曰元狩五年罢半两钱行五铢钱食货
志曰有司请郡国铸五铢钱周郭其质令不可摩取


卷十九 第 3b 页 WYG0830-0307d.png
  张台曰此钱品数最多有传文者名蜀钱肉好有
郭者名梁钱背文四出者名角钱及有赤侧当两
女钱之类文皆五铢又于此外有穿上一星至五
星穿下一星穿上下各一星漫面穿傍一星至三
星五字之内上下各一星背上或有小字或有王
字穿上横文穿下横文穿面四角决文穿背四角
决文有郭无郭阔缘细缘不可穷尽

  洪遵曰余按五铢沿汉迄隋因革不一品目尤夥
卷十九 第 4a 页 WYG0830-0308a.png
文四出谓之角钱去肉郭谓之女钱狭小其制谓
之稚钱三面无郭谓之白钱有反其文名传形者
有轮郭去尽名对文者有上下其字名奇品者以
至赤侧当两鹅眼鸡目四柱两柱之类其品甚多

  钟官赤侧钱(文同)史记平准书曰武帝铸五铢钱郡国
多奸铸钱钱多轻而公卿请令京师铸钟官赤侧钱
一当五赋官用非赤侧不得行其后二岁赤侧钱贱
民巧法用之不便又废于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
卷十九 第 4b 页 WYG0830-0308b.png
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
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而民之铸钱
益少食货志曰自孝武元狩五年三官初铸五铢钱
至平帝元始中成钱二百八十亿万馀如淳曰以赤
铜为其郭也 后汉五铢钱(文同)光武帝纪曰建武十
六年始行五铢钱注曰武帝始为五铢钱王莽时废
今始行之后汉五行志曰建武六年蜀童谣曰黄牛
白腹五铢当复是时公孙述僣号于蜀时人窃言王
卷十九 第 5a 页 WYG0830-0308c.png
莽称黄述欲继之故称白五铢汉家货也明当复也
述遂诛灭 后汉四出文钱(文同)后汉灵帝纪曰中平
三年铸四出文钱献帝春秋曰灵帝作角钱钱犹五
铢钱而有四道连于边轮识者以为妖徵窃言钱有
四道京师将破坏此钱四出散于四方乎遂如其
言旧谱曰径寸一分重四铢文曰五铢背文四出俗
谓之角钱 魏五铢钱(文同)晋书食货志曰魏明帝世
司马芝等举朝大议以为用钱非徒丰国亦所以省
卷十九 第 5b 页 WYG0830-0308d.png
刑今若更铸五铢钱则国丰刑省于事为便明帝乃
更立五铢钱至晋用之不闻有所改创 蜀传形五
铢钱(文同)顾烜曰刘备铸直百钱传形五铢今所谓蜀
钱即传形五铢也旧谱曰刘备与直百同时铸文字
轻重大小与汉五铢无异但五字居左铢字居右谓
之传形 凉五铢钱(文同)晋书张轨传曰太府参军索
辅言古以金贝皮币为货息榖帛量度之耗二汉制
五铢钱通易不滞太始中河西荒废遂不用钱裂匹
卷十九 第 6a 页 WYG0830-0309a.png
以为段数缣布既坏市易又难徒坏女工不任衣用
弊之甚也今中州虽乱此方安全宜复用五铢以济
通变之会轨纳之立制准布用钱钱遂大行人赖其


  宋当两大钱(文同)裴子野宋略曰文帝元嘉二十四年
六月初行大钱一当细钱两既而钱形不一民弗之
便明年五月己卯罢当两大钱旧谱曰重八铢文曰
五铢 梁五铢钱(文同)隋书食货志曰梁初唯京师及
卷十九 第 6b 页 WYG0830-0309b.png
三吴荆郢江湘梁益用钱其馀州郡则杂以榖帛交
易交广之域全以金银为货武帝乃铸钱肉好周郭
文曰五铢重如其文张台曰五铢钱皆无好郭唯此
一种有之 梁公式女钱(文同)隋书食货志曰梁武帝
又别铸五铢除其肉郭谓之女钱张台曰背有好郭
者谓之公式女钱背无好郭者正谓之女钱盖听民
私铸有不精也 梁五铢铁钱(文同)梁书武帝纪曰普
通四年冬十二月戊午始铸铁钱(文同)顾烜曰五铢铁
卷十九 第 7a 页 WYG0830-0309c.png
钱径一寸一分文曰五铢背为四出之文 梁四柱
(文同)梁书敬帝纪曰太平二年夏四月己卯铸四柱
钱一准二十壬辰改一准十丙申复闭细钱 陈五
铢钱(文同)陈书文帝纪曰天嘉三年闰二月改铸五铢
钱隋书食货志曰初出一当鹅眼之十 后魏五铢
(文同)魏书食货志曰世宗永平三年冬又铸五铢钱

  西魏五铢钱(文同)北史西魏文帝大统六年二月铸
五铢钱十二年三月铸五铢钱旧谱曰以赤铜铸

卷十九 第 7b 页 WYG0830-0309d.png
  隋白钱(文同)隋书高祖纪曰开皇元年九月行五铢钱
食货志曰高祖受周禅以天下钱货轻重不等乃更
铸新钱背面肉好皆有周郭文曰五铢而重如其文
旧谱曰径一寸重一铢六黍肉郭平阔用蜡和铸故
其色白 左右五铢钱(文同)洪遵曰余按此钱形制寙
薄面文曰五铢肉漫好阔仅有轮郭背文亦曰五铢
肉郭夷坦倒置其字径寸重二铢三参又一品面文
曰五铢幕文以五铢字上下之径七分重二铢四参
卷十九 第 8a 页 WYG0830-0310a.png
(以下六品不知年代) 两柱钱(文同)隋书食货志曰梁末又有两
柱钱及鹅眼钱但两柱重而鹅眼轻 女钱(文同)隋书
食货志曰梁武帝铸五铢钱又别铸除其肉郭谓之
女钱二品并行百姓或私以古钱交易有五铢女钱
太平百钱五铢稚钱五铢对文等号轻重不一天子
频下诏书非新铸二种之钱并不许用洪遵曰余按
此钱谓之五铢女钱梁武新铸亦曰女钱盖梁之前
已有女钱矣 稚钱(文同)顾烜曰径八分半重四铢文
卷十九 第 8b 页 WYG0830-0310b.png
曰五铢源流出于五铢但稍狭小今东境谓为稚钱
三吴皆用之小者至径六分重二铢半世有射雉戏
用此钱也 对文钱(文同)顾烜曰对文钱剪五铢之所
成也民利古钱多铜剪凿取其轮郭所馀甚轻小今
世行之其源始未闻也 五朱钱顾烜曰径七分半
重三铢半文曰五朱源出稚钱但少迁异以铢为朱
三吴属县行之亦差少

  蜀直百钱
卷十九 第 9a 页 WYG0830-0310c.png



  顾烜曰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刘备铸零陵先贤传曰
刘备初攻刘璋与士众约若事定府库百物孤无豫
焉及拔成都士众皆舍干戈赴诸藏竞取宝物军不
足备甚忧之刘巴曰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价
令吏为官布备从之数月之间府库充实

  蜀直百五铢钱
卷十九 第 9b 页 WYG0830-0310d.png



  顾烜曰径一寸一分重八铢文曰五铢直百刘巴说
刘备铸直百钱传形五铢此又近之未知孰是张台
曰今自巴蜀至于襄汉此钱甚多皆是昭烈旧地断
在不疑李孝美曰皇朝宗正少卿赵安易使蜀以蜀
用铁钱甚贱物价益贵因上言请如刘备时铸大钱
当百洪遵曰余按此钱封氏列不知年代品然考诸
卷十九 第 10a 页 WYG0830-0311a.png
家之说则刘备所铸审矣

  吴大泉五百钱



  吴志曰孙权嘉禾五年春铸大钱一当五百旧谱曰
径寸二分重十二铢文曰大泉五百

  吴大泉当千钱


卷十九 第 10b 页 WYG0830-0311b.png



  吴志曰孙权赤乌元年铸当千大泉旧谱曰径寸四
分重十六铢文曰大泉当千

  宋四铢钱



  宋书文帝纪曰元嘉七年冬十月戊午立钱署铸四
卷十九 第 11a 页 WYG0830-0311c.png
铢钱

  宋孝建钱



  顾烜曰孝建元年铸四铢钱一边为孝建一边为四
铢旧谱曰径八分半重四铢文曰孝建背文曰四铢
孝建则薤叶四铢则大篆其后稍去四铢专为孝建
渐至薄小文字夷漫至明帝泰始二年罢焉

卷十九 第 11b 页 WYG0830-0311d.png
  宋二铢钱



  宋书颜竣传曰前废帝即位铸二铢钱形或转细官
钱每出民间即模效之而大小厚薄皆不及也无轮
郭不磨铝如今之剪凿者谓之耒子旧谱曰此钱文
曰二铢重如其文

  宋景和钱
卷十九 第 12a 页 WYG0830-0312a.png



  顾烜曰宋中废帝景和元年铸重二铢文曰景和

  宋鹅眼钱



  顾烜曰宋中废帝景和元年铸沈庆之既申前议放
百姓铸遂转轻伪亦有钱形大如鹅眼故谓鹅眼钱
以线贯之乃适投水中不沈随手碎坏不可料数尺
卷十九 第 12b 页 WYG0830-0312b.png
帛斗米动踰一万

  梁大吉钱



  顾烜曰普通四年铸大吉铁钱大小轻重如五铢文
曰五铢大吉背文四出

  梁大通钱
卷十九 第 13a 页 WYG0830-0312c.png




  顾烜曰普通四年铸大通铁钱大小轻重如五铢文
曰五铢大通背文四出

  梁大富钱



  顾烜曰普通四年铸大富铁钱大小轻重如五铢文
卷十九 第 13b 页 WYG0830-0312d.png
曰五铢大富背文四出

  陈大货六铢钱



  陈书宣帝纪曰太建十一年秋七月辛卯初用大货
六铢钱徐氏曰当时谣言大货六铢钱乂腰哭天子
盖篆书六字类人之乂腰耳

  魏太和五铢钱
卷十九 第 14a 页 WYG0830-0313a.png



  后魏食货志曰魏初至于太和钱货无所用也高祖
始诏天下用钱十九年公铸粗备文曰太和五铢诏
京师诸镇皆通行之在所遣钱二备炉冶民有欲铸
听就铸之铜必精炼无所和杂

  魏永安五铢钱


卷十九 第 14b 页 WYG0830-0313b.png



  后魏食货志曰孝庄永安二年秋诏改铸文曰永安
五铢官自立炉起自九月至三年正月而止旧谱曰
径九分文曰永安五铢重如其文

  魏永安土字钱



卷十九 第 15a 页 WYG0830-0313c.png
  面文永安五铢幕文有一土字径九分重二铢四参
铜色纯赤轮阔皆夷计后魏所铸洪遵曰东西魏皆
铸永安五铢故存于今甚多其品有三面文独曰永
安五铢者幕文土字者背文四出者背文四出名令
公百炉钱

  东魏永安五铢钱




卷十九 第 15b 页 WYG0830-0313d.png
  隋书食货志曰齐神武霸政之初承魏犹用永安五
铢迁邺已后百姓私铸体制渐别遂各以为名有雍
州青赤梁州生厚𦂳钱吉钱河阳生涩天佐赤牵之
称冀州之北钱皆不行交贸者皆以绢布神武帝乃
收境内之铜及钱仍依旧文更铸流之四境

  东魏令公百炉钱



卷十九 第 16a 页 WYG0830-0314a.png
  丘悦三国典略曰西魏大统七年正月东魏有雀衔
永安钱置渤海王高欢前欢世子澄乃令百炉别铸
此钱邺中号令公百炉钱封氏曰背文四出

  后周布泉钱



  后周书武帝纪曰保定元年秋七月更铸钱文曰布
泉以一当五与五铢并行旧谱曰径寸其文左曰布
卷十九 第 16b 页 WYG0830-0314b.png
右曰泉皆玉箸篆非男钱也

  后周大布钱



  后周书武帝纪曰建德三年六月壬子更铸五行大
布钱以一当十与布泉并行张台曰此钱小者至径
六分其旧钱之文上五下行左大右布又有大布字
翻在上下者

卷十九 第 17a 页 WYG0830-0314c.png
  后周永通万国钱



  后周书宣帝纪曰大象元年十一月丁巳初铸永通
万国钱以一当十与五行大布并行

  北齐常平五铢钱



卷十九 第 17b 页 WYG0830-0314d.png
  隋书食货志曰文宣受禅除永安之钱改铸常平五
铢重如其文其钱甚贵且制造甚精

  唐开元钱



  新唐书食货志曰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径八分重
二铢四参积十钱重一两得轻重大小之中其文以
八分篆𨽻三体洛并幽益桂等州皆置监赐秦王齐
卷十九 第 18a 页 WYG0830-0315a.png
王三炉裴寂一炉以铸旧唐书食货志曰开元之钱
文欧阳询制词其字含八分及𨽻体其词先上后下
次左后右读之自上及左回环读之其义亦通俗谓
之开通元宝钱郑处会粹曰初进蜡模文德皇后搯
一甲迹故钱上有搯文

  唐乾封钱



卷十九 第 18b 页 WYG0830-0315b.png
  旧唐书食货志曰乾封元年封岳之后改造新钱文
曰乾封泉宝初开元钱俗谓之开通元宝钱及铸新
钱乃同流俗乾字直上封字在左寻悟钱文之误却
用旧钱

  唐乾元十当钱



  唐书食货志曰肃宗乾元元年经费不给铸钱使第
卷十九 第 19a 页 WYG0830-0315c.png
五琦铸乾元重宝钱径一寸每缗重十斤与开元通
宝参用以一当十亦号乾元十当钱

  唐重轮钱(文同上)

  唐肃宗实录曰乾元二年九月戊辰新铸大钱其文
依乾元重宝而重其轮以别之一当五十

  唐小乾元钱(文同上)

  金光袭曰乾元二年新铸小钱一当一

  唐大历钱
卷十九 第 19b 页 WYG0830-0315d.png



  张台曰大历是代宗年号计此时所铸铜色昏浊字
画遒劲

  唐建中



  唐书食货志曰建中初户部侍郎韩洄以商州红崖
卷十九 第 20a 页 WYG0830-0316a.png
冶铜多请复洛源废监起十炉铸钱十万二千缗德
宗从之

  唐新开元钱背文

  旧谱曰武宗会昌年铸时初废天下佛寺宰相李德
裕奏请以废寺铜钟佛像僧尼瓶碗等所在本道铸
钱扬州节度使李绅乃于新钱背加昌字以表年号
而进之有敕遂敕铸钱之所各以本州郡名为背文
于是京兆府以京字在穿上洛阳以洛字在穿上扬
卷十九 第 20b 页 WYG0830-0316b.png
州改以扬字在穿上西川以益字在穿上蓝田县以
蓝字在穿右襄州以襄字在穿上江陵府以荆字在
穿右越州以越字在穿下宣州以宣字在穿左江西
以洪字在穿上湖南以潭字在穿左兖州以兖字在
穿上浙西以润字在穿上鄂州以鄂字在穿上平州
以平字在穿上兴元府以兴字在穿上梁州以梁字
在穿右广州以广字在穿右东川以梓字在穿上福
州以福字在穿上丹州以丹字在穿上桂阳监以桂
卷十九 第 21a 页 WYG0830-0316c.png
字在穿右

  唐咸通钱



  旧谱曰唐咸通十一年桂阳监铸钱官王肜进新铸
钱文曰咸通玄宝寻有敕停废不行

  后唐天成钱

卷十九 第 21b 页 WYG0830-0316d.png



  洪遵曰此钱径七分重三铢六参文曰天成元宝计
当时所铸而五代史后唐纪不载

  晋天福钱



  宋白续通典曰晋天福三年十一月诏三京邺都诸
卷十九 第 22a 页 WYG0830-0317a.png
道州府无问公私应有铜者并许铸钱仍以天福元
宝为文左环读之委盐铁司铸样颁下诸道每一钱
重二铢四参十钱重一两

  汉汉通钱



  苏耆开谭录曰汉乾祐中以晋室鼓铸钱币伪滥非
一乃禁铜货悉归公帑洪遵曰此钱径寸重三铢六
卷十九 第 22b 页 WYG0830-0317b.png
参文曰汉通元宝字文明坦制作颇精盖惩天福之
弊则汉代所铸明矣

  周周通钱



  苏耆开谭录曰世宗朝铸周通元宝钱于后殿设巨
炉数十亲观鼓铸李孝美曰径寸重五铢文曰周通
元宝形制精妙与唐开元钱同

卷十九 第 23a 页 WYG0830-0317c.png
  伪品

  大钱



  汉书食货志曰王莽居摄变汉制更造大钱径寸二
分重十二铢文曰大钱五十

  小钱五等

卷十九 第 23b 页 WYG0830-0317d.png



  前汉食货志曰王莽作钱布之品名曰宝货小钱径
六分重一铢文曰小钱直一次七分三铢曰么钱一
(颜师古曰么小也)次八分五铢曰幼钱二十次九分七铢
曰中钱三十次一寸九铢曰壮钱四十因前大钱五
十是为钱货六品直各如其文文质周郭仿汉五铢
钱百姓愦乱其货不行民私以五铢钱市买莽患之
卷十九 第 24a 页 WYG0830-0318a.png
下诏有敢挟者为惑众投诸四裔以御魑魅于是农
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抵罪者不可称数
莽知民愁乃但行小钱直一与大钱五十二品并行
龟贝布属且寝

  货泉钱



  前汉书食货志曰王莽天凤元年罢大小钱改作货
卷十九 第 24b 页 WYG0830-0318b.png
泉径一寸重五铢文右曰货左曰泉枚直一又以大
钱行久恐民挟不止乃令且行大钱与新货泉俱枚
直一并行尽六年毋得挟大钱矣宋书符瑞志曰莽
忌汉而钱文有金乃铸货泉以易之既而光武起于
舂陵之白水乡货泉之文为白水真人也

  得壹钱



卷十九 第 25a 页 WYG0830-0318c.png
  唐书食货志曰史思明据东都铸得一元宝钱径寸
四分以一当开元通宝之百

  顺天钱



  唐书食货志曰史思明恶得一非长久之兆改其文
曰顺天元宝李孝美曰二钱大小如一但顺天重而
得一轻耳

卷十九 第 25b 页 WYG0830-0318d.png
  永通钱



  五代史南唐世家曰李景困于用兵钟谟请铸大钱
以一当十文曰永通泉货洪遵曰此钱有三品字八
分书者径寸五分重八铢七参背面肉好皆有周郭
篆文者径寸三分重五铢七参轮郭重厚铜色昏暗
又有面为篆文背为龙凤形者(名龙凤重轮钱)皆李氏所铸
卷十九 第 26a 页 WYG0830-0319a.png


  开元钱





  陶岳货志录曰元宗时兵屡挫帑藏虚竭韩熙载上
疏请以铁为钱其钱之大小一如开元通宝文亦如
之徐铉篆其文比于旧钱稍大而轮郭深阔既而是
钱大行公私以为便

卷十九 第 26b 页 WYG0830-0319b.png
  唐国钱





  十国纪年唐史曰元宗以周师南伐及割地岁贡方
物府藏空竭钱货益少遂铸唐国通宝钱二当开元
钱一

  大唐钱

卷十九 第 27a 页 WYG0830-0319c.png






  马令南唐书曰元宗铸大唐通宝钱与唐国钱通用
数年渐弊极为轻小

  永平钱





  前蜀世家曰王建武成三年十二月大赦改明年元
卷十九 第 27b 页 WYG0830-0319d.png
为永平

  通正钱





  前蜀世家曰王建永平五年改元通正

  天汉钱





卷十九 第 28a 页 WYG0830-0320a.png
  前蜀世家曰王建通正元年十月大赦改明年元曰
天汉

  光天钱





  前蜀世家曰王建天汉元年十二月大赦改明年元
曰光天

  乾德钱
卷十九 第 28b 页 WYG0830-0320b.png





  前蜀世家曰王建卒子衍立明年改元乾德

  咸康钱





  前蜀世家曰王衍乾德七年改元曰咸康

  广政钱
卷十九 第 29a 页 WYG0830-0320c.png





  后蜀世家曰孟昶明德五年改元曰广政

  乾亨钱





  南汉世家曰梁贞明三年刘䶮即位国号大越改元
曰乾亨

卷十九 第 29b 页 WYG0830-0320d.png
  乾封钱





  楚世家曰高郁讽马殷铸铅铁钱以十当铜钱一

  天策钱





  董逌曰马殷据湖南八州地建天策府因铸天策府
卷十九 第 30a 页 WYG0830-0321a.png


  闽铁钱





  陶岳货泉录曰王审知铸大铁钱阔寸馀甚粗重亦
以开元通宝为文仍以五百文为贯俗谓之铑(贺)
与铜钱并行

  永隆钱
卷十九 第 30b 页 WYG0830-0321b.png





  闽世家曰王延羲立改元永隆铸大铁钱以一当十

  天德钱





  闽史曰王延政天德二年铸天德通宝大铁钱一当


卷十九 第 31a 页 WYG0830-0321c.png
  大兴钱





  董逌曰张台云冯洪所铸

  应天钱





  董逌曰幽州刘守光钱而文曰应天元宝背文曰万

卷十九 第 31b 页 WYG0830-0321d.png
  不知年代品

  平当钱





  泉志曰径九分重三铢肉郭夷坦当字湮漫或云汉代所铸

  四出钱

卷十九 第 32a 页 WYG0830-0322a.png






  泉志曰径寸一分重三铢六参面背文皆四出字尽
漫昧大泉五十本王莽所铸初无四出之说

  大泉五铢钱





  张台曰在顾氏所见七种异钱之内大小轻重未闻

卷十九 第 32b 页 WYG0830-0322b.png
  太元货泉钱





  李孝美曰此钱径七分半重四铢其文上曰太下曰
元右曰货左曰泉太元则真书货泉则小篆形制不
至佳

  通行货泉钱

卷十九 第 33a 页 WYG0830-0322c.png






  泉志曰径八分半重二铢七参铜质简古字含八分


  续铢钱





  旧谱曰形制颇类五铢面文无好郭其文右曰续左
卷十九 第 33b 页 WYG0830-0322d.png
曰铢

  定平钱





  随食货志曰梁武帝时百姓或私以古钱交易有定
平一百

  传形半两钱

卷十九 第 34a 页 WYG0830-0323a.png






  泉志曰字文坦明背面皆无轮郭径八分重二铢一





卷十九 第 34b 页 WYG0830-0323b.png








  六艺之一录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