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a 页 WYG1285-023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方麓集卷七
             明 王樵 撰
 记
  游西山记
予官京师前后十年西山凡四至一自大同出使回经
华严寺上翠华岩憩七真洞题诗云似我华阳洞何时
住七真问僧僧不语为拂石床尘洞深广可二三丈中
卷七 第 1b 页 WYG1285-0230b.png
有石床东有耶律楚材诗锲于石缘厓上数折又有吕
公洞人迹罕到洞中隐隐若风雨声盖暗有流泉过也
出登玉泉山坐望湖亭见群山环绕惟此山如游龙首
脊穹窿势若将饮于湖中者诸泉或从石罅侧出或从
平地仰出仰出者尤奇喷如贯珠及水面而止流而为
渠止而为湖皆清澈见底水中怪石错落翠藻如带时
时与沦漪相舞因行役有程遂去一因上陵取道西山
宿瓮山圆静寺此往天寿山之别道也无卓马交杂无
卷七 第 2a 页 WYG1285-0231a.png
尘嚣聒扰良自得以为比之昌平旅泊清如登仙也寺
甚幽僻出寺閒步入一寺两僧对弈不起旁有泉出于
地倚长松看其觱沸久之乃去一同姜廷善内翰骑驴
从一仆一𨽻会西直门并驴且行且话遇佳处即下相
与聎览大抵西直门外多中贵人别业园亭之胜一人
一意竞极新巧春时休暇大阉鼓吹导骑各适所珍为
戏乐不绝于路各有守者亦不禁人游玩予辈但至三
四处览大都而已不能遍也是日至功德寺午饭寺据
卷七 第 2b 页 WYG1285-0231b.png
湖山之胜弘敞壮丽宣庙数游幸焉自燬于火今存者
僧舍数楹与周垣旧殿趾可认而已临湖有三台尚在
湖上长堤十里平畴盈望皆依江南种稻法引水溉灌
岁收充御廪非私家可擅也跨驴度垂杨流水石桥遥
见有人指点凭栏姜兄笑谓予曰此胡正甫邹继甫也
至则内翰王君者亦在焉遂同游香山寺坐来青轩晚
同宿碧云寺薄暮给谏胡君应嘉亦至焉诸君相与极
论数目予若欲有以发予之言者而予不能参一辞遂
卷七 第 3a 页 WYG1285-0231c.png
各就室寝予与姜兄同榻王内翰同一室复论诗至夜
分姜兄曰可不语矣予犹不成寐但恐妨人不敢辗转
一仆卧床头咳不止欲出语禁之复已无何闻山下铃
声络绎与清寐相杂知驮煤者过矣遂独起步庭中得
句云青山在屋上此虽旧语而实切时景但未有对蚤
与五君同游卧佛寺有别院对回廊脩门锁花木前山
未须往欲留佳处宿之句邹胡二君欲先归予遂与同
归而兴犹未尽越月再与进士赵君讷同行出西郊得
卷七 第 3b 页 WYG1285-0231d.png
句云出门不问途但随流水去流水自西山水尽行当
住马上举似赵君赵君以为佳盖西山泉流导入大内
为太液池御沟过金水桥又东出入御河自山至都城
水门凡三十里节节有佳境予诗云年年绿树摇春风
一道清溪掩映中幽赏供人三十里潺湲又出凤城东
又云名园古刹贵家村往往清溪恰在门皆写实也凡
游西山者先经玉泉诸胜而后至平坡寺平坡寺即圆
通寺最远独在诸山外绝磴凌苍霭禅宫在翠微间是
卷七 第 4a 页 WYG1285-0232a.png
日与赵君沿溪行不觉失道乃先至平坡寺晚宿碧云
寺月正当庭二人对酌月下因足成前句云一宿招提
境琴尊此日同青山在屋上明月可庭中户牖流泉过
池亭曲槛通高人逢不偶清赏意无穷又成游香山寺
诗云晓色开层阁春天净翠屏槛凭千树绿门挹四山
青远寺分林见流泉夹路听禅房人不到花竹昼冥冥
香山楼阁崇敞来青轩在山之半四山环拱远寺各占
一林参差隐见此其远景也近则凭栏俯聎而千树青
卷七 第 4b 页 WYG1285-0232b.png
红尽在履舄之下茶罢各出散步任意所之前时胡邹
二君独入禅房花木深处登禅床趺坐背相倚而歌予
为之赋皆写实也予望湖亭诗有孤村数家隐树清流
一曲抱山之句可为当时画景时已四月至此始闻莺
马上诵韦苏州听莺曲故又曰四月城中未有林端黄
鸟关关者此也西山诸寺多出巨阉所造费皆累万计
观其所出则其所入必几倍于此而始肯斥其馀以为
媚佛之用彼安所取之乃知国家帑藏生民膏血有上
卷七 第 5a 页 WYG1285-0232c.png
不在官下不在民为此辈所白乾消没者恒居八九也
万历乙亥予赴尚宝之命再至京师时在冬月城壕枯
涸河底成蹊怪而问之土人则曰西山泉流比年微细
不足充灌予欲问之司空而未暇也诸山皆有泉在碧
云寺者出高崖下渟而为池斲石为两螭首高下相吐
纳灌输支引入花木间所谓截浇竹里花分映岩前月
者也(予/诗)又引入诸庭户前循除流㶁㶁不绝瀹者溉者
饮者随在㪺取不烦远汲又前会为大池石梁跨其上
卷七 第 5b 页 WYG1285-0232d.png
金鱼大者尺许投饼饵呞之大小尽浮喁喁不畏人寺
四面皆绝涧闻某年敌入乡民收保于此赵君名讷汾
州孝义人已未进士志行高洁恬于进取仕至保宁守
即谢去其诗文有阳溪集其赠予诗曰吾爱王子猷相
逢意气投时因在公暇追赏共林丘乃道西山事也
  海岱记
予年十三四时从先君官东莱尝一至海上泰山虽未
登道中先君每指示之初不甚了了及过鲁境东方空
卷七 第 6a 页 WYG1285-0233a.png
旷远愈分明后读杜诗乃知所谓齐鲁青未了者为简
而尽也嘉靖庚申待罪按察又得奉遗轨寻旧游至以
六月诸僚间相邀泛舟大明湖芙蕖盛开舟行翠盖间
自谓身在水仙之国渚沚间时有村落忘在城市一日
遂放舟出水门至华不注山而止城北古木苍然清溪
印月一时幽兴言不能状窃谓钱唐西湖不足以过也
华不注为历下主山诸山环伏此独孤秀山以远而妍
此山纯石不树而黛色可挹远近皆妍趵突泉今为午
卷七 第 6b 页 WYG1285-0233b.png
道数因送客至焉乔白岩尝因游此而起寻源王屋之
兴盖王屋山至高而险沇水发源其顶入太乙池而伏
九十里复见为东西两源所谓东流为泲者也俗传泲
源能出物以应人之求然率于三四月间盖春夏之交
泉脉腾沸而泲尤劲疾物随沸而上故馀时即否无他
神异也再出为趵突泉曾子固谓尝有弃糠于黑水之
湾者而见之于此正与泲源事同然子固谓岱北齐东
南诸谷之水汇于黑水柏厓之湾至于渴马厓下泊然
卷七 第 7a 页 WYG1285-0233c.png
而止潜流地中北至历城之西复出为趵突泉而不明
言其为泲水然历下发地皆泉实皆泲所过也潴为大
明湖注为泺水分为大小清河皆泲水也唐李贤谓泲
自郑以东贯滑曹郓济青以入于海然则人称绝于王
莽时非真绝也山东苦沟洫之政不修储泄无法故
旱潦无备可耕之处往往弃为蒿莱岁一不登民辄流
移须朝廷加意责成监司守令有以为之处而后可东
三府差胜于西三府然总不如河南也山东人人习
卷七 第 7b 页 WYG1285-0233d.png
武虽五尺童子亦能射有能修太公管仲之政他日未
必不如李抱真雄视诸方也临清南北襟喉山东巡
抚宜建台于此以镇之北敌尝窥觊宜有以伐其谋至赈
饥之法须遍入村落沿门唤集给票注簿示有期日使
按期而来不并聚一日然后依次给散则里老吏胥不
得作弊而穷民得沾实惠庚申年山东饥巡抚奏准发
粟赈贷予以此法行之又设粥于宁阳亲往监视同僚
多谓其过予谓朱晦翁在浙东单车却导从穷檐之下
卷七 第 8a 页 WYG1285-0234a.png
无不到故民隐无不知今犹患不能如此岂过耶景
王之国道出山东舟大小千艘用夫二万馀用七道民
壮皇筏夫沿河接递夫犹不足量派里县乡夫予虑其
扰则命乡夫且缓派忆昔为行人出使见夫役有一程
接代不至便哓哓有言及与顾钱则连行数程不称困
乏因知沿河顾募便可取足白于巡抚请尽罢乡夫巡
抚初未以为然及闻前路乡夫被王舟人逼索剥夺有
投水溺死者缢者逃者盖乡夫颇有衣装又惷懦故舟
卷七 第 8b 页 WYG1285-0234b.png
人得肆虐乃如予前议彼沿河人皆积猾衣缕盖形不
足腰里三升煤炒钱十数文舟人无所索王舟自平原
至沙河二千里一用雇募费省而人便半月而出境
有司可委托者多为同僚所占不欲与之争剩下典史
驿丞素署下考者予因呼而用之至则激之曰汝等自
新之机在今日皆叩首愿自效盖王府人役非此辈不
能与之言有以塞之使之安靖而过民不受扰足矣临
清知州为王府人围逼至欲自戕王舟夜过某闸束燎
卷七 第 9a 页 WYG1285-0234c.png
不续致问巡抚巡按安在孟知县至于被锁此可见矣
汶水自古东北入海以智力导引使南接淮泗北通
白卫实创自元人而成于我朝二百馀年岁漕四百万
石按期而至南北三千馀里官私一航阅月可达物货
相输有无相济故漕河国家之津脉有不通当求所以
通之之策若欲舍此而他求纵曰可济犹非至计况必
不可成如近日胶莱之议乎凡为漕河之患者有二曰
泉流之微也曰黄河之决也泉流之微起于泉政之废
卷七 第 9b 页 WYG1285-0234d.png
向也凡系泉源所在疏导以时沿河水匮闸堰储泄有
法尺寸之水尽为漕用故以一汶之流济千里之运而
未尝不足后七十二泉闻多堙塞储泄之法悉不如前
此可诿曰问诸水滨哉至于黄河决而南北皆有害决
而南则徐沛淮扬受其冲而祖陵尤可虞此莫大之患
而人犹狃目前之安卒无善后之策决而北方忧其害
漕而又忧至于废漕曰废漕者缪说也余阙固云人言
黄河北恐会通之漕废吾谓黄河北而会通之漕不废
卷七 第 10a 页 WYG1285-0235a.png
何则漕以汶而不资于河也此言可谓尽之然河势若
北而冲入会通则闸座皆废幸而通流则舟行闸面一
日数程暂若快意不幸而横决有决有塞至于断流舟
楫不通而水匮闸堰素费工力者皆为所坏修复甚难
此则害漕为势所不免故人言引黄河以济漕如调狼
兵以杀贼诚切喻也然河固不可引以济漕河未尝不
可导之使北何也天地之有四渎犹人身血脉之有大
经络渎者独入于海也今河淮并行河夺淮之道至于
卷七 第 10b 页 WYG1285-0235b.png
泛滥犹人身血紊经络此岂可谓天地之常也哉河水
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下流少缓上流必淤是以
海口积成大沙以河淮并行淮道隘小去不迅疾之故
也今海口之沙不可去上流纵筑堤防约栏水势安能
永久无事欲永久无事惟有纵之使北而已或曰河淮
并行几年于兹矣非不欲使之北不可北也吾谓不然
所谓不可北者若谓利害有不可则吾前既言之害漕
之害孰与祖陵之重智者尚当权其重轻况河虽北而
卷七 第 11a 页 WYG1285-0235c.png
漕可无害尚有策乎若谓河性不可使北则尤不通于
理不达于河势矣汉时河有徙决止在北方去禹故道
未尝相远汉武帝元光中河决于瓠子东南注钜野通
于淮泗武帝亲临决河公卿负薪卒塞瓠子筑宫其上
名曰宣防而导河北行二渠复禹旧迹而梁楚之地无
水灾平帝时大司空掾王横言秦攻魏决河灌其都决
处遂大不可复补宜徙完平处使经西山足东北入海
是前代定论固惟以复禹旧迹使东北入海为是矣后
卷七 第 11b 页 WYG1285-0235d.png
世不能如武帝远见决意瓠子之塞所以多河患孟子
曰禹之治水水之道也后世失其道而南岂河不可使
北哉或言禹九河故道在今沧瀛景德之境密迩神京
奈何引河患使近哉吾谓两京俱为根本重地以祖陵
言则南之害迫而难缓议以地势言则北之害犹赊而
可预图况太行西绕黄河又来朝拱京东钤钥益固岂
不有助于神京之壮反谓延患使近哉夫黄河治则不
难于修复漕河漕河复则不必复言海运今胶河之议
卷七 第 12a 页 WYG1285-0236a.png
虽罢海运之险尚未有极言其不便而止其议者丘文
庄公海外人故专言海运之利彼所计损失之少者岁
到之米数而不知海中漂溺之事无日不有太仓但责
岁到之数无亏而不问其他有司预有损失之虞安能
无倍嬴之输而舟卒民力元人视为痛痒不知者安尝
一一报之官而书之史乎以近日徐沛间黄水泛涨之
时犹有漂失乃改冬底起运以避此而况海中乎长运
之军岁无休息复驱之海情将不堪势又及民兵民俱
卷七 第 12b 页 WYG1285-0236b.png
困矣借曰募其愿者宁有几耶故闸河必不可弃海运
必不可行闸河惟通故南北货物交输官私船只络绎
两岸人民辏集两京津脉相通所以为国家全盛气象
若行海运则闸河必以无用而废闸河以无用而废则
南北货物官私舟船宁能如前日之通行乎两岸人民
必以无业而去宁复如前日之辏集乎自此浸成萧条
岂国家全盛之气象乎或又言兼行海运非欲废漕河
也漕河或有迟阻此不至而彼至且因以习知海道不
卷七 第 13a 页 WYG1285-0236c.png
亦可乎此又计之在者也闻太仓已有数年之储漕河
或有迟阻自有转般之法可行何事而兼行海运幸冀
于此不至而彼至乎况自经倭乱以来人心日坏盗贼
之变在陆地犹难尽防海中之事尤不可预料吾恐自
此生事而习知海道之人欲为寇备而先以启寇元人
之鉴固未远也胶莱河者源出高密县南自胶州分
流北至莱州府海仓入海自胶抵莱故名胶莱自淮入
海风帆一日夜抵胶入胶河至海仓入海风帆二日夜
卷七 第 13b 页 WYG1285-0236d.png
抵天津通计海洋之中不过六百里耳元人疏浚欲以
避东海数千里之险以末运安梗而止入我朝士大夫
以海运有风波之虞漕河或有意外之阻多言可开此
以为馈运别道而朝廷未曾试其利害万历中用尚书
刘公应节之言试而难成乃罢自是胶莱之议息矣因
记于此谚谓此河为铜帮铁底难于开浚又难于通津
旧议所以为通津之策者有二一曰两头海潮一曰中
路泉泺今勘河高而海下势本难通又南潮止及陈村
卷七 第 14a 页 WYG1285-0237a.png
闸距海口二十里北潮止及杨家圈距海口六十里过
风迅潮疾或至朱铺亭口不可为常且潮水倏忽长落
运舟宁无守候耽延况潮之所及有限乎此通潮不足
恃也泉泺之说初谓沿海郡县凡流泉湖泺皆可如漕
河引泉之法以时疏之赖以为胶河之济一曰沽河源
出黄县一曰张鲁河源出高密铁橛山众水所聚名曰
都泊即公孙弘牧豕处周百馀里中隐二三十泉可济
分水岭之艰一曰潍河水势极大冬夏常流亦名淮河
卷七 第 14b 页 WYG1285-0237b.png
谚曰胶翁淮母无媒不偶此三者实胶莱河之命脉也
今勘前项河泺最下之地为秋潦所归十月以后日渐
消耗至春月泉脉微细适粮运涌到之时虽置匮建闸
终不能使之源源而来此引河不足恃也乘潮引河皆
无足恃又况濒海之地上多积沙下多碙石沙在海中
者潮水涌进沙必随之而入沙在地中者畚锸所及沙
必随之而出土可荡尽沙则下沉非挑除所能绝亦非
堰闸所能障也至于碙石人谓锥不能入此又难于挖
卷七 第 15a 页 WYG1285-0237c.png
沙矣庚申冬与参政林君登泰山初十馀里皆高冈
至回马岭始峻拔车马不可上坐板舆用伏机可转数
人扛之二人挽之前者见后人顶后者见前人履底而
坐者常平计三百四十一盘四千三百七十四磴初望
高峰刺天有白云缥缈其间以为绝顶及到天关又在
踝下下瞰神悚至顶尚十里也时当雪后初晴千山之
巅犹白下视一气混茫上下一色恍如身坐水晶宫因
咏南轩张先生之诗曰人立千峰秋色里月生沧海暮
卷七 第 15b 页 WYG1285-0237d.png
云边噫大哉游乎日观峰五夜见日出唐人言交州望
南极才高二十馀度八月海中望老人星下列星灿然
明大者甚众乃浑天家以为常没地中者也人以平地
见日出而疑日观之事正犹未到交州者不见南极下
星尔林君问予孟子小天下之说予曰泰山特起东方
青徐兖豫适旋其趾人目力有穷使有神人立此俯眺
八荒则恒华嵩霍直相拱揖尔太行如几河江如带皆
历历在指顾间林君笑而不语又问天下之山无高于
卷七 第 16a 页 WYG1285-0238a.png
五岳者乎予曰以泰山观之陟而始知其高入而始知
其深奇峰峭壁乃隐乎回岩复岫之中其势之来者远
而郁盘者厚是以为诸山长雄臣仆后先而子孙环拥
匪直以其高也意五岳皆然不然五岳之外有他山尊
者矣予因又论古者山川之祀坛而不屋今乃人其形
宇其地又元君纵是仙灵不知于泰山何与使岳神反
若失位皆不合祀典所当釐正秦汉之君以不过风雨
得上封成礼为天之殊贶而今齐民杂揉亵渎已甚亦
卷七 第 16b 页 WYG1285-0238b.png
所当禁欲行而未暇也自至山东欲恭谒阙里而非职
事所经不得特至明年春始得至焉当别为记寻以谢
病归不复补兹为阙事云
  槜李记
嘉靖辛酉予自山东谢病归凡十有三载万历甲戌再
有浙西之命浙江久不设巡抚自有倭寇始复设而温
台宁绍杭嘉边海之郡各设兵备杭嘉湖兵备驻槜李
参将驻海盐备倭把总驻乍浦至汛期把总出哨羊山
卷七 第 17a 页 WYG1285-0238c.png
海洋则兵备参将并驻乍浦陆兵一营兵备标下中军
官领之水兵船百五十艘分为三枝各设水兵把总一
员统之一泊澉浦黄道庙谓之上关一泊海盐白塔港
谓之中关一泊乍浦西海口谓之下关大小汛期轮拨
兵船远出羊山许山与浙东临定直𨽻吴淞兵船会哨
澉浦在海盐之西宋元时通番舶之处城周九里有馀
军民杂居不及三之一人少不足以实城春汛时巡抚
发标兵一枝以协守且备东西应援秦驻山距澉浦海
卷七 第 17b 页 WYG1285-0238d.png
盐各十八里与浙东临观相对白塔山大步山左右环
拱岙内宛转可避风涛海盐居中两浦为左右翼乃槜
李之屏蔽也乍浦属平湖元时番舶萃此洪武初建城
设守但孤城悬筑平沙之上汤山临城敌若据之得窥
虚实城广如澉浦军不满千𣲖运粮饷又远粮户不运
本色西海口旧天妃宫开浦置闸汛毕收泊战船于此
自倭乱平三关改为四哨白塔港为一哨兵船九艘哨
官一人领之乍浦为一哨兵船八艘参将中军把总领
卷七 第 18a 页 WYG1285-0239a.png
之许山为第二层门户立为一哨用苍船二艘沙船小
哨船叭喇唬船共十六艘水兵把总一员领之以羊山
为第一层门户立为一哨用船如许山之数以备倭把
总亲督领之欲钱唐无虞当守附海之三关欲三关有
备先防大海之羊许但羊山去许山一潮许山去乍浦
一潮缓急难相应援且苍船二艘兵夫仅六十二人沙
船四艘兵夫仅百人小哨等船兵夫共百九十人以孤
䑸守此恐瞭望不及备禦不敷倘海贼有不由羊山径
卷七 第 18b 页 WYG1285-0239b.png
入内洋者则首尾不相顾矣隆庆元年有胡参将者汎
夜巡城忽见外洋大船无数此时守羊许者固不知也
倭船入寇必至下八山分䑸若东北风猛则向马迹西
南行过韭山以犯闽广若东南风猛则向殿前羊山过
淡水门以犯苏松若正东风猛则向大衢西行过乌沙
门以犯浙江而羊山正浙直交界之处两处兵船会哨
于此倭奴因粮于我每人止带淡水数觔乾粮数升若
绝其汲道坚壁清野使无所掠其计自穷矣海东之国
卷七 第 19a 页 WYG1285-0239c.png
日本为大五畿七道固彼侈言然汉史固已云百馀国
矣岂古分而后并与然虽闻有王亦不能统一其众贡
者其名市者其实寇则无常视吾有间无间耳亦多吾
人诱之无接济不来也嘉兴水兵叭喇唬船一十四艘
民壮兵二百馀名于嘉兴里河一带巡缉盐盗汛期调
发西海口白塔港以备遏击之用汛毕掣回仍旧巡缉
盐盗杭嘉湖三郡河港四通盐盗不时出没前船徒有
巡缉之名多分散各处虚应故事一遇贼势重大便称
卷七 第 19b 页 WYG1285-0239d.png
众寡难敌予至则不许分散督令合䑸定与信地某日
起某止某兵分一正一奇出哨还日面询有无盗贼曾
否擒获皆不能隐自此屡有擒获乃知盗贼是惟不缉
缉则无日不有缉惟不严严则何盗不靖闾阎被劫止
因保伍不严保伍若严盗无着迹之处彼欲劫一家谋
非一旦探听跐踏潜伏脱退皆有处所此有可入故彼
能来既不能察之于先及盗已入门而四邻不知知亦
不救使盗得以肆劫而去进退无虞若使一家有事比
卷七 第 20a 页 WYG1285-0240a.png
家声锣众巷皆应之比门壮丁执械而俟盗敢近乎予
在槜李申严此令境内颇靖与巡抚论兵事曰自到任
以来据各将领收补到新兵验多系四外去来无定之
徒有司地邻既不稽察纵使膂力中程武艺出色犹恐
将来未必得其实用况多具数徒滋坐食夫兵非练土
著不可人孰不知而不敢执者以临敌未必可用也窃
以为当以渐为之必其来历可知踪迹可保者始入选
则不必拘于土著而土著可以渐复此非稍属之有司
卷七 第 20b 页 WYG1285-0240b.png
不可也兵既渐归于土著而又使训练有方选锋可用
则渐可使自食其力而兵饷可减民力可宽矣巡抚虽
从予之言而不能推行予之意但以收兵属之海防同
知仍应故事尔钱唐江鸣潮杨子江暗潮钦廉日止一
潮琼海潮半月东流半月西流乃随长短星不应月桂
林圣水岩子时潮上午时潮落大抵气有翕张则潮有
长落天地之有水犹人身之有血也水由气以往来犹
血循脉以流贯也时刻不爽即一息四至之期也大小
卷七 第 21a 页 WYG1285-0240c.png
不同即春洪夏弦之道也日止一潮或半月东流半月
西流者亦犹两蹻之与两手迟速大小所见不同也沿
海卫所专为备倭例不运粮浙西之海宁即浙东之临
观诸卫自指挥庄端谋领杭州卫运船四十八艘彼时
犹承平无事嘉靖三十二年倭船四十二艘突犯海盐
龙王塘攻城几破巡抚乃查复旧制至隆庆二年腹里
湖州所复扳与本卫一十二艘近日指挥姚磐以为言
巡按萧公一时未察未及正也浙东人习于潮性水势
卷七 第 21b 页 WYG1285-0240d.png
他处人下海即吐浪眩晕故虽吴地亦募彼处之人且
南人懦弱彼独勇悍故南自闽广北及蓟镇皆募焉然
人一为兵则身不可复还于农而聚者不可复散他日
未必不为隐忧以兵而为贼其众不待招而聚其技不
假教而精闻蓟镇南兵非能冲锋禦敌也冲锋禦敌仍
须北兵则南兵何藉而富厚加之独无蓄不平之憾者
乎各处水陆要害之处设敌台所费不赀诚以事关防
守而事宁之后上下全不经心多就废坏予尝理会及
卷七 第 22a 页 WYG1285-0241a.png
之寻以迁官不及竟也海盐一带海塘外以捍海潮之
入循塘拒守墩堠相望可以禦海寇之登犯塘以里皆
良田富室烟火相望所恃以为外护者一塘而已石塘
缕砌缕砌者用石方尺馀长八尺或六尺纵而磊之取
海潮冲撼不动内厚筑黄土以衬之高与之齐厚必五
倍之若少工力石可冲撼潮必内侵石塘有罅土塘必
坏土塘内溃石塘不能独存予与参将阅操因谕众曰夫
战勇气也勇怯在人所禀此岂可以操演而得操演所
卷七 第 22b 页 WYG1285-0241b.png
以演习纪律纪律所以为战用也今日之操便须作真
战用如李广夜遇虎不知是石射之一发没羽习成此
等心力乃不枉却试言今日布营走阵之时猝有寇至
能不动乎不乱乎乱则有技击无以用之故操演务在
得其所以不乱而不在乎区区技击之间旗鼓行阵所
以操其耳目方员合散所以操其步武刀矢鎗法所以
操其巧力用志不分所以操其心胆古人操其外所以
操其内今人不知操其内其所以操其外者又未必如
卷七 第 23a 页 WYG1285-0241c.png
法众请言不如法之事予因言适来鎗手牌手各上台
演讫一套何处见得能否须鎗牌相角始见胜负在鎗
手以能中为胜在牌手以鎗不能中为善又如射古人
云必志于彀又曰省括于度故人初习射去势直者谓
之箭苗今汝辈高大其垛短其弓步箭势多高矗反下
戗撞之数何以望穿杨贯虱之技乎众皆服曰善富阳
以东山凡三折形如之字江流随之故名浙江蜀峡以
幽此以丽其山水之清绝则一也陆至富阳循江濒山
卷七 第 23b 页 WYG1285-0241d.png
趾道旁时有村落竹篱茅舍亦自不俗西兴里河用小
舟可以盘坝两岸青山不绝山下平畴远村时隐时见
炊烟与岚光相接人家夜户不闭舟中帘捲两面相对
忘倦越中山水之佳不可名状南充王宪副续之尝曰
山形止越山有动意缙云仙都亦奇境也峰峦秀绝溪
涧清驶人家堰石子截湍流以作水碓自舂水磨自转
甚巧一峰拔起于地高可百仞人云顶上有石池夏月
尝有莲华吹堕云同游者邑人藩参樊君献科宪副郑
卷七 第 24a 页 WYG1285-0242a.png
君文茂浙中无隙土但田少尔然利源尽多可不资于

  符台记
万历乙亥四月自浙西召为尚宝少卿以八月至陛见
伏睹天表甚晬语音清亮奏事皆亲答且闻于讲筵频
有所问具见睿性闿发谓宜因而导以讲学勤政之实
学不在章句如程叔子为说书乃今日讲官模范勤政
未论其远只如我孝宗皇帝日召大臣于便殿商议政
卷七 第 24b 页 WYG1285-0242b.png
事或于朝退或不时召见凡大政事大黜陟刑赏与各
处奏报地方重大事情令所司逐一面陈作何处分于
是内阁拟旨皆君臣面定使上益明习于天下之事今
经筵衍训一章日讲摘说一段止在文义口吻之间略
无感动开发之实恐不足以辅成圣学而常朝奏事日
限数起答以一语俨然而退君臣之间情意不接窃谓
古人朝而听政昼而访问夕而修令其在外亲政治近
正人之时多而退居深宫之时少则逸豫无自而生今
卷七 第 25a 页 WYG1285-0242c.png
内阁调旨六部拟议上虚已受成固可以无误然非所
以习上于忧勤而经练于世事也周官有典瑞今尚宝
之职也周官宫正宫伯掌宫中之环卫直宿为之名籍
比其在否今每日查点守卫官上自勋臣皆赴司押字
凡直宿侍卫有违误者本司得紏奏犹周人之意也定
额卿少卿各一员丞三员洪熙元年以蹇义子蹇荃为
尚宝司丞大臣荫子为丞自荃始宣德五年以夏原吉
子瑄为尚宝丞食俸不管事正统元年瑄陈乞管事陈
卷七 第 25b 页 WYG1285-0242d.png
乞管事自瑄始然则祖宗以来恩荫增设止于为丞犹
不管事后虽管事计其升擢必有所限嘉靖中严世蕃
乃升至侍郎掌司事后徐璠升至太常卿不掌司印璠
弟琨以少卿九年考满加四品服俸不掌印时掌印者
予也司中故事漫记一二永乐十九年都督苏火耳灰
被召不解刀为本司少卿张伟所劾奉圣旨当初长孙
无忌是唐太宗舅宣他误带刀上殿也罪了他我使他
出去罢又永乐十六年旗手卫指挥上直不到经历开
卷七 第 26a 页 WYG1285-0243a.png
称患病本司劾奏奉旨把那经历收下锦衣卫着太医
去看那两个病的指挥委实病饶他说谎剐了守卫之
严如此御宝旧置者十有七曰奉天之宝郊祀用之曰
皇帝之宝诏赦用之曰皇帝行宝册封赐劳用之曰皇
帝信宝诏亲王大臣发兵用之曰天子之宝祀山川鬼
神用之曰天子行宝封外国及赐劳用之曰天子信宝
诏外国发兵用之曰制诰之宝制诰用之曰敕命之宝
凡敕末云故谕者用之曰广运之宝凡敕末云故敕及
卷七 第 26b 页 WYG1285-0243b.png
黄选勘籍用之曰御前之宝御前杂事封识用之曰皇
帝尊亲之宝册上尊号用之曰皇帝亲亲之宝赐亲藩
书用之曰敬天勤民之宝敕谕来朝官用之曰表章经
史之玺曰钦文之玺其曰丹符出验四方者则钤敕封
者也太祖高皇帝御制尚宝司官诰曰宝乃乾符也昔
列圣握而统寰宇故为神器特谨以示信然非忠勤无
伪之士安可职于尚宝者耶诰今勒石朝房诸衙门事
必商之于内阁其来虽久然使九卿能守正执议内阁
卷七 第 27a 页 WYG1285-0243c.png
亦无如之何如吏部升官内阁欲有所私而吏部不肯
弘治以来此风犹存高新郑欲快已意以内阁掌吏部
事者至于数年大略快恩雠及为门生狎客开骗局者
甚多也万历丙子某月御史刘台疏劾大学士张居正
罪状一谓倾谋逐去高拱一谓私许成国公朱希忠身
后恤典一谓援引张四维入阁张瀚入吏部一谓创为
随事考成之法欲以总揽威权及因御史俞一贯不听
指授借回道考察之例谪调南京一谓辽王获罪迁发
卷七 第 27b 页 WYG1285-0243d.png
居正有力一谓居正诸子夤缘科第一谓湖广乡里亲
戚及官于湖广但为居正所私厚者无不拔置要路一
谓排抑言官一谓于原籍大起私第骚动一方一谓黄
州生员之事以私意拟旨重处一谓居正之贪不在文
官而在武臣不在腹里而在边鄙疏上居正上章自辩
且求退有旨慰留而刘御史罢为民后张竟事败有刘
疏之所不尽者一朝发露无馀盖自慰留之后心胆益
大至闻父丧不肯丁忧其心死已久矣安得不倾覆哉
卷七 第 28a 页 WYG1285-0244a.png
内阁无公座惟东西两凳相对尚宝司独设公座亦东
西相向到任之日守卫官庭参皆坐受朝退侯伯赴司
画字送迎止檐下仍候本司官入阈乃退尚宝司之西
近城角者为六科廊相传六科旧亦在内不知何时移
出于外今六科署事之处乃直房也亦无公座震泽长
语谓李文达自吏部入内阁欲正南向之位彭文宪阻
之谓禁中无南面正不知文渊阁乃大学士办事之所
非翰林内署之名翰林院已设有诸学士公座故内直
卷七 第 28b 页 WYG1285-0244b.png
无之不但以禁中无南面而已假令国初设内阁时便
定为内署许设公座亦止当如尚宝司东西相向无南
面之理李文达固一时不考而彭文宪亦不及此何耶
南京魏国公家以太祖尝幸其第至今中门不开中堂
不坐岂论事久近哉
  荫河记
金坛之浸洮湖为大环湖而居者五叶为大五叶旧名
堕庚以星陨得名去湖心大涪山约十里许元至正间
卷七 第 29a 页 WYG1285-0244c.png
遗碑犹在今寻堕庚故趾已沦湖中而自五叶望大涪
则远几二十里矣盖由湖水冲激侵蚀而然湖在金坛
之南袤百馀里又名长荡湖与宜兴溧阳分界上流则
方茅诸山之水近则白龙钱资诸荡由大浦方洛下汤
燕渎湖头诸港以入焉所入既广而由宜兴入太湖所
从泄又太迂缓故濒湖多湖侵之患舟遇风浪多覆溺
之患冬月又涸不可舟而有事于县邑者又无他水道
可达由陆则官私输将之远负戴之劳无如五叶者民
卷七 第 29b 页 WYG1285-0244d.png
之病此久矣万历庚辰议浚荫河一道取外可以避险
内可以通舟以其土厚筑陂防栽植芦柳又可以杜湖
侵之患于时人心尚未协会农事兴中作而罢至邑侯
东阳许公下车首问地方利病具知前状旬日间一再
临其地亲行相度又设募夫法人甚称便乃分地赋功
集一方之力而人不知自方洛港至湖头港五十馀里
踰月而工成父老以此役非许侯不成又虑久而脩浚
不时或至于废必分地而任其事河有堙塞则疏之芦
卷七 第 30a 页 WYG1285-0245a.png
柳有疏薄陂防有缺坏之处则修之禁其不时采伐者
勒石立之道旁庶可以垂久远而请予为记予惟古者
川有疏导泽有陂障田有沟洫皆掌在有司以为民政
所急而不敢少慢至于两汉犹知以河渠为重若召信
臣守南阳时行视郡中水泉开通沟渎以广溉灌民得
其利蓄积有馀载在循吏传以为称首而后之君子罕
复究心焉或行之而不善如妨夺农时起役不均赋功
无法以一方而骚动一县或轻信偏听兴难成之工或
卷七 第 30b 页 WYG1285-0245b.png
利于此而害于彼则未为民利而先为民病如近年之
兴水利其得失盖难掩于人口也许侯于动众之事必
酌于人言合于众愿然后为之故动而有成成而为利
如此昔夫子之论政以为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则惠而
不费择可劳而劳之则劳而不怨以此为五美之二岂
非从政者之法程与予故因父老之请而详为著之许
侯名弘纲万历庚辰进士先任绩溪以贤能改任金坛
先后五载入觐首膺卓异之典还治未几即内召既行
卷七 第 31a 页 WYG1285-0245c.png
而王生尚廉雅好义实来为介以许侯之德尤不可忘
赞予为记云
  游茅山记
易曰地势坤高下相因地势则然但人不觉耳由平地
而有丘陵由丘陵而有山岳人在平地望远山其高下
相较若不相远至登最高峰则向之所见皆出其下有
若培塿者金坛在茅山之东尽处由县西门出可三十
里始有陂陁由此至茅山四十里皆长冈起伏不断渐
卷七 第 31b 页 WYG1285-0245d.png
进渐高茅山乃从石上起峰尔山势行而不止大势为
金陵拱护万历癸未四月与吴郡缪仲淳约同游仲淳
与予仲子肯堂先一日往至所谓良常山者俗传秦始
皇所临幸处山不高亦无甚奇绝疑非古之所谓良常
也次日与仲淳登第一峰绝嵿俗名大茅峰帢帻山俗
名了髻山正与第一峰正面相对方山宛如几案访所
谓龙池者在真君殿侧方广仅数尺水且涸矣疑宋时
祷雨求龙处不在此也东口戴家山有泉一道出自第
卷七 第 32a 页 WYG1285-0246a.png
一峰下至石子涧奇石巉岩水行石间春夏有雨时水
势尤盛景韵尤奇虽近在道旁而人不识也山下富人
引水作碓磨又因以溉田予与仲淳入孔氏别业观水
磨甚钜挽非数人之力不能动乃知水势盛时磨自转
水力之劲有如此也又泉一道自元符宫下流经华阳
洞名曰洞泉西流至曲林馆过崇禧宫侧由西风桥下
入赤山湖又泉一道出第一峰后半山天心庵至关王
庙下流经曲林馆入赤山湖而有泉仰出于平地者尤
卷七 第 32b 页 WYG1285-0246b.png
奇宛似历下珍珠泉俗所名喜客泉者也凡茅山有泉
而人不知导引故多堙塞所谓华阳洞者陶隐居云此
山本号句曲其下是第八洞宫名曰金坛华阳之天周
回百五十里分置三府前汉元帝时咸阳三茅君得道
来居于此然则所谓洞天者岂可以尘寰幻迹求哉陶
君所谓拓寓地空亘涂水脉辟闱风岫通气云巘意非
仙灵孰能到而今人称洞有二一在崇寿观后一在元
符宫东皆无异会稽禹穴人又称洞口有石掩塞愈入
卷七 第 33a 页 WYG1285-0246c.png
愈宽予皆未及试也洞上树生石罅有似纯石无土洞
泉至五云观前汇为方池池侧有连理木上合下开至
紫阳观访道人左熙熙本山西人商游江左家遭地震
之变无家可归遂学道入茅山紫阳观闭关不出者数
年近复结一小庵于旧庐之旁昼夜危坐一龛有终焉
之志云按茅山志云秦始皇登句曲山北垂叹曰巡狩
之乐莫过山海自今以往良为常矣群臣皆曰良为常
矣因名山曰良常山据此则良常此句曲也今所谓良
卷七 第 33b 页 WYG1285-0246d.png
常者去茅峰十里又甚小乃俗传误尔
  姜氏义学记
义田义学其事相因犹古者有井田必有学校而自王
公以下至于士庶人又莫不有宗法以收族是以人心
有所维系而教养之法得以行焉程子曰宗子无法则
朝廷无世臣又曰立宗非朝廷之所禁但患人自不能
行之张子曰宗法若立人人各知来处朝廷大有所益
盖公卿各保其家忠义岂有不立忠义既立朝廷之本
卷七 第 34a 页 WYG1285-0247a.png
岂有不固今公卿崛起者止能为三四十年之计造宅
一区及诸所有身后遂族散其家不传则家且不能保
安能保国家二先生之言可谓深切夫有宗法则无私
财无私财则安有义田之名义田盖起于宗法之废而
欲通其有无以统理族人则犹有古之遗意也古者闾
党犹相收恤况族人乎春将出民里胥平旦坐于右塾
邻长坐于左塾毕出然后归夕亦如之入者必持薪樵
轻重相分班白不提挈是古人之于民出作入息必有
卷七 第 34b 页 WYG1285-0247b.png
教况其家之子弟乎宫保大宗伯凤阿姜公能以宗法
统理族人又置义田以赡不足设义学以教之疏请于
朝特蒙俞允则程子所谓宗法朝廷所不禁但患人自
不能行之者公可谓能行之矣辱不鄙以义学见属为
记公凡事以身为教族人所素信而从奚待于不佞之
言虽然若因公之倡家家有同公之志者则张子所谓
于朝廷大有所益者未必不于今亲见之也敬以是应
公之命为义学记
卷七 第 35a 页 WYG1285-0247c.png
  南京大理寺题名记
刑官在虞曰士孔安国曰理官也在周曰司寇而其属
仍为士晋文公使李离为理理犹士也秦始置廷尉汉
景帝更名大理武帝复为廷尉哀帝复为大理后汉晋
宋复为廷尉隋唐复为大理名虽数更所掌则一自三
省九寺并设有刑部而又有大理刑事所主颇不一至
我太祖高皇帝稽古建官六卿分职又设都察院通政
司大理寺通为九卿各举其职毋得相压载于祖训刑
卷七 第 35b 页 WYG1285-0247d.png
部都察院大理寺号三法司周垣象天之贯索曰贯城
在京师者于宣武门之西在南京者于太平门之北凡
刑名之事必归法司他司无得干预而大理专主审覆
两法司之事情法未合罪囚称冤驳至再三必归于平
允而后已则尤我圣祖慎重刑狱之深意也其敕法司
欲其以身心法天道狱清而无事心静而神安以玄武
之澄波印钟山之苍翠虽飞巢颠而走窝下亦莫潜毫
釐其以为刑官察见隐情之譬也为训至矣故事列官
卷七 第 36a 页 WYG1285-0248a.png
题名于石而虚其左方自洪武以来凡若干人丰城杨
公尝有记万历癸巳前任卿乌程沈公之后左方已满
议再立石不佞适承乏嗣事宜识岁月以俟将来乃本
杨公之意而为之申言曰河东薛先生文清公本朝理
学名臣之冠其立朝本末具载国史而其为大理也知
有法而不知有权势知为天下持平而不知有身之祸
福此其所由来者深矣执法殆不足以尽先生也先生
尝以敬名轩窃窥先生之所以造道成德与所以施之
卷七 第 36b 页 WYG1285-0248b.png
莅官及物者皆有得于此先生之学有得于敬在理学
诸公之言可徵其体验之言则具在读书录中书曰式
敬尔由狱又曰敬忌罔有择言在身此又非先生之所
以为法官而能心乎皋陶之心者乎闻之先儒曰心在
焉谓之敬凡事皆然而于刑尤重故曰君子必尽心焉
尽心者非止于不失有罪也惟刑之恤求其生而不得
刑期于无刑如是而后尽也此皋陶之心也先生以景
泰初尝任南寺寺丞莆田黄公巩尝大书敬轩二字榜
卷七 第 37a 页 WYG1285-0248c.png
于厅事以寓仰止之意樵谨再立于寺之后堂樵于二
先生无能为役窃谓黄公之榜诏我实多朝夕瞻对服
膺勿失庶于圣训身心法天狱清无事应象贯索之意
为无负云敬以质之右丞嘉禾朱公朱公是之遂为之

  敬轩记
薛文清公尝任大理故寺之后堂及官舍皆有敬轩
之榜说具予题名记中予以万历壬辰十二月自光禄
卷七 第 37b 页 WYG1285-0248d.png
徙官进而莅事退而燕居皆与敬轩相对呜呼于斯而
不有所进则有负于此来职思其居学之大者即日用
应接学不学之人所趋异焉有其事虽小而心在焉则
中理心不在焉则差缪随之察理精者虑事审况其大
者乎甚矣学之为急也学者存心致知而已存心致知
之道敬而已义理人心之固有苟得以尊严国家教化
之宫而变其学者之耳目者于此不为无助也讵不信
夫又于苍龙之方建坊以表俊造之升进者坊本诸台
卷七 第 38a 页 WYG1285-0249a.png
为姜公建姜公谦不以自居而公诸学通列前后诸名
流于上辱学谕朱君以书来见属为记盖以樵在邻壤
为能知其国故而有以示诸后也顾不佞岂足以承之
既辞不获乃拜手而为之言曰昔鲁侯作宫泮水有颂
今穆穆在上明明在下凡所兴建皆奉宣德意无非天
子之功诗曰明明鲁侯克明其德既作泮宫淮夷攸服
矫矫虎臣在泮献馘淑问如皋陶在泮献囚古者文武
一道使民兴贤教民即戎皆出于学故受成献馘莫不
卷七 第 38b 页 WYG1285-0249b.png
在学今天子克明其德出鲁侯万万云阳之士被岂弟
作人之功无愧朴棫之诗所咏又岂鲁之多士所能望
其髣髴将来辅佐休烈允文允武惠此中夏伸威漠北
献馘献囚必由学出其时有思乐泮水而作颂者必以
兹举为兆以吾言为徵是奚可以无纪也朱君名邦喜
大器当远到董是役者为杨丞名某学事非有司不成
例亦得书万历十九年夏四月十一日记
  阅外城记
卷七 第 39a 页 WYG1285-0249c.png
万历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同内外守备参赞部
臣阅外城予以摄工部事出太平门尚书徐公以摄兵
部事出神策门予以五鼓尽至观音门官厅俄而守备
邢太监泰宁陈侯相继至既而尚书徐公至黎明循垣
内东行垣皆国初蒸土所筑极坚厚上以蜈蚣木出檐
覆之以瓦岁久土有剥落木瓦有颓坏则脩之至今垂
三百年外郭周百八十里包罗山谷诚前代所未有也
北面一带因山为险据江为守自观音门而东绕钟山
卷七 第 39b 页 WYG1285-0249d.png
之后而左皆冈阜不断在东北曰姚坊门又南曰仙鹤
门又南曰麒麟门地势渐平钟山侧看成峰横看成岭
摄山后峙青龙左绕石城右距天印为案于此行颇得
其形势之的而知我圣祖于金陵定鼎于钟山卜吉以
为万年之藏圣鉴高远非寻常可窥也是日由南出者
为协同守备刘监丞定西蒋侯起凤台门又东曰夹冈
门又东曰上方门又东曰高桥门南北两路同会于沧
波门有官厅曰阅城会所内外守备兵工二部堂序坐
卷七 第 40a 页 WYG1285-0250a.png
饭毕予与徐公入朝阳门道中审见钟山蜿蜒扶舆众
山环拱南面空阔秦淮流于前大江绕于后沿江诸山
又皆遥为金陵拱护其面势与寻常所见不同盖从高
而下始得之也归至工部与四司官议修城事颇言修
内城易脩外城难内城纵有崩坏旧砖多存用砖灰脩
补新旧即成一片势自坚久外城原以土筑土有剥落
用土坯帮砌不久即坏后易以砖土外帮砖虽可暂支
一时而砖土原不相入寻亦崩坏若欲永久不坏须如
卷七 第 40b 页 WYG1285-0250b.png
北京外城一如砖城之法里虽用土筑外则用砖实砌
非帮砌之比故得坚久但北京外城止南三门一面南
京外城则连旦辽阔其功实难周书毕命曰申画郊畿
慎固封守周礼大司徒乃建王国制其畿方千里而封
树之有掌固司险掌疆封人之官掌修城郭沟池树渠
之固颁其士庶子及其众庶之守郭即今之外城所谓
沟池树渠之固恐大略如今边墙之制有墙以限隔有
墩台以瞭望拒守有渠以环之有树以固之墙之比城
卷七 第 41a 页 WYG1285-0250c.png
易脩而亦足以为守比城易脩者以用土筑而不用砖
也欲其足以为守须备前所云四者而后可以经久则
在当事者以意损益而已
  阅内城记
是月二十五日阅内城内外四守备兵工两部堂会于
通济门黎明登城如前分阅刘监丞蒋定西由西历聚
宝门三山门石城门清江门定淮门仪凤门予等由东
历正阳门朝阳门太平门神策门金川门钟阜门而会
卷七 第 41b 页 WYG1285-0250d.png
于净海寺寺在城外据狮子山趾狮子山在城内即国
初建阅江楼处是日颇尽金陵大观盖内外远近毕见
也通济之外秦淮为池雉堞不甚高径不甚阔仅容两
马俯视甚峻而基实弘阔瓴甋两面厚可丈馀而附墉
之土则长坂天成阔十馀丈虽不设敌台亦无虑也至
正阳门下舆而过旭日初上朝烟未消南望郊坛北望
大内如在图画自朝阳门而北则钟山在外隆广山在
内城贯二山之间包山而过孝陵中松柏参天溪谷逶
卷七 第 42a 页 WYG1285-0251a.png
迤历历可数隆广山盖钟山之支陇石崔巍亦多古木
有巡山官军跪迎山上道中见松柏枝干多作虬龙之
势皮似鳞甲在动植二物中恐亦得气之相类者欤城
随山势此处独高历级而上东北折处为孝陵后门自
此而西至太平门城皆在冈陇之上太平门居隆广覆
舟二山之间门外长堤数里为三法司面城临湖而在
钟山之趾玄武湖在覆舟山之后城亦包山而过自此
至鸡笼山冈陇不断城皆因山而临湖湖逼山趾城与
卷七 第 42b 页 WYG1285-0251b.png
湖相逶迤盖至鸡笼山之尽城不复西别筑城下循湖
而北为神策金川二门盖至此始为城之极北处也城
降于鸡笼之后者一等有便门历级而下自此玄武湖
之曲折始得尽见新旧册库在湖之中此处最深湖连
亘太平神策二门之间环湖村落栉比土田畦垄方整
宛如棋枰自此而西则大江迤逦而东绕出帝都之后
逆江而上皆山也江山之险实天造地设传曰天险不
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设险亦
卷七 第 43a 页 WYG1285-0251c.png
因乎地险汴为四战之地所以不可都也金陵以江为
险人之所知而用险之道人或未尽知六代南宋虽偏
安即其保守一隅能却敌而制胜如周瑜王导谢安韩
世忠虞允文者亦有用之之道矣自金川北绕狮子山
于内雉堞东西相向亦建二门曰钟阜仪凤金陵在春
秋时本吴地越句践灭吴筑地于长千里俗呼越台楚
置金陵邑于石头金陵有城邑自此始秦始皇以望气
者之言凿方山断长垄以泄王气其河源二一出句容
卷七 第 43b 页 WYG1285-0251d.png
华山一出溧水东庐山合流入方山埭自通济水门入
都城南经武定镇淮饮虹三桥西出三山水门沿石城
以达于江乃今所名秦淮者也东汉末以秣陵地封孙
策为吴侯至弟权据有江东筑石头城因山为险扼江
为守即今石城门一带尚其遗趾也改秣陵为建业建
安十三年移丹阳郡治建业遂徙都焉都城在淮水北
五里据覆舟山西倚石头以为重后带玄武湖以为固
前栅秦淮以为阻今颇言其地实得面势之正南五里
卷七 第 44a 页 WYG1285-0252a.png
至淮水有大航门宫之后有苑城晋所谓台城即此也
赤乌四年东凿渠名青溪自城北堑泄玄武湖水九曲
西南入秦淮今仅存一曲而已金陵建都实自吴始其
故迹大略具于此矣
  智居楼记
南京都察院后堂之北有敬亭立洪武八年敕谕碑敬
亭之北有智居楼名取敕谕中语也澹庵朱公创之洪
溪衷公助成之而未有记也按敕谕云肇法司于玄武
卷七 第 44b 页 WYG1285-0252b.png
之左钟山之阴此言其建置之初意也又云贯城法天
之贯索七星如贯珠圜而成象又云中虚无凡星则刑
官无私邪政平讼理故狱无囚而贯内空又云若凡星
处其中有数枚者则刑官非人又云若中有星明亮者
则贵人无罪而狱此言设置贯城取法天象欲刑官法
天以从事也又言狱清而无事心静而神安以玄武之
澄波印钟山之苍翠虽飞巢巅而走窝下亦莫潜毫釐
动见其真智人居是能不开怀抱而长啸终日引觞侣
卷七 第 45a 页 WYG1285-0252c.png
酌以快今生汝其敬哉此言刑官能称其职斯不负建
置之意也夫夙夜兢兢业业使刑必当罪人不犯法则
狱清而无事心安而身亦安斯可以当智人之称居是
焉者岂易易哉万历二十三年六月蒙简任右都御史
涖事之暇登是楼则圣谕所状景象宛然在目盖钟山
之盘郁紫气之郁葱于是楼尽见于远望尤宜而玄武
之澄波前抱而右绕亦于是得其大观居是焉者思智
人之义以职思其居将不又有进焉者乎都察院之职
卷七 第 45b 页 WYG1285-0252d.png
肃百僚贞百度纪纲攸系世道攸赖其任责盖又不止
刑名之一事矣樵自刑曹进此惧弗胜焉实书铭座右
以自儆又念前政二公名楼之意不可以不著也因僣
为之记万历乙未七月癸酉金坛王樵记
  延陵吴氏祠堂记
古之庙制上下有等今制品官许立家庙士庶得立祠
堂所祀高曾祖祢则同惟始祖之祭未有定论先正罗
文毅公尝言人情不忘其所由始故始为宫室者祀之
卷七 第 46a 页 WYG1285-0253a.png
始为稼穑者祀之始为饮食者祀之凡有功生民者皆
祀之况吾身之所始乎焉可废也予感公此言始立始
祖之祠断自可知者自高祖以上凡得五世馀莫能详
亦不敢妄有援附谨传信也金坛吴氏相传延陵旧家
正统中乐清公始以宦迹著事载邑乘家有祠大意颇
与予家合一日其裔孙文学宗周来以记请予惟程子
尝言立宗非朝廷之所禁但患人自不能行之今人家
始迁及初有封爵仕宦起家者皆可为始祖以准古之
卷七 第 46b 页 WYG1285-0253b.png
别子又以其继世之长子准古之继别者世世相继以
为大宗统族人主始祖之祭其馀以次分为继高祖继
曾祖继祖继祢之小宗此立宗之大法人皆可行者也
所贵于立宗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
无欲有以统理族人而不使其散越失道也呜呼知此
者知祠堂之非徒设矣丹阳大宗伯姜公置义田立义
学予愧力未能行姑因吴君之请而以是告之记祠堂
而及宗法者传曰上治祖祢尊尊也下治子孙亲亲也
卷七 第 47a 页 WYG1285-0253c.png
也旁治昆弟合族以食序以昭穆别之以礼义人道竭
矣又曰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
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呜呼知此则知宗法之有系于祠
堂矣
 
 
 
 
卷七 第 47b 页 WYG1285-0253d.png
 
 
 
 
 
 
 
 方麓集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