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三
卷四十三 第 1a 页 WYG0383-060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路史卷四十三      宋 罗泌 撰
  馀论六
   孔子生日
何惑乎儒学之衰乎皆儒者之不自尊其道之所致也
夫圣人之礼法行乎天地之间万物赖之而相生养者
也一日或息则日月为之孛蚀阴阳为之错缪山川企
走咸失其所岂止臣贼其君子贼其父而已哉顾佛何
卷四十三 第 1b 页 WYG0383-0607b.png
为而且与之分曹而抗衡邪今夫峨进贤曳珩玉享太
牢而踞屋者其贵大亦极矣孰非先圣人之赐哉奈
何乘高骧道庙阙则枵然不之顾睹笾豆仆沟塉则恝
然不之省而崇佛教奉缁侣则至于麋捐跼蹐日虔祷
月施给犹以未惬是何耶惟其学识不至衷无所见而
将以图荒唐之妄福也夫释氏果能以福人邪则王公
大人今日贵大不由佛教而顾以进其身润其家者一
本先圣人而取之亦不知义命矣异时有假守古上饶
卷四十三 第 2a 页 WYG0383-0607c.png
款孔庙者目老桑门舞肘而过执而访之曰吾由佛刹
未始不肃而得无状则对曰儒自敬我教而不自知其
所以敬我有佛书未始漫泄方其暇时珍藏什袭皈之
敬之及其出也又非盛服焚礼则弗敢以诵而今横舍
经籍取具污毁狼籍靡所不至斋阁为聚讼之宫庭庑
乃博塞之阈何由兴起守闻而忸之从而谢焉以今都
邑横舍实为无统所谓养士一皆无赖莫适者窃食其
间而所藉生徒则皆先进之徒多方占寄以为他日罹
卷四十三 第 2b 页 WYG0383-0607d.png
宪免责计成才乌乎出哉尝试语丧释氏有所谓四月
八日固非其实而走天下之人沈道虔辈累世奉事至
推宅以为寺四月八日广设圆像举室恸哭流风如此
而孔氏有一初度之辰曾无记者非惟无记正亦自不
之知夫孔子之道固不俟此以轻重逢掖之徒亦岂以
斯而较彼然道尊在于师严而礼义存乎爱敬诚使天
下横舍能因夫子初度之辰略为之识庸何伤(四月八/日亦非)
(实定之日详/发挥恒星说)予曩绎齐书见臧荣绪以宣尼庚子日生
卷四十三 第 3a 页 WYG0383-0608a.png
每以是日陈五经而拜之未尝不仰之也奈何夫子一
诞生之日史传纪载靡有定恪珞琭子云宣父畏以元
辰而五行书论孔子以庚戍年二月二十三日庚子甲
申时生按庚戍乃鲁襄公之二十二年是岁周灵王之
二十一年而长历其年二月二十三日实为庚子以哀
公之十六年壬戍岁四月己丑卒乃敬王之四十三年
享七十有三龄然公羊传乃于襄公二十一年书十一
月庚子孔子生榖梁传则系于十月之后盖十二月二
卷四十三 第 3b 页 WYG0383-0608b.png
十二日之庚子也是岁闰申以元术论节过在子可以
庚戍语然或以为十月庚子则是今之八月乃襄公之
二十一年而灵王之二十年也然岁在己酉则为年七
十有四不得为之庚戍故刘外纪谓孔子年七十四虽
然公羊子言十一月是月固无庚子以孔氏家谱及祖
庭记等所以俱云二十二年十月庚子乃二十有七日
故林开以为庚子之月节虽已过不知周正乃今之八
月亦非得云二月矣今定著八月二十七日为先圣人
卷四十三 第 4a 页 WYG0383-0608c.png
孔子生日
   鲜卑乌丸
鲜卑者东胡也汉初败于丐奴退保鲜卑乌丸之山曰
鲜卑亦曰乌丸(隋图经云卑在柳州东南二百里又棘/城东塞外及辽西北百里亦有鲜卑山)
露宿莽饮桓灵之际尽并北丐奴地光和中乱檀石槐
种为小种鲜卑破之魏初莫护跋部入辽西从讨公孙
渊封国于大棘城之北曰步摇子本延为左贤王孙徒
河涉归渐华风进拜单于二子长曰吐谷浑以马致国
卷四十三 第 4b 页 WYG0383-0608d.png
甘松之南孙叶延为吐浑氏官俗颇同中国及卒兄弟
继立至夸吕号可汗百馀年还为慕容氏(慕容钟都督/录尚书事奔)
(姚兴兴拜始平太守归义侯自永嘉建国为吐谷浑随/有伏允死顺为可汗顺子诺曷钵立封青海国王死子)
(忠立忠死子宣超立袭可汗号生曦皓卒子非嗣龙朔/三年土番并其地散徙朔方河东境俗谓退浑凡三百)
(五十年/国绝)次若莫瘣迁徒河之青山以大棘城帝颛顼之
虚徙焉(元康/四年)教农桑修政令徵儒生抚华裔四远归之
乃立四郡统焉子皝遂王燕前燕后燕南燕皆其别也
   唐国望都(尧山/)
卷四十三 第 5a 页 WYG0383-0609a.png
唐今中山之唐县也按舆地广记尧为唐侯于此汉属
中山国今中山之新乐皆故汉之唐也有尧山唐水南
有望都城望都里东北有中山故城一曰广唐城张曜
中山记之中人城也望都城东有尧故城俗呼为尧姑
城世纪以为庆都山在望都南张晏皇父谧皆谓以升
尧山南望都山因曰望都相去为五十里今在唐县东
北五十四里俗呼孤山一曰豆山而十三州志唐故城
在卢奴北七十五卢奴今之唐也郦元云城去望都城
卷四十三 第 5b 页 WYG0383-0609b.png
八十去中山城七十推验宜为唐城北去尧山五里与
七十五里之说合然城南无山以拟都山于是欲以唐
城为望都城而北又无城以应唐城乃以唐城东南十
五高昌城为望都城盖不知道里之误也虽然唐之为
名在在有之而平阳安邑亦皆曰唐平阳即晋之临汾
正乃诗之唐国有姑射山按九域志唐水之上地正名
翼一曰绛而总曰平阳成王灭之以封叔虞后更曰唐
安邑今𨽻解故绛之翼城城西二十有唐城又并之平
卷四十三 第 6a 页 WYG0383-0609c.png
晋北二里有故唐城寰宇记为唐尧所筑夫平阳乃丹
朱之封也徐才国都城记及元和郡县志皆云翼城唐
国帝尧裔子所封而晋阳县北二里亦有故唐城云尧
所筑即燮父之所徙而河北县南百二十八又有故尧
城九域志威胜军之临漳城风土记亦云尧筑而邢之
尧山县汉之柏人西十二有南蛮古城今相有古柏人
城九域记引世纪为尧都县东北二十二有柏乡城故
与赵都柏乡县东西中分城冢记言尧所置有尧庙谓
卷四十三 第 6b 页 WYG0383-0609d.png
尧登此览洪水访贤人者又河东之南二十八亦有尧
山上有尧城水经以为唐尧所理而雷首亦谓之尧山
有尧祠唐之尧山亦有尧祠张朏齐地记以为巡狩所
登而河清西南八十五瑕丘东南七里洙西与滑之灵
祠皆有尧祠上党长子亦有尧水尧祠集古录记尧祠
碑二皆在济阴九域志济阴乃今有尧沟而九州志曹
为尧庙尧之所开而名若寰宇所记尧迹尤多尧舜之
祠天下不胜多矣张朏皆以为巡狩之所记有所不得
卷四十三 第 7a 页 WYG0383-0610a.png
尽有如东海县西北三里谢禄山上尧庙乃太始七年
刺史刘崇之所立自以为尧后为之此类尤多今荆湖
南北江西两浙桂阳永明二水以来祠场不可胜纪广
记皆不能录
   克明峻德(至/)时雍
圣人之德固无待而自明尧帝峻德所以克明者德性
之明足以胜己之私而已大学说曰克明峻德自明也
不明尔德时无倍无侧尔德不明以无倍无卿此所以
卷四十三 第 7b 页 WYG0383-0610b.png
为幽也惟峻德之克明故于是可以亲九族惟九族之
既睦故于是可以平章乎百姓九族王之亲族而百姓
者百官之族姓也圣人之治必自近以及远由亲而之
疏是故治国者必先家齐家者必先身此平章百姓之
所以必先于亲九族亲九族者所以必自于明峻德而
万邦之恊和黎民之于变又有待于百姓之昭明也(九/族)
(惟患其不睦故必使之既睦百姓惟患其不明故必使/之昭明亲亲以睦友贤不弃使既睦也以其昭昭使人)
(昭昭使/昭明也)春秋传曰克明峻德自修也以亲九族亲亲也
卷四十三 第 8a 页 WYG0383-0610c.png
平章百姓体群臣也恊和万邦怀诸侯也黎民于变时
雍子庶民也天下归之此明德之效也大抵天下之不
治常由远人之不安远人之不安常由诸侯之不度不
能修身九族何自而亲不能亲亲百官何自而辨故必
正身而后内外顺必亲亲而后职任当方晋季世宗贤
摧落奸佞在朝悼子父子既非亲贤国宝之徒又皆谗
佞是故一时岳牧如囗泰辈曾无畏忌而晋阳之甲兴
其为不睦也甚矣迹其祸兆岂不由于峻德之不明乎
卷四十三 第 8b 页 WYG0383-0610d.png
此于变黎民所以必俟诸侯之恊和而恊和万邦所以
必俟百姓之昭明也典于亲九族言以而下不言以于
睦九族言既而下不言既蒙上辞也程子以百姓为庶
民孔氏以峻德为贤士未谙
   九族(三族非异姓/)
亲亲治之始也礼小记曰亲亲者以三为五以五为九
上杀下杀旁杀而亲毕矣是所谓九族者夫人生则有
父壮则有子父子与已此小宗伯三族之别也父者子
卷四十三 第 9a 页 WYG0383-0611a.png
之祖因上推之以及于己之祖子者父之孙因下推之
以及于己之孙此礼传之以三为五也己之祖自己子
视之则为曾祖王父自己孙视之则为高祖王父己之
孙自己父视之则为曾孙自己祖视之则为玄孙故又
上推以及己之曾高下推以及己之曾玄是所谓以五
为九也五衰之等惟父与长子三年族莫重也以三为
五则祖与嫡孙皆期以五为九则高曾曾玄为三月矣
所谓三月杀也昆弟为期而从父之昆九月从祖之昆
卷四十三 第 9b 页 WYG0383-0611b.png
五月族昆三月所谓旁杀也(详礼书/六十)其不曰五为七者
服数尽于五也虽然高为三月则曾宜小功祖为期则
曾宜大功以祖期言之则曾大功矣而为齐三月不以
旁服加乎尊也礼齐三月而章以为曾祖是曾亦齐三
月矣重其衰麻尊之也减其时日恩杀也此之谓上杀
高曾曾玄同为三月所以报也然曾服同齐而曾玄缌
卑也此之谓下杀是以五为九也记曰闺门有礼则三
族和矣诗书言九族而小宗伯士昏礼仲尼燕居惟言
卷四十三 第 10a 页 WYG0383-0611c.png
三族盖五衰之所止以上下言之则九而以等衰言之
则衰以袒免所及自旁言之则又谓之六亲一也三族
亲之本九族亲之尽举三则九见矣孔安国云上至高
祖下至玄孙小记之言亦昭明矣而或者谓高非己之
所逮事玄非己之所及见且出一族则其所睦为不广
于是执为异姓之说此何琦所以谓若但内宗有不足
以赞帝尧之美徒亦不知所谓上下及者非及高玄之
身其同出乎高祖旁杀服属之内者皆是也夫亦岂知
卷四十三 第 10b 页 WYG0383-0611d.png
世之难睦者惟在内族曾高外属世旷事希简薄有甚
于外人者然窃疑之桓公六年传以外祖父母子及妻
之父母姑之子姊妹之子女子之子若己之同族为九
族而礼传遂谓缌以上恩所及妻之父与舅有服明在
族也女适人而系姓为不异族故礼之戴书之欧阳夏
侯白虎通议如淳之徒皆以为父母妻之族合则为三
别则为九父之族别而四(父五属之内父之女昆弟适/人者子己女昆弟适人者子)
(己女之子/适人者子)母之族别而三(母之父母母之女昆弟/母之女昆弟与其子)妻之
卷四十三 第 11a 页 WYG0383-0612a.png
族别而二(妻之父姓/妻之母姓)至引伐木诸父诸舅角弓之兄弟
婚姻与頍弁之父弟甥舅以为实谓诸父兄弟者父之
族诸舅诸甥者母之族而婚姻者妻之族也是不然伐
木诗言亲亲以睦非九族也角弓父兄刺幽之诗頍弁
诸公刺幽之诗传者以为不亲九族非本指也葛藟王
族刺平之诗而以为弃其九族行苇美周忠厚之诗而
以为能睦九族岂其然乎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
昆此譬远弃亲族而谓他人为父母昆弟尔戚戚兄弟
卷四十三 第 11b 页 WYG0383-0612b.png
莫远具尔非他人也恊比其邻岂其邻在族哉况在尔
雅内宗曰族母妻之族曰党父可以为党而妻与母不
得谓之族也白虎议云族者凑也聚也上凑高祖下至
玄孙一家有吉百家聚合生相爱死相哀故谓九族斯
亦悉其由矣嗟乎罪人以族此虐王之末政也尧亲舜
叙惟病施之不博然亦有畔止矣是故桀纣虽苛族止
一宗秦襄以来立三族法张晏之徒犹以为父母兄弟
妻子若庄子之言五纪袁绍之言五宗匡衡玄成所言
卷四十三 第 12a 页 WYG0383-0612c.png
五属不过父祖已与子孙庄子言六位老氏班志贾谊
言六亲不韦言六戚亦不过父母兄弟夫妇故贯高曰
人岂不容爱其父母妻子哉今吾三族皆以论死则非
异姓断可识矣奈何刻者滥诛无艺一人犯罪禁至三
属此章帝之所为惜而如淳者犹以为父母妻之族亦
大妄矣汉诛黥布不及鼢也玄之驳之亦可谓明也矣
异姓之服不过于缌缌不废昏而士昏礼言惟是三族
之不虞恐其废昏则亦父己子之昆弟而已大功惟不
卷四十三 第 12b 页 WYG0383-0612d.png
嫁娶妻党岂妨于婚送哉
   七庙
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七庙之中必有
功者为太祖有德者为太宗此百世不迁者也后继之
君昭穆序位至其亲尽则以祧去祧去之宗为毁庙之
主四时祭之至祫而后得合食于太祖之庙祧庙无数
若周家惟后稷为始祖文武二主有功德于民者为不
迁之宗此一祖二宗也汉儒滋蔓遂以谓远庙为祧有
卷四十三 第 13a 页 WYG0383-0613a.png
二桃焉享尝乃止去祧为坛去坛为墠墠坛有祷焉祭
之无祷乃止去墠为鬼盖以坛墠二祧足其为七斯亦
罔矣夫宗庙之制虽亲尽之主犹当藏之于祧何以坛
墠为是暴之也此盖因于金縢周公为三坛同墠为祷
之文而以为祧庙皆当然尔或曰周之文武为不祧之
庙自是以下皆迭毁降去之此亦非也庙者亲事之主
也祧者亲尽别藏之主也入庙者为祔于出庙者为祧
有祔者必有祧言祧则非庙言庙则非祧矣今乃以二
卷四十三 第 13b 页 WYG0383-0613b.png
祧足之为七岂理哉且既曰不毁又岂可名之曰祧庙

   尧水不祷
宋大水鼓用牲于社汤大旱祷桑林大水用牲是水有
禳事矣水有祷禳尧胡为而不禳大旱致祷是旱有祷
赛矣旱有祷水胡为而不祷曰水之有潦犹人之有水
蛊也岁之有旱犹人之有瘅疾也瘅疾水蛊人之奇疹
潦灾旱熯亦天地之大疹也瘅疾水蛊非善诵之可蠲
卷四十三 第 14a 页 WYG0383-0613c.png
非禳祷之可免大水大旱岂善诵善祷之可移哉尧舜
神圣委其然也是故不易政不致祷惟命伯禹益稷治
之而已是蛊之必用医瘅之必以药也伯禹益稷从而
治之百川顺流此亦天地之蛊瘅而获夫良工之起之
也然则汤之致祷岂知不足于圣人欤亦示教也身有
疾有不可不为善亲有疾有不可不尽诚赤子冒疾药
之弗至抑坐视而弗轸乎抑将走群祀而幸其功之一
见乎然则汤之祷宋之鼓亦所以尽其诚而已矣故汤
卷四十三 第 14b 页 WYG0383-0613d.png
宋之致祷以示教也尧舜之不祷而命禹以任正也荣
社伐鼓其亦果能益乎桑林者社也社为阴鼓用声也
声为阳伐鼓于社以阳而起阴有是言也虽然桑林之
举将七年而后祷乎祷七年而后应乎七年而后祷民
事不已缓乎祷七年而后应其报不亦晚乎吾固曰汤
宋之祷以示教也尧任正也由智者观之思过半矣
   星次说
费直书十二篇以易卦配地域蔡邕月令章句以节气
卷四十三 第 15a 页 WYG0383-0614a.png
当国分及皇甫谧作帝王纪复以月律配入辰次言之
而事益支矣按蔡邕之说豕韦之次立春惊蛰居之卫
之分野以至元枵小寒大寒居之为齐之分若谧之说
星纪之次于辰为申谓之赤奋若于律黄钟斗建在子
吴越分野以至析木于辰为寅谓之摄提格于律应钟
斗建在亥燕之分野此班郑之说也郑氏律说黄钟子
之气十一月建而辰在星纪应钟亥之气十月所建而
辰在析木班固历志娵訾之初危十六度为立春中营
卷四十三 第 15b 页 WYG0383-0614b.png
室十四度为惊蛰元枵之初婺女八度小寒中而危初
为大寒二子盖原乎此夫星纪东北而吴越实东南降
娄娵訾戍亥之位而鲁位实在东北齐表东海而星且
北秦处西垂而次乃南故或以古受封之日岁星所在
为说武王克商岁在鹑火伶州鸠云岁之所在我周之
分野则周属鹑火故自柳九度至张十二度鹑火之次
为周之分晋文即位岁受实沈董因所云实沈之虚晋
人是君则晋属实沈故自毕十二度至井十五度实沈
卷四十三 第 16a 页 WYG0383-0614c.png
之次当晋之分自张十七至轸十一鹑尾楚分故鲁襄
二十八年岁淫元枵裨灶知楚子之死谓岁弃其次以
害鸟帑周楚恶之则鸟尾为楚矣自氐五至虚九大火
宋分故鲁昭十七年星见火辰梓慎知宋郑之火谓宋
大辰之虚皆火房也则大火为宋矣然春秋战国地每
迁变三晋未分晋果何分秦拔西河魏当何属周既东
西何都而直鹑火陈灭于楚何自而入韩分前封后据
又岂得如康成之所谓同时而当星次哉况乃中邦几
卷四十三 第 16b 页 WYG0383-0614d.png
何三千以去夷蛮戎狄外更绵邈详观诸书盖亦支离
而未尝究也按甄曜书次三十度度三千里以古九州
方三千里果如所说九州才当天分一度之广九夷八
蛮五戎六狄岂日星不临哉古之国邑不过百里何常
而得专次况古万国周千八百又岂皆无受封之日而
独此十二国得当之乎七国之初天下雌燕雄魏韩魏
赵地动亘数郡厥后魏徙大梁则西河合于东井秦拔
宜阳而上党入于舆鬼岂赵魏之地归秦而遂属秦之
卷四十三 第 17a 页 WYG0383-0615a.png
星乎秦乃周也不曰周而以东洛为周唐都京兆二郡
既入畿内而说者尚谓秦分则是国易而地不易也吴
楚齐晋春秋之末广土所至一时配入而不知疆域杂
乱之不可要也夫风俗之所以异以广谷大川之异制
也州郡虽改山川不移闽浙五岭本自两越荆扬徐梁
正尔三楚亦何得以是制哉此一行所以惟取七宿之
(唐僧一行认山河脉络于/两界识云汉升沈于四维)分四象之中位自上元之
首以度为纪据山河以分其野然亦未之尽也苟以封
卷四十三 第 17b 页 WYG0383-0615b.png
日则有绝而复续者或以姬而继子封日既异前人又
非而前星且不变邪禹贡无言保章之说惟不得而执
也虽然豕韦祸蔡大梁凶楚元枵见饥乎宋郑星纪定
占于吴越永嘉中岁白荧惑聚牛女间时谓吴越当有
兴王未几是岁元帝登极故史臣谓星斗是祥苻坚会
谋南寇石越对以岁镇斗牛福德所在而苻融亦以吴
越为不可伐盖有不可诬者岁之所在为福所冲为灾
故师旷梓慎裨灶有得而言天道在西北而晋不害在
卷四十三 第 18a 页 WYG0383-0615c.png
越而吴不利皆以岁言之也龙宋郑之星宋大辰之次
陈太昊之虚郑祝融之虚皆火属也然卫颛顼之居则
水属矣吴越同分而史墨以为越得岁吴不应伐是又
不可晓者昭公七年四月日食说者以为鲁卫之恶春
分之日在鲁卫也十年岁在颛顼之虚姜氏任氏实守
其地则齐薛之分矣前哲之言盖亦自有所见要不必
牵乎此馀如未然要以九州之分为正
   唐书月令
卷四十三 第 18b 页 WYG0383-0615d.png
敬授人时此帝尧之急政圣人以之首书民事之为重
可知矣礼有月令世皆以为出于管子不韦之书故傅
子云月令取吕氏春秋至杜君卿乃以为出于管子不
韦编之以为十二纪之首汉世戴圣始取以入礼记盖
以管子有幼官四时之篇然亦不知周公已有时训而
时令解见之周书此蔡氏所以谓为周公之作孟冬祈
来牟则建用子矣是周正也正岁合诸侯若诸侯之所
税非秦事也而或者犹谓周以六冕郊天以大裘玉辂
卷四十三 第 19a 页 WYG0383-0616a.png
大常迎气而月令车服并依时色况乃太尉秦有则非
出于周代是亦不知刘安时则之训本之月令而亦时
有增损顾得谓汉时乎常切考之特亦本之夏小正尔
小正之书顾亦本之前代炎黄颛喾一代之治斯有一
代之时惟其来者甚远是故历代传宝以为大训故虽
有变易而其大者犹不得而易也顷见郭京易举正序
言我唐御注孝经删定月令以知唐室尝改古之月令
矣中见斗南于世家获唐板五经首帙为贶其本既礼
卷四十三 第 19b 页 WYG0383-0616b.png
记以为先而以月令冠篇曲礼次之月令之篇则于每
月分节与中气而异言之谓吕氏定以孟春日在营室
无适变通不知气逐闰移节随斗建洎乎月朔差异中
星见殊乃令雩祀愆期水旱作沴事资革弊于是定以
杓建准摄提而删之命集贤殿学士尚书左仆射兼右
相吏部尚书李林甫门下侍郎陈希烈等为之注此即
唐志御定礼记月令一卷者爰表出之以见唐世犹以
民事为重云淳熙新元四之日墨庄藏书
卷四十三 第 20a 页 WYG0383-0616c.png
   沈璧
书中候握河纪云尧即政十七年仲月甲日至于稷沈
璧于河青云起回风摇落龙马衔甲赤文绿色自河而
出临坛而止吐甲回遰甲似龟广九尺有文言虞夏商
周秦汉之事帝乃写其文藏之东序而世纪言尧与群
臣沈璧于河乃为握河纪今中候是也王元长云握河
沈璧孙氏瑞图云帝尧即位坐河渚神龙赤色负图而
至备载山泽河海之形国土之分域(玄云篇云龙飞何/婉婉凤翔何哕哕)
卷四十三 第 20b 页 WYG0383-0616d.png
(昔在唐与虞时/见青云际此也)帝舜祗德钦象有光(玄云象天也/治象位者也)至于
稷兴荣光迭至黄龙负图卷舒至水畔置舜前舜与三
公大司空禹等三十人集发图周公践阼理政与天合
志万序咸得休气充塞(见孝经/援神契)藩侯陪位群公皆就立
如舜周公差应(差应邪错在后圣/当受神位故近之)至于日昃荣光汨河
青云浮至青龙仰玄甲临坛止济止图滞(青龙灵仰之/使玄甲所以)
(裹/图)周公视王公视(圣人精明/故先视)其文言周世之事五百之
戒与秦汉事(中候摘洛戒云若稽古周公旦钦惟皇天/顺践阼即欇七年鸾凤见蓂荚生青龙衔)
卷四十三 第 21a 页 WYG0383-0617a.png
(甲玄龙背书以/上野王符瑞图)故中候又云周成王举尧舜之礼沈璧
于河白云起而青云浮乃有苍龙负图临河然据考之
亦黄帝之事尔以按野王符瑞图云黄帝轩辕氏东巡
省河过洛又沈握视将加沈璧(沈握/沈圭)集历并臻皆临诸
坛河龙负图出赤文象文以授命(象字象时代/出握河记)龙鱼河
图云天授帝号黄龙负图鳞甲光耀从河出黄帝命侍
臣写以示天下河图又言黄帝云予梦两龙授图乃斋
往河洛求之有大鱼溯流而至泛白图帝跪受之而河
卷四十三 第 21b 页 WYG0383-0617b.png
图挺辅佐曰黄帝持斋七日七夜天老偕从以游河洛
之书至翠妫之泉大鲈溯流而至问五圣莫见独与天
老迎之兰叶朱文五色毕见沈白图以授帝(见兔/园策)又云
黄帝游于河洛之间至泽鸿之泉鲈鱼负图以授帝兰
叶朱文名曰录图前河图亦云黄帝游洛水有鲤长三
丈身青无鳞赤文成字故世纪言黄帝时大震三日帝
游洛水上见大鱼三牲醮之天甚雨七日河流而得图
书则非止握河之说也
卷四十三 第 22a 页 WYG0383-0617c.png
 
 
 
 
 
 
 
 
卷四十三 第 22b 页 WYG0383-0617d.png
 
 
 
 
 
 
 
 路史卷四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