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二
卷四十二 第 1a 页 WYG0383-059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路史卷四十二      宋 罗泌 撰
  馀论五
   上帝
上帝之号曷为而不正盖亦尝求诸经乎有所谓天有
所谓帝周礼或言天或言帝或曰上帝曰五帝曰昊天
上帝大宗伯以禋祀昊天上帝以苍璧礼天有大故则
旅上帝及四望典瑞四圭有邸以祀天旅上帝上帝非
卷四十二 第 1b 页 WYG0383-0596b.png
天而天非昊天上帝矣掌次大旅上帝张毡案设皇邸
朝日祀五帝则张大次小次而司服祀昊天上帝大裘
而冕五帝如之则五帝非上帝而昊天上帝非五帝矣
然则天帝果不同欤帝即天天即帝奚不同也天者元
气之统称而帝者德之见乎用者也以形体言则谓之
天以主宰言则谓之帝及因其气之灏淑高广而言则
又谓之昊天上帝而水火木金土之帝居于五方位而
迭王者则谓之五帝以皆分统别号而言之者至于合
卷四十二 第 2a 页 WYG0383-0596c.png
昊天若五帝群然而祀列位乎上而非可一名者夫然
后总而称之曰上帝是三皇之数制叵不知也若昔虞
帝肆类上帝而大师亦类上帝肆师类造上帝曰类曰
旅则上帝果非一帝矣然司裘为大裘以共王祀天之
服而司服主祀昊天上帝大裘而冕则天宜为昊天上
帝昊天上帝为天之见乎用者审也夫以司服昊天上
帝与五帝之祀服有所不殊则五帝于昊天疑不降矣
然以掌次祀旅所张之次乃不同焉则五帝于上帝为
卷四十二 第 2b 页 WYG0383-0596d.png
有降者有所降顾得合乎昊帝而同称乎祀帝圆丘牲
玉以苍兆五帝于四郊玉以圭璋琥璜琮牲币色从其
方而迎之各以其气至之日则五帝岂得同帝哉虽然
昊帝统五精而运化五帝佐昊帝而毓物犹之子父非
可离也是故昊帝五帝六神之辨俱以禋祀同服大裘
而皆用圭邸则知有所分而又有所合矣类而称之上
帝孰不可哉经曰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
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惟稷配天则有思文之颂惟文王
卷四十二 第 3a 页 WYG0383-0597a.png
明堂则有我将之颂郊一明堂六尊祖而亲考也豫之
象曰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以配祖
者天而以配考者五帝也夫以大旅昊帝在焉则上帝
合而称之为可讯矣明堂五室以配五帝其说古矣易
孝经周礼之义何有殊耶至郑康成傅以纬文乃以昊
天上帝为冬至圆丘所祀之天皇大帝而且以为曜魄
宝既复以为紫微宫中大帝又以为中宫天极天帝太
一其惑缪盖如此是以汉魏而来祀号莫适汉既曰上
卷四十二 第 3b 页 WYG0383-0597b.png
帝又曰太一曰天皇大帝魏曰皇皇帝天梁曰天皇大
帝隋唐又曰皇天上帝纷纷率尔顾不可惧乎夫天皇
大帝星中之一而紫微太帝乃北极之号曜魄宝者北
辰之神而太一则中宫天极勾陈口中之一明者也其
于天帝上帝昊天上帝皇天上帝亦已别矣何得遽同
称哉嗟乎古人勤勤于礼意者常多而拘拘于礼文者
常少祖之配天考之配上帝岂苟然邪康成以上帝为
五帝而不及天王肃以上帝为天而不及五帝抑未之
卷四十二 第 4a 页 WYG0383-0597c.png
悉尔唐书新志天皇大帝为曜魄宝可矣乃复以为昊
帝可乎今之郊祀昊天上帝既正上位而天皇大帝则
位下方斯合则矣而或且疑之亦不知变矣
   六宗论
招虞以旌虞人不至召嫔亡符楚嫔守死况非类之祀
岂聪明正直者之所歆哉虞帝之初肆类上帝禋于六
宗于是望于山川遍于群神盖由尊而之卑先后之礼
固有序矣六宗之神亚于上帝而世绵𦕈莫有能明之
卷四十二 第 4b 页 WYG0383-0597d.png
者诸儒之说既垂历代之祀亦异泌不知其果足以致
夫神之歆乎否也虽然请试为若谩言之夫自汉而来
诸儒之说无虑数十百家而其说有十四以为寒暑日
月星水旱者安国也以为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者
康成也以为天地四时者伏生马融也以为天地四方者
夏侯建欧阳和伯也以为乾坤六子者刘歆晁错孔光
王莽王肃颜师古也其纯于天者后魏之孝文则杜佑
李翰取之(太常三年立六宗祀皆别兆有常日牲用少/牢孝文太和十三年大议禋祀高闾举十一)
卷四十二 第 5a 页 WYG0383-0598a.png
(不同之说莫能详究帝曰书言上帝六宗其文相属上/帝称肆而不禋六宗言禋而不别其名理是一事六宗)
(非别祭之名肆类非独祭之目且禋非祀地之用是祭/帝之事故称禋以别之盖六宗一祭也而今圆丘五帝)
(在焉乃诏祭天皇大帝及/五帝于郊坛总为一位)其纯于地者晋之虞喜则刘
昭以之(虞别论谓地有五色本社象之总五为一以成/六宗六为地数是祭地也故经无祭地之文昭)
(既从之然疑禋非地/祭遂以为禋理之名)谓天宗地宗则许叔仲是矣(五经/异义)
(云古尚书言六宗者天地属神之尊也天宗三地宗三/天宗日月北辰地宗河海岱日为阳宗月为阴宗北辰)
(为星宗岱为山宗河为水宗海为泽/宗祭天则天文从祀地则地理从)谓天宗地宗四方
宗则司马彪是矣(彪表难诸家天宗日月星辰寒暑之/属地宗社稷五祀之属四方之宗四)
卷四十二 第 5b 页 WYG0383-0598b.png
(时五帝之属/晋初遂废之)至季命则以为不在天地四旁而在乎六
合之间刘邵则以为太极冲和之气为六气之宗者孟
康则以为天地间之游神张迪则以为六代帝王张髦则
又以为三昭三穆各凭私臆不可典要呜呼秦为不道
崇非类废典祀焚灭诗书礼制于是乎失坠汉室隆兴
草创取具自文帝甘泉汾阴祠祭天地而孝成定南北
郊具列六宗惟坛五帝至于平帝始建日月雷风山泽
而属以星辰水火沟渎此则本乎王莽(元始/中)安帝立天
卷四十二 第 6a 页 WYG0383-0598c.png
地四方之中于洛阳戍亥地比太社此则本两夏侯(元/始)
(六/年)魏明帝则因王肃之言而从莽司马氏则以摰虞之
请而从魏然俱不离孔晁之说而景初之复则亦刘邵
之说也(二/年)乃若张迪虞喜一无所据而孟康李邵又皆
缪本玄文曾何取哉(大玄曰神游乎六宗盖指六合/非主于祭而言二子盖因此)
从六气之说乎则气从天地乌乎而祀之从六子之说
乎则卦乃象物乌乎而祀之将从彪之说则宗止乎三
从许之言则宗不过二贾逵之说本许则郑驳之矣马
卷四十二 第 6b 页 WYG0383-0598d.png
融之说本伏则杜非之矣俱不得其当也(三昭三穆前/人如程颢王)
(安石辈多取以为祭人鬼然穆非宗也夫祭有其举之/莫敢废也三昭三穆世何尝废祀此固不必议者且七)
(政既齐之后则惟及天神又曷有文祖/有事于在玑衡之前而后于馀时哉)惟康成安国比
诸家言最能近而代莫之行者虽然宗之为言总也司
中司命实系文昌而好雨好风乃是箕毕以总而言是
特一宗尔岂得有实柴而复槱燎哉此郑之失也郊之
祭也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则日月在郊而不在宗矣
冬享司寒而四立各自迎气则四时寒暑不在宗矣此
卷四十二 第 7a 页 WYG0383-0599a.png
孔之失也然则佑之取魏亦有矣夫六天之说本出汉
世源于纬候而成于康成然魏氏以昊天上帝为首则
又非矣佑之所以取之盖以昊天上帝周用禋祀而祀
昊天上帝大裘而冕五帝如之则禋不属于别祀不知
先王礼典莫有重举上帝既已肆类岂复禋乎佑抑不
知汉之所祀自是泰乙故曰泰乙者天神之最贵其佐
为五帝是则非昊帝矣然亦未敢谓安国是也繄复语
之宗亦祀之尊也(伯夷典天地人之三礼而曰秩宗周/官主祀大神祗而曰伯宗大宗小宗)
卷四十二 第 7b 页 WYG0383-0599b.png
(族之尊也老子曰万物/之宗言万物莫不尊也)庄周曰天地为宗故礼有天宗
则亦有地宗矣天宗者万象之宗(云汉虹蜺雷电雪霜/风雨氛祲之属非必)
(日月/星辰)而地宗者万类之宗也(土石金谷草木毛羽鳞/介之属非必主于山川)
之于传又有河岱之宗河宗则万水之宗(谓渊泉溪沼/薮岸滩涛之)
(属非主于/山川四渎)而岱宗则万山之宗也(谓冈峦陵谷阿陇原/隰之属非主于五岳)
(九山也凡此皆微小族类祀所不该故以火为宗而总/祭之如夷蛮戎狄之总名曰人尔王者事天明事地察)
(故于地/而加详)是四宗者所以及乎其不及而已矣然则幽宗
雩宗其不在六宗乎(日月既主于郊四时寒暑复各属/于岁惟星一类实繁犹之在地之)
卷四十二 第 8a 页 WYG0383-0599c.png
(山而水旱者阴阳之极数民/事之尤切故二者自为宗)或曰六宗云禋山川云望
则山川在望不在禋矣是故礼无禋地之文是不然禋
者蠲精之名尔大传作烟则事止燔燎然刘昭曰堙则
及于瘗埋矣且古书曰六宗者天地属神之尊也奚为
而不并地如曰不然则安国之说庶乎其次矣他不足
稽也安国之说出于祭法而附于孔丛子家语因之盖
孔氏之家世有是说故王充苏轼一皆从之亦未敢以
为安也且将从孔说则必上自类帝至于群神合以为
卷四十二 第 8b 页 WYG0383-0599d.png
一而又升五帝于肆类而不禋于六宗禋日月于六宗
而不与于郊类斯可矣何则郊祀而及于天地间之神
古盖有矣燔泰坛瘗泰折此则似乎类帝而合食矣泰
昭祭时坎坛祭寒暑王宫祭日夜明祭月幽宗祭星雩
宗祭水旱此则似乎六宗矣(四时寒暑虽别有祭于此/又合而享之未大害郊既)
(主日则日月决不可下齐乎六宗星为幽宗/水旱为雩宗此自二类郑改宗为禜疏矣)坎坛以祭
四方而又遍祭于百神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
见怪物者此则合乎山川与群神矣(四方非山川林谷/丘陵又未尽于百)
卷四十二 第 9a 页 WYG0383-0600a.png
(神此汉儒/以意求之)是以汉世泰坛其中而五帝环坛其下以求
当乎六宗而复坛设群神以求合乎书之文是则禋类
百神合之以为一也山川惟不望知遍走其地矣(望者/遥祭)
(尔以山高可望而祭之川曰望者本山而/言之汉岳渎各祠其处然不望则非也)王肃治家语
而辄自异之必有其说矣噫多言奚为后世必有尧舜
文王周孔者出不由群惑一断以义则六宗之秩正矣
于予与何有
   鲁郊覈
卷四十二 第 9b 页 WYG0383-0600b.png
曷不幸而生于后世也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鲁之
郊禘抑可知矣自王安石以周公有人臣不能为之功
而成王报之以人臣不得用之礼告于神考说者于经
不得其證则又牵引司约所谓治神之约为所主非常
之礼赏非常之功者以扇之而圣人之意以益缪夫鲁
之郊禘其非礼亦明矣当僖公三十有一年春秋始书
郊而诗且著僖公之颂圣人之意不难见也是何说者
犹以为未失郊禘岂诸侯之得用哉今也郊禘之名既
卷四十二 第 10a 页 WYG0383-0600c.png
同而汲汲然取其礼之小异者以为可抑何瞀邪周郊
昊帝鲁郊五帝周禘帝喾鲁禘文王周郊日至而鲁之
郊孟春周牛以骍而鲁之牛白牡此果鲁之疑其僣而
自为之制也周祖后稷故禘帝喾鲁祖周公故以为禘
文王日至天帝用事之始故事天帝孟春五帝用事之
始故以为祀五帝岂以无书三月郊若卜郊祀五帝之
为得正无讥书用禘为禘文王之得宜邪享以言帝祀以
言庙不忒则无爽矣四卜不从鼠食牛死有天道矣何
卷四十二 第 10b 页 WYG0383-0600d.png
谓春秋不懈而享祀之不忒乎皇皇后帝后帝非威仰
矣享以骍牺骍牺非白牡矣骍犅赤脊公羊明文(文十/三)
而禘周公以白牡固明堂位之说也岂祭周公以白牡
而鲁公反骍犅乎日月之常有交龙衮龙之旂无日月
周礼王建太常十有二斿而觐礼天子载大旂以象日
月升龙降龙考工记弧旌枉矢以象弧盖张旗以弧韬
弧以韣而鲁以龙旂承祀载弧韣十有二旒日月之章
是名旂而实常鲁之为制固已无毫末顾矣周礼在
卷四十二 第 11a 页 WYG0383-0601a.png
鲁果何信乎立五门设六官此春秋所为作予既论之
而世未之明也孟献子曰启蛰而郊郊而后耕是月以
寅矣而谷梁子犹以为自正月至三月皆郊之时此经
所以无书三月之郊宣三年之正月特书牛死乃不郊
则他岁牛不死正月郊矣正月之郊乃建子之月也子
服景伯谓吴人曰鲁以十月上辛有事上帝先王季辛
而毕自襄公来未之有改则鲁固十月郊矣毕乎季辛
则十一月矣故杂记曰正月日至有事于上帝七月日
卷四十二 第 11b 页 WYG0383-0601b.png
至有事于祖此记礼之失自献子也鲁僣天子礼故正
月日至郊天而配以稷比其祭祖则固用夏之孟故明
堂位以六月祀周公于太庙今孟夏也献子盖将以尊
其祖而以夏五有事此亦徒以二至为重也彼见鲁郊
不过三月则以为启蛰而郊见其及稷则以为祈农事
一何鄙邪虽然定哀以来郊皆正月又未尝以十月郊
禘之僣明自后世非成王与周公断可识也鲁用王者
礼乐予既言矣今得而卒其说
卷四十二 第 12a 页 WYG0383-0601c.png
   麟木说
绝笔获麟二论见发挥矣夫哀公之十四年至秦灭周
凡三百二十有四年予敢谓孔子之知秦哉予谓昔鲁
端门有血书云趣作法圣人没姬周亡彗东出秦正起
胡破术书记散孔不绝明日子夏往视之血书蜚为赤
鸟化为帛鸟消书出署曰演孔图中有制作之状言孛
鸟之出周室遂微秦政灭周灭诸侯及子秀书亦甲乎
孛胡亥破先王之道也端门今在孔庙东南十一里春
卷四十二 第 12b 页 WYG0383-0601d.png
秋说题辞言孔子谓子夏获麟之月天当有血书鲁端
门子夏录之者此也故演孔图云孔论经有鸟化为书
奉以告天赤爵集之化为黄玉刻曰孔提命仰应法是
为赤制又云麟木之精苍之灭也麟不荣也注谓见拽
柴者观此然后知予言之有由昔王通氏谓春秋以天
道终而孔颖达云彗星东出之际宪章遂泯言必及彗
其亦有所承乎纬候之书吾不敢废顾岂苟然已哉按
孝经中契云丘见孝经文成而天道立乃斋以白之天
卷四十二 第 13a 页 WYG0383-0602a.png
玄霜涌北极紫宫开北门召亢星比落司命天使书题
号云孝经篇目玄神辰裔孔丘知元命使阳衢乘紫麟
下告地主要道之君后年麟至口吐图文北落郎服书
鲁端门隐形不见子夏往观写之得十七字馀文二十
消灭飞为赤鸟翔摩青云解疑论云圣人不空生不
受命而制作所以觉斯民觉后生也西狩获麟知天命
之去周赤帝之方起为周亡之异汉兴之瑞及闻端门
之命有制作之状乃遣子夏等一十四人求周史记得
卷四十二 第 13b 页 WYG0383-0602b.png
百二十国宝书修为春秋故春秋说丘览史记援引古
图推集天变为汉制法陈序图录又云丘水之精治法
为赤制功西狩获麟言赤受命苍失权周灭火起采薪
得麟也而何休乃谓孔子按录知刘季当代周见薪者
获麟知为之出谓采薪有庶人然火之意明赤帝将代
周西狩获者从东而王西东卯西金明卯金之得天下
又不书下三时者水绝火王汉兴之应此过凿也然家
语亦云子与子贡讲道德有赤气起贯于天子曰鲁
卷四十二 第 14a 页 WYG0383-0602c.png
端门当有血书西飞为乌则非特纬书也(书林/作鸟)拾遗记
云夫子生时麟吐玉书故以为圣人之应也
   麟难
麟果何物邪孔子曰麟以为畜故兽不狘刳胎杀夭则
麟不至如此而已越自西狩笔绝而世之学士弗复知
麟之为物于是群起而要为之说曰瑞兽也曰仁兽也
曰土畜也或曰木之精(诗含/神雾)曰北方元枵之兽(鹖冠/子)
西方之毛虫(陈/钦)曰中央轩辕大角之信(蔡/邕)若是其不一
卷四十二 第 14b 页 WYG0383-0602d.png
也底言其状则曰麇身牛尾曰狼项马蹄曰黄色圆蹄
曰狼额赤目而五蹄高丈二尺身备五色腹下茹黄角
端带肉含仁怀义居不群行不侣音中宫羽步中规矩
不践生虫不折生莽不犯陷擭不罹网罟饮清池而游
乐土牡鸣游圣牝鸣归和春鸣扶幼夏鸣养绥秋鸣藏
嘉冬鸣思边食嘉禾饮玉英彬彬乎有文藻申申乎有
乐章京房葛洪鹖冠广雅与孙氏瑞应之书其说固多
不离乎此矣(归和一作归昌扶幼一/作使劣养绥一作养耋)若语其寿则或一
卷四十二 第 15a 页 WYG0383-0603a.png
(广/雅)或三千(抱朴/子)或云水土搆精(公羊/传)或云阳气所孕
又云纯阴之精(鹖冠/子)云岁星之散(保乾/图)云机星得则生
运斗枢何其纷纷邪按孝经右契春秋感精符麒麟一
角明海内之共一也不刳胎剖卵则在郊矣自汉而来
为祥说者咸谓麟生于火而游于土王者视明礼修好
生恶杀动有仪容贤者在位不肖者退则见郊野礼斗
威仪云君垂金而正政太平则在郊而春秋考异邮以
为王者功平则至孝经纬亦言德至鸟兽则凤凰翔麒
卷四十二 第 15b 页 WYG0383-0603b.png
麟臻故刘向谓帝王之著莫不先致四灵是以治平则
至德盛则以为畜而三五历纪遂记黄帝之世以麟为
畜尚书中候亦谓黄帝时常在园囿而传且记尧时每
在郊棷虞世来游于田遂使庸君想致学士妄谈于是
指鸟为鸾證鹖作凤雠真假伪漫不可考嗟乎锄商
获而周室衰孝武一获而汉祚微章帝何人而元和二
三年间郊国上麟者五十一安帝延光亦且三见孝献
延康之元一年之中至十见于郡国石季龙开华林郡
卷四十二 第 16a 页 WYG0383-0603c.png
国上送苍麟二八爰俾张司虞调之以驾芝盖晋宋以
降无代无有而孟蜀之邦乃至多于犬彘不知果何物
邪公羊氏云麟非中国之兽也而瑞中国中国有王则
至今并州有野麟其大如鹿则又非瑞物矣予闻唐文
皇时龙支来贡天马堕地无毛鳞生于肉目若黄金项
若鸡延股里旋毛光成日月在处大鲜云周覆之予以
是真麟也馀子之言其亦出于想像而不足徵者载质
之传牡麒牝麟而书中候则云麒似大麋一角麟似马
卷四十二 第 16b 页 WYG0383-0603d.png
而无角赤目斯迨得之释兽亦谓麟如马而一角不角
者麒此雌雄之辨也终军所获一角五蹄盖若麃者果
又何物耶然诗义疏中兴徵祥书又谓麇身牛尾狼头
一角马足而黄刘向谓其麇身牛尾圜头一角含仁怀
义择土而践则又缪矣嘉祐二年六月交趾贡二兽状
如水牛身被肉甲鼻端有角食生刍瓜果必先以杖击
之然后食时以为麟田况云其与书史所载不同恐为
夷人所诈而杜植亦奏其不似麇而有甲此必非麟番
卷四十二 第 17a 页 WYG0383-0604a.png
商有辨之者特山犀也宋太始末武威进兽一角羊头
龙翌马足父老亦莫之识按尔雅麇麟兕皆一角然
不言有鳞甲惟广志言符枝谓其状如麟皮有鳞甲此
迨近之而形乃如牛遂宣诏答为异兽斯为体矣方吕
光入姑臧有麟正见百兽从之光遂僣即三河然则斯
麟也其果祥邪果不祥邪
   邹虞续
古琴操云邹虞者邵国女之所作也古者役不逾时不
卷四十二 第 17b 页 WYG0383-0604b.png
失嘉会邵国之大夫久于行役故作是诗也邹者天子
之囿虞者掌囿之官东都赋云制同乎梁邹韩诗云梁
邹者天子之田也故九成宫颂云司马奉梁驺之典虞
之时益为朕虞故诗韩鲁说邹虞为天子掌鸟兽之官
周南补亡召风邹虞皆以吁嗟称之穆天子传七萃之
士高奔戎擒兽以献王命畜之东虞则今之虎牢矣自
书大传言散宜生等之于陵氏取怪兽白虎以献纣尾倍
其身大宗伯以白琥祷礼西方而孙炎以为白虎西方
卷四十二 第 18a 页 WYG0383-0604c.png
之义兽白质黑文一曰邹虞刘义方诗疏作驺吴异义
陆机遂谓驺虞白虎黑文尾长于身不食生物不践生
草人君有至信之德则应盖取应信厚之说尔然山海
经言林氏所出驺虞其说如枝相如所谓囿驺虞者今
西河有驺虞县则或自一物也欧阳公论蜀多端其说
甚美然亦未可概语
   商周之际
式稽书传必不得于予衷则疑疑则求求而未尝不得
卷四十二 第 18b 页 WYG0383-0604d.png
尧之于舜必有美祥武之于纣必有殰怨始尝语矣然
不敢按鄙臆及得后魏书张渊传若四明山记乃得虞
帝之事而商周之交犹昧也于是摭国事见希舄之言
谓文王拘羑里武王羁玉门卒断纣头与韩非武身受
詈汤身易名之说以知文武王尝辱于纣(三十/九)而未得
其始末也暨稽吕氏首时乃云季历困死文王苦之有
不忘羑里之丑者时未可也至武王而事之夙夜不懈
亦不忘玉门之辱立十二年而成甲子之事则知周之
卷四十二 第 19a 页 WYG0383-0605a.png
辱累世矣故非之喻者以勾践之官于吴身执干戈为
吴王洗马而杀夫差于姑苏文王见詈玉门颜色不变
而武王擒纣于牧野故曰守柔曰强(二十一又云越王/之霸也不病官武)
(王之王也不病詈圣人之不/病以其不病则是武王也)而阳经且云食子羹于牖
里莫自悔也至此而后南单之事见矣嗟乎商周之载
一何惑邪释谅闇而即戎载木主而示述伐君之利归
于已而伐君之名施于父此昔人所以谓二子耻食其
薇者也即按难二之言昔文王侵盂克莒举酆三举事
卷四十二 第 19b 页 WYG0383-0605b.png
而纣兵之文王惧请入洛西地赤壤之国方千里以赎
炮烙之刑仲尼曰仁哉文王轻千里之国而请炮烙之
刑智哉文王出千里之地而得天下之心郑长者言体
道者无为也无见也此最宜文王矣仲尼以文王为智
未及此也义则然矣然文王胡得千里之地哉载观吕
氏顺民之说则知文王之处岐而事纣者冤侮雅逊朝
夕必时上贡必适祭祀必严于是纣喜命称西伯赐之
千里之地文王再拜辞地愿为民请炮烙之刑文王非
卷四十二 第 20a 页 WYG0383-0605c.png
恶千里之地也得民心贤千里也文北面而躬事之武
南面而三斩之敏而求诸何求而不得故凡事必有衅
审其源循其委则千岁之至皆可知矣何至尽百里之
外意他山之草木哉
   春秋用周正
烝冬祭也故周礼大司马烝以仲冬而鲁烝以正月是
时王之正也春秋所纪抑不知鲁史之旧欤夫子之革
之欤商正建丑而伊尹奉嗣王归亳若见厥祖若即位
卷四十二 第 20b 页 WYG0383-0605d.png
若朝庙若复辟在岁首者商书皆以十二月纪是建不
同而书不改夏之月也按在周书作周月也若以夏正
纪则当云元年冬十有一月矣今不然而谓之王正月
是以周王之正纪而夫子因之矣虽然以周正纪而犹
冠以春者时王之四时也定之方中夏之十月周之十
二月而城楚丘乃见于次年之正月纪其成也(去年闰/在戍则)
(定中在十月不在十一月故说者谓/卫以十月城鲁以十一月会之亦妄)或曰春秋用夏正
故四月郑祭足取温麦秋又取周之禾则春秋果用夏
卷四十二 第 21a 页 WYG0383-0606a.png
矣是不然经纪以周而传则乱以夏也榖邓之来朝经
书在夏而传谓之春经以周而传固以为夏此预所以
又谓春来而夏行礼僖之五年正月朔日南至传顾以
周正说传亦何常之有预特因其缪尔使春秋以夏正
则二月无冰十月大雪皆不得为异者何事乎书且在
周礼有正岁有正月正岁为寅而正月则为子经书周
时然子丑不得四年之正者固自若周以子正而周之
书授民修祭犹切用夏时不易也郊以孟春建寅月也
卷四十二 第 21b 页 WYG0383-0606b.png
禘以季夏建未月也而康成谓孟春子之月季夏巳之
月而左氏则谓启蛰而郊郊而后耕故说者谓鲁无冬
至之郊盖欲见鲁非僣宣之八年六月有事太庙固云
巳月而明堂位以季夏六月禘周公有非建巳之月矣
正在人时在天先王有改正之文而无改时之实是故
周官凡言正岁与田狩郊祀春夏秋冬皆本夏时四月
维夏夏之初夏也六月徂暑夏之末夏也春秋之书举
二中以见四时则王正月当为夏之正矣而且不然岂
卷四十二 第 22a 页 WYG0383-0606c.png
天之冬而周谓之春天之夏而周谓之秋乎此谷梁所
以谓正月烝为冬祭之时正月狩非春田之礼四月郊
为夏之始九月郊为秋之终则亦以春秋为夏正与二
传之说异盖不知周之四时固不是律也
 
 
 
 
卷四十二 第 22b 页 WYG0383-0606d.png
 
 
 
 
 
 
 
 路史卷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