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第 1a 页 WYG0383-0010a.png

路史卷三 宋 罗泌 撰
前纪三
循蜚纪
钜灵氏
钜灵氏之在天下也握大象持化权乘太极而蹠灏淑
立乎无间行乎无穷揣九变化而与物相弊

(钜灵与元气齐/生为九元真母)出于汾脽(汾水之脽上也其地隆起若/尻脽然今成庆军是广韵云)
卷三 第 1b 页 WYG0383-0010b.png

阴昜反山川正流并生神化大凝(李淳风小卷云元始/判气天皇上帝镇立)
(名山各有所属分野盖当是时六合之门有未融者故/钜灵女娲之徒以神通智力出而赞化也五丁盖非一)
(按世本及蜀纪华阳志益州纪十三州志成都记等皆/言五丁事蜀王开明负力能徙山通石则目以五丁矣)
(又言五丁其时未有号谥但以五行/方色为主故庙有赤黑黄白之帝云)惟无恒处或云治
蜀盖以其迹躔焉(传载钜灵之迹多在蜀岂别一钜灵/邪薛综以钜灵为河神盖本水经所)
(引谓国语华岳当河河神钜灵手荡脚踏开而为两言/之今国语亦无此文又汉武帝内传时东都送一小人)
(长七寸东方朔/谓为钜灵异矣)
卷三 第 2a 页 WYG0383-0010c.png

乃知天未丧斯文也丹壶书云皇次四世蜀山

六世浑敦七世东户十七世皇覃七世启统三世吉
夷四世九渠一世狶韦四世大巢二世遂皇四世庸
成八世凡六十有八世是为因提之纪仓颉一世柏
皇二十世中央四世大庭五世栗陆五世丽连十一
世轩辕三世赫胥一世葛天四世宗卢五世祝融二
世昊英九世有巢七世朱襄三世阴康二世无怀六
卷三 第 2b 页 WYG0383-0010d.png

钜灵氏句彊氏自句彊而下次谯明氏次涿光氏以
次至次民氏如下所叙总曰循蜚纪有号而无世自
是而上亦惟有九皇氏地皇氏天皇氏又上而乃有
盘古氏基之浑沌之说其言浑沌之初所谓上无复
色下无复渊为说甚繁非足贻训故绌焉自无怀降
所叙与名山记大同此予之史篇所取

之号此世所闻焉者也遁甲开山图云钜灵与元气
卷三 第 3a 页 WYG0383-0011a.png

造山川出江河神化之宜岂非鹖冠子之所谓尸气
皇者邪予得是书乃更为之不疑也然上之五纪卒
寂寥而无诏系不得而缀矣兹亦可谓富也谨阙之
以俟
以下辨论本史成而立说元不在正纪中子姓
楫客准例诸史将便观览取之以附于逐篇之
末故其中所用字俱在已所用有异览者知之
卷三 第 3b 页 WYG0383-0011b.png

谯明氏
涿光氏
伯益之书有谯明之山涿光之山而俱载于北经谯
明涿光信其为继治者乃知邃故之事非必无传特
恨幽介弗之究尔予观于经而信二书之足丁也
钩阵氏
黄神氏
卷三 第 4a 页 WYG0383-0011c.png

(有官统故贾公彦云九头纪时有臣无官人皇有辅佐/燧皇伏羲既有官则其间九皇六十四氏有官明矣无)
(文字以知/官号也)无易天生无散太璞按图正端是致天极(鹖/冠)
(子云物之始也倾倾至其有也碌碌至其成形端端正/正勿损勿益幼少随足以从师俗无易天生无散太璞)
(自若则清动之则浊神圣践承翼之位与皇神合/德按图正端以致天极两祭四致闻以正息云云)三百
四十岁𤝙神次之号曰黄神(见命历叙按道家亦有所/谓黄神盖与此异本起经)
(云三始之道太初者道之初也其初精盛则为元明名/曰太阳又为元阳子丹乃化道君故曰道之初藏在太)
(素是为一气太素者赤气也初变为黄名曰中和中和/为老子乃化神君名曰黄神入于骨肉以之为人故曰)
卷三 第 4b 页 WYG0383-0011d.png

(持亦体中之事而归藏经言者黄神与炎/帝战于涿鹿则以为黄帝矣抑又非此)
𤝙神氏
人皇氏没𤝙神次之出于长淮驾六蜚羊政三百岁五
叶千五百岁(见春秋/命历叙)
犁灵氏
东荒经有犁灵之尸犁灵氏之尸也以不坏
于予之路史亦异矣凡孔圣之未尝言者予皆极言
卷三 第 5a 页 WYG0383-0012a.png

汔于今耳之所纳目之所接其骇于听荧者夥矣况
神圣之事凡之莫既者邪是尧舜崇仁义六经论语
其理备矣顾且言之吾见焦唇乾呃而听之者愈悠
悠也是故庄周之徒骂以作之意以起之而后先王
之道以益严然则予之所摭正亦不得而不异尔予
悲夫习常玩正与夫氛氛日趋于奇者之不可以虚
言格也于是引其昵而景者著之此亦韩将军学兵
卷三 第 5b 页 WYG0383-0012b.png

犹弗荐焉览者知夫让王胠箧渔父说剑之惜则吾
知免矣
大騩氏
大騩氏见于南密(河南密县有大騩山记谓/大騩氏之居即具茨也)或曰泰块
昔者黄帝访泰块于具茨(中山经次七敏山之东三十/里大騩山又次十一有大块)
(山注荥阳密县大騩山也即具茨今在许之阳翟集/韵具


曰大騩(姓源韵谱云天水有大/隗氏云出于大隗氏)盖设于无垓坫之宇而
卷三 第 6a 页 WYG0383-0012c.png

鬼騩氏
鬼騩氏后有嵬氏饶氏攘氏刹氏鬼騩氏(嵬及鬼騩皆/古侯国和菟)
(史云古有大嵬氏鬼嵬氏嵬騩古通用潜夫论云嵬姓/饶攘刹是也三国宜皆炎帝之代封之一作攘刹者讹)
弇兹氏
泰逄氏
和山者实为河之九都吉神泰逄司之于萯山之阳出
入有光(见山海经今东阳有萯山孔甲畋处字音培集/韵倍负同音培云河神一云倍尾山世纪云即)
卷三 第 6b 页 WYG0383-0012d.png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昔者宰我请问鬼神之
名子曰气者神之盛也魄者鬼之盛也合鬼与神教
之至也故无鬼神则鬼神之名不立矣奈何季路之
问事鬼则曰未能事人既问死则曰未知生说者往
往以生死鬼神为性命道德外事有不可以致诘而
子路未可与言故夫子不与之言夫若是则夫子既
不诚于人之子矣圣人之言未尝不自尽也鬼神生
卷三 第 7a 页 WYG0383-0013a.png

生则知死矣生死者特性命道德中之一事而鬼神
者特性命道德中之一物尔岂复外乎虽然神者天
之徒鬼者物之徒也惟人之初与天为徒孰不具此
神哉惟生之后开闭之不谨而好恶之偏适从而蔽
之也古之圣人惟其然也是故开天之天而不开人
之天闭人之窦而不闭天之窦开天者德生开人者
贼生德生者阳明胜阳明胜故识性用贼生者阴浊
卷三 第 7b 页 WYG0383-0013b.png

于鬼归于神者与天为徒归于鬼者与物为徒亦天
地之理也今夫天阳而地阴魂阳而魄阴是故智气
归天而体魄则归地神阳而鬼阴君子阳而小人阴
是故正直为神而憸险则为鬼德阳而欲阴男阳而
女阴是故德盛成男欲盛成女禽阳而兽阴老阳而
释阴是故释误多毛老误多羽君子于此其可不毖
又毖而自堕于鬼物之区哉三五之时人聪明而渊
卷三 第 8a 页 WYG0383-0013c.png

上句龙芒蓐祝融玄冥作配乎其下其事然也帝喾
而来不能纪远然而禺强阏伯玄枵诸稽实沈骀台
咎陶伯益豕韦夔稷之流秩犹不迁之祀横穷卓偏
刚毅一真乌往而不神哉叔末之人佔侸僋俕綦溪
利跂正直之道消而憸险之行多是以不能神明而
归于物诗云三后在天王配于京本贤愚也孔填不
宁降此大厉逢吉凶也三涂六道其僣有自来矣期
卷三 第 8b 页 WYG0383-0013d.png

冉相氏
冉相氏得其环中以随成与物无终无始无几无时日
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此之谓真人(见南华真经注云/环中中庸之道)
中之为道帝王之心即治天下之正道而圣人所以
示世入德之大方也自成世以来未有不本是以为
政而能驯致于大治者今夫率意而射则终日无所
中率意而视则终身无所与必也质的设而后天下
卷三 第 9a 页 WYG0383-0014a.png

道独立乎中而后天下之心无两从盖中也者极之
则世人之日月质的也众见之所宗万手之所会理
之至义之尽配天地而不可以复进是故道得之而
为太一天得之而为天一帝得之而为帝一帝一者
立乎环中浑兮如有容泊兮如未始出其宗而茫兮
无所终穷自伏羲氏以之传炎炎帝氏以之传黄无
异付也尧帝氏以之传舜舜帝氏以之传禹无异语
卷三 第 9b 页 WYG0383-0014b.png

秋之世惟皇不极而厥庶民亦失其所以保极之道
以故上慢下暴王室如燬数千百年而不之复则极
之不建其祸正如此也嗟乎皋谟箕范中极之说备
矣此家所有也大易之书明言中者五十有五所不
言者否剥屯颐咸革贲遁明夷九卦而已内之中六
十有四外之中亦六十有四得其中动罔不吉失其
中动罔不凶是故否剥之五亦获其吉而复泰之三
卷三 第 10a 页 WYG0383-0014c.png

久矣自汉诸儒取过不及之说类之孔伋之书世遂
泥于过与不及之中求之亡其统矣夫君子之于中
无过也有不及而已致广大极高明夫孰得而过邪
冉相之道兹其所以寂寥希阔而不继之岂不

圣人人伦之至者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
尽伦尽制岂过不及之云乎而彼伧者附诚明假权
变缴绕呫嗫以绸其婟而济其奸岂惟无忌惮哉其
卷三 第 10b 页 WYG0383-0014d.png

相氏而为中庸泚也
盖盈氏
若水之间禺中之地(若水之间地当川蜀在西南方此/禺中之名所为立以知东北朔易)
(前圣之为有说不尽/朔易说详发挥一)有盖盈之丘盖盈氏之虚也(海内/朝鲜)
(记南海之内禺中之国以去有九丘有陶唐之丘叔得/之丘盖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神民之丘以水络)
(亦陶唐昆/吾之流也)
大敦氏
卷三 第 11a 页 WYG0383-0015a.png

云阳氏是为阳帝(见道/书)盖处于沙(沙长沙所谓万里沙/见遁甲经今茶陵西)
(南十里云阳山也又莱/之掖县有万里沙祠)亦著甘泉以故黄帝以来大祀
于甘泉(甘泉山本亦曰云阳在冯/翊云阳县云阳氏之常居)云丹徒(董览吴地记/云曲阿秦时)
(曰云阳岭太康地记云曲阿本名云阳秦始皇凿北坑/以败其势截其道使阿曲而名吴录云改曰丹徒天宝)
(元年曰丹/阳今属润)绛北者非也(十道志言云阳氏古之仙人开/山图以为云阳先生之墟言阳)
(石山中有神龙池黄帝时云阳先生养龙于此为历代/养龙之处水旱不时祀之中有神书铁劵玉石之记故)
(三辅黄图引为云阳先生然开山图/所言阳石山在绛北又非云阳氏也)
卷三 第 11b 页 WYG0383-0015b.png

隐处云阳之山在衡山之阳只今茶陵之云阳山也
予游衡湘道其麓见山川之灵秀土膏水沉方皇不
忍去亦意尝有异人者自之西首山阜丽倚皆西面
而北上朝衡岭矣然考之皇甫纪实为少昊之封云
阳氏之踪固在甘泉甘泉之山本曰云阳以故黄帝
以来每大祀于甘泉则长沙之地其亦为始封乎虽
然丹阳曲阿亦秦世之云阳岭也吴地记录曲阿正
卷三 第 12a 页 WYG0383-0015c.png

秦人于是发赭徒三千凿云阳之北冈曲之因曰曲
阿则今之丹徒也昔吴岑昏凿丹徒至云阳杜野小
辛间而陈勋屯田凿句容中道至云阳西城则今之
破冈渎也故杜佑以丹阳为古云阳而学道传谓是
茅山若绛北之阳石者非其正矣载言之流以为仙
者盖知其异也
巫常氏
卷三 第 12b 页 WYG0383-0015d.png

泰壹氏是为皇人(道言天真皇人者泰壹也杜甫云泰/壹奉引包羲在右尧步舜趋禹驰汤)
(骤/)开图挺纪执大同之制调大鸿之气正神明之位者
也是故九皇传授以索其自然之所生复自然之解与
天地之所始(见鹖冠子三皇经云皇人者泰帝之所使/在峨眉山黄帝往受真一五才之法泰帝)
(者泰皇氏也传言泰帝兴神鼎说者以为伏羲失之三/十九章经云九皇上真玉虚君也即泰皇矣今鹖冠子)
(有泰皇问泰壹天地/人之事三孰急云)昔者神农尝受事于泰壹小子(本/草)
(经/)而黄帝老子皆受要于泰壹元君盖范无形尝无味
卷三 第 13a 页 WYG0383-0016a.png

(道按鹖冠子云泰壹之道九皇之传清成之初太始之/末见不祥事于名理之外范无形尝无味以要名理之)
(所会抱璞内篇及玄箓皆言泰壹饵金液而仙而亳人/缪忌谓泰壹者天人之最贵故汉武以李少翁之言祠)
(泰壹于甘泉然道书谓泰壹君者讳臈又言/身中亦有所谓泰壹者讳务猷盖不足考)有兵法杂
子阴阳云气黄冶及泰壹之书兵法云气书传间出而
黄冶杂子汉后不复见(汉志七略有神农兵法黄帝兵/法又有泰壹兵法一篇有伏羲)
(杂子黄帝杂子又有泰壹杂子五十三篇泰壹杂子星/二十八卷泰壹杂子云雨三十四卷泰壹杂子黄冶三)
(十一卷泰壹杂子候岁二十三卷泰壹/阴阳二十三卷兵法今或见之兵书)其书言黄帝谒
卷三 第 13b 页 WYG0383-0016b.png

(四极明科苞元玉箓抱璞子等皆言黄帝谒峨眉其事/甚著或云在青城乃见宁封于青城尔事见玉匮宁封)
(告帝曰天真皇人在峨眉山因授龙蹻等事见上清记/及青城等记今青城有宁封洞室轩后坛及黄帝辙迹)
(甚/多) 拜之玉堂曰敢问何为三一之道皇人曰而既已
君统矣又咨三一无乃朗抗乎古之圣人盍三辰立晷
景封域以判邦国山川以分阴阳寒暑以平岁道执以
卫众交质以聚民备械以防奸车服以章等皆法乎天
而鞠乎有形者也天地有启闭日星有薄失治乱有运
卷三 第 14a 页 WYG0383-0016c.png

故一成而不变类气浮于上而精气萃于下性发乎天
命成乎人使圣人以为之纪是以圣人欲治天下必先
身之立权以聚财葵财以施智因智以制义由义以出
信仗信以著众用众以行仁安仁以辅道迪道以保教
善教以政俗从俗以毓质崇质以恢行勤行以典礼制
礼以定情原情以道性复性以一德成德以叙命和命
以安生而天下自尔治万物自尔得神志不劳而真一
卷三 第 14b 页 WYG0383-0016d.png

吝屡庚生杀失寒暑之宜动静戾刚柔之节而贪欺终
无所用无乃已浮乎黄帝乃终身弗违而天下治其为
教也至矣(此所谓玉佩金珰妙文也自使圣人以为之/纪以上集仙录稍革其语以为云华告禹之)
(言/)水火大渊之事其所言哉(杨谷授道记云黄帝见天/皇真一之经而不决遂周)
(流四方谒皇人于峨眉而问真一之道/其言大率论水火绛宫大渊之事云)
予所叙古之帝王其世治寿考无以稽矣计其年皆
不乏三数百岁黄帝曰上古之真人寿蔽天地盖天
卷三 第 15a 页 WYG0383-0017a.png

人者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而已盖乘间
维而基七衡陵罔阆而隘八落者也又曰后世有圣
人者形体不蔽精神不越亦可以龄逾数百虽有修
缩之不齐亦时与数当然尔然未有不死者(见素问/天老养)
(生经老子云人生大期以百二/十年为节度护之可至千岁)释氏有所谓无常经
云天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此言虽陋以台观之物
莫不有数有数故虽天地莫能逃山亡川邕郡陷谷
卷三 第 15b 页 WYG0383-0017b.png

明劫灰则所谓地屡败矣(河侧州郡今岁在河南明/年决出河北东西海岸亦)
(皆如是今西北荒外沙漠之间皆是沧海遗迹而太/行麻姑朱崖等山险崖石罅皆是蠃蚌之壳颜鲁公)
(等以为桑田/之变者也)土石自天星陨如雨或夜明逾昼或越
裂崩地则天有时而毁矣(雨土霣石星霣夜明并详/发挥雨粟说天崩裂事后)
(世尤不胜多汉惠二年天东北开晋太康二年西北/裂大安二年天中裂咸和四年西北又裂升平五年)
(天中裂哀帝即位又裂梁太清二年西北裂陈至德/元年十二月从西北开至东南或百丈或数十丈有)
(声如雷山雉皆叫或见宫室之类按内经云天坠将/相死若见名字妄言语为凶殃十二年易主萧子显)
卷三 第 16a 页 WYG0383-0017c.png

(裂是均于幻/然乱应可知)故曰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
乾坤或几乎息矣宛首亦曰天地运度亦有否终日
月五星亦有亏盈而况于人乎(宛首道/君之号)奈何封君世
辟不知乎此蔽于方士之言以求不死不死邈然而
小者乱贻天下大者丧身失国不可胜数矣稽之其
徒初无是说许玉斧言黄帝铸鼎以疾崩葬桥山庄
周言老子之死秦佚吊之三号而出而师旷亦谓周
卷三 第 16b 页 WYG0383-0017d.png

吾君也是老子初无青鹿上升之事黄帝初无苍龙
高蹈之言而子晋初无䌽凤空骞之语皆方士之徒
设辞以愚弄其君而取宠亦自其教之害焉且物壮
不老是谓不道阴阳固有终变偓佺千岁彭祖七百
亦必死而已矣而荒君乱主方仆仆信事之以至于
败乱而终不悔岂不

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以自守
卷三 第 17a 页 WYG0383-0018a.png

三张伪法盍气秽事谓大道清虚颛以礼度为首岂
有兹事窃究其要与世礼正翓

軏初无不死之言子贡有云死生有命而孔子亦曰
众生必死自古皆有死使孔子而非圣人则斯言为
不可信予悲夫世主之甘心于其聋瞽而不悟也故
博观死生之际而极论焉尚其晓然知之而不蹈于
悔也
卷三 第 17b 页 WYG0383-0018b.png

空桑氏以地纪空桑者兖卤也其地广绝高阳氏所尝
居皇甫谧所谓广桑之野者或云穷桑非也穷桑在西
小颢之君(详少/昊纪)若乃伊尹之生共工氏之所灌则陈留
矣(伊尹产空桑在陈留非鲁地吕不韦等/谓伊尹之母化为空桑尹生其中大妄)
空桑在东穷桑在西归藏启莁云空桑之苍苍八极
之既张乃有羲和是主日月职出入以为晦明盖指
隅夷之地故记孔子生于空桑春秋演孔图云徵在
卷三 第 18a 页 WYG0383-0018c.png

所记徵在生子空桑之地今名孔窦在鲁南山之穴
故孔庙礼器碑云颜育空桑空桑鲁北孔子鲁人故
说者指云空桑槩而言之鲁南山穴之说正自戾矣
乃若共工氏之振滔鸿水以薄空桑则为莘陜之间
伊尹莘人故吕春秋古史考等俱言尹产空桑空桑
故城在今陈留固非鲁也故地记言空桑南把而北
陈留各三十里有伊尹村而所谓穷桑则非此矣拾
卷三 第 18b 页 WYG0383-0018d.png

垂少昊之居梁雍之域故周书尝麦云帝命蚩尤宇
于小颢而远游章句西皇所居西海之津西皇者少
昊之称而小颢者少昊之正字也宜为咸阳故咸阳
曰云阳而少昊一曰云阳氏云阳县今𨽻曜汉甘泉
宫即武帝之太畤也颛顼继少昊者故世纪颛顼亦
自穷桑迁商丘事可知矣而杜预遽以穷桑为在鲁
北至释例地名乃云地阙故颖达云言鲁北者相传
卷三 第 19a 页 WYG0383-0019a.png

史之所记乃在曲阜此又因预而妄之也太昊在东
少昊在西予既言之拾遗远游穷桑既在西极则鲁
曲阜之说得非太昊之虚乎郡国志云少昊自穷桑
登帝位非空桑也
神民氏
天地开辟爰有神民民神异业精气通行(见潜夫/论十列)都于
神民之丘(山海经陶唐等九丘有/神民之丘盖其所处)一曰神皇氏驾六蜚
卷三 第 19b 页 WYG0383-0019b.png

倚帝氏
都倚帝山(山海经有倚帝之山唐吴筠下第遂居南阳/倚帝山即此窦子野云今内乡东三十里踦)
(立山/也)
次民氏
次民氏是为次是民(洛书摘亡辟注以次/是民为皇次屈非也)次是民没元
皇出天地易命以地纪(此春秋命历叙文与洛书摘亡/辟同注云次民没民始穴处之)
(世终也六皇者此此/以下辰放氏而始)穴处之世终矣
卷三 第 20a 页 WYG0383-0019c.png

之叙其亦有所来乎胡为而多盍也贵人云何子之
好言古曰有是哉今古一也若以古为见邪荀况有
言诈人者谓古今异情是以治乱异道而众人惑焉
彼众云者愚而无知陋而无度者也于其所见犹可
欺也况千世之上乎彼诈人者门庭之间犹挟欺也
况千世之上乎以心度心以类度类以说度功以道
观尽今古一也类不孛虽久同理故往缘曲而不迷
卷三 第 20b 页 WYG0383-0019d.png

传政非无善政久故也虞夏有传政不如商周之察
也而况次民倚帝之时乎以今观今则谓之今也以
后而观则今亦古矣以今观古则谓之古以古自观
固亦谓之今也古岂必古今岂必今特自我而观之
千世之前万世之后亦不过自我而观尔传近则详
传久则略略则举大详则举细愚者闻其大不知其
细闻其细不知其大是以文久而惑灭节族久而绝
卷三 第 21a 页 WYG0383-0020a.png

右循蜚纪二十二氏六十馀世
卷三 第 21b 页 WYG0383-0020b.png

路史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