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
卷九 第 1a 页
尚书正义卷第九
    国子祭酒上护军曲阜县开国子(臣)孔颖达奉
    敕撰
  商书
    盘庚上第九
    盘庚中第十
    盘庚下第十一
     说命上第十二
     说命中第十三
     说命下第十四
     高宗肜日第十五
     西伯戡黎第十六
     微子第十七
盘庚上第九
盘庚至三篇
卷九 第 1b 页
正义曰商自成汤以来屡迁都邑仲丁河亶甲袒乙皆有言诰
历载于篇盘庚最在其后故序揔之自汤至盘庚凡五迁都今
盘庚将欲迁居而治于亳之殷地民皆恋其故居不欲移徙咨
嗟忧愁相与怨上盘庚以言辞诰之史叙其事作盘庚三篇
传自汤至亳殷
正义曰经言不常厥邑于今五邦故序言盘庚五迁传嫌一身
五迁故辩之云自汤至盘庚凡五迁都也上文言自契至于成
汤八迁并数汤为八此言盘庚五迁又并数汤为五汤一人再
数故班固云朗人屡迁前八后五其实正十二也此序云盘庚
将治亳殷下传云殷亳之别名则亳殷即是一都汤迁还从先
王居也汲冢古文云盘庚自奄迁于殷殷在邺南三十里束晰云
尚书序盘庚五迁将治亳殷旧说以为居亳亳殷在河南孔子
壁中尚书云将始宅殷是与古文不同也汉书项羽传云洹水
南殷墟上今安阳西有殷束晰以殷在河北与亳异也然孔子
壁内之书安国先得其本此将治亳殷不可作将始宅殷亳字
卷九 第 2a 页
摩灭容或为宅壁内之书安国先得始皆作乱其字与治不类
无缘误作始字知束晰不见壁内之书妄为说耳若洹水之南
有殷墟或当馀王居之非盘庚也盘庚治于亳殷纣灭在于朝
歌则盘庚以后迁于河北盖盘庚后王有从河南亳地迁于洹
水之南后又迁于朝歌
传胥相至怨上
正义曰释诂云胥皆也相亦是皆义故通训胥为相也民不欲
徙乃咨嗟忧愁相与怨上经云民不适有居是怨上之事也仲
丁祖乙亦是迁都序无民怨之言此独有怨者盘庚祖乙之曾
孙也祖乙迁都于此至今多历年世民居巳久恋旧情深前王
三徙诰今则行晓喻之易故无此言此则民怨之深故序独有
此事彼各一篇而此独三篇者谓民怨上故劝诱之难也民不
欲迁而盘庚必迁者郑玄云祖乙居耿后奢侈踰礼土地迫近
山川尝圯焉至阳甲立盘庚为之臣乃谋徙居汤旧都又序注
云民居耿久奢淫成俗故不乐徙王肃云自祖乙五世至盘庚
卷九 第 2b 页
元兄汤甲宫室奢侈下民邑居垫隘水泉泻卤不可以行政化
故徒都于殷皇甫谧云耿在河北迫近山川自祖辛以来民皆
奢侈故盘庚迁于殷此三者之说皆言奢侈郑玄既言君奢又
言民奢王肃专谓君奢皇甫谧专谓民奢言君奢者以天子宫
室奢侈侵夺下民言民奢者以豪民室宇过度逼迫贫乏皆为
细民弱劣无所容居欲迁都改制以宽之富民恋旧故违上意
不欲迁也案检孔传无奢侈之语惟下篇云今我民用荡析离
居罔有定极传云水泉沈溺故荡析离居无安定之极徙以为
之极孔意盖以地势洿下又久居水变水泉泻卤不可行化故
欲迁都不必为奢侈也此以君名名篇必是为君时事而郑玄
以为上篇是盘庚为臣时事何得专辄谬妄也
盘庚
正义曰此三篇皆以民不乐迁开解民意告以不迁之害迁都
之善也中上二篇未迁时事下篇既迁后事上篇人皆怨上初
启民心故其辞尤切中篇民以少悟故其辞稍缓下篇民既从
卷九 第 3a 页
迁故辞复益缓哀十一年左传引此篇云盘庚之诰则此篇皆
诰辞也题篇不目盘庚诰者王肃云取其徙而立功故但以盘
庚名篇然仲丁祖乙河亶甲等皆以王名名篇则是史意异耳
未必见他义
传殷质以名篇
正义曰周书谥法成王时作故桓六年左传云周人以讳事神
殷时质未讳君名故以王名名篇也上仲丁祖乙亦是王名于
此始作传者以上篇经亡此经称盘庚故就此解之史记殷本
纪云盘庚崩弟小辛立殷复衰百姓思盘庚乃作盘庚三篇与
此序违非也郑玄云盘庚汤十世孙祖乙之曾孙以五迁继汤
篇次祖乙故继之于上累之祖乙为汤玄孙七世也又加祖乙
复其祖父通盘庚故十世本纪云祖乙崩子祖辛立崩子开甲
立崩弟祖丁立崩开甲之子南庚立崩祖丁子阳甲立崩弟盘
庚立是祖乙生祖辛祖辛生祖丁祖丁生盘庚故为曾孙
盘庚至四方
卷九 第 3b 页
正义曰盘庚欲迁于亳之殷地其民不欲适彼殷地别有邑居
莫不忧愁相与怨上盘庚率领和谐其众忧之人出正直之言
以晓告曰我先王初居此者从旧都来于是宅于此地所以迁
于此者为重我民无欲尽杀故先王以久居垫隘不迁则死见
下民不能相匡正以生故谋而来徙以徙为善未敢专决又考
卜于龟以从既获吉兆乃曰其如我所行欲徙之吉先王成汤
以来凡有所服行敬顺天命如此尚不常安可徙则徙不常其
邑于今五邦矣今若不承于古徙以避害则是无知天将断绝
汝命矣天将绝命尚不能知况曰其能从先王之基业乎今我
往迁都更求昌盛若颠仆之木有用生蘖哉人衰更求盛犹木
死生蘖哉我今迁向新都上天其必长我殷之王命于此新邑
继复先王之大业致行其道以安四方之人我徙欲如此耳汝
等何以不愿徙乎前云若不徙以避害则天将绝汝命谓绝臣
民之命明亦绝我殷王之命复云若迁往新都天其长我殷之
王命明亦长臣民之命互文也
卷九 第 4a 页
传亳之别名
正义曰此序先亳后殷亳是大名殷是亳内之别名郑玄云商
家自徙此而号曰殷郑以此前未有殷名也中篇云殷降大虐
将迁于殷先正其号明知于此号为殷也虽兼号为殷而商名
不改或称商或称殷又有兼称殷商商颂云商邑翼翼挞彼殷
武是单称之也又大雅云殷商之旅咨汝殷商是兼称之也亳
是殷地大名故殷社谓之亳社其亳郑玄以为偃师皇甫谧以
为梁国谷熟县或云济阴亳县说既不同未知谁是
传适之至邑居
正义曰释诂云适之往也俱训为往故适得为之不欲往彼殷
地别有新邑居也
传吁和至之言
正义曰吁即𥙿也是宽意故为和也忧则不和戚训忧也故率
和众忧之人出正直之言诗云其直如矢故以矢言为正直之言
传我王至于此
卷九 第 4b 页
正义曰孔以祖乙圯于相地迁都于耿今盘庚自耿迁二殷以
我王为祖乙此谓耿也
传刘杀至杀故
正义曰刘杀释诂文水泉咸卤不可行化王化不行杀民之道
先王所以去彼迁此者重我民无欲尽杀故也
传言民至所行
正义曰不徙所以不能相匡以生者谓水泉沈溺人民困苦不
能从教相匡正以生又考卜于龟以徙周礼太卜大迁则贞龟
是迁必卜也
传先王至辄迁
正义曰下云于今五邦自汤以来数之则此言先王揔谓成汤
至祖乙也先王有所服行谓行有典法言能敬顺天命即是有
所服行也盘庚言先王敬顺天命如此尚不常安有可迁辄迁
况我不能敬顺天命不迁民必死矣故不可不迁也
传汤迁至国都
卷九 第 5a 页
正义曰孔以盘庚意在必迁故通数我往居亳为五邦郑王皆
云汤自商徙亳数商亳嚣相耿为五计汤既迁亳始建王业此
言先王迁都不得远数居亳之前充此数也
传言今至蘖哉
正义曰释诂云蘖馀也李巡曰蘖槁木之馀也郭璞云晋卫之
閒曰蘖是言木死颠仆其根更生蘖哉此都毁坏若枯死之木
若弃去毁坏之邑更得昌盛犹颠仆枯死之木用生蘖哉
盘庚至攸箴
正义曰前既略言迁意今复并戒臣民盘庚先教于民云汝等
当用汝在位之命用旧常故事正其法度欲令民徙从其臣言
也民从上命即是常事法度也又戒臣曰汝等无有敢伏绝小
人之所欲箴规上者
传敩教至朝臣
正义曰文王世子云小乐正敩干太胥赞之籥师敩戈籥师丞
赞之彼并是教舞干戈知敩为教也小民等患水泉沈溺欲箴
卷九 第 5b 页
规上而徙汝臣下勿抑塞伏绝之郑玄云奢侈之俗小民咸苦
之欲言于王今将属民而询焉故敕以无伏之
传众群臣以下
正义曰周礼小司寇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
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是国将大迁必询及于万民故知
众悉至王庭是群臣以下谓及下民也民不欲徙由臣不助王
劝民故已下多是责臣之辞
传先王
正义曰此篇所言先王其文无指斥者皆谓成汤巳来诸贤王
也下言神后高后者指谓汤耳下篇言古我先王适于山者乃
谓迁都之王仲丁祖乙之等也此言先王谓先世贤王此既言
先王下句王播告之王用丕钦蒙上之先不言先省文也
传王布至其指
正义曰上句言先王用旧人共政下云王播告之修当谓告臣
耳传言布告人者以下云民用丕变是必告臣亦又告民
卷九 第 6a 页
传聒聒至何谓
正义云郑玄云聒读如聒耳之聒聒聒难告之貌王肃云聒聒
善自用之意也此传以聒聒为无知之貌以聒聒是多言乱人
之意也起信险肤者言发起所行专信此险伪肤受浅近之言
信此浮言妄有争讼我不知汝所讼言何谓言无理也
非予至观火
正义曰言先王敬其教民用大变我命教汝汝不肯徙非我自
废此丕钦之德惟汝之所含德甚恶不畏惧我一人故耳汝含
藏此意谓我不知我见汝情若观火言见之分明如视火也
传逸过至汝过
正义曰逸过释言文我若以威加汝汝自不敢不迁则无违上
之过也我不威胁汝徙乃是我亦拙谋作成汝过也恨民以恩
导之而不从已也
传紊乱至有福
正义曰紊是丝乱故为乱也稼穑相对则重之曰稼敛之曰穑
卷九 第 6b 页
穑是秋收之名得为耕穫揔称故云穑耕稼下承上则有福福
谓禄赏
传戎大至所有
正义曰戎大昏强越于皆释诂文孙炎曰昏夙夜之强也书曰
不昏作劳引此解彼是亦读此为昏也郑玄读昏为悯训为勉
也与孔不同传云言不欲徙则是不畏大毒于远近其意言不
徙则有毒毒谓祸患也远近谓赊促言害至有早晚也不强于
作劳则黍稷无所获以喻不迁于新邑则福禄无所有也此经
惰农弗昏无黍稷对上服田力穑乃亦有秋但其文有详略耳
传责公至毒害
正义曰此篇上下皆言民此独云百姓则知百姓是百官也百
姓既是百官和吉言者又在百官之上知此经是责公卿不能
和喻善言于百官使之乐迁也不和百官必将遇祸是公卿自
生毒害
傅群臣至所及
卷九 第 7a 页
正义曰群臣是民之师长当倡民为善群臣亦不欲徙是乃先
恶于民也恫痛释言文
相时至有咎
正义曰又责大臣不相教迁徙是不如小民我视彼憸利小民
犹尚相顾于箴规之言恐其发举有过口之患故以言相规患
之小者尚知畏避况我为天子制汝短长之命威恩甚大汝不
相教从我乃是汝不如小民汝若不欲徙何不以情告我而辄
相恐动以浮华之言乃语民云国不可徙我恐汝自取沈溺于
众人而身被刑戮之祸害此浮言流行若似火之燎放原野炎
炽不可向近其犹可扑之使灭以喻浮言不可止息尚可刑戮
使绝也若以刑戮加汝则是汝众自为非谋所致此耳非我有
咎过也
传曷何至祸害
正义曰曷何同音故曷为何也顾氏云汝以浮言恐动不徙更
是无益我恐汝自取沈溺放众人不免祸害也
卷九 第 7b 页
传我刑至所致
正义曰我刑戮汝汝自招之非我咎也靖谋释诂文告民不徙
者非善谋也由此而被刑戮是汝自为非谋所致也
迟任至非德
正义曰可迁即迁是先王旧法古之贤人迟任有言曰人惟求
旧器非求旧惟新言人贵旧器贵新汝不欲徙是不贵旧反迟
任也古者我之先王及汝祖汝父相与同逸豫同勤劳汝为人
子孙宜法父祖当与我同其劳逸我岂敢动用非常之罚胁汝
乎自先王以至于我世世数汝功劳我不掩蔽汝善是我忠放
汝也以此故我大享祭于先王汝祖其从我先王与在宗庙而
歆享之是我不掩汝善也汝有善自作福汝有恶自作灾我亦
不敢动用非德之赏妄赏汝各从汝善恶而报之耳其意告臣
言从上必有赏违我必有罚也
传迟任至贵旧
正义曰其人既没其言立于后世如是古贤人也郑玄云古之
卷九 第 8a 页
贤史正肃云古老成人皆谓贤也
传选数至于汝
正义曰释诂云算数也舍人曰释数之曰算选即算也故调为
数经言世世数汝功劳是从先王至已常行此事故云是我忠
于汝也言已之忠责臣之不忠也
传古者至汝善
正义曰周礼大宗伯祭祀之名天神曰祀地祇曰祭人鬼曰享
此大享于先王谓天子祭宗庙也传解天子祭庙得有臣祖与
享之意言古者天子录功臣配食于庙故臣之先祖得与享之
也古者孔氏据已而道前世也此殷时巳然矣大享烝尝者烝
尝是秋冬祭名谓之大享者以事各有对若烝尝对禘祫则禘
祫为大烝尝为小若四时自相对则烝尝为大礿祠为小以秋
冬物成可荐者众故烝尝为大春夏物未成可荐者少故礿祠
为小也知烝尝有功臣与祭者案周礼司勋云凡有功者铭书
放王之太常祭于大烝司勋诏之是也尝是烝之类而传以尝
卷九 第 8b 页
配之鲁颂曰秋而载尝是也祭统云内祭则大尝禘是也外祭
则郊社是也然彼以祫为大尝知此不以烝尝时为禘祫而直
据时祭者以殷祫于三时非独烝尝也秋冬之祭尚及功臣则
禘祫可知惟春夏不可耳以物未成故也近代巳来惟禘祫乃
祭功臣配食时祭不及之也近代巳来功臣配食各配所事之
君若所事之君其庙巳毁时祭不祭毁庙其君尚不时祭其臣
固当止矣禘祫则毁庙之主亦在焉其时功臣亦当在也王制
云犆礿祫禘祫尝祫烝诸侯礿犆禘一犆一祫尝祫烝祫此王
制之文夏殷之制天子春惟时祭其夏秋冬既为祫又为时祭
诸侯亦春为时祭夏惟作祫不作时祭秋冬先作时祭而后祫
周则春曰祠夏曰礿三年一祫在秋五年一禘在夏故公羊传
云五年再殷祭礼纬云三年一祫五年一禘此是郑氏之义未
知孔意如何
予告至有志
正义曰既言作福作灾由人行有善恶故复教臣行善我告汝
卷九 第 9a 页
于行事之难犹如射之有所准志志之所主欲得中也必中所
志乃为善耳以喻人将有行豫思念之行得其道为善耳其意
言迁都是善道当念从我言也
传告汝至乃善
正义曰此传惟顺经文不言喻意郑玄云我告汝于我心至难
矣夫射者张弓属矢而志在所射必中然后发之为政之道亦
如是也以已心度之可施于彼然后出之
传不用至易之
正义曰老谓见其年老谓其无所复知弱谓见其幼弱谓其未
有所识郑云老弱皆轻忽之意也老成人之言云可徙不用其
言是侮老之也不徙则水泉咸卤孤幼受害不念其害是卑弱
轻易之也
传盘庚至之谋
正义曰于时群臣难毁其居宅惟见目前之利不思长久之计
其臣非一共为此心盘庚敕臣下各思长久于其居处勉强尽
卷九 第 9b 页
心出力听从我迁徙之谋自此以下皆是也
无有至厥善
正义曰此即迁徙之谋也言我至新都抚养在下无有远之与
近必当待之如一用刑杀之罪伐去其死道用照察之德彰明
其行善有过罪以惩之使民不犯非法死刑不用是伐去其死
道伐若伐树然言止而不复行用也有善者人主以照察之德
加赏禄以明之使竞慕为善是彰其善也此二句相对上言用
罪伐厥死下宜言用赏彰厥生不然者上言用刑下言赏善死
是刑之重者举重故言死有善乃可赏故言彰厥善行赏是德
故以德言赏人生是常无善亦生不得言彰厥生故文互
度乃口
正义曰度法度也故传言以法度居汝口也
盘庚中第十
盘庚至厥民
正义曰盘庚于时见都河北欲迁向河南作惟南渡河之法欲
卷九 第 10a 页
用民徙乃出善言以告晓民之不循教者大为教告用诚心于
其所有之众人于时众人皆至无有亵慢之人尽在于王庭盘
庚乃升进其民延之使前而教告之史叙其事以为盘庚发诰
之目
传为此至民徙
正义曰郑玄云作渡河之具王肃云为此思南渡河之事此传
言南渡河之法皆谓造舟船渡河之具是济水先后之次思其
事而为之法也
传话善至于众
正义曰释诂云话言也孙炎曰话善人之言也王苦民不从教
必发善言告之故以话为善言郑玄诗笺亦云话善言也
传民亦至天时
正义曰以君承安民而忧之故民亦安君之政相与忧行君令
使君令必行责时群臣不忧行君令也舟船浮水而行故以浮
为行也行天时也顺时布政若月令之为也
卷九 第 10b 页
传我殷至行徙
正义曰迁都者止为邑居垫隘水泉咸卤非为避天灾也此传
以虐为灾怀为思言殷家于天降大灾则先王不思故居而行
徙者以天时人事终是相将邑居不可行化必将天降之灾上
云不能相匡以生罔知天之断命即是天降灾也
承汝至于罚
正义曰先王为政惟民之承今我亦法先王故承安汝使汝徙
惟欢喜安乐皆与汝共之非谓汝有咎恶而徙汝令比近于殃
罚也
予若至厥志
正义曰盘庚言我顺于道理和协汝众归怀此新邑者非直为
我王家亦惟利汝众故为此大从我本志而迁徙不有疑也
臭厥载
正义曰臭是气之别名古者香气秽气皆名为臭易云其臭如
兰谓香气为臭也晋语云惠公改葬申生臭彻于外谓秽气为
卷九 第 11a 页
臭也下文覆述此意云无起秽以自臭则此臭谓秽气也肉败
则臭故以臭为败船不渡水则败其所载物也
尔忱至曷瘳
正义曰盘庚责其臣民汝等不用徙者由汝忠诚不能属逮于
古贤苟不欲徙惟相与沈溺于众不欲徙之言不其有考验于
先王迁徙之事汝既不考于古及其祸至乃自忿怒何所瘳差也
汝诞劝忧
正义曰凡人以善自劝则善事多若以忧自劝则忧来众今不
徙则忧来众是自劝励以忧愁之道
今其至在上
正义曰顾氏云责群臣汝今日其且有今目前之小利无后日
久长之计患祸将至汝何得久生在民上也
今予至自臭
正义曰今我命汝是我之一心也汝当从我无得起为秽恶以
自臭败汝违我命是起秽以自臭也
卷九 第 11b 页
恐人至乃心
正义曰言汝心既不欲徙旁人或更误汝我又恐他人倚曲汝
身迂僻汝心使汝益不用徙也
传言汝至迂僻
正义曰人心不能自决则好用非理之谋言汝既不欲迁徙又
为他人所误盘庚疑其被误故言此也以物倚物者必曲故倚
为曲也迂是回也回行必僻故迂为僻也
传迓迎至汝众
正义曰迓迎释诂文不迁必将死矣天欲迁以延命天意向汝
我欲迎之天断汝命我欲续之我今徙者欲迎续汝命于天岂
以威胁汝乎迁都惟用奉养汝众臣民耳
予念至尔然
正义曰我念我先世神后之君成汤爱劳汝之先人故我大能
进用汝与汝爵位用以道义怀安汝心耳然汝乃违我命是汝
反先人也
卷九 第 12a 页
传言我至先人
正义曰易称神者妙万物而为言也殷之先世神明之君惟有
汤耳故知神后谓汤也下高后先后与此神后一也神者言其
通圣高者言其德尊此神后言先于高后略而不言先其下直
言先后又略而不言高从上省文也劳尔先谓爱之也劳者勤
也闵其勤劳而慰劳之劳亦爱之义故论语云爱之能勿劳乎
是劳为爱也追言汤劳汝先则此所责之臣其祖于成汤之世
巳在朝廷世仕王朝而不用已命故责之深也
失于至能迪
正义曰盘庚以民不愿迁言神将罪汝欲惧之使从已也我所
以必须徙者我今失于政教陈久于此民将有害高德之君成
汤必忿我不徙六乃重下罪疾于我曰何为残虐我民而不徙
乎我既欲徙而汝与万民乃不进进与我一人谋计同心则我
先君成汤大下与汝罪疾曰何故不与我幼孙盘庚有相亲比
同心徙乎汝不与我同心故汤有明德从上见汝一情其下罪
卷九 第 12b 页
罚于汝汝实有罪无所能道言无辞以自解说也
传崇重至徙正
正义曰崇重释诂文又云尘久也孙炎曰陈居之久久则生尘
矣古者尘陈同也故陈为久之义
传不进至心徙
正义曰物之生长则必渐进故以生生为进进王肃亦然进进
是同心愿乐之意也此实责群臣而言汝万民者民心亦然因
博及之
传汤有至无辞
正义曰训爽为明言其见下故称明德诗称三后在天死者精
神在天故言下见汝
古我至乃死
正义曰又责群臣古我先君成汤既爱劳汝祖汝父与之共治
民矣汝今共为我养民之官是我于汝与先君同也而汝有残
虐民之心非我令汝如此则在汝心自为此恶是汝反祖父之
卷九 第 13a 页
行虽汝祖父亦不祐汝我先君安汝祖汝父之忠汝祖汝父忠
于先君必忿汝违我乃断绝弃汝命不救汝死言汝违我命故
汝祖父亦忿见汤罪汝不救汝死也
传劳之至治人
正义曰下句责臣之身云汝共作我畜民明先后劳其祖父是
劳之共治民也
传戕残至之行
正义曰春秋宣十八年邾人戕鄫子左传云凡自虐其君曰弑
自外曰戕戕为残害之义故为残也先后爱劳汝祖汝父与共
治民汝祖父必有爱人之心作训为也汝今共为我养民之官
而有残民之心而不用徙以避害是汝反祖父之行盘庚距汤
年世多矣臣父不及汤世而云父者与祖连言之耳
玆予至弗祥
正义曰又责臣云汝祖父非徒不救汝死乃更请与汝罪于此
我有治政之臣同位于其父祖其位与父祖同心与父祖异不
卷九 第 13b 页
念忠诚但念具汝贝玉而已言其贪而不忠也汝先祖先父以
汝如此大乃告我高后曰为大刑于我子孙以此言开道我高
后故我高后大乃下不善之殃以罚汝成汤与汝祖父皆欲罪
汝汝何以不从我徙乎
传乱治至其贪
正义曰乱治释诂文舍人曰乱义之治也孙炎曰乱治之理也
大臣理国之政此者所责之人故言于此我有治政之臣言其
同位于父祖责其位同而心异也贝者水虫古人取其甲以为
货如今之用钱然汉书食货志具有其事贝是行用之货也贝
玉是物之最贵者责其贪财故举二物以言之当时之臣不念
尽忠于君但念具贝玉而已言其贪也
传言汝至之罪
正义曰上句言成汤罪此诸臣其祖父不救子孙之死此句言
臣之祖父请成汤讨其子孙以不从已故责之益深先祖请讨
非盘庚所知原神之意而为之辞以惧其子孙耳
卷九 第 14a 页
传言汝至督之
正义曰训迪为道言汝父祖开道汤也不从君为不忠违父祖
为不孝父祖开道汤下罚欲使从君顺祖陈忠孝之义以督励之
呜呼至乃家
正义曰盘庚以言事将毕欲戒使入之故呜呼而叹之今我告
汝皆不易之事言其难也事既不易当长敬我言大忧行之无
相绝远弃废之必须存心奉行汝群臣臣分辈相与计谋念和
协以相从各设中正于汝心勿为残害之事汝群臣若有不善
不道陨坠礼法不恭上命暂逢遇人即为奸宄而劫夺之我乃
割绝灭之无有遗馀生长所以然者欲无使易其种类于此新
邑故耳自今以往哉汝当进进于善今我将用以汝迁长立汝
家使汝在位传诸子孙勿得违我言也
传不易至之事
正义曰此易读为难易之易不易言其难也王肃云告汝以命
之不易亦以不易为难郑玄云我所以告汝者不变易言必行
卷九 第 14b 页
之谓盘庚自道已言必不改易与孔异
传颠陨至于内
正义曰释诂云陨落也陨坠也颠越是从上倒下之言故以颠
为陨越为坠也左传僖九年齐桓公云恐陨越于下文十八年
史克云弗敢失坠陨越是遗落废失之意故以陨坠不恭为不
奉上命也暂遇人而劫夺之谓逢人即劫为之无巳成十七年
左传曰乱在外为奸在内为宄是劫夺之事故以劫夺解其奸
宄也
传劓割至新邑
正义曰五刑截鼻为劓故劓为割也育长释诂文不吉之人当
割绝灭之无遗长其类谓早杀其人不使得生子孙有此恶类
也易种者即今俗语云相染易也恶种在善人之巾则善人亦
变易为恶故绝其恶类无使易种于此新邑也灭去恶种乃是
常法而言于此新邑者言已若至新都当整齐使洁清
传自今至称家
卷九 第 15a 页
正义曰长立汝家谓赐之以族使子孙不绝左传所谓诸侯命
氏是也王朝大夫天子亦命之氏故云立汝家也
盘庚下第十一
盘庚至一人
正义曰盘庚既迁至殷地定其国都处所乃正其郊庙朝社之
位又属民而聚之安慰于其所有之众曰汝等自今以后无得
游戏怠惰勉力立行教命今我其布心腹肾肠输写诚信历遍告
汝百姓于我心志者欲迁之日民臣共怒盘庚盘庚恐其怖惧
故开解之今我无复罪汝众人我既不罪汝汝无得如前共为
忿怒协比谗言毁恶我一人恕其前愆与之更始也
传定其至之位
正义曰训攸为所定其所居揔谓都城之内官府万民之居处
也郑玄云徙主于民故先定其里宅所处次乃正宗庙朝廷之
位如郑之意奠厥攸居者止谓定民之居岂先令民居使足待
其馀剩之处然后建王宫乎若留地以拟王宫即是先定王居
卷九 第 15b 页
不得为先定民矣孔惟言定其所居知是官民之居并定之也
礼郊在国外左祖右社面朝后市正厥位谓正此郊庙朝社之
位也
传安于至大教
正义曰郑玄云勉立我大命使心识教令常行之王肃云勉立
大教建性命致之五福又案下句尔无共怒予一人是恐其不
从巳命此句宜言我有教命汝当勉力立之郑说如孔旨也
传布心至告志
正义曰此论心所欲言腹内之事耳以心为五脏之主腹为六
腑之揔肠在腹内肾在心下举肾肠以配腹心诗曰公侯腹心
宣十二年左传云敢布腹心是腹心足以表内肾肠配言之也
古我至定极
正义曰言古者我之先王将欲多大于前人之功是故徙都而
适于山险之处用下去我凶恶之德立善功于我新国但徙来
巳久水泉沈溺今我在此之民用播荡分析离其店宅无有安
卷九 第 16a 页
定之极我今徙而使之得其中也说其迁都之意亦欲多大前
人之功定民极也
传言以至功美
正义曰古我先王谓迁都者前人谓未迁省前人久居旧邑民
不能相匡以生则是居无功矣盘庚言先王以此迁徙故多大
前人之功美故我今迁亦欲多前功矣
传徙必至我国
正义曰先王至此五邦不能尽知其地所都皆近山故揔称适
于山也易坎卦彖云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徙必依山之险欲使
下民无城郭之劳虽则近山不可全无城郭言其防守易耳徙
必近山则旧处新居皆有山矣而云适于山者言其徙必依山
不适平地不谓旧处无山故徙就山也水泉咸卤民居垫隘时
君不为之徙即是凶恶之德其徙者是下去凶恶之德立善功
于我新迁之国也言下者凶德在身下而坠去之
传水泉至之极
卷九 第 16b 页
正义曰民居积世穿掘处多则水泉盈溢令人沈深而陷溺其
处不可安居播荡分析离其居宅无安定之极极训中也诗云
立我烝民莫匪尔极言民赖后稷之功莫不得其中今为民失
中故徙以为之中也
尔谓至兹贲
正义口言我徙以为民立中汝等不明我心乃谓我何故震动
万民以为此迁我以此迁之故上天将复我高祖成汤之德治
理于我家我当与厚敬之臣奉承民命用是长居于此新邑以
此须迁之故我童蒙之人非敢废其询谋谋放众人众谋不同
至用其善者言善谋者皆欲迁都也又决之于龟卜而得吉我
与汝群臣各非敢违卜用是必迁光大此迁都之大业我徙本
意如此耳
传以徙至我家
正义曰民害不徙违失汤德以徙之故天必祐我将使复奉汤
德令得治理于我家言由徙故天福之也
卷九 第 17a 页
传冲童至其善
正义曰冲童声相近皆是幼小之名自称童人言已幼小无知
故为谦也吊至灵善皆释诂文礼将有大事必谋于众谋众乃
足常理故言非废谓动谋于众言匕不自专也众谋必有异见
故至极用其善者
传宏贲至大业
正义曰宏贲皆大也释诂文樊光口周礼云其声大而宏诗云
有贲其首是宏贲皆为大之义也各者非一之辞故为君臣用
谋不敢违卜洪范云汝则有大疑谋及卿七谋及卜筮言非敢
违卜是既谋及于众又决于蓍龟也用大此迁都大谓立嘉绩
以大之也
呜呼至叙钦
正义曰言迁事巳讫故叹而敕之呜呼国之长伯及众官之长
与百执事之人庶几皆相与隐括共为善政哉我其勉力大助
汝等为善汝当思念爱敬我之众民我不任用好货之人有人
卷九 第 17b 页
果敢奉用进进于善见穷困之人能谋此穷困之人安居者我
乃次序而敬用之
传国伯至善政
正义曰邦伯邦国之伯诸侯师长故为东西二伯及九州之牧
也郑玄注礼记云殷之州长曰伯虞夏及周皆曰牧此殷时而
言牧者此乃郑之所约孔意不然故揔称牧也师训为众众长
众官之长故为三公六卿也其百执事谓大夫以下诸有职事
之官皆是也此揔敕众臣故二伯巳下及执事之人皆戒之也
释言云庶几尚也反覆相训故尚为庶几庶幸也几冀也隐谓
隐审也幸冀相与隐审检括共为善政欲其同心共为善也隐
括必是旧语不知本出何书何休公羊序云隐括使就绳墨焉
传简大至众民
正义曰简大释诂文又云相助虑也俱训为虑是相得为助也
盘庚欲使群臣同心为善欲勉力大佐助之使皆念敬我众民也
传肩任至敬之
卷九 第 18a 页
正义曰释诂云肩胜也舍人曰肩强之胜也强能胜重是堪任
之义故为任也我今不委任贪货之人以恭为奉人有向善而
心不决志故美其人能果敢奉用进进于善者言其人好善不
倦也鞠训为穷鞠人谓穷困之人谋人之保居谓谋此穷人之
安居若见人之穷困能谋安其居爱人而乐安存之者则我式
序而敬之诗云式序在位言其用次序在官位也郑王皆以鞠
为养言能谋养人安其居者我则次序而敬之与孔不同
今我至一心
正义曰今我既进而告汝于我心志矣其我所告顺合于汝心
以否当以情告我无得有不敬者汝等无得揔于货宝以求官
位当进进自用功德不当用富也用此布示于民必以德义长
任一心以事君不得怀二意以迁都既定故殷勤以戒之
说命上第十二
高宗至三篇
正义曰殷之贤王有高宗者梦得贤相其名曰说群臣之内既
卷九 第 18b 页
无其人使百官以所梦之形象经营求之于野外得之于传氏
之岩遂命以为相史叙其事作说命三篇
传盘庚至曰说
正义曰世本云盘庚崩弟小辛立崩弟小乙立崩子武丁立是
武丁为盘庚弟小乙子也丧服四制云高宗者武丁武丁者殷
之贤王也当此之时殷衰而复兴礼废而复起中而高之故谓
之高宗是德高可尊故号高宗也经云爰立作相王呼之曰说
知其名曰说
传使百至之溪
正义曰以工为官见其求者众多故举百官言之使百官以所
梦之形象经营求于外野皇甫谧云使百工写其形象则谓工
为工巧之人与孔异也释水云水注川曰溪李巡曰水出于山
入于川曰溪然则溪是水流之处岩是山崖之名序称得诸傅
岩傅云得之于傅岩之溪以岩是揔名故序言之耳
传命说至摄政
卷九 第 19a 页
正义曰经称爰立作相是命为相也惟说命揔百官是使摄政也
说命
正义曰此三篇上篇言梦说始求得而命之中篇说既揔百官
戒王为政下篇王欲师说而学说报王为学之有益王又厉说
以伊尹之功相对以成章史分序以为三篇也
王宅忧亮阴三祀
正义曰言王居父忧信任冢宰默而不言巳三年矣三年不言
自是常事史录此句于首者谓既免丧事可以言而犹不言故
述此以发端也
传阴默至不言
正义曰阴者幽闇之义默亦闇义故为默也易称君子之道或
默或语则默者不言之谓也无逸传云乃有信默三年不言有
此信默则信谓信任冢宰也
传傅氏至之形
正义曰传以傅为氏此岩以傅为名明岩傍有姓傅之民故三
卷九 第 19b 页
傅氏之岩也尸子云傅岩在北海之洲传言虞虢之界孔必有
所案据而言之也史记殷本纪云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晋
灼汉书音义云胥相也靡随也古者相随坐轻刑之名言于时
筑傅险则以杵筑地傅说贤人必身不犯罪言其说为胥靡当
是时代胥靡也传云通道所经有涧水坏道常使胥靡刑人筑
护此道说贤而隐代胥靡筑之以供食或亦有成文也殷本纪
又云武丁得说举以为相遂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郑云得诸
傅岩高宗因以传命说为氏案序直言梦得说不言傅或如马
郑之言如高宗始命为傅氏不知旧何氏也皇甫谧云高宗梦
天赐贤人胥靡之衣蒙之而来口云我徙也姓傅名说天下得
我者岂徒也哉武丁悟而推之曰傅者相也说者欢说也天下
当有傅我而说民者哉明以梦视百官百官皆非也乃使百工
写其形象求诸天下果见筑者胥靡衣褐带索执役于虞虢之
閒傅岩之野名说以其得之傅岩谓之傅说案谧言初梦即云
姓傅名说又言得之傅岩谓之傅说其言自不相副谧惟见此
卷九 第 20a 页
书传会为近世之语其言非实事也
传霖三日雨
正义曰隐九年左传云凡雨自三日巳往为霖
启乃至弗瘳
正义曰当开汝心所有以灌沃我心欲今以彼所见教已未知
故也其沃我心须切至若服药不使人瞑眩愤乱则其疾不得
瘳愈言药毒乃得除病言切乃得去惑也
传开汝至自警
正义曰瞑眩者令人愤闷之意也方言云凡饮药而毒东齐海
岱间或谓之瞑或谓之眩郭璞曰瞑眩亦通语也然则药之攻
病先使人瞑眩愤乱病乃得瘳传言瞑眩极者言闷极药乃行
也楚语称卫武公作懿以自警懿即大雅抑诗也切言出于傅
说据王以为自警也
说命中第十三
惟说命揔百官
卷九 第 20b 页
正义曰惟此傅说受王命揔百官之职谓在冢宰之任也说以
官高任重乃进言于王故史特摽此句为发言之端也
传天有至设都
正义曰晋语云大者天地其次君臣易系辞云天垂象见吉凶
圣人象之皆言人君法天以设官顺天以致治也天有日月照
临昼夜犹王官之伯率领诸侯也北斗环绕北极犹卿士之周
卫天子也五星行于列宿犹州牧之省察诸侯也二十八宿布
于四方犹诸侯为天子守土也天象皆有尊卑相正之法言明
王奉顺天道以立国设都也立国谓立王国及邦国设都谓设
帝都及诸侯国都揔言建国立家之事
树后至师长
正义曰此又揔言设官分职之事也树立也后王谓天子也君
公谓诸侯也承者奉上之名后王君公人主也大夫师长人臣
也臣当奉行君命故以承言之周礼立官多以师为名师者众
所法亦是长之义也大夫巳下分职不同每官各有其长故以
卷九 第 21a 页
师长言之三公则君公之内包之卿则大夫之文兼之师长之
言亦通有士将陈为治之本故先举其始略言设官故辞不详
备为治之本惟天聪明巳下皆是也
传宪法至为治
正义曰宪法释诂文人之闻见在于耳目天无形体假人事以
言之聪谓无所不闻明谓无所不见惟圣人于是法天言圣王
法天以立教于下无不闻见除其所恶纳之于善虽复运有推
移道有升降其所施为未尝不法天也臣敬顺而奉之奉即上
文承也奉承君命而布之于民民以从上为治不从上命则乱
故从乂也
惟口至厥躬
正义曰言王者法天施化其举止不可不慎惟口出令不善以
起羞辱惟甲胄伐非其罪以起戎兵言不可轻教令易用兵也
惟衣裳在箧笥不可加非其人观其能足称职然后赐之惟干
戈在府库不可任非其才省其身堪将帅然后授之上二句事
卷九 第 21b 页
相类下二句文不同者衣裳言在箧笥干戈不言所在干戈云
省厥躬衣裳不言视其人令其互相足也
传甲铠至用兵
正义曰经传之文无铠与兜鍪盖秦汉巳来始有此名传以今
晓古也古之甲胄皆用犀兕未有用铁者而鍪铠之字皆从金
盖后世始用铁耳口之出言为教今甲胄兴师乃用之言不可
轻教令易用兵也易亦轻也安危在出令令之不善则人违背
之是起羞也静乱在用兵伐之无罪则人叛违之是起戎也
传言服至其才
正义曰非其人非其才义同而互文也周礼大宗伯以九仪之
命正邦国之位一命受职再命受服三命受位四命受器五命
赐则六命赐官七命赐国八命作牧九命作伯郑云一命始见
命为正吏受职治职事也列国之士一命王之下士亦一命再
命受服受玄冕之服列国之大夫再命王之中士亦再命然则
再命巳上始受衣服未赐之时在官之箧笥也甲胄干戈俱是
卷九 第 22a 页
军器上言不可轻用兵此言不可妄委人虽文重而意异也
官不至其贤
正义曰王制云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郑云官之使之
试守也爵之命之也然则治其事谓之官受其位谓之爵官爵
一也所从言之异耳贤谓德行能谓才用治事必用能故官云
惟其能受位宜得贤故爵云惟其贤诗序云任贤使能周礼乡
大夫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郑云贤者有
德行者能者有道艺者是贤能为异耳私昵谓知其不可而用
之恶德谓不知其非而任之戒王使审求人绝私好也
有其至厥功
正义曰人性尚谦让而憎自取自有其善则人不以为善故实
善而丧其善自誇其能则人不以为能故实能而丧其能由其
自取故人不与之有其善即伐善也舜美禹云汝惟不矜天下
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是言推而不有故名
反归之也
卷九 第 22b 页
无启宠纳侮
正义曰君子位高益恭小人得宠则慢若宠小人则必恃宠慢
主无得开小人以宠自纳此轻侮也开谓君出恩以宠臣纳谓
臣入慢以轻主据君而言开纳以出入为文也
传耻过至大非
正义曰仲虺之美成汤云改过不吝明小人有过皆惜而不改
论语云小人之过也必文耻有过误而更以言辞文饰之望人
不觉其非弥甚故遂成大非也
传祭不至戒之
正义曰祭不欲数数则黩黩则不敬礼记祭义文也此一经皆
言祭祀之事礼烦亦谓祭𣏌之烦故传揔云事神礼烦则乱而
难行孔以高宗肜日祖己训诸王𣏌无丰于尼谓傅说此言为
彼事而发故云高宗之祀特丰数于近庙故说因而戒之
说命下第十四
王曰至甘盘
卷九 第 23a 页
正义曰旧学于甘盘谓为王子时也君奭篇周公仰陈殷之贤
臣云在武丁时则有若甘盘然则甘盘于高宗之时有大功也
上篇高宗免丧不言即求傅说似得说时无贤臣矣盖甘盘于
小乙之世以为大臣小乙将崩受遗辅政高宗之初得有大功
及高宗免丧甘盘巳死故君奭传曰高宗即位甘盘佐之后有
傅说是言傅说之前有甘盘也但下句言既乃遁于荒野是学
讫乃遁非即位之初从甘盘学也
传既学至民閒
正义曰河是水名水不可居而云入宅于河知在河之洲也释
水云水中可居者曰洲初遁田野后入河洲言其徙居无常也
无逸云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言其久欲使高宗知
民之艰苦故使居民閒也于时盖未为太子殷道虽质不可既
为太子更得与民杂居
传交非至汝教
正义曰尔交修予令其交更修治已也故以交为非一之义言
卷九 第 23b 页
交互教之非一事之义迈行释诂文
惟学至乃来
正义曰人志本欲求善欲学顺人本志学能务是敏疾则其德
之修乃自来言务之既疾则德自来归已也
惟敩至罔觉
正义曰教人然后知困知困必将自强惟教人乃是学之半言
其功半于学也于学之法念终念始常在于学则其德之修渐
渐进益无能自觉其进言曰有所益不能自知也
传保衡至之臣
正义曰保衡阿衡俱伊尹也君奭传曰伊尹为保衡言天下所
取安所取平也郑笺云阿倚衡平也伊尹汤所依倚而取平也
故以为官名又云太甲时曰保衡郑不见古文太甲云不惠于
阿衡故此为解孔所不用计此阿衡保衡非常人之官名盖当
时特以此名号伊尹也作训为起言起而助汤也正长释诂文
高宗肜日第十五
卷九 第 24a 页
高宗至之训
正义曰高宗祭其太祖成汤于肜祭之日有飞雉来升祭之鼎
耳而雊鸣其臣祖己以为王有失德而致此祥遂以道义训王
劝王改修德政史叙其事作高宗肜日高宗之训二篇
传耳不至雊鸣
正义曰经言肜日有雊雉不知祭何庙鸣何处故序言祭成汤
升鼎耳以足之禘祫与四时之祭祭之明日皆为肜祭不知此
肜是何祭之肜也洪范五事有貌言视听思若貌不恭言不从
视不明听不聪思不睿各有妖异兴焉雉乃野鸟不应入室今
乃入宗庙之内升鼎耳而鸣孔以雉鸣在鼎耳故以为耳不聪
之异也洪范五行传云视之不明时则有羽虫之孽听之不聪
时则有介虫之孽言之不从时则有毛虫之孽貌之不恭时则
有鳞虫之孽思之不睿时则有裸虫之孽先儒多以此为羽虫
之孽非为耳不聪也汉书五行志刘歆以为鼎三足三公象也
而以耳行野鸟居鼎耳是小人将居公位败宗庙之祀也郑云
卷九 第 24b 页
鼎三公象也又用耳行雉升鼎耳而鸣象视不明天意若云当
任三公之谋以为政刘郑虽小异其为羽虫之孽则同与孔意
异诗云雉之朝雊尚求其雌说文云雊雄雉鸣也雷始动雉乃
鸣而雊其颈
传所以训也亡
正义曰名高宗之训所以训高宗也此二篇俱是祖己之言并
是训王之事经云乃训于王此篇亦是训也但所训事异分为
二篇摽此为发言之端故以肜日为名下篇揔谏王之事故名
之训终始互相明也肆命徂后孔历其名于伊训之下别为之
传此高宗之训因序为传不重出名者此以训王事同因解文
便作传不为例也
传祭之至曰绎
正义曰释天云绎又祭也周曰绎商曰肜孙炎曰祭之明日寻
绎复祭也肜者相寻不绝之意春秋宣八年六月辛巳有事于
太庙壬午犹绎榖梁传曰绎者祭之旦日之享宾也是肜者祭
卷九 第 25a 页
之明日又祭也尔雅因绎祭而本之上世故先周后商此以上
代先后故与尔雅倒也释天又云夏日复胙郭璞云未见所出
或无此一句孔传不言夏日复胙于义非所须或本无此事也
仪礼有司撤上大夫曰傧尸与正祭同日郑康成注诗凫鹥云
祭天地社稷山川五祀皆有绎祭
高宗至厥事
正义曰高宗既祭成汤肜祭之日于是有雊鸣之雉在于鼎耳
此乃怪异之事贤臣祖已见其事而私自言曰惟先世至道之
王遭遇变异则正其事而异自消也既作此言乃进言训王史
录其事以为训王之端也
传言至至自消
正义曰格训至也至道之王谓用心至极行合于道遭遇变异
改修德教正其事而异自消太戊拱木武丁雊雉皆感变而惧
殷道复兴是异自消之验也至道之王当无灾异而云遭变消
灾者天或有谴告使之至道未必为道不至而致此异且此劝
卷九 第 25b 页
戒之辞不可执文以害意也此经直云祖已曰不知与谁语郑
云谓其党王肃云言于王下句始言乃训于王此句未是告王
之辞私言告人郑说是也
乃训至厥德
正义曰祖已既私言其事乃以道训谏于王曰惟天视此下民
常用其义言以义视下观其为义以否其下年与民有长者有
不长者言与为义者长不义者短短命者非是天欲夭民民自
不修义使中道绝其性命但人有为行不顺德义有过不服听
罪过而不改乃致天罚非天欲夭之也天既信行赏罚之命正
其驭民之德欲使有义者长不义者短王安得不行义事求长
命也
传言天至绝命
正义曰经惟言有永有不永安知由义者以上句云惟天监下
民典厥义天既以义为常知命之长短莫不由义故云天之下
年与民有义者长无义者不长也民有五常之性谓仁义礼智
卷九 第 26a 页
信也此独以义为言者五常指体则别理亦相通义者宜也得
其事宜五常之名皆以适宜为用故称义可以揔之也民有贵
贱贫富愚智好丑不同多矣独以夭寿为言者郑玄云年命者
惷愚之人尤愒焉故引以谏王也愒贪也洪范五福以寿为首
六极以短折为先是年寿者最是人之所贪故祖已引此以谏
王也
传不顺至不永
正义曰传亦顾上经故不顺德言无义也听谓听从故以不听
为不服罪言既为罪过而不肯改修也天巳信命正其德言天
自信命赏有义罚无义此事必信也天自正其德福善祸淫其
德必不差也谓民有永有不永天随其善恶而报之劝王改过
修德以求永也
呜呼至于昵
正义曰祖已恐其言不入王意又叹而戒之呜呼王者主民堂
谨敬民事民事无非夭所继嗣以为常道者也天以其事为常
卷九 第 26b 页
王当继天行之祀礼亦有常无得丰厚于近庙若特丰于近庙
是失于常道高宗丰于近庙欲王服罪改修也
传胤嗣至改修之
正义曰释诂云胤嗣继也俱训为继是胤得为嗣嗣亦继之义
也释诂云即尼也孙炎曰即犹今也尼者近也郭璞引尸子曰
悦尼而来远是尼为近也尼与昵音义同烝民不能自治立君
以主之是王者主民也既与民为主当敬慎民事民事无大小
无非天所嗣常也言天意欲令继嗣行之所以为常道也祭𣏌
有常谓牺牲粢盛樽彝俎豆之数礼有常法不当特丰于近庙
谓牺牲礼物多也祖已知高宗丰于近庙欲王因此雊雉之异
服罪改修以从礼耳其异不必由丰近而致之也王肃亦云高
宗丰于祢故有雊雉升远祖成汤庙鼎之异
西伯戡黎第十六
殷始至戡黎
正义曰文王功业稍高王兆渐著殷之朝廷之臣始畏恶周家
卷九 第 27a 页
所以畏恶之者以周人伐而胜黎邑故也殷臣祖伊见周克黎
国之易恐其终必伐殷奔走告受言殷将灭史叙其事作西伯
戡黎
传咎恶又云乘胜至见恶
正义曰易系辞云无咎者善补过也则咎是过之别名以彼过
而憎恶之故咎为恶也以其胜黎所以见恶释其见恶之由是
周人胜黎之后始恶之诗毛传云乘陵也乘驾是加陵之意故
乘为胜也郑玄云纣闻文王断虞芮之讼又三伐皆胜而始畏
恶之所言据书传为说伏生书传云文王受命一年断虞芮之
质二年伐邘三年伐密须四年伐犬夷五年伐耆六年伐崇七
年而崩耆即黎也乘黎之前始言恶周故郑以伐邘伐密须伐
犬夷三伐皆胜始畏恶之武成篇文王诞膺天命九年乃崩则
伐国之年不得如书传所说未必见三伐皆胜始畏之
传祖已后贤臣
正义曰此无所出正以同为祖氏知是其后明能先觉故知贤臣
卷九 第 27b 页
传受纣至无道
正义曰经云奔告于王王无谥号故序言受以明之此及泰誓
武成皆呼此君为受自外书传皆呼为纣受即纣也音相乱故
字改易耳殷本纪云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郑
玄云纣帝乙之少子名辛帝乙爱而欲立焉号曰受德时人传
声转作纣也史掌书知其本故曰受与孔大同谥法云残义损
善曰纣殷时未有谥法后人见其恶为作恶义耳
传戡亦胜也
正义曰戡胜释诂文孙炎曰戡强之胜也
西伯戡黎
正义曰郑玄云西伯周文王也时国于𡵨封为雍州伯也国在
西故曰西伯王肃云王者中分天下为二公揔治之谓之二伯
得专行征伐文王为西伯黎侯无道文王伐而胜之两说不同
孔无明解下传云文王率诸侯以事纣非独率一州之诸侯也
论语称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谓文王也终乃三分有二
卷九 第 28a 页
岂独一州牧乎且言西伯对东为名不得以国在西而称西伯
也盖同王肃之说
传近王至东北
正义曰黎国汉之上党郡壶关所治黎亭是也纣都朝歌王圻
千里黎在朝歌之西故为近王圻之诸侯也郑云入纣圻内文
王犹尚事纣不可伐其圻内所言圻内亦无文也
传文王至为周
正义曰襄四年左传云文王率殷之叛国以事纣是率诸侯共
事纣也貌虽事纣内秉王心布德行威有将王之意而纣不能
制日益强大今复克有黎国迫近王圻似有天助之力故云天
巳毕讫殷之王命言殷祚至此而毕将欲化为周也
传至人至知吉
正义曰格训为至至人谓至道之人有所识解者也至人以人
事观殷大龟有神灵逆知来物故大龟以神灵考之二者皆无
知殷有吉者言必凶也祖伊未必问至人亲灼龟但假之以为
卷九 第 28b 页
言耳
传以纣至多罪
正义曰礼记称万物本于天人本于祖则天与先王俱是人君
之本纣既自绝于先王亦自绝于天上经言纣自绝先王此言
天弃纣互明纣自绝然后天与先王弃绝之故传申通其意以
纣自绝先王故天亦弃之亦者亦先王言先王与天俱弃之也
孝经言天子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然后祭则鬼享之今
纣既自绝于先王先王不有安食于天下言纣虽以天子之尊
事宗庙宗庙之神不得安食也而王不度知天命所在不知已
之性命当尽也而所行不蹈循常法动皆违法言多罪
传挚至也至所言
正义曰挚至同音故挚为至也言天何不下罪诛之恨其久行
虐政欲得早杀之也有大命宜王者何以不至向望大圣之君
欲令早伐纣也王之凶祸其如我之所言以王不信故审告之也
微子第十七
卷九 第 29a 页
殷既至少师
正义曰殷纣既暴虐无道错乱天命其兄微子知纣必亡以作
言诰告父师箕子少师比干史叙其事而作此篇也名曰微子
而不言作微子者巳言微子作诰以可知而省文也
传错乱也
正义曰交错是浑乱之义故为乱也不指言纣恶而言错乱天
命者天生烝民立君以牧之为君而无君道是错乱天命为恶
之大故举此以见恶之极耳
传微圻至无道
正义曰微国在圻内先儒相传为然郑玄以为微与箕俱在圻
内孔虽不言箕亦当在圻内也王肃云微国名子爵入为王卿
士肃意盖以微为圻外故言入也微子名启世家作开避汉景
帝讳也启与其弟仲衍皆是纣之同母庶兄史记称微仲衍衍
亦称微者微子封微以微为氏故弟亦称微犹如春秋之世虞
公之弟称虞叔祭公之弟称祭叔微子若非大臣则无假忧纣
卷九 第 29b 页
亦不必须去以此知其为卿士也传云去无道者以去见其为
卿士也
微子至于今
正义曰微子将欲去殷顺其去事而言曰父师少师呼二师与
之言也今殷国其将不复有治正四方之事言其必灭亡也昔
我祖成汤致行其道遂其功业陈列于上世矣今我纣惟用沈
湎酗醟于酒用是乱败其祖之德于下由纣乱败之故今日殷
人无不小大皆好草窃奸宄虽在朝卿士相师师为非法度之
事朝廷之臣皆有辜罪乃无有一人能秉常得中者在外小人
方方各起相与共为敌雠荒乱如此今殷其没亡若涉大水其
无津济涯岸殷遂丧亡言不复久也此丧亡于是至于今到必
不得更久也
传父师至而言之
正义曰以毕命之篇王呼毕公为父师毕公时为太师也周官
云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少师少傅少保曰三孤家语云比
卷九 第 30a 页
子官则少师少师是比干知太师是箕子也遍检书传不见箕
子之名惟司马彪注庄子云箕子名胥馀不知出何书也周官
以少师为孤此传言孤卿者孤亦卿也考工记曰外有九室九
卿朝焉是三孤六卿共为九卿也比干不言封爵或本无爵或
有而不言也家语云比干是纣之亲则诸父知比干是纣之诸
父耳箕子则无文宋世家云箕子者纣亲戚也止言亲戚不知
为父为兄也郑玄王肃皆以箕子为纣之诸父服虔杜预以为
纣之庶兄既无正文各以意言之耳微子以纣距谏知其必亡
心欲去之故顺其去事而言呼二师以告之
传或有至必亡
正义曰或者不定之辞其事或当然则是有此事故以或为有
也郑玄论语注亦云或之言有也不有言无也天子天下之主
所以治正四方言殷其不有治正四方之事言将必亡
传我纣至后世
正义曰嗜酒乱德是纣之行故知我我纣也人以酒乱若沈于
卷九 第 30b 页
水故以耽洒为沈也湎然是齐同之意诗云天不湎尔以酒郑
云大不同汝颜色以酒是湎谓酒变面色湎然齐同无复平时
之容也说文云酗醟也然则酗醟一物谓饮酒醉而发怒经言
乱败其德必有所属上言我祖指谓成汤知言败乱汤德于后
世也上谓前世故下为后世也
传六卿至中者
正义曰士训事也故卿士为六卿典事师师言相师效为非法
度之事也止言卿士以贵者尚尔见贱者皆然故王肃云乡士
以下转相师效为非法度之事也郑云凡犹皆也传意亦然以
凡为皆言卿士以下在朝之臣其所举动皆有辜罪无人能秉
常行得中正者
曰父师至何其
正义曰微子既言纣乱乃问身之所宜止而复言故别加一曰
父师少师更呼而诰之也我念殷亡之故其心发疾生狂吾在
家心内耄乱欲逊遁出于荒野今汝父师少师无指灭亡之意
卷九 第 31a 页
告我云殷邦其陨坠则当如之何其救之乎恐其留已共救之也
传我念至愁闷
正义曰狂生于心而出于外故传以出狂为生狂应璩诗云积
念发狂痴此其事也在家思念之深精神益以耄乱郑玄云耄
昏乱也在家不堪耄乱故欲遁出于荒野言愁闷之至诗云驾
言出游以写我忧亦此意也
传汝无至救之
正义曰无指意告我者谓无指殷亡之事告我言殷将陨坠欲
留我救之颠谓从上而陨隮谓坠于沟壑皆灭亡之意也昭十
三年左传曰小人老而无子知挤于沟壑矣王肃云隮隮沟壑
言此隮之义如左传也
父师至行遁
正义曰父师亦顺其事而报微子曰王子今天酷毒下灾生此
昏虐之君以荒乱殷之邦国纣既沈湎四方化之皆起而沈湎
酗醟于酒不可如何小人皆自放恣乃无所畏上不畏天灾下
卷九 第 31b 页
不畏贤人违戾其耇老之长与旧有爵位致仕之贤人今殷民
乃攘窃祭祀神祇之牺牷牲用以相通容行取食之无灾罪之
者盗天地大𣏌之物用而不得罪言政乱甚也我又下视殷民
所用为治者民皆雠怨敛聚之道也言重赋伤民民以在上为
雠重赋乃是敛雠也既为重赋又急行暴虐此所以益招民怨
是乃自召敌雠不懈怠也上下各有罪合于一纣之身言纣化
之使然也故使民多瘠病而无诏救之者商今其有灭亡之灾
我起而受其败啇其役亡丧灭我无所为人臣仆言不可别事
他人必欲谏取死也我教王子出奔于外是道也我久云子贤
言于帝乙欲立子不肯我乃病伤子不得立为王则宜终为殷
后若王子不出则我殷家宗庙乃陨坠无主既劝之出即与之
别云各自谋行其志人人各自献达于先王我不顾念行遁之
事明期与纣俱死
传比干至王子
正义曰咨二人而一人荅明心同省文也郑云少师不荅志在
卷九 第 32a 页
必死然则箕子本意岂必求生乎身若求生何以不去既不顾
行遁明期于必死但纣自不杀之耳若比干意异箕子则别有
荅安得默而不言孔解心同是也微子帝乙元子微子之命有
其文也父师呼微子为王子则父师非王子矣郑王等以为纣
之诸父当是实也
传天生至如何
正义曰荒殷邦者乃是纣也而云天毒降灾故言天生纣为乱
本之于天天毒下灾也以微子云若之何此荅彼意故言四方
化纣沈湎不可如何
传言起至纣故
正义曰文在方兴沈酗之下则此无所畏畏者谓当时四方之
民也民所当畏惟畏天与人耳故知二畏者上不畏天下不畏
贤人违戾者长与旧有位人即是不畏贤人故不用其教纣无
所畏此民无所畏谓法纣故也
传自永至政乱
卷九 第 32b 页
正义曰攘窃同文则攘是窃类释诂云攘因也是因其自来而
取之名攘也说文云牺宗庙牲也曲礼云天子以牺牛天子祭
牲必用纯色故知色纯曰牺也周礼牧人掌牧六牲以供祭祀
之牲牷以牷为言必是体全具也故体完曰牷经传多言三牲
知牲是牛羊豕也以牺牷牲三者既为俎实则用者簠簋之实
谓黍稷稻粱故云器实曰用谓粢盛也礼天曰神地曰祇举天
地则人鬼在其閒矣故揔云盗天地宗庙牲用也训将为行相
容行食之谓所司相通容使盗者得行盗而食之大祭祀之物
物之重者盗而无罪言政乱甚也汉魏以来著律皆云敢盗郊
祀宗庙之物无多少皆死为特重故也
传下视至懈怠
正义曰箕子身为三公下观世俗故云下视殷民所用治者谓
卿士巳下是治民之官也以纣暴虐务称上旨皆重赋伤民民
既伤矣则以上为雠泰誓所谓虐我则雠是也重敛民财乃是
聚敛怨雠之道既为重敛而又亟行暴虐亟急也急行暴虐欲
卷九 第 33a 页
以威民乃是自召敌雠勤行虐政是不懈怠也
传商其至于道
正义曰有灾与沦丧一事而重出文者上言商今其有灾我兴
受其败逆言灾虽未至至则己必受祸此言商其沦丧我罔为
臣仆豫言殷灭之后言已不事异姓辞有二意故重出其文我
无所为臣仆言不能与人为臣仆必欲以死谏纣但箕子之谏
值纣怒不甚故得不死耳我教王子出合于道保全身命终为
殷后使宗庙有主享祀不绝是合其道也丨
传刻病至无王
正义曰刻者伤害之义故为病也吕氏春秋仲冬纪云纣之母
生微子启与仲衍其时犹尚为妾改而为妻后生纣纣之父欲
立微子启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曰有妻之子不可立妾之子
故立纣为后于时箕子盖谓请立启而帝乙不听令追恨其事
我久知子贤言于帝乙欲立子为太子而帝乙不肯我病子不
得立则宜为殷后
卷九 第 33b 页
传言将至一途
正义曰不肯遁以求生言将与纣俱死也或去或留所执各异
皆归于仁孔子称殷有三仁焉是皆归于仁也易系辞曰君子
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是非一途也何晏云仁者爱人三人
行异而同称仁者以其俱在忧乱宁民
尚书正义卷第九
            计一万八千五百七十八字
卷九 第 3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