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下经之三¶
下经之三¶ 第 445a 页
周易禅解卷第七
北天目道人藕益智旭著

* 下经之三

(离下震上)

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

【家有妻妾则丰。国有多士则丰。观心有事禅助道
则丰。丰则必亨。然非王不足以致丰。丰则可忧。而
勿徒忧。但宜如日之明照万汇可也。】

「彖曰。丰。大也。明以动。故丰。王假之。尚大也。勿忧宜日
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
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明而不动。动不以明。皆非王者之道。皆不可以致
丰。故惟王乃能尚大耳。所谓勿忧宜日中者。亦非
止之令其不昃。正宜用其明以照天下。则不为丰
所蔽也。至于昃食盈虚。虽天地不能违时。徒忧何
益。】

「象曰。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

【折狱如电之照。致刑如雷之威。天之雷电。偶一至
焉。常至则物必坏。君子之用刑狱。不得巳尔。轻用
则民必伤。天之雷电必在盛夏。君子之用刑狱。必
于丰乐康阜之时。】

「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象曰。虽旬无咎。过
旬灾也。」

【他卦六爻。每以阴阳相应为得。所谓沉潜刚克高
明柔克也。惟丰六爻。则阳与阳相得。阴与阴相得。
所谓强弗友刚克燮友柔克也。初九刚正。遇九四
为其配主。互相砥砺。故虽旬无咎。而往有尚。若不
下经之三¶ 第 445b 页
速往。至于过旬。不免日中则昃而有灾矣。】

「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象曰。
有孚发若。信以发志也。」

【六二为离之主。至明者也。上与六五柔中合德。可
以互相资益。而六五为九四所隔。如丰其蔀而日
中见斗者焉。夫六五燮友。可以诚感。而不可以急
应。故往则反得疑疾。惟有孚发若则吉。盖信以除
疑。发以撤蔀也。蔀本无实。因疑故有。志发则疑除。
疑除。则蔀撤而见九二之日矣。五本贤君。故其志
可发。】

「九三。丰其沛。日中见沫。折其右肱。无咎。象曰。丰其沛。
不可大事也。折其右肱。终不可用也。」

【以刚正而居离体。可以照天下者也。应于上六。阴
阳交而霈然大雨。故于日中但见水沫纷飞。失王
假尚大之事。终不可以有为矣。明莫若左。动莫若
右。上六居震之极。妄动自伤。故在九三如折右肱。
此上之咎。非三咎也。】

「九四。丰其蔀。日中见斗。遇其夷主。吉。象曰。丰其蔀。位
不当也。日中见斗。幽不明也。遇其夷主。吉行也。」

【以阳刚为震之主。兴云蔽日。故为丰蔀见斗。幸遇
初九刚正。如日方升而往有尚。力能等我而为夷
主。相与摧散阴霾。行照天下。不失丰亨之义。故吉
也。六二之丰蔀见斗。乃指六五被九四所蔽。今九
四则自丰其蔀。致使日中见斗。故以位不当幽不
明责之。】

「六五。来章。有庆誉。吉。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柔中居尊。而六二以信发之。虽全赖彼离明之德。
下经之三¶ 第 445c 页
亦实由我能来之也。君臣合德。天下胥蒙其庆矣。】

「上六。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觌。凶。
象曰。丰其屋。天际翔也。窥其户。阒其无人。自藏也。」

【以阴居阴。处震之极。丰之上。拒绝离明。惟恐容光
之或照及我也。故丰其屋。则堂高数仞。飞檐斜桷。
若欲翔于天际者。蔀其家。则多设覆蔽。深自藏隐。
纵窥户而阒若无人者。此乃从闇至闇。虽至三岁
犹不相觌。凶何如哉。三岁言其甚久。亦以隔于九
三。共三爻故。】

(艮下离上)

旅。小亨。旅贞吉。」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故次丰之后明旅也。丰以尚
大。旅以小亨。贞岂有大小哉。在大则大。在小则小。
要不失其贞而巳。不失其贞。则无往而不吉矣。】

「彖曰。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止而丽乎明。是
以小亨旅贞吉也。旅之时义大矣哉。」

【在外故名为旅。处旅莫尚于柔。用柔莫贵于得中。
得中则能顺刚。而天下无难处之境矣。止故能随
寓而安。丽明故能见机而作。此旅之贞。即乾之贞。
即坤之贞。即大易之贞也。从来大圣大贤。自天子
至于庶人。无不全以乾坤大易之贞而处旅。无不
即于旅时而具见乾坤大易之贞者。讵可以造次
而忽其时义之大哉。佛法释者。下三土无非旅泊
于三土中作大佛事。故时义大。若以寂光法身视
之。仍名小亨。】

「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山如亭舍。火如过客。君子之省方巡狩也。法离之
下经之三¶ 第 446a 页
明。法艮之慎。故刑可用而狱不可留。盖设使留狱
不决。则不惟失离之明。亦且失艮之慎矣。观心释
者。念起即觉。觉即推破。不堕掉悔也。】

「初六。旅琐琐。斯其所取灾。象曰。旅琐琐。志穷灾也。」

【阴柔在下。不中不正。旅而琐琐者也。琐琐犹云屑
屑。由无高明远大之志。所以自取其灾。】

「六二。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贞。象曰。得童仆贞。终无
尤也。」

【当旅之时。各以在上相近之爻为次为处为巢。而
阴宜依阳。阳宜附阴。今六二阴柔中正。顺乎九三
之刚。故为即次。以阴居阴。而在艮体。为怀其资。下
有琐琐之初六。而无二心于我。为得童仆贞。夫即
次怀资犹属外缘。得童僮贞则由内德。有德如是。
可谓旅贞吉矣。故终无尤。】

「九三。旅焚其次。丧其童仆。贞厉。象曰。旅焚其次。亦以
伤矣。以旅与下。其义丧也。」

【三以四为其次。而以阳遇阳。又属离体。故焚其次
而亦可伤矣。又复过刚不中。处此旅时。犹不知所
以善与其下。致使童仆离心远去。此岂人之罪也
哉。】

「九四。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象曰。旅于处。未得
位也。得其资斧。心未快也。」

【君子行役。志元不在资斧。九四近附六五。聊可处
矣。以阳居阴。阴为资斧。犹云资粮。可以致用。故名
资斧。然五方在旅。不能即大用我以行其志。故虽
获于处。而犹未得位也。既未得位。故虽得其资斧。
而于行道之心仍未快也。】
下经之三¶ 第 446b 页

「六五。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象曰。终以誉命。上逮也。」

【此正所谓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者也。虚心以招
天下之贤以济吾旅。如射雉者。虽或亡其一矢。终
必得雉。故人誉之。天命之矣。盖以人合天。天必祐
之。名为上逮。】

「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丧牛于易。凶。象曰。
以旅在上。其义焚也。丧牛于易。终莫之闻也。」

【处旅莫尚于柔。今以刚不中正。而在离极。更无覆
护之者。如鸟焚其巢矣。先则以处高为乐故笑。后
则以焚巢无归故号咷。离本有牝牛之德。乃以任
刚傲慢。不觉丧之。凶何如哉。然巢之焚。由其以旅
在上。乃是高亢加人。故义能招之。岂可归咎于命
数。牛之丧。由其不知内省。骄矜自是。故祸生于所
忽。而终莫之闻。岂可怨尤于他人。】

(巽下巽上)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善处旅者。无入而不自得。不巽则无以自容矣。巽
以一阴入于二阳之下。阴有能而顺乎阳以致用。
故小亨而利有攸往利见大人也。观心释者。增上
定学。宜顺于实慧以见理。】

「彖曰。重巽以申命。刚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顺乎刚。
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君子之在旅也。得乎丘民而为天子。民有能而顺
乎君。君则殷勤郑重。申吾命以抚绥之。盖由刚巽
乎中正之德。故其志得行。故柔皆顺之也。刚不中
正。则不足以服柔。柔不顺刚。则亦不得小亨矣。利
有攸往。利见大人。正所以成其小亨。不往不见。何
下经之三¶ 第 446c 页
以得亨也哉。】

「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风必相随继至。乃可以鼓万物。君子必申明其命。
笃行其事。乃可以感万民。故曰君子之德风。】

「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象曰。进退。志疑也。利武人之
贞。志治也。」

【初六。巽之主也。巽主于入。而阴柔每患多疑。故或
进而且退。夫天下事本无可疑。特其志自疑耳。决
之以武人之贞。则志治而天下事不难治矣。此所
云武人之贞。即彖所云有攸往而见大人者也。】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象曰。纷若之吉。
得中也。」

【九五阳刚中正。为巽之主。如坐床上。则九二巽德
之臣。固宜在床下矣。然以刚中得初六之顺。未免
有僭窃之嫌。故必用史以纪吾所行。用巫以达吾
诚悃。纷若不敢稍疏。乃得中而吉无咎也。】

「九三。频巽。吝。象曰。频巽之吝。志穷也。」

【以刚居刚。非能巽者。勉强学巽。时或失之。盖志穷
则不止于志疑。疑可治而穷则吝矣。】

「六四。悔亡。田获三品。象曰。田获三品。有功也。」

【阴柔得正。为巽之主。顺乎九五阳刚中正之君。此
休休有容之大臣。天下贤才皆乐为用者也。故如
田获三品而有功。三品者。除九五君位。馀三阳皆
受其罗网矣。】

「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
日。吉。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

【虽有其德。苟无其位。则不敢变更。虽有其位。苟无
下经之三¶ 第 447a 页
其德。则不能变更。九五盖德位相称者也。故得其
巽之贞。而亦吉。亦悔亡。亦无不利。然事既变更。则
是无初。变更得正。所以有终。又必丁宁于未更三
日之先。且豫揆度于既更三日之后。则吉也。盘庚
以之。】

「上九。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象曰。巽在床下。上穷
也。丧其资斧。正乎凶也。」

【以阳刚居卦上。举凡九五九二之能巽者。皆在我
床下矣。而我方上穷而不知。故初六六四之资斧。
皆为二五所用。而不为我用。其凶也。是其正也。何
所逃乎。

佛法释六爻者。初是世间事禅。有进有退。二是空
慧。宜史巫以通实相。三是乾慧。不能固守。四是出
世间禅。多诸功德。五是中道正慧。接别入圆。故无
初有终。上是邪慧。灭绝功德。】

(兑下兑上)

兑。亨。利贞。」

【入则自得。自得则说。自得则人亦得之。人得之则
人亦说之矣。说安得不亨哉。然说之不以正。君子
不说。故利贞焉。书云。无拂民以从巳之欲。罔违道
以干百姓之誉。】

「彖曰。兑。说也。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是以顺乎天而
应乎人。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说
之大。民劝矣哉。」

【刚中则无情欲偏倚之私。柔外则无暴戾粗浮之
气。此说之至正。天地同此一德者也。以此德而先
民。民自忘劳。以此德而犯难。民自忘死。即此是说
下经之三¶ 第 447b 页
之大。民自劝而胥化于善。非以我劝民也。】

「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泽相丽则不枯竭。学有朋则不孤陋。以文会友。讲
也。以友辅仁。习也。讲而不习则罔。习而不讲则殆。
讲则有言不背于无言。习则无言證契于有言。又
讲则即无言为有言。习则即有言成无言矣。】

「初九。和兑。吉。象曰。和兑之吉。行未疑也。」

【刚正无应。和而不同。得兑之贞者也。无私故未有
疑。】

「九二。孚兑。吉。悔亡。象曰。孚兑之吉。信志也。」

【刚中则诚内形外。自信其志。亦足以取信于天下
矣。】

「六三。来兑。凶。象曰。来兑之凶。位不当也。」

【六三为兑之主。何以凶哉。乾得坤之上爻而为兑。
以阳为体。以阴为用者也。若内无其体。徒欲外袭
其用以来取悦于人。则乱义必矣。君子所以恶夫
佞者。】

「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象曰。九四之喜。有庆也。」

【兑不可以不利贞也。三之来兑。何足恋惜。乃不忍
绝而商之。心必未宁。惟介然自断。速疾勿迟。则有
喜矣。大臣不为谄媚所惑。天下且受其庆。不止一
身有喜而巳。】

「九五。孚于剥。有厉。象曰。孚于剥。位正当也。」

【阳刚中正。诚内形外之至者也。故不惟可孚于君
子。亦可孚于剥正之小人。使彼改恶从善。反邪归
正。而有厉焉。盖既有其德。又有其位。故化道如此
之盛耳。】
下经之三¶ 第 447c 页

「上六。引兑。象曰。上六引兑。未光也。」

【上六亦为兑主。然既无其体。惟思以悦引人。则心
事亦暧昧矣。三欲来四。上欲引五。其情态同。而三
不当位故凶。上犹得正故不言凶。】

(坎下巽上)

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悦而后散之。谓公其悦于天下。而不独乐其乐。故
亨也。既能与民同乐。则上可以悦祖考。故王假有
庙。远可以悦四夷。故利涉大川。而悦不可以不正
也。故诫之以利贞。】

「彖曰。涣。亨。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
庙。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九二刚来而不穷。六四柔得位乎外而上顺于九
五。此能扩充兑卦刚中柔外之德。而涣其悦于天
下者也。安得不亨。又九五居上卦之中。此王假有
庙以悦祖考之象。乘巽木而涉坎水。此远悦四夷
决定有功之象。而贞在其中矣。】

「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风行水上。不劳力而波涛普遍。先王享帝以事天。
立庙以事先。尽其一念诚孝。即足以感通天下。恩
波亦无不遍矣。故曰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
国其如视诸掌乎。】

「初六。用拯。马壮吉。象曰。初六之吉。顺也。」

【初居坎下。受四之风而用拯。拯则出水而登陆矣。
坎于马为美脊。今初六顺于九二。故为马壮而吉。】

「九二。涣奔其杌。悔亡。象曰。涣奔其杌。得愿也。」

【此正彖传所谓刚来而不穷者也。当涣时而来奔
下经之三¶ 第 448a 页
据于杌。卓然安处中流。得其自悦悦他之愿。故悔
亡。】

「六三。涣其躬。无悔。象曰。涣其躬。志在外也。」

【阴居坎体之上。六四上同上九之风而涣之。举体
散作波涛以润于物。志在外而不在躬。故无悔也。】

「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象曰。涣其群元
吉。光大也。」

【此正彖所谓柔得位乎外而上同者也。阴柔得正。
为巽之主。上同九五。下无应与。尽涣其群以合于
大公。此则天下一家。万物一体。名虽为涣。而实乃
有丘矣。圣人无巳。无所不巳。光明正大之道。岂平
常思虑所能及哉。】

「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象曰。王居无咎。正位
也。」

【发大号以与民同悦。如汗之发于中而浃于四体。
盖四之涣群。由五为王而居于正位。四乃得上同
之。是故大号如汗涣于外。王居正位常在中。故无
咎也。】

「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象曰。涣其血。远害也。」

【血者。坎之象。逖者。远也。人有大患。为其有身。常情
执之。保为巳躬。正理观之。乃脓血聚。毒害本耳。上
九用六四之风。以涣六三之躬。六三可谓忘身为
国。故志在外而无悔。然非上六为其远害。则六三
何能兴利乎。合六爻言之。九二如贤良民牧。承流
宣化。六四如名世大臣。至公无私。九五如治世圣
王。与民同乐。上九如保傅司徒。教民除害。初因此
而出险。既拔苦必得乐。故吉。三因此而忘我。既远
下经之三¶ 第 448b 页
害必兴利。故无悔也。】

(兑下坎上)

节。亨。苦节不可贞。」

【水以风而涣。以泽而节。节则不溃不涸。而可以常
润。故亨。夫过于涣必竭。故受之以节。然过于节则
苦。又岂可常守乎。】

「彖曰。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
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
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得中则不苦。苦则穷。穷则不可以处常。不苦则说。
说则并可以行险。惟节而当位。斯为中正。惟中正
故通而不穷。天有四时。王有制度。皆所谓中正以
通者也。】

「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若冕旒。若宗庙。若乐舞。若阶陛。若蓍龟。若爵禄等。
皆有其数以为度。制使各得其节。则无过与不及。
而不奢不俭。若见君。若事亲。若接宾。若居丧等。皆
根乎德以成行。议使各当其节。则无过与不及。而
可继可传。如泽节水。称其大小浅深。要使不溃不
涸而巳。】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象曰。不出户庭。知通塞也。」

【节之义亦多矣。或时节。或裁节。或品节。或名节。或
樽节。或符节。或节制。或节文。或节限。或节操。今且
以时节言之。刚正而居下位。九二塞于其前。故顺
时而止。不出户庭。既知裁节。则品节名节皆善矣。
复以节制言之。上应六四。水积尚浅。故宜塞使不
流也。】
下经之三¶ 第 448c 页

「九二。不出门庭。凶。象曰。不出门庭凶。失时极也。」

【若以时节言之。既在可为之位。又有刚中之德。六
三巳辟其门。而乃上无应与。固守小节。岂非大失。
复以节制言之。上对九五。水积渐深。便宜通之使
流。胡须阻塞以致洪汎。岂非失时之极。】

「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象曰。不节之嗟。又谁咎也。」

【若以时节言之。阴不中正。居下之上。又为悦主。故
始则恣情适意而不知节若。后则忧患荐至而徒
有嗟若。自取其咎。无可以咎谁也。复以节制言之。
上对上六。水巳汎滥。而泽口不能节之。徒有嗟若
而巳。将谁咎乎。】

「六四。安节。亨。象曰。安节之亨。承上道也。」

【若以时节言之。柔而得正。居大臣位以承圣君。故
为安节。所谓太平宰相也。复以节制言之。下应初
九。塞而不流。任九五上六之波及于物。而我独享
其安。故亨。】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象曰。甘节之吉。居位中也。」

【阳刚中正。居于尊位。所谓当位以节者也。无过不
及。故甘而吉。行之无敝。故往有尚。自居位中。故非
失时。极之九二所能阻碍。】

「上六。苦节贞凶。悔亡。象曰。苦节贞凶。其道穷也。」

【若以时节言之。纯阴而居节之极。固守不通。故其
道既穷。虽正亦凶。彼执为正。实非正也。惟悔而改
之则不穷。不穷则凶可亡矣。复以节制言之。水以
流下为其节操。六三兑口上缺。不能节制。故上六
尽其流下之节而不稍留。遂至枯竭而为苦节。故
曰其道穷也。】
下经之三¶ 第 449a 页

(兑下巽上)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四时有节。故万物信之。而各获生成。数度德行有
节。故天下信之。而成其感应。孚者。感应契合之谓。
中者。感应契合之源也。由中而感。故由中而应。如
豚鱼之拜风。彼岂有安排布置思议测度也哉。中
孚而能若豚鱼拜风。则吉矣。然欲致此道。则利涉
大川。而又利贞。盖不涉川。不足以尽天下之至变。
不利贞。不足以操天下之至恒。不涉川。则不能以
境鍊心而致用。不利贞。则不能以理融事而立本
也。】

「彖曰。中孚。柔在内而刚得中。说而巽。孚乃化邦也。豚
鱼吉。信及豚鱼也。利涉大川。乘木舟虚也。中孚以利
贞。乃应乎天也。」

【合全卦而观之。二柔在内。则虚心善顺。毫无暴戾
之私。分上下而观之。两刚得中。则笃实真诚。毫无
情欲之杂。兑悦则感人以和。巽顺则入人必洽。故
邦不祈化而自化也。信及豚鱼。犹言信若豚鱼。盖
人心巧智多而机械熟。失无心之感应。不及豚鱼
之拜风者多矣。故必信若豚鱼。而后可称中孚也。
巽为木。为舟。浮于泽上。内虚而木坚。故能无物不
载。无远不达。人之柔在内如虚舟。刚得中如坚木。
斯可历万变而无败也。夫中孚即天下之至贞。惟
利贞乃成中孚。此岂勉强造作所成。乃应乎天然
之性德耳。试观飓风将作。豚鱼跃波。鱼何心于感
风。风何心于应鱼。盖其机则至虚。其理则至实矣。
吾人现在一念心性亦复如是。不在内。不在外。不
下经之三¶ 第 449b 页
在中间。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未来。觅之了不
可得。可谓至虚。天非此无以为覆。地非此无以为
载。日月非此无以为明。鬼神非此无以为灵。万物
非此无以生育。圣贤非此无以为道。体物而不可
遗。可谓至实。夫十方三世之情执本虚。而心体真
实。决不可谓之虚。天地万物之理体本实。而相同
幻梦。决不可谓之实是故柔与刚非二物。内与中
非二处也。知乎此者。方可名贞。方可涉川。方信及
豚鱼而吉矣。】

「象曰。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

【泽感而风应。风施而泽受。随感随应。随施随受。此
中孚之至也。君子知民之为恶也。盖有出于不得
巳者焉。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故于狱则议之。
功疑惟重。罪疑惟轻也。于死则缓之。与其杀不辜。
宁失不经也。如此。则杀一人而天下服。虽死不怨
杀者矣。】

「初九。虞吉。有他不燕。象曰。初九虞吉。志未变也。」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皆是向
一念未生前下手。即本体即功夫。即功夫即本体。
故能遁世不见知而不悔。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所谓闇然而日章者也。才起一念。则名为他。则志
变而不燕矣。小人而无忌惮。行险徼倖。皆从此一
念构出。可不虞之于初也哉。中孚以天地万物为
公。若专应六四。便名有他。】

「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吾有好爵。吾与尔靡之。象
曰。其子和之。中心愿也。」

【刚得中而居二阴之下。此正闇然日章者也。鹤鸣
下经之三¶ 第 449c 页
子和。感应并出于天然。岂有安排勉强。故曰中心
愿也。子无专指。但取同德相孚之人。】

「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象曰。或鼓或罢。位不
当也。」

【若以卦体合观。则三与四皆所谓柔在内者也。今
以诸爻各论。则六三阴不中正。为兑之主。本应上
九而彼方登天独鸣。不来相顾。近得六四。敌体同
类。故有时欣其所得。则或鼓。有时怨其所应。则或
罢。有时遥忆上九。则或泣。有时且娱六四。则或歌。
皆由无德。不能当位故也。】

「六四。月几望。马匹亡。无咎。象曰。马匹亡。绝类上也。」

【柔而得正。阴德之盛者也。故如月几望焉。六三妄
欲得我为匹。我必亡其匹。绝其类。乃上合于天地
万物为公之中孚而无咎也。】

「九五。有孚挛如。无咎。象曰。有孚挛如。位正当也。」

【阳刚中正。居于尊位。德位相称。天下信之。挛如而
不可移夺者也。然亦止尽中孚之道而巳。岂有加
哉。故但曰无咎。亦犹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之旨欤。】

「上九。翰音登于天。贞凶。象曰。翰音登于天。何可长也。」

【刚不中正。居巽之上。卦之终。自信其好名好高情
见。而不知柔内得中之道者也。如雄鸡舍其牝而
登鸣于屋。巳为不祥。况欲登天。天不可登。人必以
为怪而杀之矣。何可长也。】

(艮下震上)

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
宜下。大吉。」

【君子之制数度议德行也。使其节如天地四时。则
下经之三¶ 第 450a 页
豚鱼亦信之矣。夫岂有过也哉。自其不能应乎天
者。以有他而不燕。故过或生焉。然过从求信而生。
过则小矣。过生。而圣贤为之补偏救弊。如行过乎
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之类。未免矫枉过正。此亦
所谓小过也。夫求信而成小过。其过可改也。故亨。
矫枉而为小过。其过可取也。故亨。然必要于得正
而巳矣。贞则小过便成无过。不贞则小过将成大
过。是故当小过时。但可为小事以祈复于无过之
地。不可更为大事以致酿成不测之虞。譬如飞鸟
巳过。遗我以音。不宜上而宜下。上则音哑而我不
得闻。下则音扬而我得闻之。得闻鸟音。以喻得闻
我过而速改焉。则复于无过之地。过小。而吉乃大
矣。】

「彖曰。小过。小者过而亨也。过以利贞。与时行也。柔得
中。是以小事吉也。刚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
有飞鸟之象焉。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
而下顺也。」

【小者即小事。小事有过。故仍不失其亨。设大者过。
则必利有攸往乃亨矣。惟与时行。故虽过不失其
贞。彖但言贞。传特点出时行二字。正显时当有过。
则过乃所以为贞。倘不与时行。虽强欲藏身于无
过之地。亦不名为贞也。且人有刚柔二德。任大事
则宜用刚。处小事则宜用柔。今此卦柔得其中。得
中则能与时行。故小事吉。刚失位而不中。不中则
不能与时行。故不可以大事。且卦体中二阳爻如
鸟之背。外各二阴如舒二翼。有似飞鸟之象。鸟若
上飞。则风逆而音哑。鸟若下飞。则风顺而音扬也。
下经之三¶ 第 450b 页
钱启新曰。大过。大者过也。曰刚过而中。小过。小者
过也。曰柔得中。其所谓过。皆有馀之谓。大成其大。
如独立遁世等事。小成其小。如过恭过哀过俭等
事。初不是过刚过柔。更不是过中。故大过之后。受
之以坎离之中。小过之后。受之以既济未济之中。
君子以天下与世论。须是大过。以家与身论。须是
小过。大过以刚大有馀为用。刚中之能事。小过以
柔小有馀为用。柔中之能事。刚中又巽兑二柔之
用。柔中又震艮二刚之用。都不是过中之过。又匪
专以坎为刚中。离为柔中。故随小大而皆亨。】

「象曰。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
过乎俭。」

【吴草庐曰。恭以救傲。哀以救易。俭以救奢。救其过
以补其不足。趣于平而巳。所谓时中也。项氏曰。曰
行曰丧曰用。皆见于动。以象震也。曰恭曰哀曰俭。
皆当止之节。以象艮也。】

「初六。飞鸟以凶。象曰。飞鸟以凶。不可如何也。」

【阴不中正。上应九四。宜下而反上者也。凶决不可
救矣。】

「六二。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象曰。不
及其君。臣不可过也。」

【设欲上进。则必过九四之祖。遇六五之妣。然两阴
不相应。而六二阴柔中正。居于止体。故不复上及
六五之君。但遇其九四之臣。以知九四虽臣。而实
有德。决不可过故也。二与四同功而异位。故有相
遇之理。太公避纣而遇文王。此爻似之。】

「九三。弗过防之。从或戕之。凶。象曰。从或戕之。凶如何
下经之三¶ 第 450c 页
也。」

【重刚不中。而应上六。如鸟身不能为主。反随翼而
高飞。既弗肯过防闲之。必有从而戕之者矣。其凶
何如。】

「九四。无咎。弗过遇之。往厉。必戒勿用。永贞。象曰。弗过
遇之。位不当也。往厉必戒。终不可长也。」

【九三信其刚正。自以为无咎者也。乃弗防而致戕。
九四居位不当。自知其有咎者也。乃周公许其无
咎。何哉。盖人惟自见有不足处。方能过于省察。尧
舜其犹病诸。文王望道未见。孔子五十学易。伯玉
寡过未能。皆此意耳。四与初应。故弗过而遇之。但
使初来听命于四。则四为主而无咎。设使四往听
命于初。则初反为主。喜上而不喜下。初得凶。而四
亦甚厉矣。故必戒而勿用。须是永守其不宜上宜
下之贞。乃可长也。】

「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象曰。密云
不雨。巳上也。」

【阴柔不正。下无应与。虽为天下共主。膏泽不下于
民。如云自西郊。虽密不雨者焉。乃使九四之公。坐
收下位群贤。如弋彼在穴而不费力。盖由六五之
巳上。违于不宜上宜下之贞故也。此如纣不能用
太公反使文王取之。】

「上六。弗遇过之。飞鸟离之。凶。是谓灾眚。象曰。弗遇过
之。巳亢也。」

【下应九三。而阴居动体卦极。方与初六鼓翰奋飞。
故弗遇九三。而竟过之。一切飞鸟皆悉离之。遗群
独上身死羽落而后巳。其凶也。盖天击之。故曰灾
下经之三¶ 第 451a 页
眚。其灾也。实自取之。故曰巳亢。桀纣亡国。亦仅失
其不宜上宜下之贞所致而巳。岂有他哉。设肯行
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何以至此。】

(离下坎上)

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君子之于事也。恭以济傲。哀以济易。俭以济奢。凡
事适得其中。则无不济者矣。无不济故亨。不惟在
大。而亦及小。盖无所不亨者也。然安不忘危。存不
忘亡。治不忘乱。乃万古之正理。试观舟不覆于龙
门。而覆于沟渠。马不蹶于羊肠。而蹶于平地。岂谓
沟渠平地反险于龙门羊肠哉。祸每生于不测。患
莫甚于无备故也。故必利贞以持之。不然。方其初
得既济。皆以为吉。终必以此致乱。不可救矣。如水
得火济而可饮可用。然设不为之防闲。则火炎而
水枯。水决而火灭。不反至于两伤乎。】

「彖曰。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初吉。
柔得中也。终止则乱。其道穷也。」

【小者尚亨。则大者不待言矣。六十四卦。惟此卦刚
柔皆当其位。故贞。六二柔得其中。为离之主。以此
济水。水方成用。故初吉。然设以为既无不济。便可
终止。则必致水决火灭火炎水枯之乱。或任其火
烬水竭。故曰其道穷也。】

「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方其既济。似未有患。患必随至。故君子深思而豫
防。即彖所谓利贞者也。说统云。体火上之水以制
火而防其溢。体水下之火以济水而防其烈。】

「初九。曳其轮。濡其尾。无咎。象曰。曳其轮。义无咎也。」
下经之三¶ 第 451b 页

【六爻皆思患豫防之旨也。既济则初巳济矣。轮犹
曳而若欲行。尾犹濡而若欲渡。无事不忘有事。防
之于初。则不至于终乱。故义无咎。】

「六二。妇丧其茀。勿逐。七日得。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

【九五阳刚中正而居君位。二以阴柔中正应之。必
有小人欲为离间而窃其茀者。二得中道。故安然
不寻逐之。惟勿逐乃七日自得。逐则失中道而弗
得矣。勿逐二字。即思患豫防之妙。】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象曰。三年克
之。惫也。」

【以重刚居明极。高宗伐鬼方之象也。然且三年克
之。困惫甚矣。况刚明未必如高宗者乎。况可用小
人以穷兵黩武殃民贼国乎。奈何不思患而豫防
之也。】

「六四。繻有衣袽。终日戒。象曰。终日戒。有所疑也。」

【美帛曰繻。敝絮曰袽。繻必转而为袽。可无戒乎。潘
雪松云。四居三之后。离明尽而坎月方升时也。在
三巳称日昃之离。在四何可忘终日之戒。藕益曰。
疑即是思患豫防之思。】

「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礿祭。实受其福。象曰。东
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时也。实受其福。吉大来也。」

【离东坎西。下卦尽离明之用以致济。犹如杀牛。九
五以坎中刚正之实德而享受之。曾不费力。犹如
礿祭。盖虽有其德。苟无其时。不能致此。虽有其时。
苟无实德。亦不能致此也。而思患豫防之旨。则在
以诚不以物中见之。】

「上六。濡其首。厉。象曰。濡其首厉。何可久也。」
下经之三¶ 第 451c 页

【以阴柔居险之极。在济之终。所谓终止则乱。不能
思患豫防者也。如渡水而濡其首。不亦危乎。】

(坎下离上)

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既有既济。必有未济。以物本不可穷尽故也。既有
未济。必当既济。以先之既济。原从未济而济故也。
是以有亨道焉。然未济而欲求济。须老成。须决断。
须首尾一致。倘如小狐之汔济而濡其尾。则无所
利矣。】

「彖曰。未济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济。未出中也。濡其尾
无攸利。不续终也。虽不当位。刚柔应也。」

【六五之柔得中。所谓老成决断。而能首尾一致者
也。未出中。言尚未出险中。此时正赖老成决断之
才识。首尾一致之精神。而可不续终如小狐乎。然
虽不当位。而刚柔相应。则是未济所可以可亨之
由。】

「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物之性不可不辨。方之宜不可不居。故君子必慎
之也。如火性炎上。水性润下。此物之不可不辨者
也。炎上而又居于上。不巳亢乎。是宜居下以济水。
润下而又居于下。将安底乎。是宜居上以济火。此
方之不可不居者也。如水能制火。亦能灭火。火能
济水。亦能竭水。又水火皆能养人。亦皆能杀人。以
例一切诸物无不皆然。辨之可弗详明。居之可弗
斟酌耶。】

「初六。濡其尾。吝。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极也。」

【阴柔居下。无济世才。将终于不济而可羞矣。岂知
下经之三¶ 第 452a 页
时势巳极。固易为力者哉。】

「九二。曳其轮。贞吉。象曰。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

【刚而不过。以此曳轮而行。得济时之正道者也。由
其在中。故能行正。可见中与正不是二理。】

「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象曰。未济征凶。位不当也。」

【阴不中正。才德俱劣。故往必得凶。然时则将出险
矣。若能乘舟以涉大川。不徒自恃其力。则险可济
也。】

「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象曰。
贞吉悔亡。志行也。」

【刚而不过。如日方升。得济时之德之才之位者也。
故贞吉而悔亡。于以震其大明之用。伐彼幽暗鬼
方。三年功成。必有赏于大国矣。济时本隐居所求
之志。今得行之。】

「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象曰。君子之光。其
晖吉也。」

【柔中离主以居天位。本得其正。本无有悔。此君子
之光也。又虚巳以孚九二。而其晖交映。天下仰之。
吉可知矣。】

「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象曰。饮酒
濡首。亦不知节也。」

【六五之有孚吉。天下巳既济矣。故上九守其成。而
有孚于饮酒。乃与民同乐。无咎之道也。然君子之
于天下也。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苟一任
享太平乐。而无竞业惕厉之心。如饮酒而濡其首。
吾信其必失今日此乐。以彼不知节故。节者。如天
地之四时必不可过。亦谓之极。初六柔疑太过。故
下经之三¶ 第 452b 页
云亦不知极。上九刚信太过。故云亦不知节。知极
知节。则未济者得济。巳济者可长保矣。】
周易禅解卷第七

弟子崇存大弘仝募刻
下经之三¶ 第 452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