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七
卷四十七 第 1a 页 WYG0961-063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济类编卷四十七
           明 冯琦冯瑗 撰
 文学类一
  贡举(三寸九则/)
汉韦彪贡举议 伏惟明诏忧劳百姓垂恩选举务得
其人夫国以简贤为务贤以孝行为首孔子曰事亲孝
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夫人才行
卷四十七 第 1b 页 WYG0961-0638b.png
少能相兼是以孟公绰优于赵魏老不可以为滕薛大
夫忠孝之人持心近厚锻鍊之吏持心近薄三代之所
以直道而行者在其所以磨之故也士宜以才行为先
不可纯以阀阅然其要归在于选二千石二千石贤则
贡举皆得其人矣
胡广驳左雄察举议 臣闻君以兼览博照为德臣以
献可替否为忠书载稽疑谋及卿士诗美先民询于刍
荛国有大政必议之于前训咨之于故老是以虑无失
卷四十七 第 2a 页 WYG0961-0639a.png
策举无过事窃见尚书令左雄议郡举孝廉皆限年四
十以上诸生试章句文吏试笺奏明诏既许复令臣等
得与相参窃惟王命之重载在篇典当令县于日月固
于金石遗则百王施之万世诗云天难谌斯不易惟王
可不慎与盖选举因才无拘定制六出奇之策不出经
学郑阿之政非必章奏甘奇显用年乖强仕终贾扬声
亦在弱冠汉承周秦兼览殷夏祖德师经参杂霸轨圣
主贤臣世以致理贡举之制莫或回革今以一臣之言
卷四十七 第 2b 页 WYG0961-0639b.png
刬戾旧章便利未明众心不厌矫枉变常政之所重而
不访台司不博卿士若事下之后议者剥异异之则朝
失其便同之则王言已行臣愚以为可宣下百官参其
同异然后览择胜否详采厥衷敢以瞽言冒干天禁惟
陛下纳焉
晋孔坦字君平少方直有雅望通左氏传解属文元帝
为晋王以坦为世子文学东宫建补太子舍人迁尚书
郎时台郎初到普加策试帝手策问曰吴兴徐馥为贼
卷四十七 第 3a 页 WYG0961-0639c.png
杀郡将郡今应举孝廉不坦对曰四罪不相及殛鲧而
兴禹徐馥为逆何妨一郡之贤又问奸臣贼子弑君污
宫潴宅莫大之恶也乡旧废四科之选今何所依坦曰
季平子逐鲁昭公岂可废仲尼也竟不能屈先是以兵
乱之后务存慰悦远方秀孝到不策试普皆除署至是
帝申明旧制皆令试经有不中科刺史太守免官秀孝
多不敢行其有到者并托疾帝欲除署孝廉而秀才如
前制坦奏议曰臣闻经邦建国教学为先移风崇化莫
卷四十七 第 3b 页 WYG0961-0639d.png
尚斯矣古者且耕且学三年而通一经以平康之世犹
假渐渍积以日月自丧乱以来十有馀年干戈再扬俎
豆礼戢家废讲诵国阙庠序率尔责试窃以为疑然宣
下以来涉历三载累遇庆会遂未一试扬州诸郡接近
京都惧累及君父多不敢行其远州边郡掩诬朝廷冀
于不试冒昧来赴既到审试遂不敢会臣愚以不会与
不行其为阙也同若当偏加除署是为肃法奉宪者失
分侥倖投射者得官颓风伤教惧于是始夫王言如丝
卷四十七 第 4a 页 WYG0961-0640a.png
其出如纶临事改制示短天下人听有惑臣窃惜之愚
以王命无贰宪制宜信去年察举一皆策试如不能试
可不拘到遣归不署又秀才虽以事策亦汜问经义苟
所未学实难闇通不足复曲碎乖例违旧造异谓因宜
其不会徐更革制可申明前下崇修学校普延五年以
展讲习钧法齐训示人轨则夫信之与法为政之纲施
之家室犹弗可贰况经国之典而可玩黩乎帝纳焉听
孝廉申至七年秀才如故
卷四十七 第 4b 页 WYG0961-0640b.png
唐冀州进士张昌龄献翠微宫颂太宗爱其文命于通
事舍人里供奉初昌龄与王公治皆有文名考功员外
郎王师旦知贡举黜之上问其故师旦曰二人文体轻
薄终非令器若置之高第恐后进效之伤陛下雅道上
善其言
敕曰进士以声韵为学多昧古今明经以帖诵为功罕
穷旨趣自今明经问大义十条对时务策三道进士试
大经十帖
卷四十七 第 5a 页 WYG0961-0640c.png
中宗时国子祭酒杨玚奏流外出身每岁二千馀人而
明经进士不能居其什一则是服勤道业之士不如胥
吏之得仕也臣恐儒风浸坠廉耻日丧若以出身人太
多则于诸色裁损又奏主司帖试明经不求大指专取
难知间以孤经绝句或年月日请自今并帖平文上甚
然之
武后时补阙薛谦光上疏以为选举之法宜得实才取
舍之间风化所系今之选人咸称觅举奔竞相尚諠诉
卷四十七 第 5b 页 WYG0961-0640d.png
无惭至于才应经邦惟令试策武能制敌止验弯弧昔
汉武帝见司马相如赋恨不同时及置之朝廷终文园
令知其不堪公卿之任故也吴起将战左右进剑起曰
将者提鼓挥桴临难决疑一剑之任非将事也然则虚
文岂足以佐时善射岂足以克敌要在文吏察其行能
武吏观其勇略考居官之臧否行举者赏罚而已
玄宗时杨国忠子暄举明经学业荒陋不及格礼部侍
郎达奚珣畏国忠权势遣其子昭应尉抚先白之抚伺
卷四十七 第 6a 页 WYG0961-0641a.png
国忠入朝上马趋至马下国忠意其子必中选有喜色
抚曰大人白相公郎君所试不中程式然亦未敢落也
国忠怒曰我子何患不富贵乃令鼠辈相卖策马不顾
而去抚惶遽书白其父曰彼恃挟贵势令人惨嗟安可
复与论曲直遂置暄上第
代宗时杨绾上疏以为古之选士必取行实近世专尚
文辞自隋焬帝始置进士科犹试策而已至高宗时刘
思立始奏进士加杂文明经加帖从此积弊转而成俗
卷四十七 第 6b 页 WYG0961-0641b.png
朝之公卿以此待士家之长老以此训子其明经则诵
帖括以求侥倖又举人皆令投牒自应如此欲其返淳
朴崇廉让何可得也请令县令察孝廉取行著乡闾学
知经术荐之于州刺史考试升之于省任各占一经朝
廷择儒学之士问经义二十条对策三道上第即注官
中第得出身下第罢归代宗命诸司通议李栖筠贾至
严武并与绾同至议以为今试学者以帖字为精通考
文者以声病为是非风流颓弊诚当釐改然自东晋以
卷四十七 第 7a 页 WYG0961-0641c.png
来人多侨寓士居乡土百无一二请兼广学校保桑梓
者乡里举焉在流寓者庠序推焉敕礼部具条目以闻
绾又请置五经秀才科
李德裕吉甫之子也以李宗闵尝对策讥切其父恨之
宗闵又与元稹争进取有隙杨汝士与钱徽掌贡举时
段文昌李绅各以书属所善进士于徽及榜出文昌绅
所属皆不预焉及第者郑朗覃之弟裴撰度之子苏巢
宗闵之婿杨殷士汝士之弟也文昌言于穆宗曰今岁
卷四十七 第 7b 页 WYG0961-0641d.png
礼部殊不公所取进士皆子弟无艺以关节得之上以
问诸学士德裕稹绅皆曰诚如文昌言穆宗乃命中书
舍人王起等覆试诏黜朗等十人贬徽宗闵汝士等或
劝徽奏文昌绅属书上必寤徽曰苟无愧心得丧一致
奈何奏人私书岂士君子所为邪取而焚之时人多之
自是德裕宗闵各分朋党更相倾轧垂四十年
沈既济词科论 初国家治自显庆已来高宗圣躬多
不康而武太后任事参决大政与天子并太后颇涉文
卷四十七 第 8a 页 WYG0961-0642a.png
史好雕虫之艺永隆中始以文章选士及永淳之后太
后君天下二十馀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因循
遐久浸以成风以至开元天宝之中上承高祖太宗之
遗烈下继四圣理平之化贤人在朝良将在边家给户
足人无苦窳四夷来同海内晏然虽有宏猷上略无所
措奇谋雄武无所奋百馀年生育长养不知金鼓之声
熢燧之光已至于老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徵文射
策以取禄位此行已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
卷四十七 第 8b 页 WYG0961-0642b.png
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
其足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
四方观听希其风彩每岁得第之人不浃辰而周闻天
下故忠贤隽彦韬才毓行者咸出于是而桀奸无良者
或有焉故是非相陵毁称相腾或扇结钩党私为盟歃
以取科第而声名动天下或钩摭隐慝嘲为篇咏以列
于道路迭相谈訾无所不至焉
牛希济荐士论 朝廷求贤之道备于往古以经学文
卷四十七 第 9a 页 WYG0961-0642c.png
艺之流凡设十有二科以待之郡国每岁贡士尽应其
科其外诸侯各举所知以为裨补圣世奏章不绝于明
庭爵赏实烦于王命当承平之时卿大夫家召佣书者
给之纸笔之资日就中书录其所命每昏暮亲朋子弟
相与候望以其升沉以备于庆贺除书小者五六幅大
者十有二三幅每日断长补短以文以武不啻三十馀
人一岁之内万有馀众或考秩迁满或方伯慰荐或代
(缺/)功劳或升奖旧勋制诏之辞必嘉其官业赏其才艺
卷四十七 第 9b 页 WYG0961-0642d.png
褒其行实叙其劳绩无一日不为之未尝得一贤士与
天子共治于四海未尝得一贤将与天子镇静于二边
非求之不广荐之不至也岂五百年一贤生世哉夫画
饼不可以充饥诵药不可以愈病盖无其实而有其名
使之然也自朝廷及郡国诸侯之所举皆无其实将如
之何尝试论之自文艺之流假手于人投掷于公卿之
门者率不能知其伪公试之地尚复乞贷经学之子考
帖之时预有歌括问义之日一席之内对者六七皆诵
卷四十七 第 10a 页 WYG0961-0643a.png
本疏别无新意更相救助发起义端有司但记其属求
之也以为之去留即经学文艺之谬也如是况汉世公
卿大夫皆以通经对策名动天下然后登用或居谏诤
之列或处燮理之任朝廷每有水旱灾沴彗孛陵犯日
月薄蚀必引所通经义证据以为之救殆与今日之经
学者异矣若文学侍从之臣必选于切问近对之才必
本于讽谏理辞之要故其文章传之至今又与今日之
辞赋者异矣郡国所送群众千万孟冬之月集于京师
卷四十七 第 10b 页 WYG0961-0643b.png
麻衣如雪纷然满于九衢是非相难固不可知矣诸侯
所荐率皆应权倖之旨承交游之命取其虚名奏署谓
之借听取其谬举之说谓之横荐凡四方表函达于中
书者必可指期于清贯美秩名邦剧邑诸侯之荐士也
宰执之命官岂惟平生未交于一言盖见其姓字而已
岂能摭实哉官达倖门易如秋草能复贵贱之别(缺/)
裳之重矣朝廷委辅相之权衡览诸侯之章疏视其文
信其人以为荐公孙弘董仲舒之学也相如枚皋之才
卷四十七 第 11a 页 WYG0961-0643c.png
也冉季政事之能也孙吴将帅之略也时君既不问其
实安可不信大臣之言从而与之上下相蒙其何以济
且姬周之世荐贤者多受赏鲁史有之矣魏晋之日门
生故吏有罪必连坐举主史有之矣今荐贤之赏久已
废矣连坐之典又不行矣况今之所举非徒古者知之
审取其必达取其必富贵贱如一死生不变之为诚明
也荐其为将也覆军擒帅伐国获地然后以为得荐其
为相也富国安人来诸侯之朝成霸王之业然后以为
卷四十七 第 11b 页 WYG0961-0643d.png
得今之举也士为筮仕结绶之渐一命一官而已他日
之功过皆莫知也荐人用人之道何以得其贤矣昔孔
文举荐祢正平以为堪任大臣有皋陶稷契之才汉后
委而弃之竟不能知其道之否臧狄仁杰荐张柬之有
宰相业武后用之为相果能克正唐祚有中兴之功文
举之荐祢衡也委而弃之仁杰之荐柬之也举而用之
岂系吾道之废兴岂系历数之理乱乎然用之则如此
不用则如彼骐骥伏枥安能千里之步龙泉在匣孰知
卷四十七 第 12a 页 WYG0961-0644a.png
截玉之利悲夫用与不用耳士之于世不可期于一人
之知己者苟有知者甘心死节尚且不疑况复升荣显
之中行心胸之事安人之安而存随之利人之利而身
有之利天下者以利已之厚者也利百姓者乃利其身
之远者也君子之人岂不利其身哉为国家得人则理
失人则乱古今不易之常理安可不以求士为急诗曰
济济多士文王以宁以四海所归之圣尚假多士之力
况中庸之主哉易曰君子不家食吉仲尼以天纵之德
卷四十七 第 12b 页 WYG0961-0644b.png
犹思贤者与之共食况寻常人哉又曰皎皎白驹在彼
空谷盖遗贤之叹也又曰束帛戋戋贲于丘园盖求之
于野也贤人君子何代无之哉上之人其求之以道既
不废于朝夕于所荐不公所用非贤难以至于理当在
伸明上赏连坐之典以正之奸邪攀缘之路渐将息矣
一举之妄后当自获其辜知有畏矣在位者斯有贤者
矣有道之士争趋之矣
贡士论 禹画九州列贡轻重举贤用材咸在其中故
卷四十七 第 13a 页 WYG0961-0644c.png
周官司马得俊造之名乃进于天子谓之进士又天子
于射宫以择诸侯所贡之士若善者乃受上赏不善者
黜爵其次削地得预于射宫以射诸侯之义而为诸侯
所举者重所用者大汉法每州若干户岁贡若干人吏
以籍上闻计州里之大小材之多少谓之计籍人主亲
试所通经业策问理优深者乃中高第有行著乡里辟
选自古而然汉世得人于斯为盛国家武德初令天下
冬季集贡士于京师天子制策考其功业辞艺谓之进
卷四十七 第 13b 页 WYG0961-0644d.png
士已废于行实矣其后以郎官权轻移之于礼部大率
以三场为试初以词赋谓之杂文复对所通经义终以
时务为策目虽行此擢第又不由于文艺矣惟王公子
弟器貌奇伟无才无艺者亦冠于多士之首然相士之
道备尝闻之有门阀清贵者有状骨卿相者有容质秀
丽者有才藻可尚者有权势抑取者有朋友力盛者机
权沉密词辩雄壮臧否由已升沉在心群众必集其门
若见公相来交请友识面为难动必有应游必有从密
卷四十七 第 14a 页 WYG0961-0645a.png
处隐会深诚重约朱门甲第之间鬼神不能知者尽知
之虽名臣硕德高位重权可以开阖之可以摇动之可
以倾覆之有司畏之不敢不与之者言泉疾于波浪舌
端利若锋铓所排殁九泉所引升霄汉缄默无言众必谓
之长者发中心病时皆目之凶人秋风八月鞍马九衢
神气扬扬行者避路取富贵若咳唾视州县如奴仆亦
不独高于贵胄亦不贱彼孤介得其术者舍耒耜而取
公卿乖其道者抱文章而成痼疾朝廷取士之门于斯
卷四十七 第 14b 页 WYG0961-0645b.png
为最衰世以来多非其人明庭无策问之科有司望至
公之道登第之人其辞赋皆取能者之作以玉易石羊
质虎皮曰抱愤之人汩没尘土天九重高不可以叫加
以浮薄之子递相唱和名第之中以只数为上贱其双
数以甲乙为贵轻彼两科题目之间增其异名至其傅
粉熏香服饰鞍马之费多致匪人成于牧宰取资货以
利轻肥朋党比周交游酒食乱其国政于斯为盛窃愿
明君贤臣悉以同力大革其弊复以经明行修为急所
卷四十七 第 15a 页 WYG0961-0645c.png
谓斥彼浮华敦其茂实儒风免坠失取士之道
寒素论 尧舜兴于畎亩之中以仁义而得天下曾颜
非诸侯之祚以德行而居儒道之首以曾颜比之于天
子天子喜之以桀纣比之于匹夫匹夫怒之岂在其贵
贱之位哉为仁义一日则为君子不为仁义一日则为
小人岂在世载相袭冠裳相承吁哉蒲轮不枉诸侯之
家束帛不在阙庭之下皆岩穴隐逸之人行仁抱义之
子化之于乡里闻之于郡国达之于朝廷然后求之岂
卷四十七 第 15b 页 WYG0961-0645d.png
在卿大夫之子哉诸侯乡饮之礼敬年尚齿使少年知
礼老者获养脩长幼之道也天子太学父事三老兄事
五更教人以孝教人以悌兴教化之本也文不以爵禄
为差也况布素对策名闻于天下者有之矣徒走以取
公卿者有之矣郑康成舍胥吏之役归为儒者黄叔度
牛医之子以德行闻今服冕之家流品之人视寒素之
子轻若仆𨽻易如草芥曾不以为之伍寒贱之子能以
道德自尊文艺自将见之若敬大臣避之若逢挚兽又
卷四十七 第 16a 页 WYG0961-0646a.png
不自审之所致也尧舜何人也犹将比肩其道流品何
人也余何人也曾不自敬其身故且朝为匹夫暮为卿
相者有之矣朝为诸侯暮为馁鬼者有之矣道之用舍
在于我而已是玉之美者不产于廊庙之下为瑚琏之
器材之美者不出于里闬之内为栋梁之用士之美者
非贵胄之子而登卿相之位况投竿而为王者师挽车
而为天子相岂白屋之士可自遗之哉
铨衡论 王者列官分职以成庶政材不可失官不可
卷四十七 第 16b 页 WYG0961-0646b.png
旷故铨者以慎择为目衡者以公平无私或失于是岂
称其本自周室以司马宗伯选士汉魏晋宋降及国朝
委吏部择官上自郎吏下至丞簿皆禀之铨注科名入
选品秩所荫勋伐授任四方奏荐加黜伸书易名取姓
其为猥诈不可胜纪以天下之大九州之众职官将万
馀员令长簿尉官秩至卑理道与下最亲朝廷轻之委
有司而已今吏部自尚书至郎吏五人抱案者向百馀
辈桀黠诡谲必出于是视其官属如弄婴儿若啖之以
卷四十七 第 17a 页 WYG0961-0646c.png
利即左右手之不若舐笔署夕且未之暇焉能得其过
者抡材为善久废其事为人择官殆无虚日其稍留心
者止于诘其荫绪循其资历黜其升迁求其殿犯岂有
问其为政之本为理之道至若试以章判拘以棘围鬻
文之徒偏得其便乞怜之子略无愧容大为笑端不可
以取亦有居官清苦罢无资财考秩既深然后送堂时
宰视之不成刍狗区区风尘殍死者众胥吏贿赂之交
填咽街巷聒于耳目清资剧邑必有主者朝列之中以
卷四十七 第 17b 页 WYG0961-0646d.png
药为之某官若干万钱某邑若干束绢公然大言曾无
畏惧憧憧政路指期而取某之官也纳贿偿债且未之
能岂复为政为理是以生民致困岁月凋弊逋逃林薮
窜伏雈蒲小者掠行旅大者破井邑天下九州蜂飞猬
起以至于阽危宗社夫众庶非乐于远父母弃妻子之
为盗贼甘心于白刃之下生业既亡饥寒是逼遂陷于
此皆为政之驱也持衡者得不以铨择为急
贾至议杨绾条奏贡举疏 谨按夏之政尚忠殷之政尚
卷四十七 第 18a 页 WYG0961-0647a.png
敬周之政尚文然则文与忠敬皆竞人之行也且夫述行
美极人文人文兴则忠敬存焉是故前代以文取士本文行
也由辞以观行则及辞也宣父称颜子不迁怒不贰过
谓之好学至于修春秋则游夏之徒不能措一辞不亦
明乎间者礼部取人有乖斯义易曰观乎人文以化成
天下关睢之义曰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
教化移风俗盖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故延陵听乐知诸
侯之存亡今试学者以帖字为精通而不穷旨义岂能
卷四十七 第 18b 页 WYG0961-0647b.png
知迁怒贰过之道乎考文者以声病为是非而务择浮
艳岂能知移风易俗化天下之事乎是以上失其源而
下袭其流乘流波荡不知所止先王之道莫能行也夫
先王之道消则小人之道长小人之道长则乱臣贼子
由是生焉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
来者渐矣渐者何谓忠信之陵颓耻让之失所末学之
驰骋儒道之不举四者皆由取士之失夫一人之事系
一人之本谓之风赞扬其风系卿大夫也卿大夫何常
卷四十七 第 19a 页 WYG0961-0647c.png
不出于士乎今取士试之小道而不以远者大者使干
禄之徒趋驰末术是诱导之差也夫以蜗蚓之饵杂垂
沧海而望吞舟之鱼至不亦难乎所以食垂饵者皆小
鱼就科目者皆小艺四人之业士最关于风化近代趋
仕靡然向风致使禄山一呼而四海震荡思明再乱而
十年不复向使礼让之道弘仁义之风著则忠臣孝子
比屋可封逆节不得而萌也人心不得而摇也且夏有
天下四百载禹之道丧而殷始兴焉殷有天下六百祀
卷四十七 第 19b 页 WYG0961-0647d.png
汤之法弃而周始兴焉周有天下八百年文武之政废
而秦始并焉观三代之选士任贤皆考实行故能风俗
淳一运祚长远秦坑儒士二代而亡汉兴杂三代之政
弘四科之举西京始振经术之学东都终持名节之行
至有近戚窃位强臣擅权弱主孤立母后专政而社稷
不陨终彼四百岂非学行扇化于乡里哉厥后文章道
弊尚于浮侈取士术异苟济一时自魏至隋仅四百载
三光分景九州阻域窃号僣位德义不修是以子孙速
卷四十七 第 20a 页 WYG0961-0648a.png
颠享国咸促国家革魏晋梁隋之弊承夏殷周汉之业
四隩既宅九州攸同覆焘亭育合德天地安有舍皇王
举士之道踪乱代取人之术此公卿大夫之辱也杨绾
所奏实为正论然自典午覆败中原板荡戎狄乱华衣
冠迁徙南北分裂人多侨处圣朝一平区宇尚复因循
版图则张闾井未设士居乡土百无一二因缘官族所
在耕筑地望系数百年之外而身皆东西南北之人焉
今欲依古制乡举里选犹恐取士之未尽也请兼广学
卷四十七 第 20b 页 WYG0961-0648b.png
校以弘训诱今两京有太学州县有小学兵革一动生
徒流离儒臣师氏禄廪无向贡士不称行实胄子何常
讲习独礼部每岁擢甲乙之第谓弘奖擢不甚谬哉秪
足长浮薄之风启侥倖之路矣其国子博士等望加员
数厚其禄秩选通儒硕生间居其职十道大郡量置太
学馆令博士出外兼领郡官召置生徒依乎故事保桑
梓者乡里举焉在流寓者庠序推焉朝而行之夕见其
利如此则青青不复兴刺扰扰由其归本矣人伦之始
卷四十七 第 21a 页 WYG0961-0648c.png
王化之先不是过也
南唐主好文学故韩熙载与冯延己延鲁江文蔚潘佑
徐铉之徒皆至美官当时唐之文雅于诸国为盛然未
尝设科举多因上书言事拜官至是始命翰林学士江
文蔚知贡举进士王克贞等二人及第唐主问文尉卿
取士何如前朝对曰前朝公举私谒相半臣专任至公
耳唐主悦中书舍人张纬前朝登第闻而衔之时执政
皆不由科第相与沮毁竟罢贡举
卷四十七 第 21b 页 WYG0961-0648d.png
宋知贡举王裕上进士合格者十八人陶榖子邴名在
第六宋主谓左右曰闻榖不能训子邴安得登第因诏
自今举人凡关食禄之家悉委中书覆试
仁宗谓中书曰水潦为灾言事者多言不进贤何也欧
阳修曰近年进贤路狭往时进士五人以上皆得试馆
职第一人及第不十年即至辅相今第一人两任方得
试而第二人以下无复得试往时大臣荐举即召试今
止令上簿候阙人乃试唯有因差遣例除者半是年劳
卷四十七 第 22a 页 WYG0961-0649a.png
老病之人此所谓进贤路狭也帝嘉纳之因令韩琦等
四人举士得二十人皆令召试琦等以人多难之帝曰
苟贤岂患多也乃先召试十人馀须后试时士人以登
台阁升禁从为显官而不以官之迟速为荣滞故为之
语曰宁登瀛不为卿宁抱椠不为监
范仲淹意欲复古劝学数言兴学校本行实诏近臣议
于是宋祁等奏教不本于学校士不察于乡里则不能
覈名实有司束以声病学者专于记诵则不足尽人材
卷四十七 第 22b 页 WYG0961-0649b.png
参考众说择其便于今者莫若使士皆土著而教之于
学校然后州县察其履行则学者修饬矣先策论则文
词者留心于治乱矣简程式则闳博者得以驰骋矣问
大义则执经者不专于记诵矣帝从之乃诏天下州县
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
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秋赋旧尝充
赋者百日而止试于州者令相保任有匿服犯刑亏行
冒名等禁三场先策次论次赋诗通考为去取而罢帖
卷四十七 第 23a 页 WYG0961-0649c.png
经墨义士通经术愿对大义者试十道
范仲淹既去执政以新定科举入学预试为不便且言
诗赋声病易考而策论汗漫难知祖宗以来莫之有改
且得人尝多矣帝下其议有司请如旧法乃诏前所更
令悉罢之
仁宗切于求士进士诸科一举而获选者至千三百馀
人士子习尚险怪奇涩之文号太学体张方平尝言文
章之变与政通迩来文格日失其旧各出新意相胜为
卷四十七 第 23b 页 WYG0961-0649d.png
奇驱扇浮薄重亏雅俗非取贤敛才备治具之意虽下
诏揭示而士习不改翰林学士欧阳修知贡举痛抑新
体凡为人所推誉者皆被黜榜出浇薄之士候修晨朝
聚噪于马首街司逻卒不能禁止然自是场屋之习遂
为之变
进士诸科待试京师者恒六七千人一不幸有故不应
诏往往沈沦十数年以此毁行干进者不可胜数王洙
侍迩英阁讲周礼至三年大比帝曰古者选士如此今
卷四十七 第 24a 页 WYG0961-0650a.png
率四五岁一下诏故士有抑而不得进者孰若裁其数
而屡举也下有司议咸请易以间岁之法则无滞才之
叹荐举数既减半主司易以详较得士必精于是下诏
间岁贡举进士诸科悉解旧额之半增设明经试法凡
明两经或三经五经各问大义十条两经通八三经通
六五经通五为合格兼以论语孝经策时务三条出身
与进士等未几以登第者众骤致显擢复下诏定其迁
次之格以裁抑之
卷四十七 第 24b 页 WYG0961-0650b.png
神宗时同知贡举吕公著在贡院中密奏言天子临轩
策士而用诗赋非举贤求治之意乞出自宸衷以咨访
治道至是上御集英殿试进士遂专用策赐叶祖洽以
下三百人及第出身祖洽策言祖宗多因循苟简之政
陛下即位革而新之得擢第一时直史馆苏轼谓祖洽
诋祖宗以媚时君而魁多士何以正风化乃拟答进士
策献之上以示王安石安石言轼才亦高但所学不正
又以不得逞之故其言遂跌荡至此数请绌之
卷四十七 第 25a 页 WYG0961-0650c.png
神宗笃意经学深悯贡举之弊且以西北人材多不在
选遂议更法王安石谓古之取士俱本于学请兴建学
校以复古其明经诸科欲行废罢诏近臣杂议久而不
决他日安石言于帝曰进士科试诗赋亦多得人自缘
仕进别无他路其间不容无贤若谓科法已善则未也
士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
入官世事皆所未习此科法败壤人材致不如古既而
中书门下言今欲追复古制则患于无渐宜先除去声
卷四十七 第 25b 页 WYG0961-0650d.png
病偶对之文使学者得专意经术以俟朝廷兴建学校
然后讲求三代所以教育选举之法施之天下则庶几
可以复古矣于是改法罢诗赋帖经墨义士各占治易
诗书周礼礼记一经兼论语孟子每试四场初本经次
兼经大义凡十道次论一首次策三道礼部试即增二
道中书撰大义式颁行试义者须通经有文采乃为中
格不但如明经墨义粗解章句而已其殿试则专以策
限千字以上分五等第一等二等赐进士及第第三等
卷四十七 第 26a 页 WYG0961-0651a.png
赐进士出身第四等赐同进士出身第五等赐同学究
出身旧制进士入进谢恩银百两至是亦罢之仍赐钱
三千为期集费
吕诲请诸路安抚举辟士人 切以本朝取士之路最
广入流之人寔繁常患遗才似未得术非养之有素试
之以事诚不可也如前朝藩镇延辟士人既阅其实使
之渐进庶几得其用也臣欲乞今后藩镇带安抚使处
许于本路举人内选有行实曾得文解者岁辟一人权
卷四十七 第 26b 页 WYG0961-0651b.png
本州司士参军且令差使观其能效可以远用候满三
考保荐闻上或赐以本科出身然后随其器使必能适
用与夫科场较艺取其一日之长其效远矣朝廷久而
行之士皆修饬风俗才无遗矣
哲宗时尚书省请复诗赋与经义兼行解经通用先儒傅
注及已说又言旧明法最为下科今中者即除司法叙名
反在及第进士上非是乃诏立经义诗赋两科罢试律义
凡诗赋进士习一经试本经论孟义及诗赋论策凡四场
卷四十七 第 27a 页 WYG0961-0651c.png
经义进士习两经试本经论孟义及论策亦四场两科通
定高下而取解额中分之各占其半专经者以经义定取
舍兼诗赋士以诗赋为去留其名次高下则于策论参之
初司马光言取士之道当先德行后文学就文学言之经术
又当先于词章神宗专用经义论策取士此乃复先王
令典百王不易之法但王安石不当以一家私学欲盖
先儒令天下师生讲解至于律令皆当官所须使为士
者果能知道义自与法律冥合何必置明法一科习为
卷四十七 第 27b 页 WYG0961-0651d.png
刻薄非所以长育人材敦厚风俗也至是遂罢之未几
诏御试举人仍试赋诗论三题
制铨注有格槩拘以法法可以制平而不可以择才故
令内外官皆得荐举其后被举者既多除吏愈难神宗
即位乃革去奏举而槩以定格于是内外举官法皆罢
但令吏部审官院参议选格及哲宗即位左司谏王岩
叟言其不便司马光奏曰为政得人则治然人之才或
长于此而短于彼虽皋夔稷契各守一官中人安可求
卷四十七 第 28a 页 WYG0961-0652a.png
备若指瑕掩善则朝无可用之人苟随器授任则世无
可弃之士臣备位宰相职当选官若专引知识则嫌于
私若止循资序未必皆才乞设行义纯固可为师表节
操方正可备献纳知勇过人可备将相公正聪明可备
监司经术精通可备讲读学问该博可备顾问文章典
丽可备著述善听狱讼尽公得实善治才赋公私俱便
练习法令能断请谳凡十科举士应侍从以上每岁于
十科举三人中书置籍记之有事须材执政按籍视其
卷四十七 第 28b 页 WYG0961-0652b.png
所举科随事试之有劳又著之籍内外官阙取尝试有
效者随科授职所赐告命仍具所举官姓名其人任官
无状坐以谬举之罪诏从之
司马光贡院乞逐路取人 准中书批送下知封州柳
材奏欲乞今后南省考试进士将开封国学锁厅举人
试卷衮同糊名其诸道州府举人试卷各以逐路糊名
委封弥官于试卷上题以在京逐路字用印送考试官
其南省所放合格进士乞于在京逐路以分数裁定取
卷四十七 第 29a 页 WYG0961-0652c.png
人所贵国家科第均及中外如允所请乞下两制详定
者当院今将簿籍勘会近岁三次科场比较在京及诸
路举人得失多少之数显然不均盖以今朝廷每次科
场所差试官率皆两制三馆之人其所好上即成风俗
在京举人追趋时好易知体面渊源渐染文采自工使
僻远孤陋之人与之为敌混同封弥考校长短势不相
侔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言虽微陋之
处必有贤才不可诬也是以古之取士以郡国户口多
卷四十七 第 29b 页 WYG0961-0652d.png
少为率或以德行材能随其所长各有所取近自族姻
远及夷狄无小无大不可遗也今或数路之中全无一
人及第则所遗多矣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
得美官非善为诗赋论策者不得及第非游学京师者
不善为诗赋论策以此之故使四方学士皆弃背乡里
违去二亲老于京师不复更归其间亦有身负过恶或
隐忧匿服不敢于乡里请解者往往私置监牒妄冒户
贯于京师取解自间岁开科场以来远方举人或惮于
卷四十七 第 30a 页 WYG0961-0653a.png
往还只在京师寄应者比旧尤多国家虽重为科禁率
至于不用荫赎冒犯之人岁岁滋多所以然者盖由每
次科场及第进士大率是国子监开封府解送之人则
人之常情谁肯去此而就彼哉夫设美官厚利进取之
涂以诱人于前而以苛法空文禁之于后是犹决洪河
之尾而捧土以塞之其势必不行矣书曰无偏无党王
道荡荡国家设贤能之科以待四方之士岂可使京师
作妄之人独得取之今来柳材起请科场事件若依而
卷四十七 第 30b 页 WYG0961-0653b.png
行之委得中外均平事理允当可使孤远者有望荣进
侥倖者各思还本矣难者必曰国家比设封弥誊录以
尽至公其诸路举人所以及第少于在京者自以文艺
疏拙长短相形理宜黜退今若于封弥试卷上题在京
逐路字号必虑试官挟私者因此得以用情是大不然
国家设官分职以待贤能大者道德器识以弼谐教化
其次明察惠和以拊循州县其次方略勇果以捍禦外
侮小者刑狱钱榖以供给役使岂可专取文艺之人欲
卷四十七 第 31a 页 WYG0961-0653c.png
以备百官济万事邪然则四方之人虽于文艺或有所
短而其馀所长有益公家之用者盖亦多矣安可尽加
弃斥使终身不仕邪凡试官挟私者不过徇其亲知乡
党今虽题逐路字号若试官欲徇亲知则一路之人共
聚一处不知何者为其亲知若欲徇一乡党则一路之
中所取自有分数岂可偏于本路剩取一人以此言之
虽题逐路字号试官亦无所容其私也若朝廷尚以为
有所嫌疑即乞令封弥将国子监开封府及十八路临
卷四十七 第 31b 页 WYG0961-0653d.png
时各定一字为偏旁立号假若国子监尽用乾字开封
府尽用坤字京东路尽用离字京西路尽用坎字偏傍
其馀路分并依此例委知贡举官于逐号之中考校文
理善恶各随其所长短每十人中取一人奏名不满十
人者六人以上五人以下更不取人其亲戚举人别试
者缘人数至少更不分别立号只依旧条混同封弥分
数取人其合该奏名者更不入南省奏名数内如允所
奏乞降指挥下贡院遵守施行者
卷四十七 第 32a 页 WYG0961-0654a.png
司马光请立经明行修科岁委升朝文臣各举所知以
勉励天下使敦士行以示不专取文学之意若所举人
违犯名教必坐举主母赦则自不敢妄举而士之居乡
居家者惟惧玷缺外闻不待学官日训月察立赏告讦
而士行自美矣于是诏自今凡遇科举令升朝官各举
经明行修之士一人俟登第日用以升甲
孔文仲对策忤王安石意因言于帝曰进士试策则是
制科何必复置是邪帝然之吕惠卿执政复言制举止
卷四十七 第 32b 页 WYG0961-0654b.png
于记诵非义理之学遂诏罢之
武举试义策于秘阁武艺于殿前司及殿试则又试骑
射及策于庭策武艺俱优为右班殿直武艺次优为三
班奉职又次借职末等三班差役初枢密院修武举法
不能答策者答兵书墨义王安石曰武举而试墨义何
异学究诵书不晓理者无补于事先王收勇力之士皆
属于车右者欲以备禦侮之用则记诵何所施帝从之
至是始策武举之士
卷四十七 第 33a 页 WYG0961-0654c.png
科举罢词赋专用王安石经义且杂以释氏之说凡士
子自一语以上非安石新义不得用学者至不诵正经
唯窃安石之书以干进精熟者辄上第故科举益弊吕
公著当国始请禁主司不得以老庄书命题举子不得
以申韩佛书为学经义参用古今诸儒说毋得专取王
氏寻又禁毋得引用王氏字说
贤良方正等三科久不行至是增置为六科曰贤良方
正能直言极谏博通坟典达于教化才识兼茂明于体
卷四十七 第 33b 页 WYG0961-0654d.png
用详明吏理可使从政识洞韬略运筹决胜军谋宏远
材任边寄凡六科诏中书门下试察其才具名闻奏临
轩亲策之
三省上言今进士纯用经义如诏诰章表等文皆朝廷
官守日用不可阙者若悉不试之何以兼收文学博异
之士于是改置宏词科岁诏进士登科者请试试者虽
多取无过五人词格超异者特奏命官
帝以宏词科不足以致文学之士改立词学兼茂科岁
卷四十七 第 34a 页 WYG0961-0655a.png
附贡士院试去檄书而增制诰中格则授馆职岁不过
五人
朱光庭请用经术取士 臣窃以圣朝用经术取士冠
越前代止是不当专用王安石之学使后生习为一律
不复穷究圣人之蕴此为失矣若谓学经术不能为文
须学诗赋而后能文臣以为不然夫六经之文可谓纯
粹浑厚经纬天地辉光日新者也今使学者不学纯粹
浑厚辉光六经之文而反学雕虫篆刻童子之技岂不
卷四十七 第 34b 页 WYG0961-0655b.png
陋哉甚非圣朝之美事臣近已上封事论列今再具以
经术取士之法约归义理之文条列于左 第一场试
诸经大义六道乞令每人各治二经每经各试大义三
道仍须先本注疏之说或注疏违圣人之意则先其注
疏所以违之之说然后断以已见及诸家之说以义理
通文采优者为上义理通文采粗者为次义理不通虽
有虚文不合格 第二场试论语孟子大义四道论孟
各两道考试之法与经同义 第三场试论一道乞于
卷四十七 第 35a 页 WYG0961-0655c.png
荀子杨子文中子韩吏部文中出题 第四场试策三
道内两道乞问历代史一道时务省试五道三道乞问
历代史两道问时务 右臣之所陈欲令天下学者不
失宗经知根本之学不专用王安石之凿说各以已见
诸家之说穷圣人之蕴履之为事业发之为文章下之
所以修身见于世上之所以敛材置之用皆不失道此
臣所以区区为朝廷力言也伏望圣慈察臣管见如或
可采特赐主张施行
卷四十七 第 35b 页 WYG0961-0655d.png
诏复贤良方正等六科以待京朝官之被举及应选者
增置书判拔萃科以待选人之应书者高蹈丘园沈沦
草泽茂才异等三科以待布衣之被举者又置武举以
待方略智勇之士
侍御史谢廓然请禁有司毋以程颐王安石之说取士
秘书郎赵彦中疏言科举之文成式具在今乃祖性理
之说以浮言游词相高士之信道自守以六经圣贤为
师可矣而别为洛学饰怪惊愚外假诚敬之名内济虚
卷四十七 第 36a 页 WYG0961-0656a.png
伪之实士风日弊人才日偷望诏执事使明知圣朝好
恶所在以变士风
元顺帝时彻尔特穆尔为江浙平章会科举驿请试官
供张甚盛心颇不平及复入中书首议罢科举及论学
校庄田租可给伯卫士衣粮动当国者以发其机又欲
损大庙四祭为一于是御史吕思诚等列其罪状劾之
不报皆辞职去而思诚出为广西佥事时罢科举诏已
书而未用玺参政许有壬力争之巴延怒曰汝风台臣
卷四十七 第 36b 页 WYG0961-0656b.png
言彻尔特穆尔邪有壬曰太师擢彻尔特穆尔在中书
御史三十人不畏太师而听有壬岂有壬权重于太师
邪巴延意稍解有壬乃曰科举若罢天下才人觖望巴
延曰举子多以赃败有壬曰科举未行时台中赃罚无
算岂尽出于举子巴延曰举子中可任用者惟参政尔
有壬曰若张梦臣马伯庸辈可任大事如欧阳玄之文
章亦岂易及巴延曰科举虽罢士之欲求美衣食者自
能向学有壬曰为士者初不事衣食巴延曰科举取人
卷四十七 第 37a 页 WYG0961-0656c.png
实妨选法有壬曰今通事知印等天下凡三千三百馀
名今岁自四月至九月白身补官受宣者亦且七十三
人而科举一岁仅三十馀人科举于选法果相妨乎不
也巴延心然其言而议已定不可中辍乃温言慰解之
翊日宣诏特令有壬为班首以折辱之有壬惧祸不敢
辞治书侍御史溥化诮有壬曰参政可谓过桥折桥者
矣有壬以为大耻移疾不出
  学校(二十四则附/)
卷四十七 第 37b 页 WYG0961-0656d.png
郑人游于乡校以议执政之善否然明谓子产曰何不
毁乡校子产曰胡为夫人朝夕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将行之其所恶者吾将改之是吾师也如
之何毁之吾闻为国忠信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譬
之若防川也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能救也不如小
决之使导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乃今知吾子之
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材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惟
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谓子产不仁吾不
卷四十七 第 38a 页 WYG0961-0657a.png
信也
汉武帝令礼官劝学诏 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今
礼坏乐崩朕甚闵焉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
其令礼官劝学讲义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太常
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励贤材焉
朱浮上光武国学疏 夫太学者礼义之宫教化所由
兴也陛下尊敬先圣垂意古典宫室未饰干戈未休而
先建太学造立横舍比日车驾亲临观飨将以弘时雍
卷四十七 第 38b 页 WYG0961-0657b.png
之化显勉进之功也寻博士之官为天下宗师使孔圣
之言傅而不绝旧事策试博士必广求详选爰自畿夏
延及四方是以博举明经唯贤是登学者精励远近同
慕伏闻诏书更试五人唯取见在洛阳城者臣恐自今
以往将有所失求之密迩容或未尽而四方之学无所
劝乐凡策试之本贵得其真非有期会不及远方也又
诸所徵试皆私自发遣非有伤费烦扰于事也语曰中
国失礼求之于野臣浮幸得与讲图谶故敢越职
卷四十七 第 39a 页 WYG0961-0657c.png
章帝东巡狩还过鲁幸阙里以太牢祠孔子及七十二
弟子作六代之乐大会孔氏男子二十以上者六十三
人命儒者讲论孔僖因自陈谢帝曰今日之会宁于卿
宗有光荣乎对曰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今陛
下亲屈万乘辱临敝里此乃崇礼先师增煇圣德至于
光荣非所敢承帝大笑曰非圣者子孙焉有斯言乎遂
拜僖郎中
选高才生受学诏 五经剖判去圣弥远章句遗辞乖
卷四十七 第 39b 页 WYG0961-0657d.png
疑难正恐先师微言将遂废绝非所以重稽古求道真
也其令群儒选高才生受学左氏榖梁春秋古文尚书
毛诗以扶微学广异义焉
讲议五经同异诏 盖三代导人教学为本汉承暴秦
褒显儒术建立五经为置博士其后学者精进虽曰承
师亦别名家孝宣皇帝以为去圣久远学不厌博故遂
立大小夏侯尚书后又立京氏易至建武中复置颜氏
严氏春秋大小戴礼博士此皆所以扶进微学尊广道
卷四十七 第 40a 页 WYG0961-0658a.png
艺也中元元年诏书五经章句烦多议欲减省至永平
元年长水校尉倏奏言先帝大业当以时施行欲使诸
儒共正经义令学者得以自助孔子曰学之不讲是吾
忧也又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于戏
其勉之哉
樊准劝崇文学疏 臣闻贾谊有言人君不可以不学
故虽大舜圣德孳孳为善成王贤主崇明师傅及光武
皇帝受命中兴群雄崩扰旌旗乱野东西诛战不遑启
卷四十七 第 40b 页 WYG0961-0658b.png
处然犹投戈讲蓺息马论道至孝明皇帝兼天地之姿
用日月之明庶政万机无不简心而垂情古典游意经
蓺每飨射礼毕正坐自讲诸儒并听四方欣欣虽阙里
之化矍相之事诚不足言又多徵名儒以充礼官如沛
国赵孝琅邪承官等或安车结驷告归乡里或丰衣博
带从见宗庙其馀以经术见优者布在廊庙故朝多皤
皤之良华首之老每宴会则论难衎衎共求政化详览
群言飨如振玉朝者进而思政罢者退而备问小大随
卷四十七 第 41a 页 WYG0961-0658c.png
化雍雍可嘉期门羽林介胄之士悉通孝经博士议郎
一人开门徒众百数化自圣躬流及蛮荒匈奴遣伊秩
訾王大车且渠来入就学八方肃清上下无事是以议
者每称盛时咸言永平今学者盖少远方尤甚博士倚
席不讲儒者竞论浮丽忘謇謇之忠习諓諓之辞文史
则去法律而学诋欺锐锥刀之锋断刑辟之重德陋俗
薄以致苛刻昔孝文窦后性好黄老而清静之化流景
武之间臣愚以为宜下明诏博求幽隐发扬岩穴宠进
卷四十七 第 41b 页 WYG0961-0658d.png
儒雅有如孝宫者徵诣公车以俟圣上讲习之期公卿
公举明经及旧儒子孙进其爵位使缵其业复召郡国
书佐使读律令如此则延颈者日有所见倾耳者月有
所闻伏愿陛下推述先帝进业之道
阳球奏罢鸿都文学 伏承有诏敕中尚方为鸿都文
学乐松江览等三十二人图象立赞以劝学者臣闻传
曰君举必书书而不法后嗣何观案松览等皆出于微
蔑斗筲小人依凭世戚附托权豪俛眉承睫徼进明时
卷四十七 第 42a 页 WYG0961-0659a.png
或献赋一篇或鸟篆盈简而位升郎中形图丹青亦有
笔不点牍辞不辩心假手请字妖伪百品莫不被蒙殊
恩蝉蜕滓浊是以有识掩口天下嗟叹臣闻图象之设
以昭劝戒欲令人君动鉴得失未闻竖子小人诈作文
颂而可妄窃天官垂象图素者也今太学东观足以宣
明圣化愿罢鸿都之选以消天下之谤
晋戴邈上元帝请立学校疏 臣闻天道之所大莫大
于阴阳帝王之至务莫重于礼乐是以古之建国有明
卷四十七 第 42b 页 WYG0961-0659b.png
堂辟雍之制乡有庠序黉校之仪皆所抽导幽滞启广
才思盖以六四有困蒙之吝君子大养正之功也昔仲
尼列国之大夫耳兴礼修学于洙泗之间四方髦俊斐
然向风身达者七十馀人自兹以来千载绝尘岂天下
小于鲁卫贤哲乏于曩时励与不励故也自顷国遭无
妄之祸社稷有缀旒之危寇羯饮马于长江凶狡䲭张
于万里遂使神州萧条鞠为茂草四海之内人迹不交
霸主有旰食之忧黎元怀荼毒之害戎首交拜于中原
卷四十七 第 43a 页 WYG0961-0659c.png
何遽笾豆之事哉然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
乐必崩况旷载累纪如此之久邪今未进后生目不睹
揖让升降之仪耳不闻钟鼓管弦之音文章散灭图谶
无遗此盖圣达之所深悼有识之所嗟叹也夫平世尚
文遭乱尚武文武递用长久之道譬之天地昏明之迭
自古以来未有不由之者也今或以天下未一非兴礼
乐之时此言似之而不其然夫儒道深奥不可仓卒而
成古之俊乂必三年而通一经比天下平泰然后修之
卷四十七 第 43b 页 WYG0961-0659d.png
则功成事定谁与制礼作乐者哉又贵游之子未必有
斩将搴旗之才亦未有从军征戍之役不及盛年讲肄
道义使明珠加磨莹之功荆璞发采琢之荣不亦良可
惜乎臣愚以世丧道久人情玩于所习纯风日去华竞
日彰犹火之消膏而莫之觉也今天地告始万物权舆
圣朝以神武之德值革命之运荡近世之流弊继千载
之绝轨笃道崇儒创立大业明主倡之于上宰辅督之
于下夫上之所好下必有过之者焉是故双剑之节崇
卷四十七 第 44a 页 WYG0961-0660a.png
而飞白之俗成挟琴之容饰而赴曲之和作君子之德
风小人之德草实在感之而已臣以闇浅不能远识格
言奉诵明令慷慨下风谓宜以三时之隙渐就修建疏
奏纳焉于是始脩礼学
虞溥除鄱阳内史大修庠序广招学徒移告属县曰学
所以定情理性而积众善者也情定于内而行成于外
积善于心而名显于教故中人之性随教而移善积则
习与性成唐虞之时皆比屋而可封及其废也而云可
卷四十七 第 44b 页 WYG0961-0660b.png
诛岂非化以成俗教移人心者哉自汉氏失御天下分
崩江表寇隔久替王教庠序之训废而莫修今四海一
统万里同轨熙熙兆庶咸休息乎太和之中宜崇尚道
素广开学业以赞协时雍光扬盛化乃具为条制于是至
者七百馀人溥乃作诰以奖训之曰文学诸生皆冠带
之流年盛志美始涉学庭讲修典训此大成之业立德
之基也夫圣人之道淡而寡味故始学者不好也及至
期月所观弥博所习弥多日闻所不闻日见所不见然
卷四十七 第 45a 页 WYG0961-0660c.png
后心开意朗敬业乐群忽然不觉大化之陶已至道之
入神也故学之染人甚于丹青丹青吾见其久而渝矣
未见久学而渝者也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质后事其色
质修色积而染工毕矣学亦有质孝悌忠信是也君子
内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馀力则以学文文质彬彬然
后为德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
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又曰锲而舍之朽木不
知锲而不舍金石可亏斯非其效乎今诸生口诵圣人
卷四十七 第 45b 页 WYG0961-0660d.png
之典体閒庠序之训比及三年可以小成而令名宣流
雅誉日新朋友钦而乐之朝士敬而叹之于是州府交
命择官而仕不亦美乎若乃含章舒藻挥翰流离称述
世务探颐究奇使扬班韬笔仲舒结舌亦惟才所居固
无常人也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
匪勤理无由济也诸生若绝人间之务心专亲学累一
以贯之积渐以进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耳何滞
而不通何远而不至邪
卷四十七 第 46a 页 WYG0961-0661a.png
王导请元帝兴学校书 夫风化之本在于正人伦人
伦之政存乎设庠序庠序设五教明德礼洽通彝伦攸
叙而有耻且格父子兄弟夫妇长幼之序顺而君臣之
义固矣易所谓正家而天下定者也故圣王蒙以养正
少而教之使化沾肌骨习以成性迁善远罪而不自知
行成德立然后裁之以位虽王之世子犹与国子齿使
知道而后贵其取才用士咸先本之于学故周礼卿大
夫献贤能之书于王王拜而受之所以尊道而贵士也
卷四十七 第 46b 页 WYG0961-0661b.png
人知士之贵由道存则退而修其身以及家正其家以
及乡学于乡以登朝反本复始各求诸已敦朴之业著
浮伪之竞息教使然也故以之事君则忠用之莅下则
仁孟轲所谓未有仁而遗其亲义而后其君者也自顷
皇纲失统颂声不兴于今将二纪矣殿下以命世之资
属阳九之运礼乐征伐翼成中兴诚宜经纶稽古建明
学业以训后生渐之教义使文武之道坠而复兴俎豆
之仪幽而更彰方今戎虏扇炽国耻未雪忠臣义夫所
卷四十七 第 47a 页 WYG0961-0661c.png
以扼腕拊心苟礼仪胶固淳风渐著则化之所感者深
而德之所被者大使帝典阙而复补皇纲弛而更张兽
心人面饕餮检情揖让而服四夷缓带而天下从得乎
其道岂难也哉故有虞舞干戚而化三苗鲁僖作泮宫
而服淮夷桓文之霸皆先教而后战今若聿遵前典兴
复道教择朝之子弟并入于学选明博修礼之士而为
之师化成俗定莫尚于斯帝甚纳之
袁瑰论礼教疏 臣闻先王之教也崇典训以弘远代
卷四十七 第 47b 页 WYG0961-0661d.png
明礼乐以流后生所以导万物之性畅为善之道也宗
周既兴文史载焕端委垂于南蛮颂声溢于四海故延
州聘鲁闻雅而叹韩起适鲁观易而美何者立人之道
于斯为首孔子恂恂以教洙泗孟轲系之诲诱无倦是
以仁义之声于今犹存礼让之节时或有之畴昔皇运
陵替丧乱屡臻儒林之教渐颓庠序之礼犹阙国学索
然坟籍莫启有心之徒抱志无由昔魏武帝身亲介胄
务在武功犹尚废鞍览卷投戈吟咏况今陛下以圣明
卷四十七 第 48a 页 WYG0961-0662a.png
临朝百官以虔恭莅事朝野无虞江外谧静如之何泱
泱之风漠然无闻洋洋之美坠于圣世乎古人有言诗
书义之府礼乐德之则实宜留心经籍阐明学义使讽
诵之音盈于京室味道之贤是则是咏岂不盛哉若得
给其宅地备其学徒博士僚属粗有其官则臣之愿也
疏奏成帝从之国学之兴自瑰始也
刘梁举孝廉除北新城长告县人曰昔文翁在蜀道著
巴汉庚桑琐𨽻风移碨磥吾虽小宰犹有社稷苟赴期
卷四十七 第 48b 页 WYG0961-0662b.png
会理文墨岂本志乎乃更大作讲舍延聚生徒数百人
朝夕自往劝诫身执经卷试策殿最儒化大行此邑至
后犹称其教焉
后周太祖如曲阜谒孔子祠既奠将拜左右曰孔子陪
臣也不当以天子拜之太祖曰孔子百世帝王之师敢
不敬乎遂拜之又拜孔子墓命葺孔子祠禁孔林樵采
访孔子颜渊之后以为曲阜令
宋仁宗时判国子监王拱辰田况王洙余靖等言汉太
卷四十七 第 49a 页 WYG0961-0662c.png
学二百四十房千八百室生徒三万人唐学舍亦千二
百间今取才养士之法盛矣而国子监才二百楹制度
狭小不足以容诏以锡庆院为太学置内舍生二百人
讲殿既备帝谒孔子故事止肃揖帝特再拜赐直讲孙
复五品服初海陵人胡瑗为湖州教授训人有法科条
纤息备具以身率先虽盛暑必公服坐堂上严师弟子
之礼视诸生如其子弟诸生亦信爱如其父兄从之游
者常数百人时方尚词赋湖学独立经义治事斋以敦
卷四十七 第 49b 页 WYG0961-0662d.png
实学及兴太学诏下湖州取其法著为令式
神宗立太学生三舍法初国子生以京朝七品以上子
孙应荫者为之太学生以八品以下若庶人子孙之俊
异者为之试艺如进士法及帝即位尤垂意儒学自京
师至郡县既皆有学至是因言者论太学假锡庆院西
北廊甚湫隘乃尽以锡庆院及朝集院西庑广太学增
直讲为十员率二员共讲一经生员釐为三等始入太
学为外舍定额为七百人外舍升内舍员三百内舍升
卷四十七 第 50a 页 WYG0961-0663a.png
上舍员百各执一经从所讲官受学月考试其业优等
以次升舍上舍免发解及礼部试召试赐第其正录学
谕以上舍生为之经各二员学行卓异者主判直讲复
荐之于中书除官其后增置八十斋斋三十人外舍生
至二千人岁一试补内舍生间岁一试补上舍生弥封
誊录如贡举法
王岩叟请罢三舍法疏 右臣伏以法有为名则美而
行之则难事有用意则良而施之则戾者三舍是也故
卷四十七 第 50b 页 WYG0961-0663b.png
自三舍之法立虽有高材异行未见能取而得之而奔
竞之患起奔竞之患起则贿赂之私行而狱讼之端作
狱讼之端作而防猜之禁繁博士劳于簿书诸生困于
文法非复浑然养士之体而庠序之风或几乎息此识
者之所共叹也臣窃谓庠序者所以萃群材而乐育之
以完其志业养其名誉优游舒徐以待科举者也不必
科举之外别开进取之多岐以支离其心而激其争端
使利害得失日交战于胸中损育德养道之淳意非所
卷四十七 第 51a 页 WYG0961-0663c.png
以敦教化成人材也臣愚乞鉴已然之弊罢三舍法开
先生弟子不相见之禁示学士大夫以不疑讲肄之馀
止以公私试第高下如昔时自足以奖材气而厉风声
使多士欣欣于从学则上庠宜复有雍容乐易之美为
四方矜式矣乞下礼部及司业博士共议其当
王安石请杜醇先生入县学书 人之生久矣父子夫
妇兄弟宾客朋友其伦也孰持其伦礼乐刑政文物数
制事为其具也其具孰持之为之君臣所以持之也君
卷四十七 第 51b 页 WYG0961-0663d.png
不得师则不知所以为君臣不得师则不知所以为臣
为之师所以并持之也君不知所以为君臣不知所以
为臣人之类其不相贼杀以至于尽者非幸欤信乎其
为师之重也古之君子尊其身耻在舜下虽然者鄙夫
问焉而不敢忽敛然后其身似不及者有归之以师之
重而不辞曰天之有斯道固将公之而我先得之得之
而不推馀于人使同我所有非天意且有所不忍也安
石得县于此踰年矣方因孔子庙为学以教养县子弟
卷四十七 第 52a 页 WYG0961-0664a.png
愿先生留听而赐临之以为之师安石与有闻焉伏惟
先生不与古之君子者异意也幸甚
蔡京请兴学贡士县学生选考升诸州学州学生每三
年贡太学考分三等入上等补上舍入中等补上舍下
等入下等补内舍馀居外舍诸州军解额各以三分之
一充贡士京又请建外学乃诏即京城南门外营建赐
名辟雍外圆内方为屋千八百七十二楹太学专处上
舍内外生而外学则处外舍生士初贡至皆入外学经
卷四十七 第 52b 页 WYG0961-0664b.png
试补入上舍内舍始得进处太学太学外舍亦令出居
外学于是上舍至二百人内舍六百人外舍三千人
太学自蔡确起大狱连引朝士有司缘此造为法禁烦
苛凝密博士诸生禁不相见教谕无所施御史中丞刘
挚以为言至是命程颐孙觉顾临同太学长贰看详修
定条制颐大槩以为学校礼义相先之地而日使之争
殊非教养之道请改试为课有所未至则学官召而教
之更不考定高下置尊贤堂以延天下道德之士镌解
卷四十七 第 53a 页 WYG0961-0664c.png
额以去利诱省繁文以专委任励行检以厚风教及置
待宾吏师斋立观光法如是者亦数十条
理宗手诏曰虎闱齿胄太子事也此礼废久矣如释奠
释菜之事我朝俱未尝废然享师敬道又不可拘旧制
可令太子谒拜太子既还上奏曰先圣之道至我朝而
后有以续孟氏之傅然诸说并驾未知统一迨朱熹张
栻吕祖谦志同道合切思讲磨择精语详开牖后学人
心一正圣道大明今熹已秩从祀而栻祖谦尚未奉明
卷四十七 第 53b 页 WYG0961-0664d.png
诏臣窃望焉帝从之遂封栻华阳伯并列从祀
元武宗命李孟领国子学谕之曰国学人材所自出卿
宜数课诸生勉其德业至是又谕省臣曰昔世祖注意
国学如不忽木等皆蒙古人而教以成材朕今亲定国
子生为三百人仍增陪堂生二十人通一经者以次补
伴读著为式既而孟等言方今进用儒者而老成日以
凋谢四方儒士有成材者请擢任国学翰林秘书太常
或儒学提举等职俾学者有所激劝帝从之诏自今勿
卷四十七 第 54a 页 WYG0961-0665a.png
限资给果才而贤虽白身亦任用之
齐履谦与吴澄俱在国学既罢去学制稍废至是复以
履谦为司业乃酌旧制议立升斋积分之法每季考其
学行以次第升既升上斋踰再岁始与私试辞理俱优
者一分辞平理优者为半分岁终积至八分者为高等
礼部集贤岁选六人以贡仁宗从其议
许衡上疏论阿合马专权罔上蠹政害民诸事不报因
谢病请解机务蒙古主不许且命举自代者衡奏曰用
卷四十七 第 54b 页 WYG0961-0665b.png
人天子之大柄臣下汎论其贤否则可若授之以位则
断自宸衷不可使臣下有市恩之渐乃拜衡集贤大学
士兼国子祭酒即燕京南城旧枢密院设学衡闻命喜
曰此吾事也因请徵其弟子王梓耶律有尚姚燧等十
二人为斋长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爱之
如子出入进退其严如君臣其为教因觉以明善因善
以开蔽相其动息以为张弛课诵少暇即习礼或习书
算少者则令习拜跪揖让进退应对或射或投壶负者
卷四十七 第 55a 页 WYG0961-0665c.png
罚读书若干遍久之诸生人人自得尊师敬业下至童
子亦知三纲五常为生人之道
  经学(十六则/)
汉刘歆移让太常博士书 昔唐虞既衰而三代迭兴
圣帝明王累起相袭其道甚著周室既微而礼乐不正
道之难全也如此是故孔子忧道之不行历国应聘自
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乃得其所修易序书制作春秋
以纪帝王之道及夫子没而微言绝七十子终而大义
卷四十七 第 55b 页 WYG0961-0665d.png
乖重遭战国弃笾豆之礼理军旅之陈孔子之道抑而
孙吴之术兴陵夷至于暴秦燔经书杀儒士设挟书之
法行是古之罪道术由是遂灭汉兴去圣帝明王遐远
仲尼之道又绝法度无所因袭时独有一叔孙通累定
礼仪天下惟有易卜未有他书至孝惠之世乃除挟书
之律然公卿大臣绛灌之属咸介胄武夫莫以为意至
孝文皇帝始使掌故晁错从伏生受尚书尚书初出于
屋壁朽折散绝今其书见在时师傅读而已诗如萌芽
卷四十七 第 56a 页 WYG0961-0666a.png
天下众书往往颇出皆诸子传说犹广立于学官为置
博士在汉朝之儒唯贾生而已至孝武皇帝然后邹鲁
梁赵颇有诗礼春秋先师皆起于建元之间当此之时
一人不能独尽其经或为雅或为颂相合而成泰誓后
得博士集而读之故诏书称曰礼坏乐崩书缺简脱朕
甚闵焉时汉兴已七八十年离于全经固已远矣及鲁
恭王坏孔子宅欲以为宫而得古文于坏壁之中逸礼
有三十九书十六篇天汉之后孔安国献之遭巫蛊仓
卷四十七 第 56b 页 WYG0961-0666b.png
卒之难未及施行及春秋左氏丘明所修皆古文旧书
多者二十馀通藏于秘府伏而未发孝成皇帝闵学残
文缺稍离其真乃陈发秘藏校理旧文得此三事以考
学官所传经或脱简传或间编传问民间则有鲁国柏
公赵国贯公胶东庸生之遗学与此同抑而未施此乃
有识者之所惜闵士君子之所嗟痛也往者缀学之士
不思废绝之阙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烦言碎辞学者
罢老且不能究其一艺信口说而背传记是末师而非
卷四十七 第 57a 页 WYG0961-0666c.png
往古至于国家将有大事若立辟雍封禅巡狩之仪则
幽冥而莫知其原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
无从善服义之公心或怀妒嫉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
声是非抑此三学以尚书为备谓左氏为不传春秋岂
不哀哉今圣上德通神明继统扬业亦闵文学错乱学
士若兹虽昭其情犹依违谦让乐与士君子同之故下
明诏试左氏可立不遣近臣奉旨衔命将以辅弼扶微
与二三君子比意同力冀得废遗今则不然深闭固距
卷四十七 第 57b 页 WYG0961-0666d.png
而不肯试猥以不诵绝之欲以杜塞馀道绝灭微学夫
可与乐成难与虑始此乃众庶之所为耳非所望士君
子也且此数家之事皆先帝所亲论今上所考视其古
文旧书皆有徵验外内相应岂苟而已哉夫礼失求之
于野古文不犹愈于野乎往者博士书有欧阳春秋公
羊易则施孟然孝宣皇帝犹广立榖梁春秋梁邱易大
小夏侯尚书义虽相反犹并置之何则与其过而废之
也宁过而立之傅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
卷四十七 第 58a 页 WYG0961-0667a.png
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今此数家之言所以兼包大
小之义岂可偏绝哉若必专已守残党同门妒道真违
明诏失圣意以陷于文吏之议甚为二三君子不取也
徐防五经章句取士疏 臣闻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
明章句始于子夏其后诸家分析各有异说汉承乱秦
经典废绝本文略存或无章句收拾缺遗建立明经博
徵儒术开置太学孔圣既远微旨将绝故立博士十有
四家设甲乙之科以勉劝学者所以示人好恶改敝就
卷四十七 第 58b 页 WYG0961-0667b.png
善者也伏见太学试博士弟子皆以意说不修家法私
相容隐开生奸路每有策试辄兴诤讼论议纷错互相
是非孔子称述而不作又曰吾犹及史之阙文即史有
所不知而不肯阙也今不依章句妄生穿凿以遵师为
非义意说为得理轻侮道术寖以成俗诚非诏书实选
本意改薄从忠三代常道专精务本儒学所先臣以为
博士及甲乙策试宜从其家章句开五十难以试之解
释多者为上第引文明者为高说若不依先师义有相
卷四十七 第 59a 页 WYG0961-0667c.png
伐皆正以为非五经各取上第六人论语不宜射策虽
所失或久差可矫革
晋荀崧为太常时方修学校简省博士置周易王氏尚
书郑氏古文尚书孔氏毛诗郑氏周官礼记郑氏春秋
左传杜氏服氏论语孝经郑士博士各一人凡九人其
仪礼公羊榖梁及郑易皆省不置崧以为不可乃上疏
曰自丧乱以来儒学尤寡今处学则阙朝廷之秀仕朝
则废儒学之俊昔咸宁太康永嘉之中侍中常侍黄门
卷四十七 第 59b 页 WYG0961-0667d.png
通洽古今行为世表者领国子博士一则应对殿堂奉
酬顾问二则参训国子以弘儒训三则祠仪二曹及太
常之职以得质疑今皇朝中兴美隆往初宜宪章令轨
祖述前典世祖武皇帝应运登禅崇儒兴学经始明堂
营建辟雍告朔班政乡饮大射西阁东序河图秘书禁
籍台省有宗庙太府金墉故事太学有石经古文先儒
典训贾马郑杜服孔王何颜尹之徒章句传注众家之
学置博士十九人九州之中师徒相传学士如林犹选
卷四十七 第 60a 页 WYG0961-0668a.png
张华刘实居太常之官以重儒教传称孔子没而微言
绝七十二子终而大义乖自顷中夏殄瘁讲诵遏密斯
文之道将堕于地陛下圣哲龙飞恢崇道教乐正雅颂
于是乎在江杨二州先渐声教学士遗文于今为盛然
方畴昔犹千之一臣学不章句才不弘通方之华实儒
风殊邈思竭驽骀庶增万分愿斯道隆于百世之上缙
绅咏于千载之下伏闻节省之制皆三分置二博士旧
制十九人今五经合九人准古计今犹未能半宜及节
卷四十七 第 60b 页 WYG0961-0668b.png
省之制以时施行今九人以外犹宜增四愿陛下万机
馀暇特垂省览宜为郑易置博士一人郑仪礼博士一
人春秋公羊博士一人榖梁博士一人昔周之衰下陵
上替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善者谁赏恶者谁罚孔子惧
而作春秋诸侯讳妒惧犯时禁是以微辞妙旨义不显
明故曰知我者其惟春秋罪我者其惟春秋时左丘明
子夏造膝亲受无不精究孔子既没微言将绝于是丘
明退撰所闻而为之传其书善礼多膏腴美辞张本继
卷四十七 第 61a 页 WYG0961-0668c.png
末以发明经意信多奇伟学者好之称公羊高亲受子
夏立于汉朝辞义清俊断决明审董仲舒之所善也榖
梁赤师徒相传暂立于汉世向歆汉之硕儒犹父子各
执一家莫肯相从其书文清义约诸所发明或是式左
氏公羊所不载亦足有所订正是以三传并行于先代
通才未能孤废今去圣久远其文将堕与其过废宁与
过立臣以为三传虽同曰春秋而发端异趣按如三家
异同之说此乃义则战争之场辞亦剑戟之锋于是理
卷四十七 第 61b 页 WYG0961-0668d.png
不可得共博士宜各置一人以博其学元帝诏曰崧表
如此皆经国之务为政所由息马投戈犹可讲艺今虽
日不暇给岂忘本而遗存邪可共博议者详之议者多
请从崧所奏诏曰榖梁肤浅不足置博士馀如奏
宋神宗时王安石等以所训释诗书周礼三经上进上曰
今谈经者人人殊何以一道德卿所著经其以颁行使学
者归一遂颁于学官号曰三经新义新义既颁一时学
者无敢不传习主司纯用以取士先儒传注一切废而
卷四十七 第 62a 页 WYG0961-0669a.png
不用又黜春秋之书不列学官至诋之为断烂朝报安
石又以字学久不讲后罢居金陵作字说二十四卷以
进多穿凿附会其流入于佛老云(已上五经/)
晋阮籍通易论 易者何也乃昔之玄真往古之变经
也庖牺氏当天地一终值人物憔悴利用不存法制夷
昧神明之德不通万物之情不类于是始作八卦引而
伸之触类而长之分阴阳序刚柔积山泽连水火杂而
一之变而通之终于未济六十四卦尽而不穷是以天
卷四十七 第 62b 页 WYG0961-0669b.png
地象而万物形吉凶著而悔吝生事用有取变化有成
南面听断向明而治结绳而为网罟致日中之货修耒
耜之利以教天下皆得其所黄帝尧舜应时当务各有
攸取穷神知化述则天序庖牺氏布演六十四卦之变
后世圣人观而因之象而用之禹汤之经皆在而上古
之文不存至乎文王故系其辞于是归藏氏逝而周典
经兴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惟变所适故谓
之易易之为书也本天地因阴阳推盛衰出自幽微以
卷四十七 第 63a 页 WYG0961-0669c.png
致明著故乾元初潜龙勿用言大人之德隐而未彰潜
而未达待时而兴循变而发天地既设屯蒙始生需以
待时讼以立义师以聚众比以安民是以先王以建万
国亲诸侯收其心也原而积之畜而制之是以上下和
洽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顺其理也
先王既殁德法乖易上凌下替君臣不制刚柔不和天
地不交是以君子一类求同遏恶扬善以致其大谦而
光之裒多益寡从圣善以命雷出于地于是大人得位
卷四十七 第 63b 页 WYG0961-0669d.png
明圣又兴故先王作乐荐上帝昭明其道以答天贶于
是万物服从随而事之子遵其父臣承其君临驭统一
大观天下是以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仪之以度也包
而有之合而含之故先王用之以明罚敕法自上乃下
贵复其贱美盛亨尽时极日至先王闭开商旅不行后
不省方以静民也季叶既衰非谋之获应运顺天不妄
而作故先王茂对时育万物施仁布泽以树其德也万
物归随如法流承养善反恶利积生害刚过失柄习坎
卷四十七 第 64a 页 WYG0961-0670a.png
以位上失其道下丧其群于是大人继明照于四方显
其德也自乾元以来施平而明盛衰有时刚柔无常或
得或失一阴一阳出入吉凶由闇察彰文明以止有翼
不飞随之乃存取之者归施之以若用之在微贵变慎
小与物相追非知来藏往者莫之能审也易之为书也
覆焘天地之道囊括万物之情道至而反事极而改反
用应时改用当务应时故天下仰其泽当务故万物恃
其利泽施而天下服此天下之所以顺自然惠生类也
卷四十七 第 64b 页 WYG0961-0670b.png
富贵侔天地功名充六合莫之能倾莫之能害者道不
逆也天地易之主也万物易之心也故虚以受之感以
和之男下女上通其气也柔以承刚久其类也顺而持
之遁而退之下隆上积刚动大壮正大必用力盛则望
明升惟进光大则伤聚以处身异以成类乖离既解缓
以为失损益有时察以主使扬于王庭乘五马败刚既
决柔上索下合令臣遭明君以柔遇刚品物咸亨刚据
中正天下大行是以后用施命诰四国贵离教也于是
卷四十七 第 65a 页 WYG0961-0670c.png
天地萃聚百姓合同升而不已届极及下井养不穷卑
不能通不可弗革改以成器尊卑有分长序有序主之
以震守之以威动不可终敌应而行渐以进之为人求
位君子之欲进者也臣之求君阴之从阳委之归诚乃
得其所归而应之专而一之阳德受归道丰位大也贤
人君子有众以成其大也穷侈丧大夫之位群而靡容
容而无所卑身下意利见大人巽以申命柔顺乎刚入
而说之说而散之顺天应人涣然成章风行水上有文
卷四十七 第 65b 页 WYG0961-0670d.png
有光男行不穷女位乎外众阴承五上同在中从初更
始乘木有功故先王以享于帝立庙奉天建国也刚柔
分适得中节之以制其道不穷信爱结内刚得中位诚
发于心庶物唯类大得则亏甚往则过既应于远默则
不利故君子是以行重乎恭丧重乎哀笃伪薄也小过
下泰不宜于上下止上动有飞鸟之象焉初六坎下上
六离体飞鸟以凶是以灾青也柔处中刚失位利与时
行过而欲遂小亨正象阴皆乘阳阳刚凌替君臣易位
卷四十七 第 66a 页 WYG0961-0671a.png
乱而不已非中之谓故君子思患而豫防之虑其败也
通变无穷周败又始刚未出阴在中柔济不遗遂度不
穷则象河洛神物设教而天下服慎辨居方阴阳相求
初与之道远作之由也卦体开阖乾以一为开坤以二
为阖乾坤成体而刚柔有位故木老于未水生于申而
坤在西南火老于戍木生于亥而乾在西北刚柔之际
也故谓之父母阳承震动发而相承专制遂行万物以
兴故谓之长男水老于辰金生于已一气存之终而复
卷四十七 第 66b 页 WYG0961-0671b.png
起故巽为长女震发于风阴德有纪火中鵙鸣母道将
始故离为中女又在西北健战将升季阴幼昧衰而不
胜故兑为少女仓中拔留肇幽为阳在中未达含而未
章故坎为中男周流接合万物既终造微更始明而未
融故艮为少男乾圆坤方女柔男刚健柔时推而福祸
是将循化知生从变见亡故吉凶成败不可乱也大过
何也栋挠莫辅大者过也先王之驭世也刑设而不犯
罚著而不施习坎刚中惟以心亨王正其德公守厥职
卷四十七 第 67a 页 WYG0961-0671c.png
上下不疑臣主无惑纳约自牖非户何咎车骑中门剑
戟在闼虽寘丛棘凶已三岁上六失道刑决也故高宗
伐鬼方柔道中也三年有赏德乃丰也同人五号思其
终也旅上之焚乐其穷也是以失刑者严而不检丧德
者高而不尊故君子正义以守位固法以威民何衢则
亨灭耳而凶也小过何也踰位凌上害正危身小者过
也既济初吉终乱何也水加日上三阴乘阳以力求济
不止必亡故初吉终乱也未济上六饮酒无咎何也过
卷四十七 第 67b 页 WYG0961-0671d.png
而莫改危而弗间谁咎之也无妄何也无妄而至非会
合阴阳之违行也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得之
邑人灾何也有国而不收其民有众而不修其器行人
得之不亦灾乎九五之灾勿药何也非常之厚离以为
同无妄之疾灾以除凶天时成败何疾之功勿药有喜
不成何试也龙者何也阳健之类盛德尊贵之喻也配
天之厚盛德莫高之谓尊贵大人受命处中当阳德之
至也亢龙有悔何也继守承贵有因而德不克者也欲
卷四十七 第 68a 页 WYG0961-0672a.png
大而不顾其小甘侈而不思其匮居正上位而无卑有
贵劳而无据丧志危身是以悔也先王何也大人之功
也故建万国亲诸侯树其义也作乐荐上帝正其命也
省方观民施其令也明罚敕法督其政也闭关不行静
乱民也茂时育德应显其福也享帝立庙昭其禄也称
圣王所造非承平之谓也后者何也成君定位据业修
制保教守法畜履治安者也故自然成功济用已至大
通后成天地之道以左右民也成化理决施令诰方因
卷四十七 第 68b 页 WYG0961-0672b.png
统绍衰中处将正之务非应初受命之事也上者何也
日月相易盛衰相及致饰则利之未捷受故王后不称
君子不错上以厚下道自然也君子者何也佐圣扶命
翼教明法观时而行有道而臣人者也因正德以理其
义察危废以守其身故经纶以正盈果行以遂义饮食
以须时辩义以作事皆所以章先王之建国辅圣人之
神志也见险虑难思患预防别物居方慎初敬始皆人
臣之行非大君之道也大人者何也龙德潜达贵贱通
卷四十七 第 69a 页 WYG0961-0672c.png
明有位无称大以行之故大过灭示天下幽明大人发
辉重光继明照于四方万物仰生合德天地不为而成
故大人虎变天德兴也君子曰易顺天地序万物方圆
有正体四时有常位事业有所丽鸟兽有所萃故万物
莫不一也阴阳性生性故有刚柔刚柔情生情故有爱
恶爱恶生得失得失生悔吝悔吝著而吉凶见八卦居
方以正性蓍龟圆通以索情情性交而利害出故立仁
义以定性取蓍龟以制情仁义有偶而祸福分是故圣
卷四十七 第 69b 页 WYG0961-0672d.png
人以建天下之位定尊卑之制序阴阳之适别刚柔之
节顺之者存逆之者亡得之者身安失之者身危故犯
之以别求者虽吉必凶知之以守笃者虽穷必通故寂
寞者德之主恣睢者贼之原进往者及之初终尽者始
之根也是以未至不可坼也已用不可越也纣有天下
之号而比匹夫之类邻周处小侯之细而享于西山之
宾外内之应已施而贵贱之名未分何也天道未究善
恶未淳也是以明夫天之道者不欲审乎人之德者不
卷四十七 第 70a 页 WYG0961-0673a.png
忧在上而不凌乎下处卑而不犯乎贵故道不可逆德
不可拂也是以圣人独立无闷大群不益释之而道存
用之而不可既由此观之易以通矣
纪瞻与顾荣同赴洛在途共论易太极荣曰太极者盖
谓混沌之时曚昧未分日月含其辉八卦隐其神天地
混其体圣人藏其身然后廓然既变清浊乃陈二仪著
象阴阳交泰万物始萌六合闿拓老子云有物混成先
天地生诚易之太极也而王氏云太极天地愚谓未当
卷四十七 第 70b 页 WYG0961-0673b.png
夫两仪之谓以体为称则是天地以气为名则名阴阳
今若谓太极为天地则是天地自生无生天地者也老
子又云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久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资始冲气以为和原元气
之本求天地之根恐疑以此为准也瞻曰昔庖牺画八
卦阴阳之理尽矣文王仲尼系其遗业三圣相承共同
一致称易准天无复其馀也夫天清地平两仪交泰四
时推移日月辉其间自然之数虽经诸圣孰知其始吾
卷四十七 第 71a 页 WYG0961-0673c.png
子云曚昧未分岂其然乎圣人人也安得混沌之初能
藏其身于未分之内老氏先天之言此盖虚诞之说非
易者之意也亦谓吾子神通体解所不应疑意者直谓
太极极尽之称言其理极无复外形外形既极而生两
仪王氏指向可谓近之古人举至极以为验谓二仪生
于此非复谓有父母若必有父母非天地其孰在
宋苏洵易论 圣人之道得礼而信得易而尊信之而
不可废尊之而不敢废故圣人之道所以不废者礼为
卷四十七 第 71b 页 WYG0961-0673d.png
之明而易为之幽也生民之初无贵贱无尊卑无长幼
不耕而不饥不蚕而不寒故其民逸民之苦劳而乐逸
也若水之走下而圣人者独为之君臣而使天下贵役
贱为之父子而使天下尊役卑为之兄弟而使天下长
役幼蚕而后衣耕而后食率天下而劳之一圣人之力
固非足以胜天下之民之众而其所以能夺其乐而易
之以其所苦而天下之民亦遂肯弃逸而即劳欣然戴
之以为君师而遵蹈其法制者礼则使然也圣人之始
卷四十七 第 72a 页 WYG0961-0674a.png
作礼也其说曰天下无贵贱无尊卑无长幼是人之相
杀无已也不耕而食鸟兽之肉不蚕而衣鸟兽之皮是
鸟兽与人相食无已也有贵贱有尊卑有长幼则人不
相杀食吾之所耕而衣吾之所蚕则鸟兽与人不相食
人之好生也甚于逸而恶死也甚于劳圣人夺其逸死
而与之劳生此虽三尺竖子知所趋避矣故其道之所
以信于天下而不可废者礼为之明也虽然明则易达
易达则亵亵则易废圣人惧其道之废而天下复于乱
卷四十七 第 72b 页 WYG0961-0674b.png
也然后作易观天地之象以为爻通阴阳之变以为卦
考鬼神之情以为辞探之茫茫索之冥冥童而习之白
首而不得其源故天下视圣人如神之幽如天之高尊
其人而其教亦随而尊故其道之所以尊于天下而不
敢废者易为之幽也凡人之所以见信者以其中无所
不可测者也人之所以获尊者以其中有所不可窥者
也是以礼无所不可测而易有所不可窥故天下之人
信圣人之道而尊之不然则易者岂圣人务为新奇秘
卷四十七 第 73a 页 WYG0961-0674c.png
怪以誇后世耶圣人不因天下之至神则无所施其教
卜筮者天下之至神也而卜者听乎天而人不预焉者
也筮者决之天而营之人者也龟漫而无理者也灼荆
而钻之方功义弓惟其所为而人何预焉圣人曰是纯
乎天技耳技何所施吾教于是取筮夫筮之所以或为
阳或为阴者必自分而为二始挂一吾知其为一而挂
之也揲之以四吾知其为四而揲之也归奇于扐吾知
其为一为二为三为四而归之也人也分而为二吾不
卷四十七 第 73b 页 WYG0961-0674d.png
知其为几而分之也天也圣人曰是天人参焉道也道
有所施吾教矣于是因而作易以神天下之耳目而其
道遂尊而不废此圣人用其机权以持天下之心而济
其道于无穷也(已上易/)
廖称洪范论 箕子之叙洪范云鲧堙洪水汨陈其五
行天乃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
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孔安国传其言云天与
禹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于九禹遂因
卷四十七 第 74a 页 WYG0961-0675a.png
而第之以成九类称观安国之意诚谓洪范之书出于
天者也禹之所得乃天与之也故云洛出书神龟负文
而出洎班固撰五行志又引刘歆之言亦云禹得洛书
神龟之文而后知洪范称案洪范皆人事之常而前古
之达道也前古之达道皆出于圣人者也伏牺而前称
不可得而知也伏牺而下至于尧舜观其事未有不法
天行道以理天下使皇王之德被于兆人而足以仪法
千古则洪范者固前贤之所启也岂得在禹方受之于
卷四十七 第 74b 页 WYG0961-0675b.png
天哉若洪范之书出于洛而神龟负之以授于禹则是
洪范者果非人之所能察也自禹而上果未之闻于世
也若果非人之所能察而世果未之闻则五行五事八
政五纪皇极稽疑庶徵福极之事不闻于尧舜而上也
今验五行五事八政五纪皇极稽疑庶徵福极之义自
伏牺而下未有不由之者则洛出龟负以授于禹得为
可乎虽然安国刘歆班固所以云者诚惑于箕子所谓
天锡故也是亦不知天道之说也夫凡所谓天道诚亦
卷四十七 第 75a 页 WYG0961-0675c.png
在于人耳顺于天乃天道之与也不顺于天乃天道之
不与也书云天之历数在汝躬顺道之谓也又云商罪
贯盈天命诛之不顺道之谓也其洪范者天下之达道
也圣人之所履而凶人之所不及也鲧有凶德于天下
而达道诚不可得也故箕子云天乃震怒不畀洪范九
畴禹有圣德于天下之达道固行之也故箕子云天乃
锡禹洪范九畴诸儒不达于此以皇天震怒不畀洪范
九畴即谓天果秘之而不与之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即
卷四十七 第 75b 页 WYG0961-0675d.png
谓天果授而与之斯实不明箕子之意也若诸儒所论
天之历数在汝躬是必亲受历数于天也天命诛之必
亲受僇于天也何不然之甚乎称以为洪范者出于前
圣之心也而后之为君者苟能务蹈圣德未有不受洪
范于天者也自二五已降有道者皆受于天所以然者
天下之达道天之常道也行之则受之于天矣诸儒又
云洪范九畴禹次而类之又云洛书本文凡六十五字
此又足怪矣虽然欲成其为能无辞乎诸儒既有洛出
卷四十七 第 76a 页 WYG0961-0676a.png
龟负之谊则宜其云也如此呜呼圣人之道不得其传
诚可痛矣或曰然则洪范之篇所以录之者箕子也以
武王之问故遂以洪范之道录而为书亦由周仪二礼
皆古之达礼也周公录之以成书耳
欧阳修泰誓论 书称商始咎周以乘黎乘黎者西伯也
西伯以征伐诸侯为职事其伐黎而胜也商人已疑其难
制而恶之使西伯赫然见其不臣之状与商并立而称
王如此十年商人有反晏然不以为怪其父师老臣如
卷四十七 第 76b 页 WYG0961-0676b.png
祖伊微子之徒亦默然相与熟视而无一言此岂近于
人情邪由是言之谓西伯受命称王十年者妄说也以
纣之雄猜暴虐尝醢九侯而脯鄂侯矣西伯闻之窃叹
执而囚之几不免死至其叛已不臣而自王乃反优容
而不问者十年此岂近于人情邪由是言之谓西伯受
命称王十年者妄说也孔子曰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
事商使西伯不称臣而称王安能服事于商乎且谓西
伯称王者起于何说而孔子之言万世之信也由是言
卷四十七 第 77a 页 WYG0961-0676c.png
之谓西伯受命称王十年者妄说也伯夷叔齐古之知
义之士也方其让国而去顾天下皆莫可归闻西伯之
贤共往归之当是时纣虽无道天子也天子在上诸侯
不称臣而称王是僣叛之国也然二子不以为非依之
久而不去至武王伐纣始以为非而弃去彼二子者始
顾天下莫可归卒依僣叛之国而不去不非其父而非
其子此岂近于人情邪由是言之谓西伯受命称王十
年者妄说也书之泰誓十有一年说者因以谓自文王
卷四十七 第 77b 页 WYG0961-0676d.png
受命九年及武王居丧二年并数之尔是以西伯听虞
芮之讼谓之受命以为元年此又妄说也古者人君即
位必称元年常事尔不以为重也后世曲学之士说春
秋始以改元为重事然则果常事欤固不足道也果重
事欤西伯即位已改元矣中间不宜改元而文改元至
武王即位宜改元而反不改元乃上冒先君之元年并
其居丧称十一年及其灭商而得天下其事大于听讼
远矣又不改元由是言之谓西伯以受命之年为元年
卷四十七 第 78a 页 WYG0961-0677a.png
者妄说也后之学者知西伯生不称王而中间不再改
元则诸书所载文武之事粲然明白而不诬矣或曰然
则武王毕丧伐纣而泰誓曷为称十有一年对曰毕丧
伐纣出于诸家之小说而泰誓六经之明文也昔者孔
子当衰周之际患众说纷纭以惑乱当世于是退而修
六经以为后世法及孔子既殁去圣稍远而众说复兴
与六经相乱自汉以来莫能辨正今有卓然之士一取
信乎六经则泰誓者武王之事也十有一年者武王即
卷四十七 第 78b 页 WYG0961-0677b.png
位之十有一年尔复何疑哉司马迁作周本纪虽曰武
王即位九年祭于文王之墓然治兵于盟津至作伯夷
列传则又载父死不葬之说皆不可为信是以吾无取
焉取信于书可矣(已上书/)
汉光武时尚书令韩歆上疏欲为费直易左氏春秋立
博士诏下其议公卿大夫博士见于云台帝曰范博士
可前平说范升起对曰左氏不祖孔子而出于丘明师
徒相传又无其人且非先帝所存无因得立遂与歆及
卷四十七 第 79a 页 WYG0961-0677c.png
太中大夫许淑等互相辩难退而上书 臣闻主不稽
古无以承天臣不述旧无以奉君陛下悯学微缺劳心
经艺存志博闻故异端竞进近有司请置京氏易博士
群下执事莫不据正京氏既立费氏怨望左氏春秋复
以比类亦希置立京费已行次复高氏春秋之家又有
驺夹如令左氏费氏得置博士高氏驺夹五经奇异并
复求立各有所执乖戻分争从之则失道不从则失人
将恐陛下必有厌倦之听孔子曰博学约之弗畔矣夫
卷四十七 第 79b 页 WYG0961-0677d.png
夫学而不约必叛道也颜渊曰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孔
子可谓知教颜渊可谓善学矣老子曰学道日损损犹
约也又曰绝学无忧绝末学也今费左二学无有本师
而多反异先帝前世有疑于此故京氏虽立辄复见废
疑道不可由疑事不可行诗书之作其来已久孔子尚
周流游观至于知命自卫反鲁乃正雅颂今陛下草创
天下纪纲未定虽设乐官无有弟子诗书不讲礼乐不
修奏立左费非政急务孔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传
卷四十七 第 80a 页 WYG0961-0678a.png
曰闻疑传疑闻信传信而尧舜之道存愿陛下疑先帝
之所疑信先帝之所信以示反本明不专已天下之事
所以异者以不一本也易曰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又
曰正其本万事理五经之本自孔子始谨奏左氏之失
凡十四事
陈元乞立左氏博士疏 陛下拨乱反正文武并用深
悯经艺谬杂真伪错乱每临朝日辄延群臣讲论圣道
知丘明至贤亲受孔子而公羊榖梁传闻于后世故诏
卷四十七 第 80b 页 WYG0961-0678b.png
立左氏博询可否示不专已尽之群下也今论者沉溺
所习玩守旧闻固执虚言传受之辞以非亲见实事之
道左氏孤学少与遂为异家之所覆冒夫至音不合众
听故伯牙绝弦至宝不同众好故卞和泣血仲尼圣德
而不容于世况于竹帛馀文其为雷同者所排固其宜
也非陛下至明孰能察之臣元窃见博士范升等所议
奏左氏春秋不可立及太史违戻凡四十五事案升等
所言前后相违皆断截小文媟黩微辞以年数小差掇
卷四十七 第 81a 页 WYG0961-0678c.png
为巨谬遗脱纤微指为大尤抉瑕摘衅掩其弘美所谓
小辩破言小言破道者也升等又曰先帝不以左氏为
经故不置博士后主所宜因袭臣愚以为若先帝所行
而后主必行者则盘庚不当迁于殷周公不当营洛邑
陛下不当都山东也往者孝武皇帝好公羊卫太子好
榖梁有诏诏太子受公羊不得受榖梁孝宣皇帝在人
间时闻卫太子好榖梁于是独学之及即位为石渠论
而榖梁氏兴至今与公羊并存此先帝后帝各有所立
卷四十七 第 81b 页 WYG0961-0678d.png
不必其相因也孔子曰纯俭吾从众至于拜下则违之
夫明者独见不惑于朱紫听者独闻不谬于清浊故离
朱不为巧眩移目师旷不为新声易耳方今干戈少弭
武事略戢留意圣艺眷顾儒雅采孔子拜下之义卒渊
圣独见之旨分明黑白建立左氏解释先圣之积结洮
汰学者之累惑使基业垂于万世后进无复狐疑则天
下幸甚臣元愚鄙尝传师言如得以褐衣召见俯伏庭
下诵孔氏之正道理丘明之宿冤若辞不合经事不稽
卷四十七 第 82a 页 WYG0961-0679a.png
古退就重诛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
范宁榖梁传序 昔周道衰陵乾纲绝纽礼坏乐崩彝
伦攸斁弑逆篡盗者国有淫纵破义者比肩是以妖灾
因衅而作民俗染化而迁阴阳为之愆度七曜为之盈
缩川岳为之崩竭鬼神为之疵厉故父子之恩缺则小
弁之刺作君臣之礼废则桑扈之讽兴夫妇之道绝则
谷风之篇奏骨肉之亲离则角弓之怨彰君子之路塞
则白驹之诗赋天垂象见吉凶圣作训纪成败欲人君
卷四十七 第 82b 页 WYG0961-0679b.png
戒慎厥行增修德政盖诲尔谆谆听我藐藐履霜坚冰
所由者渐四夷交侵华戎同贯幽王以暴虐见祸平王
以微弱东迁征伐不由天子之命号令出自权臣之门
故两观表而臣礼亡朱干设而君权丧下陵上替僣逼
理极天下荡荡王道尽矣孔子睹沧海之横流乃喟然
而叹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言文王之道丧兴之者
在已于是就大师而正雅颂因鲁史而修春秋列黍离
于国风齐王德于邦君所以明其不能复雅政化不足
卷四十七 第 83a 页 WYG0961-0679c.png
以被群后也于时则接乎隐公故因兹以托始该二仪
之化育赞人道之幽变举得失以彰黜陟明成败以著
劝诫拯颓纲以继三五鼓芳风以扇游尘一字之褒宠
踰华衮之赠片言之贬辱过市朝之挞德之所助虽贱
必伸义之所抑虽贵必屈故附势匿非者无所逃其罪
潜德独运者无所隐其名信不易之宏轨百王之通典
也先王之道既弘麟感化而来应因事备而终篇故绝
笔于斯年成天下之事业定天下之邪正莫善于春秋
卷四十七 第 83b 页 WYG0961-0679d.png
春秋之传有三而为经之旨一臧否不同褒贬殊致盖
九流分而微言隐异端作而大义乖左氏以鬻拳兵諌
为爱君文公纳币为用礼榖梁以卫辄拒父为尊祖庄
公不纳子紏为内恶公羊以祭仲废君为行权妾母称
夫人为合正以兵諌为爱君是人主可得而胁也以纳
币为用礼是居丧可得而婚也以拒父为尊祖是为子
可得而叛也以不纳子紏为内恶是仇雠可得而容也
以废君为行权是神器可得而窥也以妾母为夫人是
卷四十七 第 84a 页 WYG0961-0680a.png
嫡庶可得而齐也若此之类伤教害义不可得强通者
也凡传以通经为主经以必当为理夫至当无二而三
传殊说庸得不弃其所滞择善而从乎既不俱当则固
容俱失若至言幽绝择善靡从庸得不并舍以求宗据
理以通经乎虽我之所是理未全当安可以得当之难
而自绝于希通哉而汉兴以来瑰望硕儒各信所习是
非纷错准裁靡定故有父子异同之论石渠分争之说
废兴由于好恶盛衰继之辩讷斯盖非通方之至理诚
卷四十七 第 84b 页 WYG0961-0680b.png
君子之所叹息也左氏艳而富其失也诬榖梁清而婉
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若能富而不诬清而
不短裁而不俗则深于其道者也故君子之于春秋没
身而已矣升平之末岁次大梁先君北蕃回轸顿驾于
吴乃帅门生故吏我兄弟子侄研讲六籍次及三传左
氏则有服杜之注公羊则有何严之训释榖梁传者虽
近十家皆肤浅末学不经师匹辞理典据既无可观又
引左氏公羊以解此传文义违反斯害也已于是乃商
卷四十七 第 85a 页 WYG0961-0680c.png
略名例敷陈疑滞博示诸儒同异之说昊天不吊大山
其颓匍匐墓次死亡无日日月逾迈跂及视息乃与二
三学士及诸子弟各记所识并言其意业未及终严霜
夏坠从弟彫落二子泯没天实丧予何痛如之今撰诸
子之言各记其姓名名曰春秋榖梁传集解(已上春秋/)
郭璞尔雅序 夫尔雅者所以通诂训之指归叙诗人
之兴咏总绝代之离词辩同实而殊号者也诚九流之
津涉六艺之钤键学览者之潭奥摛翰者之华苑也若
卷四十七 第 85b 页 WYG0961-0680d.png
乃可以博物不惑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者莫近于尔
雅尔雅者盖兴于中古隆于汉氏豹鼠既辩其业亦显
英儒赡闻之士洪笔丽藻之客靡不钦玩耽味为之义
训璞不揆梼昧少而习焉沈研钻极二九载矣虽注者
十馀然犹未详备并多纷缪有所漏略是以复缀集异
闻会稡旧说考方国之语采谣俗之志错综樊孙博关
群言剟其瑕砾搴其萧稂事有隐滞援据徵之其所易
了阙而不论别为音图用祛未寤辄复拥彗清道企望
卷四十七 第 86a 页 WYG0961-0681a.png
尘躅者以将来君子为亦有涉乎此也
王子雍家语序 孔子家语者皆当时公卿士大夫及
七十二弟子之所咨访交相对问言语也既而诸弟子
各记其所问焉与论语孝经并时弟子取其正实而切
事者别出为论语其馀则都集录之名之曰孔子家语
曰所论辩疏判浚归实自夫子本旨也属文下辞往往
颇有浮说烦而不要者亦由七十二子各共叙述首尾
加之润色其材或有优劣故使之然也孔子既没而微
卷四十七 第 86b 页 WYG0961-0681b.png
言绝七十二弟子终而大义乖六国之世儒道分散游
说之士各以巧意而为枝叶孟轲荀卿守其所习当秦
昭王时荀卿入秦昭王从之问儒术荀卿以孔子之语
及诸国事七十二弟子之言凡百馀篇与之由此秦悉
有焉始皇之世李斯焚书而孔子家语与诸子同列故
不见灭高祖克秦悉敛得之皆载于二尺竹简多有古
文字及吕氏专汉取归藏之其后被诛亡而孔子家语
乃散在人间好事者或各以意增损其意故使同是事
卷四十七 第 87a 页 WYG0961-0681c.png
而辄异辞孝景皇帝末年募求天下遗书于时京师大
夫皆送官得吕氏之所传孔子家语而与诸国事及七
十子辞妄相错杂不可得知以付掌书与典礼众篇乱
简合而藏之秘府元封之时吾仕京师窃惧先人之典
辞将遂泯没于是因诸公卿大夫私以人事募求其副
悉得之乃以事类相次撰集为四十篇又有曾子问礼
一篇自别属曾子问故不复录其诸弟子书所称引孔
子之言者本不存乎家语亦以自已自有所传也是以
卷四十七 第 87b 页 WYG0961-0681d.png
皆不取也将来君子不可不鉴
赵岐孟子题辞 孟子题辞者所以题号孟子之书本
末指义文辞之表也孟姓也子者男子之通称也此书
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其篇目则各自有名孟
子邹人也名轲字则未闻也邹本春秋邾子之国至孟
子时改曰邹矣国近鲁后为鲁所并又言邾为赵所并
非鲁也今邹县是也或曰孟子鲁公族孟孙之后故孟
子仕于齐丧母而归葬于鲁也三桓子孙既以衰微分
卷四十七 第 88a 页 WYG0961-0682a.png
适他国孟子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术之道通五经尤长于诗书
周衰之末战国纵横用兵争强以相侵夺当世取士务
先权谋以为上贤先王大道陵迟隳废异端并起杨朱
墨翟放荡之言以干时惑众者非一孟子闵悼尧舜汤
文周孔之业将遂湮微正涂壅底仁义荒怠佞伪驰骋
红紫乱朱于是则慕仲尼周流忧世遂以儒道游于诸
侯思济斯民然由不肯枉尺直寻时君咸谓之迂阔于
卷四十七 第 88b 页 WYG0961-0682b.png
事终莫能听纳其说孟子亦自知遭苍姬之讫录值炎
刘之未奋进不得佐兴唐虞雍熙之和退不能信三代
之馀风耻没世而无闻焉是故垂宪言以诏后人仲尼
有云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于
是退而论集所与高弟弟子公孙丑万章之徒难疑答
问又自撰其法度之言著书七篇二百六十一章三万
四千六百八十五字包罗天地揆序万类仁义道德性
命祸福粲然靡所不载帝王公侯遵之则可以致隆平
卷四十七 第 89a 页 WYG0961-0682c.png
颂清庙卿大夫士蹈之则可以尊君父立忠信守志厉
操者仪之则可以崇高节抗浮云有风人之托物二雅
之正言可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亚圣之大才者
也孔子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乃删诗定
书系周易作春秋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著作
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七十子之畴会集夫子所言
以为论语论语者五经之錧辖六艺之喉衿也孟子之
书则而象之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答以俎豆梁惠
卷四十七 第 89b 页 WYG0961-0682d.png
王问利国孟子对以仁义宋桓魋欲害孔子孔子称天
生德于予鲁臧仓毁鬲孟子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
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众又有外书四篇性善辨
文说孝经为正其文不能弘深不与内篇相似似非孟
子本真后世依放而托之者也孟子既没之后大道遂
绌逮至亡秦焚灭经术坑戮儒生孟子徒党尽矣其书
号为诸子故篇籍得不泯绝汉兴除秦虐禁开延道德
孝文皇帝欲广游学之路论语孝经孟子尔雅皆置博
卷四十七 第 90a 页 WYG0961-0683a.png
士后罢传记博士独立五经而已讫今诸经通义得引
孟子以明事谓之博文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
已独至其言曰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
逆志为得之矣斯言殆欲使后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
不但施于说诗也今诸解者往往摭取而说之其说又
多乖异不同孟子以来五百馀载传之者亦已众多余
生西京世寻丕祚有自来矣少蒙义方训涉典文知命
之际婴戚于天遘屯离蹇诡性遁身经营八纮之内十
卷四十七 第 90b 页 WYG0961-0683b.png
有馀年心剿形瘵何勤如焉尝息肩弛担于济岱之间
或有温故知新雅德君子矜我劬瘁眷我皓首访论稽
古慰以大道余困吝之中精神遐漂靡所济集聊欲系
志于翰墨得以乱思遗老也惟六籍之学先觉之士释
而辩之者既已详矣儒家惟有孟子闳远微妙缊奥难
见宜在条理之科于是乃述已所闻證以经传为之章
句具载本文章别其指分为上下凡十四卷䆒而言之
不敢以当达者施于新学可以寤疑辩惑愚亦未能审
卷四十七 第 91a 页 WYG0961-0683c.png
于是非后之明者见其违阙傥改而正诸不亦宜乎
扬雄太玄摛 玄者幽摛万类而不见形者也资陶虚
无而生乎规神明而定摹通同古今以开类摛错阴
阳而发气一判一合天地备矣天日回行刚柔接矣还
复其所终始定矣一生一死性命莹矣仰以观乎象俯
以视乎情察性知命原始见终三仪同科厚薄相劘圜
则杌棿方则啬吝嘘则流体唫则凝形是故阖天谓之
宇辟宇谓之宙日月往来一寒一暑律则成物历则编
卷四十七 第 91b 页 WYG0961-0683d.png
时律历交道圣人以谋昼以好之夜以丑之一昼一夜
阴阳分索夜道极阴昼道极阳牝牡群贞以摛吉凶则
君臣父子夫妇之道辩矣是故日动而东天动而西天
日错行阴阳更巡死生相摎万物乃缠故玄䀻取天下
之合而连之者也缀之以其类占之以其觚晓天下之
瞆瞆莹天下之晦晦者其唯玄乎夫玄晦其位而冥其
畛深其阜而眇其根攘其功而幽其所以然者也故玄
卓然示人远矣旷然廓人大矣渊然引人深矣渺然绝
卷四十七 第 92a 页 WYG0961-0684a.png
人眇矣嘿而该之者玄也挥而散之者人也稽其门辟
其户叩其键然后乃应况其否者乎人之所好而不足
者善也人之所丑而有馀者恶也君子曰彊其所不足
而拂其所有馀则玄之道几矣仰而视之在乎上俯而
窥之在乎下企而望之在乎前弃而忘之在乎后欲违
则不能嘿则得其所者玄也故玄者用之至也见而知
之者智也视而爱之者仁也断而决之者勇也兼制而
博用者公也能以偶物者通也无所系輆者圣也时与
卷四十七 第 92b 页 WYG0961-0684b.png
不时者命也虚形万物所道之谓道也因循无革天下
之理得之谓德也理生昆群兼爱之谓仁也列敌度宜
之谓义也秉道德仁义而施之之谓业也莹天功明万
物之谓阳也幽无形深不测之谓阴也阳知阳而不知
阴阴知阴而不知阳知阴知阳知止知行知晦知明者
其唯玄乎县之者权也平之者衡也浊者使清险者使
平离乎情者必著乎伪离乎伪者必著乎情情伪相荡
而君子小人之道较然见矣玄者以衡量者也高者下
卷四十七 第 93a 页 WYG0961-0684c.png
之卑者举之饶者取之罄者与之明者定之疑者提之
规之者思也立之者事也说之者辩也成之者信也夫
天宙然示人神矣夫地他然示人明矣天地奠位通明
通气有一有二有三位各殊辈回行九区终始连属上
下无隅察龙虎之文观鸟龟之理运诸桼政系之泰始
极焉以通旋玑之统正玉衡之平圜方之相研刚柔之
相干盛则又衰穷则更生有实有虚流止无常夫天地
设故贵贱序四时行故父子继律历陈故君臣理常变
卷四十七 第 93b 页 WYG0961-0684d.png
错故百事折质文形故有无明吉凶见故善否著虚实
荡故万物缠阳不极则阴不萌阴不极则阳不牙极寒
生热极热生寒信道致诎诎道致信其动也日造其所
无而好其所新其静也日减其所有而损其所成故推
之以刻参之以晷反覆其序轸转其道也以见不见之
形抽不抽之绪与万类相连其上也县天下也沦渊纤
也入岁广也包畛其道游冥而挹盈存存而亡亡微微
而章章始始而终终近玄者玄亦近之远玄者玄亦远
卷四十七 第 94a 页 WYG0961-0685a.png
之譬若天苍苍然在于东面南面西面北面仰而无不
在焉及其俛则不见也天岂去人哉人自去也冬至及
夜半以后者近玄之象也进而未极往而未至虚而未
满故谓之近玄夏至及日中以后者远玄之象也进极
而退往穷而还已满而损故谓之远玄日一南而万物
死日一北而万物生斗一北而万物虚斗一南而万物
盈日之南也右行而左还斗之南也左行而右还或左
或右或死或生神灵合谋天地乃并天神而地灵
卷四十七 第 94b 页 WYG0961-0685b.png
 
 
 
 
 
 
 
 经济类编卷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