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八
卷三十八 第 1a 页 WYG0961-034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济类编卷三十八
           明 冯琦冯瑗 撰
 财赋类四
  积贮(十五则/)
墨子七患篇 国有七患七患者何城郭沟池不可守
而治宫室一患也边国至境四邻莫救二患也先尽民
力无用之功赏赐无能之人民力尽于无用财宝虚于
卷三十八 第 1b 页 WYG0961-0348b.png
待客三患也仕者待禄游者忧反君修法讨臣臣慑而
不敢拂四患也君自以为圣智而不问事自以为安彊
而无守备四邻谋之不知戒五患也所言不忠所忠不
信六患也畜种菽粟不足以食之大臣不足事之赏赐
不能喜诛罚不能威七患也以七患居国必无社稷以
七患守城敌至国倾七患之所当国必有殃凡五谷者
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故民无仰则君无养民
无食则不可事故食不可不务也地不可不力也用不
卷三十八 第 2a 页 WYG0961-0349a.png
可不节也五榖尽收则五味尽御于主不尽收则不尽
御一榖不收谓之馑二榖不收谓之旱三榖不收谓之
凶四榖不收谓之馈五榖不收谓之饥岁馑则仕者大
夫以下皆损禄五分之一旱则损五分之二凶则损五
分之三馈则损五分之四饥则尽无禄禀食而已矣故
凶饥存乎国人君彻鼎食五分之五大夫彻县士不入
学君朝之衣不革制诸侯之客四邻之使雍食而不盛
彻骖騑涂不芸马不食粟婢妾不衣帛此告不足之至
卷三十八 第 2b 页 WYG0961-0349b.png
也今有负其子而汲者队其子于井中其母必从而道
之今岁凶民饥道饿重其子此疚于队其可无察邪故
时年岁善则民仁且良时年岁凶则民吝且恶夫民何
常此之有为者寡食者众则岁无丰故曰财不足则反
之时食不足则反之用故先民以时生财固本而用财
则财足故虽上世之圣王岂能使五榖常收而旱水不
至哉然而无冻饿之民者何也其力时急而自养俭也
故夏书曰禹七年水殷书曰汤五年旱此其离凶饿甚
卷三十八 第 3a 页 WYG0961-0349c.png
矣然而民不冻饿者何也其生财密其用之节也故食
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
城郭不备全不可以自守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是若
庆忌无去之心不能轻出夫桀无待汤之备故放纣无
待武王之备故杀桀纣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然而皆灭
亡于百里之君者何也有富贵而不为备也故备者国
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
也此三者国之具也故曰以其极赏以赐其功虚其府
卷三十八 第 3b 页 WYG0961-0349d.png
库以备车马衣裘奇怪苦其役徒以治宫室观乐死又
厚为棺椁多为衣裳生时治台榭死又修坟墓故民苦
于外府库单于内上不厌其乐下不堪其苦故国离寇
敌则伤民见凶饥则亡此皆备不具之罪也且夫食者
圣人之所宝也故周书曰国无三年之食者国非其国
也家无三年之食者子非其子也此之谓国备
汉贾谊论积贮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
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
卷三十八 第 4a 页 WYG0961-0350a.png
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
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
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
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
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
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
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
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
卷三十八 第 4b 页 WYG0961-0350b.png
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
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何以馈之兵旱相乘天
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
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
而图之岂将有及乎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
而财有馀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
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
卷三十八 第 5a 页 WYG0961-0350c.png
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
为陛下惜之
晁错论贵粟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
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
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
也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
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馀利民有馀力
生榖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
卷三十八 第 5b 页 WYG0961-0350d.png
归农也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
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
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煖饥
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
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
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
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
民可得而有也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
卷三十八 第 6a 页 WYG0961-0351a.png
方亡择也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
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
周海内而亡饥寒之患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
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资也粟米布帛生于地长
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
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榖而贱
金玉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
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穫冬藏伐
卷三十八 第 6b 页 WYG0961-0351b.png
薪樵治官府给繇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
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
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
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其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
孙以偿债者矣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
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
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
卷三十八 第 7a 页 WYG0961-0351c.png
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埶以利相倾千里游
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
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
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
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而欲国富法立
不可得也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
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
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
卷三十八 第 7b 页 WYG0961-0351d.png
钱粟有所渫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馀者也取于有馀
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馀补不足令出
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
赋少三曰劝农功今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
车骑者天下武备也故为复卒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
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亡粟弗能守也以是观之粟
者大用政之本务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
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爵者上之所擅出
卷三十八 第 8a 页 WYG0961-0352a.png
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
与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
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宣帝时大司农中丞耿寿昌奏言岁数丰穰榖贱农人
少利故事岁漕关东榖四百万斛以给京师用卒六万
人宜籴三辅弘农河东上党太原郡榖足供京师可以
省关东漕卒过半帝从其计寿昌又曰令边郡皆筑仓
以榖贱增其贾而籴以利农榖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
卷三十八 第 8b 页 WYG0961-0352b.png
平仓民便之帝乃下诏赐寿昌爵关内侯
隋初置义仓度支尚书长孙平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
麦一石以下贫富为差储之当社委社司检校以备凶
年名曰义仓隋主从之 胡氏曰赈饥莫要乎近民隋
义仓取之于民不厚而置仓于当社饥民之得食也其
庶矣乎后世义仓之名固在而置仓于州郡一有凶饥
无状有司固不以上闻也良有司敢以闻矣比及报可
委吏属出而施之文移反覆给散艰阻监临胥吏相与
卷三十八 第 9a 页 WYG0961-0352c.png
浸没其受惠者大扺城郭之近力能自达之人耳居之
远者安能扶老携幼数百里以就龠合之廪哉必欲有
备无患当以隋代为法而择长民之官行劝农之法辅
以救荒之政本末具举民之饥也其有瘳乎
唐初西北边数十州多宿重兵地租庸田皆不能赡始
用和籴之法元宗时有彭果者因牛仙客献策请行籴
法于关中敕以岁稔榖贱伤农命增时价什二三和籴
东西畿粟各数百万斛停今年江淮所运租自是关中
卷三十八 第 9b 页 WYG0961-0352d.png
蓄积羡溢车驾不复幸东都矣敕河南北租应输含嘉
太原仓者皆留输本州
旧制天下金帛皆贮于左藏太府四时上其数比部覆
其出入及第五琦为度支盐铁使时京师多豪将求取
无节琦不能制乃奏尽贮于大盈内库使宦官掌之天
子亦以取给为便故久不出由是以天下公赋为人君
私藏有司不复得窥其多少校其赢缩殆二十年宦官
领其事者三百馀员皆蚕食其中蟠结根据牢不可动
卷三十八 第 10a 页 WYG0961-0353a.png
杨炎顿首于德宗前曰财赋者国之大本生民之命重
轻安危靡不由之是以前世皆使重臣掌其事犹或耗
乱不集今独使中人出入盈虚大臣皆不得知政之蠹
敝莫甚于此请出之以归有司度宫中岁用几何量数
奉入不敢有乏如此然后可以为政德宗即日下诏凡
财赋皆归左藏一用旧式岁于数中择精好者三五千
匹进入大盈炎以片言移人主意议者称之
陆贽上疏 边储不赡由措置失当蓄敛乖宜故也今
卷三十八 第 10b 页 WYG0961-0353b.png
戍卒不𨽻于守臣守臣不总于元帅至有一城之将一
旅之兵各降中使监临皆承别诏委任每有寇至方从
申覆比蒙徵发救援寇已获胜罢归吐蕃之比中国众
寡之势不敌然彼攻有馀我守不足者彼之号令由将
而我之节制在朝彼之兵众合并而我之部分离析故
也此所谓措置失当者也顷设就军和籴之法以省运
制加倍之价以劝农此令初行人皆悦慕而有司竞为
纤啬不时敛藏遂使豪家贪吏反操利权贱取于人以
卷三十八 第 11a 页 WYG0961-0353c.png
俟公私之乏度支物估转高军城榖价转贵空申簿帐
伪指囷仓计其数则亿万有馀考其实则百十不足此
所谓蓄敛乖宜者也旧制关中岁运东方租米至有斗
钱运斗米之言习闻见而不达时宜者则以为国之大
事不计费损习近利而不防远患者则以为不若畿内
和籴为易臣以为两家之语互有长短将制国用须权
重轻食不足而财有馀则弛财而务实仓廪食有馀而
财不足则缓食而啬用货泉近岁关辅屡丰公储委积
卷三十八 第 11b 页 WYG0961-0353d.png
江淮水潦米贵加倍关辅宜加价以籴而无钱江淮宜
减价以籴而无米而运彼所乏益此所馀可谓习闻见
而不达时宜矣今江淮斗米直百五十钱运至东渭桥
僦直又约二百而市司估籴三十七钱耗其九而存其
一馁彼人而伤此农制事若斯可谓深失矣每年江淮
运米百一十万斛至河阴太原留七十万斛而以四十
万斛输东渭桥今二仓见米犹有三百二十馀万斛京
兆诸县斗米不过直钱七十请令来年江淮止运三十
卷三十八 第 12a 页 WYG0961-0354a.png
万斛至河阴而河阴太原以次运至京师其江淮所停
八十万斛委转运使每斗取八十钱于水灾州县粜之
以救贫乏计得钱六十四万缗减僦直六十九万缗先
令户部以二十万缗付京兆籴米以补渭桥之阙数斗
用百钱以利农人以一百二万六千缗付边镇使籴十
万人六年之粮馀十万四千缗以充来年和籴之价其
江淮米钱僦直并委转运使折市绫绢絁绵以输上都
偿先贷户部钱诏行其策边备浸充
卷三十八 第 12b 页 WYG0961-0354b.png
宦官恶李绛在翰林以为户部侍郎判本司宪宗问绛
故事户部皆进羡馀卿独无进何也对曰守土之官厚
敛于人以市私恩天下犹共非之况户部所掌皆陛下
府库之物出纳有籍安得羡馀若自左藏输之内藏以
为进奉是犹东库移之西库臣不敢踵此弊也上喜其
直益重之
权德舆论度支疏 伏见司农少卿权判度支裴延龄
早以文学累居官次固而似守刻而少通徒有专谨之
卷三十八 第 13a 页 WYG0961-0354c.png
心且非适时之器往者贰大农之卿长司大仓之出纳
号为称职盖有恒规陛下急于奖能切于赏善权委邦
赋冀有成绩且度支所务天下至重量入为出从古所
难使物无遗利而不可竭竭则害生类使奸无隐情而
不可刻刻则伤人和调其盈虚制其损益上系邦本下
系元元苟非全才通识则有所壅自延龄受任已近半
载群议纷然皆曰非宜且权其轻重固与守之之才不
同边储经费之功懋迁移用之法贵无留事以酌乎中
卷三十八 第 13b 页 WYG0961-0354d.png
簿领简书周行群国失于毫釐利病相万一物未理所
轸皇情而延龄切于感恩昧于量力思有以效强所不
通则有枉尺直寻之心多方自固之计吏伺其隙人售
其奸困缘蒙蔽触类滋长致远恐泥学制实伤异时甚
败罪之何补
宋真宗诏京东西河北东陜西江南淮南两浙皆立常
平仓计户多寡量留上供钱岁夏秋视市价贱贵量减
增粜籴三年以上不粜即回充粮廪易以新粟其后荆
卷三十八 第 14a 页 WYG0961-0355a.png
湖川陜广南悉置焉
仁宗诏诸州置广惠仓初天下没入户绝田官自鬻之至
是韩琦请留勿鬻募人耕而收其租别为仓贮之以给州
县之老幼贫疾不能自存者谓之广惠仓以提刑领其事
岁终具出纳之数上三司每千户留田租百石以是为差
户寡而田有馀则鬻如旧
余靖论常平仓疏 臣闻天下无常安之势无常胜之兵
无常足之民无常丰之岁由是古之圣王守之有道制之
卷三十八 第 14b 页 WYG0961-0355b.png
有术倘有缓急不可无备伏睹真宗皇帝景德中诏天下
以逐州户口多少量留上供钱起置常平仓付司农寺系
帐三司不问出入每年夏秋两熟准市价加钱收籴其出
息本利钱只委司农寺主掌三司转运司不得支拨自后
每遇灾伤赈贷使国有储蓄民无流散者用此术也前三
司使姚仲孙今春已来于京东等处借支司农常平以给
和买虽然借支官钱以充官用循常视之似无妨碍若于
经远之谋深所未便臣窃惟真宗皇帝圣虑深远臣敢梗
卷三十八 第 15a 页 WYG0961-0355c.png
槩言之当今天下金榖之数诸路州军年支之外悉充上
供及别路经费见在仓库更无馀羡所留常平本钱及斛
㪷等若以赈赡饥荒此固常虑所及矣万一不幸方隅小
有缓急常给资粮应卒可备岂非先皇暗以数百万之资
蓄于四方者乎今若先为三司所支则天下储蓄尽矣伏
乞特降指挥三司先借支常平本钱去处并仰疾速拨还
今后不得更有支拨并依景德先降敕命施行又闻昨来
遭旱州军司农寺至今未曾指挥出粜斛㪷去处并仰疾
卷三十八 第 15b 页 WYG0961-0355d.png
速开仓减价出粜无使人民失所此惠民之急经国之要
者也
田况内帑策 王者官天下家六合风化普暨孰非王土
经产杂出悉为邦赋故守之以至德推之以大公调度所
共皆有艺极国计之外不闻私积周礼内府受九贡以待
邦之大用外府供百物以待邦之小用以此故有内外之
异非天子之私藏也若或任聚敛之臣规蕴蓄之厚虽恭
俭之主啬用而致然于德音无所益也况继统之君席有
卷三十八 第 16a 页 WYG0961-0356a.png
其富或肆侈靡以遗患乎唐明皇践祚之初锐意于理躬
履俭德述宣醲化后之言治者比开元如贞观逮乎末年
乃恃泰宁内纵奢乐权臣怙宠巧说媚上以谓赋税所取
则归之有司以济用度进献所入当纳于天子以奉宴私
明皇悦之遂为琼林大盈之库王鉷每岁进钱百亿皆云
不出租庸侵牟黎元厚饵寇盗厥后韦皋李兼杜亚刘赞
之徒竞为贡奉曲祈恩宠至于裴肃穷贾鬻之利以迁廉
察严绶倾军府之资以拜刑曹末俗流风遂而莫禦陆贽
卷三十八 第 16b 页 WYG0961-0356b.png
尝为德宗备陈其失可谓切至端严之论也国家开疆穷
朔南建号侔周汉舟车所达上给中都而计利之司稽求
繁广研及圭撮岁求倍蓰加以鸣社庆辰升禋大祀册礼
昭缛容典交修九州之人无不咸献其力四海之内各以
其职来祭裒于公赋输之内帑虽异乎唐室方贡之物然
亦非邦计之羡馀也往岁军须不充计臣致请内出钱币
谓之假贷职掌之者旋复追索经远之士咸以为非且王
者之于货财岂有内外国家之有天下岂有公私使外足
卷三十八 第 17a 页 WYG0961-0356c.png
而内不足君孰与不足私足而公不足君孰与足昔汉文
之享御也施利泽省繇费民有馀力国有滞财孝武得不
因其资而骋嗜奔欲玩兵黩武用既殚费埶不可已于是
桑弘羊孔仅之徒专务功而𣙜酤算缗坐市贩物盐铁钛
趾株送补郎之法流弊于千古矣向非高祖文帝之德洽
著于前昭帝霍光之勤休息于后则生民虚耗未易集也
灵帝之世多蓄私藏中上方敛诸郡之宝中禦府积天下
之缯民困调繁目为道行之费汉家业衰于此矣汉室尚
卷三十八 第 17b 页 WYG0961-0356d.png
尔矧陈隋之末世乎是府库之积不为私也章矣今纵未
能尽出所积以付逌司亦当视丰凶之年恤疲羸之俗去
出纳之吝通内外之财俟乎下民宽饶大计盈给然后内
于别藏敛其馀赀亦不为过也抑又圣人大宝曰位见于
易系天子不私求财存乎书法盖宝乎位则他物非足宝
私乎财则何不为私以是而言所本尤大若天心独舍近
谋远则无穷之庆及于万嗣矣
孝宗时浙东大饥王淮荐朱熹即日单车就道召入对首陈
卷三十八 第 18a 页 WYG0961-0357a.png
灾异之由与修德任人之说因及时政之缺凡七事帝深纳之
熹始拜命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米已凑集熹
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
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凡政有不便于民者悉釐
革之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帝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
可观淮言修举荒政是行其所学民被实惠宜进职以旌之
乃进熹直徽猷阁熹言乾道四年艰食熹请于府得常平
米六百石振贷夏受粟于仓冬则加息计米以偿自后随
卷三十八 第 18b 页 WYG0961-0357b.png
年敛散歉蠲其息之半大饥则尽蠲之凡十有四年以元数六
百石还府见储米三千一百石以为社仓不复收息每石止
收耗米三升以故一乡四五十里间虽遇歉年民不缺食
诏下其法于诸路其法以十家为甲甲推一人为首五十家
则推一人通晓者为社首其逃军及无行之士与有税粮
衣食不缺者并不得入甲其应入甲者又问其愿与不愿
愿者开具其家大小口若干大口一石小口五斗五岁以下
者不预置籍以贷之其以湿恶不实还者有罚
卷三十八 第 19a 页 WYG0961-0357c.png
  救荒(二十二则/)
郑饥而未及麦民病子皮以子展之命饩国人粟户一
钟是以得郑国之民故罕氏常掌国政以为上卿宋司
城子罕闻之曰邻于善民之望也宋亦饥请于平公出
公粟以贷使大夫皆贷司城氏贷而不书为大夫之无
者贷宋无饥人叔向闻之曰郑之罕宋之乐其后亡者
也二者其皆得国乎民之归也施而不德乐氏加焉其
以宋升降乎
卷三十八 第 19b 页 WYG0961-0357d.png
鲁饥臧文仲言于严公曰夫为四邻之援结诸侯之信
重之以婚姻申之以盟誓固国之艰急是为铸名器藏
宝财固民之殄病是待今国病矣君盍以名器请籴于
齐公曰谁使对曰国有饥馑卿出告籴古之制也辰也
备卿辰请如齐公使往从者曰君不命吾子吾子请之
其为选事乎文仲曰贤者急病而让夷居官者当事不
避难在位者恤民之患是以国家无违今我不如齐非
急病也在上不恤下居官而惰非事君也文仲以鬯圭
卷三十八 第 20a 页 WYG0961-0358a.png
与玉磬如齐告籴曰天灾流行戾于敝邑饥馑荐降民
羸几卒大惧殄周公太公之命祀职贡业事之不共而
获戾不腆先君之敝器敢告滞积以舒执事以救敝邑
使能共职岂惟寡君与二三臣实受君赐其周公太公
及百辟神祗实永享而赖之齐人归其玉而与之籴
晋国饥惠公问于箕郑曰救饥何以对曰信公曰安信
对曰信于君心信于名信于令信于事公曰然则若何
对曰信于君心则美恶不踰信于名则上下不干信于
卷三十八 第 20b 页 WYG0961-0358b.png
令则时无废功信于事则民从事有业于是乎民知君
心贫而不惧藏出如入何惧之有公使为箕及清原之
蒐使佐新上军
晋饥乞籴于秦丕豹曰晋君无礼于君众莫不知往年
有难今又荐饥已失人又失天其殃也多矣君其伐之
勿予籴公曰寡人其君是恶其民何罪天殃流行国家
代有补之𧲛饥道也不可以废道于天下谓公孙枝曰
予之乎公孙枝曰君有施于晋君晋君无施于其众今
卷三十八 第 21a 页 WYG0961-0358c.png
旱而听于君其天道也君若弗予而天予之苟众不说
其君之不报也则有辞矣不如予之以说其众众说必
咎其君其君不听然后诛焉虽欲禦我谁与是故汎舟
于河归籴于晋
孔子在齐齐大旱春饥景公问于孔子曰如之何孔子
对曰凶年力役不兴驰道不修祈以币玉祭祀不悬祀
以下牲自贬以救民之礼也
越饥句践惧四水进谏曰夫饥越之福也而吴之祸也
卷三十八 第 21b 页 WYG0961-0358d.png
夫吴国甚富而财有馀其君好名而不思后患若我卑
辞重币以请籴于吴吴必与我与我则吴可取也越王
从之吴王与之子胥谏曰不可夫吴越接地邻境道易
通仇雠敌战之国也非吴有越越必有吴矣夫齐晋不
能越三江五湖以亡吴越不如因而攻之是吾先王阖
庐之所以霸也且夫饥何哉亦犹渊也败伐之事谁国
无有君若不攻而输之籴则利去而凶至财匮而民怨
悔无及也吴王曰吾闻义兵不服仁人不以饿饥而攻
卷三十八 第 22a 页 WYG0961-0359a.png
之虽得十越吾不为也遂与籴三年吴亦饥请籴于越
越王不与而攻之遂破吴
汉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
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
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
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
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延烧千馀家上使黯往视之
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
卷三十八 第 22b 页 WYG0961-0359b.png
贫人伤水旱万馀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
河南仓粟以赈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

唐高宗时河南北旱遣御史中丞崔谧等分道赈给侍
御史刘思立上疏曰麦秀蚕老农事方殷聚集参迎妨
废不少既缘赈给须立簿书本欲安存更成烦扰伏望
且委州县赈给疏奏谧等遂不行
制曰承前饥馑皆待奏报然后开仓道路悠远何救悬
卷三十八 第 23a 页 WYG0961-0359c.png
绝自今委州县及采访使给讫奏闻
山东大蝗民或于田旁焚香膜拜设祭而不敢杀姚崇
奏遣御史督州县捕而瘗之议者以为蝗众多除不可
尽明皇亦疑之崇曰今蝗满山东河南北之人流亡殆
尽岂可坐视食苗曾不救乎借使除之不尽犹胜养以
成灾明皇乃从之卢怀慎以为杀蝗太多恐伤和气崇
曰昔楚庄吞蛭而疾愈孙叔杀蛇而致福奈何不忍于
蝗而忍人之饥死乎若使杀蝗有祸崇请当之
卷三十八 第 23b 页 WYG0961-0359d.png
山东蝗复大起姚崇又命捕之倪若水谓蝗乃天灾非
人力所及宜修德以禳之刘聪时常捕埋之为害益甚
拒御史不从其命崇牒若水曰刘聪伪主德不胜妖今
日圣朝妖不胜德古之良守蝗不入境若其修德可免
彼岂无德致然若水乃不敢违敕委使者详察州县捕
蝗勤惰者各以名闻由是连岁蝗灾不至大饥
河南北江淮荆襄陈许等四十馀州大水溺死者二万
馀人陆贽请遣使赈抚德宗曰闻所损殊少即议优恤
卷三十八 第 24a 页 WYG0961-0360a.png
恐生奸欺贽奏曰流俗之弊多徇謟谀揣所悦意则侈
其言度所恶闻则小其事制备失所恒病于斯且今遣
使巡抚所费者财用所收者人心苟不失人何忧乏用
乎上曰淮西贡赋既阙不必遣使贽曰陛下息师含垢
宥彼渠魁惟兹下人所宜矜恤昔秦晋雠敌穆公犹救
其饥况帝王怀柔万邦唯德与义宁人负我无我负人
乃遣中书舍人京兆奚涉等宣抚诸道水灾
宪宗以久旱欲降德音翰林学士李绛白居易上言以
卷三十八 第 24b 页 WYG0961-0360b.png
为欲令实惠及人无如减其租税又言宫人驱使之馀
其数犹广事宜省费物贵徇情又请禁诸道横敛以充
进奉又言岭南黔中福建风俗多掠良人卖为奴婢乞
严止制降天下系囚蠲租税出宫人绝进奉禁掠卖皆
如二臣之请既雨绛表贺曰乃知忧先于事故能无忧
事至而忧无救于事
宪宗谓宰相曰卿辈屡言淮浙去岁水旱近有御史自
彼还言不至为灾事竟何如李绛对曰臣按淮南浙西
卷三十八 第 25a 页 WYG0961-0360c.png
浙东奏状皆云水旱人多流亡求设法招抚其意似恐
朝廷罪之者岂肯无灾而妄言有灾耶此盖御史欲为
奸谀以悦上意耳愿得其主名按致其法上曰卿言是
也国以人为本闻有灾当急救之岂可复疑之邪朕适
者不思失言耳命速蠲其租税
时南方旱饥遣郑敬等宣慰赈恤将行戒之曰朕宫中
用帛一疋皆籍其数惟赒救百姓则不计费卿等宜识
此意
卷三十八 第 25b 页 WYG0961-0360d.png
卢坦为宣歙观察使到官值岁饥榖价日增或请抑之
坦曰宣歙少榖仰食四方若价贱则商船不来益困矣
既而米斗二百商旅辐辏民赖以生
后周淮南饥世宗命以米贷之或曰民贫恐不能偿世
宗曰民吾子也安有子倒悬而父不为之解哉安在责
其必偿也
宋仁宗时河北京东大水民流就食青州富弼劝所部
民出粟益以官廪得公私庐舍十馀万区散处其人以
卷三十八 第 26a 页 WYG0961-0361a.png
便薪水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给其禄使即民所
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
率五百辄遣人持酒肉饭糗慰藉出于至诚人人为尽
力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民擅取死者为大冢
葬之目曰丛冢及麦大熟民各以远近受粮而归凡活
五十馀万人募为兵者万计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
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
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自弼立法简便周尽天下传
卷三十八 第 26b 页 WYG0961-0361b.png
以为式帝闻遣使褒劳加拜礼部侍郎弼曰救灾守臣
职也固辞不受
富弼论河北流民疏 臣昨在汝州闻河北流民来许
汝唐邓州界逐熟者甚多臣以朝廷前许请射系官田
土后却不令请射尽须发遣归还本贯臣访知流民必难
发遣得回既已流移至此又却不得田土徒令狼狈道
路转见失所遂专牒本州通判张恂立便往州界诸县
流民聚处一一相度或发遣情愿人归还本贯或放令
卷三十八 第 27a 页 WYG0961-0361c.png
前去别州或相度口数给与民田土或自令渔樵采捕
或计口支散官粟诸般救济庶几稍可存活内只有给
田一顷违者朝廷后来指挥此欲奏候朝旨又为流民
来者日益多深恐救恤稍迟转有死损遂且用上项条
件施行去后方具奏闻寻准中书劄子奉圣旨一依奏
陈事理其后来者即教不得给田候春暖劝谕令归上
路后方知其馀州军所到流民不拘新旧并只用元降
朝旨尽不许给与田土臣其时以急于赴召不及再有
卷三十八 第 27b 页 WYG0961-0361d.png
奏陈自襄阳县至南薰门共六程臣见沿路流民大小
车乘及驴马驰载以至担仗等相继不绝臣每逢见逐
队老小一一问当及令逐旋抄劄只路上所逢者约共
六百馀户四千馀口其逐州县镇以至道店中已安下
臣不见者并臣于许州驿中住却一日路上之人臣亦
不见者比臣曾见之数恐又不下一二百户三二千口
都约及八九百户七八千口其前后已过并今未来及
有往唐邓莱州等处臣所不见者又不知其数多少扶
卷三十八 第 28a 页 WYG0961-0362a.png
老携幼累累满道寒饿之色所不忍见亦有病而死者
随即埋于道傍骨肉相聚号泣而去臣亲见而问得者
多是镇赵邢洛磁相等州下等人户以十分为率约四五
分并是镇人其馀五六分即共是赵州与邢洛磁相之
人又十中约六七分是第五等人三四分是第四等人
及不济户与无土浮客即绝无第三等已上之家臣逐
队遍问因甚如此离乡土远来他州其间甚有垂泣告
者曰本不忍抛离坟墓骨肉及破货家产只为灾伤物
卷三十八 第 28b 页 WYG0961-0362b.png
贵存济不得忧虑饿杀老少所以须至趁斛㪷贱处逃
命又问得其全家起离来更不归者亦有减人口暂来
逐熟候彼中无灾伤斛㪷稍贱即却归者亦有去年先
令人来请射或买置田土稍有准备者亦有无准备望
空来者大约稍有准备无一二馀皆茫然并未有所归
只是路上逐旋问人斛㪷贱处便去臣窃闻有人闻朝
廷云流民皆有车仗驴马盖是上等人户不是贫民致
朝廷须令发遣却归本贯此说盖是其人只以传闻为
卷三十八 第 29a 页 WYG0961-0362c.png
词不曾亲见亲问但知却有车乘行李次第颇多便称
是上等之人臣每亲见有七八量大车者约及四五十
家二百馀口四五量大车者约及三四十家一百馀口
一两量大车者约及五七家七十口其小车子及驴马
担仗之类大抵皆似大车并是彼中乡村相近邻里或
出车乘或出驴牛或出绳索或出荅盖之物递相并合
各作一队起来所以行李次第如上等人户也今既是
贫窘之家决意离去乡土逃命逐熟而朝廷须令发遣
卷三十八 第 29b 页 WYG0961-0362d.png
却回必恐有伤和气臣亦曾仔细说谕云朝廷恐作抛
离乡井欲拟发遣却归河北不知如何其丈夫妇人皆
向前对曰便是死在此处必更难归兼一路盘缠已
有次第如何得归除是将来彼中有可看望方有归者
也此已上事并是臣亲见亲问所得最为详悉与夫外
面所差体量之人倅尉幕职官畏惧州府州府畏惧提
转提转畏惧朝省而不敢尽理而陈述或心存謟妄不
肯说尽灾患之事或不切用心自作卤莽申不实者万
卷三十八 第 30a 页 WYG0961-0363a.png
不侔也伏望圣慈早赐指挥京西一路如流民到处且
将系官荒闲田土及见佃人剩占无税地土差有心力
徇公官员四散分俵各令住佃更不得逼逐发遣却归
河北其馀或与人家作客或自能渔樵采捕或支官粟
计口养饲之类更令中书检详前后条约疾速严行指
挥约束所贵趁此日月尚浅未有大段死损之人可救
恤得及
吴奎言近岁以来水不润下盗贼横起皆阴盛所致今
卷三十八 第 30b 页 WYG0961-0363b.png
内宠骄恣近习回挠边方桀骜谗邪交伤阴盛如此事
不致大异哉且朝廷之过常在乎无事之时因循而不
为有事之后颠沛而失错中外臣僚平时建一策举一
官虽有可取皆抑而不行又从而媒蘖谓之生事如两
河盗贼行路之人皆已传布而大臣不以为事至执杀
官吏然后仓皇移易官守不亦晚乎事将有大于此者
幸陛下留意
曾巩救灾议 河北地震水灾隳城郭坏庐舍百姓
卷三十八 第 31a 页 WYG0961-0363c.png
暴露乏食主上忧悯下缓刑之令遣拊循之使恩甚厚
也然百姓患于暴露非钱不可以立屋庐患于乏食非
粟不可以饱二者不易之理也非得此二者虽主上忧
劳于上使者旁午于下无以救其患塞其求也有司建
言请发仓廪与之粟壮者人日二升幼者人日一升主
上不旋日而许之赐之可谓大矣然有司之言特常行
之法非审计终始见于众人之所未见也今河北地震
水灾所毁败者甚众可谓非常之变也遭非常之变者亦
卷三十八 第 31b 页 WYG0961-0363d.png
必有非常之恩然后可以振之今百姓暴露乏食已废
其业矣使之相率日待二升之廪于上则其势必不暇
乎他为是农不复得修其畎亩商不复得治其货贿工
不复得利其器用閒民不复得转移执事一切弃百事
而专意于待升合之食以偷为性命之计是直以饿殍
之养养之而已非深思远虑为百姓长计也以中户计
之户为十人壮者六人月当受粟三石六斗幼者四人
月当受粟一石二斗率一户月当受粟五石难可以久
卷三十八 第 32a 页 WYG0961-0364a.png
行也则百姓何以赡其后久行之则被水之地既无秋
成之望非至来岁麦熟赈之未可以罢自今至于来岁
麦熟凡十月一户当受粟五十石今被灾者十馀州州
以二万户计之中户以上及非灾害所被不仰食县官
者去其半则仰食县官者为十万户食之不遍则为施
不均而民犹有无告者食之遍则当用粟五百万石而
后可以办此又非深思远虑为公家长计也至于给授
之际有淹速有均否有真伪有会集之扰有辨察之烦厝
卷三十八 第 32b 页 WYG0961-0364b.png
置一差皆足致弊又群而处之气久蒸薄必生疾疠此
皆必至之害也且此不过能使得旦暮之食耳其于屋
庐搆筑之费既无所需就食于州县必相率而去其故
居虽有颓墙坏屋之尚可完者故材旧瓦之尚可因者
什器众物之尚可赖者必弃之而不暇顾甚则杀牛马
而去者有之伐桑枣而去者有之其害又可谓甚也今
秋气已半霜露方始而民露处不知所蔽盖流亡者亦
已众矣如不可止则将空近塞之地空近塞之地失战
卷三十八 第 33a 页 WYG0961-0364c.png
斗之民此众士大夫之所虑而不可谓无患者也空近
塞之地失耕桑之民此众士大夫所未虑而患之尤甚
者也何则失战斗之民异时有警边戍不可以不增尔
失耕桑之民异时无事边籴不可以不贵矣二者皆可
不深念与万一或出于无聊之计有窥仓库盗一囊之
粟一束之帛者彼知己负有司之禁则必鸟骇鼠窜窃
弄锄挺于草茅之中以捍游徼之吏彊者既嚣而动则
弱者必随而聚矣不幸或连一二城之地有枹鼓之警
卷三十八 第 33b 页 WYG0961-0364d.png
国家胡能晏然而已乎况夫外有夷狄之可虑内有郊
祀之将行安得不防之于未然销之于未萌也然则为
今之策下方纸之诏赐之以钱五千万贯贷之以粟一
百万石而事足矣何则今被灾之州为十万户如一户
得粟十石得钱五千下户常产之赀平日未有及此者
也彼得钱以完其居得粟以给其食则农得修其畎亩
商得治其货贿工得利其器用閒民得转移执事一切
得复其业而不失其常生之计与专意以待二升之廪
卷三十八 第 34a 页 WYG0961-0365a.png
于上而势不暇乎他为岂不远哉此可谓深思远虑为
百姓长计者也由有司之说则用十月之费为粟五百
万石由今之说则用两月之费为粟一百万石况贷之
于今而收之于后足以振其艰乏而终无损于储偫之
实所实费者钱五钜万贯而已此可谓深思远虑为公
家长计者也又无给授之弊疾疠之忧民不必去其故
居苟有颓墙坏屋之尚可完者故材旧瓦之尚可因者
什器众物之尚可赖者皆得而不失况于全牛马保桑
卷三十八 第 34b 页 WYG0961-0365b.png
枣其利又可谓甚也虽寒气方始而无暴露之患民安
居足食则有乐生自重之心各复其业则势不暇乎他
为虽驱之不去诱之不为盗矣夫饥岁聚饿殍之民而
与之升合之食无益于救灾补败之数此常行之弊法
也今破去常行之弊法以钱与粟一举而赈之足以救
其患复其业河北之民闻诏令之出必皆喜上之足赖
而自安于畎亩之中负钱与粟而归与其父母妻子脱
于流转死亡之祸则戴上之施而怀欲报之心岂有己
卷三十八 第 35a 页 WYG0961-0365c.png
哉天下之民闻国家厝置如此恩泽之厚其孰不震动感
激悦主上之义于无穷乎如是而人和不可致天意不可悦
者未之有也人和洽于下天意悦于上然后玉辂徐动就阳而
郊荒夷殊陬奉币来享疆内安辑里无嚣声岂不适变于
可为之时消患于无形之内乎此所谓审计终始见于众人
之所未见也不早出此或至于一有枹鼓之警则虽欲为之
将不及矣或谓方今钱粟恐不足以办此夫王者之富藏
之于民有馀则取不足则与此理之不易者也故曰百姓足
卷三十八 第 35b 页 WYG0961-0365d.png
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盖百姓富实而国独贫
与百姓饿殍而上独能保其富者自古及今未有之也故
又曰不患贫而患不安此古今之至戒也是故古者二十七年
耕有九年之蓄足以备水旱之灾然后谓之王政之成唐水
汤旱而民无捐瘠者以是故也今国家仓库之积固不独
为公家之费而已凡以为民也虽仓无馀粟库无馀财至
于救灾补败尚不可以已况今仓库之积尚可以用独安可以
过忧将来之不足而立视夫民之死乎古人有言曰剪爪宜
卷三十八 第 36a 页 WYG0961-0366a.png
及肤割发宜及体先王之于救灾发肤尚无足爱况外物乎且
今河北州军凡三十七灾害所被十馀州军而已它州之田秋稼
足望令有司于籴粟常价斗增一二十钱非独足以利农其
于增籴一百万石易矣斗增一二十钱吾权一时之事有以
为之耳以实钱给其常价以茶荈香药之类佐其虚估不
过损茶荈香药之类为钱数钜万贯而其费已足茶荈香
药之类与百姓之命孰为可惜不待议而可知者也夫费
钱五钜万贯又捐茶荈香药之类为钱数钜万贯而足以
卷三十八 第 36b 页 WYG0961-0366b.png
救一时之患为天下之计利害轻重又非难明者也顾吾之
有司能越拘挛之见破常行之法与否而已此时事之急
也故述斯议焉
元武宗时民饥者四十六万户死者甚众诏户月给米六斗以没
入朱清张瑄财产赈之时浙东宣慰同知托欢彻尔议行
劝贷之令敛富民钱百五十馀万以三十五万属宁海县簿
胡长孺藏之长孺察其有乾没意悉散于民既而果索其
钱长孺抱成案进曰钱在是托欢彻尔虽怒不敢问
卷三十八 第 37a 页 WYG0961-0366c.png
  漕运(八则/)
唐关中久雨榖贵明皇将幸东都召京兆尹裴耀卿谋
之对曰关中帝业所兴当百代不易但以地狭榖少故
乘舆时幸东都以宽之臣闻贞观永徽之际禄廪不多
岁漕关东一二十万石足以周赡乘舆得以安居今用
度浸广运数倍于前犹不能给故使陛下数冒寒暑以
恤西人今若使司农租米悉输东都自都转漕稍实关
中苟关中有数年之储则不忧水旱矣且吴人不习河
卷三十八 第 37b 页 WYG0961-0366d.png
漕所在停留日月既久遂生隐盗臣请于河口置仓使
吴船至彼即输米而去官自雇载分入河洛又于三门
东西各置一仓至者贮纳水险则止水通则下或开山
路车运而过则无复留滞省费钜万矣河渭之滨皆有
汉隋旧仓葺之非难也明皇深然其言
明皇以裴耀卿为江淮河南转运使于河口置输场于
输场东置河阴仓西置柏崖仓三门东置集津仓西置
盐仓凿漕渠十八里以避三门之险先是舟运江淮之
卷三十八 第 38a 页 WYG0961-0367a.png
米至东都含嘉仓僦车陆运三百里至陜率两斛用十
钱耀卿令江淮舟运悉输河阴仓更用河舟运至含嘉
仓及太原仓自太原仓入渭输关中凡三岁运米七百
万斛省僦车钱三十万缗或说耀卿献所省钱耀卿曰
此公家赢缩之利耳奈何以之市宠乎悉奏以为市籴

代宗时自丧乱以来汴水堙废漕运者自江汉扺梁洋
迂险劳费以刘晏为河南江淮以东转运使议开汴水
卷三十八 第 38b 页 WYG0961-0367b.png
又命晏与诸道节度使均节赋役听从便宜行毕以闻
时兵火之后中外艰食关中米斗千钱百姓挼穗以给
禁军宫厨无兼时之积晏乃疏浚汴水遗元载书具陈
漕运利病令中外相应自是每岁运米数十万石以给
关中唐世称漕运之能者推晏为首后来者皆遵其法
度云
先是运关东榖入长安者以河流湍悍率一斛得八斗
至者则为成劳受优赏刘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
卷三十八 第 39a 页 WYG0961-0367c.png
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河
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缘水置仓转相受给自是
每岁运榖或至百馀万斛无斗升沉覆者船十艘为一
纲使军将领之十运无失授优劳官其人数运之后无
不斑白者晏于杨子置十场造船每艘给钱千缗或言
所用实不及半虚费太多晏曰不然论大计者固不可
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今始置船场执事者至多
当先使之私用无窘则官物坚完矣若遽与之屑屑校
卷三十八 第 39b 页 WYG0961-0367d.png
计锱铢安能久行乎异日必有患吾所给多而减之者
减半以下犹可也过此则不能运矣其后五十年有司
果减其半及咸通中有司计费而给之无复羡馀船益
脆薄易坏漕运遂废矣晏为人勤力事无闲剧必于一
日中决之不使留宿后来言财利者皆莫能及之
李泌言于德宗曰江淮漕运自淮入汴以甬桥为咽喉
地属徐州邻于李纳刺史高明应年少不习事若李纳
一旦复有异图窃据徐州是失江淮也国用何从而致
卷三十八 第 40a 页 WYG0961-0368a.png
请徙寿庐濠都团练使张建封镇徐州割濠泗以𨽻
之复以庐寿归淮南则淄青惕息而运路常通江淮
安矣德宗从之
韩滉欲遣使献绫罗四十担诣行在幕僚何士干
请行滉喜曰君能相为行请今日过江士干许诺
归别家则家之薪米储偫已罗门庭矣登舟则资
装器用已充舟中矣下至厕筹滉皆手笔纪列无
不周备每担夫与白金一版使置腰间又运米百
卷三十八 第 40b 页 WYG0961-0368b.png
艘以饷李晟自负囊米置舟中将佐争举之须臾
而毕艘置五拿手以为防援有寇则扣舷相警五
百弩已彀矣北达渭桥盗不敢近时关中兵荒米
斗直钱五百及滉米至减五之四
元世祖时粮运仰给江南者或自浙西涉江入淮
由黄河逆流至中滦陆运至淇门入御河以至京
师又或自利津河或开胶莱河入海劳费无成初
宋季有海盗朱清者尝为富家佣杀其主亡入海
卷三十八 第 41a 页 WYG0961-0368c.png
岛与其徒张瑄乘舟抄掠海上备知海道曲折寻
就招怀为防海义民巴延平宋时遣清等载送库
藏诸物从海道入京师授金符千户二人遂言海
运可通乃命总管罗璧暨瑄等造船六十艘运粮
四万六千馀石由海入京然创行海洋亦逾年始
至朝廷未知其利仍通旧运寻复因蒙古岱言海
运为便遂立万户府四总其事又并四府为都漕
运万户府止令清瑄二人掌之
卷三十八 第 41b 页 WYG0961-0368d.png
郭守敬言水利十有一事其一欲导昌平县白浮
村神山水过双塔榆河引一亩玉泉诸水入城汇
于积水潭从东折而南入旧河每千里置一闸以
时蓄泄世祖称善复置都水监命守敬领之丞相
以下皆亲操畚锸为之倡置闸之处往往于地中
得旧时砖木人服其识逾年毕工自是免都民陆
挽之劳公私便之世祖自上都还过积水潭见舳
舻蔽水大悦赐名曰通惠
卷三十八 第 42a 页 WYG0961-0369a.png
  货殖(一则/)
司马迁货殖列传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
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
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
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
而心誇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尸说以𦕈论
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
卷三十八 第 42b 页 WYG0961-0369b.png
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夫山西饶材竹榖纑旄玉石山
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楠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
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
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
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
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徵期会哉
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
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
卷三十八 第 43a 页 WYG0961-0369c.png
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耶周
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
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
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
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馀拙者不足故太
公望封于营邱地潟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
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襁至而辐辏故齐冠带衣履
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
卷三十八 第 43b 页 WYG0961-0369d.png
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
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于
威宣也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
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
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
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
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乘之侯百室
卷三十八 第 44a 页 WYG0961-0370a.png
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计然曰
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
观已故岁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旱则资舟水则资车
物之理也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夫粜二十病
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
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
国之道也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腐败
卷三十八 第 44b 页 WYG0961-0370b.png
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馀不足则知贵贱贵
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财币欲其行如流水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
石如渴得饮遂报彊吴观兵中国称号五霸范蠡既雪
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
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
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朱公以为陶天下
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
卷三十八 第 45a 页 WYG0961-0370c.png
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
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
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
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子赣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
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原宪不厌糟糠匿于穷巷子
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
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
卷三十八 第 45b 页 WYG0961-0370d.png
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
白圭周人也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
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夫岁孰取榖予之丝漆茧
出取帛絮与之食太阴在卯穰明岁衰恶至午旱明岁
美至酉穰明岁衰恶至子大旱明岁美有水至卯积著
率岁倍欲长钱取下榖长石斗取上种能薄饮食忍嗜
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
故曰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
卷三十八 第 46a 页 WYG0961-0371a.png
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
取予彊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盖天下
言治生祖白圭白圭其有所试矣能试其所长非苟而
已也
倚顿用盬盐起而邯郸郭纵以铁冶成业与王者埒富
乌氏裸畜牧及众斥卖求奇缯物间献遗戎王戎王什
倍其偿与之畜畜至用谷量马牛秦始皇帝令裸比封
君以时与列臣朝请而巴蜀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
卷三十八 第 46b 页 WYG0961-0371b.png
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
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夫裸
鄙人牧长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
邪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
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
彊族于京师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
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而公刘适邠太王王季在岐文
王作丰武王治镐故其民犹有先王之遗风好稼穑殖
卷三十八 第 47a 页 WYG0961-0371c.png
五榖地重重为邪及秦文孝缪居雍隙陇蜀之货物而
多贾献孝公徙栎邑栎邑北郤戎翟东通三晋亦多大
贾武昭治咸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辐辏并至而
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南则巴蜀巴蜀
亦沃野地饶卮姜丹沙石铜铁竹木之器南御滇𤏡𤏡
僮西近邛笮笮马旄牛然四塞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唯
褒斜绾毂其口以所多易所鲜天水陇西北地上郡与
关中同俗然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为天
卷三十八 第 47b 页 WYG0961-0371d.png
下饶然地亦穷险唯京师要其道故关中之地于天下
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昔唐
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
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国各数百千岁土地小狭
民人众都国诸侯所聚会故其俗纤俭习事杨平阳陈
西贾秦翟北贾种代种代石北也地临边数被寇人民
矜懻忮好气任侠为奸不事农商然迫近北夷师旅亟
往中国委输时有奇羡其民羯羠不均自全晋之时固
卷三十八 第 48a 页 WYG0961-0372a.png
已患其剽悍而武灵王益厉之其谣俗犹有赵之风也
故杨平阳陈椽其间得所欲温轵西贾上党北贾赵中
山中山地薄人众犹有沙丘纣淫地馀民民俗懁急仰
机利而食丈夫相聚游戏悲歌忼慨起则相随椎剽休
则掘冢作巧奸冶多美物为倡优女子则鼓鸣瑟跕屣
游媚贵富入后宫遍诸侯然邯郸亦漳河之间一都会
也北通燕涿南有郑卫郑卫俗与赵相类然近梁鲁微
重而矜节濮上之邑徙野王野王好气任侠卫之风也
卷三十八 第 48b 页 WYG0961-0372b.png
夫燕亦勃碣之间一都会也南通齐赵东北边塞上谷
至辽东地踔远人民希数被寇大与赵代俗相类而民
雕捍少虑有鱼盐枣栗之饶北邻乌桓夫馀东绾秽貉
朝鲜真番之利
洛阳东贾齐鲁南贾梁楚故泰山之阳则鲁其阴则齐
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䌽布帛鱼盐临
淄亦海岱之间一都会也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
论地重难动摇怯于众斗勇于持刺故多劫人者大国
卷三十八 第 49a 页 WYG0961-0372c.png
之风也其中具五民而邹鲁滨洙泗犹有周公遗风俗
好儒备于礼故其民龊龊颇有桑麻之业无林泽之饶
地小人众俭啬畏罪远邪及其衰好贾趋利甚于周人
夫自鸿沟以东芒砀以北属巨野此梁宋也陶睢阳亦
一都会也昔尧作游成阳舜渔于雷泽汤止于亳其俗
犹有先王遗风重厚多君子好稼穑虽无山川之饶能
恶衣食致其蓄藏越楚则有三俗夫自淮北沛陈汝南
南郡此西楚也其俗剽轻易发怒地薄寡于积聚江陵
卷三十八 第 49b 页 WYG0961-0372d.png
故郢都西通巫巴东有云梦之饶陈在楚夏之交通鱼
盐之货其民多贾徐僮取虑则清刻矜己诺彭城以东
东海吴广陵此东楚也其俗类徐僮朐缯以北俗则齐
浙江南则越夫吴自阖庐春申王濞三人招致天下之
喜游子弟东有海盐之饶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亦
江东一都会也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是南楚也其俗
大类西楚郢之后徙寿春亦一都会也而合肥受南北
潮皮革鲍木输会也与闽中千越杂俗故南楚好辞巧
卷三十八 第 50a 页 WYG0961-0373a.png
说少信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多竹木豫章出黄金长沙
出连锡然堇堇物之所有取之不足以更费九疑苍梧
以南至儋耳者与江南大同俗而扬越多焉番禺亦其
一都会也
颍川南阳夏人之居也夏人政尚忠朴犹有先王之遗
风颍川敦愿秦末世迁不轨之民于南阳南阳西通武
关郧关东南受汉江淮宛亦一都会也俗杂好事业多
贾其任侠交通颍川故至今谓之夏人夫天下物所鲜
卷三十八 第 50b 页 WYG0961-0373b.png
所多人民谣俗山东食海盐山西食盐卤岭南沙北固
往往出盐大体如此矣总之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
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陏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埶饶食
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
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沂泗水以北宜五榖
桑麻六畜地小人众数被水旱之害民好畜藏故秦夏
梁鲁好农而重民三河宛陈亦然加以商贾齐赵设智
巧仰机利燕代田畜而事蚕由此观之贤人深谋于廊
卷三十八 第 51a 页 WYG0961-0373c.png
庙议论朝廷守信死节隐居岩穴之士设为名高者安
归乎归于富厚也是以廉吏久久更富廉贾归富富者
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故壮士在军攻城先登
陷阵却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
赏使也其在闾巷少年攻剽椎埋劫人作奸掘冢铸币
任侠并兼借交报仇篡逐幽隐不避法禁走死地如骛
其实皆为财用耳今夫赵女郑姬设形容揳鸣琴揄长
袂蹑利屣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
卷三十八 第 51b 页 WYG0961-0373d.png
也游闲公子饰冠剑连车骑亦为富贵容也弋射渔猎
犯晨夜冒霜雪驰坑谷不避猛兽之害为得味也博戏
驰逐斗鸡走狗作色相矜必争胜者重失负也医方诸
食技术之人焦神极能为重糈也吏士舞文弄法刻章
伪书不避刀锯之诛者没于赂遗也农工商贾畜长固
求富益货也此有知尽能索耳终不馀力而让财矣谚
曰百里不贩薪千里不贩籴居之一岁种之以榖十岁
树之以木百岁来之以德德者人物之谓也今有无秩
卷三十八 第 52a 页 WYG0961-0374a.png
禄之奉爵邑之入而乐与之比者命曰素封封者食租
税岁率户二百千户之君则二十万朝觐聘享出其中
庶民农工商贾率亦岁万息二千户百万之家则二十
万而更徭租赋出其中衣食之欲恣所好美矣故曰陆
地牧马二百蹄牛蹄角千千足羊泽中千足彘水居千
石鱼陂山居千章之材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
江陵千树橘淮北常山已南河济之间千树萩陈夏千
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及名国万家之城带
卷三十八 第 52b 页 WYG0961-0374b.png
郭千亩亩钟之田若千亩卮茜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
千户侯等然是富给之资也不窥市井不行异邑坐而
待收身有处士之义而取给焉若至家贫亲老妻子软
弱岁时无以祭祀进醵饮食被服不足以自通如此不
惭耻则无所比矣是以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
此其大经也今治生不待危身取给则贤人勉焉是故
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无岩处奇士之行而长
贫贱好语仁义亦足羞也
卷三十八 第 53a 页 WYG0961-0374c.png
凡编户之民富相什则卑下之伯则畏惮之千则役万
则仆物之理也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
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通邑大都酤一
岁千酿醯酱千𤬪酱千甔屠牛羊彘千皮贩榖粜千钟
薪藁千车船长千丈木千章竹竿万个其轺车百乘牛
车千两木器髹者千枚铜器千钧素木铁器若卮茜千
石马蹄噭千牛千足羊彘千双僮手指千筋角丹沙千
斤其帛絮细布千钧文采千匹榻布皮革千石漆千斗
卷三十八 第 53b 页 WYG0961-0374d.png
蘖曲盐豉千荅鲐鲚千斤鲰千石鲍千钧枣栗千石者
三之狐貂裘千皮羔羊裘千石旃席千具佗果菜千钟
子贷金钱千贯节驵会贪贾三之廉贾五之此亦比千
乘之家其大率也佗杂业不中什二则非吾财也请略
道当世千里之中贤人所以富者令后世得以观择焉
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秦破赵迁卓氏卓氏见
掳略独夫妻推辇行诣迁处诸迁虏少有馀财争与吏
求近处处葭萌唯卓氏曰此地狭薄吾闻汶山之下沃
卷三十八 第 54a 页 WYG0961-0375a.png
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民工于市易贾乃求远迁致之
临邛大喜即铁山鼓铸运筹策倾滇蜀之民富至僮千
人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程郑山东迁虏也亦冶铸
贾椎髻之民富埒卓氏俱居临邛
宛孔氏之先梁人也用铁冶为业秦伐魏迁孔氏南阳
大鼓铸规陂池连车骑游诸侯因通商贾之利有游闲
公子之赐与名然其赢得过当愈于纤啬家致富数千
金故南阳行贾尽法孔氏之雍容鲁人俗俭啬而曹邴
卷三十八 第 54b 页 WYG0961-0375b.png
氏尤甚以铁冶起富至巨万然家自父兄子孙约俛有
拾仰有取贳贷行贾遍郡国邹鲁以其故多去文学而
趋利者以曹邴氏也
齐俗贱奴隶而刁间独爱贵之桀黠奴人之所患也唯
刁间收取使之逐渔盐商贾之利或连车骑交守相然
愈益任之终得其力起富数千万故曰宁爵毋刁言其
能使豪奴自饶而尽其力周人既纤而师史尤甚转毂
以百数贾郡国无所不至洛阳街居在齐秦楚赵之中
卷三十八 第 55a 页 WYG0961-0375c.png
贫人学事富家相矜以久贾数过邑不入门设任此等
故师史能致七千万
宣曲任氏之先为督道仓吏秦之败也豪杰皆争取金
玉而任氏独窖仓粟楚汉相距荥阳也民不得耕种米
石至万而豪杰金玉尽归任氏任氏以此起富富人争
奢侈而任氏折节为俭力田畜田畜人争取贱贾任氏
独取贵善富者数世然任公家约非田畜所出弗衣食
公事不毕则身不得饮酒食肉以此为闾里率故富而
卷三十八 第 55b 页 WYG0961-0375d.png
主上重之塞之斥也唯桥姚已致马千匹牛倍之羊万
头粟以万钟计吴楚七国兵起时长安中列侯封君行
从军旅赍贷子钱子钱家以为侯邑国在关东关东成
败未决莫肯与唯无盐氏出捐千金贷其息什之三月
吴楚平一岁之中则无盐氏之息什倍用此富埒关中
富商大贾大抵尽诸田田啬田兰韦家栗氏安陵杜杜
氏亦巨万此其章章尤异者也皆非有爵邑奉禄弄法
犯奸而富尽椎埋去就与时俯仰获其赢利以末致财
卷三十八 第 56a 页 WYG0961-0376a.png
用本守之以武一切用文持之变化有概故足术也若
至力农畜工虞商贾为权利以成富大者倾郡中者倾
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夫纤啬筋力治生之正道
也而富者必用奇胜田农拙业而秦阳以盖一州掘冢
奸事也而田叔以起博戏恶业也而桓发用之富行贾
丈夫贱行也而雍乐成以饶贩脂辱处也而雍伯千金
卖浆小业也而张氏千万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胃
脯简微耳浊氏连骑马医浅方张里击钟此皆诚壹之
卷三十八 第 56b 页 WYG0961-0376b.png
所致由是观之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
者瓦解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
岂所谓素封者邪非也
 
 
 
 
 经济类编卷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