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一
卷十一 第 1a 页 WYG0960-035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济类编卷十一
           明 冯琦冯瑗 撰
 政治类五
  仁政(一则/)
管仲入国篇 入国四旬五行九惠之教一曰老老二
曰慈幼三曰恤孤四曰养疾五曰合独六曰问疾七曰
通穷八曰振困九曰接绝所谓老老者凡国都皆有掌
卷十一 第 1b 页 WYG0960-0351b.png
老年七十已上一子无征三月有馈肉八十已上二子
无征月有馈肉九十已上尽家无征日有酒肉死上共
棺椁劝子弟精膳食问所欲求所嗜此之谓老老所谓
慈幼者凡国都皆有掌幼士民有子子有幼弱不胜养
为累者有三幼者无妇征四幼者尽家无征五幼又予
之葆受二人之食能事而后止此之谓慈幼所谓恤孤
者凡国都皆有掌孤士人死子孤幼无父母所养不能
自生者属之其乡党知识故人养一孤者一子无征养
卷十一 第 2a 页 WYG0960-0352a.png
二孤者二子无征养三孤者尽家无征掌孤数行问之
必知其食饮饥寒身之瘠胜而哀怜之此之谓恤孤所
谓养疾者凡国都皆有掌养疾聋盲喑哑跛躄偏枯握
递不耐自生者上收而养之疾官而衣食之殊身而后
止此之谓养疾所谓合独者凡国都皆有掌媒丈夫无
妻曰鳏妇人无夫曰寡取鳏寡而合和之予田宅而家
室之三年然后事之此之谓合独所谓问疾者凡国都
皆有掌病士人有病者掌病以上令问之九十以上日
卷十一 第 2b 页 WYG0960-0352b.png
一问八十以上二日一问七十以上三日一问众庶五
日一问疾甚者以告上身问之掌病行于国中以问病
为事此之谓问病所谓通穷者凡国都皆有通穷若有
穷夫妇无居处穷宾客绝粮食居其乡党以闻者有赏
不以闻者有罚此之谓通穷所谓振困者岁凶庸人訾
厉多死丧弛刑罚赦有罪散仓粟以食之此之谓振困
所谓接绝者士民死上事死战事使其知识故人受资
于上而祠之此之谓接绝也
卷十一 第 3a 页 WYG0960-0352c.png
  小惠(五则/) (附/)
桓公之平陵见家人有年老而自养者公问其故对曰
吾有子九人家贫无以妻之吾使佣而未返也桓公取
外御者五人妻之筦仲入谏曰公之施惠不亦小矣公
曰何也对曰公待所见而施惠焉则齐国之有妻者少
矣公曰若何筦仲曰令国丈夫二十而室女子十五而

子路为蒲令备水灾与民春修沟渎为人烦苦故予人
卷十一 第 3b 页 WYG0960-0352d.png
一箪食一壶浆孔子闻之使子贡复之子路忿然不悦
往见夫子曰由也以暴雨将至恐有水灾故与人修沟
渎以备之而民多匮于食故予人一箪食一壶浆而夫
子使赐止之何也夫子止由之行仁也夫子以仁教而
禁其行仁也由也不受子曰尔以民为饥何不告于君
发仓廪以给食之而以尔私馈之是汝不明君之惠见
汝之德义也速己则可矣否则尔之受罪不久矣子路
心服而退也
卷十一 第 4a 页 WYG0960-0353a.png
景差相郑郑人有冬涉水者出而胫寒后景差过之下
陪乘而载之覆以上衽晋叔向闻之曰景子为人国相
岂不固哉吾闻良吏居之三月而沟渠修十月而津梁
成六畜且不濡况于人乎
唐中宗遣使者分道诣江淮赎生中书舍人李乂上疏
諌曰江南乡人采捕为业鱼鳖之利黎元所资虽云雨
之私有沾于末类而生成之惠未洽于平人何则江湖
之饶生育无限府库之用支供易殚费之若少则所济
卷十一 第 4b 页 WYG0960-0353b.png
何成用之傥多则常支有阙在于拯物岂若忧人且鬻
生之徒唯利斯视钱刀日至网罟年滋施之一朝营之
百倍未若回救赎之钱物减贫无之徭赋活国爱人其
福胜彼
僖宗时宰相有好施者常使人以布囊贮钱自随行施
丐者每出褴褛盈路有朝士以书规之曰今百姓疲弊
寇盗充斥相公宜举贤任能纪纲庶务捐不急之费杜
私谒之门使万物各得其所则家给人足自无贫者何
卷十一 第 5a 页 WYG0960-0353c.png
必如此行小惠乎宰相大怒
  公利(三则/)
晋文公时翟人有封狐文豹之皮者文公喟然叹曰封
狐文豹何罪哉以其皮为罪也大夫栾枝曰地广而不
平财聚而不散独非狐豹之罪乎文公曰善哉说之栾
枝曰地广而不平人将平之财聚而不散人将争之于
是列地以分民散财以赈民
文公问政于舅犯舅犯对曰分熟不如分腥分腥不如
卷十一 第 5b 页 WYG0960-0353d.png
分地割地以分民而益其爵禄是以上得地而民知富
上失地而民知贫古之所谓致师而战者其此之谓也
鲁哀公问于仲尼曰吾欲小则守大则攻其道若何仲
尼曰若朝廷有礼上下有亲民之众皆君之畜也君将
谁攻若朝廷无礼上下无亲民之众皆君之雠也君将
谁与守于是废泽梁之禁弛关市之征以为民惠也
  政体(七则/)
齐明帝躬亲细务纲目亦密于是郡县及六署九府常
卷十一 第 6a 页 WYG0960-0354a.png
行职事莫不启闻取决诏敕文武勋旧皆不归选部亲
近凭势互相通进人君之务过繁密钟嵘上书言古者
明君揆才颁政量能授职三公坐而论道九卿作而成
务天子唯恭已南面而已书奏明帝不怿谓大中大夫
顾皓曰钟嵘何人欲断朕机务卿识之不对曰嵘虽位
未名卑而所言或有可采且繁碎职事各有司存今人
主总而亲之是人主愈劳而人臣愈逸所谓代庖人宰
而为大匠斲也明帝不顾而言他
卷十一 第 6b 页 WYG0960-0354b.png
北齐肃宗识度沈敏少居台阁明习吏事即位尤自勤
励大革显祖之弊时人服其明而讥其细尝问舍人裴
泽在外议论得失泽率尔对曰陛下聪明至公自可远
侔古昔而有识之士咸言伤细帝王之度颇为未弘肃
宗笑曰诚如卿言朕初临万几虑不周悉故致尔耳此
事安可久行恐后乂嫌疏漏泽由是被宠遇厍狄显安
侍坐肃宗曰显安我姑之子可言我之不逮显安曰陛
下太细天子乃更似吏肃宗曰朕甚知之然无法日久
卷十一 第 7a 页 WYG0960-0354c.png
将整之以至无为耳
陈主起自艰难知民疾苦性明察俭约每夜刺闺取外
事分判者前后相续敕传更签于殿中者必投签于阶
石之上令鎗然有声曰吾虽眠亦令惊觉
柳彧见隋主勤于听受百僚奏请多有烦碎上疏諌曰
自古圣帝莫过唐虞然皆劳于求贤而佚于任使陛下
留心治道无惮疲劳乃至营造细小之事出给轻微之
物一日之内酬答百司日旰忘食夜分未寝动以文簿
卷十一 第 7b 页 WYG0960-0354d.png
忧劳圣躬愿察臣言少减烦务唯经国大事非臣下所
能裁断者奏请详决自馀细务责成所司隋主嘉之曰
柳彧真上国之宝也
唐太学生王循之上表乞假还乡武太后许之狄仁杰
曰臣闻君人者唯杀生之柄不假人自馀皆归之有司
故左右丞徒以下不拘左右相流以上乃判为其渐贵
故也彼学生求假丞簿事耳若天子为之发敕则天下
之事几敕可尽乎必欲不违其愿请普为立制而已太
卷十一 第 8a 页 WYG0960-0355a.png
后善之
宪宗尝与宰相论自古帝王或勤劳庶政或垂拱无为
何为而可杜黄裳曰王者上承天地宗庙下抚百姓四
夷夙夜忧勤固不可自暇逸然上下有分纪纲有序苟
慎选贤才而委任之有功则赏有罪则刑则谁不尽力
明主劳于求人而逸于任人此虞舜所以无为而治者
也至于簿书狱市烦细之事各有司存非人主所宜亲
也昔秦始皇以衡石程书魏明帝自按行尚书事隋文
卷十一 第 8b 页 WYG0960-0355b.png
帝卫士传餐皆无补当时取讥后世所务非其道也夫
人主患不推诚人臣患不竭忠苟上疑其下下欺其上
将以求理不亦难乎上深然之
后周世宗违众议破北汉自是政事无大小皆亲决百
官受成于上而已河南府推官高锡上书諌以为四海
之广万几之众虽尧舜不能独治必择人而任之今陛
下一以身亲之天下不谓陛下聪明睿智足以兼百官
之任皆言陛下褊迫疑忌举不信群臣也不若选能知
卷十一 第 9a 页 WYG0960-0355c.png
人公正者以为宰相能爱民听讼者以为守令能丰财
足食者使掌金榖能原情守法者使掌刑狱陛下但垂
拱明堂视其功过而赏罚之天下何忧不治何必降君
尊而代臣职屈贵位而亲贱事无乃失为政之本乎世
宗不从
  教化(二则/)
孔子为鲁大司寇有父子讼者夫子同狴执之三月不
别其父请止夫子赦之焉季孙闻之不悦曰司寇欺予
卷十一 第 9b 页 WYG0960-0355d.png
曩告予曰为国家必先以孝予令戮一不孝以教民孝
不亦可乎而又赦何哉冉有以告孔子夫子喟然叹曰
呜呼上失其道而杀其下非礼也不教以孝而听其狱
是杀不辜也三军大败不可斩也狱犴不治不可刑也
何者上教之不行罪不在民故也夫慢令谨诛贼也徵
敛无时暴也不试责成虐也政无此三者然后刑可即
也书云义刑义杀勿庸以即汝心惟曰未有慎事言必
教而后刑也故先王既陈之以道德上先服之而犹不
卷十一 第 10a 页 WYG0960-0356a.png
可尚贤以劝之又不可即废之又不可而后以威惮之
若是三年而百姓正矣其有邪民不从化者然后待之
以刑则民咸知罪矣诗云尹氏大师维民之氐秉国之
均四方之维天子是毗俾民不迷是以威厉而不试刑
错而不用今世则不然乱其教繁其刑使民迷惑而陷
焉又从而制之放刑弥繁而盗不胜也三尺之岸而虚
车不能登也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则陵迟故也数仞
之墙而民不踰也百仞之山而竖子冯而游焉陵迟故
卷十一 第 10b 页 WYG0960-0356b.png
也今世之陵迟亦久矣而能使民勿踰乎诗云周道如
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眷焉顾之潸然出涕
岂不哀哉诗曰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
来子曰伊稽首不其有来乎
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
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净精微易教
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
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
卷十一 第 11a 页 WYG0960-0356c.png
其为人也温良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矣疏通知远
而不诬则深于书者矣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
矣洁净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矣恭俭庄敬而不烦
则深于礼者矣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矣天
有四时春夏秋冬风雨霜露无非教也地载神气吐纳
雷霆流行万物露生无非教也清明在躬志气如神有
物将至其兆必先是故圣人之教与天地相参
  禁令(十六则/)
卷十一 第 11b 页 WYG0960-0356d.png
管仲治国篇 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
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
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彊兵彊者战
胜战胜者地广是以先王知众民彊兵广地富国之必
生于粟也故禁末作止奇巧而利农事今为末作奇巧
者一日而作五日食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然
则民舍本事而事末作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
贫矣
卷十一 第 12a 页 WYG0960-0357a.png
法禁篇 擅国权以深索于民者圣王之禁也其身毋
任于上者圣王之禁也进则受禄于君退则藏禄于室
毋事治职但力事属私王官私君事去非其人而人私
行者圣王之禁也修行则不以亲为本治事则不以官
为主举毋能进毋功者圣王之禁也交人则以为己赐
举人则以为己劳仕人则与分其禄者圣王之禁也交
于利通而获于贫穷轻取于其民而重致于其君削上
以附下枉法以求于民者圣王之禁也用不称其人家
卷十一 第 12b 页 WYG0960-0357b.png
富于其列其禄甚寡而资财甚多者圣王之禁也拂世
以为行非上以为名常反上之法制以成群于国者圣
王之禁也饰于贫穷而发于勤劳权于贫贱身无职事
家无常姓列上下之间议言为民者圣王之禁也壶士
以为亡资修田以为亡本则生之养私不死然后失矫
以深与上为市者圣王之禁也审饰小节以示民时言
大事以动上远交以踰群假爵以临朝者圣王之禁也
卑身杂处隐行辟倚侧入迎远遁上而遁民者圣王之
卷十一 第 13a 页 WYG0960-0357c.png
禁也诡俗异礼大言法行难其所为而高自错者圣王
之禁也守委閒居博分以致众勤身遂行说人以货财
济人以买誉其身甚静而使人求者圣王之禁也行辟
而坚言诡而辩术非而博顺恶而泽者圣王之禁也以
朋党为友以蔽恶为仁以数变为知以重敛为忠以遂
忿为勇者圣王之禁也固国之本其身务归于上深附
于诸侯者圣王之禁也
五辅篇 五经既布然后逐奸民诘诈伪屏谗慝而毋
卷十一 第 13b 页 WYG0960-0357d.png
听淫词毋作淫巧若民有淫行邪性树为淫词作为淫
巧以上謟君上而下惑百姓移国动众以害民务者其
刑死流凡人君之所以内失百姓外失诸侯兵挫而地
削名卑而国亏社稷灭覆身体危殆非生于淫謟者未
之尝闻也何以知其然也淫声謟耳淫观謟目耳目之
所好謟心心之所好伤民民伤而国不危者未之尝闻
也故明王之务在于彊本事去无用然后民可使富今
工以巧矣而民不足于备用者其悦在玩好农以劳矣
卷十一 第 14a 页 WYG0960-0358a.png
而天下饥者其悦在珍怪方丈陈于前女以巧矣而天
下寒者其悦在文绣是故博带梨大袂列文绣染刻镂
削雕琢采古之良工不劳其知巧以为玩好是故无用
之物守法者不失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
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衣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
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何不试勿衣紫也谓
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
卷十一 第 14b 页 WYG0960-0358b.png
必曰少远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
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一曰齐王好紫衣
齐人皆好也齐人五素不得一紫齐王患紫贵传说王
曰诗云不躬不亲庶民不信今王欲民无紫衣者王以
自解紫衣而朝群臣有紫衣进者曰益远寡人恶臭是
日也郎中莫衣紫是月也国中莫衣紫是岁也境内莫
衣紫
邹君好服长缨左右皆服长缨甚贵邹君患之问左右
卷十一 第 15a 页 WYG0960-0358c.png
左右曰君好服百姓亦多服是以贵君因先自断其缨
而出国中皆不服长缨君不能下令为百姓服度以禁
之乃断缨出以示民是先戮以涖民也
齐景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
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
不止晏子见公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
衣断其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
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求买马肉也公胡不使内
卷十一 第 15b 页 WYG0960-0358d.png
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使内勿服不旋月而国莫
之服也
齐人甚好毂击相犯以为乐禁之不止晏子患之乃为
新车良马出与人相犯也曰毂击者不祥臣其祭祀不
顺居处不敬乎下车弃而去之然后国人乃不为故曰
禁之以制而身不先行也民不肯止故化其心莫若教

韩非守道篇 明主之守禁也贲育见侵于其所不能
卷十一 第 16a 页 WYG0960-0359a.png
胜盗蹠见害于其所不能取故能禁贲育之所不能犯
守盗蹠之所不能取则暴者守愿邪者反正大勇愿巨
盗贞则天下公平而齐民之情正矣
魏文侯问李克曰刑罚之源安生李克曰生于奸邪淫
佚之行凡奸邪之心饥寒而起淫佚者久饥之诡也雕
文刻镂害农事者也锦绣纂组伤女工者也农事害则
饥之本也女工伤则害之原也饥寒并至而能不为奸
邪者未之有也男女饰美以相矜而能无淫佚者未尝
卷十一 第 16b 页 WYG0960-0359b.png
有也故上不禁技巧则国贫民侈国贫穷者为奸邪而
富足者为淫佚则驱民而为邪也民以为邪因以法随
诛之不赦其罪则是为民设陷也刑罚之起有原人主
不塞其本而替其末伤国之道乎文侯曰善以为法服

刘向修文篇 古者必有命民命民能敬长怜孤取舍
好让居事力者命于其君命然后得乘饬舆骈马未得
命者不得乘乘者皆有罚故其民虽有馀财侈物而无
卷十一 第 17a 页 WYG0960-0359c.png
仁义功德则无所用其馀财侈物故其民皆兴仁义而
贱财利贱财利则不争不争则强不凌弱众不暴寡是
唐虞所以兴象刑而民莫敢犯法而乱斯止矣诗云告
尔民人谨尔侯度用戒不虞此之谓也
汉王符浮侈篇 王者以四海为家兆人为子一夫不
耕天下受其饥一妇不织天下受其寒今举俗舍本农
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巧充盈都邑务本
者少浮食者众商邑翼翼四方是极今察洛阳资末业
卷十一 第 17b 页 WYG0960-0359d.png
者什于农夫虚伪游手者什于末业则一夫耕百人食
之一妇桑百人衣之以一奉百孰能供之天下百郡千
县市邑万数类皆如此本末不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饥
寒饥寒并至则民安能无奸轨奸轨繁多则吏安能无
严酷严酷数加则下安能无愁怨愁怨者多则咎徵并
臻下民无聊而上天降灾则国危矣夫贫生于富弱生
于彊乱生于化危生于安是故明主之养民忧之劳之
教之诲之慎微防萌以断其邪故易美节以制度不伤
卷十一 第 18a 页 WYG0960-0360a.png
财不害民七月之诗大小教之终而复始由此观之人
固不可恣也今人奢衣服侈饮食事口舌而习调欺或
以谋奸合任为业或以游博持掩为事丁夫不扶犁锄
而怀丸挟弹携手上山遨游或好取土作丸卖之外不
足禦寇盗内不足禁鼠雀或作泥车瓦狗诸戏弄之具
以巧诈小儿此皆无益也诗刺不绩其麻市也婆娑又
妇人不修中馈休其蚕织而起学巫祝鼓舞事神以欺
诬细民荧惑百姓妻女羸弱疾病之家怀忧愤愤易为
卷十一 第 18b 页 WYG0960-0360b.png
恐惧至使奔走便时去离正宅崎岖路侧风寒所伤奸
人所利盗贼所中或增祸重祟至于死亡而不知巫所
欺误反恨事神之晚此妖妄之甚者也或刻画好缯以
书祝辞或虚饰巧言希致福祚或縻折金䌽令广分寸
或断截众缕绕带手腕或裁切绮縠缝紩成幡皆单费
百缣用功千倍破牢为伪以易就难坐食嘉榖消损白
日夫山林不能给野火江海不能实漏卮皆所宜禁也
昔孝文皇帝躬衣弋绨革舄韦带而今京师贵戚衣服
卷十一 第 19a 页 WYG0960-0360c.png
饮食车舆庐第奢过王制固亦甚矣且其徒御仆妾皆
服文组䌽牒锦绣绮纨葛子升越筒中女布犀象珠玉
虎魄玳瑁石山隐饰金银错镂穷极丽美转相誇咤其
嫁娶者车骈数里缇帷竟道骑奴侍童夹毂并引富者
竞欲相过贫者耻其不逮一飨之所费破终身之业古
者必有命然后乃得衣缯丝而乘车马今虽不能复古
宜令细民略用孝文之制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
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桐木
卷十一 第 19b 页 WYG0960-0360d.png
为棺葛采为缄下不及泉上不泄臭中世以后转用楸
梓槐柏杶樗之属各因方士裁用胶漆使其坚足恃其
用足任如此而已今者京师贵戚必欲江南檽梓豫章
之木边远下土亦竞相放效夫檽梓豫章所出殊远伐
之高山引之穷谷入海乘淮逆河溯洛工匠雕刻连累
日月会众而后动多牛而后致重且千觔功将万夫而
东至乐浪西达敦煌费力伤农于万里之地古者墓而
不坟中世坟而不崇仲尼丧母冢高四尺遇雨而崩弟
卷十一 第 20a 页 WYG0960-0361a.png
子请修之夫子泣曰古不修墓及鲤也死有棺无椁文
帝葬芷阳明帝葬洛阳皆不藏珠宝不起山陵墓虽卑
而德最高今京师贵戚郡县豪家生不极养死乃崇丧
或至金缕玉匣檽梓楩楠多埋珍宝偶人车马造起大
冢广种松柏庐舍祠堂务崇华侈案鄗毕之陵南城之
冢周公非不忠曾子非不孝以为褒君爱父不在于聚
财扬名显亲无取于车马昔晋灵公多赋以雕墙春秋
以为不君华元乐举厚葬文公君子以为不臣况于群
卷十一 第 20b 页 WYG0960-0361b.png
司士庶乃可僣侈主上过天道乎
唐明皇以风俗奢靡制乘舆服御金银器玩宜令有司
销毁以供军国之用其珠玉锦绣焚于殿前后妃以下
皆毋得服珠玉锦绣敕百官所服带及酒器马衔镫三
品以上听饰以玉四品以金五品以银自馀皆禁之妇
人服饰从其夫子其旧成锦绣听染为皂自今天下更
毋得采珠玉织锦绣等物违者杖一百工人减一等罢
两京织锦坊 司马光曰明皇始欲为治能自刻厉节
卷十一 第 21a 页 WYG0960-0361c.png
俭如此晚节犹以奢败甚哉奢靡之易以溺人也诗云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可不慎哉
宋钱彦远敦俭篇 闻享四海之奉者文采藩饰备味极盛
势适当然岂过自刻损称为俭德盖去泰甚屏奢侈之为俭
尔一人俭则百官俭百官俭则庶民耻费敦朴浮嚣轻伪无
所售利农夫工女完固充给我太祖太宗知稼穑艰难奉养
清约裁冗贬侈今郊庙大礼陈国初器械车服坚朴素质
至甚馀可追验矣先帝虽据太平全盛之实然俭节圣
卷十一 第 21b 页 WYG0960-0361d.png
躬尝见内直黄门给锦衾命紫裀代幸西京时嫔御食
品准从驾群臣天禧间欲禁涂金饰下诏自乘舆始期
月远迩杜绝化之之诚耆老于今称道陛下嗣位音乐
宫室车马无所加近岁差踰前臣疏远不悉时事但闻
调诸官署财物为玩好颇众北门内作工雕镂镕冶刻
削几千人复以大官调絮粗略就近署私立饔爨后苑
置酒府酝酿共燕昵之须宫中发取市物百费震动掖
廷亲戚亟齿班列佩印绶给侍禁省是数者皆无益睿
卷十一 第 22a 页 WYG0960-0362a.png
明臣料此诚左右佞謟恐天聪纳諌切厉兢兢畏天下
过已始相与迎恶先意隐屏为此快一时欲图少顷兑
说赐予放宕流溢源发有渐殊不知暴于外则愈损美
德谨按礼王者皮弁以食重身防微故有和食医尝食
监失䭃瘝职则刑而别庖所荐异内羞正馔旋取区肆
间或非时珍怪不问从出不思时禁止小使三数人庀
其事陛下安自轻御焉奈宗庙社稷何臣之深忧也且
京师四方回首易听取为表式今纵未大失风俗已溢经
卷十一 第 22b 页 WYG0960-0362b.png
曰上好是下必有甚者臣视贵臣家悉相耀以技巧声色
狗马或窃畜尚方器物起屋室跨通衢大路富商豪族
歆慕结纳货赂上流缘而民益贫游手益众猾细乘作
淫巧日变月新营媚富贵耳目且利令智昏盛令心骄
昏则虑不精骄则所惜重元僚迩臣安危所托使昏且
骄后何望邪昔秦王责范睢以楚铁剑利优倡拙吾恐
其图秦夫倡优巧拙小节也古人用觇胜负况奢俭乎
使天下闻之可也四夷闻之不可也臣尝行都下见先
卷十一 第 23a 页 WYG0960-0362c.png
朝宰相若吕端李沆旧第存焉穷辟痹陋今公卿𨽻人
所舍或加之盖当时法令肃而习尚正也故衣弋绨焚
雉头裘是乃帝王末事前史皆书之者顾治乱所系乃
深美绝称耸示后世陛下宜醇法列圣成绩历考三代
所以得失凡违典章旧制者亟罢揭还有司抑减内宠
之势其父子兄弟才赐衣食不命以要官剧职诸郡国
纤靡轻绡之服止其岁输雕纂奇器斥破撤藏有金银
饰者出付度支助军费皇皇然穆穆然用天子礼以自
卷十一 第 23b 页 WYG0960-0362d.png
澹乐而有节俭不偪下使知圣人之心垂精勤劳兴亡
之际群下率化廉耻张立万有恃荣阿近遂恶未悛者
严刑刑之假一劝百所举虽尊俎俯仰而所济远矣
石介明禁篇 夫国家之禁疏密不得其中矣今山泽
江海皆有禁盐铁酒茗皆有禁布绵丝枲皆有禁关市
河梁皆有禁子去其父则不禁民去其君则不禁男去
耒耜则不禁女去织纴则不禁工作奇巧则不禁商通
珠贝则不禁士亡仁义则不禁左法乱俗则不禁淫文
卷十一 第 24a 页 WYG0960-0363a.png
害正则不禁市有游手则不禁官有游食则不禁衣服
踰制则不禁宫室过度则不禁豪强兼并则不禁权要
横暴则不禁贿行于上则不禁吏贪于下则不禁夫子
去其父则乱也民去其君则叛也男去耒耜女去织纴
则离其业也工作奇巧商通珠贝士亡仁义则弃其本
也左法乱俗则中华夷也淫文害正则经籍息也士有
游手官有游食则公私堕也衣服踰制宫室过度则上
下僣也豪强兼并权要横暴则贫人困也贿行于上吏
卷十一 第 24b 页 WYG0960-0363b.png
贪于下则公道阙也如是而不禁彼山泽江海人所取
财也盐铁酒茗人所资也布绵丝枲人所取用也关市
河梁人所取济也而禁岂先王之法乎三代之制乎哉
或曰如何则先王之法也三代之制也曰惟禁其不禁
而弛其禁则先王之法也三代之制也
苏轼重巽以申命论 昔圣人之始画卦也皆有以配
乎物者也巽之配于风者以其发而有所动也配于木
者以其仁且顺也夫发而有所动者不仁则不可以久
卷十一 第 25a 页 WYG0960-0363c.png
不顺则不可以行故发而仁动而顺而巽之道备矣圣
人以为不重则不可以变故因而重之使之动而能变
变而不穷故曰重巽以申命言天子之号令如此而后
可也天地之化育有可以指而言者有不可以求而得
之者今夫日皆知其所以为煖雨皆知其所以为润雷
霆皆知其所以为震霜雪皆知其所以为杀至为风悠
然布于天地之间来不知其所自去不知其所入嘘而
炎吹而冷大而鼓乎太山乔岳之上细而入乎窾室蔀
卷十一 第 25b 页 WYG0960-0363d.png
屋之下发达万物而天下不以为德摧拔草木而天下
不以为怒故曰天地之化育有不可求而得者此圣人
之所法以令天下之术也圣人在上天下之民各得其
职士者皆曰吾学而仕农者皆曰吾耕而食工者皆曰
吾作而用贾者皆曰吾负而贩不知圣人之制命令以
鼓舞通变其道而使之安乎此也圣人之在上也天下
可由而不可知可言而不可议盖得乎巽之道也易者
圣人之动而卦者动之时也蛊之彖曰先甲三日后甲
卷十一 第 26a 页 WYG0960-0364a.png
三日而巽之九五亦曰先庚三日后庚三日而说者谓
甲庚皆所以申命而先后者慎之至也圣人悯斯民之
愚而不忍使之遽陷于罪戾也故先三日而令之后三
日而申之不从而后诛盖其用心之慎也以至神之化
令天下使天下不测其端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
明知其所避天下不测其端而明知其所避故靡然相
率而不敢议也上令而下不议下从而上不诛顺之至
也故重巽之道上下顺也
卷十一 第 26b 页 WYG0960-0364b.png
蔡襄福州五戒 观今之俗为父母者视己之子犹有
厚薄迨至娶妇多令异食贫者困于日给其势不得不
然富者亦何为之盖父母之心不能均于诸子以至此
不可不戒 人子之孝本于养亲以顺其志死生不违
于礼是孝诚之至也观今之俗贫富之家多于父母异
则兄弟分养乃至纤悉无有不校及其亡也破产卖宅
以为酒肴设劳亲知施与浮图以求冥福原其为心不
在于亲将以誇胜于人是不知为孝之本也生则尽养
卷十一 第 27a 页 WYG0960-0364c.png
死不妄费如此岂不善乎 兄弟之爱出于天性少小
相从其心欢忻岂有间哉迨因娶妇或至临财憎恶一
开即成怨隙至有兴诉讼冒刑狱至死而不息者殊可
哀也盖由听妇言贪财利绝同胞之恩友爱之情遂及
于此 娶妇何谓欲以传嗣岂为财也观今之俗娶其
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随其贫富未有婚姻之家不为
怨怒原其由盖婚礼之夕广縻费已而校奁橐朝索其
一暮索其二夫虐其妻求之不已若不满意至有割男
卷十一 第 27b 页 WYG0960-0364d.png
女之爱辄相弃背习俗日久不以为怪此生民之大弊
人行最恶者也 凡人情莫不欲富至于农人商贾百
工之家莫不昼夜营度以求其利然农人兼并商贾欺
谩大率刻剥贫民罔昧神理譬如百虫聚其强者食啖
曾不暂息求而得之广为施与冀灭罪恶其愚甚矣今
欲为福孰若减刻剥之心以宽贫民去欺谩之行以畏
神理为子孙之计则亦久远居乡党之间则为良善其
义至明不可不志
卷十一 第 28a 页 WYG0960-0365a.png
  风俗(八则/)
刘安齐俗训 易曰履霜坚冰至圣人之见终始微言
故糟丘生乎象櫡炮烙生乎热升子路撜溺而受牛谢
孔子曰鲁国必好救人于患子赣赎人而不受金于府
孔子曰鲁国不复赎人矣子路受而劝德子赣让而止
善孔子之明以小知大以近知远通于论者也由此观
之廉有所在而不可公行也故行齐于俗可随也事周
于能易为也矜伪以惑世伉行以违众圣人不以为民
卷十一 第 28b 页 WYG0960-0365b.png
俗广厦阔屋连闼通房人之所安也鸟入之而忧高山
险阻深林丛薄虎豹之所乐也人入之而畏川谷通原
积水重泉鼋鼍之所便也人入之而死咸池承云九韶
六英人之所乐也鸟兽闻之而惊深溪峭岸峻木寻枝
猿狖之所乐也人上之而慄形殊性诡所以为乐者乃
所以为哀所以为安者乃所以为危也乃至天地之所
覆载日月之所照忌使各便其性安其居处其宜为其
能故愚者有所修智者有所不足柱不可以摘齿筐不
卷十一 第 29a 页 WYG0960-0365c.png
可以持屋马不可以服重牛不可以追速铅不可以为
刀铜不可以为弩铁不可以为舟木不可以为釜各用
之于其所适施之于其所宜即万物一齐而无由相过
夫明镜便于照形其于以函食不如箪牺牛粹毛宜于
庙牲其于以致雨不若黑蜧由此观之物无贵贱因其
所贵而贵之物无不贵也因其所贱而贱之物无不贱
也夫玉璞不厌厚角䚩不厌薄漆不厌黑粉不厌白此
四者相反也所急则均其用一也今之裘与蓑孰急见
卷十一 第 29b 页 WYG0960-0365d.png
雨则裘不用升堂则蓑不御此代为常者也譬若舟车
楯肆穷庐故有所宜也故老子曰不上贤者言不致鱼
于木沉鸟于渊 乱国若盛治国若虚亡国若不足存
国若有馀虚者非无人也皆守其职也盛者非多人也
皆徼于末也有馀者非多财也欲节事寡也不足者非
无货也民躁而费多也 羌氐𤏡翟婴儿生皆同声及
其长也虽重象狄鞮不能通其言教俗殊也今三月婴
儿生而徙国则不能知其故俗由此观之衣服礼俗者
卷十一 第 30a 页 WYG0960-0366a.png
非人之性也所受于外也夫竹之性浮残以为牒束而
投之水则沉失其体也金之性沉托之于舟上则浮势
有所支也夫素之质白染之以涅则黑缣之性黄染之
以丹则赤人之性无邪久湛于俗则易易而忘本合于
若性故日月欲明浮云盖之河水欲清沙石濊之人性
欲平嗜欲害之惟圣人能遗物而反已夫乘舟而惑者
不知东西见斗极则寤矣夫性亦人之斗极也 凡将
举事必先平意清神神清意平物乃可正若玺之抑埴
卷十一 第 30b 页 WYG0960-0366b.png
正与之正倾与之倾 故水击则波兴气乱则智昏智
昏不可以为政波兴不可以为平 强哭者虽病不哀
强亲者虽笑不和情发于中而声应于外故釐负羁之
壶餐愈于晋献公之垂棘赵宣孟之束脯贤于智伯之
大钟 古者非不知繁升降槃还之礼也蹀采齐肆夏
之容也以为旷日烦民而无所用故制礼足以佐实谕
意而已矣古者非不能陈钟鼓盛筦箫扬干戚奋羽旄
以为费财乱政制乐足以合欢宣意而已喜不羡于音
卷十一 第 31a 页 WYG0960-0366c.png
非不能竭国麋民虚府殚财含珠鳞施纶组节束追送
死也以为穷民绝业而无益于槁骨腐肉也故葬埋足
以收敛盖藏而已昔舜葬苍梧市不变其肆禹葬会稽
之山农不易其亩明乎死生之分通乎侈俭之适者也
乱国则不然言与行相悖情与猊相反礼饰以烦乐优
以淫崇死以害生久丧以招行是以风俗浊于世而诽
誉萌于朝是故圣人废而不用也义者循理而行宜也
礼者体情制文者也义者宜也礼者体也昔有扈氏为
卷十一 第 31b 页 WYG0960-0366d.png
义而亡知义而不知宜也鲁治礼而削知礼而不知体
也 夫以一世之变欲以耦化应时譬犹冬被葛而夏
被裘夫一仪不可以百发一衣不可以出岁仪必应乎
高下衣必适乎寒暑是故世异则事变时移则俗易故
圣人论世而立法随时而举事尚古之王封于泰山禅
于梁父七十馀圣法度不同非务相反也时世异也是
故不法其已成之法而法其所以为法所以为法者与
化推移者也 今夫为平者准也为直者绳也若夫不
卷十一 第 32a 页 WYG0960-0367a.png
在于绳准之中可以平直者此不共之术也故叩宫而
宫应弹角而角动此同音之相应也其于五音无所比
而二十五弦皆应此不传之道也故萧条者形之君而
寂漠者音之主也 道德之论譬犹日月也江南河北
不能易其指驰骛千里不能易其处趋舍礼俗犹室宅
之居也东家谓之西家西家谓之东家虽皋陶为之理
不能定其处 治国之道上无苛令官无烦治士无伪
行工无淫巧其事经而不扰其器完而不饰乱世则不然
卷十一 第 32b 页 WYG0960-0367b.png
为行者相揭以高为礼者相矜以伪车舆极于雕琢器
用逐于刻镂求货者争难得以为宝诋文者处烦挠以
为慧争为佹辨久积而不诀无益于治工为奇器历岁
而后成不周于用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
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
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其导民也不贵难得之货
不器无用之物是故其耕不强者无以养生其织不强
者无以掩形有馀不足各归其身衣食饶溢奸邪不生
卷十一 第 33a 页 WYG0960-0367c.png
安乐无事而天下均平故孔丘曾参无所施其善孟贲
成荆无所行其威衰世之俗以其知巧诈伪饰众无用
贵远方之货珍难得之财不积于养生之具浇天下之
淳析天下之朴牿服马牛以为牢滑乱万民以清为浊
性命飞扬皆乱以营贞信漫澜人失其情性于是乃有
翡翠犀象黼黻文章以乱其目刍豢黍梁荆吴芬馨以
嚂其口钟鼓管箫丝竹金石以淫其耳趋舍行义礼节
谤议以营其心于是百姓糜沸豪乱暮行逐利烦挐浇
卷十一 第 33b 页 WYG0960-0367d.png
浅法与义相非行与利相反虽十管仲弗能治也且富
人则车舆衣纂锦马饰傅旄象帷幕茵席绮绣绦组青
黄相错不可为象贫人则夏被褐带索唅菽饮水以充
肠以支暑热冬则羊裘解札短褐不掩形而炀灶口故
其为编户齐民无以异然贫富之相去也犹人君与仆
虏不足以论之夫乘奇技伪邪施者自足乎一世之间
守正修理不苟得者不免乎饥寒之患而欲民之去末
反本由是发其原而壅其流也夫雕琢刻镂伤农事者
卷十一 第 34a 页 WYG0960-0368a.png
也锦绣纂组害女工者也农事废女工伤则饥之本而
寒之原也夫饥寒并至能不犯法干诛者古今之未闻
也 夫民有馀即让不足则争让则礼义生争则暴乱
起叩门求水莫弗与者所饶足也林中不卖薪湖上不
鬻鱼所有馀也故物丰则欲省求赡则争止秦王之时
或人菹子利不足也刘氏持政独夫收孤财有馀也故
世治则小人守政而利不能诱也世乱则君子为奸而
法弗能禁也
卷十一 第 34b 页 WYG0960-0368b.png
贾谊时变篇 秦国失理天下大败众掩寡知欺愚勇
劫懦壮淩衰攻击奋者为贤贵人善突盗者为圻诸侯
设謟而相饬设輹而相绍者为知天下乱至矣是以大
贤起之威振海内德从天下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
矣今者何如进取之时去矣并兼之势过矣胡以孝弟
循顺为善书而为吏耳胡以行义礼节为家富而出官
耳骄耻偏而为祭尊黥劓者攘臂而为祭政行为狗彘
也苟家富财足隐机吁视而为天子耳唯告罪昆弟欺
卷十一 第 35a 页 WYG0960-0368c.png
突伯父逆于父母乎然钱财多也衣服循也我何妨为
世之基公唯爱季母妻公之接女乎车马严也走犬良
也矫诬而家美盗贼而财多何伤欲交吾择贵宠者而
交之欲势择吏权者而使之取妇嫁子非有权势吾不
与婚姻非有贵戚不与兄弟非富大家不与出入因何
也今俗侈靡以出相骄出伦踰等以富过其事相竞今
世贵空爵而贱良俗靡而尊奸富民不为奸而贫为里
母骂廉吏释官而归为邑笑居官敢行奸而富为贤吏
卷十一 第 35b 页 WYG0960-0368d.png
家处者犯法为利为材士故兄劝其弟父劝其子则俗
之邪至于此矣商君违礼义弃伦理并心于进取行之
三岁秦俗日败秦人有子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
则出赘假父耰锄杖彗而虑有德色母取瓢碗箕帚虑
立而讯语抱哺其子与公并踞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
睨其慈子嗜利而轻简父母也念罪非有伦理也其不
同禽兽仅焉耳然并心而赴时犹曰蹶六国兼天下功
成求得矣终不知反廉耻之节仁义之厚信并兼之法
卷十一 第 36a 页 WYG0960-0369a.png
遂进取之业凡十三岁而社稷为墟不知守成之数得
失之术也悲夫
瑰玮篇 天下有瑰政于此予民而民愈贫衣民而民
愈寒使民乐而民愈苦使民知而愈不知不知避县网
甚可瑰也今有玮术于此夺民而民益富不衣民而民
益煖苦民而民益乐使民愈愚而民愈知不罹县网陛
下无意少听其数与夫雕文刻镂周用之物繁多纤微
苦窳之器日变而起民弃完坚之物而务雕镂纤巧以
卷十一 第 36b 页 WYG0960-0369b.png
相竞高作之宜一日今十日不轻能成用一岁今半岁
而弊作之费日挟巧用之易弊不耕而多食农人之食
是天下之所以困贫而不足也故以末予民民大贫以
本予民民大富黼黻文绣纂组害女工且夫百人作之
不能衣一人方且万里不轻能具天下之力势安得不
寒世之俗侈相耀人慕其所不如悚迫于俗愿其所未
至以相竞高而上非有制度也今虽刑馀鬻妾下贱衣
服得过诸侯拟天子是使天下公得冒主而使人务侈
卷十一 第 37a 页 WYG0960-0369c.png
也冒主务侈则天下寒而衣食不足矣故以文绣衣民
而民愈寒以布帛被民民必煖而有布帛之饶矣夫奇
巧末技商贩游食之民形佚乐而心县愆志苟得而行
淫侈则用不足而蓄积少矣即遇凶旱必先困穷迫身
则苦饥甚焉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则天下各食
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民安性劝业而无
县愆之心无苟得之志行恭俭蓄积而人乐其所矣故
曰苦民而民益乐也世淫侈矣饰知巧以相诈利者为
卷十一 第 37b 页 WYG0960-0369d.png
知士敢犯法禁昧大奸者为识理故邪人务而日起奸
诈繁而不可止罪人积下众多而无时已君臣相冒上
下无辨此生于无制度也今去淫侈之俗行节俭之术
使车舆有度衣服器械各有制数制数已定故君臣绝
尤而上下分明矣擅退则让上僣者诛故淫侈不得生
知巧诈谋无为起奸邪盗贼自为止则民离罪远矣知
巧诈谋不起所谓愚故曰使民愚而民愈知不罹县网
此四者使君臣相冒上下无别天下困贫奸诈盗贼并
卷十一 第 38a 页 WYG0960-0370a.png
起罪人蓄积无己者也故不可不急速救也
朱穆崇厚论 夫俗之薄也有自来矣故仲尼叹曰大
道之行也而丘不与焉盖伤之也夫道者以天下为一
在彼犹在己也故行违于道则愧生于心非畏义也事
违于理则负结于意非惮礼也故率性而行谓之道得
其天性谓之德德性失然后贵仁义是以仁义起而道
德迁礼法兴而淳朴散故道德以仁义为薄淳朴以礼
法为赋也夫中世之所敦己为上世之所薄况又薄于
卷十一 第 38b 页 WYG0960-0370b.png
此乎故夫天不崇大则覆帱不广地不深厚则载物不
博人不敦庞则道数不远昔在仲尼不失旧于原壤楚
严不忍章于绝缨由此观之圣贤之德敦矣老氏之经
曰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
取此夫时有薄而厚施行有失而惠用故覆人之过者
敦之道也救人之失者厚之行也往者马援深昭此道
可以为德诫其兄子曰吾欲汝曹闻人之过如闻父母
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斯言要矣远则圣贤履之
卷十一 第 39a 页 WYG0960-0370c.png
上世近则邴吉张子孺行之汉廷故能振英声于百世
播不灭之遗风不亦美哉然而时俗或异风化不敦而
尚相诽谤谓之臧否记短则兼折其长贬恶则并伐其
善悠悠者皆是其可称乎凡此之类岂徒乖为君子之
道哉将有危身累家之祸焉悲夫行之者不知忧其然
故害兴而莫之及也斯既然矣又有异焉人皆见之而
不能自迁何则务进者趋前而不顾后荣贵者矜已而
不待人智不接愚富不赈贫贞士孤而不恤贤者厄而
卷十一 第 39b 页 WYG0960-0370d.png
不存故田鼢以尊显致安国之金淳于以贵势引方进
之言夫以韩翟之操为汉之名宰然犹不振一贫贤荐
一孤士又况其下者乎此禽息史鱼所以专名于前而
莫继于后者也故时敦俗美则小人守正利不能诱也
时否俗薄虽君子为邪义不能止也何则先进者既往
而不返后来者复习俗而追之是以虚华盛而忠信微
刻薄稠而纯笃稀斯盖谷风有弃予之叹伐木有鸟鸣
之悲矣嗟乎世士诚躬师孔圣之崇则嘉楚严之美行
卷十一 第 40a 页 WYG0960-0371a.png
希李老之雅诲思马援之所尚鄙二宰之失度美韩棱
之抗正贵邴张之弘裕贱时俗之诽谤则道丰绩盛名
显身荣载不刋之德播不灭之声然知薄者之不足厚
者之有馀也彼与草木俱朽此与金石相倾岂得同年
而语并日而谈哉
晋庾峻为侍中是时风俗趣竞礼让淩迟峻上疏
臣闻黎庶之性人众而贤寡设官分职则官寡而贤众
为贤众而多官则妨化以无官而弃贤则废道是故圣
卷十一 第 40b 页 WYG0960-0371b.png
王之御世也因人之性或出或处故有朝廷之士又有
山林之士朝廷之士佐主成化犹人之有股肱心膂共
为一体也山林之士被褐怀玉太上栖于丘园高节出
于众庶其次轻爵服远耻辱以全志最下就列位唯无
功而能知止彼其清劭足以抑贪污退让足以息鄙事
故在朝之士闻其风而悦之将受爵者皆耻躬之不逮
斯山林之士避宠之臣所以为美也先王嘉之节虽离
世而德合于主行虽诡朝而功同于政故大者有玉帛
卷十一 第 41a 页 WYG0960-0371c.png
之命其次有几杖之礼以厚德载物出处有地既廊庙
多贤才而野人亦不失为君子此先王之弘也秦塞斯
路利出一官唯有处士之名而无爵列于朝者商君谓
之六蝎韩非谓之五蠹时不知德惟爵是闻故闾阎以
公乘侮其乡人郎中以上爵傲其父兄汉祖反之大畅
斯否任萧曹以天下重四皓于南山以张良之勋而班
在叔孙之后盖公之贱而曹相咨之以政帝王贵德于
上俗亦反本于下故田叔等十人汉廷臣无出其右者
卷十一 第 41b 页 WYG0960-0371d.png
而未尝干禄于时以释之之贵结王生之袜于朝而其
名愈重自非主臣尚德兼爱孰能通天下之志如此其
大者乎夫不革百王之弊徒务救世之政文士竞智而
务入武夫恃力而争先功高矣而意未满功报矣其求
不已又国无随才任官之制俗无难进易退之耻位一
高虽无功而不见下已负败而后见用故因前而升则
处士之路塞矣又仕者黜陟无章是以普天之下先竞
而后让举世之士有进而无退大人溺于动俗执政挠
卷十一 第 42a 页 WYG0960-0372a.png
于群言衡石为之失平清浊安可复分昔者先王患向
之所以取天下者今之为弊是故功成必改其物业定
必易其教虽以爵禄使下臣无贪陵之行虽以甲兵定
功主无穷武之悔臣愚以为古者大夫七十悬车今自非
元功国老三司上才可听七十致仕则士无怀禄之嫌
矣其父母八十可听终养则孝莫大于事亲矣吏历试
无绩依古终身不仕则官无秕政矣能小而不能大可
降还涖小则使人以器矣人主进人以礼退人以礼人
卷十一 第 42b 页 WYG0960-0372b.png
臣亦量能受爵矣其有孝如王阳临九折而去官洁如
贡禹冠一免而不著及知止如王孙知足如疏广虽去
列位而居东野与人父言依于慈与人子言依于孝此
其出言合于国检危行彰于本朝去势如脱屣路人为
之陨涕辞宠如金石庸夫为之兴行是故先王许之而
圣人贵之夫人之性陵上犹水之趣下也益而不已必
决升而不已必困始于匹夫行义不敦终于皇舆为之
败绩固不可不慎也下人并心进趣上宜以退让去其
卷十一 第 43a 页 WYG0960-0372c.png
甚者退让不可以刑罚使莫若听朝士时时从志山林
往往间出无使入者不能复出往者不能复返然后出
处交泰提衡而立时靡有争天下可得而化矣
宋文帝性仁厚恭俭勤于为政守法而不峻容物而不
弛百官皆久于其职守宰以六期为断吏不苟免民有
所系三十年间四境之内晏安无事户口蕃息出租供
徭止于岁赋晨出暮归自事而已闾阎之内讲诵相闻
士敦操尚乡耻轻薄江左风俗于斯为美后之言政治
卷十一 第 43b 页 WYG0960-0372d.png
者皆称元嘉焉
唐高宗时吐蕃遣其大臣仲琮入贡上问以吐蕃风俗
对曰吐蕃地薄气寒风俗朴鲁然法令严整上下一心
议事常自下而起因人所利而行之斯所以能持久也
宋唐庚悯俗论 自古诸侯风俗大小曷尝不与其国
相称齐地负海膏壤二千里则其俗阔达宽缓而多智
全晋未分时在春秋世最为强国则其俗用意深远有
古帝王之遗风邹鲁居洙泗之间迫于齐楚国小而地
卷十一 第 44a 页 WYG0960-0373a.png
狭则其俗亦复龌龊而谨畏今天下大矣尧舜三代之
地盖不至于此民生其间耳之所闻目之所睹礼之所
安者壮矣而风俗之大不足以称之有是理否风俗非
一事要以人材为本今士大夫达时变识事情警敏有
馀矣至于学治道通大体气力度量足以支久而任重
者未可多得是岂无有也有则不容于时今之建言也
类皆薄物细故非天下所以治乱安危而士之所言亦
不过趣一切办治而己非能有益于宗庙社稷也学术
卷十一 第 44b 页 WYG0960-0373b.png
小故无大论议力量狭故无大功名以为上世悉然则
前此风俗尝广矣当是之时唯恐其疏尔形势非有不
同年表日历非甚相远而更病其隘是必有说矣吾闻江
海之水必有吞舟之鱼通邑大都必有千金之家以四
方万里之国而非得恢廓宏远之风以充之是犹衣九尺
之衣束十围之带高视阔步而血气不逾中人也可乎
建武永平之治未必优于西京而风俗不及者正其小
也传曰不知其形视其影也今百工之所造商贾之所
卷十一 第 45a 页 WYG0960-0373c.png
鬻士女之所服者日益狭陋而一时人物大率悍而短
小此非其影耶古之化俗恶者可使为善邪者可使为
正今俗非有他也独患小尔顾不可使之大乎
 
 
 
 
 
卷十一 第 45b 页 WYG0960-0373d.png
 
 
 
 
 
 
 
 经济类编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