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五
卷二十五 第 1a 页 WYG0333-036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大事记续编卷二十五  明 王祎 撰
晋世祖武皇帝太康元年春二月庚申龙骧将军王浚
等克吴西陵甲戌杜预克江陵乙亥以浚都督梁益州
军事贾充移屯项浚克武昌
 解题曰项宋淮宁府项城县古项国也王浚之克武
 昌也贾充遣使表曰吴未可悉定方夏江淮下湿疾
 疫必起宜召诸军以为后图虽腰斩张华不足以谢
卷二十五 第 1b 页 WYG0333-0363b.png
 天下华预平吴之策故充以为言中书监荀勖奏宜
 如充表帝不从(馀见/通鉴)陆游曰祸机乱萌伏于𨼆微识
 者逆见而力止之王猛之于秦是也投机之会转眄
 已移而常人闇于事机私忧过计冯道之于周是也
 至于贾充之沮伐吴何说哉盖自汉之季数十年间
 庸人习见南北分裂谓为故常赤壁之役以魏武之
 雄而大败涂地终身不敢南乡充之心盖窃料吴未
 可下因为先事之言以徼后日之福而不料天下之
卷二十五 第 2a 页 WYG0333-0364a.png
 遂一也道不足道也若充与猛所谓差毫厘而缪千
 里者也
二月吴张悌与杨州刺史周浚战死之
 解题曰按列传干宝晋纪王浑遣参军陈慎都尉张
 乔攻寻阳濑乡(吴太子登镇武昌昼夜兼/行到濑乡自门即此地也)张悌孙震
 沈莹帅众三万济江围张乔于杨荷(今和州历阳/县北二十里)
 众才七千闭栅告降诸葛靓欲屠之悌曰强敌在前
 不宜先事其小且杀降不祥靓曰此等以救兵未至
卷二十五 第 2b 页 WYG0333-0364b.png
 而力少故且伪降以缓我非来伏也因其无战心而
 尽坑之可以成三军之气若舍之而前必为后患悌
 不从与周浚成阵相对沈莹领丹阳锐卒刀楯五千
 驰淮南军三冲不动退引众乱薛胜蒋班因其乱而
 乘之吴军土崩将帅不能止张乔又出其后大败吴
 军馀见通鉴(按王浑传吴丞相张悌大将军孙震等/率众数万指城阳浑遣司马孙畴杨州)
 (刺史周浚击破之临阵斩二将首虏七千八百级许/嵩建康实录王浑周浚攻陷江西屯戍后主使张悌)
 (诸葛靓等督沈莹孙震帅众渡江逆之围都尉张乔/于杨荷与周浚等成阵相对吴军大败靓等收散兵)
卷二十五 第 3a 页 WYG0333-0364c.png
 (走呼悌悌不肯退为乱兵所杀二月王浑周浚等进/屯横江后主闻悌军没甚惧自选羽林精甲以配莹)
 (震等屯于板桥己未王浚直指建康司马佃率六军/济自三山遣周浚张乔等破吴军于板桥莹等皆遇)
 (害按周浚张乔先破张悌沈莹等于杨荷后又破沈莹/等于板桥故陈寿孙皓传书王浑斩丞相张悌丹杨)
 (太守沈莹等所在战克通鉴取襄阳记干宝晋记所/载大略与实录合但㩀本纪俱为周浚大败吴军于)
 (板桥获悌震莹等未免合两战为一三山在建康南/二十里司马佃济自三山沈莹等禦之板桥其军既)
 (败后主/乃降)
壬寅浚至石头吴主皓降夏四月甲申封皓为归命侯
 解题曰吴自大帝黄武元年更四主有国五十九年
卷二十五 第 3b 页 WYG0333-0364d.png
 自汉初平元年岁在庚午关东兵起天下大乱分为
 三国凡九十一年至庚子而复一皇甫谧曰三帝鼎
 立不足方汉之二郡以二郡之民供三帝之用斯已
 勤矣又况三辅流民收于蜀郡江淮商旅募为吴卒
 而魏武制错役之法分离天下使人役户各居一方
 其离逖转徙之辈又何可胜言哉
乙酉改元遣使抚慰荆扬除吴苛政五月擢吴旧望将
吏渡江者复十年百姓复二十年安东将军王浑表浚
卷二十五 第 4a 页 WYG0333-0365a.png
违节度有司请槛车徵浚帝弗许进浑爵为公以浚为
辅国大将军封襄阳县侯馀赏赐有差(以纪传通鉴及/举要历补遗修)
 解题曰成王浚之功者杜预也攘王浚之功者王浑
 也预于浚未就之功悬以许之浑于浚垂成之功必
 欲掩之人情之相远也如此事见通鉴
秋九月庚寅贾充等请封禅弗许(以通/鉴修)
 解题曰(事见/通鉴)计有功曰晋之祸始于武帝之怠荒怠
 荒故致奸䛕之祸奸䛕擅权故致宫阃之蛊宫闱用
卷二十五 第 4b 页 WYG0333-0365b.png
 事故致藩王之变外失藩垣之固而疆场亡备则远
 夷乘隙而祸起于夷狄内有交侵之警则悍将矜功
 而祸起于权臣自武帝平吴浸淫蔓衍至隋开皇而
 天下始一侈心一动而海内分裂者三百二十四年
 可不畏哉钱协曰(晋武帝谓邹湛曰吾平天下而不/封禅焚雉头裘行布衣礼夫不封)
 (禅以为不自满也焚雉头裘以为俭也行布衣礼以/为孝也是数者皆区区可以自名而非天下之先务)
 (湛无经国之虑遽以为过汉文何不曰陛下以为不/自满不如无去州郡之武备以为俭不如无纳吴宫)
 (人数千以为孝不如择贤嗣而使宗庙血食幸而感/悟则山涛之论得行州郡之兵可复则虽永宁之后)
卷二十五 第 5a 页 WYG0333-0365c.png
 (八王五胡之乱未至于一败涂地也吴宫之人可出/羊车之游有所则治天下之志未荒也卫瓘之言见)
 (察昏弱之惠遂废则晋祚灵长未可量也湛不/知为此专为逢迎牵合之语可为长太息也)
是岁以司𨽻所统置司州凡十九州(以地理志/及通鉴修)
 解题曰按晋地理志宋州郡志禹制九州冀兖青徐
 扬荆豫梁雍周以徐并青以梁并雍分冀为幽并汉
 立徐梁二州武帝南置交趾北置朔方改雍曰凉改
 梁曰益为十三州司𨽻三辅三河东京无朔方改交
 趾曰交州凡十二州司𨽻如故三国吴得扬荆交三
卷二十五 第 5b 页 WYG0333-0365d.png
 州蜀得益州魏犹得九焉并司𨽻言之也吴分交为
 广魏平蜀分益为梁太康一统凡十六州后又分凉
 雍为秦荆扬为江益为宁幽为平而为二十矣凡增
 置郡国二十有三(荣阳上洛顿丘临淮东筦襄城汝/阴长广宁昌黎新野随郡阴平义)
 (阳毗陵宣城南康晋安宁/浦始平略阳乐平南平)省司𨽻置司州别立梁秦
 宁平四州仍吴之广州凡十九州(司冀兖豫荆徐扬/青幽平并雍梁秦)
 (凉益宁/交广)郡国一百七十三(今计一百七十五元作七/十三恐误仍吴所置二十)
 (五仍蜀所置十三仍魏所置二/十一仍汉旧九十三置二十二)以为冠带之国尽有
卷二十五 第 6a 页 WYG0333-0366a.png
 殷周之土今按司州统郡十二河南(宋河南河阳颍/昌三府郑汝虢)
 (三州/之地)荥阳(河阳河南开封/三府郑州之地)弘农(河南府陜华/虢三州之地)上洛(河/南)
 (京兆二府商/号二州之地)平阳(平阳河阳河中三府泽/隰绛西慈四州之地)河东(河中/河阳)
 (二府陜解绛/三州之地)(河阳府卫怀浚/相四州之地)河内(河阳府怀卫/二州之地)广
 平(信德隆德二府/洛磁二州之地)阳平(大名开德东平三/府博济二州之地)(大名/开德)
 (二府相磁浚/三州之地)顿邱(开德大名/二府之地)通典司州治洛阳(河南/府)
 兖治廪邱(濮阳郡/雷泽县)豫治项冀治房子(赵郡/县)并治晋青
 治临淄徐治彭城荆初治襄阳后治江陵杨初治寿
卷二十五 第 6b 页 WYG0333-0366b.png
 春后治建业凉治武威分三辅为雍治京兆陇山之
 西为秦治上邽益治成都分巴汉之地为梁治南郑
 分云南为宁治云南幽治涿(范阳郡/范阳县)辽东为平治昌
 黎(安东/府)交治昌编(安南/府)分合浦之北为广治番禺
诏罢州郡兵刺史不领兵山涛諌不听(以列传及通/鉴目录修)
 解题曰叶适曰汉光晋武销兵本欲休息百姓而学
 者尤以其弛备致患然则左射狸首右射驺虞裨冕
 搢笏明堂耕籍此成周销兵节次也销兵未必非视
卷二十五 第 7a 页 WYG0333-0366c.png
 其君思治进德何如耳不然则后世能不忘战者岂
 少耶事见通鉴
侍御史郭钦请徙羌胡于边不听(以通/鉴修)制户调之式(以/食)
(货志/修)
 解题曰武帝平吴之后制户调之式丁男之户岁输
 绢三匹绵三觔女及次丁男为户者半输边郡或三
 分之二远者三分之一夷人输賨户男子人占田七
 十亩女三十亩其外丁男课田五十亩丁女二十亩
卷二十五 第 7b 页 WYG0333-0366d.png
 次丁男半之女则不课男年十六至六十为正丁十
 五至十三六十一至六十五为次丁十二已下六十
 六已上为老小不事其官品第一至于第九各以贵
 贱占田成帝始度百姓田取十分之一率亩税米三
 升哀帝减田租亩收二升孝武除度田收租之制公
 王以下口税三斛八年又增税米口五石(慕容皝以/牧牛给贫)
 (家田苑中公收其八二分入私有牛而田苑中公收/其七三分入私参军封裕諌曰魏晋虽道消之世犹)
 (削百姓不至于七八持官牛田者官得六分百姓得/四分私牛而官田者中分臣犹曰非明王之道而况)
卷二十五 第 8a 页 WYG0333-0367a.png
 (增乎皝乃令苑囿悉罢以给百姓无田业者贫老各/赐牛一头若乐取官牛垦官田者依魏晋法李雄赋)
 (男丁岁谷三斛女丁半之/户调绢不过数丈绵数两)
晋世祖武皇帝太康二年春三月诏选孙皓宫人五千
人入宫(以本/纪修)冬十月鲜卑慕容涉归寇昌黎(以通/鉴修)
 解题曰燕之先也
是岁扬州刺史移治秣陵(以吕祖谦/标目修)
晋世祖武皇帝太康三年春正月丁丑朔帝亲祀南郊
(以礼乐/志修)
卷二十五 第 8b 页 WYG0333-0367b.png
 解题曰程迥曰周王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圆丘鲁侯
 启蛰而郊以祀五方帝武帝天子也从鲁人之祭之
 时非礼也
车骑司马傅咸上书论奢侈(以列/传修)甲午出尚书张华都
督幽州军事(以本纪吕祖/谦标目修)夏四月庚午鲁武公贾充薨
(以本/纪修)荀勖等请遣齐王攸之国冬十二月甲申以攸为
大司马都督青州军事汝南王亮为太尉录尚书事领
太子太傅征东大将军王浑光禄大夫李熹中护军羊
卷二十五 第 9a 页 WYG0333-0367c.png
琇等请留攸不听(以纪传吕祖/谦标目修)
 解题曰浑上书曰攸于大晋姬旦之亲也宜赞皇朝
 与闻政事实为腹心不贰之臣今出攸之国假以都
 督虚号而无典戒干方之实伤至亲之体亏友于之
 义惧非陛下追述先帝太后待攸之宿意也若以妃
 后外亲任以朝政则有王氏倾汉之权吕产专朝之
 祸若以同姓至亲则有吴楚七国逆乱之殃历观古
 今苟事之轻重所在无不为害也不可事事曲设疑
卷二十五 第 9b 页 WYG0333-0367d.png
 防虑方来之祸也若以智计猜物虽亲见疑至于疏
 者亦何能自保乎人怀危惧非为安之理此最国家
 之深忌也愚以为太子太保阙宜留攸居之与汝南
 王亮杨珧共为保傅干理朝事三人齐位足相持正
 馀见通鉴苏辙曰浑之言天下之至言也帝不能用
 而用王佑之计使太子母弟秦王柬都督关中楚王
 玮淮南王允并守要害以强帝室然晋室之乱实成
 于八王如攸之亲贤夺嫡之祸非其志也不幸至此
卷二十五 第 10a 页 WYG0333-0368a.png
 天下所宗宗社之计犹有赖也如佑之计使子弟㩀
 兵以捍外患如梁孝王之禦吴楚尚可若变从中起
 而使人握兵以救内难此与何进袁绍召丁原董卓
 以除宦官何异古人有言择福莫若重择祸莫若轻
 如帝之择祸福可谓不审矣
晋世祖武皇帝太康四年春正月诏太常议崇锡齐王
攸之物慱士庾敷祭酒曹志以为攸宜辅政坐除名免
(以通/鉴修)三月辛丑朔日有食之(以本/纪修)齐献王攸薨(以本/纪修)
卷二十五 第 10b 页 WYG0333-0368b.png
冬十一月大水(以本/纪修)归命侯孙皓卒(以吕祖谦/标目修)
(甲/辰)晋世祖武皇帝太康五年春二月壬辰地震(以本/纪修)
十二月庚午大赦(以本/纪修)闰月当阳成侯杜预卒(以本/纪修)
岁塞外匈奴胡降处之西河(以通/鉴修)罢宁州入益州(以吕/祖谦)
(标目/修)尚书仆射刘毅等请罢郡国中正更用土断不果
(以列/传修)
 解题曰按魏晋史通典魏文帝为王时三方鼎立士
 流播迁四民错杂详覈无所吏部尚书陈群乃立九
卷二十五 第 11a 页 WYG0333-0368c.png
 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
 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策其高下其武官之选俾
 护军主之夏侯玄为中护军太傅司马懿问以时事
 玄议以为官人国之柄也故铨衡专于台阁上之分
 也孝行存乎闾巷优劣任之乡人下之叙也夫欲清
 教审选在明其分叙不使相涉而已若令中正但考
 行伦辈辈当行均斯可官矣奚必使中正平铨衡之
 机于下而执柄者有所倚仗于上哉众职之属各有
卷二十五 第 11b 页 WYG0333-0368d.png
 官长但使官长各以其属能否献之台阁则㩀官长
 能否之策参以乡闾德行之次勿使偏颇中正则唯
 考其行迹勿使升降台阁总之官长所第中正辈拟
 比随次率而用之如其不称则内外相参得失有所
 矣晋制内官吏部尚书司徒左长史外官周有大中
 正郡国有小中正皆掌选举若吏部选用必下中正
 徵其人居及父祖官名其后中正任久爱憎由己而
 法渐弊遂计官资以定品格唯以居位者为贵刘毅
卷二十五 第 12a 页 WYG0333-0369a.png
 上疏曰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一人之
 身旬日异状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一也置
 州都者取州里清议所归将以镇异同一言议不谓
 一人之身了一州之才一人不审便坐之二也本立
 格之体为九品者谓才德有优劣伦辈有首尾今乃
 使优劣易地三也陛下赏善罚恶无不裁之以法独
 置中正委以一国之重无赏罚之防四也前圣敦风
 俗隆乡党之义故天下之人退而脩本今一国之士
卷二十五 第 12b 页 WYG0333-0369b.png
 多者千数或流徙异邦或取给殊方面犹不识况尽
 其才五也凡所以立品设状者求人才以理物也今
 于限当报虽职之高迁还附卑品无绩于官而获高
 叙是为抑功实而崇虚名六也凡官不同事人不同
 能今品不状才能之所宜而以九等为例以品取人
 或非才能之所长以状取人则为本品所限徙结白
 论以为虚誉七也九品所下不彰其罪所上不列其
 善废褒贬之义任爱憎之断人焉得不懈德行而锐
卷二十五 第 13a 页 WYG0333-0369c.png
 人事八也疏奏优诏答之卫瓘与汝南王亮上疏曰
 魏氏承颠覆之运人士流移详考无地故立九品之
 制今九域同规臣等以为自公卿以下皆以所居为
 正无复悬客远属异土者尽除九品之制使举善进
 才各由乡论则奔竞自息矣始平王文学李重上疏
 曰九品始于丧乱军中之政诚非经国不刋之法今
 仕无常朝人无定处即吏蓄于军府豪右聚于都邑
 事体驳错与古不同谓九品既除宜先开移徙听相
卷二十五 第 13b 页 WYG0333-0369d.png
 并就且明贡举之法不滥于境外则冠带之伦将不
 分而自均土断之实行矣(今考晋世中正之选魏舒/以司徒署兖州何兖以中)
 (书令领扬州王述以卫将军领并冀幽平四州丁谭/以光禄大夫领吴国任之重也刘毅以峭直既老复)
 (推而为青州颜含以操行而为徐州王峤以风尚王/坦之以重名而为并州顾众以孝闻而领扬州选之)
 (精也李重为江夏中正则不行孔严为扬州大中正/则不就犹有逊让之风也陈寿居丧使婢丸药积年)
 (沉废郤诜笃孝以假葬违常降品一等则名义之可/畏也刘沉为燕国中正敦儒道爱贤能进霍原而理)
 (张华何攀为梁益二州中正引致名士咸免冤滥则/区别之有方也刘沉举霍原为寒素司徒府不从沉)
 (奏中书复下司徒参论吏部郎李重奏原应二品是/吏部郎得正议也淮南小中正王式以继母为出母)
卷二十五 第 14a 页 WYG0333-0370a.png
 (中丞卞壶并劾司徒大中正不能举奏是中丞得举/职也公论相维上下无壅所以立法历数百年而不)
 (可变/欤)
晋世祖武皇帝太康六年秋八月丙戌朔日有食之(以/本)
(纪/修)是岁慕容廆寇辽西(以吕祖谦/标目修)
晋世祖武皇帝大康七年春正月甲寅朔日有食之(以/本)
(纪/修)夏慕容廆寇辽东(以本/纪修)秋匈奴胡降(以通/鉴修)冬十二月
始制大臣终三年丧(以本/纪修)
 解题曰郑默拜大鸿胪遭母丧旧制既葬还职默自
卷二十五 第 14b 页 WYG0333-0370b.png
 陈恳至遂改法定令听大臣终丧自默始也
晋世祖武皇帝太康八年春正月戊辰朔日有食之(以/本)
(纪/修)太庙殿陷秋九月改营之(以本/纪修)是岁匈奴都督率种
落来降(以通/鉴修)
 解题曰北狄以部落为类其入居塞者凡十九种皆
 有部落不相错杂屠各最豪贵故得为单于统领诸
 国武帝不惟不能听郭钦之言驱之境外方且抚纳
 降胡源源不绝曾不数年而都散叛矣史臣谓生灵
卷二十五 第 15a 页 WYG0333-0370c.png
 涂地凶族滔天武皇之失也谅哉事见通鉴
晋世祖武皇帝太康九年春正月壬申朔日有食之(以/本)
(纪/修)夏四月地震(以本/纪修)六月庚子朔日有食之(以本/纪修)大旱
(以本/纪修)秋八月壬子星陨如雨(以本/纪修)
晋世祖武皇帝太康十年夏四月太庙成乙巳祫祭(以/本)
(纪/修)慕容廆降五月以为鲜卑都督(以本/纪修)冬十月复郊祀
五帝位(以通/鉴修)
 解题曰诏曰孝经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
卷二十五 第 15b 页 WYG0333-0370d.png
 堂以配上帝而周官云祀天旅上帝又曰祀地旅四
 望望非地则明堂上帝不得为天往者除明堂五帝
 位考之礼文不正且诗序曰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
 推以配天焉宣帝创业既以配天复以先帝配天于
 义亦所不安其复五帝位
杨骏排汝南王亮十一月甲申以亮为大司马假黄钺
大都督豫州军事秦王柬楚王玮淮南王允之国各督
方州军事封子五人孙三人为王(以本纪/通鉴修)淮南相刘颂
卷二十五 第 16a 页 WYG0333-0371a.png
上疏论政不听(以列/传修)以刘渊为匈奴北部都尉(以载/记修)
晋世祖武皇帝太熙元年(孝惠皇帝衷/永熙元年)春正月辛丑朔
改元(以本/纪修)杨骏恶司空尚书令卫瓘诏瓘以太保就第
(以通/鉴修)三月帝疾笃诏留汝南王亮与杨骏同辅政骏匿
之夏四月辛丑骏为太尉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诸军事
录尚书事(本/纪)
 解题曰苏辙曰汉高帝始谓惠帝仁弱欲废之而立
 如意既而知人心之在太子也则寝废立之议而用
卷二十五 第 16b 页 WYG0333-0371b.png
 平勃平勃皆贤而权任均故惠帝虽没产禄虽横而
 援立文帝汉室不病也武帝既老知燕王旦广陵王
 胥之不可用也废之而立少子任霍光金日磾上官
 桀桑宏羊以后事当是时昭帝之贤否未可知而四
 人枉直相半也幸而昭帝明哲霍光忠良桀羊虽欲
 为乱而不遂其后复废昌邑立宣帝而朝廷晏然无
 患盖人君不幸而立幼主当如二帝属任贤臣乃免
 于乱魏明帝疾笃而立齐王始欲辅以曹宇曹肇而
卷二十五 第 17a 页 WYG0333-0371c.png
 刘放孙资不便劝帝易以司马仲达曹爽齐王既非
 天下之望而爽又以庸才与仲达为对数年之间遂
 成篡弑之祸武帝亲见之矣惠帝之不肖群臣举知
 之而牵制不忍忌齐王攸之贤而恃悯怀之慧以为
 可以消未然之忧独有一汝南王亮而不早用举社
 稷之重而付之杨骏至于一败涂地无足怪也事见
 通鉴
己酉帝崩于含章殿皇太子衷即皇帝位改元
卷二十五 第 17b 页 WYG0333-0371d.png
 解题曰宋庠纪年通谱不俟踰年改元
尊皇后曰皇太后立妃贾氏为皇后五月辛未葬孝武
皇帝于峻阳陵庙号世祖(以本/纪修)丙子诏加群臣封爵杨
骏为太傅大都督假黄钺录朝政百官总已以听(以纪/传修)
秋八月壬午立子广陵王遹为皇太子(以本/纪修)冬十月辛
酉以刘渊为将军匈奴五部大都督(以载/纪修)
 
 大事记续编卷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