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333-003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大事记续编卷二     明 王祎 撰
汉孝宣皇帝地节二年春三月以中郎将霍禹为右将
(以列传朱/熹纲目修)庚午博陆宣成侯霍光薨(以本/纪修)
 解题曰班固叙传曰博陆堂堂受遗武皇拥毓孝昭
 末命道扬遭家不造立帝废王权定社稷忠配阿衡
 怀禄眈宠渐化不祥阴妻之逆至子而亡事见通鉴
夏四月凤凰集鲁大赦天下(本/纪)帝始亲政事封奉车都
卷二 第 1b 页 WYG0333-0032b.png
尉霍山为乐平侯领尚书事(以纪/传修)魏相请损霍氏权去
上书副封诏相给事中(以列传通/鉴目录修)
 解题曰御史大夫三公也给事中加官卑者也以三
 公而兼卑官盖上意欲引以自近故越故事而用之
 也事见通鉴
帝五日一听事丞相以下奉职奏事考试功能侍中尚
书功劳当迁及有异善厚加赏赐至于子孙终不改易
枢机周密品式备具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以本/纪修)
卷二 第 2a 页 WYG0333-0033a.png
 解题曰汉无每日常朝之礼至是始五日一听事也
 萧望之谓尚书百官之本国家枢机时弘恭为尚书
 令石显为仆射安在其为枢机周密乎馀见通鉴
以张安世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以通/鉴修)匈奴壶
衍鞮单于死弟左贤王立(以列/传修)
(甲/寅)汉孝宣皇帝地节三年春三月秩胶东相王成中二
千石赐爵关内侯(以本/纪修)
 解题曰颜师古曰汉制秩二千石一岁得一千四百
卷二 第 2b 页 WYG0333-0033b.png
 四十石中二千石一岁得二千一百六十石举成数
 言之中者满也事见通鉴
内郡国举贤良方正(以本/纪修)夏四月戊申立子奭为皇太
子大赦天下赐御史大夫以下爵诸侯王黄金有差(以/本)
(纪/修)
 解题曰此宣帝亲政第一事也
五月甲申扶阳侯韦贤致仕六月壬辰以魏相为丞相
封高平侯辛丑太子太傅丙吉为御史大夫(以百官表/列传修)
卷二 第 3a 页 WYG0333-0033c.png
大中大夫疏广为太子太傅广兄子太子家令受为少
(以列传朱/熹纲目修)封许皇后父广汉为平恩侯位特进(以列/传通)
(鉴/修)封中郎将霍云为冠阳侯(以列传/通鉴修)京师大雨雹大行
丞萧望之上书以为谒者(以列传朱/熹纲目修)
 解题曰京师雨雹望之上疏以为春秋昭公三年大
 雨雹是时季氏专权卒逐昭公乡使鲁君察于天变
 宜亡此害今陛下以圣德居位思政求贤尧舜之用
 心也然而美祥未臻阴阳不和是大臣任政一姓擅
卷二 第 3b 页 WYG0333-0033d.png
 执之所致也附枝大者贼本心私家盛者公室危唯
 明主躬万极选同姓举贤材以为腹心与参政谋令
 公卿大臣朝见奏事明陈其职以考功能如是则庶
 事理公道立奸邪塞私权废矣馀见通鉴
秋九月壬申地震冬十一月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諌
罢车骑右将军屯兵池籞未御幸者假与贫民郡国宫
馆勿治流民还归者假公田贷种食勿算事(以本纪朱/熹纲目修)
戊戌以张安世为卫将军领尚书事两宫卫尉城门北
卷二 第 4a 页 WYG0333-0034a.png
军兵皆属霍禹为大司马罢其屯兵(以百官表/列传修)
 解题曰罢霍禹屯兵此明年诛霍氏之张本也事见
 通鉴按百官表左右前后将军皆掌兵及四夷蔡质
 汉仪汉兴置车骑将军左右前后典京师兵卫四夷
 屯警盖南北军也太尉本兵柄则总之者又太尉也
 文帝使周舍为卫将军张武为车骑将军击匈奴景
 帝使太尉亚夫将三十六将军击吴楚大略可见然
 皆有事则调发事已则罢故谓之四夷屯警也南军
卷二 第 4b 页 WYG0333-0034b.png
 则卫士之屯在宫门内卫尉所统者是也北军则卫
 士之屯在未央宫之北者也产将南军禄将北军太
 尉特守虚名而已周勃既入北军尚虑南军必使卫
 尉毋内吕产驰斩长乐卫尉而后定文帝夜拜宋昌
 为卫将军镇抚南北军以太尉为相越一年因日食
 之变罢卫将军盖罢南北军之屯非罢其军也武帝
 平百粤置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
 八校尉则其军常屯矣或谓八校谓之增置又在北
卷二 第 5a 页 WYG0333-0034c.png
 军之外是不然以史考之可證者五表称中垒校尉
 掌北军垒门内故监军御史穿垣垒为贾区则军正
 丞斩之一也胡建传当选士马日监御史与护军诸
 校列坐堂皇上诸校谓中垒校尉以下二也霍光之
 葬发北军五校士季贤注谓不以南军则五校北军
 也三也王莽以北军中垒为中军北垒大司马养士
 习射其中后遣九虎将北军精兵尚数万人四也中
 兴省中垒置北军中候监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
卷二 第 5b 页 WYG0333-0034d.png
 五营五也特其前后制度不能无损益耳
十一月令郡国举孝弟(以本/纪修)十二月初置廷尉平四人
(本/纪)省汶山郡并蜀郡(以本纪荀/悦汉纪修)
 解题曰蜀郡宋成都嘉定崇庆三府彭卬隆雅茂黎
 威巂翼静恭当悉十三州永康石泉二军之地
侍郎郑吉破车师因田其地(以通/鉴修)
汉孝宣皇帝地节四年春二月封外祖母为博平君故
酂侯萧何曾孙建世为侯(以本/纪修)诏民有大父母父母丧
卷二 第 6a 页 WYG0333-0035a.png
者勿繇事(荀悦/汉纪)夏五月山阳济阴雨雹如鸡子(荀悦/汉纪)
子匿父妻匿夫孙匿大父母勿坐(以本/纪修)
 解题曰诏曰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虽有患祸
 蒙死而存之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岂能违之哉
 自今子有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
 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
 闻陈瓘曰宣帝之政及于风俗方见于此
霍云霍山免秋七月云山等遂与霍禹禹母宣城侯夫
卷二 第 6b 页 WYG0333-0035b.png
人显等谋反丙申云山禹皆伏诛夷三族八月己酉废
皇后霍氏九月封告反者五人为列侯(以纪传通鉴邵/雍皇极经世修)
 解题曰霍禹为大司马称病禹故长史任宣候问禹
 曰我何病县官非我将军不得至是今将军坟墓未
 乾尽外我家反任许史夺我印绶令人不省死宣曰
 大将军时何可复行持国权柄杀生在手中廷尉李
 种王平左冯翊贾胜胡及少府徐仁皆坐逆将军意
 下狱死史乐成小家子得幸将军至九卿封侯百官
卷二 第 7a 页 WYG0333-0035c.png
 以下但事冯子都(即纪所谓冯/殷王子方等)视丞相亡如也今
 许史自天子骨肉贵正宜耳大司马欲用是怨恨不
 可禹默然数日起视事山阳太守张敞上封事曰乃
 者大将军决大计安宗庙定天下功亦不细矣夫周
 公七年耳而大将军二十岁海内之命断于掌握方
 其隆盛时感动天地侵迫阴阳朝臣宜有明言曰陛
 下褒宠故大将军以报功德足矣辅臣颛政贵戚大
 盛君臣之分不明请罢霍氏三侯皆就第及卫将军
卷二 第 7b 页 WYG0333-0035d.png
 张安世宜赐几杖归休时存问召见以列侯为天子
 师明诏以恩不听群臣以义固争而后许天下必以
 陛下为不忘功德而朝臣为知礼霍氏世世无所患
 苦今朝廷不闻直声而令明诏自亲其文非策之得
 也今两侯已出人情不相远以臣心度之大司马及
 其枝属必有畏惧之心夫近臣自危非完计也臣敞
 愿于广朝白发其端直守远郡其路无由陛下省察
 上善其计然不徵也馀见通鉴(敞与魏相萧望之皆/不得志于光者也光)
卷二 第 8a 页 WYG0333-0036a.png
 (薨之后三人上疏言霍氏俱援季氏专权为證然相/望之所言若未能尽除私意唯张敞辞正气平又善)
 (处事惜/不用也)
杜延年免(以通鉴/列传修)
 解题曰上以延年霍氏旧人欲退之魏相奏延年素
 贵用事官职多奸遣吏考案但得苑马多死官奴婢
 乏衣食坐免官削户二千馀见通鉴吕祖谦曰以相
 之贤犹不免于趍附惜哉
诏减盐贾郡国岁上系囚掠笞庾死者丞相御史课殿
卷二 第 8b 页 WYG0333-0036b.png
(以本纪朱/熹纲目修)十二月清河王年有罪废迁房陵国除(以/纪)
(传/修)
 解题曰清河故郡景帝为国今恩博冀三州大名府
 之地
以北海太守朱邑为大司农渤海太守龚遂为水衡都
(以百官/表修)
 解题曰班固序循吏汉兴之初反秦之敝与民休息
 凡事简易禁罔疏阔而相国萧曹以宽厚清静为天
卷二 第 9a 页 WYG0333-0036c.png
 下帅(颜师古曰/帅道也)民作画一之歌孝惠垂拱高后女主
 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民务稼穑衣食滋殖至于文
 景遂移风易俗是时循吏如河南守吴公蜀守文翁
 之属皆谨身帅先居以廉平不至于严而民从化孝
 武之世外攘四夷内改法度民用凋敝奸轨不禁时
 少能以化治称者唯江都相董仲舒内史公孙弘儿
 宽居官可纪三人皆儒者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
 术润饰吏事天子器之仲舒数谢病去弘宽至三公
卷二 第 9b 页 WYG0333-0036d.png
 孝昭幼冲霍光秉政承奢侈师旅之后海内虚耗光
 因循守职无所改作至于始元元凤之间匈奴乡化
 百姓益富举贤良文学问民所疾苦于是罢酒𣙜而
 议盐铁矣及至孝宣繇仄陋而登至尊兴于闾阎知
 民事之艰难自霍光薨后始躬万几厉精为治五日
 一听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职而退及拜刺史守相辄
 亲见问观其所繇退而考察所行以质其言有名实
 不相应必知其所以然常称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
卷二 第 10a 页 WYG0333-0037a.png
 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
 惟良二千石乎以为太守吏民之本也数变易则下
 不安民知其将久不可欺罔乃服从其教化故二千
 石有治理效辄以玺书勉厉增秩赐金或爵至关内
 侯公卿阙选诸所表以次用之是故汉世良吏于是
 为盛称中兴焉(王通曰季扎日小雅其周之衰乎孰/谓季子知乐小雅乌乎衰其周之盛)
 (乎苏轼谓札之所谓衰者盖不睹乎文武成康之盛/也通之所谓盛者言文武之馀烈历数百年而未忘)
 (也班孟坚谓汉世良吏至孝宣而盛然则班固/之谓盛亦犹小雅为周之盛乎观者当有考焉)
卷二 第 10b 页 WYG0333-0037b.png
汉孝宣皇帝元康元年
 解题曰改元诛霍氏故也
春初为杜陵徙丞相将军列侯吏二千石訾百万者家
杜陵(以本/纪修)
 解题曰臣瓒曰杜陵在长安南五十里
三月凤凰集泰山陈留甘露降未央宫赦天下赐吏民
爵鳏寡孤独三老孝弟力田帛所振贷勿收(以本纪荀/悦汉纪修)
夏五月追尊悼考曰皇考戾夫人曰戾后立寝庙(以本/纪列)
卷二 第 11a 页 WYG0333-0037c.png
(传/修)
 解题曰有司言礼父为士子为天子祭以天子悼园
 宜称尊号曰皇考立庙因园为寝以时为享尊戾夫
 人曰戻后置园奉邑范祖禹曰宣帝于昭帝为孙则
 称其父为皇考可也然议者终不以为是者以其以
 小宗而合大宗之统也程颐曰为人后者谓其所后
 者为父母而谓其所生者为伯叔父母此天地之大
 义生人之大伦不可得而变易者也然所生之义至
卷二 第 11b 页 WYG0333-0037d.png
 尊至大虽当专意于正统岂得尽绝于私恩是以先
 王制礼既明大义降其服以正统绪然不以正统之
 亲疏而皆为齐衰不杖期以别之则两以明其至重
 而与诸伯叔父不同也宣帝称其所生为皇考乱伦
 失礼固已甚矣而后之议礼者又不能推所生之至
 恩以明尊崇之正礼乃欲奉以高官大国但如期亲
 尊属故事则亦非至当之论也然礼谓为人后者为其
 父母云者犹以父母称之何也曰既为人后则所生
卷二 第 12a 页 WYG0333-0038a.png
 之父母者今为伯叔父母矣然直曰伯叔父母则无
 以别于诸伯叔父母而见其为所生之父母故其立
 文不得不尔非谓既为人后而犹得以父母名其所
 生之父母也胡寅曰礼曰为人后者为其父母降不
 敢贰尊也孟子曰天之生物使之一本覆载之内非
 有二本之物也
复高皇帝功臣绛侯周勃等百三十六人家(以本纪荀/悦汉纪修)
 解题曰孟康曰诸复家皆世世无所与得传同产子
卷二 第 12b 页 WYG0333-0038b.png
 (通鉴考异按功臣表诏复家者皆云元康四年不容/尽误故载于四年今考汉纪书于元年当是元年即)
 (下此令访求至四年/事方竟耳今从汉纪)
秋八月诏举通文学者(以本/纪修)
 解题曰诏曰朕不明六艺郁于大道是以阴阳风雨
 未时其博举吏民厥身脩正通文学明于先王之术
 宣究其意者各二人中二千石各一人
赵广汉下廷尉要斩(以百官表/通鉴修)少府宋畴坐议凤凰贬
泗水王太传(以百官/表修)以谏大夫萧望之为平原太守复
卷二 第 13a 页 WYG0333-0038c.png
徵守少府(以列/传修)
 解题曰望之为平原太守雅意在本朝上疏曰陛下
 悉出谏官以补郡吏所谓忧其末而忘其本者也朝
 无争臣则不知过国无达士则不闻善愿陛下选明
 经术温故知新通于几微谋虑之士以为内臣与参
 政事乃徵入守少府馀见通鉴吕祖谦曰汲黯萧望
 之之不欲补外盖心在王室发于至诚非重内轻外
 之徒也
卷二 第 13b 页 WYG0333-0038d.png
东海太守尹翁归为右扶风(以百官/表修)
 解题曰翁归治东海明察郡中吏民贤不肖及奸邪
 罪名尽知之县县各有记籍自听其政有急名则少
 缓之吏民小解辄披籍县县收取黠吏豪民案致其
 罪高至于死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
 改行自新东海大治以高第入守右扶风治如在东
 海缓于小弱急于豪彊京师畏其威严扶风大治盗
 贼课当为三府最馀见通鉴陈瓘曰翁归贤于广汉
卷二 第 14a 页 WYG0333-0039a.png
 远矣
莎车叛卫候冯奉世矫发诸国兵破之以奉世为光禄
大夫(以通/鉴修)
汉孝宣皇帝元康二年春正月赦天下(本/纪)
 解题曰与士大夫厉精更始也
二月乙丑立倢伃王氏为皇后(朱熹/纲目)三月凤凰甘露降
集赐吏民爵鳏寡孤独高年帛(以本纪荀/悦汉纪修)夏五月诏二
千石察官属治狱不平者郡国疾疫者毋出今年租(朱/熹)
卷二 第 14b 页 WYG0333-0039b.png
(纲/目)诏更名询(以本/纪修)匈奴扰车师田者帝欲击之魏相諌
诏卫司马郑吉屯渠犁(以列/传修)
 解题曰魏相上书谏愿陛下与平昌侯乐昌侯平恩
 侯及有识者详议乃可上从相言乃止馀见通鉴平
 恩侯等许伯王元故王武也彼岂足以计天下事而
 相固推之此其所以称上意欤
萧望之为左冯翊(以列/传修)
汉孝宣皇帝元康三年春神雀集泰山赐诸侯王将军
卷二 第 15a 页 WYG0333-0039c.png
列侯二千石金郎从官帛有差吏民爵鳏寡孤独高年
(以荀悦/汉纪修)三月封故昌邑王贺为海昏侯(以木/纪修)以旧恩
封丙吉等为列侯(以通/鉴修)夏六月立子钦为淮阳王(以本/纪修)
 解题曰张倢伃所生之子也淮阳宋淮宁开封应天
 三府拱亳二州之地
疏广疏受请老赐金遣归(以朱熹/纲目修)
 解题曰唐仲友曰人论二疏但以为知足不知广以
 正论内忤许伯外咈丞相意上以此器重遂为二人
卷二 第 15b 页 WYG0333-0039d.png
 所忌不去祸必及兼在位五岁知元帝资质非能保
 全师傅者故断然去之不然纵不为许史所害终亦
 必如萧望之不殖产亦所以避祸也事见通鉴
颍川太守黄霸为京兆尹寻罢归故官(朱熹/纲目)
 解题曰先是赵广汉为颍川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
 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雠及
 韩延寿徙颍川欲改更之教以礼让乃历召郡中长
 老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长老皆以为便因
卷二 第 16a 页 WYG0333-0040a.png
 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
 用其教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黄霸代延寿居颍川因
 其迹而大治事见通鉴陈瓘曰延寿改广汉之治黄
 霸因延寿之政而颍川皆治因革当也
汉孝宣皇帝元康四年春正月诏年八十以上非诬告
杀伤人勿坐(以本纪刑/法志修)
 解题曰诏曰朕惟耆老之人发齿堕落血气衰微亦
 亡暴虐之心今或罹文法拘执囹圄不终天命朕甚
卷二 第 16b 页 WYG0333-0040b.png
 怜之自今以后诸年八十以上非诬告杀伤人他皆
 勿坐
遣太中大夫彊等循行天下(以本/纪修)秋八月富平敬侯张
安世薨(以本/纪修)遣光禄大夫义渠安国行边兵(以列传朱/熹纲目修)
比年丰榖石五钱(本/纪)
 解题曰金城湟中(今邈/川地)榖斛八钱籴三百万斛羌不
 敢动正此时也特边郡价直差贵耳
汉孝宣皇帝神爵元年
卷二 第 17a 页 WYG0333-0040c.png
 解题曰应劭曰前年神雀集长乐宫故改元
春正月帝幸甘泉郊泰畤三月幸河东祠后土改元(以/本)
(纪/修)
 解题曰宣帝即位大将军辅政上共已南面非宗庙
 之祠不出十二年乃下诏曰盖闻天子尊事天地修
 祀山川古今通礼也间者上帝之祠阙而不亲十有
 馀年朕甚惧焉朕饬躬斋戒亲奉祀为百姓蒙嘉气
 获丰年焉明年正月上始幸甘泉郊见泰畤数有美
卷二 第 17b 页 WYG0333-0040d.png
 祥修武帝故事盛车服敬斋祠之礼颇作诗歌诏曰
 朕承宗庙战战栗栗惟万事统未烛厥理乃元康四
 年嘉榖玄稷(服虔日/黑粟也)神爵仍集金芝九茎产于函德
 殿铜池中(颜师古曰承霤/也以铜为之)九真获奇兽南郡获白虎
 威凤为宝(晋灼曰奇兽驹形麟色牛角/仁而爱人威凤有威仪者)朕之不明震
 于珍物(颜师古曰获珍/物而心感动也)饬躬斋精祈为百姓东济大
 河天气清静神鱼舞河幸万岁宫神爵翔集(晋灼曰/汾阴有)
 (万岁/宫)朕之不德惧不能任其以五年为神爵元年宣
卷二 第 18a 页 WYG0333-0041a.png
 帝赦令为符而下者居多何其甚似乎武帝也
赐吏民爵鳏寡孤独高年帛(本/纪)诏祠江海雒水(以郊祀/志修)
諌大夫王吉上书不用谢病归(以列/传修)
 解题曰吉疏言明衣服贵贱之章论男女阴阳之序
 选贤而除任子之令厚赏以减外戚之权减乐府省
 尚方此皆宣帝之阙政而三代之先务也宣帝治不
 本于王道则其迂阔之也宜哉事见通鉴
西羌反发三辅中都官徒弛刑及佽飞射士羽林孤儿
卷二 第 18b 页 WYG0333-0041b.png
胡越骑郡国材官骑士诣金城(以本/纪修)
 解题曰颜师古曰中都官京师诸官府也汉仪注长
 安诸官狱三十六所李奇曰弛废也谓若今徒解钳
 赭衣置任输作也臣瓒曰秦左弋官武帝改曰佽飞
 官有令丞在上林苑中结缯缴弋凫雁以供祀宗庙
 服虔曰周时度江越人在船下负船将覆之佽飞入
 水杀之颜师古曰取古勇力以名官熊渠之类是也
 亦因取其便利轻疾若飞也应劭曰天有羽林大将
卷二 第 19a 页 WYG0333-0041c.png
 军之星林喻若林木之盛羽羽翼鸷击之意故以名
 武官如淳曰百官表取从军死事者之子养羽林官
 教以五兵少壮令从军汉仪注羽林从官七百人颜
 师古曰胡越骑之在三辅者也事见通鉴羽林至是
 始出征
夏四月遣后将军赵充国击西羌六月有星孛于东方
以侍中许延寿酒泉太守辛武贤为将军与充国等并
(以纪/传修)秋大旱(五行/志)诏军旅暴露令诸侯王列侯毋朝
卷二 第 19b 页 WYG0333-0041d.png
二年(以本/纪修)以前将军韩增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
(以百官表/列传修)赵充国奏罢骑兵留万人屯田(以列/传修)
 解题曰充国上屯田奏谓羌虏易以计破难用兵碎
 也愿罢骑兵留弛刑应募及淮阳汝南步兵与吏士
 私从者合凡万二百八十一人分屯要害处缮乡亭
 浚沟渠治湟狭以西道桥令可至鲜水田事出赋人
 二十亩四月草生发郡骑及属国胡骑伉健各千倅
 马十二就草为田者游兵以充入金城郡益积蓄省
卷二 第 20a 页 WYG0333-0042a.png
 大费上报孰计其便复奏充国上状条不出兵留田
 便宜十二事因田致榖一也排折羌虏令不得归肥
 饶之地以成相畔之渐二也居民得并田作三也罢
 骑兵以省大费四也至春省甲士卒循河隍漕榖至
 临羌以示羌虏五也以暇时下所伐木缮治邮亭六
 也兵不出令虏窜于风寒之地离霜露疾疫瘃堕之
 患七也亡经阻远追死伤之害八也内不损威武之
 重外不令虏得乘间之执九也亡惊动河南大开小
卷二 第 20b 页 WYG0333-0042b.png
 开十也治道桥至鲜水以制西域十一也大费既省
 繇役豫息十二也留屯田得十二便出兵失十二利
 上复赐报孰计充国奏曰先零精兵不过七八千人
 失地远客分散饥冻虏破坏远在来春骑兵虽罢虏
 见万人留田从今尽二月虏马羸瘦必不敢捐其妻
 子于它种中远涉河山而来为寇又见屯田之士精
 兵万人终不敢复将其累重还归故地不战而自破
 之策也馀见通鉴曾巩曰始观充国策先零匈奴情
卷二 第 21a 页 WYG0333-0042c.png
 伪何其明也又观遣雕库行羌中告谕沮辛武贤先
 攻罕开守便宜不出师画屯田十二利专务以恩信
 积榖招降羌以谓此以义用与逞诈诡疲人于一战
 者绝矣末观其语诸校曰诸君皆便文自营非为公
 家忠计也语中郎曰是何言之不忠也吾固以死守
 之语浩星赐曰吾老矣岂嫌伐一时事以欺明主哉
 兵执国之大事当为后法老臣不以馀命明言兵之
 利害卒死谁当复言之者呜呼使有位之君子用心
卷二 第 21b 页 WYG0333-0042d.png
 皆如充国之不为隐则天下岂有不治者哉(充国奏/疏乃兵)
 (家计策其实不在于屯田也先零罕开类皆乌合执/不能久充国故欲以计挫之其曰兵难踰度愿至金)
 (城图上方略又曰兵当以全取胜是几也宣帝及在/庭诸公未有能知之者充国往复议论不过粮草多)
 (少尔几务不露也羌人见其调度异于寻常故输诚/而退充国寻亦凯还在边自冬涉夏未尝收粒粟不)
 (然五月榖将熟讵肯留以资敌耶充国之荅浩星赐/曰兵执国之大事当为后法正是宣帝盖始悟其几)
 (矣/)
魏相条汉兴故事诏书采表易阴阳月令奏之(以列/传修)
汉孝宣皇帝神爵二年春正月凤凰集祋祤得宝璧玉
卷二 第 22a 页 WYG0333-0043a.png
器起步寿宫(以郊祀志史/记大事纪修)
 解题曰祋祤冯翊县也
二月赦天下(以本/纪修)夏五月西羌降秋斩其大豪杨玉首
初置金城属国(以本/纪修)匈奴虚闾权渠单于死颛渠阏氏
废其子稽侯㹪而立右贤王为握衍朐鞮单于(以列传/通鉴目)
(录/修)匈奴日逐王先贤掸来降遣郑吉迎之吉都护西域
(以纪/传修)九月杀司隶校尉盖宽饶(以本/纪修)
 解题曰陈瓘曰宣帝杀赵盖韩杨皆过而宽饶尤为
卷二 第 22b 页 WYG0333-0043b.png
 可惜宽饶直箴宣帝用刑法任中书之失使用其言
 治效当何如也事见通鉴
匈奴单于遣名王奉献贺正月(本/纪)
汉孝宣皇帝神爵三年春起乐游苑(本/纪)
 解题曰三辅黄图云在杜陵西北关中记云宣帝立
 庙于曲池之北号乐游
三月丙午高平宪侯魏相薨(以纪/传修)
 解题曰张栻曰魏相所存不得为正观其有许史之
卷二 第 23a 页 WYG0333-0043c.png
 累则可见矣夫欲其说之行而假许史以为重此诡
 御获禽之心君子不道也然其为相四方有异闻逆
 贼灾变辄奏言之其谏伐匈奴书有曰今年子弟杀
 父兄妻杀夫凡二百二十人臣愚以为此非小变也
 此他人不知为忧者而相独忧之亦槩乎有闻矣惜
 其进之不以正牵制徇从之意多而感格正救之风
 鲜耳
四月戊戌丙吉为丞相(以百官表/纪传修)秋七月甲子大鸿胪
卷二 第 23b 页 WYG0333-0043d.png
萧望之为御史大夫(以百官表/列传修)八月益小吏俸(以朱熹/纲目修)
以东郡太守韩延寿为左冯翊(以百官表/列传修)
汉孝宣皇帝神爵四年春二月赦天下(以本纪荀/悦汉纪修)
 解题曰为嘉瑞而下也
夏四月秩颍川太守黄霸中二千石赐爵关内侯赐颍
川孝弟民三老力田爵及帛(以纪/传修)令内郡国举贤良(以/荀)
(悦汉/纪修)冬十月凤凰集杜陵十一月杀河南太守严延年
(以纪/传修)
卷二 第 24a 页 WYG0333-0044a.png
 解题曰延年坐怨望诽谤死刑滥甚矣然所谓是杀
 人多矣宁无及此乎事见通鉴
十二月凤凰集上林(以本纪郊/祀志修)匈奴稽侯㹪立为呼韩
邪单于握衍朐鞮单于自杀左大且渠立日逐王胥薄
堂为屠耆单于(以列/传修)
(甲/午)汉孝宣皇帝五凤元年
 解题曰应劭曰先者凤凰五至因以改元
春正月帝幸甘泉郊泰畤(以本/纪修)皇太子冠皇太后赐丞
卷二 第 24b 页 WYG0333-0044b.png
相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帛又赐列侯嗣子爵五大
夫男子为父后者爵一级夏赦徒作杜陵者(本/纪)秋匈奴
呼揭王右奥鞬王乌藉都尉并立为单于屠耆单于败
走之(以列/传修)冬十二月乙酉朔日有食之(本/纪)杀韩延寿(以/纪)
(传/修)
 解题曰陈瓘曰宣帝为魏相杀广汉为萧望之杀延
 寿岂不知韩赵为可惜哉盖其操术以谓尊信大臣
 明辨上下不得不然耳事见通鉴
卷二 第 25a 页 WYG0333-0044c.png
汉孝宣皇帝五凤二年春正月帝幸雍祠五畤(以本/纪修)
四月己丑龙雒定侯韩增薨五月将军许延寿为大司
马车骑将军(以纪传/通鉴修)
 解题曰自是以后司马将军之任外戚蹑居之矣
秋八月诏民嫁娶郡国勿禁酒食(以本/纪修)左迁萧望之太
子太傅以太子太傅黄霸为御史大夫(以列/传修)匈奴呼韩
邪单于败屠耆单于杀之呼韩邪兄左贤王屠吾斯立
为郅支骨都侯单于(以列/传修)十二月免平通侯杨恽为庶
卷二 第 25b 页 WYG0333-0044d.png
(朱熹/纲目)
汉孝宣皇帝五凤三年春正月癸卯博平定侯丙吉薨
二月黄霸为丞相封建成侯(以本纪百/官表修)三月帝幸河东
祠后土(以本/纪修)诏减天下口钱赦殊死以下(以本/纪修)遣諌大
夫王褒求金马碧鸡之神(以荀悦/汉纪修)
 解题曰通鉴以褒传有宣帝时脩武帝故事之语故
 载于神爵元年幸甘泉之后按本传神爵五凤之间
 数有嘉应上颇作歌诗欲兴协律之事知音善鼓雅
卷二 第 26a 页 WYG0333-0045a.png
 琴者皆召见待诏于是益州刺史王褒欲宣风化于
 众庶使褒作中和乐职宣布诗选好事者令依鹿鸣
 之声习而歌之久之歌太学下转而上闻褒自奏褒
 有轶材上乃徵褒诏褒为圣主得贤臣颂令褒与张
 子侨等并待诏顷之擢为谏大夫太子体不安苦忽
 忽善忘使褒等皆之东宫虞侍太子后方士言益州
 有金马碧鸡之宝可祭祀致也帝使褒往祀焉道病
 死则非神爵年间事明矣元后传五凤中太子所幸
卷二 第 26b 页 WYG0333-0045b.png
 司马良娣死太子悲恚发病不乐宣帝令皇后择后
 宫家人子可以虞侍太子者送王政君太子宫以此
 尤知非神爵年间事今从荀悦汉纪载之于此(如淳/曰金)
 (形似马碧形似鸡后汉青蚙县禺/同山有碧鸡金马光景时时出见)
张敞请远方士(以郊祀/志修)
 解题曰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诏遣王褒求之
 刘更生献淮南枕中鸿宝苑秘方令尚方铸作京兆
 尹张敞上疏諌后尚方待诏皆罢敞阅一年即免故
卷二 第 27a 页 WYG0333-0045c.png
 书于遣褒之后
置西河北地属国以处匈奴降者(本/纪)
汉孝宣皇帝五凤四年春正月广陵王胥伏诛(以本纪/通鉴目)
(录/修)
 解题曰广陵故江都国武帝元狩三年更名今扬真
 泰三州高邮府之地
匈奴呼韩邪单于称臣遣弟谷蠡王入侍减戍卒什二
(以本/纪修)大司农中丞耿寿昌奏籴三辅近郡榖省漕运边
卷二 第 27b 页 WYG0333-0045d.png
郡设常平仓赐爵关内侯(以本纪食/货志修)夏四月辛丑朔日
有食之(以五行/志修)遣丞相御史掾循行天下(以本/纪修)杀杨恽
(以列/传修)
 解题曰举冤狱之使方出而恽遽当不道之诛于定
 国时为廷尉民自以不冤观其奏恽妖言大逆不道
 是民不冤而士大夫固冤甚也惜哉事见通鉴
匈奴郅支单于破呼韩邪单于都单于庭(以朱熹/纲目修)
汉孝宣皇帝甘露元年
卷二 第 28a 页 WYG0333-0046a.png
 解题曰宋庠纪年通谱元年诏甘露降集京师四年
 诏凤凰甘露五凤三年祠后土甘露降神爵集至此
 改元以协瑞
春正月帝幸甘泉郊泰畤(以本/纪修)皇太子奭见上所用多
文法吏言宜用儒生帝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
杂之柰何纯任德教用周政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以/本)
(纪/修)
 解题曰张栻曰王者之政皆无所为而为之霸者则
卷二 第 28b 页 WYG0333-0046b.png
 莫非有为而然也无所为者天理义之公也有所为
 者人欲利之私也汉自高祖取天下固非若汤武吊
 民伐罪之心其立国规模大抵皆因秦旧而无复三
 代封建井田公天下之心其合于王道者如约法三
 章为义帝发丧要亦未免有假之之意其实不孚也
 则其杂霸固有自来惟文帝天资为近之然亦杂于
 黄老刑名考其设施动皆有术但其资美而术高耳
 至于宣帝则又霸之下者西京之亡自宣帝始盖文
卷二 第 29a 页 WYG0333-0046c.png
 景养民之意至是消靡尽矣且帝岂真知所谓德教
 者哉王者之政本乎天理建立人纪施于万事仁立
 义行而无偏弊不举之处此古人之所以制治保邦
 而垂裕乎无疆者后世未尝真知王道顾曰儒生之
 说迂阔而难行盖亦未之思矣吕祖谦曰宣帝自以
 为能知制度所在殊不知汉家大制度自高惠文景
 萧曹绛灌养成大规模所谓其政闷闷者帝固未之识
 也馀见通鉴
卷二 第 29b 页 WYG0333-0046d.png
以关内侯韦玄成为淮阳中尉(以列传/通鉴修)
 解题曰丞相扶阳侯贤病笃子弘以事系狱宗家矫
 贤令以玄成为后玄成深知非贤雅意即阳狂不应
 召大鸿胪奏状章下丞相御史案验丞相御史以玄
 成实不病劾之引拜玄成不得已受爵帝高其节淮
 阳王明察好法母张倢伃尤幸上有意欲用代太子
 然用太子起于细微又蚤失母故不忍也久之上以
 玄成阳狂让侯兄乃召拜玄成为淮阳中尉欲感谕
卷二 第 30a 页 WYG0333-0047a.png
 王辅以推让之道太子由是遂安陈瓘曰是将以绝
 宪王觊觎之念消患于未萌其事岂细哉
匈奴呼韩邪单于遣子右贤王入侍(朱熹/纲目)二月丁巳乐
成敬侯许延寿薨(以本/纪修)夏四月黄龙见新丰(本/纪)建章未
央长乐宫钟簴铜人皆生毛(郊祀/志)丙申太上皇庙火甲
辰孝文庙火上素服五日(本/纪)冬匈奴呼韩邪单于遣弟
左贤王朝贺(以本/纪修)乌孙王死遣使立大小昆弥(以列/传修)
汉孝宣皇帝甘露二年春正月立子嚣为定陶王(以荀/悦汉)
卷二 第 30b 页 WYG0333-0047b.png
(纪/修)
 解题曰定陶故梁国景帝中六年别为济阴国
赦天下减民算三十(以本/纪修)
 解题曰颜师古曰算减钱三十也
朱崖郡反夏四月遣兵击之(朱熹/纲目)
 解题曰贾捐之谓自武帝立儋耳朱崖郡二十馀年
 间凡六反叛甘露元年九县反发兵击定之盖去年
 又反今年始遣护军都尉禄将兵击之耳初元捐之
卷二 第 31a 页 WYG0333-0047c.png
 建罢朱崖之议于定国以为前日兴兵击之连年护
 军都尉校尉及丞凡十一人还者二人卒及转输死
 者万人以上费用三万万馀两尚未能尽降正谓是
 役也
五月己丑于定国为御史大夫(以百官表/列传修)秋九月立子
宇为东平王(以本/纪修)
 解题曰东平故梁国景帝中六年别为济东国武帝
 元鼎元年为大河郡至是为东平国宋东平袭庆二
卷二 第 31b 页 WYG0333-0047d.png
 府沂济二州之地
十二月帝幸萯阳宫属玉观(以本/纪修)
 解题曰应劭曰宫在鄠秦文王所起(李斐曰/萯音倍)服虔曰
 观在扶风(晋灼曰属玉水鸟/似鵁鶄以名观也)
营平壮武侯赵充国卒(以通/鉴修)
汉孝宣皇帝甘露三年春正月帝幸甘泉郊泰畤匈奴
呼韩邪单于来朝位诸侯王上称藩臣而不名赐玺绶
冠带衣裳车马金缯置酒建章宫二月罢归保幕南光
卷二 第 32a 页 WYG0333-0048a.png
禄城郅支单于遁(以本/纪修)图画功臣于麒麟阁(通鉴/目录)
 解题曰颜师古曰汉宫阁疏麒麟阁萧何造
凤凰集新蔡赐汝南太守新蔡长吏三老孝弟力田鳏
寡孤独帛有差民爵二级毋出今年租(以本/纪修)三月己丑
建成安侯黄霸薨(以本纪/列传修)
 解题曰乐陵侯史高以外属旧恩侍中贵重霸荐高
 可太尉天子使尚书召问霸太尉官罢久矣丞相兼
 之所以偃武兴文也如国家不虞边境有事左右之
卷二 第 32b 页 WYG0333-0048b.png
 臣皆将率也夫宣明教化通达幽隐使狱无冤刑邑
 无盗贼君之职也将相之官朕之任焉侍中乐陵侯
 高帷幄近臣朕之所自亲君何越职而举之尚书令
 受丞相对霸免冠谢罪数日乃决自是后不敢复有
 所请霸死后乐陵侯高竟为大司马吕祖谦曰当丙
 魏为相帝已亲细务权已在外戚特其望重尚可掩
 覆故君道尚未见其失及黄霸为相帝待之亡如也
 夫国有重臣故内则奸雄畏惮而不敢发外则夷狄
卷二 第 33a 页 WYG0333-0048c.png
 震慑而不敢叛朝廷所以有此重臣者皆由人主虚心
 屈己养成其德望今帝之待霸乃如此此自贼其根本
 也汉自高惠以来宽大淳厚养成治体至宣帝信赏必
 罚综核名实至于百工技巧咸精其能譬如元气不实
 而尽发于外其死可立而待矣班固谓宣帝功光祖宗
 不知宣帝之治正与汉家相悖固岂足以语此
五月甲午于定国为丞相封西平侯(以百官表/纪传修)诏诸儒
讲五经同异于石渠阁帝亲称制临决立梁邱易大小
卷二 第 33b 页 WYG0333-0048d.png
夏侯尚书榖梁春秋博士(以纪/传修)
 解题曰时论易则施雠梁丘临论书则欧阳地馀林
 尊周堪张山拊假仓论诗则韦玄成张长安薛广德
 论礼则戴圣闻人通汉春秋公羊则严彭祖申挽
 推宋显许广榖梁则尹更始刘向周庆丁姓王亥太
 傅萧望之等平奏其议于是颛门之风自是益长至
 后汉而甚矣艺文志载尚书议奏四十二篇礼议奏
 三十八篇春秋议奏三十九篇论语议奏十八篇五
卷二 第 34a 页 WYG0333-0049a.png
 经杂议十八篇颜师古曰三辅故事石渠阁在未央
 殿北以藏秘书
冬乌孙公主来归(以通/鉴修)皇孙骜生(通/鉴)
汉孝宣皇帝甘露四年夏广川王海阳有罪迁房陵国
(以本纪/列传修)冬十月未央宫宣室阁灾(以本/纪修)徙定陶王嚣
为楚王(以列/传修)匈奴呼韩邪郅支单于俱遣使朝献(以通/鉴修)
汉孝宣皇帝黄龙元年
 解题曰颜师古曰此年二月黄龙见广汉郡故改元
卷二 第 34b 页 WYG0333-0049b.png
春正月帝幸甘泉郊泰畤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二月
归国(以本/纪修)郅支单于徙都坚昆(以列/传修)
 解题曰按匈奴传坚昆东去单于庭七千里西去车
 师五千里唐贾眈四夷述坚昆即戛点斯地
诏诸请诏省卒徒自给者皆止御史察计簿疑非实者
按之(以本/纪修)
 解题曰应劭曰时有请云诏使出者省卒徒以其直
 自给不复取廪假虽有进入于官非旧章也故绝之
卷二 第 35a 页 WYG0333-0049c.png
 张晏曰先是武帝以用度不足宜有以益官者或奉
 使求不受奉禄自省其徒众以取其廪者或自给于
 是奸吏缘以为利所得多于本禄故绝之
三月有星孛于王良阁道入紫微宫帝寝疾以侍中乐
陵侯史高为大司马车骑将军萧望之为前将军光禄
勋太子少傅周堪为光禄大夫受遗诏辅政领尚书事
(以本/纪修)
 解题曰踵武帝故事也宣帝不信儒学宜于经生学
卷二 第 35b 页 WYG0333-0049d.png
 士落落不合然以望之经明持重材任宰相又使之
 与周堪傅相太子临终选大臣可属者遂付以受遗
 不可谓无所见者夫何平时所信之史高乃居其首
 卒使之表里恭显以危正人诒厥孙谋以燕翼子宣
 帝岂能知之耶事见通鉴
冬十二月甲戌帝崩于未央宫癸巳太子即皇帝位谒
高庙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以本/纪修)
 解题曰太皇太后上官皇后也按上官皇后传虽云
卷二 第 36a 页 WYG0333-0050a.png
 皇太后废王贺立孝宣皇帝宣帝即位为太皇太后
 而本纪不书也至宣帝崩癸巳太子即位乃书之所
 以元平元年归长乐宫五凤元年赐列侯嗣子爵止
 书曰皇太后不曰太皇太后通鉴既本外戚传于元
 平元年书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又据本纪于黄龙
 元年书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似为重复今止于黄
 龙元年书之
 
卷二 第 36b 页 WYG0333-0050b.png
 
 
 
 
 
 
 
 大事记续编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