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全晋文 卷一百十九 (自动笺注)
卷一百十九
桓玄
公元403年
字敬道小名灵宝
第六子,袭爵南郡孝武末拜太子洗马出补义兴太守弃官归,安帝以为都督交广二州建威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不行,寻为江州刺史,加都督荆州四郡,进後将军都督荆襄秦梁益宁八州、及扬州八郡江荆二州刺史元兴初举兵犯顺,自加总百揆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丞相录尚书事、扬州,领徐州刺史,复让丞相自署太尉封楚王,加九锡,以元兴二年受禅改元永始义兵起,伏诛有周易系辞注二卷,集二十卷
凤赋
  伊口品之自口,亦在类而有别,惟羽族之殊诞,独鸾皇称杰,邈区宇以超栖,抚朝阳丹穴,备六德成辉奋藻翰之郁烈,集昆峰敛翼,翔青冥以遐越。
(艺文类聚九十,初学记三十。)
鹤赋
  惟兹禽之受命,谅诞生悠邈,擢高距以自抗,延颈以轩瞩,分玄以发藻通太其如玉,纵眇扬于云裔,岂四海之难局,练妙气以遒化,孰百年之易促,税云驾三山,升鸾皇昆岳
(艺文类聚九十)
鹦鹉赋
  有遐方令鸟,超羽族拔萃,翔清旷辽朗,栖高松幽蔚,罗万里以作贡,婴樊绁以勤瘁红腹足,玄颔翠顶,革好音迁善,效言语自骋,翦羽翮应用,充戏玩轩屏
(艺文类聚九十一)
  眷俦侣而情殷。
(文选·颜延之王太常诗注)
沙汰众僧教
  夫神道茫昧圣人所不言,然惟其制作所弘,如将可见
佛所贵无为,殷勤在于绝欲,而比者陵迟遂失斯道,京师竞其奢淫荣观纷于朝市天府以之倾匮名器为之秽黩避役锺于百里逋逃盈于寺庙乃至一县数千,猥成屯落邑聚游食之群,境积不羁之众,其所以伤治害政,尘滓佛教,固已彼此俱弊,实污风轨矣。
便可严下在此诸沙门,有能伸述经诰,畅说义理者,或禁行整,奉戒无亏,恒为阿练若者,或山居养志不营流俗者,皆足以宣寄大化,亦所以示物以道,弘训作范,幸兼内外,其有违于此者,皆悉罢道。
(高僧传六、出三藏记集十五作悉皆罢遣
)所在领其户籍,严为之制,速申下之,井列上也。
庐山道德所居不在搜简之例。
(宏明集十二)
上疏理谤
  臣闻周公大圣四国流言乐毅王佐而被谤骑劫,巷伯有豺兽之慨,苏公飘风之刺,恶直丑正,何代无之
先臣蒙国殊遇姻娅皇极,常欲以报德投袂乘机西平巴蜀北清伊洛,使窃号之寇系颈北阙园陵复,大耻载雪饮马灞氵,悬旌赵魏勤王之师,功非一捷。
太和之末皇基潜移之惧,遂乃顺天人,翼登圣朝明离既朗,四凶兼澄。
向使此功不建,此事不成宗庙之事岂可孰念!
太甲虽迷,商祚无忧昌邑虽昏,弊无三孽,因兹而言,晋室之机危于殷汉,先臣功高伊霍矣。
负重既往,蒙谤清时圣世明王黜陟之道,不闻废忽显明之功,探射冥冥之心,启嫌谤之涂,开邪枉之路者也。
先臣勤王艰难之劳,匡复克平之勋,朝廷若其遗之,臣亦不复计也。
至于先帝龙飞九五陛下所以继明南面请问谈者,谁之由邪?
谁之德邪?
岂惟晋室永安祖宗血食,于陛下一门,实奇功也。
  自顷权门日盛,丑政实繁,咸称述时旨,互相扇附,以臣之兄弟皆晋之罪人,臣等复何理可以苟存圣世
何颜可以尸飨封禄
陛下忘先大造之功,信贝锦萋菲之说,臣等自当奉还三封受戮市朝然後下从先臣,归先帝玄宫耳。
陛下述遵先旨,追录旧勋,窃望少垂恺悌覆盖之恩。
(晋书·桓玄传)
元显
  案扬州刺史元显凶暴之性,自幼加长,犯礼毁教,发蒙如备。
居丧一日之哀,衰絰宵征之服,弦觞于殷忧之时,穷色于罔极之日,劫略王国宝妓妾一朝空房,此基恶之始,骇愕视听者矣。
  相王有疾,情无悚惧幸灾檀命,扬州篡授,遂乃父子同录比肩连案,既专权重,多行险暴,恐相王知之,杜绝视听恶声无闻佞誉日至
万机之重,委之厮孽,国典朝政纷纭淆乱
讽旨尚书,使普敬录公录公之位,非尽敬之所。
自尊贵,遂悖朝礼
妖贼陵纵破军殄民之後,己为都督,亲则剌史,于宜降之日,辄加崇进
弱冠之年,古今莫比
宰相惩恶,以独解录,推祸委罚,归之有在,自古僭逆未有若斯甚者
  取妾之僭,殆同六礼,乃使尚书仆射为媒人,长史迎客嬖媵饕餮,贺同长秋所谓无君之心,触事而发。
八日观佛,略人子女至人家宿,唐突妇妾。
庆封迄今,甫见易室之饮;晋灵以来,忽有支解之刑,喜怒轻戮,人士割裂治城之暴,一睡而斩。
又以四岁孽子,兴东海之封
吴兴残暴之後,横复若斯之调。
妖贼之兴,实由此竖。
居丧极味,孙泰供其膳;在夜思游,亦孙泰延其驾。
承其势,得行威福,虽加诛戮所染既多。
加之以苦发乐属枉滥者众,驱逐徙拨,死叛殆尽
改号元兴,以为己瑞,莽之符命于斯尤著。
否极必亨,天盈其毒,不义不昵,势必崩丧取乱侮亡实在斯会。
三军文武愤踊即路
(魏书·岛夷桓玄传)
会稽王道子
  王神情朗悟,经史明彻风流之美,公私所寄,虽逼于同异嫌谤,才用不尽,然君子在朝弘益自多也。
时事艰难忽尔丧失,叹惧之深,岂但风流相悼而己。
崎岖九折风霜备经,虽赖明公神鉴,亦识会居之故也卒以寿终,殆无所哀,但情发去来,置之未易耳。
(晋书·王传,又御览二百十一引晋中兴书,三百八十引谢安别传。)
会稽王道子
  贼造近郊,以风不得进,以雨不致火,食尽故去耳,非力屈也。
国宝卒後,王恭不乘此威入统朝政足见其心非侮于明公也,而谓之非忠。
今之贵要腹心有时清望者谁乎?
岂可云无佳胜直是不能信之耳。
用理之人,然後可以信义相期,求利之徒,岂有所惜而更委信邪?
尔来一朝一夕遂成今日之祸矣。
阿衡之重,言何容易,求福则立至,干忤或致祸。
在朝君子岂不有怀,但惧害及身耳。
玄忝任在远,是以披写事实
(晋书·会稽王道子传)
与袁宜都论啸
  读卿歌赋序咏,音声皆有清味,然以啸为仿佛有限不足以幽旨,将未至耶?
夫契神之音,既不俟多赡而通其致,苟一足以究清和之极,阮公之言,不动苏门之听,而微啸一鼓玄默为之解颜若人之兴逸响惟深也哉
(艺文类聚十九,御览三百九十二。)
羊欣
公元前16年
  贤从情所信寄,暴疾而殒,祝予之叹,如何可言
(世说·伤逝羊孚年三十一卒,桓玄羊欣书云云,注引羊氏谱曰,从祖。)
殷仲堪
  今当入讨除佺期顿兵江口,若相与无贰可杀杨广若其不尔便当率军入江。
(魏书·桓玄传)
刘牢之
  今君战败则倾宗,战胜覆族以是安归乎?
孰若翻然改图,唯理是宅,保其富贵,全其勋业,则身与金石等固,名与天壤俱穷,孰与头足异处身名俱灭,为天下笑哉?
明者见于无形愚夫安于所耽,二者成败,惟君图之。
(艺文类聚二十五)
释慧远书劝罢道
  夫至道缅邈佛理幽深,岂是悠悠常徒能习求?
沙门去弃六亲之情,毁其形骸,口绝滋味被褐带索山栖枕石,永乖世务百代之中,庶或有一仿佛之间;今世道士,虽外毁仪容,而心过俗人所谓道俗之际,可谓学步邯郸匍匐而归。
先圣有言未知生,焉知死。
令一生之中,困苦形神,方求冥冥黄泉下福,皆是管见,未体大化迷而知反,去道不,可不三思
运不居人忽然将老,可复追哉!
聊赠至言,幸能纳之
(宏明集十一)
桓谦书论沙门致敬王者
  玄再拜顿首八日垂至,旧诸沙门不敬王者,何庾虽已论之,而并率所见,未是以理相屈也。
庾意在尊主,而理据未尽;何出于偏信,遂沦名体
夫佛之为化,虽诞以茫浩,推乎视听之外,然以敬为本,此处不异
所期者,殊非敬恭宜废也者,子同王侯三大,原其所重,皆在于资生通运岂独圣人在位而比称二仪哉?
将以天地大德曰生,通生理物,存于王者,故尊其神器,而礼实惟隆,岂是虚相崇重义存君御而已哉?
沙门所以生生,亦曰用于理命岂有受其德而遗其礼,沾其惠而废其敬哉
理所不容,亦情所不安,一代大事,宜共求其衷,想复相与尽之,比八日,令得详定也。
桓玄再拜顿首敬议。
(沙门不拜俗事一)
王谧书论沙门致敬王者
  沙门抗礼至尊正自是情所不安,一代大事,宜共论尽之
今与八座书,向已送都,今付此信,君是宜任此理者,迟闻德音
(沙门不拜俗事一)
释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既是所不了,于理又是所未谕,一代大事不可令其体不允,近与八座书,今以示君,君可述所以不敬意也。
便当行之事,一二令详遣,想君必有以其所疑耳。
领军大有任此意,近亦同游谢中,面共谘之,所据理殊未释所疑也。
令郭江州取君答,可旨付之。
(高僧传六,沙门不拜俗事一)
重与慧远
  知以方外遗形,故不贵为生之益,求宗不由顺化,故不重运通之资。
又云,内乖天属之重,而不违其孝,外阙奉主之恭,而不失其敬。
若如来言,理本无重,则无缘有致孝之情,事非资通,不应有致恭之义,君亲之情,许其未尽则情之所寄,何为绝之?
夫累著在于心滞,不由形敬,形敬盖是心之所用耳。
若乃在其本,而纵以形敬,此复所未之喻。
又云,佛教两弘,亦有处俗之教,或泽流天下道洽六亲,固以协赞皇极,而不虚沾其德矣。
佛教存行,各以事应,因缘有本,必至无差者也,如此,则为道者亦何能违之哉?
是故释迦之道,不能白净津梁,虽未获须陀故是同国人所蒙耳。
如来言,此自有道深德之功,固非今之所谓宜教者所可拟议也。
来示未能共求其理,便大致慨然故是未之喻也,想不惑留常之滞,而谬情理之用耳。
(沙门不拜俗事一)
刘迈
  北府人情云何
卿近见刘裕何所道?
(宋书·武帝纪上)
四皓
  四皓来仪汉廷孝惠以立,而惠帝柔弱吕后凶忌,此数公者,触彼埃尘欲以救弊二家之中,各有其党,夺彼与此,其雠必兴,不知匹夫之志,四公何以逃其患。
素履终吉,隐以保生者,其若是乎?
(晋书·殷仲堪传)
王谧
  来示云:沙门虽意深于敬,而不以形屈为礼。
难曰:沙门,岂皆略形存心忏悔礼拜,亦笃于事,爰暨之师,逮于上座,与世人揖跪,但为小异其制耳。
不能忘形于彼,何为忽仪于此
且师之为礼,以资悟为德,君道通生,则理宜在本,在三之义,岂非情理之极哉?
来示云:外国之君,莫不降礼,良以道在则贵,不以人为轻重也。
难曰:外国之君,非所宜喻,而佛教之兴,亦其旨可知岂不六夷骄强,非常所化,故大设灵奇,使其畏服,既畏服之,然後顺轨,此盖是大惧鬼神福报之事,岂是宗玄妙之道邪?
道在则贵,将异于雅音岂得被其法服便道其中
若以道在然後为贵,就如君言,圣人之道,道之极也,君臣,愈敦于礼,如此,则沙门不敬岂得以道在为贵哉?
  来示云,历年四百,历代有三,而弘之不异岂不独绝之化有日,用于陶渐清约之风,无害隆平者乎?
难曰:历代不革非所以为证也。
曩者,晋人略无奉佛,沙门徒众皆是诸胡,且王者与之不接,故可任方俗不为之检耳。
主上奉佛,亲接法事,事异于昔,何可不使其礼有准,日用清约有助于教,皆如君言,此盖是佛法之功,非沙门傲诞之所益也。
今笃以祗敬将无弥浓其助哉?
  来示云:功高者不赏,惠深者忘谢,虽复一拜一起,岂足答济通之恩?
难曰:夫理至无酬,诚如来旨,然情在罔极则故自从之,此圣人所以缘情制礼,而各通其寄也。
若以功深惠重,心略其谢,则释迦之德,为是邪?
为是浅邪?
若浅邪,不宜小道而乱大伦,若邪,岂得彼肃其恭,而此弛其敬哉
(沙门不拜俗事一)
重难王谧
  省示,犹复未释所疑,因来告,复粗有其难。
情敬之理,岂容有二?
皆是自内以及外耳
既入于有情之境,则不可得无也。
若如来言,王者同之造化未有谢惠于所禀,措感于理本,是为功玄理深,莫此之大也
则佛之为化,复何以过兹。
而来论云:津涂既殊,则义无降屈,宗致既同,则长幼成序,资通有系,则事与心应。
若理在己本,德深居极,岂得云津涂之异,而云降屈邪?
宗致为是,何邪?
若以学业宗致者,则学之所学,故是发其自然之性耳,苟自然有在,所由而禀,则自然之本,居可知矣。
资通之悟,更是发蓥其末耳,事与心应,何得在此而不在彼?
又云:周孔之化,救其甚弊,故尽于一生,而不开万劫之涂。
夫以神奇为化,则其教易行,异于督以仁义,尽于人事也。
是以黄巾妖惑之徒,皆赴者如云若此为实理,行之又易,圣人何缘所易实道,而为难行之末事哉?
不然也,亦以明矣。
将以化教殊俗,理在权济恢诞之谈,其趣可知,又云:君臣之敬,理尽名教
沙门不臣王侯,故敬与之废,何为其然??
敬之为理上纸言之详矣。
君臣之敬,皆是自然所生,理笃于情本,岂是名教之事邪?
前论已云,天地大德曰生。
生理物,存乎王者,苟所通在斯何得自然之所重哉。
又云:造道之伦,必资功行积行之所因,来世关键也,拟心宗极不可替其敬,虽俯仰累劫,而非谢惠之谓。
请复就来旨,而借以为难
如来以敬为行首,是敦敬之重也。
功行者,当计其为功之劳耳,何得直以珍仰释迦而云莫尚于此邪?
无所谢,达者所不惑,但理根深极,情敬不可得无耳,臣之敬君,岂谢惠者邪?
(沙门不拜俗事一)
三难王谧
  来难手笔甚佳,殊为斐然可以释疑处殊,是未至也,遂相攻难未见其已,今复料要,明在三之理,以辩对轻重,则敬否之理可知,想研微之功,必在苦愈析耳。
八日已及,今与右仆射书,便令施行敬事尊王之道,使天下莫不虽复佛道无以加其尊,岂不尽言邪?
事虽已行,无豫所论宜究也,想诸人或更有精析耳,可以仲文
  比获来示,并诸人所论,并未有以其所疑,就而为难,殆以流迁,今复重申前意,而委曲之,想足下有以白马之辔,知辩制之有耳。
佛教之所重,全以神为贵,是故师徒相宗莫二其伦。
凡神之明暗,各有本分,分之所资,禀之有本,师之为功,在于发悟譬犹荆璞莹拂之耳。
若质非美玉琢磨何益?
是为美恶存乎自然,深德在于资始,拂莹之功,实以末焉。
怀玉自中,又匠以成器,非君道,则无以申遂此生,而通其为道者也。
是为在三之重,而师为之末。
何以言之?
君道兼师,而师不兼君。
教以弘之,法以齐之,君之道也,岂不然乎?
岂可在理之轻,而夺宜尊之
三复其理,愈所疑骇制作之旨,将在彼而不在此,错而用之,其弊弥甚,想复领其趣而遗其事,得之濠上耳。
(沙门不拜俗事卷一)
南游衡山诗序
  岁次降娄夹锺之初,理楫将游于衡岭,涉湘千里林阜相属清川澄映之流,涯无纤埃之秽,途逾迈未见其极,穷日所经,莫非奇趣姑洗之旬,始暨于衡岳于是假足轻舆,宵言载驰,轩涂三百,山径彻通,或垂柯跨谷,侠献交荫,或曲溪如塞,已绝复楷或乘步长岭,邈眺遥旷,或憩舆素石,映濯水湄所以欣然奔悦,求路忘疲者,触事而至也。
仰赡翠标,邈尔天际,身凌太清,独交霞景周览既毕,顿策岩阿管弦并奏,清徵再响,思古永神,游气未言。
(初学记五)
龙山诗序
  故老相传大旱龙山,辄得雨
因时之旱,宵往畋之。
(渚宫旧事五)
王孝伯
公元398年
  隆安二年九月十七日前将军青兖二州刺史太原王孝伯薨。
  川岳降神,哲人是育。
既爽其灵,不贻其福。
天道茫昧,孰测倚伏
犬马反噬豺狼翘陆,岭摧高梧,林残故
人之云亡邦国丧牧。
于以诔之,爰旌芳郁。
(世说文学篇注引晋安帝纪)
入京矫诏
  义旗云集,罪在元显太傅已别有教,其解严息甲,以副义心
(晋书·桓玄传)
祯祥矫诏
  灵瑞之事,非所敢闻也;斯诚相国至德故事为之应,太平之化,于是乎始,六合同悦,情何可言
(晋书·桓玄传)
论赏刘裕将士
  刘裕以寡制众,屡摧妖锋,泛海究追,十殄其八,诸将力战,多被重创,自元帅以下至于将士,并宜论赏,以叙勋烈。
(宋书·武帝纪上)
许沙门不致礼诏
  门下佛法宏诞,所未能了,推其笃至之情,故宁与其敬耳。
今事既在己,苟所不了,宜尽谦光且当宁从其略,诸道人勿复使致礼也,便皆使知闻
(高僧传六,沙门不拜俗事二)
诏报卞嗣之袁恪之
  何缘尔,便宜奉诏
(沙门不拜俗事二)
又报
  置之使自已亦是兼爱九流,各遂其道也。
(沙门不拜俗事二)
又报
  自有内外兼弘者,何其于用前代理?
区区惜此,更非赞其道也。
(沙门不拜俗事二)
下书受禅
  夫三才相资天人所以成功理由一统贞夫所以司契帝王之兴,其源深矣。
自三五已降世代参差,虽所由或殊,其归一也。
朕皇考宣武王圣德高邈,诞启洪基景命攸归,理贯自昔
中间屯险,弗克负荷仰瞻宏业,殆若缀旒
藉否然之运,遇时来之会,用获除奸救溺拯拔人伦
晋氏以多难荐臻历数唯既,典章唐虞之准,述遵汉魏之则,用集天禄朕躬
惟德不敏辞不获命稽若令典,遂升坛燎于南郊受终文祖
思覃,愿与亿兆聿兹更始
(晋书·桓玄传)
下书封晋帝为王
  夫三恪作宾有自来矣,爰暨汉魏,咸建疆宇
晋氏钦若历数禅位朕躬,宜则是古训,授兹茅土
以南康之平固县奉晋帝为平固车旗正朔一如旧典
(晋书·桓玄传)
受禅天文
  晋帝钦若景运,敬顺明命,以命于玄。
天工人代帝王所以兴,匪君莫治,惟德司其元,故承天理物,必由一统,并圣不可以二君非贤不可以无主故世五帝鼎迁三代
爰暨汉魏,咸归勋烈。
晋自中叶仍世多故海西之乱,皇祚殆移,九代廓宁之功,升明黜陟之勋,微禹之德,左衽将及。
太元之末君子道消,积衅基乱,锺于隆安,祸延士庶,理绝人伦。
玄虽身在草泽,见弃时班,义情理感,胡能无慨!
投袂克清之劳,阿衡拨乱之绩,皆仰凭先德遗爱之利,玄何功焉!
属当理运之会,猥集乐推之数,以寡昧之身踵下武之重,膺革泰之始,托王公之上,诚仰藉洪基,德渐有由
夕惕祗怀,罔知攸厝。
君位不可以久虚,人神不可以乏飨,是用敢不奉以钦恭大礼,敬简良辰升坛受禅告类上帝,以永绥民望,式孚万邦,惟明灵是飨
(晋书·桓玄传)
桓谦
字敬祖,冲第二子,初以父功封宜阳县侯累迁辅国将军吴国内史,孙恩之乱出奔徵拜尚书元显引为骠骑谘议参军,转司马元兴初为西中郎将持节都督益宁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寻为尚书左仆射,领吏部,加中军将军改封宁都侯,拜尚书令,加散骑常侍,迁侍中卫将军开府录尚书事,桓玄篡位封新安王,领扬州刺史诛,依桓振败,奔姚兴遣入,为谯纵募兵东下刘道规破斩之。
奏止百僚拜陵
公元402年
  百僚拜陵,起于中兴,非晋旧典积习生常,遂为近法。
武皇帝诏,乃不使人主诸王拜陵岂惟百僚,谓宜遵奉
(宋书·礼志二,又通典五十二,安帝元兴元年左仆射桓谦奏)
桓玄书明沙门不应致敬王者
  中军将军尚书令宜阳开国侯桓谦惶恐死罪,奉诲使沙门致敬王者,何、庾虽论,意未究尽,此是大事,宜使允中实如雅论
佛法与老、孔殊趣礼教正乖,人以发肤为重,而彼髡削不疑出家弃亲不以色养为孝,土木形骸绝欲止竞,不期一生要福万劫,世之所贵,已皆落之,礼教所重,意悉绝之,资父事君,天属之至,犹离其亲爱岂得致礼万乘,势自应废,弥历三代,置其绝羁?
当以神明无方,示不以涯检视听之外,或别有理;今便使其致恭,恐应革者多,非惟拜起
王者奉法于敬,信其理而变其仪,复是情所未了即而容之,乃是在宥之弘。
王令以别答公难,孔国、张敞在彼,想已面谘所怀道宝道人,并足酬对高旨下官不谙佛理率情以言,愧不足览,惶恐死罪
(沙门不拜俗事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