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全晋文 卷一百九 (自动笺注)
卷一百九
欧阳建
字坚石勃海人
石崇外甥辟公府,历山阳尚书郎冯翊太守
有集二卷
登橹
  登兹橹以遐眺,辟曾轩以高眄
仰天涂之绵邈,俯平原旷衍
嘉苍春之令节悦和风之微扇傍观八隅周览四垂,面孤立峻峙,曲岸之条崖。
植榆成列,插垂柳差差
寓目忽以终日,情亹亹忘疲
(艺文类聚六十三)
尽意
  有雷同君子问于违众先生曰:世之论者,以为言不尽意由来尚矣。
至乎通才达识,咸以为然。
若夫蒋公之论眸子锺傅之言才性莫不引此为谈证;而先生以为不然何哉
先生曰:夫天不言四时行焉,圣人不言鉴识存焉;形不待名而方圆已著,色不俟称而黑白以彰。
然则名之于物,无施者也;言之于理,无为者也。
古今务于正名圣贤不能去言,其故何也?
诚以理得于心,非言不畅;物定于彼,非言不辩。
不畅志则无以相接,名不辩物则鉴识不显
鉴识显而名品殊,言称接而情志畅:原其所以,本其所由,非物有自然之名,理有必定之称也。
欲辩其实,则殊其名,欲宣其志则立其称。
逐物而迁,言因理而变:此犹声发响应,形存影附不得相与为二矣。
苟其不二,则言无不尽矣,吾故以为尽矣。
(艺文类聚十九,又世说·文学篇注。)
张观
南阳人
太常
  父昔为丹阳郡,有二臣主簿刘亶、留颂等理罪除名
观父亡,居在郡下,亶等不来临丧,又不奔葬。
凡人有丧,匍匐救之,况于君臣之义乎?
而亶等敢怀雠君之心,公肆夷狄之行。
(通典九十九)
刘亶、留颂
、颂,丹阳郡主簿
太常自理
  近为陈事犯忤加鞭付狱;亶、颂默然待放戮辱放退
君臣道绝,抱罪之人不敢灵柩也。
(通典九十九)
马平
元康中太常博士
刘亶、留颂等事
  案礼君臣之道,有合离之义。
亶等昔为君所弃,是为义绝
义绝之臣,责其自亲于君已见放逐,求还亲临丧事,于事则近伪,于礼无此制也。
(通典九十九)
胡济
元康中尚书郎,领著作
有集五卷
氵廛谷赋
  嘉高冈崇峻兮,临玄谷远览
仰高丘之崔嵬兮,望清川澹澹
尔乃重险,陟榛薄
春木,临幽壑
深谷豁以窈蔼高峰郁而Σ。
(艺文类聚九)
黄甘
  惟江南之奇果,资天地正阳
殊方之妙域,植朱鸟之遐乡。
处汉之南,背江之阴。
左协兰皋右接桂林
激水清流,向崇山高岑
三秋迭运初寒履霜
照耀原隰荫映林荒。
菱华绣绮井,烛龙之衔金。
(艺文类聚八十六,初学记二十八。)
奏荐伍朝
  臣以为当今丧乱之馀运,承百王遗弊进趋者乘国故侥幸,守道者怀蕴椟以终身,故令敦褒之化亏退让风薄
游心物外不屑时务守静衡门志道日新年过耳顺,而所尚无亏,诚江南奇才丘园逸老也。
不加饰进,何以劝善
白衣为郡,前汉有旧
宜听光显,以奖风尚
(晋书·隐逸伍朝传)
改葬前母服议
  今礼无其章不复特为之法,故取继母服。
事目下,得申孝养之情,推此所奉,前继一也。
以为前母改葬,宜从众子之制。
(通典一百二)
郑丰
公元239年
字曼季沛国人
司空张华未就
(见吴志大帝赤乌二年注引文士传。)
陆士龙诗序
  鸳鸯,美贤也。
贤者二人双飞东岳扬辉上京
其兄已显得登朝,而弟中渐,婆娑衡门
然其劳谦接士,吐握待贤,虽姬公下白屋,洙泗之养三千,无以过也。
乃肯垂顾,惠我好音思乐结永好之欢云尔
(陆云集)
又答
  兰林,欢至好也。
君子世济其美英名光茂。
遭时暂否,福德衡门
顾我殷勤,屡辱德音
思与结好,以永不刊
(陆云集)
又答
  南山,酬至德也。
退仕衡门修道养和弃物存神民思其治,土怀其德。
或思置之列位,或思从之信宿
诗人嘉与此贤;当年相遇,又屡获德音
欢心至,故作是诗焉。
(陆云集)
车永
字茂安
陆士龙
  永白:间因王弘季有书,怪足下无答。
外甥季甫忽见使为鄮〗令。
除书近下,因令便道之职,得此罔然
老人及姊,自闻此问,三四日中了不能复食。
昼夜号泣不可忍视。
外甥之中,老人自爱季甫,恒在目下。
卒有此役,举家惨戚不可深言
昨全伯始一将来,是句章人具说此县既有短狐之疾,又有沙虱害人
闻此消息,倍益忧虑
如其不行,恐有节目,良为愁愤
足下可具示土地之宜,企望来报车永白。
(陆云集,困学纪闻二十。)
陆士龙
  永白:即日得报披省未竟欢喜踊跃
辄于母前,伏诵三周
举家大小豁然忘愁。
足下此书,足为典诰,虽山海经异物志、二京南都,殆不复过也。
恐有其言,能无其事耳。
虽尔犹足息号泣欢忭笑也。
府君入後,月当西出足下可豫至界上,吾欲先一日与卿相见也。
不复多,车永白。
(同上)
王琨
元康中新城,入拜尚书郎
(案:王导长子悦无子,以弟恬子为嗣袭导爵始兴郡公累迁丹阳尹;年代相合,非即此也。)
范乔
  禀德真粹立操高洁儒学精深含章内奥;安贫乐道栖志穷巷箪瓢咏业,长而弥坚:诚当今之寒素,著厉俗清彦
(晋书·隐逸范粲传。
子乔元康中诏求廉让冲退履道寒素者,以参选叙,尚书郎王琨乃荐。)
刁协
字玄亮渤海饶安人
惠帝时濮阳王文学,累转太常博士本郡大中正;历成都王颖赵王伦长沙王参军司马东瀛公腾临漳长史,转颍川太守
怀帝初迁河南尹,未拜渡江
以为镇东军祭酒,转长史;寻为丞相左长史
建武初尚书左仆射
大兴初尚书令;寻加金紫光禄大夫
王敦之乱,出奔遇害
秦为显义亭侯焕官属
  昔魏临淄侯以邢为家丞刘桢庶子
今侯幼弱,宜选明德
(晋书·琅邪王焕传)
奏请缓征徐龛
  臣等伏思淮北征军,已失不速,今方盛暑冒涉山险山人便弓弩,习土俗一人守厄,百夫不当
运漕至难,一朝粮乏非复智力所能防御也。
书云致人不致于人。
顿兵所在深壁固垒至秋不了,乃进大军
(晋书·蔡豹传。
尚书令刁协奏。)
孙文上事
  诸侯夺宗,圣庶夺嫡而况天子乎?
皇祚已来,五十馀年,宗庙已序,而攻乎异端,宜加议罪
(通典五十二。
建武初孙文上事宣帝支子不应祭,豫章京兆二府仆射刁协。)
肉刑
  圣上残荒遗黎伤犯死之繁众,欲行刖以代死刑,使犯死之徒得存性命;则率土更生之泽,兆庶怀恩以反化也。
中兴祚隆,大命惟新,诚宜设宽法以育人。
然惧群小愚蔽习玩所见而忽异闻,或未能咸服。
愚谓行刑之时,先明申法令,乐刑者刖,甘死者杀,则心必服矣。
古典刑不上大夫今士人有犯者,谓宜如旧
不在刑例,则进退为允。
(晋书·刑法志
通典一百六十八,尚书令刁协等议。)
李矩
公元260年
字世回平阳人
梁王肜以为征西牙门将,讨齐万年功封东明亭侯,还为本郡都护谢病去。
东海王越以为汝阴太守
永嘉中太尉荀藩承制荥阳太守,加冠军将军封阳武县侯
河东平阳太守,以距刘聪功除安西将军都督河南三郡军事荥阳太守封修武县侯元帝即位,进都督司州诸军事司州刺史改封平阳县侯
後为石良所破,率众南归,至鲁阳坠马卒。
郭诵
  汝识存亡之谈,不迎接郭默,皆由于卿,临难逃走,其必留之。
(晋书·李矩传)
子产
  君昔相郑,恶鸟不鸣。
胡臭羯,何得过庭
(晋书·李矩传,又十六国春秋四。)
张林
常山真定人
黑山张燕曾孙,为赵王伦通事令史
篡位,拜尚书令卫将军封郡公
孙秀所谗诛。
赵太子笺论孙秀
  专权,动违众心,而功臣小人扰乱朝廷,可一时诛之。
(晋书·越王伦传)
夫人
  夫人姓徐,吴郡嘉兴人也。
夫人少膺灵粹,诞兹淑贞,聪哲明敏,温恭柔顺体仁足以长人嘉德足以合礼恭顺不惰其心,明烈实备其体。
若夫柔惠清顺中和圣善妇德既备,母道亦践;志厉冰玉,厥德靡显,靡靡其操,翼翼其仁;明景内晣英,朗节外新,芳徽风迈,淑慎其身。
(艺文类聚十八)
郑方
方字子回
齐王冏
  方闻明辅世,夙夜祗惧,泰而不骄,所以长守贵也。
今大王安不虑危,耽于酒色燕乐过度,其失一也。
大王檄命当使天下穆如清风宗室骨肉永无纤介,今则不然,其失二也。
四夷交侵边境不静大王自以功业兴隆不以为念,其失三也。
大王兴义,群庶竞赴,天下虽宁,人劳穷苦,不闻大王振救之令,其失四也。
又与义兵歃血而盟,事定之後,赏不逾时,自清泰已来论功未分,此则食言,其失五也。
王建非常之功,居宰相之任谤声盈涂,人怀忿怨
方以狂愚冒死陈诚
(晋书·郑方传。
辅政专恣发愤,步诣洛阳自称荆楚逸民献书。)
王豹
顺阳人
豫州别驾,齐冏为大司马以为主簿上笺见杀。
齐王冏
  豹闻王臣謇謇匪躬之故,将以安主定时保存社稷者也。
是以为人臣而欺其君者,刑罚不足以为诛;为人主而逆其谏者,灵厉不足以为谥
伏惟公虚下士开怀纳善款诚以著,而逆耳之言未入于听。
豹伏思晋政渐缺,始自元康以来宰相在位未有一人获终,乃事势使然,未为辄有不善也。
公克祸乱安国定家,故复因前倾败之法,寻中间覆车之轨,欲冀长存非所敢闻。
河间树根关右成都盘桓于旧魏,新野大封江汉三面贵王,各以方刚强盛,并典戎马,处险害之地。
明公兴义讨逆功盖天下圣德光茂,名震当世
今以难赏之功,挟震主之威,独据京都专执大权,进则亢龙有悔,退则蒺藜生庭,冀此求安,未知其福。
敢以浅见陈写愚情
  昔武王伐纣封建诸侯为二伯自陕以东,周公主之,自陕以西,召公主之,及至其末,霸国之世,不过数州之地,四海强兵不敢入窥九鼎所以然者,天下习于所奉故也。
诚能尊用周法,以成都为北州伯,统河北王侯明公南州伯,以摄南土之官长,各因本职出居其方,树德于外,尽忠于内,岁终率所领而贡于朝,简良才,命贤隽以为天子百官,则四海长宁万国幸甚明公之德当与周召同其至美危败路塞社稷可保。
明公思高祖纳敬之策,悟张良覆足之谋,远临深之危,保泰山之安
若合圣思,宛许可都也。
(晋书·忠义王豹传)
重致齐王冏
公元262年
  豹书御已来,十有二日,而圣旨高远,未垂采察,不赐一字之令,不敕可否之宜。
霸王神宝安危秘术不可须臾而忽者也。
思明公挟大功,抱大名,怀大德,执大权,此四大者,域中所不能容,贤圣所以战战兢兢日昃暇食虽休勿休者也。
周公武王为兄,成王为君,伐纣有功,以亲辅政执德弘深圣恩博远至忠至仁至孝至敬
摄事之日,四国流言,离主出奔居东三年,赖风雨之变,成王感悟
若不皇天之应,神人之察,恐公旦之祸未知所限也。
至于执政犹与召公分陕为伯。
明公自视功德孰如周公
元康以来宰相之患,危机窃发不及容思,密祸潜起,辄在呼翕,岂复晏然得全生计
前鉴不远公所亲见也。
君子不有远虑,必有近忧,忧至乃悟,悔无所及也。
  今若从豹此策,皆遣王侯之国,北与成都分河为伯,成都在邺,明公都,宽方千里,以与圻内侯伯子小大相率结好要盟同奖皇家贡御之法,一如周典
若合圣规可先旨与成都共论
虽以小才,愿备行人
厮养燕赵之微者耳,百里奚、楚之商人也。
一开其说,两国以宁。
况豹虽陋,大州纲纪,(文选传亮为宋公修张良教注引虞预晋书大州有故字。
)加明公起事险难主簿也。
故身虽轻,其言未必否也。
(晋书·忠义王豹传)
锺雅
公元325年
字彦胄颍川长社人魏太傅繇弟仲常曾孙
汝阳,徵著作佐郎
东海王越请为参军,迁尚书郎避乱江东
元帝丞相,引为记室参军,迁临淮内史振威将军徵拜散骑侍郎,转尚书右丞,又转北军中候
王敦请为从事中郎,补宣城内史
明帝时加广武将军徵拜尚书左丞
成帝即位,迁御史中丞,拜骁骑将军侍中
苏峻反,从驾石头遇害追赠光禄勋
奏改太庙祝文
  陛下继承世数,于京兆府君为玄孙而今祝文曾孙,恐此因循之失,宜见改正
又礼,祖之昆弟从祖父也。
景皇帝自以功德世宗不以伯祖登庙,亦宜除伯祖之文。
(晋书·锺雅传)
秦劾尚书梅陶
公元262年
  臣闻放勋之殂,八音遏密,虽在凡庶,犹能三载
自兹以来历代所同。
肃祖明皇帝崩背万国当期来月
圣主缟素泣血临朝百僚惨怆,动无欢容
大臣慕之节,家庭侈靡声妓纷葩丝竹之音,流闻衢路
宜加放黜,以整王宪
请下司徒,论正清议。
(晋书·锺雅传)
颜含
字弘都琅邪华人
惠帝时太傅东海王越以为参军出补闓阳令。
元帝下邳,复为参军;及渡江以为上虞,转王国郎中丞相东阁祭酒,出为东阳太守,补太子中庶子
明帝时黄门侍郎本州大中正,历散骑常侍大司农
成帝时豫讨苏峻功封西平县侯,拜侍中,除国子祭酒,加散骑常侍,迁右光禄大夫光禄勋
年老致仕後二十馀年卒,年九十三,谥曰靖
陆晔假归制日
  内蕴至德清一其心,受托付之重,居台司之位。
蒙诏许,归省坟茔
大臣之义,本在忘己,岂容有期而反,无期必违?
愚谓宜还自还不须制日。
(晋书·陆晔传。
咸和中,求归拜坟墓,有司旧制假六十日,侍中颜含侍郎游怀驳。)
郗鉴
公元322年
字道徽高平金乡人
赵王伦辟为掾,称疾去职
伦诛,司空何劭引为参军累迁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
元帝承制,假龙骧将军兖州刺史,镇邹山;就加辅国将军都督兖州诸军事
永昌徵拜领军将军
明帝即位,拜安西将军兖州刺史都督扬州江西诸军事,假节镇合肥,徵为尚书令
王敦平,封高平侯,迁车骑将军都督徐兖青三州军事兖州刺史,镇广陵
成帝即位,进车骑大将军,加散骑常侍,领兖州刺史
苏峻反,进司空都督扬州八郡军事
平,加侍中封南昌县公,进太尉
卒年七十一,赠太宰谥曰文成,有集十卷
(案:晋书·郗鉴传有讨苏峻誓师文,艺文类聚三十三以为庾阐作,今编入庾阐集。)
上疏逊位
  臣疾弥留,遂至沈笃自忖气力,差理难冀。
有生有死,自然之分。
但忝位过才,曾无以报,上惭先帝,下愧日月
伏枕哀叹抱恨黄泉,臣今虚乏救命朝夕,辄以府事付长史刘遐乞骸骨丘园
惟愿陛下崇山海之量,弘济大猷任贤使能事从简易,使康哉之歌复兴于今,则臣虽死,犹生之日耳。
臣所统错杂率多北人,或逼迁徙或是新附百姓怀土,皆有归本之心。
宣国恩,示以好恶,处与田宅,渐得少安
闻臣疾笃众情骇动,若当北渡,必启寇心
常臣谟,平简贞正素望所归,谓可以都督徐州刺史
臣亡兄息晋陵内史迈,谦爱养士,甚为流亡所宗,又是门户子弟,堪任兖州剌史。
公家之事,知无不为
是以敢希祁奚之举
(晋书·郗鉴传)
周札加赠议
  夫褒贬臧否,宜令体明例通。
今周、戴以死节复位周札开门同例,事异赏均,意所疑惑
司徒议,谓往年之事。
自有识以上皆与不异,此为邪正坦然有在。
宋文失礼华乐不臣之罚,齐灵嬖孽高厚有从昏之戮。
以古况今谯王、戴宜受若此之责,何加赠复位之有乎!
今据已显复,则贬责明矣。
(晋书·周札传)
又驳
  敦之逆谋履霜日久,缘札开门令王不振
若敦前者之举,义同桓、文,则先帝可为幽、厉邪!
(晋书·郗鉴传)
  鉴顿首顿首灾祸无常,奄承遘难
孝性攀慕兼剥,不可堪胜,柰何柰何
望远未缘叙苦,以增酸楚。
顿首顿首
(淳化阁帖二)
郗愔
公元549年
鉴字方回,鉴子。
成帝时袭爵南昌县徵拜中书侍郎;历骠骑何充征北褚褒长史,迁黄门侍郎,转临海太守
以疾去职,居章安十馀年。
简文辅政徵拜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出为辅国将军会稽内史,迁都督徐、兖、青、幽、扬州晋陵诸军事、领徐兖二州刺史平北将军假节,转冠军将军会稽内史。
简文即位,就加镇军将军都督江东五郡军事
孝武时致仕徵拜司空不起
太元九年卒,年七十二,赠侍中司空谥曰文穆
有集四卷
上言魏骘事
  功曹魏骘,周丧内迎妇拜时乡曲违礼讥之。
(通典五十九。
太和中平北将军郗愔上言。)
论丧遇闰书则时
公元321年
  省别书并诸议具。
三礼证据,诚所未详
然恐祥忌异月,于理既为不安;又十三月而祥,二十五月而毕,明文焕然。
而闰在周内,合而不数者,则闰正月遭艰便应十二月祥,于时未及周年,于忌则时尚平吉。
若由天无是月,故略而不许,则凡在五服,皆应包闰,具如足下所论。
云情重则宜包,情轻故宜数,是为制之由情,而未本乎历数
苟本乎历数,必天无是月,则虽情有轻重,而含闰宜一。
齐衰之制,遇闰而包,降为大功,则数而除,天性攸同,而包数异制
以月为断者数闰,以年为断者除闰,推此而言,则除所由,盖以所遇为分断,非情本所以
以後月为周者,故是上之所论,以吉为忌,于理不通故耳。
云闰在周後,将非其喻。
至于凶事尚远,盖施于卜日祥葬,制无定期,故不得即伸物情,务从其远耳。
理例坦然,义无疑昧,岂得不循成制,而以过限为重。
或谓闰者盖年中余分,故宜计其正限,以补不足
今再周无闰,则不小月之限。
闰在周後,便欲以六十日为一月者,当以既已遇闰,便宜在尽其月节故也。
月节之难,足下释之。
且节必在闰月之中,则含月从节,即复进退致阙。
(通典一百。
孝武宁康二年会稽郗愔书。)
杂帖
  九月七日愔报;比得章,知弟渐佳,至
想今渐胜,食进不新,差,难将适,犹悬忧,遣不具
愔报。
(淳化阁帖二)
  二十四日愔报:比书想悉达,日谅弟佳,不及数字
愔报。
(同上)
  远近何也?
右军竟去不?
石首一节
(同上)
  想亲亲如常
敬豫何当来耶?
道祖故未善差,恒在尚书不?
见来多日
(同上)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