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全三国文 卷六十八 (自动笺注)
卷六十八·吳六
虞翻
  翻字仲翔會稽餘姚人
太守王朗以為功曹
孫策會稽,復為功曹,出為富春長,州舉茂才、漢召為侍御史司空曹公辟,皆不就
孫權以為騎都尉,徙丹陽涇縣
後屢忤指,徙交州,十余年卒,年七十。
有周易注九卷周易集林律歷一卷國語二十一卷論語十卷老子二卷太玄經十四卷,集三卷
(案:隋志以翻屬后漢,今考翻卒在權稱尊號之后,宜編入
)
上書主權
  陛下明圣之德,體舜禹之孝,歷運當期順天濟物奉承策命
臣獨舞,罪棄兩絕拜賀無階仰瞻宸極且喜且悲。
臣伏自刻省,命輕鼠雀,性輶毫厘罪惡莫大不容于誅,昊天罔極全宥九載,退當念戮,頻受生活,復偷視息
臣年耳順思咎憂憤形容枯悴發白齒落,雖未能死,自悼終沒不見宮闕百官之富,不睹皇輿金軒之飾,仰觀巍巍眾民之謠,傍聽鐘鼓侃然之樂,永隕海隅棄骸絕域不勝悲慕逸豫大慶,悅以忘罪。
(虞翻傳注別傳曰:「權即尊號上書
云云
)
奏上易注
  臣聞六經之始,莫大陰陽是以伏羲仰天縣象,而建八卦,觀變動六爻為六十四,以通神明,以類萬物
高祖父零陵太守光,少治孟氏易,曾祖父平輿成,贊述其業,至臣祖父鳳為之最密。
先考日南太守歆,受本於鳳,最有舊書,世傳其業,至臣五世
前人通講,多玩章句,雖有秘說,於經疏闊
臣生遇世亂,長於軍旅習經於χ鼓之間,講論戎馬之上,蒙先師之說,依立注。
又臣郡吏陳桃夢臣道士相遇放發鹿裘,布易六爻,撓其三以飲臣,臣乞盡吞之。
道士言易道在天,三爻足矣
豈臣受命應當知經
所覽諸家不離流俗,義有不當實,輒悉改定,以就其正。
孔子曰:「乾元用九而天下治
圣人南面,蓋取諸離,斯誠天子所宜陰陽麟鳳之道矣。
謹正書副上,惟不罪戾
(吳志·虞翻傳注別傳)
  經之大者莫過於易。
自漢初以來海內英才,其讀易者,解之率少。
孝靈之際,穎川荀號為知易,臣得其注,有愈俗儒,至所說西南得朋東北喪朋,顛倒反逆,了不可知
孔子嘆易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以美大四象之作,而上為章首,尤可怪笑。
南郡太守馬融,名有俊才其所解釋,復不及。
孔子曰:「可與共學,未可適道
」豈不其然
若乃北海鄭玄南陽宋忠,雖各立注,小差而皆未得其門,難以示世
(吳志·虞翻傳注御覽三百九十九并引虞翻別傳)
鄭玄解尚書違失事因
  臣聞周公制禮以辨上下孔子曰「有君臣然后上下,有上下然后禮義有所錯」,是故尊君卑臣,禮之大司也。
伏見征士北海鄭玄所注尚書,以顧命康王執瑁,古「月」似「同」,從誤作「同」,既不覺定,復訓為「杯」,謂之酒杯成王疾困憑幾,洮為濯,以為衣成事,「洮」字虛,更作「濯」,以從其非;又古大篆「□」字讀當為」,古「」、「□」同字,而以為昧;分北三苗,「北」古「別」字,又訓北,言北猶別也。
若此之類,誠可怪也。
玉人職曰:「天子執瑁以朝諸侯,謂之酒杯天子面,謂之瀚衣。
古篆「□」字,反以為昧,甚違不知蓋闕之義。
于此數事,誤莫大焉。
宜命學官三事
馬融訓注以為同者大同天下,今經益「」就作「銅」字,詁訓天子副璽,雖皆不得,猶愈於
然此不定,臣沒之后,而奮乎百世,雖世有知者,懷謙莫或奏正,又所注五經違義尤甚者百六十七事,不可不正。
行乎學校,傳乎將來,臣竊恥之。
(吳志·虞翻傳注別傳)
追與客書
  仆聞虎魄不取腐芥磁石不受曲針,過而不存不亦宜乎
(吳志·虞翻傳注引吳書)
丁固同僚
公元264年
  丁子賤塞淵好德,堂構克舉野無遺薪,斯之為懿,其美優矣。
令德之后,惟此君嘉耳。
(吳志·虞翻傳注會稽典錄。
山陰丁覽字孝連,為郡功曹,守始平長。
子固字子賤孫休時左御史大夫孫皓即位,遷司徒
)
徐陵
  元大受上卿之遇,叔向在晉,未若于今
(吳志·虞翻傳注會稽典。
太末徐陵字元大,為零陵太守,時朝廷俟以列卿之位。
)
士仁
  明者防禍於未萌智者圖患於將來知得知失,可與為人;知存知亡,足別吉兇
大軍之行,斥候不及施,烽火不及舉,此非天命,必有內應
將軍先見時,時至不應之,獨守縈帶之城,而不降死戰,則毀宗滅祀,為天下譏笑
虎威徑到南郡斷絕陸道生路一塞,案其地形將軍為在箕吞上耳,奔走不得免,降則失義,竊為將軍不安,幸熟思焉!
(吳志·呂蒙傳注引吳書)
所親
  諸象敦仁則天活物
比蒙清論有以保分。
惡積罪深,見忌殷重
雖有祁老之救,德無羊解釋難冀也。
(吳志·諸葛瑾傳)
與某書
  此中小兒,年四歲矣,似欲聰哲
雖蝦不生鯉子,此子似人,欲為求婦,不知所向
為訪之,勿怪老癡譽此兒也。
(御覽四百九十,又七百三十九)
與弟書
  長子容當為求婦,其父如此誰肯之者
造求小姓,足使生子
天其福人不在舊族
揚雄之才,非出孔氏之門。
芝草無根醴泉無源
家圣受禪,父頑母囂,虞家世法出癡子
(御覽五百十一)
  有數頭男皆如奴仆
伯安雖癡,諸兒不及
我所生,有兒無子。
伯安三男,阿思似父,思其兩弟有似人也。
日南遠,恐如甘蔗,近杪即薄。
(御覽九百七十四)
朱治
  治字君理,彤陽故鄣人
靈帝時縣吏,察孝廉,州辟從事
孫堅以為司馬,行都尉
獻帝初行督軍校尉太傅馬日磾辟為掾,遷吳郡都尉
建安中吳郡太守
孫權統事,表為九真太守,行扶義將軍
黃武初封毗陵侯,拜安國將軍徙封故鄣
孫賁
  破虜將軍率義兵入討董卓,聲冠華夏義士壯之。
討逆繼世廓定六郡,特以君侯骨肉至親,器為時生,故表漢朝剖符大郡,兼建將校,仍關綜兩府榮冠宗室,為遠近所瞻。
討虜聰明神武繼承洪業攬結英雄,周濟世務,軍眾日盛事業日隆,雖昔蕭王之在河北無以加也,必克成王基應運東南
劉玄德遠布腹心求見拯救,此天下共知也。
前在東聞道路之言,云將軍異趣,良用憮然
曹公阻兵傾覆漢室幼主流離百姓元元未知所歸
中國蕭條,或百里無煙城邑空虛,道堇相望,士嘆於外,婦怨乎室,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以此料之,豈能長江與我爭利哉?
將軍斯時也,而欲背骨肉之親,違萬安之計,割同氣之膚,啖虎狼之口,為一女子改慮易圖失機毫厘,差以千里豈不惜哉!
(吳志·朱治傳「權從兄章太守賁,女為曹公子婦,及曹公荊州,賁欲遣子入質」注引江表傳,載說賁。
)
朱然
  然字義封,本姓施朱治姊子,為嗣,孫權統事,為餘姚長,遷山陰,加折沖校尉
尋為臨川太守,拜偏將軍,以禽關羽功,遷昭武將軍封西安鄉侯,進虎威將軍
假節,代呂蒙江陵,以破蜀先主功拜征北將軍封永安侯
后改封當陽侯,拜車騎將軍右護軍,又拜左大司馬右軍師。
上書馬茂
  馬茂小子,敢負恩養!
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獲,震耀遠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觀,以解上下之忿,惟陛下識臣先言,責臣后效
(吳志·朱然傳)
朱績
  績字公緒,然子,為郎,拜建忠都尉,遷偏將軍營下督。
然卒,拜平魏將軍樂鄉督。
孫亮時鎮東將軍后拜驃騎將軍
孫休時上大將軍
孫皓初拜左大司馬
諸葛融
  昶遠來疲困,馬無所食,力屈而走,此天助也。
今追之力少,可引兵相繼
吾欲破之於前,足下乘之於后,豈一人之功哉!
宜同斷金之義。
(志·朱績傳。
)
吾粲
  粲字孔休吳郡烏程人,將軍孫河表為曲阿丞,遷長史
孫權召為主簿,出為山陰令,尋為參軍校尉
黃武初會稽太守,拜昭義中郎將,入為屯騎校尉少府,遷太子太傅
被譖,誅。
處士謝譚教
  夫應龍屈伸為神,鳳皇嘉鳴為貴,何必隱形天外潛鱗重淵者哉!
(吳志·吾粲傳)
陸績
  績字公紀吳郡吳人孫權統事,辟奏曹掾,出為郁林太守,加偏將軍,卒年三十二。
有周易注十五卷太玄十卷
渾天儀
  先王之道,存乎治歷明時,本之驗著,在于天象
法象莫若渾天渾天之設久矣
昔在顓頊,使南正重司天,而帝嚳亦敘三辰,堯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
舜之受禪,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以數者言之,曩時已立渾天之象,明矣。
周公敘六十四卦兩兩相承反覆成象,以法天行,周而復始晝夜之義。
故晉卦彖曰:「晝日三接
明夷爻象曰:「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仲尼說之曰:「明出地上,晉進而麗乎大明是以晝日三接;明入地中明夷夜也。
先晝后夜,先晉后明夷
故曰初登于天,昭四國也;后入于地,失則也。
日月麗乎天,隨天轉運;入乎地,以成晝夜也。
渾天之義,蓋與此同。
仲尼歿,大道乖,諸子穿鑿妄作,乃有蓋天之說,其為虛偽較然可知
渾天日出地上則晝,故易曰「明出地上,晝日三接
」又曰晉進也。
日入地則夜,夜則明傷,故易曰「明夷傷也」。
又曰初登于天,昭四國也;後入于地,失則也。
尚書寅賓出日寅餞納日」,以此言之,而知日出入于地,審矣。
若不出入于地,則何緣得有晝夜明暗乎?
天半覆地上,半周地下,繞地而運,故二十八宿半見半隱
天半覆地上,半不在地下二十八宿何故更見更隱乎?
由此言之,天乃裹地而運,信矣。
此是昏明大術也。
天之形狀圓周渾然,運于無窮,故曰「渾」。
易曰:「乾為天為圓。
」又曰:「先甲三日後甲三日,終則有始,天行健
」此之謂矣。
天大地小,天繞地,半覆地上半周地下譬如卵白白(一作「之」。
)繞黃也。
揚子云太玄經曰:「天穹窿而周乎下,地旁薄而向乎上。
故知天裹地下,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一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覆地上,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周地下,故二十八宿半見半隱日月出入,以成昏明也。
北極星北方偏出地三十五度,南極中偏入于地亦三十五度,南極北極天軸所在轉運所由,譬車之有輪,所以自行也。
眾星皆移無常,惟北辰守中不易是以知其為天中也。
天傾故極在中北,仲尼曰:「譬如北辰,居其所眾星拱之
」又太玄經曰:「天圓地方,極樞中央,動以歷靜,時乘十二,以建七政
是以堯典曰:「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
」此之謂也。
北極七十度之外常在地下出地,周天一百七萬一千里,東西南北徑三十五萬七千里,立徑亦然
(開元占經一,又二)
  閏月中氣北斗斜指二辰之間。
(御覽十七)
渾天
  魁星第一星主徐州,第二星益州第三星主冀州,第四星荊州第五星主兗州第六星主揚州,第七星豫州
(開元占經六十七)
太玄經
  闊達大節
(北堂書鈔九)
述玄
  績昔常見同郡鄒邠,字伯岐邑人書,嘆楊子云所述太玄,連推求玄本不能得也
鎮南將軍劉景升遣梁國成奇修鄙州,奇將玄經自隨,時雖幅寫一通,年尚暗稚,甫學書毛詩王誼人事,未能深索玄道真,故不為也。
后數專精讀之,半歲間粗覺其意,於是草創注解,未能也。
章陵宋仲子為作解詁,后奇復銜命尋盟仲子以所解付奇與安遠將軍彭城張子布,績得覽焉。
仲子思慮,誠為深篤,然玄道廣遠淹廢歷載,師讀斷絕,難可一備,故往往有違錯誤
智意豈能弘裕
圣人有所不知匹夫誤有所達,加緣先王詢于芻蕘,故遂卒有所述,就以仲子解為,其合於道者因仍其說,其失者,因釋而正之。
所以不復一解,欲令學者瞻覽彼此,論其曲直,故合聯之爾。
  夫玄之大義揲蓍之謂,而仲子失其旨歸。
休咎之占,靡所取定,雖得文間義說大體乖矣。
書曰:「若網在綱,有條而弗紊。
」今綱不正,欲弗紊,不可得已。
不敢茍好著作虛譽也,庶合道真,使玄不為后世所尤而已
楊子云玄經,而劉歆觀之,謂曰:「空自苦,今學經者有祿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覆醬瓿
笑而不應
卒,大司空王邑納言嚴尤死,謂桓譚曰:「玄其傳乎?
曰:「必傳,顧君與不及見也。
班固贊敘事曰:「凡人貴遠賤近,親見楊雄祿位容貌不能動人,故輕其書。
楊子云之言,文誼至深,論不詭于圣人若使遭遇時君,更閱賢智,為所稱善,則必度越諸子矣。
自雄之沒,至今四余年,其法言大行,而玄終未顯。
」又張平子崔子玉書曰:「乃者朝駕明日披讀太玄經,知子云特極陰陽之數也。
以其滿泛故,故時人不務此,非特傳記之屬,心實五經擬,漢家得二百歲卒乎?
所以作興者之數,其道必顯一代常然之符也。
百歲其興乎?
竭己精思,以揆其義,更使人難論陰陽之事。
足下累世窮道極微子孫命世不絕,且幅寫一通藏之,以待能者。
」績論數君所云,知楊子云太玄無疆也。
云經覆沒,猶法言而今顯揚
歆之慮尋于是為漏,曰「法言大行,而玄終未顯;雖云終不必其廢,有愈于云必傳,顧譚與君不見也。
而玄果傳,所思遠矣。
平子云漢百其興乎,漢元至今四百年矣,其道大顯,處期甚效厥跡速,其最復優乎!
且以歷譜隱奧班固漢書淵弘桓譚新論深遠,尚不能鏡照玄經廢興之數,況夫王邑嚴尤之倫乎!
平子書,令子玉深藏以待能者。
子玉為世大儒平子不能理,但令深藏益明玄經之為乎驗,雖平子焯亮其道,處其熾興之期,人之材意,相倍如此
嘆曰:「師曠調鐘,俟知音在后
孔子春秋,冀君子之將睹。
」信哉斯言!
于是乎驗。
受氣純和韜真含道通敏達,鉤深致遠建立玄經,與圣人同趣,雖周公繇大易孔子春秋不能是過。
其所述,終年不能盡其美也。
考之古今,宜曰圣人
  昔孔子在衰周之時,不見深識,或遭困苦,謂之佞人列國智士,稱之達者不曰圣人,唯弟子中言其圣耳。
逮至孟軻孫卿之徒,及漢世賢人君子,咸并服德歸美,謂之圣人,用春秋以為王法,故遂隆崇,莫有非毀
楊子云亦生衰亂之世,雖不見用,智者識焉,桓譚絕倫,稱曰圣人,其事與孔子相似
又述玄經平子處其將興之期,果如其言,若玄道不應天合神,平子無以知其行數。
平子瞽言期應,不宜效驗合符契也。
作而應天非圣如何
詩稱母氏圣善」,多方曰「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洪范曰「睿作圣」,孟軻謂「柳下惠圣人」。
由是言之,人之受性聰明純淑無所系亥,順天道履仁誼,因可謂圣人何常之有乎!
世不達圣賢之數,謂圣人鬼神非人類,豈不遠哉?
凡人賤近而貴遠,聞績所云,其笑必矣。
冀值識者有以察焉。
(太玄注本)
自知亡日為辭
  有漢志士吳郡陸績,幼敦詩書,長玩禮、易,受命南征遘疾遇厄
(袁宏紀作「逼厄」。
)遭命不幸嗚呼悲隔。
(吳志·陸績傳。
又見袁宏後漢紀二十九)
  從今已去,六十年之外車同軌,書同文,恨不及見也。
(同上)
陸遜
公元222年
  遜字伯言本名議,績從子
孫權統事,為東西曹令史,遷海昌田都尉,領縣事,拜定威校尉,歷帳下右部督,進偏將軍
以平荊州功拜撫邊將軍封華亭侯,遷右護軍鎮西將軍進封婁侯
黃武元年大都督,破蜀先主夷陵,拜輔國將軍,領荊州改封江陵侯
黃龍元年上大將軍右都護
赤烏七年丞相
太子憤恚卒,年六十三,永安中追謚曰昭侯
荊州士上疏
  昔漢高受命招延英異光武中興,群俊畢至,茍可以熙隆道教者,未必遠近
荊州始定,人物未達臣愚慺々,乞普加覆載抽拔之恩,令并獲自進然后四海延頸思歸大化
(吳志·陸遜傳)
上疏請綏攻劉備
  夷陵要害,國之關限,雖為易得,亦復易失。
失之非徒一郡之地,荊州可憂。
今日爭之,當令必諧。
干天常,不守窟穴,而敢自送。
臣雖不材,憑奉威靈,以順討逆,破壞在近。
尋備前后行軍,多敗少成,推此論之,不足為戚
臣初嫌之,水陸俱進,今反舍船就步,處處結營,察其布置,必無他變。
伏愿至尊高枕不以為念也。
(吳志·陸遜傳)
時事
  臣以為科法嚴峻,下犯者多。
頃年以來將吏罹罪,雖不慎可責,然天下未一,當圖進取?∫碩鞔園蠶慮欏G沂牢袢招耍寄芪齲圓患噯肷憩難忍之過,乞復顯用,展其力效。
此乃圣王忘過記功,以成王業。
漢高舍陳平之愆,用其奇略,終建勛祚,功垂千載
峻法嚴刑,非帝王隆業;有罰無恕,非懷遠弘規也。
(吳志·陸遜傳)
請勿夷州朱崖
  臣愚以為四海未定當須民力,以濟時務。
今兵興歷年,見眾損減陛下憂勞圣慮,忘寢與食,將遠規夷州以定大事
反覆思惟未見其利,萬里襲取風波難測,民易水土,必致疾疫
今驅見眾,經涉不毛欲益更損,欲利反害。
珠崖絕險,民猶禽獸,得其民不足濟事,無其兵不足虧眾。
江東見眾,自足圖事,但當畜力而后動耳
桓王創基,兵不一旅,而開大業。
陛下承運拓定江表
臣聞治亂討逆,須兵為威,農桑衣食,民之本業,而干戈未戢民有饑寒
臣愚以為育養士民,寬其租賦,眾克在和,義以勸勇,則河渭可平,九有一統矣。
(吳志·陸遜傳)
乞息親征公孫淵
公元244年
  淵憑險恃固拘留大使名馬不獻,實可讎忿
蠻夷猾夏未染王化鳥竄荒裔拒逆王師,至令陛下赫斯怒,欲勞萬乘輕越海,不慮其危而涉不測
方今天下云擾群雄虎爭英雄踴躍張聲大視
陛下神武之姿,誕膺期運,破操烏林,敗備西陵禽羽荊州,斯三虜者,當世雄杰,皆摧其鋒。
圣化所綏,萬里草偃,方蕩平華夏總一大猷
不忍小忿,而發雷霆之怒,違垂堂之戒,輕萬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
臣聞志行萬里者,不中道而輟足;圖四海者,匪懷細以害大。
強寇在境,荒服未庭,陛下乘桴遠征必致闕,戚至而憂,悔之無及
若使大事時捷,則淵不討自服
乃遠遼東眾之與馬,奈何獨欲捐江東萬安本業不惜乎?
乞息六師,以威大虜,早定中夏垂曜將來
(吳志·陸遜傳)
疏請安太子
  太子正統,宜有盤石之固;魯王藩臣當使寵秩有差
彼此得所上下獲安,謹叩頭流血以聞。
(吳志·陸遜傳)
建議平山
  方今英雄棋蹴寺,豺狼窺望克敵寧亂,非眾不濟
山寇舊惡依阻深地,夫腹心未平難以圖遠,可大部伍,敢其精銳
(吳志·陸遜傳)
議緩興利改作
  國以民為本,強由民力,財由民出。
夫民殷國弱,民脊國強者,未之有也。
故為國者,得民則治,失之則亂,若不愛利,而令盡用立效,亦為難也。
是以詩嘆「宜民宜人受祿于天」。
乞垂圣恩寧濟百姓,數年之間,國用少豐然后更圖。
(吳志·陸遜傳)
關羽
  前承觀釁而動,以律行師,小舉大克一何巍巍
敵國敗績,利在同盟,聞慶拊節,想遂席卷共獎王綱
以不敏,受任來西延慕光塵,思稟良規
(吳志·陸遜傳)
  于禁等見獲遐邇欣嘆以為將軍之勛足以長世
雖昔文城濮之師,淮陰拔趙之略,蔑以尚茲,聞徐晃步騎駐旌窺望麾葆
猾虜也。
忿不思難,恐潛增眾,以逞其心。
雖云師老,猶有驍悍
且戰捷之后,常苦輕敵古人杖術,軍勝彌警,愿將軍廣為方計,以全獨克。
書生疏遲,忝所不堪,喜鄰威德,樂自傾盡,雖未合策,猶可懷也。
儻明注仰有以察之。
(同上)
劉備
  但恐軍新破,創痍未復,始求通親,且當自補未暇窮兵耳。
若不推算,欲復以傾覆之余,遠送以來者,無所逃命
(吳志·陸遜傳注吳錄)
假作答逯式書
  得報懇惻,知與休久結嫌隙勢不兩存欲求歸附,輒以密呈來書表聞,撰眾相迎,宜潛速嚴,更示定期
(吳志·陸遜傳)
全琮
  子弟有才不憂不用不宜私出,以要榮利
若其不佳,終為取禍。
且聞二宮勢敵,必有彼此,此古人之厚忌也。
(吳志·陸遜傳)
全琮
  卿不師日磾宿留阿寄,終為足下門戶致禍矣。
(吳志·陸遜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