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全三国文 卷六十四 (自动笺注)
卷六十四·吳二
大帝(二)
浩周
  自道路開通,不忘修意
既新奉國命,加知起居,假歸河北,故使情問不獲果至
望想之勞,曷云其已。
孤以空暗,分信不昭,中間招罪,以取棄絕幸蒙國恩,復見赦宥,喜乎與君克卒本圖
傳不云乎:「雖不能始善終可也。」
  昔君之來,欲令遣子入侍于時傾心歡以承命,徒以登年幼,欲假年歲之間耳。
赤情未蒙昭信,遂見討責常用慚怖
自頃國恩,復加開導忘其前愆,取其后效,喜得因此尋竟本誓
前已有表具說遣子之意,想君假還,已知之也。
  今子當入侍,而未有妃耦,昔君念之,以為上連宗室夏侯氏,中間自棄常奉在心
當垂宿念,為之前后,使獲攀龍附驥,永自固定,其為分惠,豈有量哉!
如是欲遣孫長緒小兒俱入,奉行禮聘,成之在君。
  小兒年弱,加教訓不足,念當與別,為之緬然父子恩情豈有已邪!
又欲遣張子布輔護之。
孤性無余,凡所欲為,今盡宣露
惟恐赤心不先暢達是以具為君說之,宜明所以
(吳志·大帝傳注引魏略)
諸葛亮
  丁厷掞張陰化不盡和合二國唯有鄧芝
(蜀志·鄧芝傳)
孫皎
  自吾與北方為敵,中間十年初時相持年小,今者且三十矣。
孔子言「三十而立」,非但五經也。
授卿以精兵,委卿以大任都護諸將于千里之外,欲使如楚任昭奚恤揚威北境非徒相使逞私而已
近聞卿與甘興霸飲,因酒發作,侵陵其人,其人求屬呂蒙督中。
此人雖粗豪,有不如人意時,然其較略大丈夫也。
吾親之者,非私之也。
親愛之,卿疏憎之;卿所為每與吾違,其可久乎?
居敬行簡可以臨民愛人多容,可以得眾
二者尚不能知,安可董督在遠,御寇濟難乎?
卿行長大,特受重任,上有遠方瞻望之視,下有部曲朝夕從事,何可恣意盛怒邪?
人誰無過,貴其能改,宜追前愆,深自咎責。
今故諸葛子瑜重宣吾意。
臨書摧愴,心悲淚下。
(吳志·宗室孫皎傳)
報陸孫表保明諸葛瑾
  子瑜與孤從事積年,恩如骨肉,深相明究,其為人非道不行非義不言
玄德昔遣孔明,孤嘗與子瑜曰:「卿與孔明同產,且弟隨兄,于義為順,何以不留孔明
孔明若留從卿者,孤當以書解玄德,意自隨人耳。
子瑜答孤言:「弟失身于人,委質定分,義無二心
弟之不留,猶之不往也
」其言足貫神明
今豈當有此乎?
孤前得忘語文疏,即封示子瑜并手筆與子瑜,即得其報,論君臣大節一定之分。
孤與子瑜,可謂神交,非外言所間也。
知卿意至,輒封來表,以示子瑜,使知卿意。
(吳志·諸葛瑾傳注江表傳)
別咨諸葛瑾
  近得伯言表以為曹丕已死,毒亂之民,當望旌瓦解,而更靜然
聞皆選用忠良寬刑罰,布恩惠,薄賦省役,以悅民心,其患更深于操時,孤以為不然
操之所行,其惟殺伐小為過差,及離間骨肉以為酷耳。
至于御將自古少有
之于操,萬不及也。
叡之不如,猶不如操也。
其所以務崇小惠,必以其父新死,自度衰微,恐困苦之民一朝崩沮,故強屈曲以求民心欲以自安住耳。
寧是興隆之漸邪!
聞任陳長文曹子丹輩,或文人諸生,或宗室戚臣,寧能御雄才虎將以制天下乎?
威柄不專,則其事乖錯,如昔張耳陳馀非不敦睦至于秉勢,自還相賊,乃事理使然也。
長文之徒,昔所以守善者,以操笮其頭,畏操威嚴,故竭心盡意不敢為非耳。
繼業,年已長大,承操之後,以恩情加之,用能感義
今叡幼弱隨人東西,此曹等輩,必當因此弄巧行態阿黨比周,各助所附。
如此之日,奸讒并起更相陷懟,轉成嫌貳
自爾已往群下爭利,主幼不御,其為敗也焉得久乎?
所以其然者,自古至今安有四五人把持刑柄,而不離刺轉相蹄嚙者也!
強當陵弱,弱當求援,此亂亡之道也。
子瑜,卿但側耳聽之,伯言長于計校,恐此一事小短也。
(吳志·諸葛瑾傳)
諸葛瑾
  腹心舊勛,與孤協事公瑾有之,誠所不忘。
昔胤年少,初無功勞橫授精兵,爵以侯將,蓋念公瑾以及于胤也。
而胤恃此,酗淫自恣前后告喻,曾無悛改
孤于公瑾,義猶二君,樂胤成就豈有已哉?
迫胤罪惡,未宜便還,且欲苦之,使自知耳。
今二勤勤援引高河山之誓,孤用恧然
雖德非其疇,猶欲庶幾,事亦如爾,故未順旨
公瑾之子,而二君在中間,茍使能改,亦何患乎!
(吳志·周瑜傳)
公元232年
答群臣奏議郊祀(嘉禾元年冬)
  郊祀當于土中,今非其所于何施此?
(吳志·大帝傳注江表傳。
又見宋書·禮志三)
  武王伐紂即阼鎬京,而郊其所也。
文王未為天子,立郊于酆,見何經典?
(同上)
  文王德性謙讓,處諸侯之位,明未郊也。
經傳無明文。
匡衡俗儒意說非典正義不可用也。
(同上)
公元244年
步騭朱然等疏請備蜀(赤烏七年)
  吾侍蜀不薄聘享盟誓無所負之,何以致此?
司馬懿前來旬日便還,蜀在萬里,何知緩急而便出兵乎?
昔魏欲入漢川此間始嚴,亦未舉動,會聞魏還而止,蜀寧可以此有疑邪?
人家治國舟船城郭何得不護?
此間治軍,寧復欲以御蜀邪?
人言若不可信,朕為諸君破家保之。
(吳志·大帝傳)
步騭表言防魏
  此曹衰弱,何能有圖?
不敢來。
若不如孤言,當以牛千頭為君作主人。
(吳志·步騭傳注吳錄)
陸遜表令諸將增廣農備
  甚善。
孤父親自受田車中八牛以為四耦,雖未及古人,亦欲與均等其勞也。
(吳志·大帝傳)
陸遜
  夫令之設,欲以遏惡防邪,儆戒未然也。
焉得不有刑罰以威小人乎?
此為先令后誅,不欲使有犯者耳。
以為太重者,孤亦何利其然,但不得已而為之耳。
今承來意,當重諮謀,務從其可。
近臣盡規之諫,親戚補察之箴,所以匡君正主,明忠信也。
書載「子違汝弼,汝無面從」,孤豈不忠言以自裨補邪?
而云「不敢極陳」,何得忠讜哉?
小臣之中,有可納用者,寧得以人廢言不采擇乎?
諂媚取容,雖暗亦所明識也。
至于發調者,徒以天下未定,事以眾濟,若徒守江東修崇寬政,兵自足用,復用多為?
顧坐自守可陋耳。
若不豫調,恐臨時未可便用也。
又孤與君分義特異榮戚實同,來表云不敢隨眾容身茍免,此實甘心所望于君也。
(吳志·大帝傳。
陸遜便宜勸以施德緩刑,寬賦息調
又云:「忠讜之言,不能極陳求容小臣,數以利聞」,權報曰。)
公元238年
公孫淵書(赤烏元年)
  司馬公善用兵變化若神,所向無前,深為弟憂之。
(晉書·宣帝紀。
又魏志·公孫淵傳注引漢晉春秋有末二語云:「司馬懿所向無前,深為弟憂也」,不云遺書。)
公元前49年
告天文(黃龍元年)
公元244年
  皇帝臣權敢用玄牡昭告皇皇后帝:漢享國二十有四世,歷年四百三十有四行氣數終,祿祚運盡,普天弛絕率土分崩
孽臣曹丕奪神器,子叡繼世作慝淫名亂制。
權生于東南遭值期運,承乾秉戎,志在平世
奉時行罰舉足為民。
群臣將相州郡百城執事之人,咸以為天意已去于漢,漢氏絕祀于天,皇帝位虛,郊祀無主
休徵嘉瑞前后雜沓歷數在躬,不得不受。
畏天命,不敢不從謹擇元日登壇燎祭,即皇帝位
惟爾有神饗之,左右有吳,永終天祿
(吳志·大帝傳注吳錄
又見宋書·禮志三。
淫名」作「竊名」,「平世」作「拯世」,「燎祭」作「柴燎」,末句作「永綏天極」。)
彭蠡鼎文
  百神助,陽侯伏
(鼎錄黃武中。)
廢帝
公元252年
  帝諱亮,字子明大帝少子,以太元二年即位改元三,建興五鳳太平在位七年孫綝廢之為會稽王
議封故齊王奮
  齊王奮前坐殺吏,廢為庶人,連有赦令獨不見原,縱未宜復何以不侯?
,又諸孫兄弟作將,列在江渚,孤有兄獨爾云何
(吳志·孫奮傳注江表傳)
與眾僧書悼支謙
  支恭明不救所疾,其業履沖素始終可高,為之惻愴不能已已
(釋藏百字三號,出三藏記集十三。)
景帝
公元258年
  帝諱休,字子烈大帝第六子,以太平三年迎立改元永安在位七年
謚曰景皇帝
孫綝等詔(永安元年)
  朕以不德,守藩于外,值茲際會群公卿士,暨于朕躬,以奉宗廟
朕用憮然若涉淵水
大將軍忠計內發扶危定傾安康社稷功勛赫然
漢孝宣踐阼霍光尊顯褒德賞功古今通義也。
其以大將軍丞相荊州,食五縣
恩為御史大夫衛將軍,據右將軍,皆縣侯
雜號將軍亭侯,闓亦封亭侯
(吳志·孫綝傳。)
褒德賞功詔(永安元年冬十月)
  夫褒德賞功古今通義
其以大將軍綝為丞相荊州增食五縣
武衛將軍恩為御史大夫衛將軍中軍督,封縣侯
威遠將軍授為右將軍縣侯
偏將軍雜號將軍亭侯
長水校尉張布輔導勤勞,以為輔將軍封永康侯
董朝親迎封為鄉侯
(志·嗣主休傳)
李衡還郡詔
  丹陽太守李衡以往事之嫌,自拘有司
射鉤斬祛,在君為君,遣還郡,勿令自疑。
(同上)
止奏立皇后太子詔(元年十月)
  朕以寡德奉承洪業,蒞事日淺恩澤未敷,加后妃之號,嗣子之位,非所急也。
(吳志·嗣主傳注江表傳)
大將軍爵位詔(永安元年十一月)
  大將軍忠敬內發,首建大計以安社稷卿士內外,咸贊其議,并有勛勞
霍光定計百僚同心無復是過。
亟案前日議定策告人名,依故事加爵位者,促施行之。
(吳志·嗣主休傳)
  大將軍掌中諸軍事事統煩多,其加衛將軍御史大夫侍中,與大將軍分省諸事
(同上)
聽軍出家留子一人除米限詔
  諸吏家五人三人兼重為役,父兄在都,子弟給郡縣吏,既出限米,軍出又從,至于家事無經護者,朕甚愍之。
其有五人三人為役,聽其父兄所欲留,為留一人,除其米限,軍出不從
(同上)
加諸將位
  諸將吏奉迎陪位永昌亭者,皆加位一級
(同上)
置學官立五經博士詔(永安元年十一月)
  古者建國教學為先,所以世治性,為時養器也。
建興以來時事多故吏民頗以目前趨務,去本就末,不循古道。
夫所尚不湻,則傷化敗俗
其案古置學官,立五經博士核取應選,加其寵祿;科見吏之中及將吏子弟有志好者,各令就業
一歲課試,差其品第加以位賞。
使見之者樂其榮,聞之者羨其譽。
敦王化,以隆風俗
(吳志·嗣主休傳。
宋書·禮志一,通典五十三。
御覽二百三十六)
改葬諸葛恪等詔
  諸葛恪滕胤呂據,蓋以無罪為峻、綝兄弟所見殘害,可為痛心
改葬,各為祭奠
其罹等事遠徙者,一切召還。
(吳志·孫綝傳)
顧雍子裕襲爵(永安元年)
  故丞相至德忠賢輔國以禮,而侯統廢絕,朕甚愍之。
其以次子襲爵醴陵侯,以明著舊勛
(吳志·顧雍傳)
公元259年
務農詔(永安二年四月)
  朕以不德,托于王公之上,夙夜戰戰,忘寢與食。
今欲偃武修文,以崇大化。
推此之道,當由士民之贍,必須農桑
管子有言:「倉廩實,知禮節;衣食足,知榮辱
」夫一夫不耕,有受其饑;一婦不織,有受其寒。
饑寒并至,而民不為非者,未之有也。
自頃以來州郡吏民及諸營兵多違此業,皆浮船長江賈作上下良田漸廢,見谷日少欲求大定豈可得哉?
亦由租入過重,農人利薄,使之然乎?
今欲廣開田業,輕其賦稅差科強羸,課其田畝優均,官私得所,使家給戶贍,足相供養,則受身重命不犯科法然后刑罰不用風俗可整。
群僚忠賢,若盡心于時,雖太古盛化未可卒致,漢文升平,庶幾可及
及之則臣主俱榮,不及則損削侵辱,何可從容俯仰而已
諸卿尚書,可共咨度,務取便佳。
田桑已至,不可后時
施行稱朕意焉。
(吳志·嗣主休傳)
公元262年
四男名字詔(永安五年)
  人之有名,以相紀別,長為作字,憚其名耳。
禮,名子欲令難犯易避,五十稱伯仲,古或一字。
今人作好好字又令相配,所行不副,此瞽字伯明者也,孤嘗哂之。
師友父兄所作,或自己為。
師友尚可父兄猶非,自為最不謙。
孤今為四男名字太子名𩅦,𩅦音如湖水灣澳之灣,字莔,莔音如迄今之迄;次子名𩃙,𩃙音如兕觥之觥,字𧟨𧟨音如玄礥首之礥;次子名枂,枂音如草莽之莽,字昷,昷音如舉物之舉;次子名𠅬,𠅬音如褒衣寬大之褒,字㷏,㷏音如有所擁持之擁。
此都不與所用者同,故鈔舊文會合作之。
夫書八體損益,因事而生。
造此名字,既不相配又字但一,庶易棄避。
普告天下,使咸聞知
(吳志·嗣主休傳「立子𩅦為太子」注引吳錄。)
公元258年
張布(十月)
  孤之涉學群書略遍,所見不少也;其明君暗主,奸臣賊子古今賢愚成敗之事,無不覽也。
今曜等入,但欲與講書耳,不為從曜等始更受學也。
縱復如此亦何所損?
特當以曜等恐道臣下奸變之事,以此不欲令入耳
如此之事,孤已自備之不須曜等然后乃解也。
都無所損,君意特有忌故耳。
(吳志·嗣主休傳。
欲與博士祭酒韋曜博士盛沖講論道藝沖素切直入侍發其陰失,令己不得專,因妄飾說以拒遏之,休答曰。)
  書籍之事,患人不好,好之無傷也。
無所為非,而君以為不宜是以孤有所及耳。
政務學業,其流各異,不相妨也。
不圖今日在事更行此于孤也。
所不取。
(吳志·嗣主休傳。
又言懼妨政事,休答曰。)
  聊相開悟耳,何至叩頭乎!
如君忠誠遠近所知
往者所以相感今日巍巍也。
詩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終之實難,君其終之!
(吳志·嗣主休傳)
歸命侯
公元264年
  侯名皓字元宗一名彭祖字皓宗大帝第三子和之子
永安七年迎立改元八,元興甘露寶鼎建衡鳳皇天冊天璽天紀
在位十七年,降于晉,封歸命侯
公元277年
吳興郡詔(守鼎元年十月)
  古者分土建國所以褒賞賢能,廣樹藩屏
秦毀五等三十六郡
漢室初興,闓立乃至百王因事制宜,蓋無常數也。
吳郡楊羨、永安余杭、臨水及丹陽故鄣安吉原鄉於潛諸縣地勢水流之便,悉注烏程,既宜立郡鎮山越,且以藩衛明陵奉承大祭不亦可乎!
其亟分此九縣吳興郡,治烏程
(吳志·歸命侯傳「分丹陽吳興郡」注。)
陸凱
  君所誠是大趣,然未合鄙意
如何
宮殿不利宜當避之。
乃可以妨勞役,常坐不利宮乎?
父之不安,子亦何倚。
(吳志·陸凱傳注江表傳)
下詔用孫丞
  自今已后,用侍郎皆當如今宗室顧榮儔也。
(吳志·宗室孫桓傳注文士傳。
又見通典二十一)
范慎太尉
  勛德俱茂,朕所敬憑,宜登上公,以副群望以為大尉
(吳志·孫登傳注吳錄)
公元265年
司馬昭書(甘露元年三月)
  知以高世之才,處宰輔之任漸導之功,勤亦至矣。
以不德,階承統緒,思與賢良共濟世道,而以壅隔未有所緣嘉意允著,深用依依
今遣光祿大夫紀陟五官中郎將弘ギ宣明至懷。
(吳志·歸命傳「皓遣使隨紹,彧報書曰」注引江表傳曰:「皓書兩頭言白,稱名言而不著姓
」)
華核
  得表,以東觀儒林之府,當講校文藝,處定疑難漢時名學碩儒乃任其職,乞更選英賢
間之,以卿研精墳典博覽多聞可謂悅禮樂敦詩書者也。
飛翰騁藻光贊時事,以越揚、班、張、蔡之疇,怪乃謙光,厚自菲薄,宜勉修所職,以邁先賢,勿復紛紛
(吳志·華核傳)
公元280年
與舅何植書(天紀四年三月)
  昔大皇帝神武之略,奮三千之卒,割據江南席卷交、廣,開拓洪基,欲祚之萬世
至孤未德,嗣守成緒不能懷集黎元,多為咎闕,以違天度。
暗昧之變,反謂之祥,致使南蠻逆亂征討未克。
聞晉大眾,遠來臨江,庶竭勞瘁,眾皆摧退,而張悌不反,喪軍過半。
孤甚愧悵,于今無聊
得陶浚表云武昌以西,并復不守
不守者,非糧不足,非城不固兵將背戰耳。
兵之背戰,豈怨兵邪?
孤之罪也。
文縣變于上,士民憤嘆于下,觀此事勢,危如累卵,吳祚終訖,何其局哉!
天匪亡吳,孤所招也。
瞑目黃壤,當復何顏見四帝乎!
公其勖勉奇謨飛筆以聞。
(吳志·歸命侯傳注江表傳)
遺群臣書
  孤以不德,忝繼先軌處位歷年政教兇勃,遂令百姓久困涂炭至使一朝歸命有道社稷傾覆宗廟無主慚愧山積沒有余罪
自惟空薄,過偷尊號,才瑣質穢,任重王公,故周易折鼎之誡,詩人彼其之譏。
自居宮室,仍抱篤疾,計有不足思慮失中,多所荒替。
邊側小人,因生酷虐,虐毒橫流忠順彼害。
暗昧不覺,尋其壅蔽孤負諸君,事已難圖,覆水不可收也。
大晉平治四海勞心務于擢賢,誠是英俊展節之也。
管仲極讎,桓公用之,良、平去楚,入為漢臣,舍亂就理非不忠也。
莫以移朝改朔,用損厥志。
嘉勖休尚,愛敬動靜
夫復何言,投筆而已
(吳志·歸命侯傳注江表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