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全三国文 卷五十七 (自动笺注)
卷五十七·蜀一
先主昭烈帝
公元221年
  諱備字玄德涿郡涿人中山靖王劉勝之后
靈帝末除安喜,又除下密丞,后為高唐,遷為令。
獻帝初,公孫瓚為別司馬,守平原,領平原相;陶謙表為豫州刺史,尋領徐州;曹公表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尋為豫州,復表為左將軍
后破曹公赤壁自領荊州
又定,領益州
又定漢中,稱漢中王
魏黃初二年皇帝位改元章武在位三年謚曰昭烈皇帝
(案:先主稱尊號,諸文誥策命劉巴所作,今以即位已前已后諸篇編為先主文。)
詔酹霍峻
  佳士,加有功于國,欲行酹。
(蜀志·霍峻傳。)
後主
  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蜀志·諸葛亮傳。
又見華陽國志六)
遺詔後主
  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轉雜他病,殆不自濟
人五十不稱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復恨?
不復自傷,但以卿兄弟為念。
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于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
勉之勉之
勿以惡小而為之
勿以善小而不為
惟賢惟德,能服于人。
汝父德薄,勿效之。
可讀漢書禮記閑暇歷觀諸子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
丞相為寫申、韓、管子六韜一通已畢,未送,道亡,可自更求聞達
(蜀志·先主傳注諸葛亮集。
又見御覽四百五十九)
成都軍中
  其有害巴者,誅及三族
(蜀志·劉巴傳注零陵先賢傳)
上言漢帝
  臣以具臣之才,上將之任董督三軍奉辭于外,不能掃除寇難靖匡王室,久使陛下圣教陵遲六合之內,否而未泰,惟夏反惻,疢如疾首
曩者董卓造為亂階自是之后群兇縱橫殘剝海內
陛下德威靈,人神同應,或忠義奮討,或上天降罰,暴逆并殪,以漸冰消
惟獨曹操,久未梟除,侵擅國權,恣心極亂,臣等昔與車騎將軍董承圖謀機事不密陷害,臣播越失據忠義不果
得使窮兇極逆主后戮殺皇子鳩害。
糾合同盟,念在奮力懦弱不武歷年未效。
常恐殞沒孤負國恩寤寐永嘆夕惕若厲
  今臣群寮以為在昔虞書敦敘九族庶明厲翼五帝損益此道不廢
周監二代,并建諸姬,實賴晉、鄭夾輔之福。
高祖龍興尊王子弟大啟九國,卒斬諸呂,以安大宗
惡直丑正實繁有徒包藏禍心篡盜已顯,既宗室微弱帝族無位斟酌古式依假權宜上臣大司馬漢中王
  臣伏三省,受國厚恩一方陳力未效,所獲已過,不宜復忝高位重罪謗。
群寮見逼,迫臣以義。
臣退惟寇賊不梟國難未已宗廟傾危社稷將墜,成臣憂責碎首之負。
應權通變,以寧靖圣朝,雖赴水火所不得辭,敢慮常宜,以防后悔
輒順眾議拜受印璽,以崇國威。
仰惟爵號位高寵厚;俯思報效,憂深責重。
驚怖累息,如臨于谷,盡力輸誠獎厲六師率齊群義,應天順時撲討兇逆,以寧社稷,以報萬分
拜章驛上還所假左將軍宜城亭侯印綬
(志·先主傳。
又見袁宏后漢紀三十)
拒答孫權
  益州富強土地險阻劉璋雖弱,足以自守
張魯虛偽未必盡忠于操。
暴師轉運萬里,欲使戰克攻取,舉不失利,此吳起不能定其規,孫武不能善其事也。
曹操雖有無君之心,而有奉主之名,議者見失利赤壁,謂其力屈無復遠志也。
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將欲飲馬滄海觀兵吳會,何肯守此坐須老乎?
同盟無故自相攻伐借樞,使敵乘其隙,非長計也。
(蜀志·先主傳注獻帝春秋。)
孫權
  備與璋托為宗室,冀憑英靈,以匡漢朝
今璋得罪左右,備獨竦懼非所敢聞,愿加寬貸
若不獲請,備當放發歸于山林
(吳志·魯肅傳)
  益州不明得罪左右
庶幾將軍高義,上匡漢朝下輔宗室
若必干戈,備將放發山林未敢聞命
(華陽國志六。
案:此即吳志文,但小異耳。)
公元219年
諸葛亮表請張裕罪(建安二十四年)
  芳蘭生門,不得不鋤
(蜀志·周群傳)
劉璋
  孫代與孤,本為唇齒
樂進在清泥,與關羽相拒,不往赴救
必大克,轉侵州界。
其憂有甚于魯
自守之賊,不足慮也。
求益萬兵資實
(華陽國志五。)
陸遜
  賊今已在江陵,吾將復東將軍謂其能然不
(吳志·陸遜傳注吳錄)
魯王鼎銘
  富貴昌,宜侯王
與梁玉鼎銘
  大吉祥,宜公王
(并鼎錄)
后主
公元223年
  後主名禪字公嗣小字阿斗先主子。
章武三年五月襲位改元四:建興延熙景耀炎興
在位四十一年,降于魏,封安樂縣公
至晉太始七年薨,謚曰思公
廖立
  三苗亂政有虞流宥。
廖立狂惑,朕不忍刑,亟徙不毛之地
(蜀志·廖立傳注諸葛亮集。)
公元227年
出軍詔(建興五年三月)
  朕聞天地之道,福仁禍淫
善積者昌,惡積者喪,古今常數也。
是以湯、武修德而王,桀、極暴而亡,曩者漢祚中微網漏兇慝董卓造難震蕩京畿
曹操階禍,竊執天衡殘剝海內,懷無君之心。
子丕孤豎,敢尋亂階盜據神器更姓改物世濟其兇。
當此之時,皇極幽昧天下無主,則我帝命隕越于下。
昭烈皇帝體明之德,光演文武應乾坤之運,出身平難經營四方人鬼同謀百姓與能
兆民欣戴
奉順符讖,建位易號,丕承天序,補弊興衰,存復祖業,膺誕皇綱不墜于地。
萬國未靜,早世遐殂。
  朕以幼沖繼統鴻基,未習保傅之訓,而嬰祖宗之重。
六合壅否社稷不建,永惟所以,念在匡救,光載前緒未有攸濟,朕甚懼焉。
是以夙興夜寐不敢自逸,每從菲薄益國用,勸分務穡以阜民財授方任能以參其聽,斷私降意以養將士
欲奮劍長驅,指討兇逆朱旗未舉,而丕復隕喪,斯所謂不然我薪而自焚也。
殘類余丑,又支天禍恣睢河、洛,阻兵未弭,諸葛丞相弘毅忠壯忘身憂國先帝托以天下,以勖朕躬
今授之以旄鉞之得,付之以專命之權,統領步騎二十萬眾,董督元戎龔行天伐,除患寧亂
克復舊都,在此行也。
公元221年
  昔項籍總一強眾,跨州兼土,所務者大,然卒敗垓下,死于東城宗族如焚,為笑千載,皆不以義,陵上虐下故也。
今賊效尤天人所怨,奉時宜速,庶憑炎精祖宗威靈相助之福,所向必克。
吳王孫權同恤災患潛軍合謀犄角其后
涼州國王各遣月支康居胡侯支富、康植二十余人受節度大軍北出,便欲率將兵馬奮戈行驅。
天命既集,人事又至,師貞事并,必無敵矣。
王者之兵,有征無戰,尊而且莫敢抗也。
鳴條之役,軍不血尺刃牧野之師,商人倒戈
  今旌麾首路其所經至,亦不欲窮兵極武
有能棄邪從正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者,國有常典封寵大小,各有品限
及魏之宗族支葉中外,有能規利害、審逆順之數,來詣降者,皆原除之。
輔果絕親于智氏,而全宗之福。
微子去殷,項伯歸漢,皆受茅土之慶。
前世明驗也。
若其迷耽不反將助亂人不式王命,戮及妻孥,罔有攸赦。
廣宣恩威,貸其元帥,吊其殘民
他如詔書律令丞相露布天下,使稱朕意焉。
(蜀志·后主傳注諸葛亮集)
詔答丞相亮
  行當離別以為惆悵,今致氍毹一,以達心也。
(御覽七百八引諸葛亮集)
公元229年
謚趙云(建興七年)
  云昔從先帝,功績既著。
朕以幼沖,涉途艱難
賴恃忠順,濟于危險
謚所以敘元勛也外議云宜謚。
(蜀志·趙云傳引別傳)
公元238年
蔣琬漢中(延熙元年)
  寇難未弭,曹兇,遼東三郡,苦其暴虐,遂相糾結,與之離隔
大興眾役,還相攻伐
曩秦之亡,勝、廣首難;今有此變,斯乃天時
君其治嚴總帥諸軍屯住漢中,須吳舉動東西掎角以乘其釁。
(蜀志·蔣琬傳)
公元261年
武邑侯輯襲安平王(景耀四年)
  安平王先帝所命,三世早夭國嗣頹絕,朕用傷悼
其以武邑王位
(蜀志·劉理傳)
公元258年
謚陳祗(景耀元年)
  祗統職一紀柔嘉惟則
干肅有章和義利物
庶績允明,命不融遠,朕用悼焉。
夫存有令問,則亡加美謚謚曰忠侯
子粲關內侯,拔次子裕為黃門侍郎
(蜀志·董允傳)
公元229年
諸葛亮丞相詔策(建興七年)
  街亭之役,咎由馬謖,而君引愆,深自貶抑,重違君意,聽順所守。
前所耀師,馘斬王雙;今歲爰征,郭淮遁走
降集氐羌興復二郡威震兇暴功勛顯然
方今天下騷擾元惡未梟。
君受大任干國之重,而久自挹損非所光揚洪烈矣。
今復君丞相,君其勿辭。
(蜀志·諸葛亮傳。
又見華陽國志七)
公元234年
諸葛忠武招策(建興十二年八月)
  惟君體文武,明篤誠受遺托孤匡輔朕躬
繼絕興微,志存靖亂,爰整六師無歲不征神武赫然威震八荒
將建殊功季漢,參伊周巨勛如何不吊事臨垂克,遘疾隕喪,朕用傷悼肝心若裂。
崇德序功,紀行命謚所以光昭將來刊載不朽
今使使持節左中郎將杜瓊贈君丞相武鄉侯印綬謚君為忠武侯
魂而有靈,嘉茲寵榮
嗚呼哀哉
嗚呼哀哉
(蜀志·諸葛亮傳)
張皇后
  朕統承大業君臨天下,奉郊廟社稷
今以貴人皇后,使行丞相左將軍向朗持節璽綬
勉修中饋,恪肅禮祀皇后敬之哉!
(蜀志·張皇后傳)
公元238年
策立皇太子(延熙元年正月)
  在昔帝王繼體立嗣副貳國統,故今常道
今以璿為皇太子昭顯祖宗威命
使行丞相左將軍持節印綬
勉修茂質,祗恪道義
諮詢典禮,敬友師傅斟酌眾善翼成爾德。
可不務修以自勖哉?
(蜀志·太子璿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