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全后汉文 卷六十一 (自动笺注)
卷六十一
段恭
  字节英广汉新都人
仕郡。
阳嘉中,为上计掾,举茂才孝廉
因会上疏
  伏见道路行人农夫织妇,皆曰「太尉庞参竭忠尽节,徒以直道不能曲心孤立群邪之间,自处中伤之地。
」臣犹冀在陛下之世,当蒙安全,而复以谗佞伤毁忠正,此天地大禁人主至诫
白起赐死诸侯酌酒相贺季子来归鲁人喜其纾难
夫国以贤化,君以忠安
今天下咸欣陛下有此忠贤,愿卒宠任,以安社稷
(后汉·庞参传)
陈球
公元179年
  字伯真,不邳淮浦人
阳嘉中举孝廉,迁繁阳
复辟公府举高第,拜侍御史
出为零陵太守,迁魏郡太守徵拜将作大匠
南阳太守,拜廷尉
光和二年,以谋诛宦官下狱死。
皇太后不宜别葬议
  皇太后自在椒房,有聪明母仪之德。
遭时不造援立圣明,承继宗功烈
先帝晏驾,因遇大狱迁居空宫不幸早世,家虽获罪,事非太后
今若别葬,诚失天下之望。
冯贵人冢墓被发骸骨暴露,与贼并尸,魂灵污染,且无功于国,何宜上配至尊
(后汉·陈球传,又见袁宏后汉纪二十三,有小异。)
司徒刘劭
  公出宗室,位登台鼎,天下瞻望社稷镇卫岂得雷同容容无违而已
曹节放纵为害,而久在左右,又公兄侍中受害节等,永乐太后所亲知也。
今可表徙卫尉阳球司隶校尉以次收节等诛之。
政出圣主天下太平,可翘足而待也。
(后汉陈球传,又见袁宏后汉纪二十四,有小异。)
陈珪
  字汉瑜,球弟子
举孝廉,除剧令去官
茂才,迁济北相,再迁沛相。
袁术
  昔秦末世,肆暴恣情,虐流天下,毒被生民,下不堪命。
故遂土崩
今虽季世未有亡秦苛暴之乱也。
曹将军神武应期兴复典刑,将拨平凶慝定海内,信有徵矣。
以为足下戮力同心匡翼汉室,而阴谋不轨,以身试祸,岂不痛哉!
迷而知反尚可以免
吾备旧知
故陈至情,虽逆于耳,肉骨之惠也。
欲吾营私阿附,有犯死不能也。
(魏志·袁术传,又见袁宏后汉纪二十八,少末二句。)
陈登
  字元龙,珪子。
举孝廉,除末阳长
陶谦表为典农校尉
曹公以为广陵太守,从平吕布,以功加伏波将军迁东太守
遣诣袁绍告迎刘备徐州
  天降灾珍,祸臻鄙州州将殂殒生民无主恐惧奸雄一旦承隙,以诒盟主日昃之忧,辄共奉平原刘备府君以为宗主,永使百姓知有依归
方今寇难纵横不遑释甲谨遣下吏奔告于执事
(蜀志·先生传注献帝春秋。)
高赐
  永和中南阳太守
(见李固传)
奏劾刘嘉赵世
  光禄勋刘嘉廷尉赵世,皆以被病笃困,空文武之位,阙上卿之赞,既无忠信断金之用,而有败礼伤化之尤,不谨不敬
请廷尉治罪,河南尹治世罪。
(续汉·百官二注补引蔡质汉仪:「正月旦百官贺光禄勋刘嘉廷尉赵世各辞不能朝,高赐举奏」。
刘虞传云:「祖父光禄勋」。)
申屠蟠
  字子龙陈留外黄人
年十五,为缑玉奏记于县得原
(事当在阳嘉中
)後游太学,郡召为主簿不行
桓、灵时,太尉黄琼大将军何进累辟。
董卓废立,复公车徵,并不就
年七十四,终于家。
奏记外黄梁配
  伏闻大女缑玉为父报仇,狱鞫已决不胜感悼之情,敢陈所闻
太原周党,感「春秋」之义,辞师复仇当时论者犹高其节。
玉女弱,耳无所闻,心无所激,内无同生之谋,外无交游之助,直推父子之情,奋发怒之心,手刃莫大之仇,僵尸流血
当时闻之,人无勇怯,莫不张胆增气轻身重义攘袂高谈称羡其美,今闻玉幽执阱槛,罪名已定,皆心低意沮怅恨长叹
蟠虽愚昧以为玉之节义历代未有,定足以无耻之孤,激忍辱之子
假玉不值明时,尚望族表墓显异後嗣
况事在清听不加八仪哀矜之贷,诚为朝廷痛之。
(御览四百四十一引杜预女记,又见袁宏后汉纪二十五)
皇甫规
公元174年
  字威明安定朝那人
永和末为郡功曹上计掾
冲帝初,举贤良方正对策下第,拜郎中托疾免归
延熹中徵拜太守,进中郎将持节关西兵。
还为议郎,为宦官所诬,系廷尉论输左校,会赦。
度辽将军,迁使匈奴中郎将,复为度辽将军
永康初,徵为尚书,复举贤良方正,迁弘农太守,再转为护羌校尉
熹平三年卒,年七十一,赠司农卿
有集五卷
公元144年
建康元年贤良方正对策
  陛下圣德钦明,闻灾责躬咨嗟群僚招延敢谏,臣得践天庭,承大问,此诚臣写愤毕命之期也。
臣伏孝顺皇帝勤王政,纲纪四方天下欣然,几以获治。
自後奸伪,威分近习中常侍小黄门凡数十人同气相求,如市贾焉,竞思作变,导上以非,畜货聚马,戏谑是闻。
因缘嬖幸受赂卖爵轻使宾客交错其间,分脏解罪,以攘大威
公卿以下至于佐史交私其门,终无纪极
顽凶子弟布列州郡,并为豺狼暴虐群生
天下扰扰从乱如归。
至今败俗坏,招灾致寇。
故每有征战,鲜不挫伤官民并竭,上下穷虚
臣在关西窃听风声,未闻国家有所先後,而威福之来,咸归权幸
陛下体兼乾坤聪哲纯茂
摄政之初,拔用忠贞,其馀维纲,多所改正
远近翕然望见太平
地震之後雾气白浊日月不光旱魃为虐,大贼从横血流川野,庶品不安谴诫累至,殆以奸臣权重所致也。
今宜庭问百寮常侍以下无状者,亟便黜遣,与众共之,披埽凶党收入财贿,(袁宏纪作「荡涤其贿」。
)以塞痛怨,以答天诫
大雅曰:「敬天之怒,无敢戏豫
」此之谓也。
大将军梁冀河南尹不疑,处周、邵之任,为社稷之镇,加与王室世为(袁宏纪作「旧有」。
)姻族今日立号虽尊可也
天下区区,愿其霈然增修谦节,省去游娱不急之费,割减庐第无益之饰,□近儒术考论经书辅佐日月,宜有至效。
夫君者舟也,民者水也。
朝之群臣,乘舟者也。
大将军兄弟,操楫者也。
虽曰众也,在所欲之。
苟能卒志毕力守遵常轨,以度元元所谓福也。
或乃怠驰中流,而捐楫放棹,将沦波涛,归咎受愆,可不慎乎!
夫德不称禄,犹凿墉之趾,以益其高,岂量力审功安固之道哉!
凡诸宿猾酒徒戏客,皆耳纳邪声,口出谄言甘心逸游唱造不义
亦宜贬斥,以惩不轨
深思得贤之福,失人之累。
在位素餐尚书怠职,有司依违莫肯纠察,故使陛下专受谄谀之言,不闻户牖之外
臣诚知阿谀有福,深言近祸,岂敢隐心以避诛责乎!
生长边远,希涉(袁宏纪作步。
)紫庭怖慑失守,言不尽心
(袁宏后汉纪十九,后汉·皇甫规传,各有删节,合录成篇。)
公元167年
永康元年贤良方正对诏日食
  天之于王者如君子于臣,父之于子也。
诫以灾妖,使从福祥
陛下八年之中,三断大狱一除内嬖,再诛外臣
灾异犹见,人情未安者,殆贤愚进退威刑所加,有非其理也。
太尉陈蕃刘矩忠谋高世,废在里巷;刘祐冯绲赵典尹勋正直多怨,流放家门李膺王畅、孔翊,洁身守礼,终无宰相之阶。
至于钩党之衅,事起无端,虐贤伤善,哀及无辜
今兴改善政,易于覆手,而群臣杜口鉴畏前害互相瞻顾莫肯正言
伏愿陛下暂留圣明容受謇直,则前责可弭,後福必降。
(后汉·皇甫规传)
自效
  臣比年以来,数陈便宜
羌戎未动,策其将反,马贤始出,颇知必败
误中之言,在可考校
臣每惟贤拥众四年,未有成功悬师之费且百亿计,出于平人,回入奸吏。
江源之人,群为盗贼,青、徐荒饥,襁负流散,夫羌戎溃叛不由承平,皆由边将失于绥御
常守安,则加侵暴,苟竞小利,则致大害,微胜则虚张首级,军败则隐匿不言
军士劳怨,困于猾吏,进不得快战以徼功,退不得温饱全命饿死沟渠暴骨中原
见王师之出,不闻振旅之声。
酋豪泣血惊惧生变
是以不能久,败则经年
所以搏手叩心增叹者也。
愿假两营二郡屯列坐食之兵五千,出其不意,与护羌校尉赵冲共相首尾
土地山谷,臣所晓习兵势巧便,臣已更之。
可不方寸之印,尺帛之赐,高可以涤患,下可以纳降
若谓臣年少官轻,不足用者,凡诸败将,非官爵之不高,年齿之不迈。
不胜至诚没死自陈
(后汉·皇甫规传)
上疏言羌事
  自臣受任,志竭愚钝,实赖兖州刺史牵颢清猛中郎将宗资信义,得承节度,幸无咎誉
猾贼就灭,太山略平,复闻群羌并皆反逆
生长岐,年五十有九,昔为郡吏,再更叛羌,预筹其事,有误中之言。
臣素有固疾,恐犬马齿穷不报大恩,愿乞冗官,备单车一介之使劳来三辅宣国威泽,以所习地形兵势佐助诸军
穷居孤危之中,坐观郡将,已数十年矣。
鸟鼠至于东岱,其病一也。
力求猛敌,不如清平;勤明吴、孙,未若奉法
前变未远,臣诚戚之。
是以越职,尽其区区
(后汉·皇甫规传)
上疏自讼
  四年之秋戎丑蠢戾,爰自西州,侵及泾阳旧都惧骇朝廷西顾
明诏不以臣愚驽,急使军就道
幸蒙威灵,遂振国命羌戎诸种大小稽首,辄移书营郡,以访诛纳,所省之费,一亿以上
以为忠臣之义,不敢告劳
故耻以片言自及微效。
比方先事庶免罪悔
前践州界,先奏郡守孙隽,次及属国都尉李翕督军御史张禀旋师南征,又上凉州刺史郭闳、汉阳太守赵熹,陈其过恶执据大辟
凡此五臣支党半国,其馀墨绶下至小吏,所连及者,复有百馀。
吏托报将之怨,子思复父之耻,载贽驰车,怀粮步走交构豪门,竞流谤ゥ,云臣私报诸羌,谢其钱贷。
若臣以私财,则家无担石;如物出于官,则文簿易考。
臣愚惑,信如言者前世尚遗匈奴宫姬,镇乌孙公主
今臣但费千万,以怀叛羌。
良臣才略兵家之所贵,将有何罪,负义违理乎?
永初以来将出不少覆军有五,动资巨亿
旋车完封,写之权门,而名成功立,厚加爵封
今臣还督本土纠举诸郡,绝交离亲戮辱旧故众谤阴害,固其宜也
臣虽污秽廉洁无闻,今见覆没,耻痛实深。
传称鹿死不择音」,谨冒昧略上。
(后汉·皇甫规传)
上书中郎将张奂自代
  臣闻人无常俗,而政有治乱;兵无强弱,而将有能否
伏见中郎将张奂才略兼优宜正元帅,以从众望。
若犹谓愚臣充军事者,愿乞冗官以为副。
(后汉·皇甫规传)
上言宜豫党锢
  臣前荐故大司农张奂,是附党也。
又臣昔论输左校时,太学生张凤上书颂臣,是为党人所附也。
臣宜坐之。
(后汉·皇甫规传)
刘司空
  明公至德,佐国忧世,虽赠两梁冠鲐鱼一双,服厚尊贶,荣施其宏。
(御览四百七十八)
马融
  谨遣掾尚许奉书,裁上絮被一双,袜一量,以通微意。
(书钞一百三十四,御览六百九十七,八百十九)
追谢赵壹
  蹉跌不面,企德怀风虚心委质,为日久矣。
侧闻仁者愍其区区,冀承清诲,以释遥悚
今旦外白一尉两计吏,不道屈尊门下,更启乃知已去
印绶可投,夜岂待旦。
君明睿,平其夙心
宁当慢傲,加于所天
事在悖惑不足具责,傥可原察追修前好,则何福如之。
谨遣主簿奉书下笔气结,汗流竟趾。
(后汉·赵壹传)
女师
  观象制教,肇经乾坤
家有王义,室有严君
各有定位阴阳是分。
昔在轩辕陶化正刑
刑于壶闱,以临百官
煌煌后妃,女ヨ是闭。
穆穆夫人
爰采洁蘩。
师礼莫违,而神冈时怨,「关雎」首化,万国承流
实有淑女,允作好逑。
唐媛兴妫文母盛周
厥德不回弘济大猷
咨尔庶妃,銮路斯迈。
战战兢兢,厉省ひ带。
渐进不形,变起无外
行难著而易丧,事易失而难退。
动若顺流,应如发机
奉上惟敬,抚下唯慈。
怨岂在明,患生不思
(艺文类聚十五,初学记十)
虞恭
  汉安时太史令
仍用四分历
  建历之本,必先立元元正然後定日法,法定然後周天以定分至
三者有程,则历可成矣。
四分历仲纪之元,起于孝文皇帝後元三年,岁在庚辰
上四十五岁,岁在乙未,则汉兴元年也。
又上二百七十五岁,岁在庚申,则孔子获麟
二百七十六万岁,寻之上行,复得庚申
岁相承,从下寻上,其执不误。
此「四分历元明图谶所著也。
太初元年,岁在丁丑上极其元,当在庚戌,而曰丙子,言百四十四岁起超一辰,凡九百九十三超,岁有空行八十二周有奇,乃得丙子
案岁所超,于天元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月俱超。
日行一度,积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一而周天一币,名曰岁,岁从一辰,日不得空周天,则岁无由超辰
案百七十岁二蔀一章,小馀六十三,自然之数也。
夫数出于杪勿目,以成毫氂,毫氂积累,以成分寸。
两仪既定日月始离。
初行生分积分成度
日行一度一岁而周,故为术者,各生度法,或以九百四十,或以八十一。
法有细粗,以生两科,其归一也。
日法者,日之所行分也。
日垂令明,行有常节,日法所该,通远无已损益毫氂,差以千里
自此言之,数无缘有亏弃之意也。
今欲饰平之失,断法垂分,恐伤大道
以步日月行度,终数不同四章更不得朔馀一。
虽言九道去课进退,恐不足以补其阙。
课历之法,晦朔变弦,以月食天验昭著莫大焉。
以去六十三分之法为历,验章和元年以来日变二十事,月食二十八事,与四分历更失,定课相除,四分得多,而又便近
孝章皇帝历度审正图仪晷漏与天相应不可复尚。
文曜钩曰:「高辛受命重黎说文
唐尧即位羲和立禅。
夏后昆吾列神。
成周改号,苌弘分官。
运斗枢曰:「常占有经,世史所明」洪范五纪论曰:「民间亦有黄帝诸历,不如史官记之明也。
自古及今圣帝明王莫不取言于羲和、常占之官,定精微晷仪,正众疑秘藏中书改行四分之原。
光武皇帝下诏草创其端,孝明皇帝课校其实孝章皇帝宣行其法。
君更三圣年历数十,信而徵之,举而行之。
元则上统开辟,其数则复古四分
宜如甲寅诏书故事
(续汉·律历志中,「顺帝汉安二年尚书侍郎边韶上言四分历之失。
诏书三公百官杂议
太史令虞恭治历宗诉等议。
奏可
」)
滕抚
  一作辅,字叔辅北海剧人
顺帝时,仕州郡,迁涿令
质帝初,三公文武才,拜九江都尉,进中郎将,拜左冯翊
胡广宦官指奏黜之。
卒于家。
慎子十卷
祭牙文
  恭羞太牢,潔荐遐灵。
推毂之任,实讨不庭
天道助顺,正直聪明
(艺文类聚六十,初学记十一,御览三百三十九)
李咸
公元171年
  字元卓,(陈球传作「元贞」,与琉纪注及蔡邕撰碑不合
)汝南西平人前将军李广之後
顺帝时举孝廉,除郎中
光禄又举茂才,迁卫相,授高密,迁徐州刺史,拜渔阳太守,迁度辽将军,徵为河南尹
母忧去官
桓帝时徵拜尚书,历仆射将作大匠大司农大鸿胪太仆
建宁四年,代闻人袭为太尉
熹平二年以疾致仕
四年卒,年七十六。
公元170年
  (广传注谢承书,「李咸建宁三年大鸿胪太尉,」袁宏纪则「熹平三年,以河南尹李咸代段为太尉
」袁纪当误。
范史太尉,在建宁四年三月,而蔡质典仪,「是年七月宋皇后,袭授玺绶,」又似袭尚未免。
诸书互异,所未详也。)
上书合葬窦太后
公元172年
  臣闻禹、汤闻恶,是用无过,桀、闻善,以亡其国。
中常侍曹节张让王傅等,因宠乘势贼害忠良谗谮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虚遭无刑之舋,被以滔天之罪
陛下不复省览猥发雷霆之怒
海内贤愚莫不痛心
以殁矣,无可柰何
皇太后亲与孝桓皇帝共奉宗庙母养蒸庶,系于天心仁风丰霈四海所宗。
礼,为人後者为人之子
陛下仰继先帝岂得不以太后为母?
存既未蒙顾复之报,殁又不闻谅闇之哀。
太后未崩,坐诛
存亡各异,事不相逮,而恚不已,欲贬太后,非崇有虞之孝,昭蒸蒸之仁。
八方闻之,莫不泣血
秦始皇母后不谨,陷幸郎吏
始皇暴怒幽闭母后,感茅焦之言,立驾迎母,置酒作乐供养如初
夫以秦后之恶,始皇之悖,尚纳茅焦之语,不失母子之恩。
岂况太后不以罪没。
陛下之过,有重始皇
臣谨冒昧陈诚左手赍章,右手执药,诣阙自闻。
陛下茅焦之谏,弘始皇之寤,复母子之恩,崇皇太后园陵之礼,上释皇乾震动之怒,下解黎庶酸楚之情也。
如遂不省,臣当饮自裁,下觐先帝,且陈得失,终不为刀锯所裁。
(袁宏后汉纪二十三,「熹平元年六月河南尹李咸药上书」。)
  臣伏章德窦后虐害恭怀安思阎后家犯恶逆,而和帝无异葬之议,顺朝无贬降之文。
至于卫后,孝武皇帝身所废弃不可以为比
今长乐太后尊号在身亲尝称制坤育天下,且援立圣明光隆皇祚
太后陛下为子,陛下岂得不以太后为母?
子无黜母,臣无贬君,宜合葬宣陵,一如旧制
(后汉·陈球传,「熹平元年窦太后崩。
曹节王甫以为,梁后家犯恶逆,别葬懿陵。
武帝废黜卫后,而以李夫人配食
今窦氏罪深,岂得合葬先帝乎?
太尉李咸诣阙上疏于是议者乃定。
」案:此与袁宏纪所载互异。)
奏事
  春秋之义,贬纤介之恶,采毫毛之善也。
(文选·潘勖九锡文注)
霍
  ,字叔智魏郡邺人
年十五,以舅宋光系诏狱奏记梁商得原由是显名
举孝廉,迁金城太守再迁北海相。
入为尚书仆射封邺都亭侯
出为河南尹,迁司隶校尉,转少府廷尉
奏记大将军梁商
  将军天覆厚恩,愍舅光冤结前者温教许为平议,虽未下吏断决其事,已蒙神明顾省之听。
皇天后土,实闻德音
窃独踊跃私自庆幸
闻春秋之义,原情定过赦事诛意,故许止虽弑君不罪赵盾以纵贼而见书。
仲尼所以王法汉世所宜前修也。
传曰:「人心不同譬若其面。
」斯盖谓大小窳隆美之形,至于鼻目众窍毛发之状,未有不然者也。
情之异者,刚柔舒急敬之间。
至于趋利避害,畏死乐生亦复均也。
与光骨肉,义有相隐,言其冤滥未必可谅,且以人情平论其理。
衣冠子孙径路平易,位极州郡日望徵辟,亦无瑕秽纤介之累,无故刊定诏书欲以何名?
就有所疑,当求其便安岂有触冒死祸,以解细微
譬犹疗饥附子止渴于冘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岂可为哉!
东海孝妇,见枉不辜幽灵感革天应枯旱
光之所坐,情既可原,守阙连年,而终不见理。
呼嗟紫宫之门,泣血两观之下,伤和致灾,为害滋甚
凡事赦令不应复案
夫以罪刑明白,尚蒙天恩岂有冤谤无徵,反不得理
是为刑宥正罪,戮加诬侵也。
不偏不党,其若是乎?
将军盛位尊,人臣无二言行动天地,举厝阴阳诚能留神沛然晓察,必有于公高门之福,和气立应,天下幸甚
(后汉·霍传,又见袁宏纪十八,各有删节,文亦小异。)
延笃
公元167年
  字叔坚南阳人。
顺帝时举孝廉,为平厚侯相,以师丧弃官
桓帝博士徵,拜议郎著作东观,进侍中,历左冯翊京兆尹,以疾免
後遭党锢
永康初,卒于家。
有集二卷
张奂
  离别三年梦想言念何日有违。
伯英来,惠书盈四纸,读之三复,(御览作「反复」。
)喜不可言
(艺文类聚三十一,御览五百九十五。)
张奂
  烈士徇名立功立事
(文选·潘岳闲居赋注,又「王迟与陈伯之书注)
高彪书。
  今兹五经为鼎,书传为俎笾,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未暇螓也。
宜勿以为念。
(御览九百四十一)
段纪明书(段字纪明)
  得知穷兵极远大捷而反,虽齐桓之制令支流沙霍将军之封祁连辛武贤之截丑虏,蔑以加焉。
莫不鱼烂云除,震惧稽颡矣。
(书钞一百十七兵势)
刘祐
  昔太伯三让,人无德而称焉。
延陵高揖,华于仰风
吾子怀蘧氏之可卷,体宁子如愚微妙玄通,冲而不盈,蔑三光之明,未暇天下为事何其劭与!
(后汉·刘祐传)
李文德书
  夫道之将废,所谓命也。
流闻乃欲相为还东观,来命虽笃,所未敢当。
吾尝昧爽栉梳,坐于客堂,食赤乌之,饮化益玄醴,折张骞大宛,歃晋国郇瑕氏之盐。
(已上四句,从御览补。
)朝则诵羲、文之易,虞、之书,历公旦典礼,览仲尼春秋
夕则消摇内阶咏诗南轩
百家众氏,投闲而作。
洋洋乎盈耳也,涣烂兮其溢目也,纷纷欣欣兮其独乐也。
当此之时,不知天之为盖,地之为舆不知世之有人,己之有躯也。
渐离击筑傍若无人高凤读书不知暴雨,方之于吾,未足况也。
且吾自束修已来为人臣不陷于不忠为人子不陷于不孝上交不谄下交不黩,从此而殁,下见先君远祖可不惭赧
如此不以善止者,恐如教羿射者也。
慎勿迷其本,弃其生也。
(后汉·延笃传,又御览四百三十一,九百七十七)
仁孝
  观夫仁孝之辩,纷然异端,互引典文,代取事据,可谓笃论矣。
夫人二致同源总率百行非复铢两轻重必定前後之数也。
而如欲分其大较,体而名之,则孝在事亲,仁施品物,施物则功济于时事亲则德归于己,于己则事寡济时则功多。
此以言,仁则远矣。
然物有由微而著,事有由隐而章。
近取诸身,则耳有/听受之用,目有察见之明,足有致远之劳,手有饰卫之功,功虽显外,本之者心也。
远取诸物,则草木之生,始于萌芽终于弥蔓枝叶扶疏荣华纷缛,木虽繁蔚,致之者根也。
仁人有孝,犹四体有心腹,枝叶之有本根也。
圣人知之,故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
」「君子务本本立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与!
」然体大难备,物性好偏。
故所不同,事少两兼者也,如必对其优劣则仁枝叶扶疏为大,孝以本根充实为先,可无讼也。
或谓先孝後仁,非仲尼序回、参之意。
以为仁孝同质而生,纯体之者,则互以为称,虞舜颜回是也
若偏而体之,则各有其目,公刘曾参是也
夫曾、闵以孝悌为至德管仲九合仁功未有论德先回考功不大夷吾
以此而言,各从其称者也。
(后汉·延笃传,又御览四百十九)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