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二
卷一百二 第 1a 页
牧斋初学集卷第一百二
太祖实录辨證二
庚子二月徵青田刘基龙泉章溢丽水叶琛金
华宋濂至建康基陈时政十八策 上嘉纳之
 按刘文成以至正十一年为江浙儒学副提
 举十月辞疾归十二年以浙东元帅府都事
 从纳麟哈刺筑庆元城十三年以行省都事
 从帖里帖木耳招谕方氏与朝议不合羁管
 绍兴十六年行省复以都事起公与石抹谋
 括寇十七年石抹宜孙总制处州分院治于
卷一百二 第 1b 页
 处以公为其院经历又辟郡人胡深叶琛章
 溢参谋其军事用公等谋尽平处盗十八年
 我兵取兰溪且逼婺石抹遣胡深等救婺不
 克 上既定婺即命耿再成驻兵缙云以规
 取处石抹遣叶琛胡深等分屯以拒王师公
 虽不在行閒然未尝不在石抹院中石抹盖
 倚之以谋我师也实录本传云改行枢密院
 经历与石抹守处州以拒国珍当是时石抹
 与耿泗国对垒于黄龙樊岭閒其所拒者非
 国珍也国史纡其词耳元史是年经略使李
卷一百二 第 2a 页
 国凤至浙东承制拜宜孙为江浙行省参知
 政事行状载公迁右司郎中李国凤上其功
 不录则公之迁右司郎中亦国凤承制拜之
 也明年己亥十二月我兵取处而石抹弃城
 去矣公久在石抹院中其弃官归青田山中
 或在石抹未败之先要亦不甚相远也李国
 凤巡抚江南上公之功在十八年十二月王
 师克婺之后则行状实录本传俱云弃官逃
 归青田山中以其时考之当在十九年春夏
 閒去石抹败时无几也方孝孺撰孙炎传云
卷一百二 第 2b 页
 上克处方欲用人而秀民有能才者皆伏匿
 山中不肯出炎钩致一二人录其姓名为书
 遣使者招之而刘基叶琛章溢尤为处士所
 推基最有名豪侠负气自以为不当为他人
 用使者再往反不起以一宝剑奉炎炎作诗
 封还之为书数千言开谕天命以谕基基无
 以荅逡巡就见炎遂致基于京师又苏伯衡
 撰缪美传云处州既下龙泉庆元皆平遂以
 胡深叶琛暨刘基入见处平之后公迁延避
 匿待孙炎辈钩致久之始入见非独以仕元
卷一百二 第 3a 页
 日久不欲轻为我用亦不忍负石抹也读覆
 瓿集与石抹倡和诗公之心事二百年后可
 以想见行状载西湖见庆云谓金陵有天子
 气我当辅之及 上取金华指乾象示人云
 云吾以为皆佐命之后其门人子弟从而为
 之词非公之本心也封诚意伯诰云朕提师
 江左兵至括苍尔基挺身来谒于金陵归谓
 人曰天星数验真可附也愿委身事之于是
 乡里顺化封弘文馆学士诰云当是时括苍
 之民尚未深信尔老卿一至山越清宁然则
卷一百二 第 3b 页
 公之事我 太祖倾心佐命盖在金陵谒见
 之后 太祖之知公深矣为著其梗槩若此
庚子六月康茂才遗书友谅约为内应
 郑晓异姓诸侯传载茂才与友谅书辞云云
 当时仓卒致书战后于敌舟卧席下得之安
 得雕刻书尺流传人閒此郑氏傅会之陋也
 今削去
辛丑九月陶安为黄州府知府
 按实录辛丑九月以左右司员外郎陶安为
 黄州府知府乙巳正月调黄州府知府陶安
卷一百二 第 4a 页
 知饶州府相去凡五年而本传则云知黄州
 寻移知饶州徐纮集传云癸卯黄州平 上
 思得重臣以镇之遂命知黄州改桐城令寻
 移知饶州谢理太平人物志亦然皆与实录
 及本传不合以陶学士诗集考之自龙凤元
 年乙未至九年癸卯安皆在金陵壬寅岁有
 忆别之作云七年同在省东厅则辛丑岁安
 未尝出守可知也癸卯秋从征鄱阳甲辰守
 黄州有今年春二月玺书命守土两日抵其
 州又值连月雨之句则安以甲辰守黄州在
卷一百二 第 4b 页
 平陈理之时当以徐纮集传为正陶学士事
 迹载令旨付陶安者凡二俱称皇帝圣旨吴
 王令旨其授黄州府知府则龙凤十年二月
   日授鄱阳府知府则龙凤十年十二月
   日则安之守黄移饶皆在甲辰年无疑
 也惟徐纮谢理所记改桐城令他无可考而
 学士集甲辰十月七日舟发枞阳诗自注云
 时迁往桐城旧县又记龙凤甲辰秋九月千
 秋节亦在桐城至闻除代者及召还之命则
 云年残动归思客至报除书海内招文学淮
卷一百二 第 5a 页
 南起谪居又有腊八日发桐城诗则知安守
 黄未几谪为桐城令至腊月召守饶州乃发
 桐城也劄付所载授鄱阳年月与诗悉合乃
 知二传之有据而实录与人传咸有脱误矣
 俞本记事录至正二十三年十二月中书省
 郎中李君瑞陶主敬都事王用和简较酆永
 真陈养吾博士夏允中炤磨陈子初等俱令
 家人私通敌境于四沙易盐及水阳王千户
 贿选坏法提至军前俱剥衣锁项置小船中
 置于黄鹤楼下大浪中凡三日沉江而死惟
卷一百二 第 5b 页
李君瑞两腿扟一千下安置桐城县按陶学
 士文集甲辰岁守黄未几谪为桐城令安之
 被谪必以癸卯从征令家人易盐之事也俞
 本所记当不缪其云俱置黄鹤楼下沉江而
 死则当有误盖主敬但谪桐城而王用和以
 壬寅二月死于金华也国初事迹云夏煜犯
 法取到湖广投于江与俞本记合
壬寅 上驻金陵曹良臣以所部来附
 按至正壬寅顺帝二十二年即龙凤八年也
 庚午诏书持兵负固于两閒可观望而不观
卷一百二 第 6a 页
 望乃来归者良臣居其次黄金录以为在金
 陵安丰两主之閒非也 太祖方以龙凤记
 年开国承制安得自命两主如黄金所云耶
 当是时小明王都安丰张士诚已降元搆兵
 安丰与察罕相应次年即有安丰之围良臣
 聚兵立堡不走张氏而走金陵此所谓持兵
 两閒可观望而不观望者也岂容以金陵安
 丰为言小明王自亳徙安丰巳而为张氏所
 困自安丰徙滁其势日蹙依吾 太祖以仅
 免耳岂有方张之势可与金陵称两大者而
卷一百二 第 6b 页
 嘉其择主自拔耶俗儒不达时务误解诏书
 不足采也
壬寅六月元中书平章察罕帖木儿遣使来致

 按察罕破汴梁下山东江南震动我 太祖
 遣使通好察罕亦致书相荅已而有张昶马
 合谋之来察罕为之也 上曰察罕书辞欲
 以甘言啖我所谓甘言啖我者即荣禄大夫
 江西行中书省平章之命也元使以航海来
 淹留逾年而察罕被刺之问亦至矣野史所
卷一百二 第 7a 页
 谓 太祖闻察罕死遂不受命者是也 太
 祖闻察罕死叹曰天下无人矣又曰元朝不
 达世变尚敢遣人扇惑我民察罕之死所关
 系岂不重哉刘辰国初事迹大书其事无所
 隐避国史虽多微词亦不尽没其实参互之
 可以考见辰又云 太祖以孤军独守别无
 趋向成败当听其自然在后灭陈擒张信知
 天命有归即位后始图中原然吾以为察罕
 一死天意灼然归我明矣呜呼帝王之兴岂
 不有天命哉 圣祖极推重察罕即位后幸
卷一百二 第 7b 页
 汴梁特遣使往祭厥后洪武九年宋濂奉敕
 撰方国珍神道碑历数一时群雄皆直书其
 名而于察罕则云齐国李忠襄王察罕保釐
 河雒其严重之如此非本于 圣祖之意当
 时史臣宁敢轻奖亡国之臣以干圣怒耶或
 曰 圣祖祭忠襄文颇多讥评之语亦非
 圣祖之初意也
戊戌二月明玉珍破嘉定尽有川蜀之地
 按元史顺帝纪辛丑五月癸丑四川明玉珍
 陷嘉定等路李思齐遣兵击败之实录本传
卷一百二 第 8a 页
 载在戊戌岁则相去四年矣玉珍之绝友谅
 称陇蜀王在庚子岁而元史记于壬寅五月
 其称帝改元在壬寅岁而元史记于癸卯正
 月至玉珍之攻陷云南在癸卯十二月而元
 史记于壬寅之三月其错互不一如此盖元
 史修于洪武元二陇蜀未入职方之时而实
 录则平夏之后本其载记而存之也断以实
 录为正
癸卯三月上率右丞徐达等击安丰
 黄伯生撰诚意伯行状云中书设御座奉小
卷一百二 第 8b 页
 明王以正月朔旦行庆贺礼公骂曰彼牧𥪡
 耳奉之何为遂不拜实录及本传皆不载此
 事是时 上方奉龙凤正朔承制行事文成
 不应孟浪若此或云在癸卯克安丰之后于
事理为近刘辰国初事迹云张士诚攻安丰
 刘基谏曰不应轻出若救出来发付何处此
 则文成不奉龙凤之本谋也
癸卯四月陈友谅攻洪都元帅牛海龙万户程
国胜等皆战死后俱配享洪都功臣庙
实录记戊子之战与朱善安定侯神道碑大
卷一百二 第 9a 页
 略相同但实录以为韩成等先战死张定边
 方犯御舟碑则以为定边犯御舟之时成等
 咸与格斗御舟既脱而成等以援绝死之也
 碑所记比实录为核实录又于韩成下脱国
 胜偕死事则以癸卯四月误载国胜与牛海
 龙俱死洪都之事也国胜与牛海龙夜劫友
 谅营牛中流矢死程泅水得脱径达金陵从
 太祖亲征死鄱阳湖南昌城中不知也次年
 甲辰追录诸臣南昌报程与牛俱死得与祀
 赠侯饶州又以国胜死康山事来上又得与
卷一百二 第 9b 页
 祀赠伯当时事冗不暇两相参订也实录载
 国胜与海龙俱战死盖据南昌所上国胜死
 事状也甲辰立庙国胜两得与祀而实录则
 于两庙皆佚其名后是有建议祀典重复遂
 罢程豫章之祀厥后有司又并罢康山之祀
 脩会典者亦因之沿袭至今国胜遂不复预
 两庙之祀矣国史失于考覈遂成祀典百世
 之误宜亟正之
癸卯秋七月丁亥与友谅师遇于康郎山戊子
焚寇舟二十馀艘彼军杀溺者甚众我指挥韩
卷一百二 第 10a 页
成元帅宋贵李兆先等皆死
 高阳侯韩成之死于鄱阳也定远黄金著开
 国功臣录以为成当 太祖危急时服御袍
对敌自沉史家竞传之比于纪信之诳楚而
 实录纪此战则云彼军杀溺者甚众我指挥
 元帅宋贵陈兆先等亦战死国史故多讳辞
 然以成之忠烈如此一切抑没而不书难乎
 其为实录矣丰城朱文恪公善撰安定伯程
 国胜神道碑纪其事最详盖当御舟胶浅张
 定边奋前直犯之时事势惶急成与国胜兆
卷一百二 第 10b 页
 先等方左右格斗及定边中矢援舟骤进御
 舟以水涌得脱而成等反绕出敌舰之后援
 绝而死然则成等致命之时定边之势巳𤏖
 御舟之厄巳脱矣宁有代死诳汉之事耶且
 康山之役与荥阳不同羽围荥阳久汉军乏
 食汉祖计无所出故纪信画诳楚之策遂得
 以乘閒遁去康山之战两军相持雌雄未决
 卒然有冕服代死之事耳目瞀乱军心尽解
 我将何以自固决机于两阵之閒我知其不
 出于此矣录又言 上念成效死祀诸臣于
卷一百二 第 11a 页
 康山以成为首按实录中书省列进康山功
 臣成在第三居丁普郎张志雄之次大明会
 典载饶州忠臣庙在康郎山祀枢密同知丁
 普郎张志雄等三十五人成实未尝首祀于
 康山也成若代死则必首祀成不首祀则不
 代死黄金之徒并为妄矣又朱善安定伯碑
 云 皇帝追念南昌暨康郎前后死节之臣
 追爵故万户程国胜安定伯与梁国公赵德
 胜济阳郡公丁普郎等一体庙祀盖南昌庙
 以梁国为首康山庙以济阳为首其位次甚
卷一百二 第 11b 页
 明俗说流传既久好事者遂造为首祀之言
 以实之久而莫有知其非者俗语不实流为
 丹青岂不信哉此邦有许生重熙好谭国朝
 典故尝为余言韩成诳汉事诬也余因许生
 言为著其始末如此成化二十一年学士张
 元祯撰重修康山庙记犹以丁普郎为首正
 德中御史唐龙刻群忠录于江西成遂俨然
 首列而济阳反抑置第十三今之祀典遂据
 此为差次则舛误甚矣有识者宜釐正之
友谅骁将张定边欲犯 上舟舟适胶浅遇春
卷一百二 第 12a 页
从旁射中定边定边舟始却俞通海来援舟进
水涌 上舟遂脱遇春舟亦胶浅 上麾兵救
之有败舟顺流而下触遇春舟舟亦脱
 鄱阳之战开平射中张定边脱御舟于险其
 功最钜实录纪在七月戊子朱善撰程国胜
 神道碑其系日亦同宋文宪开平神道碑但
 记射中定边而胶沙脱险则书于八月壬戌
 禁江口相去一月馀矣鄱阳之役两军相持
 我军殊死力战莫甚于戊子巳丑辛卯三日
 至禁江口则彼以战败穾归而我为邀击之
卷一百二 第 12b 页
 师其大势非前日比矣御舟胶浅及开平力
 战之事其当在戊子无疑也又宋文宪张中
 小传云巳丑战湖中之康郎山尝忠武王深
 入虏舟数四围之其势甚危险以为不可救
 中曰勿忧也亥时当自出如期果出连战辄
 大胜按巳丑之战六舟深入疑陷没而旋出
 者俞通海廖永忠张兴祖赵庸等也实录不
 载开平神道碑亦但记胶沙脱险而不及深
 入蹈没之事知铁冠传误也宋文宪记事最
 为详覈且开平碑铁冠传共记一事出一人
卷一百二 第 13a 页
 之手而彼此错互史家记载之难如此
郭英以谨重见信从攻陈友谅于鄱阳有功
 郑晓今言曰嘉靖十六年郭勋欲进祀其祖
 英于太庙乃仿三国志俗说及水浒传为国
 朝英烈传言生擒士诚射死友谅皆英之功
传说宫禁鼓动听闻已乃疏乞祀英于庙庑
 按实录 上闻张铁冠言友谅死乃遣乐人
 具牲酒往祭以觇其死生未几有降卒来奔
言友谅在别舸中流矢贯睛及颅而死当是
时友谅之死我军尚未知既死而降卒始来
卷一百二 第 13b 页
 告何以知此矢之出于英乎杨文敏撰英神
 道碑云友谅中流矢死有言公之功者 上
 问之公曰天威神算臣何有焉 上益重之
 文敏此碑以其孙玹之请据其家传次第之
 盖友谅既毙军中流传或言此出矢于某某
 郭氏家传亦不过载此疑似之词以誇示后
 世而勋遂张皇其事以乞侑享之典亦文敏
 之言启之也英既有此大勋 圣祖又亲问
 之乃三年论功不得封侯而待十七年平云
 南之役有是理耶刘三吾撰陜国公神道碑
卷一百二 第 14a 页
 云彭蠡之战戒严所部人百其勇友谅计蹙
 中流矢死以三吾序陜国之事参互观之则
 集矢之勋其不出于营国亦晓然矣又按俞
 本记事录云友谅度不能支出首箭窗中呼
 从船而白船已至箭铳交发友谅左太阳中
 箭须臾陈氏卒泅水报曰友谅死矣 上大
 悦谕众曰友谅中箭而死将士之功胜于赤
 壁走曹瞒远矣稠人难辨射中者均给重赏
 以劳汝等俞本以骑士从征其记录最确以
 此益知文敏丰碑之文出于傅会不足信也
卷一百二 第 14b 页
 按郭勋以贵倖欲骤进其祖配享一时诸臣
 严词駮正可谓能举其职矣诸疏援据虽详
 亦多未覈至以永乐閒之不得与享为言则
 非也英之功以配享 太庙则有愧矣岂不
 得进于鸡鸣山二十一人之列乎白沟河之
 役曾亲逆 成祖颜行身死之日赠恤有加
 已为厚幸矣又敢望庙食乎以此为言宜勋
 之不心服也然则如之何曰罢 太庙之侑
享而入祀于鸡鸣之两序斯当矣
癸卯五月置礼贤馆
卷一百二 第 15a 页
按刘辰国初事迹杨宪奏朱文忠在金华用
诸儒干预公事 上提祎等至京诛屠性孙
履而祎及许元王天锡发充书写此事实录
及行状俱不载以家传考之壬寅十一月召
 入京都则刘辰所记发充书写之日也发书
写未几即有儒台之授又与许元王天锡俱
 入礼贤馆刘辰所记盖不谬也而国史以为
用文忠之荐入礼贤馆盖文忠没后家传特
美其词而国史因之也
甲辰三月汤和破士诚杨山水军升平章政事
卷一百二 第 15b 页
 记杨山之战有二以为癸卯破士诚兵于杨
 山拜中书左丞者碑及本传也以为甲辰三
 月击败杨山水军升平章政事者实录也癸
 卯则云逐其将莫将军获甲首五百级甲辰
 则云擒刘文学等四十九人风船六艘功次
 各异岂两战而各记之耶抑一战而互记之
 耶实录与本传每自相矛盾若此洪武元年
 兼太子谕德诰曰出迎敌阵夺姑苏之卒千
 艘保障东郊请阳羡之区十载任于左辖升
 以辨章则辨章之升以杨山之胜明矣碑及
卷一百二 第 16a 页
 本传又以为甲辰年会开平救长兴超迁辨
 章此又与实录互异也按开平救长兴在辛
 丑十一月甲辰年开平征武昌下庐州即会
宁河讨江西长兴之役岂有分身在行閒和
 与会师合战耶断以实录所载会长兴侯夹
击为正而中山辨章之命亦当在杨山之役
 不在长兴一从实录而碑与本传削之可也
甲辰冬追封胡大海为越国公
胡大海殁之明年癸卯立庙于婺城又明年
 甲辰追封越国命下方孝孺代宋濂撰新庙
卷一百二 第 16b 页
 碑碑用龙凤纪年盖甲辰岁 太祖为吴王
 时作也首称 皇帝手秉黄钺屯兵和阳其
 为尊称我 太祖明矣又云夏四月又从王
 破宣城所谓王者指吴王也所从之王即我
  太祖也不称帝不称上而称王纪实之词
 也此后则皆改而称上矣当是时我 太祖
 虽专征四方然犹用龙凤名号承制封拜甲
 辰之追封越国用龙凤之制也碑所载上闻
 公之死震悼弗置降旨褒赠者圣旨耶令旨
 耶抑后事而追记之非当时本称耶今皆不
卷一百二 第 17a 页
 可考矣若所云皇帝手秉黄钺屯兵和阳云
 云则洪武改元革除龙凤之后史家追改之
 断非旧文无可疑者家有旧版逊志斋文集
摩娑此一行楮墨模糊剞劂之痕迹宛然二
 百年来改窜之遗迹犹可想见呜呼隐桓之
 閒秦楚之际若存若亡可为叹息者多矣姑
识之以质于好学深思者
洪武元年五月汤和师克延平执陈友定送京

 方孝孺撰东瓯神道碑云师至延平主帅陈
卷一百二 第 17b 页
友定怙险横甚令其副出城降观望持两端
 王虏之以归东南海上晏然
 按实录友定誓众死守见势穷蹙于省堂按
剑仰药饮之赖正孙等以城降友定死而复
 苏械系送京师不屈斩之碑乃云令其副出
降观望持两端诬矣赖正孙之降在友定仰
药之后安得谓友定使之实录汤和本传削
去此数语亦以其非信史也
牧斋初学集卷第一百
卷一百二 第 1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