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十四
卷八十四 第 1a 页
牧斋初学集卷第八十四
 题跋二
  记钞本北盟会编后
崇祯巳巳冬奴兵薄城下邸报断绝越二十日
孤愤幽忧夜长不寐翻阅宋人三朝北盟会编
偶有感触辄乙其处命僮子缮写成帙釐为三
卷古今以来可痛可恨可羞可耻可观可感未
有甚于此书者也 神宗末年奴初发难余以
史官里居思纂缉有宋元祐绍圣朋党之论以
及靖康北狩之事考其始祸详其流毒年经月
卷八十四 第 1b 页
纬作为论断名曰殷鉴录上之于朝以备乙夜
之览迁延屏弃书不果就奴氛益炽而余亦冉
冉老矣是编之录其亦犹殷鉴之志乎录始于
政和七年丁酉尽于靖康二年丁未宣政末马
定国题酒家壁诗云苏黄不作文章伯童蔡翻
为社稷臣三十年来无定论到头奸党是何人
录成点笔一过又书此诗于跋尾是冬之小至
日虞山老民钱谦益书
  记月泉吟社
月泉吟社仿锁院试士之法以丙戍小春月望
卷八十四 第 2a 页
命题丁亥正月望日收卷三月三日揭晓以春
日田园杂兴为题收二千七百三十五卷选中
二百八十名自第一名罗公福至六十名赏罗
缣深衣布笔墨有差送诗赏各有小劄往复主
其事者浦阳月泉社诗盟吴渭清翁主考谢翱
睪羽其年前至元二十四年也按胡翰作谢翱
传谓其自勾越之越之南鄙依浦阳江方凤永
康吴思齐亦依凤三人皆高年俱客吴氏里中
柳贯作方凤墓志言浦阳吴明府渭与其伯兄
弟辟家塾延致先生吴溪上晚善括苍吴善父
卷八十四 第 2b 页
武夷谢皋羽则知翱传所谓依吴氏以居盖依
渭也睪羽死葬睦之白云村其徒吴贵买田祀
之月泉精舍贵必渭之子弟也睪羽以丙戍哭
信公于越台丁亥哭于西台距信公亡五六年
正吟社考诗之年也当有宋初亡黍离板荡之
日遗民旧老皆依渭以居渭可谓非尝人矣西
台恸哭记称友人甲乙若丙张孟兼之注以吴
思齐冯桂芳翁衡实之而不及渭诸为睪羽立
传者亦不列渭名非吟社之刻则渭几泯没无
传余故表而出之本朝程克勤辑宋遗民录载
卷八十四 第 3a 页
王鼎翁谢皋羽辈仅十有一人余所见遗文逸
事吴越閒遗民巳不啻数十人欲网罗之以补
新史之阙以洗南朝李侍郎之耻世之君子其
亦与我同此叹惋者乎癸未初夏日记
  跋汪水云诗
钱塘汪元量字大有以善琴事谢后及王昭仪
国亡随之而北后为黄冠师南归其诗见郑明
德陶九成瞿宗吉所载仅三四首夏日晒书理
云閒人钞书旧册得其诗二百二十馀首手写
为一帙湖州歌九十八首越州歌二十首醉歌
卷八十四 第 3b 页
十首记国亡北徙之事周详恻怆可谓诗史有
云第二筵开入九重君王把酒劝三宫酡酥割
罢行酥酪又进椒盘剥嫩葱又云客中忽忽又
重阳满酌葡萄当菊觞谢后巳叨新圣旨谢家
田土免输粮与郑明德所载花底传筹杀六更
风吹庭燎灭还明侍臣写罢降元表臣妾签名
谢道清合而观之紫盖入雒青衣行酒岂足痛
哉水云作谢后挽诗曰事去千年速愁来一死
迟国灭君死幽兰轩之一烬讵可以金源为夷
狄而易之乎余欲续吴立夫桑海馀录卒卒未
卷八十四 第 4a 页
就读水云诗毕援笔书之不觉流涕渍纸崇祯
辛未七夕牧翁记
  跋王原吉梧溪集
江阴王逢原吉元末不应辟召我 太祖徵至
京师以老病辞归有梧溪诗集七卷载元宋之
际逸民旧事多国史所不载原吉为伪吴画策
使降元以拒淮故其游昆山怀旧伤今之诗于
张楚公之亡有馀恫焉而至于吴城之破元都
之失则唇齿之忧黍离之泣激昂忾叹情见乎
辞前后无题十三首伤庚申之北遁哀皇孙之
卷八十四 第 4b 页
见获故国旧君之思可谓至于此极矣谢皋羽
之于亡宋也西台之记冬青之引其人则以甲
乙为目其年则以羊犬为纪廋辞讔语喑哑相
向未有如原吉之发摅指斥一无鲠避者也戊
申元日则云月明山怨鹤天暗道横蛇丙寅筑
城则云孺子成名狂阮籍伯才无主老陈琳殆
狂而比于悖矣或言犁眉公之在元筹庆元佐
石抹誓死驰驱与原吉无以异佐命之后诗篇
寂寥或其志故有抑悒未伸者乎士君子生于
夷狄之世食其毛而履其土君臣之义虽国亡
卷八十四 第 5a 页
社屋犹不忍废则其居华夏仕中朝又肯背主
卖国以君父为市侩乎夷齐之不忘殷也原吉
之不忘元也其志一也孔子必有取焉彼谓原
吉为元之遗民不当与谢皋羽诸人并列于忠
义者其亦闇于春秋之法巳矣
 跋朱长文琴史
朱长文琴史载董庭兰事云薛易简称庭兰不
事王侯散发林壑者六十载貌古心远意闲体
和抚弦韵声可以感鬼神天宝中给事中房琯
好古君子也庭兰闻义而来不远千里琯为给
卷八十四 第 5b 页
事中庭兰巳出门下后为相岂能遽弃唐史谓
其为琯所昵数通赇谢杜子美论救琯亦云庭
兰游琯门下有日贫病之老依倚为非琯之爱
惜人情一至于玷污易简在天宝中以琴待诏
翰林与琯同时其言必信繇易简之言观之则
庭兰固高人也赇谢之事出于谮琯者之口唐
史固出于流传而子美亦未为笃论也以次律
之贤抱诬简牍而庭兰一老亦悠悠千载伯原
诗史一旦洗而出之可谓大快次律贬广汉庭
兰诣之次律无愠色唐人诗云惟有开元房太
卷八十四 第 6a 页
尉始终留得董庭兰庭兰果通赇谢依倚为非
者肯以朽耄从房公于蜀汉贬谪之日乎书此
以订唐史之误
  题钱叔宝手书续吴都文粹
吴郡钱谷叔宝以善画名家博雅好学手钞图
籍至数十卷取宋人郑虎臣吴都文粹增益至
百卷以备吴中故实余从其子功甫借钞与何
季穆周安期共加芟补欲成一书未就也功甫
名允治介独自好不妄交接口多雌黄吴人畏
而远之余每过之坐谈移日出看囊钱市糕饼
卷八十四 第 6b 页
啖余老屋三楹丛书充栋白昼取一书必秉烛
缘梯上下一日语余吾贫老无子所藏书将遗
不知何人明日公早来当尽出以相赠吾欲阅
更就公借之何如余大喜淩晨而往坐语良久
意色闵默不复言付书事余知其意亦不忍开
口也辛酉冬余北上往别病疡初起疮瘢满面
冲寒映日手写金人吊伐录本子忽问余曹能
始尚在广西有便邮属彼觅通志寄我余初欲
理付书旧约语薄喉欲出而止无何功甫卒藏
书一夕迸散钞本及旧椠本皆论秤担负以去
卷八十四 第 7a 页
一本不直数钱也功甫少及见文待诏诸公尝
言吴中先辈学问皆有原本惟黄勉之为别派
袖中每携阳明空同书札出以示人空同就医
京口诸公皆不与通问勉之趋迎为刻其集诸
公皆薄之又云李空同言不读唐后书左国玑
为左宜人之弟空同文称内兄内外兄弟在小
戴礼亦唐后书耶四部大函之书别字讹句堆
积卷帙两司马当如是耶每抉擿时人制作余
每指其口失笑而止鸣呼功甫死吴中读书种
子绝矣余欲取吴士读书好古自俞石礀以后
卷八十四 第 7b 页
网罗遗逸都为一编老生腐儒笥经蠹书者悉
附著焉庶功甫辈流不泯泯于没世且使后学
尚知有先辈师承在也姑志之于此
  跋赵忠毅公文集
高邑赵忠毅公讳南星字梦白卓荦负大节悲
歌慷慨轻死重气古称邹鲁守经学韩魏多奇
节公盖兼而有之其为文章疏通轩豁能畼其
所欲言不拘守尺幅而有宋元名家之风至于
击排朋党伸雪忠愤抑塞磊落万历閒文人当
推公为首其诗瘦劲有风致惜其犹未脱李空
卷八十四 第 8a 页
同畦径掀髯戟手时露伧父面目耳公尝酒閒
属余我死子当志吾墓公殁后余罢官里居其
子请辇上名高者为之往闻王弇州以四部稿
遗公公缘手散之村僮里媪人持一二帙而去
余为志岂遂足以当公幸公子为我藏拙也
  跋傅文恪公文集
近世翰林先生人各有集诗赋制诰叙记碑志
之文无不胪列观者多束之高阁或用覆酱瓿
耳先师定襄文恪公之集高可数尺余为存其
可观者数卷文之传也贵使人得其神情謦欬
卷八十四 第 8b 页
千载而下如或见之若应酬卷轴之文学徒胥
史互相传写槩而存之则其人之精神反沈没
于此中不得出矣或曰公之精神在大事狂言
此集虽不传可也
  书王损仲诗文后
祥符王惟俭字损仲多闻彊记与人覆射经史
每弋获摩腹大笑曰名下定无虚士读古文品
外录抉擿其纰缪轩渠向余兄每为此君护前
今不当云悔读南华第二篇乎晋江何稚孝修
明史题曰名山藏损仲指而笑曰记则记书则
卷八十四 第 9a 页
书此何为者吴原博修姑苏志成杨君谦遥见
其题不开卷掷而还之岂为过乎损仲家无馀
赀尽斥以买书画彝鼎风流儒雅竟日谭笑无
一俗语可谓名士矣其诗婉弱有俊语为文简
质以刻画自喜惜其少年崛起无师友摩切之
力未免于无佛处称尊也
  题王司马手简
崇祯元年余以阁讼待罪长安临邑王公和仲
为大司马手书慰谕一日至数十纸恨不能为
余排九阍叫阊阖执谗慝之口而白其诬也余
卷八十四 第 9b 页
既罢归公以疆事下狱死精爽可畏时时于梦
寐中见之其手迹久而散佚椟其存者以示子
孙公书法苍老语多棱 感激想其掀髯执简
欲尽杀奸䛕小人于毫兔閒可敬也
  跋董侍郎文集
闽中董侍郎崇相以所著文集示余引丁敬礼
对陈思王之语俾余删定其文余感其意不忍
辞朱黄甫竣而崇相没矣万历閒崇相为吏部
郎辽左全盛建州夷方戒车入贡崇相独策其
必叛每逢边人辄问辽事嗟咨太息若不终日
卷八十四 第 10a 页
福清当国崇相遗书极论辽事谓建夷之祸不
出四五年奴酋有子歹商德明之元昊也又谓
金人两道伐宋以四月举汴今之灾异不下宣
政今之边镇只恃一辽一旦有事内虚外弱首
尾牵制何恃而不恐金再举而宋虏者以不听
李纲散遣勤王诸将之故今可泄泄不早为之
所乎承平日久颇以崇相言为不祥亦不重怒
憖置之而巳六七年而奴酋难发崇相之言若
左券崇相老矣耳聋目眵龙钟班行中与谈辽
事则目张齿击划然心开精彊少年弗如也飞
卷八十四 第 10b 页
章削牍大声疾呼指画安危激劝忠义风击泉
涌笔有舌而腕有口也余所取崇相之文胥以
此类求之其它沿袭应酬者多所涂乙焉亦崇
相之志也天启元年奴陷辽阳袁自如以邵武
令入计匹马走山海周视形势七日夜而返崇
相要过余邸舍共策辽事夜阑灯灺僮仆僵卧
崇相拍案击节残缸吐燄朔风猎猎射窗纸迄
今更二十三年狡奴益横自如磔崇相死而吾
衰巳甚约略如崇相往年摩娑遗集掩卷三叹
为书其后如此癸未三月晦日记
卷八十四 第 11a 页
  书邹忠介公贺府君墓碑后
故徵仕郎文华殿中书舍人丹阳贺公之卒也
吉水邹忠介公书其墓碑后十九年为崇祯壬
午公以子世寿贵得赠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
佥都御史乃砻石以斲忠介之碑刻趺篆首陈
之隧道而属谦益记其事余与世寿两榜皆同
举得以契家子事公公与尝州沈伯和长兴丁
长孺金坛于中甫吾里缪仲醇为友以节槩意
气相期许余晚出亦参与焉公遂以弟畜余不
以年家辈行也长孺中甫时人以为党魁公与
卷八十四 第 11b 页
周旋患难不少引避仲醇布衣韦带伯和老于
公车公以长兄事之肩随却立老而不衰应山
杨忠烈令尝熟官满不能赁车马公质贷为治
装杨公被急徵语所亲曰江左更安得一贺知
忍乎世寿以钩党被锢公告余曰吾喜吾儿之
得与党人也吾又喜兄之硕果不食也辛酉冬
余报命北上公病亟矣执手榻前气息支缀谆
谆念主幼时危国论参错而以枝柱属余余至
今愧公坠言也汉之党人自相署号以财救人
者曰八厨其中如度尚张邈胡母班皆以将帅
卷八十四 第 12a 页
显名而刘儒有圭璋之质以灾异上封事桓帝
不能纳此其人皆与君俊顾及互相题拂蕴义
生风俗儒不察希风元凯而以厨为讳陋矣孔
子曰季孙之赐我粟千钟也而交益亲南宫敬
叔之乘我车也而道加行微夫二子之贶财则
丘之道殆将废矣繇此观之人富而仁义附孔
子不讳言厨而俗儒顾讳之者何也公家不逾
中人晚年匮乏减先人之产未尝以无为解公
殁而江南节侠之种子绝矣缓急扣门无可告
语者矣忠介之文书公之大节为详世道休明
卷八十四 第 12b 页
党论屏息虽有范蔚宗亦何容以朋徒部党之
议标榜于今日乎然而千里诵义亦太史公之
所亟称也遂假其阴以记
  跋刘司空同年会卷
成弘之际吾乡吴文定李文安诸公在长安有
三同五同之会赋诗绘像至今流传人閒以为
美谈其所谓同者盖同榜同乡同官同甲子之
类也当是时朝野恬熙士大夫仕宦不出都门
雍容馆阁邸舍中皆有佳园别馆朝罢经过饮
酒分韵以相虞乐其流风馀韵至今犹可想见
卷八十四 第 13a 页
也今年丁丑刘大司空敬仲与其同榜五人俱
在请室中敬仲手书绢素以纪其事而属余识
其后夫敬仲之所谓同者同榜同絷二同而巳
与夫先朝之三同五同殆不可同日而语矣杜
子美之诗云空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
漆岂不可为三叹哉吾旋观诸公或拮据河渠
或鞅掌国计或僇力疆埸或讽议台省皆奉公
忧国有古劳人志士之风在圜土之中枪首交
臂捁拲相向者其人材卓荦如此则夫纡朱柂
紫高议云台之上者又岂不有什百于此者乎
卷八十四 第 13b 页
诗云王国克生维周之桢又云济济多士文王
以宁以请室中之人才观之则今天下动称乏
才或非笃论也嘉靖庚戍虏薄城下徐文贞赵
文肃建议请用废臣聂豹废将周尚文等天下
多故阨塞磊落之奇材不容于庙堂而掩没于
狴犴之閒则此中固亦人才之渊薮为工师匠
石者固未可过而不视欤余观诸公多感时惜
别留连光景之语故书此以振其朝气并以告
世之为文贞文肃者也时崇祯十年七月十日
  书姚母旌门颂后
卷八十四 第 14a 页
余为姚母作旌门颂在万历之丁巳又三年巳
未孟长举进士高第选入翰林太孺人文驷雕
轩就养玉堂之署蓬池之鲙郢水之醪孟长晨
夕视具杂腆洗而进之词林传诵以为美谭天
启乙丑逆奄搆祸衣冠涂炭孟长奉太孺人丧
南归庐于墓侧攀柏哀号声动林木佛灯荧荧
与素帷相映三年如一日也 今天子即大位
元凶就殛即家擢孟长为太子赞善尽给所夺
官诰且有后命孟长悼往事感新恩而悲太孺
人之不及见也属文起侍读书余所作颂刻之
卷八十四 第 14b 页
乐石而复命余志其后余与孟长定交二十有
五年登堂拜母于太孺人有犹子之谊而文起
则太孺人之稚弟也奄祸之方炽也以余三人
为党魁刺探之使朝于吴门而夕于虞山匈匈
如不终日孟长閒遗余赫蹄书语不及他辄曰
得无损太安人眠食乎以孟长之念吾母则其
念母勤可知也以孟长之笃摰于念母太孺人
虽长寝其齧指之思倚门之望终不能舍然又
可知也一旦天晶日明余三人同日并命余既
具冠衣拜母堂上退而念孟长之所以谂余者
卷八十四 第 15a 页
痛定思痛君臣母子之閒其不能无泫然也巳
昔苏子瞻自黄州召归为王晋卿作诗道其出
处契阔之故而终之以不忘在莒之戒余于孟
长之刻玆石也其感殆不后于子瞻故详著之
如此诗有之孝子不匮永锡尔类余三人期交
勉之哉崇祯改元之六月
  跋高存之村居诗卷
存之丈家食几三十年闭门学道时方钩党风
涛喧豗优游自得有终焉之志读村居诗可想
见矣今方官御史大夫踞独坐双藤倚户外群
卷八十四 第 15b 页
僚奉手屏气不知存之居太微执法之署视菰
芦中老屋数閒又何如也广陵舟中为密纬题
此卷入长安见存之当以语之天启甲子八月
  书竹林七贤画卷
天启壬戍冬余请告将出都门高邑赵忠毅公
过邸舍曰此后再晤未省何时明日当携一尊
酒偕高存之来剧谭尽日而别时内计戒严余
以为辞公大笑曰公亦为此言乎避嫌疑存形
迹岂我辈事哉遂以刁酒固始鹅为饷公亦不
复来此后遂不得见公矣存之者无锡高忠宪
卷八十四 第 16a 页
公也逆阉之难二公相继受祸余慬而不死曾
为忠宪作神道碑序其师友部党之详而不获
效一言于忠毅盖忠毅与余气谊感激有后死
之托其家子弟未必知也丹阳姜中翰以所藏
竹林七贤卷求题开卷而忠毅忠宪之手迹俨
然为之掩袂拭面不能自禁呜呼十四年以来
死生患难宛如度一小劫其閒世事可悲可畏
可涕可笑亦不复堪再道也总付与阮公一恸
并借诸贤酒杯浇我块垒耳崇祯巳巳七月
  题张天如立嗣议
卷八十四 第 16b 页
天如馆文之殁也诸执友议立后焉论宗法以
次及次房之应立者又于应立之中推择其稚
齿便于抚育者天如之母夫人暨其夫人咸以
为允诸昆弟皆曰诺呜呼天如之殁而耿耿视
不受含者独念母夫人耳自今以往庭户依然
田庐如故夫人甘衣美食僮奴指使久而忘天
如之亡也天如之魂魄晨夕于母夫人之侧久
而自忘其亡也季札有言苟先君无废祀民人
无废主吾谁敢怨吾辈庶可以慰天如于地下
乎嗣子生十龄未有名字诸公以狗马之齿属
卷八十四 第 17a 页
余余为命其名曰永锡而字之曰式似诗有之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又有之教诲尔子式谷似
之是子也推孝子不匮之思应蜾蠃类我之祝
善事其大母及母天如犹不死也岂必属毛离
里而后使人曰幸哉有子也哉
  书寇徐记事后
子暇为举子时莳花艺药焚香埽地居则左琴
右书行则左弦右壶一旦为广文于徐当兵荒
荐臻寇盗盘㸦之日挟弓刃衣裤褶授兵登陴
厉气巡城日不饱菽麦夜不御筦簟世閒奇伟
卷八十四 第 17b 页
男子磊落变化何所不有试令子暇揽镜自炤
不知向来有此面目否故当盍然而一笑也徐
为南北重镇宋元丰中苏子瞻以谓徐城三面
阻水楼堞之下以汴泗为池独其南可通车马
屯千人于戏马台与城相表里而积二年粮于
城中虽用十万人不易攻也子暇则以为徐城
东北枕河南阻重山独西方一望平原四战冲
要所宜厚防宜选一能将结营戏马台专事训
鍊不与调遣以与道卫相犄角则徐城可保盖
古今形胜不同攻守之略亦与时互异徐城独
卷八十四 第 18a 页
不然自元丰至于今日一也屯兵宿戍襟带南
北岂独为守徐计令子瞻生于今日不知其慷
慨建白又当何如子暇又云徐一道一镇一州
牧二卫三营虽有多官之名不得一官之用徐
之不破亡者幸耳痛哉斯言以襄雒两都会亲
藩胙土俨然城阙而贼燬之如燎毛何有于徐
济不戒而有襄襄不戒而有雒文武大吏不肯
为国家同心办贼开门揖盗寇何能为襄雒之
不戒徐之前车也徐之能戒天下之左劵也余
故读子暇之记事谨书其后以劝能者且使读
卷八十四 第 18b 页
子暇之书者抚掌叹息无谓今天下遂无子瞻
也辛巳冬日牧翁书
  题程孟阳赠汪汝泽序
闽中董侍郎崇相负经济喜功名当辽事孔亟
号咷呼每逢人辄咏将伯助子之诗涕泗横
臆虽以余之不肖数相招邀期为县官助一臂
而余未有以应也余未识汪汝泽然为崇相之
客而孟阳之友即其人可知矣孟阳此文磊落
抑塞使人起劳人志士息机摧撞之叹崇相老
矣屏居海上令见此文当作廉将军被甲跃马
卷八十四 第 19a 页
状而余方煨饭折脚铛边如枯木寒灰都无煖
气可为一笑也
  题张子鹄行卷
金陵张子鹄世将家也天启二年督漕入京师
甫踰淮东方盗起烽烟四塞子鹄荷戈坐甲与
漕夫艘卒拮据于宵旗夜柝之閒戒严稍解以
其閒作为诗歌息劳舒啸过邸舍请余是正焉
子鹄深目戟髯有幽燕老将之风读孙子兵法
妙得其解大江南北襟带险要与夫江淮习流
之卒吴越击剑之客无不收贮奚囊中天下方
卷八十四 第 19b 页
多事何暇以翰墨为勋缋耶庆历以来称名将
者无如戚南塘俞盱江南塘之练兵实纪盱江
之正气集使文人弄毛锥者为之我知其必缩
手也子鹄继俞戚之后登坛秉钺方当论兵法
议束伍修缉方略有用之书长歌短讴请一切
庋置高阁他日功成奏凯效曹景宗竞病之什
余当属而和之
  书笑道人自叙后(陈如松又号/白菊道人)
颜延之称陶渊明畏荣好古此非知渊明者饥
来叩门冥报相贻渊明之畏饥寒慕禄仕亦犹
卷八十四 第 20a 页
夫人耳饥冻诚不可耐而违巳不堪其病口腹
自役怅愧交作就官少日眷然怀归固即其畏
饥寒慕禄仕之本怀耳渊明固云质性自然非
矫厉所得而以畏荣好古为言则亦远其怀矣
今世文烦吏敝独太仓州太守同安陈君清静
寡欲苏醒氓庶有古人之风观君之自叙峭独
自憙意有不可即日解绶其亦昔人所谓腰下
有傲骨者欤君年五十馀奋迹仕途与渊明少
异然吾观渊明赋归去来年四十一而白乐天
作醉吟传司空表圣记休休亭年皆六十七千
卷八十四 第 20b 页
载之下第其品级初无閒然则后世之视君其
又可知巳矣
  书于广文崇祀录后
语有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于公为广文恂恂
不胜衣举杯浮白听然移日一旦捐馆舍弟子
废讲行服缙绅先生及里巷细人皆为流涕此
岂非太史公所谓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者欤
唐张旭为尝熟尉志但载其与老父判牍一事
而草圣祠之祀至于今不废公之酒德与旭略
相似昔王无功所居东南有盘石立杜康祠祭
卷八十四 第 21a 页
之尊为师以焦革配他日祔公草圣祠比于杜
康之焦革有如王无功其人者埽地而祭吾知
公必顾而享之以为贤于两庑之馀沥也
牧斋初学集卷第八十四
卷八十四 第 2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