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二
卷三十二 第 1a 页
牧斋初学集卷第三十二
 序五
  嘉定四君集序
嘉定四君集者嘉定令四明谢君所刻唐叔达
娄子柔程孟阳李长蘅之诗文也嘉靖之季吾
吴王司寇以文章自豪祖汉祢唐倾动海内而
昆山归熙甫昌言排之所谓一二妄庸人为之
巨子者也当司寇贵盛之时其颐气涕唾足以
浮沉天下士熙甫穷老始得一第又且前死其
名氏几为所抑没二十年来司寇之声华燀赫
卷三十二 第 1b 页
烂熳卷帙者霜降水涸索然不见其所有而熙
甫之文乃始有闻于世以此知文章之真伪终
不可掩而士之贵有以自信也熙甫既没其高
第弟子多在嘉定犹能守其师说讲诵于荒江
寂寞之滨四君生于其乡熟闻其师友绪论相
与服习而讨论之如唐与娄盖尝及司寇之门
而亲炙其声华矣其问学之指归则确乎不可
拔有如宋人之瓣香于南丰者熙甫之流风遗
书久而弥著则四君之力不可诬也四君之为
诗文大放厥词各自已出不必尽规摹熙甫然
卷三十二 第 2a 页
其师承议论以经经纬史为根柢以文从字顺
为体要出车合辙则固相与共之古学之湮废
久矣向者剽贼窜窃之病人皆知訾笑之而学
者之冥趋倒行则愈变而愈下譬诸惩涂车刍
灵之伪而遂真为罔两鬼魅也其又可乎居今
之世诚欲箴砭俗学原本雅故溯熙甫而上之
以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四君之集其亦中流
之一壶也矣嘉定僻在海隅风气完塞四君读
书谈道后先接迹补衣蔬食有衡门泌水之风
史称杨子云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
卷三十二 第 2b 页
修廉隅以徼名当世盖庶几近之夫文章之道
蕲于徵古人而信后世则固非诱于势利望其
速成者可徼倖而几及也读斯集者尚亦深思
其人而夷考其志行也哉谢君刻既成以余获
奉教于诸君也俾为其序吾观欧阳公称和凝
有文集百馀卷自镂版以行于世识者非之古
人重立言而薄取名其用意深远如此今四君
之集久閟于箧衍而谢为刻之以行于世可谓
相与以有成矣斯亦可书也
  虞山诗约序
卷三十二 第 3a 页
陆子敕先撰里中同人之诗都为一集命之曰
虞山诗约过而请于余曰愿有言也余少而学
诗沈浮于俗学之中懵无适从已而扣击于当
世之作者而少有闻焉于是尽发其向所诵读
之书溯洄风骚下上唐宋回翔于金元本朝然
后喟然而叹始知诗之不可以苟作而作者之
门仞奥窔未可以肤心末学跋而及之也自玆
以往濯肠刻肾假年穷老而从事焉庶可以窃
附古人之后尘而余则巳老矣今将何以长子
哉余窃闻之太史公曰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
卷三十二 第 3b 页
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故夫离骚者
风雅之流别诗人之总萃也风雅变而为骚骚
变而为赋赋又变而为诗昔人以谓譬江有沱
乾肉为脯而晁补之之徒徒取其音节之近楚
者以为楚声此岂知骚者哉古之为诗者必有
深情畜积于内奇遇薄射于外轮囷结轖朦胧
萌折如所谓惊澜奔湍郁闭而不得流长鲸苍
虬偃蹇而不得伸浑金璞玉泥沙掩匿而不得
用明星皓月云阴蔽蒙而不得出于是乎不能
不发之为诗而其诗亦不得不工其不然者不
卷三十二 第 4a 页
乐而笑不哀而哭文饰雕缋词虽工而行之不
远美先尽也唐之诗藻丽莫如王杨而子美以
为近于风骚奇诡莫如长吉而牧之以为骚之
苗裔绎二杜之论知其所以近与其所以为苗
裔者以是而语于古人之指要其几矣乎诸子
少年而彊力博学而矫志其闻道也先于吾不
鄙而下问其将以余为识涂之老马也故敢以
风骚之义告焉得吾说而存之深造自得以求
跂乎古人追风以入丽沿波而得奇诗道之大
兴也吾有望矣嗟夫千古之远四海之广文人
卷三十二 第 4b 页
学士如此其多也诸子挟其所得希风而尚友
扬扢研摩期以砭俗学而起大雅余虽老矣请
从而后焉若曰以吾邑之诗为职志刻石立墠
胥天下而奉要约焉则余愿为五千退席之弟
子卷舌而不谈可也壬午涂月虞山老民钱谦
益序
  徐元叹诗序
自古论诗者莫精于少陵别裁伪体之一言当
少陵之时其所谓伪体者吾不得而知之矣宋
之学者祖述少陵立鲁直为宗子遂有江西宗
卷三十二 第 5a 页
派之说严羽卿辞而辟之而以盛唐为宗信羽
卿之有功于诗也自羽卿之说行本朝奉以为
律令谈诗者必学杜必汉魏盛唐而诗道之榛
芜弥甚羽卿之言二百年来遂若涂鼓之毒药
甚矣伪体之多而别裁之不可以易也呜呼诗
难言也不识古学之从来不知古人之用心徇
人封已而矜其所知此所谓以大海内于牛迹
者也王杨卢骆见哂于轻薄者今犹是也亦知
其所以劣汉魏而近风骚者乎钩剔抉摘人自
以为长吉亦知其所以为骚之苗裔者乎低头
卷三十二 第 5b 页
东野慬而师其寒饿亦知其所谓横空磐硬妥
帖排奡者乎数跨代之才力则李杜之外谁可
当鲸鱼碧海之目论诗人之体制则温李之类
咸不免风云儿女之讥先河后海穷源溯流而
后伪体始穷别裁之能事始毕虽然此益未易
言也其必有所以导之导之之法维何亦反其
所以为诗者而已书不云乎诗言志歌永言诗
不本于言志非诗也歌不足以永言非歌也宣
已谕物言志之方也文从字顺永言之则也宁
质而无佻宁正而无倾宁贫而无僦宁弱而无
卷三十二 第 6a 页
剽宁为长天晴日无为肓风涩雨宁为清渠细
流无为浊沙恶潦宁为鹑衣裋褐之萧条无为
天吴紫凤之补坼宁为粗粝之果腹无为荼堇
之螫唇宁为书生之步趋无为巫师之鼓舞宁
为老生之庄语无为酒徒之狂詈宁病而呻吟
无梦而厌寱宁人而寝貌无鬼而假面宁木客
而宵吟无幽独君而昼语导之于晦蒙狂易之
日而徐反诸言志咏言之故诗之道其庶几乎
徐元叹少工为诗隐长城艺香山中筑室奉母
数年而其诗益进元叹之为人淡于荣利笃于
卷三十二 第 6b 页
交友苦心于读书而感愤于世道皆用以资为
诗者也元叹之诗为一世之所宗则夫别裁伪
体使学者志于古学而不昧其所从元叹之责
也余故于元叹之刻其诗而举以告之且以为
学元叹之诗者告焉嗟乎江西之宗不百年而
羽卿辟之本朝之学诗者三变而榛芜弥甚元
叹之不辞而辟之者何也
  黄子羽诗序
近代之学诗者知空同元美而已矣其哆口称
汉魏称盛唐者知空同元美之汉魏盛唐而已
卷三十二 第 7a 页
矣自弘治至于万历百有馀岁空同雾于前元
美雾于后学者冥行倒值不见日月甚矣两家
之雾之深且久也以余所见才人志士踔厉风
发可以驰骤古人者多矣惟其闻见习熟抑没
于两家之雾中而不能自出如昔人所谓有下
劣诗魔入其肺腑者夫是以少而眩长而坚老而
无成而终不自悔也吾友何季穆少而称诗篇
帙甚富病亟属其友尽焚之曰无以只字留人
閒也季穆之才踔厉风发可以驰骤古人而不
能自解免于两家之雾然其少而眩长而不自
卷三十二 第 7b 页
坚巳而大悔之而自恨其无及吾以此益叹季
穆而深惜其无所成也子羽少与季穆游遂喜
为歌诗季穆没而子羽之诗始出盖子羽之诗
成而季穆不及见也子羽之称诗未久而举世
击排李王适会其解驳穿漏之时是故子羽之
才之学于季穆实相伯仲而其为诗也后发而
先至以其早脱两家之雾而祈向于古人无所
谓下劣诗魔入其肺腑者也子羽之为人貌婉
而神清气和而志厚淡声色薄滋味寡气矜畏
荣进天实遵养之以资其为诗子羽之诗之成
卷三十二 第 8a 页
也将自今日始若夫李王之后诗家之雾四塞
解驳穿漏未有其时而其不眩而自坚者吾未
之见也吾老矣自恨无以易世然尚当与子羽
极论之甲戌中秋序
  华闻修诗草序
苏子瞻惠山泉诗云玆山定空中乳水满其腹
遇隙则发见臭味实一族余尝持此以论诗以
谓古人之诗奇正浓淡万有不齐要其空中满
腹遇隙而发见则一也不然者如行潦之水不
足以灌一畦求其瓶罂走海内岂可得乎梁溪
卷三十二 第 8b 页
华闻修读书惠山之下朝夕焚香煮茗酌泉而
赋诗余语客曰子知闻修之诗乎是子瞻之所
以评惠泉者也客曰何以徵之余曰以秦少游
之言徵之少游之论泉曰泉者山之精气所发
也岸湖之山有所诱而不克以为泉岸江之山
有所胁而不暇以为泉今之为诗者声利钓心
繁华铄骨壮气攻其中而偾盈张其外其为诱
且胁也亦多矣闻修布衣疏食萧閒淡止无所
诱以越散其神无所胁以亏疏其气山川之映
发友朋之伸写意行而卧游酒悲而梦愕皆用
卷三十二 第 9a 页
以资为诗如是而诗不大昌者未之有也且子
之酌斯泉也取其白泥赤印供水符而走传遽
者乎抑取其冰牙雪齿鸣松风而泼石鼎者乎
语有之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泉之出山而
浊者诱与胁使之也子欲知闻修之诗取之于
斯泉足矣而他何徵焉客曰善哉子之言诗虽
然以此品泉殆陆鸿渐张又新之所未及也
  越东游草引
梁溪黄心甫渡娥江薄游东嘉登池上楼出西
射堂访南北白岸亭游华盖山巳而越楢溪上
卷三十二 第 9b 页
天台践滑石临石梁而后返出其记游诗文以
示余余尝闻吴中名士语曰至某地某山不可
少一游游某山不可少一记冯元成每游名山
具驺从盛服危坐僧院声 如放衙属其门客
傔从曰为我探某石某泉供我作记今杭城刻
名山记累积充几案皆元成之流耳心甫之游
以青鞋布袜军持漉囊为供亿以高人逸老山
僧樵客为伴侣以孤情绝炤苦吟小饮为资粮
与山水之性情气韵自相映发盖必如心甫而
后可以言游必如心甫之记游而后可以言诗
卷三十二 第 10a 页
文也尝读杜诗再游何将军园林皆与郑广文
俱杜吟咏累日而广文无一言詶和向平婚嫁
既毕因游五岳迄今五岳无向平只字古之通
人其志意高远岂今世可几及哉余去年游黄
山不自量度作纪游一卷既而大悔之读心甫
之诗文书之以志吾悔且以谂世之好游者
  曾房仲诗叙
泰和曾棠芾先生有才子曰房仲敏而好学以
应举之隙攻比兴不远四千里再拜遣使奉其
尊人之简牍椷致其诗若干首以求是正于余
卷三十二 第 10b 页
且请为序余读其诗风气警遒兴寄婉惬云霞
风雨含吐于行墨之閒刿目玺心搯擢胃肾戛
戛乎去故而就新也皇皇乎经营将迎如恐失
之也房仲之于诗可谓能矣其求之斯已勤而
得之斯已艰矣余固非知诗者也操斧于班郢
之门亦已难乎余盖尝奉教于先生长者而窃
闻学诗之说以为学诗之法莫善于古人莫不
善于今人何也自唐以降诗家之途辙总萃于
杜氏大历后以诗名家者靡不繇杜而出韩之
南山白之讽谕非杜乎若郊若岛若二李若卢
卷三十二 第 11a 页
仝马异之流盘空排奡横从谲诡非得杜之一
枝者乎然求其所以为杜者无有也以佛乘譬
之杜则果位也诸家则分身也逆流顺流随缘
应化各不相师亦靡不相合宋元之能者亦繇
是也向令取杜氏而优孟之饬其衣冠效其嚬
笑而曰必如是乃为杜是岂复有杜哉本朝之
学杜者以李献吉为巨子献吉以学杜自命聋
瞽海内比及百年而訾謷献吉者始出然诗道
之敝滋甚此皆所谓不善学也夫献吉之学杜
所以自误误人者以其生吞活剥本不知杜而
卷三十二 第 11b 页
曰必如是乃为杜也今之訾謷献吉者又岂知
杜之为杜与献吉之所以误学者哉古人之诗
了不察其精神脉理第抉擿一字一句曰此为
新奇此为幽异而已于古人之高文大篇所谓
铺陈终始排比声韵者一切抹杀曰此陈言腐
词而已斯人也其梦想入于鼠穴其声音发于
蚓窍殚竭其聪明不足以窥郊岛之一知半解
而况于杜乎献吉辈之言诗木偶之衣冠也土
菑之文绣也烂然满目终为象物而已若今之
所谓新奇幽异者则木客之清吟也幽冥之隐
卷三十二 第 12a 页
壁也纵其悽清感怆岂光天化日之下所宜
有乎呜呼学诗之敝可谓至于斯极者矣奔者
东走逐者亦东走将使谁正之房仲有志于是
余敢以善学之一言进焉杜有所以为杜者矣
所谓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者是也学杜有所以
学者矣所谓别裁伪体转益多师者是也舍近
世之学杜者又舍近世之訾謷学杜者进而求
之无不学无不舍焉于斯道也其有不造其极
矣乎在房仲勉之而已矣吾又闻宋人作江西
诗派图推尊黄鲁直为佛氏传灯之祖而严羽
卷三十二 第 12b 页
卿诃之以为外道周益公问诗法于陆务观则
曰学子繇西江之论诗其渊源流别今犹可得
而考乎房仲必有闻焉而其所师事曰萧伯玉
伯玉今之好为务观者以吾言质之以为何如

  郑孔肩文集序
近代之伪为古文者其病有三曰僦曰剽曰奴
窭人子赁居廊庑主人翁之广厦华屋皆若其
所有问其所托处求一茅盖头曾不可得故曰
僦也椎埋之党铢两之奸夜动而昼伏忘衣食
卷三十二 第 13a 页
之源而昧生理韩子谓降而不能者类是故曰
剽也佣其耳目囚其心志呻呼啽呓一不自主
仰他人之鼻息而承其馀气纵其有成亦千古
之隶人而巳矣故曰奴也百馀年来学者之于
伪学童而习之以为固然彼且为僦为剽为奴
我又从而僦之剽之奴之沿讹踵缪日新月异
不复知其为僦为剽为奴之所自来而况有进
于此者乎当此之时钱塘郑圭字孔肩奋起于
诸生之中读柳子厚苏子瞻之文句比字栉疏
通其意义以授学者斯可谓难矣孔肩以明经
卷三十二 第 13b 页
入官为令及守皆在西粤蛮夷之区廉平惠和
至今歌思之老于逢掖牵率应酬不能以暇日
馀年竟其修辞居业之志及其为序记论议之
文简古质雅不少贬以徇俗卓然有志于古者
也孔肩没数年其子某收拾遗文刻之凡若干
卷而余为之序曰呜呼孔肩之文其仅传于世
者如此虽未竟其修辞居业之志我知其不为
伪学者也世之学者有能搜抉古学察识为僦
为剽为奴者之病而思砭而起之也其将自孔
肩始
卷三十二 第 14a 页
  王元昌北游诗序
华州王元昌关中之名士也其从祖允宁先生
暨其父敬卿先生后先官词垣籍甚文苑元昌
胚胎前光矫志博学如后门寒素今年应辟召
入京师谒余于请室抠衣奉手修函丈之礼以
其诗就正于余而余告之曰子秦人也秦之诗
莫先于秦风而莫盛于少陵此所谓秦声也自
班孟坚叙秦诗取王于兴师及车辚驷铁小戎
之篇世遂以上气力习战斗激昂噍杀者为秦
声至于近代之学杜者以其杜诗为杜诗因以
卷三十二 第 14b 页
其杜诗为秦声而秦声遂为天下诟病甚矣世
之不知秦声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怀贤之思也未见君子寺人之令谲
谏之义也佩玉将将寿考不忘规颂之辞也如
可赎兮人百其身殄瘁之痛也温柔敦厚婉而
多风其孰有如秦声者乎以杜诗言之乐游渼
陂蒹葭之比也丽人兵车车辚之亚也收京左
掖终南之颂也八哀咏怀黄鸟之赋也北征羌
村诸将秋兴小戎无衣之篇什也先河后海则
秦诗实为滥觞之端增华加厉则杜氏宁有椎
卷三十二 第 15a 页
轮之质学者不知原本猥以其浮筋怒骨龃齿
吽牙者号为杜诗使后之横民以杜氏为质的
而集矢焉且以秦声为诟病不亦伤乎元昌沉
酣轻术出入子史百家之书含咀据摭皆用以
资为诗其为诗也丽而则怨而不怒此善为秦
声者也夫为秦声者莫善于杜知学杜之利病
矫俗学之述而反其辙斯真善为秦声者乎元
昌之乡郭胤伯者博学好古人也亦辱与余游
其并以吾言告之
  王元昭集序
卷三十二 第 15b 页
古今作者之异我知之矣古之作者本性情导
志意谰言长语客嘲僮约无往而非文也涂歌
巷舂春愁秋怨无往而非诗也今之作者则不
然矜虫鱼拾香草骈枝而俪叶取青而妃白以
是为陈羹像设斯已矣而情与志不存焉昔有
学文于熊南沙者南沙教以读水浒传有学诗
于李空同者空同教以唱琐南枝二公于古学
不知何如而其言则可以教世呜呼是可为今
人道哉河东王元昭少负轶材每思以尺蹄寸
管笼挫吞吐古今之作者一旦偕其友韩次卿
卷三十二 第 16a 页
南游下冲关登太行渡河涉淮憩戏马台吊古
于金墉随堤之閒其游益壮诗文日益多自徐
走书千馀里端拜命使而谒余序之吾不知元
昭之诗文取材于古今孰多知其为人有忠君
爱友忧时怀古之志意抑塞磊落而激昂自命
者也当其登高能赋对客伸𥿄酒后耳热慷慨
悲歌不知其孰为笔孰为墨也亦不知其孰为
诗孰为文也笔不停书文不加点若狂飙怪雨
之发作而风樯陈马之凌厉也若神仙之冯于
乩而鬼神之运其肘也若雷电之倏忽下取而
卷三十二 第 16b 页
虬龙之攫挐相掉也有低回萌折不可喻之情
有峭独坚悍不可干之志而后有淋漓酣畼不
可壅遏之诗文吾之所以知元昭者若是则巳
矣而又何讥焉若夫古今诗文之变不可胜穷
而南沙空同之绪言未可以更仆悉也他日得
布席函丈当更与元昭极论之兼视次卿以为
何如也
  黄孝翼蟫窠集序
富家翁誇于人曰吾之富可比于王侯乎其人
曰近矣犹有未似者焉翁曰吾之田宅有未美
卷三十二 第 17a 页
园池有未具饮食妓乐有未善与曰皆非也然
则奚而未似其人曰君所未似者誇耳翁嘿然
无以应此其言戏耳而有至理猗顿不誇富季
孟不誇贵彭祖不誇寿范希文不誇政事欧阳
永叔不誇文章誇生于所不足不足而誇则无
时而有馀矣今之为诗文者剽于耳佣于目赁
于口不知其枵然无有也而汲汲然誇示于人
人亦杂然誇之富家翁之有而誇也犹见笑于
其人而况于无所有而誇者乎举世之相誇也
无已则其中之所有者亦鲜矣此可以一笑者
卷三十二 第 17b 页
也笼溪黄孝翼氏少而好学六经三史诸子别
集之书填塞腹笥久之而有得焉作为诗文文
从字顺弘肆贯穿如雨之膏也如风之光也如
川之壅而决也孝翼之学殖如是斯其所以有
而不誇也与孝翼之集行于世则举世之相誇
者亦可以少衰止矣虽然吾不能以孝翼之有
易世之无则又安能以孝翼之不誇易世之誇
乎余衰迟失学数孝翼之富以誇于人亦徒以
供相誇者之一笑而已矣
  邵幼青诗草序
卷三十二 第 18a 页
辛巳二月余将登黄山憩余抡仲之桃源庵日
将夕矣微雨霢霂四山无人白龙潭水撞耳如
悬霤顾而乐之谓同游吴去尘曰此时安得一
二高人逸士剥啄款门为空谷之足音乎俄而
篱落閒飒拉有声屐齿特特然则邵幼青偕其
叔梁卿俨然造焉再拜而起曰吾两人宿舂粮
从夫子于白岳而不及也今乃得追杖屦于此
皆出其诗以求正焉越翼日余登山憩文殊院
幼青踵至曰梁卿肥不便登顿至慈光寺而返
吾亦从此而止明日遥望天都峰顶如昔人登
卷三十二 第 18b 页
莲华峰以白烟一缕为信摇手一笑耳余语去
尘新安城市浩如尘海得二邵君差足妆点物
色他日可以为美谭也去尘问二邵诗云何余
曰古云诗人不人其诗而诗其人者何也人其
诗则其人与其诗二也寻行而数墨俪花而斗
叶其于诗犹无与也诗其人则其人之性情诗
也形状诗也衣冠笑语无一而非诗也吾与子
游芗村药谷之閒山重水袭溪回谷转青鞋布
袜杳然尘壒之外于斯地也穿烟岚穴云气扶
杖而追寻司空表圣之论诗曰晴雪满竹隔溪
卷三十二 第 19a 页
渔舟可人如玉步屧寻幽吾之遇二邵于斯也
表圣之所云显显然在心目閒称之曰诗人焉
其可矣吾游黟山不获见桃花如扇竹叶如笠
松花如纛得二诗人于芗村药谷之閒夫然后
而知诗夫然后而知诗人玆游之所得奢矣去
尘告我曰幼青以求序故典妇一钗赁舟过虞
山食尽反矣幸有以慰之余曰诺遂书之以为
序幼青肤清貌癯如羽人道流其诗少摹长吉
晚师香山骨气清稳非以割剥为能事也海内
能诗者知之余不具列焉辛巳嘉平月序
卷三十二 第 19b 页
  邵梁卿诗草序
余游黄山海阳邵梁卿与其侄幼青追随于芗
村药谷之閒恨相见之晚也梁卿好为诗其诗
每一时为一集携以就正于余余何能知梁卿
之诗以黄山之游知之也夫黄山三十六峰高
者至九百仞其高二三百仞者不啻千百图经
略而不书蓬峰之石桥阮溪之仙乐青牛之所
栖毛人之所止非乘风云御六气者莫能至焉
然而陟黟山之麓未及翠微固洫然足以骇矣
自郡至山口一百二十里礀石如莹溪流如镜
卷三十二 第 20a 页
美箭衣壁灵草被厓人世之尘壒腥腐莫得而
至焉吾以谓黄山之天都天子之都也率山匡
庐大鄣天子都之鄣也一百二十里之内譬之
皇都之畿会也吾诗有曰玆山延袤蕴灵异千
里坤舆尽扶侍不如此则黄山之势不尊其脉
不长所蕴之灵秀亦峭薄而易尽善游黄山者
徘徊于芗村药谷之閒旋观其一重一掩却迎
回合之形胜而黄山之面目巳在吾心目中矣
唐人之诗光𦦨而为李杜排奡而为韩孟畼而
为元白诡而为二李此亦黄山之三十六峰高
卷三十二 第 20b 页
九百仞厜㕒直上者也善学者如登山然陟其
麓及其翠微探其灵秀而集其清英久之而有
得焉李杜韩孟之面目亦宛宛然在吾心目中
矣余遇梁卿于芗村药谷之閒读其诗而善之
以为善喻梁卿诗者无如此何也梁卿之诗其
气深隐其音和雅尘壒腥腐之所不至不若世
之趋奇侧古者穷大而无归茫然丧其所怀来
也自芗村药谷而上之烟岚无际雷雨在下斯
可以为登黄山矣语人曰我乘云御风舍芗村
而弗繇非狂则惑也余游黄山遇梁卿知游山
卷三十二 第 21a 页
与学诗之法焉亦知之芗村药谷之閒而已矣
  朱云子小集引
吴中之才子无如徐昌国唐伯虎昌国少与伯
虎齐名规摹六朝初唐婉弱绮靡故其诗有文
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杨州树树花之句已而举
进士遇李献吉于长安悔其少作变为迪功集
伯虎不得志于名场颓然自放信口纵笔不复
隐括讽谕嘲戏时有香山之风人谓伯虎如李
龟年流落江潭红豆一曲使人凄然掩泣昌国
如明妃远嫁呼韩作穹庐中阏氏不免风流顿
卷三十二 第 21b 页
尽此虽戏语亦可思也今之才人无如云子其
才情繁富缠绵络绎良可为昌国伯虎之流亚
近所为长歌古诗才力横骛凌偪退之老夫不
得不退避三舍矣史称大江之南五湖之閒其
人轻心晋人言吴音妖而浮故曰其人巧而少
信昔夺于秦中服于齐今咻于楚此其徵也云
子年富力强以吴之文自立一洗轻心少信之
耻余日望之夫吴中之文昌国之早就固不如
伯虎之晚而未就要皆君子之所惜也叙云子
之集聊复及之以为吾吴人告焉
卷三十二 第 22a 页
  张孟恭江南草序
苏子瞻作太息一篇送秦少章称引孔北海论
盛孝章书深叹英伟奇逸之士不容于世俗他
日赞北海以为人中之龙使之诛操如杀狐兔
而李太白之论钱少阳以为投竿而起可以为
帝王之师又称其门人武谔慕要离之风中原
作难冒胡兵以致其爱子繇今观之孔文举盛
孝章犹在世而钱少阳武谔非太白之诗世宁
知为何人哉士之负奇往往不偶于世而其抑
没于后世者亦多矣此其可以太息也余少而
卷三十二 第 22b 页
肮脏慕孔文举刘越石之徒思与之驰骋上下
今老矣垂头塌翼视少年盛气殆髣髴如昔梦
今年遇张孟恭于吴门见其沈雄骏发慨然有
子瞻太息之思喜孟恭之能起予也孟恭出其
诗若干首属为其序余不能知诗也而以孟恭
知之史称秦地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
故其诗有王于兴师修我甲兵及车辚驷铁小
戎之篇晋有先王之遗教君子深思故有蟋蟀
山枢葛木之篇孟恭晋产也遭时多难感秦人
无衣同雠之义志节激昂深思用壮甚矣孟恭
卷三十二 第 23a 页
之诗似秦晋也孟恭居吴游必就士横经藉史
好学深思人谓孟恭取吴越清嘉之风参秦晋
雄健之气其诗必大昌孟恭欿然不自得也诗
不云乎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徒御不惊大庖不
盈之子于征有闻无声允矣君子展也大成夫
车攻之诗其视秦晋之土风岂可同日道哉余
之所以期孟恭者如此
  冯定远诗序
古之为诗者必有独至之性旁出之情偏诣之
学轮囷偪塞偃蹇排奡人不能解而已不自喻
卷三十二 第 23b 页
者然后其人始能为诗而为之必工是故软美
圆熟周详谨愿荣华富厚世俗之所叹羡也而
诗人以为笑凌厉荒忽敖僻清狂悲忧穷蹇世
俗之所诟姗也而诗人以为美人之所趋诗人
之所畏人之所憎诗人之所爱人誉而诗人以
为忧人怒而诗人以为喜故曰诗穷而后工诗
之必穷而穷之必工其理然也定远吾友嗣宗
之子也而游于吾门其为人悠悠忽忽不事家
人生产衣不掩骭饭不充腹锐志讲诵亡失衣
冠颠坠坑岸似朱公叔燎麻诵读昏睡爇发似
卷三十二 第 24a 页
刘孝标阔略眇小荡佚人閒似其家敬通里中
以为狂生为耑愚闻之愈益自喜其为诗沈酣
六代出入于义山牧之庭筠之閒其情深其调
苦乐而哀怨而思信所谓穷而能工者也成弘
之閒吾里有桑悦民怿博学多奇以狂名于世
其南宫对策之言曰胸中有长剑一日磨几回
又曰夫子去而我来主者恶之勒置乙科李文
正公赋诗赠之以李合刘畿为比民怿以此名
满天下定远之才不减民怿子胜斐然未见其
止世无长沙谁知民怿然世有民怿亦岂患无
卷三十二 第 24b 页
长沙乎定远之名从此远矣
  陈鸿节诗集叙
陈遁字鸿节闽之侯官人也少为诸生忽忽不
得志一日尽发箧衍中应举文字及所著衣巾
燔之而舞其灰逃入越王山中以钓弋自娱者
二年出为村夫子教授三年复弃去家贫从人
借书口吟手写穷日继晷作为歌诗高歌长啸
视乡人无如也乡人益恶之贷富人金为远游
观泰山日出游峄阳拜阙里登戏马台涉淮渡
江抵陪京览故宫轩渠自喜谓少陵壮游莫巳
卷三十二 第 25a 页
若也过桃叶渡遇曲中诸姬揄长袂侻薄装酒
阑促坐目眙手握以为果媚已也命酒极宴流
连宿昔橐中装尽矣还寄食于僧院故人黎博
士赠百金遣游锡山途中遇何人自称公安袁
小修稚弟邀与同载夜发箧盗其金亡去益大
困卧病于江上李生家亡友何季穆赏其诗载
归虞山具汤沐视药食旬月乃强起季穆偕过
余山中赋诗饮酒相乐也季穆为庀衣装送之
于断桥痛哭而别自后不复相闻亦未知其存
否今年忽访余于虎丘握手道故喜剧而涕问
卷三十二 第 25b 页
其年长余二岁耳素发被领两目兜眵观鸿节
而吾衰可知也出其诗则卷帙日益富曹能始
为采入十二代诗选中矣鸿节之诗用物博使
事切练句稳譬之于膳烹羊炰鳖右腴割鲜非
饾饤之具也譬之于酒缥清醇酎三酿五齐非
糟醨之属也传有之学犹殖也诵诗百篇读赋
千首古学之不讲久矣诗可以观其鸿节之谓
乎鸿节诗能始选者为工五七言今体尤工赠
能始七言长句至八十韵多矣哉古未有也鸿
节将行余为略次其生平与其出游之槩以叙
卷三十二 第 26a 页
其诗且以为别属其归也以质诸能始癸未中
春十四日叙
  徐子能集序
古之文人才士当其隐鳞戢羽名闻未彰必有
文章钜公以片言只字定其声价借其羽毛然
后可以及时成名若蔡中郎之于王仲宣张茂
先之于二陆韩退之之于李长吉顾逋翁之于
白乐天是也其有求之不得而叫号以自见则
为陈子昂之破琴又有求之而卒不得而吊诡
以自閟则为唐山人之留瓢古之人汲汲于知
卷三十二 第 26b 页
已而惟恐不得一当若是其急也余老而失学
衰迟屏废其言语文字不能使人轩轾然海内
之俊民掉鞅词坛者往往过而问焉乙亥之秋
子能访余于虎丘肤神清令翩翩美少年出其
芳草诗名章绣句络绎奔会余与西蜀尹子求
共叹赏之更数年而子能之著作益富名益成
南昌徐巨源为之序颇引余言以为子能重吾
郡张异度既为之序又为子能索序于余且死
犹以为属巨源异度文章家之渠帅也片言只
字可以轩轾人业已为子能定其声价而假之
卷三十二 第 27a 页
羽毛矣余虽有言亦何以加诸虽然名不虚得
士不虚附世有知巨源异度者即能知子能世
有知子能者即以知巨源异度有中郎茂先则
仲宣二陆不抑没于晚进有退之逋翁则长吉
乐天不沈埋于举子世之知子能者必多矣子
能年甫壮而得末疾须人以行衣冠质雅宛如
古人杜门埽轨日晏忘食若陈子昂唐山人之
汲汲于自见或非子能之所屑也此则余之知
子能者也
  黄蕴生经义序
卷三十二 第 27b 页
嘉定黄蕴生金声而玉色规言而矩行韩子之
称李翱所谓有道而文者也儿子孙爱自家塾
省余山中奉其文三十篇以请曰幸一评定之
余曰吾何以定而师之文乎哉而师之学韩子
之学也其文韩子之文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
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必提其要纂言
必钩其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而师
之为学之勤也不若是乎沉潜乎训义反复乎
句读砻磨乎事业而奋发于文章沉浸醲郁含
英咀华张皇幽眇闳其中而肆其外而师之为
卷三十二 第 28a 页
词之富也不若是乎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
思取于心而注于手惟陈言之务去而师之为
文之专也不若是乎偃仰一室啸歌古人耕于
宽閒之野钓于寂寞之滨玉固未尝献而足固
未尝刖也而师之为道之勇也不若是乎虽然
有本焉行峻而言厉心醇而气和昭哳者无疑
优游者有馀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
光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此而师之所以为学
为文者也孙爱起而拜曰小子朝夕在函丈之
閒服膺吾师不知吾师即今之韩子也请以斯
卷三十二 第 28b 页
言授简以为吾师近艺序
牧斋初学集卷第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