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十五
卷一百十五 第 1a 页 WYG0367-057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绎史卷一百十五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
  卫鞅变秦法(尸佼附/)
史记出子二年庶长改迎灵公之子献公于河西而立
之杀出子及其母沈之渊旁秦以往者数易君君臣乖
乱故晋复彊夺秦河西地(吕氏春秋秦小主夫人用奄/变群贤不说自匿百姓郁怨)
(非上公子连亡在魏闻之欲入因群臣与民从郑所之/塞右主然守塞弗入曰臣有义不两主公子勉去矣公)
(子连去入翟从焉氏塞菌改入之夫人闻之大骇令吏/兴䘚奉命曰寇在边䘚与吏其始发也皆曰往击寇中)
卷一百十五 第 1b 页 WYG0367-0574b.png
(道因变曰非击寇也迎主君也公子连因与䘚俱来至/雍围夫人夫人自杀公子连立是为献公怨右主然而)
(将重罪之德菌改而欲厚赏之监突争之曰不可秦公/子之在外者众若此则人臣争入亡公子矣此不便主)
(献公以为然故复右主然之罪而赐/菌改官大夫赐守塞者人米二十石) 献公元年止从
死二年城栎阳(○徐广曰/徙都之) 四年正月庚寅孝公生十
六年桃冬花(○年表/民大疫) 十八年雨金栎阳(○年表栎阳/雨金四月至)
(八/月) 二十一年与晋战于石门斩首六万天子贺以黼
黻二十四年献公䘚(○年表二/十三年) 子孝公立年已二十
一岁矣孝公元年河山以东彊国六与齐威楚宣魏惠
卷一百十五 第 2a 页 WYG0367-0574c.png
燕悼韩哀赵成侯并淮泗之閒小国十馀楚魏与秦接
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楚自汉中南有巴
黔中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
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孝公于是布惠振孤寡招战士
明功赏下令国中曰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閒修德行武
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
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
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
卷一百十五 第 2b 页 WYG0367-0574d.png
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
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
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彊秦者吾且尊官
与之分土于是乃出兵东围陜城西斩戎之豲王卫鞅
闻是令下西入秦因景监求见孝公
战国策魏公叔痤病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即不可讳
将柰社稷何公叔痤对曰痤有御庶子公孙鞅愿王以
国事听之也为弗能听勿使出境王弗应出而谓左右
卷一百十五 第 3a 页 WYG0367-0575a.png
曰岂不悲哉以公孙之贤而谓寡人必以国事听鞅不
亦悖乎公叔痤死公孙鞅闻之已葬西之秦孝公受而
用之秦果日以强魏日以削此非公叔之悖也惠王之
悖也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史记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
夲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
公叔痤知其贤未及进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
叔病有如不可讳将柰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公
卷一百十五 第 3b 页 WYG0367-0575b.png
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嘿然王且去
痤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
而去公叔痤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
王色不许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
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
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䘚不去惠王既去而谓
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
不悖哉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
卷一百十五 第 4a 页 WYG0367-0575c.png
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
监以求见孝公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
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
监以让卫鞅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后
五日复求见鞅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罢而孝
公复让景监景监亦让鞅鞅曰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
也请复见鞅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罢而去
孝公谓景监曰汝客善可与语矣鞅曰吾说公以霸道
卷一百十五 第 4b 页 WYG0367-0575d.png
其意欲用之矣诚复见我我知之矣卫鞅复见孝公公
与语不自知䣛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
以中吾君吾君之驩甚也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
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
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彊国
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 二
年天子致胙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
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甘龙杜摰等弗然相与争之
卷一百十五 第 5a 页 WYG0367-0576a.png
䘚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鞅为左庶

商子(更/法)孝公平画公孙鞅甘龙杜挚三大夫御于君虑
世事之变讨正法之夲使民之道君曰代立不忘社稷
君之道也错法务民主长臣之行也今吾欲变法以治
更礼以教百姓恐天下之议我也公孙鞅曰臣闻之疑
行无成疑事无功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
之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必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
卷一百十五 第 5b 页 WYG0367-0576b.png
因见毁于民语(阙/)曰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民
不可与虑始可与乐成功郭偃之法曰论至德者不和
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
便事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
不循于礼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臣闻之圣人不易民
而教智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者不劳而功成据法
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今若变法不循秦国之故更礼以
教民臣恐天下之议君愿熟察之公孙鞅曰子之所言
卷一百十五 第 6a 页 WYG0367-0576c.png
世俗之言也夫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此两者
所以居官而守法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三代不同道而
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贤者更
礼而不肖者拘焉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制法之人不
足与论变君无疑矣杜挚曰臣闻之利不百不变法功
不十不易器臣闻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君其图之公孙
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伏
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及至文武各当
卷一百十五 第 6b 页 WYG0367-0576d.png
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兵甲器备各便其用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古
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夏商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
则反古者未可必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君无疑矣孝
公曰善吾闻穷巷多吝曲学多辩愚者笑之智者哀焉
狂夫之乐贤者丧焉拘世以议寡人不之疑矣于是遂
出垦草令 (垦/令)无宿治则邪官不及为私利于民而百
官之情不相稽则农有馀日邪官不及为私利于民则
卷一百十五 第 7a 页 WYG0367-0577a.png
农不救农不救而有馀日则草必垦矣訾粟而税则上
一而民平上一则信信则臣不敢为邪民平则慎慎则
难变上信而官不敢为邪民慎而难变则下不非上中
不苦官下不非上中不苦官则壮民疾农不变壮民疾
农不变则少民学之不休少民学之不休则草必垦矣
无以外权爵任与官则民不贵学问又不贱农民不贵
学则愚愚则无外交无外交则(阙/)勉农而不偷民不贱
农则国安不殆国安不殆勉农而不偷则草必垦矣禄
卷一百十五 第 7b 页 WYG0367-0577b.png
厚而税多食口众者败农者也则以其食口之数贱而
重使之则辟淫游食之民无所于食民无所于食则必
农农则草必垦矣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农无得粜则
窳惰之农勉疾商不得籴则多岁不加乐多岁不加乐
则饥岁无裕利无裕利则商怯商怯则欲农窳惰之农
勉疾商欲农则草必垦矣声服无通于百县则民行作
不顾休居不听休居不听则气不淫行作不顾则意必
一意一而气不淫则草必垦矣无得取庸则大夫家长
卷一百十五 第 8a 页 WYG0367-0577c.png
不见缮爱子不惰食惰民不窳而庸民无所于食是必
农大夫家长不见缮则农事不伤爱子惰民不窳则故
田不荒农事不伤农民益农则草必垦矣废逆旅则奸
伪躁心私交疑农之民不行逆旅之民无以食即必农
农则草必垦矣壹山泽则恶农慢惰倍欲之民无所于
食无所于食则必农农则草必垦矣贵酒肉之价重其
租令十倍其朴然则商估少农不能喜酣奭大臣不为
荒饱商估少则上不费粟民不能喜酣奭则农不慢大
卷一百十五 第 8b 页 WYG0367-0577d.png
臣不荒则国事不稽主无过举上不费粟民不慢农则
草必垦矣重刑而连其罪则褊急之民不斗很刚之民
不讼怠惰之民不游费资之民不作巧谀恶心之民无
变也五民者不生于境内则草必垦矣使民无得擅从
则诛愚乱农农民无所于食而必农愚心躁欲之民一
意则农民必静农静诛愚则草必垦矣均出馀子之使
令以世使之又高其解舍令有甬官食槩不可以辟役
而大官未可必得也则馀子不游事人则必农农则草
卷一百十五 第 9a 页 WYG0367-0578a.png
必垦矣国之大臣诸大夫博闻辩慧游居之事皆无得
为无得居游于百县则农民无所闻变见方农民无所
闻变见方则知农无从离其故事而愚农不知不好学
问愚农不知不好学问则务疾农知农不离其故事则
草必垦矣令军市无有女子而命其商令人自拾甲兵
使视军兴又使军市无得私输粮者则奸谋无所于伏
盗输粮者不私稽轻惰之民不游军市盗粮者无所售
送粮者不私轻惰之民不游军市则农民不淫国粟不
卷一百十五 第 9b 页 WYG0367-0578b.png
劳则草必垦矣百县之治一形则从迂者不敢更其制
过而废者不能匿其举过举不匿则官无邪人迂者不
饰代者不更则官属少而民不劳官无邪则民不敖民
不敖则业不败官属少徵不烦民不劳则农多日农多
日徵不(阙/)烦业不败则草必垦矣重关市之赋则农恶
商商有疑惰之心农恶商商疑惰则草必垦矣以商之
口数使商令之斯舆徒重者必当名则农逸而商劳农
逸则良田不荒商劳则去商丧寡之礼无通于百县则
卷一百十五 第 10a 页 WYG0367-0578c.png
农民不饥行不饰农民不饥行不饰则公作(阙/)必疾而
私作不荒则农事必胜农事必胜则草必垦矣今送粮
无取僦无得反庸车牛舆设设必当名然则往速来疾
则业不败农业不败农则草必垦矣无得为罪人请于
吏而饟食之则奸民无主奸民无主则为奸不勉农民
不伤奸民(阙/) 无朴奸民无朴则农民不败农民不败
则草必垦矣
史记以卫鞅为左庶长䘚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伍而
卷一百十五 第 10b 页 WYG0367-0578d.png
相收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
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
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僇力夲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
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
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
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
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
卷一百十五 第 11a 页 WYG0367-0579a.png
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
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䘚下令令行于民期年
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
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
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
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
卷一百十五 第 11b 页 WYG0367-0579b.png
城其后民莫敢议令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
邑降之(韩非子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
(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一曰公孙鞅曰行刑重其轻者轻者)
(不至重者不来是谓以刑去刑也商古秦之俗君臣废/法而服私是以国乱兵弱而主卑 君说秦孝公以变)
(法易俗而明公道赏告奸困末作而利夲事当此之时/秦民习故俗之有罪可以得免无功可以得尊显也故)
(轻犯新法于是犯之者其诛重而必告之者其赏厚而/信故奸莫不得而被刑者众民疾怨而众过日闻孝公)
(不听遂行商君之法民后知有罪之必诛而私奸者众/也故民莫犯其刑无所加是以国治而兵彊地广而主)
(尊此其所以然者匿罪之罚重而告奸之赏厚也此亦/使天下必为已视听之道也 新书商君违礼义弃伦)
卷一百十五 第 12a 页 WYG0367-0579c.png
(理并心于进取行之三岁秦俗日败秦人有子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假父耰锄杖彗耳虑有德)
(色矣母取瓢碗箕帚虑立讯语抱哺其子与公并踞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睨其慈子嗜利而轻简父母也念)
(罪非有储理也亦/不同禽兽仅焉耳) 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庭于咸阳
秦自雍徙都之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而
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
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行之四年公子虔复
犯约劓之居五年秦人富彊天子致胙于孝公诸侯毕
贺 十年卫鞅为大良造十二年作为咸阳筑冀阙秦
卷一百十五 第 12b 页 WYG0367-0579d.png
徙都之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为田
开阡陌东地渡洛十四年初为赋十九年天子致伯二
十年诸侯毕贺秦使公子少官率师会诸侯逢泽朝天

商子(农/战)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
农战也今民求官爵皆不以农战而以巧言虚道此谓
劳民劳民者其国必无力无力者其国必削善为国家
者其教民也皆作壹而得官爵是故不官无爵国去言
卷一百十五 第 13a 页 WYG0367-0580a.png
则民朴民朴则不淫民见上利之从壹空出也则作壹
作壹则民不偷营民不偷营则多力多力则国彊今境
内之民皆曰农战可避而官爵可得也是故豪杰皆可
变业务学诗书随从外权上可以得显下可以求官爵
要靡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具备国之危也民以
此为教者其国必削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国
大民众不淫于言则民朴壹民朴壹则官爵不可巧而
取也不可巧取则奸不生奸不生则主不惑今境内之
卷一百十五 第 13b 页 WYG0367-0580b.png
民及处官爵者见朝廷之可以巧言辩说取官爵也故
官爵不可得而常也是故进则曲主退则虑私所以实
其私然则下卖权矣夫曲主虑私非国利也而为之者
以其爵禄也下卖权非忠臣也而为之者以末货也然
则下官之冀迁者皆曰多货则上官可得而欲也曰我
不以货事上而求迁者则如以狸饵鼠尔必不冀矣若
以情事上而求迁者则如引诸绝绳而求乘枉木也愈
不冀之矣二者不可以得迁则我焉得无下动众取货
卷一百十五 第 14a 页 WYG0367-0580c.png
以事上而以求迁乎百姓曰我疾农先实公仓收馀以
食亲为上忘生而战以尊主安国也仓虚主卑家贫然
则不如索官亲戚交游合则更虑矣豪杰务学诗书随
从外权要靡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
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善为国者官法明故
不任智虑上作壹故民不荣则国力博国力博者强国
好言谈者削故曰农战之民千人而有诗书辩慧者一
人焉千人者皆怠于农战矣农战之民百人而有技艺
卷一百十五 第 14b 页 WYG0367-0580d.png
一人焉百人者皆怠于农战矣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
战而尊夫民之不农战也上好言而官失之也常官则
国治一务则国富国富而治王之道也故曰王道作外
身作壹而已矣今上论材能知慧而任之则知慧之人
希主好恶使官制物以适主心是以官无常国乱而不
一辩说之人而无法也如此则民务焉得无多而地焉
得无荒诗书礼乐善修仁廉辩慧国有十者上无使守
战国以十者治敌至必削不至必贫国去此十者敌不
卷一百十五 第 15a 页 WYG0367-0581a.png
敢至虽至必却兴兵而伐必取按兵不伐必富国好力
者以难攻以难攻者必兴好辩者以易攻以易攻者必
危故圣人明君者非尽能其万物也知万物之要也故
其治国也察要而已矣今为国者多无要朝廷之言治
也纷纷焉务相易也是以其君惛于说其官乱于言其
民惰而不农故其境内之民皆化而好辩乐学事商贾
为技艺避农战如此则不远矣国有事则学民恶法商
民善化技艺之民不用故其国易破也夫农者寡而游
卷一百十五 第 15b 页 WYG0367-0581b.png
食者众故其国贫危今夫蛆螣蚼蠋春生秋死一出而
民数年不食今一人耕而百人食之此其为蛆螣蚼蠋
亦大矣虽有诗书乡一束家一员独无益于治也非所
以反之术也故先王反之于农战故曰百人农一人居
者王十人农一人居者强半农半居者危故治国者欲
民之累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
不足也故诸侯桡其弱乘其衰大地侵削而不振则无
及已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
卷一百十五 第 16a 页 WYG0367-0581c.png
民朴而可正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一则小诈
而重居一则可以赏罚进也一则可以外用也夫民之
亲上死制也以其旦暮从事于农夫民之不可用也见
言谈游士事君之可以尊身商贾之可以富家也技艺
之足以距口也民见此三者之便且利也则必避农战
则民轻其居轻其居则不为上守战也凡治国者患民
之散而不可搏也是以圣人作壹搏之也国作一岁者
十岁强作一十岁者百岁强修一百岁者千岁强千岁
卷一百十五 第 16b 页 WYG0367-0581d.png
强者王君修赏罚以辅壹教是以其教有所常而政有
成也王者得治民之至要故不待赏赐而民亲上不待
爵禄而民从事不待刑罚而民致死国危主忧说者成
伍无益于安危也夫国危主忧也者强敌大国也人君
不能服强国破大国也则修守备便地形搏民力以待
外事然后患可以去而王可致也是以明君修政作壹
去无用止浮学事淫民壹之农然后国家可富而民力
可搏也今世主皆忧其国之危而兵之弱也而强听说
卷一百十五 第 17a 页 WYG0367-0582a.png
者说者成伍烦言饰辞而章无用主好其辩不求其实
说者得意道路曲辩辈辈成群民见其可以取王公大
人也而皆学之夫人聚党与说议于国纷纷焉小民乐
之大人说之故其民农者寡而游食者众众则农者殆
农者殆则土地荒学者成俗则民舍农从事于谈说高
言伪议舍农游食而以言相高也故民离上而不臣者
成群此贫国弱兵之教也夫国庸民以言则民不畜于
农故惟明君知好言之不可以强兵辟土也惟圣人之
卷一百十五 第 17b 页 WYG0367-0582b.png
治国作壹搏之于农而已矣 (去/强)以强去强者弱以弱
去强者强国为善奸必多国富而贫治曰重富重富者
强国贫而富治曰重贫重贫者弱兵行敌所不敢行强
事兴敌所修为利主贵多变国贵少变国多物削主少
物强千乘之国守千物者削战事兵用曰强战乱兵息
而国削农商官三者国之常官也三官者生虱官者六
曰岁曰食曰玩好曰志曰行(阙/)  六者有朴必削三
官之朴三人六官之朴一人以治法者强以治政者削
卷一百十五 第 18a 页 WYG0367-0582c.png
常官法去迁官治大国小治小国大强之重削弱之重
强夫以强攻强者亡以弱攻弱者王国强而不战毒输
于内礼乐虱官生必削国遂战毒输于敌国无礼乐虱
官必强举荣任功曰强虱官生必削农少商多贵人贫
商贫农贫三官贫必削国有礼有乐有诗有书有善有
修有孝有悌有廉有辩国有十者上无使战必削至亡
国无十者上有使战必兴至王国以善民治奸民者必
乱至削国以奸民治善民者必治至强国(阙/) 国用诗
卷一百十五 第 18b 页 WYG0367-0582d.png
书礼乐孝悌善修治者敌至必削国不至必贫国不用
八者治敌不敢至虽至必却兴兵而伐必取必能有之
按兵而不攻必富国好力日以难攻好(阙/)言日以易攻
国以难攻者起一得十国以易攻者出十亡百重罚轻
赏则上爱民民死上重赏轻罚则上不爱民民不死上
兴国行罚民利且罚行赏(阙/) 民利且爱行刑重其轻
者轻其重者轻者不生重者不来国无力而行知巧者
必亡怯民使以刑必勇勇民使以赏则死怯民勇勇民
卷一百十五 第 19a 页 WYG0367-0583a.png
死国无敌者强强必王贫者使以刑则富富者使以赏
则贫治国能富者贫令贫者富则国多力多力者王王
者刑九赏一强国刑七赏三削国刑五赏五国作一岁
十岁强作一十岁百岁强作一百岁千岁强千岁强者
王威以一取十以声取实故能为威者王能生不能杀
曰自攻之国必削能生能杀曰攻敌之国必强故攻官
攻力乐国用其二舍一必强令用三者威必王十里断
者国弱九里断者国强以日治者王(阙/)夜治者强宿治
卷一百十五 第 19b 页 WYG0367-0583b.png
者削举口数生者著死民者削民众从不逃粟野无荒
草以刑去刑国治以刑致刑国乱曰不刑重轻刑去事
成国强重重(阙/)轻轻刑至事生国削刑生力力生强强
生威威生惠惠生于力举日以成勇战战以成知谋粟
生而金死而粟夲物贱事者众买者少农而奸劝其兵
弱国必削至亡金一两生于境内金一两死于境外国
好生金于境内则金粟两死仓府两虚国好生粟于境
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强国之十三数境内仓口之
卷一百十五 第 20a 页 WYG0367-0583c.png
数壮男壮女之数老弱之数官上之数以言说取食者
之数利民之数焉牛刍稿之数欲强国不知国十三数
地虽利民虽众国愈弱至削国无怨民曰强国兴兵而
伐则武爵武任必胜按兵而农粟爵粟任则国富兵起
而胜敌按兵而国富者王 (开/塞)天地设而民生之当此
之时也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其道亲亲而爱私亲则
别爱私则阴阳民险众而以别险为务则有乱当此时
也民务胜而力征务胜则争力征则讼讼而无正则莫
卷一百十五 第 20b 页 WYG0367-0583d.png
得其性也故贤者立中设无私而民说仁当此时也亲
亲废上贤立矣凡仁者以爱利为务而贤者以相出为
道民众而无制久而相出为道则有乱故圣人承之作
为土地货财男女之分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
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既
立其君则上贤废而贵贵立矣然则上世亲亲而爱私
中世上贤而说仁下世贵贵而尊官上贤者以赢相出
也而立君者使贤无用也亲亲者以私为道也而中正
卷一百十五 第 21a 页 WYG0367-0584a.png
者使私无行也此三者非事相反也民道弊而所重易
也世事变而行道异也故曰王者有绳先王道一端而
臣道亦一端所道则异而所绳则一也故曰民愚则智
可以王世智则力可以王民愚则力有馀而智不足世
智则巧有馀而力不足民之生不智则学力尽而服故
神农教耕而王天下师其智也汤武致强而征诸侯服
其力也夫民愚不怀智而问世智无馀力而服故以爱
王天下者并刑力征诸侯者退德圣人不法古不修今
卷一百十五 第 21b 页 WYG0367-0584b.png
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势周不法商夏不法虞三
代异势而皆可以王故兴王有道而持之异理武王逆
取而贵顺争天下而上让其取之以力持之以义今世
强国事兼并弱国务力守上不及虞夏之时而下不修
汤武汤武塞故万乘莫不战千乘莫不守此道之塞久
矣而世主莫之能废也故三代不四非明主莫有能听
也今日愿启之以效古之民朴以厚今时民巧以伪故
效于古者先德而防治于今者前刑而法此俗之所惑
卷一百十五 第 22a 页 WYG0367-0584c.png
也今世之所谓义者将立民之所好而废其所恶此其
所谓不义者将立民之所恶而废其所乐也二者名贸
实易不可不察也立民之所乐则民伤其所恶立民之
所恶则民安其所乐何以知其然也夫民忧则思思则
出度乐则淫淫则主佚故以刑治则民威民威则无奸
无奸则民安其所乐以义教则民纵民纵则乱乱则民
伤其所恶吾所谓利者义之夲也而世所谓义者暴之
道也夫正民者以其所恶必终其所好以其所好必败
卷一百十五 第 22b 页 WYG0367-0584d.png
其所恶治国刑多而赏少(阙/)  故王者刑九而赏一
削国赏九而刑一夫过有厚薄则刑有轻重善有小大
则赏有多少此二者世之常用也刑加于罪所终则奸
不去赏施于民上义则过不止刑不能去奸而赏不能
止过者必乱故王者刑用于将过则大邪不生赏施于
告奸则细过不失治民能使大邪不生细过不失则国
治国治必强一国行之境内独治二国行之兵则少寝
天下行之至德复立此吾以杀刑之反于德而义合于
卷一百十五 第 23a 页 WYG0367-0585a.png
暴也古者民丛生而群处(阙/)故求有上也将以为治也
今有主而无法其害与无主同有法不胜其乱与不法
同天下不安无君而乐胜其法则举世以为惑也夫利
天下之民者莫大于治而治莫康于立君立君之道莫
广于胜法胜法之务莫急于去奸去奸之夲莫深于严
刑故王者以赏禁以刑劝求过(阙/)    不求善藉
刑以去刑 (兵/守)四战之国贵守战负海之国贵攻战四
战之国好举兴兵以距四邻者国危四邻之国一兴事
卷一百十五 第 23b 页 WYG0367-0585b.png
而已四兴军故曰国危四战之国不能以万室之邑含
钜万之军者其国危故曰四战之国务在守战守有城
之邑不知以死人之力与客生力战其城拔者死人之
力也客不尽夷城客无从入此谓以死人之力与客生
力战城尽夷客若有从入则客必罢中人必佚矣以佚
力与罢力战此谓以生人力与客死力战皆曰围城之
患患无不尽死而已此三者非患不足将之过也守城
之道盛力故曰客治簿檄三军之多分以客之候车之
卷一百十五 第 24a 页 WYG0367-0585c.png
数三军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
军此谓之三军也壮男之军使盛食励兵陈而待敌壮
女之军使盛食负垒陈而待令客至而作土以为险阻
及耕格阱发梁撤屋给从从之不洽而熯之使客无得
以助攻备老弱之军使牧牛马羊彘草木之可食者收
而食之以获其壮男女之食而慎使三军无相过壮男
过壮女之军则男贵女而奸民有从谋而国亡喜与其
恐有蚤闻勇民不战壮男壮女过老弱之军则老使壮
卷一百十五 第 24b 页 WYG0367-0585d.png
悲弱使强怜悲怜在心则使勇民更虑而怯民不战故
曰慎使三军无相过此盛力之道 (来/民)地方百里者山
陵处什一薮泽处什一溪谷流水处什一都邑蹊道处
什一恶田处什一良田处什四(阙/)此食作夫五万其山
陵溪谷薮泽可以给其材都邑蹊道足以处其民先王
制土分民之律也今秦之地方千里者五而榖土不能
处二田数不满百万其薮泽蹊谷名山大川之材物货
宝又不尽为用此人不称土也秦之所与邻者三晋也
卷一百十五 第 25a 页 WYG0367-0586a.png
所欲用兵者韩魏也彼土狭而民众其宅参居而并处
其寡萌贾息民上无通名下无田宅而恃奸务末作以
处人之复阴阳泽水者过半此其土之不足以生其民
也以有过秦民之不足以实其土也意民之情其所欲
者田宅也而晋之无有也信秦之有馀也必如此而民
不西者秦士戚而民苦也臣切以王吏之明为过见此
其所以弱不夺三晋民者爱爵而重复也其说曰三晋
之所以弱者其民务乐而复爵轻也今秦之所以强者
卷一百十五 第 25b 页 WYG0367-0586b.png
其民务苦而复爵重也今多爵而久复是释秦之所以
强而为三晋之所弱也此王吏重爵爱复之说也而臣
切以为不然夫所以为苦民而强兵者将以攻敌而成
所欲也兵称曰敌弱而兵强此言不失吾所以攻而敌
失其所守也今三晋不胜秦四世矣自魏襄王以来野
战不胜守城必拔小大之战三晋之所以亡于秦者不
可胜数也若此而不服秦能取其地而不能夺其民也
今王发明惠诸侯之士来归(阙/) 义者今使复之三世
卷一百十五 第 26a 页 WYG0367-0586c.png
无知军事秦四境之内陵阪丘隰不起十年往者于律
也足以造作夫百万曩者臣言曰意民之情其所生者
田宅也晋之无有也信秦之有馀也必若此而民不西
者秦士戚而民苦也今利其田宅而复之三世此必与
其所欲而不使行其所恶也然即山东之民无不西者
矣且直言之谓也不然夫实圹什虚出天宝而百万事
夲其所益多也岂徒不失其所以攻乎夫秦之所患者
兴兵而伐则国家贫安居而农则敌息此王所以不能
卷一百十五 第 26b 页 WYG0367-0586d.png
两成也故三世战胜而天下不能令以故秦事敌而使
新民作夲兵虽百宿于外境内不失须臾之时此富强
两成之效也臣之所谓兵者非谓悉兴尽起也论境内
所能给军䘚车骑令故秦兵新民给刍食天下有不服
之国则王以此春围其农夏食其食秋取其刈冬陈其
宝以大武摇其夲以广文安其嗣王行此十年之内诸
侯将无异民而王何为爱爵而重复乎周军之胜华军
之胜秦斩首而东之东之无益亦明矣而吏犹以为大
卷一百十五 第 27a 页 WYG0367-0587a.png
功为其损敌也今以草茅之地来三晋之民而使之事
夲此其损敌也与战胜同实而秦得之以为粟此反行
两登之计也且周军之胜华军之胜长平之胜秦所亡
民者几何民客之兵不得事夲者几何臣切以为不可
数矣假使王之群臣有能用之费此之半弱晋(阙/)强秦
若三战之胜者王必加大赏焉今臣之所言民无一日
之繇官无数钱之费其弱晋强秦有过三战之胜而王
犹以为不可则臣愚窃不能已齐人有东郭敞者犹多
卷一百十五 第 27b 页 WYG0367-0587b.png
愿愿有万金其徒请赒焉不与曰吾将以求封也其徒
怒而去之宋曰此无于爱也故不如(阙/) 与之有也今
晋有晋而秦爱其复此爱非其有以失其有也岂异东
郭敞之爱非其有以亡其徒乎且古有尧舜当时而见
称中世有汤武在位而民服此三王者万世之所称也
以为圣王也然其道犹不能取用于后今复之三世而
三晋之民可尽也是非王贤力今时而使后世为王用
乎然则非圣别说而听圣人难也(○篇内多言鞅以后/事非商子夲书也)
卷一百十五 第 28a 页 WYG0367-0587c.png
 (赏/刑)圣人之为国也一赏一刑一教一赏则兵无敌一
刑则令行一教则下听上夫明赏不费明刑不戮明教
不变而民知于民务国无异国明赏之犹至于无赏也
明刑之犹至于无刑也明教之犹至于无教也所谓一
赏者利禄官爵搏出于兵无有异施也夫固愚智贵贱
勇怯贤不肖皆尽其胸臆之知竭其股肱之力出死而
为上用也天下豪杰贤良从之如流水夫故兵敌而令
行于天下万乘之国不敢苏其兵中原千乘之国不敢
卷一百十五 第 28b 页 WYG0367-0587d.png
捍城万乘之国若有苏其兵中原者战将覆其军千乘
之国若有以捍城者攻将陵其城战必覆人之军攻必
陵人之城尽城而有之尽宾而致之虽厚庆赏何费匮
之有矣昔汤封于赞茅文王封于岐周方百里汤与桀
战于鸣条之野武王与纣战于牧野之中大破九军奕
为列诸侯士䘚坐陈者里有书社车休息不乘纵马华
山之阳纵牛于农泽纵之老而不收此汤武之赏也故
曰赞茅岐周之粟以赏天下之人不人得一胜以其钱
卷一百十五 第 29a 页 WYG0367-0588a.png
赏天下之人不人得一钱故曰百里之居而封侯其臣
大其旧自士䘚坐陈者里有书社赏之所加宽于牛马
者何也善因天下之货以赏天下之臣故曰明赏不费
汤武既破桀纣海内无害天下大定筑王库藏五兵偃
武事行文教倒载戟戈搢笏作为乐以申其德当此时
也赏禄不行而民整齐故曰明赏之犹至于无赏也所
谓一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
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
卷一百十五 第 29b 页 WYG0367-0588b.png
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忠臣孝子有过
必以其数断守法守职之吏有不行王法者罪死不赦
刑及三族周官之人知而谓之上者自免于罪无贵贱
尸袭其官长之官爵田禄故曰重刑连其罪则民不敢
试民不敢试故无刑也夫先王之禁刺杀断人之足黥
人之面非求伤民也以禁奸止过也故禁奸奸止莫若
重刑刑重而必得则民不敢试故国无刑民国无刑民
故曰明刑不戮晋文公将欲明刑以亲百姓于是合诸
卷一百十五 第 30a 页 WYG0367-0588c.png
侯大夫于侍千宫颠颉后至请其罪君曰用事焉吏遂
断颠颉之脊以殉晋国之士稽焉皆惧曰颠颉之有宠
也断以殉况于我乎举兵伐曹五鹿反及郑之埤东徵
之亩胜荆人于城濮三军之士止之如斩足行之如流
水三军之士无敢犯禁者故一假道重刑于颠颉之脊
曰而致国治昔者周公旦杀管叔流霍叔曰犯禁者也
天下众皆曰亲昆弟有过不违而况疏远乎故天下知
用刀锯于周庭而海内治故曰明刑之犹至于无刑也
卷一百十五 第 30b 页 WYG0367-0588d.png
所谓一教者博闻辩慧信廉礼乐修行群党任誉清浊
不可以富贵不可以评刑不可独立私议以陈其上坚
者破锐者挫虽曰圣智巧佞厚朴则不能以非功罔上
利然贵富之门要存战而已矣彼能战者践富贵之门
强梗焉有常刑而不赦是父兄昆弟知识婚姻合同者
皆曰务之所加存战而已矣夫故当壮者务于战老弱
者务于守死者不悔生者务劝此臣之所谓一教也民
之欲贵富也共阖棺而后出而贵富之门必出于兵是
卷一百十五 第 31a 页 WYG0367-0589a.png
故民闻战而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此臣之
所谓明教之犹至于无教也此臣所谓参教也圣人非
能通知万物之要也故其治国举要以致万物故寡教
而多功圣人治国也易知而难行也是故圣人不必加
凡主不必废杀人不为暴赏人不为仁者国法明也圣
人以功授官予爵故贤者不忧圣人不宥过不赦刑故
奸无起圣人治国也审一而已矣 (画/策)昔者昊英之世
以伐木杀兽人民少而木兽多黄帝之世不麛不卵官
卷一百十五 第 31b 页 WYG0367-0589b.png
无供备之民死不得用椁事不同皆王者时异也神农
之世公耕而食妇织而衣刑政不用 治甲兵不起而
王神农既没以强胜弱以众暴寡故黄帝作为君臣上
下之仪父子兄弟之礼夫妇妃匹之合内行刀锯外用
甲兵故时变也由此观之神农非高于黄帝也然其名
尊者以适于时也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
杀可也以刑去刑虽重刑可也以力之能制天下者必
先制其民者也能胜强敌者必先胜其民者也故因民
卷一百十五 第 32a 页 WYG0367-0589c.png
之夲在制民若冶于金陶于土也夲不坚则民如飞鸟
禽兽其孰能制之民夲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而民
地作矣名尊地广以至王者何故名卑地削以至于亡
者战罢者也不胜而王不败而亡者自古及今未尝有
也民勇者战胜(阙/) 一民于战者民勇不能一民于战
者民不勇圣王见勇至之于兵也故兴国而责之于兵
入其国观其治兵用者强因以知民之见用者也民之
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则民用矣凡战者民之所恶也
卷一百十五 第 32b 页 WYG0367-0589d.png
能使民乐战者王强国之民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
其夫皆曰不得无返又曰失法离令若死我死乡治之
行閒(阙/)无所逃迁徙无所入行閒之治连以五辩之以
章束之以令穷天所处以此无所生是以三军之众从
令如流死而不旋踵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
也国皆有潜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国皆有禁奸邪刑
盗贼之法而无使奸邪盗贼必得之法为奸邪盗贼者
死刑而奸邪盗贼不止者不必得必得而尚有奸邪盗
卷一百十五 第 33a 页 WYG0367-0590a.png
贼者刑轻也刑轻者不得诛也必得者刑者众也故善
治刑者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得善
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国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
是一国皆善也故不赏善而民善赏善之不可也犹赏
不盗故善治者使蹠可信而况伯夷乎不能治者使伯
夷可疑而况蹠乎势不能为奸虽蹠可信也势得为奸
虽伯夷可疑也国治或重明主在上所举必贤则法可
在贤法可在贤则法在下不肖不敢为非是谓重治不
卷一百十五 第 33b 页 WYG0367-0590b.png
明主在上所举必不肖国无明法不肖者敢为非是谓
重乱兵或重强或重弱民固欲战又不得不战是谓重
强民固不欲战又得无战是谓重弱明主不滥富贵其
臣所谓富者非粟米珠玉也所谓贵者非爵位官职也
废法作私爵禄之富贵凡人主德行非出人也知非出
人也勇力非过人也然民虽有圣知弗敢我谋勇力弗
敢我杀虽众不敢胜其主虽民至亿万之数悬重赏而
民不敢争行罚而民不敢怨者法也国乱者民多私义
卷一百十五 第 34a 页 WYG0367-0590c.png
兵弱者民多私勇则削国之所以取爵禄者多涂亡国
之所以贱爵轻禄不作而食不战而荣无爵而尊无禄
而富无官而长此之谓奸民所谓治主无忠臣慈父无
孝子欲无善言皆以法相司也命相正也不能独为非
而莫与人为非所谓富者入多而出寡衣服有制饮食
有节则出寡矣女事尽于内男事尽于外则入多矣所
谓明者无所不见则群臣不敢为奸百姓不敢为非是
以人主处匡床之上听丝竹之声而天下治所谓明者
卷一百十五 第 34b 页 WYG0367-0590d.png
使众不得不为所谓强者天下胜天下胜是故合力是
以勇强不敢为暴圣知不敢为诈而虚用兼天下之众
莫敢不为其所好而辟其所恶所谓强者使勇力不得
不为己用其志足天下益之不足天下说之恃天下者
天下去之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者也能胜
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圣人知必然之理必为之时势故
为必治之政战必勇之民行必听之令是以兵出而无
敌令行而天下朝(阙/)黄鹄之飞日行千里有必飞之备
卷一百十五 第 35a 页 WYG0367-0591a.png
也骐驎騄駬每一日走千里有必走之势也虎豹熊罴
而无敌有必胜之理也圣人见本然之政知必然之理
故其制民也如以高下制水如以燥湿制火故曰仁者
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
相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也圣人有必信之
性又有使天下不得不信之法所谓义者为人臣忠为
人子孝少长有礼男女有别非其义也饿不苟食死不
苟生此乃有法之常也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
卷一百十五 第 35b 页 WYG0367-0591b.png
令必行则已矣(汉书法家商君二十九篇秦兵权谋公/孙鞅二十七篇 淮南子 国之俗贪)
(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厉以名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
(畜利殷富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
史记二十二年卫鞅击魏虏魏公子卬封鞅为列侯号
商君 卫鞅说孝公曰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腹心疾
非魏并秦秦即并魏何者魏居岭阨之西都安邑与秦
界河而独擅山东之利利则西侵秦病则东收地今以
君之贤圣国赖以盛而魏往年大破于齐诸侯畔之可
卷一百十五 第 36a 页 WYG0367-0591c.png
因此时伐魏魏不支秦必东徙东徙秦据河山之固东
乡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
伐魏魏使公子卬将而击之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
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驩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
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魏公子卬以
为然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
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
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
卷一百十五 第 36b 页 WYG0367-0591d.png
徙都大梁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卫鞅
既破魏还秦封之于商十五邑号为商君(纪年秦封卫/鞅于邬改名)
(曰/商)
吕氏春秋公孙鞅之于秦非父兄也非有故也以能用
也欲堙之责非攻无以于是为秦将而攻魏魏使公子
邛将而当之公孙鞅之居魏也固善公子邛使人谓公
子邛曰凡所谓游而欲贵者以公子之故也今秦令鞅
将魏令公子当之岂且忍相与战哉公子言之公子之
卷一百十五 第 37a 页 WYG0367-0592a.png
主鞅请亦言之主而皆罢军于是将归矣使人谓公子
曰归未有时相见愿与公子坐而相去别也公子曰诺
魏吏争之曰不可公子不听遂相与坐公孙鞅因伏䘚
与车骑以取公子邛秦孝公薨惠王立以此疑公孙鞅
之行故加罪焉公孙鞅以其私属与母归魏襄疵不受
曰以君之反公子邛也吾无道知君故士自行不可不
审也(○邛当/为卬)
韩非子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
卷一百十五 第 37b 页 WYG0367-0592b.png
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
显耕战之士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八年而薨
商君车裂于秦
战国策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
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
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
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孝
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孝公已死惠
卷一百十五 第 38a 页 WYG0367-0592c.png
王代后涖政有顷商君告归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
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
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
君固大王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
之而秦人不怜
史记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赵良见商君
商君曰鞅之得见也从孟兰皋今鞅请得交可乎赵良
曰仆弗敢愿也孔丘有言曰推贤而戴者进聚不肖而
卷一百十五 第 38b 页 WYG0367-0592d.png
王者退仆不肖故不敢受命仆闻之曰非其位而居之
曰贪位非其名而有之曰贪名仆听君之义则恐仆贪
位贪名也故不敢闻命商君曰子不说吾治秦与赵良
曰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彊虞舜有言曰
自卑也尚矣君不若道虞舜之道无为问仆矣商君曰
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
为其男女之别大筑冀阙营如鲁卫矣子观我治秦也
孰与五羖大夫贤赵良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
卷一百十五 第 39a 页 WYG0367-0593a.png
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墨墨
以亡君若不非武王乎则仆请终日正言而无诛可乎
商君曰语有之矣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
疾也夫子果肯终日正言鞅之药也鞅将事子子又何
辞焉赵良曰夫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闻秦缪公之贤
而愿望见行而无资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缪公
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
相秦六七年而东伐郑三置晋国之君一救荆国之祸
卷一百十五 第 39b 页 WYG0367-0593b.png
发教封内而巴人致贡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由余闻
之款关请见五羖大夫之相秦也劳不坐乘暑不张盖
行于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功名藏于府库德行施
于后世五羖大夫死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
不相杵此五羖大夫之德也今君之见秦王也因嬖人
景监以为主非所以为名也相秦不以百姓为事而大
筑冀阙非所以为功也刑黥太子之师傅残伤民以骏
刑是积怨畜祸也教之化民也深于命民之效上也捷
卷一百十五 第 40a 页 WYG0367-0593c.png
于令今君又左建外易非所以为教也君又南面而称
寡人日绳秦之贵公子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
无礼何不遄死以诗观之非所以为寿也公子虔杜门
不出已八年矣君又杀祝欢而黥公孙贾诗曰得人者
兴失人者崩此数事者非所以得人也君之出也后车
十数从车载甲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持矛而操闟戟
者旁车而趋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书曰恃德者昌恃
力者亡君之危若朝露尚将欲延年益寿乎则何不归
卷一百十五 第 40b 页 WYG0367-0593d.png
十五都灌园于鄙劝秦王显岩冗之士养老存孤敬父
兄序有功尊有德可以少安君尚将贪商于之富宠秦
国之教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
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亡可翘足而待商君弗从后
五月而秦孝公䘚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
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
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
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去之魏魏人怨其欺公子卬而
卷一百十五 第 41a 页 WYG0367-0594a.png
破魏师弗受商君欲之他国魏人曰商君秦之贼秦彊
而贼入魏弗归不可遂内秦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
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
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
之家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
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
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以发明商
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
卷一百十五 第 41b 页 WYG0367-0594b.png
类䘚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新序秦孝公保崤函之固以广雍州之地东并河西北
收上郡国富兵彊长雄诸侯周室归籍四方来贺为战
国霸君秦遂以彊六世而并诸侯亦皆商君之谋也夫
商君极身无二虑尽公不顾私使民内急耕织之业以
富国外重战伐之赏以劝戎士法令必行内不私贵宠
外不偏疏远是以令行而禁止法出而奸息故虽书云
无偏无党诗云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司马法之励戎士
卷一百十五 第 42a 页 WYG0367-0594c.png
周后稷之劝农业无以易此此所以并诸侯也故孙卿
曰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然无信诸侯畏而不亲夫霸
君若齐桓晋文者桓不倍柯之盟文不负原之期而诸
侯畏其彊而亲信之存亡继绝四方归之此管仲舅犯
之谋也今商君倍公子卬之旧恩弃交魏之明信诈取
三军之众故诸侯畏其彊而不亲信也藉使孝公遇齐
桓晋文得诸侯之统将合诸侯之君驱天下之兵以伐
秦秦则亡矣天下无桓文之君故秦得以兼诸侯卫鞅
卷一百十五 第 42b 页 WYG0367-0594d.png
始自以为知霸王之德原其事不谕也昔周召施善政
及其死也后世思之蔽芾甘棠之诗是也尝舍于树下
后世思其德不忍伐其树况害其身乎管仲夺伯氏邑
三百户无怨言今卫鞅内刻刀锯之刑外深鈇钺之诛
步过六尺者有罚弃灰于道者被刑一日临渭而论囚
七百馀人渭水尽赤号哭之声动于天地畜怨积雠比
于丘山所逃莫之隐所归莫之容身死车裂灭族无姓
其去霸王之佐亦远矣然惠王杀之亦非也可辅而用
卷一百十五 第 43a 页 WYG0367-0595a.png
也使卫鞅施宽平之法加之以恩申之以信庶几霸者
之佐哉(○史记注引索隐曰是/刘歆所撰后附尸佼)
尸子天右舒而起牵牛地左辟而起昴毕 春为忠东
方为春春动也是故鸟兽孕宁草木华生万物咸遂忠
之至也夏为乐南方为夏夏兴也南任也是故万物莫
不任兴蕃殖充盈乐之至也秋为礼西方为秋秋肃也
万物莫不礼肃敬之至也冬为信北方为冬冬终也阴
阳之交接万物之始信之至也 使星司夜月司时犹
卷一百十五 第 43b 页 WYG0367-0595b.png
使鸡司晨也 圣人身犹日也夫日圆盈尺光满天下
圣人居室弥纶六合犹圣人之身小所烛远矣 自井
中视星所见不过数星自丘上以望则见始出也私心
井中也公心丘上也 日在井中不能烛远目在足下
不能以视君之有国犹天之有日居不高则不明视不
尊则不远 烛于玉烛饮于醴泉畅于永风春为青阳
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四时和正光照此之谓
玉烛甘雨时降万物以嘉高者不少下者不多此之谓
卷一百十五 第 44a 页 WYG0367-0595c.png
醴泉其风春为发生夏为长嬴秋为方盛冬为安静四
时和为通正此之谓永风(○尔雅疏引/名仁意篇) 海水三岁一
周流波相薄故地动 凡水其方折者有玉其圆折者
有珠清水有黄金龙渊有玉英 地中有犬名曰地狼
有人名曰无伤 泰山之中有神房阿阁朔方之寒
冰厚六尺木皮三寸 龙门鱼之难也太行牛之难也
以德报怨人之难也 人知用贤之利也不能得贤其
故何也夫买马不论足力以白黑为仪必无走马矣买
卷一百十五 第 44b 页 WYG0367-0595d.png
玉不论美恶以大小为仪必无良宝矣举士不论才而
以贵势为仪则伊尹管仲不为臣矣 我得民而治则
马有紫燕兰池秀骐逢騩 文轩六駚是无四寸之键
则车不行小亡则大者不成也 虎豹未成文而有食
牛之气鸿鹄之鷇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贤者之生
亦然 鹿驰走无顾六马不能望其尘所以及者顾也
水积则生吞舟之鱼土积则生豫章之木学积亦有生
焉农夫比粟商贾比财烈士比义卑墙来盗荣辱由中
卷一百十五 第 45a 页 WYG0367-0596a.png
出敬侮由中生树葱韭者择之则蕃仁义亦不可不择
也唯善无基义乃繁滋敬灾与凶祸乃不重鸡司夜狸
执鼠日烛人此皆不能自全(○此段文/意不相属) 墨子贵兼孔
子贵公皇子贵衷田子贵均列子贵虚料子贵别囿其
学之相非也数世矣而已皆弇于私也天帝皇后辟公
弘廓宏溥介纯夏幠冢晊昄皆大也十有馀名而实一
也若使兼公虚均衷平易别囿一实也则无相非也(○/尔)
(雅疏引名/广泽篇) 黄帝曰合宫有虞曰总章殷人曰阳馆周
卷一百十五 第 45b 页 WYG0367-0596b.png
人曰明堂 尧瘦舜黑皆为民也 娶同姓以妾为妻
变太子专罪大夫擅立阙绝邻好则幽改衣服易礼刑
则放 夫瑟贤者以其义而鼓之欲乐则乐欲悲则悲
虽有暴君为之立变 水试断鹄雁陆试断牛马所以
观良剑也 玉者色不如雪泽不如雨润不如膏光不
如烛取玉甚难越三江五湖至昆崙之山千人往百人
反百人往十人反至中国覆十万之师解三千之围
松柏之鼠不知堂密之有美枞 鸿鹄在上鞟弩以待
卷一百十五 第 46a 页 WYG0367-0596c.png
若发善否问二五弗知非二五难计也欲鸿之心乱也
 屠者割肉以知牛长少弓人剺筋以知牛长少雕人
裁骨以知牛长少各有辨焉 中黄伯曰我左执太行
之獶右执雕虎唯象之未试吾或焉有力者则又愿为
牛与象自谓天下之义人也恶乎试之曰夫贫穷太行
之獶也迹贱者义之雕虎也吾日试之矣 莒国有名
焦原者广寻长五十步临百仞之溪莒国莫敢近也有
以勇见莒子者独却行剂踵焉此所以服莒国也夫义
卷一百十五 第 46b 页 WYG0367-0596d.png
之为焦原也高矣此义所以服一世也 韩雉见申羊
于鲁有龙顾于沂韩雉曰吾闻也出见虎搏之见龙射
之今不射是不得行吾闻也遂射之 有医竘者秦之
良医也张子之背肿命竘治之谓竘曰背非吾背也任
之治焉治之遂愈竘诚善治疾也张子委制焉夫身与
国亦犹此必有所委制然后治 齐有贫者命其狗为
富命其子为乐方将祭狗入于室叱之曰富出祝曰不
祥家果有祸长子死哭之曰乐乎而不自悲也(汉书杂/家尸子)
卷一百十五 第 47a 页 WYG0367-0597a.png
(二十篇名佼鲁人秦相商君师之鞅死佼/逃入蜀○尸子书已亡此杂引于类书者)
 
 
 
 
 
 
 
卷一百十五 第 47b 页 WYG0367-0597b.png
 
 
 
 
 
 
 
 绎史卷一百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