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324-016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大事记解题卷三    宋 吕祖谦 撰

  周显王八年公孙痤卒

  解题曰痤去年为秦所获寻归之而终于相位也今
年卫鞅以痤将死荐之魏惠王不能用故自魏适秦
则痤之死必在今年

  皮牢

  解题曰史记正义曰括地志云浍水县在绛州翼城
卷三 第 1b 页 WYG0324-0167d.png
县东南皮牢当在浍之侧

  秦孝公下令

  解题曰是时河山以东(刘伯庄音义曰河谓龙门西河山谓华山)彊国六
淮泗之间小国十馀(所谓泗上十二诸侯也)楚魏与秦接界魏
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楚自汉中南有巴黔
中(正义曰楚北及魏西与秦相接北楚自梁州汉中郡南有巴渝过江南有黔中巫郡也魏西界与秦
相接南自华州郑县西北过渭水滨洛水东岸向北有上郡鄜州之地皆筑长城以界秦境洛即漆沮水
也)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
卷三 第 2a 页 WYG0324-0168a.png
之会盟夷翟遇之孝公于是布惠振孤寡招战士明
功赏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公
孙鞅闻是令下乃西入秦因嬖臣景监(正义曰阉人也)以求
见按商君传鞅初见孝公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
听后五日复求见犹未中旨三见孝公善之而未用
卫鞅复见公与语不自知其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
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驩甚也鞅曰吾
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故
卷三 第 2b 页 WYG0324-0168b.png
吾以彊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其间虽有辩士增
饰之辞然战国之时指以为帝王之道者类皆迂阔
而难行者也知王道之近且易者惟孟子一人而已

  秦伐魏围陕城

  解题曰按本纪孝公既下令于是乃出兵东围陕城
西斩戎之豲王豲戎邑也地理志天水有豲道县

  周显王九年致文武胙

  解题曰祭文武归其胙异姓诸侯之殊礼也襄王使
卷三 第 3a 页 WYG0324-0168c.png
宰孔赐齐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

  周显王十年公孙鞅变法

  解题曰法始于伏羲而备于周虽其间有略有详要
之皆本于伏羲也法变于秦而极于五代虽其间有
革有因要之不能大异于秦也学者苟以伏羲神农
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法与商鞅变法之令并
观之(商鞅传变法之令已载于通鉴本传云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
同罚通鉴削不告奸者腰斩一句而以匿奸之罪为不告奸之罪本传又云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
卷三 第 3b 页 WYG0324-0168d.png
其赋通鉴皆削之本传又云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通鉴削以家次三字皆当以本传为正家次如汉
赐夏侯婴北第第一之类)大略可睹矣(商子来民篇曰秦地方千里者五而榖土不能处三
此人不称土也秦之所邻者三晋也彼土狭而民众其宅恭居而井处土不足以生其民而民不西者秦
民务苦而复爵重也今诸侯之士来归者利其田宅而复之三世无知军事即山东之民无不西者矣以
故秦事敌而使新民作本兵虽百宿于外境内不失须臾之时此富强两成之效也鞅富强耕战之术略
见于此杜氏通典曰商鞅诱三晋人利其田宅无知兵事而务本于内任其所耕不限多少而使秦人应
敌于外)馀并见通鉴

  秦置法官

卷三 第 4a 页 WYG0324-0169a.png
  解题曰按商子定分篇为法令置官有迁徙物故使
吏民学读法令知法令所谓者为之有敢剟定法令
损益一字以上罪死不赦诸官吏及民有问法令者
于主法令之官各以其所欲问之法官明告之各为
尺六寸之符以左劵予吏之问法令者主法令之官
谨藏其右劵木押以室藏之封以法令之长印即后
有物故以劵书从事法令皆副置一副天子之殿中
天子置三法官殿中置一法官御史置一法官丞相
卷三 第 4b 页 WYG0324-0169b.png
置一法官诸侯郡县皆各为置一法官故天下之民
无不知法者方孝公之时未为天子亦未置丞相盖
秦人以秦法补之然法官之置出于鞅则无疑也

  魏龙贾帅师筑长城于西边

  解题曰按水经注济渎又东径阳武县故城北又东
绝长城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十二年龙贾帅师筑长
城于西边郡国志曰长城自卷径阳武到密者是矣
今属开封府阳武县

卷三 第 5a 页 WYG0324-0169c.png
  楚伐魏决白马之口

  解题曰按水经注河水旧在白马县南(本卫国曹邑今滑州白马
县)泆通濮济黄沟故苏代说燕曰决白马之口魏无
黄济阳(张仪曰决白马之口以流魏氏)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十二年
楚师出河水以水长垣之外者也金堤既建故渠水断
(孝文时河决酸枣东溃金堤在东郡白马界)尚谓之白马渎长垣今开封
府长垣县

  周显王十一年西山

卷三 第 5b 页 WYG0324-0169d.png
  解题曰史记正义曰括地志云在岐州陈仓县西北

  赵成侯与魏侯遇于葛孽

  解题曰魏侯魏惠王也时未称王徐广曰葛孽在马
(史记正义云括地志云葛孽二城名在魏州魏县西南)

  齐以邹忌为相

  解题曰按世家驺忌子以鼓琴见威王威王说而舍
之右室须臾鼓琴驺忌子推户入曰善哉鼓琴王勃
然不说去琴按剑曰夫子见容未察何以知其善也
卷三 第 6a 页 WYG0324-0170a.png
驺忌子曰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
者相也攫之深醳之愉者政令也钩谐以鸣大小相
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时也吾是以知其善也见三
月而受相印年表书于是年战国策曰邹忌修八尺
有馀而形猊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
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
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
卷三 第 6b 页 WYG0324-0170b.png
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熟
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
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
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
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
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
内莫不有求于王繇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
卷三 第 7a 页 WYG0324-0170c.png
下令求諌

  秦太子犯法

  解题曰事见通鉴去年

  魏侯及韩昭侯盟于巫沙

  解题曰魏侯魏惠王也时未称王按水经注竹书纪
年魏惠成王十三年王及郑釐侯盟于巫沙郑即韩


  韩使许息以枳道易鹿于魏

卷三 第 7b 页 WYG0324-0170d.png
  解题曰按水经注黎阳县河东岸有故城城内有故
台谓之鹿鸣台又谓之鹿鸣城竹书纪年梁惠成王
十三年郑釐侯使许息来致地平丘户牖首垣诸邑
及郑驰地我取枳道与郑鹿所谓鹿即此城也

  周显王十二年黄池

  解题曰吴王夫差晋定公所会盟之地也后汉地理
志黄池在陈留平丘县南今属开封府平丘县南

  赵成侯朝齐

卷三 第 8a 页 WYG0324-0171a.png
  解题曰年表书赵孟如齐此当时国人所记而年表
袭用其语也赵自烈侯篡晋受封至成侯四世矣国
人记事尚仍前日大夫之称文武之泽在人者深矣
威烈王之命三晋其可罪也哉

  齐封邹忌为成侯

  解题曰诸侯擅封同姓见于书传者自晋昭侯封成
师始诸侯擅封异姓见于书传者自齐威王封邹忌


卷三 第 8b 页 WYG0324-0171b.png
  楚尹黑迎女于秦

  解题曰楚与秦自春秋以来为甥舅之国尹黑则其
使也

  周显王十二年韩昭侯鲁共公卫成侯朝魏

  解题曰是时魏惠王方强诸侯相率而朝之也索隐
曰按纪年鲁恭侯宋桓侯(以年考之即宋公剔成也)卫成侯郑釐
侯来朝郑釐侯者韩昭侯也(魏年表亦书鲁卫宋郑侯来朝)战国策
载梁王觞诸侯于范台酒酣请鲁君举觞(古者于旅也语于是
卷三 第 9a 页 WYG0324-0171c.png
道古即晋所谓杜举也)鲁君兴避席择言曰昔者帝女令仪狄
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甘酒曰
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齐桓公夜半不嗛易牙乃
煎熬燔炙和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
觉曰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国者晋文公得南之威三
日不听朝遂推南之威而远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
其国者楚王登强台左江而右湖其乐忘死遂盟强
台而弗登曰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者今主
卷三 第 9b 页 WYG0324-0171d.png
君之尊(主君卿大夫之称尚仍其前日之号也)仪狄之酒也主君之味
易牙之调也左白台而右闾须南威之美也前夹林
而后兰台强台之乐也兼此四者可无戒与梁王称
善相属括苍鲍氏曰即此年鲁卫宋韩来朝之事也
观鲁君之所称说则周孔之泽深矣

  赵成侯燕文公会于阿

  解题曰赵年表阿作河(史记正义云括地志云故葛城一名依城又名西阿城在
瀛州高阳县西北以徐兖二水并过其西又但经其北曲曰阿以齐有东阿故曰西阿)纪年书
卷三 第 10a 页 WYG0324-0172a.png
邯郸成侯会燕成侯于安邑所谓燕成侯者或者文
公之初谥欤

  秦以公孙鞅为左庶长

  解题曰秦记凡废立者官多称庶长盖辅相之尊爵
也按本纪孝公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
乃拜鞅为左庶长所谓百姓便之者鞅之法使贫弱
者失职豪滑者固便之也法之始行豪滑未能遽兴
功利仆妾服用皆就损抑盖亦苦之及其久也能攻
卷三 第 10b 页 WYG0324-0172b.png
战者得志焉能告讦者得志焉损下益上者得志焉
踊跃称叹合为一辞宜孝公以为百姓果便之而尊
其位重其任也彼贫弱者日以失职馀息奄奄怨气
满腹而不敢吐孝公安得而知之哉

  周显王十四年齐侯魏侯

  解题曰齐侯威王也魏侯惠王也时皆未称王

  赵作檀台

  解题曰按世家魏献荣椽因以为檀台荣椽或以为
卷三 第 11a 页 WYG0324-0172c.png
地名索隐谓荣椽是良材可为椽断饰有光荣故赵
因用之以为檀台其说是也(左传宋伐郑以太宫之椽归为卢门之椽亦其
比也)当是时秦孝公厉志修政求复河西之地而魏惠
王乃溺心淫侈恬不为备方以宝珠骄齐又以荣椽
夸赵其蹙国也宜哉

  秦孝公魏侯会于杜平

  解题曰魏书本爵而秦书僣称者魏是时未称王秦
之僣称公自春秋以来非一日矣孝公明年为元里
卷三 第 11b 页 WYG0324-0172d.png
之役今年尚为好会其商君之谋与(史记正义云杜平在同州澄城
县界)

  楚以昭奚恤为相

  解题曰失其年战国策载明年景舍请救赵已与昭
奚恤争论今附见此年之末楚宣王问群臣曰吾闻
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江乙设狐虎之说又
挟魏以谮之则昭奚恤为敌国所畏可知矣乙之言
曰下比周则上危下分争则上安此数术家之论也
卷三 第 12a 页 WYG0324-0173a.png
夫下比周则上固危矣苟下皆分争如齐之田阚唐
之牛李上亦岂能安乎

  赵伐卫取漆城之

  解题曰按水经注濮渠之侧有漆城竹书纪年梁惠
成王十六年邯郸伐魏取漆城之今属濮州

  周显王十五年秦取少梁

  解题曰此秦孝公复河西地之始也

  齐田忌卫公孙仓围魏襄陵以救赵

卷三 第 12b 页 WYG0324-0173b.png
  解题曰按水经注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十七年卫公
孙仓会齐师围我襄陵襄陵故宋之承匡襄牛之地
宋襄公之所筑故曰襄陵

  宋伐赵围一城

  解题曰梁惠王伐邯郸徵师于宋宋请于赵曰敝邑
不从则恐危社稷请受边城徐其攻而留其日以待
下吏之有城而已赵许之宋人因遂举兵入赵境而
围一城焉

卷三 第 13a 页 WYG0324-0173c.png
  周显王十六年魏拔赵邯郸服十二诸侯遂称王齐败
魏亦称王

  解题曰邯郸赵国都也为魏所拔或者是时暂徙都
与十二诸侯者当时所谓泗上十二诸侯盖宋鲁滕
薛诸小国在淮泗之上者也按战国策史记魏惠王
围邯郸赵求救于齐齐威王召大臣而谋驺忌子曰
不如勿救段干朋曰魏氏并邯郸其于齐何利哉不
如南攻襄陵以敝魏邯郸拔而乘魏之敝威王从其
卷三 第 13b 页 WYG0324-0173d.png
计使田忌为将孙膑为师南攻襄陵赵又求救于楚
昭奚恤谓楚王曰不如无救景舍曰不如少出兵以
为赵援赵恃楚劲必与魏战魏怒于赵之劲而见楚
救之不足畏也必不释赵赵魏相敝则魏可破也楚
因使景舍救赵是岁魏惠王既拔邯郸从十二诸侯
朝天子以西谋秦孝公遣卫鞅见魏王曰大王之功
大矣令行于天下矣今大王之所从十二诸侯非宋
卫则邹鲁不足以王天下不若先行王服然后图齐
卷三 第 14a 页 WYG0324-0174a.png
楚魏王说遂广公宫建九斿用天子之制齐楚皆怒
(战国策又曰魏伐邯郸因退为逢泽之遇乘夏车称夏王天下皆从齐闻之举兵伐魏壤地两分又曰梁
君伐楚胜齐制韩赵之兵驱十二诸侯以朝天子于孟津此两说与上所载商鞅事颇不同辩士之说虽
不可尽信但魏自拔邯郸之后称王则无可疑也)齐田忌孙膑乘魏之敝自
襄陵击魏大败之桂陵(孙膑传所载小差当从田敬仲世家桂陵史记正义云在
曹州乘县东北)于是齐最强于诸侯自称为王以令天下楚
景舍亦取睢濊之间馀见通鉴(后汉志梁国睢阳注梁国有濊阳南临濊
水按水经注竹书纪年惠成王十八年惠成王以韩师诸侯师于襄陵齐侯使楚景舍来求成当是时齐
卷三 第 14b 页 WYG0324-0174b.png
楚大胜魏大败岂有齐楚反求成之理盖魏史曲笔也)

  韩伐东周取陵观邢丘

  解题曰东周者显王之所居也邢丘年表作廪丘

  周显王十七年大良造

  解题曰按前汉书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级一
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其爵名一为公士(师古曰言有爵
命异于上卒故称公上也刘昭曰步卒之有爵为上官也)二上造(师古曰造成也言有成命于上
也)
三簪袅(师古曰以组带马曰袅簪袅者言饰此马也袅月了反)四不更(师古曰言
卷三 第 15a 页 WYG0324-0174c.png
不豫更卒之事也)五大夫(师古曰列位从大夫)六官大夫(师古曰加官公者示稍尊
也通典曰亦为之国大夫)
七公大夫(与上同)八公乘(师古曰言其得乘公家之车也
刘昭曰自吏民爵不得过公乘过者得贳与子若同产然则公乘者军吏之爵最尊者)九五大
(师古曰大夫之尊也刘昭曰自公士至五大夫皆军吏也)十左庶长十一右庶
长(师古曰庶长言为众列之长也)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师古
曰更言主领更卒部其役使也)
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师古曰言皆主上造
之士也)十七驷车庶长(师古曰言乘驷马之车而为众长也)十八大庶长
(师古曰又长尊也刘昭曰自左庶长以上至大庶长皆将军也所将庶人更卒故以为大庶长即大将军
卷三 第 15b 页 WYG0324-0174d.png
也左右庶长即左右偏裨也)十九关内侯(师古曰言有侯号而居京畿无国邑也通典曰
荀绰百官表注云时六国未平将帅皆家关中故以为号刘昭曰关内侯无土寄食在郡县民租多少各
有户数为限如淳曰列侯出关就国侯但爵其身有家累者与之关内之邑食其租税乂有伦侯建成侯
赵亥昌武侯冯母择是也但有封名而无食邑)
二十彻侯(师古曰言其爵位上通于天子通典
曰后汉志曰彻侯金印紫绶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得以其所食吏民后避汉武帝讳改曰通侯或曰
列侯)所谓大良造即大上造也秦记载用事者不过曰
左右庶长然则左更以上皆商君之所增与本纪年
表皆书鞅伐魏安邑降之安邑魏都也按魏世家惠
卷三 第 16a 页 WYG0324-0175a.png
王三十一年始自安邑迁都大梁通鉴删之当矣

  诸侯围卫襄陵

  解题曰皇极经世载卫鞅会韩赵之师围魏襄陵当考

  魏筑长城塞固阳

  解题曰以备秦及西戎也史记正义曰魏筑长城自
郑滨洛北庭银州至胜州固阳县为塞固阳有连山
东西黄河西南至夏会等州

  周显王十八年韩以申不害为相

卷三 第 16b 页 WYG0324-0175b.png
  解题曰申不害者荆人也故郑之贱臣学本于老子
而主刑名以术干韩昭侯魏之围邯郸也昭侯问申
不害曰吾谁与而可申不害始合于昭侯然未知昭
侯之所欲也恐言而未必中也对曰此安危之要国
家之大事也臣请深惟而苦思之乃微请赵卓韩晁
曰子皆国之辩士也夫为人臣者言岂能必用尽忠
而已矣二人各进议于昭侯不害微视昭侯之所说
以言于昭侯昭侯大说之至是遂以为相馀见通鉴

卷三 第 17a 页 WYG0324-0175c.png
  魏归赵邯郸

  解题曰皇极经世书赵伐魏魏归赵邯郸当考

  周显王十九年秦徙都咸阳

  解题曰商君筑冀阙宫庭于咸阳秦自栎阳徙都之
商君语赵良治秦之功曰大筑冀阙宫如鲁卫则秦
昔未有此制至是始筑之也(索隐曰冀阙即魏阙也冀记也记列教令于此
门阙)咸阳在今为京兆府咸阳县秦故城在县东十五
里(汉高帝元年更名新城七年罢属长安武帝元鼎三年别为渭城县属右扶风后汉省之唐武德元
卷三 第 17b 页 WYG0324-0175d.png
年析泾阳始平置咸阳县属京兆府索隐曰关中记云孝公都咸阳今渭城是也在渭北始皇都咸阳今
城南大城是也名咸阳者山南曰阳水北亦曰阳其地在渭水之北又在九嵏诸山之南故曰咸阳也)

  秦坏井田开阡陌

  解题曰阡陌田间之道也南北曰阡东西曰陌商君
变法至是十年矣始能坏井田开阡陌蔡泽称商君
之功亦曰决裂阡陌决裂云者唐虞三代井田之制
分画坚明封表深固非大用力以决裂之不能遽扫灭
其迹也毁之之难如此则成之岂一朝一夕之积哉商
卷三 第 18a 页 WYG0324-0176a.png
君必欲变井田为阡陌者其意果安在欤井田之制六
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一夫之地环之以遂(一亩之间
广尺深尺曰畎百亩之间广二尺深二尺曰遂皆小沟也)遂上有径九夫为井一井
之地环之以沟(广四尺深四尺)沟上有畛自沟而为洫自洫而
为浍自浍而为川经纬错综若画棋局虽有强者百亩
之外不容兼并也虽有弱者百亩之内不至侵夺也强
弱愚智各得其所天生民而立之君凡以为此商鞅不
知代天理物之意徒欲鼓舞奸滑以利吾国故除沟洫
卷三 第 18b 页 WYG0324-0176b.png
之限立卖买之法工于耕战金多赀厚者虽兼十夫百
夫千夫之地曾莫之禁彼愚弱之民不能趋事赴功以
利吾国虽殍死中野于我何加损哉其设心如是特盗
贼之长雄耳非可与论君道也班固有言曰秦孝公用
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然
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钜万而贫者食糟
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盖得之矣

  秦弛虞衡之禁

卷三 第 19a 页 WYG0324-0176c.png
  解题曰古者虞衡皆有厉禁其详见于周官所以公
天施而育庶物也至商鞅始撤之按前汉食货志董
仲舒曰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
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又颛川泽之利
管山林之饶荒淫越制踰侈以相高邑有人君之尊
里有公侯之富然则弛虞衡之禁与除井田盖同时


  秦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卷三 第 19b 页 WYG0324-0176d.png
  解题曰内者纳也息者子也子弟纳妻而生子则不
许同居也商君之初下令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
倍其赋及是虽止有一男纳妻生子亦不容不分异
矣商君谓赵良曰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
居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先王之礼不下
于庶人繇命士以上父子始异宫今商君制礼乃过
于先王抑不知果其情欤

  秦聚小都乡邑为三十一县置令丞

卷三 第 20a 页 WYG0324-0177a.png
  解题曰此废都邑为郡县之始也前汉百官表曰县
令长皆秦官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
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

  周显王二十年秦初置有秩史

  解题曰商鞅既废井田比闾邻里之制亦坏故置有
秩史以董之也按前汉百官表县令长丞尉是为长
(丞尉秩微者止于二百石)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
吏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汉官仪日十里一亭亭长亭候五里一邮邮间相去
卷三 第 20b 页 WYG0324-0177b.png
二里半司奸盗亭长持二尺板以劾贼索绳以收执贼风俗通曰汉家因秦大率十里一亭亭留也盖行
旅宿会之所馆)十亭一乡乡有三老(三老在有秩上者以德齿表率其乡非吏也)
有秩(后汉志云有秩郡所署秩百石掌一乡人汉官仪曰乡户五千则置有秩风俗通曰秩则田间
大夫言其官裁有秩耳)啬夫(后汉志云其乡小者县置啬夫一人谓乡户不满五千则不置有秩
如一县有数乡乡小不置有秩则县置啬夫一人以总治之也)
游徼三老掌教化(后汉
志云三老掌教化凡有孝子顺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事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啬
夫职听讼收赋税(后汉志云有秋啬夫皆主知民善恶为役先后知民贫富为赋多少
平其差品前汉百官表不言有秩所掌盖与啬夫所主之职同总言之也)游徼徼循禁贼
卷三 第 21a 页 WYG0324-0177c.png
(后汉志云又有乡佐属乡主民收赋税)县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则减
稀则旷乡亭亦如之皆秦制也又按后汉志里有里
魁民有什五善恶以告里魁掌一里百家什主十家
五主五家以相简察虽不载所起观商鞅初令令民
为什五而相收司则始于鞅明矣乡官者政事之所
基也鞅既刬灭三代之制犹置三老掌教化何邪盖
初变古者必有馀泽遗韵间见层出于污法暴政之
中至于再变三变则遂荡然矣

卷三 第 21b 页 WYG0324-0177d.png
  周显王二十一年秦初为赋

  解题曰谯周曰为军赋徐广曰制贡赋之法也

  秦平斗桶权衡丈尺行之

  解题曰变周制也郑玄曰桶音勇今之斛也

  周显王二十三年鲁康公薨子景公偃立

  解题曰康公薨年从世家景公名从年表

  卫更贬号曰侯

  解题曰卫本侯爵自春秋以来例僣称公至是以其
卷三 第 22a 页 WYG0324-0178a.png
国日削自贬其号复称其本爵也

  周显王二十五年秦会诸侯于京师

  解题曰孝公求霸而为尊周之名也观逄泽之会使
公子少官会诸侯朝天子则今年之会意者孝公亦
不亲往欤

  高唐

  解题曰史记正义曰括地志云博州县也

  齐田忌出奔

卷三 第 22b 页 WYG0324-0178b.png
  解题曰驺忌与田忌不善公孙闬又谓成侯忌曰公
何不令人操十金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
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乎不吉乎卜者出
因令人捕为人卜者验其辞于王之所田忌闻之因
遂率其徒袭攻临淄求成侯不胜而奔成侯齐之名
相也执之相轧遂至于此

  周显王二十六年魏以中山君为相

  解题曰中山是时服属于魏若诸侯入仕于王国也

卷三 第 23a 页 WYG0324-0178c.png
  首垣

  解题曰史记正义曰在河北

  齐威王薨子宣王辟疆立

  解题曰通鉴载威王四十六年乃卒宣王元年当显
王之三十七年当考

  周显王二十七年诸侯西贺秦

  解题曰以去年天子致伯而贺也

  秦会诸侯于逄泽以朝王

卷三 第 23b 页 WYG0324-0178d.png
  解题曰战国策载魏惠王伐邯郸因退为逄泽之遇
天下皆从按魏克邯郸即为齐楚所袭天下未尝皆
从也今从史记徐广曰开封东北有逄泽(史记正义曰括地志
云逄泽亦名逄池在汴州浚仪县东南)

  周显王二十八年魏庞涓伐韩齐田忌孙膑伐魏以救


  解题曰田忌前三年出奔至是复将宣王召而复之
也魏世家魏伐赵齐救赵击魏此乃往岁桂陵之战
卷三 第 24a 页 WYG0324-0179a.png
是时田忌孙膑亦为将而桂陵马陵地名相近易于
混殽故误记耳今从孙膑传年表书田忌田婴田盼
为将孙子为师婴盼盖忌之佐贰也战国策载魏客
之言曰太子年少不习于兵田盼宿将也而孙子善
用兵战必不胜不胜必禽举盼而不数忌岂声称素
出其右欤徐广曰马陵在元城(史记正义曰虞喜志林云马陵在濮州鄄
城县有陵间谷可以置伏按庞涓败即此也徐广云元城非是)

  魏城济阳

卷三 第 24b 页 WYG0324-0179b.png
  解题曰水经注竹书纪年梁惠成王三十年城济阳
(风俗传日县故宋地也应劭曰今陈济阳县是也)

  周显王二十九年秦公孙鞅袭虏魏将公子邛魏献河
西之地于秦以和

  解题曰秦图河西之地久矣至是因魏马陵之败始
用师而得之也(史记正义曰谓同华等州)按魏世家秦赵齐共伐
我秦将商君诈我将军公子邛而袭夺其军破之

  魏徙都大梁

卷三 第 25a 页 WYG0324-0179c.png
  解题曰安邑与秦界河既献河西地则迫秦不可都
故徙都大梁(商君传曰魏居岭阨之西独擅山东之利魏不支秦必东徙索隐曰岭阨盖即
安邑之东山岭险阨之地即今蒲州之中条以东连汾晋之崄嶝也正义曰大梁汴州浚仪县今开封府
祥符县)汲冢纪年曰梁惠成王九年四月甲寅徙都大
梁所谓惠成王即惠王也年与史记所载不同当考

  秦封公孙鞅为列侯

  解题曰赏虏公子卬取河西地之功也楚世家书秦
封卫鞅于商南侵楚盖商与楚接境鞅之封邑南侵
卷三 第 25b 页 WYG0324-0179d.png
楚地耳(左传哀公四年楚告晋日将通于少习以听命杜预注少习商县武关也武关属秦观此
则商与楚相接可知)正义曰商洛县在商州东八十九里本周
之商国于林在邓州内乡县东七里古于邑也

  楚灭邾

  解题曰按杜氏释例邾曹姓颛顼之后有陆终氏产
六子其第五子曰晏安邾盖晏安之后也周武王封
其苗裔邾挟为附庸居邾今鲁国邹县是也自挟至
仪父十二世始见春秋齐桓公霸进爵称子文公徙
卷三 第 26a 页 WYG0324-0180a.png
于绎桓公以下春秋后八世而楚灭之前汉地理志
驺县故邾国(今兖州驺县)二十九君为楚所灭水经注楚
宣王灭邾今附于宣王之末年(水经注又曰江水东径邾县故城南邾灭
徙居于此故曰邾在黄州黄冈县东南一百二十一里)

  周显王三十年楚聘庄周为相

  解题曰周蒙人(蒙县属梁国)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
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楚威王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
卷三 第 26b 页 WYG0324-0180b.png
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
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
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
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失
其年今载于威王元年

  周显王三十一年岸门

  解题曰年表去年书与晋战岸门本纪今年书与晋
战雁门按索隐纪年云与魏战岸门下又云败韩岸
卷三 第 27a 页 WYG0324-0180c.png
门盖其地也此云雁门恐声误秦与韩魏战不当远
至雁门也(秦败韩岸门在赧王元年)以此考之年当从本纪地名
当从年表(史记正义曰括地志云岸门在许州长社县西)

  秦孝公薨子惠王立

  解题曰本纪书惠文君立是时未称王也战国策止
称惠王盖略举其谥如卫公叔文子本谥贞惠文子
而后人但称文也

  大荔围秦合阳

卷三 第 27b 页 WYG0324-0180d.png
  解题曰因秦之丧也大荔西戎之别也

  秦公孙鞅车裂

  解题曰按战国策史记惠王莅政有顷商君告归公
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
欲舍客舍客舍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
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
此哉惠王车裂之秦人不怜馀见通鉴渑池在今河
南府渑池县(水经注云谷水出于崤东马头山谷阳谷东北流历渑池川汉景帝三年初徙
卷三 第 28a 页 WYG0324-0181a.png
万户因崤渑之池以目县焉亦或谓之彭池谷水又东径秦赵二城南即赵王鼓瑟秦王击缶处世谓之
俱利城榖水又东径上崤所水谓三崤也榖水又东左会北溪溪水北出渑池山东南流注于谷疑即孔
安国所谓涧水也谷水又东径新安县故城南北夹流而西接崤渑城又东径于雍谷溪回岫萦纡石路
阻峡故亦有峡石之称)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
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繇
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
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
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按商子关塞篇曰刑
卷三 第 28b 页 WYG0324-0181b.png
不能去奸而赏不能止过者必乱故王者刑用于将过则大邪不生赏施于告奸则细故不失治民能使
大邪不生细故不失则国法国法必强立君之道莫广于胜法胜法之务莫急于去奸去奸之本莫深于
严刑故王者藉刑以去刑农战篇曰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今民求官爵
皆不以农战而以巧言虐道者其国必削国去言则民朴民朴则不淫民见上利之从一空出也则作壹
作壹则多力多力则国强今境内之民皆曰农战可避而官爵可得也是故豪杰皆可变业务学诗书事
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故诗书礼乐善修仁廉辨惠国有十者上无使守战敌至必削不至必贫国去
此十者敌不敢至虽至必却此太史公所谓与其人行事相类者也)

  苏秦说秦连横

卷三 第 29a 页 WYG0324-0181c.png
  解题曰连关中之谓横合关东之谓从按战国策史
记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时方诛商鞅疾辩士弗
用资用乏绝去秦而归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
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
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
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其用意如此

  周显王三十二年楚韩赵蜀朝秦

  解题曰以惠王新立而朝之也

卷三 第 29b 页 WYG0324-0181d.png
  韩申不害卒

  解题曰按列传著书二篇号曰申子(刘向别录曰今民间所有上下
二篇中书六篇皆合二篇已备过太史公所记)韩非子曰申不害徒术而无
法公孙鞅徒法而无术申不害韩昭侯之佐也韩者
晋之别国也晋之故法未息而韩之新法又生先君
之令未收而后君之令又下申不害不擅其法不一
其宪令虽使昭侯用术而奸臣犹有所谲其辞矣故
托万乘之劲韩十七年而不至于霸王者虽用术于
卷三 第 30a 页 WYG0324-0182a.png
上法不勤饰于官之患也公孙鞅之治秦也设告相
坐而责其实连什五而同其罪赏厚而信罚重而必
是以其民用力劳而不休逐敌危而不却故其国富
而兵强然而无术以知奸及孝公商君死惠王即位
秦法未败也而张仪以秦徇韩魏惠王死武王即位
甘茂以秦徇周武王死昭襄王即位穰侯越韩魏而
东攻齐五年而秦不益尺寸之地乃成其陶邑之封
应侯攻韩八年成其汝南之封自是以来诸用秦者
卷三 第 30b 页 WYG0324-0182b.png
皆应穰之类也商君虽饰其法人臣反用其资故乘
强秦之资数十年而不至于帝王者主无术于上之
患也李奇谓申不害为术商鞅为法韩非兼行申商
之术观非此论则奇之说信矣

  周显王三十三年天子使人贺秦

  解题曰贺亦聘也

  秦初行钱

  解题曰秦前此未以钱为币也

卷三 第 31a 页 WYG0324-0182c.png
  孟轲见梁惠王问利国

  解题曰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
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
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
天子以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广汉张氏栻
曰学者莫先于义利之辨盖圣人之学无所为而然
也无所为而然者命之所以不已性之所以不偏而
教之所以无穷也自非卓然先审夫义利霄壤之判
卷三 第 31b 页 WYG0324-0182d.png
虑思力行不舍昼夜其能真有得乎其事虽善而纳
交要誉与恶其声之念或萌于中是亦利而已矣

  齐宣王与魏惠王韩昭侯会平阿南

  解题曰年表阿作河(史记正义曰平阿即沛郡平何县)按列传田婴
使于韩魏韩魏服于齐婴与韩昭侯魏惠王会齐宣
王东阿南盟而去即此会也

  秦兴师求九鼎

  解题曰按战国策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使颜
卷三 第 32a 页 WYG0324-0183a.png
率说齐王曰秦为无道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
君臣内自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齐王大悦发师五
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齐将求九鼎以
颜率解之而止剡川姚氏宏曰以春秋后语考之周
君周显王也齐王齐宣王也战国策不载年今附见
于宋太丘社亡之前

  宋太丘社亡

  解题曰古者立社植木以表之因谓其木为社故哀
卷三 第 32b 页 WYG0324-0183b.png
公问社而宰我对以松柏栗庄周之栎社颍川之长
(水经注长葛社树暴长故曰长社)亦以其木名其社也所谓太丘
社亡者震风淩雨此社之树摧陨散落不见踪迹民
因以为亡与按封禅书宋太丘社亡而九鼎没于泗
水彭城下(汉郊祀志周显王之四十三年宋太丘社亡与史记年表社亡之年不同)东坡
苏氏曰此周人毁鼎以缓祸而假之神妖以为说也
战国之际秦与齐楚皆欲之周人莫知所适与得鼎
者未必能存周而不得者必碎之此九鼎之所以亡
卷三 第 33a 页 WYG0324-0183c.png
也(封禅书又曰秦灭周周之九鼎入于秦使鼎果入秦则秦皇过彭城何为斋戒祷祠使千人没泗水
求九鼎哉)

  周显王三十四年秦君冠

  解题曰是时未称王也冠礼之尚存者也即汉所谓
加元服也

  秦拔韩宜阳

  解题曰韩年表止书秦拔我宜阳按秦武王四年甘
茂拔宜阳其役甚大其事甚详然则今年拔宜阳特
卷三 第 33b 页 WYG0324-0183d.png
暂得之耳

  寿陵

  解题曰古者不豫凶事其豫为之者则有之矣一则
以其年也(六十岁制七十时制八十月制九十日修)一则以其位也(君即位而
为椑岁壹漆之)至于死而可制如绞紟衾冒则未尝豫为之
也诸侯五月而葬以一国之力为陵墓有馀矣何必
豫哉寿陵之名见于书传者盖自此始墓之称陵在
古无贵贱之别国语管仲曰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
卷三 第 34a 页 WYG0324-0184a.png
参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为之终是
民之墓亦通称陵也秦记载诸君之葬至惠文王以
后始称陵然则名王者之兆域为陵其出于战国之
际乎

  齐宣王与魏惠王会于甄

  解题曰史记魏世家今年书惠王卒子襄王立襄王
十六年卒子哀王立按通鉴考异汲冢纪年篇惠王
三十六年改元从一年始至十六年而称惠成王卒
卷三 第 34b 页 WYG0324-0184b.png
即惠王也疑史记误分惠成之世以为二王之年也
哀王特不称谥谓之今王(汲冢书记事止于哀王之二十年哀王二十三年乃
卒故谓之今王)世本惠王生襄王而无哀王然则今王者魏
襄王也彼既魏史所书魏事必得其真今从之

  周显王三十五年齐宣王魏惠王与诸侯会于徐州以
相王

  解题曰齐魏之王以战国策考之盖在魏拔邯战之
岁而秦本纪今年又书齐魏为王未知孰是然战国
卷三 第 35a 页 WYG0324-0184c.png
策之所载似得其实盖魏以邯郸之胜齐以桂陵之
胜志得意满各僣称王容有此理若今岁则魏方衰
弱齐亦未有大功何为骤称王乎然齐魏年表今年
书与诸侯会于徐州以相王者齐魏称王其日已久
至是共会诸侯欲其皆称王以同已之僣也但诸侯
未即从之耳秦纪所书或者齐魏前此特称王于其
国至此其名号始通于诸侯乎(魏世家书襄王元年与诸侯会徐州相王
也追尊父惠王为王按孟子与惠王语皆称王岂追尊乎)

卷三 第 35b 页 WYG0324-0184d.png
  苏秦说燕与赵合从

  解题曰苏秦去秦乃东之赵赵肃侯令其弟成为相
号奉阳君奉阳君弗说之去游燕岁馀而后得见说
燕文公曰燕有朝鲜(朝鲜箕子所封今高丽国)辽东北有林胡楼
烦(史记正义曰二胡国名在朔岚之北)西有云中九原(史记正义曰二郡并在胜州也
云中郡城在林榆县东北四十里九原郡在林榆县西界)南有滹沱易水(史记正义曰滹
沱出代州繁畤县易水出易州县东流过幽州归义县东与滹沱合河也)车六百乘骑六
千疋南有碣石(史记正义曰山在平州燕东南)雁门(史记正义曰山在代燕西门)
卷三 第 36a 页 WYG0324-0185a.png
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所以安乐无事者以赵之为蔽
其南也与赵从亲则燕必无患矣文公资苏秦车马
金帛以说赵李兑为秦谓奉阳君曰齐燕离则赵重
齐燕合则赵轻今君合燕于齐非赵之利也臣窃为
君不取也奉阳君曰何吾合燕于齐对曰夫制燕者
苏子也而燕弱国也东不如齐西不如赵岂能东无
齐而西无赵哉而君甚不善苏秦苏秦能抱弱燕而
孤于天下哉是驱燕而使合于齐也奉阳君曰善乃
卷三 第 36b 页 WYG0324-0185b.png
使人与秦结交(苏氏古史注李兑之言见战国策然战国策载苏秦说赵亦云今奉阳君
捐馆舍与史记同然奉阳君即公子成成事武灵王惠文王肃侯之世实未亡也且苏秦死张仪说赵赵
王言先王之时奉阳君蔽欺先王明其未死也今故载李兑之言而削奉阳君捐馆之语也)

  楚威王大败越师杀王无疆越自此散微

  解题曰越姒姓夏后帝少康之子封于会稽以奉守
禹之祀后数十世至于允常与吴王阖庐战而相怨
伐允常卒子句践立句践卒子王鼫与立(索隐曰纪年云句践
卒鹿郢立六年卒)鼫与卒子王不寿立(索隐曰纪年云不寿立十年见杀朱句立)
卷三 第 37a 页 WYG0324-0185c.png
王不寿卒子王翁立(索隐曰纪年云二十七年朱句卒)王翁卒子王
翳立王翳卒子王之侯立王之侯卒子王无疆立(索隐
曰纪年云翳二十三年迁于吴三十六年七月太子诸咎弑其君翳十月越杀诸咎大夫寺区定越乱立
初无馀之即王之侯也十二年寺区弟忠弑其君次无颛立无颛八年薨庄子曰越人三弑其君王子搜
患之逃于丹穴不肯出越人薰之艾叶乘以王舆乐资云号曰无颛盖无颛后乃次无疆也)王无
疆时越兴师北伐齐与中国争疆齐威王使人说王
无疆曰愿大王转攻楚庞长沙楚之粟也竟陵泽楚
之材也越窥兵通无假之关此四邑者不上贡事于
卷三 第 37b 页 WYG0324-0185d.png
楚矣(正义曰无假之关当在江南长沙之西北四邑庞长沙竟陵泽也庞长沙出粟之地竟陵泽出
材木之地此邑近长沙潭衡之境若窥兵西通无假之关则四邑不得北上贡于楚之郢都矣战国时永
郴衡潭岳鄂江洪饶并是楚南境属楚也袁吉虔抚歙宣并越西境属越也)于是越遂释
齐而伐楚楚威王大破越杀王无疆尽取吴故地至
浙江北而越以此散诸族子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
南海上服朝于楚颍滨苏氏曰吴以蛮夷争盟上国
陵蔑齐晋结怨楚越再世而亡何者地远而民劳埶
不顺也越王勾践既克夫差虽号霸王而实敛兵自
卷三 第 38a 页 WYG0324-0186a.png
守无大征伐分吴故土以畀楚宋鲁遂以保国传世
彼亲见其害知所以自监矣哉至王无疆无阖庐之
知而有夫差之愚其残国宜矣

  周显王三十六年楚威王伐齐大败申缚于泗上
解题曰按战国策史记魏惠王之为齐败于马陵也
告惠施曰寡人怨齐至死不忘欲悉起兵攻之何如
对曰王若欲报齐不如折节而朝齐楚王必怒矣王
游人而合其斗则楚必伐齐惠王乃朝齐张丑谓齐
卷三 第 38b 页 WYG0324-0186b.png
相田婴曰今覆魏十万之军而禽其太子又臣万乘
之魏楚王好用兵而甚务名必为齐患田婴不听遂
纳惠王而与之并朝齐王再三楚王怒田婴复欺楚
(徐广曰齐说越令攻楚故云齐欺楚)楚王自将兵伐齐与齐将申缚遇
于泗水之上大败申缚围徐州赵人至枝桑燕人至
格道齐使陈毛听罪于楚西说赵北说燕天下乃释
齐楚令齐逐田婴婴使张丑说楚王曰王所以胜者
田朌子不用也朌子有功于国百姓为之用婴子弗
卷三 第 39a 页 WYG0324-0186c.png
善而用申缚故王胜之也今婴子逐朌子必用矣楚
王因弗逐(以马陵之役魏客之言及张丑说楚之辞观之田朌为邻国所畏百姓所服如此而
声绩卒不大见于世战国之时维名将是求朌独不遇上下之交难矣哉)

  齐败燕于权

  解题曰按战国策权之难(后汉志南郡编注斗缗以权叛又当阳注县东南有
权城齐燕交兵必非此地)齐燕战秦使魏冉之赵(括苍鲍氏曰冉传言自惠王时
任事然则此役文公末年也)出兵助燕击齐田婴使魏处之赵谓
李向(向赵用事者也)曰君助燕击齐齐必急急必以地和于
卷三 第 39b 页 WYG0324-0186d.png
燕而身与赵战矣然则是君自为燕束兵为燕取地
也故为君计者不如按兵勿出齐必缓缓必复与燕
战战而胜兵罢敝赵可以取唐曲逆(括苍鲍氏曰并属中山国言二
国战不复北顾赵可以其间取中山也)战而不胜命悬于赵矣燕再战
赵弗救子哙(文公孙子哙)谓文公曰不如以地请合于齐
赵必救我若不吾救不得不事(括苍鲍氏曰燕齐合则赵轻虽不救我后
必事我)文公曰善令郭任以地请讲于齐赵开之遂出
兵救燕今从鲍氏所编战国策载于文公末年

卷三 第 40a 页 WYG0324-0187a.png
  苏秦说赵肃侯六国合从

  解题曰按史记战国策苏秦从燕之赵说赵肃侯曰
安民之本在于择交择交而得则民安择交不得则
民终身不得安请言外患齐秦为两敌而民不得安
倚秦攻齐而民不得安倚齐攻秦而民不得安故夫
谋人之主伐人之国常欲出辞断绝人之交愿无出
于口请屏左右曰(史记改请屏左右曰五字作请别白黑非也当从战国策)言所
以异阴阳而已矣君诚能听臣燕必致毡裘狗马之
卷三 第 40b 页 WYG0324-0187b.png
地齐必致海隅鱼盐之地楚必致橘柚云梦之地韩
魏皆可使致汤沐之邑贵戚父兄皆可以受封侯此
臣之所以为君愿也今君与秦则秦必弱韩魏与齐
则齐必弱楚魏魏弱则割河外(是时河西地犹未尽入于秦)韩弱
则效宜阳宜阳效则上郡绝河外绝则道不通楚弱
则无援秦欲已得乎山东则必举兵而向赵矣此臣
之所以为君患也当今之时山东之国莫强于赵赵
地方数千里带甲数十万西有常山(正义曰在镇州西)南有
卷三 第 41a 页 WYG0324-0187c.png
河漳(正义曰在潞州)东有清河(正义曰今贝州)北有燕国秦之所害
于天下者莫如赵然而不敢伐赵者韩魏赵之南蔽
也韩魏不能支秦则祸中于赵矣窃为君讣莫若约
天下之将相会于洹水之上通质刳白马而盟以摈
秦要约曰秦攻楚齐魏各出锐师以佐之韩绝其粮
道赵涉河漳燕守常山之北秦攻韩则楚绝其后齐
出锐师而佐之赵涉河漳燕守云中秦攻齐则楚绝
其后韩守成皋魏塞其道赵涉河漳博关燕出锐师
卷三 第 41b 页 WYG0324-0187d.png
以佐之秦攻燕则赵守常山楚军武关齐涉渤海韩
魏皆出锐师以佐之秦攻赵则韩军宜阳楚军武关
魏军河外齐涉清河燕出锐师以佐之诸侯有不如
约者以五国之兵共伐之赵肃侯乃饰车百乘遣苏
秦约诸侯是时秦使公孙衍攻魏取雕阴(魏世家载襄王五年
秦取雕阴即惠王之后五年也以苏秦传考之当从年表史记正义云括地志云雕阴在鄜州洛交县北)
且欲东兵苏秦恐秦兵至赵而败从约乃激怒张仪
入秦秦惠王以为客卿仪与秦俱学从横术于鬼谷
卷三 第 42a 页 WYG0324-0188a.png
先生者也于是苏秦说韩宣惠王曰韩北有巩洛成
皋之固西有宜阳商阪之塞东有宛穰(正义曰南阳二县)
水南有陉山(正义曰在新郑西南三十里)地方九百馀里鄙谚曰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正义曰鸡口虽小犹进食牛后虽大乃出粪也)今西面
交臂而臣事秦何异于牛后乎韩王勃然作色攘臂
瞋目按剑仰天大息曰寡人虽不肖必不能事秦次
说魏惠王曰魏南有鸿沟(徐广曰在荥阳)陈汝南许郾昆阳
召陵舞阳新都新郪(并在颍川汝南南阳)东有淮颍煮枣(徐广曰在
卷三 第 42b 页 WYG0324-0188b.png
宛句)沂(水出泰山盖县)黄(即陈留外黄)西有长城之界北有河水卷
(正义曰卷在郑州原武县北)衍酸枣(正义曰在滑州)地方千里武士二十
(荀卿所谓魏之武卒也)苍头二十万(正义曰以青布裹头)奋击二十万
厮徒十万(正义曰谓烹炊供养杂役也)今乃欲事秦事秦必割地
以效实兵未用而国已亏矣魏王曰敬以国从因东
说齐宣王曰齐南有泰山东有琅琊西有清河北有
渤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三军之良五家之兵(管子制国
五家为轨十轨为里四里为连十连为乡以为军令)进如锋矢战如雷霆解如
卷三 第 43a 页 WYG0324-0188c.png
风雨(荀卿所谓齐之技击也)秦之攻齐倍韩魏之地过卫阳晋
(正义曰卫地曹濮等州也阳晋在曹州乘氏县西北)之道径乎亢父之险(正义曰在
兖州任城县南)故恫疑嘘喝而不敢进则秦不能害齐亦明
矣今乃西面而事秦臣窃羞之齐王曰敬以国从乃
西南说楚威王曰楚西有黔中(正义曰今阆州楚黔中郡其故城在辰州
西二十里)巫郡(正义曰夔州巫山县)东有夏州(裴骃曰按左传楚庄王伐陈乡取一人焉
以归谓之夏州而注者不说夏州所在车胤撰桓温集云夏口城上数里有洲名夏州)海阳南
有洞庭苍梧(正义曰苍梧山在道州南)北有陉塞(即陉山)郇阳(徐广曰或
卷三 第 43b 页 WYG0324-0188d.png
者今之顺阳乎正义曰顺阳故城在邓州穰县西)地方五千馀里带甲百万
从合则楚王衡成则秦帝二者何居焉楚王曰寡人
之国西与秦接境秦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秦虎狼
之国不可亲也而韩魏迫于秦患不可与深谋深谋
恐反人以入于秦故谋未发而国已危矣寡人自料
以楚当秦不见胜也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寡人卧
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今
主君欲一天下收诸侯存危国寡人谨奉社稷以从
卷三 第 44a 页 WYG0324-0189a.png
(括苍鲍氏曰五国之听苏秦也面从而已非能深究从横之利害也惟楚威雅有难秦之心而患诸国之
不可合念之熟矣异夫称敬从者也)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北告赵
王行过洛阳周显王闻之恐惧除道使人郊劳昆弟
妻嫂侧目不敢仰视苏秦喟然叹曰使我有洛阳负
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此虽鄙夫骄满之说然学校废而士
失其教井田坏而士无以养此游士所以散于天下而祲乱所以不息也所系岂不大乎哉)赵肃
侯封为武安君乃投从约书于秦馀见通鉴其说六
国辞有与当时事不合者皆辩士所增饰也(公子成与李兑
卷三 第 44b 页 WYG0324-0189b.png
弑主父于沙丘而说赵之辞乃谓奉阳君捐馆舍当是时秦之势未能胜齐楚而说齐楚之辞皆曰西面
而事秦后此二十年张仪连横说楚怀王犹曰长为昆弟之国况楚威之世乎凡此类皆后人所增也)

  秦以公孙衍为大良造

  解题曰赏雕阴之功也战国游说之风苏秦张仪公
孙衍实倡之自是而后不可胜纪矣秦周人也仪与
衍皆魏人也故言权变辩智之士者必曰三晋两周
云(按张仪传太史公曰三晋多权变之士夫言从衡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战国策石行秦谓大
良造曰欲决霸王之名不如备两周辩智之士)

卷三 第 45a 页 WYG0324-0189c.png
  周显王三十七年秦使公孙衍激齐魏伐赵从约遂解
解题曰徐广曰自初说燕至此三年史记谓秦兵不
敢出函谷关十五年非也当以徐广之说为正

  魏以阴晋与秦

  解题曰魏纳阴晋以和秦更名曰宁秦盖阴晋乃华
阴函谷关之所在(左传桃林之塞即此地)故喜得之也

  齐伐燕

  解题曰齐宣王因燕丧伐燕取十城易王谓苏秦曰
卷三 第 45b 页 WYG0324-0189d.png
往日先生至燕而先王资先生见赵遂约六国从今
齐先伐赵次至燕以先生之故为天下笑苏秦遂往
说齐宣王曰燕虽弱秦之少婿也大王利其十城而
长与强秦为仇乎齐乃归之苏秦去年合从力诋衡
人以秦恐喝诸侯今年乃自为此言大抵辩士之论
皆如此

  周显王三十八年义渠内乱

  解题曰义渠西戎之属于秦者也不乘其乱而灭其
卷三 第 46a 页 WYG0324-0190a.png
国乃为出师讨定之犹有大国之义焉

  周显王三十九年焦

  解题曰史记正义曰焦城在陜州城内东北武王克
商封神农之后于焦后封姬姓是时属魏

  魏以少梁与秦

  解题曰秦本纪书魏纳河西地年表书魏入少梁河
西地于秦盖孝公取河西地之时尚有未尽者也按
战国策缪留谓韩宣惠王曰魏用犀首(即公孙衍也司马彪曰犀
卷三 第 46b 页 WYG0324-0190b.png
首魏官名若今虎牙将军)张仪而西河之外亡孝公取河西地盖
商鞅之力至是尽得河西地则犀首张仪之力也是
时公孙衍张仪皆信用于秦以事理推之惠王以其
皆魏人两厚之觊收其用而仪衍争利互相倾夺卒
至于卖其宗国以媚秦也

  周显王四十年取汾阴皮氏拔焦

  解题曰汾阴城在蒲州汾阴县北皮氏在绛州龙门
县西(并见史记正义)焦去年所围者也按魏年表世家后年
卷三 第 47a 页 WYG0324-0190c.png
书秦归我焦曲沃则曲沃亦尝拔矣

  楚庄蹻自王于滇

  解题曰按西南夷传楚威王时使将军庄蹻将兵循
江上略巴蜀黔中以西庄蹻者故楚庄王苗裔也蹻
至滇池地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
属楚欲归报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秦夺楚巴黔中去威王薨五十
年恐误)道塞不通因还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
之汉元封二年滇王举国降

卷三 第 47b 页 WYG0324-0190d.png
  魏伐楚取陉山

  解题曰按楚世家魏闻楚丧取我陉山所谓北有汾
陉之塞也(徐广曰在密县鲍氏曰召陵陉亭)又按战国策楚魏战于
陉山魏许秦以上洛(属弘农)以绝秦于楚魏战胜楚败
于南阳秦责赂于魏魏不与管浅谓秦王曰王何不
谓楚王曰魏许寡人以地今战胜魏王背寡人也何
不与寡人遇魏畏秦楚之合必与秦地矣是魏胜楚
而亡地于秦也秦王曰善以是告楚楚王扬言与秦
卷三 第 48a 页 WYG0324-0191a.png
遇魏王闻之恐效上洛于秦

  周显王四十一年离石

  解题曰离石县今属石州

  公子华蒲阳

  解题曰年表公子华作公子桑史记正义曰蒲阳在
隰州隰川县

  魏纳上郡

  解题曰张仪既取蒲阳而复归之故魏以上郡为谢
卷三 第 48b 页 WYG0324-0191b.png
也魏世家书尽入上郡于秦岂上郡所统不止十五
县前此有为秦所取者与春秋之时郡属于县赵简
子誓众所谓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是也(杜预注曰周书
作雒篇千里百县县有四郡)战国之时县属于郡此所谓上郡十
五县是也方孝公商鞅时并小乡为大县县一令尚
未有郡及守称及魏纳上郡之后十馀年秦纪始书
置汉中郡或者山东诸侯先变古制而秦效之欤(按战
国策城浑南游于楚至于新城说其令曰郑魏者楚之耎国而秦者楚之强敌也郑魏之弱而楚以上梁
卷三 第 49a 页 WYG0324-0191c.png
应之宜阳之大也楚以弱新城图之蒲坂平阳相去百里秦人一夜而袭之安邑不知新城上梁相去五
百里秦人一夜而袭之上梁亦不知也夫边邑之所恃者非江南泗上也故王何以不新城为主郡也边
邑甚利之新城公大说乃使城浑之楚楚王果以新城为主郡以此考之则郡之所治必居形势控扼之
地也郡者县之主故谓之主郡)史记正义曰魏前纳阴晋次纳同丹
二州今纳上郡而尽河西滨洛之地矣括地志云上
郡故城在绥州上县东南五十里按丹鄜延绥等州
北至胜州固阳并上郡地(舆地广记云上郡乃今麟延安丹坊鄜银夏绥德保
安之地)

卷三 第 49b 页 WYG0324-0191d.png
  秦陈轸奔楚

  解题曰陈轸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
恶陈轸于秦王曰轸欲去秦而之楚王问陈轸轸曰
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曲
者良妇也今轸不忠于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
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居
秦期年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

  周显王四十二年秦县义渠

卷三 第 50a 页 WYG0324-0192a.png
  解题曰义渠后复见盖虽以为县犹令其君主之故
其后复国也

  周显王四十三年秦初腊

  解题曰腊者蜡之别名也风俗通云按礼传夏曰嘉
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秦汉曰腊春秋时宫之奇已
称虞不腊矣则非始于秦也特秦前此未尝为腊惠
王始讲之耳如始皇更名腊曰嘉平亦复用夏之旧
名也蔡邕独断云腊者岁终大祭纵吏民宴饮后汉
卷三 第 50b 页 WYG0324-0192b.png
志亦曰季冬之月劳农大享腊与礼记蜡祭之义略
同秦年表书初腊会龙门意者劳农宴饮于此地欤
龙门山属同州韩城县

  秦楚燕齐魏各出锐师万人会赵葬

  解题曰左传诸侯之大夫会晋平公葬郑子皮将以
币行子产曰用币必百两百两必千人既葬诸侯之
大夫欲因见新君叔向辞之诸侯大夫皆欲见新君
必皆以币行其徒必不减千人也以千人会葬既号
卷三 第 51a 页 WYG0324-0192c.png
侈矣今五国会赵葬至于各出锐师万人视春秋又
十倍焉送死淫靡如此民不堪命可知矣(吕氏春秋节丧篇世
俗之行丧载之以大輴引绋者左右万人以行之以军制立之然后可当时葬送之侈如此则诸侯以万
人会葬不足怪也)




卷三 第 51b 页 WYG0324-0192d.png







  大事记解题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