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
卷三十 第 1a 页 WYG1132-015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苕溪集卷三十     宋 刘一止 撰
  祭文  行状
   代祭王廉访文
在昔成周化一内外则有行人诵道志意惟我国家与
周匹休遣使自中分察九州惟公堂堂独禀忠厚荐更
使华绩业滋茂惟时东南狂贼震惊来炤一方帝命老
成自始拜公颜色温凊服诵先言实耸观听谓公早晚
卷三十 第 1b 页 WYG1132-0153b.png
将复于王起仆植僵我民实望摄提之春服正里门奄
忽变化夺此德人灵车则归西指帝乡公不能言我民
尽伤一觞之献故人所重千里长途式酬以送尚飨
   代祭李提举文
惟公昔官淮甸贼兵薄城坚守不屈朝廷嘉之擢部使
者实治会稽某始见公温然而和厉然而庄缓而不迹
清而有容窃意其蕴藉有大过人者而恨其未用未几
得疾遂病不起呜呼其真可痛者耶抑某之期公过也
卷三十 第 2a 页 WYG1132-0154a.png
虽然公之节义既略见于前日天不报其勤而夺之年
悲哉尚飨
   代祭张提举文
昔者黠虏犯顺枢察清河公以辅郡兵先入卫已而抗
论虏营守正不挠扈从朔方方今皇帝嘉清河公之忠
宠灵其家而录其子惟使者以才能膺选任实刺浙郡
凡属部之士民若吏闻使者之贤能世其家且将以惠
我民也始至以疾告未几遂病以不起闻行路之人咨
卷三十 第 2b 页 WYG1132-0154b.png
嗟惜之其缙绅士夫则窃有恨焉曰清河公忠孝若是
而天勿祐其子吾勿知天道为何如也某承乏于兹与
使者因王事曾未及识其生也而视其亡能不悲哉酒
肴之薄匪以称礼寓其悲也使者其闻之乎
   代祭吕丞相文
维师尚父太岳之裔相彼武王于燮伐事光昭后人克
绍厥懿惟公之生英特伟异心雄万夫身兼数器拳拳
爱君曾靡敢易天固异之其必有意公实自以遭遇不
卷三十 第 3a 页 WYG1132-0154c.png
世义所当为九殉勿避帝嘉乃绩社稷是利谓督不忘
俾践厥位再持魁柄埏埴品汇慨时艰难志等外内出
入将相文武兼备命圭崇崇赤舄几几秉旄仗钺富贵
始终天子有命公实至止分陜之重将公自倚俄以病
告勿克入侍我时视公尚能强起顾瞻精爽何患不已
讵公之归阅日未几遽闻讣音失声叹喟乔岳峰摧壑
舟夜逝我不意公而乃至是溯风永怀泪溢两眦奠此
一觞尚公不昧尚飨
卷三十 第 3b 页 WYG1132-0154d.png
   臧记室行状
     曾祖 祖 父
公讳询字公献湖州安吉人世居于梅溪少孤事母朱
夫人以孝闻诸兄觅举以公任家事公意不怿私取书
读之皆通其义经理内外不废考养诸兄怜而教焉始
授之书淹贯如老成人未几肄业大学声称籍甚及元
丰二年进士第调歙州黟县尉再调睦州桐庐县令丁
母夫人忧服除朝廷以公元丰舍选除汾州州学教授
卷三十 第 4a 页 WYG1132-0155a.png
任满改宣德郎知淮阳军下邳县事遇今上登极转奉
议郎赐五品服授签书广信军判官厅公事未赴时相
万公有旨召对除太仆寺丞踰年迁鸿胪丞坐太仆误
支马事免所居官更二年始复除管勾元丰库明年迁
诸王府记室参军中间序进及经八宝赦恩至朝请郎
大观四年冬以疾请致仕卒于京师享年六十寔十一
月壬辰也公性资警悟筮仕不习文法尝曰儒者安事
三尺顾理之所在何如耳事无钜细应声剖决徐质以
卷三十 第 4b 页 WYG1132-0155b.png
法往往契合信道自将不惮强贵在桐庐时使者行部
令而下敛板道左使者在舆仰视不降接公挽寮佐无
得前揖使者怒麇县事无所得复阴遣吏伺公短吏因
缘扰民公呼治之以闻使者心嘉焉县有兵官绳治卒
伍差峻东南卒素骄至是衔怨连结谋入县盗库兵为
乱邑人大恐告公公曰宁有是事翼日方揽讼牒卒百
馀辈联裾相属骤至于庭左右股慄不自持公若无睹
徐呼前曰而辈遽至庭下顾令不揖且无所言岂令有
卷三十 第 5a 页 WYG1132-0155c.png
负汝乎皆曰令无负我官兵实见虐公曰我以为令负
汝也若官兵见虐令其为汝移半纸檄请于郡即黜之
耳且吾闻边陲士卒冒矢石忍冻饿至相腕藉以死而
辈寒则索裘饥则命饷父母妻子嬉怡在前官家恩汝
厚矣吾恐汝不能有此逸乐将自祸也公反覆谕以祸
福卒众相视解裾罗拜既而犹偶语公谬为动其官状
及遣所亲阴白诸郡郡识公意即日檄兵官公卒众遂
解其后稍移易离其谋党得渠魁十馀人治之邑人以
卷三十 第 5b 页 WYG1132-0155d.png
谓非公机辩敏给变在漏朝矣同寮有坐累去官者累
重不能归京师至乞食于道公闻之出俸钱并拉僚佐
得二十万遣人访之乃依古祠宇问方役人丐百钱活
旦暮及得所赠涕泗交下贻书谢公并致弓矢且曰吾
乞食寒陲寄此为命者将数十年以君能活我故用为
报公反其弓而纳其矢焉其周人之急类如此下邳郡
民有所逋责之急缢死田间者其妻引富人为仇公按
问无状即日出之已而果谬闻者叹伏曰是公明可及
卷三十 第 6a 页 WYG1132-0156a.png
也果敢不可及也公家甚贫持身益廉收养孤甥及族
党之贫不能婚姻者以身任之无难色中间仕宦龃龉
困于京师亲戚仰给有不安者公喻曰业已托我虽饮
冰不相舍也与人交握手出肺肝了不见畦畛抵掌谈
辩杂以诙笑听之衮衮令人忘倦得酒辄醉万事都捐
便若超出世外其为文章不蹈袭前辈一语落笔数千
言淹顷可待尤喜为诗辞藻雄丽士大夫往往传诵有
文集十卷藏于家公三娶初许氏封旌德县君次舒氏
卷三十 第 6b 页 WYG1132-0156b.png
寿安县君次裴氏南华县君一子宁以公致仕补将仕
郎明州奉化县尉二女长适将仕郎江宁府上元县尉
吴橐次适从政郎刘某孙男一人曰协宁以明年某月
某日葬公于某县某乡某山之原既葬五年而宁卒协
以宁命属某状公之行将丐名于一时钜公且表之墓
上呜呼以公之器业宏远不大用于世而蹭蹬以死岂
命也夫异时执政盖有知之者且将峻擢公出语劲直
不能委曲伺人意用是中辍尝曰吾以胸中介介者与
卷三十 第 7a 页 WYG1132-0156c.png
言语文字卜知干人则是非所能也幸见用敢不勉不
然姑已耳呜呼其贤哉谨叙其事如左以俟择采谨状
   知枢密院事沈公行状
 曾祖原赠少保曾祖妣方氏赠荣国夫人
  祖涣赠太师嘉国公祖妣孙氏赠奉国夫人
   父彦修赠少师妣丁氏赠淑国夫人
公讳与求字必先世为吴兴德清人按沈氏之先于周
为子男之国其地即汉汝南平舆县沈氏是也鲁昭公
卷三十 第 7b 页 WYG1132-0156d.png
二十二年为吴所灭(阙/) 后见至定公四年又灭于蔡沈
遂不祀其后子孙分散汉晋之世著名简册者盖有其
人至六朝而盛家于武原之临溪唐天宝间析临溪为
邑是为德清国初虽稍微而公之族祖暨诸父以儒学
踵取名第至公乃大光显望于吴兴公自少颖异读书
属文不烦教督识虑辩诘已如成人未冠以艺业试乡
校流辈莫与争长公既丁少师公襄忧自以家素贫乏
母夫人以已为命相与致志于学律身益严未几荐名
卷三十 第 8a 页 WYG1132-0157a.png
乡书寻为太学生试选屡魁多士名称蔚然及政和五
年进士第授濮阳县县学教授以道远不便亲养改常
州州学教授任满授秀州司兵曹事兼推勘公事公治
狱不以委吏事皆躬决多所平反再岁丁母夫人忧服
阕除太学录靖康改元至京师迁儒林郎除太学博士
建炎初车驾幸广陵公始赴官同荐改通直郎会罢太
学除通判明州改两浙路提举市舶未赴御史荐公对
便殿除监察御史上疏论执政过失迁兵部员外郎公
卷三十 第 8b 页 WYG1132-0157b.png
自劾以为言苟不当宜黜不应得迁上感寤行公言更
除殿中侍御史被旨鞠狱江外车驾巡海上公还趋行
在所奏事寻扈从至会稽而敌寇尚留江左公首陈追
袭之计不果用是时江浙创残之馀盗贼继作民蠹未
除吏奸滋甚宪网阔迹追论同知枢密院事两浙西路
宣抚使周望拥重兵于吴门不能捍蔽脱身先遁以至
连城陷没与诸郡以城降贼并缘为奸掠取民财等事
乞正典法时占象者言西北有赤气蔽天中有白气如
卷三十 第 9a 页 WYG1132-0157c.png
练犯北斗文昌紫薇公极论时政得失宜遣使省陵寝
定驻跸之地宰相不可虚位及用祖宗数事令参知政
事与宰相轮日知印诸将兵各立军额蠲租赋以宽民
力信赏罚以明功罪凡十许事寻除侍御史宰相以年
少骤进不更世务公上疏极陈恐误国事上初难之会
近臣李陵献言宜诏宰执于罪戾中选择实能付之以
事仍咨台谏为国择人勿复冉言出榜朝堂公曰自古
岂有禁台谏不言者乎复论列其略曰任贤使能人主
卷三十 第 9b 页 WYG1132-0157d.png
之柄也献可替否台谏之职也任使失当则其祸移献
替失当则其职旷是以自古明哲之君开广言路所以
防蔽塞而杜私邪上下相须乃成治道今乃诏宰执用
罪戾之人而令台谏不言是必不识事体之人持浅狭
自私之见文巧伪观望之言以误陛下使陛下虚负拒
谏之名是何不忠之甚也且自古以来有责台谏以不
言者矣有旌台谏以能言者矣未闻明揭榜使勿言也
翌日上为降旨李陵身为侍从乃复疑误朝廷上言乞
卷三十 第 10a 页 WYG1132-0158a.png
诏宰执用蔡京王黼张邦昌苗傅刘正彦等一时罪戾
之人钳闭台谏使不得言欲收恶党之恩遂陈迷国之
计可罢侍郎与在外宫观沈与求上疏乞明指献言之
人显行黜责其论为常至云变朱成墨指鹿为马言太
深切使大臣不敢安位可罢侍御史除职与郡寻除直
龙图阁知台州待次累月上思公有旨召还再除侍御
史上尝从容言王安石之罪在行新法公对曰王安石
以已意变先帝法度误国害民诚如圣训然人臣立朝
卷三十 第 10b 页 WYG1132-0158b.png
未论行事之是非先观心术之邪正扬雄名世大儒主
盟圣道新室之乱乃为美新剧秦之文冯道左右卖国
得罪万世而安石于汉则取雄于五代则取道臣以是
知其心术不正则奸伪百出僣乱之萌实由此起自熙
宁元丰以来士皆宗安石之学沈溺其说节义彫丧驯
致靖康之祸污伪卖国一时叛逆尚逭典刑愿陛下明
正其罪以戒为臣不忠者先是上欲究僣伪事因公有
言上大感悟公再居言路附丽前宰相用事者意公悉
卷三十 第 11a 页 WYG1132-0158c.png
论出之公闻之曰近世朋党习以成风凡人材不论贤
否皆视宰相出处为进退盖上之人驱之使然余待罪
言路荷上知遇第当分别人之邪正能否而公言之余
之职也岂可谓一时所用皆不贤而使视宰相为进退
哉止择一二明附稔恶者列于上群情遂定明年春驾
幸临安迁御史中丞时军储窘乏公极陈屯田利害为
古今集议上下二卷上之上用其言始定营田之议禁
卫单寡兵机不在朝廷公上言仰惟陛下移跸东南将
卷三十 第 11b 页 WYG1132-0158d.png
图恢复之举先务之急宜莫如兵汉有南北军唐自府
兵彍骑之法既坏犹内有禁兵外有诸镇之兵上下维
持使无偏重之势其意远矣今图大举而兵权不在朝
廷虽有枢密院及三省兵房尚书兵部但奉行文书而
已愿诏大臣讲求利害而举行之使人情不骇而兵政
益修助成经理中兴之志浙郡淫雨害稼穑公上疏云
伏见中夏以来霪雨过度浙西数郡之田垂熟淹没者
十七八民有饥馑之忧徽严州水泉暴涌浸城郭漂庐
卷三十 第 12a 页 WYG1132-0159a.png
舍比者临安火延民居无虑万馀家甚于去岁会稽之
变岂小异哉仰惟陛下遭时多难厉精为治宵衣旰食
靡遑靡宁天地顾临宜有福应然阴阳乖和灾异仍见
陛下亦尝于行事之际思所未至者乎苟未至焉则亦
加之以诚而已矣子思曰诚则形形则著诚之至也参
天地赞化育况于行事之际厥类章章靡有不著者也
今九庙邱墟两宫隔绝夷狄之祸未殄僣叛之党未平
下民嗷嗷厌乱思治以日为岁痛如焚灼睹此灾异心
卷三十 第 12b 页 WYG1132-0159b.png
折骨惊而谈者至谓泽国夏潦地气使然火延民房救
者不力宜不足勤圣虑臣恐此言日闻诚意日替臣是
以泪流落而不自禁也陛下诚以臣言思之凡陛下所
以畏天爱民用人听言追祖宗之法惇骨肉之亲薄阍
寺之权正宫闱之化一出于诚有勉强而行之者耶畏
天不以诚则工祝虽具近于致渎爱民不以诚则诏令
虽繁终于失信用人不以诚则谗间日进将以疑似而
远正人听言不以诚则阿谀日闻将类忌讳而恶直士
卷三十 第 13a 页 WYG1132-0159c.png
追祖宗之法而不以诚则不无背戾惇骨肉之亲而不
以诚则不无猜嫌薄阍寺之权而不以诚则虽名为裁
抑而桀黠之辈不除正宫闱之化而不以诚则虽外示
朴素而奢靡之习犹在凡陛下见于行事臣固知一出
于诚而非勉强然臣所谓譊譊者愿陛下加之意而已
矣诚意既修则天地感格阴阳和平灾异之兴转为福
耳上嘉纳焉两浙转运使徐康国自温州奏发宣和间
所制间金锁金屏障什物上命上之而康国已猝发至
卷三十 第 13b 页 WYG1132-0159d.png
行在所公曰吾君勤俭德侔大禹汉文帝以下不足道
也异时驻跸广陵有进而用华靡者立命焚之通衢今
康国不识事君之礼尚习故态欲以微物累盛德乞用
广陵故事斥而焚之仍显黜康国明示好恶且为小人
希指之戒上悉从之公在言路首尾四年凡所论列不
避权要颇忤时宰意至是改除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
士兼侍读未几除龙图阁学士荆湖南路安抚使兼知
潭州公以疾乞置閒散改除提举江州太平观明年除
卷三十 第 14a 页 WYG1132-0160a.png
知镇江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公到官招集流亡俾之
复业异时士卒凭陵居民闻公威名重足屏迹无敢犯
法威德并行内外绥安秋八月仍复以吏部尚书召寻
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九月除参知政事是时虏伪入
寇兵已压境上决意亲征讫有成功公居帷幄实与其
事上亲御翰墨书车攻诗赐焉再岁乞奉祠除资政殿
学士知明州疏再上改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公之出也
以在政府凡所议论皆出臆见无纤毫阿附督府治兵
卷三十 第 14b 页 WYG1132-0160b.png
欲大举公勿与闻公曰此大事也岂可身居近辅而独
不与哉数上疏求去上不得已而从之驾幸平江明年
春以提举万寿观兼侍读寻召除同知枢密院事从驾
至建康迁知枢密院事公首陈恢复之计练兵市马积
粟聚财分布将帅以待机会而同列不察疑公沮之且
冒昧欲举率不克就上忆公初言决意召公盖欲大用
仅阅累月得小疾一夕薨实绍兴八年六月甲子也上
痛悼辍视朝一日赠左银青光禄大夫赐水银龙脑以
卷三十 第 15a 页 WYG1132-0160c.png
敛又赐田十顷以恤其家以今年季秋之甲申葬于邑
之永和乡马鞍山之原取同郡范氏赠吴兴郡夫人夫
人有美德先公四年卒三子曰云纪右从事郎曰云章
右承务郎曰云卿未任以官息女三长适左从事郎两
浙路转运司准备差遣元益馀在室公自被遇简知历
御史三院于内外事知无不言前后论列凡四百奏其
间如收揽主权爱惜名器斥逐邪佞亲近正人未尝不
反覆言之至于纠官邪劾赃吏将帅得失政事是非与
卷三十 第 15b 页 WYG1132-0160d.png
州县抑配扰民狱讼过差监司郡守选除不当军兴以
来进战退守之策积谷训兵之要不可概举上以公论
天下事淹练通达克已听纳言之切直自敌以下有不
能堪者上不罪焉一时台纲自公大振武将训敕其下
必曰汝不识沈中丞耶其见惮如此大将入觐有进缯
帛方物者既分赐六宫公以谓此事虽微自政和宣和
以来进献稍侈今艰虞之时不宜有此乞斥还之时方
暮夜上得公疏即命追取斥还仍降札谕公公感泣草
卷三十 第 16a 页 WYG1132-0161a.png
谢自以不世遭遇蒙上听纳无愧古人顾未知效死地
耳公自为执政凡所规益虽家人莫得闻所荐人才至
多受荐皆莫知也上每以知人称之自小官至宦达攻
苦食淡处之晏然天性孝友所得俸禄以给宗族兄弟
无难色于文无所不能晚岁益工尤善为诗引类托兴
有作者风气凡人以为难者公熟视落笔便造壸奥有
文集二十卷奏议三十卷藏于家一止从公游踰三十
年自乡校至立朝虽有出处契阔之异而相厚之意不
卷三十 第 16b 页 WYG1132-0161b.png
少衰公尝见荐为御史属官初未尝言心独识之然知
公莫详焉窃尝叹息以为君臣之遇自古所难有听谏
之君又有能言之臣然后君臣俱荣名誉日彰不幸而
无其臣则君虽有屈已听纳之诚而臣言不足以发之
遂至于两无称焉可不惜哉若魏徵之遇太宗韩休之
遇明皇包拯之遇仁祖公之遇主上盖所谓君臣俱荣
者矣云纪属一止状公之行将求诸立言大君子志公
墓公名节之伟议论之懿缙绅所共知也一止不敢私
卷三十 第 17a 页 WYG1132-0161c.png
谨状
 
 
 
 
 
 
 
卷三十 第 17b 页 WYG1132-0161d.png
 
 
 
 
 
 
 
 苕溪集卷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