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一
卷二十一 第 1a 页 WYG0974-0333a.png

卷二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山堂肆考卷二十一   明 彭大翼 撰
地理




 说文河者下也随地下流而通也河神曰冰夷亦曰
 无夷即冯夷也冯夷以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天帝
 署为河伯又博物志冯夷潼乡人得仙道化为河伯

渎宗

穆天子传河与江淮济为四渎河者四渎之所宗也说
卷二十一 第 1b 页 WYG0974-0333b.png
苑四渎何以视诸侯能荡涤垢污焉能道百川于海焉
能出云雨千里焉为施甚大故视诸侯

水伯

孝经援神契黄河者水之伯上应天汉

导积石

夏书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底柱又
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洚水至于大陆
卷二十一 第 2a 页 WYG0974-0333c.png
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

出昆崙

水经注及山海经注河源出昆崙之墟东流潜行地下
至规期山北流分为两源一出葱岭一出于阗其河复
合东注蒲昌海

包砥柱

水经砥柱山名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

冒石门

山海经积石之山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南注云冒犹
卷二十一 第 2b 页 WYG0974-0333d.png
覆也

九折

淮南子曰河水九折注海而流不绝者有昆崙之输也

八枝

汉世河决金堤议者欲求九河故迹而穿之未知其所
以班固曰自兹距汉亡其八枝也

千年一清

卷二十一 第 3a 页 WYG0974-0334a.png
拾遗记丹丘千年一烧黄河千年一清圣人之大瑞也
罗隐诗莫把阿胶向北倾此中天意固难明解通银汉
应须曲才出昆崙便不清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
客槎轻三千年后知谁在君问太平

千里一曲

河图河水出昆崙千里一曲九曲入海

三日而变

易乾凿度天降嘉应河水先清三日清变为白白变为
赤赤变为玄玄变为黄各三日
卷二十一 第 3b 页 WYG0974-0334b.png

三日不流

谷梁传梁山崩壅河三日不流晋侯召伯尊伯尊遇辇
者问焉辇者曰君亲素缟帅群臣哭之既而祠焉斯流
矣伯尊至君问之伯尊如其言而河遂流

鱼跃舟

本纪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

龙䠠水

卷二十一 第 4a 页 WYG0974-0334c.png
河图黄帝梦两龙授图乃斋诣河洛求之有大鱼泛白
图溯流而上帝跪而受之又运斗枢舜以太尉即位与
三公临观于河有黄龙五采负图置帝前䠠入水而去

禹疏

孟子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

穆祭

穆天子西征猎于澹泽获白狐玄貉以祭河宗

出图

礼运河出马图言龙马负图而出也
卷二十一 第 4b 页 WYG0974-0334d.png

为祟

左哀六年楚昭王有疾卜河为祟大夫请祭王曰江汉
睢漳楚之望也河非所获罪也

子朝沈圭

穆天子传王子朝用成周之宝圭沈于河乃自浮出津
人得之河上阴不佞以温人南侵拘得玉者取其玉将
卖之则变为石王定而献之与之东訾注云王定而献
卷二十一 第 5a 页 WYG0974-0335a.png
之言敬王定位不佞以圭来献也

澹台毁璧

水经注昔澹台子羽赍千金之璧渡河阳侯波起两蛟
挟舟子羽曰吾可以义求不可以威劫操剑斩蛟蛟死
波休乃投璧于河三投辄跃出乃毁璧而去示无吝意
左僖二十四年晋文公及河子犯以璧授公子曰臣之
罪甚多请由此亡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
水投其璧于河
卷二十一 第 5b 页 WYG0974-0335b.png
抱石沈

韩诗外传申徒狄非世将自投于河崔嘉闻而止之曰
吾闻圣人仁士之于天地间也民之父母也今为濡足
之故不救溺人可乎申徒狄曰不然桀杀关龙逄纣杀
王子比干而亡天下吴杀子胥陈杀泄冶而灭其国故
亡国残家非无圣智不用故也遂抱石而君子
闻之曰廉矣如仁欤则吾未之见也

临流叹

卷二十一 第 6a 页 WYG0974-0335c.png
魏志袁绍渡河祖授临流而叹曰上盈其志下矜其功
悠悠黄河吾其济乎

麾阳侯而渡

淮南子曰武王伐纣至孟津阳侯波起人马不相见武
王左操黄钺右执白旄瞑目而麾曰余在天下谁敢害
余者于是波息遂渡

伤鸣犊而还

家语孔子之晋及河闻赵简子杀窦鸣犊及舜华乃临
河而叹曰美哉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子贡趋而进
卷二十一 第 6b 页 WYG0974-0335d.png
曰敢问何谓子曰窦鸣犊舜华贤大夫也而杀之丘闻
之刳胎杀夭则麒麟不至其郊竭泽而渔则蛟龙不处
其渊覆巢破卵则凤凰不翔其邑君子讳伤其类
也遂还

灌百川

庄子曰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涯渚之间
不辨牛马汉书成帝时河决溃金堤凡灌四郡河堤使
卷二十一 第 7a 页 WYG0974-0336a.png
者王延世塞以竹落长四丈大九围盛以小石两船夹
载而下之三十六日河堤成改元河平

润九里

汉纪郭伋为颍川太守光武诏曰贤能太守去帝城不
远河润九里冀京师并蒙其福

河上筑宫

史记汉文帝时河决酸枣溃金堤武帝元封中河决瓠
子天子临河沈白马玉璧令群臣从官自将军以下皆
负薪填决河取淇园之竹以为犍天子悼功之不成乃
卷二十一 第 7b 页 WYG0974-0336b.png
作瓠子之歌卒塞瓠子筑宫其上名曰宣房宫而道河
北行

河畔筑堤

隋炀帝自板渚引河达于淮海谓之御河河畔筑御堤
以植柳

延年开岭

汉武帝时齐人延年上书请令水工开大河上岭出之
卷二十一 第 8a 页 WYG0974-0336c.png
胡中东注之海则关东长无水灾北边不忧匈奴此功
一成万世大利上壮之

张骞穷源

汉书张骞使大夏穷河源恶睹所谓昆崙者乎

贾让献策

汉哀帝时贾让奏治河三策徙其当水冲之人以避之
放河使北入海泛滥期月自定不劳人力谓之上策若
多穿漕渠使人得以溉田谓之中策缮故堤劳费无已
此最下策也
卷二十一 第 8b 页 WYG0974-0336d.png

鲍照为颂

宋元嘉中河济俱清照为河清颂

王景赐书

水经注汉明帝永平中议治汴渠上引乐浪人王景问水
形便因赐景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发卒数十万诏景
与将作谒者治渠防起自荥阳至于乘海口千馀里景
商度地势凿山开涧堤遏冲要疏决壅积十里一门水
卷二十一 第 9a 页 WYG0974-0337a.png
更相回注无复溃漏之患明年渠成诏滨河郡国置河
堤员吏如西京旧制

成公著赋

晋成公绥尝著大河赋贯中夏之畿甸兮经朔狄之遐
荒历二周之北境兮流三晋之南乡秦自西而启壤兮
齐据东而画疆殷徒涉而永固卫迁济而遂强赵决流
而却魏嬴引沟而灭梁思先哲之攸叹何水德之难量

秦瑞

史记秦灭六国自以为获水德之瑞更名河曰德水
卷二十一 第 9b 页 WYG0974-0337b.png

魏宝

吴起为魏西河守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起曰美
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曰在德不在险

竹箭流

慎子曰西河下龙门其流驶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桃花水

汉沟洫志河决而桃花水洋溢注云三月水涨名桃花
卷二十一 第 10a 页 WYG0974-0337c.png


神鱼舞河

汉纪宣帝诏东济大河天气清净神鱼舞河

偃鼠饮河

庄子曰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释名淮围也围绕扬州北界东至海也

会沂泗

夏书道淮自桐柏会于沂泗东入于海
卷二十一 第 10b 页 WYG0974-0337d.png

出桐柏

山海经淮水出南阳平氏县桐柏山其源初则涌出复
潜流三十里然后长骛

贡珠鱼

夏书淮夷贡蠙珠暨鱼注曰蠙蚌之别名

出兵赋

唐第五琦曰兵赋之所出以江淮为渊
卷二十一 第 11a 页 WYG0974-0338a.png

禹乂

夏书淮沂其乂注淮沂二水名徐之川莫大于淮淮乂
则自泗而下凡为川者可知矣徐之浸莫大于沂沂乂
则自沭而下凡为浸者可知矣乂治也

召平

周宣王命召穆公平淮南之夷诗人美之作江汉诗

泗水下注

唐文粹吕周任泗州大水泛山泐桐柏发谼喷涌下注
淮濆
卷二十一 第 11b 页 WYG0974-0338b.png

汴水入斗

唐五行志中和三年汴水入于淮水斗坏船数艘

橘化枳

周礼橘踰淮而为枳此地气然也

雀为蜃

国语赵简子叹曰雀入淮为蜃鼋鼍莫不变化唯人不
能悲夫郭璞游仙诗六龙安可顿运流有代谢淮海变
卷二十一 第 12a 页 WYG0974-0338c.png
微禽吾生独不化

舠舻渡淮

唐杜祐为徐州节度使张建封卒军乱立其子愔请于
朝帝不许诏祐节度淮泗讨平之祐具舠舻遣将渡淮

铁锁绝淮

唐咸通中庞勋反围城淮南节度使令狐绹遣牙将李
湘屯淮口与郭本厚合为所败由是援绝泗州刺史杜
慆乃以铁锁绝淮流梯冲乘城
卷二十一 第 12b 页 WYG0974-0338d.png
粤府

焦贡易林江河淮海天之粤府众利所聚

都市

易林江河淮海天之都市商人受福国家富有

获涡水神

古岳渎经禹治水三至桐柏山获淮涡水神名曰无支
祁形犹猕猴力踰九象人不可视乃命庚辰制之是时
木魅水灵山妖水怪奔号丛绕几以千数庚辰持戟逐
卷二十一 第 13a 页 WYG0974-0339a.png
去遂锁龟山之足淮水乃安

封长源王

五代杨溥二年正月封淮渎为长源王

潜周鼎

楚词潜周鼎于江淮兮注云言藏九鼎于江淮之中也

沈魏璧

鱼豢魏略魏文帝黄初六年以舟军入淮遣使者沈璧
于淮汜
卷二十一 第 13b 页 WYG0974-0339b.png
韩钓

水经淮水东经淮阴县汉韩信尝钓于此处

王浮

东汉王粲有浮淮赋从王师以南征兮浮淮水而遐逝

染指

宋徐仲车诗淮之水淮之水春风吹春风洗青于蓝绿
染指鱼不来鸥不起潋潋滟滟天尽头祇见孤帆不见
舟残阳欲落未落处尽是人间古今愁可柰何可柰何
卷二十一 第 14a 页 WYG0974-0339c.png
莫使骚人问棹歌我曹尽是浩歌客笑声酒面春风和
又马子才长淮谣长淮之水青如苔行人但觉心眼开

损神

宋范文正公淮上遇风诗一棹危于叶傍观欲损神他
年在平地无忽险中人

撷芳吊水

隋徐彦伯淮亭吟撷瑶芳兮吊楚水弄琪树兮歌越岑

沽酒听歌

宋唐子方介谪官渡淮遇风舟欲覆作诗圣宋非狂楚
卷二十一 第 14b 页 WYG0974-0339d.png
清淮异汨罗平生仗忠信今日任风波舟楫颠危甚鱼
龙出没多斜阳幸无事沽酒听渔歌



 释名济者济也言源出河北济河而南也山海经济
 水出河东郡垣曲县王屋山初名沇水东出温县西
 北始名济水禹贡所谓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
 为荥是也注云泉源为沇流去为济
卷二十一 第 15a 页 WYG0974-0340a.png

达河

夏书浮于济漯达于河注云舟行水曰浮兖之贡赋浮
济浮漯达于河也帝都冀州三面距河达河则达帝都


注海

淮南子曰江出岷山河出昆崙淮出桐柏济出王屋颍
出少室汉出嶓𡺪分流外驰注于东海所行则异所归
则一
卷二十一 第 15b 页 WYG0974-0340b.png
吴沟

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夫差兴兵伐齐掘为深沟通于齐
鲁之间北属之济

齐阻

战国策张仪说齐王曰齐据济足以为阻

通百川

见河渎宗

纪一方

卷二十一 第 16a 页 WYG0974-0340c.png
通典祭大济文播通四气作纪一方

斗水

戴延之西征记济水自大坯入河与河水斗而东流

截流

孔安国注济水入河并流数千里而截河又并河数里
溢为荥泽

冯征

冯衍明志赋流山岳而周览徇碣石与洞庭浮江河而
入海溯淮济而上征
卷二十一 第 16b 页 WYG0974-0340d.png

袁汎

袁宏北征赋背梁山截汶波汎清济傍祝阿

独尊

唐太宗问许敬宗曰天下洪流巨谷不载祀典济甚细
而在四渎何也对曰渎之为言独也不因馀水独能赴
海者也济潜流屡绝状虽微细独而尊也帝曰善

同灵

卷二十一 第 17a 页 WYG0974-0341a.png
唐李甘济为渎问今尽济水之力载数石之舟广不能
横深不能浮而曰与河同灵等秩吾不知先王班祀之
意何如也

宜麦

淮南子曰济水通和宜麦

没蒿

杜甫苦雨诗济上没蓬蒿



 汉水源出陇西郡嶓冢山由汉中府流经郧县及均
卷二十一 第 17b 页 WYG0974-0341b.png
 州光化县至襄阳府城北又东南宜城县抵安陆州
 至大别山入江其水因地而名曰漾曰沔曰汉曰沧
 浪总名之为汉汉水多生瘿又生粗胫其树木亦多
 瘿大抵水土使然按说先儒皆疑汉沔为一今考二
 水源流不同汉水即禹贡嶓冢导漾东流为汉是也
 沔水即书疏沔水下尾与汉合流乃入江是也

朝海

卷二十一 第 18a 页 WYG0974-0341c.png
夏书江汉朝宗于海

斗江

水经自沔与江合流东过彭蠡泽注云汉与江斗转东
成泽

胶舟

周昭王南征至汉舟人胶其舟王遂溺死

亡剑

水经襄阳故城北枕沔水昔张公遇害亡剑于此
卷二十一 第 18b 页 WYG0974-0341d.png
楚望

见河为祟

荆川

周礼正南曰荆州其川江汉其浸颍湛

沈玉

左定三年蔡昭侯为两佩与两裘以如楚献一佩一裘
于昭王昭王服之以享蔡侯蔡亦服其一子常欲之不
与三年止之后蔡侯归及汉执玉而沈曰余所有济汉
卷二十一 第 19a 页 WYG0974-0342a.png
而南者有如大川蔡侯如晋以其子元与其大夫之子
为质而请伐楚

含珠

盛弘之荆州记荆蕴玉以润其区汉含珠而清其域张
衡南都赋耕父扬光于清泠之水游女弄珠于汉皋之


对月谷

水经汉水右对月谷山
卷二十一 第 19b 页 WYG0974-0342b.png
配天汉

蔡邕汉津赋配名位于天汉兮披厚土而载形发源自
乎嶓冢兮引瀁澧而东征

筑堤障害

唐会昌中汉水害襄阳拜卢钧为山南东道节度更筑
堤六十里以障汉钧字子和

为堤遏湍

唐张柬之刺襄州会汉水涨齧城郭东之因垒为堤以
卷二十一 第 20a 页 WYG0974-0342c.png
遏湍怒

六师俱丧

周昭王十九年天大曀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三十六
年伐楚涉汉遇大兕

七军皆没

蜀关公攻樊时汉水溢于禁等七军皆没

善夷责神

唐文粹李善夷过汉水见波涛而责之以辞曰汉之广
兮风波四起虽有风波不如蹄涔之水蹄涔之水不为
卷二十一 第 20b 页 WYG0974-0342d.png
下国而倾天子汉之深兮其堤莫量虽曰莫量不如行
潦之汪行潦之汪不为下君王汉之美者曰鲂
吾虽饥不食其鲂恐污吾之饥肠

交甫遇女

见江

潜玺

蜀少府王谋等上言前襄阳男子张素王休献玉玺玺
卷二十一 第 21a 页 WYG0974-0343a.png
潜汉水其光彻天

出钟

宋书汉中固城县汉水岸际有异声如雷俄顷岸崩有
铜钟十二出自潜镶体制既精扣之清亮

沈碑纪功

水经沔水东经万山山下有潭昔晋杜预南征纪功勒
为二碑一立万山上一沈万山下潭中曰千载之下何
知深谷不为陵乎万山在襄阳府西十里旧与南郡邓
县分界唐鲍溶诗襄阳太守沈碑意身后身前几年事
卷二十一 第 21b 页 WYG0974-0343b.png
汉江千古未为陵水底鱼龙应识字

挥剑除害

荆州记沔水隈潭极深先有蛟为害邓遐为襄阳太守
拔剑入水蛟绕其足遐自挥剑截蛟数段流血水丹蛟
患遂息



 春秋说题辞洛之为言绎也言水绎绎光耀也鱼豢
卷二十一 第 22a 页 WYG0974-0343c.png
 略初汉为火行火忌水故洛字去水而加隹魏为土
 行土水之母水得土而流土得水而柔故雒字去隹
 而加水易乾凿度盛德之应洛水先温九日乃寒五
 日变为五色玄黄

出冢岭

夏书导洛自熊耳东北会于涧瀍又东会于伊又东北
入于河注云熊耳卢氏之熊耳也洛水出冢岭山禹只
自熊耳导之耳
卷二十一 第 22b 页 WYG0974-0343d.png
出猎山

淮南子曰洛水出猎山

凤歌

沈约宋书黄帝斋于中宫坐于玄扈洛水之上有凤凰
集不食生虫不履生草其雄自歌其雌自舞衔图置帝
前图以黄金为匣

犬吠

李白赠武十七诗秋犬吠清洛天津成塞垣
卷二十一 第 23a 页 WYG0974-0344a.png

龙见

易乾卦帝王始兴河洛龙见

鱼流

帝王世纪黄帝时大雾三日帝游于洛水之上见大鱼
因杀五牲以醮之天乃甚雨七日七夜鱼流而得图书
今河图视萌篇是也

赤光起

尚书中候尧率群臣东沈璧于洛退至于下稷赤光起
灵龟负书出赤文成字
卷二十一 第 23b 页 WYG0974-0344b.png

青云浮

尚书中候武王观于河沈璧礼毕且退至于日昧荣光
塞河青云浮洛赤龙临坛衔玄甲之图吐之而去

沈璧

帝王世纪汤时有神牵白狼衔钩入殷朝者乃东观沈
璧于洛获黄鱼黑玉之瑞于是始受命称王

吞珠

卷二十一 第 24a 页 WYG0974-0344c.png
帝王世纪汉高祖母昭灵后名含始游于洛池有玉鸡
衔珠刻曰吞此者王含始吞之而生高祖

青鲤

河图黄帝游洛水见鲤鱼长三丈身青无鳞赤文成字

玄龟

沈约宋书玄龟洛书者天符也王者德至川泉则洛出
龟书

周公卜

周书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东亦
卷二十一 第 24b 页 WYG0974-0344d.png
惟洛食

子晋游

王子晋好吹笙作凤鸣常游伊洛遂得仙

三川震

史记周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曰昔伊洛竭
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山崩川竭
亡之徵也徐广曰三川泾渭洛也
卷二十一 第 25a 页 WYG0974-0345a.png

二水斗

国语周灵王二十二年谷洛二水斗将毁王宫王欲壅
之太子晋曰晋闻古之长民者不堕山不崇薮不防川
不窦泽是以民生有财用而死有所葬王不听卒壅之
及景王多宠人乱于是始生注云斗者两水相格似斗
也毁王宫者洛在王城之南谷在王城之北灵王时谷
水尽出于王城之西南流合于洛水毁王城西南将及
王宫也
卷二十一 第 25b 页 WYG0974-0345b.png
流玉

山海经秦冒之山洛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其中有藻玉

坠钟

孙嵓宋书高祖平关洛致钟簴旧器南还一大钟坠洛


居涘作赋

潘岳閒居赋退而閒居于洛之涘

巡堤咏诗

卷二十一 第 26a 页 WYG0974-0345c.png
唐刘禹锡嘉话高宗时天下无事上官仪独持国柄常
凌晨赴朝巡洛水堤步月缓辔咏诗音韵清亮望之若
仙其诗曰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晓蝉噪
野风秋

适之修防

唐玄宗患洛水岁暴耗徭力诏李适之以禁钱作三大
防曰上阳曰积翠曰月陂自是水不能为患

昭德缮桥

初洛有二桥司农卿韦弘机徙其一置长夏门人皆利
卷二十一 第 26b 页 WYG0974-0345d.png
之然洛水岁淙齧之缮者告劳李昭德始累石代柱锐
其前使杀暴涛水不能怒自是无患

宜禾

淮南子曰洛水轻利宜禾

有石

述征记洛水底有礜石故上无冰



卷二十一 第 27a 页 WYG0974-0346a.png
 春秋说题辞渭之为言布也渭渭流行貌杂兵志东
 海出气如鳖渭水出气如蜃

导同穴

夏书导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又东会于泾又东过
漆沮入于河河图鸟鼠同穴山地之干也渭水出其中

浸雍州

周礼雍州其浸曰渭洛

迎太姒

诗大雅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
卷二十一 第 27b 页 WYG0974-0346b.png

遇太公

史记太公望者东海上人以渔钓奸周西伯西伯将猎
卜曰所获非龙非螭非熊非罴霸王之辅于是西伯猎
果遇太公于渭水之阳与语大悦载与俱归

水贯天汉

三辅记秦作离宫于渭南北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
南渡以法牵牛横桥即中渭桥也在西安府西北三辅
卷二十一 第 28a 页 WYG0974-0346c.png
旧事汉都渭南开北阙以临渭

祀比大川

沈约宋书秦汉都西京泾渭虽不在祀典以其近咸阳
故皆得比大川之祀

出周鼎

史记汉文帝十五年赵人新垣平以望气见上说上立
渭阳五帝庙曰周鼎亡在泗水中今河溢通泗臣望东
北汾阴直有金宝气意周鼎其出乎兆见不迎则不至
于是上使治庙汾阴祀以出鼎
卷二十一 第 28b 页 WYG0974-0346d.png

得燕玺

王景晖南燕书姚秦皇初三年岁在丁酉于长安渭滨
得赤玺上有文字曰天命燕德

投钱

三辅决录安陵清者项仲山饮马渭水每投三钱

出碗

酉阳杂俎景龙寺前街中旧有巨井俗呼为八角井元
卷二十一 第 29a 页 WYG0974-0347a.png
和初有公主夏中过之令从婢以银棱碗就井承水误
坠碗于井经月馀此碗出于渭河

汉武造桥

东渭桥在西安府东北汉高祖造以通栎阳之道西渭
桥在西安府西北故长安城西汉武帝造跨渭水以通
茂陵以其对便门故亦名便桥唐时名咸阳桥

符健设坛

裴景仁符书符健至长安贾玄等上尊号依旧仪立百
官设坛城南渭水之阳
卷二十一 第 29b 页 WYG0974-0347b.png

赵屯

汉赵充国屯田于渭滨

冯耕

冯衍赋序冯子耕于骊山之阿渭水之阴废吊问之礼
绝游宦之路眇然有超物之心无偶俗之志

乘舆马惊

汉张释之为廷尉文帝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
卷二十一 第 30a 页 WYG0974-0347c.png
乘舆马惊使骑捕属廷尉释之奏此人犯跸当罚金

帝闲马化

柳宗元龙马赞明皇在位灵昌郡得异马于河其状龙
鳞虺尾拳毛环目肉鬣居帝闲二十年遇禄山乱帝西
幸至咸阳西入渭水化为龙游泳而去不知所终

渭桥女星

陈寿益部耆旧传汉武时张宽为侍中从祀甘泉至渭
桥有女子浴于渭水乳长七尺上怪问之女曰后第七
车侍中知我所来时宽在第七车对曰天星主祭祀者
卷二十一 第 30b 页 WYG0974-0347d.png
斋戒不洁则女人星见一统志所载女子浴于泾河

渭桥道术

葛洪神仙传驸马都尉北海巫炎字子都汉武帝出巡
子都见于渭桥上上见炎头上郁郁有紫气高丈馀召
东方朔使君有何道术对曰此君有阴道之术

龙饮

辛氏三秦记龙首山长六十里头入渭水尾达樊川高
卷二十一 第 31a 页 WYG0974-0348a.png
二十丈昔有黑龙从南山出饮渭水其行道因成土山
名龙首

鸡翔

裴景仁苻书苻健皇始四年冬山鸡来入人家栖宿养
子而去又群聚傍渭水游翔与家鸡无异

观蛙

唐志神龙中渭水有蛙大如鼎里人聚观数月而失

抱马

安禄山反王师败绩仆固怀恩至渭水无舟抱马鬣以
卷二十一 第 31b 页 WYG0974-0348b.png


水赤

汉书昔三代居三河而河洛出图书秦居渭阳而渭水
数赤瑞异应德之效也

性清

后周宇文道至渭源诗曰合流应不杂方知性本清



卷二十一 第 32a 页 WYG0974-0348c.png
 关中记泾与渭洛为关中三川与渭灞浐涝潏沣滈
 为关中八水辛氏三秦记及山海经注泾水出安定
 郡泾阳县西开头山东南经新平扶风至京兆高陵
 县而入渭与渭水合流三百里清浊不相杂诗国风
 泾以渭浊

引水为渠

汉武时赵中大夫白公奏穿渠引泾水首起谷口尾入
栎阳注渭中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顷名白渠人得其

卷二十一 第 32b 页 WYG0974-0348d.png

卜水为祟

史记秦二世梦白虎齧其左骖马杀之心不乐怪问占
梦卜曰泾水为祟二世乃斋于望夷宫祀之沈四白马
于泾水

毒置上流

左襄十四年晋侯伐秦济泾而次秦人毒上流师人多

卷二十一 第 33a 页 WYG0974-0349a.png

祀比大川

见渭

富流

李庾西都赋其地势也带泾渭之富流

秽迹

柳子愚溪序秦有水掎汨泥淖挠混沙砾乃合清渭自
彰秽迹故名曰浊泾

山崩水涸

淮南子曰山崩而薄洛之水涸高诱注山在雍薄
卷二十一 第 33b 页 WYG0974-0349b.png
洛之水泾水也盖泾水出薄洛山故耳

岸颓流壅

汉武帝河平四年长陵临泾岸颓壅泾流

请开支渠

唐黎干戎州人大历十三年泾水拥隔请开郑白支河
复秦汉故道以溉田民废碾碓八十馀所

命刮朽壤

卷二十一 第 34a 页 WYG0974-0349c.png
唐王维作张公德政碑惟泾失防比岁多决近县疲于
奔投他山苦于度材公命刮朽壤填巨石民受其利

胡卢河

胡卢河本名蔚茹河源出平凉府镇原县西南颓沙山
下流入泾河

胭脂川

川在平凉府华县西北一百里东流入泾河
 山堂肆考卷二十一
卷二十一 第 34b 页 WYG0974-0349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