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七
卷十七 第 1a 页 WYG0974-0259c.png

卷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山堂肆考卷十七    明 彭大翼 撰
地理





石公

石公山在苏州府西南山根有石如老翁立水中涸不
露潦不没唐陆龟蒙有诗

麻姑

麻姑山在江西建昌府城西南周围四百里即三十六
卷十七 第 1b 页 WYG0974-0259d.png
洞天之一世传麻姑于此得道刘禹锡诗云盖青山龙
卧处日临丹洞鹤归时

药主

药主山在南昌府奉新县南唐文箫䌽鸾仙去留药一
粒与其主人因以名山

桐君

桐君山在严州府桐庐县东有异人于此采药求道结
卷十七 第 2a 页 WYG0974-0260a.png
庐于桐木之下人问其姓名则指桐以示之因号山为
桐君山

崆峒问道

广成子轩辕时人隐居崆峒山石室中黄帝造焉问以
至道之要答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
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毋劳尔形
毋摇尔精毋俾尔思毋虑营营乃可长生山在平凉府
城西上有问道宫山之东岩北别峰之阴有广成子洞
卷十七 第 2b 页 WYG0974-0260b.png
具茨受图

阳城记黄帝登具茨之山升于洪堤之上受神芝图于
黄盖童子山在开封府新郑县西南

仙人劝合

昔有二山相连后一山名敖山自南而北一山名不返
自北而南誓不相合后有一仙人和合劝之二山复相
连今人以比媒人

巨灵擘开

卷十七 第 3a 页 WYG0974-0261a.png
郭缘生述征记华山与首阳山本同一山河神巨灵擘
开以通河流故掌迹至今存焉

士人望拜

长沙府善化县西南有岳麓山即衡山七十二峰之一
也上有岳麓书院宋张栻尝往来其间下有石方而且
平士人于此望拜南岳因名拜岳石

画工写归

纲目金主亮尝密隐画工于奉使中俾写临安吴山以
归为屏风而图已之像策马于吴山绝顶题诗其上有
卷十七 第 3b 页 WYG0974-0261b.png
策马吴山第一峰之句

秭归

秭归县即古夔国今归州是也有秭归山袁松尝曰屈
原此县人既被流放忽然暂归其秭亦归因名其地曰
秭归秭即姊也

仙奕

仙奕山在柳州城南上有穴穴有屏有室有宇登者得
卷十七 第 4a 页 WYG0974-0261c.png
石枰于上黑肌赤脉十有八道可以奕因名

天姥

天姥山在绍兴府新昌县名十六福地即先生修道


天童

天童山在宁波府城东上有天童寺宋王安石游山诗
溪水清涟石老苍行穿溪树踏春阳溪深树密无人处
惟有幽花渡水香象山县有圣娘山相传昔有一女子
在此山隐见若神
卷十七 第 4b 页 WYG0974-0261d.png

客星

客星山在绍兴府馀姚县东北旧名陈山严子陵居此
又湖广施州卫城西亦有此山

佛日

佛日山在杭州府城东北中有佛日净慧寺

吏隐

吏隐山在处州府缙云县治东北唐李阳冰为缙云令
卷十七 第 5a 页 WYG0974-0262a.png
秩满退居于此有台曰忘归石壁有吏隐山三大字

神居

神居山在高邮州西南亦名土山上有排牙石人欲数
之者其数必差终无能知其数之的者俗传谢安尝炼
丹于此石井石臼犹存

仙堂

仙堂山在山西潞州襄垣县山势巍峨上有龙洞及仙
堂寺太平府有仙都山淮安睢宁县有仙掌山
卷十七 第 5b 页 WYG0974-0262b.png
鬼谷

广信府贵溪县南有鬼谷山山峰峭拔两石对峙如龙
昂虎踞之状道书为第十五洞天上有苏秦台张仪井
世传鬼谷子居此故名鬼谷子姓王名誗一作诩

圣阜

圣阜山在山西太原府忻州定襄县西北其山孤峙石
上有二足迹元好问有诗马水横陈圣阜前滹沱陂堰
远相连
卷十七 第 6a 页 WYG0974-0262c.png

灵岩

灵岩山在吴县西上有石马望如人骑吴王馆娃宫西
施洞响屧廊香水溪玩花池在焉又有灵池山在广东
韶州府翁源县山有老人隐见于此池因名翁水

王屋

王屋山在山西泽州阳城县南上有仙公洞天广三十
里状如屋故名列子所谓愚公谋徙者即此

女床

女床山在华阴产鸾鸟又河南宜阳有女几山相传白
卷十七 第 6b 页 WYG0974-0262d.png
兰香神女上升遗几在焉

妇翁舍

大安山在湖广德安府城西唐许绍家于此李白忤高
力士放还至此许氏以孙女妻之宋黄晦叔诗大安妇
翁舍时来枕流视

外舅居

判丈山在云南大理府城南山高千馀仞昔大理段思
卷十七 第 7a 页 WYG0974-0263a.png
平外舅㸑判居其上因名

九疑

九疑山在湖广永州府宁远县南晋郭璞云其山九溪
皆相似或云九峰参差互相隐映行者望而疑之故名
唐明皇时有道士申太芝遇异人告以九疑山旧有大
乐一部岁久化为五野猪郡人部之又化为五古器太
芝往求果得之叩之音律相和按九峰一朱明二石城
三石楼四娥皇五舜源六女英七箫韶八桂林九梓林
又徐州城北亦有九疑山俗名九里山有穴潜通琅琊
卷十七 第 7b 页 WYG0974-0263b.png
王室

四明

四明山在宁波府城西南周围八百里二百八十峰道
书谓丹山赤水洞天上有四窗穴通日月星辰之光故
号四明孔晔会稽山记四明山高峰轶云连岫蔽日

五台

五台山在太原府五台县上有五台高出云表顶皆积
卷十七 第 8a 页 WYG0974-0263c.png
土因谓之台岁积坚冰夏仍飞雪世传文殊师利所居
清凉山即此一在嘉兴府治西北中有石刻法华等经

九室

九室山在襄阳府房县西相传五代时陈抟修炼之所
武昌府通山县东南有九宫山

万安

万安山在休宁县东隋大业末江华筑郡城自黟徙治
于此一在河南府东南唐武三思议毁三阳宫以其材
作兴泰宫于万安山即此
卷十七 第 8b 页 WYG0974-0263d.png

三危

三危山在陜西行都司沙州城东南其山三峰峭绝舜
窜三苗于三危禹贡导黑水至于三危即此

二飞

二飞山在福建兴化府仙游县北其山蜿蜒百里峙立
为二如鸟展翼之状

七盘

卷十七 第 9a 页 WYG0974-0264a.png
七盘山在陜西西安府蓝田县南近北又有䋫坡山杜
氏通典七盘十二䋫蓝田之险路也唐贞元初刺史李
西华自蓝田至内乡开新道七百馀里回山取涂行旅
便之平凉府开城县西有六盘山

六爻

广西梧州府藤县城西有六爻山峭绝临江高三十馀
丈山形六级如卦爻然

八卦

邹县西南有凫山其阳有伏羲庙遗址世传伏羲画卦
卷十七 第 9b 页 WYG0974-0264b.png
于此故土人呼其处为八卦山毛诗保有凫绎元杨奂
东游记过泗水地颇高敞南望凫绎诸峰出没于烟芜
云树之表即此

三秀

三秀山在福建同安县西北又名仙人亭山上有石榻
禅床及仙人迹

四奇

卷十七 第 10a 页 WYG0974-0264c.png
四奇山在云南姚安府大姚县南四峰高耸

八分

八分山在武昌府东南有水分流如八字旁有八分湖
八分院建康录谓武昌有山无林政可图始不可居终
山分八字数不及九即此

六合

六合山在六合县南山有六峰即江浦之定山也梁沈
约有诗标峰彩霞外置岭白云间倾壁忽斜竖绝顶
复孤圆
卷十七 第 10b 页 WYG0974-0264d.png

八塔

八塔山在辽东宁远卫西南上有八小塔

九嵏

九嵏山在湖广德安府孝感县唐大将王铁鎗所居一
在西安府乾州醴泉县唐昭陵在焉陪葬诸王七公主
二十一妃嫔八房玄龄等十三人以宰相陪唐俭等五
十三人以承郎三品陪尉迟恭等六十四人以功臣大
卷十七 第 11a 页 WYG0974-0265a.png
将军陪

九曲

九曲山在云南大理府洱河东峰岳攒簇状若莲花九
盘而上又名九重岩上有石洞人莫能通

三平

三平山在福建南靖县南清宁里唐僧义中尝从大颠
游后建三平院住持此山山有十一奇句容县有四平

卷十七 第 11b 页 WYG0974-0265b.png
四基

四基山在山东邹县东北上有孟子墓

八部

八部山在贵州黎平府普安州城东诸峰皆石矗然摩


九华

九华山录山在池州青阳县南峰峦异状其数有九故
旧名九子山李白陋其名以九峰如莲花改名九华南
卷十七 第 12a 页 WYG0974-0265c.png
唐以宋齐丘为青阳公遣归九华即此

万竹

万竹山在台州府仙居县西南九峰回环丛薄敷秀宋
薛昂避寇于此有诗万竹山中数十家重重流水绕桑
麻饱餐鼓腹成何事桃李春风任自花

四顶

四顶山在合肥县城东南俯瞰巢湖上有四峰特起相
传魏伯阳炼丹之所唐罗隐诗胜景天然别精蓝在画
图一山分四顶三面瞰平湖
卷十七 第 12b 页 WYG0974-0265d.png

九头

九头山在盱眙县南山有九丘故名

三耳

三耳山在大理府赵州治西三峰高耸如耳又山西辽
州东北有五指山半山石壁有五手指文故云

双牙

双牙山在成都府简县东山顶有古井山半有石箱昔
卷十七 第 13a 页 WYG0974-0266a.png
有两金鹅浴于井夜栖于箱人欲捕之遂飞上南山化
为双石对峙若牙齿然又双角山在广西博白县城西
高二百馀丈二峰角立山下有绿珠井

五山奕人

安吉州南有五山山有五峰昔乡人姚紾采薪见二人
奕观之稍久二人曰汝可还家今日为汝祥矣紾还家
因入瓮中隐身谓家人曰可七日勿开未至七日家人
误开紾化为白鹤飞上五山
卷十七 第 13b 页 WYG0974-0266b.png
万山游女

万山在襄阳府西相传郑交甫所见游女处此山之下
曲隈是也又襄沔记以紫盖山万山岘山谓之三岘

七星

桂林志七星山在城东旧名七星岩七峰列如北斗旁
有小峰如辅星缘磴而上山半有亭曰簪带绝顶有道
院又叙州府治东亦有此山七峰并秀状若连珠故名

九日

卷十七 第 14a 页 WYG0974-0266c.png
福建泉州府南安县有九日山唐秦系隐此注老子又
半云山在广西灵川县西南又武冈县有四云山杭州
有五云山

昆崙五色

博物志昆崙山纵横万一千里神物所集出五色云气
五色流水东南流黄水入中国为河十洲记昆崙号昆
崚在西海之戍地北海之亥地去岸十三万里又有弱
水周回绕之山形如偃盆下狭上广故曰昆崙又释氏
家谓之须弥山为帝释天所居山顶四峰挺出各高七
卷十七 第 14b 页 WYG0974-0266d.png
百仞山东天下名东弗寺西天下名瞿耶尼南天下名
阎浮提北天下名北郁单阎浮提今中国四夷皆是也
涅盘经所谓阎浮界内有震旦即此按梵语称天子为
震旦

蓬莱九气

十洲记蓬莱山对东海之东北岸周回五千里外别有
圆海绕之圆海水正黑谓之冥海无风而洪波百丈不
卷十七 第 15a 页 WYG0974-0267a.png
可往来上有九气丈人九天真官盖太上真人所居唯
飞仙乃能到其处耳

千岩竞秀

晋顾恺之游会稽人问山川之美答曰千岩竞秀万壑
争流

数峰回抱

丁公言游东山诗数峰回抱隔烟林一簇招提十里深
祗合步行寻石径不宜呵喝入松阴遥分画手挥毫意
暗起诗人得句心梅岭笙歌上高处孤猿幽鸟减清音
卷十七 第 15b 页 WYG0974-0267b.png

掩抱六重

医巫闾山在辽东广宁卫西舜封十有二山以此山为
幽州之镇自是遂为北镇其山掩抱六重又名六山上
有桃花洞圣水盆

突起三石

四川眉州中岩山半三石突起其形类笋傍有诺讵那
尊者古道场宋元徽初有异僧入牛头寺主僧厚礼之
卷十七 第 16a 页 WYG0974-0267c.png
别去赠以一钥曰后欲见我当至中岩山见石笋扣之
可以见我明年寺以低头佛失珠主僧驰至石笋峰下
扣以钥峰裂为三乃见异僧曰盗取佛珠在江滨我得
之久矣主僧喜持珠而还宋冯时诗云古寺无人僧作
佛碧潭有水化为龙当年诺讵小游戏一石击碎成三


三峰并列

金陵城西南有三山下临大江三峰并列故名晋王浚
伐吴至三山即此谢朓鲍照有晚登三山望京邑诗福
卷十七 第 16b 页 WYG0974-0267d.png
建建阳县西北有九峰山其山九峰相连属

三水合流

木叶山在辽东都司广宁中屯卫东上建契丹始祖庙
奇首可汗在南庙可敦在北庙绘塑二像并八子像相
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孟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
牛自平地松林横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
配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八部每行军及时祭必用
卷十七 第 17a 页 WYG0974-0268a.png
青牛白马云

十日方回

郁林州北有寒山越王佗遣人入山采橘十日方回问
其故云山中大寒不得归因名寒山宋余靖诗空翠纷
纷冷不流风云长是护灵湫山神鞭起龙行雨散作炎
州六月秋

七夕乃越

凤翔府有陇山其阪九回欲上者七日乃得越人顾瞻
之莫不悲思俗歌曰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州肝
卷十七 第 17b 页 WYG0974-0268b.png
肠断绝又名呜咽水

山无三斑

包山在湖州府乌程县即古夫椒地吴王夫差所栖也
山无三斑谓无蛇虎雉也侯景之乱乃有蛇虎

山有三角

十洲记昆崙山有三角一角正北名阆风巅一角正西
名元圃台一角正东为昆崙王母居焉
卷十七 第 18a 页 WYG0974-0268c.png

都峤八叠

都峤山在广西容县城南高三百五十馀丈上有八峰
曰马鞍曰香炉曰仙人曰丹灶曰八叠曰兜于曰云盖
曰中峰惟八叠一峰奇秀最高有南北二洞苏轼送卲
道士还都峤诗乞得纷纷扰扰身结茅都峤与仙邻

思陵三清

思陵山在广西浔州府城西又名西陵上有三清岩

砥柱三门

砥柱山在河南府陜州城东黄河中禹贡导河东至于
卷十七 第 18b 页 WYG0974-0268d.png
砥柱即此郦道元注水经禹治洪水凡山陵当水者凿
之通河河水分流包山在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山有
三门南曰鬼门中曰神门北曰人门

吕梁二城

吕梁山在徐州城东南下有二洪洪上有云梦梁王二
城土人谓云梦即韩信梁王即彭越

八公

卷十七 第 19a 页 WYG0974-0269a.png
八公山在寿州东北淝水之北淮水之南汉淮南王安
与其宾客八公登此山学仙今山有安故台及石上人
马存焉安养士数千人中有高才八人曰苏非李上左
吴陈由伍被雷被毛被晋昌为八公按此山一在庐州
府巢县七脩藁有辨

五祖

五祖山在黄州府黄梅县东北一名茂山即五祖大满
禅师道埸山顶有池生白莲花唐裴度诗遍寻真迹蹑
莓苔世事全抛不忍回上界不知何去处西天移向此
卷十七 第 19b 页 WYG0974-0269b.png
间来又四祖山在黄梅县西四十里一名破额山即四
祖大医禅师道场

八将

广西慱白县城东一里有八将山八峰攒立凤翔府岐
山县北三十里有五将山西秦攻长安秦王坚出奔五
将山即此

千夫

卷十七 第 20a 页 WYG0974-0269c.png
千夫山在大同府蔚州广灵县西北相传前代遣千人
取花斑石祭祷而后取

梓潼五女

扬雄蜀本记梓潼县有五女山秦王献五美女于蜀王
蜀王遣五丁迎五女见大蛇入山穴中五丁引蛇山崩
五女上山化为石

林虑两重

昔人有二子师事仙人卢子基于林虑山栖霞谷服飞龙
药一九十年不饥故魏武帝诗西山一何高望之殊不
卷十七 第 20b 页 WYG0974-0269d.png
极上有两仙童不饮亦不食山在彰德府林县西北南
负太行北接衡岳林虑即隆虑汉避殇帝讳改名林虑

永平双子

双子山在永平府西北上有孤竹长君之墓团子山有
孤竹次君之墓马鞭君之墓传曰国人立其中
子盖次君也

句君

卷十七 第 21a 页 WYG0974-0270a.png
三茅山在句容县东南初名勾曲象山形也汉茅氏兄
弟三人各居一峰得道号三君因以名山为三茅峰
山下有华阳洞喜泉亭金陵志茅山与蜀岷峨相首尾
蒋山实其脉之尽者许迈云茅山是洞庭山西门潜通
五岳陶弘景谓东通王屋西达峨眉南接罗浮北连岱
岳三君茅濛玄孙长曰盈遇君得道汉初元中入
勾曲山为太君弟固武威太守衷上郡太守闻兄
盈得仙道皆弃官访从学道俱成地仙固为定箓真君
衷为保命仙君
卷十七 第 21b 页 WYG0974-0270b.png

室中一人

疏属山在陜西延安府绥德州山海经曰贰负之臣曰
危与贰负杀窫窳帝乃梏之于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
縳两手以发系之于山上盘石之下在开题西北汉宣
帝时使人凿上郡发盘石室中得一人徒祼被发反縳
械一足群臣莫有识者刘子政按此言之宣帝大惊时
人争学山海经
卷十七 第 22a 页 WYG0974-0270c.png

洞上八仙

白石山在浔州府城南两峰并立下有岩洞即道书第
二十一洞天通北流勾漏洞世传葛洪尝往来其间洞
之上有会仙岩丹灶及八仙石存焉

千佛岭

江宁县东北有摄山舆地志山多药草可以摄生故名
上有栖霞寺君明僧绍舍宅所建寺有白石浮屠
极精巧按江总碑居士子仲璋为临沂令于西
峰石壁与法度禅师镌造石佛名千佛岭齐文惠太子
卷十七 第 22b 页 WYG0974-0270d.png
豫章竟陵诸王增饰之岭之上下岩数百随其浅深广
狭为佛之大小惟正一岩高可五丈内坐释伽佛傍立
菩萨二皆四丈八尺下为天开岩白乳泉唐刘长卿有
登东峰寻君故居诗

五老峰

五老峰在庐山五峰如五老相连故名唐李白诗曰庐
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去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
卷十七 第 23a 页 WYG0974-0271a.png
将此地巢云松

吴王种香

香山在苏州城西吴王种香处下有采香径

越王种葛

采葛山在绍兴府东勾践种葛于此使越女治布献吴
王采葛人歌曰尝胆不苦味若饴令我采葛以作丝

陆贾植花

肇庆府西有锦石山宋洪迈夷坚志曰汉陆贾使南越
尉陀与之泛舟于锦石山下贾默祷曰我若说王称臣
卷十七 第 23b 页 WYG0974-0271b.png
当以锦裹石为山灵报使还募人植花卉于山以代锦
后人因立庙祀之宋乾道中梁竑入都舣舟石下夜梦
一客自称陆大夫云我抑郁于此千馀岁矣君幸见临
愿留一诗竑题诗于壁而去

曼卿掷核

石棚山在海州朐山东北棚岭甚峻了无花木石曼卿
判海州读书于此乃以泥裹桃核掷其上数年间花发
卷十七 第 24a 页 WYG0974-0271c.png
满山

夷齐采薇

史记武王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不食周
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遂饿死山在平阳府蒲州
东南即禹贡雷首山是也

刘阮采药

天台山在浙江台州府天台县西即众圣所降葛仙翁
山也汉明帝时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失道食尽见
桃实食之觉身轻行数里至溪浒持杯取水见一杯流
卷十七 第 24b 页 WYG0974-0271d.png
出中有胡麻饭溪边二女子笑曰刘阮二郎捉向所失
流杯未便迎归作食食之二人既出无复相识至家子
孙已十世矣此山上应台星故曰天台高一万八千丈
周回八百里

秦精采茗

武昌山在湖广武昌府武昌县南晋武时宣城人秦精
入此山采茗遇一毛人长丈馀引精至山曲示以聚茗
卷十七 第 25a 页 WYG0974-0272a.png
既别复还探囊中橘遗精精怖负茗而归

元周积粟

仓乐山在襄阳府竹山县东北昔有邑人徐元周积粟
于此救饥乡人德之故名

蒜山

山在镇江府西大江岸上山多泽蒜因名

茶山

山在蕲水县北山出茶刘禹钖诗薤叶照人呈夏簟松
花满碗试新茶又广信府北亦有此山以陆羽尝居此
卷十七 第 25b 页 WYG0974-0272b.png
故名

榖城

山在山东兖州府东阿县汉张良游下坯圯上遇一老
人授一篇书曰后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城山下黄
石即我矣孔文祥曰黄石公须眉皆白杖丹藜履赤舄
葛稚川云即老子也老子无世不出数易姓名出于黄
帝时号广成子文王时号先生武王时号郭叔子
卷十七 第 26a 页 WYG0974-0272c.png
汉初号黄石公汉文时号河上公

黍谷

山在顺天府怀柔县东跨密云界刘向云燕有谷地寒
不生黍稷邹衍吹律以温其气故名山曰黍谷

梅岭

梅岭即大庾岭在南安府大庾县城西南磅礴高耸南
接南雄初岭路峻阻唐宰相张九龄开凿新路两壁峭
立中涂坦夷上多红梅故名梅岭岭表有关曰梅关宋
横居士张九成所筑按大庾县本汉南野县地汉初
卷十七 第 26b 页 WYG0974-0272d.png
南粤不贡武帝遣将军庾胜讨之因筑城于此因名大
庾县岭亦以县名之又补陀落迦山一名梅岑在宁波
定海东北旧昌国县海中佛书所谓海岸孤绝处也

桃源

山在衡州府桃源县南秦时有千馀人入洞避难因隐
于此

瓜埠

卷十七 第 27a 页 WYG0974-0273a.png
瓜埠山在六合县南滁水经此入江峭绝若砥柱旧传
魏主临江处

花岩

山在江宁县去牛头山五里唐贞观中僧法融栖岩下
遇大雪忽有奇花二茎生岩侧又有白鸟献花之异

竹里

山在句容县北途甚倾险号曰翻车岘宋武帝破桓玄
于竹里即此
卷十七 第 27b 页 WYG0974-0273b.png
梨洲

山在奉化县晋孙兴公弟承公游此获仙梨食之成仙
故名

桃叶

山在六合县西志云隋伐陈诣冶山祗洹寺问解脱禅
师何以克陈师云桃叶必克乃造桃叶舟渡江憩此山
傍故名

木皮

卷十七 第 28a 页 WYG0974-0273c.png
木皮岭在巩昌府徽州西杜诗云首露粟亭西尚想凤
凰村季冬携童稚辛苦赴蜀门南登木皮岭艰阻不易
论始知五岭外别有他山尊后王巢之乱王铎置关于
此以遮秦陇

贺兰

贺兰山在陜西宁夏城西一名贺人丹崖翠峰巍然峻
大盘据数百里宁夏倚以为固赵元昊居兴州依贺兰
山为固即此一在彰德府磁州城西北相传昔宋贺兰
真人居此
卷十七 第 28b 页 WYG0974-0273d.png

瑞筠

临江府治南有瑞筠山本唐欧阳处士宅有瑞竹色如
银故名

桐柏

桐柏山在河南南阳府唐县东南河图曰桐柏山为地
穴上为维星

苧萝

卷十七 第 29a 页 WYG0974-0274a.png
苧萝山在绍兴府诸暨县南下有方石乃西施晒纱处
又柴桑山在九江府城西南寰宇记云柴桑近栗里陶
潜乃此中人

峨眉

峨眉山在蜀眉州城南自岷山延袤三百里至此突起
三峰其二峰对峙宛若眉然上有石龛百二十大小洞
四十

岘首

十道志羊祜尝与从事邹湛共登岘山垂泣曰自有宇
卷十七 第 29b 页 WYG0974-0274b.png
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多矣
皆湮灭无闻念此使人伤悲我百年后魂魄犹当登此
山也湛对曰公德冠四海道符前哲令问令望当与此
山相传若湛辈当如公语耳

陪尾

陪尾山在湖广德安府城东北即禹贡所谓熊耳外方
桐柏至于陪尾是也一名横尾
卷十七 第 30a 页 WYG0974-0274c.png

卑耳

史记齐桓公曰寡人北伐山戎过孤竹西伐大夏涉流
沙束马悬车上卑耳之山卑耳在河东大阳

覆手

覆手山在德安府应山县东一峰五涧望之状如覆手
故名

折腰

折腰山在山西平阳府垣曲县西北山有铜冶
卷十七 第 30b 页 WYG0974-0274d.png
壶头

壶头山在湖广辰州府东以山头与东海方壶山相似
故名汉光武建武中马援征武陵蛮进营壶头会暑甚
士卒疫死援乃穿山为室以避炎气今山边有石窟即
援所居室也室中有蛇如百斛舡或谓乃援之馀灵

釜顶

釜顶山在丹徒县与京岘山相连京岘在县东即秦所
凿泄王气处吴谓之京口镇以此
卷十七 第 31a 页 WYG0974-0275a.png

秀容

秀容山在山西辽州榆社县治东南山下有秀容川

露骨

露骨山在巩昌府阶州治北宋神宗时王韶进破诃诺
木藏城穿露骨山即此

武夷遗骸

武夷山在福建建宁府崇安县南周围百馀里道书谓
十六洞天相传尝有神降于此自称君又列仙传
篯铿二子长曰武次曰夷因以为名宋朱子武夷图序
卷十七 第 31b 页 WYG0974-0275b.png
武夷之名著自汉世祀以乾鱼不知果何神也今崇安
有山名武夷相传即神所宅峰峦岩壑秀拔奇伟两崖
绝壁人不到处往往有枯查插石鏬间似庋舟船棺柩
之属柩中有遗骸外列陶器尚皆未坏疑前世道阻未
通川壅未决时蛮夷所居而汉所祀者即其君长盖亦
避世之士为众所臣服而传以为仙也今山之群峰最
高且正者犹以大王为号半顶有小丘焉岂即君之居
卷十七 第 32a 页 WYG0974-0275c.png
耶又按大王峰一名天柱峰其西又有幔亭峰四垂斗
绝秦始皇二年八月十五日君置酒肴会乡人于
此建幔亭䌽屋设宝帐施红云紫霞褥呼乡人为曾孙
宋白玉蟾诗人间几度曾孙老惟有青山自古今

罗浮合体

罗浮乃罗山浮山合体浮山本蓬莱之一峰昔时洪水
泛涨浮海而来附于罗山崖巘相合故合名罗浮在增
城博罗二县之境岭十五峰三十二其峰之秀者曰飞
云玉鹅会仙会真锦绣玳瑁洞之幽者曰金沙石臼朱
卷十七 第 32b 页 WYG0974-0275d.png
陵朱明黄龙黄猿蝴蝶又有跳鱼石伏虎石阿耨池夜
乐池乃花首台龙公竹皆山之奇胜唐颜真卿早年典
郡江南遇道士陶八八授与一刀圭碧霞丹令服之约
他日相待于罗浮山后真卿为卢杞所陷令单车问罪
于李希烈至汜水忽逢陶笑谓曰吉吉遂指嵩少而去
真卿去汴州希烈僣号使人害公于近郊及希烈败诏
公得归葬偃师北山后有啇人至罗浮忽见两道人树
卷十七 第 33a 页 WYG0974-0276a.png
下围棋一道士笑谓商人曰奉寄一书达吾家立札一
封题寄偃师北山颜家商人至询所居则茔庄也守冢
老苍头得书大惊曰此先太师亲翰也因以藏于室子
孙择日发冢即已空矣径往罗浮寻之竟无迹

形如釜盎

水经会稽秦望山在州南为众峰之杰吴越春秋称山
形如覆釜盎盎中有金简玉字书黄帝之遗谶也

形如覆舟

应天府城北有覆舟山东际青溪北临玄武湖
卷十七 第 33b 页 WYG0974-0276b.png

状如端冕

桂林志侯山在城西高耸如公侯端冕之状故名上有
金钩岩岩在山绝顶攀援曲折而上俯视诸峰如培塿


状如方印

应天府东南有方山状如方印一名天印山秦凿金陵
山疏秦淮水此其所断处
卷十七 第 34a 页 WYG0974-0276c.png

娲宫箫鼓

南君山翠丽鲜明宛若台榭名曰娲宫风雨之后
景色明净颇闻箫鼓之声

仇池楼橹

秦州记仇池山形如覆囊上广百顷壁立千仞有自然
楼橹今在平凉府成县西北战国为白马氐羌国晋时
杨难当二世据此杜甫诗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神
鱼人不见福地语真传
卷十七 第 34b 页 WYG0974-0276d.png
石穴留书

荆州记小酉山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昔人避秦于此
学道因留之梁湘东王绎赋访酉阳之逸典谓此今山
在湖广辰州府西北五十里大酉山在府西北四十里
山巅有善卷墓

山阿埋剑

广西苍梧志火山在城南临大江延袤五十里盖吴郡
之案山也每夜火光有野烧状或言水中有珠故光烛
卷十七 第 35a 页 WYG0974-0277a.png
于上或言南越王陀埋剑山阿故然寰宇记云山下有
丙穴嘉鱼生焉

玉笋瑶篸

宋范至能桂山志池之九华歙之黄山括之仙都温之
雁荡夔之巫峡此天下同珍之者然皆数峰而止又必
因重冈复岭盘亘而来非若桂之千峰旁无延缘崛然
特立玉笋瑶篸森列无际甚怪且多诚为天下第一韩
退之诗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黄鲁直诗桂岭环成
如雁荡平坡苍玉忽嵯峨观二子语意则桂山之奇固
卷十七 第 35b 页 WYG0974-0277b.png
在目中又山皆中空故峰下多佳岩洞且去城不远一
日可以遍游

日精月华

凤阳府皇城北有万岁山中都城绕其上山之东西二
峰对峙东曰日精西曰月华宋徽宗政和中遣户部孟
揆于上清宝箓宫之东筑山以像馀杭之凤皇山号万
岁山
卷十七 第 36a 页 WYG0974-0277c.png

山如长蛇

燕山在顺天府玉田县西北自西山一带迤逦东来延
袤数百里抵海岸宋苏辙诗燕山如长蛇千里限夷汉
首衔西山麓尾挂东海岸

山如伏龙

真定府元氏县西北有封龙山山势如伏龙欲飞举状
旧名飞龙山唐改今名李公绪为记

斗峻箕张

齐山在池州府贵池县唐杜牧九日登齐山有诗即此
卷十七 第 36b 页 WYG0974-0277d.png
以山有群峰势皆齐等故名或云唐刺史齐映尝好此
山因名其山形则肠蟠腹梱斗峻箕张其气候则雨焉而
骨胁立日焉而华采呈暑避流浆寒入綊纩空岩灵窦
响石飞泉不可胜纪

云从星拱

西山在顺天府西旧记太行山首始河内北至幽州第
八陉在燕强形巨势争奇拥翠云从星拱于京师之右
卷十七 第 37a 页 WYG0974-0278a.png
每大雪初霁千峰万壑积素凝华若图画然为京师八
景之一

鹤惊虎啸

仰山在凤阳府西金章宗尝游幸有诗刻石云金色界
中兜率景碧莲花里梵王宫鹤惊清露三更月虎啸疏
林万壑风

樵语牧唱

晋郤诜数月山行闻樵语牧唱曰洗尽吾尘土肠胃乃
倚骖临水久之而去
卷十七 第 37b 页 WYG0974-0278b.png

太行石髓

太行山在山西泽州府城南自此东西一带诸山虽因
地立名其实皆太行之支脉也六帖曰昔王烈尝入太
行山闻雷声往视之见山石上破数百丈石中有一孔
尺馀中有青泥流出烈取抟之随手坚凝气味如粳米
饭仙经所谓石髓也服之寿与天齐

少室玉膏

卷十七 第 38a 页 WYG0974-0278c.png
河图少室山有白玉膏服之成仙山在河南登封县北
嵩山之一峰也山有三尖峰东曰太室西曰少室

会稽射的

水经注会稽有射的山远望如射侯土人以暗占米价
谚云射的白斛一百射的玄斛一千

乌程车盖

山谦之吴兴地记乌程县车盖山之东旧有晋太守殷
康所立亭瞩望极佳
卷十七 第 38b 页 WYG0974-0278d.png
新丰涌出

庆山在西安府临潼县东南唐武后时因风雷涌出此
山初高六尺馀渐高至二百馀文武后改新丰为庆山
县江陵人俞文俊上言天气不和而寒暑并人气不和
而疣赘生地气不和而堆阜出今陛下以女主处阳位
反易刚柔故地气隔塞而山变为灾陛下谓之庆山臣
以为非庆也

天竺飞来

卷十七 第 39a 页 WYG0974-0279a.png
灵鹫山在天竺国晋咸和中西天僧慧理登杭州飞来
峰叹曰此是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
因名其峰曰飞来

石立

汉昭帝元凤三年泰山石立上林僵柳复生

土起

汉哀帝建平二年无盐危山土起瓠山石立
 山堂肆考卷十七
卷十七 第 39b 页 WYG0974-0279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