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资治通鉴前编提要
资治通鉴前编提要 第 1a 页 WYG0332-000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二

  资治通鉴前编     编年类

  提要

  (臣)等谨案资治通鉴前编十八卷举要三卷
宋金履祥撰履祥有尚书表注已著录案柳
贯作履祥行状曰司马文正作资治通鉴系
年著代秘书丞刘恕作外纪以记前事顾其
志不本于经而信百家之说不足传信乃用
资治通鉴前编提要 第 1b 页 WYG0332-0001b.png
邵氏皇极经世书胡氏皇王大纪之例损益
折衷一以尚书为主下及诗礼春秋旁采旧
史诸子表年系事后加训释断自唐尧以下
接于资治通鉴勒为一书既成以授门人许
谦曰二帝三王之盛其微言懿行后王所当
法战国申韩之术其苛法乱政亦后王所当
戒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以后司马公既已
论次而春秋以前无编年之书是编固不可
资治通鉴前编提要 第 2a 页 WYG0332-0002a.png
莫之著也云云盖履祥撰述之意在于引经
据典以矫刘恕外纪之好奇惟履祥师事王
柏柏勇于改经履祥亦好持新说如释桑土
既蚕引后所谓桑间为证释封十有二山浚
川谓营州当云其山碣石其川辽水以笃公
刘七月二篇为豳公当时之诗非周公所追
述又以七月为豳诗笃公刘即为豳雅皆不
免于臆断以春秋书尹氏卒为即与隐公同
资治通鉴前编提要 第 2b 页 WYG0332-0002b.png
归于鲁之郑大夫尹氏尤为附会至于引尚
书记异于周昭王二十二年书释氏生则其
徵引群籍去取失当亦未必遽在恕书上也
然援据颇博其审定群说亦多与经训相发
明在讲学诸家中犹可谓究心史籍不为游
谈者矣履祥自撰后序谓既编年表例须表
题故别为举要三卷凡所引经传子史之文
皆作大书惟训释及案语则以小字夹注附
资治通鉴前编提要 第 3a 页 WYG0332-0002c.png
缀于后盖依朱子纲目之体而稍变通鉴之
式后来浙江重刻之本则举要为纲以经传
子史之文为目而训释仍错出其间已非其
旧又通鉴纲目刋本或以此书为冠题曰通
鉴纲目前编亦后来所改名今仍从原本与
纲目别著于录以存真焉乾隆四十六年十
二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资治通鉴前编提要 第 3b 页 WYG0332-0002d.png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资治通鉴前编提要 第 4a 页 WYG0332-0003a.png
  通鉴前编前序

  朱子曰古史之体可见者书春秋而已春秋编年通纪
以见事之先后书则每事别纪以具事之始末意者当
时史官既以编年纪事至于大事则又采合而别记之
若二典所记上下百有馀年而武城金縢诸篇或更数
月或历数年其间岂无异事盖必已具于编年之史而
今不复见矣履祥按竹书纪年载三代以来事迹然诡
诞不经今亦不可尽见史记年表起周共和庚申之岁
资治通鉴前编提要 第 4b 页 WYG0332-0003b.png
以上则无纪焉历世浸远其事往往杂见于他书靡适
折衷邵子皇极经世独纪尧以来起甲辰为编年历胡
氏皇王大纪亦纪甲辰以下之年广汉张氏因经世之
年颇附之以事顾胡过于详而张失之简今本之以史
子传纪附之以经翼之以诸家之论且考其系年之故
解其辞事辨其疑误如东莱吕氏大事记而不敢尽仿
其例起帝尧元载止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接于资治通
鉴名曰通鉴前编昔司马公编辑通鉴先为长编盖长
资治通鉴前编提要 第 5a 页 WYG0332-0003c.png
编不嫌于详而通鉴则取其要也后之君子或有取于
斯焉要删之以为通鉴前纪是亦区区之所望也峕景
定甲子正月丁丑朔仁山金履祥吉甫序

  通鉴前编者仁山先生之所著也先生姓金氏讳履祥
字吉甫婺州兰溪人自言世本项氏其先项伯入汉以
恩赐姓曰刘暨五季吴越有国避武肃王嫌名从文更
为金氏先生幼知向方长而好学天文地形礼乐刑法
田乘兵谋阴阳律历之书靡不毕究及壮事文宪王先
资治通鉴前编提要 第 5b 页 WYG0332-0003d.png
生柏从登文定何先生基之门讲贯愈精造诣益邃何
先生盖受业于黄文肃公干文肃公则朱子之高第弟
子也先生尝一举进士不利遂绝意进取以布衣游诸
公间率以文义相处当宋季年睹国势阽危慨然欲以
奇策匡济为在位所沮议格弗上其语秘不传然当时
计画之士咸叹其策不用德祐初以迪功郎召解中褐
入史馆编校盖将渐进用之而国已不可为矣中年以
来遗落世务筑居仁山之下颛以讲学著书为事训诱
资治通鉴前编提要 第 6a 页 WYG0332-0004a.png
学者谆谆不倦言论风指皆可诵法先生神劲而清气
候明洁平居独处终日俨然至与物接则盍然和怿闺
门之内相敬如宾生平笃于分义有故人子坐事母子
俱系奚官其后分配为𨽻子母不相知生死者垂十年
先生倾赀营购卒赎以完其子后贵先生终不自言相
见劳问辛苦而已闻者莫不叹息方从王先生时与同
舍生夜步庭中指谓之曰某星入某次其分野当有某
变已而果然郓人李某者尝侍坐于先生言次及其乡
资治通鉴前编提要 第 6b 页 WYG0332-0004b.png
里先生因历历为言其山川风土物产之宜如指诸掌
某大惊服先生之于学其精博类如此所著有尚书表
注论语孟子集注考證大学章句疏义行于世文集如
千卷藏于家先生尝谓司马文正公作资治通鉴秘书
丞刘恕作外纪以记前事顾其志不本于经而信百家
之说是非既谬于圣人此不足以传信自帝尧以前不
经夫子所定固野而难质夫子因鲁史以作春秋始于
鲁隐之元实周平王之四十九年也然王朝列国之事
资治通鉴前编提要 第 7a 页 WYG0332-0004c.png
非有玉帛之使则鲁史不得而书非圣人笔削之所加
况左氏所记或阙或诬凡若此类皆不得以辟经为辞
乃用邵氏皇极经世历胡氏皇王大纪之例损益折衷
一以尚书为主下及诗礼春秋旁采旧史诸子表年系
事复加训释断自唐尧以下接于通鉴之前勒为一书
名曰通鉴前编凡有十八卷举要三卷既成以授门人
许谦曰二帝三王之盛其徽言懿行宜后王所当法战
国申商之术其苛法乱政亦后王所当戒自周威烈王
资治通鉴前编提要 第 7b 页 WYG0332-0004d.png
二十三年以后司马公既已论次而春秋以前迄无编
年之书故是编不可以不著也先生之殁今二十有五
年矣是书虽存世亦莫能知者谦永怀夙昔之话言独
抱遗编而太息门人御史台都事汝南郭炯为南台御
史日尝欲刋行是书有志而未果今肃政廉访使平阳
郑公允中爰始解骖聿崇正学尚论格人章明善道载
阅是编三复嘉叹谓宜立于学官传之后世乃询之监
宪左吉公亦克欣赞暨僚列宾佐罔不协从亟命有司
资治通鉴前编提要 第 8a 页 WYG0332-0005a.png
锓诸文梓共捐秩禄以佐其费厥功告备将表上送官
而命谦为之序谦深惟先生以高明之学负经济之才
生于季末道不克用暨运启休明则年既老矣其所著
述间已获行于世惟是编之作广博精密凡帝王经世
之大猷圣贤传道之微旨具在是矣或者得以充延阁
之储备乙夜之览庶几发挥圣学启沃渊衷裨我国家
稽古之治为生民无穷之泽则先生为不朽矣谦不佞
不足以明先生之心发盛德之蕴敢纂录先生行事之
资治通鉴前编提要 第 8b 页 WYG0332-0005b.png
大略以标诸卷首若夫著作之意则已备于先生所自
序兹不详述皇元天历元年十有二月庚子门人金华
许谦谨序

  进通鉴前编表

  窃臣采录金华儒士金履祥祥撰次通鉴前编上下卷
举要三卷官为锓梓装褫成上下册随表上进者伏以
帝王之制坦然明白幸往圣方册之具存日月所照莫
不尊亲矧昭代车书之盛际欲仰赞缉熙之学愿下采
资治通鉴前编提要 第 9a 页 WYG0332-0005c.png
謏闻之言如萤爝谩附于大明而蹄涔何增于钜海深
怀垦悃祇重震兢(臣)诚惶诚恐稽首顿首窃惟左史
书事右史书言自昔纪载之难备前王为律后王为令历
代因革之异宜学者将博古以明经史官必表年以始
事惟敬王威烈之会实春秋战国之交爰有外纪大事
记之书以正史记纪传等之阙若笔削尽宗乎孔圣则
修纂必始乎陶唐盖正次王王次春首植纲常之大本
而事系时时系年以示述作之弘规本春秋以折衷推
资治通鉴前编提要 第 9b 页 WYG0332-0005d.png
甲辰而正始耻稗官之駮杂黜汲冢之诞诬有臣履祥
当宋景定研精于瓮牖绳枢之隙待用于金匮石室之
藏考摭近千馀年汇次为上下卷庶几三代以降之理
乱若网在纲一元以后之乘除如指诸掌为万世之龟
鉴表百篇之范模旁及诸书庸伺博识倘遂刍荛之采不
孤芹曝之忠兹盖伏遇皇帝陛下历数在躬文思稽古
宏阐图书之府广延帷幄之儒每机务得遂于燕閒而
圣睿犹资于启沃学于古训虽寸阴克慎于渊衷钦乃攸
资治通鉴前编提要 第 10a 页 WYG0332-0006a.png
司俾百辟咸遵乎成宪是以发号施令克广好生之仁
立政任人深得诒谋之道至如庸劣亦被简知本乏六
辔周原之才欲访束帛丘园之士冀仰裨于政理以效
报于涓埃盖问俗莫重于举贤而著书莫先乎立教俯
赐容光之照少酬继晷之劳使寒士咸鼓舞于菁莪知
下才不弃捐于棫朴家求遗藁可曾无司马封禅之书
人诵法言谁知有子云太玄之易谨表上进以闻臣下
情无任不胜瞻天乐圣激切屏营之至谨言
资治通鉴前编提要 第 10b 页 WYG0332-0006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