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七
卷十七 第 1a 页 WYG0328-042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九朝编年备要卷十七   宋 陈均 撰
英宗皇帝(起甲辰治平元年/止丁未治平四年)
甲辰治平元年春三月以少卿监𨽻审官院
雨土
出宫人
夏五月浚三股五股河
太后彻帘
卷十七 第 1b 页 WYG0328-0426b.png
 上既康复韩琦久欲太后罢垂帘尝一日取十馀事
 禀上上裁决悉当琦即诣东殿覆奏太后每事称善
 琦因白太后求去太后曰相公安可求退老身合居
 深宫每日在此甚非得已琦即称前代如马邓之贤
 不免贪恋权势今太后能复辟诚马邓所不及审决
 以何日彻帘太后遽起琦即厉声命仪鸾使彻帘帘既
 落犹于殿屏后微见太后衣
 寻上太后宫名曰慈寿
卷十七 第 2a 页 WYG0328-0427a.png
 先是司马光言陛下昔在藩邸事濮王承顺颜色备
 尽孝道凡宫中事濮王皆委陛下干之无不平允陛
 下事太后当一如濮王然后可视天下之政当一如
 宫中之事然后可濮王之亲以恩皇太后之亲以义
 其奉养之谨非特有所加则无以取信也宫中之事
 小天下之事大其听断之勤非特有所加则无以致
 治也
 吕诲亦言陛下孝养之礼臣不得而知之安亲之道
卷十七 第 2b 页 WYG0328-0427b.png
 诚有未至何则累圣成业靡思经缉邦国大事都无
 裁处献纳之言尽决于帘帷之下是陛下自处休逸
 而遗圣后以烦劳亏损圣德莫斯为甚又言于太后
 曰皇帝躬亲治道勤励为民在于圣虑宜于慰安臣
 愚以为东殿帘帷宜五七日一御
 寻以定策勋进辅臣官富弼辞曰臣闻制辞取嘉祐
 中尝议建储推恩此特丝发之微劳何足嘉赏今陛
 下录臣先帝时微劳而仁宗皇太后于陛下有天地
卷十七 第 3a 页 WYG0328-0427c.png
 之恩尚未闻所以为报可谓倒置不思之甚再奏卒
 不听弼乃受
闰月以唐介为御史中丞
 上谕介曰卿在先朝有直声今出自朕选非由左右
 言也
六月皇子顼封颍王
 初王封淮阳郡王出阁辞两宫悲泣不自胜太后亦
 泣慰谕遣之自是日再入朝仁宗之葬及虞于郊王
卷十七 第 3b 页 WYG0328-0427d.png
 见百官班道左下马望斋宫却盖步进观者叹息王
 性谦虚眷礼官僚遇记室韩维尤厚一日维侍王坐
 内侍以弓样靴进维曰王安用舞靴王令毁去又尝
 谏王曰上已失太后心王宜孝恭以弥缝王感悟太
 后曰皇子近日殊有礼
增置宗室学官
 时睦亲宅广亲宅宗室自率府副率以上八百馀人
 其奉朝请者四百馀人而教学之官六员而已于是
卷十七 第 4a 页 WYG0328-0428a.png
 增置讲书四员教授五员小学教授十二员并旧六
 员为二十七员以分教之仍赐诏戒勉之
 初宗室坐序爵仍自为宾主讲官坐主席之东隅于
 是睦宗院都讲吴申不肯坐移书大宗正谓宗室当
 以亲族尊卑为序与讲官分宾主大宗正不能决因内
 朝出申二书上是之宗室正讲席自申始
 寻增置同知大宗正事一员以宗惠为之上在藩邸
 颇贤宗惠故擢用焉
卷十七 第 4b 页 WYG0328-0428b.png
诸路大水
 命监司分诣水灾州军存恤未几又诏水灾诸路帅
 臣监司督责知通存恤又分官体量南京等路出上
 供米赈宿亳州饥民
秋八月录周后
窜内侍任守忠
 初仁宗未有嗣属意圣明守忠居中建议欲援立昏
 弱以邀大利及上即位又酝造语言交斗两宫至是
卷十七 第 5a 页 WYG0328-0428c.png
 司马光吕诲言之上虽未行一日韩琦出空头敕一
 道参政欧阳修已佥赵概难之问修曰何如修曰第
 书之韩公必自有说琦坐政事堂立守忠庭下曰汝
 罪当死责蕲州安置取空头敕填与之即日押行琦
 意以为少缓则中变也
九月复武举
诏日开讲筵
 重阳节当罢讲吕公著司马光言先帝时无事常开
卷十七 第 5b 页 WYG0328-0428d.png
 讲筵近以圣体不安遂于端午及冬至后盛暑盛寒
 之际权罢数月今陛下初政清明宜亲近儒雅讲求
 治术愿不惜顷刻之间日御讲筵从之
夏人寇边
 诏遣使诘问
冬十月诏明堂奉仁宗配
 故事冬夏至祀昊天上帝皇地祇以太祖配正月上
 辛祈谷孟夏雩祀立冬祭神州地祇以太宗配孟夏
卷十七 第 6a 页 WYG0328-0429a.png
 祀感生帝以宣祖配祭学士王圭等与礼官上议请
 循周公严父之道以仁宗配享明堂知制诰钱公辅
 独上议曰以周公言之则严父以成王言之则严祖
 是时政则周公祭则成王亦安在乎必严其父我将
 之诗是也我太祖则周之后稷配郊者也太宗则周
 之文王配明堂者也真宗则周之武王仁宗则周之
 成王虽有配天之业而无配天之祭未闻成康以严
 父之故废文王配天之祭而移之也以孔子之心推
卷十七 第 6b 页 WYG0328-0429b.png
 周公之志则严父也以周公之心摄成王之祭则严
 祖也严父严祖其义一也东汉孝明始建明堂以光
 武配适符严父之说及时异事迁章安二帝亦弗之
 变此最为近古而合乎礼者也当仁宗初立倘有建
 是论则配天之祭常在乎太祖太宗矣愿诏有司博
 议使配天之祭不胶于严父而严父之道不专乎配
 天诏台谏讲官两制礼院再详定学士孙抃等同献
 议曰在易先王作乐崇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则祖
卷十七 第 7a 页 WYG0328-0429c.png
 考配帝从来远矣祖考皆可配帝郊与明堂不可同
 位不可谓严祖严父其义一也公辅谓不闻周家废
 文配而移于武废武配而移于成夫六经以简易立
 法周家三十六王若代代著严父之训则六经乃记
 事之日历尔安在其简易也故易之配考孝经之严
 父历代循守今一旦黜宣祖真宗之祀庙而不配而
 仁宗功德祔庙之始又抑而不得配帝皆非也谏官
 司马光吕诲曰孝子之心谁不欲尊其父而圣人之
卷十七 第 7b 页 WYG0328-0429d.png
 制礼不敢踰也诗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又我将祀
 文王于明堂下此皆不见于经矣前汉以高祖配天
 后汉以光武配明堂自非建邦启土者皆无配天之
 文故周之成康汉之景明德业虽美而不以配天避
 祖宗也近世祀明堂皆以其父配上帝此乃误释孝
 经之意景祐中以太祖比周之后稷太宗真宗比周
 之文武然则以真宗配明堂亦未失古礼仁宗功德
 虽盛而不在二祧之位议者乃欲舍真宗而以仁宗
卷十七 第 8a 页 WYG0328-0430a.png
 配祀明堂恐于祭法不合诏从抃等议
十一月刺陕西义军
 韩琦奏云唐置府兵最为近古今之义勇河北几十
 五万河东几八万勇悍纯实而有物力资产即唐之
 府兵也陕西当西事之初亦常三丁选一为弓手其
 后刺为保捷正军及夏国纳款朝廷㨂放所存无几
 河北河东陕西事同一体今若陕西亦点义勇军止
 刺手背不复刺面可无惊骇诏从之命徐亿等往除
卷十七 第 8b 页 WYG0328-0430b.png
 商虢二州不籍馀悉集义勇凡主户家三丁选一六
 丁选二九丁选三二十至五十材勇者充岁以十月
 番上教阅一月而罢又诏秦州成纪等六县有买保
 毅田承名额者悉以为义勇总得十五万六千人
 知谏院司马光言今议者但怪陕西独无义勇不知
 陜西之民三丁巳有一丁充保捷矣古者兵出民间
 民耕桑之所得皆以衣食其家今既敛农民之粟帛
 以赡军又籍农民之身以为兵是一家任二家之事
卷十七 第 9a 页 WYG0328-0430c.png
 也臣愚以为河北河东已刺之民犹当放散况陕西
 未刺之民乎上不听光又六奏及申中书自劾求去
 亦终不许尝至中书与琦诘难琦无以对竟不为止
 其后十年义勇运粮戍边率以为常一如光之言矣
复内侍养子令
十二月雨土
以内臣为陜西诸路钤辖
 王昭明等四人令体测军情治其诉讼有赏罚则与
卷十七 第 9b 页 WYG0328-0430d.png
 其帅议大事以闻各许岁乘驿奏事谏官吕诲言唐
 举兵不利未有不自监军始者我朝因循未革奈何
 又增置此员如走马承受官品至卑已不胜其害今
 钤辖重寄其权与安抚使均矣欲乞朝廷罢之精择
 帅臣专制阃外之权御史傅尧俞赵瞻皆有论列不
 从
选修起居注官
 时起居注阙官中书拟集贤校理宋敏求杨绘上问
卷十七 第 10a 页 WYG0328-0431a.png
 修注选何等人辅臣对近例以制科进士高等与馆
 职才望者绘进士第二人今当次补上曰修注即知
 制诰岂可以次补命以韩维易绘与宋敏求并命
乙巳治平二年春正月遣使募京畿淮南兵
 司马光言边臣之请兵无穷朝廷之募兵无已仓库
 之粟帛有限百姓之膏血有涯臣愿断自圣志罢招
 禁军训练旧有之兵自可备禦
二月罢修庆宁宫
卷十七 第 10b 页 WYG0328-0431b.png
 吕公著言今京畿诸县及京东西淮南饥馑多有饿
 殍力役之事皆宜权罢从之
 司马光亦言近日修造稍多大凡九百间皇城诸门
 四边行廊南薰门之类无不重修役人极众劳费不
 少又在京仓廪疏漏甚多未暇修葺粟帛大有损失
 古者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今之
 所修缓急先后母乃不得其宜乎又言皇子三位所
 修规模侈大非所以纳之于义方应大内里外屋舍
卷十七 第 11a 页 WYG0328-0431c.png
 非至切要者乞罢兴造
蔡襄罢
 自三司使出知杭州上自濮邸立为皇子近臣中有
 异议人疑为襄上即位数问襄何如人一日因其请
 假变色谓中书曰三司事繁襄多在假何不用他人
 韩琦为救解上意不回襄既请罢琦因质于上上曰
 内中不见文字在庆宁即已闻之琦曰事出瞹昧更
 乞审察曾公亮欧阳修皆言疑似难明不可以此陷
卷十七 第 11b 页 WYG0328-0431d.png
 害忠良上曰造谤者因何不及他人遂命襄出以吕
 公弼代之至和初公弼为三司使上在潜邸以赐马
 不善求易之公弼不许至是奏事毕上曰朕往在宫
 中卿不为朕易马是时已知卿也又曰卿继蔡襄为
 使襄诉讼不能决颇多留事公弼知上不悦襄对曰
 襄未尝懈恐言者妄尔上益以公弼为长者
 先是上以王广渊直集贤院司马光言广渊好奔竞
 善进取在仁宗时私以文献陛下为忠谨者果如此
卷十七 第 12a 页 WYG0328-0432a.png
 乎汉卫绾不从太子饮景帝待之过于他臣周张美
 以钱谷私假世宗世宗薄之陛下于广渊不治其罪
 而又赏之何以厉臣节不报
王畴薨临其丧
 时为枢密副使
大风昼晦
赐举人第
 彭汝砺以下三百六十一人赐及第出身有差
卷十七 第 12b 页 WYG0328-0432b.png
三月行明天历
 判司天监周琮等所造也琮言崇天历气节后天诏
 范镇等校定是非新书为密乃赐名明天历诏翰林
 王圭序之其后亦不可用琮等皆夺所迁官
以吕诲为御史知杂
 诲以尝言中丞贾黯辞职黯奏曰御史人主耳目一
 时公言非有嫌怨且其人方正谨重若得与之共事
 必能协济诏以谕诲诲乃受命诲因言朝廷之事台
卷十七 第 13a 页 WYG0328-0432c.png
 谏官不得与闻及见行下亟正其失则曰已行之命
 难于追改是执政常自取胜耳目之官与不设同矣
 又言近日臣僚建议以为先帝信任台谏太过欲陛
 下矫先帝之为凡事坚执不可易行一缪令进一匪
 人则倡言于外曰出自清衷谁敢动摇是窒塞圣聪
 恐非福也更宜沈虑已行之事果有不便无惮更张
恤朱烈女家
 越州上虞县朱回女母早亡养于祖媪年方十岁里
卷十七 第 13b 页 WYG0328-0432d.png
 中人有与媪竞持刀欲杀媪一家惊溃独朱号呼突
 前拥救之媪以故得脱朱连被数十刀以死事闻命赐
 其家米帛其后会稽人为朱立像于曹娥庙以祀之
 分宁农家女彭氏从父入山伐薪父遇虎女拔刀斫
 虎夺其父还事闻诏赐粟帛敕州县岁时存问
 合淝包繶妻崔氏女也繶枢密拯之子早亡惟一稚
 子拯夫妇意崔不能守也使左右尝其心崔蓬垢涕
 泣出堂下见拯曰生为包氏妇死为包氏鬼誓无他
卷十七 第 14a 页 WYG0328-0433a.png
 也其后稚子亦卒母吕自荆州来诱而欲嫁其族人
 因谓曰丧夫守子子死孰守崔曰昔之留也非以子
 也舅姑故也今舅没姑老忍舍而去乎吕怒诅骂我
 宁死此决不独归须尔同往也崔泣曰母远来义不
 当使母独往然至荆山倘以不义见迫必绝于尺组
 之下欲以尸还包氏遂偕去母见誓必死卒还包氏
 开封民妇朱氏家贫鬻巾屦簪珥以给其夫夫日与
 侠少饮博不以家为事犯罪将远徙父母欲夺而嫁
卷十七 第 14b 页 WYG0328-0433b.png
 之一夕自经死且曰及吾夫未死使知我不为不义
 屈也
 嘉州娼家女郝节娥母迫令世其娼陵虐百端卒不
 夺自投江以死
 自乾兴讫治平五十年间义烈女妇见于史者十数
 人而蒙朝廷褒颂者朱娥张氏彭氏而已贝州之赵
 不屈于贼义节尤著而有司不以闻史几失之则其
 他湮没而不传者盖有之矣
卷十七 第 15a 页 WYG0328-0433c.png
夏四月诏议崇奉濮王典礼
 元年五月宰臣韩琦等奏请下有司议濮安懿王及
 谯国太夫人王氏襄国太夫人韩氏仙游县君任氏
 合行典礼诏须大祥后议之至是进呈乃有是诏翰
 林学士王圭等相顾不敢先知谏院司马光独奋笔
 立议略曰为人后者为之子不敢复顾其私亲秦汉
 以来有自旁支入承大统推尊其父母为帝后皆见
 非当时取讥后世不敢引以为圣朝法臣以为濮王
卷十七 第 15b 页 WYG0328-0433d.png
 宜尊以高官大爵称皇伯而不名贾黯之议亦同王
 圭敕吏以光手藁为案议上欧阳修以为自古无以
 所生父改称伯者圭等言非是中书奏汉孝宣光武
 皆称父为皇考太后闻之手书诘责辅臣以不当议
 称皇考上诏如闻集议议论不一宜权罢议当令有
 司博求典故务合礼经判太常寺范镇率礼官上言
 陛下既考仁宗又考濮王其议未当具列仪礼及汉
 儒议论魏明帝诏为五篇奏之于是台官自中丞贾
卷十七 第 16a 页 WYG0328-0434a.png
 黯以下各有奏知杂吕诲亦言陛下入继大统皆先
 帝之德当从王圭等议为定封濮安懿王大国诸夫
 人典礼称是奏皆留中不报司马光又上言曰伏见
 向者诏群臣议濮安懿王合行典礼王圭等二十馀人
 皆以为宜准先朝封赠期亲尊属故事凡两次会议
 无一人异辞而政府之意独欲尊濮王为皇考巧饰
 词说误惑圣听政府言仪礼本文五服年月敕皆云
 为人后者为其父母之服者不谓之父母不知如何
卷十七 第 16b 页 WYG0328-0434b.png
 立文此乃政府欺罔夫天下之大谓其皆不识文理
 也又言汉宣帝光武皆称其父为皇考臣按宣帝承
 昭帝之后以孙继祖故尊其父为皇考而不敢尊其
 祖为皇祖者以与昭帝昭穆同也光武起布衣诛王
 莽冒矢石以得天下名为中兴其实创业虽自立七
 庙犹非太过况但称皇考其谦损甚矣今陛下亲为
 仁宗之子以承大业传曰国无二君家无二尊若复
 尊濮王为皇考则置仁宗于何地乎
卷十七 第 17a 页 WYG0328-0434c.png
五月诏皇子及卑属勿授师傅官
 时封皇子并除检校师傅中丞贾黯以为子为父师
 实有未安故有是诏
六月亲擢御史
 以范纯仁为殿中侍御史吕大防为监察御史里行
 近制御史有阙则命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知杂事递
 送举二人而自上择取一人为之至是阙两员举者
 未上内出纯仁大防名而命之
卷十七 第 17b 页 WYG0328-0434d.png
秋七月诏减乘舆服御
 诏曰凡郊庙所以奉天地祖宗者宜如故事若乘舆
 服御之费其务减损德宁公主将降其资送减康国
 长公主三之一
富弼罢
 以疾求罢章二十馀上自枢密出判河阳
出宫人
贾昌朝薨临其丧
卷十七 第 18a 页 WYG0328-0435a.png
 谥曰文元御篆其碑曰大儒元老之碑昌朝在侍从
 为名臣及执政不为善人所与咸以为结宫人宦官
 数为言者所攻
八月大水
 坏官私庐舍漂没人民畜产不可胜数
求直言
 诏中外实封言事司马光上疏略云陛下即位以来
 灾异甚众日有黑子江淮之水或溢或涸去夏霖雨
卷十七 第 18b 页 WYG0328-0435b.png
 涉秋不止京畿东南十有馀州庐舍沈于深渊浮苴
 栖于木末老弱流离捐瘠道路许颍之间积尸成邱
 今夏疫疠大作弥数千里秋未穫暴雨大至都城之
 内道路乘桴官府民居覆没殆尽死于压溺者不可
 胜纪陛下安得不侧身恐惧思其所以致此者乎又
 曰当陛下初得疾之时外间传言太后于梓宫前叩
 头祈请额为之伤岂可谓非慈爱之心不幸谗人交间
 遂使两宫之情有隙且先帝擢陛下于众人中升为
卷十七 第 19a 页 WYG0328-0435c.png
 太子惟以一后数公主托陛下而梓宫在殡已失太
 后欢心长公主数人屏居閒宫希曾省见此陛下所
 以失人心之始也又曰凡百奏请不肯与夺知人之
 贤不能举知人不肖不能去知事之非不能改知事
 之是不能从或非才而骤进或有罪而见宽此天下
 所以重失望也又曰台谏天子耳目其有所言当以
 圣意察其是非不一宜付大臣
 初上降诏责躬求言学士草诏有大臣思天变之语
卷十七 第 19b 页 WYG0328-0435d.png
 上夜批出言淫雨为灾专戒不德命更其语
 知荆州郑獬上疏曰陛下发明诏求忠言未知将为
 实用耶将应故事以文之耶苟欲文之固无可议必
 欲实用臣谓宜选官更直便殿从容条讲可者行之
 不可者罢之
却尊号
 司马光言陛下将有事于南郊群臣循袭故事请上
 尊号属者暴雨为灾深宜抑损以答天谴乞拒而勿
卷十七 第 20a 页 WYG0328-0436a.png
 受吕诲亦以为言上嘉纳之群臣凡五表不允
置陕西北城兵
九月太常因革礼成
 欧阳修等所纂也
策制科武举
 以范百禄为秘书丞李清臣为著作佐郎百禄镇从
 子也百禄策略曰五行传曰简宗庙废祭祀则水不
 润下鲁庄公丹桓宫楹又刻其桷以示夸大天应是
卷十七 第 20b 页 WYG0328-0436b.png
 而大水夫傅饰非典犹不卑其先君其变犹且若是
 况今朝廷称奏显言欲为两统二父之举简宗庙者
 岂有愈于斯乎时大霖雨灾异数见论者多咎濮邸
 之议将廷试或谓清臣宜以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
 则必合矣清臣曰此汉儒说吾不能知民间岂无疾
 痛可列乎因言天地之大譬人之腹心有所攻塞则
 五官不宁民者天地之腹心也日月星辰天地之五
 官也善止异者止民之疾痛而已欧阳修奇其文以
卷十七 第 21a 页 WYG0328-0436c.png
 为似苏轼文及试文至中书未发修迎语曰考官不
 置清臣第一则缪矣发视果第一 武举六人
冬十月雨大水
以邵必知谏院
 先是吕诲言台谏者人主之耳目臣观天圣景祐间
 三院御史常有二十员后虽衰减犹不下十数员今
 御史台阙中丞御史五员差出者人封章十上报罢
 八九谏官司马光迁他职傅尧俞使北诤臣已同废
卷十七 第 21b 页 WYG0328-0436d.png
 置自古言路壅塞无如今日也
十一月壬午郊
 先是久雨阴晦及车驾赴青城中道开霁人心大说
 故事亲祠皇帝将就版位祠官皆回班向上侍臣跪
 读册至御名则兴至是诏勿回班及勿兴时吕公著
 摄太仆卿参乘为上言仁宗亲祠彻黄道以登虚小
 次不入上皆循用之
定娶宗室女法
卷十七 第 22a 页 WYG0328-0437a.png
 初所娶宗室女者除文官委主昏访问不复由内侍
 省
 元祐六年诏娶宗室女得官者止朝请大夫皇城使
丙午治平三年春正月范镇罢
 知陈州韩琦求去镇在翰林批答曰周公不之鲁欲
 天下之一乎周上以镇不当引圣人比宰相欲罢内职
 镇遂请外而有是命或曰镇以议濮王追崇事忤欧
 阳意修为上言镇以周公待韩琦是以孺子待陛下
卷十七 第 22b 页 WYG0328-0437b.png
 也镇以是出
立濮王园庙
 以宗朴为濮国公奉濮王祀先是太后手书濮安懿
 王谯国太夫人王氏襄国太夫人韩氏仙游县君任
 氏可令皇帝称亲尊王为濮安懿皇谯国襄国仙游
 并称后上手诏曰称亲之礼谨遵慈训追崇之典岂
 易克当且欲以茔为园即园立庙皇太后已赐俞允
 仍改封宗朴侍读吕公著上言称亲之说仍汉史皇
卷十七 第 23a 页 WYG0328-0437c.png
 孙故事皇孙即宣帝所生父宣帝为昭帝后是以兄
 孙遥嗣祖统无两考之嫌故且称亲其后既立谥只
 称悼园今陛下以旁支继大统建立园庙以王子承
 祀于濮王无绝父之义于仁宗无两考之嫌可谓兼
 得其亲字既称谓难立且义理不安乞寝罢不报
 上尝以称亲之议质于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王猎猎
 以为不可上曰王相待素厚亦当尔耶对曰臣被王
 恩厚故不敢以非礼名号加于王所为报也
卷十七 第 23b 页 WYG0328-0437d.png
解吕诲等言职
 御史吕诲知蕲州范纯仁通判安州吕大防知休宁
 县诲累疏乞依王圭等议早定濮安懿王追崇典礼
 皆不报乞免台职又不报遂劾韩琦专权导谀略曰
 琦请议濮王典礼再下两制用汉宣光二帝故事欲
 称皇考本非陛下之意皆琦导谀之过也永昭陵土
 未乾玉几遗音犹在乃心已革谓天可欺言者辨论
 半年不决琦犹遂非不为改正得谓之忠乎又与纯
卷十七 第 24a 页 WYG0328-0438a.png
 仁大防等合奏论参知政事欧阳修首开邪议妄引
 经据欲累濮王以不正之号陷陛下于过举之讥韩
 琦饰非傅会曾公亮赵概备位政府苟且依违伏请
 下修于理及正琦等之罪寻又劾修不置且曰修博
 识古今精习文史明知师丹之议为正董宏之说为
 邪利诱其衷神夺其鉴虞主始祔陵土未乾遽闻越
 礼之言欲遵衰世之迹致陛下外失四海臣庶之心
 内违左右卿士之议原修之罪安得而赦中书亦以
卷十七 第 24b 页 WYG0328-0438b.png
 劄子自辨略曰皇伯之称考于经史皆无据是无稽
 之臆说也谨按仪礼丧服记曰为人后者为其父母
 服齐衰期谓之降服者以明服可降父母之名不可
 改也夫为人后者既以所后为父矣圣人又存其所
 生父母者非曲为之意也盖自有天地以来未有无
 父而生之子也既有父而生则不可讳其所生矣夫
 无子者得以宗人为后是礼之所许然安得无父而
 生之子以为后乎此圣人所以不讳无子者立人之
卷十七 第 25a 页 WYG0328-0438c.png
 子以为后也亦不讳为人后者有父而生盖不欺天
 不诬人也诲等论列不已缴纳诰敕居家待罪上以
 御宝封诰敕遣内侍趣诲等赴台供职诲等以所言
 不用虽受诏敕犹家居待罪及太后降手书诲等又
 奏言盖首议者欲变兹事自外制中苟逭深责使天
 下怨谤归于人主今复移于母后况濮王封大国典
 礼终阙前有权罢之旨后有且欲之言传于四夷又
 谁敢信即园立庙皆非所宜嗣子袭封于礼为允欲
卷十七 第 25b 页 WYG0328-0438d.png
 乞更赐讲求以期至当若不归罪首议之人天下疑
 惑莫之能解范纯仁又独奏云皇太后自撤帘之后
 未尝预闻外政岂当复降诏今有所建置盖是政府
 臣僚苟欲遂非掩过不思朝廷祸乱之原且三代未
 尝有母后诏令施于朝廷者秦汉以来方预少主之
 政自此权臣欲为非常之事必假母后之诏令以行
 其志往往出于迫胁而天下卒不知事由权臣今陛
 下以长君临御于兹四年万机之务出宸断濮王典
卷十七 第 26a 页 WYG0328-0439a.png
 礼陛下自可采择公议而行何必用母后之命施于
 长君之朝也琦见纯仁奏谓同列曰琦与希文恩如
 兄弟视纯仁如子侄乃忍如此相攻乎是日阁门两
 以诏谕诲等赴台供职诲等又累奏乞罪首启邪议
 之臣具言令日事体与汉宣不同当时太子与皇孙
 俱死于外因其地葬之故曰戾园悼园即位后八年
 有司言父为士子为天子祭以天子者乃谓尧舜禹
 汤周文汉高受命之君非为继统为后者皇考庙悼
卷十七 第 26b 页 WYG0328-0439b.png
 园宜毁勿修乃从其请今濮王陪葬熙陵别子孙之
 序奉邑守卫皆已严具其必别立园寝增广制度当须
 改卜易其灵竁不惟熙宁隔绝亦与商王分别顾其
 典礼疑有未安汉悼皇止一子是为宣帝虽承大宗
 不绝小宗之祀故设立寝庙不为过矣议者犹曰考
 庙悼园宜毁勿修盖祀不踰闲而当专意于昭帝也
 又言臣等本以欧阳修首启邪谋疑误圣心得罪祖
 宗无可赦之理韩琦与内臣表里矫托以惑中外为
卷十七 第 27a 页 WYG0328-0439c.png
 臣不忠无大于是又谓太后手书称亲之意盖用汉
 宣故事欲行于今乃与中书所建皇考之议大扺相
 依此不免于两统二父之失所以议者纷然皆谓母
 后手书非出慈寿本意皆建议之臣眩惑交结成就
 其谋欲自掩其恶而杜言者之口也陛下亲受仁宗
 诏命而为人子故先帝遗诏诞告多方谓陛下为皇
 太子即皇帝位四夷诸夏莫不具闻乃复称濮王为
 亲则先帝治命之诏不行而陛下继体之义不一况
卷十七 第 27b 页 WYG0328-0439d.png
 后与政府大臣并受先帝顾托言犹在耳永昭陵土
 未乾止因一二奸臣之谋遂忘而不顾陷两宫于有
 过之地使四方夷狄惑先帝遗诏疑陛下过举移讴
 歌欣戴之心为忠愤不平之气可不痛哉万一黠寇
 奸民有以先帝遗诏为问则执政大臣将何辞以对
 之然则称亲之礼岂宜轻用首议之臣安得不诛臣
 等待罪于家屡蒙诏旨趣令供职而踧踖未敢承命
 以此故也上又令中书降劄子趣使起台供职诲等
卷十七 第 28a 页 WYG0328-0440a.png
 缴还劄子并前后所奏七状申中书坚辞台职中书
 进呈上问当如何琦对曰臣等有罪当留御史若以
 臣等无罪则取圣旨上犹豫久之乃令出御史既而
 曰不宜责之太重也
 故事知杂御史解官皆有诰词时知制诰韩维当直
 兼领封驳执政恐维不草制及封驳敕命遂径以敕
 送诲等家维言罢黜御史事关政体而不使有司与
 闻纪纲之失无甚于此乞追还诲等敕命使臣得申
卷十七 第 28b 页 WYG0328-0440b.png
 议论以正官法司马光吕公著皆切谏并不从
 其后修著濮议引丧服记曰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服
 服者齐衰期也谓之降服亲不可降者降其外物尔
 丧服是也其必降者示有所屈也以其承大宗之重
 尊祖而为之屈尔屈于此以伸彼也生莫重于父母
 而为之屈者以见承大宗者亦重此以义制者也父
 子之道天性也临之以大义有可以降其外物而本
 之于至仁则不可绝其天性绝仁道而灭天理此不
卷十七 第 29a 页 WYG0328-0440c.png
 仁者之或不为也故圣人制服为降三年为期而不
 没其父母之名以见服可降而名不可没也此以仁
 存者也又曰今议者欲以为人后之故使一旦反视
 父母若未尝生我者绝之已甚矣使其真绝之欤非
 人情也迫于义而伪绝之欤是仁义者教人为伪也
 所议大略如此
二月以苏轼直史馆
 上在藩邸闻轼名欲召入翰林知制诰韩琦曰轼远
卷十七 第 29b 页 WYG0328-0440d.png
 大器也在朝廷培养使天下畏慕降伏今骤用之人
 情未必皆以为然上曰与修起居注可乎琦曰记注
 与制诰为邻不若召试馆职上曰未知能否故试若
 轼有不能耶琦不可乃试而命之他日欧阳修以告
 轼轼曰韩公所以待轼乃君子爱人以德也
三月彗见西方
 庚申晨见于室本大如月长七尺许辛巳昏见于昴
 如太白长丈有五尺壬午孛于毕如月至五月没
卷十七 第 30a 页 WYG0328-0441a.png
解傅尧俞等言职
 谏官傅尧俞知和州御史赵鼎赵瞻通判淄州汾
 州尧俞鼎瞻使契丹还以尝与吕诲言濮王事家居
 待罪上数谕留尧俞等终求去故出司马光亦言臣
 与尧俞等六人共论濮王典礼今尧俞等六人尽已
 补外独臣尚留天下之人必谓臣为顾惜禄位乞早
 赐罢
栋戬加节度使
卷十七 第 30b 页 WYG0328-0441b.png
 去岁嘉勒斯赉卒栋戬袭位其弟辖戬摩珍嘉勒各拥众
 据城邑于是唂氏地分为三
夏四月以郭逵同签书枢密院
 同签书始此 知制诰邵必言逵武力之士不可置
 庙堂望留诰敕熟议不听或以咎韩琦琦曰吾亦知
 逵望轻故事西府当用一武臣上欲命李端愿吾知
 端愿倾邪故以逵当之或以上本意用张方平琦知
 方平不附已猥曰西府久不用武臣宜复故事逵既
卷十七 第 31a 页 WYG0328-0441c.png
 用谏官御史交章论列不报
秋八月吕公著罢
 自侍讲出知蔡州公著尝言濮安懿王不当称亲及
 请追还吕诲等不从即称疾请外上曰学士朕所重
 岂得轻去家居百日上遣内侍即其家谕勉且戒内
 侍曰公著劲直宜徐开晓谕勿太迫又令公著兄公
 弼劝之公著起就职方数月复上章请外故有是命
九月壬子朔日有食之
卷十七 第 31b 页 WYG0328-0441d.png
禁销金
 皇城司尝捕销金衣送开封府推官窦卞上殿请其
 狱有以内庭为言者上疑之卞曰真宗禁销金自掖
 庭始上曰然文王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正谓此尔诏如卞请
 京朝官以上磨勘定
 上慨然思革天下之弊时方患官冗言者皆谓由三
 岁一磨勘其进甚亟稍迁至高位故获进者众乃诏
卷十七 第 32a 页 WYG0328-0442a.png
 自今待制以上六年磨勘至谏议大夫止京朝官四
 年磨勘前行郎中止少卿监以七十为定员有阙则
 补其擢任及有功者皆不用此法
夏人寇边
 环庆安抚经略蔡挺斥堠明知谅祚将入寇即分屯
 要害以大顺城坚难破不益兵柔远城恶张玉将兵
 守之谅祚步骑数万围大顺三日蕃官赵明与官兵
 合击之挺又遣强弩列于壕外注矢下射谅祚中流
卷十七 第 32b 页 WYG0328-0442b.png
 矢道去移攻柔远张玉命三千人夜出扰贼营贼遂
 惊溃谅祚退屯金汤声言益发十万骑复攻围大顺
 会朝廷发岁赐鄜延安抚经略陆铣止留不与谅祚
 果大沮乃报言边吏擅兴兵行且诛之
冬十月诏三岁一贡举
 礼部奏名进士以三百人为额明经诸科不得过此
 数
以签书郭逵宣抚陕西
卷十七 第 33a 页 WYG0328-0442c.png
 判渭州上曰第领枢职往重使权自吕馀庆以参知
 政事知成都其后是任执政无守藩者至逵始以签
 书出镇
命宰执举馆职
 各五人先是上谓中书曰水潦为灾言事者云咎在
 不能进贤何也欧阳修曰近年进贤路狭上曰何如
 修曰往时入馆有三路今塞其二矣上曰何谓三路
 修曰进士高科一路也大臣荐举一路也因差遣例
卷十七 第 33b 页 WYG0328-0442d.png
 除一路也往年进士五人以上皆得试第一人有不
 十年即至辅相者今第一人两任方得试而第二人
 以下不复试是高科路塞矣往岁大臣荐举即召试
 今止令上簿候阙人乃试是荐举路塞矣惟有因差
 遣例除者半是年劳老病之人此臣所谓荐贤路狭
 也上嘉纳之故有是命韩琦曾公亮赵概等举蔡延
 庆以下凡二十人皆令召试宰臣以为人多难之上
 曰既委公等举之苟贤岂患多也先召试蔡延庆等
卷十七 第 34a 页 WYG0328-0443a.png
 十人馀须后时士人以登台阁升禁从为显官而不
 以官之迟速为荣滞故为之语曰宁登瀛不为卿宁
 抱椠不为监
十一月上不豫
十二月立皇子颍王顼为皇太子
 先是上久服药韩琦等问起居退颍王忧形于色顾
 琦曰奈何琦曰愿大王勿离左右曰此乃人子之职
 琦曰非为此也王感悟未几上疾增剧琦复奏曰陛
卷十七 第 34b 页 WYG0328-0443b.png
 下久不视朝内外忧惶宜早立太子上颔之琦请上
 亲笔指挥上乃书曰立大大王为皇太子琦曰必颍
 王也烦圣躬更书之上乃批曰颍王顼琦即召学士
 草制学士张方平至榻前禀命上凭几出数语方平
 不能辨方平因进笔上书来日降制立某为皇太子
 十字所书名不甚明方平又请上再书颍王二字又
 书大大王三字方平退而草制上既用辅臣议立皇
 太子因泫然下泪文彦博退谓韩琦曰见上颜色否
卷十七 第 35a 页 WYG0328-0443c.png
 人生至此虽父子亦不能不动也
大赦
是岁契丹改号大辽
 时咸熙二年也熙宁八改太庆元丰八改大安绍圣
 二改寿昌
丁未治平四年春正月朔大风霾
赐私造寺观名
 诏民间先私造寺观及三十间者悉存之赐名寿圣
卷十七 第 35b 页 WYG0328-0443d.png
上崩于福宁殿
 年三十八在位五年谥曰宪文肃武宣孝庙号英宗
 上居潜邸以孝闻闭门读书终日未尝宴游慢戏服
 御俭素如儒者遇人恂恂惟恐伤之教授虽朝夕见
 必以朝服曰教授吾师也何敢弗为礼濮安懿王薨
 以所服玩物分诸子上所得悉以与王府旧人宗室
 有假金带者以铜带归之主吏以告上曰此真吾带
 也受之尝令殿侍鬻犀带直三十万亡之遂不问诸
卷十七 第 36a 页 WYG0328-0444a.png
 王欲求迁宫迫以合奏上逊辞求免窃语左右曰不
 以其道得贫贱不可去不以其道求爵禄可乎吴充
 为吴王宫教授时进宫室六箴仁宗以示大宗正司
 上书之屏风视以自戒受诏为皇子辞至十馀奏及
 就召戒舍人曰善守吾舍有适嗣吾归矣初即位执
 政奏事必问朝廷故事如何于古当何如命近臣必
 以官而不名大臣从容以为言上曰朕虽宫中命小
 臣亦未尝名郊祀习仪尚书例赐酒食有郎官醉饱
卷十七 第 36b 页 WYG0328-0444b.png
 呕吐为御史所劾上特令放罪曰失仪薄罚也使士
 大夫以酒食得过难施面目矣
皇太子即皇帝位
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
 后名宫曰庆寿
皇后为皇太后
 宫曰宝慈
二月上始亲政
卷十七 第 37a 页 WYG0328-0444c.png
 初御紫宸殿退御延和殿视事韩维上疏云天下大
 事不可猝为人君施设自有次第惟加意谨重
立夫人向氏为皇后
 故相敏中之孙女也上为皇子时纳焉封安国夫人
诏公主执妇道
 诏尚帝女者毋得躐升尊行公主行见舅姑之礼
 神宗熙宁九年中书言治平四年诏陈国公主降王
 师约不升行及行舅姑之礼令韩国大长公主降钱
卷十七 第 37b 页 WYG0328-0444d.png
 景臻其见舅姑礼请依此神宗曰大长公主朕宫中
 每见必拜虽皇太后亦叙姑嫂仪不可与朕诸妹等
 也宜止依兖国公主出降之礼
三月彭思永蒋之奇罢
 思永自中丞出知黄州之奇自御史出监道州酒税
 朝论以濮王追崇事疾欧阳修欲击之会修妻之从
 弟薛良孺被劾修言不可以臣故原贷良孺怨修因
 诬修以帷薄事事连修长子妇吴氏刘瑾修之仇家
卷十七 第 38a 页 WYG0328-0445a.png
 于是腾谤思永闻之以语之奇之奇劾修乞肆市朝
 上疑不然之奇引思永为证思永亦助之奇言修当
 贬窜上以之奇思永所奏付密院修上章曰之奇诬
 罔臣者臣苟有之是犯天下大恶苟无之是负天下
 至冤犯大恶而不诛负至冤而不雪则上累圣政其
 体不细乞诏公正之臣为臣辨理且诘问之奇所言
 自何而得上初訹修密问孙思恭思恭救解上悟复
 取之奇思永所奏并修奏付中书令思永之奇分析
卷十七 第 38b 页 WYG0328-0445b.png
 具传达人姓名以闻之奇言得自思永思永以出于
 风闻上复批付中书曰朝廷小有阙失故许传议闻
 奏岂有致人大恶可以风闻为托令思永等具传达
 人姓名并所闻因依以闻思永乃言偶以所闻告之
 奇然瞹昧无实常戒之奇勿言之奇亦奏此事臣止
 得之思永故思永之奇并黜手诏谕修事理既明勿
 恤前言
赐举人第
卷十七 第 39a 页 WYG0328-0445c.png
 许安世以下三百五人赐及第出身有差
欧阳修罢
 出知亳州彭思永等既罢御史苏寀吴申言犹不已
 修亦三表乞罢故也初英宗以疾未亲政太皇太后
 垂帘修与二三大臣主国论前此执政多媕婀不明
 是非修必一二数之曰某事可行某事不可行于是
 怨修者多 英宗尝称修性直不避怨修亦尝诵故
 相王曾之言曰恩欲归已怨使谁当既出守连六表
卷十七 第 39b 页 WYG0328-0445d.png
 乞致仕不从
以吴奎参知政事
 上初欲用奎宰相言陈升之有辅立陛下功上曰奎
 辅立先帝遂越次用之奎入谢因言仁宗本意止在
 先帝更无他择此天地之恩不可忘也追崇濮王事
 诚牵私意上曰此为欧阳修所误奎对曰韩琦于此
 亦失众心他日奎进言陛下在推诚以应天天意无
 他合人心而已若至诚格物物莫不以至诚应于上
卷十七 第 40a 页 WYG0328-0446a.png
 自然感召和气又曰帝王之职惟在判别忠邪自馀
 庶务各有司存但不使小人得害君子君子尝居要
 近则自治矣
闰月更试馆职法
 旧试诗赋初令试论策从吴申之请也
求直言
 寻命张方平司马光详定以闻
以王安石知江宁府
卷十七 第 40b 页 WYG0328-0446b.png
 初安石既除丧诏赴阙引疾乞分司上语辅臣曰安
 石历先帝一朝不起或云不恭今召之又不至果病
 耶曾公亮曰安石真辅相材必不欺吴奎曰臣尝与
 安石同领郡牧备见其迂阔护非万一用之必乱纪
 纲上未省奎重言之遂有是命又谓安石必辞及诏
 到即诣府视事或曰公亮荐安石盖所以倾韩琦也
申诏二府参议边事
 同知谏院滕甫言中书密院议边事多不合赵明与
卷十七 第 41a 页 WYG0328-0446c.png
 西人战中书赏功而密院降约束郭逵修堡册密院
 方诘之而中书已下褒语夫越守大事也安危所系
 愿敕大臣凡有战守除帅议同然后下上令依庆历
 故事参议
以吕公著司马光为翰林学士
 时并为龙图阁直学士光辞以不能四六上曰如两
 汉制诏可也光曰本朝政事不可上遣内侍强光受
 诏光拜而不受诏以诰置光怀中光不得已乃受于
卷十七 第 41b 页 WYG0328-0446d.png
 是光上疏论修心之要三曰仁曰明曰武治国之要
 三曰用人曰信赏曰必罚且曰臣尝以此六事事仁
 宗其后以献英宗今又以献陛下诚以臣平生为学
 所得至精至要者尽在于是愿陛下勿以为迂阔而
 加省察焉
夏四月王陶罢
 自中丞出知陈州先是召知渭州郭逵还领枢密陶
 奏用达非先帝意外则韩琦荐引内则高居简纳赂
卷十七 第 42a 页 WYG0328-0447a.png
 上曰事于先朝义实难处陶言既不行即以不赴文
 德殿押常参班劾琦等略曰忽千官瞻视之庭蔑如
 房闼艰再拜表仪之礼重若邱山琦与曾公亮待罪
 上命翰林学士司马光为御史中丞与陶两易其职
 光又对曰言职人所惮臣不敢辞但王陶论宰相不
 押班未行而陶罢职则中丞不可复为请俟丞相押
 班受诏上许之时光中丞诰已进入而陶学士之命
 中书持之不下参政吴奎赵概坚请黜陶于外上不
卷十七 第 42b 页 WYG0328-0447b.png
 许复请以为群牧使许之既而上批付中书以陶为
 翰林学士奎即具奏迩来寒暄不节暴雨屡作时雨
 愆亢螟螣滋生过不在他止一王陶而已陶挟持旧
 恩排抑端良韩琦曾公亮不押班事盖以久来相承
 非是始于二臣今若又行内批指挥除陶为翰林学
 士乃是美迁且使天下谓陛下为何如主唐德宗疑
 大臣信任群小陆贽以直道昌言及见斥逐裴延龄
 辈以纤屑狡狯倚为腹心天下至今称德宗为至闇
卷十七 第 43a 页 WYG0328-0447c.png
 之主王陶不黜陛下无以责大臣展布臣违制旨合
 正典刑于是卧家乞罢上封奎奏示陶陶复奏劾奎
 听宰相欺天子六罪吴申奏故事御史因言事居家
 待罪降旨不允或宣召入台未有罢免遄速如此之
 甚也乞留陶供职并上疏劾奎有无君之心上手札
 趣知制诰邵元进入陶学士诰元遂言御史职在纠
 弹阴阳不和咎在执政奎所言颠倒至是上批付中
 书王陶吴申过毁大臣陶知陈州申罚铜四十斤奎
卷十七 第 43b 页 WYG0328-0447d.png
 位执政而劾中丞以手诏为内批三日不下除知青
 州司马光奏外议皆以奎为不当去所以然者由奎
 名望素重于陶欲望收还青州敕诰上留奎在政府
 公亮亦请留奎复为参政奎既复位邵元更以为言
 上曰此无他欲起坚卧者耳坚卧指琦也初建东宫
 英宗命以蔡抗为詹事琦因荐陶文彦博谓琦盍止
 用抗琦不从及琦为陶所攻彦博谓琦曰颇记除詹
 事时否琦大愧曰见事之晚直宜受辱
卷十七 第 44a 页 WYG0328-0448a.png
罢漳同等贡物
 上出诸州贡物名件自漳州山姜花藕朵已不至同
 州榅桲二千颗凡四十二州七十种虑其耗蠹民力
 诏罢之
以司马光为御史中丞
 先是光除中丞以乞留吴奎上不怿告在阁门上复
 收三日始付中书光寻言勾当御药院高居简资性
 奸回工谗善佞久处近职罪恶甚多上曰祔庙毕自
卷十七 第 44b 页 WYG0328-0448b.png
 当去光曰闺阁小臣何山陵先后舜去四凶不为不
 忠仁宗贬丁谓不为不孝居简狡猾胆大不惟离间
 君臣恐陛下母子兄弟夫妇皆将不宁光继又累章
 劾之且云臣与居简难于两留乞罢中丞与郡一日
 光复请对立殿陛下上曰已来矣吕公弼曰光今日
 必决去就陛下欲留居简则逐光欲留光则逐居简
 居简内臣光中丞陛下择其重者上命与供备库使
 既而又用王中正李舜举勾当御药院光奏云王中
卷十七 第 45a 页 WYG0328-0448c.png
 正素闻奸猾颇好招权今处之要职是去一居简得
 一居简也乞令补外不听
五月置宝文阁学士直学士待制
 以翰林学士吕公著知制诰邵必同知谏院傅卞
 之
六月以赵抃知谏院
 抃献疏言任道德重辅弼别邪正去侈心信号令平
 赏罚谨几密备不虞勿数赦容谏诤十事又言吕诲
卷十七 第 45b 页 WYG0328-0448d.png
 傅尧俞范纯仁吕大防赵瞻赵鼎马默皆骨鲠敢言
 久谴不复又论五费谓宫掖宗室滥兵冗员土木之费
 多见纳用故事近臣自成都还将大用必更省府大
 臣为言上曰用赵抃为谏官赖其言耳苟欲用之何
 伤及谢上谓之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
 为政简易亦称是耶
议差役法
 先是韩绛言闻京东民有父子二丁将为衙前役者
卷十七 第 46a 页 WYG0328-0449a.png
 其父告其子云吾当求死使汝曹免冻馁也遂自经
 死又闻江南有嫁其祖母及老母析居以避役者又
 有鬻田产于官户田归不役之家而役并增于同等
 户中丞司马光亦言自罢里正置乡户衙前而民户
 愈困重至于破家愿询谋以及天下使民休息遂诏
 逐路条具差役利害役法之议始此
置陕西内臣钤辖
秋七月诏明堂奉英宗配
卷十七 第 46b 页 WYG0328-0449b.png
宇文之卲致仕
 先是之卲为曲水县令岁饥转运司以轻薄绢高价
 使县配卖之卲不可拂转运司意罢官而归继又上
 书言事不报乃致其仕屏居十五年而卒司马光曰
 吾闻志不行顾禄位如锱铢道不同视富贵如土芥
 于之卲见之
八月京师地震
 上谓辅臣曰地震何祥也曾公亮曰天裂阳不足地
卷十七 第 47a 页 WYG0328-0449c.png
 震阴有馀上曰谁为阴公亮曰臣者君之阴子者父
 之阴小人者君子之阴皆宜戒之吴奎曰但为小人
 党盛耳上不怿
葬英宗于永厚陵
九月祔英宗祧僖祖
 及文懿皇后先是礼院言准嘉祐诏书定太庙七世
 八室之制请以大行皇帝神主祔八室僖祖文懿皇
 后神主依唐故事祧藏于西夹室以待禘祫自仁宗
卷十七 第 47b 页 WYG0328-0449d.png
 而上至顺祖以次升迁诏恭依
录周后
以王安石为翰林学士
 上谓吴奎曰安石真翰林学士也奎曰安石文行诚
 高出于人上曰当事如何奎曰恐迂阔上不之信也
以张方平参知政事
 司马光言方平文章之外更无所长奸邪贪猥众所
 共知故仁宗不用上曰有何实事光曰请言臣所目
卷十七 第 48a 页 WYG0328-0450a.png
 见者上作色曰每除拜众言辄纷纷非朝廷好事光
 曰此乃好事也知人帝尧难之况陛下乎陛下新即
 位万一用一奸邪台谏不言陛下何从知之
司马光仍翰林学士
 兼侍读学士光言臣昨论张方平未蒙施行若臣所
 言果是则方平当罢政事若其非是则臣当远贬岂
 宜复迁美职未敢祇受新命吕公著亦封驳云议者
 谓光因论列新除柄臣故有此命臣职在封驳未敢
卷十七 第 48b 页 WYG0328-0450b.png
 行下上手诏谕光换卿翰林复兼劝讲盖欲朝夕讨
 论以规遗阙若以言事罪卿岂复更迁美职可便受
 诰吕公著所以封还者盖不知此意俟对当自谕旨
 于是取诰敕付光光请先上殿然后受诰上令先受
 诰敕然后登对光又奏臣愚闇恐因累公著上手批
 付公著可一日来对以释卿疑
漳泉潮等州地震
冬十月开经筵
卷十七 第 49a 页 WYG0328-0450c.png
 侍讲王安石因讲礼记杂记者之非是上以为然诏
 勿讲
 故事讲官得坐自孙奭为侍讲以仁宗尚幼跋案而
 听之因请立讲议者不以为是
 明年夏侍讲吕公著王安石请如旧制下太常议韩
 维等谓宜如天禧旧制龚鼎臣言侍臣见天子应对
 顾问不可安坐诏从鼎臣议
御制资治通鉴序
卷十七 第 49b 页 WYG0328-0450d.png
 初英宗命司马光编历代君臣事迹光以纪传之体
 文字烦多遂约战国至秦二世如左氏体为编年一
 书名曰通志上之英宗悦其书命光续之光请用刘
 恕赵君锡范祖禹同修后君锡以父丧不赴命刘攽
 代之光每修一代毕即上至是上赐书名仍亲为制
 序
种谔复绥州
 威明山降初夏谅祚迫迁横山种落于兴州有威明
卷十七 第 50a 页 WYG0328-0451a.png
 山者因众不乐以所统横山部族内附种谔时知青
 涧城不俟报即间道通蜡书且言乘衅可复河南地
 鄜延经略使陆诜难之独转运使薛向主谔司马光
 上疏极谏以为横山之众若能胜谅祚是灭一谅祚
 生一谅祚若其不胜必引众突塞不知何以待之文
 彦博亦谓谅祚称臣奉贡或袭取其地无名上不听
 遣谔及向迎之
 取绥州凡费六十万万西方用兵盖始于此
卷十七 第 50b 页 WYG0328-0451b.png
 谅祚将以兵报复西边皆警上乃以韩琦判永兴兼
 陕府五路经略安抚使手札趣治装琦即奏曰薛向
 始议招诱横山一带蕃族己而种谔擅取绥州环庆
 李肃之领众七千破荡族帐泾原蔡挺又欲令环庆
 直趋兴灵肆意妄作取怨夷狄臣引道非难但须禀
 朝廷成算琦寻至长安有诏相度绥州可弃可守以
 闻已而西人诱杀知保安军杨定及都巡检使侍其
 臻等琦即奏若此则绥州不可弃矣且言西贼诱害
卷十七 第 51a 页 WYG0328-0451c.png
 缘边知军巡检不接诏匣贺登极正旦人使更不过
 界是不复顾藉和好今朝廷己纳其降人威明山等
 几万人若尽拨在近城里寨居止不惟无地可处彼
 亦未必肯与本族下人户分处住坐况绥州见已修
 就城池若令威明山等据之自然并力捍禦谅祚万
 一他日不能抚而失之亦不系国家边鄙利害而谅
 祚所捐多矣谅祚战数败国中饥困将求和而谅祚
 死子秉常立乞遣使告哀琦因奏既当此变尤非弃
卷十七 第 51b 页 WYG0328-0451d.png
 城之时彦博及吕公弼耻于中变督促弃城如初琦
 条陈不已上遣使赍诏访琦利害琦复具奏乃诏存
 绥州如琦议越熙宁二年十月改为绥德城不复以
 易二寨
 明年二月谔坐擅兴夺四官安置随州
 史臣曰祖宗务广德不务广地初开井门匪夜匪棘
 北弃幽都西捐朔方四夷左衽罔不咸赖由建隆初
 迄治平末总一百四年凡地理沿革无大增减熙宁
卷十七 第 52a 页 WYG0328-0452a.png
 始务开拓未及改元种谔先取绥州韩绛继取银州
 王韶取熙河章惇取懿洽谢景温取徽诚熊本取南
 平郭逵取广源最后李宪取兰州沈括取葭芦等四
 寨虽尝以河东边界七百里地乞辽人而王安石之
 议盖曰将欲取之宁姑与之逮元祐更张举葭芦等
 四寨给赐夏人而分画久弗能定绍圣遂罢分画督
 诸路各乘势攻讨进筑自三年秋迄元符二年冬凡
 陕西河东建州一军二关三城九寨二十八堡十又
卷十七 第 52b 页 WYG0328-0452b.png
 取青唐邈川宁塞龙支等城武节赫然见矣建中靖
 国悉还吐蕃故壤稍纾民力崇宁亟变前议专以绍
 述为事蔡京始任童贯王厚更取湟鄯廓三州二十
 馀垒陶节夫钟传邢恕胡宗回曾孝序之徒又相与
 凿空架虚驰骛乎元符封域之表迄于重和既立
 靖夏制戎制羌三城虽夏人寖衰而吾民力亦敝西
 事粗定北事踵起盖自崇宁以来梓益夔黔广西荆
 湖南北递相视效斥大土宇鲜有宁岁凡所建州军
卷十七 第 53a 页 WYG0328-0452c.png
 关城寨堡纷然殆不可胜纪最后建燕山云中两路
 甫及三岁而祸变遽作中原板荡故开边不可不慎
 也
十一月增转对员
 诏以星变地震起居日增转对官二人令极论时政
 得失
十二月诏以瘐死定吏罪
 诏天下以囚死之多寡定吏罪具为令
卷十七 第 53b 页 WYG0328-0452d.png
严监司长吏选
 上尝曰朕见祖宗百战并天下今以一州生灵付一
 庸人尝痛心疾首
 韩琦当国用监司或有非其人者崔公孺曰居陶镕
 之地者宜法造化为心造化者以蛇虎为害人之物
 故置蛇于薮泽置虎于山林今置之通衢使为民害
 可乎公孺者谏议大夫立之子琦之妻弟
 九朝编年备要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