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0210-056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此木轩四书说卷四
            举人焦袁熹撰
论语三
子之燕居章

子之燕居閒暇无事胸中太和自然盎溢于颜貌之间
有不可掩者其或有所感触如居夷浮海之叹则不容
不改其常度矣譬如天道以风和日丽为常
卷四 第 1b 页 WYG0210-0568b.png
子曰甚矣吾衰也章

孔颖达曰庄子意在无为欲令静寂无事不有思虑故
云圣人无梦但圣人虽异人者神明同人者五情五情
既同焉得无梦故礼记文王有九龄之梦尚书有武王
梦协之言按君此论精矣然圣人岂特不能无梦而
已圣人五情恳恻倍万恒常其梦亦自异于人人周公
之见其精诚之极乎
吕氏春秋有云孔某墨翟昼日讽诵习业夜亲见文王
卷四 第 2a 页 WYG0210-0568c.png
周公旦而问焉用志如此其精也按如吕说是以孔子
精志于学故梦见周公然孔子自言发愤忘食不知老
之将至则是无时而衰也故不如集注之说为得之

游于艺

柳公权云心正则笔正非苟为讽谏而已学书之要无
出于此未有心不正而能工于书者也如射及投壶弹
琴等圣人所制以教人者其意皆是如此故曰游于艺
艺亦道也
卷四 第 2b 页 WYG0210-0568d.png
举一隅三句

礼记开而勿达则思邵子曰愿先生微开其端不善学
者惮于研索求师尽言虽日闻所不闻亦何益乎
不以三隅反亦由不肯精思安于昏昧致然与不愤悱
者病则均耳是知受教之地不存乎质而存乎志也

临事而惧

临事而惧之惧是敬慎意勇者不惧之惧是怯懦意将
字义看得分明便不相碍
卷四 第 3a 页 WYG0210-0569a.png

三月不知肉味

不知肉味只是极形容圣心之专一不必以固滞不化
为疑若圣人真个全然不知门人又何缘得知只是见
其学之之专更不及他事故以此为言耳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章

怨犹悔也犹俗云懊恨也非以去国穷饿难堪而疑其
怨或者夷以尊父之故致国于弟而齐卒不立无以成
先君之志已又不得立重伤先君之心伯夷不免有遗
恨齐不自立废先君之命而夷又不肯立无以成己之
卷四 第 3b 页 WYG0210-0569b.png
志齐亦不免有遗恨如此则去国未可轻易而辄之立
犹不为无说此子贡再问意也
求仁得仁是夫子看得夷齐如此非二子将仁字横据
胸中始而求继而得也只是心之所不安者决不肯一
日居行其心之所安而无憾便是得仁也
叔齐不肯立不从父之乱命亦所以成父之德知此则
卫辄不得以灵公之命为辞矣灵之命辄与否不足论
卷四 第 4a 页 WYG0210-0569c.png


子所雅言章

圣人所常言实不出此三者若谓虽不言诗亦是诗之
理则虽不言易亦孰非易之理何以不云雅言易乎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章

知人者上哲之事非君子所以自任也有以其人之所
至来问者不辞让而对是以上哲之所能者谓为已能
也人未易知未易言又况由贤人而上之至于圣人而
易知之而易言之可乎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卷四 第 4b 页 WYG0210-0569d.png
孔子闻而弗善也语之曰女奚不曰其为人愤忘食乐
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读者因以子路之不对真失之也
则亦未之思矣卫将军文子问诸弟子之贤于子贡子
贡再辞然后对以所知以子贡之明达夙擅方人之长
然犹如此甚矣其重也况子路哉况所问者孔子哉必
也子路固辞之叶公固问之然后以其所知者谨而告
焉而又不闻也则子路之不对其为当然无足疑者若
卷四 第 5a 页 WYG0210-0570a.png
孔子之自言乃假是以明己好学之至尤可见其诲人
不倦之实至子路承问于叶公虽能言圣人所欲言犹
弗敢也为其不让之过甚也
楚县尹称公是为僣矣齐未尝僣王而有棠公何也盖
亦当时之通称邑大夫卑不嫌同君称耳

子曰三人行章

两人一善一不善或不善人有些善或善人有些不善
无不可从无不可改此师之所以必有也
所谓必有我师者正谓人能心存为己无往非可法可
卷四 第 5b 页 WYG0210-0570b.png
鉴从且改之若受教于师然为益弘多也是则以师之
有益譬三人行之亦可获益非谓求师只在道路间不
须更择一人北面而事之也若不从师讲明义理即善
不善将有茫然不辨者又何以从且改乎
学诚切于为己遇其人有善不善自是黑白较然不待
向那人身上苦苦搜求检察而后得也然必曰择者盖
详慎之心不可无
卷四 第 6a 页 WYG0210-0570c.png

子曰天生德于予章

孔子知桓魋不能违天害己然未尝不微服而避之所
谓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若人方欲杀己乃坚坐不
动而曰彼无如予何则无是理矣

子曰二三子章

圣人之心不息于学圣人之身与道为体无行不与者
此也为不厌诲不倦盖无时无地而不然犹惧学者之
不察如子张问与师言之道与则深喜之而告以固相
师之道
卷四 第 6b 页 WYG0210-0570d.png

子钓而不纲章

或云不纲不射宿圣人只是无心愚谓此正见仁人之本
心谓圣人不沾沾以此为仁则可若谓全然无心则将
曰纲亦无心射宿亦无心也而可乎必不纲必不射宿
则非全然无心可知
弋不射宿但以出不意故不忍尔有谓钓弋取物难纲
射宿取物易者是不知射飞为易射宿反难也取之易
卷四 第 7a 页 WYG0210-0571a.png
非圣人所恶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章

多闻见择善而从且识圣人虽生知故非虚设此言无
事实也然自圣人为之则所谓学不厌智也如舜之大
知而好问察隐恶扬善以至执两端而用其中者与此
无以异也若学者依此言而尽其功至于真积力久则
有所谓虽愚必明者矣岂不可以为知之次乎所谓次
者非是无得于心以其由闻见考索而入故谓之次耳
圣人实是无所依倚神明默成而又从闻见择识上用
卷四 第 7b 页 WYG0210-0571b.png
功所谓生知而未尝不好学也但其自承当者则只是
求知之学耳
凡言次者谓迫近不隔远也如好学近乎知亦谓于知
为最近非差得相近终莫能至之

互乡难与言章

诚心要进见更无别样念头即此是洁唯何甚亦归斯
受之之意
卷四 第 8a 页 WYG0210-0571c.png

子与人歌章

周礼疏引季札请观周乐而云为之歌齐等亦是不依
琴瑟而云歌此皆是徒歌曰谣亦得谓之歌若依琴瑟
谓之歌即毛云曲合乐曰歌是也

子曰若圣与仁章

人知圣人之自谦为圣人之至虚不知圣人之自任乃
圣人之大勇所以为千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学统而其
功有贤于尧舜者全在此不厌倦两言故中庸言天道
人道惟夫子实兼有之不然夫子一身自圣自仁使后
卷四 第 8b 页 WYG0210-0571d.png
学有登天之叹非天所以生圣人之意矣
夫子自言非圣仁但能为之不厌又教人使共为之先
难而后获也公西华乃叹曰正惟此不厌倦者弟子所
不能学诚知圣人纯亦不已一天道之不息非勉强力
行所得至然而夫子之意不喜其作如是言不能是谁
不能乎正谓非有不能直不如已之愤忘食乐忘忧故
曰语之不惰其回也与又子贡言学不厌者智也而夫
卷四 第 9a 页 WYG0210-0572a.png
子之意正以学不厌则智自生好古敏以求之虽愚必
明也总之诸弟子所见者圣人之于天道命也夫子以
身立教则惟曰笃志于学尽性以至于命人能弘道者

吕氏春秋子贡问孔子曰后世将何以称夫子孔子曰
吾何足以称哉勿己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
惟此耶按此与论语若圣与仁及孟子公孙丑章语意
相参错所谓勿己者犹言无己则有一焉
卷四 第 9b 页 WYG0210-0572b.png
子疾病章

周礼疏引诔曰云云生人有疾亦诔列生时德行而为
辞与哀公诔孔子意同

子曰奢则不孙章

圣人意在恶不孙注言救时之弊者当时如舞佾歌雍
皆不孙之事也其实奢之害大自是一定之理不论风
尚如何故曰国俭示之礼不言国俭示之奢也假如世
方俭固有人问奢俭孰愈岂得言与其固也宁不孙乎
卷四 第 10a 页 WYG0210-0572c.png

子曰君子坦荡荡章

小人长戚戚何必君李林甫一辈受此极恶谓当
惩创乎恶恶不如恶臭好善不如好色虽终身行善亦
近名耳彼其戚戚之根故自在圣人发言之旨似应在
此也

子温而厉章

温而厉其温也不偏于柔矣威而不猛其威也不偏于
刚矣恭而安其恭也自然而中节矣只是极形容圣人
温威恭之妙
卷四 第 10b 页 WYG0210-0572d.png
欧阳圭斋云温而厉一辞若总下两句所谓威而不猛
恭而安者威自厉出不猛有温在其中此易晓也威而
不猛可总于温厉恭而安何所附属曰书言恭作肃又
有所谓严恭严也肃也非厉而何且二者非可久之道
也持之而安惟温而厉者能之岂非互有所发明乎按
此言圣人盛德容貌只在一时非是三种图像温而厉
及恭而安自可互相包尔为温而厉一句意有未尽故
卷四 第 11a 页 WYG0210-0573a.png
反覆言之欧氏此段其义甚精
子温而厉子之燕居等章初无事迹必熟察而形容之
其有得于时行物生无行不与之旨深矣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章

繁露言泰伯至德之侔天地也上帝为之废易姓而子
之让其至德海内咸归之泰伯三让而不敢就位董子
废易姓之言似谓泰伯以不立故延商之祚是为让商
非让季历善发孔子之意者也
泰伯文王心事略同泰伯之难在始文王之难在终
卷四 第 11b 页 WYG0210-0573b.png

君子笃于亲节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师古以为孔子之辞
周礼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注王之故旧朋友为世
子时共在学者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章

曾子之启手足即是守身之效非但保其形体而不亏
行又别为一事也但曾子引诗之意则但以保身言之
卷四 第 12a 页 WYG0210-0573c.png
而守身固在其中矣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章

动容貌斯远暴慢矣谓不动容貌则已一动容貌斯必
庄必敬无暴慢之失矣君子动容貌之道所以为可贵
也知如此之为贵则所以操存省察而求至乎此者自
不容缓矣操存省察之功在平日亦在临时然皆在此
三言之外非以斯远暴慢之斯字为用意用力于此也
朱子或问甚明
三斯字俱就现成说随所发而皆合乎道无适不然故
卷四 第 12b 页 WYG0210-0573d.png
足贵也工夫却在平日
正是整齐振肃意思正字中有真有伪非便是好字
孔子言俎豆之事是举小以该大此笾豆之事则专指
器数之末而言
将死而言善常人固有此理圣贤则何须如此说至于
大奸大恶亦不尽然观温公论分香卖履之语可知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章

卷四 第 13a 页 WYG0210-0574a.png
颜子之问实有得益处正如舜之好问乐取于人以为
善非一味谦下而已
量不期大而大方是真大世之君子要做个大的模样
如所谓容貌若愚宽深不测都是有我之私去颜子地
位奚啻天渊
犯而不校陈紫峰谓万物既皆我则我将谁校此言疑
亦有病所谓不见物我有间者谓无物我二视之私意
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是也固非谓人即我我即人冥然
不辨也犯而不校者不与之校是非曲直盖亦是细小
卷四 第 13b 页 WYG0210-0574b.png
不足计校之事故忘其是与直在已非与曲在人无动
于心也或疑如此则不校犹非大难不知细小之事外
虽若置之而中不能无动是即校也怒于甲者不移于
乙人知乙无可怒而不能不迁是知克已之学非苟知
之难允蹈之难故曰尝从事于斯矣是盖曾子见贤思
齐自觉有不至而厚自厉也
不见物我之有间是无彼我之私非谓人便是我我便
卷四 第 14a 页 WYG0210-0574c.png
是人也人便是我我便是人虽颜渊于夫子亦无此理
无彼我之私则虽于匡人于桓魋亦只是如此
无我不是全无主张只是纯乎天理
以能问不能此五句都是曾子见得他如此不是颜子
自己有个若无若虚不校的意思也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章

托寄不夺俱从学问得来不单靠气魄气节君

论语六尺之孤郑注年十五已下疏云郑言已下者正
卷四 第 14b 页 WYG0210-0574d.png
谓十四已下亦可以寄托非谓六尺可通十四已下

子曰兴于诗章

此章要根小学来说者盖古者之教十年学幼仪十三
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二十始学礼舞大夏此数年
中已立得个基本了从此日渐扩充工夫愈深进则其
得效之次第有如是者耳非谓小学时做一番工夫便
一生安坐享用更不消费力也兴立成是大学始终之
卷四 第 15a 页 WYG0210-0575a.png
次第谓其不离乎小学则可谓小学可以尽得此三项
工夫则不可
陈同父云孔子以礼教人犹必以古诗感动其善意动
荡其血脉然后与礼相入未兴于诗而使立于礼是真
嚼木屑之类耳按此论先兴后立之意甚好

子曰好勇疾贫章

知好勇疾贫者之易于作乱则亟当思所以处之知疾
不仁已甚者之必将致乱则亦当思所以处之立言之
意皆为主持世道之人而发不仁有大小有浅深有不
卷四 第 15b 页 WYG0210-0575b.png
容不诛殛者有小惩已足者亦有当荡然肆赦者视事
势何如耳未可为一定之说也
曰疾之已甚便是过当不合理处非谓小人亦当容养
他除恶务尽只要无私当理何得谓之已甚何乱之敢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章

周公之才只训智能技艺不可将周公一生大作用都
卷四 第 16a 页 WYG0210-0575c.png
放才字甲里才难之才训德之用乃是经纶天地非常
之才两才字大小天渊
横渠云大则不骄化则不吝夫大而化之谓圣然则骄
吝二者惟圣人为无之尽也今人知骄吝之不美不肯
居其名若仔细体勘自家病痛盖有不知其然而然者


子曰三年学章

学所以得禄故三年学而能不至于榖者为不易得三
年言其久者人之学不论成否何如要之利禄之念易
卷四 第 16b 页 WYG0210-0575d.png
萌也非谓学已大成有得禄之具而不志之为难若论
学之功夫只三年那便得到大成地位所谓不至于榖
者通三年首尾而言中间时时刻刻俱要体勘非谓满
此三年乃当不至榖也
学所以得禄故三年学不动心于利禄为不易得非谓
学至三年学已大成而久处困约无感愤不平之意为
不易得也论心术隐微则三年为久论学术工夫则三
卷四 第 17a 页 WYG0210-0576a.png
年算不得久

子曰笃信好学章

守死以死守之不可夺
危乱之邦其君相不能用人听言虽有扶危定乱之术
无所复施其力故不入不居非特为避祸而已

子曰不在其位章

孔子对哀公只云举直错枉不说某某当举某某当错
三桓当如何对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说陈
氏当如何公子阳生等当如何此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卷四 第 17b 页 WYG0210-0576b.png
之义

狂而不直

狂而不直狂字是人之病与进取之狂不同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章

圣人克明峻德尽性而已尽性者则天之实也以圣人
之德居首出之位则有光四表格上下之功化故夫子
仰叹之
卷四 第 18a 页 WYG0210-0576c.png
圣人赞尧之大至于则天亦只据尚书所记述非能凿
空而作是言此不惟见前圣后圣心德相契精微之极
亦正足明唐虞史臣见而知之所以片言只句猊得圣
帝之真至为显著若不尔者虽夫子亦何自如亲见之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章

唐虞之际乃盛于周见得才难十人之数取足于妇人
又是难中之难时说以唐虞二句专说盛下二句方说
难者非
自唐虞至周人才极盛仅一再见夏商两朝皆所不逮
卷四 第 18b 页 WYG0210-0576d.png
此所以叹才难之语不诬也下文又言不足十人之数
愈见其难也或误认注意以唐虞二句为叹其盛下二
句乃见其难然则无此妇人十人数足遂不见为难乎
非其旨矣注是才之难得也乃总结之词
有妇人焉汉儒谓文母也程子以子不臣母用邑姜易
之按武王所称十乱皆文王时任用之臣武王因而言
之不缘文母一人改其旧称谓曰十臣亦何所嫌若专
卷四 第 19a 页 WYG0210-0577a.png
举文母则自无称臣之理汉儒于此非是不加三思率
尔训释可知
叹文王至德分明见武王有惭德矣不必曲为回护然
所谓惭德者自是圣人心上有打不过处不可以后世
取天下心肠揣度圣人也
率商之畔国以事纣则不惟文王一身自守臣分而已
欲使六州之人皆凛然知有君臣之义而不至于溃散
也是时商之天下尚未有土崩之患使纣能悛于厥心
内抚其人外怀诸侯则商道犹可以兴此文王之心夫
卷四 第 19b 页 WYG0210-0577b.png
子所以叹其至德也周之德分明指文王言有谓武王
事之十三载亦在其内者其说似巧而拙也若然十三
载以后德便不至亦不足以尊武王矣汤武有惭德自
是圣人之不幸夫子岂得而掩之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章

此所谓间乃是识有不周力有做不彻处非如众人私
欲之累大为心体之害也以此观禹而亦无之方见圣
卷四 第 20a 页 WYG0210-0577c.png
人尽道处若是大段不好的何消说得
当俭者不俭当勤者不勤此不但是间无足论矣或凡
事偏于俭或凡事偏于勤弊亦不小或当俭而俭偶有
一处不俭或当勤而勤偶有一处不勤未免犹有可间
故必合此数事观之然后见其无往而非中道之流行
犹所谓天下莫能破焉也
卑宫室是仍前之制无所增饰有圯坏者则亦脩葺之
如此方是中道若有意要朴陋至于已甚便非饮食衣
服亦然后世有焚雉裘者方其焚之之心已有间了安
卷四 第 20b 页 WYG0210-0577d.png
望其克终若汉之孝文其庶几乎

达巷党人曰章

达巷党人史记加童子二字项橐七岁为圣人师盖相
传有此言或者孔子偶有所问于童子童子答之人遂
以此童子为圣人师此等事容有之也
执注言专执谓专精一艺也若学御又学射则是二事
二即不得言执有谓射御可兼执者是失言也
卷四 第 21a 页 WYG0210-0578a.png

子曰麻冕礼也章

俭吾从众非谓冕服事小不若拜下之礼所关者大故
俯而从之正以变古而不戾于礼故圣人有取焉耳若
使变为诡奇之服圣人岂亦以其事小而从之哉
周礼纯帛注纯实缁字也依字从糸才疏引论语今也
纯俭云丝理自明即为色解之

子绝四章

子绝四但云无私或云无我亦得记者乃更剖分为四
分外精细盖从寻常人心术隐微处体察见得人人有
卷四 第 21b 页 WYG0210-0578b.png
此四者最难净尽以此去看圣人真乃全体晶莹循环
周流莫非天理故记之如此
不但是常人意必固我之私圣人无之即伯夷之清伊
尹之任柳下之和未免倚于一偏是亦所谓意必固我
也至孔子则无可无不可时中而已安得更有此四者
此所以为无之尽也

子畏于匡章

卷四 第 22a 页 WYG0210-0578c.png
孔颖达云孔子过匡匡人以兵遮而胁之从者惊怖故
设此言以强之云云孔子自比其身言已有文王之道
下文云云天若未丧文王之道必将使我制作匡人不
能违天以害己按杜孔所云使孔子制作者谓春秋未
成已有此志故于此发其端此自为传春秋立义孔子
之意要未必尔若使制作已备遭离此难匡人岂便得
而杀之乎
唐末苏拯作颂鲁诗序云圣人删诗定礼出没行藏承
天之意非由命焉不然论语不曰天之未丧斯文匡人
卷四 第 22b 页 WYG0210-0578d.png
其如予何又曰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以斯明矣
此见得圣人与天通一无二
陈留志孔子囚于匡盖围之使不得去即言囚矣

大宰问于子贡章

越绝嚭为人览闻辨见目达耳通诸事无所不知身纳
于吴以入郢功位大宰嚭之才如此其心悦夫子称之
曰圣宜也嚭与子贡言语交关传有明文论语特不著
卷四 第 23a 页 WYG0210-0579a.png
其氏名耳必非宋之大宰可知
陈吴皆有大宰嚭朱注言或吴或宋而不及陈以无关
大义故略之然问于子贡者当是吴大宰也
多能只是钓弋射御之类若删定赞脩自是一生大事
业不得以此为多能中事
将犹殆也将字意当在天纵之上而既以固字发端无
可著此字处故置在中间耳
固天纵之将圣注云谦退不敢质言者盖惟圣知圣非
学人所能知若作断然之辞则是谓已之识量亦去圣
卷四 第 23b 页 WYG0210-0579b.png
不远矣故不敢也所谓坐无尼父焉别颜回者即此意
也自孔子以后非便无圣人可匹夷尹惠之徒正以不
可将圣字去品目人故尔
子贡所见高于大宰甚远然玩其词气原是顺大宰之
意而申说之却似小异其词而不异其意者此宾主对
答之体也今人不知竟谓子贡开口便驳倒大宰以为
快事矣
卷四 第 24a 页 WYG0210-0579c.png

子曰吾有知乎哉章

圣人看得天下之义理无穷一人之聪明有限故曰吾
有知乎哉非谓毫无所知浑浑沌沌如婴儿也
竭两端语器而道在其中语下学而上达在其中

虽少必作

史记见齐衰瞽者虽童子必变易少字言童子意更明
了可知以少为坐者非也

颜渊喟然叹曰章

仁山金氏谓略见道体而集注言深知者盖对卓立言
卷四 第 24b 页 WYG0210-0579d.png
则此是略见其实即是深知犹子贡所谓如天之不可
阶而升也当时弟子盖有终身不曾见得者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汉人多作恂恂善传授有异然以
恂恂训恭顺不如循循有次序之为得也
博文约礼古之教者皆如此非夫子创为此条例也观
周礼可见
既竭吾才是颜子自言其做工夫无一毫偷惰处非谓
卷四 第 25a 页 WYG0210-0580a.png
博文约礼做得已尽更无遗憾也须知欲罢不能既竭
吾才两句只如一句竭非竭涸之竭谓到此更做不得
如所谓臣力竭矣光景者亦非也欲从末由是无所用
其力至如博文约礼功夫正好做颜子亦正饶力量在
汉书卓尔非世俗所知颜注卓尔高远猊也按论语如
有所立卓尔正谓其高远也扬子曰颜苦孔之卓正是
苦其高远尔此苦惟颜子亲尝之曾有而下盖未解斯
味也
欲从末由著力不得是著不得勉强之力非无可做工
卷四 第 25b 页 WYG0210-0580b.png
夫处只恁休也工夫更绵密更入细所谓见其进未见
其止此中消息愈微耳

子疾病章

子路使门人为臣若不得夫子之言而今学者亦未便
觉得子路之非先王之礼固有定分而礼又有义起者
安知治圣人之丧不可以门人当家臣此义理之所以
难精也
卷四 第 26a 页 WYG0210-0580c.png
使门人为臣议及丧事则病甚可知然子路存焉则非
七日将终之病也请祷之事则或即在此时不可知耳
窃疑夫子虽病甚何至便议及门人为臣等事意者议
出于子路而诸弟子亦欲闻于夫子可则行之故先商
论及此欤
子路尚存则病得痊矣使门人为臣或子路自请于夫
子或他弟子以闻盖古人不以死为讳故治丧之事皆
得于生前议之后之达者自作终制其子遵而行之为
可法者也
卷四 第 26b 页 WYG0210-0580d.png
或问使夫子疾病不间非礼之臣遂以奉终岂不仰累
圣德胡氏曰夫子倘至大故耳目所接有异必遂正之
矣圣人方寸决不以病而懵也此说甚妙与易箦事正
可相参然愚谓倘有此等事不使得接于圣人之耳目
则如之何要之于圣人无损如厚葬颜渊门人自任其
咎不干颜子身上事易箦事在毫发间愚固亦尝深思
而得其说矣假令童子不言曾子不闻此时心气已绝
卷四 第 27a 页 WYG0210-0581a.png
思虑觉察俱无所施虽不得易不害其为正而毙也所
谓死而后已者如是而已圣门诸贤多知礼明道之士
固决不令子路成此非礼之举然以为足累圣德则亦
过也正如后世谥文宣加衮冕甚而释老之徒援此入
彼亦岂有损于圣人之万一耶
无臣而为有臣只此一言折纷纷之口破庸人之惑由
此而论沃丁葬阿衡以天子礼成王赐鲁重祭使诚有
之则二君者其愚而自用乎细人之爱乎陷于欺天而
不知其非者乎
卷四 第 27b 页 WYG0210-0581b.png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章

子贡举藏与沽两说为问不知不觉落出个求字非便
有炫玉求售之意也自圣人言我待贾者也然后知子
贡之言求为有弊耳
子贡言求善贾而沽意只在沽谓不韫椟而藏则惟求
善贾而沽耳非欲如世人之抵掌曳裾屈节枉道以求
之也然才说一求字便不能无病便是衒耀之心未忘
卷四 第 28a 页 WYG0210-0581c.png
夫子所以云我待贾者也亦所以教子贡也

子欲居九夷

居夷浮海有目不忍见耳不忍闻之意

子在川上曰章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纯亦不已
圣人之所以与道为一也语之而不惰三月不违仁颜
子之所以未达一间也
鸢飞鱼跃见道之无物不有是横说不舍昼夜见道之
无时不然是竖说然中庸亦有无时不然意论语亦有
卷四 第 28b 页 WYG0210-0581d.png
无物不有意学者做工夫亦须是随事精察力行而体
之以不息曾子之言弘毅是也
逝者如斯不可说圣人于此有悟圣人不待观此而始
悟也

子曰吾未见好德章

存疑云圣人此叹其在颜氏既没之后曾子未长之前
乎愚谓圣人望人进德勉学其心自是迫切不容无过
卷四 第 29a 页 WYG0210-0582a.png
甚之辞所谓未见者叹其甚难得所以警学者耳不必
天下果无一人然后说未见也正使颜曾冉闵而在亦
不妨如此说不为枉屈了他吾未见刚者未见内自讼
之属亦然
 此木轩四书说卷四
卷四 第 29b 页 WYG0210-0582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