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1242-068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古廉文集卷三
            明 李时勉 撰
 记铭
  耆英堂记
刘君子钦予同年友也予为县庠生时已与君相知及
同登进士同入翰林为庶吉士同受命为刑部主事于
今三十馀年皆老矣而君独得致仕以归乡之士大夫
卷三 第 1b 页 WYG1242-0685b.png
闻其归也为名其堂曰耆英以候之君亦喜其名之善
谓予曰吾乡之仕于朝与四方有齿有德当引年之期
者盖多也名堂之意盖亦有洛中之待岂独以厚吾一
人哉子其为我记之予因记昔与君二十九人者之在
翰林时君年最长学最优而负奇气不肯与庸众人伍
佳时令节选幽择胜登临宴集酣嬉淋漓以相乐而君
尤议论横放莫之能难苟一语相契则豁然长笑声振
林木虽饮大醉有求其文辞者下笔数千言长篇短咏
卷三 第 2a 页 WYG1242-0686a.png
水涌山出莫之能禦或与之论时事则曰非吾所敢知
故皆以儒者视之及太宗文皇帝以刑狱不中人或称
冤则以予十二人者俱为秋官属以理之君处决如流
皆得其平人于是叹曰此天下之英才也未几为仇家
所诬谪戍广西备历艰险妻子皆死焉仁宗皇帝即位
用荐召至授以外校官九载入觐请老归休予以其流
离颠沛十馀年间摧挫于困厄之中而消沮于岑寂之
际将憔悴委靡不复能振起矣而与之饮酒赋诗笑谈
卷三 第 2b 页 WYG1242-0686b.png
论议慷慨激烈闻者悚然其英迈之气虽老而不衰此
耆英堂之所由以名之也欤今之归乡邻父老宴会于
斯堂之上相与赋君之盛美而歌其德音则岂不乐哉
若夫继洛中之会固有其人焉君其候之燕乐之美又
当有记之者予则未敢预为之说也
  昆山郎官柏记
凡物之所以能取重于世者非物之能自重也因人而
重也南国之甘棠以召伯手植之桧以孔子不然桧与
卷三 第 3a 页 WYG1242-0686c.png
甘棠何处无之而此独见称于时岂非因人而重也耶
昆山本在吴地今之昆山因县而得名非昔之昆山也
高广秀特本一邑之奇观然居乎阛阓冗杂之区牛羊
樵牧之所戕贼童然一培嵝耳广阳罗君延龄来为是
邑也劳心极虑以莅其政期月之间政化大行民用阜
康于是修举废坠至于兹山见其荒落弗治益增感叹
爰集耆老问所宜木乃树之以柏越数载自顶至麓苍
翠蔚然秀出于孤城埃壒之间邑居鳞次之上过者徘
卷三 第 3b 页 WYG1242-0686d.png
徊瞻望不忍舍去邑人老长争相饬戒不忍剪伐且名
之曰郎官柏欲以传之后人使知之而不轻也于是骚
人墨客相与歌吟赋咏颂君之美者相属不绝积成卷
帙传诵至京翰林待诏沈君来求予记方今天下财赋
专倚于东南吴独当其十八昆山吴之钜邑地大而民
众政繁而赋重为其邑者吾意其困于簿书期会之务
窘于应变酬答之劳宜无须臾之暇以及乎其他且经
山种树非为政之急务而君能注意为之如此则其于
卷三 第 4a 页 WYG1242-0687a.png
脩政立事从容閒雅而有馀力也可知非其才猷有以
过于人乌能然哉宜乎邑人爱护之而不忍伤诗人咏
歌之而不能忘也虽然君之所为美矣然势不得久于
其职也如使继君者之皆得其人焉则是柏将永存而
不坏不然则君一代去而牛山之感随至矣昔宋张彻
为麻城令种万松于道周以芘行者去不十载松之存
者无几苏子瞻伤来者之不嗣其意也作诗以叹惜之
因沈君之请嘉罗君之政特书其事以告后之来者庶
卷三 第 4b 页 WYG1242-0687b.png
其有警而郎官柏亦将永存焉
  重书品树连阴图记
余职翰林侍读时为检讨黄先生为此记明年先生没
没时亲戚子弟无一在傍者书籍翰墨未免散失而此
又安得独存永乐甲辰会试天下举人以国子监为贡
院先生为同考在院中得风疾彻棘舆归竟以不起后
二十馀年余来为监官每寻访先生得病之处方切慨
想不已适先生嗣子子嘉由敝邑司训秩满而来访予
卷三 第 5a 页 WYG1242-0687c.png
监中因道念往昔时事而余之感慨抑又甚焉既而子
嘉膺荐迁擢束鹿县尹而去以此卷求余重书此文盖
亦不忘其尊府贻谋之意可谓贤也已然则先生犹不
死也固足以慰余慨慕之怀因识诸其后云
  环秀书屋记
永丰之龙潭有冯氏居焉冯氏曰义安者与其弟礼安
信安构一室于其居之偏而扁之曰环秀书屋今年致
书其弟礼部员外钦训来请记冯氏之先居武昌其曾
卷三 第 5b 页 WYG1242-0687d.png
大父良卿仕元为广西路同知大父升之为威顺王参
谋元季播迁携家流寓永丰尊府伯纯有才艺未仕而
殁而钦训以明经擢进士第官至副郎其进盖未已也
今其子弟十馀人皆聪俊有志向义安以为其前人与
其弟乘时贵显后先相望皆本于读书以致之使吾后
人无意于学则已苟有意于学而无其书将何所用其
心哉此书屋之所以作也屋之前后有九峰双溪拱揖
而回绕有园池竹树荟蔚而环拥其苍翠之色奇异之
卷三 第 6a 页 WYG1242-0688a.png
状一开轩而尽得之此书屋之所以名也夫秀者山川
清淑之气之所发也龙潭山水之胜固非他处之可拟
而书屋之所在据有其胜则所谓秀者不在乎山水之
间而举萃于书屋矣书者古圣贤人之道之所载也读
其书明其道以之正心而心无不正以之脩身而身无
不脩以之事亲而无不尽其孝以之事君而无不尽其
忠推而至于仁民爱物处事接人而无不得其当日用
常行酬酢万变而无不得其宜使冯氏之子若孙果留
卷三 第 6b 页 WYG1242-0688b.png
心于是而有得焉则所谓秀者又不在乎书屋而将举
钟于其人矣夫如是固有光于其先烈有光于其山川
有光于其闾里而无负于义安昆季之用心也矣予为
记之所以广义安昆季之意而为其后人劝也
  临清亭记
文江陈国器其所居在邑之北距其居之前若干步有
池方广凡数十百尺泉出其间冬春常盈而不缩泓澄
镜澈可濯可鉴其流不穷可以灌注畎亩而达于海比
卷三 第 7a 页 WYG1242-0688c.png
之朝盈夕涸而不可以潴汇以利物者盖亦异矣国器
于是而作亭于其上而阑槛其四周高敞洞豁凡鱼鳖
虾蟹之游泳菱荷芙蕖之芬敷沙禽水鸟之飞鸣上下
与夫波光日色晴烟晓雾之晦明舒敛皆在乎几席之
下而平林茂树遥山翠黛誇奇献秀于池之外者一举
目而兼得之每宾客往来辄相与登临以纵游观之美
引觞共酌鸣琴赋诗歌吟笑咏嚣杂不至而尘俗自远
其乐为何如也于是名其亭曰临清国器来京师因中
卷三 第 7b 页 WYG1242-0688d.png
书舍人刘君求予记予闻国器与其兄叔宁皆倜傥奇
俊友爱之情甚笃家固饶财读书而好文喜交游士大
夫乡里咸称誉之尝搆堂以养其母曰春晖而又有华
萼楼以为兄弟燕息之所其以馀力复治斯亭于以畅
幽怀而娱宾客国器果贤矣乎吾尝观于人父子兄弟
之间至于居处衣食之微或不相恤而乃多饰亭馆以
为外宾赏玩之资岂不悖哉使闻国器之风能不愧欤
虽然地以人而胜昔羲之之于兰亭柳子厚之于愚溪
卷三 第 8a 页 WYG1242-0689a.png
特一时游息之寓焉耳犹名传至今况陈氏世居于此
国器兄弟又以孝友之行著称于时而诒谋之有道使
其后之人守之而弗替则池亭之胜将相传于无穷岂
若兰亭愚溪胜于一时独名存而已哉
  中溪八景记
距安成之东一舍许有地宽平而旷衍环境皆山或磅
礴而高厚如屯云或峭拔而离立如列旗或连亘而萦
回如涌潮层见叠出不可名状其间又多故族以儒雅
卷三 第 8b 页 WYG1242-0689b.png
相尚而彭氏在平村之间前后皆有小溪中溪而居故
号中溪居之北有石榴峰特立大江之滨峰之西南峭
石壁立江流至此泓渟澄滢鱼鳖之类游泳其中可以
头数其下深不可测盖有龙潭云溪之东可五百步有
小涧狭隘两傍皆土黄而坚下有平石甚巨中有窍如
井方圆才尺许泉出其中测之不可穷虽大旱不涸由
井东南行五六百步有峰曰东阳高出数千尺峰顶巨
石如砥可坐百人天将雨则其上必先出云东阳之西
卷三 第 9a 页 WYG1242-0689c.png
南有山顶趾皆石石之半有洞名石屋居人立庙其中
以祀唐像像尝为安成令殁而相传以为神故逮今祀
之石屋之南有峰拔起曰白马谚云像尝乘白马止此
因以名比诸峰独高每朝阳初升而光景先动峰之下
有湖曰蜜湖方广数百亩然居高而输下为防以潴之
然后可以灌溉故春夏㳽漫秋冬则枯竭独南有蛟窟
其水常盈且多鱼渔人不敢下取之湖之上稍西其岭
曰黄牛旧传有乘黄牛入此山者不知所往山极高每
卷三 第 9b 页 WYG1242-0689d.png
村墟夕阴而其顶尚馀返照上有三仙台谓昔有仙者
三人止此既去乡人因筑台候之天气清明之夕或有
灯光见于其上凡此皆游观之胜处而在中溪左右前
后可见者也彭氏有佳子弟曰琉字毓敬者乃取而名
之以为八景属予记夫山水因人而重自古已然毓敬
聪明有智略始第进士已为人所羡慕将见向用于时
必卓卓有所树立无疑然则为吾乡山水之重者非毓
敬其谁哉
卷三 第 10a 页 WYG1242-0690a.png
  世庆堂记
松之华亭有宋氏之彦曰理以公事至京助教姑苏李
先生诣于桥门明日奉其尊府之命来求予文且曰宋
氏之先居淮阴始祖某仕宋为殿直将军靖康之变扈
跸南度宋亡子孙因留居于杭七世祖元裔自杭徙云
间居华亭之黄坟高祖子闰以勤俭立其家家以饶裕
曾大父云卿大父孟昭皆尚礼而好施至吾父能守其
先世之业以诗书教训其子弟以恩意和睦乎宗族以
卷三 第 10b 页 WYG1242-0690b.png
信义交接乎乡里里之有贫而无衣食死而不能葬患
难而无所资者周以衣粮给以棺椁济以金帛无所吝
尝谓生曰吾之所以保有先业不至失坠今又有汝兄
弟相与优游怡愉享安閒之福于太平盛治之时岂吾
之所能哉实先世积善之所致也恶可不知所自耶吾
是以名所居之堂曰世庆将以示后世使知之而不忘
也虽然堂非义不立义非文不传汝往京师吾闻太学
有古廉先生者乐道人之善是与人为善也汝其以吾
卷三 第 11a 页 WYG1242-0690c.png
意告之而求记焉必可得也生不敢违故来请愿先生
赐之言则生父子之大幸后世子孙之大幸予曰泉流
混混不息而达于海者源之深也松柏亭亭益茂而淩
云霄者本之固也苟又有浚而培之者焉则其不息而
益茂者其有穷已乎子之先世淮阴而上不可知自殿
直来至于今益盛而不替非世有积德其能然乎尊府
又能不忘世德而以名其堂以启迪其后人是故知所
以培浚者矣宋氏之福岂有涯哉若夫敦诗书崇礼义
卷三 第 11b 页 WYG1242-0690d.png
奋扬盛世以振起其家声而光耀于前闻则在子昆季
也尚勉乎哉子归以是复于尊府如何理曰足矣遂书
以为记理字某有文学尊府名某字某有德行盖云间
之隐士云
  城南茅屋记
人之志所尚不同也志于金玉绮縠者视菽粟布帛为
不足贵志于高甍杰栋者视荜门蓬户为不足重志于
富贵荣华者视索居閒处为不足齿是盖穷奢极欲者
卷三 第 12a 页 WYG1242-0691a.png
之所为而不知金玉绮縠有时而聚散不若菽粟布帛
可以常用而不竭高甍杰栋有时而陵替不若荜门蓬
户可以久处而不厌荣华富贵有时而憔悴不若索居
閒处可以安肆而无虞故嗜閒静乐幽独者常在此而
不慕乎彼也云间李氏逢吉居都城南门外有年矣其
为人惇实简静不事表襮教其子以诗礼为务与人交
必尽其始终官府之务不经其虑市利之区不有其迹
尝于其居之偏构一室为怡老之所上覆以茅苇辟轩
卷三 第 12b 页 WYG1242-0691b.png
窗明爽净蠲积法书名画其中客至焚香瀹茗清坐雅
论终日而不倦或为题之曰城南茅屋贤士大夫歌咏
之者甚众既积成帙来求予言吁逢吉其嗜閒静而乐
幽独者乎夫京师都会之地商贾百物之所充积使逢
吉不安于此则金玉绮縠可一时而具高甍杰栋可一
旦而建荣华富贵可指日而致而逢吉举不以为意逍
遥于寻丈之室而自以为得其所志盖可知也逢吉亦
尝自云吾今年馀六十矣同时之人各臻其尚致金玉
卷三 第 13a 页 WYG1242-0691c.png
绮縠之集高甍杰栋之居荣华富贵之乐予固莫得而
并焉然其中聚散陵替而至憔悴者盖亦多矣若夫澹
然一室之中无聚也而有散乎无盛也而有替乎无荣
也而有憔悴乎此吾志之所自适而不敢以告人也虽
然贫富贵贱岂不有命哉能安乎命则一致耳是故不
足较也太常少卿程君南云为予言予以其言颇近乎
道故为之记云
  竹园书屋记
卷三 第 13b 页 WYG1242-0691d.png
安成之南芳郊之间有地曰古竹园不知始何名或曰
其地宜竹故乡人呼为竹园或曰其山水之胜竹树之
美可拟诸淇园故名古竹园理或然也有刘氏世居焉
其彦曰大渊字源涧者于其居之偏筑室若干楹名之
曰竹园书屋经史书籍充仞乎其中尝延明师以训迪
其子弟将期以成其德而达其才而后已今年走京师
求予记且曰先人积书欲为诒谋之计而屡遭迍难卒
不获少展其志况于诗书礼文之事乎今幸遭遇圣明
卷三 第 14a 页 WYG1242-0692a.png
在上当重熙累洽之时向用儒术之日穷檐茅屋甘藜
饭糗之士莫不争自磨濯于仁义道德以待时之需而
富家大室之子弟亦皆感激奋发去其轻肥纨绮之习
而以学问文章为务大渊也于斯而不加之意焉是自
弃之于不中不才之地岂为人父兄之道哉此书屋之
所由以作也愿先生为我记之予曰书之所载大而三
纲五常之道小而万事万物之理则必求其义得其义
则必致于行孜孜焉而不敢自放于礼法之外如是而
卷三 第 14b 页 WYG1242-0692b.png
为成德达才之归也不难矣以之齐家而家无不齐以
之治人而人无不从是盖学问之力诗书之效也今有
读书数万言自恃以为知道而恣情纵欲至于亡身败
家而有不悟是岂诗书之过哉不由其道也然则读其
书必由其道而后能有所成源涧之所为期望之意正
在此也为其子弟者尚益勉焉以副其意使见者称曰
此古竹园之贤士则岂不美哉若夫以其所能掇第于
有司登青云而跻膴仕以为书屋之光者抑末也其有
卷三 第 15a 页 WYG1242-0692c.png
本则末自从孔子曰学也禄在其中矣请以此为书屋
记于子何如源涧曰善幸书之当置诸其壁间永以为
劝也
  怡情记
春官郎中罗田程君伯玉其为人也谦恭谨密性尚雅
素不事表襮好积经史图画求之至忘饮食故所得甚
富尝辑山水人物花木鸟兽为一巨帙皆当世名能画
者之所作也公暇时取而玩之其神情萧散如临乎长
卷三 第 15b 页 WYG1242-0692d.png
山大谷与幽人逸士游观往返而云烟岚翠之晦明变
化卉木花实之炫烂茂密山禽野兽麋鹿之群之飞鸣
上下奔逐而出没岩崖涧壑泉石之吞吐激射殷若雷
电而风松雨竹霜饕雪虐之林之夸奇献秀者举集于
前悦于目而快于耳有不知其身之贵显在士大夫之
列而居乎京师也伯玉深以为慊而名之曰怡情又求
诸能文之士题咏之徵记于予伯玉可谓善于取适者
也伯玉为春官属主客之政极烦政烦则心劳心劳则
卷三 第 16a 页 WYG1242-0693a.png
智滞而神晦苟不有以节宣而畅达之则无以作其怠
惰之气事至物来将莫能揆之而至于扰扰不给矣伯
玉居其任凡若干年政无留滞行无过举而名誉日闻
者其处之有道也欤其以有是物也欤诚善于取适者
矣虽然予于伯玉犹有告焉昔人之好书画者如桓玄
轻舸自随王涯复垣自固害政废事至终身不悟是盖
溺于物者也故先儒有玩物丧志之戒伯玉尚慎之以
是自适可也
卷三 第 16b 页 WYG1242-0693b.png
  刘氏景德楼记
瓘溪刘氏安成大姓也其彦曰从渊赘城南李氏与予
为相知去岁予以祭扫先茔得暂归于乡往访从渊城
南握手道旧故情味虽不减往昔时而相视各已衰老
矣从渊谓予曰少时相与居城外内凡若干人今惟吾
与先生在亦可谓难得也矣于是与予登于其居偏之
小楼曰昔日楼成之日与客燕于其上吾告之曰先世
以诗书传家有举进士者有任韶州太守者有为国子
卷三 第 17a 页 WYG1242-0693c.png
学正者皆以儒发身显名当世吾祖以三在名其斋而
吾父以止善名其堂予欲承述先德以启迪我后人不
才无似不能有为于是惟积书籍于斯楼以训教吾诸
子冀其成立以无忝前人今吾儿幸获登名荐书为外
校官于斯楼之积庶几不虚也客曰然是亦先世之积
也乃名吾之楼曰景德愿先生为我记之实斯楼之幸
也予辞不敏及还京师而校官亦以考绩至从渊又以
书来求记予又辞既而从渊之兄昆阳贰守存有以致
卷三 第 17b 页 WYG1242-0693d.png
政归而校官亦得以典教上杭复来致其尊府之命趣
予文甚急辞不获则为之记曰楼之积六经子史百家
之籍而已贤者诵而读之可以发名成业不难也若夫
先世所积者德也在乎杳冥茫昧之中不可得而见故
尝忽不以为意自非后之人专心笃意者思所以承继
而绍述之乌能使其益远而有耀哉客之名斯楼其知
德者欤夫景光也大也子之尊府积书籍于斯楼以教
昆季率由乎道德仁义而子又能以之取科名历宦达
卷三 第 18a 页 WYG1242-0694a.png
以显扬乎其亲于前人之德庶其有光也使后之子孙
益慎修而不怠则其荣显光大又岂可量哉譬之水与
木焉其源已深矣其本已固矣所以疏浚而培植之使
浩荡而达于海荣茂以干云霄则有望于后之人焉子
其勉之光于前而振于后者端在子矣其为吾以是复
尊府之命如何校官曰可矣遂书此以为记
  枫林旧业记
吾李氏始居安成县治之东曰东厢李氏后徙东门外
卷三 第 18b 页 WYG1242-0694b.png
人称东门李氏及其族属蕃衍有徙居西门南门者有
徙居南乡东乡者四散离析相去隔越各保其新创基
业视先世居第漠然不顾弃为閒壤或以假借与人久
而不归后生小子不知其由习见目前以为当然遂至
真伪莫辨识者憾焉况其子孙也邪族弟中实自其先
景范公徙南门景范之孙心一宋咸淳进士江华县尉
生三子长书传与其季承传徙暇咏其次世传经传皆
绝无后而忠传盖江华之中子中实忠传之玄孙也独
卷三 第 19a 页 WYG1242-0694c.png
能守其业至今存焉是亦难也矣当江华时所居之前
有枫树数株大数围过者指曰此枫树某人之家也既
经乱离树虽去而名尚存中实遂求府丞朱君孔旸书
枫林旧业四大字揭之楹间亦不忘乎其先也求予记
夫守夫前世之业以奉先祀此孝子仁人之心固如此
也今枫林旧业中实之不忘善矣东门旧业中实其忘
之乎信乎先儒之言曰远者人所易忘也于所易忘者
而不忘然后为善也由其近以及其远吾知中实必不
卷三 第 19b 页 WYG1242-0694d.png
忘也中实为我告诸族人曰此先世神灵之所在如使
之无所栖以享其祀则亦何能以庇荫其后之人而享
其福哉固宜协谋同力以复其地立屋以奉其祀庶几
承先裕后之道尽其枫林之业亦将永永而无替矣中
实勉之
  得月楼记
安成之西有地曰上田李氏世居焉其后有徙安田者
又有徙恰田者然皆不如上田山水之幽胜草木茂密
卷三 第 20a 页 WYG1242-0695a.png
物产富厚盖邑中一佳处也去其旧所居一里许有大
溪环抱乎其前又有小溪萦绕乎其后东南行与大溪
合其中沃壤平衍李氏之彦曰制节顾而乐之且曰是
近先世之居乃治而筑室焉小溪之上有月角山特秀
丽制节于是作楼与月角齐而凭两溪之间名之曰得
月盖取昔人近水楼台先得月之意云当夫良宵清夜
明月初升山高而溪深树木晻蔼墟谷冥昧而斯楼之
上已光彩照烂辉映洞彻晃然如昼无不烛焉制节于
卷三 第 20b 页 WYG1242-0695b.png
是反顾吾心之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殆犹
是也则其所以明德所以尽心而不至有昏塞蔽固之
患必于此而得之及其朝而观夕而望由震而乾自巽
而坤其盈虚消长皆出自然制节于是反顾吾之所行
损益进退存亡之道亦犹是也则其所以进德所以处
事而不至倾危颓堕之忧者必于此而得之然则制节
之为此楼岂徒以玩物适情放怀恣意若庾亮殷浩辈
之所为而已哉世尝言月中有仙桂后人有登科第者
卷三 第 21a 页 WYG1242-0695c.png
为折桂故有丹桂五枝芳之喻制节积书籍于斯楼课
诸子侄肄业其中玩索而有得焉则吾之斯楼也不独
得月于斯而已将斧月中之仙桂而尽得之矣为制节
之子侄者宜勉之将以期之也
  尼山书舍记
大名郡滑邑司训尹器因其叔祖父进士恕来求予为
其所谓尼山书舍记且曰吾先世本河南人唐末有曰
崇珂者以保信节度来为吉州兵马黔辖因留家安成
卷三 第 21b 页 WYG1242-0695d.png
城门居尼山之下其后有大任者宋绍兴进士信可再
可斗祥斗元皆以兄弟前后联领乡荐一时名动邑里
其馀以文章鸣于世以学问教授于闾里者累累有其
人焉先大祖以贤与其从兄以翼家素富饶置田三
百馀亩构一舍为八斋以待四方游学之士士之出其
门者甚众至先祖安行公先人启蒙府君构书舍尼山
下积经史子籍其中延明师以教训子姓欲以修复前
烈志未遂而没今生以菲才谬膺时荐忝窃教职去家
卷三 第 22a 页 WYG1242-0696a.png
数千里而先世之所搆与其书具存欲吾今与后之人
保有之而不致散逸冀或有能读之者愿先生为生记
之置诸其壁间庶其有警也夫书载圣人之道读其书
固将明其道以致于用苟读其书而不能以明其道而
不能以致于用是为无用之学也又岂足道哉司马温
公尝曰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
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计窃尝以为二者皆不可无
也德者固植家之本至于书力所能及则为之读与不
卷三 第 22b 页 WYG1242-0696b.png
读不必计也然亦有足计者视吾德之所积何如耳昔
丁顗尝聚书至八千卷曰必有好学者为吾子孙至其
孙度果读书有文名登词学科仕至参知政事谥文简
是盖读书之效积德之新也尹氏世儒家安行父子又
能积书籍欲以启迪后人而绍前烈亦可谓贤也矣今
恕与器皆以文学取名进士师表于人尤贤也其进于
显荣殆未可量丁度不得专美于其前矣是以记之
  郑太守寿禄堂记
卷三 第 23a 页 WYG1242-0696c.png
四明太守郑公作养亲之堂于其居第之偏名之曰寿
禄取主事时朝廷褒封其母太安人敇命之词云及来
报政天官求予记夫天下之事出于天者常不可必而
有可必之理由于人者常可必而有不可必之势得年
以久于世人之所欲也得禄以养其亲亦人之所欲也
然寿者天之所命杳冥茫昧之间有不可得而必者孔
子曰仁者寿盖仁者人也人能尽乎为人之道是不悖
乎天理也不悖乎天固可以得于天矣此不可必之中
卷三 第 23b 页 WYG1242-0696d.png
而有可必之理存焉者仁也禄者朝廷之所命有德有
才有守有猷者皆足以得之孔子曰学也禄在其中矣
然非遇其时则孔孟之圣贤有不遇焉此可必之中而
有不可必之势存焉者时也太安人处性柔淑动存礼
度早失所天而能茹苦含辛守志不渝教育其孤以至
于有成立治其家内外斩斩为人妇为人母之道世或
鲜媲焉今年七十有八酡颜鹤发康强无恙况又遇乎
列圣相承当重熙累洽之运而有贤子读书决科为名
卷三 第 24a 页 WYG1242-0697a.png
进士历官莅政为贤太守膺国家推恩之命而致龙章
宸翰之褒跻高年享禄养则岂不宜哉太守以是而名
其堂以不忘朝廷褒锡之恩一以祝愿其亲攸久之福
忠孝之意至矣虽然洪范五福以寿为首盖有寿而后
能享诸福世之为父母而跻于寿考者或有之要必得
贤子孙以尽奉养之道使其心优游怡愉欢然于高堂
之上然后为可乐也若夫为之子者言而不信行而不
笃动而不由于规矩则将贻其亲之忧虑僇辱者有矣
卷三 第 24b 页 WYG1242-0697b.png
虽寿乌能以享其禄哉今太守在秋官无公私之过有
一郡有循良之誉方今国家最重牧民之任而见称于
时者太守其一人焉宜乎太安人安居乐志享寿与禄
于无穷是以足副朝廷之命遂太守之心而堂亦庶乎
其荣耀焉予是以记之
  袁太守祠堂记
太原太守袁公谓予曰吾与兄若弟于所居之东作祠
堂以奉先世神主欲依晦庵先生家礼之制惟祭祀礼
卷三 第 25a 页 WYG1242-0697c.png
仪近有所谓家礼易见颇异同不能使人无惑焉又祭
祀品物惧后世或因措置不及致有废缺程夫子曰冬
至祭始祖立春祭先祖忌日迁主至于正寝人能存此
虽幼者可使渐知礼义而晦庵先生曰吾家旧时时祭
外有冬至立春季秋三祭后以立春冬至二祭为僭故
止季秋依旧祭礼然家礼尤存冬至立春二祭之仪惧
于后世不知而行之失先儒慎于礼文之意欲依家礼
定为祭祀仪式勒之于石置诸祠堂门庑间以遗之后
卷三 第 25b 页 WYG1242-0697d.png
人俾遵效而行之不为世俗所眩不为贫贱而怠不以
富贵而僭庶几奉先追远之意永永而无替愿先生为
我序之夫家礼一书朱文公斟酌礼仪而为之简便切
当不背于古而宜于今然世俗鲜以为务虽簪缨士大
夫而不能知况农工商贾负贩之流乎富盛而有力者
且不能行况贫穷寡弱衰落之族乎不惟其不能知耳
所未尝闻也不惟不能行目所未尝见也苟有言之闻
者必以为异而谤之有行之见者必以为怪而笑之自
卷三 第 26a 页 WYG1242-0698a.png
非信古而笃好违俗而特立者不能力行之而不惑也
此予于袁氏兄弟而深有重焉袁氏丰城望族敦诗书
而尚礼仪至太守与其兄秉彝及其弟平恂恂雅饬笃
于友爱居家者以忠信见称居官者有廉能之誉当乡
邦礼废之馀而能协谋以立奉先之所且取法一本乎
家礼不惟定其制而且立石以传之久其为示今传后
也不亦贤矣乎谨为序其言而书之
  杨氏重修祠堂记
卷三 第 26b 页 WYG1242-0698b.png
宋杨忠襄公以大义死建康闻于天下其族属皆有节
行盖杨氏建家于吉自门下侍郎知吉州辂始侍郎善
待士唐末五季之乱士大夫多依之以居迨宋之平吉
之名族视古为盛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侍郎诸孙丕擢
甲科仕至屯田员外郎知康州以清谨著与乡人萧侍
御彭大博齐名真宗御宸翰书于殿柱曰江西三瑞仁
宗皇祐初著作郎纯师以文章显蔡京之柄用也洪州
通判存抗以直言格其请托卒为所摈卓然之行倡于
卷三 第 27a 页 WYG1242-0698c.png
忠襄之前至文节万里以宝谟阁学士致政家居闻韩
侂胄专权误国草諌疏毕愤惋不食死子长孺仕至安
抚使直义之化沾濡蛮粤击豪强不避近戚捐俸入七
十万馀代输民租不持一钱去凛然之节继于忠襄之
后又若安抚使炎正幼与吏部侍郎仔皆见称于世不
辱其家稽之史编古未有也于法皆当祀以表节行励
风俗故元盛时杨氏之贤同知昆山事学文始复文节
故居为祠规制广于前而益加多岁久弗治田芜宇倾
卷三 第 27b 页 WYG1242-0698d.png
予时与同知诸孙宜修有旧尝示所藏文节公墨藁始
读其文见与益国周文忠公晦庵朱文公乡之诸君子
过从觞咏想见一时之盛逮偕宜修步谒祠下江东诸
山如画屏列于前地据高爽宋崇陵御书诚斋字揭文
安公所撰祠记刻石俱在乔木苍然挺秀为之伫立顾
望兴怀低回而不能去者久之杨之贤季琛以旧臣膺
京兆之举作令南海次修祠之颠末命宜修授予请记
焉盖季琛倡率其族人因故六楹及馀材之可用者益
卷三 第 28a 页 WYG1242-0699a.png
以新木凡三百四十有奇砖甓五万有七增设始祖吉
州公及屯田清谨二龛诸小宗显宦叙昭穆从祀废像
设用木主刻世系祀田祭器牲币酒仪设科条于碑阴
祭用冬至立春子孙缘岁专直祠祀祠宇坏漏辄饬无
怠怠者罚如科条所以尊祖而垂后可谓远也已可谓
详也已于乎此可以为世劝岂特杨氏而已哉
  刘氏祠堂记
庐陵藤桥刘氏徙自安成山庄今八世矣族属益蕃盛
卷三 第 28b 页 WYG1242-0699b.png
旧有祠堂以祀其先毁于兵燹历载既久莫有能复之
者今其嗣孙连江尹仲戬乃度地于所居之南谋于族
人创立祠堂凡若干楹缭以周垣门庑厨库器用备悉
又置祭田三十亩其费皆出仲戬岁时祭祀推族属之
长者主之祭毕而燕礼仪进退截有定体乡里称焉今
仲戬述职京师请予记归而刻之碑古者尝授士大夫
圭田以奉祭祀士大夫必立宗子以主祭祀后世田制
既废宗法不立而于祀先之礼亦置而不讲祀先之礼
卷三 第 29a 页 WYG1242-0699c.png
置而不讲则尊祖敬宗之意无由而兴尊祖敬宗之意
不兴则敦宗睦族亲亲之恩无由而展此伦理之所以
不明而风俗之所以益偷也欤近世以来故家大姓有
聪敏而知礼义者出慨然悯之于是立祠堂备祭器置
祭田讲求其礼而兴行之粲然可观而仁人孝子循而
仿之者日以益众虽不能尽合古制而敦睦长厚之风
由是而起亦庶几乎古人之遗意也此仲戬之所以为
可重也欤予因仲戬而有感焉夫一族之间有富贵贫
卷三 第 29b 页 WYG1242-0699d.png
贱智愚贤不肖之不齐究其本皆出于一人则夫爱敬
之意乌可以有异焉当乎祭祀之顷凛然若先祖之临
乎其上而孝爱之诚蔼然见于荐奠俯仰之际退而燕
也子姓咸在长幼序列而宗亲之义欢然见于献酬跪
起之时及其罢也则富欺其贫贵陵其贱智侮其愚贤
欺其不肖者有焉呜呼其视先祖为何如人耶其于祭
祀燕饮之意得不相戾悖耶是皆世俗妄子弟之所为
也刘氏读书好礼必有以异乎是故因仲戬而书是说
卷三 第 30a 页 WYG1242-0700a.png
以告之使不如刘氏者观之或有感发而兴起者焉则
是碑之立其于世教庶亦有补哉
  潘氏祠堂记
祠堂所以奉先常事也常事而有异焉是以记也潘氏
番阳故家国初有景岳者以才荐授安福州判官九载
以治最闻召赴阙未及用而没子晦初求翰林学士金
华宋先生铭其墓而葬番阳仍还安福晦初与予交厚
善尝为予言先茔俱在番阳将谋居守坟地以奉先祀
卷三 第 30b 页 WYG1242-0700b.png
而力不逮奈何予曰君子之处世也行止去就惟其宜
可焉子之先大夫有德于邑民甚厚民思慕之真有若
孺子之于父母也岂有爱其父母而遗其子也邪子其
念之苟可以贻后嗣而存宗祀则在此犹在彼也又何
必切切故乡之思哉晦初外虽以予言为然而心尚未
已也其后男女既长缔姻结好皆在安福而园田居第
日以充扩势所不能往也则谓予言曰子之言然第念
先茔隔越不得数致祭扫之礼欲依文公家礼立祠堂
卷三 第 31a 页 WYG1242-0700c.png
于正寝之东而刻先大夫之铭文于石置其中四时荐
奠之际如在番阳墟墓之间庶几以志不忘之意云予
甚善之惜乎其志未就而没嗣子多吉以其居逼城郭
乃谋徙西山中原田旷衍林壑清秀所居壮丽遂承尊
府之志置祠刻碑悉以完具而以书命其子秋官主事
鉴来徵予记曰士大夫家设祠堂以奉四世考妣神主
易世而递迁之亲尽之主则埋于墓所潘氏之居安福
自州判公始而墓不在是迁主无所藏拟留于初室世
卷三 第 31b 页 WYG1242-0700d.png
世祠之如事墓焉铭埋于墓者也以墓不在是则勒之
石而置诸初室之傍如在墓中也此皆先人以义起之
意不肖哲不敢违愿先生为我记之古者为郡县吏有
功德及民者民像而祠之立碑以颂之今州判公功德
在民不异乎古之为政者民之欲祠而颂之之心殆有
甚焉特拘于制不得以尽其情若子父祖子孙之所为
虽奉祀先之盛心而所以待州判公者实有以遂民情
之所欲此其异于常者不可以无记为子记之使人因
卷三 第 32a 页 WYG1242-0701a.png
其同以考其异知贤父子之用心有所在非所以为法
于后世也
  朱氏孝义堂记
孝弟之道通于神明信乎夫以有心之为而感乎无心
之天岂无其所以然之故哉诚者天之道也人之一心
念虑所钟确然不移终始无间固足以动天地感鬼神
回日月贯金石而孚草木若王祥之跃鲤董永之佣身
熊渠子之射鲁阳之戈三田之合荆孟宗之泣竹人力
卷三 第 32b 页 WYG1242-0701b.png
不至于此是其所为有合于天天且不能违而况于人
乎况于鬼神乎江阴朱氏世居邑之文林以诗礼相传
为巨室其彦有曰维吉者好学而文其尊府善庆读书
而尚礼见义勇为凡里中婚姻疾病有不给者莫不周
之其夫妇皆乐于为善故维吉之在乡未尝有所为不
善者其家教然也一日母氏卧疾危急更数医弗效维
吉遑遽无措则焚香吁天愿以身代又刲股作羹以进
者再母疾随愈人皆以为一念之诚孝感之所孚有以
卷三 第 33a 页 WYG1242-0701c.png
致然也辛酉岁歉民饥维吉念二亲己老且疾乃捐粟
四千石以济饥殍远近之间人以不饥而二亲亦安乐
之臻于寿康众又以为阴骘之施人感其惠祝愿之至
而亲爱之于是相与名其养亲之堂曰孝义今年夏维
吉因朝廷降敕旌其义来谢恩京师请予为记夫为人
子者孰不欲孝养其亲然或遇非其时不得以尽其养
之之心或艰难贫窭无以为其养之之具或疾病患苦
不得享其养之之礼或恃富强陵忽乡里而取怨尤以
卷三 第 33b 页 WYG1242-0701d.png
陷其亲于不义者盖有之矣维吉遭际治平之时二亲
酡颜鹤发同跻寿考而康宁无恙家素饶于财而能推
其所馀以济人之急使其亲乐乎其心而安享盛福于
无穷其为孝义诚有足称者而所以膺国家褒宠之命
而光耀于门闾岂为过哉予是以记之庶以为世劝也
  孙氏感恩堂记
仁宗皇帝自即位以来发政施仁恩泽被于天下者盖
广未及期月而鼎湖之云气忽焉而起四方万国之人
卷三 第 34a 页 WYG1242-0702a.png
哀恸之如丧考妣至于今追思而感慕之未己也孔子
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诗云呜呼前王不忘观
之仁庙为尤信如使天假以年则其仁政之成岂待三
年必世而后然哉分宜有孙氏曰所性者与其尊府以
诖误没入官得戍边所性往辽东山万而尊府居山海
关塞离隔数千里不得相往还骨肉恩爱之情其将奈
何一日尊府没于山海其母氏羁孤流离煢然无依所
性闻之哀号吁天无以舒其忧则以情上章达于帝庭
卷三 第 34b 页 WYG1242-0702b.png
欲迎养其母其言恳恻切至仁庙特许焉所性不胜
欣喜未几优诏复下所性得循例还其乡便道与其母
同归于家其田宅园林官给还母子遂欢然以居是虽
孝诚之所感格实乃仁庙天地之量休养爱育之恩之
所致也故所性特作一室以养其母而颜楹间曰感恩
以志不忘之意求予记之夫恩仁之施也仁天地生物
之心也天以仁育万物圣人以仁育万民万民得遂其
生育者皆圣人仁恩所及而人不自知也所谓帝力何
卷三 第 35a 页 WYG1242-0702c.png
有于我者也所性独感仰拳拳焉而不置者盖其拔出
于艰危困苦之中得返其安居暇食之乐以养其亲而
享夫寿考康宁之福者自非先皇深仁厚泽涵濡沾溉
之至何能若此哉此所以感之深而念之切也今有背
君父之恩而不知所以为报者抑独何哉闻所性之所
为能不有愧哉故予为记之非独以重所性其于世教
庶亦有劝哉
  愚隐记
卷三 第 35b 页 WYG1242-0702d.png
故人子彭瓛毓信以其同产兄琉在翰林来省之尝过
顾谓予曰吾搆一轩于所居之东扁而名之曰愚隐未
有记之者敢有请于先生予曰子故家宦族通达世故
何名谓愚方今治平盛世贤才无不向用何名谓隐毓信
曰吾先世有为通判是州者有为转运两浙者有为上
舍国子者文章事业表表在人耳目而吾不能继志步
武以嗣其声光岂非其愚乎吾兄弟六人有举进士不
第而名厕耆英者有第进士而列官于朝者有家居干
卷三 第 36a 页 WYG1242-0703a.png
蛊而道义可尚者出处隐显各得其宜而吾不能联璧
连芳以与之颉颃岂非其愚乎吾居于乡见高闳巨室
之子弟其高者读诗书脩礼度以取功名干爵禄为事
其豪者驰坚良美服饰出入煇耀结知贵势以殖货财
广资产为务而吾穷居独处卧閒窗而坐虚室友青山
而侣白云其于人事是非得失漠然不经于心吾既无
求于人人亦不资于我岂非其愚乎及来京师见四方
之贤俊青年美质或以才德出众举或以贤良方正荐
卷三 第 36b 页 WYG1242-0703b.png
颙颙济济纷然萃于天官之庭发舒其文藻光耀于云
霓虽巨鱼之纵大壑未足喻其得志也而予自念萧然
一布衣无寸长可取于人虽置之通衢大道之间孰肯
一回盼一举手以引之于青云之上哉岂非其愚乎夫
既不足以接迹于先世媲美乎兄弟声誉不起于乡闾
姓名不达于朝廷其为愚也可知既愚矣无所用于世
矣虽欲不隐不可得也此吾兹轩之所以名先生其以
是记之先儒曰隐者为高故往而不返观毓信之言而
卷三 第 37a 页 WYG1242-0703c.png
察其心其亦往而不返者欤予窃禄于朝既老矣尤不
知止而为之记得不为毓信笑也耶以其请不得辞遂
掇其语而书之他日或得请归故乡访毓信于是轩尚
为毓信赋之
  静香书室记
静香书室者湖广长沙荼陵周谅字士贞读书之所也
士贞自祖父来皆以医鸣至士贞亦传其业而尤好读
书积书数万卷于其室中朝夕孜孜以求其理不倦喜
卷三 第 37b 页 WYG1242-0703d.png
与士大夫交讲议往复以忘其劳人或曰子以医为业
而急于儒书之习以为名不亦戾乎士贞曰书者道之
所载也是道也亘乎古今极乎天而蟠乎地苟能明之
则天下万事万物之理无不可推矣况于医乎医者吾
世业也吾所忧者惟斯道之未知耳此书室之所以作
也此吾志之所在也孔子曰志于道先儒曰志道则心
存于正而不他吾既事乎此又岂暇他求哉人于是知
士贞之志不安于小成也皆引领而望之然终以其先
卷三 第 38a 页 WYG1242-0704a.png
世之业之所在也遂为知者荐入太医院今为太医院
良医而犹不忘乎昔者藏修游息之处因吾友孙某
来请记夫以士贞家居时专志于儒书而不暇乎其他
则宜其于医道疏也今以其道施之人无不效焉周官
以十全为上士贞岂非医之上者乎以是观之则其于
学可知也士贞曰吾固不能进于是矣盖有望于吾后
人焉其为我记之使益勉焉庶几其有成也予嘉士贞
之志遂为书之以为记
卷三 第 38b 页 WYG1242-0704b.png
  李氏读书楼记
距安成之北若干里有曰尼山者自西南而来蜿蜒磅
礴有泉出山间自高而输下循山而行漫为平流镜莹
澄彻号曰清溪自尼山东北至清溪不五里许有巨姓
李氏族居之背山而临流其田土膏腴园林幽迥为邑
之胜处也李氏之彦曰克端者倜傥俊伟知书而好文
善谈论不妄与人交苟非其人则终日默默若不能言
者一遇知已英伟秀发或论诗书道古今与夫事之是
卷三 第 39a 页 WYG1242-0704c.png
非人之贤否缕缕然穷旦暮而不厌其八世祖某仕宋
为国子博士既归老特作读书楼于溪上至今凡若干
年子孙相继而新之及克端益积经史子籍其中当太
平无事之时得以从容于兹楼之上日以课子弟诵诗
读书为务而不暇乎其他客至则设尊俎相与歌吟笑
咏陶然自得而尘俗之态当世之务一不以经其虑可
谓能继述其先绪而启迪乎后人者非其贤而能之乎
余家居时常往还先师尼山尹先生所或道过李氏克
卷三 第 39b 页 WYG1242-0704d.png
端辄迎至兹楼开窗凭阑极目远览平畴旷野乔林峻
壑之奇可以一览尽在目前诚足以舒烦涤滞而游心
于简籍之中放情于翰墨之习惜乎不得数游于其间
以为恨既而别去于今二十年矣未尝不往来于怀也
今年吾友蓝山广文陈公至京师以克端之命来求予
序且曰予与今侍御胡公启先秋官主事黄公恒修尝
读书于兹楼固不能忘情焉今之请岂独克端之意哉
余以世之高甍画栋誇示侈靡击钟伐鼓以饮乡人燕
卷三 第 40a 页 WYG1242-0705a.png
乐为务客或过之既去而漠然不以留意既至于不一
再传衰落陵替者其本固己浅也今李氏之楼累世而
不废而二三公之所以拳拳而不忘者岂非以异于世
之人所为者哉昔司马公曰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
能读不如积阴骘者是盖有激而云然也夫读书所以
明理也循理而行则所为岂非阴德也哉然则彼之所
以冥行妄作而不足以垂裕于后者孰非由其不知书
而背理也欤不然则李氏之楼亦徒设而已为李氏之
卷三 第 40b 页 WYG1242-0705b.png
子孙尚勖之哉
  松溪别业记
安成西上三十里有地曰松溪洪武中隐士吴公观斌
自城徙居之扁其室曰植斋遣其子与让从予游予每
过之见其手种之松皆新莳偃蹇而弗舒也永乐辛卯
予归自翰林而植斋殁已久矣与让延予坐溪上观诸
松皆飒爽苍翠离离若人立绕居有小溪如环玦沄沄
而流遇秋冬水落穿石罅则泠泠然若琴瑟之音与松
卷三 第 41a 页 WYG1242-0705c.png
风相响答听之可爱也别去二十馀年追想旧游梦寐
未尝不相为往来也宣德庚戌其从弟与俭举进士来
京师明年入翰林为编修暇日因语及之曰植斋之松
固无恙乎曰高者隐白日低者淩青烟密而蟠者可以
栖玄鹤而荫苍虬矣曰松之茂悦其若是矣乎又明年
与俭赍其兄书来求记其所谓别业者予莫能辞尝闻
松升长之物也惟其升长也是以淩霜雪傲岁寒不至
于切摩霄汉不已焉然其初也肤寸而已矣溪流行之
卷三 第 41b 页 WYG1242-0705d.png
物也惟其流行也是以历涧壑经江河不至于趋奔沧
海不息焉然其始也涓沥而已矣君子之志于道者亦
若是故有充善信以至于美大者焉有希贤哲以至于
圣神者焉然其发轫也不外乎谨德而已矣故易于升
之象有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慎德积小以高大于坎
之象曰水荐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其斯之谓
欤吴氏世家忠厚远自台阴徙兹仁里既有植斋翁作
之于前又有与让兄弟继之于后虽隐显不同出处或
卷三 第 42a 页 WYG1242-0706a.png
异然皆有得于升长流行之义以砥砺名德而善乎其
身则一也然则君子之业非徒为业身之资实所以为
业德之助矣传曰善观物者当有以穷其理能穷其理
则道不在物而在乎人矣其斯之谓欤予也晚景侵寻
时与岁去倘得请于朝当求片地西山中幅巾杖履追
寻旧游与与让往来荫长松而履白石啸歌烟云以乐
馀生有日矣幸相戒毋以予为逋客可也是为记
  思亲堂记
卷三 第 42b 页 WYG1242-0706b.png
临之清江镇有萧氏世居焉萧氏有曰孟升者笃实士
也来往吾安成甚熟予前年致仕归舟过清江孟升与
其二兄孟端孟素来相见从容温雅知其为忠厚之家
也今年孟升至安成谓予曰吾不幸先人早见弃赖母
陈氏鞠育而教诲之以至成人今吾母亦已殁矣因名
吾亲昔日所居之堂曰思亲愿先生为记之予曰尊甫
殁已久矣久则易忘也母孺人寿考而终无足憾也何
为而曰思孟升曰吾父殁时年方四十而吾今年馀六
卷三 第 43a 页 WYG1242-0706c.png
十吾长兄年八十有六次兄年亦七十有六矣当太平
极治之时享寿考康宁之福而吾亲不得焉吾兄弟安
得而不思吾兄弟耕田凿井以望斗升之粟贸迁有无
以求锥刀之利而无不得焉是皆吾亲遗泽之所致也
又安得而不思有甘旨之味而不能以适吾亲之口有
轻煖之服而不能以被吾亲之体又安得而不思晨而
兴夕而息而无所以行其定省之礼朝而出暮而归而
无所以致其面告之诚则又安得而不思思之无已无
卷三 第 43b 页 WYG1242-0706d.png
所用其情也则以之名其堂以识其志先生其以是记
之予闻孟升昆季虽早丧父事其母极孝谨兄弟之间
怡怡然相与无间言今皆已高年而思亲之心犹不置
岂非所谓孝弟人也欤世有生不能尽其养死而能致
其思者乎然则孟升兄弟得不可重也欤记之世教庶
其有劝也
  雪月亭记
德清湖州之名邑也邑之北不三里许有寺曰慈相邑
卷三 第 44a 页 WYG1242-0707a.png
之名刹也创于东晋重兴于唐至今益盛而不衰其左
有半月泉宋东坡诸名贤尝游观焉题名刻于石东莱
吕公读书泉上又有观心堂宋御书见存寺后有亭曰
雪月不知创自何时泉与堂不废惟亭独故址寺僧有
开上人者戒行精洁觉路深诣以是信从者众既敛其
所施一新佛宇乃构其亭揭以旧名比膺荐为僧会其
县赴选于北京将归谒予记夫象教之显于中土也尚
矣其宫宇制作之盛拟于王公而又皆名山大川奇胜
卷三 第 44b 页 WYG1242-0707b.png
之处苟主之者得其人其欲创造改建人之助而资之
者益众可顷刻集而不劳焉若开上人在慈相是已且
上人之于慈相兴坏补弊固多矣而独拳拳于斯亭者
盖以物之至洁者莫如雪至明者莫如月也当夫寒气
既凝同云结阴而雪作焉观其洒空布地积素千里氛
埃不兴万秽俱匿而禅心之五蕴皆空六尘不染者有
所契也海光乍动暝色欲祛而月出焉观其镜净虚明
丽天烛夜悬照无私容光必入而禅心之冲虚内朗洞
卷三 第 45a 页 WYG1242-0707c.png
达外照者有所合也是则上人之搆斯亭岂徒然哉佛
书有所谓净心染心光明蔽障之不同而至于见道离
道相远之说其徒皆能传道之鲜能择而由之者今上
人之所为如此其净心而光明见真如之道而不离者
欤且不独止其身欲后之人无废坏之者非泥于物也
使知所以求其道也知所以求其道则斯亭乌得而废
哉记之使有所考也
  云林清趣图记
卷三 第 45b 页 WYG1242-0707d.png
有方外之士曰周道宁者年少而聪慧洞参玄妙常欲
游历四方名山大川以探安期羡门子乔鬼谷之遐踪
胜迹以豁其心胸扩其见闻庶几所谓至道者可得而
契而长生之术可得而尽也怀之有年未克以遂一日
有客以八景图遗之者道宁反覆观之曰是非人间所
居处也得非仙境耶客历指示之曰青山入空白云浮
动者缑山也岛树淩风波涛汹涌者弱水也云霞拥日
楼观凭虚者玄圃也林壑萦纡烟水浩渺者青溪也至
卷三 第 46a 页 WYG1242-0708a.png
若望玉笥之晴岚则群峰削翠而仙台层列若可登也
观罗浮之夜月则瑶房隐天海色如昼若可掬也度天
台之石桥则霞彩氤氲而桃花正吐诚可玩也跨西湖
之雪鹤则寒光璀璨而梅萼初开诚可挹也汝其试观
之将必有得也道宁欣然曰吾既不获游其地观于此
可以涤吾胸中之烦滞而偿昔之所愿欲者矣于是次
第而装潢之为一卷名之曰云林清趣求贤士大夫赋
咏之道宁閒居静室时时展玩讽诵诸君子之什恍然
卷三 第 46b 页 WYG1242-0708b.png
如在缑山弱水青溪玄圃玉笥罗浮天台西湖之上与
安期羡门子乔鬼谷之伦骖鸾驾鹤云驭风游于汗漫
之表而不觉其在人间也然则道宁岂不乐哉道宁尝
徵予序昔季卿举进士不第而思江南游长安青龙寺
见壁间寰瀛图指曰安得自渭达河至家乎傍有终南
山翁曰可也令折竹叶置图上注视之须臾波泛登舟
旬日至家是盖仙术之妙向使因是以念蓬壶方丈瀛
洲之境而遇翁指示之则其至仙道也不难矣奈何志
卷三 第 47a 页 WYG1242-0708c.png
不在此而尘念不忘为可惜也道宁之客仙境岂非终
南山翁之徒乎其所赠图岂非寰瀛之类乎道宁无尘
凡之念而慕至道如此将必有所遇焉于斯时也斯图
与诸君子之什暨予之言皆为外物不足道矣道宁其
笃志以俟
  义山聚冢记
庐陵铜溪刘嘉会先生所居之近有山焉初无名先生
以其宽衍深秀而悯乡人之贫穷殁而无葬地者令皆
卷三 第 47b 页 WYG1242-0708d.png
葬于此今而冢墓累累殆百馀所人皆以先生所为义
事也故名其山曰义山先生有学行文艺洪武中以明
经荐至京赐华盖殿说书后分教寿州以言事称旨升
武进丞未几罢官家居宣德初为知者荐入朝所司拟
外校官时年已八十以老不堪事辞上曰师表后进正
宜老成人不听先生恳乞再四遂得还今年九十矣尚
康强无恙乡人德之者曰先生不慕荣利而享寿考此
行义之报也然其馀庆之发殆不止此将犹在其子孙
卷三 第 48a 页 WYG1242-0709a.png
已乎先生闻之曰吾欲乡人死生皆不失所而不能也
吾量吾力之所宜而为是耳岂望报耶或曰此仁人君
子之心虽推以行之天下可也而有所不行焉独不可
惜邪夫士君子读书学道得行其志者几何人周官有
墓大夫掌凡邦墓地域为之图令国民族葬而掌其禁
令使皆有私地域是则古之人无贵贱贫富死而未有
无地以葬者后世山林川泽皆归于民而据于大家巨
室非细民所得有然后有暴骸露骼盖多也今先生居
卷三 第 48b 页 WYG1242-0709b.png
一乡使一乡之人无是患有古之道焉如得行其志而
兼善天下则死而失其所者殆少也此世之所以惜之
也欤先生诚仁人也使乡之人祝之者信然则其后人
之食其报者其又可量哉予姑记之必有以验之
  胡氏寿藏记
荣武庐陵之孝义人也姓胡氏其先自丹阳徙袁之宜
春至南唐国子祭酒殿中侍御史盛徙庐陵之淳化乡
遂为庐陵人七传至伯通为王宫教授伯通之季子伯
卷三 第 49a 页 WYG1242-0709c.png
顺宋崇宁进士知邵武县事邵武子襄为庐陵学官学
官次子清臣为高安丞建炎徙家近郡城高安四传至
遂初荣武之曾祖也遂初生九皋九皋徙郡城之北螺
峰之右筑室树艺资产益盛焉荣武之大父也九皋子
三人建极仁极环极荣武则建极之中子也建极早卒
九皋命荣武赘于邑之张氏荣武奋志砺行克自树立
创造居第于里钱溪之上广拓园田积书以训诸子奉
外父母如所亲尝恨其尊府不逮养时节忌日必哀恸
卷三 第 49b 页 WYG1242-0709d.png
焉事其母备极甘旨母没以其尊府葬地远不克朝
夕见乃卜吉于所居傍近处奉尊府之丧与母氏合葬
焉又作一室于家每日出之际升而望之曰朝阳轩以
志其不忘之意荣武既婿张氏视田园居宅自有馀饶
凡祖宗所遗财产悉推与诸父兄弟久之虑后世或有
分争之患于十分取其一筑室以为其子孙往来陪祭
居宿之所且以示水木本源之义性喜宾客壶觞尊俎
款延弗倦乡人困乏者尤加存恤正统庚申朝廷遣使
卷三 第 50a 页 WYG1242-0710a.png
四出修复仓廪以广储蓄荣武辄出粟二千石以实官
廪备济荒之用事闻诏旌为义民赉以羊酒复其家荣
武既老矣里之山前大道之傍有善地背负山阜前俯
平畴冈峦环拱如抱如揖荣武顾而乐之遂即其处营
为寿藏指示其诸子曰他日吾与汝母同归于此棺衾
衣殓之物无不备具吾不虑也乡人闻之莫不以为达
者之所为也今年秋荣武来谢京师将归求予为其寿
藏记曰使吾诸子后日以是葬我也夫死者人之所恶
卷三 第 50b 页 WYG1242-0710b.png
故不预凶事致身没之后有经年累月而至于暴露者
是谁之过欤荣武不事祖宗生业卓然自立有子七人
皆循循雅饬二子游郡庠笃于学问平生不为不义不
与人争竞凡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兄弟叔侄朋友之道
无不尽而于身后之事亦计虑至于如此俯仰之间举
无所愧焉一旦寿考令终而安处于兹则岂不乐哉予
于是为记之而又系之以诗曰庐陵螺冈有胡宅宜春
来此矜阀阅祭酒盛居南唐末传至伯通世已七伯通
卷三 第 51a 页 WYG1242-0710c.png
之后泽未竭簪组蝉联绍前烈至于九皋尤英杰徙居
螺峰郡城北子孙相继尽贤哲荣武生来有美质孝亲
友弟兄情切力行仁义自不伐承世馀庆寿可必平生
慷慨无骄拂阴阳昼夜了然达伟然佳城何郁郁我自
为之谁我剟我有中馈自结发后百年来同此室爰居
既安心则悦谛视万古犹一日此时谁复同高洁青松
白云与明月
  清省轩铭
卷三 第 51b 页 WYG1242-0710d.png
深州太守萧公贤而善为政其在深州也久化行而民
安之公尤未以为足惧在几微生于其心而害于其政
遂题其所居之轩曰清省以自警来求予铭铭之曰
慨薄俗之侵扰也独澹泊而无营灵台湛然如冰壶之
洁玉鉴之明事至物来处之适宜无厚薄之与重轻高
堂之上环千里之内绝叹息愁恨之声苟利欲之一开
则机务之繁兴请谒踵其门而争讼盈其庭此居敬之
仲弓所以贤而清静之盖公所以名使凡为吏者皆若
卷三 第 52a 页 WYG1242-0711a.png
是其为政教化何忧其不成视古昔之循良固可与之
齐驱而并称岂徒光昭乎一室将垂诸简册历千祀而
有荣也
  折槛图铭
汉孝成时王氏渎乱国经欲移鼎祚张禹以帝师臣为
时属望帝幸其私第以灾异之变疑在近戚禹宜开陈
正道归咎王氏庶灾祥禦而忠佞分宗社有可安之机
矣夫何以子不语怪圣人罕言性命之说以塞主听遂
卷三 第 52b 页 WYG1242-0711b.png
致王氏愈肆而莽移汉祚实由兹始朱云奋不顾身欲
借利剑以断禹首上怒命曳出斩之云攀殿槛槛折使
帝能因其言黜禹而疏王氏则外戚退听而汉室张矣
徒曰因而葺之以旌直臣是知其直而不能用也自汉
迄今为日已久好事者图其事以为世劝诸名公多有
题跋之者予景仰直节慨慕风采于是图作铭铭之曰
作室之用必求良材匪坚则圮匪巨则颓在汉国师乃
用张禹依随王氏媕阿无补帝幸其第托言厥衷子不
卷三 第 53a 页 WYG1242-0711c.png
语怪灾异奚从有伟朱云奋身赳赳欲借利剑往斩禹
首直声满耳劲气盈庭攀槛槛折上摩青冥揆今千载
耿耿不閟流传图画垂劝百世嗟嗟朱云志从龙逢云
裨汉室逢捍有商直哉史鱼其道如矢不遇名言世无
夫子
  忠恕斋铭
夫子之道忠恕为先惟斯二义体用克全中心为忠如
心为恕尽已推已内外一致昔者孔门其徒三千能味
卷三 第 53b 页 WYG1242-0711d.png
其旨曰唯曾参吾道之要有终有始一以贯之无复二
理郕国之裔嘅慕昔贤作斋揭扁昭示几筵爰述铭辞
廓宣蕴奥圣学在兹胡不慥慥
  砚铭
其坚也确然其润也温然其圆也不至于柔佞其方也
不过于岩棱砚乎砚乎是岂徒为吾今日之师表其将
尚友乎千年也欤
  琴铭
卷三 第 54a 页 WYG1242-0712a.png
其形三尺其弦则七具音响之泠然备格调之清越可
以招南薰而阜吾民之财可以操猗兰而供达士之适
然必得于心而应于手而后有以节八风而应乎六律
也欤
  丁母孺人墓志铭
监察御史丰城丁俊改授严州推官未上任而母孺人
殁归守制于家将葬奉浙江宪副胡公之状走五百里
求铭于予予适当还朝滨行以不暇为辞洎至府城俊
卷三 第 54b 页 WYG1242-0712b.png
又在焉求愈笃予又辞后十日舟过丰城俊挽舟请铭
至再四曰俊与从兄弟粗知读书为文以窃禄明时皆
老母之教也生未能尽孝养之道殁又不得贤士大夫
铭以垂不朽以慰悦冥灵地下其何以逭不孝之罪俊
意注在先生先生幸无辞固辞不获则叙而铭之按状
孺人归丁氏为维辰妇克尽妇道俊为童子时维辰笃
意延明师教诸子侄孺人极力相成之俊与诸从兄弟
既长知父母意相率向于学每读书至夜分孺人率婢
卷三 第 55a 页 WYG1242-0712c.png
仆瀹茗供馔亦至夜分或劝少休曰吾岂恤诸子侄待
师之礼当然也及诸子侄有禄位贵显则尝致书谕以
持身操行毋贻前人羞不及乎其他有女适杨氏未一
岁夫死族人怜其少执义劝孺人嫁之立召其女告之
其意曰世恒言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于汝意如何女曰
不待大人言意己决矣其女卒为杨氏节妇呜呼自孟
母后古今为人母能教其子载之传记几何人若孺人
所为虽女妇之所当为者而少能之能于此其他盖不
卷三 第 55b 页 WYG1242-0712d.png
足言其视传记所载亦何愧哉孺人姓周氏讳泰丰城
港口人其殁以正统三年十二月十日距其生戊戌三
月三日得年八十有一子男二人长即俊宣德丁未进
士次曰佩从子曰侃乡贡进士桐乡学谕曰僟永乐辛
丑进士工部主事曰倬用荐知武康县事皆承孺人之
教者女四人长适毛氏次适袁氏次即节妇次适甘氏
孙男六人琏璘瑜璲璐瑄曾孙男四人以已未年十二
(原/缺)
卷三 第 56a 页 WYG1242-0713a.png
 
 
 
 
 
 
 
 
卷三 第 56b 页 WYG1242-0713b.png
 
 
 
 
 
 
 
 古廉文集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