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1242-067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古廉文集卷二
            明 李时勉 撰
 记
  车驾幸学礼仪记
孔子之道尧舜禹汤文武之道也尧舜禹汤文武以其
道施诸当时孔子修而明之以诏后世使天下后世知
有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而服行之以开太平之治者孔
卷二 第 1b 页 WYG1242-0670d.png
子也故孔子者穷天地亘万世而不可违也我国家自
太祖高皇帝平一海内即诏天下皆立学宫祀孔子申
明五常之典以正前代之弊习繇是文教大兴四方外
国皆遣子入学是又修明孔子之道以致然也圣圣相
承光启文运薄海内外翕然同风皇上嗣大历服祗循
旧章而求贤访道之心尤笃顾惟贤才为致治之本然
贤才之出必由学校而太学者首善之地风化之原所
系尤重每注意焉而言者谓旧学卑陋宜改建高爽皇
卷二 第 2a 页 WYG1242-0671a.png
上命司礼太监臣王某往视之还奏旧学地宽平深静
为国家教养人才实惟其宜上乃诏工部撤而新之命
内官监太监臣阮某总其事某等精勤不懈晨夜展力
以正统八年秋兴工未三月而庙堂廊庑巍然焕然坚
壮完固师生之舍庖廪之所至于祀事之需教养之具
莫不悉备告成之日优加劳锡明年春二月皇上刺礼
部择吉日严法驾以三月朔旦躬谒先师孔子先是礼
官言常制帝王幸学惟释菜皇上特命加祀孔子以大
卷二 第 2b 页 WYG1242-0671b.png
牢馀悉如春秋释奠仪既而幸彝伦堂命臣等讲论经
典冠带缙绅之臣逢掖介胄之士圜拱而观听者以亿
万计驾还百官忭舞称贺圣心悦怿明日特燕太学儒
臣赐之袭衣诞降纶音申以劝励文武吏民莫不瞻望
叹羡以为太学之盛宠眷之隆斯文际遇古所未有其
礼仪节目恩荣次第宜勒诸贞石昭示方来使四方万
国皆知皇上崇儒重道之盛心礼部以闻特赐俞允臣
窃惟虞夏商周学校之制教养之方载诸经可见已由
卷二 第 3a 页 WYG1242-0671c.png
周而降若汉唐宋其间愿治之主非不知建学育才之
为重然有未尽善者惟我太祖高皇帝创业于前太宗
文皇帝继统于后皆尝幸学以奖文教仁宗宣宗尊崇
圣道向用儒术实同一心故人才治效比隆古昔仰惟
皇帝陛下以聪明睿智之资统承列圣丕阐大猷礼乐
昭明教化洋溢宏谟远略真近代所未闻而聿脩庙学
躬礼先师使圣道愈明于世其神功圣烈诚与尧舜禹
汤文武同一揆也猗欤盛哉谨用撰述而备刻之使观
卷二 第 3b 页 WYG1242-0671d.png
者有所感发兴起为臣尽忠为子尽孝风俗益以淳美
世治极于隆平则我皇明之祚与天地相为悠久矣谨

  营建纪成记
夫营建国家大事为国家举大事而成之若无事者然
非其才贤公正足以任之而无分毫私者不能也正统
丁已春皇上以三殿朝会燕享之所而九门与百官庶
府皆所当营建者乃命内官太监与工部臣计议以闻
卷二 第 4a 页 WYG1242-0672a.png
议既定上命阮某曰经营图为悉以付汝汝出总之其
往钦哉公既受命营度规画惟日孜孜会其高下大小
之材计其金碧藻绘之物量其事期缓急之序与凡工
匠力役之所出权其轻重多寡究其始终盈缩度可以
为之也然后诹日兴工众力齐举万手偕作不三载而
都域九门皇域四门成又二载而三殿两宫以及祀天
之所观天之器莫不皆成又二载而五军六部暨夫百
司之署宾客之馆亦莫不皆成乃眷辟雍育才之地不
卷二 第 4b 页 WYG1242-0672b.png
可以后不三月而庙堂又成公于是告厥成功皇上嘉
劳甚至而锡赉优厚公乃书其事始末来曰吾受朝廷
厚恩无所报称罄竭心力以图效其兮寸者实在于此
幸为我记之昔者成周之营洛邑本武王之志至于成
王而后成之成王之所以成洛邑也召公周公相继而
往费心劳力盖亦不易矣国朝迁都北京营建之事自
太宗文皇帝以来三十馀年犹未就绪今皇上以至圣
之德缵承大统守祖宗之成法行宽仁之善政海内富
卷二 第 5a 页 WYG1242-0672c.png
庶一与休息惟注意于此简任内臣以莅其事于时百
官皆修其职四方皆以无虞民心皆已安乐是惟无作
作则翕然子来无不应者而六七载之间兴大役以建
万万年不拔之丕基而民不以为劳但见宫殿楼观巍
然焕然高耸乎宇宙辉映乎日月若未尝有所为者然
于是过成周远矣盖成周所以用役作者殷民也殷民
服周之化浅必待诰谕谆切而后能使之是以难也若
我朝五圣之德泽渐磨涵养之深一旦有所兴作宜乎
卷二 第 5b 页 WYG1242-0672d.png
其欢欣鼓舞聿来趋事况二公以超卓之才任事之际
又能以宽宏公正之心而行之故其成功不劳而甚易
也如此予于是不独有以知二公之贤又有以见皇上
知人之明而任人之专虽三代圣君有莫能及因公之
请特为记之使后者有所考焉
  刺建永通桥记
通州在京城之东潞河之上凡四方万国贡赋由水道
以达京师者必萃于此实国家之要冲也由州城西行
卷二 第 6a 页 WYG1242-0673a.png
八里许有河盖京都诸水之会流而东者河虽不广而
水潦沮洳每夏秋之交雨水泛涨尝架木为桥或比舟
为梁以通道往来数易而速坏舆马多致覆溺而运输
者尤为艰阻劳费烦扰不胜其患太监臣李德等以其
事闻上欲于其地建石桥乃命司礼监太监臣王某往
经度之某还奏云此陆运之通衢商旅使客往还之要
路建桥实宜方今不燠不寒兴工修筑是惟其时然欲
坚久而不坏在委任得人上闻即命总督漕运都督臣
卷二 第 6b 页 WYG1242-0673b.png
武兴等发军夫都指挥佥事臣陈信领之工部侍郎臣
王永和督工匠内官监太监臣阮安董之安谓众曰朝
廷迁都北京建万世不拔之丕基而漕运实军国所资
重务也故兴役万夫齐奋并手偕作未及三月而功已
就绪桥南北五千尺为水道三券券与平底石皆交互
通贯锢以铁券水石护以铁柱当其冲桥东西二百尺
两傍栏槛皆以石为之作二牌楼题曰永通桥盖上所
赐名也又立庙祀河神而以玄帝镇之经始于正统十
卷二 第 7a 页 WYG1242-0673c.png
一年八月二十七日告成于十一月某日阮公与侍郎
王公谋求请予记昔文王作台于苑囿固无预于民事
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诗人又被之歌咏传诵至
今皇上营建此桥实所以惠利于人而人踊跃欢欣以
趋其事者诚无异乎文王之时亦何其盛哉是故不可
无所纪述以传示后世因公之请特为记之而又系之
以诗曰惟皇仁圣统御寰宇万方毕臣罔有违拒粤惟
漕运军国所资道江历淮其来如归潞河汤汤漕舟所
卷二 第 7b 页 WYG1242-0673d.png
聚陆运京师有河伊阻帝曰臣某汝往视之惟梁惟石
惟其宜之臣具还奏诚如圣制作为桥梁万世之利帝
曰休哉是惟在人我其命之汝为予申乃命永和汝督
工匠勿亟勿徐德绥是尚曰内臣安汝其总之经营规
画惟汝是司安拜稽首敢不尽心图为坚久以副德音
群工百役莫不踊跃攻金攻石并手偕作惟桥南北惟
水西东不日而成敷奏厥功商旅使客车舆步骑昔忧
颠覆今履平易岸有丰草水有游鱼昔为岩险今为坦
卷二 第 8a 页 WYG1242-0674a.png
途运输之来纷纭络绎国用以序廪庾充实行者忭舞
以播颂声四方无警万国咸宁惟此成功帝德之致勒
之兹碑以告永世
  修造卢沟桥记
卢沟在都城西南四十里外凡赵魏汴宋秦代陇蜀滇
南交广吴楚淮江陆行以入京师与夫朝廷之使臣仕
宦商贾之人自京师道西南以适四方万国者皆由于
此是盖国之要津也旧有桥桥有石栏作于金明昌中
卷二 第 8b 页 WYG1242-0674b.png
以通道往来至今四百馀年矣颓毁日甚车舆步骑多
颠覆坠溺之患所宜修也桥之近有固安堤故狼窝口
也春夏之间骤雨时至水潦冲激尝加修筑筑辄复决
决则有漂没民田庐舍之害所宜修也然国家所宜修
者不独此顾有所未暇及焉耳今上皇帝即位诏内监
与工部臣计国家内外所当营建者有几次其缓急先
后以闻于是特命太监阮公董其事公既受命晨夕惟
勤正统九年三月朝廷宫殿以及百司庶府莫不皆成
卷二 第 9a 页 WYG1242-0674c.png
公奉命往西山过卢沟见桥与堤之患还奏曰卢沟桥
不修且坏而固安堤水患犹在今京师之工既毕请致
力于此上曰然汝往治之公于是率工匠往视桥一理
新之水道十有一券锢若天成东西跨水凡三百二十
有二步平易如砥栏槛其两傍凡四百八十有四镇以
狮象华表坚壮伟观公又行视堤曰此吾向所筑者犹
不足以捍其患也耶乃循水而六七里许至卧龙冈之
东南岸曰其病在此于是相其所宜是浚是筑以杀其
卷二 第 9b 页 WYG1242-0674d.png
势使渐流而西水循其道而堤以无虞往者臆决工费
累钜万经岁不得休今不踰月二工皆以告成而民不
被其扰不预其劳但见其东西行过是桥者若履亨衢
公务才力之通于桥下者若道平川民之安居乐业而
无荡析之虑者其谁使然耶公之力也公何以能然哉
予尝观公之为人矣正以持已公以莅事勤以率众而
惠以恤下正则安公则悦勤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而
忘其劳持是以往将无所为而不得者而况于此工之
卷二 第 10a 页 WYG1242-0675a.png
近小者耶公尝图其迹以示予曰是工虽小然有以见
国家之于政由内以及外先其所急而后其所缓有如
此也吁公可谓知本者哉夫京师天下之本也公既尽
心于所务而后致力于斯所以不劳而甚易也欤后之
人有不知公者观于斯图则其所为之大者可从而推
也是故不可以不记正统九年三月十有六日其经始
月日也是年四月十有八日其成之月日也记作于六
月廿日云
卷二 第 10b 页 WYG1242-0675b.png
  新化县重修学舍记
学校风化之原诚牧民者之先务而世儒俗士往往忽
之乃汲汲于簿书期会之间视此为迂缓不之经意此
教化之所以不兴人才之所以不盛而治功之所以不
广也新化湖广宝庆之属邑庠学在其邑之西建始于
国朝洪武之戊申规制庳陋庭宇狭隘见者知其不称
无能改作历岁既久学舍颓圮庙屋亦坏师儒讲学莫
启观瞻春秋祭祀无以展诚及莆阳黄君济生来为幕
卷二 第 11a 页 WYG1242-0675c.png
宾首谒学宫顾而惕然曰是岂非为政者之羞乎于是
与长佐谋出捐已资倡率于众庀材僦工既以完具乃
蠲日之吉悉彻而新之礼殿讲堂门庑斋舍泮池桥门
与夫庖湢之所栖息之室莫不毕备壮丽闳大加于旧
观又设先圣先贤像于其位经始于宣德丙午秋七月
落成于是岁之冬十月是役也工费不为少矣一毫不
敛于民功成而民不告劳此其所以为贤也济生聪敏
有才略谙练政体识达事机其来赞政也能留心于学
卷二 第 11b 页 WYG1242-0675d.png
校以为先务使弦诵之声被于闾里而射乡祀享皆有
以备其礼仪民之得于观感之间翕然化服而经生学
士知所劝率犷骜悖戾知所改悔鳏孤羸寒得所依归
如是而俾教化之行治功之成也甚易贤才之出将彬
彬焉盛矣然则为政者之于学校岂细故哉彼有不能
而幕职能之是可嘉也济生比以职事至京师求予记
其成以告于后之人益理而修之俾勿坏尤见其用心
之至也于是乎书
卷二 第 12a 页 WYG1242-0676a.png
  江浦县学重修大成殿碑阴记
学校育贤之地实有司之首务所当尽心者也有司不
尽其心而典教者不加之意焉则教化陵夷风俗颓败
而贤才委靡不振宜也江浦县学在大江之滨县治之
东岁久倾圮历载以来莫克究思庐陵孙鼎来为学官
谋于训导孙珙等曰学之庳陋如此欲重修之堂庑斋
舍庖湢之处可因其旧规其功小而力为易若至孔子
庙台殿库狭非一大彻理新之不足以栖神起敬称王
卷二 第 12b 页 WYG1242-0676b.png
者之居然其功大力不足以为宜先图其易其必有好
事者感发慕向则庶乎其可乃相与告于县之长贰各
捐已俸鸠工聚材徐而葺之于是卫之贤特与邑里之
耆老儒秀商旅使客之过往者闻之相率出钱币榖粟
争来助应财力既具遂经始大成殿悉去其故而惟新
是营增庳扩隘极于高广众心齐奋群力毕举曾不几
时而殿宇巍然奂然百废具兴莫不完好明年春享祀
礼毕大合文武僚属与士民之俊秀邑之老长子弟咸
卷二 第 13a 页 WYG1242-0676c.png
集来观瞻望叹羡以为兹邑学校之兴礼义之备文物
之盛未有若今日者是皆良有司者之能尽其心贤典
教者之能加之意以致然也咸愿立石以纪之孙君遂
请文于右都御史熊公以刻之碑又欲列县长贰以下
及诸相助者之姓名于碑之阴而请予记柳宗元曰仲
尼之道与王化远迩盖王化之所至孔子之道亦至
焉虽蛮貊无以异故宗元云然夫以蛮貊尚知笃信孔
子而尊其道况在中国畿甸之内也耶凡吾父子兄弟
卷二 第 13b 页 WYG1242-0676d.png
夫妇长幼其序秩然而不紊其恩欢然以相接惇礼乐
尚仁义有以异于禽兽异类者其谁之功也然则由其
道立其宫以奉之未为过是固无足道也特以其能知
所尊而信之犹愈于饰佛老之宫溺而不知止者故列
序其人庶于世教有警也是以记之
  博罗县重修儒学记
博罗县学广文李先生闻予以祭扫还至家遣人以书
告曰县旧有学在浮定江之侧地既狭隘而左又有武
卷二 第 14a 页 WYG1242-0677a.png
安王庙故学宫无门由棂星门以出入永乐甲申县令
林和至以为非宜遂迁庙于延寿寺之左而辟学门于
其上来者始起观瞻辛卯县令昌祚重修大成殿是后
典史吴吉修起戟门署县事税课大使龚福修复明伦
堂两斋学舍庶几其备也曾不十载腐朽弊坏已甚正
统初皇上以天下学校之政不修简贤以任风宪之职
专督励之而广东则佥宪彭公实承命以来明年秋巡
历至兹邑展谒庙庭顾瞻前后恻然曰此有司之过也
卷二 第 14b 页 WYG1242-0677b.png
自汉以来郡县皆有学学有庙庙以栖神学以施教今
庙学毁坠如此神无常栖祀事何所展诚教无所施学
者何所取法遂欲更而新之虑无能董其事共谓府判
郑君廉慎有才智实堪任之檄使以来君至周览度曰
此易易耳昔之所以屡成而屡毁者所司不为经久计
取其速成具为目前观美数费劳力不顾也遂欲图其
久远不在乎他材木砖石之用取其硕大坚好而梁栋
室屋不在华美取其完固而已众咸曰然于是经营调
卷二 第 15a 页 WYG1242-0677c.png
度不资于人不扰于民不旬月而百用皆具乃召匠僦
工诹吉兴事众力齐举并手偕作经始于丁巳冬十有
二月已已落成于戊午秋八月上丁日殿堂廊庑斋厨
库舍奂然一新雄壮宏廓视昔有加时邑贰令刘君适
理县事亦克尽心乃谋于众欲具石记公之德与郑君
之劳以告后之人俾勿坏或坏而能修之者用是取以
为请夫葺屋瓦囷仓之制至微也而周官犹悉书之以
为后法况学校首善之地贤才之所自出而可不加之
卷二 第 15b 页 WYG1242-0677d.png
意哉有能加之意者又可使之无闻哉昔汉何武为刺
史行部所至先即学宫接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
鲍德为南阳学校废弛乃修起黉舍宴舍师儒观者叹
服故二公名昭于时而传诵至今今佥宪有何武之贤
判府有鲍德之功其所以见重于时而垂声于后世也
又岂有穷哉若贰令之与广文能谋所以使人之善传
诸久远是皆可书予故不辞而书之使并勒诸石云佥
宪名琉安成人郑君名述莆田人贰令名智安成人广
卷二 第 16a 页 WYG1242-0678a.png
文名浩建安人
  高安县重修儒学藏书阁记
高安县儒学在县治之东宋政和间所建元末兵燹学
废国朝洪武中因旧址修复之然其地狭隘东逼卫治
西逼县墙前临大街后近于城虽有隙地而为戍卒所
据师生讲诵无所栖宿无舍书籍无所藏饮膳无所设
殿堂廊庑悉已弊坏祀事无所揭处正统戊午提督学
政佥事彭君毓敬巡历至是欲扩而充之顾瞻左右莫
卷二 第 16b 页 WYG1242-0678b.png
可为力独其后军营实旧学地虽失之已久而理有可
言卫帅闻之即彻军营以其地来归君于是即其地创
为高阁若干楹上以贮国朝诏刺及所赐书其中下为
诸生讲论之所西为膳堂东为会馔阁之前为明伦堂
堂之两傍为阁皆三间下以为西斋上以贮经籍子史
诸书堂之南为大成殿两庑戟门以次成其西有池曰
浴沂池水深而长傍池之东为屋若干楹以跨于池上
覆以板阑槛轩窗疏通明达床帐几席悉具以为诸生
卷二 第 17a 页 WYG1242-0678c.png
退息之所池之西为射圃南为校官廨宇凡三所其二
南向皆东出至于神厨库廪庖湢之处莫不备具地虽
狭隘而规制壮观有加于昔经始于正统戊午之春三
月明年已未春三月讫工儒师万载李君琼书其事来
请记且曰是役也多因其旧馀各创为之而所重者又
在于书故吾于阁言之特详焉夫尧舜禹汤文武之所
以为治孔子孟轲颜曾子思之所以为言皋陶伊传周
召诸臣之所以匡赞辅弼之迹马融郑玄周程张朱诸
卷二 第 17b 页 WYG1242-0678d.png
儒之所以论议训释之辞与夫古今治乱兴衰之迹以
及圣朝训饬诰诫劝惩之制皆载诸简策凡师之所以
为教弟子之所以为学皆在于此不可无者况学校乎
今高安县重修学舍而能笃意于此特阁而藏之可谓
知所重矣诚使学者能即此以讲求二帝三王之道先
圣之言以修其身以励其行则其才之成亦易矣用是
知岭南之士彬彬然辈出者必先于高安见之因李君
之请书此以复之以为他日徵云
卷二 第 18a 页 WYG1242-0679a.png
  黄冈重修学记
学校之兴有资于守令旧矣文翁之在蜀郡范纯仁之
在襄邑皆以能兴学校崇教化致民俗丕变故声誉显
于当时名闻昭于后世有不可及也盖学校风化之原
三纲五常之道由是而后明诗书礼乐之教由是而后
行风俗由是而变人才由是而出古昔治效之盛所以
为不可及者有此道也洪惟我太祖高皇帝自正位以
来辄诏天下郡县皆立学置师弟子员付之守令以陶
卷二 第 18b 页 WYG1242-0679b.png
淑之藩臬二司考察其勤惰而劝惩之贤能文学之士
往往出其间自公卿大夫以至于州县之选常不乏人
焉是亦兴学之效也比年以来儒学之士多以记诵文
辞为业而不务实学盖由有司每以簿书期会为急视
学校若不干已者至于庙舍颓毁教化废弛略不加之
意焉虽朝廷专设宪臣以督理之亦未能或之变也吁
习俗渐染之深未可以朝夕革也欤是殆不然宪臣之
巡历有时而守令之临莅无间苟一加之意焉则无不
卷二 第 19a 页 WYG1242-0679c.png
可者在鼓舞而作兴之何如耳黄冈黄州附郭邑也地
滨大江旧有学规制庳隘岁久颓圮太守钱公至周览
慨叹首捐已俸誓欲扩而大之于是县正僚佐邑人富
室争出钱币以相助者甚众乃庀材僦工诹吉兴作自
大成殿以次明伦堂池台门庑师生讲诵之所栖宿之
舍一理新之至于神厨射圃仓库庖湢之处莫不备具
壮丽宏伟数倍于昔经始于正统七年丁已九月告成
于十年庚申七月费不出于公帑劳不及于民庶而成
卷二 第 19b 页 WYG1242-0679d.png
此大功非公其孰能之公之为人端厚坦夷廉静而不
阿居家以孝弟闻亲丧庐墓三年朝廷旌异之其在大
理狱以不冤今为黄州环千里之民无不归心焉又能
以其馀力一新郡县之学暇辄与诸生讲诵经史课其
所业而奖励之莫不翕然向于学文翁范纯仁不得专
美其前矣大学曰身脩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若公
者可谓身体而力行之矣邑学官尹某夏某以书来求
予言夫郡县学博士乐得贤太守以蒙其作兴之惠又
卷二 第 20a 页 WYG1242-0680a.png
乐得英才以尽其教育之方何其幸哉故予亦乐闻其
事而为记之如此云
  刺赐兴德寺记
兴德寺在德胜桥之西旧本兴国寺不知自何时而废
其遗址尚存为中官居第者若干年矣一日因久雨墙
坏掘地修筑得石碑云龙泉祖刹监寺圆公置结落伞
施兴国禅寺永为供具凡二百馀年盖至正三年也后
有住持宗主慈照大师明孝立石十二字众皆曰此古
卷二 第 20b 页 WYG1242-0680b.png
刹也非吾徒所宜居于是白诸内官太监阮公愿立屋
以居僧众公以为然捐已资若干缗俾闵某领其事四
方好善之士闻而相与施钱币以相助者甚众遂相度
其地因其旧而平治之鸠材僦工诹吉而营之经始于
某年某月某日落成于某年某月某日殿堂廊庑禅居
丈室与夫藏经之处说法之所鼓钟之悬栖宿之舍庖
湢库藏悉已备具远近来观者莫不叹羡曰昔为丘墟
莽苍之地今为禅刹最盛之区且为之不劳而成之甚
卷二 第 21a 页 WYG1242-0680c.png
易岂非其所遭遇得其时哉于是请于朝刺赐今名且
命僧来求记曰将勒诸石以遗其后人使相继而慎守
之庶其永无替也凡天下之物其成也必有毁其兴也
必有废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其成之也实难而其
毁之也甚易或者诿之于数曰非人之所能为也然于
其间有一成而不坏益盛而永存者盖由其兴之者得
其人而其为之也坚其承之者得其人而其守之也固
譬之宝物前人之所以求之者未始不用心焉后之人
卷二 第 21b 页 WYG1242-0680d.png
以为不足贵而不知所以守之又岂能使其长存已乎
由是观之则成之者固在乎人而守之者尤在乎人予
既承公命因推其意而书之居于斯者尚慎思永厥传

  刺赐广教寺记
都城之西南百里许曰房山之西若干里有山曰三峰
岩峦清秀其外诸峰拱揖若连环然林木阴翳磴道萦
纡其中平宽而草树荆棘丛杂郁塞常有云气旋绕其
卷二 第 22a 页 WYG1242-0681a.png
上人迹罕至知者盖鲜宣德八年尚衣太监李公宁与
同志之士王毫等历览山川至此而心旷神怡目之所
睹耳之所闻自觉有异者焉徘徊久之公以为尽去芜
秽将必有可观众皆曰然翼日命僮仆具畚锸持斧斤
以入薙榛莽辇污涂伐灌木遂得古刹遗址循其旧而
理之高者洼者欹者狭者夷之益之正之拓之划然开
朗地若辟而广山若增而高草木若泽而悦居民耆老
闻而来观咸曰我辈生长兹土亦不知其有此胜境得
卷二 第 22b 页 WYG1242-0681b.png
非山川之灵隐奇蓄秀有所待也耶公乃与众各捐已
资暨善姓江胜所助缘得若干缗鸠工贳材因其势而
为之制中建佛殿前为天王殿后为方丈室皆翼以廊
庑曲折回环通道往来库廪在其东僧房在其西庖湢
之所栖宿之舍莫不备具总若干楹巍然奂然可谓盛
也矣经始于正统丙辰之三月落成于已未之正月是
岁春公请于上赐名广教由是四方缁流日益云集大
乘妙法日益宣传于以祝延圣寿于以资福生民实维
卷二 第 23a 页 WYG1242-0681c.png
其宜然犹欲因是书其始末劖之石以告其后之人相
与保之而勿坏乃来请文于予盖金仙氏之道之在天
地间犹泉源之行乎地中凿井得泉汲而用之滚滚而
来及其湮塞之而不通不知者以为泉竭也有浚之而
汲之则泉即此而在矣又岂有竭也哉斯寺之建不知
创自何时当颓废寂寥之馀值太平无事之日而公等
得以其馀力以及于此使百废顿兴而壮观若是岂偶
然之故哉诚使守真乘法印于斯食于斯而游于斯者
卷二 第 23b 页 WYG1242-0681d.png
恒思慕祖风勿混民俗则益演而益盛焉兹寺亦将永
存而不替矣尚勉乎哉
  新修宏善禅寺记
怀柔畿内县东南曰寅洞里有山高耸秀丽自北而来
至是而止翼者凤翥峙者鸾停故号凤林山山之前衍
为平地爽垲而宽广山之东西拥掖而出者如虎豹如
象犀而拱列其南者如剑戟如联壁林树茂密阴森荟
蔚万山之中有此胜境非天造地设人力固如之何哉
卷二 第 24a 页 WYG1242-0682a.png
常德长公主聪慧慈仁出其天性尝念皇考与圣母生
成之恩如天之广大如地之博厚莫能报称访求福地
创立佛宇奉扬真乘妙法用答大恩遂得于此实昔之
龙祥寺遗址也乃捐金币贳材僦工即其中为正殿六
楹其北为后殿四楹以奉三宝诸佛菩萨后殿之东为
伽蓝堂西为祖师堂周回为廊庑三十有八楹东廊有
殿四楹曰左殿西廊有殿亦四楹曰右殿东向由东廊
之中西入有门北入方丈四楹南向由西廊之中西入
卷二 第 24b 页 WYG1242-0682b.png
有门北入方丈亦四楹南向前为天王殿四楹殿之东
角为钟楼四楹殿之西角为鼓楼亦四楹殿之外东西
有墙墙有门东门北入库房四楹西门北入延客之室
亦四楹又其前为三门以砖石为之古朴坚壮外为棂
星门至于庖湢之所栖宿之舍与凡法乐供具莫不悉
备绕以周垣垣之外乾隅为圃植所宜果以给供佛荐
新之用为屋总八十馀间雄杰壮丽前所未有经始于
正统七年九月朔日其成以八年二月也是月三日请
卷二 第 25a 页 WYG1242-0682c.png
于上赐名宏善禅寺于是缁流云集奉宣法典以资皇
考冥福以祝圣母万寿以祈皇图永固圣算益增竣事
之日乃遣中使书其始末来请记稽诸佛书最重孝敬
之道故有大报恩之说今常德长公主欲报国恩非金
玉珠玑锦绣绮縠之所能信其意者必仗佛力而后能
致其所以仗佛力者又在于创造其所广集其徒奉宣
其言而后能遂兹寺之建工力如是之广岂徒以媚佛
为哉其孝诚纯笃固有所在得佛书大报恩之义夫以
卷二 第 25b 页 WYG1242-0682d.png
天潢至亲其名位禄食所当然者而犹思效报如此为
人臣者膺爵禄之厚受付托之重果能竭诚尽虑委身
图报有若此者焉则何事之不济何治之不成哉怀柔
畿内大县兹寺怀柔名刹士大夫往来者固不少因并
书此使观者尚有所感发而兴起焉是亦与人为善之
意也
  天威神机火雷大将庙记
都知监少监黎城韩公政奉命备禦北边已十年矣公
卷二 第 26a 页 WYG1242-0683a.png
专掌神铳爱养士卒教阅练习坐作进退左右前后皆
有矩度修治器械长短广狭寒凉燥湿轻重多寡皆有
条理备具于平昔而致用于一旦无有不给者偶或来
扰辄出禦之势若雷奋震动山谷众皆惊愕摧败救死
扶伤之不及故一见公兵出尽死奔窜由是边庭晏然
无寇攘之惊公凡三出皆有功以功累升今职公既荣
府宠命俯而思曰此岂吾之所能皆赖神灵之力不可
诬也然神无常栖岁时祀事无以妥神灵致诚敬兹非
卷二 第 26b 页 WYG1242-0683b.png
缺典欤乃于独石择高爽之地平治之中为正殿东西
为庙房前为门三后为库二十有一总为屋三十有四
间正殿以奉天威神机火雷大将军之神库以贮火器
火药炮铳等物祠宇壮坚阶墀宽敞坛垣完固岿巍奂
然经始于正统十有一年五月落成于是岁之秋七月
既讫工合诸将士备礼享祀于神器币蠲洁牲牷苾芬
肃雍恭敬瞻仰如存既竣事退就燕享合辞言曰神灵
之昭著如此苟不勒之坚石将无以仰答神休而昭示
卷二 第 27a 页 WYG1242-0683c.png
后世众咸曰然乃谋来请记夫神天地造化之精英然
无形声之可求常依物而行故凡物皆有神以司之惟
主之者心无私曲而行无邪僻然后足以用其物而神
亦为所用矣不然则人且不为之用而况于神乎吾闻
公聪明慷慨公平而正大谙练世故通达人情而又能
尽乎事神之道神人和悦是惟无动动则无不如其意
者亦其理宜也惟公不屑居其功而必归功于神于是
作迎神送神曲俾归歌以奉祀焉
卷二 第 27b 页 WYG1242-0683d.png
  迎神曲
赫赫煜煜腾光烛空雷轰电激孰当其锋享祀精洁莫
不肃雍洋洋如在来格来降
  送神曲
惟神是依惟福之徼敬恭在庙匪夕伊朝嘉礼既成灵
贶昭昭惟其相之以答圣朝
  旷氏望阡楼记
庐陵旷子珷氏世家邑之敖城所居颇幽僻子珷相其
卷二 第 28a 页 WYG1242-0684a.png
地宜庀材僦工别搆为楼凡几楹高广老干尺周为阑
槛轩窗榱桷率由质素不加雕饰既成而名之曰望阡
之楼比来京师求予记之询其所以名之义则曰昔吾
父母之在堂也吾兄弟虽有爱亲之心而遭家多难婴
于世故不能有以尽其意备其礼今也吾兄弟幸能立
其家不坠其先绪又当太平无事之时人皆得以尽仰
事俯育之乐而吾二亲俱已亡没虽欲竭孝养之心尽
菽水之欢无由致之常切以为恨嗟夫思吾亲而不可
卷二 第 28b 页 WYG1242-0684b.png
见所可见者独惟其坟墓耳盖坟墓者吾亲托体之地
见坟墓即所以见吾亲也然而山川间之有不能常接
于目此吾楼之所以作也每一登而望之见松柏之阴
翳猿鸟之悲鸣与夫四时寒暑之变迁而风雨霜露之
悽惨则又怛然伤心而不觉其悲苦之俱集涕泪之交
颐也虽然吾名之所以识吾志也予闻而悲之且夫敖
城之地山水清秀原田旷衍乔林浚谷竞奇而献巧佳
花异卉攒翠而争艳一举目之顷无非可乐而可玩者
卷二 第 29a 页 WYG1242-0684c.png
子珷兄弟举不以动其心而惟先陇之是望岂不异于
人哉岂非所谓终身慕父母者哉彼有于其存而不知
所以为养者闻子珷兄弟之所为能不有愧也欤故吾
为之记使闻之者知所劝也子珷兄弟四人丧其二今
所共居者兄曰子琮友爱怡愉诚孝弟之士可尚也已
 
 
 
卷二 第 29b 页 WYG1242-0684d.png
 
 
 
 
 
 
 
 古廉文集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