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百八十
卷四百八十 第 1a 页 WYG1458-077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文海卷四百八十    馀姚黄宗羲编
  稗二
  猫袪(王格/)
王子读书于玉堂之曲室同舍郎南昌张子济甫愠其
色而告曰余长安之第有蓄猫焉狞于待鼠吾善视之
它日有邻猫过焉者家人絷而并畜之余曰攘人之猫
弗义命舍去未几余猫亦他适迹而求之竟寂然矣夫
卷四百八十 第 1b 页 WYG1458-0776b.png
吾以义待人而人之视我也顾恝然无德不报将古人
之训祗虚立耶子有口辨为我祛其惑王子曰戾哉子
之为心也夫子之以义自居也其以义安在耶无所为
而为此儒者之所谓义而子之所素闻也方子纵猫之
初其逆知其家畜之将亡而豫为之地耶抑直以为非
是而不欲也夫逆知其家畜之将亡而豫为之地则其
义也弗诚非无所为而为也以为非是而不欲则将与
迎于子之心俱泯然矣又何锱铢于今日耶凡仁义之
卷四百八十 第 2a 页 WYG1458-0776c.png
道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口谈而心背者衣冠之士所不
免也况长安之居人乎脩一小善而遽责之以必报吾
知其不能遂矣且子之所舍也曾知其主名乎而其人
之得之也又知其所从乎禽兽之性饮食牝牡是恋絷
而得逸惊愕而长往者有之矣又保其必返故室乎三
者子不能决也施之于茫昧之中而苛求之于未定所
适从之人虽长安之鬼神无以通其故矣比庐而居烟
火相杂不知其几门户也皆猫之所能窥矣又安知今
卷四百八十 第 2b 页 WYG1458-0776d.png
之盗猫者即子之所尝有德耶夫君子之处廉务洁其
身而己矣身苟洁虽终身无毫发之酬无怨也揣子之
心责之而弗获必且忿为之而弗效必且怠忿与怠交
于中而不善之端起矣设自今有猫于此而子之人复
絷之将遂听其所为邪此为善不终古之所谓小人者
尔必非子之所能安矣言语侍从之署箧笥萧然而又
迫于鼠患为子谋者盖有长策焉子之言曰尝善视其
猫夫苟善视则其思故主而来归亦理之所有也姑徐
卷四百八十 第 3a 页 WYG1458-0777a.png
俟之而果不至则更求善者而蓄之谨其出入是固可
为焉耳而何呶呶于破甑之顾以陷于迁怒之归耶于
是张子闻之冁然而笑色夷如初
  昆山生(陈以忠/)
昆山生善掇蝇而食之若痀偻之承蜩不失一也江南
热时宾朋之会有生在可座中无蝇其言曰吾嗜蝇甘
淫于舌而凉沁于脾矣蝇之族赤帻绿衣又其佳者生
俊才能文章有洁癖而所嗜若此吴中人士相传笑之
卷四百八十 第 3b 页 WYG1458-0777b.png
余间语客客怪焉余曰客何怪嗜蝇犹嗜痂耳儿童食
土或以成病蝇与痂其非病耶其非童而习之者耶利
之病人腥腻志气点染名节败坏俦类视蝇与痂又甚
焉何天下习之而不知怪也客起谢曰吾侪小人慕廉
名博官职将以为市里光荣也不知利之秽若是今而
后痂视之矣蝇视之矣请受昆山生之事于简
  斋语(徐学谟/)
周元公太极图说南宋诸儒皆称之为千圣不传之秘
卷四百八十 第 4a 页 WYG1458-0777c.png
今读其说乃一篇系辞衍义如曰无极而太极即易有
太极也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即太极生两仪也动
极复静静极复动动静互为其根即两仪生四象也五
气顺布四时行焉即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也乾道成男
坤道成女即系辞本文而直录者也惟人也得其秀而
最灵形既生矣神发智矣即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焉即仁者见之谓之仁知
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圣
卷四百八十 第 4b 页 WYG1458-0777d.png
人定之以中正仁义主静以立人极即易简而天下之
理得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中间有辞同义同
者有辞不同而义无不同者初未尝自出一意见所谓
不传之秘安在唯太极之上又加无极二字则元公之
所益也要之太者无上之称也极者独至之称也二字
原是形容语岂可形容之外复加形容而朱子解无极
即无声无臭之谓陆子静曰诗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盖先言天而后言形容天之所以为天今曰无极而太
卷四百八十 第 5a 页 WYG1458-0778a.png
极是无声无臭上天之载先形容而后及其本体也可
乎反复辨论最为详切以国初儒者专信紫阳故性理
大全笺注凡论太极图说者尽载之累千万言而独遗
陆子静书可异也然即太极图说亦多有可疑者夫易
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此指画卦而言太极者
卦之主宰故自一而二自二而四自四而八自八而六
十四由无而有若母之生子故曰生若夫天地间一气
而已而太极主宰于其间理乘气而行故曰一阴一阳
卷四百八十 第 5b 页 WYG1458-0778b.png
之谓道分先后不可分显微亦不可今曰太极动而生
阳静而生阴不知当阴阳之未生太极将安所置乾之
文言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亦未尝分先后隐
显此理气合一之论恐千载不能易也或曰太极一图
非元公不能作信乎予曰不然昔伏羲氏仰观俯察当
是时岂不知两仪之本于太极乎然止画两仪而不图
太极岂徇形而下者忘其形而上者哉亦知天地间唯
有阴阳两端而已其化生万物有形可见故画一奇以
卷四百八十 第 6a 页 WYG1458-0778c.png
象阳而凡天地之为阳者莫逃乎一也画(/一)偶以象阴
而凡天地之为阴者莫逃乎一也盖实有是形故画是
象乃太极无形安得有图太极之理本乘气以行小入
于微芒大弥于六合可方可圆非若阳之必一阴之必
(/)也而今以一圈图之是将以太极为能圆不能方者
乎而况推而至于阳动阴静乾坤男女万物化生各有
一圈必自为注释而后人始知某圈为某图非若一(一/一)
之画虽愚夫愚妇可望而能辨其为阴阳之象也以图
卷四百八十 第 6b 页 WYG1458-0778d.png
视画得毋赘乎然考之朱内翰震进易说表谓此图传
自陈抟种放穆脩以来彼三人皆为方外之学者作此
图理或有之而紫阳又證之以为周子之学之妙不出
此图以为得之于人则决非种穆所及此宋儒附影希
声之通弊而紫阳夫亦尊信元公少过乎愚意当时种
穆故传此图元公因取易说就其图而解之耳不然孔
子当衰周之末承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后见宇宙间
无一缺事矣故其言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非虚语也
卷四百八十 第 7a 页 WYG1458-0779a.png
乃以元公之高朗岂昧于此而必作此图以补羲画之
缺哉善学者察之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注中史记三月上有学之二字似不必增注疏亦无学
之二字盖乐具八音非若学琴于师襄止一器而己可
以一人学之也闻其美而忘肉味亦自是有意趣不图
为乐之至于斯注云叹美之辞疏义云为犹作也斯即
指齐也春秋时陈公子奔齐陈舜之后韶乐存焉故孔
卷四百八十 第 7b 页 WYG1458-0779b.png
子适齐而闻之盖不意其至齐而得闻韶乐之作也此
说更长若曰不图舜之乐其美至此则孔子未闻之前
揣摩韶乐之美尚未尽如所闻乎
先进于礼乐章注疏以为先辈仕进之人准于礼乐不能
因世损益而有古风故曰朴野之人也后辈仕进人准于礼乐
能因时损益得时之中故曰君子之人也夫既得时之中
孔子何以不从后进其说似悖乃宋儒则曰孔子述时人
言如此于本文亦无所据愚以此之君子野人即孟子所
卷四百八十 第 8a 页 WYG1458-0779c.png
称分田制禄之君子野人也今田野细氓所为自是朴
陋官府行事自是烦缛此质胜文文胜质之辨故曰先
进于礼乐野人也如郊外之人过于简略后进于礼乐
君子也如衣冠之人过于文采只须直说不必假时人口
语亦可孔子亲见周末文胜欲移风易俗归之淳厚故
曰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即礼奢宁俭之意亦非谓先进
之于礼乐为得其中也今人看弘治以前光景便是不
同三原王端毅公恕位冢宰时每夜崔翰林铣之父常
卷四百八十 第 8b 页 WYG1458-0779d.png
遇其家人提磁罐鬻油于市轩司徒輗溺于淮河行李
止二箧俱投入水至不能具冠带前辈风度如此今人
岂可复得大都一代间看先进后进便成古今不啻以
今视古而已孔子之思所感深矣今举业人以先进作
夏殷时固非以先进为文武周公恐亦非也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盖门人以其贤欲厚
葬之故路为之请也孔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言
回虽才鲤虽不才而父子之情一也即鲤也死有棺而
卷四百八十 第 9a 页 WYG1458-0780a.png
无椁吾既从大夫之后决不徒行而鬻车以为之椁盖
假设之辞以开颜路为父者之心也注疏载颜回少孔
子三十岁三十二而卒则颜回卒时孔子之年六十一
伯鱼年五十先孔子死则鲤也死时孔子盖七十左右
据其年颜回先伯鱼卒无疑乃孔子之言如此盖深明
命车之不可以与人虽父子有难于假借者其后门人
卒厚葬颜回孔子以为葬子厚薄须听其父命非为师
者所能主张故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
卷四百八十 第 9b 页 WYG1458-0780b.png
非我也夫二三子也似非如注言不能如葬鲤之得宜
假使鲤果死于回前当孔子为大夫之日何厚葬之不
可而云吾不徒行以为之椁盖重命车也非不欲厚葬
其子也学者不可以辞害意
曾点言志在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之乐故曰异乎
三子者之撰注疏正义曰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生
值乱时而君不用三子不能相时志在为政唯曾晰独
能知时志在澡身浴德咏怀乐道故夫子与之此说深
卷四百八十 第 10a 页 WYG1458-0780c.png
得夫子喟然之指乃今注云点之言志不过即其所居
之位乐其日用之常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
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隐然自见
于言外视三子规规于事为之末者其气象不侔矣故
夫子叹息而深许之据其解经如此独不观孔子如或
知尔则何以哉之语分明是望四子得国而治之而诱
之言志也比三子既各述其志顾皆不之取惟于点之
狂者谓与己志同而深与之所取非其所问是孔子以
卷四百八十 第 10b 页 WYG1458-0780d.png
言餂三子矣且点之数言曷见其有尧舜气象后之儒者
类腐而轻信安得不为大言所欺哉大都孔子老安少
怀之愿未尝一日忘天下故居常以用世事业属门弟
子顾其时天下无邦所如不合道之不行己知之矣故
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己矣夫乃一闻曾点不欲用
世之言若有所触于中者遂不觉喟然曰吾与点也与
犹许也喟然者伤叹声忧违之感深矣非欣然致喜之
辞也是以曾晰问三子之言志孔子仍各优许之其情概
卷四百八十 第 11a 页 WYG1458-0781a.png
可见矣解经者不宜以臆见凑合之也
六经遭秦火之阨阙佚固多而春秋尤甚如夏五甲戌
己丑纪子伯之讹皆煨烬之残文也乃今儒者不察多
随声附和以为孔子阙疑之证可发一笑据宋人说春
秋以为孔子操二百四十二年南面之权如去天于王
夺位于国之类笔则笔削则削其自用自专信如此则
夏五之下岂不知有月字而笔之甲戌己丑岂不知是
复辞而削之其阙与不阙亦甚无关系乃谨于其细而
卷四百八十 第 11b 页 WYG1458-0781b.png
肆于其大由前言之孔子亦竖儒而已矣由后言之孔
子一妄人而已矣乃又云汉儒穷经而经灭然则今之
灭经者独汉儒哉学者不可不辨
自诚明章注以为自诚而明者圣人之德所性而有者
也故谓之性自明而诚者贤人之学由教而入者也故
谓之教即上文诚者诚之者之指也上文既巳发明之
矣此复言之不已赘乎且谓圣人之德所性而有似矣
然则贤人之德不所性而有者乎贤人之学由教而
卷四百八十 第 12a 页 WYG1458-0781c.png
入似矣然则圣人之学不由教而入乎此求其说而不
得从而为之辞也中庸首章揭出性道教三字率性之
道担著性教故推明之独详乃性教二字之义尚未阐
明故此发之大抵自天之付与而言有生之初保合太
和浑然天理而已迨形既生矣神发知矣知觉由此而
渐生无不先诚而后明者此即成之者之性也夫是以
谓之性自入道而言有生之后必先通其关窍牖其聪
明博学详说而后拘蔽渐开妄复无妄无不先明而后诚
卷四百八十 第 12b 页 WYG1458-0781d.png
者此教人之法也夫是以谓之教诚则自无不明矣明
则自无不诚矣诚与明同出一源初无二理圣人之所
以为圣人者此也贤人之所以为贤人者此也若如注云
性与教当人说性谓之圣人犹可教可谓之贤人乎
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此小人注解为肆
欲妄行之小人夫曰肆欲妄行则其人悖道乱德己无
所不至矣奚止反中庸而已而仲尼胡以之与君子之
中庸对言也此小人者疑即索隐行怪之小人也彼其
卷四百八十 第 13a 页 WYG1458-0782a.png
硁硁自信居之不疑非之不顾处是即无忌惮也以其
规模迫窄故谓之小人耳嘉靖末年琼州海公瑞舍身
谏主其大节非不凛然无奈规模迫窄不学无术巡抚
江东之日纷更肆起讼牒嚣然其意亦欲扶弱锄强卒
之率众暴寡而民间骚动几成大乱矣由于不知中庸
之大道而遂至于无所忌惮也
嘉靖末分宜既以贿败其后当国者意欲廓清仕路一
扫秽浊遂倡讲学之风士大夫靡然宗之以媒终南之
卷四百八十 第 13b 页 WYG1458-0782b.png
捷径奸宄百出人情几为魑魅矣坏政之弊尤甚于贪庆
历以来遂严讲学之禁凡天下私创书院一切拆毁可
谓拔本塞源矣孔子曰学之不讲是吾忧也讲学固孔
子所不废但其所讲者皆民彝日用之常随事应答为
切脉对症之剂初未尝穷高极玄令学者无所依据故
子之罕言下之不及于利上之不及于仁与命乃今之
所谓讲学者非仁即命各执一笼侗套子移东就西不
曰主静则曰求仁不曰致良知则曰随处体认天理不
卷四百八十 第 14a 页 WYG1458-0782c.png
惟不推明孔孟之说而反以孔孟之说诡混于其所讲
之中亦可恨矣且此辈趋避儇巧行险侥倖动以孔孟
为辞利之一字乃其安身立命之要诀也其为惑世诬
民可无禁哉南宋伪学之禁最严然诸大儒甘心窜斥
诛死而不悔不变今世第出一禁令而讲堂鞠为茂草
矣盖讲学同而所以讲学之心不如前辈之实也虽然
讲学之名不可有讲学之实不可无昔鲁人见周伯鲁
与之语不说学以语闵子马闵子马曰周其乱乎夫必
卷四百八十 第 14b 页 WYG1458-0782d.png
多有其说而后及其大人大人患失而惑又曰可以无
学无学不害不害而不学则苟而可于是乎下陵上替
能无乱乎夫学殖也不殖将落余自嘉靖间为郎见诸
郎署多不废学而礼刑二曹事简舍中时时有吾伊声
今亦蔑闻矣岂亦惩噎之过耶不殖则落为世道计者
宜亦深长思之矣
伊川天性严毅虽在人主前不少贬抑进讲迩英即争
殿上坐讲之礼古者三公坐而论道六卿作而行之此
卷四百八十 第 15a 页 WYG1458-0783a.png
坐作二字盖言劳逸之殊非三公终日坐而六卿终日
立恐伊川误解之也伊川当进讲时潞公以太师平章
重事或倚立终日不懈上虽谕以少休不去也或以问
伊川曰君之严视潞公之恭孰为得失伊川曰潞公四
朝大臣事幼主不得不恭吾以布衣职辅不敢不自重
也夫朝廷莫如爵岂有布衣当重而太师反轻者乎古
来事君莫如周公孔子如伊川所言周公以懿亲摄政
固当恭矣孔子于鲁亦布衣也乡党一篇乃载其敬逊
卷四百八十 第 15b 页 WYG1458-0783b.png
委曲周旋之状不一而足果以为谄乎孟子在战国处
共主衰弱之时客游齐梁间见诸侯游士率自卑以求
用而孟子独以道自重后人遂谓宾师不与臣同若既
受其禄则均为之臣耳所谓分庭抗礼亦战国之俗然
也若孔子处此当自有道况后世既天下一家殿陛森
严尊无二上事君之道宜从孔子若曲为重道之说道
莫大于君臣舍此不重乌乎用其重伊川所执虽自为一
说然未免圭角太露如谏哲宗戏折柳枝之类涉于击
卷四百八十 第 16a 页 WYG1458-0783c.png
蒙禦寇使其君动负芒刺惟有日疏儒臣耳吾道无可
行之会君德何由成乎此宋人膏肓之疾流被于后儒
者日益妄自尊大至谓孔子托南面之权作春秋以讥
切天子贬削诸侯矫诬圣人一至于此学术之不明可
叹也
韩非之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此太史公之言也
太史公见非书有喻老解老二篇故喜为异论如此不
惟冤老子且冤韩子矣韩子惩衰世之弱欲整齐法制
卷四百八十 第 16b 页 WYG1458-0783d.png
综核名实束天下于范围之内老子生三代之末文靡
极矣故述清净之指欲挽之于邃古之初老子专治其
本者也韩子专治其标者也其论不啻冰炭之相反而
乃谓其为同原何哉至苏子瞻号称通达事理却又衍
太史公之说而推明之并冤及庄周尤无当之甚矣其
言老聃庄周论君臣父子之间汎汎乎若萍游于江湖
而适相值也夫是以父不足爱而君不足忌不忌其君
不爱其父则仁不足以怀义不足以劝礼乐不足以化
卷四百八十 第 17a 页 WYG1458-0784a.png
此四者皆不足用而欲置天下于无有夫无有岂足以
治天下哉商鞅韩非求为其说而不得得其所以轻天
下而齐万物之术是以敢为残忍而无疑此论亦不可
不谓之惨礉矣今有人其父受斋其子行劫有司并逮
其父谓其以受斋之故而寡取于人故激其子而为盗
此岂得其平哉况老子述域中四大与庄子论父子之
亲不可解于吾心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又何
尝等父子君臣于游萍而漫以诬之也大都三代而降
卷四百八十 第 17b 页 WYG1458-0784b.png
圣王久不作天地贞元之气离披解散尽泄于语言文
字之间故百家杂出其传于今而未泯者皆未必无小
补于世也得老子之冲淡可以涤内垢得庄子之旷达
可以解外胶得韩非子之法制可以绳紊乱譬之医药
然六经君臣佐使之剂也顺经络以调阴阳宜无逾此
矣乃单方劫药亦有起死回生之奇验非诸子之谓哉
今学者为宋儒束縳已定令噤不得作声以故聪明日
锢窾郤不通施于名实之际茫无所镜白顾不若倜傥
卷四百八十 第 18a 页 WYG1458-0784c.png
不群之士事求可而功求成者其奏效速也故愚以为
揖让之前势不胜道征诛之后道不胜势天地之杀机
己动而刑名法术之学起矣秦始皇又一开辟之主也
汉唐而下凡事莫不阴师之以为治其曰诵法尧舜者
皆浮慕也
盛唐人诗止是实情实景无半语誇饰所以音调殊绝有
三百篇遗风延及中唐晚唐亦未尝离情景而为诗第
鼓铸渐异风格递卑若江河之流愈趋而愈下耳如卢
卷四百八十 第 18b 页 WYG1458-0784d.png
纶晚次鄂州诗全似王维起句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
孤帆一日程何等俊爽颔联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
语觉潮生便落想像矣晚次而曰昼眠鄂州岂有潮生
后人知赏其辞而不知其景之不对也毫釐之差诗品
遂落矣奈何近来作者缀成数十艳语如黄金白雪紫
气中原居庸碣石诗名剑术之类不顾本题应否强以
窜入专愚聋瞽自以为前无古人亦可笑也乃小儿效
颦辄引为同调南北传染终作疠风诗道几绝矣论者
卷四百八十 第 19a 页 WYG1458-0785a.png
谓诗莫盛于今日而亦莫衰于今日有识者能自辨之

苏子瞻文字其变化起伏无中生有全学庄子至读其
所为韩非论谓老聃庄周列禦寇之徒更为虚无淡薄
之言而治其猖狂浮游之说纷纭颠倒而卒归于无有
由其道者莫得其当夫以子瞻之聪明妙悟而犹不能
解三家之指何也然于周也则又敢于操戈而入室矣
岂宋人习气固宜尔耶朱紫阳经书训诂多自注疏中
卷四百八十 第 19b 页 WYG1458-0785b.png
来而其诋毁注疏之儒特甚此不胜其胸中拘挛之见
欲妄意上接乎孔孟不传之统故于汉唐诸儒不得不
阴攘其长而阳摘其短以为孔孟而后惟予一人耳陈
同甫卓见之士尝为书诋诃紫阳其往来辨證不一而
足可谓紫阳之忠臣惜乎同甫之名竟因紫阳而没没
于世甚矣后儒之陋也
余读王元美艺苑卮言评骘古今文人殆尽近时海内
少年略能道二三绮语者尽入鼓掌间而于昆山归熙
卷四百八十 第 20a 页 WYG1458-0785c.png
甫独不挂齿余甚怪之岂于熙甫文未尽见耶抑熙甫
少有时名文人故相倾邪后见元美答陆汝栋书云向
者偶以著述相勉陆师粗及归生非欲雌黄令哲有所
上下也足下不察以为仆见归文不多辄便诬诋使仆
衔后生轻薄之愧吴中阛阓诗书人人大将岂令阿蒙
得置一喙然于私心少有所降服震泽存而弗论足下
远不见杨仪部祝京兆徐迪功近不见黄勉之王履吉
皇甫伯仲耶不亦咸彬彬有声哉然或曼衍而绵力或
卷四百八十 第 20b 页 WYG1458-0785d.png
迫诘而艰思或清微而类促或铺缀而无经或严丽而
近弱所见唯有陆浚明差强人意耳陆之叙事颇亦典
则往往未及而尽当是才短归生笔力小竟胜之而规
格旁离操纵唯意单辞甚工边幅不足每得其文读之
未竟辄解随解辄竭虽复累车殆难其选其指摘吴中
诸公与熙甫之短亦似中窾但不知熙甫所长正在澹
然若不经意而妙思溢发有得于天理人情之极致者
元美不尽知也大都近来古文家动称西京若能流自
卷四百八十 第 21a 页 WYG1458-0786a.png
肺腑而法准西京则诚西京矣今饾饤西京人语勉强
傅致仿佛殊不论其人之肖与否而一切为无情之辞
文虽工终不古于意于世轻重何如也熙甫特偏于
用宋而晚年才退耳若其集中得意者尚在毗陵晋江
之上而时论经学本朝未见其人何论后来年少也元
美每谈独推让李于鳞此似僧赞僧意于鳞文睡梦中
呓语耳䌷绎之无非扬已卑人殊狂肆无状古今岂有
此作者元美云其胸中无唐以后书渟蓄古始无往不
卷四百八十 第 21b 页 WYG1458-0786b.png
造若恨世人罕识之夫书至唐以后乃多耳若古始之
书亦似有限人虽不尽读岂有不尽见者乎古始书有
此体法否熙甫作项思尧集序云今世之所谓文者难
言矣未始为古人之学而苟得一二妄人为之巨擘争
附和之以诋非前人韩文公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
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憾大树可笑不自量
文章至于宋元诸名家其力足以追数千载之上而世
直以蚍蜉撼之可悲也其言未免过激然亦是上下古
卷四百八十 第 22a 页 WYG1458-0786c.png
今胸次第南宋以后文章吾亦无取矣二公皆吴中之
俊前此罕有其俪然其言矛盾不相容如此姑记以俟
知者衡较之也
熙甫生平极不足于献吉元美才学视献吉大倍之而
诗文颇受其蛊毒熙甫经学最深议论雅有根据故亦
不足于元美道不同不相为谋也元美每推李于鳞其五
七言律诗海内少年争附和之至以其诗中所缀数字
若白雪黄金明月雄风中原北斗黄河碣石之类传为
卷四百八十 第 22b 页 WYG1458-0786d.png
家法人人效颦更不顾情景相对与否此亦是障即于
鳞集试读其一二首非不俊爽可诵比至连篇障语叠
出如巧线傀儡学语鹦鹉伎俩有限不耐久玩于唐人
口头语眼前景之指孰为深浅也予持是说久矣前岁
至豫章有宗人亦善诗口占俚语一绝后二句云近来
莫怪黄金贵因为诗人用得多则人巳有厌之者高岑
王孟只作淡语至今不可磨灭以其出之性情者无穷

卷四百八十 第 23a 页 WYG1458-0787a.png
宋儒喜于标榜同己者升为天异巳者沈为渊此其宿
习也周元公本传称其博学力行闻道甚早遇事刚果
有古人风为政精密严恕务尽道理尝作太极图易说
数十篇其学授之二程其仕历南安郴州永州广南东
路南康军皆阨在下僚设施未究襟怀洒落雅有佳趣
尤乐佳山水遇适意处或徜徉终日与蒲宗孟墓碣潘
兴嗣墓志语颇不相戾但蒲潘仅得其粗耳而后人作
元公谥议必欲推尊之以上接孟氏不传之统以志碣
卷四百八十 第 23b 页 WYG1458-0787b.png
石俱未及之故力为诃诋而诋碣尤甚志云公善谈名
理似亦无害或以类晋人诋之是也至碣云周子尝以
仙翁隐者自许盖亦不得志为乘桴浮海之寓言耳而
诋之者据通书云志伊尹之所志则非隐者学颜子之
所学则非仙翁然则孔子既欲浮海又欲为东周何也
岂口称隐者仙翁便去习长生久视之术高栖而遐遁
乎又公以熙宁六年八月七日卒先是公尝以书抵宗
孟曰上方兴起数百年无有难能之事将图太平天下
卷四百八十 第 24a 页 WYG1458-0787c.png
微才小智苟有所长者莫不皆获自尽吾独不能补助
万分又不得窃须臾之生以见尧舜礼乐之盛今死矣
命也碣中述其语如此盖荆公提刑江东时公尝与连
日夜荆公退而精思至忘寝食盖雅与之相契者当相
神宗之初其意亦欲致君于唐虞三代之上公将易箦
闻之安得不为之喜幸岂能逆料其为法之弊而诋之
者以为赞叹新法必非先生手书不足凭信蒲与元公
为至亲寿焘即其甥岂诬罔其先人一至于此至云蒲
卷四百八十 第 24b 页 WYG1458-0787d.png
假此言以佞新政则又索瘢之过矣朱子作事状尽削
之虽自意见要非实录也元公乃北宋第一流人物其
能上接孟氏之统与否固不可易拟第推尊之少过彼
亦能当之近世讲学家标榜之风愈炽一与讲籍则誉
桀护蹠无所不至尝问阳明之徒一人于杨幼殷时幼
殷方讲良知之学亦知其人为缙绅所不齿乃谩答云
其人盗蹠也其言圣贤也取其言而己矣余叹曰人之
立言将为圣贤乎将为盗蹠乎幼殷默然竟不能对此
卷四百八十 第 25a 页 WYG1458-0788a.png
亦是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处
唐刘禹锡作昏镜辞其引云镜之工列十镜于贾区发
奁而视其一皎如其九雾如或曰良楛之不侔甚矣工
解颐谢曰非不能尽良也贾之意唯售是念今来市者
必历鉴周睐求与已宜彼皎者不能隐芒杪之瑕非美
容不合是用什一其数也予读之未尝不叹梦得之谙
于人情也其亦发于险阻备尝之后乎大都察见渊鱼
不祥又曰人至察则无徒古人亦有是戒矣吾友王元
卷四百八十 第 25b 页 WYG1458-0788b.png
美少时有轻薄之名其作艺苑卮言评骘当代文人谑
浪丑诋纤瑕不肯以少贷可谓皎镜然亦以此得罪于
人至观其四部集与人作诗文集序即黄口小儿稍能
弄文墨者靡不极口谀颂人见卮言之刻核遂真信元
美之许巳以此求其文者户外屦满元美亦喜应之此
市昏镜之验也似亦不得已而酬世耳昆山归熙甫与
人作文第摅己臆略不为装饰半语故人有求其铭墓
者或得其文置之不刻至今文集知之者甚少母乃太
卷四百八十 第 26a 页 WYG1458-0788c.png
皎乎韩退之云凡为文而使一世之人必不好吾悲其
为文皎镜之谓也为文而使一世之人必好吾悲其为
人昏镜之谓也求文而不求其人无非欲与己宜耳陋
容多自欺诚然哉应酬文字不可作也
 
 
 
 
卷四百八十 第 26b 页 WYG1458-0788d.png
 
 
 
 
 
 
 
 明文海卷四百八十